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

第1篇: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擒敌术实战训练;心理训练;自我调控能力训练

从古至今,我国多少伟大的军事家提出了许多心理战的至理名言,充分证明心理训练在实践中的关键作用。随着擒敌术在部队中推广应用,感受到在擒敌术训练时,特别是实战训练中官兵都存在着手无足措,心慌意乱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是在擒敌术的实战训练中只注重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心理训练。所以,本文就实战中心理训练的目的、训练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便为基层官兵的实战训练提供依据。

一、心理训练的内容

1.锻造战胜一切的心理优势

在擒敌术实战训练中,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去战胜对方,而要战胜对方,必先要战胜自我,才能够形成打败对方的心理优势。而这种心理优势的建立是在对自己的动作技能有一个正确估计之上,而它必须通过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

2.注重培养抗干扰的心理素质

它是一种临战状态的训练,也是实战经验的积累。只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才能让官兵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实战中各种情况的发生,都会影响自己内心和竞技状态,这就会变成一个“干扰场”。对于干扰的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我们能否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能否充分地发挥竞技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提高自我心理调控的能力

实战心理的失衡将导致生理机制的变化,从而破坏已形成的技能定型,这对擒敌实战中技能运用与发挥的好与坏有着深远的意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武警官兵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擒敌实战中心理训练应根据官兵的个体差异、训练水平的高低以及实战经验的积累而丰富多样化。要根据官兵不同的技术水平来确定训练内容,以提高实战心理训练效果。

二、心理训练的方法

实战心理训练的方法会因训练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解决问题有时是一种方法,也是也可能要多种方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同时也有固定的规律可循。具体的方法如下:

1.心理表象训练

在指挥员的语言诱导下,逐渐过渡到练习者自我暗示,步骤是(1)静思――放松,练习者想象此刻正躺在沙滩上,天空是蓝蓝的,飘着几朵白云。通过假想让练习者始终处于放松的心态。(2)意念集中――排除各种杂念,使受训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意念。(3)动作回放――回忆每次成功的经历。通过对成功技能的表象体验,从而加深对成功擒敌实战中的技能定型,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的竞技水平。假想时间的多少要与实战时间相接近,而且还要加入环境因素。在练习的初始阶段,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抽筋的现象,但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就可以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控制,技能定型,从而让自己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提高擒敌术在实战中取胜的欲望。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实战中保持清醒头脑,从而提高竞技水平。

2.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形象和表象的模拟,第二种是实景情况的模拟。第一种用直观影像来听和看,将敌我双方的动作技能描画出来,将对手的动作和自己的动作描画出来。第二种则是模拟实战环境,在训练环境中尽可能地模仿实战场地环境,从而增强受训者的自信心和抗干扰能力。实战训练时要注意,必须按实战的全过程模拟,如战前的准备活动、战前动员。模拟训练不能搞突然袭击,应该提前告诉受训者并做好心理准备,确保模拟训练的圆满完成。

3.训练目标的强化

反复对一个动作进行训练会产生视觉与身体上的疲劳,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导致实战训练效果差。在训练中可以采用自我提醒的方法强化训练目标,如“你忘了上一次实战的经历吗”等发掘其内在潜力,帮助练习者集中注意力。

此外,擒敌术实战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某种活动来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达到心理平衡。如实战前听欢快的音乐,看喜剧或励志影视作品,让心理得到自我心理平衡的调节。

总之,擒敌术实战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在擒敌术实战训练中要科学组训,树立必胜信念;在擒敌作战心理的训练中要严格按步骤进行组训,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员进行授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武警官兵要了解运动心理学,这样就会对自己的心理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进行心理自我的调控,从而发挥出更高的技术水平。(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

参考文献:

第2篇: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分局大练兵活动“一性三化”组训法经验汇报版权所有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全市公安机关大练兵活动交流会能在我局召开,是对我局的鼓舞和鞭策,我本人深感荣幸。在此,我谨代表我局党组,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体关心支持我局工作的领导和上级机关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在我就一段时间来我局开展大练兵活动的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主要是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文秘部落

