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水讲座范文

风水讲座精选(九篇)

风水讲座

第1篇:风水讲座范文

前排。风水不佳。俗称——“十八层地狱”。俩字——倒霉;仨字——忒倒霉;四字——太倒霉了。这里是“斑竹”讲课时的首选监视阵地。而且不知为啥的,灾星总往他们身上撞。比如:充当盾牌——为坐在后排的同学遮挡源源不断的粉笔灰;当敢死兵——“斑竹”检查课文及诗词背诵情况,他们最先上阵“替死”。当然,前排同学还会有被后边的人“狂虐”的“生命危险”——因为“斑竹”特关心眼皮子下的同学,只要前排稍微有点动静,“斑竹”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出后面搞小动作的“犯罪分子”。

前排测算结果:靠前,风水不佳。坐在此处之人,必会倒霉。特凄惨、特无辜。

PASS。谈下一话题。

中排。风水极佳。俗称——精英群居处。班里各个部门的“两条杆”都往中间跑。另外,中排还带起了榜样——咱班里流行的各种东西,都是从那里“流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创世”纪录,也是从那里“发源”的。

中排测算结果:居中,风水极佳。坐在此处之人,必会飞黄腾达。特幸福、特优秀,而且IQ高。

既然中排那么好,俺就不再说啥子了。继续下一话题。

后排。水泊梁山之地,风水平平。俗称——好汉聚集地。咱班的“梁山起义军”可都在那儿,有——“豹子头”文杰;“黑旋风”智闯;“浪里白条”松龄;“及时雨”刘晟;“智多星”肖源……额,这个“军营”还真是庞大。真个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虽说队伍庞大,可是我们敬爱以及伟大的“斑竹”还是有镇压他们的“法宝”——“流放”。当他们在后面捣乱时,中排的“两条杆”(“斑竹”的心腹。)就会报告“斑竹”,随后他们就会被“流放”,也就是坐在很倒霉很凄惨的“‘斑竹’监视阵地”。等到“刑满”后,才能释放回他们的“梁山”。

后排测算结果:靠后,风水平平。坐在此处之人,必讲兄弟义气。特好爽、特麻烦。

接下来是靠窗的位置。风水宝地。俗称——VIP私人包厢。这座位,可以与中排座位相媲美——哦不,应该说是更好。特别是夏天,那个热,班上就一烤炉!可是靠窗的同学就可以“优先”享受窗外吹来的凉风。好处还不止这些!话说,坐在最后一个座位——007号包厢的同学“掌握”着全班人的“生死”大权——拥有开灯、开风扇、开窗、拉窗帘的“特权”。你要是在夏天招惹他们,他们就会把窗户和窗帘关上,关掉风扇,让你们热的跪地求饶;要是你在冬天招惹他们,他们就会大开窗户,让你冷得直叫“爷爷”!嘿嘿,007号包厢的主人威力大吧?告诉你吧,007号的主人就是俺本人以及俺的师傅兼同桌——黄东霖!虽说我也是“两条杆”,但是没坐在风水极佳之地是因为“身高问题”,所以我坐在了007号。这算不算是“有所势必有所得”呢?

靠窗测算结果:临窗,风水宝地。坐在此处之人,必拥有大官特权。特享受、特悠闲、有“权力”。

陈词总结:

座位靠前——很惨。

座位居中——优秀。

座位靠后——麻烦。

座位临窗——忒爽。

第2篇:风水讲座范文

关键词:本科生 校园讲座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12-0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讲座文化作为校园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创建校园讲座文化,营造专业、多元、个性并济的校园讲座环境,已经越来越引起高校及教育界的关注。对于刚刚步入成年阶段的本科生而言,除了专业学习外,校园开展的各类讲座成为其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其课余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尽管长期以来,各类高校均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讲座活动,但这些讲座活动往往缺乏整体设计和系统性,活动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针对当前高校校园讲座的开展现状及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本研究从大学本科生参与校园讲座活动的实践出发,一方面对高校校园讲座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对本科生参与讲座的意识、态度及需求进行深入探析,希望能为今后高校改进与完善校园讲座活动,推动与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为88%。其中,男生152人,女生244人。从年级构成看,一年级103人,二年级176人,三年级73人,四年级44人。从专业构成看,文科类学生208人,理工科学生128人,艺体类学生60人。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自编的《本科生校园讲座活动参与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本科生讲座参与现状、对校园讲座的兴趣、态度、获取讲座信息的途径、影响讲座参与的因素等方面。经检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调查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高校校园讲座开展现状分析

(1)高校校园讲座整体参与情况分析

整体来看,在对本科生一学期参与校园讲座的次数统计中发现,参加0-2次的同学占了27.27%,参加3-5次的同学占了58.08%,而5次以上的同学仅为14.65%(见图一)。由此可见,目前高校本科生参与讲座的情况总体不甚乐观,有近三成的学生很少或没有参加过校园讲座,每学期讲座参与次数在5次以上的学生不到15%。

(2)不同性别学生讲座参与情况的差异分析

具体来看,研究将参与调研的学生按照男女性别分成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本科生参与高校校园讲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见表一)。由此可知,男女生在参与校园讲座的次数上不存在较大差异。

(3) 不同年级学生讲座参与情况的差异分析

将参与调研的学生按照年级分成四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04(见表二),则可以认为总体满足方差齐性的要求。

在方差齐性条件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为5.241,显著性p≤0.001,因此可以认为四个年级的本科生在参与校园讲座的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三)。

进一步将四个年级进行两两比较得知,一年级学生与其余三个年级在参与次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二年级、三年级与四年级的本科生在讲座参与次数上差异并不显著(见表四)。这表明,一年级学生相对其余三个年级而言,在校园讲座参与方面更为积极与频繁(见图二)。

(4) 不同专业学生讲座参与情况的差异分析

研究将参与调研的学生按照专业分为文科类、理工科类和艺体类三组作为因子,将参与次数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74(见表五),则可以认为总体满足方差齐性的要求。

在方差齐性条件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为5.363,显著性p≤0.05,因此可以认为不同专业类型的本科生在校园讲座参与的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六)。

进一步将三种专业类型进行两两比较得知,文科与理工科学生在讲座参与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均与艺体类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见表七)。

(5) 不同类型讲座参与情况的差异分析

研究对不同类型的讲座参与情况设置了多项选择题目让被试进行作答,结果发现,专业学术类讲座参与比例最高,高达74.2%的学生均参加过专业学术类讲座(见图三);在非学术类讲座类型中,人文社科类讲座最受欢迎,其中文史哲政类和个人发展类讲座排名前两位,比例分别达到40.99%和35.69%。此外,心理类、外语类、音乐艺术、生活类、经济类差异不大,处于中间位置;参与类型最少的是信息技术类、体育保健类和数理化地生类讲座。

