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两纲汇报材料范文

两纲汇报材料精选(九篇)

两纲汇报材料

第1篇:两纲汇报材料范文

一、清

“清”就是思路清晰。汇报材料不管是供书面交流还是供口头交流,上级组织或领导在看或听汇报材料的时候,也在思索材料所讲述的事实、所分析的问题,同样存在一个思维过程。如果汇报材料写得不符合思维习惯,就会让人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摸不着头脑。因此,汇报必须理清思路。

理清思路,首先就是要理清汇报的顺序。《周易》说:“言有序。”所谓“序”,就是思路有条理而不紊乱。在汇报材料中的表现,就是谋篇布局,安排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呼应等合理有序。汇报顺序既有常规顺序,也有非常规顺序。英国文学家约翰&183;巴洛兹说:“一颗宝石跟一块普通石头的区别并不在本质,而在于分子的排列——结晶的方式。木炭和金刚钻是一样的,但在外观上和效用上,它们的差别可多远啊!珍珠所含的成分,没有一种是不能在最粗糙的蚌壳中找到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同样一件事情,如果顺序安排不同,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常规思维习惯来说,在叙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在时空立体上展开。汇报的顺序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结局;介绍某个空间对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由外到里(由里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等;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常常是由过去到现在,或者由现在追溯到过去;介绍某个单位事迹的时候,常常要把事迹分成几个方面,在划分事迹类型的时候,常常是先政治,后业务,论说某个道理常常是在事理的平面展开的,比如,整体与部分、属性与关系、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因果与条件、必然与或然等等。

对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汇报材料如果要按照非常规的思维过程写,那就需要注意两点:一要了解阅读汇报材料者的思维习惯;二要注意按这种非常规思维习惯来说,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汇报效果。比如,向领导汇报某件事情的做法,既可以按通常习惯,先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经过,再介绍干这件事情的结果(效果);也可以按反常的思维习惯,先介绍结果(效果)再介绍取得这样效果的做法。两者比较,后者的效果更好——能先声夺人,吸引看材料的人认真读下去。如果拿着汇报材料向领导作口头汇报,用后一种思维习惯介绍,还会有试探作用——试探领导对其是否感兴趣。

其次,要注意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等等。如果汇报材料能够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那就能够帮助阅读汇报材料者扫清阅读的思路障碍,准确把握汇报材料所要传达的有关信息。

如何理清思路?最常用的办法是反复推敲,列出提纲。列提纲要由大到小,一级标题下要有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面要有三级标题提纲列得越详细,汇报起来思路就会越清晰。列出不同级别的提纲,一定要注意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上下级别的提纲是推论关系的,还要考虑它们是否具有推出的必然性。在同级标题之间,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具有不相容的关系,如果出现了全同、交、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就表明提纲之间存在着逻辑混乱,必须修改,不然就会把思路搞乱。如果前后内容存在一定跨度,在内容转换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过渡句,使内容衔接自然,反之,则容易使听汇报的人觉得突兀,跟不上汇报者的思路。

二、重

“重”就是重点突出。一般来说,汇报材料的内容通常包括: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等几个方面,但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汇报材料要突出重点,就要做到有“点”有“面”。“点”就是重点,应当展开讲、深入讲;“面”是非重点,在汇报材料里,只是起辅说明性的作用,应该适当浓缩。

写汇报材料应当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汇报重点呢?一般情况下,以下两条可以作为确定重点的依据。

第一,凡是符合上级领导听汇报意图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任何工作均有轻重缓急,上级领导听取下级的汇报,总有一定的目的性,对汇报内容、汇报时间、汇报形式、汇报范围等,都会有明确要求。撰写者必须深刻领悟上级意图,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上级领导近来重点关注的是什么、重点抓的工作是什么。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上级不关注的不汇报,上级已经了解的不汇报。

第二,凡是能够突出自我特色的,就是汇报材料的重点。如果汇报材料没有特色,丧失自我或少了自我,汇报也就没有个性,自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要突出特色就要做到常规性的内容不讲,与别人相同的内容不讲。只有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取有特色的工作,挖掘有特色的效果,才能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效果。“特色”不仅指工作成绩、成功经验,也包括在工作中发现或出现的新矛盾,以及对问题的新思考。这种新思考,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所选取的汇报角度或站位的高度来体现。

汇报材料如何做到重点突出?

一要围绕重点展开叙述或论证。汇报材料要有思想、有见解,才能够给人以启发,使人听了豁然开朗产生兴趣。汇报材料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和阐述的道理之中。分析问题要有理有据,要有深度,不要做肤浅的表面文章。汇报材料涉及的事例,可以量化的一定要量化,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一定要把有关数据写清楚。数字虽然枯燥,但能增强材料的说服力,在说明问题上,具有用文字叙述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字,有时还必须采用折算的方法,让数字变得具体可感。比如,有人在介绍黄河时说:“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16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多大的数字,许多人心中不一定有概念。为了让听者理解这个数字,如果改成:“黄河每年带起的泥沙16亿吨。若用这些泥沙来修建一条高一米、宽一米的防护堤,那这条防护堤便可以环绕地球27圈。”这样一折算,抽象的数量“16亿吨泥沙”,刹那间就变得那样的具体可感了,汇报的亮点也就能为之一闪。

二要把握重点抓住要害和实质。抓住本质,就要少讲过程性的东西,多讲实质性的东西。要杜绝简单的材料堆砌,防止表面化,要把深层次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某人在汇报某单位思想状况时说:“有人玩名,有人玩命,有人玩狗,其实最终都是在玩自己。”这种说法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能使人为之一振。

三要详略得当。汇报材料的线索要单一,情节要简单。如果串起材料的线索太多、谈及内容的情节太复杂,听汇报的人不但不容易理出头绪,反而会越听越糊涂。因此,要把多余的线索和过细的情节统统删去。领导听汇报最关心的是工作重点以及处理的结果,汇报要遵循“事不过三”原则,每谈重点,关键事项最好只谈一件,通常不要超过三件——这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主要论点多于三到五个时,人们便不容易领会。这倒不是说讲完三个论点就坐下完事,而是把复杂的想法归纳成三到五个方面以抓住事物本质。

在语言运用上,叙述要简明,切忌冗长啰嗦,千万不要从文件、报纸上大段地抄录引用,这样容易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废话、套话之中。用词要做到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的语词,要多用大众语汇,尽量口语化。这样汇报起来显得自然、流畅。在句式上,要多用短句。用短句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

三、实

“实”就是实事求是。写汇报材料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准确可靠。汇报要寻找那些实在的、新鲜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必须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汇报的情况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虚构,也不允许夸饰拔高甚至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作为事实写入汇报材料。对汇报材料所涉及的重要数据,一定要反复核实,科学论证,不可想当然随意虚报。在评价事件或人物的时候,要恰如其分;汇报经验要避免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脱离整体观念。

准确可靠,要求所举的事例,除要符合客观实际以外,还必须要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如果是没有广泛代表性,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即使它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是真实存在过的,也不能拿来作为例证,因为这样的事例只是事物发展中的非主流、小插曲而已,绝非事物的真实面目,用这样的事例作论据,不会有说服力,会犯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

第二,要喜忧皆报。领导听汇报,既是了解情况,也是研究问题。无论“喜”或“忧”,领导都会认真对待。说不定你的“忧”,有时候正是领导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因此在汇报情况的时候,要做到喜忧皆报,不能报喜不报忧。怎样做到喜忧皆报呢?

