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范文

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精选(九篇)

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

第1篇: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范文

[关键词]《剪刀手爱德华》;唯美;纯真;善良

有研究者认为,素有好莱坞“鬼才”导演之称的美国导演蒂姆·波顿的影片一贯的主题是纯真与温情。他的电影中往往有黑暗的调子、荒诞的情节,但骨子里透露出的却是对温暖、纯真的自由的向往。在其二十多年的电影生涯中,虽然只有《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等十几部作品,但是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很多“温暖”,电影中无处不在的童话元素更是彰显了他的风格。

在《剪刀手爱德华》这部电影中,波顿选择了童话的表达方式,使得作品中洋溢着人性的温情。童话这一表达方式具有超时空、超自然以及富有童趣的虚幻性等特点。[1]借助于此,蒂姆·波顿为梦幻般的想象提供了可以任意挥洒的自由空间,也为远离商业电影的喧嚣和世俗、追求自己的天马行空保留了一方净土。爱德华是一个发明家发明的机器人,发明家使他拥有了人的心智,却没机会给他一双正常人的手。拥有一双剪刀手的爱德华终年孤独地生活在古堡里。一个偶然的机会,误闯入古堡的雅芳化妆品推销员佩格把他带回家,从而使他有机会走进了人类世界。单纯的爱德华爱上了佩格的女儿嘉利,嘉利也逐渐被爱德华的纯真吸引。在这部看似恐怖的哥特式风格的影片中,他努力营造出环境之美、心灵之美和爱情之美,消解了现实的残酷,平添了几分人性的浪漫与温情。

一、纯净与优雅:唯美的客观世界

波顿的片子一贯色彩明亮,充满梦幻的气息。波顿魔幻般的想象力赋予《剪刀手爱德华》独具特色的视觉效果,其中的色彩运用和艺术设计融合了哥特的黑色和童话世界的亮丽,营造了一种多姿的童话氛围,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唯美的享受。

(一)色彩美

“色彩是电影中的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2]影片一开始时展现爱德华所住的古堡,远看是阴森冷漠的黑调,走到里面才发现郁郁葱葱,竟是另一片天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小镇上蜡笔画一样五颜六色的居民别墅,五颜六色的私家车,干净小巧的公路,邻居们色彩亮丽、夸张的服饰。

这些丰富的色彩有别于幽暗的古堡和外表冷峻、一袭黑衣的爱德华。相比之下,小镇显得更加有人气,更加有温情。爱德华随佩格回家,见到嘉利房间色彩亮丽的玩具及家居装饰,露出了暖人的微笑;第一次帮邻居剪头发的时候,蓝天,白云,郁郁葱葱的树雕,穿着白色工作服的爱德华也变得清爽起来。这样的色彩,改变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大家开始真正地接受他。心理距离的拉近慢慢温暖了爱德华,使他变得更加可爱。

影片中最动人的还是嘉利那冰雪中一袭白裙以及透着圣洁的冰雕,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宛若不食人间烟火的公主,浸润在浪漫的爱情琼浆里,为影片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曼妙世界。

(二)艺术美

爱德华用自己的特殊智慧创造着别样的美。他模仿大自然的形态,创造了一个个充满童趣和天马行空般想象的园艺设计:跃起的海豚、恐龙、天鹅以及幸福和睦的佩格一家。“艺术超越了艺术本身;是一种人性的解放,内心生活的解放。”[3]这些奇思妙想都是他最深切的体会,他渴望家庭,渴望和睦,渴望一切让他感觉幸福的东西。那些小镇上女主人千奇百怪的发型、小狗生动活泼的造型等也是模仿大自然中或风或动物等的形态。他在思念嘉利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把冰雕成嘉利的模样。这些别具风格的美的体验,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感召力是巨大的,不仅让剧中的人欣喜感动,也让观众赞叹满足。

二、纯真与善良:唯美的内心世界

童话世界里的爱德华,有着完美的内心,他清澈的眼神里藏不住一丝狡诈,纯真的笑容写下的唯有爱和单纯。

(一)纯真善良的爱德华

爱德华是发明家尚未完成的作品,他的“父亲”在没有给他一双真正的人手前匆匆逝去,却教会了他善良和爱心。

1.纯净如水的心灵

电影中的爱德华穿着黑色的紧身衣,表情麻木,头发零乱,嘴唇乌青,脸色苍白,展现的是一种怪异的、病态的形象,但是这种不健康的形象下却掩饰不住他那颗纯洁的心,他近乎怪异的外表下呈现出来的是影片中真正的至美。[4]他单纯善良,他的双手只要轻轻一下便能要了别人的命,而却被他用来创造美,园艺设计、美发造型、冰雕创造,他用这些劳动创造充分表达出自己美好的情感和对爱的渴望,正是这些表达在不觉中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爱德华只是一个有着孩童般心智的孩子,一个缺少眷顾与宠爱的孩子,他渴望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爱。而也只有孩子才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把一切都裸地表露出来:生气了便离家出走,砍倒草木雕塑,在讨厌的邻居家窗口剪出一个魔鬼样子的树雕,无处可去时气鼓鼓地与邋遢的小狗坐在一起。这种不做作的童真,给了观众一个完美的真实,让大家会对他更多一分怜爱。

2.无私服务的双手

热情的化妆品推销员佩格把爱德华从古堡带到了小镇,以便使他有机会在人间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他虽然有一双锋利的剪刀手,却只用来修剪东西。他简单纯真,爱周围的一切。他的剪刀手可以修剪出巧夺天工的园艺雕塑,可以修剪出独特漂亮的发型。他真心为每个人服务,从不曾伤害人。即使被人推倒在地,也不懂得用那双剪刀手来保护自己。

或许那种至善至美的秉性并不属于人类,于是导演把这些最本真、最完美的特质都浓缩在机器人爱德华身上。最终爱德华还是重新回到他的古堡,再也不会打扰任何人,但他仍然坚持用自己的一双剪刀手为心爱的人修剪雪花。

3.简单直接的是非

在爱德华原始天真的是非观念里,为朋友和爱人无条件付出,才是真理。

“如果你捡到很多钱你会怎么做?” “我会把它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 感谢爱德华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温暖的回答。面对捡来的钱,即便我们心里有无数个可以据为己有的理由,但表面回答一定是要交给警察,物归原主,这就是我们践行的道德,而爱德华的回答是送给心爱的人。他不虚伪,为了爱,他心甘情愿被利用,甚至可以义无反顾。在当下的社会是非道德观里,我们可以指责他的不辨是非,但是生活中没有绝对意义的是非,同时这样一个看似愚蠢的答案一定会触动每个人的心灵。

(二)热情包容的佩格一家

影片中的佩格,显然是扮演了爱德华再生母亲并给予他浓浓母爱的角色。在古堡里,佩格发现了形容怪僻的爱德华。善良的佩格没有被他的怪异吓倒,而是怜其孤独,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从准备衣物,安排起居,到一起进餐,那种感觉就是一个母亲对孩子自然的关爱。佩格看爱德华的眼神像极了一个母亲看儿子的眼神,她微笑着眯着眼睛看爱德华,帮助他去掉脸上伤痕的情景,充满着慈爱。在没有人找他理发时,这位母亲请爱德华为她再一次理发,抚慰他的失落,并鼓励他重拾融入社会的信心。而爱德华看佩格的眼神也极像儿子看母亲,几多依恋,无限信任。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虽然爱德华可能永远也不懂母亲这个词的含义,但那种爱的感觉却是相通的,他会永远记住佩格温暖的爱心。

佩格一家用真诚和热情包容了爱德华的一切。佩格原谅爱德华因偷钱所犯下的错,并自责说“这都怪我不好”。父亲比尔也因为爱德华混沌的是非观念而对他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听到爱德华无意中说起马太太在美容院对他的行为,全家人没有对他讥讽或说教,而是父亲比尔夸他“学到不少东西”,并岔开话题,建议他接下来要开始“与银行打交道”。爱德华因为误伤凯文而被警察带走时,佩格一直自责,“我带他回家,当时没有好好考虑清楚……现在我想或许他回去较好,至少他在上面比较安全。”大家驱逐爱德华,佩格怜惜地劝阻,“凯文只是一点点擦伤,放他走算了”。有了浓浓母爱和家庭的包容,爱德华的世界里会永存温暖的记忆。

三、纯粹与浪漫:唯美的爱情世界

爱德华深深地爱上嘉利。正是由于爱德华的纯真善良,他的爱里没有杂质,纯洁透明如冰雕;他的爱里亦没有奢求,爱就是爱了,简单得没有任何理由。爱情不需要更多的理由,所有人的爱情都是值得尊重的,包括爱德华,因为爱情本身就是超越一切外在形式而独具美感的存在。[5]影片中没有太多爱的表白,更是几乎没有卿卿我我的镜头,但是,其中传递的爱情“依然刻骨铭心,依然在结局来到的时候,忍不住让观众跟着扼腕唏嘘,为那段感情的美好而深深感动”[6]。爱德华偷钱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因为你叫我去”;杀死占美也没有任何理由,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不受伤害;为嘉利做冰雕也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因为简单的思念,为了那份冰清玉洁的爱情。

影片中的爱情之美还在于他的毫无奢求。爱德华的爱不需回报,对于他来说,爱情固然很美好,可是他怕伤到别人,所以,他就宁愿放弃或者逃避,直至最后被小镇居民驱逐。即使是嘉利最后也爱上了爱德华,并且给了爱德华第一个吻,让从未感受到温暖的爱德华得到了爱情,但是,这一吻却是他们的永别之吻,从此爱德华回归孤独,永远隐藏进了不为人知的角落,在那里修剪他的植物、冰雪和爱情……爱德华用那漫天飞舞的雪花纪念他那不能拥抱的爱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彼此怀念,或许这才是最美的结局。

这是又一次爱的分离,却也是爱德华最好的归宿。制造他的发明家只告诉爱德华要去爱人,却没有告诉他世界的真相。因为爱德华只是一个机器人,这就注定了他与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注定他会被人排斥,只能回到破旧阴森的古堡中。然而没有被尘世玷污的古堡才是真正属于他的一方净土,才是爱德华最安全的地方。在寂静的角落里,卑微的身影却营造了自己的美,凸显了高贵的灵魂。这灵魂带给了我们独特的美的享受,并净化了现实世界的丑陋与残酷,升华了影片温暖的主题。

四、结 语

用黑色与残酷吸引人,用纯真与温暖打动人。[7]这就是观众眼中的波顿,同样是观众眼中的《剪刀手爱德华》。蒂姆·波顿通过影片传递给观众这样的理念:即便是在充满黑色,甚至有些残酷的世界里,我们也仍然应该保持一颗善良与纯真的心,去找寻和追求生活中的美!