总体来看,除了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外,文史哲类、个人发展类等相对轻松有趣的讲座类型更受学生青睐。

(6) 对校园讲座开展效果的评价分析

对当前校园讲座开展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讲座开展的总体评价较好。超过70%的学生对校园讲座评价“较好”或“非常好”,另有24%的学生认为校园讲座效果“一般”,只有不到5%的学生评价“非常不好”或“不太好”。在与学生的深入访谈中,研究者发现“讲座缺乏科学设计”与“带有应景性与重复性”是造成学生评价不高的主要因素。

2. 高校本科生校园讲座兴趣与期望分析

(1) 对讲座内容的兴趣分析

在对讲座内容的兴趣调查中,研究者设置了“与专业相关”、“文史哲政”、“数理化地生”、“个人发展”、“心理”、“音乐艺术”、“经济”、“信息技术”、“生活”、“体育保健”等内容类型让学生进行多项选择。

结果显示,学生对讲座内容的兴趣较为广泛。其中与专业相关、文史哲政、个人发展、心理、音乐艺术和生活等类型的讲座均受到普遍欢迎(见图五),比例均达到30%。相比较而言,学生对数理化地生类、经济类、信息技术类及体育保健类讲座兴趣一般,比例均低于10%。

(2) 对讲座形式的兴趣分析

在对讲座形式的兴趣调查中,研究者设置了授课式、座谈式、互动式与点评式四个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座谈式与互动式这两类互动性较强的讲座较受欢迎,比例达到46%和35%(见图六),这说明相比较于其他讲座形式,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座谈式讲座中去。

(3) 对讲座规模的兴趣分析

在对讲座规模的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青睐中小型规模的讲座。约有55%的同学选择了“50-150人”的规模大小,另有31%的同学选择了“50人以下”的讲座规模。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讲座的规模控制在150人以下,中小型的讲座受到学生的欢迎。

(4) 对讲座风格的兴趣分析

在对感兴趣的讲座风格进行调查时,研究发现,风趣幽默的讲座风格最受学生欢迎,高达48.36%的学生选择了此类风格。此外,“严谨有条理、思路清晰”及“思维活跃、信息量大”的讲座风格也颇得学生喜欢,分别有31.96%和14.41%的学生进行选择。总体来看,学生对轻松的讲座氛围比较重视。

(5) 对讲座主讲人的喜好分析

对讲座主讲人的喜好调查发现,大师、专业级人士更受学生青睐。选择“大师”、“专业级人士”的同学远远高于“艺人偶像”和“某方面经验丰富的学生”,说明学生对于主讲人的专业水平和讲座水平的要求比较高(见图九)。

3. 影响本科生讲座参与的因素分析

研究着重就影响本科生参与讲座的系列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将影响程度分为5个等级,其中5分最高,代表影响最大,1分最低,表示影响最小。结果表明,讲座内容对本科生讲座参与的影响力度最大,均值M达到4.39(见图十)。由此可见,学生对讲座内容的关注度非常高,也从另一方面表明学生讲座参与的针对性非常强。此外,讲座时间和讲座嘉宾也成为影响学生讲座参与的重要因素,均值分别达到3.67和3.53。相比较而言,讲座的地点、规模与是否有礼物对于学生讲座参与的影响较小。

三、 分析与讨论

1. 学生对于讲座参与的热情不高

研究发现目前本科生在一学期中不参加或者几乎不参加讲座的人数占到了30%,这意味着将近三成的学生在一学期中几乎不接受专业课程之外的其他知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讲座参与的原因上,调查显示,即使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学术专业类讲座中,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是被动参与。究其原因,既包括了需要考证等客观原因,也包括了自己出于对自身专业的不热爱等个人因素。

基于上述的问题与现象,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相关数据还是从相关访谈来看,总体而言当前本科生对于讲座参与的热情不高。对如何提高学生对于讲座的参与程度,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参与,也需要学校更高效的动员与指导工作,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2. 学生对于讲座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讲座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待提高。学生并未认识到讲座的重要性,该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参与度较低,另一方面在参与讲座的原因上得以体现,特别是参与与专业无关的讲座中,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凭借自身喜好,并根据学科的难易程度进行挑选,一些内容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同时氛围十分轻松的讲座几乎场场“门庭若市”,然而有些具有学科深度的讲座却“门可罗雀”。

在对部分学生的深度访谈中,研究者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讲座虽然可以提高自身素养,但是也仅仅是学科“正餐”之外的补充,与专业无关的讲座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稍微的参加一些用来打发课余时间即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讲座的作用在于通过传授多方面的知识与信息,用另外一种有别于授课的课外形式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

3. 讲座的内容和范围相对较窄

在对学生参与的讲座内容类型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参加与文史哲政、个人发展等内容相关的讲座。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们更愿意参加较为轻松的讲座之外,也与当前高校重视人文素质培养有关,更重要的是在于这类讲座更容易迎合学生的兴趣和口味。另一方面,个人发展类的讲座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学生普遍认为该类讲座能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帮助。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外语、经济、心理类的讲座参与度也算不少,但当前本科生在讲座参与的内容选择面方面仍然显得较窄,尤其是数理化地生等理工科类讲座,更是只有寥寥数位学生选择了它们。

客观来说,这个现象其实是与当前社会对理工科的重视程度降低的社会趋势相符。社会主流往往都将目光放在外语、经济等方面,这样的导向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也十分明显。学生很容易从这种社会导向得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然而理工科有它独有的严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绝大多数社会行当不可或缺的,而拥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往往可以在其学习、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因而此类型讲座的重要性不应该低于外语或者经济类讲座。

由此,笔者发现本科生对于讲座学习的选择来自于自身对于学科的重要性的认识,而他们的重要性认识来自于平时他们所接触到的社会信息――即我喜欢什么,或者哪个学科“有前途”“多金”――对于前者我们认为是兴趣使然,对于后者,这确实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显现。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使得在大学本科生之中进行通识教育的难度增大。毕竟,假如本科生不在课外对各学科进行相关了解,就很难让本科生真正进行通识学习。

四、 对策与建议

1. 要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参与校园讲座的积极性

调研显示,当前本科生的讲座参与度较低,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纵使拥有一流的讲座环境,一流的主讲人资源,如果学生不愿意去听去学,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作为高校首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本科生参与讲座的积极性。