第2篇:两纲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等级划分》 国际教育 国别化教学 国别化教材

一、引言

中国和泰国的交往历史悠久。就泰国方面来说,在东南亚范围内,泰国政府对华人可以说是最开放的。近一二百年来,数以百万计的华人移民定居泰国。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泰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泰国很注重汉语学习,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学习热潮。泰国人在本国学习汉语,有着双重任务:1.一般任务。泰国学生像其他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一样要遵循学习汉语的规律。2.特殊任务。如何把泰国特有的,比如地名、人名、食品、用品、风俗习惯等,用汉语表达出来。要完成这个特殊任务,不仅要研究泰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还要对泰汉语言翻译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界,比较重视制定一些词汇大纲、词表,以此规范教材对词汇的收录。以前的是《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最近又颁布了《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但这类词汇大纲或词表,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合国别化的词汇教学。因为语言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其他国家的学习者要了解中国,另一方面,他们也想向中国人介绍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重要。因为外国人跟中国人交流的时候,不仅要说中国的事情,而且还要说自己国家的事情。而中国研发的这类词汇大纲或词表,是基于中国境内的常用词收录的,比如“饺子”“春节”等,不可能也把其他国家的专用词语和常用词都收录进来。从这一点上说,在不同国家进行的汉语教学,即国别化汉语教学不应当完全受这类词汇大纲或词表的限制,要重视与本土社会文化相关的词语的教学。

二、《等级划分》与《实用泰汉翻译教程》介绍

《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是汉语国际教育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是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重点科研项目,是教育部社科司重大研究课题。《等级划分》是经过17年的不断思考、积淀和梳理,经过在香港11年3万多学员的长期实践,用了两年九个月的时间研制出来的。由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这项研究有两项重要成果:一是《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语言文字规范(GF0015-2010),一是《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国家标准·应用解读本)。两本书均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家标准》规定了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的等级划分,给出了汉语国际教育用分级的音节表、汉字表、词汇表,体现了三维基准体系。它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课程测试、工具书编写和音节库、字库、词库建设,也可供计算机辅助汉语水平测试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普通话教学之用。《等级划分》是基于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37亿字次最新大型动态语料(特别是对话体语料)、词典、字表、词表建立的现代汉语规范口语主导型的新模式。

《实用泰汉翻译教程》是为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泰国学生专门编写的一本实用语言类教材。这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三、四年级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汉语导游工作者及其他从事与汉语有关工作的泰国人的自学教材。该教程共18课,以介绍泰国国情与泰国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18篇课文,系统介绍了泰国的国家政体、国民性格、、民俗节日、饮食特色及华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实用泰汉翻译教程》词语等级分析

(一)《实用泰汉翻译教程》词语等级分布

参照《等级划分》,笔者把《实用泰汉翻译教程》注释的1187个词语与《等级划分》的词汇表做出对照。发现同《等级划分》里的词语有266个,超纲词语有921个。同《等级划分》的266个词语的分布,一级词语有68个,二级有98个,三级有79个,附录有21个。同《等级划分》的266个词语占22.4%,超纲词语921个占77.6%。

(二)《实用泰汉翻译教程》不同等级词语的语域分布

结果证明,要解决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针对性,任何一套词汇等级划分或大纲都是远远不够的。《实用泰汉翻译教程》里的词汇超纲率高达77.6%。虽然只用一本教材难以全面证明,但也突出了教学和教材国别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深入了解超纲的词语,笔者把超纲词语进行分类并对超纲词语的语域分布做出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到,超纲词语跟泰国国情密切相关,这些特有词语是能够反映该国社会文化的词语,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别化”词语。虽然使用范围不一定仅限于泰国,但这些词语是泰国社会文化的缩影,与泰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文化模式,对民族的语言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个层次上起着制约作用。如在泰国,国王及王室有着崇高的地位,泰国华语反映国王及王室成员的词语十分活跃,如“陛下、公主、王子”等;又如:泰国素有“千佛之国”的美称,全国9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这就使得反映佛教及相关事物行为的词语,在泰国华语词汇中非常丰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条规律,《等级划分》表内的词多具有各民族通用性,而超纲词则多是表达泰国特有事物的词语(53.4%)。这些词尽管超出了《等级划分》这个大纲,但是在泰国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常用词,并没有超出泰国社会日常生活这个实际的“纲”,由此可见,要解决汉语国际教育,就必须走国别化之路。

四、《等级划分》在国别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局限

(一)“国别化”理念的提出

“国别化”(country-specific)汉语教学的观念早己有之。2004年,陆俭明教授针对当时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情况,认为迫切需要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包括根据不同母语语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汉语教学用的字表、词表、成语表、语法要点表等。陆教授在2007年又进一步加以强调,在基础性应用研究领域进一步提出了“对外国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还得注意国别化的问题。”(陆剑明,2007)

第一次把这一观点升化为理论提出来的是甘瑞媛博士。她从认知科学、“中介语”理论、教育学、外语教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对“国别化”的理论基础、“国别化”汉语教学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论述。甘瑞瑗认为:“所谓国别化的对外汉语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基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而进行的汉语教学”;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原则”,“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功率。”(甘瑞瑗,2005)

对外汉语教学既然把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根本目标,就应避免出现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以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到了生活中根本用不上。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泰国汉语学习者学了汉语之后也多是在其母语国生活、工作,或者是从事与中国人打交道的工作,唯有开展“国别化”汉语教学才能满足学习对象以及学习目标的多元化需求。

在语言系统中,从大的方面讲,语音、语法、词汇等都会因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认知模式等因素的差异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需要加强“国别化”研究。鉴于词汇在汉语学习与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生活的差异最先在词汇层面上表现出来,本文以“国别化”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

(二)对外汉语“国别化”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中国国家汉办在制定21世纪初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规划时,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并围绕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专门学科的不可替代性特点,确立了6项研究重点,其中有两项涉及“国别化”思想:“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汉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研究”“对不同母语者的汉语研究”。从这些方面足见国家对“国别化”汉语教学的重视以及所作的努力,这也对汉语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使对外汉语教学朝着科学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开展国别研究、实施国别化教学将是一条必经之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材编写、教学评估、成绩测试等,拓展对外汉语教学应用研究领域,应当真正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汉语教师以及汉语学习者服务。

(三)《等级划分》在国别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局限

作用:为各国汉语教学提供最基本的、最通用的词汇,这部分词汇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