我局是泉州市局确定的大练兵活动定点联系单位。今年以来,我局党组高度重视,超前部署,行动迅速,根据上级部署,结合我局实际,依托民警教育培训中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大练兵活动的开展。目前,已通过集中轮训、以会代训等形式举办各种培训班7期,全面开展民警体能达标训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民警的战斗力得到增强,有力推动了“命案必破”工作的开展。广大民警心向大练兵、情系民安宁,叫响“大练兵,强素质,树形象”的口号,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的训练精神,通过训练强化了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锤炼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意志力,并在“命案必破”战役中严格执法、攻坚克难,锻炼和提高了实战能力。上半年全局共破获刑事案件986起,同比上升25.6%;先后快侦快破了一大批有影响的重、特大恶性案件,其中破获“八类”重特大案件多达126起,命案侦破率目前也高达85.7%,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二是广大民警的警务技能普遍增强,实战本领不断提高。经过训练,参训民警警务技能考核及格率达100%、优良率达70%。三是体能训练初显成效,民警的体质不断增强,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参训民警体能测试达标率达100%。大家普遍反映,通过体能达标训练,身体强壮了,精力充沛了,工作干劲更足了,练与不练就是不一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采取“一性三化”组训法,即对大练兵活动实行战略性投入、实战化导向、模式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

一、加强领导,超前行动,确立战略性投入的大练兵思路。我局把教育训练作为队伍建设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塑警工程”,提出了“实施战略性投入、建设‘学习型警队’”的总体思路。一是早部署超前行动。年初就以“要创平安,先强素质”和“练为战,战必胜”为指导思想,制定下发民警集中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自3月以来分期、分批组织全局民警进行封闭式集中培训,掀起了练兵热潮。6月18日上午,召开警务技能战术示范演练暨大练兵再动员再部署大会,进一步激发了民警的参训热情。二是细筹划精心组织。我局不仅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大练兵活动方案,局属各单位也结合各自工作任务迅速制定详细的大练兵月计划和周安排。每期集训班均由局党组一名成员亲自带队,抽调政工、纪检、装财科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进驻教育培训中心,与全体参训民警共学习同生活,并做好参训民警的管理考核和各项后勤保障工作。自大练兵活动开展以来,泉州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张东鸣,市公安局党委书记李再生,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市公安局大练兵办公室成员,多次专程到我局观摩指导练兵工作,关心过问民警训练情况,使参训民警深受鼓舞。三是大投入长远打算。我局去年下半年就积极争取、多方筹措近40万元资金用于训练基地建设。经多方努力,今年3月5日,分局民警培训中心在后渚港区派出所内挂牌成立,从此我局拥有了一个具有良好的教学训练和生活环境、拥有标准的射击训练场、软硬件兼备的、每期可容纳60名民警参训的规范化训练基地。在以上基础上,我局投入10万余元经费用于配齐配全民警集中轮训必备的训练器材和防护器具,前不久又投入20万元作为大练兵训练和奖励的专项资金。四是重宣传大造氛围。我局大力宣传大练兵活动和练兵成果,今年来共编发大练兵活动简报8期,制作大练兵活动宣传栏和黑板报50多个,悬挂张贴标语100多幅,并在各级媒体刊发刊播宣传报道稿件27篇(条),营造了浓厚的学业务、练技能、强体质氛围,并向社会充分展示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二、贴近实际,战训合一,推行实战化导向的大练兵模式。我局在练兵模式上坚持以实战为导向,充分体现大练兵不同于一般理论学习培训的特点。一是训练内容突出实用性。在集中训练中,围绕“四大重点”设置培训课程,即:以“三个代表”为重点,注重提高民警对加强学习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的认识;以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注重更新民警执法观念、提高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以警务技能培训为重点,注重提高民警执行勤务的实战能力;以心理保健知识为重点,注重培养和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在岗位练兵中,则结合不同的岗位实际对练兵内容进行细化,要求各单位组织民警加强本职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业务和技能的学习。二是训练方法注重实战性。对在民警教育培训中心集训的学员实行“战训合一”管理,规定在民警教育培训中心集训的学员一般应作为机动警力,边训练、边备勤,遵照分局相应的各类紧急情况调用机动警力的科学预案,预备处理突发性事件、、防控暴力案件等重大警务活动。同时,号召全体民警坚持“早上锻炼半小时、晚上学习一小时”,把练兵要求变为自觉行为和需要,养成立足岗位训练、定时主动训练的良好习惯。集训中,坚持把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自学自练相结合,将室内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演示和室外模仿操练、实景模拟、实战演练相结合,把实战训练搬进课堂,把理论教学搬到训练场,运用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和对抗体验式等民警喜闻乐见教学方法,增强教育培训的实践性和感染力。三是训练质量讲求实效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练兵原则,先基本后应用,先分练后合练,正确处理基础与应用、技术与战术的关系,促进训练协调发展、取得实效。并在课余时间组织参训民警与局本部及外单位开展篮球赛、乒乓球赛和拔河、登山、三公里越野跑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娱活动,既达到了劳逸结合的训练效果,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增进了团结。

