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古迹考察报告精选(九篇)

古迹考察报告

第1篇: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海州名胜古迹;孝文化

200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苏教高(2009)30号文 项目编号423

大学生参与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对大学生综合本质的提高相当重要,有过实践考察经历的同学,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权衡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很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回校后进行认真的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索未来的人生道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造成淡化了中国传统文化而看重外来文化,大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欠缺和盲目从众、崇洋的心理态度产生;通过社会实践考察活动,让当代大学生能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来表达他们的爱国热情。传统文化名胜古迹,作为一种客观的、悠久的历史现象,发掘、研究其形成始末和现状,无论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对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此,在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组织了08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考察连云港市海州古代文化名胜,让大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古迹的悠久历史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的流逝情况及继承发展和保护。也发现了这些名胜古迹对于研究宗教、中国的“孝”文化、传统生态环境保护举措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孔望山宗教文化

孔望山,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距连云港市区2.5公里,这里有原始社会新时器时代祭海的杯盘石刻、秦王朝的东大门遗址、中国最早的东海神庙遗址、中国唯一的汉代圆雕石象、北齐年间的千年古刹、唐、宋、元、明各朝代官宦文豪的题刻。特别是东汉摩崖造像的发现,证实了比敦煌石窟还早;证实了以孔望山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其价值重大。

1 佛教摩崖造像,在孔望山的西南部,依山崖的自然形势凿成,现存造像105个,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山崖上。造像有佛、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反映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和佛教传统。本生故事有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佛教故事有“说法图”“涅磐图”等。

2 龙洞庵,位于孔望山南侧,始建于北齐年间,唐中宗时改建为龙兴寺,明代于旧址上重建,更名“龙洞庵”。龙洞庵的整个建筑以大殿的山门为中轴线,组成一个高低错落,左右对称的建筑群,从山门拾级而上,穿过圆洞式山门,进入院中,院内还有古井一口,名曰“甘露泉”。大殿两侧有棵千年古柏,仍然苍翠欲滴。东侧有棵始植于宋代的糯米茶树,春季花开时节,菊院清香。“”中龙洞庵也遭受了劫难,塑像被毁,文物流散殆尽,非常可惜。

3 孔望山杯盘刻石,是东汉时期祭祀东海君之物,位于孔望山的最高处,是在一块天然大石上凿成。大石全形如砚,故称“砚石”,大石略呈长方形,大岩东北端厚壁上镌有隶书体“砚石”两字。

4 龙洞石刻,位于孔望山龙洞庵两侧“龙洞”的内外石壁上,龙洞石刻中,以明代石刻最为丰富,有明代淮海安府知府陈文烛写的《孔望山铭》;明代嘉庆时期海州知州王同的榜书题刻“归云飞鸟”; 明代邵瑞良的“归云洞”题刻;明代林廷玉的诗刻: “看龙洞偶成,幻化成溟蒙,丹崖一洞空,地灵呼即应,应是讶相逢。”还有明刻中的王同六言诗刻最具代表性”,字体严谨,风格古拙,笔力道劲。

同学们对孔望山的名胜古迹感受在心,也为被毁的文化古迹深感遗憾。

二、《东海孝妇祠》是对“孝”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的的 《》

根据现存的明朝王同的《哀孝妇》残存石刻,追溯到“东海孝妇”。《康熙海州志》在王同的《哀妇诗》云:哀哀东海窦孝妇,孝心事姑感姑哀。姑死心为爱孝妇,。死讵知为孝妇灾,妇死心为痛姑死,。姑妇两心青天知。累累墓草年年绿,空山月落乌声悲, “东海孝妇”的故事在《汉书》 (搜神记》等古籍中有记载,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其素材与东海孝妇的故事颇有相似之处。在中国,孝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核心,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据清道光19年(1839年) 《云台导游诗钞》,载:两江总督陶澍私人捐款,重建正殿三间,东厢三间,西厢三间,前殿三间,均画栋雕梁,整齐严肃,有建于公殿三间,慈孝堂三间……史书记载,在明朝和清朝年间,经几次大修,但是,在期间,几乎被毁尽,现在重建于连云港市朝阳镇。

将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加以颂扬。把我国古代妇女的“孝顺”美德给予高度的赞扬。为后世的“孝”思想教育提供了经典的教育范本, 《东海孝妇祠》明朝王同,娘娘庙最早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但在北宋有历史记载,可见最迟应该开始建于北宋期间。

三、祖先对建设家园又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研究

双龙井题字以及修建双龙井的记载、对使用井水的要求都充分说明了古代先民们具有了健康的生活习俗。爱护生活环境的高尚品质,在海丹[遗失的碑刻中,有(重修大井记》 (公元1540年),,虽然有个别人会损害公物,但也有人爱护公物,未来饮水的健康安全,形成一致的意见,完成了饮水工程。

金朝时,建设新浦山路记:在金朝明昌二年,在海州到板浦之间修一条路,有占据海州的金朝军队、地方行政长官干产、谋克、达鲁花等和当地老百姓一起铺筑而成,反映了古代军民团结、共同建设家乡的事例。

四、重视教育的发展:对青少年教育的历史研究

第2篇: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鬼城”果然令人闻风丧胆,夜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时而有鬼火萦绕夜空,附近居住的人们纷纷将家搬到遥远的罗马城里,当然,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搬家费用,政府当然是大力保护,派重兵把守,派学者们研究,希望有所斩获。

结果却令众人大跌眼镜,这只是一座古罗马的乱葬岗而已,尸骨成堆,磷火借着夕阳的余光疯狂燃烧,考察的结果是这里发生过战争,无数条生命葬在此处,年代久远后,形成了独特的“鬼城”面貌。