局限:不同区域、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物态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反映在词汇上,都有一些特殊的常用词语为其他语言所没有或不常用,这些词语不可能全部收录到通用词表中。因此,通用词表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汉语学习者来说都有一定的不适切性,不能满足用汉语表达本民族特殊事物和思想的需要。《实用泰汉翻译教程》这一真实反映泰国本土文化的教材中,77.6%的词语在《等级划分》中未予收录,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等级划分》这类通用词表只能为国别化汉语教学提供重要参考,但不应以此限制国别化汉语教学中词语的选择。应当针对不同学习群体制定国别化的汉语词表,在这项工作中,《实用泰汉翻译教程》这类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的精品教材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五、汉语教学和教材国别化的几点建议

(一)推出本国的《词汇等级大纲》

每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的汉语教学效率,应该推出自己的《词汇等级划分》表,《词汇等级划分》里应该收录和本国国情有关的专有词汇,包括专有名词的对译方法。比如:人名、地名的对译,文化习俗、宗教、旅游、饮食、熟语等领域的词汇。

(二)规定专有名词的对译标准

在泰国,目前汉语国别化教学的混乱原因就是缺乏标准。泰语人名、地名的对译有的用潮州话语音对译,有的用普通话语音对译,甚至泰国的六家华文报所用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和地名都不一样。推出泰语人名、地方名的标准汉语对译,是国家教育部应该承担的任务,也是本国从事华文教育人士应该推动的工作。

(三)重视对特有文化习俗的对译和解释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习俗、、饮食文化,这些特有的东西需要特殊的词汇来表达,表达方式要能够充分让学习者了解它的背景含义以及跨文化的差异,所以有时简单的直译和意译方式还不够,还要加以注释或用附加课文来补充说明。

六、结语

本文为了研究2010年国家汉办推出研制的《等级划分》是否能够满足汉语国际教育可依据的国家标准,采用一本中泰专家合作编写具有国别化性质的教材《实用泰汉翻译教程》里的词汇来做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实用泰汉翻译教程》里的超纲词语超过70%。超纲词语出现在有关泰国国情的各种领域内,如人名、地名、文化习俗、宗教、旅游、饮食、熟语等领域。通过超纲词语的注释举例,证明汉语词汇教学国别化包括教材国别化,不但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等级划分》的作用是为各国汉语教学提供最为基本、通用的词汇,这部分词汇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它的局限是不能满足用汉语表达本民族特殊事物和思想的需要。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承担汉语教学教材国别化的任务,从事汉语教育的人士也应该积极推动这项工作。推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词汇等级大纲》,规定专有名词和特有文化习俗的翻译标准,收集各种有关本国国情的特有词汇作为本国汉语教育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课程测试、工具书编写和音节库、字库、词库建设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灼等.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

社,1996.

[2]戴桂芙等.初级汉语口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

例[J].语言文字应用,2005,(2).

[5]高名凯,刘正埮.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

社,1958.

[6]高彦德,李志雄.实用泰汉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

版社,2010.

[7]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Z].北京:北京语言学

院出版社,1992.

[8]郭志良等.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综合课本[M].北京:北京语言文

化大学出版社,1996.

[9]李领军.议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J].和田师范专科

学校学报,2010,(3).

[10]李清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量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11]李如龙.汉语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12]刘德联等.中级汉语口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3]卢晓等.对外汉语教学的国别化思考——以对泰汉语教学为例

[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14]裴晓睿.汉泰词典[Z].泰国理论出版社,2006.

[15]孙红.面向泰国汉语教学“国别化”词表研制[D].暨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9.

[16]王明东.两套泰国国别化汉语教材的对比分析[D].暨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11.

[17]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

出版社,1983.

[18]杨德峰.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规范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

(3).

[19]张和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义类与形类[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0.

[20]张凯.汉语构词基本字的统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

(1).

[2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22]张伟华.浅议外来词的翻译[J].大学英语,2005,(34).

[23]张晓丽.从翻译选材、翻译方法和译文评价看社会文化对翻译

的制约[J].宜春学院学报,2009,(12).

[24]郑通涛.对外汉语国别化教材开发的启示[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1.

[25]周凤玲.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第3篇:两纲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泛读;英语专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49-02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泛读课属于技能训练课,“泛”和“读”是其主要特征。英语专业泛读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技巧,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巩固语法,扩大词汇量,掌握用法,培养语感,从而有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但英语泛读课由于课时有限,实际教学情况并不乐观。为此,本文依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分析了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课内外英语阅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有效改善泛读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

1.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各类材料和文章(包括新闻电讯及特写、短文、电报、史地、传记、游记、科普文章等)以及某些英美文学原著及报刊、杂志以及少年百科全书中的各类文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能读懂与《时代》周刊或《纽约时报》中的文章难度相当的评论文章,中等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言技巧、谋篇布局、文体修辞等。”[1]要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语言材料,这是泛读课要广泛选材的主要原因。

2.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英语泛读课属于英语专业技能课,‘泛’和‘读’是其基本特征。就‘泛’而言,教材选用语言材料的内容呈百科知识性,同时语言材料的体裁呈多样性。就‘读’而言,泛读课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逐步扩大英语词汇。泛读课应帮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2]鉴于此,泛读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泛读课强调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大量阅读。扩大阅读量,可以让学生接触富含文化背景知识的阅读材料,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

泛读课虽然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但其现状并不乐观。泛读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方法、学生课外阅读及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检查四个方面。首先,虽然教材内容选材很泛,但因篇幅限制,不能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要求。其次,课内教课时偏少,每周仅2学时;教学方法滞后,课内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再次,很多学生课外因为太忙没有时间阅读,导致课外阅读的时间远远不够,学生的阅读量得不得保证。最后,面对大班教学,任课教师没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这不符合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泛读课的教学目标也没落到实处。

三、建议

依据英语泛读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并结合对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英语泛读课。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特别是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大纲》提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1]所以,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课外要广泛选材,加大阅读量,进行自主阅读。Holec(1981:47)认为,自主学习即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并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3]英语自主阅读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英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监控阅读过程,评价阅读结果的主动建构过程。英语自主阅读取材广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分析、取舍信息的能力及想象、创新能力,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2.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全年阅读量应为3,000~4,000印刷页,因此泛读课强调大量阅读。课外阅读是泛读课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为确保阅读量,阅读课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包括英文名著、英语杂志报刊及英文电影等。英文名著可读性强,能够真正吸引学生兴趣。英文杂志报刊内容题材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贴近日常生活;体裁多样,有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这也符合专四、专八考试中的文章题材和体裁涉及面越来越广的特点。另外,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指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及阅读数量。

3.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大纲》指出“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视之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1]要提高泛读课的质量,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检查力度。对课外阅读检查比较传统的方法是让学生阅读后写读书报告(Reading Report),然后交上来。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课外并未阅读而是网络上抄写读书报告。所以单纯靠这种方式不能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全面的督促作用,以保证学生课外广泛大量的阅读,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检查方法,如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小组讨论等。