一是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讲座重要性的认识。讲座是大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讲座经历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讲座则是大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讲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更有利于其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不断丰富,甚至可以在学业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出台一系列举措,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讲座,如加强入学教育、设立讲座学分、烘托讲座气氛、通过导师和学导进行言传身教等,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自愿、喜爱参加讲座的良好习惯。

二是在讲座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尽量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在内容上多引进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讲座,在场地使用、主讲人、讲座形式的选择等方面更加多的考虑学生的需求。另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通过分发小礼品的方式吸引学生眼球。这样,就可以达到更好的广告效应,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前来参与。

2. 要将校园讲座打造成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了很多知名高校本科生教学改革的一个大方向。实现通识教育理念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仅靠本科四年十几或几十个学分的通识选修课程,并不能很好的满足通识教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讲座就应承担起开展通识教育的重要职责。

通识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是希望把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人”。在2007年时就拥有81位诺贝尔获得者校友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其前校长赫钦斯顶住重重压力,在校园中推广了通识教育;香港中文大学在其8个书院的体制下,为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开设了通识教育,而在之后的高年级时,再进行混合的专业教育。许多世界上的例子都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新方向。而如何将讲座打造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则是目前开展通识教育工作的新方向。

一是要吸引大量各方面的专业人士来高校为学生做讲座,各领域的大师和专业人士是高校学生重点关注的对象,而他们的专业性和精湛的讲座水平也是进行通识教育所必需的。

二是通识教育毕竟是学生培养的一个方面,所以讲座绝不是即时的,不是学生听过就忘的,否则教育的意义不能体现。因此,作为平时专业学习之外的一种教育,从制度上进行强调就有了它的必要性,例如鼓励或建议学生在一学期中参加一定数量的不同内容的讲座,并对内容、形式等不进行规定,以便让学生自行选择。这样,长此以往,“宽口径、重基础”的教学特色才能得以体现。

3. 要加强校园讲座对专业学习和学术发展的引领作用

在完成了通识教育之后,大学生需要面对的仍然是以专业课程为主的学习实践。因此,加强校园讲座对专业学习和学术发展的引领作用就显得必不可少。至于如何加强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学院对于讲座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大力支持。学院组织的面向自己学生的讲座一定有其针对性,所邀请的专家也一定是对本学科有独到见解、对专业学习有帮助的专业人士,这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既可以拓宽同学的视野,也能对课堂知识进行充分补充。

二是对于相似学科之间的讲座进行彻底的开放。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因为信息的延迟导致错过了一场对自己有用的讲座,这是因为有的院系优先提供机会给予自己学院的同学。其实一些相似学科,如文科和理科中的某些专业,它们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是相同的,通过一场相似学科的专业性讲座,也许可以为自己本专业的学习提供帮助。

4. 进一步提升校园讲座的内涵和质量,繁荣校园文化

调研中我们发现,高校学生对于目前学校开展的讲座内容的广度并不满意。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在校园网主页上的“讲座报告”栏中可以看到几百条讲座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发现,除了人文、物理、信息学科的讲座外,很少有其他学科的讲座出现,这个现象同样为学生的选择做出了佐证。

讲座作为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多元性在某种意义上即代表了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同时,校园文化作为考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也间接的体现了这所高校的综合学术水平。由此可以推出,讲座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高校的综合学术水平,那么提升讲座的内涵与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提升讲座的内涵就取决于主讲人的水平与多元性。若是一所高校可以吸引例如莫言、杨振宁之类的学术大家、姚明之类的资深专业人士、奥巴马之类的政治人物、以及九把刀等为代表的新星偶像作家,那它所包含的多元性一定高于只专注于某一学科的高校,尽管后者可能在这一学科遥遥领先,但是前者的校园文化将更繁荣,长此以往,前者的学术综合实力也将会全面超过后者。

其次,讲座的质量绝不是仅靠主讲人就可以保障的,必须依靠学生的支持。若是学生毫无兴趣,或是听时反应极好,听过一会儿就忘,那么这堂讲座即使讲的再精彩,其质量效果必定惨不忍睹。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接受一堂讲座的知识之后拥有足够的机会去运用去实践,这才能保证讲座的高质量。

最后,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宣传。在对“你是如何得知讲座信息”的问题中,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海报横幅”这一选项。可见,高校开放自由的校园社团宣传,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讲座信息,做到更直接的广告效应。更重要的是,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校园讲座的良好氛围,推动校园文化的大繁荣。

参考文献:

[1]郑肇青,张策. 学术讲座对教学和科研的促进作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S1)

[2]金子强. 校园讲座与素质教育[J]. 云南高教研究. 1998(04)

第3篇:风水讲座范文

1.1信息量大、知识新,利于引导学生思考讲座式教学与传统的普通课堂教学相比,形式上更近于学术报告,教师常结合自身研究系统地介绍某一问题的历史、现状、前沿和发展趋势等,内容上远超出教材范围,引入大量最新信息和最新的知识。特别是对现存问题的分析,新进展、新趋势的介绍,让医学生感觉一下就被带到领域前沿,加上学术报告式的互动给学生带来一种教师将医学生认可为“同行”的心理暗示下,思维束缚得到解放,敢于思考和发表见解。尽管基础知识的限制使多数讨论、见解不成熟甚至不一定正确,但教师鼓励、赞赏的态度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同时,远比掌握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和训练,大胆假设的科学精神得到保护,对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创新有明显效果。事实上,讲座式教学方式受到医学生的普遍欢迎。

1.2知识结构相对独立,介绍相对完整,医学生印象深刻专题讲座或系列讲座形式实施教学时,对相关教材内容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框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环环紧扣,逻辑性非常强。从某一问题的起源、意义、既往取得的结果、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正进行的研究、最新的前沿进展、对发展趋势的分析等,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呈现出被证明是一种最容易理解和最便于记忆的线性逻辑关系轴。这种教学方式比之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下对概念进行定义,对特点、原理、重点按部就班地逐一强调的方式,把医学生从具体的、零散的枯燥记忆、课堂笔记等活动中解放出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俯瞰整体。对教学内容的印象非常深刻,理解的层次也加深。

