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钮承泽黑道范文

钮承泽黑道精选(九篇)

第1篇:钮承泽黑道范文

艋舺,又称“文甲”、“蟒甲”、“蚊甲”、“莽葛”,是台湾少数民族平埔族凯达格兰语“Moungar / Mankah”的译音。

实际上,在《新华字典》里“舺”只有一个读音xiá。由于使用较少,常被误读作jiǎ。在电影《艋舺》(《Monga》)里,直接使用了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发音,听起来接近gǎ音,而在台湾地区亦常读作jiǎ。

2、艋舺是什么

艋舺是由钮承泽导演、李烈监制的一部台湾电影,大致描述1980年代台北市“艋舺”地区黑帮兄弟与惨绿少年们的爱恨情仇,参与演员包括钮承泽本人,阮经天、赵又廷、凤小岳、蔡昌宪、黄镫辉、柯佳嬿、马如龙、王识贤、陈汉典、林秀玲、邢峰等。

第2篇:钮承泽黑道范文

【关键词】 台湾电影;《艋胛》;本土怀旧;残酷青春;暴力美学《艋舺》在台湾本土票房近2.6亿元,超过好莱坞3D大片《阿凡达》。对台湾电影产业与电影人来说,《艋胛》的叫好又叫座是一大盛事。这部电影对于台湾本土电影来说,其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破票房纪录,而是为台湾电影产业提供了一个小成本商业电影的良好范例。

2008年《海角七号》取得巨大成功,随后《情非得以生存之道》、《九降风》、《练习曲》等的跟进让人看到台湾电影产业复兴的希望。但是,2009年台湾本土影片又一片沉寂,反响平淡,让人怀疑《海角七号》的成功也许只是偶然的。《艋胛》的再度走红,让人明白台湾本土影片还是有一定的观众的,只是如何吸引观众走入影院呢?《艋胛》有意为之的商业模式是可以复制并参照的。《海角七号》更多无心插柳的行为,是故事本身暗合社会情绪引起的口碑效应,所以票房是逐渐累积的。而《艋胛》从一开始就极具商业意识,无论是电影策划、行销等都考虑市场需求,以商业模式运作。《艋胛》在放映前就已为大众为所知,吊足胃口,放映六天票房即破亿,成为破亿速度最快的台湾本土电影。

台湾新浪潮电影极具艺术气息,在此影响下台湾电影人普遍注重电影的艺术性而忽视其产业性格,更注重创作者思想和情感的传达,对受众不够重视。《艋胛》依然延续台湾电影关注现实的人文传统,但是钮承泽导演等主创人员开始意识到观众、市场对电影的意义,有意识地进行商业化探索并取得成功。《艋胛》最鼓舞人心的是,证明了台湾本土电影具备商业运作能力和票房实力,是可以艺术与商业双赢的。

什么样的故事,怎么讲述故事?这是电影成败与否的基础。失去“故事”的依附,电影行销是无源之水。《艋胛》的成功与其成功的商业化运作不无关系,但是故事本身对台湾观众的吸引力是其成功的关键,而且在主题内容上也有合理的选择。

一、本土题材:“台湾主体性”隐喻

因为特殊的历史境遇,相比中国其他省份,台湾特别强调“本土”以及所谓的“主体性”。尽管台湾岛内不同的政治思想流派对主体性有其不同的理解,但是“本土”几乎成为最大的正确。在政治宣导、报刊媒介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台湾民众对“台湾主体性”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从文艺创作方面看,本土题材相对而言就具有某种“主体性”隐喻的味道。台湾近期比较红火的影视或表演艺术,倾向于本土题材:例如,电影《海角七号》、《练习曲》,话剧《宝岛一村》则是表现外省族群如何融入台湾本土的。在电影题材与场景上,《艋胛》讨巧地选择了台湾观众喜闻乐见、倍感亲切的本土老城区——艋胛。

“艋胛”进入影视视野,导演钮承泽表示,艋舺是一个古老的城区,从最早唐山过台湾的移民时代,到日本人统治台湾,艋胛可以说是台北市的缘起。“艋胛一直是一个丰富、瑰丽的、生猛的,一个简直可以是北台湾的一个代表!所以我觉得很感谢艋胛带给我们所有人不管是历史上、生活上、想象上的一种图腾一般的地位,所以有一部电影要讲艋胛,我觉得那首先就已经是相当能和大家沟通了。尤其电影中丰富的视觉色彩和动作,所有的元素和情感的表达方式,都是最原汁原味的台湾味道。”[1]影片镜头从未离开艋胛,灯红酒绿的玩乐场所、烧香拜佛的寺庙、赵又廷妈妈开的发廊。艋胛是当时台北的中心地带,是昔日之繁华世界的缩影,而大大小小的帮派在这里滋生蔓延。影片中镜头扫过整片整片的街区、艋胛的菜市场、狭窄的巷弄、低矮的围墙等,这些都是台湾老城区旧日风貌的影像再现。《艋胛》选择老台北城区作为表现对象与故事场景,以这个贯串台湾历史的生猛老街区作为台湾故事的隐喻。

对于“艋胛”这块地方的氛围重现,是影片的本土情怀体现。艋胛极具生活的热情与动力:灯红酒绿的玩乐场所与烧香拜佛的寺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黑帮成员与普通民众,这一切都是那么协调。对于台湾本土观众来说,这的确是一部极“台湾化”的影片,片中大段闽南语对白、太子帮成员们身上花花绿绿的衬衫、巷道里的摊位小店都可能引起强烈共鸣。艋胛虽然黑帮势力浓厚,但黑帮在这里是一个保护者的角色,颇受到一般大众的尊重。这里的黑白与大众想象中的无恶不作不同,面对草民他们是强者,但对外来者则处于弱势。艋胛黑帮更多是盗亦有道的地方老大。在《艋胛》中,黑帮老大与常人似乎无异。电影中,蚊子(赵又廷饰)第一次被带到大仔家里去吃饭,发现黑帮原来是寻常人家,也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饭,有人默默送来一个东西,放在大仔面前,赵又廷故意站起身来去看,是一个手指头,大仔面无表情继续吃饭看报纸,这就是黑帮,砍手不耽误吃饭。当蚊子第一次见到如此市井气的黑帮大家族时,白猴为他的解释很经典,他说:“这是正港的台湾黑道,俗搁有力。”而影片中,黑帮老大和儿子唱歌的一幕场景,更是充满亲情的韵味,父子之间其乐融融;这让蚊子倍感羡慕,后来他应邀加入合唱。

二、怀旧基调:坚守与断裂

可以说《海角七号》的成功和怀旧基调、集体记忆是分不开的,《艋胛》显然也洞察到了这一点。当前的台湾社会弥漫着一股怀旧情绪。回溯近两年在台湾本岛风靡一时的文艺作品,电影《海角七号》、电视剧《光阴的故事》、话剧《宝岛一村》等,表现形式虽然不同,题材也不尽相同,所刻画的族群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但是一致的是“怀旧”的基调。《艋胛》延续了这股怀旧潮,影片以20世纪80年中学生堕入黑帮的故事带出少年成长史,以及80年代的艋胛社区华丽生猛鱼龙混杂的生活空间。《艋胛》虽然是年轻人的故事,讲的却不是青春,而是记忆,是对台湾本土文化和本土情怀的纪念。最主要的是,电影里有我们自己的影子。《艋胛》是钮承泽蓦然回首的一盏灯,就像他上片前说:“那是一段年轻、无惧、相信友谊与梦想的岁月,我把它找回来、纪录下来。”他拍《艋胛》,照亮自己,更点燃观众心中年轻、纯粹的梦想。《艋胛》是一部怀旧电影,透过淡淡的黄色滤镜显露的怀旧风,慢镜头打斗时的舒缓音乐,衣裳服饰道具布景的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豆导对80年代青春时光的无限深情。整部影片的色调基本上以黄和黑为主,给一种炎热和残酷的感觉,从背景色调的冷来烘托演员表演的热,故事的时代背景的两次提示也让我们感觉影片的时代气息:80年代的台北风情。可以说,《艋胛》成功勾连起观众的成长记忆和怀旧情绪。