结合《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对英语泛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三个方面引导督促学生课外阅读。这样英语泛读课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及语言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2]王守仁.新编英语泛读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第4篇:两纲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ESP;EGP;教学实效;特色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近年来大学教育发展产生的一个新提法,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重在培养有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本科生[1]。此类高校在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会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这些特色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新标准、高水平、好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特色专业。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英语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因此高校无论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都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其特色专业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英语教学分为普通英语(EGP)和专业英语(ESP),而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来看,ESP教学更能满足其要求。但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来看,学习ESP之前仍需要开设EGP作为基础课程,如何达到EGP教学与ESP教学的最佳衔接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关键。本文选取了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7个特色专业进行了EGP和ESP教学实效调查及对比研究,旨在科学编排教学大纲,做好两者衔接,提升英语教学实效,提高其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色专业ESP的价值。

1. 研究现状

教学实效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各种教学活动所达到的实际效果[2],即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和有效运用程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考查:词汇掌握、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及技巧、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所学课程的难度、教材形式的灵活度、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核测验的结果、英语学习的兴趣。研究教学实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平衡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矛盾,实现教学价值。

最早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实效的研究出现在1958年,主要从大学英语教学是否要结合专业、如何教授词汇和语法谈英语教学实效的提高[3]。其后,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方面的研究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也的确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但研究从内容方面看主要存在于对EGP和ESP学科建设、课程关系方面的研究[4],缺乏结合EGP教学和ESP教学实效对比研究两者的衔接;在研究对象方面,主要是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研究[5][6],缺乏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而且主要是对一般专业的研究[7],缺乏对特色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7个服务地方性特色专业的1893名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052人(大二614人,大四438人),女生841人(大二527人,大四314人);文史类学生362人(大二242人,男生70,女生172;大四120人,男生35,女生85),艺术类学生73人(大二40人,男生18,女生22;大四33人,男生12,女生21),理工类学生1458人(大二859人,男生526,女生333;大四599人,男生391,女生208);834人通过CET-4(大二375人,大四459人),382人通过CET-6。

2.2 研究工具

2.2.1教学实效问卷

两份问卷分别为大二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EGP教学实效问卷》)和大四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实效问卷》)设计,采用统一指示语,均包括2类题型:(1)17道5选项选择题从课时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词汇量、学习能力技巧、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7个维度调查目前英语教学实效;(2)1道因素排名题为7个影响教学实效的因子排名打分,得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

2.2.2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研究对象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学大纲,包括各专业统一的EGP课程教学大纲和各专业ESP课程教学大纲。它们均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开课单位、开课对象、总课时、选定教材、参考书、课程概述、教学目的、课时分配和说明十一部分。

2.3 研究程序

调查过程中以班为单位发放问卷1917份,答卷完毕后回收有效问卷1893份。采用Excel表格统计数据并根据统计出的结果算出每道题的平均值,然后利用AHP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随后,对EGP课程和ESP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对比研究,描述分析教学大纲对特色专业英语教学实效的影响。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教学大纲的对比

A.课程类别:EGP课程为通识必修课,属于公共课;ESP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课。EGP可以作为ESP的先修课程。B.开课单位:EGP课程的开课单位为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为英语专业;ESP课程为所在专业开设,教师为本专业教师,这要求任课教师即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很好的英语基本功和语言教学技巧,但这种教师在该校比较缺乏,无形的影响了ESP的教学实效。C.开课对象:EGP课程的开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体现了EGP课程基础性的特点;ESP课程的开课对象是该专业四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不但要有英语文化基础,更要有扎实的专业文化基础。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四学生的面临着毕业和找工作的压力,不能够很好地学习ESP课程。D.课时分配: EGP课程为280课时,每单元学时分配中中均安排有教授、讨论和习题环节的学时,有利于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但是每单元讲授、讨论和习题的学时均相等,没有做到因教材不同而增减课时数量;ESP课程仅为32课时,课内全部为教师讲授的课程,没有讨论、练习和评价等实践课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和提高。E.选定教材:EGP课程选用教材为精读课程方面的教材,为《大学英语精读》(2006),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英语;ESP课程都是直接订购的介绍专业知识和专业题材的教材,没有紧密结合地方性的特色专业。F.教学目的:EGP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ESP课程是为了能够提高其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相关英语文章的能力,提高专业水平。G.教学内容:EGP课程是对语言知识(词汇、短语和语法结构)语言技能(写作和阅读技巧)的教与学,这违背了其教学目的,并没有体现对学生听说和翻译能力的教学;ESP课程是对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和使用,但是缺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3.2 问卷的结果分析

3.2.1评价因子的计算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英语教学实效的评价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建立AHP结构模型(见表1)。其中,教材内容的二级准则层为难度、时效性、能否为所学专业服务和灵活性;学习能力和技巧的二级准则层为听懂授课、听懂相关材料、用英语回答课上问题、用英语进行相关交谈、读懂相关文章、掌握阅读技巧和具备相应写作能力;课时量的二级准则层为周课时总量和周课时分配。

表1教学实效评价的结构层次图

目标层教学实效评价

准则层词汇量(V1)教材内容(V2)教学方法(V3)学习能力和技巧(V4)课时量(V5)

兴趣(V6)动机(V7)

方案层EGP(A)ESP(B)

建立各方案层分别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然后利用和法计算方案层各判断矩阵的权向量,得到EGP和ESP在七个准则方面的比较结果。将一级准则层向量与二级准则层向量对应相乘,得到各因素的组合权向量,即可以累加得到层次总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V1、V2、V3和V4四个因子对教学实效影响力较大,其中,影响力最大是V1,最小的是V2。

表2EGP&ESP教学实效组合权向量对比结果

(1)词汇量。ESP词汇量教学实效(0.183)明显优于EGP(0.167)。因为ESP的词汇更多的是以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为背景材料,使用的频率较高;而EGP的词汇大多是在讲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的课文之中出现的,对于缺少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这些词汇是比较困难的。

(2)教材内容。总的来讲,ESP教学内容时效性高于EGP。在教材难度上,EGP(0.235)较ESP(0.219)更为合理。因为教育部基础司制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高教司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符合英语等级发展规律,在英语目标和能力、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方面EGP的教材与高中阶段的教材衔接紧密。而对于学习了几年基础英语的学生来说,首次接触的ESP课程无疑更难接受;在教材内容的时效性方面,二者结果差不多。这说明学校在选用教材方面都是紧跟时展的步伐,选定的21世纪的新教材,这一点在教学大纲中的选定教材上能够得到证明;在教材内容能否为所学专业服务方面,ESP(0.478)明显优于EGP(0.282),这主要是取决于它们的授课内容,EGP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与个人生活和社会习俗相关的材料,EGP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介绍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原理和应用文体;在教材灵活性方面,二者相差也不大。