三、有的放矢,分类培训,形成模块化运作的大练兵格局。我局在大练兵活动中积极探索、实行“模块训练”,分类组织培训,增强训练的标准性和针对性。从横向上,按照“公共基础年”的必训内容,将大练兵的训练模块上分为四个基本类:一是基本知识培训模块,突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自学为主;二是基本体能训练模块,主要以《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为基本要求,用达标推动;三是警察基本素养训练模块,主要通过开展遵守《内务条令》多标竞赛活动,注重日常养成,从日常的跑操、队列、会操和单位内务管理中规范;四是基本技能战术训练模块,重点加强警械使用、手枪射击、徒手攻防、控制与搜身带离等单兵技能训练,以及对人员盘查、车辆查控、抓捕等个人和集体战术训练,主要以各单位的小教官组织集中施训为主,结合民警之间互学、互帮、互教的形式开展。从纵向上,按照训练组织形式,将大练兵的训练模块分为四个类,即轮训轮值模式、小教员特训模式、以会代训模式和岗位分散练兵模式。一是轮训轮值模式。3月5日至4月14日,分4批先后对全局209名民警进行每期10天的封闭式执训,为进一步开展大练兵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提供了有益经验。二是小教官特训班模式。按照“练兵先练小教官”的思路,于6月13日至6月18日、7月1日至7月9日,在分局民警教育培训中心举办了2期封闭式小教官强化特训班,共培训46名小教员,为全面铺开警务技能、战术训练活动储备了师资。三是以会代训模式。5月19日,组织全局56名通讯员,以会代训开办宣传报道通讯员首期培训班,启动旨在加强公安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培养警察公共关系人员的“通讯员培训班制度”,并规定今后每年举办2次这种形式的培训班。四是岗位分散练兵模式。要求各单位根据岗位训练内容和标准,各自组织民警开展岗位练兵。刑侦部门组织开展了现场搜捕训练,治安部门、各派出所开展了处置突发事件演练,港区派出所开展了海上解救人质演练,法制部门立足本职,开展了案件审核、把关质量竞赛等等。我局还确定每星期四为分局机关练兵日,基层和一线单位也根据实际确定周训日,保证每位民警一周不少于半天的专门训练时间,形成了经常性、持续性的岗位训练机制。

四、建章立制,依法治训,建立规范化管理的大练兵机制。我局坚持依法治训,积极探索、建立规范化管理的大练兵新机制,确保大练兵稳定、平衡、协调地发展。一是规范训练程序。以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为契机,在认真总结前期各种封闭式教育培训班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包括参训对象、训练种类、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的考试考核、训练的组织管理、师资管理、训练机构和经费等内容的《丰泽公安分局民警培养训练实施办法》,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民警训练工作程序。二是坚持训练制度。我局民警培训班全部实行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训练制度,包括《学员末位制管理规定》、《学员量化管理规范》、《学员考勤规定》、《教室管理规定》、《宿舍管理规定》、《文明就餐规定》等,并坚持登记统计制度,用《公安民警训练手册》详细记载每个民警的训练情况、熟练程度和达标成绩,建立民警训练档案。同时,实行“双百分”考核制度,规定凡考试成绩不够60分或违反考场纪律、日常操行、考勤考核达不到80分的,参加下一轮培训,直到培训合格获取结业证书后才能上岗。三是抓好制度落实。局党组带头制定分局领导大练兵训练表,坚持每月议训和每季度检查通报制度,各级各单位的领导认真落实训练责任制,带头参训,为基层和民警做表率,真正做到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各司其职,按级负责。分局大练兵办公室按照教学组、宣传组和督导组对办公室成员进行科学分工,充分发挥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考核训练工作的职能作用。我局还建立考评奖惩机制,把大练兵活动专项考核纳入各单位年度综合考评的范畴,并把训练成绩作为民警年终公务员考核、评功评奖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为大练兵活动注入了内在的动力,使一个“人人争第一,个个怕落后”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