由于没有特殊的文化价值,“鬼城”一直荒废着,人烟虽然稀少,却吸引了无数野兽的注意力,它们纷纷将家搬到此地扎营,时而还对附近的乡村进行袭击。

没有人敢对这样的文化古迹提出质疑,直到2000年,一个叫果尔的附近村民拍案而起,一纸诉状将“鬼城”告到了罗马法院。他在诉讼中这样写道:它骚扰了我的生活,使我的家人失魂落魄,每日还要警惕野兽的袭击,这样的古迹,灭了它又如何,不是所有的古迹都值得留存。”

这简直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报纸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认为这是一次不可能胜利的官司。

法院接受了这讼,却无法进行宣判,无奈之下,只好将案件移送至意大利政府。这样的案子,注定是一次马拉松式的战争,意大利政府将此案锁进了抽屉匣子里。直至十年后果尔病逝时,他的妻子又一次义愤填膺地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她坚持丈夫的遗愿,要与“鬼城”斗争到底。

从落满灰尘的抽屉里拿出了当初的诉状,意大利国会严肃、认真地对“鬼城”的去留进行了辩论,辩论停停歇歇,像梦一般的旅行,直至2011年年底,讨论的结果才浮出水面:对于这样一个毫无意义的“鬼城”,消灭才是真理。

第3篇: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骚动的人迹写在大地之上,成就了伟大的建筑、艺术和民间文化,像河流一样源远流长。这些值得世代相传的人类遗产,连同天赋的自然佳山秀水一起,铸成了我们充沛的精神母体和深厚的生存空间。

虽然中国已经是位列西班牙(36处)、意大利(34处)之后的世界遗产第三大国,但在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看来,已列入的数量与我国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仍然不成比例。要知道,我国80%以上风景区在唐宋时代就已经是旅游地了。

但是,名利能令它们变形:当联合国“世界遗产”的盛名为之加冕,当盛名之下旅游业巨额收入构成诱惑,全国各地的名山胜水、古城、古建筑、古文物、古代艺术和工艺不断被“发掘”出来,加入申报世界遗产的行列,竞争激烈。像梁思成、吴良镛、侯仁之、谢凝高、罗哲文、阮仪三等一大批为挽救遗产而警示、呼吁、抗辩、奔走的中国学者,先是为全国性的开发热忧心如焚,后是对申遗成风背后的功利心保持警惕。北京城拆老城墙让世人见识了一次“中国速度”,给今天的中国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在世界遗产的数百个历史文化名城当中,遗产总数位列第3的中国竟然没有一个大城市当选。年纪稍大一点的人,还记得拆的时候,梁思成无论怎样都掩饰不住、更控制不住泪水,一如今天因为提起旅游开发所造成的对世界遗产的破坏就愤而拍案的众多专家学者。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为了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一些地方确实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1999年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武夷山,为了申报成功,花了1亿多元拆除各种破坏景观的建筑;庐山、峨眉山、武当山等也都曾为此花费了上千万元,承德为了保护古迹将上万间新房子拆除;去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都江堰,不仅拆了大量非遗产经营性建筑物和构筑物,还对古迹进行修复,单修葺费用就超过4亿元;都江堰市也为此拿出2.2亿元拆除了有碍古迹的商业建筑……

2002年,面对众多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地不绝于耳的负面消息:武当山遇真宫主殿被焚,曲阜“水洗三孔”,泰山违规扩建索道,黄山大兴土木建设豪华宾馆,乐山风景区建“巴米扬大佛”,张家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牌警告”……谢凝高愤然提笔将情况反映给国务院,加上两会期间不少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指出,失控的旅游和过度的开发是破坏我国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因,媒体也对各地出现的“重申报轻保护”的短视行为进行了抨击。在国务院的直接干预下,一些准备上马的项目被暂时停了下来。

谢凝高教授强调,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是要联合全世界的力量,保护全球最珍贵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他不同意“开发和保护并举的提法”,认为这种观点很容易被开发商利用,而风景区并不是商业开发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主要功能是科研、教育、游览、启智、创作山水文化体验,旅游只是其中一个。”

平衡每一个专家在总结世界遗产的破坏性的时候,都能说出一些压韵的词句,让人好像在听一个其实一点都不好笑的笑话。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徐飞雄教授的描述是:现在的旅游开发中是“先上车后买票”、“先开发再规划”、“先破坏后治理”。谢凝高教授将自然文化遗产地总结为三化: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他说这在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 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由文物局和建设部共同管理,但是在遗产区内,又存在森林、土地、文物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而出现政策冲突的情况,而《文物保护法》却管不了自然风景区。因此,专家们多次提议的“尽快立法,建立国家统一集中管理的体制,并且成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参与相关决策和监督”就成了当务之急。

对于如何保护世界遗产,谢凝高还提出了一个“分区保护(功能分区)”的观点:“政府可以把世遗视为摇钱树,但是要到保护区域以外去摇,使得区内区外并举。”这一点其实同阮仪三在城市保护中一直强调的“新旧区绝然分开,确保老城,发展新城”的观点是一致的。 正是开发旅游的经济诱惑成为包括同济大学教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在内的学者挽救遗产的砝码。“20世纪80年代,全国一片开发热,我是真的忧心如焚。当时很少有人能听得进你说的话。我们真是从推土机下一点一点地抢救下来,只希望不要把我们好的东西都弄光。1981年平遥古城,就是这样抢救保护下来的。后来呢,你只要跟他们举举平遥、丽江这些因为保护得好而带旺了当地旅游的例子就可以了。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我又开始担心,许多人都看到保护取得成绩了,全国的假古董都垮了,也都晓得要保护了,更晓得要申报世界遗产了。但当“申遗”成风,我担忧的是又把保护看成是获取经济效益的一个手段。以前是不识货一推了之,现在做不好的干脆是从内部进行深层次的破坏,最后举的还是保护的旗号。”

阮仪三和于希贤的观点在表达上都没有谢凝高那么强烈地反对保护和开发的并举,于希贤说:“过去都是开发,现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问题的关键是落实到具体问题时走了样。”在他看来绝对地保护是保护不了的,问题是把研究和立法跟上。再好的房子不开发,几百年不维修就会坏掉。阮仪三也表示,只要当地政府慢一下,功利心小一些,保护和开发的平衡点还是可以找得到的。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高级顾问罗哲文也认为:“历史遗迹不可能一点不动地全部保存下来,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将所有的都保护起来,这是历史规律。”