(3)教学方法。ESP(0.150)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效性略高于EGP (0.140),这主要是由学生对待两门课程的态度引起的。ESP是他们的专业课,教师是专业课老师,熟悉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学习风格,而EGP教师一般仅熟悉英语知识,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在教学中不能灵活插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4)学习能力与技巧。总体来说ESP(0.145)和EGP(0.141)基本相当。在听懂英语授课方面,EGP(0.151)优于ESP (0.142)。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EGP的讲授内容与高中课程相似,学生听起来更容易,ESP的讲授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难免会有些吃力;另一方面,EGP教师是专业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方面的表达强于ESP教师,因此学生更容易接受EGP教师的英语授课;在听懂相关材料方面,ESP(0.154)优于EGP(0.140)。ESP的材料多半是以学生熟悉的专业术语为关键字的材料,学生听懂了这些术语,也就基本懂得了材料的大意,EGP的材料则是以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为背景的材料,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学生来讲,要听懂这些材料肯定是比较困难的;在用英语回答课上问题方面,ESP(0.155)略优于EGP(0.150)。在课上用英语回答ESP提问首先要求的是学生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回答EGP提问要求学生有较为深厚的英语功底;在用英语进行相关交谈方面,ESP (0.154)明显优于EGP (0.130)。因为ESP是在学生有学习了EGP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在有基础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交谈专业知识就比交谈EGP方面的话题显得更为轻松;在读懂相关文章方面,EGP(0.152)优于ESP (0.139)。除了大学的EGP课程开课时间较ESP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英语有四、六级考试,考试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属于EGP范畴,学生所接触的和ESP相关的材料基本上都局限在课本里,阅读相关文章机会较小;在掌握阅读技巧方面,EGP(0.133)略优于ESP(0.128)。一是因为EGP开课时间较长,学生学习、训练较多,二是由于大学英语考级的的压力,学生掌握EGP的阅读技巧更容易考试通关,三是ESP的阅读材料与专业知识紧密相连,学生也具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在具备相应写作能力方面,EGP (0.144)明显优于ESP (0.128)。这主要是由课时和训练引起的,EGP的开课时间较ESP长,课时数较ESP多,在训练方面,除了课堂训练之外,每次考试的英语写作基本属于EGP范畴,特别是四、六级考试,而关于ESP的写作则只能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上进行,学生相应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5)课时量。EGP (0.124)总体上较ESP(0.114)更为合理。在周课时总量上,EGP(0.497)的分配较ESP(0.439)更为合理。EGP每周4个课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ESP每周2个课时,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相应的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周课时分配上,ESP(0.561)较EGP(0.503)更为合理。因为ESP教师是专业课老师,能够给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引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EGP教师为专业的英语教师,虽然英语能力较强,但是不能很好的分配学生的实践练习课。

(6)兴趣。和ESP(0.130)比较,EGP(0.159)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大一刚进校园,同学之间都不太熟悉,师生之间也不熟悉,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而到了大四,所开设的ESP课程又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加之实习、就业压力,学生对ESP学习难免会有所放松。

(7)动机。和ESP(0.124)比较,EGP(0.130)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正常情况下,ESP应该更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而在问卷中没有体现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学生考虑更多的是通过考试、出国等间接动机,所以他们觉得EGP学习动机更强。

4.小结

结合对某应用型本科院校7个特色专业英语教学实效分析结果,应对教学大纲进行如下相关调整,真正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英语教学实效,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为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阅读写作技巧,应根据每单元具体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的具体需要灵活调整课时的分配;EGP课程的教材可以初步涉及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ESP应加入该校特色专业的特色内容;ESP课程可以考虑由大学英语部和专业所在院系联合开课;ESP课程开课对象调整为三年级学生,既能衔接一、二年级EGP课程,增加课时,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在找工作时灵活运用,增加就业优势和机会。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2]王朝英.把握英语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4): 50-53.

[3]赵琏.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西方语文,1958,(1):104-109.

[4]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外语界.2004(1): 35-42.

[5]姜妹.基于CBE模式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14-16.

[6]王迪.论学前英语教学由EGP向ESP教学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4,(12):134-135.

[7]孙李丽,王正良,孙雪娥. 错误分析理论视角下ESP长句翻译――以电子信息专业英语为例[J]. 商洛学院学报,2013,(3):82-85+91.

第5篇:两纲汇报材料范文

一、题型特点及考试要求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应侧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材料的选取原则为:

1.阅读量不少于1000个单词。近三年超过2000字篇数为5篇,读速要求为44.2,44.6和46.3wpm。

2.题材多样化,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史地、经济、新闻报道乃至广告说明。

3.体裁避免单一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二、试题要求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能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正确判断生词的含义。

三、基本能力

1.能迅速看准每句的结构,抓住主句的主语、谓语、宾语。

2.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辨词能力。

3.能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根据句中的某个词迅速断定真假、语态和时态等。

4.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了解。

5.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能边看边加工所得到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和综合。

6.有平时大量阅读作基础,有一定的语感和相当的阅读速度。

四、题型分析与解题策略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的分值占高考英语总分的40/150,是所有题型中占分比例最大的一道题,在阅读理解上是否得高分,是能否取得高考英语好成绩的关键。《考试说明》对阅读理解的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考生以下能力: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

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附表以外的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

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正确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有鉴于此,分析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针对以上情况设计的题型,帮助考生熟悉常见题型,掌握解题策略和技巧。

(一)主旨题——考分辨和提纲挈领的能力

主旨题是阅读理解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测试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掌握所读材料的率是和大意。这种题型考查学生在语言水平上对文章的把握:能否分辨主题和细节、是否具备提纲挈领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可以运用如下方法:

1.把握文章逻辑结构

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对于做主旨题很有帮助,因为文章主题出现的位置对应于文章逻辑结构中的一个部分。高考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逻辑结构有: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说明某一理论的发展,或某一研究成果由过去至现在的情况。属于这种结构的主题通常在首段或末段。2)对比。进行对比的各事物之间的基本共同点或差异为主题。3)分类。分类说明的各大项相加为主题。

2.抓主题句

主题句表达中心思想,其它句子均围绕它进行说明或议论。它在文章中的通常位置为第一段首句、第一段末句和全文末句等地方。所以阅读时对这些地方要特别关注。

3.概括段落大意

4.根据论述详略确定

通常与主题有关的部分有较详尽的论述,而与主题关系不够密切的部分论述较简略。

(二)细节题——多种多样,细心对待

所谓细节题,是指原文提到了某事物、现象或理论,题于针对原文具体叙述本身发问。这类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妨总结如下:

1.是非题

出题形式:

三正一误(三项正确,只有一项不符合原文内容)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except…

三误一正(三项错误,只有一项符合原文内容):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解题方法:

1)定位法。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线索词回原文,找到相关句,与选项相比较确定答案。

2)固定思路。这种做题方法主要与三正一误的下列问法相联系: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entioned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这种问题的正确选项所包含的信息通常连续出现在同一段,而且往往无列举标志词,如first,second,third等。做题时只需阅读有关段落,根据一个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找其他两个正确先项,剩下一个原文中未提到的,为正确答案。

2.例证题。例子为高考阅读理解的常见考点之一,这类题的基本结构为The author provides in line…(或Paragraph…)an example in order to…意思是问文中举出某现象或例子的目的。