[参考文献]

[1]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2] 邵清风.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 涵.每个人都有一双剪刀手——评电影《剪刀手爱德华》[J].新闻世界,2010(12).

[4] 田雪松,贾宏宇.光影中的凄美爱情童话——评《剪刀手爱德华》[J].电影文学,2008(23).

[5] 李新泉.蒂姆·伯顿电影作品中爱情的多维解读[J].黑河学刊,2009(12).

[6] [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7.

第2篇: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范文

10月6日,约翰尼·德普的新片《独行侠》就将上映。这一次,看德普叔涂成大白脸扮演的印第安土著如何与独行侠一起惩恶扬善。

《独行侠》

导演:戈尔·维宾斯基

主演:约翰尼·德普 艾米·汉莫

类型:动作/冒险/西部

上映时间:2013年10月6日

《独行侠》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冒险电影,充满动作与幽默。独行侠,这位带面具的著名英雄人物将会被以全新角度演绎。通过土著印第安人武士Tonto(约翰尼·德普饰演)之口,描述了主角约翰·雷德(John Reid,由艾米·汉莫饰演),这位法律的化身,正义的使者的故事——他们两人将带领观众登上逃亡列车,来一次史诗般的惊险之旅。两位主角在逃亡中不断产生各种搞笑的摩擦,他们必须通力合作,对抗贪婪和腐败。

获奖记录

2013第15届青少年选择奖

最佳夏日电影男星:约翰尼·德普

最佳电影火花(提名):约翰尼·德普、艾米·汉莫

约翰尼·德普 代表作《剪刀手爱德华》

1990年,德普在鬼才导演蒂姆·波顿(Tim Burton)的《剪刀手爱德华》中扮演主角机器人。在演《剪刀手爱德华》以前,德普与女主角薇诺娜就有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恋,德普说“所有小报记者,更希望看到我和薇诺娜在银幕之外谈恋爱,但我并不觉得一对情人在电影里真戏假做有什么不好。”德普凭借此片首次获得金球奖提名。然而与薇诺娜的这场婚约仅维持了三年便宣告破裂。

《艾德·伍德》

1994年,他与鬼才导演蒂姆·波顿二次合作了另类黑白传记片《艾德·伍德》(Ed Wood),此片横空出世的时候获得极高的口碑。德普扮演一个带有异装癖的疯狂导演。他和马丁·兰道在片中的表演极具黑色幽默,他们的谈话,面部表情,细致夸张,引人发笑。然而这种笑意不止于此,还有笑后的那种悲凉伤感。这一次他凭借精湛绝伦的演出,第三次荣获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天生爱情狂》

1995年,德普与老牌演技派明星马龙·白兰度、费·唐纳薇合演了《天生爱情狂》,又名《唐璜》(Don Juan DeMarco)。在此片里,德普保持着他一贯的散发着迷人风采的表演,幽深的眼神,略卷的深棕头发,黑色眼罩,像一位流浪的诗人。这部电影将德普的俊秀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尽管当年的白兰度垂垂老矣,但二人相遇后便感慨相见恨晚。影片上映后受到舆论称赞。

10月影讯

《制服》

导演:王光利

主演:任达华/徐若瑄/袁弘

上映日期:2013年10月

《爱拼北京》

导演:康博

主演:杨洋/季晨/贾乃亮

上映日期:2013年10月

《天注定》

导演:贾樟柯

主演:姜武/王宝强/赵涛

上映日期:2013年10月

《特殊身份》

导演:霍耀良

主演:甄子丹/景甜/张涵予

上映日期:2013年10月

《怨灵人偶3D》

导演:石井辉仪/王冰

第3篇: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范文

看看你眉头来不及皱起

光与影承载美好的惬意

挥挥手就不会忘记

――题记

纷飞的雪花倒映出爱德华固执的侧脸

当爱在心中风起云涌时,你什么样?

当无奈缠绵于心田时,你什么样?

而我所知晓的是:爱德华用其单纯的性格衔接电影零碎的桥段,一些细枝末节在罅隙中隐约透出一些光来。细节成就电影本身的灵性,显露出原有的强大的本质。

Kim流着泪说:“Hug me.”

善良的爱德华回忆起过往的片段,半晌,他开口:“I can't.”

还是禁不住在屏幕前流下泪来。站在爱的边缘,仿佛一出手,便能触及其温热的内核,而回应的,则是荡气回肠的感慨。

从刚开始蓬头垢面的爱德华,不善言辞的爱德华,到后来对Kim动情的爱德华,像个孩子一样手无足惜的爱德华,一个有着剪刀手的机器人爱德华。当他对Kim作了真正意义上的告别后,我仿佛听见一种声音:“断,断,断。”时光徘徊于一体,兀自折断,只留下残渣,谨记爱德华在雪花纷飞时雕琢的爱人的脸。

这是约翰尼・德普早期的影视作品,彼时他凭借一张青涩的脸同乖张的演技征服了观众,也带给我非一般的电影感受。

若你还记得零丁的年少情怀

好影片经得起反复的赏析。

十八岁的柏原崇由于出色演绎了电影《情书》而一举成名,可我关注的是电影当中清晰的情感脉络。导演岩井俊二采用插叙的手段将少男藤井树同少女藤井树含蓄淡雅的感情透析得淋漓尽致。

喜欢一些沉稳有力的镜头:比如少男藤井树从山坡上骑车飞驰下来,边呐喊边将纸袋套在叫嚣的少女藤井树的头上。比如两个单纯直白的孩子在车棚借着微弱的光查阅分发错误的试卷。比如中山美穗演绎的成年藤井树在镜头末端看到那张泛黄的“情书”而缄默的神情。

花费一连串的“比如”,只为在末端悄悄说:“若你还记得零丁的年少情怀,若你看罢本片后脸上会浮起红晕,若你珍惜细节中的光芒,那么,岩井的作品便算上乘之作了。”

大阪名古屋的樱花都凋谢了,

你还在执著什么呢

这样一部片子总归是冷色调的。

松枝清显是明显的可笑,亦是明显的可悲。高调张扬的性情同轰轰烈烈的爱情在他生命中打马而过,而到头终是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恋。

电影中松枝清显消瘦的颧骨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还有聪子从头到尾默默的忍耐,充分彰显了日本明治时期残酷的恋爱观。身为一个局外人,我仿佛在看男女主角如何绞尽脑汁解开这团情节,偶尔嗤笑,偶尔感伤,这本是一位观众之职分。

年轮交替,樱花飞舞。原本熠熠生辉的靓景也终覆盖上浅灰的纱网。松枝清显在执著,为这不知算不算得上“畸形”的爱恋。犹记得一个细节:穿戴一新的聪子在清显背后孤独地站立着,而此刻清显的背影显得那么孤傲,令她不敢接近。

那么近,又那么远,令人窒息。

这部由三岛由纪夫原作,行定勋改编拍摄的电影,流淌着压抑的暖流,在暮春时节静静放送着,愿你在观看的同时,也能闻到樱花冷僻的香味。

法国上世纪80年代的大街,

交流着风尘仆仆的依恋

你是那个古灵精怪的天使么?

骨碌骨碌转动的瞳仁,落拓直白的微笑,在白鸽飞起后挥舞的双手。

这是我一直以来偏爱的电影。奥黛丽塔图那双深邃但又浅显的眼睛,略有神经质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最值得依恋的却是本片最基层的色调――暖暖的厚实的昏黄的界面,以及噼里啪啦毫不停歇的旁白,彰显出本片最大的一个特征――神秘内敛。

上个世纪80年代法国的街道着实美丽,色彩斑斓且丝毫未有紧迫感,仿佛是邻家小院一景,糖果式的浓烈气氛,包括女主角的穿着类型也是暖橘、深红款式。我在想,所有小资一族应该都会热衷该片吧。

小爱美丽的恶作剧是电影开始前的铺垫,这真是一个成功的隐喻蒙太奇,让我对她长大后的所作所为足以感到淡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决定影片成功与否的重点。镜头上淅淅沥沥的雨打在青石板路上,也顺其自然地落在我的心灵深处。

芳华年纪的孩子都是天使。

无时无刻不在跑,跑到世界的尽头

《阿甘正传》是一部深蕴美国乐天派精神的电影。低能儿阿甘从小就被别人抛在后面,被人欺辱也回报以憨憨的笑,只有他的朋友珍妮给予了他纯粹的爱,于是他跑,一直跑。从棒球场上忘我地跑,越南战争时为救战友拼命地跑,到最后跑到世界的尽头――幸福深处,这让我潸然泪下。

当年的奥斯卡上,《阿甘正传》与《肖申克的救赎》不相上下,我既欣赏《阿甘正传》中深蕴的人生哲理,又珍惜《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角所说过的绝世名言。如今我站在十六岁的开端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认真剖析《阿甘正传》,它带给我的,是一份来自心底的真实的感动,暂且不谈其如何带来的乐观精神及本身折射出的横溢的光辉,只是,单纯的感动。当今的电影世界早已鱼目混珠,这般扣人心弦的电影实为少见,的确是难得的珍藏。