没有人提出要绝对保护,也没有人说绝对开发,只是在实践的时候有些地方根本没有保护的思想。泰山建设索道说一是为了灭火,二是为了治虫,但是一般人都可以想像得出这是不可能的,森林保护区都没有建索道,而只是在游览区,明显是为了盈利。保护只是借口。另比如故宫的太和殿要绝对保护。所谓开发与保护不能并举,正如总统和副总统不能并举,关键时刻是总统说了算。开发与保护也不能,关键时刻保护第一。

按原文物局副局长彭卿云的说法,文物遗产是旅游的三大要素之一,“在中国,离开历史文化,没什么好看的。”2002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5566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9781万人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玄机据于希贤介绍,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是由中国首创的。以前也有一个双重遗产,但中国的双重遗产是以自然为基础,文化融于自然――这个才是首创。外国的是把两者加起来。因为“西方人申报自然遗产或者文化遗产,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分开来的,西方人研究地址剖面完全没有人的痕迹,中国人是研究自然与人的关系,将自然与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结合起来。”

1984-1987年,由谢凝高作主持人(并签合同)带领16个学科的老师(副教授以上,并带着各自的学生)做了关于中国风景区综合评价的建设部课题,课题成果交给建设部,经中国教科文组织将申报文件同时呈递给世界遗产中心的ICOMOS(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国际委员会)和UICN(自然景观世界联盟);中心派专家考察后,1987年被批准。当时只有中国有双重遗产。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当地的申报由地方政府组织,找哪些专家也是由地方政府决定。有些为了方便旅游刻意夸大自然风景区的价值,有的则完全在于研究者的素质,“中国世界遗产的问题一是体制,二是研究。从本科生学习时就忽略。搞文化的人不懂自然科学,懂自然科学的人,文化和历史的根基又太浅。”从梁思成到侯仁之再到谢凝高、于希贤、阮仪三他们这一拨,无不是文理交叉的思维方式,同时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像徐霞客一样步跃山川。“中国现在匮乏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人才:要研究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而且要外语好,因为要与国际交流。”

常书鸿的儿子、画家常嘉煌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比较了一个细节,他说:“日本的文物古迹是要跪在那看的,我们这儿却是千万只脚在踏。日本一个山洞里只有一百年历史的壁画,保护得像稀世珍宝一样。每天只允许10人参观,而且必须跪下,鼻子蒙上一方软纸,只允许停留15分钟。他们怕人们呼吸的水汽侵蚀了壁画。可在中国,人们为了钱,允许无数的人在魏晋时代的洞窟里想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那些因酒肉吃得太多而发出的浊重呼吸,使1500年前的壁画发黑变软。”

几年前,法国雪铁龙公司曾在长城东段起点的“老龙头”拍了一个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电视台播出仅十几秒,即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而中国人自己呢,用博物馆馆长马未都的话形容:我们就是《红楼梦》贾府里仗着家里东西多的纨绔子弟,再怎么败坏也不心疼,反正多得是。

多年来在野外考察的于希贤发现中国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很多,他1997-2002年在云南野外做考察时,就发现了很多值得申报的地方。例如抚仙湖水下古城,2001年他登上南鲸号入水考察,看到很多大的建筑构件,有被打磨得很光滑的建筑遗址。但是从申报遗产的角度,研究尚还不够。

对于出现的申遗热潮,谢凝高表示要积极引导。按他的想法,我国的世界遗产资源很丰富,28个入选太少,按照标准还有很多符合。他认为联合国限制申报的做法并不合理。“世界遗产公约已经制定出标准,只要是符合标准的即可申请。因为世界遗产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和政治组织不一样,不能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国家,不用讲究民主和平均。”

前不久,阮仪同几位古城保护方面的国际专家对江南6座古镇――江苏的周庄、同里、用直和浙江的乌镇、南浔、西塘逐一进行考察和指导。两年前,联合国遗产中心亚太区主任明嘉扬女士在巡访周庄等江苏三镇时,就很是喜欢。再次到来,她认为对世界遗产来说,这一城镇群体是一种新的类型。周庄和同里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候选者,所以明嘉扬建议,不妨把江浙六镇作为一个整体,以“江南水乡古镇”的名义进行申报。开一句玩笑话,如果能成功,倒一下子省出了5个名额。

第4篇: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意大利客机的空中历险

1994年初,一架意大利客机在非洲海岸上空飞行。突然,客机从控制室的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正当地面上的机场工作人员焦急万分之际,客机又在原来的空域出现,雷达又追踪到了客机的讯号。最后,这架客机安全降落在意大利境内的机场。然而,客机上的机组人员和315名乘客,并不知道他们曾经“失踪”过。机长巴达里疑惑不解地说:“我们的班机由马尼拉起飞后,一直都很平稳,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但控制室竟说失去班机的踪影,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不过,事实却不容争辨:到达机场时,每位乘客的手表都慢了20分钟。

无独有偶。据资料记载,1970年也发生过类似的奇闻。当时,一架727喷气客机在飞往美国迈阿密国际机场的旅途中,也无故“失踪”了10分钟。10分钟以后,客机也在原来的地方出现;接着,安全飞抵目的地。客机上的所有人也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最终使他们相信的理由也是因为所有人的手表都慢了10分钟。