第3篇: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军校学员;心理行为训练;心理素质;心理能力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作战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态,表现出高立体、高透明、非线性、精确打击等特点,使得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战斗的突然性残酷性大幅度提高,这对军人的心理稳定性及战斗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军校初级指挥学员是我军未来战场上的指挥者、决策者,其心理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作战思想的贯彻、战斗指挥的实施以及自身技能和智能的发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能打胜仗目标的实现。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军校学员的心理行为训练,是促进军校学员强心砺胆,适应复杂恶劣的战场环境需要,获得实战中克服心理障碍的具体经验,提升能打胜仗心理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内涵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是根据认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于行为训练,以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培养军人特定心理特征为目标,对军人的生理、心理进行有意识的反复刺激,调动生理、心理潜在力量并加以调节,达到适宜的生理、心理状态,借以提高军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功能,增强心身健康,提高心理素质,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其核心理念有三个方面:

一是体验激绪。根据所要增强的心理素质设置一定的情境和训练内容,让受训官兵在特定的情境训练中去感知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的变化。

二是行为改变认知。在训练过程中,心理行为训导员对受训官兵进行相应的认知上的调适,并在结束时作总结性点评,使行为训练上升到认知改变的层面。

三是习惯积淀品质。通过反复训练持续强化和巩固训练效果,使受训官兵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积淀形成官兵必需的基础心理品质。

现代战争瞬息万变的形势和各种高科技武器的杀伤力,战斗的策略从阵地战转为科技和心理战,由人海战术更多地偏向科技实力和心理对抗,这种新军事变革给参战军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由于心理问题带来的非战斗减员都大大超过了战斗性减员。因此,引入心理行为训练,对提升军人心理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美军一项研究表明,虽然特种部队面临的战场环境比一般部队要残酷得多,但特种部队士兵受到精神创伤的比例却比一般部队要低得多。这完全得益于特种部队对士兵过硬的心理训练,使特战队员具备遇敌不慌、临危不惧、独处不寂、勇敢坚定、沉着冷静的良好心理素质,能正确对待和化解战场压力,具备较强的战场适应和连续作战能力。

二、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主要方法

常见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生理调控训练法

生理调控法是运用心身交互作用原理,通过意念控制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机体的内部环境,使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变化,达到消除疲劳、改变肌肉紧张程度、缓解紧张焦虑、控制情绪稳定的心理行为方法。生理调制法特别适用于非常紧张疲劳时、极度恐慌畏惧时、面对挑战竞技时的心理调节。

(二)提升极限训练法

提升极限训练法就是指通过一定手段提升人的生理、心理极限的训练方法。人的心理以生理为物质基础,心理的极限状态是通过生理的极限引发的。人的心理潜能具有有限和无限的相对性和统一性。具体到每一个个体,从现有水平看,它是有限的,但是用发展的眼光和它具备的潜在能力看,它又是无限的。这种有限性和无限性具有辩证的动态发展性,而这种动态发展性只有当个人的生理、心理极限升至最大阈值,并受到一定冲击时,功能才能得以延伸和增长。

(三)改变认知训练法

改变认知训练法是指改变人的认知结构及其认知态度的训练方法。心理潜能的增长和释放,和人的心理状态、心向紧密相联,特别是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支撑。而人的心向的调整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又以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态度为前提。由于军人作业环境和面临要完成的任务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工作,因此改变官兵的认知结构及其态度是极为重要的。