1.3容易与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等教学方法结合,课堂教学效果好讲座式教学的高度逻辑性和围绕某个具体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展开、发散的特点使讲授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能抓住医学生注意力,而且便于与PBL、CBL等其他教学方法结合。比如,在对环境类激素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讲座式教学时,可用“塑化剂风波”作为CBL教学的基本素材,将“塑化剂以及其他环境类激素物质带来了哪些健康问题”作为PBL教学的中心问题。讲座中除宏观情况、历史渊源、目前进展等多角度介绍外,还包含紧密结合实际的案例解析、问题讨论等,内容非常丰富,医学生有很强的现实感、临场感。在教师引导下,教学互动自然而积极,学习过程得到逻辑性、故事性、新闻性、独立思考后的讨论辩论等多重刺激和帮助,理解和记忆也变得更为容易和深刻,获得较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1.4充分发挥名师名家的作用讲座式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比教材有较大扩展,一般都会安排对相关内容非常熟悉的高水平专家来教学,并常有机会安排国内外本领域的校外知名学者来开设讲座。在本科阶段就能与国内外一流学者直接交流,对医学生是一种极好的激励。除了教师源于精深的专业素养带来的精湛讲解和教学外,他们的思维方式、治学态度、对科学问题的思考乃至言行举止和学者风范,都会对医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出名师名家的作用,使医学生获得超出知识本身之外的诸多收获。

2讲座式教学在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弊端

尽管讲座式教学有其优势,但从我国医学本科的课程设置情况和教学组织方式现状出发,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弊端。

2.1教学前后需要阅读相关资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负担讲座式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新是优势,但本科医学生往往还处于“知识空白”阶段,需要在教学前按照教师布置或教学后结合学习体会有目的地阅读相关资料,补充课堂上未能顾及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但这在一定程度进一步增加了医学生的学习负担,客观上也限制了讲座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2.2教材参考价值减弱,不易全面覆盖知识点讲座式教学的另一特点是小范围内的知识体系相对独立和完整,扩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较大范围地突破了教材的既定内容,使教材的参考价值减弱。在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相关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增加的同时,教材知识点可能无暇全部覆盖。在采用讲座式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少数自学能力较差的医学生会受到较大影响。

2.3课堂教学效果不易控制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无必然联系,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在听众、对象、内容、演讲技巧、交流形式等方面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在邀请一些校外高水平学者来举行讲座和教学时,不便就教学细节作过多要求,有些人不是教师,可能缺乏教学经验,或对具体教学要求和医学生的情况不了解。这些临时性的“客座”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调动、与医学生互动交流、重点难点的把握等可能程度不一,产生课堂教学效果不易控制的“风险”。

2.4教学内容容易偏深,教学准备要求更高医学是复杂而精密的学科。对某一个问题的了解,常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讲座式教学的优势在于从不同角度的全面讲解,但无法像传统教学一样对涉及的概念、名词、基本现象等逐一阐释。教学中包含大量新知识和新进展的同时,对本科阶段的医学生而言,稍不注意就会显得内容偏深,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讨论

第4篇:风水讲座范文

预防职务犯罪警示宣传,应当穿插中国古代耳熟能详的典故、成语、故事、诗歌、文章、戏剧知识等。这是利用大家熟悉的内容,有说服力、感染力,以期激发共鸣。由于听众过去接触过相应的知识,最想了解讲解者所掌握的知识点与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点是否一致。这样,就改变了“你在台上讲你的,我在台下想我的”窘况,能激发大家饶有兴趣地听讲。

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为检察预防服务。主要是儒释道和谐天下的理念以及成语、典故、诗歌、短文中美和善的情义。发掘积极向上的,启发人们心智的人文思想。人生理念富含哲学思想,我们举办讲座,要有自己的人生感悟,要在讲座中有所反映,以美和善的情调感动听众。这是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不可或缺的东西。

不同的风景点,都有自己的核心文化理念,要利用美景濡养美好心灵。人人都说家乡美,这是一种特殊的感情。适当地将当地景点文化引入讲座内容,举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感化作用的例子。景色虽美,但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这一自然规律为讲座切入点,引申到职务犯罪发生、发展的演变上,可以引导听讲座的人深思和反省。

二、预防讲座形式上的文化元素

好标题能够促使演讲事半功倍。以三亚检察预防讲座的标题为例:《人生如梦 春秋何以横渡》、《迎着椰风海韵 拥抱碧海蓝天》、《蝶梦山海间》、《独听秋风颂皓月》、《平时不借春光力 几度开来斗晚风》、《南天一柱立 相与共盘旋》、《晨钟暮鼓 曲突徙薪》、《夜半钟声到客船》、《秤杆子挑江山 谁是定盘的星》、《山高自有客行路 水深自有渡船人》等等,这样的标题文学意味深长,一开讲就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将演讲的重要语词载入PPT画面,听众既能听讲,又能阅读字词,便于理解,并且照顾了听众记录的需要,较易引发听众思考;演讲者也可以避免不照着稿纸读会出错的尴尬场面。对于知识分子成堆的单位,无需过多地讲道理,点到为止胜过面面俱到。在主题很明确的情况下,讲座以图文引导即可,只需提供思路,无需过多说教。

三亚检察预防讲座PPT常用的画面有几种类型:一是美丽三亚环境以及世界名山大川风光照片,提示生活是美好的,生命和自由是需要珍视的;二是与演讲内容搭配的宣传性图片,为的是突出演讲内容,吸引大家注意;三是当地职务犯罪分子受审和看守所场景照片,用以震撼听众的心灵。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煽情。煽情就是鼓动,是防止演讲冷场的好方法。煽情的事例最好讲身边的事,听众能迅速判断结果和了解内幕。因此,检察预防讲座要切入所在单位工作特征,在做事例分析时,要带入情感,特别强调痛心、遗憾、惋惜以及爱憎分明的态度和铿锵有力的评论。煽情是真情的流露,也是一种技巧,必须站在听讲者的立场表述激情,绝对不是逢场作戏,而是把相同的利益观念融合在一起。

对机关单位讲座,注重阐释“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辩证关系,最好的方法是对比,分析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要素。而用简明的事例说明问题,很适用于农村。农村对具体的案例感兴趣,只要说明什么样的问题该怎样处理就可以。引导农民与职务犯罪作斗争,要讲清利益关系,其依据是什么,把地方文化和乡规民俗融于讲座。

第5篇:风水讲座范文

为了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升纳税人依法办税水平,经国务院财税主管机关授权,中国税务信息网现委派具有长期政府监管与纳税服务经验的资深税务专家与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深圳市社工协会等机构联合举办“企业发展税收博弈与风险控制” 系列公益讲座。

本讲座主要针对长期从事涉税工作或已经面临涉税疑难事项的企业高管和中介服务人员。

讲座内容概要:

(一) 日常涉税事务主要监管手段

(二) 纳税评估选案与税务稽查风险控制要点

(三) 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控制

(四) 企业资本运作涉税风险评控

(五) 税收博弈案例分析与应用

时 间

主 题

注意!报名时须一并提交企业涉税咨询事项,以便专家现场答疑解惑

地址:

订座传真:

第6篇:风水讲座范文

有趣的土楼

在中国还没跟美国建交时,有一天,一份秘报从美国国防部发到了美国总统办公室:据我方侦察卫星在中国福建侦察到大量核导弹发射基地……。美国总统瘫坐在椅子上,口中喃喃自语:“中国国防科技力量发展真是一日千里呀……。”其实,那不是核导弹发射基地,而是福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福建永定土楼。

早晨,伴随着小鸟欢快地鸣叫声,我们跟着导游走到了第一座土楼——庚庆楼。刚一下车,扑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圆形土楼。它建于公元一八四九年,占地约六百六十平方米,直径三十三米,高三层,简直就像一个小型体育馆。庚庆楼在选址上有着很高的要求,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绝对不会随遇而安,庚庆楼建造在土楼群的最外端,是一座保护其它土楼的楼,它之所以是一座圆楼是因为圆型不存在死角,具有较好的侦察敌情,武装反击功能,此外它还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抗风抗震、防火防潮、通风采光、经济环保的功能。

在我看过的土楼中,我觉得是最有趣的是和贵楼,因为它建在沼泽上。我给大家讲讲和贵楼的来历吧:有一位风水先生来到了这里,他一眼就相中了这片开阔的沼泽地,便找到村长,让村民们在这块沼泽地上建房子,这就和贵楼的来历。你们可能还不相信,那我就用行动来证明一下吧,我拿来一根两米长的铁杆,用力往地下一戳,泥浆“咕咕”地往外冒,两米多长的铁杆真的全部没入泥土中,这下你不得不相信了!还有一座堪称中华奇观的楼——裕昌楼,我还是先给大家讲讲这座楼的来历:一个财主想盖一座土楼,他请来了当时最好的木匠,木匠说他一分钱也不要,只要每天有酒有肉,并且晚上给他吃顿丰盛宵夜就行,财主爽快地答应了。可是过后财主很吝啬,一连几天宵夜没有做,于是木匠很生气,决定做一座东倒西歪,又不会倒塌的楼,这就构成了这个中华奇观。

参观完土楼,我深深感受到客家人的智慧真是取之不尽啊!

第7篇:风水讲座范文

社交礼仪协会彩妆课策划书

为了更好的服务会员以及传播职场礼仪知识,我们开设此次关于彩妆课的课程。为此我们协会邀请到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玫琳凯得专业美容顾问,给我们讲授护肤彩妆知识。

一、讲师

玫琳凯专业美容顾问:黄艳菊老师

个人简介:世界500强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玫琳凯的专业美容顾问,获玫琳凯多次奖项,为多家企业员工《专业形象彩妆》讲座。

二、执行单位

湘南学院社交礼仪协会

三、时间 4月17日

地点 临床系318教室

四、部门工作安排

1、宣传部:于开课前一周绘好海报(四张),指派人负责张贴海报(湘京、新世纪、经管系、外语系各一张)

2、人事部:于开课前三天同志会员参加

3、会长助理:于活动后写好活动总结

4、礼仪部:负责礼仪接待

五、活动流程

1、黄老师自我介绍

2、介绍形象的重要性

3、护肤彩妆的课程

4、达成形象重要性的共识

5、活动结束

六、活动总结

会长助理总结本次活动

策划人:雷启花

2019年3月27日

异域礼仪公关视频讲座

主办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公关协会

东华理工大学英语俱乐部

一、 活动背景:

金秋送爽,东华理工大学又迎来了新的一个学期,在漫长的七天国庆长假后,回到学校的同学们更加精神焕发,激-情如火。在这片朝气蓬勃的大好形势下,我公关协会为打造全新形象特主办此次视频讲座,为使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异国文化风情,学习不同的礼仪文化,也为新会员,新同学打造一个不同的学习平台,特别邀请了两位外教来和我们共同走进异国世界,理解异邦礼仪神奇的风采。此次活动更邀请了英语俱乐部加入我们的行列,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提高大学生交际水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我们的课余生活充满色彩。

二、 活动主题:异域公关礼仪知识讲座

三、 活动口号:了解异国风情文化,展现不同礼仪风采

四、 活动目的:

1、 学习更多外国文化知识,打开我们的视野。

2、 了解不同的礼仪文化,提高交际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3、 接触不同的授课方式,使我们在愉快的环境中亦可轻松学习。

4、 活跃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推动大学文化传播。

5、 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 增进协会与协会之间的合作,互帮互助,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五、 活动时间:10月15日晚6:30

六、 活动地点:二教阶十

七、 授课老师:Jesus、Graham

八、 活动对象:东华理工全体同学

九、 活动流程:

1、 公关协会及英语俱乐部的干事及会员提前一刻钟入场,签到。

2、 准备好所有多媒体教材。

3、 由主持人宣布讲座开始。

4、 依次由两名外教教授国外礼仪文化知识

5、 期间有一系列有奖竞答,并发放奖品。

6、 讲座后期拍照留念。

7、 由主持人宣布讲座结束。

8、 讲座结束后,干事留下打扫阶梯教室。

十、宣传计划:

为增强活动的影响力,提高全校同学的参与性,本协会将对本次活动进行大力、全方位的宣传。具体形式如下:

前期宣传:

1、 海报

此次活动我们将制作精美的海报,内容为异域文化公关视频讲座,及一些外国图片,吸引同学们的目光,烘托气氛及关注热情,张贴在人群量较大的地方,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 喷绘

漂亮的喷绘更能吸引行人的目光,更可采用一些风趣漫画等方式展现不同的礼仪风采。

3、 宣传板

我们将把讲座的简单内容,以及地点时间等通过宣传板的形式更加直观的展现给大家。

4、 广播站

广播站有许多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在寝室还是食堂,总能听到他们动听的声音。届时,我校广播站将定时读播宣传稿。同时可制作一些新颖的宣传片,定时在我校广播站播出。

后期宣传:

1、 摄影

此次讲座将制作影像材料,并及时上传相关网络。造就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2、 拍照