对此现象,专家们认为惟一的解释是:在“失踪”的一刹那,时间“静止”不动了,或者说出现了时光倒流。

现代银币进入古代庙宇

就在意大利客机空中历险的同一年,传媒又披露了发生在埃及时光倒流4 000年的奇迹新闻:一枚尚未发行的现代银币,被深藏在一座太阳神庙的地底下。当时,一个由法国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古工作队,来到尼罗河畔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他们发现了一座太阳神庙,距今已有4 000年的历史。由于人迹罕至,庙宇早已倾塌,仅是废墟一座。当考古学家在对废墟进行发掘时,在一块古老的石碑下,发现了一枚深埋在地下的银币。奇怪的是,这不是一枚古埃及银币,而是一枚美国银币;更加奇怪的是,这又不是一枚美国古银币,而是一枚现代银币。最不可思议的是:这是一枚已经铸造好、准备在1997年才进入市场流通、面值25美分、尚在美国金库中“留守”的未流通银币。美国的现代银币,为何“跑到”4 000年前的古埃及庙宇中?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目睹”金字塔的建造

1971年8月的一天,前苏联飞行员亚历山大・斯诺夫驾驶米格21型飞机在做例行飞行时,无意中“闯入”了古埃及。于是,他看到了金字塔建造的场面: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一座金字塔巍然矗立,而另一座金字塔刚刚奠起塔基……

美国飞行员进入中世纪

1986年,一位美国飞行员驾驶SR71型高空侦察机飞越佛罗里达州中心城区时,突破“时空屏障”,来到了中世纪的欧洲上空。他在递交给军方有关部门的报告中这样说:飞机掠过树梢,可以感受到巨大的篝火发出的热浪,成堆的尸体令人触目惊心。专家们调查后指出:这位空军飞行员看到的是欧洲历史上发生的著名的“黑死病”的情景。由鼠疫引发的瘟疫波及整个欧洲大陆,成千上万的人倒毙街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灾难。

绝密报告来自北约

第5篇: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要了解考古工作,我们当然得先明白什么是考古学。

考古小常识

什么是考古学?简单讲,考古学就是研究古物的科学。古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会留下他们生活过的痕迹和物品,考古工作不单只是把遗物和遗迹挖掘出来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仔细观察和记录每一个物品的详细位置,还要考证这些物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关系,根据这些遗迹和遗物来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状况,弄清楚文化发展的过程,以及确定文化变化的方式和原因。

了解了考古工作的内容,现在你一定又有了一个新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地把地下的那些瓶瓶罐罐挖出来进行研究呢?也就是为什么要考古?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用文字写下来的文献记载,只占人类活动的一小部分。在使用文字之前,人类已经生存了非常久的史前时代,必须利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透过考古学严谨的科学推理,遗物和遗迹能协助我们复原古代人的生活样貌,推敲当时的文化生活。像这些大陶罐和青铜器,可以让我们联想当时古人是在生火煮饭还是发生了其他什么事。考古可以让我们发现更多先人生活的世界,也能让我们更了解人类的历史。

有人以为考古只是在挖宝什么的,其实考古学是在努力还原过去的历史轨迹。过去的文化为什么这么重要?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有时会兴起“我从哪里来”

“会到哪里去”的疑问,而前人的生活和经验,可以给我们鉴往知来的体悟。透过考古学,我们能得知这块土地上过去就存在着惊人的人文多样性,一如今日你我之间的差异。考古、知古、惜古、鉴古,使得我们能珍惜和尊重彼此文化的差异。

可是,古人的遗迹和遗物都是埋在地下的,我们怎么去发现和找到它们呢?所以,我们要先展开野外发掘工作!

考古研究之野外发掘篇

勘察与测量

我们要去哪里才‘能找到古人的遗迹呢?在开始发掘前,我们还有功课要做,那就是——调查和收集资料。首先要在地表采集标本、勘察环境,同时要进行文献阅读。集齐各方面的资料,拟定好发掘计划以后,才能展开发掘工作。

采集地表样本,进行考古钻探,以发现耕土层是否有古人因农业活动而累积产生的文化层,以此进一步确定是否有在此向下发掘的价值。

利用全站仪和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以此确定探方的位置,遗迹、遗物的三维坐标。

考古工具看过来

为了寻找古人生活的遗迹和遗物,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需要准备哪些工具?

洛阳铲相当于一个土层探测器,半圆形刃缘向下取出土层样本,根据土样的颜色、质地、包含物判断文化层的变化以及遗迹类型,如墓葬、房基、灰坑、窑址等。

手铲用于刮平土层,判断探方的文化层变化和不同的遗迹。

棉线绳则用于基线,如标识探方边缘和遗迹的方向。

全站仪、绘图纸(米格纸)、铅笔、量尺记录遗迹单位在遗址中的位置,解读营建居址的规律。

测距仪、描图纸、铅笔与量尺,记录挖掘坑位与整个考古现场的关系。

除了上面讲到的工具,我们还需要准备电脑、相机、CPS(全球定位系统)、罗盘、毛刷、钢卷尺、15米长的卷尺等基本工具。

野外发掘

工具备齐,就可以动工发掘了。考古挖掘可不能像那些盗墓贼一样乱挖一气,那可是有严格的步骤和方法。一般考古学家倾向于使用探方发掘方法,逐层发掘,清理每一个地层和文化单位,获得出土遗迹、器物的层位和出土位置信息。

考古小常识

什么是探方?探方是考古学发掘的方格形区域,一般大小为5×5平方米和10×10平方米。在其东、北两侧各留有1米宽的隔梁,隔梁上保存有垂直的地层信息。

考古小常识

地层学是从地质学引入到考古学中的。考古地层学基本原理与地质地层学基本一致,但有其自身的特征。如在考古学研究中,一个地点可能有早晚不同文化系统的人群生活过,他们创造了特定的文化遗存,并形成了地层上的叠压打破关系,因此被称为考古地层学或者文化层,考古学就研究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或层位的形成过程和原因。一般情况下,地层越靠下,年代愈早。第一个注意到考古地层学的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他于1784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发掘印第安人墓葬时发现了这个问题。

遗址中常见的有房址、灰坑、墓葬、陶窑及其他各种人工遗留下来的痕迹。灰坑是考古发掘、田野报告中最常提到的,是古代人类留下来的遗迹之一,包含了很多当时在此生活的人们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物品,如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其特点是呈灰色,或被有机物分解而呈褐色和黑色。因此灰坑一般包括垃圾坑、储物坑(窖穴)、祭祀坑等。