(四)自我暗示训练法

自我暗示训练法是指采取含蓄、间接的方式调整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凝聚心理潜能,增强应激力量的方法。人的心理潜能,可以说积聚在两个层面里,一是意识,二是潜意识。明示可以直接调动意识层次中的能量。暗示不仅能调动意识层次的能量,还可以调动潜意识层次中的能量。人的潜意识能量在某种情况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如果能调动潜意识中的能量,那么,应对外界情况,特别是危急的情况,就更有胜利的把握。

(五)情境模拟训练法

情境模拟训练法是指创设能引起人的某种主观体验的环境和情况,借以提高相应能力的训练方法。心理活动是由客观环境的刺激引起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提高的。要提高人的某一方面的应对能力,就必须创设足以引起需要这方面能力的主观体验的相应情境,尤其是紧张和恐惧的情境。因此,情境训练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六)实战演习训练法

实战演习训练法是指在遂行任务或实战演习的环境下进行的心理行为训练。实战演习是官兵适应性训练和能力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生存训练、对抗训练等。生存训练是对参训者进行生理适应能力和意志品质的训练;对抗训练是官兵在野战条件下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思维、判断和决策,以及进行实兵对抗和应变能力的训练。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行为训练

(一)加强适应环境训练,提升学员能打胜仗的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是指军人个体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某些特性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外在客观环境的能力。它是军人心理素质和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美军认为,即使是纪律严明的部队,如果没有经过很好的环境适应,一旦在战场上遇到某种突如其来的情况,也可能溃散为恐慌的军队。现代战争由于高技术武器和心理战的综合应用,战场瞬息万变,战争的毁灭性和残酷性显著增强,对参战人员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打击变得异常严酷。因此,要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切实加大军校学员适应环境的训练力度,锻造学员适应实战需求的心理素质,降低战争因素对机体心理应激的唤醒水平。在具体心理行为训练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和器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定近似实战甚至超过实战恶劣条件的环境或对抗情景使学员体验到一定强度的战斗因素的心理刺激,从而提高心理活动水平,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不良天候、复杂地形进行野外求生训练、生理极限训练,如耐高温、耐严寒、耐饥饿、抗疲劳等,并有意识地增大训练强度,以此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具有的高节奏、高强度的特点,以增强军校学员的心理耐力和韧力。

(二)加强思维拓展训练,提升学员能打胜仗的认知心理能力

心理认知能力是指军人个体认识、理解军事活动或客观事物并运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以智力或智能为主要表现形式,是军人顺利完成军事活动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心理能力。战争不仅是双方力量与技术的拼争,更是智慧和计谋的较量。特别是现代战争,许多高新技术和武器装备大量运用于战场,要求军人不仅具备传统的施计用谋技巧,而且更加需要军人具备专心致志的注意力、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缜密细致的思维能力和谋略水平。如果缺乏未来战场上的心理认知能力,就不可能对战场上异常复杂和瞬息万变的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不可能有效识别、掌握和利用复杂多样的战场信息,不可能对敌情作出正确判断,形成正确决心。因此,要让学员适应战争认知需要,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思维拓展训练。开展思维拓展训练,既可结合日常工作生活,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复杂的情境和问题,组织学员采取可能性列举、缺点列举、否定、组合、排列等方法,增强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整合思维和联想思维能力;也可通过“思维风暴”、“突破雷阵”、“人体战车”等训练科目,帮助学员突破思维定势,激发探究欲望,提高创新思维品质。