《艋胛》之所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与该剧真实再现台湾20世纪80年代的老城区风情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与台湾社会现状不无关系,该剧暗合台湾社会的怀旧热潮。怀旧往往是因为不满现实,希望从过去寻找慰藉和力量。记忆有两种,都是指向与现在不同的过去。“对过去事情的怀恋总是以当下的恐惧、不满、焦虑或不安为背景出现的,即使这些东西并未在意识中凸显出来;正是这些情感和认知状态带来了认同断裂的威胁,而怀旧试图通过运筹我们在连续性上的心理资源,来消除或者转移这种威胁。”[2]107-108台湾社会虽然经济发达,但是近年政党恶斗、族群撕裂,人们普遍不满现状。令人失望的现实使得台湾民众频频回顾过去,本土怀旧题材成为热门,这与电影《海角七号》、话剧《宝岛一村》、电视剧《光阴的故事》等的爆红有异曲同工之妙。《艋胛》透过怀旧的方式,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唤起更多当年的记忆。导演钮承泽认为,这部电影是一股社会情绪的抒解。《艋胛》虽然是黑帮背景,但更主要的却是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义气与温情。正如近年热衷于怀旧题材的台湾电视鬼才王伟忠所说的:“怀旧风、温暖风的故事是有共鸣的,台湾在蓝绿斗争,看看以前的人给人什么样的温暖、什么样的团结,友情、亲情、爱情是如何单纯等。”

《艋胛》有着台湾历史的痕迹,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社会,伴随着经济起飞经历了一场社会变迁。转型时期总会有阵痛所伴随,无论是宏观的社会还是微观的人。这就是《艋胛》现实社会生态,影片通过这种变化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从而令电影有着厚实的历史感,剧中人物被历史与文明的车轮所碾碎的梦想和生活,则贴近了现实中多少有所磕磕碰碰的观众的感受。变通与否,传统族群的秩序维护和年轻一代的友情义气就在这种背景下迎来生死考验,恰如20世纪80年代末的台湾局势。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总会面临种种选择,在传统与现代、坚守与改变的种种纠结中究竟何去何从?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选择也许就转变了方向,改变了未来面貌。《艋胛》中主人公为了保住艋胛这块地盘,选择了与外来侵入者合作,但最终的结局却不是他想要的,最终却毁灭了自己。站在发展的角度,艋胛传统的社会关系已经没落,自然而然受到新的或外来势力的冲击,无视枪,不认同枪的威力是不合时宜的。但从道义上讲,枪不符合传统帮派的道义,因为直面死亡、过于惨烈。父辈人物角色的引入让《艋胛》拥有一定的历史感,年轻人不想走上一辈走过的老路,却还是落入帮派兄弟间反目成仇的窠臼。艋胛传统的黑道秩序遭受着现代文明的威胁,外省人灰狼(钮承泽饰)要求和艋胛的老大们合作遭到拒绝。此时,和尚由于得知父辈们之间的事情对本土庙口帮的老大心怀不满,在另一本土帮派叛逆年轻世代文谦的怂恿下陷入一场阴谋。面对选择时的无奈挣扎不仅仅表现在是坚守自身传统还是与往来者合作上,也表现在本土黑帮的老一辈与年轻一辈的代沟上。老一辈的黑帮大佬坚持过去的管理模式,选择传统刀枪认为西式枪支是罪恶的。但年轻一代的文谦、和尚则开始意识到先进技术装备的重要性,他们倾向与外省黑帮合作。上一代的恩怨情仇,新旧世代对艋胛本土帮派历史命运的不同认识,导致艋胛街区的动荡不安。从某种程度上,《艋胛》是风雨飘摇的台湾80年代命运的写照。

三、流行元素:残酷青春物语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具有娱乐性和商业性品格,这也是电影与流行文化相契合的点。流行文化可能带来某种类型影片的繁荣,而影片也会带动某些流行文化风潮。流行文化是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生产,青春年华里爱情、友情的迷茫困惑都是流行文化常用的重要元素,而这些都可以在《艋胛》里若隐若现。青春往往与梦想、追求等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是大众文化所追逐的对象。青春电影与偶像明星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一切又与流行文化元素息息相关。

杨德昌曾说过,台湾电影只有两种青春电影和非青春电影。虽然台湾电影在华语圈中处于弱势,但与大陆、香港相比,青春成长题材的电影则如同一股暗流绵延不断成绩卓著,可谓一枝独秀。从20世纪80年代新电影浪潮时期的侯孝贤的《小毕的故事》、《童年往事》、《风柜里来的人》,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台湾电影人就已注重通过少年儿童的成长困惑来反映整个社会。对青春题材台湾电影人可谓孜孜不倦的关注,从蔡明亮的《爱情万岁》到大热的“黑马”《海角七号》,都是青春题材的,其他诸多《蓝色大门》、《盛夏光年》、《练习曲》、《九降风》、《渺渺》等一系列表现不俗的电影都是中学生题材的。《艋胛》的主人公同样是学生。

校园生活是台湾青春片的杀手锏。每个人都曾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过,残酷的青春和成长的痛楚都让人记忆犹新。《艋胛》讲述20世纪80年代,台湾艋胛地区的几个年轻人的故事,几个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街头少年成长史,以他们青春的灿烂与幻灭为叙述主轴。在艋胛鱼龙混杂的老城区,暗潮汹涌、危机四伏,在黑道与友情、背叛与义气、断裂与坚守中他们或喋血街头或玩命天涯。电影有着钮承泽的青春痕迹,导演把自己的青春情怀投射在片中“太子帮”阮经天、赵又廷、凤小岳等一众少年身上,演绎热血往事,《艋胛》也被称为“生猛而华丽的青春动作片”。

“17岁那年,我们一起走进大人的世界,并且一去不回。”《艋胛》中“蚊子”17岁搬到艋胛,因为一根鸡腿而踏入黑道,加入由和尚(阮经天饰)、志龙太子(凤小岳饰)等组成的“庙口”,并结为太子帮。故事由此开始,对母亲的责问,蚊子如此解释自己加入黑帮回答:“我从小就没有朋友……”显然,这里的黑帮混杂着友情义气,年少的他们并不知道江湖险恶,他们希望的只是拥有朋友不孤单。与此前的校园小混混题材的《九降风》相比,《艋胛》的学生生活更具暴力和血腥,因为出身自黑帮家庭,所以也更接近真实的黑帮。影片中,黑帮的打斗被美化与虚化处理,但青春的转瞬即逝、不堪一击还是令人扼腕。《九降风》中新竹少年的青春在误会、车祸、退学等等中流逝;台北艋胛的少年,他们的青春在老庙的高香结拜、街头打杀中泯灭。浑浑噩噩中误入青春歧途:围墙标志着蚊子告别校园,踏入黑道的一刻。这个桥段并不陌生,在日本残酷青春片《蓝色青春》里出现过。热爱棒球的不良少年木村在翻越校园和外界之间的铁丝网时也回头留恋的张望了一下。而在《艋胛》中,围墙分别出现在开头和末尾,踏入围墙意味着进入另一个世界。

表现青春期的迷茫困惑与误入歧路的题材并不少见,大多充斥着成长的痛楚与无奈。正因为这些纠结无比的抉择,那些误入歧途的灵魂才让观众想起自己曾经的迷茫郁结与勇敢无畏,而那未经世事沾染的单纯更是弥足珍贵而令人怀念。尽显无知无畏奔烈的极限。残酷青春题材之所以长演不衰,是因为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友情和背叛都是如影随形。但人们不再轻易受伤害,开始更多考虑自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长大了”——进入成人的世界,开始诸多顾虑。《艋胛》从开始到结尾,在两辈、两派、两地黑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因为友情与义气,青春年少的他们义无反顾地出手,赔上自己的未来甚至生命。

四、文艺黑帮:暴力美学

关于《艋胛》究竟是青春题材还是黑帮电影,争论不休。为了舆论视听,影片在宣传中,一再强调“太子帮”:“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是义气。”这种辩解让人觉得,《艋胛》就是一部黑帮电影,只是影片的叙事对象是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少年仔”,再借由这个角度,慢慢撕开整个黑帮交迭的兴衰。大众离黑帮的距离较为遥远,但不管承认与否,在华语圈中,黑帮电影素来是香港的强项,《古惑仔》影响了几乎一代人,《无间道》等相关电影亦表现不俗。与大陆、香港的黑帮电影的不同,《艋胛》有着台湾电影的惯有的唯美文艺范。台湾这类电影似乎蛮多,画面有些唯美,是青涩的年少韵味。