要挖掘出完整的遗物,必须细心再细心,同时要掌握好力道,否则可能会忽视或破坏遗址上的现象。哈哈,原来考古也是个技术活哟。瞧,考古专家们正小心翼翼地清理和挖掘遗物。

为了发现土层中有用的小颗粒遗物,专家们会动用筛子,细致筛选其中可能存在的谷物、根茎等炭化物。

为了采集和发现肉眼不易发现的植物种子、动物骨骼碎片,以及根茎类的炭化遗存物,还可以采用浮选法或水选法进行。利用浮选法,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古人的食物结构、建筑技术、生活环境及社会结构等各方面的信息。

什么是浮选法呢?浮选法就是把土样等置入水中或其他溶液中,炭化的植物种子、树木、动物骨骼碎片等因比重较轻,浮于水面之上,而土壤、石头则下沉,再用水冲洗,这样就可以把不同比重物质分离出来,然后烘干保存以供室内研究。浮选时若加入硅酸钠或氯化锌等物质,可以把骨头和植物遗存物分选开来。

第6篇: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提到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首先要谈到斯文・赫定。斯文・赫定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探险和游历共有八次,足迹遍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等地,多次深入我国西北地区人迹罕至的沙漠、荒原地带。他的许多著作,对研究我国新疆、等地的地理、考古、历史等学科方面的问题,是十分宝贵的资料。

1925年,当时世界著名飞机设计师容克邀请斯文・赫定访问德国,容克请他协助开辟从德国经由苏联飞抵北京的航线,并愿意提供飞机供斯文・赫定考察中亚之用,且承担一切经费。1926年,容克的公司财政困难,被德国政府接收,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愿意资助赫定的考察计划,于是斯文・赫定着手筹建考察团。

1926年10月31日,赫定到达北京。1927年1月1日,中国外交部批准了探险报告,并同意每个团员可持长枪一支、短枪一支和800发子弹,考察团可以带七支猎枪。运输部门还特拨两节货车和一节客车供考察团从北京到包头旅行。

赫定与北洋军阀政府的不平等协议传出后,全国舆论大哗。3月5日晚,北京学术界集会,反对西方探险家到中国考察,呼吁禁止外国人进行考古发掘,掠夺珍贵文物,禁止外国人在中国领空飞行。并指出,中国的古生物、考古、地质等资料应由中国人自己研究,这些资料属中国财产,应由中国的博物馆收藏。为了得到全国民众的支持,许多报纸都报道了有关消息,从而赢得了全国舆论支持。与此同时,北京学术界发起签名活动,揭露西方探险家的目的是掠夺中国考古及其他学科的材料,应绝对禁止。

中国学术界为了加强团结,共同抗议政府的无能行为,北京大学考古学会、清华研究院、地质调查所等在京的十几个学术团体联合成立了“中国学术团体协会”。正是慑于学术团体协会的压力,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王荫泰致函赫定说:假如学术团体协会极力反对,政府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有可能收回1月1日签署的同意考察的文件。

经过40多天的多次会谈、磋商,双方于1927年4月2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签字仪式,与会者有赫定、周肇祥、马衡、黄文弼、刘半农、徐炳昶等。周肇祥、斯文・赫定分别代表中瑞双方在协议上签了字。至此,终于达成了一项包括19条内容的新协议:决定在“中国学术团体协会”的领导下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察团名称中谨慎地避开了“探险”字样;设中国及外国团长,参加的中外科学家各占一半;禁止将文物带到海外,采集品留在中国;凡直接或间接对于中国国防国权上有重要关系之事物,一概不得考察;不得以任何借口,毁损有关历史、美术等建筑物;本协议办法之解释,应以中文为准。

这个协议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协议的签订,使中国学术界异常振奋。有的学者认为成立“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及签订这样一个协议,可以看成是中国学术界逐步达到成熟并形成一种社会力量的标志。对此人们奔走呼告,《大公报》和《世界日报》详细报道了事情的经过,并指出这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己的力量防止文物被“巧取豪夺,潜运境外”。刘半农甚至以“翻过来的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条约了”的词句率直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事后《大公报》曾这样写道:“尤有一精采之处,即该协议之解释,须以中文为准,开我国与外国人订约之新纪元,当此高唱取消不平等条约之秋,望我外交当局一仿行之。”

这次中瑞西北科学考察,中国方面共有10人,由北大教务长徐炳昶教授任团长,欧洲方面共有17人(包括汉莎航空公司8人),由赫定任团长。1927年5月9日,考察队从北京出发,一个多月后捷报首次传来:我国年轻的地质学者丁道衡发现了白云鄂博大铁矿,我国的大型钢铁企业、稀土生产科研基地――“包钢”,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1928年10月,考察团的又一条消息轰动了全世界,袁复礼教授在新疆挖到七具完整的三迭纪爬行动物化石。西北科学考察团另一项震惊中外的考察成果是1万余枚居延汉简的发现,它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最有价值的资料。考察团还有一项成果,即黄文弼在新疆的考古活动。另外,考察团在德国专家赫德博士领导下的气象观测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从其组织的初衷及主观愿望看,的确具有学术殖民主义的倾向,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学术的发展和对西北的开发。正是由于这次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遂使国际学术界对中国科学家刮目相看。我国地质学家袁复礼教授由于在古生物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北极星奖章”;考察团中国团长徐炳昶教授,也因出色地组织领导工作获得了以瑞典国王名义颁发的勋章;中国政府为了表彰考察团的功绩,特为该团发行纪念邮票一套,这是我国为学术界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

第7篇: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 金华文物古迹众多,拥有丰富的实践资源。通过对文物古迹现状的社会调查,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爱乡热情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处处留心皆学问,从生活实际入手,有利于开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窗户,开拓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视野,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开展探究学习的欲望。