(三)加强意志磨砺训练,提升学员能打胜仗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军人在遇到紧张、危险的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以灵活清晰的思路和积极勇敢的行动应对紧张或不利局面的能力。坚强的意志是军人克服一切困难完成遂行作战任务的根本保证。由于现代战争全天候、全时空的特点,进攻需克服大纵深障碍和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防御要抵得住敌方各种火力的袭击和多方向、多梯次的攻击,部队经常性的远距离快速机动,不仅要经受连续作战、独立作战的考验,而且要经受可能被分割、被包围、被歼灭的危险,要耐受饥饿、干渴、疲劳等意想不到的困难。因而训练军人具有自觉、自制、果断、坚毅,勇敢大胆、合理冒险、灵活自信的意志品质,对在现代战争中减少心理损伤,使其居于优势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意志磨砺训练,主要是通过创设困难情境,使受训学员在多次失败中经受磨练,抗拒挫折,排除艰险,培养其勇敢、坚忍、顽强的意志品质。意志磨砺训练可运用“勇闯天堑”、“感受失败”等科目有意识地引导学员体验挫折,磨练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俄军注重在危险条件下的训练,要求参战人员能在饥饿、疲劳、寒冷、高温、死亡威胁等条件下生活和战斗,培养敢于合理冒险、敢于负责的精神和意志,以经受高技术战争对军人意志提出的严峻考验。在战时,战场上的情况会给军人带来超乎寻常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如果作为一名指挥员和战斗员,没有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难以坐镇不乱和机智勇敢。由于军队担负着特殊任务,不仅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而且有些困难是长期存在的。特别是随着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入,部队按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要求进行训练,强度难度不断加大。

(四)加强情绪稳定训练,提升学员能打胜仗的情绪控制能力

情绪调控能力是军人个体在心理状态发生偏离或出现不良状况时予以调整和纠正以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的能力。情绪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对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重要作用。情绪体验所构成的恒常心理背景或暂时心理状态,可以影响和调节知觉、记忆、思维、兴趣、动机和意志,并对人的行为及其活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积极稳定的情绪是军人良好心理素质的突出表现,是其他心理品质发挥效能的基础和条件。情绪控制训练,是依据情绪诱导、调控、释放、激励等原理,模拟特定的场景和情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学员释放、控制和转化消极情绪,培养积极稳定的态度和情绪。战争充满艰苦和危险,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只有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乐观的情绪,具备较强的抗干扰和自控能力,有效地对恐惧、悲伤、愤怒、忧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控制,才有可能在遇险时,不论是在孤立无援的敌后,还是在危机四伏的复杂环境中化险为夷、求得生存。战争中如果不能自我调控情绪,极容易产生盲目失落或悲观泄气的情结,导致精神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痛苦,影响军事任务的完成。心理行为训练中的许多科目都能够体察出军人的情绪,具体训练时有两个方面:一是克服紧张恐惧心理的训练。实践证明,克服官兵紧张恐惧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训练中尽可能逼真地制造近似于实战的环境,使官兵“身临其境”地体验战斗条件下可能引起紧张和恐惧的和各种刺激因素,积累相应的经验并逐渐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二是培养调节和控制不良心境的训练。复杂战场条件下,现场环境变化莫测,战场情况错综复杂,战斗中困难和挫折难以避免,这些情况很容易引起官兵的心境变化。

[参考文献]

[1]钟常绿等.外军特种部队强化心理训练模式镜鉴[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10-27, 第233期。

[2]郑云正.心理行为训练实务[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第4篇: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消防部队;实战化训练;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消防部队开展传统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训练重视不够

部分消防部队对平时训练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自己对铁军训练和岗位练兵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却做不到。有的基层干部、尤其是大队干部对铁军训练和岗位练兵只应付了事,不愿参加,一般是自上而下地下达、转发训练计划,由各基层中队具体实施,遇到考核投机取巧,蒙混过关,使得训练工作进展缓慢。

(二)训练场地设施不全、训练人员少,难以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

由于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和紧缺,很多消防中队的场地都相对较小,受到的限制较大,根本无法建设配套的训练设施,出现了一个支队的基层消防中队训练设施各不相同,导致一些技能训练科目不能正常开展,只能以体能和灭火救援预案的制订演练为主。由于训练设施不统一,支队下达练兵计划时只能分开下达练兵内容,分开考核,难以统一练兵内容,最终导致各中队之间、各战斗员之间的战斗力差别较大。根据城市消防站的建设标准,每个普通消防中队人员编制只有25人,但实际上基层消防中队的人员往往还达不到25人,通常只有20人左右,再加上这些人员又分到不同的岗位,除去外出、伤病等,实际参训人员就更少了,一些集体项目训练和协作性项目训练根本无法正常开展,难以形成浓厚的训练氛围。