借着这部电影带来的感动,我深深祝福与我一样在成人和少年之间游荡徘徊的孩子――跑吧,努力地跑,趁现在还年轻。

绝伦的爱情,愿地久天长

黑白电影是沉淀在艺术中的精华。

《魂断蓝桥》是很旧很旧的影视作品了,当我重新翻出来细细咀嚼之时,还是会为费雯丽演绎的爱情而黯然神伤。这样固执干净的爱情,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更让我无法释怀的是,费雯丽在最后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而送命于蓝桥的镜头,真是令人感伤又缅怀。包括男主角俏皮的笑,也在电影本身阴霾的背景下显得有些沉重。

本片的主题曲是一首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当时还纳闷为何爱情电影会配上友谊之歌,现在总算领悟了。那个悠悠的男中音在影片中唱响断断续续的调子时,也是影片的精髓所在。好在,自己算是个半懂电影的人。

我们都期盼得到圆满的结局,殊不知残缺情节的风头早已盖过了任何细节。

二战带来了灾难浩劫,也留下了意境无穷的电影精华。

海是倒过来的天,电影是倒过来的生活(代后记)

早些年看到七堇年在文章中叙述了这样一句事实――生活哪能跟电影比呀,生活比电影复杂多了。

读罢笑而不语。其实我想说,生活的确不能和电影相提并论,但可以相互借鉴。在这样一个严肃世俗的世界里,我们能在其中自得其乐便将人生的价值提升了。我看的第一部提升人生价值的电影,便是和父亲一同观赏的《肖申克的救赎》,因为那片蓝得令人心碎的太平洋让我暗暗立志:无论如何,也要走到世界尽头,看广阔绵延的海,因了无法触摸到的天,只有默默拥怀它的灵魂――海。

我一路走来,在艺术电影中寻找干净的灵魂,洞察世间百态。对于创作,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强迫自己,而是听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孩子说,我看到电影里有我简单孑然的灵魂。然后开始起笔,书写这段的小文。学会看电影,学会懂生活。■

相关链接:

《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关于机器人的现代童话。它讲述一座古堡中住着一位发明家,制造出了各种东西,最后还造出了一个机器人,并给他起名叫爱德华。发明家对这件作品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甚至教授爱德华人类的礼仪和诗歌,何时微笑何时沉默。然而,没有等到机器人的最后完成,发明家就去世了,留下已有人类心智却残留着一双剪刀手的爱德华独自在古堡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岁月,一位推销化妆品的中年女子佩格误闯城堡,发现了形象古怪的爱德华。好心的佩格没有被爱德华惨白的肤色和张牙舞爪的剪刀手吓倒,而是怜其孤独,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

《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女主角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都没有由于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永远不变。《情书》上映后立即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引起轰动。这部清新感人的《情书》已经成为九十年代最为脍炙人口的日本爱情文艺片。

主打观点

我也是一个爱看电影的人,一部出色的电影可以让我废寝忘食,每当流连在光影的世界里,我是轻松自在的又沉着冷静的。所以在看到蔡露这些观影后的随想(也可以叫影评)的时候,我感到非常亲切。

当然,她这一系列感想的写作质量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她把电影当作精神食粮,当作与世界发生联系的纽带,当作一杯香浓的午夜咖啡……所以,当她把欣赏完这些电影之后的愉快、失落、共鸣或困惑变成文字的时候,奇迹就发生了,我们所看到的是电影的延伸,是太阳落山之后的晚霞,是黑夜里兀自燃烧的野火……

第4篇: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范文

孤独造就诡异

蒂姆・ 波顿1958年8月25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博班――美国的电影电视工业中心。童年时的他常常被父母锁在家里,后来又被送到年迈的爷爷那里居住。他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靠画一些阴暗晦涩的画打发时间,到处显得格格不入,因此还被学校开除过。少年时期的蒂姆・波顿由于孤独而深陷漫画书和恐怖电影之中。这种环境使他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也造就了他无以伦比的想象力和阴暗而又绚烂多姿的内心世界。

蒂姆・波顿接触演艺圈是从他还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时开始的。当时,他收到了迪斯尼赞助给年轻动画人的奖学金,开始正式学习和从事动画工作。后来,蒂姆・波顿参加了迪斯尼《狐狸和猎犬》等主流的电视动画的制作,才华开始展现,得到了自由创作的机会。

1981年,蒂姆・波顿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短片《文森特》,随后又拍摄了《弗兰肯维尼》。然而,相对于温馨明快的主流动画,这些短片都过于怪诞恐怖,被迪斯尼的领导层认为不适合儿童观看而永远禁播。但是,短片中初步呈现出了诡异怪诞,梦幻色彩浓厚的前卫风格。从此,这种风格成为了蒂姆・波顿的电影标签。

诡异星光闪耀好莱坞

1985年,保罗・鲁本斯看中了这位年轻导演的潜质,邀请他执导了影片《皮威先生奇趣历险寻车记》。在这部电影处女作中,蒂姆・波顿塑造了诡异神秘的小镇、卡通造型的古怪人物,使得影片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也使自己在一夜之间成为好莱坞最引人注目的新锐导演。

处子秀的成功使蒂姆・波顿信心大增,很快,他又执导了一部里程碑似的超自然喜剧《甲壳虫汁》。在这部电影中,他大反常道,让胆大妄为的人把心地善良的鬼搅得昏天黑地。这种角色的错位使影片有点恐怖诡异又笑料频出,给观众造成了从所未有的新鲜感受。从此,不按常理出牌的蒂姆・波顿携着另类和前卫一举跻身好莱坞最卖座导演的行列。

1989年,年仅31岁的蒂姆・波顿执导了《蝙蝠侠》,成为史上商业回报最为成功的影片之一。1992年,他携第一部的人气打造了《蝙蝠侠重现江湖》。尽管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影片稍显稚嫩,但那种哥特式的工业城市、神秘的英雄、变态的反派、阴暗的色调,迥异于当时光明的《超人》系列,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氛围感受,展现了他出众的想象力,也成为后来这一类型电影的典范。

喜欢蒂姆・波顿的人绝不会错过他在1990年导演的《剪刀手爱德华》。这是这位鬼才导演最完美的作品。爱情是甜蜜的,可恋爱的双方却是长着剪刀手的机器男孩和善良美丽的普通女孩。剪刀手可以给植物修剪出可爱的造型,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发型,可以雕刻出漂亮的冰雕,却不能拥抱心爱的女孩,反而把她划伤了。爱情刚刚开始就匆匆结束。阴森的古堡外墙遮掩了里面郁郁葱葱的园林,邻居的热心掩饰不了搬弄是非的本性。惨白的脸色、敏感的神经,爱德华在色调明丽的童话般的小镇刚刚被接受就被粗暴地驱逐,孤独的人终究还是只能孤独地生活。蒂姆・波顿用一个大孩子的眼光打量着这些强烈的对立,用深邃冷静的心灵把它们调和在一起,使这部电影既阴郁又温馨,既感人肺腑又冷酷至极。

1994年的《艾德・伍德》是蒂姆・波顿表达自我,并向艾德・伍德致敬的传记电影。一个成功的导演居然坚持认为自己和公认的史上最烂的导演有许多共通之处,这本身就是很怪异的事情。拙劣的技巧,常识性的错误,无聊的剧情,甚至有异装癖,这就是艾德・伍德,我们很难看到他和蒂姆・波顿有什么相似之处,但关键在于喜欢另辟蹊跷的蒂姆・波顿偏偏看中了他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满脑子的古怪想法。于是,两个古怪的家伙碰在一起,成就这部带有乐观梦幻色彩的电影。

蒂姆・波顿对恐怖片的癖好终于在1999年的《断头谷》中得到了最大的发泄。这部片子对气氛的营造确实到家。诡异的断头谷镇,身首异处的妇孺,神秘肆虐的无头骑士,黑夜中血淋淋的尸体解剖,以及主人公苍白的脸色和神经兮兮的表情,观众的神经一次次被。但蒂姆・波顿却把这部片子拍得异常瑰丽,如同娇艳的黑玫瑰一般。更可贵的是,恐怖肃杀之余,我们又能感到一丝幽默,缓解一下绷紧的神经,再被推到下一场惊恐中。

2003年的《大鱼》是蒂姆・波顿继《剪刀手爱德华》之后最成功的电影。父亲爱德华・卢布姆故事中的魔幻之旅充满了明丽的色调,成了纯净的童话。由于在巫婆的玻璃眼睛里预知了自己的死法,他毫无畏惧地和巨人成了朋友,一同旅行;穿过了密林小道而闯进了神秘的幽灵镇;为了心爱的女子而为狼人马戏团团长作免费苦工,甚至执行最危险的任务而遇到了连体歌女。父亲的经历把这些全部串起来之后,情节就变得格外诡异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童话作品中,蒂姆・波顿运用了动画、远景镜头和摄影特技,唯独不同电脑特技,但镜头依然时不时地流露出一些邪气,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好像在宣称这是蒂姆・波顿的作品。

2005年是蒂姆・波顿的丰收年,他一口气推出了两部作品――《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及《僵尸新娘》。这两部作品一部色调明丽绚烂,一部色调阴森幽抑,但都统一于蒂姆・波顿天马行空的高超想象力和诡异氛围。巧克力工厂之旅是快乐新奇的,但工厂主人却神经兮兮,那几个各有缺点的小孩被拉长,掉进垃圾场,甚至变成蓝莓。《僵尸新娘》就更不用说了,哥特式的古堡阴暗异常,僵尸的骨头和眼珠四处掉落,人和僵尸要举行婚礼,还要大闹人间,怪癖的玩笑令人哭笑不得。

诡异之下的美好

蒂姆・波顿从来都离不开漫画书和恐怖片,甚至直言不讳地说他喜欢那些坏的东西,喜欢坏孩子,喜欢死亡和幻想出来的东西,喜欢搞怪,他想拍那些惊悚骇人的恐怖片。这种想法使蒂姆・波顿的电影更加诡异。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主人公大都面色惨白,神经敏感,眼神闪烁不定,我们也可以看到他让妇孺的头颅被砍掉而悠闲自得,让骷髅们一边跳舞,一边忙着捡掉落了的眼球和骨头,让孩子们在巧克力工厂之旅中被拉长、膨胀、变色而无动于衷。