用“暴力美学”来言说《艋胛》中的黑帮打斗场面一点都不过分。其实,《艋胛》的文本叙事是一个非常典型化的黑帮电影的模式,从兄弟间的亲密无间开始,最终分裂到相互对立的位置之上。剧中主角以热血青年的身份为友情、爱情或者亲情挥洒着青春的血泪,但是在当下观众追求真实感的审美状态的背景之下,影片的难度在于如何让这种“戏剧性”看起来真实可信。于是导演钮承泽为影片添加了诸多情感描写的细节,比如剧中“蚊子”对少爷父亲的错位感情,以及和尚对“蚊子”超出了友情的付出。利益纷争的帮派,生命鲜活的个体,形成了一种合力,共同促成了《艋胛》的别具一格。《艋胛》没有跟大片之风去过度追求场面的恢弘,而是更加凸显了这些台湾电影一直以来的诗意现实色彩,才让它有了能够让台湾本土观众跳出电影本身而去回味影片背后那个年代的魅力。[3]唯美的画面、优雅的情调、舒缓的音乐,使《艋胛》的打斗场面有着一种力的美。为了打出台湾人的移民性格,为了生动表现街头打斗的特质,钮承泽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们专门请来了韩国片《老男孩》和《怪物》的动作指导,“我想把台湾人打架的那种狠劲、移民性格和肾上腺素拍出来”。《艋胛》的打斗动作有着极强的真实感,节奏明显,紧凑而充满张力。更难能可贵的是,电影的场面并不是让人觉得恐惧,反而有一种力度与美感。这应该归功与电影的配乐与画面布局。

电影配乐与唯美画面是《艋胛》区别于一般黑帮电影而具有小清新风格的另一因素。与台湾文艺片相同的是,除去台湾的旧风情,精心制作的电影原声也是《艋胛》一大亮点。片中丝丝入扣的音乐的确为略显缓慢的影片节奏加分,当太子帮五人来到山上,结束了一整天集训后,还有人抱着吉他通过音乐传达复杂微妙的情绪。这些配乐不仅唯美浪漫,同时还填补了画面和对白之间的空隙,有着欲说还休的淡淡忧愁。影片另一出色的是面画的色彩感。做偶像剧导演多年的豆导,对镜头的唯美运用,以及灯光的处理,确实很美好很梦幻,大光圈背景虚化外带深焦以及镜外成像的精确运用,在画面叙事效果上确实很引人入胜。电影中,“樱花”多次出现,别有用心者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是台湾日本情结的体现。但是这里我仅仅谈论樱花的画面感。父亲在日本寄给母亲一张印着樱花的明信片,蚊子把它贴在衣柜的镜子上。这一方面是蚊子对父爱的渴望,另一方面则为后来外省帮老大“灰狼”发现“蚊子”是自己儿子埋下伏笔。随后的打斗中“樱花”又出现了两次,其一是白猴打架后吐出的牙血,另一次则是和尚被砍中时喷溅在空中的鲜血。因为影片的叙述者是“蚊子”,通过蚊子的眼睛去看去感受,所以蚊子看见的樱花是血红的漫天飞舞。这个时候,蚊子的女友望着妓院蚊帐上的樱花憧憬,想起蚊子带她去看电影的承诺,她还不知蚊子已血溅街头。不可否认,“樱花”在电影中代表了美好的憧憬。闷骚的配乐与飞舞的樱花,使得街头打斗不仅仅是血腥与残酷,而有着一种浪漫感伤。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艋胛》虽然是以黑帮为表现题材和故事背景,但是却延续了台湾电影浓重的人文主义情怀,关注现实人生与唯美的艺术追求在影片中依然一脉相承、可圈可点。这可以说是《艋胛》的台湾特色,也使其不受家长排斥,为其商业上的成功助力。

[1]《艋胛》再创国片奇迹 台湾商业电影跨出重要一步[EB/OL].(2010-2-12). .

[2]弗雷德·戴维斯.怀旧和认同[G]//周宪.文学与认同:跨学科的反思.北京:中华书局,2008.

第3篇:钮承泽黑道范文

与《艋》有关的“黑色幽默”

在最为风靡的香港黑帮电影《古惑仔》系列里,每到紧要关头,小混混山鸡就会领着台湾来的兄弟如同神兵一样从天而降,令观众不禁惊叹台湾黑帮的强势;而2010年的台湾电影《艋》正是讲述台湾存在的帮会文化,这部电影使观众对习惯暴力相向的黑道分子的成长略有了解。

《艋》播出后不久,黑社会势力就找上了剧中男主角赵又廷,下“杀手令”强迫他加档期拍摄广告。因《艋》走红却引来了黑帮的插手,令赵又廷苦恼不已。经纪人称,广告商软硬兼施,不停向剧组及经纪公司查询赵又廷的档期,还在公司楼下设了埋伏,监视员工出入,虽然公司已加装保安系统,但赵又廷及他的同事仍大为紧张。

从如今娱乐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当今娱乐圈里的经济利益不可小觑,而其中的经济支柱就是明星。这块香喷喷的蛋糕黑帮怎肯放过?因此,明星受黑帮胁迫是常事。当年红透的明星林青霞曾在媒体上爆料称,自己拍戏时遭遇过黑道人士。她感叹:“回想起当年黑社会在我身边的日子,我能够全身而退,真是上天保佑。”

林青霞算是惹不起躲得起的模范了,而曾经以出演《薰衣草》而成为许多少女梦中情人的许绍洋就属于“没事儿也说不清”的类型,并因为涉黑遭到警方逮捕。

当初,许绍洋因泡妞争风吃醋遭到天道盟分子的围殴,不甘被打的他,打电话请竹联帮友人郭姓男子等率众讨公道。随后,竹联帮众在店内开枪示威,并将天道盟分子殴打致伤。直到一年后,台湾警方清理黑社会竹联帮,发现许绍洋有涉黑嫌疑,于是拘捕了许绍洋等人。不过,许绍洋直到现在仍然大呼:“我是无辜的,整个案件就是一个圈套……”

其实《艋》的导演钮承泽也从不讳言自己混过黑道,并坦言片中加了不少自己的人生经历,但他否认这是自传。他说,曾有老大替他出头,让那些欺负过他的人看到他还得问好。不过他也强调:“我拿过刀,但没砍过人。”也正是因为钮承泽在黑道圈的人脉,《艋》的另一主演阮经天甚至被安排与真正的黑道大哥见面、“实习”当小弟。

然而,也因为《艋》和台湾黑社会有着说不清的关系,该片最初构思的参演人周杰伦没能参与演出。片中“蚊子”一角,原本是为周杰伦量身定做,但据说因其母不希望儿子出演黑帮题材的电影,双方合作破裂。一直到开拍前,才敲定赵又廷取代周杰伦出演,在片尾的工作人员名单中,导演仍然用大号字体感谢了周杰伦。

朱延平,被黑道用枪押着进片场

在《艋》结尾处,小凝有句台词,问近期有什么电影好看。趴在她身上的男人说:“《大头兵》续集。”这是当时正在台湾上映的电影,而导演正是朱延平。

过去10多年来的台湾贺岁片全出自朱延平之手,他的青春片《七匹狼》是台湾最早的商业青春电影,王杰、张雨生都是因这部电影而被大家所认识;《新乌龙院》是台湾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捧红了两个童星――郝邵文、释小龙,他俩在四五年时间里主演了10部电影,仅在台湾就创造了10亿台币的票房。

在朱延平从影的近30年里,有18年是被黑道大哥用枪押着进片场的,他说,这18年正是台湾电影的黄金时代。而这18年他所拍摄的电影题材却有99%是自己不喜欢的,他唯一喜欢的是《异域》,它是由作家柏杨的禁书改编的,曾经被电检处禁演。

那一年,朱延平说服了黑道大哥,答应为他拍一部卖座片,用来交换拍摄《异域》的权利。这部卖座的电影就是《大头兵》。但谁都没想到,在台湾,《异域》比《大头兵》更加卖座。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群众举行了游行,电检处做出了让步,从修剪21刀到16刀,再到最后的一刀没剪――使得台湾地区的电检制度前进了一大步。

这部戏内地没有引进过,但相信它的主题曲很多人都知道――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

朱延平的商业电影不仅为黑社会老大赚了钱,他自己也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他在电视台受访时曾表示,家中有40块名表都是黑道所赠。他还说就连曾志伟这个总演黑社会的人物,也和他一起被黑道罚过站。

很多黑老大不找别人拍电影,只选择朱延平,是因为在无论多艰辛的情况下,他都能把影片交出来。“每部戏就按100万元导演费计算,我也攒了1亿多台币。老实说,我在电影里赚到了我这辈子都用不完的钱。黑帮大哥也并不是个个都那么不讲道理的,有时候他们还特别讲义气,尤其是我帮他们赚到钱后,他们也一定会给我甜头吃。”