(三)训练精力不集中,指导水平不高

在铁军训练和岗位大练兵过程中,除有少数岗位能够按照训练方案要求进行训练外,其它岗位人员只好边工作边训练,其中也有部分人员参与训练的思想不主动,行动上拖沓、训练时断时续等,影响了训练质量。另外,当前基层执勤中队指挥员接受的教育,从中专到本科,层次不等;从军事院校到地方院校,从消防专业到其它专业,学历结构不等,日常训练中各自为营,不能形成最佳教学训练队伍,整体训练效果不能很快达到预期目标。

二、消防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的优势

(一)实战化训练有利于共享完备的训练设施

能够有效集中利用有限的资金和场地等资源,建设全省或分片区域范围共享的消防训练基地,具有多种训练功能、能够实现高难训练。如模拟高层、地下、化工等场所,建立高标准仿真烟热训练室、毒害气体处置训练设施等,配备先进的体能训练、高空训练、救人训练器材等等,全面规范的训练基地场所设施,能够为训练提供先进的硬件保障。

(二)实战化训练有利于接受高效的训练教育

可以根据各职、各类人员应知应会内容,分岗位编写训练教材、制定训练计划,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练兵机制。其次,部队各业务系统的行家里手、业务尖子定期到基地任教,互学互补。消防官兵参加集训时,从进入基地开始,就进行科学、系统、全面地训练,共享正规、有序、高效的训练方法,能够在较短的受训期内达到规定的训练标准。

(三)实战化训练有利于提高官兵的训练热情

当前消防部队官兵相对较少,并且入伍时间不同,业务训练进度不一,训练中缺少声势和同起点竞争。若开展实战化训练,人员集中易于形成声势,同岗位人员学习、训练利于公平竞赛,可以大大提高官兵的训练热情,营造大练兵的强劲氛围,进而增强训练效果。

(四)实战化训练有利于开展专业和分层次训练

以支队、大队为单位的铁军训练和岗位练兵,各岗位少则1人,多则不过3-5人,专业岗位学习训练多数靠个人自学,不利于互学互帮,专业水平提高较为困难。在练兵层次上,如组织训练水带连接等项目,新战士刚学,士官已经相当熟练,士官与新战士一同操作,必然影响热情和效果。开展实战化训练,这两个问题自然得到解决,同时通过专业和分层次训练,能够使官兵的业务技能不断深化、提高,切实做到精益求精。

(五)实战化训练有利于确保整体训练质量

通过对所有干部、士官进行定期轮训、晋级晋职集训,严格训练标准,统一考核尺度,集中把关,官兵训练考核不漏一人,有效保证了整体训练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三、充分利用实战化训练的平台,全面提升消防部队的训练水平

(一)科学设置训练基地的训练科目

一是要设置实验科目,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开设火灾、危化品等实验课程,使官兵了解其物化性质,增强业务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二是要设置体能达标科目,按照体能达标标准,设置长短跑、单双杠等齐全的体能训练项目,集训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体能测试。三是要设置心理训练科目,设立专门的心理训练室和心理训练档案室,聘请心理医生做顾问或教员,开展恐惧、黑暗、缺氧、模拟高空、高温、模拟尸体处置等训练,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四是要设置技能训练项目,按照部局和总队的训练大纲,结合实战需要,设置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并进行达标考核。五是要设置理论、战术训练科目,将理论、战术科目分类别、分层次进行,进行达标考核。六是要设置模拟训练科目,主要包括烟热模拟训练、建筑倒塌模拟训练、危化品泄露事故模拟处置、恐怖袭击模拟处置等项目。

(二)消防业务理论学习突出基础

消防业务理论是灭火救援实践的先导,在实战化训练中应突出对官兵消防业务理论的基础化学习,确保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官兵的头脑。理论学习的基础化除了对消防业务理论的掌握之外,还要掌握当今消防前沿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并加以学习和研究。特别是随着创建铁军中队、铁军训练和岗位大练兵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准确把握和正确回答,以新的理论实践指导实战化训练。

