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文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精选(九篇)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第1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危机实例管理

一、幼儿园的危机

1、幼儿园危机的概念:

幼儿园危机,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或与幼儿园有关,有幼儿园内外因素引起的,干预幼儿园正常运行的,严重损害或可能损害幼儿园组织功能及成员利益的突发事件、意外事故或演变趋向。

2、幼儿园危机的实例:

有一次,有一个幼儿在没有经过我们的允许的前提下就跑到角色扮演去把一个特别特别长的纱巾围在了脖子上,围巾的边缘已经到了地上,还在班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打闹,别的小朋友抓不到她就去抓他脖子上的围巾,在我们看到之后我们就让这名小朋友把脖子上的围巾摘下来,但是这名小朋友却不听,嘴上也一直说:“没事儿!肯定没事儿!”这个时候班里的老师正好进班拿排练用的东西,看到这名小朋友正在围着这个存在危机的围巾,却什么都没有对这个幼儿说,反而就只是对这名幼儿笑了笑然后就又匆匆忙忙的出去排练了。幼儿看到老师并没有什么反应,就特别高兴的又围着围巾去和别的小朋友接着玩了。

二、幼儿园危机的管理

1、幼儿园危机实例分析及管理措施

①案例分析:

从案例⑴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虽然忙于为幼儿准备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只求了节目的精彩,但是却忽视了其他幼儿的安全问题,教师总是希望能够排出一些特别精彩的节目给家长们看,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想要给家长留下特别好的印象,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因为过分的重视了有表演的幼儿的节目的精彩性,而忽视了没有表演的幼儿的安全问题,在排练出好的节目的同时,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

同时,可以发现幼儿园的老师缺乏危机意识。在发生案例⑴之后,我问过当时的老师为什么并不制止幼儿把围在脖子上的围巾拿下来,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上海,但是老师却跟我说:“他们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他们心里有衡量标准,他们在玩的时候知道应该怎么玩,知道怎么做是安全的,而且当时那么着急在排练节目没有那么多心思去管这些在班里没有节目的幼儿,我也相信他们能够特别听话,不会发生什么事情的。”当我听到老师的回答的时候我非常的震惊,虽然他们已经是大班的幼儿了,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几岁的孩子,玩起来根本没有轻重,怎么可能还能衡量自己的活动会不会造成危险呢?老师的这种做法明显是抱有一种侥幸心理。安全第一,忙于其他事物而忽略了安全的问题,是危机意识淡薄的典型表现。

② 管理措施

幼儿园在要进行一项大型活动的时候应该对于这项工作有一个早期的预案,教师在排练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教师在排练的时候应该如果分配自己的精力,毕竟每个班里的老师至少有三个,完全可以让两个老师去进行彩排活动一个老师留在班里来看其他没有节目的少数孩子,幼儿园应该在安排每个班的排练之前让每个班做好周密的安排,制定详细的危机管理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老师的危机意识,幼儿园也应该进行及时的安全教育,每个老师都应该有一个敏感的危机意识,而不应该让老师怀有一种侥幸的心里,对于这个,可以对每个班的老师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意识检查,园长可以不定期,不事先告诉老师,制定一些潜在的危机,让老师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以此来加强每个老师的危机意识,把危机隐患压到最低。

三、 总结

可以说,在幼儿园中,危机是处处都存在的,但是只要心够细,只要能够做到尽可能的全面的考虑一些可能在幼儿园当中会发生的危机事件,我们就能够相应的制定出一些对策来尽量避免发生这种危机。对于幼儿园来说,制定一个危机应对预案是非常重要的,把能够想到的一些可能发生危机的事情,事物以及其应对措施都以条例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制定一个应对诸如火灾,水灾以及地震之类灾难事件的措施,让每一名员工都必须熟知疏散儿童或是将他们转移到建筑物的安全地点的程序,定期安排一些演习,让幼儿能够有机会身临其境,同时教师也有机会评估危机应对方案的适宜性,当然,这些条例也应该让家长所熟知,以便可以更好的做好家园合作,真正的做到为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的茁壮成长所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群.《幼儿园危机管理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2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文

一、明确目标、加强管理,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通过对幼小教育的研究,从习惯、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等诸多方面入手,探索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策略和途径,让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此课题研究分别在小、中、大班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切实加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注重实效性,对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幼小衔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作为课题组的老师要心中有数,明确应如何去衔接。为此,我们结合实际,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制定了小、中、大班幼儿目标培养细则,明确了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比如,小班应该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而到了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习惯;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守时、守纪、爱学好问等方面的习惯。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就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良习惯,再纠正就难了。经过两年的努力,大班幼儿的坐姿、握笔姿势等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从而为幼儿上小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研究中,我们还邀请朝鲜族小学教师来园,对孩子们进入小学后的不适应状况及存在问题与幼儿园大班级组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使课题的开展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建立“幼儿习惯培养档案”,记录幼儿成长轨迹