最近四五年,台湾电影市场彻底萎缩,黑道大哥也不再逼朱延平拍片,因为他们都改行炒股票去了,“没有钱赚的地方是不会有黑社会的。”现在,朱延平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拍片了,市场却没有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娱乐圈是追逐名利的战场,也是黑社会“洗钱”的黄金乐园。黑帮常以投资拍摄影视片的方式来“洗钱”,既神不知鬼不觉又能获得高额票房的回报,对黑社会而言自是一举两得的“美事”。而在这一过程中,明星的身份就变得暧昧起来,有的是因为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干,有的本身就和黑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陈信宏是台湾第一摇滚乐队“五月天”的主唱,其祖母的遗体告别式,意外让其黑道家族背景曝光,从伯父、叔叔到堂兄弟,不少是“道上兄弟”。当天前来致意的除了“五月天”其他成员,还有竹联帮的帮主、信堂堂主及一票负责帮家属整理会场或保护大哥安全的“小弟”,由此可见陈家在黑道上的分量。

“我已了公开信,我有我自己的路,有我自己的梦。我也不觉得这是什么负面消息,一个人有怎样的背景和家庭并不重要,只要每个人都努力了,就会实现梦想。”在一次演唱会开始之前,陈信宏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他的歌曲《倔强》里,他用歌词表达了自己尴尬中带着决绝的心情:“你不在乎我的过往……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第4篇:钮承泽黑道范文

曾几何时,我们还因为《悲情城市》中梁朝伟的压抑而倍感沉重,因《爱情万岁》而对主人公在一个无法对焦的社会中的挣扎感同身受。但现在,所有人都转而对着《海角七号》抑或《 艋》中的俊男靓女们进行着有关青春的集体追忆。这在《那些年,我么一起追的女孩》时达到了一个高潮。在大陆观众眼里,整个台湾电影早已笼罩在一片阳光白云的蓝天下。他们给这起了个术语,叫小清新。

然而对于新一代的影人来说,这依旧是个陌生的名字,他们甚至并不关心所谓的电影产业何时走出青春期这种宏大的问题,更不会去琢磨这个移民社会的历史与身份。这是他们的过去,也成就了他们的将来。或许对现在的台湾电影来说,商业的链条要比艺术的传承有价值得多。

台湾电影 永远的青春期

2012年1月6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内地上映。在这之前它已经在本土赚了将近3亿新台币,并同时又刷新了香港票房纪录,而先前的保持者还是周星驰的《食神》。2008年的《海角七号》造成的岛内票房奇观,台湾人以这样的热情去电影院看电影,上一次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搭错车》。而导演魏德圣在《海角七号》之后,捧出台湾本土史诗《赛德克・巴莱》,拿下金马奖最佳影片。而在大陆一面,以陈正道、林书宇、钮承泽为表率的小清新军团也在热火朝天地北上拍片。

作为观众,我们喜欢把这种干净的、最初的懵懂和挣扎表述为“小清新”,尽管《那些年》其实已经够得上是重口味的性喜剧了。但归根结底,这并不妨碍海峡另外一边的普通观众对台湾电影的集体认知。

岛屿的身份

作为一座距离中国大陆仅有百余里的海中之岛,台湾电影和中国东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然而另一方面,则是现代化后日、美商业文化的渗透、外省眷村移民成为影片的关注对象。台湾导演们也始终没放弃在历史的变革中追问自己的身份归属和社会现实,从《儿子的大玩偶》到《赛德克・巴莱》,对殖民历史侵入者在文化的、政治上的冲突与对峙,成为台湾电影中的重要元素;而这种特殊的地理、历史与文化进程给台湾人的身份确认带来了某种困境和心理振荡,寻根往往成为台湾电影创作的中心题材。比如吴念真的《多桑》通过描述了成长于日据时期的台湾人变回中国人所产生的文化倒错,表现了深重的日文化情结,使得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祖辈无法将自己纳入到新的文化体系中,在国家身份和自我身份双重困惑中苦苦挣扎。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李安为代表的,对于传统伦理的讨论、和以蔡明亮为代表的对家庭道德观的颠覆,都是沾染了自己成长背景,和他们在当时社会环境、激烈文化冲突的思考。个中种种,在这些导演对于同性恋题材的敏感上可见一斑。

而到了如今,新一代的台湾电影人的环境已经没有那么沉重;他们从小在台湾长大,对于自我身份的追寻和省籍身份的痛楚也可以暂时忽略,但是成长却是永恒的命题,无论背景如何,青春总是横在成长中间的,并且有强烈的族群记忆的题材,于是,当九把刀、陈正道、钮承泽开始有能力驾驭电影时,他们往往从这个命题下手,而由于地域差别,他们的成长对于大陆观众来说,既新鲜、又有很强烈的共鸣,既唯美,又不晦涩,跟内地电影在气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所谓“小清新”。

但你去问很多台湾人,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小清新,就像很多印度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咖喱一样,这是我们对陌生事物的冠名,而对他们而言,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轮回的“复苏”

然而看着今天对于台湾电影轰轰烈烈的讨论,很难讲它究竟是一次复苏,还是又一次轮回。因为台湾电影,从来就没有走出过青春期。

1982年,青年导演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联合执导的影片《光阴的故事》上映。这部影片不用大明星,以低成本制作,风格清新写实,开始与旧派台湾商业片、类型片相差别。一年后,侯孝贤与陈坤厚抵押房屋,凑足了200万台币拍摄了《小毕的故事》,并且在票房和业内评论上都取得了成功。而这部电影的主演之一,正是现在风光无限的导演钮承泽。

当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手们创作出与曾经的言情、武侠电影都不相同的新语法时,那场对于台湾电影曙光的讨论,其实并不亚于今天。20世纪80年代是台湾社会剧烈动荡的10年,台湾经历了一场民权运动,并伴随着深刻的思想革命。电影创作者们也开始以一种文人的使命,积极地拼凑童年的记忆,回顾当年流行的歌曲、言语,再造曾经生活过的场景。这全然不同于过去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文艺和乌托邦式的武侠打斗,也不同于被传统道德漂白的健康写实,最终成就了一种珠砾俱存的历史收集,以影像再现台湾;在美学上,他们创造出以深焦摄影和长镜头运动为主的美学风格,引起世界影坛的惊叹,也为华语电影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然而显赫一时的新电影运动,并没有使台湾电影摆脱危机。相反,却出现了在国际影坛上频频获奖、而本土电影工业不断滑波的怪现象。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电影产量迅速下滑。到了1998年,本土电影每年甚至生产不到20部,并且多半靠政府“辅导金”,这个数字已经低至50年代台湾电影起步时的水平。

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经济的迅速起飞与政治体制的解严让创作者们开始关注后现代工业社会带来的价值观混乱与倒错。蔡明亮以其作品“一贯的心灵沙漠和卡夫卡式的荒芜绝境”成为新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而同时期涌现出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飞侠阿达》、柯一正的《蓝月》、陈国富的《征婚启事》都在努力跳出历史的沉重,创立全新的镜头风格。蒙太奇式的拼贴、MV式的节奏,体现着后现代都会中的无厘头和爆炸式的视觉影像。但是这些出身戏剧和电视的导演,终究未能在电影领域开创出最适合台湾的道路,在他们回到他们熟悉的领域后,电影创作也告一段落。

直到新千年,这些口碑与票房早已不成正比的导演们依然无法走出困顿。蔡明亮始终延续着荒芜疏离的人际关系,对人伦纲常的质疑以及对银幕尺度底限的挑战。虽然在电影节屡获殊荣,甚至自己卖力上街卖电影票,但是因为晦涩沉闷,仍然得不到本土观众的认可。

谁的小清新?