在此次讲座期间我们会采取拍照留念等方式,并在此后的公关礼仪文化节中展现协会成果。

3、 宣传博客

讲座后主要采取博客宣传等方式,上传照片,文字稿,影像资料等。

十一、工作分配

1、 宣传部在讲座前期做好各类宣传工作。海报,喷绘,宣传板组织就位,并在各大协会群与博客中通知。

2、 秘书处在讲座开始前15分钟做好签到工作,并在后期整理资料后档案。

3、 策划部成员安排人员就坐,检查多媒体设备等。

4、 外联部维持现场秩序及纪律,保护公共设施。

5、 组织部在讲座期间与宣传部一起做好讲座的拍照摄影工作。

6、 组织部在讲座后打扫教室。

7、 所有委员干事必须参加此次讲座。不得推辞。

策划人:朱晓倩

2019-10-11

附:

海报

公关协会与英语俱乐部将于本周六晚6:30于阶十举办一次异域公关礼仪讲座,让大家感受异国人文风情和礼仪风采。希望各位会员准时参加,也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前来观看。

地点:阶十

时间:10.15晚6:30

学生社团联合会

第8篇:风水讲座范文

本研究采用准实验性研究框架,根据课题组实际收集整理的西安当地民间“非遗”音乐资源为实验性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共4节(8课时)的讲座课,由一名教师分别在西安两所高校(师范类、非师范类各一所)公共艺术课堂开展试讲,同期进行问卷调研与意见反馈。选定音乐类型包括:西安鼓乐、蓝天普化水会音乐、阎良特技唢呐、周至厚畛子山歌、高陵洞箫艺术、周至殿镇八卦锣鼓。讲座由一名主讲教师主持,并邀请民间音乐传承人承担讲座中音乐演示及部分内容的讲解。讲座调查问卷分A、B卷,各40项五级态度量表,以参与讲座课的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A问卷旨在调查学生选课的动机,设计“在什么情况下会更多参与课程学习、在什么情况下会积极主动进行课程学习、不愿意参与课程的主要原因、选择音乐课程的主要原因”等问题。B问卷收集学生参与本次讲座课的体验,问题包括“对演讲者的评价、对听讲者自身的评价、讲座内容、学习兴趣、音乐体验、欣赏习惯、学习经历、音乐爱好”八个方面。两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

二、数据分析

A问卷对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2%学生会因为“教学内容有趣、实用”,89%学生会因为“喜欢教师的教学”来选择课程。而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三种倾向:“希望得到好成绩(87%)、学习让我感到快乐(85%)、希望理解教学内容(83%)”,显示出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多来源于“内因”。与之相比,仅有少数学生受外界的动机刺激而更多参与学习,如“在课程的资金投入很多(35%)”和“希望学习表现超过其他同学(43%)”。学生选择音乐课程的原因更多与个体兴趣相关(“有利于个性培养与丰富”83%);其次为知识获得(“课程内容总体感兴趣”、“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都为76%)。同时,35%学生表示:会因“不喜欢该课程及学习内容”而选择不愿参与课程。因此,兴趣动机是影响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决定性内因,而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课程参与持续性的重要因素。B问卷旨在获取学生对系列讲座课程的态度反馈。从课程内容看59%学生表示“能理解讲座内容、61%学生表示在自愿条件下愿意全程听完讲座。大多数学生在讲座之后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做出正面评价“讲述内容的要点始终清晰(76%)、能感到不同内容间的关联(78%)、内容与标题、主旨一致(83%)、讲座方式与内容的结合恰当(81%)”。从教学组织方式来看,对于音乐传承人走进课堂的教学模式,83%的学生认为“讲解、演示很有意义”。同时,76%的学生表示:“讲座内容促使我进一步思考”。63%的同学表达了“我有兴趣再次参加同类型讲座或课程”的愿望。可见,学生对音乐“非遗”的课程内容抱有很高的关注度及期望值,有组织、有计划地课程实施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就音乐欣赏习惯而言,86%的学生表示“我每天都会听音乐”,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对音乐欣赏渠道存在较大差异,与42%学生选择“我曾自费购票观看音乐会、演唱会”相比,83%的学生表示“我喜欢把音乐存在手机、电脑上”。但喜爱音乐的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听音乐最主要的原因是“会调节心情”(79%)。即使公共艺术教育面对的是非艺术专业学生,仍有65%的学生选择“我在学校选修过音乐类课程”,上述关于“欣赏习惯”的调查数据明显表现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谈及音乐爱好,学生听说过的音乐风格类型占前三位的是“轻音乐(82%)、摇滚(78%)、古典(74%)”。显而易见最喜欢的音乐类型也是轻音乐占56%,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喜爱程度排在古典(33%)、摇滚乐(27%)之后列居第四。学生对于“没怎么听过也不愿意去尝试的音乐”表现较集中,42%的学生选择宗教音乐、37%的学生选择戏曲。可见受流行音乐的冲击,加之学校对本土音乐文化渗透不足,学生对此类音乐的认同受到挑战。问卷结果显示:“非遗”音乐授课的形式是否生动,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学有所获,这些都决定了课程的价值。用学生期待且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将成为吸引他们对“非遗”音乐文化感兴趣的理由。因此探究“非遗”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完善“非遗”音乐内容在高校公共艺术课堂的展开方式,是本研究的基点。

三、研究发现

(一)以师生对话为平台展开教学

公共艺术教育不应仅限于对学生进行简单音乐知识理论或技能的“培训”,更不应被视作专业课堂之余的“放松场所”。而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丰富文化体验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将讲授的过程看作是与学生地位平等的进行深入探讨交流的过程,首先需要教学观念的转变。尤其对于音乐学习者,他们不是简单的存储知识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音乐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联系,并在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对话中获取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以此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及评价能力。例如:在周至殿镇八卦锣鼓的讲座中,由周至的鼓乐引申至中国鼓的文化功能,将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早形成的文化现象,作为传递“鼓励”、“激励”的精神力量与学生展开讨论。同时,在讲座中引入对音乐价值及音乐本质的讨论,分析音乐是与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风土民情、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都密不可分,从而产生多样的音乐风格,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审美习惯和偏好。由此阐述,音乐不仅唤起人们情感共鸣,产生愉悦感,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通过对此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能主动通过已知的材料探求未知领域的音乐,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去审视不同类型的音乐[10]。