为了能更好地记录幼儿的发展水平、特长、进步和成就,为幼儿的成长提供阶梯,研究中,我园大胆创新,自研、自制了幼儿成长记录册《好习惯与宝宝一起成长》。内容包括:致家长的一封信、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精彩照片、小中大班目标培养细则、宝贝档案、每周宝宝成长记录和宝宝家庭趣事、宝宝作品、父母老师写给幼儿的心语、幼儿评价表。通过长期的记录与积累,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如哪些习惯比较难培养,哪些幼儿有了好习惯,哪些幼儿的习惯还要继续培养等等。还建立了幼儿追踪档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力表现及时进行记录和分析;对幼儿入小学后的适应状况进行追踪记录,做到有记录、有分析、有对策。通过不同的记录,首先教师们把在日常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发现的某一方面具有典型特征的幼儿作为追踪研究对象,旨在了解幼儿在哪些方面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其次,紧紧围绕课题确立的内容进行追踪,运用规定的手段收集有关的资料。再次,我们将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做出合理判断,揭示出个案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最后,我们根据对个案追踪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指导和促进个案的发展,为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以活动促研究,自然过度、有效衔接

1.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区域活动是幼儿自选、自主的活动,是幼儿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场所,也是幼儿学会遵守规则的好途径,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为了能够给幼儿搭建平台,满足幼儿渴望实践操作的要求,我园开设了室内外区域活动,如每个班围绕主题开展了美工区、益智区、语言区、建构区等。通过与幼儿的集体讨论设立各区域的进区规则,如按各区域规定的人数进区活动,不吵闹,玩完后将物品放回原位等。幼儿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从而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2. 组织幼儿亲身体验小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大班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校园、不同的老师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但是40分钟的上课时间、端端正正的坐姿、严肃的老师又让孩子们心中没底。为了消除孩子心中的陌生感,我们主动与朝鲜族学校联系,每学期组织两次参观小学活动:一是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活动室:电脑房、舞蹈房、书画室、手工室、中队活动室等,孩子们兴致勃勃、议论纷纷。二是让孩子们观看小学生上课,看着大哥哥大姐姐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孩子们都十分崇拜和佩服。在参观活动中,孩子们初步体验和感受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不同之处,消除了小学在他们心目中的焦虑:原来小学和幼儿园一样漂亮,一样好!同时,我们还邀请小学哥哥姐姐来园与大班幼儿一起游戏,让他们给大班幼儿讲解小学的学习生活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大班小朋友更加向往小学生活。

四、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衔接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单靠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庭与幼儿园的联动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

1. 设立家园联系栏。我园通过“你我牵手”、“温馨提示”、“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幼儿的科学方法,同时还在专栏里布置一些小任务,请家长协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2. 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的期初、期末我园都会组织召开家长会,园长和科研主任都要进班级向家长们讲解科学育儿知识,就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幼小衔接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互动。

第3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课程内容;课程目的;课程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43-05

一、前言

慈溪市地处浙江沿海,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到2007年年底,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连续8年在97%以上。该市共有234所幼儿园,其中84.6%位于农村。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调查发现,慈溪市农村幼儿教育在硬性指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软性指标与城市幼儿教育相比却不容乐观:几乎所有公办幼儿园都在城区;几乎所有事业编制教师都在城区;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的工资相差很大;幼儿园课程方面的差距尤为显著,城区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而农村幼儿园课程发展较为滞后。为深入了解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对慈溪市农村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慈溪市各镇中心幼儿园21所,各类非镇中心幼儿园84所,共105所。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调研情况记录表》进行调查,内容除幼儿园基本教育教学情况外,主要涉及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包括选取什么课程方案,自选哪些内容作为补充,为什么选取这些内容,如何补充,等等。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方法

课题组成员对105位园长和221位教师进行了随机访谈;查看了778位教师的备课本、513个班级的周计划表;以流动式随堂听课的方式观察了265位教师组织的各类活动;观察了39所幼儿园幼儿的午睡情况;分析了105所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环境。调查人员对各项调研活动均有较为翔实的记录。

三、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及分析

(一)各农村幼儿园选用的主体课程方案较规范,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课程内容小学化倾向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后全国各地幼儿园都进行了课程调整。2004年开始,慈溪市学前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推行统一征订措施,要求全市幼儿园选择并使用已通过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的课程方案,调查显示,这一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90.4%的农村幼儿园订购的是已通过审定的课程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课程使用混乱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农村幼儿园选用主体课程方案情况较为乐观,但对课程内容作进一步调查时发现,许多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包含了拼音、识字、写字、学古诗和英语教学活动,而计算的教学难度深至100以内的加减。这些内容注重向幼儿传授单纯的知识技能,有非常明显的小学化倾向(见图1)。

由图1可见,接受调研的105所农村幼儿园都不同程度存在具有小学化倾向的课程内容,甚至有慈溪市教育行政部门明令禁止在幼儿园实施的课程内容,如拼音和珠心算等。

调查发现,有5所幼儿园在小班就进行拼音教学,有42.9%的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就让幼儿用铅笔书写汉字。已有研究表明,过早让孩子握笔写字,容易降低孩子对书写的兴趣并使他们形成不良的书写习惯。