说回小清新,老一代台湾电影人在尝试电影改革的时候,何尝不是以那个年代的“小清新”出现,只不过“小清新”的姿态各不相同。之于侯孝贤是《风柜来的人》,之于杨德昌是《光阴的故事》,而对钮承泽来说却是《LOVE》,九把刀则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这个脉络很清晰,因为成长和青春禁忌游戏向来就是台湾电影绕不过去的一个母题,《风柜来的人》和《冬冬的假期》代表了侯孝贤创作团体的成长记忆。杨德昌甚至借《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再现了60年代轰动台湾岛的少年杀人事件,把青少年问题直白地放到台面上,形成一股强势的舆论直指当局及文化教育部门。而蔡明亮的《青少年哪咤》表现了90年代的青少年成为社会转型和价值观更替的的沦落族群。然而他们依旧在思考,在追忆,并带着一股难以名状的使命感,这个时候电影中的青春是排他性的存在,同时也沉重到让观众望而却步。

但钮承泽们并不愿意继续严肃下去。他们要让新一代台湾的青春片在21世纪回归浪漫与清纯,而更加倾向于获得观众的认同。侯孝贤、杨德昌作者电影意识深重,强调表达自我的观点,拒绝商业的考量,而新导演却更看重与观众的互动,更有意识地在电影里加入一些类型片的商业元素,讲求故事的完整性。《艋》中的黑帮片元素,《那些年》中的性喜剧元素,甚至渲染成历史战争片的《赛德克・巴莱》无一都是为了让观众更喜欢看。台湾电影近20年的颓势曾经让创作人非常沮丧,认为台湾观众难以讨好,这些手捧爆米花的人既不接受侯孝贤的艺术,也看不上朱延平的商业。然而年轻导演的崛起,似乎让人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所以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俊男美女,更多欲言又止的清纯恋情,青春只不过换了一个玩法便继续肆意地游荡在银幕上。

2008年,当《海角七号》最后5.3亿新台币的票房成绩出来时,魏德圣依然忧心忡忡,此刻他担心的却是自己下一部电影的票房,他曾坦言:“现在我很害怕,就像一个考了100分的学生,很害怕接下来考不到100分。”

第5篇:钮承泽黑道范文

中国有四千年的铸镜史,但是建国以来铜镜的收藏一直受到青铜器交易法律限制的影响,直到2004年这个市场才开始走向大众的视野。7年的时间,事实证明了其中的涨幅空间,而如见看见的是:如果艺术市场依旧保持繁荣,铜镜的价格相比较当代艺术等热门门类有着更具有回报率的涨幅空间。

正文:

2004年,中国嘉德推出民国时期北京著名收藏家关祖章旧藏铜镜专场拍卖,143面铜镜全部以高于预期的价格成交,其中一面“唐代脱银庭院仕女游乐图铜镜”以45.1万元的高价成交,远远高于拍卖前的15万元估价。在当时这被认为是铜镜市场升温的一个开端,其实作为一个专项收藏的门类,铜镜算是一个有传统的门类。但是由于我国对青铜器的交易有严格的法律控制,所以建国后铜镜的收藏市场一直不是很受关注,但是从2004年开始,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相当有空间的投资的空间。也确实从此,中国的古铜镜收藏市场日渐活跃。2008年秋拍,中国嘉德的铜镜专场中一件元代《缠枝花卉镜》估价55至今70万,就拍出了100.8万元。事实上当时的价格在今天来看依旧是“地板价”,2004年8月,中国嘉德的一面“唐代瑞兽葡萄花鸟镜”因铸造工艺精湛,又是王公贵族所用,最后经过激烈的角逐以28.6万元高价成交。时隔7年,另一方唐代 “淮南起照”神兽镜却以563.5万元成交。事实证明了其中的涨幅空间,而看见的是如果艺术市场依旧保持这个势头的话,铜镜的价格相比较当代艺术等热门门类有着更具有回报率的涨幅空间。

这方唐代 “淮南起照”神兽镜是在2011年保利的秋拍中被拍出的。近几年古代铜镜频频在大型拍卖会上亮相并以高价成交的事实。2011年北京保利铜镜专场拍卖揽集古代铜镜160方,并以总成交额4487.6万元结束全场交易。拍品7729号四乳神兽镜以908.5万元成交,夺得全场头筹。该汉代铜镜直径20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双凸线方形界格,座周有四片三瓣组成的羽状纹饰,指向界格四角。四角外各置圆座乳钉一枚,围有连珠纹一圈,将镜背分为四区,其间饰以青龙、白虎、蛟龙、奔马四兽,浅浮雕而成。神兽造型各不相同,其中青龙回首摆尾,双角细长,鬃毛根根可辨,刻画极为细致;白虎张牙舞爪,昂首向前,身侧似有一翼,威猛无比;蛟龙昂首阔步,头生一角,龙鳞片片可数;战马奔腾,回首嘶鸣,背负马鞍,极为俊猛。四兽造型优美灵动,体态矫健,细微之处各有妙趣,极富动态之感。近缘处饰栉齿纹一周,宽缘上为变形环绕的四神图案。黑漆古,品相完美。

画像镜在东汉中期异军突起,三国时开始衰微,这枚铜镜属于其中的一种。画像镜题材多样,主要有历史人物、神人车马、神人禽兽、四神禽兽等几大类,本枚铜镜属于其中的四神禽兽类。画像镜因其在题材、主题、形象、结构、技法等方面的特殊性,既继承了战国秦汉以来的平面装饰传统,又开启了稍晚兴起的神兽镜的高浮雕装饰技法的先河,其承前启后的角色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独具一格。

我们上文提到的“淮南起照”神兽镜以563.5万元成交则名列本场第二。这方铜镜直径25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两瑞兽口含彼此尾环绕钮座,其外六边形双线凹面界格。内区饰六瑞兽,以双线凹面界格相隔,外区饰骈体楷书铭文一周,译为“淮南起照,仁寿传名。琢玉斯表,熔金勒成。时雍炎晋,节茂朱明。援模鉴澈。用似流清,光无亏满,叶不枯荣。”外圈饰十二生肖等图案,此镜造型独特,纹饰复杂,制作精良,少见,极为精美。

这方铜镜属隋代初唐时期“瑞兽铭带十二生肖镜”的范畴,即内区为瑞兽纹,中区为铭文带,外区为十二生肖纹等纹饰。该镜目前有十分相似的墓葬出土品。河南洛阳龙门上元三年(676)墓曾出土一面“淮南”铭瑞兽镜,外形、布局、纹饰和铭文与这面镜子几乎全同,但镜残,直径24.1厘米,重1772g,体量及保存状况都不如这面铜镜。遗憾的是,这座墓葬的具体情况不明,我们无从知道这面铜镜的拥有者。

瑞兽铭带十二生肖镜是传世或出土的隋代初唐铜镜中体量最大、制作最精的一种,颇值得关注。目前年代明确的以《宣和博古图》收录的武德五年(622)纪年镜为最早,其内区为四神,可视为瑞兽的一种。与之相似的铜镜在陕西、河南、湖南、广西等地的墓葬中都有出土,但整体数量并不多,墓葬时代明确的均为初唐时期。这些铜镜的尺寸重量、空间布局、纹饰内容搭配基本相同,只在内、外区具体纹饰以及镜铭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

铜镜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现在比较公认的是从齐家文化开始。但是铜镜的价值并不是越古越值钱,公认铜镜有三个辉煌的时期,分别为春秋战国、汉代、唐代。其余时期的铜镜都无法与这三期相比,尤其是晚期的铜镜,比如明清时期。

从地域上看,南方的“黑漆古”(本场第一的“淮南起照”神兽镜就属于这个范畴)铜镜几乎就像一块黑色的玉,北方的“水银沁”铜镜白光如银,其实这是由青铜表皮变异而形成的青铜皮壳,是任何铜镜以外的青铜器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关键的铜质决定了结果,这种铜料配比与高超的冶炼技术至今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根据研究显示,唐汉战国都以高锡青铜铸造,质地硬脆,银光荧荧,易破碎。唐以后使用高铅铜铸造,色泽红、黄,铜质软韧。这就是汉唐多烂镜,而宋金少有烂镜的原因。其实,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就记载了制作铜镜的合金比例:“金锡半谓之鉴隧之齐”,即铜50%、锡50%。近代学者使用科学的分析手段,发现各种铜镜的合金成分因其出产地域和时代的不同,铜和锡的比例有很大的差异。从战国开始,铜镜合金中普遍含有铅,铅加入合金后,提高了铜镜铸造质量。

第6篇:钮承泽黑道范文

中国画大写意一科古称泼墨,民国以来始称写意。泼墨者形质也,写意者心意也。亦如诗家比兴法,天马行空,触机而发也。杜工部诗云:“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体味诗意,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文中笔墨之酣畅,胸襟之旷达,感人至深,故千年之下,传颂不已。此种写意精神乃画家之灵魂,大道之津梁。梁楷以下薪火相传,至晚明陈白阳、徐青藤,承前启后,借诗文入画图,更开生面。山人以深厚之学养,抱亡国失家之痛,寄情书画,涉笔成趣,已成极致。惜时世中庸,不能形成流派。民初吴昌硕以凌云健笔,创大写意新风,领袖群伦,风靡百年。嗣后大家辈出,雄峙画坛,此风影响深远,今日犹余波澜焉。

作画勿以大小论优劣。传世作品中诸多小画,令人百看不厌。挥毫之际,涉笔成趣,天真烂漫,韵味十足。中国画研究院曾举办白石老人和宾老小品画展,观者如堵,好评如潮。旧时画家笔墨功夫扎实,文思画意俱佳,案头小品、手卷、册页,把玩之时,心神冲淡,雅趣顿生。今日则画幅既巨,题目亦大,处处以大为尚。余以为大者当非画幅之谓,应为境界大、精神大。苟荒疏粗鄙,虽大何益?反不若小而藏拙也。