(二)以音乐体验为中心围绕教学

音乐需要通过自身体验而获得感悟,纯粹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理解。本次系列讲座课的调查结果也说明:参与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课程产生更多积极的认同。“非遗”音乐的传承多为即兴的口传心授。以往的教学过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确的音”,而忽略“即兴演奏是一种音乐进行思维的基本方式”。然而若将课堂进行单纯依照书面记谱衡量,以西方音乐为唯一参照物,这将与地方性音乐“传承”的方式是不相符的,公共艺术课堂应该包容“不同的声音”、分享“不同的观点”,以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厚畛子山歌的传承人吴松军先生,在讲座中演唱二十多首不同内容、风格的山歌,形象地将厚畛子山歌南北荟萃的特点呈现给学生。这样近距离的“听”山歌,“学”山歌,使学生还能接触到音乐本体之外的其他东西,提高了参与度。高陵洞箫的传承人胡永汉先生现场展示了高陵洞箫极具特色的“双音代唱”、“喉音”的吹奏技巧,这样的技艺如果作为音乐概念仅依靠文字去解释,学生将无法体会洞箫音乐丰富的表现力。结合讲座之后调查问卷反映的结果:83%的学生认为艺术家的讲解演示十分有必要。因此,创造真实的学习场景,学生将容易获得与音乐相关的若干亲身体验。当然,鉴于“技能的掌握并不能代表知识传授的方法与技巧”,且传承人由于尚不了解高校教学的具体情境,很难设计完整的教学内容,本讲座课并未将传承人置于课程的完全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则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及教学经验引导课程的发展方向,弥补以往过度依靠教师自己进行演唱、演奏“原汁原味”的地方音乐而造成的低效率教学。课程的设计应涉及理论、欣赏、技巧,且改变“单一性”,强调“差异性”,形成注重以“体验与参与”为基点的公共艺术课程观念。

(三)音乐与人文融合升华教学

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不是要求个别学生掌握演唱或演奏的技能,而是要让更多学生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非遗”音乐的传承不应局限于“教”与“学”,“欣赏”也是一种传承方式,若没有观众,“非遗”自然会渐渐消失,因此它们的价值是对等的。“非遗”音乐的显著特点表现在它的地域性,它是深受当地文化影响并存在于文化中的一种现象。因此,“欣赏”还应包括占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化理解”。如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蓝田水会音乐,它反映着蓝田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习俗、,具有特殊的功能、意义、价值。只有对其文化的深入理解,才能感受到音乐最真实的面貌,音乐才有被理解的可能。

(四)音乐与多媒体科技结合拓展教学

采取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实施直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周至殿镇八卦锣鼓及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均属于百人综合节目。其中的大型乐器是无法在课堂进行演示的,就可以用播放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同时播放视频也成为课堂中无法还原真实演出场景最好的替代方式。例如为了使学生更加直接生动地学习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可以播放蓝田水会音乐坐乐、行乐的视频资料,来体会音乐的不同功能,以及不同主奏乐器带来的音乐风格的变化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的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形成,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若能结合教学方法并考虑学习者的因素,将对引导学生学习动机,产生注意起到重要作用。在多媒体的内容选择上教师还应去探求视觉文化给学生所传达的艺术与文化价值观,将课程内容向贴近学生生活与兴趣方向扩展。例如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击缶而歌》,作为周至殿镇八卦锣鼓讲授的一部分。既介绍与鼓同源的“缶”,又再次强调“缶”与“鼓”“激励”、“鼓舞”的相同文化功能。震撼的画面、强烈的视觉刺激能加强学生对鼓乐内涵及外延的深刻理解。多媒体技术也成为课后拓展的有效途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目前欣赏音乐渠道多是从网络获得,因此若能借助网络平台,利用课后的资源,将其成为课堂活动的必要部分,是符合学生音乐参与习惯的更好方式。

四、结语

第9篇:风水讲座范文

[关键词]八桂讲坛;品牌

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的不断拓展,人们渴望掌握新知提升素质的热情持续高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契合这一社会文化新需求的时代特征,精心策划推出的“八桂讲坛”系列讲座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成效。如何把“八桂讲坛”打造成为广西图书馆的一个知名品牌,使之成为文化广西建设的一个亮点?笔者在此试作粗浅的探讨。

1 充分凸现“八桂讲坛”的内涵特征

“八桂讲坛”自2006年2月正式开坛至今,仅两年半时间,已举办了讲座130多场次,邀请120多位区内外具有较深研究造诣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登台开讲,听众3万多人次,合作单位40多家,社会的关注程度和公众的参与热情日益提高,有效发挥了知识课堂和信息交流的重要作用,成为广西图书馆开拓业务的增长点和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手段。讲座集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于一身,突出雅俗共赏、理趣俱佳的特点,为打造“八桂讲坛”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坚守公益性

图书馆作为公益文化活动场所,它所提供的服务必定是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服务。“八桂讲坛”作为广西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业务,无疑也是面向广大民众的一种公共开放性服务,是一项非商业化运作的社会公益活动,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不设门槛,不加条件,体现大众自由参与的公益性质。其一,讲坛培养了固定的听众群,服务触角伸向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类群体,众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持续参与,公益性特质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二,讲座的内容会适合更多听众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围绕广大听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讲,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座风格赢得民众的青睐。其三,除广西图书馆独立举办外,还可与社会各界联合起来举办各类讲座,有效地扩大讲坛的影响。其四,通过与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网站等强势媒体合作,讲座内容得以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八桂讲坛”讲座的公益性取向必须长期坚持,这是打造品牌的基本前提。

1.2 突出系统性

“八桂讲坛”由“广西文化”“热点关注”“美好生活”三个主题系列讲座组成。“广西文化”内容包括广西民族精神、广西戏剧、广西艺术、广西文学、广西文博等,通过原创艺术欣赏、作品成果展示、名人名家介绍等,让公众对广西民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热点关注”以聚焦百姓话题、紧扣社会热点、体现时代追求为特点,通过理性分析、客观评论,深入浅出地为读者释疑解惑,开阔视野;“美好生活”以人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追求为主题,涉及时尚潮流、健康消费、养生保健、投资理财等内容,引领公众紧随时代节拍,提高生活质量。这三个系列版块初步形成了“八桂讲坛”的内容架构。“八桂讲坛”讲座的系统性要求,成为拓展其内涵、提升其内质的基本要素之一。“八桂讲坛”讲座的系统性,使讲座内容覆盖到更多的知识领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使打造“八桂讲坛”品牌立足于拥有广泛听众踊跃参与的坚实基础之上。