在调查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课程内容的来源时发现,除拼音多选用小学教材外,其他课程内容如英语、识字以教师自己编写为主。各种学前启蒙资料和小学一年级的练习题是教师自编教材时所参考的主要资料。这类自编教材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如有15所农村幼儿园直接将《唐诗三百首》作为教材,完全没有考虑幼儿的成长规律及认知特点。

(二)幼儿园开设非正规课程主要是为了满足家长需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有利于儿童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一些偏向“知识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课程显然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之所以开设此类课程,主要目的就是迎合家长的需要,以吸引生源(见图2)。访谈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把教育等同于知识传授,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接受教育,就是去学知识,同时把“知识”狭隘地理解为能做多难的算术题、会写会认多少字等。笔者在调研过程中看到一所幼儿园刚收上来的“家园联系单”,其中一位家长写道:“老师,多教蒙蒙一些字,多教一些诗。”另一位家长则写着:“丽丽在家就知道玩,希望老师在幼儿园多教她写字。”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幼儿园里,类似的家长反馈意见尤为常见。

调查还发现,小学招生指挥棒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访谈中一些园长反映,许多小学都有入学摸底考试,这对幼儿家长和教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另外,还分别有41所、18所、15所幼儿园认为开设识字、古诗、英语课程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部分农村幼儿园课程安排随意、无序

为保证课程安排均衡、有序,幼儿园一般都要根据主题将每周的课程内容按一定比例和原则制订出计划。

调查发现,镇中心幼儿园制订周计划的情况比较好,而其他幼儿园尤其是班级数在4个以下、幼儿人数在100人以内的家庭式幼儿园问题非常突出,甚至有16所幼儿园没有周计划,课程内容安排非常随意。另有19所幼儿园的周计划质量比较差,许多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见表1)。如在某园,我们看到一个班的周主题为“恐龙”,教师写在“周一”这一栏中的内容分别为:

晨间活动:认字

活动一:语言《城里来了大恐龙》

活动二:拼音――念韵母

活动三:古诗《登幽州台歌》

离园活动:认读P

显而易见,在学科领域安排上,这一天的五项内容全是语言领域的,完全忽视了各学科领域内容需要平衡的原则,这样的课程安排很难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四)课程实施方式单一,教师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过程。它有别于中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形式。然而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观察并统计发现,很多幼儿园还是以安静的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见图3)。调研人员还发现,许多幼儿园的周计划上写有“区域活动”,这说明他们能注意多种教育活动形式的整合,但进一步调研时课题组成员却只看到3所

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有些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涵义并不理解,许多活动室内也并无开展区域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据调查,慈溪市204所农村幼儿园全都是民办幼儿园。因为资金短缺,许多幼儿园的部分班级班额超编。在接受调研的84所非镇中心幼儿园中只有3所按有关文件要求每班配有2位教师(没有保育员),绝大多数幼儿园是1位教师统揽班级所有的教育与保育工作。班额超编、师资不足等问题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能力去研究课程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这些幼儿园出现大量读、写、算活动。

调研人员还对265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了随机抽查,其中组织小组活动的4位教师都能与幼儿讨论并共同活动,而在206个安静的集体活动中,有58位教师在用。教师念一句幼儿跟一句的方式向幼儿教授一些古诗和计算的内容,甚至有一些教师因为看到许多人在室外观看而停止了教学活动。

(五)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较为混乱

通过审定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要求幼儿园在原有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家长的需求,结合本地本园实际来选择对幼儿发展有利、适合幼儿学习、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容,同时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这对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提出了一定要求。但调研中我们看到,84所非镇中心幼儿园中只有3所幼儿园有业务园长,13所幼儿园有教研活动,35所幼儿园的园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日常评价。这些幼儿园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缺少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了生存,她们最关注的是生源。可以说,这些幼儿园的教育常规管理非常混乱,对教师是“只有要求没有指导”“只有管理没有研究”。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对课程的正确理解和使用,造成幼儿园过于关注家长需求并出现许多脱离幼儿生活、兴趣及需要的教育内容的情况。

四、建议

幼儿园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镇中心幼儿园应对本镇其他幼儿园的课程选择发挥示范作用

根据市幼儿园教育规划,各镇至少要有一所中心幼儿园。从整体上说,大多数中心幼儿园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优于其他幼儿园,但由于它们的举办者大多为某个集体或个人,所以他们首先关注的是生源和自己的利益,这使得一些中心幼儿园无法在本镇真正确立“龙头”地位,更无法用正确的课程理念去影响其他幼儿园,个别中心幼儿园甚至受其他幼儿园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小学化倾向的课程内容。有关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使这些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作用。

(二)应大力培养合格教师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主体是教师与幼儿,可以说,高素质的教师是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注重让过程和结果、生成与预设、互动与主动、独立和合作辩证地统一起来。据市2007年幼儿园(学前班)报表显示,目前在19个镇共有1407位幼儿园教师,其中43.3%毕业于市职业中学幼师班。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园长这样抱怨:“培养幼师的职业学校比较注重高考的入学率,而忽视直接上岗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新教师往往没有学过专业理论,只会单项技能,给我们用人单位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培训经费缺乏、教师大量缺编又导致幼儿园教师只能埋头于日常琐碎的工作而无力再参加进修学习。”因此,要保证幼儿园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改变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大力培养大批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三)不要过分强调运用以综合主题为主要形式编写的课程方案,以利于习惯分科教学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实施课程