(三)词义题——学会推断

要做好这类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列出的约2000个词汇与一定数量的短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也很重要。不过词义题中所考单词的意义通常超出大纲,所以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汇的能力在考试中显得尤其重要。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法加强:

1.破解词汇本身的意义

如何破解词本身的意义呢?方法之一是掌握构词法的基本知识。不仅平时可以用这个方法记忆大纲中的词汇,考试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推测词汇意义。

2.利用上下文线索

词义题用得更多的方法是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词义。这里的上下文指该词所在的句子本身,也包括这个句子的上下句或更远的上下文。一般而言,上下文线索所提示的意义与所考词汇的关系要么为同义关系,要么为反义关系。假如二者为同义关系,那么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意思;假如二者为反义关系,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反义。

3.利用语法和逻辑

第6篇:两纲汇报材料范文

一、领导重视与关心,激发师生的干劲

今年,我校有九十多人报考高职,这是商业学校有史以来人数最多一次。为了更多的使我校毕业生能踏入高等学府的殿堂,校领导多次开会动员,鼓励学生报考。教务科还专门配备了班主任,制订了周密的教学计划,科学地安排了授课时间。在课时安排上,则注重其合理性,突出三个结合:课堂与课后结合,讲授与辅导结合,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结合。从而,使教与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不仅如此,学校还把高职班安排在最好的两个教室学习,这也大大激发师生的积极性。

二、吃透考纲精神,合理搭配教材

每年的高职《考纲》都是当年考试复习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辅导的中心。因而,作为教师就必须弄通,弄懂考纲,领悟其精神,并与前几年的"考纲"相对比,研究新"考纲"的特点,理解它的意向,对每一个项目做细致的分析。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由于我校目前使用的是全国统编中专教材,而高职考试有些内容贴近了职高,技校教材,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在短时间内把职高教材一至二册中的重要的课文,短语,词组及课后练习挑选出来,再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中专,职高,技校所学的教材融为一体。此外,我们还收集了一些外地高职考试的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这些试题从语法和词汇等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巩固加深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课堂教学规范,夯实基础知识

对高职考试教学,我做到:教学上有计划有步骤,备课上有教案有备案,课堂上有讲解有抽查,课后有作业有批改。我积极参加市里高职公开课,对上级发放考试材料,让学生逐个去做,然后我对每个学生的答卷进行检查,批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掌握英语的每个知识考点;我还坚持半月一小考,一月一大考的制度,紧紧围绕大纲授课,防止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讲到哪算哪的做法;对学生实行快慢班制,一个月调整一次,根据当月考试分数划分,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夯实基础知识。我认为,高职英语的每一道题都渗透着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势必会影响得分。因而,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知识的系统性复习和循环滚动式复习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所谓系统性,是指学科知识的结构要理清,复习面要全,点要准,对每一考点都要扎实反复。而循环滚动式的复习方法,则是指在强化训练时要对基础知识,尤其是常见常用而又易错易忽略的部分反复考查,自我强记,不断总结积累,常考多练,围绕考纲,逐项突破。特别是填空,阅读理解,写作方面。我们做过上千道练习题,写过几十篇文章。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做了分类练习,使学生对人物描写,记事,议论,公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并注意培养他们的迁移,联想的能力,使他们在考试时,能做到不慌不怕,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四、以情辅教,跟踪到底

第7篇:两纲汇报材料范文

新版辅导教材的内容结构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应的课时设置如何关联;教材中实验资料与考试专用会计核算软件如何衔接;二者有何优缺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关键词】新版辅导教材;考试专用软件;实验资料

2015年天津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按新大纲进行的调整,对于一个设有常日制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来说,相关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作为考试科目之一的会计电算化科目,由1个半小时改为1个小时;将原有的单选、多选、判断、Excel操作和电算化实务操作等考试内容改为单选、多选、判断、电算化实务操作,取消了Excel的操作内容将其融入了单选、多选、判断;由用友T3会计软件改为考试专用软件,辅导教材没有像以往那样配备相应的模拟考试系统或软件安装盘,只能从网上搜集到财政部的“2014年会计证新大纲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环境介绍视频”,“天津市会计学会”只在教材封底显示了一个二维码(排在了东奥会计在线前面),组编及作者均为“东奥会计在线”,在“前言”的结尾公布了网址并推荐“考生”购买配套在线辅导课程。

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离不开教材与会计软件。以考证为目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及“学生”人手一份的天津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及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环境介绍视频,成为了教于学的重点内容。

一、新版辅导教材的内容结构与相应的课时设置

天津市新版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按照财政部2014年最新修订的考试大纲的内容予以展开。对应着第三章会计软件应用的通用性,为结合财政部的“2014年会计证新大纲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环境介绍视频”,增添了体现考试专用性的第五章“会计核算软件操作实务”。

(一)第一章的内容与课时设置

第一章为“会计电算化概述”。考点主要有: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ERP及ERP系统的概念与功能;XBRL的概念、作用和优势、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的特征;会计软件的配备方式及功能模块;会计软件和服务的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规范;会计信息化的监督管理等。课时设置上可以利用4-8课时(45分钟/课时,下同)予以归纳解释。

(二)第二章的内容与课时设置

第二章为“会计软件的运行环境”。对于开设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年级来说,也可以利用4-8课时来进行归纳解释。考点主要有:会计软件的硬件环境-硬件设备和硬件结构;会计软件的软件环境-软件类型和安装准备;会计软件的网络环境-网络基本知识和组成部分;会计软件的安全-使用的基本要求、计算机黑客、病毒的防范。

(三)第三章的内容与课时设置

第三章为“会计软件的应用”。其考点涵盖了通用会计软件的主要应用流程

及功能模块,主要有:系统初始化;日常处理;期末处理;账务处理模块的应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应用;工资管理模块的应用;应收应付管理模块的应用;报表管理模块的应用。

虽然其中涉及的很多内容是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环境屏蔽掉的功能。如:必须设置账套号作为区分不同账套数据的唯一标志、设置系统控制参数、设置编码方案、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会计科目辅助核算的内容、期初余额的试算平衡、支票管理银行对账、期末处理的自动转账、报表管理模块等。但作为必须掌握的会计软件的应用内容,要结合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让同学们予以深刻理解,因而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安排较多的课时(约40课时)去讲解与操作如用友U8或金碟K3等通用的会计软件(考试版畅捷通T3因缺少应收管理及应付管理系统予以舍弃),让学生对会计软件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过程,而不能只是流于表面的一知半解(死记硬背单选多选判断或机械式的进行特定操作)。

(四)第四章的内容与课时设置

第四章为“电子表格软件在会计中的应用”。虽然取消了Excel的操作题型,但融入单选、多选、判断题型的相关Excel知识,还是在熟悉了操作特征后才能印象深刻,理解并掌握。考点主要有: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的主要功能;启动与退出Excel软件的常用方法;Excel软件的用户界面;Excel文件管理的常用方法;数据输入与编辑的常用方法;Excel公式及函数的应用;常用函数的使用;数据清单的设计要求;记录单的使用方法;数据排序、筛选与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的方法;Excel图表的插入方法。对应以上内容,整合讲解、操作、归纳等教学手段,设置12-16课时相对比较合理。