但是蒂姆・波顿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拍出一部像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的恐怖片,因为在他的阴暗怪异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背后,是一颗孩童般的纯真的心灵,是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期盼。有人说,蒂姆・波顿一直在构建自己的黑暗王国,但是,他的电影顶多顶多只能说是诡异,远远不能说是黑暗。黑暗仅仅是他的工具,而绝非目的。让我们看看吧,剪刀手爱德华在阴暗的古堡中布置着最精美的园林,被带到小镇之后又乐观地向人们敞开胸怀;全身黑色的孤独的蝙蝠侠最终赢得了美女的芳心;艾德・伍德被讥讽为“野人”时,仍然在电影中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乐观;在巧克力工厂之旅结束后,工厂主人威利・旺卡最终从小男孩身上学到了信任和亲情的重要性;在僵尸们大闹人间,举行跨界婚礼之后,邪恶的家伙自取灭亡,有情人终成眷属。大体上说,蒂姆・波顿要表达的主题和许多电影人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只是他不愿意走着被许多人踩出来的好莱坞大道,而是顾自走着只属于他自己的林荫小道,用非凡的想象力和前卫的手法把这条小路装点得格外绚烂,个性十足。

在蒂姆・波顿的电影中,人与人的关系一直是他要探讨的重要主题。

首先是家庭的关系。在《甲壳虫汁》中,两个解体的家庭,一个活人的和一个死人的,在一起学习如何抚养孩子。《火星人玩转地球》中,美国第一家庭和一个在拖车里过活的贫苦家庭同时遭到袭击,总统的女儿在给笨拙的穷小子颁奖章时悄悄地问:“你有女朋友吗?”两个地位悬殊的家庭有如此亲近的交流,蒂姆・波顿把这种只有在童话中才能出现的情景展现了出来,让人狠狠地享受了一把幻想成真的满足感。《大鱼》这部电影更纯粹一点,也显得更成熟,儿子在与父亲冷战之后,跨越了代沟,慢慢理解了自己的父亲,最终变成了父亲那样的人。类似的故事在千万个家庭中世代上演,因此引起了十分广泛的共鸣。同样的,新作《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也是探讨家庭内部关系,威利・旺卡在小男孩查理的帮助下和父亲相认,开始学会享受家庭的融洽和温暖。

除了家庭的关系,其他的人际关系也在蒂姆・ 波顿电影中有所展现。剪刀手爱德华作为一个特殊的成员,在积极地学习如何融入陌生的社会,如何处理爱情和友情,以及人们的误会。孤僻的蝙蝠侠也在彷徨中试着接受自己的爱情。艾德・伍德在唾骂和误解的压力下挺直腰杆,乐观地坚持自我。《僵尸新娘》里面,蒂姆・ 波顿设定了坦诚相待的僵尸世界和尔虞我诈的活人世界,并让善恶的结局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的猛烈碰撞中上演。

第5篇: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范文

张敏仓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小学

作者简介:王霞,女,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美术教研员,邮编:710061

张敏仓.男.小学高级教师,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小学,邮编:710065。

陕西剪纸,可以追溯到纸张发明以前。《史记》中就记载有西周初期长安一代“剪桐封弟”的故事,而关中流传的民谣“汉妃抱娃门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则唱出了这里的巧手女子已经能在树叶上镂空雕刻出好看的纹样来贴在窗上装点生活。汉墓中出土的金箔剪制动物纹样,杜甫在洛川和白水交界的彭衙曾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诗句,陕西古墓中发现的十余幅花卉图案的唐代剪纸(出土后因纸风化,只留下了图案遗痕),反映出纸张发明之后,剪纸在民间非常普及。至今,这里较为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图1)相似的“牛耕图”(图2)等。

陕西作为原始农业的发祥地,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稳定的农耕文化,造就了陕西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民俗风情。每到喜庆佳节,家家户户都用剪纸美化居室,窗上、墙上、柜上、神龛上、门上……到处都贴上红火的剪纸,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剪纸也用于辟邪、祈雨、祭祀、丧葬等各种民俗活动,成为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因此,凝聚着古老历史文化内涵的陕西民间剪纸,也被称为“活的文物”。

一、陕西民间剪纸的地域特点

1.关中(戏文)剪纸

关中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周秦汉唐等十四个王朝的京畿之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文化比较发达的西安、成阳、渭南、宝鸡等地农村,春节的窗花以人物为主,其中又以戏剧人物为多。关中人称戏剧人物剪纸为“戏文”。关中人爱看秦腔戏,每到春节、庙会及各家的红白喜事都有演出。妇女们把自己喜欢的剧中人物用剪纸的形式再现出来。但是,每个地区又有所不同。比如,渭北的华县、大荔、蒲城、澄城、富平等县,“戏文”剪纸受当地皮影戏造型的影响,形成了有皮影造型特点的剪纸,人们称之为“小皮影剪纸”(图3)。凤翔、岐山、宝鸡等地的人物剪纸受木版年画影响,多带有绘画特点(图4)。经济富庶、文化发达的地方还有象征琴、棋、书、画、八宝、八吉祥的符号,以及戏剧人物、二十四孝、耕、读、渔、樵、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这些都是妇女们喜爱表现的剪纸题材。好的戏文剪纸被妇女们争相替样,在农村流传开来,成为年轻女子学习窗花的“样样”(关中俗语)。

2.陕南(绣样)剪纸

陕南地处秦岭以南,包括汉水流域的汉中、安康地区和丹江流域的商州地区。这里山大沟深,物产丰富,经济富庶。秦岭山脉的梗阻,使得汉中、安康与楚、蜀文化交流较多,商洛与楚、豫文化联系方便,因而陕南人的生活习俗与关中地区的稍有区别。他们的剪纸多是绣品的底样,作为刺绣的造型基础。例如,枕顶花样、帽耳花样、鞋顶花样、鞋帮花样、转围花样等。剪纸的风格既有秦地的粗犷、古朴,也有水乡的细腻、秀美。内容以花鸟鱼虫为多,也有戏曲人物,以及四艺、八宝、八吉祥、暗八仙等吉祥符号。(图5)

3.陕北(原生态)剪纸

陕北地处黄土高坡,北邻内蒙古,西连宁夏,属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汇地区。在这里,有华夏先祖轩辕黄帝的足迹;在这里,遍布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商周文化的遗迹;在这里,秦置上郡,筑长城,修直道。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宋以后连年战乱,这里成为偏僻封闭之地,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较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这里历史文化积淀非常丰厚,秦汉墓葬为数众多,唐宋元明石刻处处皆是;而古老的文化习俗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是陕西剪纸艺术成就最高的地区。

富县、洛川、黄陵、宜川、宜君、旬邑等地,属关中向陕北过渡地带。这里的民俗文化保留着关中古老的传统习俗,剪纸内容以人物为主,除戏文外,二十四孝、八仙、传说故事、吉祥如意等题材也较多。他们的剪纸艺术风格秀丽圆润、格调明快,在纹饰方面注重文化内涵和造型变化,艺术处理手法多样。(图6)

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甘泉、安塞、志丹、延川、延长、榆林、绥德、米脂、佳县、子洲、清涧等,才是真正的陕北地区,这些剪纸被称为“延绥剪纸”。当地土地贫瘠,生活“苦焦”,文化封闭,人们的性格直率豪放,敢恨敢爱,所谓“质朴少文”,却蕴藏着中华民族及其丰厚而古老的原始文化遗迹。(图7)

榆林地区西部的靖边、定边、安边被称为“三边”,历史上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创造了这里的文明。出人意料的是,黄土高原粗犷而质朴的民间剪纸,在这里变得纤细入微,小巧玲珑——抖出的毛毛细如针尖,剪出的线条细如发丝,真是小巧玲珑,剪技精绝。细细品味的话会发现,这里的剪纸在轮廓上传承了延绥剪纸粗犷、简练、抽象的造型特点,而在内部装饰手法上又体现出江南剪纸工巧细腻的风格。内容多以花鸟、动物为主,较少涉及人物。在艺术表现上多用阳刻,以线和“抖毛毛”为主。简练概括的造型和较为具象的装饰,是三边剪纸最为鲜明的艺术特点。(图8)

二、陕西民间剪纸的表现类型

不同的剪纸人的剪纸作品风格各异。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高凤莲认为,“剪纸是自己的事,心里有了才剪”。依据个人剪纸的风格,陕西民间剪纸大体可以分为原生态型、传统型、绘画型三种形态,它们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陕西民间剪纸的大干世界。

1.原生态型

原生态型剪纸,是指不太懂传统剪纸造型的妇女所剪出的作品。它没程式,不受约束,随意大胆,自由奔放。她们善于观察生活中动植物和人物的形象,在剪纸中大胆取舍,并进行夸张、变形等艺术处理,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剪纸艺术风格。作品质朴、造型生动、生活味浓、表现形式多样。如陕北安塞王占兰的《虎(墙花)》(图9),虎侧面头而正面眼睛的艺术表现,酷似毕加索油画《镜前的女人》的表现方法。

2.传统型

传统型剪纸,是指代代相传的剪纸艺术,民间称为“古时花”。它与中国绘画同行,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剪纸的造型、技艺经一代代妇女的创造、提高、传承、发展,形成了完整独立的民间美术造型体系。花、草、鱼、虫、鸟、兽等题材的剪纸,是民间剪纸艺术中最精彩的部分。传统纹样都有一定的寓意、讲究和程式,是特殊的“文字”、标识与符号。如,用“龙凤呈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用松树、仙鹤、寿桃、寿星等表示延年益寿;用植物、动物、器具等借物喻意;用相同或相近词音寓意吉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剪出莲花和鱼(莲谐音连,鱼谐音余)寓意“连年有余”;剪出喜鹊和梅花(梅谐音眉)即意味着“喜上眉梢”。而石榴、牡丹、莲花、佛手、鱼、蛙、蝴蝶、瓜果、琴棋书画、八宝如意、狮子绣球、万字富贵等物品在民俗中也各具特定的寓意。传统型剪纸保留了古老的民间美术审美意识、造型观念和剪纸技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陕北和陕南此类剪纸较多。(图10)