事实上,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有着比较丰富的分科教学经验,硬性规定他们用综合性课程方案来实施教学,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也不是十分必要。目前,农村幼儿园课程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但也有其独特价值和社会适应性。如果仍依据学科领域设计课程方案,而在设计、使用的过程中能从过于强调学科的独特性、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过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等误区中解脱出来,注重各领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幼儿的认知规律,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得,㈨那么这种课程方案更易被农村幼儿园教师接受。笔者在平时参观、走访中发现,许多幼儿园在“周计划表”中都会先确定每个活动大概指向的领域,以帮助教师把握活动的核心价值。对于一支以新教师(教龄在3年以下)为主的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来说,在搞清楚各领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主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从已有的课程方案中选择与农村幼儿园教学实际相符的内容

可以借助城区幼儿园的教研力量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从已有课程方案中选择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符的内容,同时帮助他们分析各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及活动组织要领,再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如何正确使用已有课程方案的培训,从而更新他们的课程理念,改善他们的课程行为,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五)根据需要引进优秀课程资源作为补充,规范课程内容

一方面,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各种资源,各幼儿园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发展幼儿智力和能力、培养幼儿积极情感的、同时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调研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小学化倾向的课程内容为什么会屡禁不止?这当然有社会、教师、家长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幼儿在识字、学英语等活动中也确实获得了一些显性的、积极的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在需要进行大量后续研究的前提下,对有些课程内容与其“一棍子打死”,不如在进行可能性筛选和价值性筛选后,引导幼儿园作出选择,并引进一些优秀的课程资源,加强相关培训,以规范课程内容。

第4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优化措施

1引言

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后,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在近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园是人们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步,也是促进幼儿性格发展、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采用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策略,营造良好积极的班级管理氛围,使幼儿合理地发挥主体地位,能够让他们更积极地学习讲文明、守纪律,更好地学会自我照顾、自我管理,丰富幼儿生活经验,达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2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自己没有太多的自我意识,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班级活动中主要依靠教师来进行管理和引导,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是对幼儿进行管理的直接执行者。纵观当前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发现还有一些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意义不太明确,在管理中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注意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班级管理不够规范、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教师没有明确认识到班级管理的意义与目的

“班级管理的最初设想,是利于教育活动开展,以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本应是为了通过管理,实现自由和纪律的完美统一,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幼儿创设出更有利于其自由发展的班级氛围。然而,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管理时,简单理解为让幼儿听话、守纪律,对幼儿的管理较为刻板。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将幼儿置于完全被动地接受管理的地位,用强硬的态度、严厉的规则来形成班级秩序,使幼儿成为班级规则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未能意识到管理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难以发现一日生活是锻炼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契机,而是用繁琐死板的规章制度要求幼儿被动遵守。

2.2管理观念和行为落后,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教师是幼儿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协作者,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完整性,使其发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主独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分析当前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情况发现,许多教师认为幼儿年纪较小,不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因此在管理中常常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如在幼儿园常常有教师替幼儿端饭、喂幼儿吃饭,如果是在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匮乏、自理能力较差,教师为幼儿端饭菜无可厚非,但如果在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较好的手眼协调能力,此时依旧是老师为幼儿端饭菜,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幼儿增强自我照顾、自我管理能力。虽然进餐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事,但这件小事其中潜藏非常多的教育契机,如让幼儿自己选餐、搭配食谱,让给幼儿自己打饭、吃饭,教育幼儿营养均衡并且要珍惜粮食等。2.3管理时经常忽视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具有不同个性、性格的个体,受先天遗传素质、周围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等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幼儿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生活习惯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据调查显示,当前教师在管理幼儿班级时,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每个幼儿不同的生长规律与特点。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地理解儿童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导致经常用统一的、一层不变的管理方法,来应对个性、思维、习惯都不同的幼儿,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导致班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充分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的优化措施

班级管理对于完善幼儿人格、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帮助幼儿自主学习体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虽然年龄很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与想法,转变以往的班级管理观念,不断丰富更新幼教理论与班级管理方法,鼓励幼儿发挥积极主动性,更好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1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幼教理论与班级管理能力

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的一个首要措施,就是提升幼儿教师的幼教理念与管理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固守自己以往的管理经验,也不能满足于已有的保教知识与技能,而应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幼教理论和专业知识,时刻关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与技能,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国家颁布的有关幼儿教育的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树立科学合理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班级管理知识在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幼儿教师若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熟练掌握班级管理的原则、要求、不同年龄班的班级特点,以及对不同年龄班级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教师要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只有教师将科学理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3.2鼓励幼儿发挥自主性、积极性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要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不是为了把幼儿“管住”。因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的真正主体应该是幼儿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幼儿生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引导人,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摒弃自己是“管理权威”的错误观念,切实把幼儿放在班级管理主人翁的地位上。总之,幼儿班级管理中的一切活动开展,都要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将幼儿作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动实施者,在生活、教学、游戏中,多使用引导法、暗示法、激励法等,对幼儿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对幼儿不正确、不礼貌的行为进行耐心的引导与更正,并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等。