(五)第五章的内容与课时设置

第五章为“会计核算软件操作实务”。在通过第三章让学生对通用会计软件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过程后,将其与财政部的“2014年会计证新大纲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环境介绍视频”中的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环境进行比较,再利用模拟考试系统加以操练,设置12-16课时用于熟悉考试环境和考试题型即可。

二、新版辅导教材实验资料与考试专用会计核算软件

从财政部的“2014年会计证新大纲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环境介绍视频”中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环境涉及了通用会计软件的多个功能模块。视频演示了考试专用会计核算软件的各项功能,涵盖了系统及系统管理、基础编码、总账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管理、应付管理等诸方面内容。与往年考试操作内容相比较,看似多了应收及应付两个模块,但从处理的会计业务资料中可以发现难度有所下降。考试形式也有所改变,以往是从建立账套开始按会计流程逐步完成至生成报表;现在改为对个别业务资料利用软件相应特定功能进行单一操作处理。

考试辅导教材在第五章通过实验的方式,阐述了相应的实务操作。在所列的实验资料里,对应了会计核算软件(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考试环境)的各项功能。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系统及系统管理功能

教材以账套资料、操作员及权限资料与其相对应,展示了利用系统及系统管

理功能处理这些资料的实验步骤。在此可以发现考试专用会计核算软件屏蔽了第三章涉及的账套号、操作员编码、编码方案等知识点,而账套号和操作员编码是通用会计软件必须进行的操作。

(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础编码功能

教材以单位类型、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部门档案、外币及汇率、付款方

式、会计科目、凭证类型等8项基础资料与其相对应,展示了利用基础编码功能处理这些资料的实验步骤。在此会计核算软件屏蔽了“外币及汇率”中“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参数设置,未涉及第三章中的相关知识点。而且在会计科目资料中出现了不该有的错误,即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一级科目下增加了二级明细科目。虽然与之相对应的实验步骤里因展示的是增加会计科目的统一操作步骤,未在此显示操作错误,但与第三章里会计科目辅助核算性质的相关知识点(实现对会计数据的多元分类核算)相背离,且未体现辅助核算里单位核算的特色。

另外,基础编码功能由15项基础资料的设置所组成,除了上述8项外,还有与工资管理功能互通的职员类型、职员档案2项和与固定资产功能互通的固定资产类别、固定资产变动方式2项。辅导教材未涉及的只有“地区”这一项基础资料设置内容。

(三)会计核算软件的总账管理功能

教材以期初余额、填制凭证、修改凭证、删除凭证、出纳签字、主管审核记

账等项会计业务资料与其相对应,展示了利用总账管理功能处理这些资料的实验步骤。在此会计核算软件屏蔽了试算平衡、成批签字审核记账等功能,填制凭证中空格键、等号键、减号键的功能亦未体现,在此加以提示。

(四)会计核算软件的工资管理功能

教材以职员类型、职员档案、工资项目、计算公式、修改工资表名称、录入工资数据、生成工资凭证等项会计业务资料与其相对应,展示了利用工资管理功能处理这些资料的实验步骤。在此出现了一个会计资料上的注意事项,即工资项目及计算公式资料中,扣款合计的计算公式需要代扣税额项目,但在须增加的工资项目资料里未列示,须予以补充。

(五)会计核算软件的固定资产管理功能

教材以固定资产增减方式、固定资产类别、原始卡片、新增资产、录入工作量、计提折旧、减少资产、资产变动等项会计业务资料与其相对应,展示了利用固定资产管理功能处理这些资料的实验步骤。在此提示原始卡片录入中的注意事项:一是若已知资料为开始使用日期和操作日期,须根据二者推算已提折旧月份。教材是已知累计折旧额和月折旧额据以推算,故所列资料中的开始日期应为2012-11-1,实验步骤的卡片上,已折旧期间数应改为13个月;二是若已知资料为净残值率须利用原值算出净残值;三是按月折旧额和已提折旧月份计算填制累计折旧。这是新的考点,在通用会计软件中是不需人工计算的。

(六)会计核算软件的应收及应付管理功能

第8篇:两纲汇报材料范文

递交入党申请书

l、本人正式提出入党申请;入党动机;对党的性质、纲领、指南、路线、宗旨、作风、

申请书的纪律以及党员权利义务等认识;

主要内容*本人履历(包括思想认识过程、对国内外一些重大事件和问题的看法等),

2、简历本人对党组织教育、考察和考验的态度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

*家庭及其社会关系的基本情况。

党支部派人与其谈话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考察,经党支部委员会讨论认为合格者;

确定为积极分子(报学院党委备案)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联系人,并开始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

培养考察:党组织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于理论、党的基本知识、

党的基本路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使他们明确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明确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联系人:党组织要指定两名正式党员做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采取吸收他们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给他们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以及定期培训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党支部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并认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凡我校教职工、学生入党必须经过党校培训。

一年后,可列为发展对象(组织部备案)

1、政审: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

主要内容*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

*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

政审方式: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找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以及必要的函调或外调。

2、上党校:*召开座谈会,题目:《关于***同志加入党组织的群众意见》;

3、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有关人员推荐(如班主任、任课教师等);

*团支部推荐:对“28岁以下者”须填写《优秀团员入党推荐表》。

将申请人材料报学院党委预审(副处、副高报组织部预审);

申请者填写《入党志愿书》;

召开党支部大会:(可吸收积极分子参加)到会者须达到正式党员的4/5;讨论两个以上时需逐个表决;

1、会试主持人报告出席会议党员人数;

2、申请者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以及需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宣读《入党志愿书》;

3、支委会代表汇报审查意见;

4、入党介绍人介绍申请人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经历等情况;

5、全体党员对申请人能否入党进行充分的讨论(也可分组讨论);

6、大会表决: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预备党员没有表决权),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的1/2(因故不能到会的正式党员向党支部提出书面意见,应统计在票数内),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

7、做出决议并宣读通过;

8、申请者表态;

9、做好支部大会记录:《关于***同志入党的党支部大会》。

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写明党支部共有人数,正式党员人数,到会人数。表决结果;

上报学院党委审批审查入党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符合入党条件(副处、副高报组织部审批)。

名单公示一周接受群众监督。

党委委员、组织员分别与申请人谈话其内容为:

1、学院党委对《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2、进一步了解申请人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党员义务、权利的情况及觉悟的程度,看其是否具备党员条件;

3、有针对性地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4、肯定成绩、提出希望;

5、将谈话的情况和对申请人能否入党的意见,如实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向学院党委汇报。

学院党委审批审批预备党员,必须集体讨论、表决决定。申请人符合党员条件、入党手续完备的,可批准其为预备党员。审批的意见和表决结果要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注明预备期的起止时间。审批两人以上时须逐个表决。