时下画山水则曰大山水,画花鸟则曰大花鸟,豪情万丈。何为大?百思不得其解。余以为,能放下身心,平淡生活,陶融五内,精神放大,方能作画。徒事标榜,则浮躁,其害大矣。医画之法,首在医心。识者当知之。

古人论画多有不食人间烟火之论,此论近世尝被斥为脱离生活,自许清高。实则此种境界乃人生一种追求,超凡脱俗,正为不易,方有世代之推崇。

时下各领域都有新鲜说法,中国画亦如是,如“以西画改造中国画”、“与世界接轨”等等。中国画不知道如何接法。民国以来,东洋西洋之法,前辈中都有学习者,学东洋辈如高剑父兄弟和傅抱石等;学西洋者如徐悲鸿、林风眠等,气韵风骨都不失中国气派,却不用接轨说。“我自画我家画,我自用我家法”,大涤子提倡,从者甚众,上述各家亦如是。时至今日所提之“接轨”,令人顿生彷徨。何时画界能认真学习传统,非浅尝即止,则能不眼热,不攀比,潜心静虑,发扬国粹,则新可创,画可看,艺可传,重兴可待。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眼到手到,信笔直书,清新自然,不雕、不做、不生、不涩,脱口而出,为文如此,作画亦如此,文艺不殊,古今大家同一家数。

点画之妙在机趣,机趣者有天人之说,而大约迁想妙得,笔墨生发之时瞬间得之。若苦思冥想,心手失畅,则笔下僵硬,何论机趣。此事乃在笔墨精熟,池水尽黑之后。画家以画行天下,当知此中艰辛。

白石老人言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此论道出传统中国画欣赏之关钮。近百年来大写意一法,中国画既赖之以成就,众多谬托写意涂鸦之辈亦赖之以欺世。欺世者,亦自欺其心也。

昔日前辈画家大都备极艰辛,然一派雍和气象,点画使转中自有天地,而不虚作豪言壮语。今日之画坛,笔墨无方,口气却极大。诸前贤泉下有知,定然瞠目。

“干裂秋风,润含春泽”,喻用笔之妙。一画中如“干裂秋风”,定有“润含春泽”之味。所谓“带润方燥”,非若某人作画,一幅为干裂秋风,一幅为润含春泽,此处拈出以正视听,恐其贻误后学也。

第7篇:钮承泽黑道范文

在湖南安化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茶叶通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黑茶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湖南黑茶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安化渠江黑茶薄片,黑茶薄片又称为黑茶宗祖薄片,民间相传为张良所造,俗称“张良薄片”。汉代时,黑茶薄片成为皇家贡茶。

黑茶,属全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为湖南黑茶、雅安藏茶、云南黑茶、广西六堡茶、陕西黑茶及湖北老黑茶。

黑茶的制作工艺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原料较粗老,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此叶色呈油黑或黑褐色。边区少数民族多饮用黑茶,所以又称边销茶。

第一步:杀青

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配比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备好草把和油桐树枝制成的三叉状炒茶叉,三叉各长16―24厘米,柄长约5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鲜叶下锅后,立即以双手匀翻快炒,至烫手时改用炒茶叉抖抄,称为“亮叉”。当出现水蒸气时,则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将炒叶转滚焖炒,称为“渥叉”。亮叉与渥叉交替进行,历时2分钟左右。待黑茶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梗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焖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第二步:初揉

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第三步:渥堆

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黑茶渥堆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第四步:复揉

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块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第五步:烘焙

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干燥方法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在灶口处的地面燃烧松柴,松柴采取横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匀,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要火温均匀地扩散到灶面焙帘上。当焙帘上温度达到70℃以上时,开始撒上第一层茶坯,厚度约2―3厘米,待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撒叶厚度稍薄,这样一层一层地加到5―7层,总的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待最上面的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制铁叉,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来,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去。继续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

黑茶茶梗易折断,手捏叶可成粉末,黑茶干茶色泽油黑、松烟香气扑鼻时,即为适度。

饮用方法

黑茶的制作过程一般注重发酵或后发酵,有的紧压成砖茶、饼茶和散茶。黑茶一般选用茶壶茶具冲泡,条件准许下可煮茶。

泡黑茶的水温需控制在100℃以上。具体冲泡方法如下:

取茶:黑茶一般形态有三种,千两饼茶、颗粒茶、千两茶。千两饼取茶:用黑茶刀顺着茶叶纹路,倾斜将整茶撬取下来即可。颗粒茶取茶:由于颗粒装的黑茶已经切取好,把黑茶从包装拿出即可。千两茶取茶:用铁锹、铁锤等工具取茶,取千两茶时要小心,不要伤及手指。

泡茶

第一步:投茶。将黑茶大约15g投入如意杯中。如意杯是泡黑茶的专用杯,它可以实现茶水分离,更好地泡出黑茶。

第二步:冲泡。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沸水冲泡。由于黑茶比较老,所以泡茶时一定要用100℃以上的沸水,才能将黑茶的茶味完全泡出。

第三步:茶水分离。如果用如意杯冲泡黑茶,直接按杯口按钮,便可实现茶水分离。再将如意杯中的茶水倒入茶杯,直接饮用即可,也可直接用如意杯饮用。小提示:泡黑茶时不要搅拌黑茶、或压紧黑茶茶叶,这样会使茶水浑浊。

专家提示:

安化黑茶虽然适合制作凉茶,而且冷饮风味更佳,不过若是为了补水的目的,仍以喝热茶为佳;喝凉茶追求的更多是一种享受,切莫在身体急需补水时大量饮用凉茶,会适得其反。

生活妙用

1、对治疗习惯性便秘有一定的效果。春季来临,是肠胃病易发时节,热饮黑茶,特别是陈年黑茶对治疗慢性肠炎有较好的效果。同时,饮用黑茶可消除腹胀。

2、黑茶洗头可止痒护发。黑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茶多酚、茶多糖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祛屑止痒护发的功效,长期使用可使秀发洁净,具有光泽。

3、黑茶泡脚能迅速缓解疲劳、除臭抑菌。黑茶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选择红花、杜仲等与之调配,制成药茶足浴液,作用于足底经络,达到全身调节的目的。

黑茶的五种喝法

传统喝法:取茶10-15克,用壶或其它容器盛满500毫升的水,煮至一沸时,将茶放入其中,待至壶中水再沸腾时,改用文火煮1-2分钟,停火后,滤去茶渣,即可饮用。

功夫茶:用功夫茶具,按照功夫茶的泡饮方法饮用。

盖碗冲泡:可用带盖的紫砂或陶瓷杯、碗冲泡,取茶5-8克,先用沸水冲洗一次,烫杯后倒掉,再冲入沸水,加盖焖一分钟左右,待到汤色红浓,即可饮用。

凉茶:用160的比例,配好茶水,按照传统方法将茶水煮好,滤去茶渣,放凉后即可饮用,放入冰箱,风味更佳。

奶茶冲泡:用传统的方法将茶汤煮好后,按照茶汤和牛奶11的比例,调入牛奶,加少许盐,即成具西域特色的奶茶。

黑茶的鉴别

好的黑茶总的品质要求色泽黑,有光泽,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陈茶有特殊的花香或“熟绿豆香”,滋味醇和甘甜。如果香气有馊酸气,霉味或其它异味,滋味粗涩,汤色发黑或浑浊,都是品质低劣的表现。

观外形:看干茶色泽、条索、含梗量,闻干茶香。黑茶有发酵香,老茶有陈香;紧压茶砖面完整、模纹清晰,棱角分明,侧面无裂缝;散茶条索匀齐、油润则品质佳。看汤色:橙黄明亮,陈茶汤色红亮如琥珀。闻香气:带甜酒香或松烟香,陈茶有陈香。品滋味:醇和,陈茶、回甘。看叶底:黑褐。

陈年老黑茶经久耐泡,可从以下几点来看:

汤色:红艳明净,如陈年洋酒,无沉淀、浑浊,极具观赏价值,家用玻璃器皿冲泡,便于观色。

香气:初泡醇香带陈,刚性较弱,中期陈醇兼而有之,后期陈香突出,醇香如陈年洋酒。

滋味:初泡入口甜、润、滑,味厚而不腻,回味甘甜;中期甜纯带爽,入口即化;后期使汤色变浅后,茶味仍沉甜纯,无杂味。

[中茶・黑茶园]