3.3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促进不同个体幼儿的发展

成长档案是对幼儿成长过程的动态记录和全面反应,幼儿教师应重视成长档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借助成长档案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当前社会时代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幼儿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了解社会上先进、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其中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方法,对于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的幼儿班级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还有多数幼儿园教师并不知道成长档案对不同个体学生的发展促进作用,更不用说在班级管理中制作、使用成长档案了。实际上,成长档案包括幼儿智力、操作能力、语言发展、认知发展、艺术活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记录幼儿成长的每个转折与精彩瞬间,剖析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因此,成长档案的建立需要教师、幼儿、家长三方的共同参与,启发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将有效推进家园互动质量,密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4结语

幼儿是社会的寄托、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幼儿教师承担着保护、照顾幼儿在园期间安全、健康成长的责任,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幼儿教师密不可分。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幼儿园班级管理水平,以幼儿生长规律为依据,以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幼儿习得知识与生活技能,在饮食、盥洗、如厕、散步、学习、游戏等环节,逐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洗漱方法、安全的散步规则等,促进幼儿园整体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李园园,步社民.幼儿园教师如何幸福从教[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6,(Z1).

[2]李秀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策略——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例[J].考试周刊,2016,(87).

[3]何海清.星槎村学前教育项目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2.

第5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班级管理 管理方法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对幼儿来说,班级是具体的生活环境,其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班级对幼儿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班级更是一个小社会,包含教学和教学以外方方面面的内容。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实施班级管理呢?

一、爱幼儿,融洽师生关系

在幼教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爱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满足。师生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没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教师只有付出真诚的爱,才能与孩子心灵相通。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由于刚离开家长的怀抱,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分离焦虑的情绪,因此导致不愿进食午餐,不肯午睡,个别孩子甚至整整一个月哭声不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深知不能因为耳边不绝的哭声而产生急躁厌烦心理,不能急于求成。我采用亲一亲、抱一抱、抚一抚的方法,耐心从容地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满足及他们愉快的情绪,让他们信任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我深信“爱人者,人恒爱之”。当孩子看到我时,我都会微笑着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向他们问好,和他们握手,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当孩子有疑问时,我会热情地解疑: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不仅会伸出拇指给予夸奖,而且会亲亲小脸蛋以示肯定;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也不忘给个拥抱,激励他继续努力。在这种亲和力的影响下,为幼儿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自由、愉快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在生活中做孩子们的大姐姐,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使每个孩子对老师产生认同和依恋,给孩子们似家又胜似家的感觉,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学习、长大。

二、常规工作紧抓不懈

《纲要》指出,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这些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正是班级开展工作的保证。因此,常规工作不容忽视。在日常教育中,我和搭班老师注重多途径、多渠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为了更好地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我们设立了班级“小小管理员”,就是请几个自控能力好的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而且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真可所谓一举两得。

三、寓教于乐。让幼儿自由、快乐学习。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而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如何选择与组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的兴趣与教育效果,从而影响幼儿的最终发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游戏、参观、娱乐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活动,在玩中学。如数学活动,对孩子来说是枯燥、抽象的,我寓数学活动于游戏中,使之变得生动有趣。以情境化的教学帮助孩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理解概念。

为使孩子们能轻松、自主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我让孩子们参与环境创造,并根据他们的兴趣和各年龄班的特点创设相适宜的活动区。如小班孩子恋家,我就为他们设置“娃娃家”、“玩具店”、“电话亭”等,到了中班,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集体责任感,就设立“小小值日生”,到了大班,我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提供有难易之分的活动区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四、观察分析幼儿,正确做出评估

观察评估幼儿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提供与其相适宜的教育,加快幼儿的发展速度,调整幼儿的发展方向。为此,我通过一日观察记录,建立幼儿的个人档案,随时地、阶段性地、系统地观察记录幼儿的发展变化,不断变化教育对策,使教育真正落实到幼儿身上,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1.设立一日观察记录本。为了如实地记录下幼儿成长中有趣的、有价值的、值得记取的事件或需要我付诸更多注意予以改善的问题及教训,对每一个幼儿向什么方面予以指导,我随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表现,并记下幼儿的一些现象,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做出评价,以此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做出分析和判断。在记录幼儿活动的同时,我记下自己的工作和思考如指导方法是否适当,指导方向是否正确,是否与幼儿的发展状况吻合,以便寻求最佳教育方法和途径。

2.建立幼儿的个人档案。为了确保对所有幼儿都进行一定的观察、评估,我对全班幼儿进行了定期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建立幼儿的个人档案。首先拟定观察目标及评判标准,然后设计观察表格如一周幼儿发展评估表、阶段幼儿发展现状分析等。针对幼儿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弱点而制定不同的教育措施,做到观察评估与分析相对应,分析与措施相对应,加深对幼儿系统性的了解,逐渐建立起幼儿个体发展的综合性资料档案,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合作

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第6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文

(一)幼儿人数

本班幼儿现有11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7人。

(二)存在的情况

1、幼儿存在分离焦虑。

2、幼儿各项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依耐性强,饮食习惯不好,并存在着胆小、怕生、娇气、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