金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古迹资源十分丰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6处:市区的太平天国侍王府、天宁寺大殿、铁店窑遗址和法隆寺经幢;东阳市的卢宅、土墩墓群;义乌市的古月桥、黄山八面厅;兰溪市的诸葛长乐明清古建筑群、芝堰村古建筑群;武义县的延福寺、俞源村古建筑群;浦江县的郑义门古建筑群、上山遗址;磐安县的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即市区八咏楼、法隆寺经幢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3处,即通济桥等。武义县的俞源和郭洞是2003年国家建设部公布的首批1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以这丰富的古迹资源为载体,可以开展探究学习。

一、围绕古迹,确定探究主题

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方向,如:“金华文物古迹众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金华的文物古迹情况。”确定研究方向,让学生设计问题或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关于金华文物古迹的某方面情况,然后让学生讨论投票确定共同的探究主题。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金华有哪些文物古迹?”“金华文物古迹有什么特点?”“金华文物古迹是怎么保存下来的?”“金华文物古迹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金华文物古迹的保护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认为除了各省、县、部级文物古迹外,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文物古迹?”

根据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金华有哪些文物古迹?”这样的问题太浅显,没有探究的趣味性;“金华文物古迹有什么特点?”这问题太专业,难度太大,容易打击同学探究的积极性;“金华文物古迹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和“你认为除了各省、县、部级文物古迹外,还有哪些值得保护的文物古迹?”这两个问题范围很广,适合探究,但需要大量的实地考查,研究成本对初中生来说可能太高,所以选择的学生较少;“金华文物古迹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和“金华文物古迹的保护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有共同性,是针对古迹保护过程当中的某一方面展开的,可以看作是前两个大问题的子问题,相对可行,所以最终大多数学生把票投给了这两个问题。因此,最终确定探究主题是:金华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问题。

二、分析主题,确定探究方法

学生认为对“金华文物古迹保护过程中的问题”的探究,发现问题只是任务的一部分,解决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金华的文物古迹能妥善完好地长期保存,让后代子孙瞻仰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探究内容选择探究方法,学生提出了一些想法。有的认为可以访问文物古迹的管理人员,有的说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有的说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迹实地考查,也有的说可以进行问卷调查。

当说到问卷调查的时候,很多学生提出了质疑。质疑的学生认为,探究主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问卷对象该如何选择是个大问题:如果随意抽取学生或普通市民可能收集到的知识一些猜测并不能如实反映现实问题;如果针对专业人员如古迹管理人员,直接访问可能获取的信息会更多,而且不必浪费问卷的精力和资金。

最终,学生们决定采用访问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在确定探究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方法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访问时,要有礼貌,提问要言简意赅,可事前准备好问题;实地调查时要观察仔细,从整体和局部来看问题……

三、分组实践,形成探究成果

根据地域的远近,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探究小组。各个组根据组员的能力情况进行简单的分工,如采访人、网络资料收集人、资料汇总人、报告展示人等。最后,展示各组调查情况,由各组代表介绍各自的成果。

“我们通过上网查询和实地参观,了解到金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像天宁寺大殿、兰溪诸葛八卦村、义乌吴晗故居、东阳卢宅、磐安明建昌文塔……

就以卢宅为例,它坐落在东阳市区东门外1公里的卢宅村。当地卢姓居民,八百年来在此聚族而居,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点。祠内有工字形平面的肃雍堂,建于明景泰七年,至天顺六年,建筑上有精美的木雕和彩绘。

可是,如此杰出的木雕建筑,在历史的洗涤、风雨吹打下,还能风采依旧吗?所以当下该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保护遗迹。

我认为,古老的文明是一定要妥善保护的,人类要从自身做起,杜绝私欲,尽己所能,保护文物;其次,政府也要出钱出力,以现代化手段加以保护,不要让它成为‘世纪遗憾’。朋友们,行动起来。愿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欣赏到历史留给我们的‘佳作’。”

“金晗小组的报告发人深思,他们的倡议感人肺腑,可见他们是用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文物,下面哪个小组再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我们调查的是金华市区的八咏楼,该楼造型典雅,风格古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古风流的八咏楼,如今因为游人过多,八咏公园内的一些设施被人为破坏,地上还有游人乱扔的垃圾。我们认为应该禁止游人乱摸文物,设立相关保护条约。在道路上多设垃圾箱并竖路牌,提示游人注意保护公共场所的卫生。

调查后,我们感受很多。中华民族的古文明就像明珠闪耀在世界的东方。然而,由于保护不力,总有些文明渐渐离我们远去。身为华夏儿女,我们真应该为它们做些什么。”

还有吴迪组发现兰溪诸葛八卦村地面有很多口香糖残渣;一些老房子因为改装,原有的一些牛腿装饰已经残缺……

从探究成果展示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学生那强烈的使命感,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保护文物古迹成为了学生自觉的意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有的组与探究主题联系不紧密,有的组个别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真正参与;有的组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研究等。虽然在利用古迹资源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但我认为,教师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求全责备,只要学生努力尝试,广泛参与,积极探究,就应该给予肯定评价。当然,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应当做出适当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教师用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金华市教育局.锦绣金华.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景德镇;窑址;考古;简报

1 景德镇窑址发掘报告简介

御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珠山地区,总面积约54300平方米。出土遗物多为明代中期的产品,早期和晚期的较少,还发现有部分的宋代青白瓷。此次发掘中揭示出窑炉25座,其中葫芦形窑7座,馒头形窑炉15座,还有3座残损严重,形制不明,还有辘护坑6个,均在珠山南麓。

这里仅仅以湖田窑址H区发掘简报对其进行一定的介绍,此次发掘的区域是战备公路两侧的琵琶山与龙头山、南望石坞之间。主要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窑址。清理遗迹11处,主要有房基、练泥池、水井、灰坑等。获得了一批宋、元、明时期的青白瓷、卵白釉瓷、黑釉瓷以及青花瓷器。

蛇山五代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南21公里处丽阳乡洪家村和港南村之间的蛇山西坡上,面积约1000平方米。本窑址由于受到当地施工的破坏,堆积断面暴露清楚,地表散布大量窑业遗存。出土的器物多是青瓷碗、壶、罐、器盖、网坠等。