浓缩・茶文化

中茶湖南安化茶厂位于湖南安化县东坪镇,地处雪峰山下、资水河畔,这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一直以来都是安化茶叶加工和集散中心。1902年,晋商在此成立了“兴隆茂茶行”,自此开启了湖南安化茶厂百年的辉煌历程。

中茶湖南安化茶厂是国家边销茶的重要定点生产企业,是世界茶王――千两茶的发源地,被誉为“安化茶文化的浓缩”,在中国茶叶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晋丰厚]

传承・创新

晋丰厚茶行始创于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山西榆次巨商常万达家族与安化茶叶世家谌家联合创建,太祖母贺老儒人时生意达到全盛,拥有4个茶行,5个字号:晋丰厚、兴隆茂、诚记、宝聚兴、美记。

公司主要生产金花散茶、千两茶、陈年砖茶、手筑黑砖、手筑茯砖等产品,产品主销晋地及西北各省,被边疆人民称为健康之茶,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本期推荐:

[手筑茯砖茶]

手筑黑砖采用安化优质黑毛茶为原料,通过破碎、筛分、发酵、蒸制、手工筑茶、烘干等工艺程序精制而成。手筑黑砖与机压黑砖相比,松紧度适中易取茶,香气纯正、弱带松烟香、汤色橙黄、滋味浓厚。

[菩提金茶]

禅,意在明心见性,无关言语章句。禅的体证,就在万缘应对处。茶,天地润育之灵物,非精行俭德之人无以尝其至真之味。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晋丰厚茶行呈献禅茶一味之金花天成,以“本寂心境,不为荣枯贵贱所迷”一杯茶,观照万法的本然,由金花黑茶悟入度一切苦厄。

[金花十两茶]

金花十两茶采用安化黑毛茶为原料,使用天然野生竹子编制的竹篓、棕片、蓼叶为包装材料,茶叶经过发酵,使茶叶主要内含物黄烷醇类化合物等物质发生氧化形成复杂的络合生理活性物质,形成了千两茶独特的品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口感甜润醇厚、香气纯正,汤色橙黄明亮,能提神、解腻、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缓解腹胀、帮助抑制肥胖,调理生理机能。

[天泉池]

茶魂・新曲

安化天泉茶业有限公司坐落于海拔1326米,山体连绵、峰峦秀丽的安化主峰辰山东北面的东坪镇中砥工业园内,厂区规划用地150余亩,拥有厂房建筑面积两万多平米,是集种植、研发、生产、 销售、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天泉池”品牌隶属于天泉茶业有限公司,公司有12年制茶经验,集研发、生产、 销售为一体,拥有一支精良的研发设计和技术加工团队,致力于创新发扬传统茶品,拥有专属的生态茶园和茶叶加工厂。

天泉池,用真心制好茶、用文化做品牌、用服务传心意,致力成为安化黑茶中心礼文化茶新品牌。

[六品金福]

独品得神,对品得趣,众品得慧,慧悟茶香,感其德馨,沉醉幸福。融合了天泉池“六品天泉”的品饮文化和天泉家园的企业文化,纯手工精制,金花茂盛,茶叶内含物丰富,烘焙技艺匠心独运,后期陈化更加丰富且有层次性,是一款血脉正统的纯正安化黑茶。

本期推荐:

[醉清风]

清代郑板桥有诗云:“画石存岳意,画竹引清风。”

“清风”让人联想到竹,竹枝杆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梅松竹”岁寒三友等美称。

天泉池花卷茶命名为竹,竹者重节,节者为信!作为花卷茶的物化象征――千两茶被誉为“世界茶王”,其采制工艺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天泉池精品十两茶――醉清风,传承花卷茶精髓,原料精选高等级黑毛茶,采用古朴的加工方法,纯手工压制成型,凝聚花卷茶制作特色和文化精华。

[泉笙道]

品道・归宗

湖南泉笙道茶业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中国黑茶文化的发扬者、中国黑茶养身的先行者、中国茶器标准的首创者”之宏愿,以“倡导全民饮茶、服务百姓生活”为己任,大力弘扬国茶文化、黑茶文化以及茯茶保健知识。

公司旗下拥有“泉笙道”“禅洱”“和藏”三大子品牌,“茯茶之泉、茯茶之笙、茯茶之道、原生茯茶、养生茯茶”五大高档茯茶品类,近50款茶品,以及CT-D60、CT-75两大高档沏茶器,十余款不同型号,有效填补了港澳台、华南、华北、华东等地区高档黑茶市场和中国茶器制造标准化研究的空白。

本期推荐:

[原生茯茶]

原叶,原香。正所谓:“雾芽吸尽香龙脂。”高山原生态环境是出好茶之根本,其土质优、污染少,日照条件和生态环境均属上等,是上天的恩赐。

精选一级山地优质黑毛茶原料,优化并减少初制工艺过程,原叶未经切割,叶形较大,含梗量适中,尽可能保持茶品原生态风貌。砖面平整,老嫩尚匀,叶底暗褐光泽。砖内金花茂盛,颗粒饱满,分布均匀。汤色橙黄透亮,菌香纯正,风格自然,口感醇和温润。

[茯茶之道]

第8篇:钮承泽黑道范文

潮州手拉壶是中国唯一以转动的辘轳为工作台,用手指和竹篾、小刀等工具,通过捏、擦、粘等手段,让土坯在旋转中成型为精美茶壶,人称潮州朱泥壶,俗称“红罐”。

在潮州,手拉壶一直由祖传作坊制作,各家有自己的泥料配方及制作手法,不外传。制作手拉壶,全靠熟练的工艺师凭经验手工完成。一把好的手拉壶,需要经过工艺师的精心设计、制作、窑烧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先拉壶身,后拉壶盖,大小及造型完全由双手控制,壶盖严密合缝。装镶壶把、壶嘴,使手拉壶造型比例协调,富有艺术性。待壶身干透后进窑烧制,窑温高达1000度以上,需要连续烧制10多小时。上乘的潮州手拉壶一般不加彩绘,只凭自身天然底色产生肌理效应,因而具有质朴典雅的魅力。壶用得越久,越光滑润泽,这就是所谓的“养壶”之效。

改革开放后,随着潮州陶瓷知名度的提高,潮州手拉壶也从中国壶艺天地中脱颖而出,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制作手拉壶的泥料及工艺水准,逐渐赶超宜兴紫砂壶。

潮州陶艺世家的第四代传人

张瑞端1968年生于潮州陶艺世家,他的曾祖父张登镜是潮州手拉壶百年老字号“裕德堂”的创始人。张瑞端是“裕德堂”的第四代传人,他从小就喜欢安静地跟着长辈学做手拉壶。

虽有家艺渊源,但志向远大的张瑞端没有墨守家艺之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认识到潮州传统手拉壶表现手法刻板、造型单调等局限性。而与之相比,宜兴紫砂壶无论在材质、制作工艺还是营销策略上都有独到之处。为了提升潮州手拉壶的品位与品质,他赴宜兴拜师学艺10载。

宜兴学艺归来后,张瑞端便开始了潮州手拉壶制作工艺的创新之路。在材料上,他取潮州朱泥与宜兴紫砂各自之长,反复试验研制出独特的陶泥“黑珍珠泥”与“古铜泥”。在制作工艺上,取宜兴紫砂的雕塑制法与潮州手拉成型,独创手拉加雕塑技艺,把两地的制壶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丰富了手拉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紫砂壶的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想象能力、表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体现。为了在设计的作品中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增强作品感染力,张瑞端深入生活,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张瑞端的众多作品中,《三友贺岁》壶是他最满意的一件作品。在这把《三友贺岁》壶上,他以虚心有节的竹干为壶流,以嶙峋的梅干为壶把,以苍老的松节为壶钮,最特别之处是壶钮旁边那只正在觅食松果的小松鼠。张瑞端通过炉火纯青的技法,将竹韵之潇洒、松风之苍劲、梅姿之飘逸,传神地融入在一把紫砂壶中。据张瑞端介绍,这把壶从设计到制成,整整花了他半年多的时间,仅壶盖上的小松鼠他就先后制作了5个。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件作品在2007年的文博会上荣获金奖。

紫砂壶的创作灵魂在于创新,张瑞端制作的每一件作品都独具一格,每一把壶都有其创作的思想核心和典故。他的《将相和》茶壶的创意,来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构思独特,特色鲜明,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这一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茶壶工艺表现出来。而《劲节》壶,是以传统题材“松树”为主题,以生枝点缀壶流和壶钮,以枯枝点缀壶把,赋予松以人的品格和风骨。