3、幼儿生活规律、方式的变化。在家里幼儿生活缺乏一定的规律,随意性很大。想喝就喝、想睡就睡。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

4、家长焦虑情绪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刚入托时情绪压抑紧张,哭闹、念叨回家等表现,常常会牵动家长恻隐之心。有的家长难以控制情绪,会和幼儿一起流泪,不忍离去。有的家长在门口,或在窗外窥看。家长自身情绪对幼儿有很大影响。

(三)优势

我们教师在带好年龄较小的幼儿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每个教师合作意识强,沟通、协调好。

二、主要措施

幼儿园小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走向幼儿集体生活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因此“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我们开展小小班教养活动必须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注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结合规程与实践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一)保教工作

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如:通过创设我在幼儿园生活“愉快的一天”的照片、家长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照等消除胆小、怕生及分离焦虑的情绪,使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布置适合小小班幼儿活动的各个区角,增设多种的玩具,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同伴为主,让幼儿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

2、注重幼儿保育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本班教师与保育员要注意教育一致,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各个环节的培养教育,注意引导幼儿的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如在固定点穿脱鞋袜,自己擦好嘴后毛巾放到哪里,让后在那个位置进行餐后活动。

3、建立良好的班级一日常规。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托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重点教育幼儿初步懂得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则,在老师的共同配合教育下,懂得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玩具玩后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拾放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注意幼儿的礼貌习惯的培养,班上老师应引导幼儿自觉地向老师问好,离园向同伴、老师再见。

(二)安全工作

小小班幼儿年龄,安全工作体现的更为的重要,我们教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学习安全知识手册,知道紧急情况的紧急措施。

2、每周检查班内有无安全隐患,如有及时采取措施。

3、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卫生消毒制度。

4、各个教师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力度,严防幼儿走丢等现象的发生。

(三)家长工作

1、新生入园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熟悉班级教师,了解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并在《育儿沙龙》、《亲子屋》栏中做好家长工作——专题《新生入园专栏》,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学年班级工作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

3、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根据档案建立的需要希望家长及时给予配合。如:做一些家庭记录,收集相应的资料(照片)等,进一步丰富、完善孩子的成长档案。

4、向家长宣传,引导家长积极参加

家长学校的讲座,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园务活动如:亲子活动、征文、开放日等活动。

(四)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进行家访,接待新生入园,稳定幼儿情绪。

2、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制定班级

计划,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

3、家长工作:(1)召开家长会(2)家长学校讲座(3)选家委会会员2名。

4、进一步完善班级周工作表内容,使之更加规范。

十月份: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幼儿懂礼貌,会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3、对幼儿进行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

4、家长工作:配合班级活动,引导孩子认识家中各种玩具的名称、用途。

十一月份:

1、参加全园性秋游活动。

2、培养幼儿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

3、家长工作。(1)家长学校讲座(2)配合班级活动。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玩具怎么玩。(3、)配合园部开展“我和孩子共成长”家教征文活动。

十二月份:

1、与家长合作创设环境,开展“迎新”活动。

2、教育幼儿在活动中爱护玩具。

3、家长工作

(1) 家长开放日活动。

(2) 新年亲子登山活动。

(3)进行家园协调对孩子进行爱护玩具的教育(配合幼儿成长档案进行)

一月份:

1、配合园部开展“亲子乐园”新年游园活动。

2、攥写班级总结。

第7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文

1.原有案例的再利用――在比较中优化课程实施

将原有案例再利用基于几方面的思考,首先,“教科书”属于素材性资源的一种,沿用至幼儿园被称为“活动方案”或“活动案例”。我园开放性主题教育活动案例集中收录着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实施成功的案例共38个。其本身作为素材性资源我们如果不去再利用,就等于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原有主题活动案例中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实施时可以进行筛选,好的资源再用,不适宜的进行调整,及时补充新资源。通过对原有案例实施的比较和分析,教师们有效进行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实则是进一步优化了园本课程实施,教师在比较学习中进步!

2.同一主题不同做法――在摸索中体验班本乐趣

同一主题不同做法是我园主题课程从“园本”到“班本”的大胆尝试,顾名思义以同一年级为单位,确定共同开展的主题名称,实施以各班实际的做法。因为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开展不同的主题,所以它是“班本”的,但是依靠年级组力量有共性的主题内容,所以它也有“园本”的影子。这种做法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她们在主题建构中不断摸索,并体验了其中资源共享及以本班为基点的课程实施的乐趣。

3.班级自主开发主题――在分享中强化课程意识

虞永平教授在《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文中解释:“以班级为基点来建设的课程,应是以国家法规为依据,参照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基本思想,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并以教师为主体主动建构科学、高效的课程。”为我园“自主开发课例”建构班本课程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各班每学期一个主题必须是教师分析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结合知识经验兴趣、主题价值判断后自主开发的“班本主题”。学期末,各班将自主开发主题整理成ppt向大家分享,其他教师在分享中学习他人经验,并反思班本化课程中的每一个活动是否适宜,不断强化课程意识。