3.绘画型

绘画型剪纸,主要指受过民间画工乃至文人绘画影响的剪纸。陕西关中剪纸有这种类型。这些窗花大部分先让画工起稿,再用刻、剪、染等方法制作,可大批生产,远销关中许多城镇。绘画型剪纸造型活泼、生动、具象,但装饰比较单一。(图11)

以上三种剪纸形态中,传统型剪纸是剪纸艺术的本源,如吸收原生态型或绘画型剪纸的艺术特点,可创作出更完美的艺术作品;而原生态型或绘画型剪纸向传统型剪纸学习,也可创造出高品位的艺术作品。

三、陕西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

1.形(俗称“剪大样”)

在陕西,凡是老年人剪纸,几乎都是先剪轮廓,剪出的动物、人物、禽鸟等外轮廓简练概括,气势逼人,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以侧影、动势等为主的造型手法相似。不少专家认为,陕西民间剪纸传承了汉代雄强博大、风虎云龙、粗犷淳朴、夸张变形的风格,这也正是陕西民间剪纸的一大特点。剪纸作者们认为,“剪纸就是捉样难,大样捉住了,神和势就有了”。她们深知剪纸是用外形说话的艺术,在外形上要突出形象的特征、动势、神韵,选取形象的最佳特征才是剪好剪纸的关键。她们善于观察生活,对着形象转着看,平视、仰视、俯视,看固有的形。先看大的结构特征,再看局部特征,然后从中抽取最能表现特征的局部形象重新组合、相互重叠、相互渗入,形成一个整体的新形象。(图12)

2.纹样(俗称“花花样”)

陕西民间剪纸传承了我国剪纸装饰中最传统的基本纹饰,有一套完整的语言符号,如锯齿纹、花斑纹、月牙纹、圆孔纹、线纹等。这些纹饰在剪纸中应用非常广泛,是剪纸语言中最具代表性的。

锯齿纹:在陕北剪纸中,锯齿纹被称为“打牙牙”“大狗牙”“抖毛毛”。锯齿纹是剪纸中带有装饰意味的表意图式,用在动物身上表示毛发,用在鸟禽身上则表示羽毛;在花鸟身上用来表现色阶的过渡,在山石上则用来体现明暗的变化。锯齿纹以尖状出现,它与圆润流畅的造型结合,产生了柔中带刚的艺术效果。三边剪纸中的锯齿纹细如针,精巧细腻,像工笔画;延绥剪纸中的锯齿纹比三边的稍宽且长,挺拔大方,显得粗犷厚重;关中剪纸中的锯齿纹则多为宽而短,显得庄重质朴。(图13)

月牙纹:月牙纹是民间艺人剪纸常用的纹饰符号,因形月牙状而命名。有刚柔、宽窄、长短不一的月牙形纹饰,妇女们也称“花瓣瓣”。在剪纸艺术中,它有很多的变化,月牙纹还可以变化为云纹、水纹、涡纹、柳叶纹和动物身上的旋转花纹等。在剪制时要有意识地通过强调它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图14)

线纹:线是东方美术造型的基础手段,作为民间造型艺术的剪纸,同样以线为基本方法。在陕西剪纸中,线有三种功能:造型、装饰、连接。它以韵律、节奏和刚柔变化传达美感信息。陕西民间美术以线造型、用线装饰,将线条艺术的装饰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赋予线条以生命和精神。(图15、图16)

圆孔纹:明剪成圆点,暗剪成圆孔,用来表现具象的眼珠、花蕊、车顶、订、衣扣等。在民间,圆孔纹也称“生生点”或“太阳纹”,是阳性符号,有生育和多子的民俗寓意。(图17)

纵观陕西传统剪纸的纹饰运用,大多是锯齿纹、月牙纹、线纹、花瓣纹、圆孔纹及各种几何纹的相互穿插运用,形成了传统剪纸的基本特点。剪纸高手都懂得用一种纹饰统一画面,在统一中寻找变化,使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多姿多彩、富于变化。

3.装饰(俗称“巧打扮”)

“剪花先要剪个大样,然后再随心打扮”。这里的“打扮”就是“装饰”。装饰分为具象装饰和随寓装饰(意象装饰和抽象装饰)。随寓装饰是陕西民间剪纸的一大特点,用以表达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

具象装饰:如用锯齿纹表现动物的毛发,用圆孔纹表现蟾、蛙,用月牙纹表现鱼、龙等。这种装饰能产生具象、质朴的美。

意象装饰:如在剪出的南瓜、梨、石榴等瓜果的纹饰中,巧妙组织瓜果内部所含的子、核的图案,这样,不但丰富了剪纸纹样,而且体现出民间美术中多子的观念。

抽象装饰:抽象装饰与形象的本质结构无关,除取其寓意外,也是为了体现美和趣味性。如动物身上用花草装饰,更显其可爱。人们往往把猪、虎等动物形象当成花一样来打扮,认为这样才好看。

抽象、具象与意象三者结合:剪纸中常见的是三种方法混合运用。如曹佃祥作品中,动物的主体用花草纹装饰,而细部用锯齿纹装饰,以抽象的纹饰加进几剪具象的刀法,产生了似与不似的艺术效果。

4.剪法(俗称“铰法”)

陕西民间剪纸有单剪和折剪、阳剪和阴剪之分。单剪是直接把形象完整地剪出来;想要追求变化的形象,则多用此方法。折剪是把纸对折或反复对折然后剪出形象;这种剪法给人一种端庄、平稳、宁静的对称美感。阳剪是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图15)阴剪以块面为主,把造型的线剪去。(图16)二者区别在于,阴剪的线是线线相断,阳剪的线是线线相连。

在用剪刀的方法上,还有直插剪法、开口剪法、暗剪法。直插剪法就是把剪刀尖插入要剪去的部分,然后慢慢剪开。开口剪法就是从纸张的边缘处直接剪入;这是剪纸中最简便的剪法,它常与对叠剪法相配合。暗剪法是在外形下剪,剪出一道暗线进入需要刻画形象或需要减去的部分,以求省工省时。剪纸高手们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剪法,使画面和谐统一。

四、陕西剪纸作品赏析

1.《母亲》

《母亲》(图18)由陕西民间艺人张林召所作。她出生于1912年,陕西省富县张村驿人。她从小就心灵手巧,爱看戏剧表演,爱听神话传说,爱绘画剪纸。十三、四岁时,她就能把戏中的人物形象冒剪下来;未出嫁前,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剪纸巧手。戏剧人物、花鸟动物,是张林召剪纸的主要题材。结婚之后,三次丧夫、四次嫁人、13个孩子全部夭折,剪纸是她对苦难人生抒发胸臆的寄托。她的很多作品体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渴望,是以形写神、写意、写心、写情的艺术。在她的剪纸作品中,“两面人”“三面人”(图19)的造型,表现出不同的表情过程,形成个性鲜明的风格。美术界对此评价很高,认为这种在作品中同时表现一个人头部的正面脸和侧面脸的造型方式,“只有在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中才可以看到”,因此,她被称之为中国的“毕加索”。

作品《母亲》表现出一个孩子正在吃奶,夸张的动态表现出孩子的调皮和可爱,远处还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在张望。这位母亲的头部包含着两个侧脸,一个在含情脉脉地看着孩子,流露出母爱的满足感;另一侧脸好像在观看远处的人。“画如其人”,她的作品也是她个人形象和心里所想的体现。作品中人物造型粗犷、古朴、稚拙,神情生动,动感很强;用线顿挫,运剪灵活多变,以便达到取形求意,笔断意连的效果;构思奇妙,突破时空限制,三角形的构图稳定而又风格独特。可以看出,作者的剪刀在纸上游走,她并不太在意上面具体的形状,只有剪刀随心所欲在纸上勾来转去的动作;而从这些抑、扬、顿、挫、曲、直、刚、柔的线中,能够感受到她的一生并不平静。

2.《喂牛》《坐新车》

《喂牛》和《坐新车》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师”称号的王兰畔的作品。王兰畔1921年出生,陕西省洛川县阿寺村人。她自幼喜爱剪纸,终生以剪纸为乐。她最爱剪生活里的事。村里每年都敲蹩鼓、扭秧歌、闹红火,—招—式,她都能剪到作品里去。

这幅《喂牛》(图20),剪的是她自己家每天傍晚要经历的一幕。在农村,牲畜也是家中的重要成员,耕地、种地、拉土等都离不开它们。在这幅图中,年轻力壮的儿子手持铡刀,媳妇帮忙入草,老汉是家中喂牛的高手,正在给牛添料,老婆婆的任务则是看孩子、做饭,一家人和睦相处、分工明确,其乐融融。作品《坐新车》(图21)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坐在车里的老汉扇着扇子,像个公社干部;那个婆姨不常出门,笑眯眯地转着脸往车外看。笑眯眯的形象总是在王兰畔的作品中出现,这是她心中理想的画面。这笑中包含着她对生活的热情,对社会的希望,正是这种理想的精神境界,构成了民间美术的灿烂与辉煌。

王兰畔是陕西洛川县北派剪纸的代表人物。她剪纸时自由专注,放空自己、心无旁骛。作品黑白分明,节奏强烈,造型干脆利落,不拘小节,充满生机和活力;风格质朴简洁,构图大气粗犷。她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纯朴感受,表现自己熟知的生活场面,创作出一幅幅为人喜爱的作品,装点着生活,装点着人生。

3.《蛇盘兔》

《蛇盘兔》(图22、图23)剪纸有很强的地域性,只在延安以北的安塞、子长、延川、志丹及榆林地区流传。在民俗文化内涵中,蛇喻阳喻男,兔喻阴喻女,盘是结合的意思。蛇盘兔是阴阳交合、生生不息的吉祥符号。但妇女们却给它注入“富贵”的愿望,加以歌谣“若要富,蛇盘兔;蛇盘兔,必定富”,借此表达人们期盼富裕吉祥、万事亨通的美好愿望。这种图案的内涵是固定的,临摹时可用“熏样”的方式起稿,创作时可在主要内容(蛇和兔)不变的原则下,根据个人的审美原则和创作追求,尽情地利用造型和装饰语言,从审美的角度强化,突出“富”而掩盖原本内涵。熟练的民间艺人可以自由发挥,靠记忆直接剪出来。