创新使祖传工艺绽放新光彩

张瑞端对潮州手拉壶工艺的大胆创新,使他创作的作品逐渐形成“气韵丰茂、形神兼备”的壶艺风格,其作品气质脱俗,充满了人文气息,与市井茶肆使用的平常器物有天壤之别。2006年,他创作的《晨曲》壶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获金奖;他创作的《潮之春》紫砂壶套组荣获2006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福果》茶壶套组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2007年,他制作的《首相》壶荣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2008年,他制作的《明视》壶在第四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评比中获金奖;2009年,他创作的《螭蟠》壶获得第五届中国文博会金奖;2011年的,其作品《劲节》和《将相和》紫砂壶荣获第七届中国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第9篇:钮承泽黑道范文

6月8日,他和杨颖主演的爱情电影《第一次》在全国上映。6月28日,他在《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开战》中,和金马影帝黄渤一决高下。7月6日,在大导演陈凯歌的新作《搜索》中,他和绯闻女友高圆圆、大嘴美女姚晨、老戏骨王学圻、人气女星王珞丹同台飙戏。

今年,他有5部新片陆续上映,赵又廷俨然已从当年台湾主持人小S口中的“鲜肉M ark”升级成影坛新贵,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年轻男演员,他的身影让你躲也躲不掉。从凭借电视剧《痞子英雄》在台湾一炮而红,到成为热门明星,赵又廷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期间还曾“消失”了一年。

戏中 他是热血男孩

1984年出生的赵又廷,是台湾著名艺人赵树海之子。这个“星二代”出道不到3年,已是“金钟视帝”、影坛新贵、娱乐圈的宠儿。

2009年,赵又廷因出演偶像剧《痞子英雄》出道。剧中,他饰演的吴英雄和痞子(周渝民饰)是警界一对性格迥异的搭档。吴英雄人如其名,有强烈的正义感,明确的是非观。他性格固执,工作有冲劲。这跟喜欢藏在车后躲子弹的搭档痞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吴英雄的热血,被赵又廷诠释得淋漓尽致。但是,观众对于这个角色却颇有微辞,“冲动鲁莽无大脑”、“动不动就大喊大叫,根本没有侦缉警察的素质”、 “咆哮吧,英雄哥”……

初次演戏的赵又廷,也曾认为“吴英雄的英雄主义很极端”。但是,导演蔡岳勋的一番话让他释然,“你演一个角色让大家越看越恨,那就表示你成功了。”第44届台湾金钟奖上,凭借“吴英雄”一角,赵又廷以新人的身份勇夺“最佳男主角奖”,晋升成为台湾新一届视帝。

自此以后,赵又廷片约不断。很快,他将工作焦点转向了大银幕。

《艋舺》是赵又廷的电影处女作。戏中,他是孤僻自卑、受人欺负的17岁少年蚊子。因为和尚(阮经天饰)等人的仗义相助,蚊子与他们结拜为兄弟,并成为“太子帮”的一员,过起了快意恩仇的日子。

蚊子是一个性格复杂的角色。他身上有少年的单纯、无知,也有青春期的叛逆。这样的角色,对于赵又廷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而他在戏中的表现,也获得了业界的一致认可。2011年,赵又廷凭借该戏荣获第5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奖。同年,拍完钮承泽执导的黑帮大片《艋舺》后,赵又廷激流勇退,休息一年。

2012年,赵又廷更成为影坛的“劳模”。情人节档期,他和赵薇在电影《Love》中谈起了姐弟恋;暑期档,《第一次》、《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开战》、《搜索》等多部电影都由他担当主演;因为《LOVE》的合作,赵薇首次执导的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再次邀请赵又廷参与合作。这个年轻的80后,俨然成为了影视圈里的新宠儿。

戏外 他总有贵人相助

赵又廷曾说,自己能有今天是得益于三方面:“三分之一是运气,三分之一是努力,另外三分之一是天分或才华。”回首赵又廷的星途,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圈内贵人的相助,也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

当年,赵又廷能顺利地踏入演艺圈,跟老爸的提携密不可分。赵树海是台湾知名艺人。上世纪70年代,在校园民歌全盛时期,他是集演唱、作词、作曲于一身的出色民歌手。台湾民众总亲切地称他为“老大”或“赵大个儿”。而后,赵树海还活跃于戏剧界和主持界,对台湾的娱乐圈有极大的影响力。

在赵树海的引荐下,赵又廷第一次演戏,便成为电视剧《痞子英雄》的男二号,戏份几乎与周渝民平分秋色。同时,赵树海还带着儿子参加《康熙来了》等综艺节目。节目中,赵树海是爱讲大道理的严父,赵又廷则是听话、有教养的“乖儿子”。父慈子孝的形象,为赵又廷打响知名度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向毒舌的台湾主持人小S在公共场合对赵又廷也是赞赏有加。《康熙来了》中,小S不顾坐在一旁的赵爸爸,直接飞扑向赵又廷。这一举动,引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赵又廷也因此备受关注。

此外,赵又廷的成名离不开蔡岳勋的提携。凭借《痞子英雄》中的出色表演,赵又廷成了导演蔡岳勋的御用演员。之后,赵又廷能够踏入影坛,跟导演钮承泽合作《艋舺》,也得益于蔡岳勋和妻子于小慧的大力推荐。

今年情人节档,一部《LOVE》让赵又廷结识了赵薇。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赵薇初任导演,并邀请赵又廷担任男一号。有了演艺名人的支持,赵又廷想不红都难。从新肉到新贵,赵又廷成为新老导演都爱用的男演员。

爱情 与高圆圆并不是“一见钟情”

就在这个可称其电影年的阶段,创造事业高峰的时候,赵又廷与高圆圆的恋情被媒体踢爆,备受外界关注。赵又廷说自己是个宅男,对于娱乐圈的名利和是非可以看得很淡,在不得不出席的社交场合,他会偷偷从后门溜走。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与世无争的人,却敢于公开承认与高圆圆的恋情,展露了性格中很有主见、很自信,也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一面。

2011年10月,赵又廷与高圆圆因为拍摄陈凯歌的《搜索》而相识。之后,多家媒体爆料两人因戏生情。2012年4月17日,赵又廷在新闻会上证实了这一传闻,“圆圆是一个好女人,我很珍惜她。”2012年5月赵又廷接受南方都市报独家专访,首次袒露心声:“高圆圆真的是我另外一半。”

赵又廷坦承是他说服高圆圆公开恋情的,“对我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事情已经到了那个节骨眼上,你再否认也没有必要,我不能让演艺圈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我必须首先是快乐的,才会有好的表现。”

赵又廷表示已经过了一见钟情的年纪,他和高圆圆是在《搜索》中因戏生情,“她跟我几乎一模一样,我们基本不用沟通,非常有默契,而且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有这种默契。我不用说她就知道我在想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想说的话都是一样的。所以,能碰到圆圆这么适合又这么对的人,我真的是很幸运的。”

据说这段“又圆恋”并不被父亲赵树海看好。但赵又廷在处理新恋情的态度上却不再打“乖乖牌”。父亲赵树海只好通过媒体,向儿子发出警告:“不要只是你爱我、我爱你,都不想未来,这样的婚姻我告诉你,不会长久的。”

性格自评

听赵又廷说,Who am I

赵又廷演过的戏不多,但部部叫人记得住。想了解真实的赵又廷,叫他自己来剖析每个角色跟他自己最像的那一面,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痞子英雄》(电视版,电影版)

年份:2009年,2011年

角色:吴英雄

身份:南区分局特勤重案组警官

特色:搏击高手,是非分明,每次追捕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撞车跳楼杀人。同僚心目中的英雄,长官心中的疯子。有一种令人讨厌的固执。

赵又廷找自己:我最像他的地方是很有义气。

《艋舺》

年份:2010年

角色:蚊子

身份:黑道人士

特色:幼时丧父,最后发现是某黑帮老大的亲生儿子。由经营美容院的母亲抚养长大,性格孤僻自卑,一旦在意的事物受到威胁,内心底层那把誓死捍卫的火焰会轰地烧个壮烈。

赵又廷找自己:我跟蚊子一样,孤僻,自闭,心里有巨大的黑暗面。我很黑暗,经常会想一些奇奇怪怪的哲学问题,想到出不来。

《LOVE》

年份:2012年

角色:马克

身份:大公司的CEO

特色:成功人士,因为害怕爱情而变成花花公子。

赵又廷找自己:想来想去,我们最像的一点在于那种优越感和骄傲,还有,我平时的样子也比较冷酷和严肃。你要问,这种优越感从何而来?我还真不知道。

《第一次》

年份:2012年

角色:吕夏

身份:摇滚乐队主唱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