在我园班本主题的优化过程中,将课程游戏化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努力做到“主题生成游戏,游戏丰富主题”,让幼儿在主题探索和游戏体验中经历成长。

1.动手做,游戏乐――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

“动手做、游戏乐”是以“做中玩,玩中学”理念和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探索性材料,创设支持性环境和游戏化氛围,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做做玩玩,在做中玩,在玩中乐,实现幼儿主动学习。在主题活动《快乐的小马》中,孩子们想到可以用各种纸箱来制作小马,然后骑马玩游戏。于是大家从家里收集来大大小小的纸箱,动手制作开始了。小雨和辰辰是合作做了一批小马,他俩的箱子较大,制作的马身足以两人同时站在里面,可用什么材料做尾巴,两人一直在寻找,毛线太细,纸棒太硬,还上网查资料,寻找DIY图片,终于,在放学回家路上,小雨看见路边废弃的芭蕉树叶子,配上马身正合适。整个制作小马的过程,都是两个小伙伴主动学习完成。

2.主题小高潮事件――培养探索进取的态度

主题小高潮事件是我园每一个主题最后都要完成的较大型综合游戏,有建构类,有表演类,也有科学探索类……中班在开展服装主题活动,最后想进行时装表演,将主题推向高潮。有的小朋友提议,进行时装表演时应先搭建一个“T”型台,用什么材料搭呢?姜敏波先提出我用双面胶在地上贴两道。小朋友们一致赞成,贴好以后,没过一会儿,双面胶上的一层纸被踢掉了,只剩下粘糊糊的胶,一踩就变黑了,小朋友们觉得这个办法不好,最后,大家一起想到了一个既美观又耐用的方法,将幼儿园结构游戏室的彩色泡沫板拼成一个“T”型台,小朋友们都很满意。这些准备工作都是游戏的一部分,体现了幼儿全身心地探索、进取精神。

3.主题性区域游戏――养成合作创新的意识

每个班本主题,教师都会根据主题内容创设互动性区域游戏。在大班主题活动“五彩乐园”中,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想创设小小动物园。大家的合作从商量中开始,有的建议创设孔雀园有的说可以养小兔子、小仓鼠有的说可以从妈妈的实验室找来一些动物标本……大家互相交流,收集游戏材料,最后得出结论,教室里养小金鱼、小乌龟、虾等小动物,小鸡小鸭等家禽放在教室外的竹园里饲养,一些大型动物找来了图片、玩具、标本等替代。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是和幼儿平等地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达成合作,区域游戏玩得如火如茶。

作为早期阅读特色园,近年来,我园围绕“开放性”深入探索,将阅读与孩子的生活和游戏紧密联系,让特色课程进一步开放化,生活化,游戏化。

1.游戏中阅读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幼儿园除了在图画书中阅读外,还借助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充分挖掘阅读内容,开展了整合在游戏中的阅读活动。如小班的理发店角色游戏,教师用图谱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读懂了“洗发”程序,于是,游戏开始了……

2.阅读中游戏

在我园组织的各种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游戏手段,才能使师幼“共读”过程充满乐趣,始终深深吸引着孩子。如:“猜猜找找”游戏,通过让孩子找找画面主要特征,猜猜接下去的故事。情节,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帮助孩子在故事情节间形成逻辑联系。“情境再现”游戏,通过绘本表演将故事展现,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3.寓阅读于乐

第8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文

情景再现一:

幼儿园开展活动,一位小班幼儿家长用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有意义的镜头。第二天,家长将冲洗好的照片带到班上。离园前,老师将有幼儿镜头的照片分发到对应的小朋友手上。事后,老师正在整理桌椅,做下班前的准备,琪琪的妈妈拉着琪琪来了。她气冲冲的对老师说:“为什么琪琪没有照片?你们做老师的真偏心,琪琪的座位也在最后面……”说完,拉上琪琪头也不回地走了……

分析:①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关注方式和支持程度不同。部分家长能主动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且有主动关心的意识,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不了解活动及照片的缘由,但是又很在意活动中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程度,所以会发生这一幕。②案例中教师处理照片的方法也有欠妥的地方。一方面带照片的家长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应给予感谢,另一方面应考虑到部分家长由于不清楚照片的来源,而对老师产生误会。教师可将这些照片作为布置主题墙或相关专栏的材料,设置一个关于此活动的集锦专栏。这样既能促进活动的深入,又能淡化家长对照片的过分注意。③案例中家长从照片联系到孩子座位在最后从而得出“老师真偏心”的结论,说明教师平时工作中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主动与生气家长沟通,说清照片的来源,并不是琪琪表现不好,其实琪琪在各方面表现还是很好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②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如家园小报可引导家长参与讨论,让家长互相教育、影响。也可在家长学校中邀请专家学者讲学,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情景再现二:

晨间活动时,老师在接待幼儿,丫丫来了,她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老师报以热情的微笑,并蹲下来拥抱丫丫,然后指了指操场一端的玩具筐说:“丫丫,自己去拿玩具吧。”丫丫的奶奶看了很生气:“老师为什么不帮孩子拿玩具,我交那么多费用,上你们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得到好的照顾……”