1.3 彰显地方性

形成并凸显地域风格特色,是打造讲坛品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广西图书馆以“八桂”命名讲坛,既显诗意的文雅,又反映了广西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现了讲坛本土的地方性特征。特别是“八桂讲坛”开设的“广西文化”系列,浓墨重彩地推出了广西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讲座选题,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民族文化风情浓郁,譬如讲座曾邀请广西相关领域公认的有影响、有造诣的资深学者,如龙杰锋、张燕玲、东西、傅磬等,通过他们的讲座,听众领略到广西本土的名家学者风采,更了解了灿烂多姿的民族传统文化,感受广西文化发展的巨大成就,讲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无形中也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凸显民族地域特色,进一步提升“八桂讲坛”品牌,应从体现广西文化软实力层面,突出反映广西文化创新的成果,如《印象·刘三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八桂大歌》等一批成功的本土文化品牌和民族艺术精品,不断增强公众对广西优秀专家学者和创新成果的了解和认同。

2 着力彰显“八桂讲坛”的价值导向

“八桂讲坛”要锻造成为一个知名品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引导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讲坛品牌的内质体现,当做打造讲坛品牌的第一位任务来优先策划相关选题、发掘讲座内涵,使“八桂讲坛”的品牌打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树立公共图书馆良好的形象。

2.1 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打造“八桂讲坛”品牌

“八桂讲坛”作为公共图书馆向大众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一项公共文化服务,它的讲座内容必须蕴涵和浸润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努力通过形象生动、富于艺术感染力的讲授,使听众乃至全社会在新观念、新知识的传授中广泛认同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融入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之中。在当今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引领人们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集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万众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创造美好生活而拼搏,这是打造“八桂讲坛”品牌的根本所在和力量之源。

2.2 要从建立学习型社会要求来打造“八桂讲坛”品牌

公共图书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和主要媒介,作为广西图书馆推出的一项核心业务,“八桂讲坛”应该而且必然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主力骨干作用,同时,也是打造“八桂讲坛”自身品牌所必须。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最主要的特征,要使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自觉理念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要在知识传递活动过程中促进民众的知识生成,推动人的知识素质的不断提高,使讲坛成为向基层民众传播科学发展观和传播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最佳平台。尤其要求讲座的课题内容和形式以其短小精悍、信息密集、知识丰富、反映及时、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等特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大众进行继续学习的良好选择。

2.3 要从树立公共图书馆良好形象来打造“八桂讲坛”品牌

打造“八桂讲坛”品牌是塑造广西图书馆形象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广西图书馆知名度的一种极好的载体,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打造“八桂讲坛”品牌的过程,也是塑造广西图书馆形象的过程。要从有利于树立广西图书馆形象着眼打造讲坛品牌,就要善于借助广西图书馆的软硬条件优势,并结合广西图书馆其他业务要求,让讲座活动成为延伸和拓展馆内业务向深度发展的助推器,通过讲座扩大图书馆的社会能见度和影响力。“八桂讲坛”通过讲座活动形成了一个主讲者与听众精神交流的特殊氛围,并在这种轻松愉快情境的信息互动中,使听众认同和感受着主讲者的文化气息,直接、迅速、准确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信息,从而强化讲坛的社会教育职能。“八桂讲坛”的讲座内容,要不断延伸和拓展,让受众面涉及社会各界,使各年龄段的读者都对讲座倾注更大的热情,并在信息总量和社会问题与日俱增的环境中得到知识的导航和人生的感悟。

3 注重推进“八桂讲坛”的整体创新

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知识、强调服务、讲究品牌的社会,作为能够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的图书馆举办的讲坛,也是最能够承担起适应这一社会需求的时代重任。这种责无旁贷的担当和重任,要求“八桂讲坛”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对广西图书馆而言,“八桂讲坛”品牌就是图书馆的优势和个性,拥有“八桂讲坛”品牌,就意味着广西图书馆拥有独特的读者群。为达此目的,“八桂讲坛”必须更加注重整体创新,尤其在讲座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造势创新上下大气力,以创新的理念打造讲座特色优势品牌。

3.1 突出讲座内容创新

讲座的灵魂是内容。讲座内容创新是打造“八桂讲坛”品牌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也是能够长久吸引听众、延续品牌生命力的根本保障。听众既然是讲坛存在的生命,那么没有听众,讲坛也就不复存在。讲座要被听众认可和接受,关键在于讲座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因此,“八桂讲坛”讲座内容创新要立足于从服务普通大众需要出发,真正反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内容,以内容新颖、知识新实、信息新鲜来赢得读者的青睐,应注重关注适合听众吸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使之迅速成为讲座的新元素,融入讲座的内容中。“八桂讲坛”讲座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普通大众,而且服务对象极为广泛,读者中既有政府官员、企事业干部、各类科研技术人员等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精英群体,也有下岗工人、入城打工的农民等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基层草根群体;从年龄层次来讲,老、中、青、少皆有;从知识结构来讲,有中高级知识分子,有工农大众,有在校学生。因此,讲座内容涵盖时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普等诸多领域顺理成章,以反映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民生焦点为主题内容理所应当。总之,“八桂讲坛”讲座内容的创新,要千方百计让知识性寓于趣味性中,思想性寓于形象性中,学术性寓于生动性中,力求在内容创新中吸引更多的听众。

3.2 重视讲座形式创新

讲座形式不断创新是增强讲坛的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是打造“八桂讲坛”品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注重策划好、组织好每一次讲座,做到每次讲座都有新的形式、新的形象,对打造讲座品牌不可或缺。只有让听众自始至终感受到讲座的新鲜,才能始终保持讲坛的青春活力。如上海图书馆突破“一次讲座只能现场听一次”的模式,让社会各界多渠道共享讲座资源,在图书馆网站开办讲座视频节目,这一创新举措使上海图书馆讲座品牌不断提升。“八桂讲坛”讲座形式基本上是由专家讲解和会后交流两个主要环节构成。专家讲解在于主讲者宣扬自己的观点,同时,为避免枯燥,激发听众的兴趣,在讲座的生动性上也下了工夫,除了尽可能选择表述形象生动的主讲者外,还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播放讲座的配套内容和图片,给听众以视觉刺激。主讲者完成阐述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与听众互动交流。“八桂讲坛”对讲座新形式的一些探索,获取的实践效果也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如“扬琴欣赏”讲座中,为了使听众更好地欣赏到美妙的乐曲,讲坛特意将讲座安排在晚上进行,舞台布景灯光的艺术氛围把悠扬琴声演绎得淋漓尽致。讲述与演唱结合的方式无疑赋予了讲座内容更多的生动性和欣赏性,极大丰富了讲座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八桂讲坛”今后可以多在诸如此类的形式创新方面下工夫。

3.3 加强讲座造势创新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