除湖田窑外,景德镇宋代窑址只有铜锣山、道塘里、凤凰山经过科学的发掘。道塘里窑址位于昌江区竟成镇小港嘴村委东南山林场道塘里五显庙前东北面的山坡上,面积共4000余平方米。揭示龙窑遗迹1 座、作坊遗迹2 间,出土了一批青釉、酱釉、青白釉瓷器。铜锣山窑址西南约30米处是道塘里窑址。此次的发掘揭露了作坊遗迹一处,出土大量的青白釉瓷器,偶见青釉和黑釉瓷器。凤凰山窑址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盈田村委山脚下自然村西南侧凤凰山的西北山坡上。发掘出的遗迹有墓葬、作坊和龙窑遗迹,凤凰山窑址出土遗物丰富,种类有青釉、酱釉、青白釉瓷器。

碓臼山元代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丽阳乡丽阳村礁臼山的南坡上,南侧即为昌江。本次发掘面积为189平方米,揭露出元代窑炉遗迹一座,出土了大量青瓷碗和青瓷盘。窑炉为龙窑,平面呈长椭圆形。

景德镇经过科学发掘的明代窑址有瓷器山明代窑址和观音阁明代窑址。瓷器山窑址位于景德镇市丽阳乡彭家村瓷器山的西坡。发现明代前期葫芦形窑炉一座,出土的器物主要是青花瓷器,其次分别为白瓷、仿龙泉釉瓷、仿哥釉瓷、紫金釉瓷等,主要器类为碗、盘、靶杯等等。观音阁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北郊3公里处的昌江东岸,此次发掘出土许多作坊遗迹,出土遗物多是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瓷器。

2 对窑址发掘中的重大发现的再思考

御窑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新的瓷器类型,这样可以确定一些传世器物的具体窑口,也可以鉴别真伪。御窑遗址中最值得研究的是掩埋落选御用瓷器制度,这些打碎掩埋的堆积坑都很有规律的显现出来。这些有规律的堆积坑已经成为考古工作者判断窑址属性的重要依据。

湖田窑址多数时间是一个民窑,但是在元代这个时期可能是官窑,湖田窑址始创是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是其鼎盛时期,元代之后开始衰落。此次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枢府瓷,枢府瓷更多的具有官窑的性质,元代是否存在官窑的争议很大,浮梁磁局控制的窑场是不是都是官窑还是部分是官窑,直到今天都很难解决。从出土的枢府瓷看,只能说明此窑场是为宫廷生产过瓷器,但是不能断定是否是官窑。湖田窑的发掘中还大量的发现文字题记,这些文字题记有人名,日期等等。这些人名题记几乎都是首次发现,为研究湖田窑制瓷业和社会经济关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景德镇的五代窑址发掘现在只有丽阳蛇山五代窑址,从此窑址的装烧方法看,这个窑址的烧造年代比较早,都是青瓷器物,都是采用叠烧法。从笔者自身对于景德镇部分唐及五代窑址的考察来看,此处的窑址生产持续的年代很短,因为从湘湖五代窑址可以发现,这里的五代窑址中除了叠烧的青瓷外还大量出土了五代白瓷。这就证明了湘湖地区五代窑址比蛇山五代窑址延续的时间长,生产的工艺更先进。蛇山五代窑址发现了瓷器上的花押款,花押的使用在唐代已经出现,在元代达到兴盛。此款五代的花押款从图片上看,内容比较简单,刻画比较粗糙,似乎是展现出一种非常原始形式。蛇山五代窑址的科学发掘对于清楚的认识五代的制瓷技术和特点有着非凡的意义。

凤凰山窑址,经过考古分析,得出始烧的年代在北宋中晚期,下限应该是在南宋,那么凤凰山窑址对于研究景德镇北宋到南宋的制瓷工艺的演变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道塘里和铜锣山窑址的发掘中,都发现有少量的类似于五代的青瓷,这就说明了此处的窑址应该是始于五代,但是何时开始生产青白瓷还无法准确得知,这也就为青白瓷的起源提供了一个依据。

从丽阳碓臼山元代窑址发掘的情况看,首先是窑炉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变化,龙窑开始慢慢向葫芦窑转变,葫芦窑是明代的典型窑炉,那么这个窑炉对于研究陶瓷窑炉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窑址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从揭示的窑炉遗迹看,窑炉并未开窑就荒废了,说明不是自然地停烧,而是突发事件让其停烧,据报告考证是由于修建军事碉堡所致。正是由于窑炉的未开窑,让我们今天可以看到一个完整元代窑炉的装烧方法,匣钵摆放的位置,一个窑炉能装烧的数量等等。对于研究元代的烧瓷技艺有着巨大的作用。

丽阳明代窑址中发现了葫芦形窑炉,该窑炉的发现可以填补在景德镇御窑遗址发现的明初葫芦形窑和在湖田窑址发现的明代中期葫芦形窑之间的空白,完善葫芦形窑炉的演变序列。瓷器山窑址发现了大量的明代景德镇仿龙泉的青釉瓷器,这也就印证了历史上的文献记载,在明朝初年,景德镇和龙泉窑都作为宫廷供瓷的主要生产基地。观音阁窑址是迄今为止景德镇保存最好的明清时期窑址之一,观音阁窑址中最重大的发现就是遗物,首先是发现了大量的克拉克瓷残片,证明了观音阁当年也大量的烧造克拉克瓷器,分析出土的克拉克瓷片,我们可以解决许多克拉克瓷器的窑口问题。观音阁发现了“官搭民烧”的御用瓷器,这就提升了观音阁窑场的地位,也侧面证明了观音阁窑场生产的瓷器质量上乘。观音阁窑址中发现有日本纪年的瓷器,瓷器上书写“天文年造”,这大概相当于嘉靖时期,“天文年造”款瓷器应是当年日本在景德镇订烧的瓷器,由此可知日本天文年间在景德镇订烧瓷器的具体窑场。

通过十几篇景德镇陶瓷考古的相关简报,一方面了解了景德镇的陶瓷历史与文化,我们从中发现了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器物,解决了陶瓷史上的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丰富了整个陶瓷史的内容。另一个方面就是凸显了景德镇在陶瓷窑址保护方面的不足,景德镇有窑上千座,可是经过科学发掘的却仅仅只有十几座,没经过发掘的窑址大多都破坏殆尽,所以保护窑址已经是最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湖田窑址[M].文物出版社,2007.