分析:①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法还未被家长接受,特别是祖辈的观念,由此也可看出家长对后代的溺爱程度。②收费高并非幼儿园的行为,但也可以理解,每一个家庭花费较多的钱,选择好的学校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好的照顾。③从案例中还可以看出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同时,也要更新家长的科学育儿观念。

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幼儿园要运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②教师要适当改变培养孩子的策略:既然家长不愿孩子多做事,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培训,逐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而不能急于求成,造成家长误解。③对于幼儿园的收费问题,一方面用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家长的信赖,另一方面要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将幼儿园的收支情况进行公布,使家长能理解。

情景再现三:

肖雅在家饭菜一口不吃,每天用奶瓶喝流质食物。入小班以来,老师运用各种方法来纠正她不良的饮食习惯,经过一个月时间的锻炼,肖雅终于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吃蔬菜时也不恶心了。老师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家长,家长很开心,但也有点半信半疑。国庆长假后,肖雅有哭闹情绪,家长了为了安抚她,每早入园时,都带一瓶牛奶,说:“小孩一喝奶,就不哭了。另外,我们也担心她在幼儿园吃不饱。”老师强调了这样做的危害,但是家长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现在孩子拒绝吃午饭,吵着要喝奶……老师的努力前功尽弃!

第9篇: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幼儿;表演;梦想

大班幼儿离开了家人的庇护,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认识了同龄的朋友,在适应集体环境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性、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阶段的教育,幼儿园特别设立了符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特点的表演区。近几年,表演区的管理成为幼儿机构的关注点。只有在真实的案例中分析表演区的管理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一、教师适时介入对规则进行巩固

案例一:梦想舞台上站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为彼此整理服装、带上头饰。当大家都准备完毕了,节目要开始上演了,可是,在这个时候,孩子却起了争执,该由谁去放音乐呢?该由谁来第一个表演呢?表演什么内容呢?教师问孩子为什么表演没有顺利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承认,因为对表演顺序发生争执占用了很多时间,导致节目没有顺利地按时完成。于是,教师同时安排好指定的“音响师”播放音乐,安排指定的“化妆师”为开演前的“演员”准备服装和道具。

案例二:梦想舞台上的小“演员们”即将开始表演了,一个叫冉冉的“表演者”很有主见,选择了最喜欢的粉色发箍,然后由天天帮她带上,准备就绪,节目开始了,他们随意跳起了一段舞蹈,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请问,你们是不是按照节目名单上的节目进行表演的呢?”两个幼儿面面相觑,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朝着墙上的节目单看了看。

分析:案例一中,教师看到幼儿对于表演顺序出现争执无法继续的时候,适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明确了表演之前先安排好节目名单的游戏规则。案例二中,教师表示,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曾经接触过梦想舞台的游戏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并不陌生。而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表演和游戏都是有规则的,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发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遵从游戏规则,教师还把节目单制作清晰,并且在上面添加很多卡通形象,图文并茂,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有利于游戏有序开展。在幼儿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出现巩固游戏的规则,给出合适的意见。

二、教师需要侧面引导

案例三:梦想舞台来了一位表演者,她叫琳琳,她为大家带来的歌曲是《祖国多美丽》。站在舞台中间,她没有丝毫胆怯,当她的歌声落下的时候,小朋友都为她鼓掌。教师来到后台告诉琳琳,“你唱得真好听,如果能配上串铃表演就更好啦!”琳琳听取了教师的建议,第二次表演的时候加入了串铃,这次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游戏结束后,教师给幼儿提出了一个思考题,让大家想想在以后的表演中,我们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幼儿都表示可以加入响板、沙锤、鼓等乐器。

分析:教师在幼儿表演节目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开阔幼儿的思路,提高了表演质量。课后的思考题更让幼儿参与到节目讲评中,表达观点也增加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伴奏的加入让幼儿尝到了甜头,大家都能感受到加入伴奏使表演更生动,大家也都愿意尝试新的表演方式。

三、创新发展,培养独立性

案例四:“灰姑娘”主题演出开始了,妮妮希望和其他演员一起打扫房间。扮演松鼠的飞飞说打扫时他的尾巴不能将灰尘打扫干净,最后大家决定找来轻点的材料做灰尘。

表演结束,教师将今天的表演内容播放出来,到灰姑娘出场了,大家都非常期待,到了松鼠扫灰尘的时候,还有很多幼儿好奇地问松鼠的尾巴是什么做的。也有幼儿建议松鼠的尾巴用结实一点的材料制作。

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游戏环节并不起主导作用。在表演遇到瓶颈的时候,教师没有马上替幼儿解决,而是让幼儿独立思考。不同于之前的侧面引导,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不要给出建议,而是反问小朋友应该怎么解决问题让幼儿自主思考,从而锻炼幼儿的独立性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得出,表演区的设立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重要的积极意义。并且,经过研究总结出了若干表演区管理建议,如教师应在表演过程中适时介入给出意见、及时地侧面引导开阔幼儿的思维、创新发展培养独立性等。表演区的建设还要继续发展,为幼儿提高更多实现“梦想”的舞台。希望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可以为表演区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童欢.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述评[J].柳州师专学报,2015,2(6):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