报组织部备案经组织部审查后,加盖“党委授权,党总支审批”印章,并填写和发放《入党通知书》。

党支部大会上宣布对发展党员批复情况。并将其编入党支部。

对党支部的决议,党总支,组织部在三个月内要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不超过六个月

组织预备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准备

1、确定宣誓时间、地点;

2、会场布置,挂党旗;

3、确定监誓人:

4、确定会议主持人和讲话人。

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1、奏(唱)《国际歌》;

2、致开会词;

3、宣誓(宣誓人.监誓人面向党旗,一般举右手握拳,监誓人领宣)、

4、参加入党宣誓党员代表讲话;

5、自由发言(可吸收积极分子参加,党员和积极分子均可发言);

6、上级党委代表讲话:

7、学院党委负责同志讲话。

二,发展党员的必备材料

1、入党申请书;

2、自传;

3、思想汇报

4、《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注意时间的逻辑顺序.填写的内容与方式;

5、《优秀团员入党推荐表》;

6、党校培训结业证书复印件;

7、学生成绩表复印件(二年级下学期发展的党员须过四级英语);

8、党内外群众意见:明确时间、地点、主持人、记录人、参加者,如实记录申请者的优缺点;

9、政审函调材料:父、母必备;

10、综合材料:政治思想、业务表现、成绩、问题和不足;

11、发展党员登记表。

*各支部在每年的11月底将次年发展党员计划名单报学院党委和组织部。

*毕业生毕业前三个月不予发展。

三,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转正

预备党员教育考察

1、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2、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

3、注意观察和掌握预备党员执行党的决议和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的情况;

4、预备党员除和党员一样考核外,每季度向支部作一次口头汇报,半年写一次书面汇报;

一年要写工作、思想、学习的小结;

5、党支部每季度对预备党员进行一次评议,每半年对其进行一次鉴定;填写《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

党员提出转正申请支委会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及时开会讨论该同志是否按期转正;

召开党支部大会

1、会议主持人报告出席会议党员人数;

2、预备党员宣读申请转正报告,汇报一年来的工作、思想、学习情况;

3.支委会代表汇报对预备党员转正的意见;

4、大会讨论评议;

5、大会表决,做出决议;

6、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表态;

7、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

报学院党委审批学院党委通过审查了解、开会集体讨论是否批准预备党员转正。

报组织部备案填写《预备党员转正通知书》。

通知预备党员党龄从何时算起。

党支部派人谈话,提出要求。

向党支部党员大会宣布学院党委对预备党员转正的的批复。

四、预备党员转正材料

1,接受为预备党员时的全部材料;

2、转正申请报告;

3、《预备党员考察写实表》;

4、思想汇报:半年思想汇报,一年来的学习或工作总结;

5、党内外群众意见;

第9篇:两纲汇报材料范文

无论是初中英语教学,还是高中英语教学,其中新课改标准都强调说明,学生要有能根据提示写出100多个单词的英语文章。其中要求,内容必须是通顺的,没有严重的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我们从这表面上看来,似乎这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也很容易操作,但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年的高考,学生都在为它拼搏努力,然后最后书面表达得出来的结果,学生的写作成绩都不是很高,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才能得到高分。我想这便可以证明写作的重要性。

学生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到底难在哪里?为此笔者采用往届高考书面表达原题对所代95届两个高中班学生进行测试调查,评分标准、时间限制和高考类同。之后,老师对答卷里的错误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在有关英语谓语的时态、语气、动词词义辩析和句子结构方面的错误占到大约42%之多,拼写单词错误约占25%,名词、代词和冠词类的错误占15%,介词和关连词使用不当占8%左右,形容词、副词和其它方面错误占9%多点。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及学生评讲后的整体感受和部分外语程度中上的学生进行了个别面对面的交谈讨论,发现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主要困难有:

1、汉语谓语无字形变化,而英语谓语变化多、时态、语态、语气的语法概念和英语动词变化之间的关系,写作应用起来不明确不熟练,加之英汉在动词意义上有差别,用英语写作时就很容易出错。显然这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在谓语、动词学习应用中出现的负迁移。因此,要对它不断进行矫正。

2、英语的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各有特定的搭配,学生在写作时感到缺乏表达思想的语感。经常有汉英翻译词对字硬译的现象,加之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思维方面语言表达有相当的差异,也造成英语书面表达的一定困难。

3、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看,高中学生已相对成熟,而他们所能用的英语语言在英语的书面表达上就是想说的话很多,意思也很好,使用的语言形式却词不达意,错误百出,为此要尽可能使学生接触大量和他们生理发展相适应的英语语言材料,以便于他们吸收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

4、书面表达单词拼写错误占了一定的比例,说明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准确熟练程度不够。有的学生反映说有的单词很熟练,不知怎么回事书面表达时就写错了,看来从记忆单词到笔头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吸收理解记忆反复运用的慢功夫。

综上所述,这些是对学生在英语作文及书面表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错误方面进行的总结,也给出了一系列的可以解决和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英语书面的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内就能培养好的,它也不是想学好就学好的事情,我们必须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才有可能最后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难题。

高中英语课堂以课文教学为主,结合课文教学抓住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难点和关键——谓语动词语义比较语法形式变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①课文的词汇教学,不局限于照本宣章,而是结合英语单词的联系与区别,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词义的区别,加强学生对英语词形变化的理解,扩充他们的词汇量,鼓励他们口笔头造句,借此培养学生用完整句子表意的能力。②课文教学的过程读、写、听、说交替。针对写作训练的听、说、读、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语言形式和课文内容的语言形式要有适当的变化和整体的系统性,以课文内容的提问为例,教师提问用的词语结构和课文内容相关,但和课文语言所用词语要有适当的差异,使学生稍加思考能够理解,为学生同样意思多种英语近似表达形式添砖加瓦,积累材料,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英语语句表达方法。③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短句详写的口笔头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动词句子的结构变化,单句和复句的异同关键所在。④有时结合课文,有时另外补充材料,采用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改写、缩写或连词完成短文或填词完成短文。

然而英语课文教学中所进行的以上写作训练指导并不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全部,这一过程主要抓住英语动词和单复句的变化,少而精地进行英语书面表达的基础训练,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还需要广泛的多而杂的英文阅读。

二、不断进行准备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各科作业负担沉重,英语阅读必须考虑内容、难易适当,时间上尽可能不给他们加重额外负担。高中英语泛读教程,高中英语画刊,中学生英文报,英语辅导报。这几种阅读材料内容广泛,语言生动,体裁多样,文章长短适宜,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因此,仅仅为学生选择适宜有趣的读物和安排一定的时间还不够,教师要想法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外语的自信心,形成良好正确阅读外文材料的习惯,基本的做法是经常让学生个别地在自己的同学面前理解,成功地完成有适当难度的英语阅读问题,老师及时给以鼓励。

三、提纲挈领英语书面表达的综合训练要提纲挈领是相对省时有效的方法。尤其高三毕业班时间紧,复习量大,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