第9篇: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评价;凡口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fankou national minepark mining sites feature, and the evaluation, including some mining remains to cherish level, is really rare world, all countr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ining garden mouth to lay the foundation.

Keywords: national mining park; Mining sites; Evaluation; fankou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凡口铅锌矿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铅锌矿产基地,现隶属于深圳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年产金属(铅+锌)能力15万吨。是中国有色金属对外窗口,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

在“城市转型期、企业转型期”的重要关头,广东仁化凡口矿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0引言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的特定的空间地域。

矿业遗迹是构成矿山公园的核心景观,表征某一阶段某一个地方某种矿业发展的历史,主要指矿产地质遗迹和矿业生产过程中探,采、选、冶、加工等活动的遗迹、遗址和史迹,并具备研究的价值,教育的功能,是游览现赏、科学考察的主要内客。

1矿业遗迹特征

公园内矿业遗迹十分丰富,类型多样,主要有矿业开发史籍、矿产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迹、矿业制品及与矿业活动有关的人文景观等六大类。

1.1矿业开发史籍

凡口矿开采历史悠久,保存了丰富的勘测报告和研究文献,勘测报告有《广东省仁化县凡口铅锌矿区狮岭南区段矿产储量地质报告》、《广东省仁化县凡口铅锌矿区狮岭东矿段地质勘探报告》、《广东省仁化县凡口铅锌矿区狮岭深部地质勘探总结报告》、《广东仁化凡口铅锌矿区水草坪矿床矿产储量报告》等等,这些报告查明了矿区的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研究文献主要有《仁化县志》和《凡口矿矿志》。

1.2矿产地质遗迹

矿产地质遗迹资源有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上泥盆统天子岭组和上泥盆统帽子峰组等的整合地层剖面景观;F3断层、F4断层、安岗背斜、田庄向斜、狮岭背斜、曲塘背斜、金星岭背斜、庙背岭向斜、田敦岭向斜、节理、裂隙和辉绿岩脉等的构造剖面景观;水草坪、铁石岭、富屋和凡口岭等的沉积~热液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金星岭、狮岭(含深部)矿段、狮岭南矿段、狮岭东矿带矿体;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多金属矿;铁帽找矿标志、滑坡、塌陷等矿山动力地质现象。

1.3矿业生产遗迹

公园内矿业生产遗迹丰富,主要由凡口矿矿坑、老凡口沉淀池(古代采硫矿坑)、小斜井采场、1号采场、2号采场、3号采场和4号采场、凡口矿废石场和尾矿库组成。

1.4矿业活动遗迹

凡口矿现状仍在开采中,矿业活动有采矿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其中采矿设施包括主井双斗提升系统、老副井提升系统、盲主井提升系统、盲斜井提升系统、大斜坡道、狮岭天井、小斜井、东提升井、东风井,老南风井、新南风井、采矿回采系统、上部采矿系统、盘区上向分层充填法、普通分层充填法、采准切割工程、矿石装载系统、破碎系统生产流程、磨矿流程、浮选流程、精矿脱水、凡口铅锌矿选矿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排水排泥系统、轴流式风机、凡口矿货运索道;生产生活设施包括选矿厂、冶炼厂、凡口变电站、坑尾水池、炸药库、油库、凡口铅锌矿矿办大楼。

1.5矿业制品

凡口原矿成品有铅精矿和锌精矿,冶炼产品有锌锭和硫酸。

1.6与矿业活动有关的人文景观

公园内在采矿过程中修建了职工居住区、凡口子弟学校、凡口医院等人文景观。

2矿业遗迹资源评价

按照《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指南》的要求,矿业遗迹分为珍稀级、重要级、一般级,具体见表1。

1)Ⅰ级矿业遗迹(珍稀级)

矿山公园内有凡口矿矿坑、水草坪矿床、铁石岭矿床、富屋矿床、金星岭矿体等铁帽等9处Ⅰ级矿业遗迹(珍稀级)。占公园遗迹总数的28%。

(2)Ⅱ级矿业遗迹(重要级)

有F3断层、金星岭背斜、上部采矿系统、等11处Ⅱ级矿业遗迹(重要级)。占公园遗迹总数的34%。

(3)Ⅲ级矿业遗迹(一般级)

有勘测报告、黄铁矿、新村路16幢滑坡等12处Ⅲ级矿业遗迹(一般级),占公园遗迹总数的38%。

综上所述凡口矿山公园内矿业遗迹类型多,科技含量高,观赏性强,开发潜力大。

3结语

广东仁化凡口国家矿山公园内有丰富的矿业遗迹资源,具有沉积~热液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它对于研究粤北地区及全国范围内的同类型矿床有深远的科学价值;具有亚洲最大的铅锌矿生产基地,与云南兰坪铅锌矿、江西德安铅锌矿、澳大利亚“世纪”铅锌矿、美国“三洲区式”铅锌矿、波兰西里西亚铅锌矿并称闻名于世;具有先进的选矿工艺,高碱快速浮选电位调控优化工艺和新四产品选矿工艺是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的选矿工艺;具有特殊的成矿模式,从而列入了国内外教科书等等。

总之,广东仁化凡口国家矿山公园地质研究历史悠久、矿业遗迹丰富,多处为珍稀级,在全国首屈一指,有些则是独一无二,世界罕见,这些都为凡口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广东仁化凡口国家矿山公园考察报告》,2012年。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