4.《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是陕西的传统主题纹样,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特点,因而被专家们称为“活化石”。如陕北安塞高如兰剪的《抓髻娃娃》(图24)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商代青玉女配非常相似,可能是殷商文化在陕北的遗存。剪纸形象外轮廓极其简练、朴实,注重内部的装饰美。有的繁丽丰富,寓意深刻;有的稚趣可爱,富有张力。

抓髻娃娃形象在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广泛流传,几千年来,这一形象一直存在于百姓的民情风俗中。抓髻娃娃形象的产生是人类行为的结果,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方式,它包含了一个地区社会成员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等等。如果我们仅仅从“艺术”的角度去探究抓髻娃娃形象的艺术构成等视觉因素,是难以全面理解它的整体价值的,更难以体会到抓髻娃娃为什么能够成为陕北人的心理和精神的纽带。(图25)

抓髻娃娃的基本特征是正面站立,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它有性别之分,—般多为女性,也有的无性别表征。女性抓髻娃娃头梳双髻或双辫;头立双鸟(双鸡)或戴花冠、花蔓或戴胜。双手外撇或上举,或双手抓鸟(双鸡),或一手抓鸟(鸡)一手抓兔,或一手抓鸟(鸡)一手抓鱼,或双手抓鱼,或双手举莲,还有双襟双鸟(鸡)、双膝双鸟(鸡),双足双鸟(鸡)、双脚蹬兔,等等。男性抓髻娃娃为圆头,或—长辫,或戴圆形尖顶帽。双手外撇或上举,有的腹下垂象征男性的牡丹、云勾纹等图案。

作为“中华民族保护和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喜娃娃”(图26)形象,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喜娃娃”剪纸一般是在结婚时贴在洞房里,是多子多孙的象征。它经常与莲花、石榴、鱼等结合,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生殖崇拜的一种原始巫术文化遗存。抓髻娃娃还可作受惊驱鬼、辟邪招魂之用,如“招魂娃娃”“送鬼娃娃”“送病娃娃”“辟邪娃娃”“五道娃娃”等,它们各司其职,图案的含义是固定的,但构图形式不一,既有左右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由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原则和创作追求进行个性化处理。

5.《剪花娘子》(图27)

中国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自称“剪花娘子”的库淑兰,擅长彩色剪纸和彩贴,以绚丽多姿的色彩、丰富神奇的想象、精湛华丽的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最终走向“只剪我自己”、表达自我内心世界的巅峰。

库淑兰,旬邑人,是彩贴剪纸的代表。旬邑彩贴剪纸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盛行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主要用于炕头、炕围、门窗的装饰等,发展到贴于门上、窑顶、箱柜、粮囤。后来旬邑农村嫁女、娶妻、逢年过节,家家都要剪彩贴剪纸,贴于室内显著位置,以增添喜庆气氛。杨先让教授的评价是“五彩缤纷的、充满欢乐气氛的、千姿百态的、美妙而神奇的剪纸作品”;靳之林教授的评价是“既传统,又现代;既淳朴,又艳丽”。

第6篇: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范文

一个眼神就已勾去你的灵魂。

两个谜一般的男人,散发着致命的性感。

马拉特・萨芬(Marat Safin)

生日:1980 年1 月27 日

身高:193cm

体重:88kg

出生地:俄罗斯莫斯科

昵称:沙皇

持拍:右手双反

转入职业网坛:1997 年

职业荣誉:2000 年美网冠军,2005 年澳网冠军,2002、2006 年戴维斯杯冠军,2000、2004 年澳网亚军

排名:ATP2007 年终世界排名第56 位

百变浪子

萨:当他抬起头露出迷离的眼神,当他嘴角微斜露出坏坏的笑,当他以漂亮的ACE 或完美的双反直接得分,当他澳网击败不可战胜的费德勒,有多少人不为之心醉,为之着魔?有时,他如骄阳般灿烂,笑得仿佛孩童,有时,他令人想起莫斯科的严寒,酷到骨子里。

这个鞑靼人的后裔,在这个和平的时代,用网球延续着祖先的血性。喜怒无常是他最著名的标签,愤怒时他把拍子摔到完全变形,得意时他脱下裤子表达激情(2004 年法网第二轮)。萨芬的思维显然异于常人,这个家伙冒充费德勒签名,头脑发热去爬8000 米高峰。

马拉特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却不知节制地肆意挥霍,人们怒其不争,却不能停止对他的爱。他仿佛那个斯芬克斯,大家费心思量他抛出的种种谜团,却往往没有答案,“不可预知先生”天生就是让人又爱又恨。

德:他是忧郁善良的剪刀手爱德华,他是弹着吉他的吉普赛人,他是内心矛盾的忠奸人,他是古怪疯狂的杰克船长。那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仿佛就是他本人,真实而迷人。深陷的双颊,突出的颧骨,约翰尼・德普用一种迷幻、颓废的性感颠覆皮特、克鲁斯的精致脸蛋。

这张棱角分明的脸带着另类,带着愤世嫉俗,那深邃的眼眸时而神秘时而忧伤,不经意间就勾去你的灵魂。年少时,德普是桀骜不驯的摇滚青年,俊美的个性面庞引发尖叫连连,走过而立之年,跨过四十不惑,他蓄起胡子,带上各种样式的眼镜,岁月的沉淀更增添柔情、知性的魅力。

在那永远酷酷的外表之下,却是极其渴望平凡的心灵。德普和女友,两个孩子悠闲地住在法国乡间,远离贝弗利山的繁华喧嚣。而对待影迷,他几乎从不拒绝,签名时还爱和粉丝聊天,连续三年被评为最佳签名艺人。游走在中心与边缘

萨:马拉特的网球之路始于莫斯科的斯巴达网球俱乐部,前往美国尼克网校的梦想被尼克无情扼杀后,14 岁的他在巴伦西亚的红土苦练。1998 年法网,初出茅庐的他连续淘汰阿加西和库尔腾,而2000 年美网决赛直落三盘战胜桑普拉斯,这个20 岁的英俊少年成为世界聚焦的天才。

当人们把他看作下一代天王,萨芬却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一连串的伤病让他看不清前进的方向,2003 赛季他错过了大多数比赛,而同年费德勒捧起了首个大满贯,开始了自己的王朝。沙皇心中的霸气并未消亡,2005年澳网,击败费天王的一幕让众人欢呼巨人的回归,但这一次,他依旧没能在中心停留太久。

战胜费德勒已越来越远,纳达尔、德约等新生代迅速崛起,萨芬开始力不从心。06年还有戴维斯杯,07 年两手空空,新的一年,他是否仍将徘徊在边缘?

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

生日:1963 年6 月9 日

身高:175cm

出生地:美国肯塔基州欧文斯伯勒市

昵称:Mr. Stench

银幕处子秀:1984 年《猛鬼街》

主要作品:《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忠奸人》、《浓情巧克力》、《墨西哥往事》、《秘窗》、《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寻找梦幻岛》、《加勒比海盗》、《理发师陶德》

获奖:2004、2005 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2005-07 年人民选择奖最佳男演员

德:童年,德普和兄弟姐妹们频繁搬家,住过20 多个地方,终于在7 岁那年定居佛罗里达的Miramar,8 年后父母离异,因为家庭问题的烦恼和时刻感到的不安全感,他常常自残,身上留下7、8 个伤痕。摇滚成了他的避难所,但尼古拉斯・凯奇的建议让他走上银幕,他的独特气质和惊人才华震惊世界。

对于演戏,他有自己的理解,“你演绎的每一个角色,必定会融入自己的个性,不然,那就不是表演,而是谎言。” 角色中融入了自己的个性,而他自己也与角色有着不少相似。德普饰演的角色大都性情古怪,特立独行,有着或荒诞或惊艳的外形,他们被社会所误解,总是游走在边缘。

“我是一个害羞的人,可能有妄想症,我讨厌名誉,愿意做任何事去避开它。”人们把他置于中心,但德普宁可站在边缘。寻找心的归属

萨:初入职业网坛,希尔维亚陪伴在他身边,甜蜜的爱情让马拉特忘记四处奔波的辛劳,忘记失利的烦恼。四年中打打闹闹,分分合合,两人在2001 年底宣布分手。之后,他与库娃常有亲密举止,却也只停留在绯闻朋友。

2005 年澳网萨芬风头无可限量,而他的女友也成为焦点,达莎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看台上呐喊助威,沙滩上缠缠绵绵,这个黑发美女似乎就是沙皇的另一半。但几个月后,这段一年多的恋情画上句点。离开了达莎,萨芬开始和一个俄罗斯名演员牵手,姐弟恋同样没有结果。那颗孤傲的心又开始了漂泊。

第7篇: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范文

[关键词]成人童话;颠覆;幻想;惊艳;沉重;童心

“所有的大人都是孩子,可惜,只有很少的一些大人记得这一点。”

――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

早在1917年,两部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和《汉斯和格丽泰》被拍成无声电影,人们已经表现出将童话故事影像化的需要。而将童话故事与电影结合不仅仅是孩子的愿望,成年观众也不满足于和孩子分享儿童童话电影,而是要求属于自己的童话电影――成人童话电影应运而生。

成人童话电影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点,最大可能地颠覆传统童话。同时创意、想象力成为最为看重的部分,商业目的和先锋精神在此寻求尽可能完美的统一。不断发达的技术手段,让影人们造梦的能力愈发高超,一方面从前只存于想象中的童话世界被完美再现,另一方面更新奇绚烂的新童话影象也在不断被创造着。区别于现实题材电影和儿童童话电影,成人童话电影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元素和价值构成。

1.颠覆

俄罗斯学者普罗普从民间故事入手,研究人类生存状态。经过对大量俄罗斯童话的分析推出一个言简意赅的“定律”:童话包括七种角色六个叙事单元。这七种“角色”或“行动范围”是:反面角色[agresseur]、为主角提供某件东西者[donateur]、辅助者[auxiliaire]、公主或被追求的人[princesse ou personnagerecherché]、派主角出去历险者[mandateur]、主角[héro]与假主角[faux héro。这七种角色又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行动范围,例如,辅助者行动范围包括:帮助主角从此地到彼地;补救主角所遭遇的恶行陷阱,或弥补其不足之处;在追捕过程中救援主角;完成艰辛的任务;显示主角的身份等五种功能。六个叙事单元是:准备、纠纷、转移、对抗、归来、接受(赏赐)。

现代成人童话电影的颠覆,即用成人喜闻乐见的部分替换传统童话的原始要素。颠覆之道在于用现代方式讲述古代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将多种元素整合在一起。例如《格林兄弟》将《格林童话》的作者演绎成一对江湖骗子,对历史人物的立场进行解构,大大颠覆了传统思维。导演特里・吉列姆把原著中许多元素溶解进情节中:提着篮子看外婆的小红帽,吃掉巫婆糖果屋的汉斯与格莱泰兄妹等等,甚至还加入取自欧洲其它地区民间传说人物,如莫尼卡・贝鲁奇扮演的女王就源于匈牙利著名的“浴血伯爵夫人”(Bathory)等等,且这些人物都被赋予新的含义和形象。2005年上映的德国童话《七个小矮人》(7 Zwerge)中这种意图更加明显:影片中现代人的对白、举止、衣食住行比比皆是,小矮人的家是“伤心男人俱乐部”,而白雪公主的玩具是芭比娃娃……

以现世思维置换前人叙事,赋予童话时代气息和新鲜感,特别是看到儿时熟悉的童话场景得到另类诠释,人们会产生一种和新奇感,在古老的童话森林之中游走着的,是现代式幻想。

以《怪物史莱克》为例:传统童话爱情讲述翩翩白马王子拯救受难公主的故事,《怪物史莱克》却安排一只绿怪物担任“白马王子”的角色,小红帽是送外卖的服务生,狼外婆读休闲杂志吃斋念佛,皮诺曹居然穿了蕾丝边内裤――童话经典形象成了异装癖者。《史莱克》式的颠覆虽然在原本无邪的童话世界注入成人笑料,但人们因其轻松俏皮和真挚的感情而欣然接受。颠覆后的童话故事依然包含神秘世界、英雄式冒险、坏人终究一败涂地、公主王子浪漫爱情故事等元素,并保留“王子公主从此快乐生活”的美好结局。所以成人童话往往颠覆的只是形式,借用童话来表现美好人格和愿望的内质并未改变。

2.幻想

童话电影的活力和魅力源于无拘无束的幻想,幻想也恰是成年人意识中普遍缺失的成分。基于此,成人童话电影借助幻想的翅膀吸引着成年观众。

导演特里・吉列姆以奇思诡异著称,《时光大盗》(Time Bandits,1981)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故事主人公凯文的衣橱里存在通往时光隧道的入口,六个从上帝那里偷来“时空地图”的矮人,把早已厌倦父母唠叨的凯文,带上时空之旅。旅途中主人公与特洛伊战场上的雅典王阿加曼农、横扫欧洲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绿林英雄罗宾汉等一一邂逅。科幻色彩的时空旅行,加上宗教传说和历史事件人物,“拼接”手法运用自如,虽然故事上仍离不开六个叙事单元,却加入了超大容量的幻想内容,使影片并非成为一个简单游记故事,而以梦一般绮丽的影像传达深刻的内涵。

幻想还在于独辟蹊径,成人童话电影惯于走另类路线。法国导演马克・卡洛与让・皮埃尔・热内合导的《黑店狂想曲》(Delicatessen,1991)就在想象力上刀走偏锋,达到惊人效果而成为典范作品。影片以黑、昏黄为色彩基调,使锈蚀和潮湿的破败感扑面而来,情节延续这种阴暗基调:在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极度匮乏的未来世界,食物成为首要问题。一座阴森的公寓中凶恶屠夫主宰全楼人的生命,人们心照不宣地分食人肉甚至是亲人。但影片整体气氛却处理得外紧内松,对血腥场面的渲染也极为控制,人物形象夸张而富有喜剧色彩。影片虽未偏离正定压邪、爱情主题的童话路线,但却用想象力重构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空间。这个怪诞的童话也符合了成人的观影需求――商业看点,搞怪噱头,对人类社会生存状态的忧思,对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拷问,以及古老的英雄救美情结。这就是后现代时期的成人童话。

3.惊艳

成人童话电影的惊艳包括两方面:视觉效果上的惊世骇俗和心灵撞击带来的美不胜收。

成人童话电影提供梦游仙境般诡异惊艳的观影体验。蒂姆・波顿是个中翘楚,其电影作品深具不言自明的锐利影像风格。他为黑色英雄《蝙蝠侠》注入哥特元素,让夜幕的颜色成为影片最惹眼的色调,给予“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约翰尼・德普一双剪刀的手,配以零乱的长发,惨白的脸孔,阴暗的眼圈,阴柔无邪的眼神,漆黑的连体皮衣,以及巧夺天工的冰雕与园艺,充溢着无私的爱与宽容的内心,成就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浪漫童话爱情;《断头谷》中,油画背景室内拍摄与真实外景素材相结合,使影片的氛围几近完美,当无头骑士从树洞里呼啸而出挥动利刃砍掉人头时,惊惧中包含凄美;《查理的巧克力工厂》充满奇情怪景,令观众眼见为实的看到原小说中流淌着巧克力河的工厂;《僵尸新娘》则让枯骨新娘讲述纯净而诡谲的爱情故事。

无论童话发生的仙境如何奇幻,感人至深的真情都必不可少。感人才会惊艳。迪斯尼出品的《美人鱼》,将安徒生原著中小美人鱼为了爱情放弃一切,最后在肉体剧痛和心灵凄苦中化为泡沫的情节变得轻松娱乐,最后大团圆收场的改编版本并不是符合观众 本质需求的成人童话。假如《剪刀手爱德华》的主人公没有悲剧性的另类苦情,就只是一个扮相恐怖的人造生命。一个在孤独中长大善良灵巧的男孩,渴望别人的关怀与爱却因一双剪刀怪手无法与别人接触,当他终于遭遇爱情,这种缺憾就成为撕心裂肺的痛,成就影片最终的高潮:女孩试图与爱德华相拥作别也是不能够。悲剧的命运,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净化。用简单到直白的童话故事将成年人深深感动――这样的电影无疑也是伟大的。

4.沉重

童话并不就意味轻松。如捷克超现实主义导演扬・史云梅耶地影片《爱丽丝漫游奇境》采用真人与逐个拍摄动画相结合的手法,使原小说中所有角色得以真实再现:肚里塞着木屑胸口装着拉锁的白兔,戴着假牙的长袜子毛毛虫,生着骷髅头的鸟,表情可怖的玩偶,装满钉子的蜜饯罐头等等,尽管影片几乎滴水不漏地复制了原著,受众的观影感觉与阅读原著的状态却迥若天地,观众不仅无法再体验阅读童话小说时的轻松愉悦,还会产生一种恐慌感:对物化社会的恐惧和对人间荒诞性的体会。史云梅耶的童话电影近作《树婴》(2000年)更是剥去了童话美丽的表皮。影片的故事源于捷克民间故事,是一个纯正的童话故事。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收养一个树根做成的孩子,孩子胃口很大怎么也吃不饱,把妈妈爸爸都吃了,出去找东西吃。吃了牧羊人和一群羊,一个姑娘和一车苜蓿,一个赶车人和马……最后吃了老太太种的卷心菜,老太太生气地把他打死了。电影将这个故事放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表现出人类和童话所隐藏着的本性:血腥,粗蛮甚至没有人性。只知吞噬的树婴象征着人类最基本的欲望:食欲。其实在经典童话中也不乏猎人剖开大灰狼的肚子将小红帽和外婆救出、灰姑娘的姐姐们削足适履等惨烈的场面。史云梅耶成功地将对此的理解融入到对童话故事的超现实解构中,从而给人们看到血淋淋的欲望的真实面目。

经典意义上的童话往往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且虚构一些诸如青蛙、天鹅的意象。成人童话里的人物则常常是一个普通人,在挫折、琐碎中辗转,并怀有廉价的梦想。如《麦兜的故事》里的麦兜是一个智商不高,单纯善良,卑微平庸,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的人生故事也很平常,上学、工作、希望、失望一一经历。因为妈妈没钱给他买金鱼,于是他把一粒金鱼蛋放在果酱瓶里,每天换水、清洁、晒太阳,妈妈为了实现他去马尔代夫的梦想,带他坐缆车在中环至尖沙咀转了一圈。麦兜总会知道,金鱼蛋孵不出金鱼,而那天早上他去的“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幻”的地方其实也只是山顶公园。

童话不再是天真烂漫的代名词,在伤感、焦灼、哀愁、寂寞的背后,成人童话电影演绎一种沉重的美好、淡淡的温情、平和的渴望以及生存的艰难。

5.童心

成人童话电影还在于以童心去发现美丽生活,并以此抓住人们柔软的内心。

《天使艾美丽》作为一部清新出色的童话电影,讲述活泼美丽巴黎少女的快乐生活。影片将导演让一皮埃尔・热内的奇思妙想发扬光大,片中每个角落都是暖暖的,从教堂屋顶直到排水沟的激流,所有的暖意都来源于艾美丽纯真的笑脸和无邪的童心。以童心看待生活,在细微处发现一直都在的幸福。再如蒂姆・波顿的《大鱼》,影片在现实与童话之间徘徊,父亲一次次讲着童话,似乎那里才是他的世界,父子情被作为一条暗线埋在父亲一生经历是否属实的悬疑下。面对大病垂危的父亲,真情让儿子终于学会了理解。片尾所有童话里的人物都来参加父亲的葬礼,父亲微笑着和大家告别化作一条大鱼跃入水中。虚与实得以统一。导演试图表达,每个人心中都应给“大鱼”留下畅游的空间,生活不是童话,但成人童话电影用童心赋予影片特别的意蕴和美丽。

第8篇: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范文

视野里满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我把名字含在嘴里,轻轻念出。同时内心感受到它平和的音节下暗藏的让人措手不及的汹涌。《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位音乐奇才的独特故事。原作《海上钢琴师》为意大利小说家亚力山德罗・巴瑞科所写的剧本。199sg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用另一种方式演绎与诠释。二十世纪的第一天,豪华巨轮Vurginia号上,并要睁着大而明亮的眼睛,被水手发现并抚养长大。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为了天才钢琴家,他的演奏使人们震撼。这一切的传奇都在Vurginia号上不紧不慢地上演着。然而他从未踏下船去一步,即使爱情在心中奏出最美妙的乐章。直到船毁人亡。他就是海上传奇钢琴师,1900。

感动的地方有太多。即使是在观看后隔了好几个月的现在才提起笔来一完整的感动或许如同冬天清晨的雾气一样清清轻轻地散去淡去了,却仍敢虔诚地这么说。

音乐促使着记忆流淌得更加鲜明。《1900's Theme》贯穿全剧。

意义上的第一次。Virginian号上。人们被一段美妙的旋律所震撼与折服。一位陌生的先生对他说,我的天,可是你根本没有遵循任何的规律。

那个坐在钢琴旁的,叫做1900的男孩骄傲地仰起头来,一字一句:规定什么的可以滚蛋。

那个叫做1900的男子不羁地扫过自称爵士乐发明者的谢利一眼:Fuck the regulations,fuck jazz,too.

看到1900的眼神时,欣喜仿佛从心脏的框框里全部要蹦跳而出了。缓慢又缓慢,居然有一种错觉,它是和《剪刀手爱德华》重叠起来了么。那些影像从脑海里匆匆跳跃而过:爱德华苍白面容下深陷的眼睛里深深的忧郁,孩童般的纯净,以及对世界这个庞然大物的无处可藏的恐慌。

我的心里生长出―种温暖的迷惑。

却清晰地感到,被梦长久滋生的孩子气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

――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并非是我眼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而是我所看不见的。你能明白吗?

――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亦有终。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迷恋极了。迷恋到,眼泪想流下来。

然后是,“砰”的一声,漫天火光再次映照出人们凝视的眼睑。城市的浮华欢乐,都不过是过眼云烟。长久却也唯一驻扎在心里柔软部位的,只是―个男子独自的背影。以及,一段被称作是柔情似水的旋律。

喜欢观察人的眼神,从中找到的共同之处总是让人感动很久。1900,或是剪刀手爱德华,或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杀手Leon,或是《黑暗中的舞者》里的单身母亲塞尔玛。

塞尔玛是带着儿子偷渡来美国的捷克移民,是美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她千方百计省下给儿子治病的钱却被的邻居偷窃并诬陷。极度矛盾之中她杀了邪恶的邻居,也因此被捕。但她怀抱着偏执而又最天真的梦,以及对儿子的强烈的爱,拒绝了拿给儿子治病的钱为自己请律师,最终走向了生命的悲剧。

我喜欢塞尔玛唱:“T0 be honest,I really don't care,”眼神清澈,一如春天。

漆黑的屏幕深邃仿佛人们微妙变化的内心。无论如何磅礴的悲喜都会安然地落幕。无法忘却最后几个镜头里苦涩而残酷的味道:塞尔玛在绞刑台上仍然颤抖着跳着舞步,天鹅一般。只是这美丽过于惨白逼真。终于,“It is not the last song"的字眼缓缓浮现于屏幕上。

徒留―地冰冷的叹息。

岩井俊二的《梦旅人》;描述三个沉浸在幻想里,却又被幻想和现实双重折磨的精神病人的生活。从他们的眼神里,也有着潮湿的天真,像是夭折的蝴蝶或是人的眼睑下无力垂下的睫毛。这天真让他们棱角分明,同时也使得他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可可喜欢唱诗班的孩子们美妙的歌声,于是她把布娃娃丢给孩子们当作礼物。而孩子们被她的怪异打扮与举止吓得躲进教堂的那一刻,就宣告了娃娃的死亡。这个世界仍然拒绝了他们。宿命是无法触碰的易碎。让人的心生生地疼。

写到这里时,正在听Lanpshade的《Because Trees Can Fly》。女主唱的声音神似塞尔玛的扮演者――冰岛歌唱精灵比约克。Because trees clan ny,因为树可以飞翔。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被幻想漂洗的天真呢。

第9篇: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角范文

[关键词] 爱情片 类型 主题 错过 坚守

爱情是人类艺术永恒的表达主题,它能跨越时空,超越种族,超越生死亦或人神之界。几乎所有的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展现了爱情或婚姻关系。不管是现实人类的爱情还是虚构错乱的爱情,总会遭遇许多阻碍,相爱、错过成为爱情主流,具有悲剧性的爱情能让人思考,更具艺术感染力。本文拟从多维的角度,对爱情片自身的类型与主题进行探讨。

一、爱情片的界定

爱情片可广义定义为其中心情节有主人公的恋爱关系发展构成的影片。若以类型论之,爱情片无疑是类型电影中最为持久与多变的类型之一。[1]不管爱情作为电影的主线、辅线,亦或只是作为剧情点缀,爱情片与其他类型电影有着非同一般的高度兼容性。几乎所有的类型电影中都能找到与爱情有关的元素。要从众多电影中寻找爱情片的特征与规律,需要从爱情片自身的类型与主题表现上进行探讨。

二、爱情片的类型——错乱与悲情

爱情片的类型很难有一个科学统一的划分标准。电影艺术对爱情的类型与主题表现,大大超越了现实爱情的种种可能性。各国导演从多元多维的文化思维角度,对人类的爱情主题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思考。爱情模式到底有多少种组合和可能性?若以发生爱情的对象关系来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人类恋

人类恋电影其恋爱对象是人或者具有人的形态与精神属性的鬼神仙等。鬼神仙等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存在形式,从本质上讲,都是人类自身的精神投射,具有和人类相同的情感,故把他们笼统归为人类恋。并可细分为两大类:异性恋和同性恋。

(一)异性恋

发生在异性之间的爱情称为异性恋,这是比较常见和主流的爱情对象关系。具体还可细分为以下六类:

正常恋:恋爱对象为一般的男女,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将爱情进行到底》、《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等,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恋:恋爱对象为不符合人类正常伦理的男女,为禁忌之恋,如《这个杀手不太冷》、《一树梨花压海棠》等;

人鬼恋:恋爱对象为人与鬼魂,如《倩女幽魂》、《人鬼情未了》;

人神恋:恋爱对象为人与神仙妖魔等,如《白蛇传说》、《青蛇》、《画皮》等;

人怪恋:恋爱对象为人与人化身的怪物,如《怪物史莱克》、《无敌浩克》;

超人恋:恋爱对象为人与超人,如《超人》、《我的超人男友》、《我的超人女友》。

(二)同性恋

发生在同性之间的爱情称为同性恋,这是不太主流但逐渐获得人类认同的爱情关系。代表作有《断臂山》、《男孩不哭》、《春光乍泄》等。

2、跨种恋

跨种恋电影其恋爱对象主要是人与其他生物物种发生了爱情关系。如果说电影中的人类恋类型在现实生活中都显得不太靠谱,那人与跨生物物种的恋情就显得更加错乱。跨种恋具体可分为三类:

恋:恋爱对象为人与野兽,如《金刚》、《美女与野兽》;

人与外星人恋:恋爱对象为人与外星人,如《阿凡达》、《蓝血人》、《异星战场》;

不同种族恋:恋爱对象为一非人类种族与另一非人类种族,如《暮光之城》吸血鬼与狼人相爱。

3、人物恋

人物恋电影其恋爱主要对象是人与没有自然生物生命的物体(主要是机器人)。如果说跨种恋还存在生物属性,虽然错乱尚还可以理解,那人物恋则显得有些匪夷所思了。人物恋具体可分为两类:

人机恋:恋爱对象为人与机器人,如《剪刀手爱德华》、《机器管家》、《机器侠》;

机机恋:恋爱对象为机器人与机器人,如《机器人总动员》WALL·E爱上了另一个机器人EVE。

在上述几大类爱情片类型中,爱情对象关系非常丰富且复杂,显得比较错乱、夸张与离奇。导演除了考虑新颖刺激的爱情模式能拉动票房等商业因素外,也发现虚构出来的爱情,可以从多维的角度对人类的爱情进行深入思考,大大突破了现实人类爱情的局限与禁忌。

非现实爱情片由于其主人公身份的特殊性,在人类的传统认识中,他们的爱情大多不能被承认,在现实中必将遭遇太多阻碍,虽不一定以悲剧告终,但总体显得比较悲情。例如,人神恋《白蛇传说》中,白蛇白素贞与人类许仙相爱,她被法海阻挠压在雷峰塔下;同性恋《断臂山》中,杰克·崔斯特与恩尼斯·德尔玛在断背山放牧相爱,结局是杰克被杀;恋《金刚》中,大猩猩爱上了人类美女安,它被人类围追堵杀;人机恋《剪刀手爱德华》中,机器人爱德华爱上了人类金,被人类驱逐,在城堡中孤独一生。

不管是现实爱情还是虚构爱情,总会遭遇许多阻碍,显得比较悲情。悲情的爱在电影中才显得更具永恒的艺术感染力。悲剧的本质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摧毁。正常恋《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无一不是主人公之一或双双死去,同性恋《断臂山》、《男孩不哭》主人公之一死去。相爱的人不得不生离死别而不能相守,这是人间爱情的最大悲剧。悲剧让人思考,发人深省,使爱情显得弥足珍贵,从这几部悲剧爱情片的口碑与票房可见一斑。

三、爱情片的主题——错过与坚守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