(三)模拟演练贴近实战

模拟训练只有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才能使训练更加适应实战的要求,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战化训练根本目标是增强部队的综合战斗力。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强化官兵“练为战”的训练观。二是突出对抗训练的作用。将单纯的水带连接、攀爬、障碍等科目比武竞赛或对抗演练设在训练基地中进行,进行实战场景的模拟设置,使比武和对抗均贴近实战,以此来提高官兵对各类事件的处置能力和熟悉程度。三是从部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合成实战演练。特别是加强以处置重特大火灾、化学灾害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为背景的合成实兵演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锤炼部队,有效提升消防部队综合作战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广泛开展实战化训练,是确保消防队员具备应有的基本素质,提高部队组训水平和灭火救援技战术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消防训练工作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实战化训练,才能走出一条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新路子,才能为部队深入开展实战化训练提供施展的空间,才能全面提升消防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现代化消防铁军队伍。

参考文献:

[1]廖奇.谈实战化训练环境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提升[J].武警学院学报,2012,12:30-32.

[2]夏金生.加强实战化训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J].中国应急救援,2013,03:4-6.

第5篇: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虚拟现实;军校教育训练;应用

中图分类号:TP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38-02

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巨大的军事和社会效益,它与网络、多媒体技术并称为21世纪最具应用前景的三大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由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创建的一种令人身临其境、获得与环境交互体验的虚拟世界的技术。它综合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视、听、触觉为一体,模仿现实的三维空间,通过对用户的控制行为做出动态的交互反应,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置身于由计算机创造的虚拟世界中。同时,用户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多维信息的交互作用,建构新的构思和创意。

VR具有其它媒体不可比拟的真实性优势。将VR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就形成VR系统,即虚拟现实系统。

一、虚拟现实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一)VR技术的基本特征

1.沉浸性:VR技术利用人类视觉、听觉的生理、心理特点,让用户完全沉浸到虚拟世界中。

2.交互性:用户通过自身的语言、身体运动或动作等自然技能,通过VR系统中的人机交互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操作。

3.多感知性:用户通过VR系统中视、听、触、动觉的传感以及反应装置,在虚拟环境中可获得多种感知。

(二)VR系统的类型

与VR的三大基本特征对应,目前VR系统主要有四种类型:

1.沉浸型VR系统:用户通过头盔式显示器、数据手套、数据衣等设备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系统设备价格昂贵。

2.桌面型VR系统:用户通过普通的计算机系统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缺乏真实的现实体验。

3.共享型VR系统:利用远程网络,多个用户同时参加一个虚拟空间,共同体验虚拟的系统。

4.增强现实型VR系统:一方面利用VR技术来模拟现实世界,一方面增强参与者对真实环境的感受,达到增强现实中无法感知的感受的目的。

二、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

(一)实物虚化

实物虚化是现实世界空间向多维信息化空间的一种映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本模型构建技术。即虚拟环境的建立,它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生成虚拟世界的基础。它获取实际三维环境的三维数据,在相应的3D虚拟世界中重构。

2.空间跟踪技术。通过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数据衣等常用的交互设备上的空间传感器,确定用户的头、手、躯体或其他操作物在3D虚拟环境中的位置和方向。

3.声音跟踪技术。利用不同声源的声音到达某一特定地点的时间差、相位差、声压差等进行虚拟环境的声音跟踪。

4.视觉跟踪与视点感应技。使用从视频摄像机到X-Y平面阵列、周围光或者跟踪光在图像投影平面不同时刻和不同位置上的投影,计算被跟踪对象的位置和方向。

(二)虚物实化

虚物实化是指用户从虚拟环境中获取同真实环境中一样或相似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认知的关键技术。另外,用户能否在操纵虚拟物体的同时,感受到虚拟物体的反作用力,从而产生触觉感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高性能计算处理技术

主要技术包括数据转换和数据预处理下图形图像生成与显示;声音的合成与声音空间化;多维信息数据的融合、数据压缩以及数据库的生成;命令识别、语音识别,以及手势和人的面部表情信息的检测等在内的模式识别;云计算,以及高速、大规模的远程网络技术。

(四)智能技术

VR提供一个人与计算机的交互环境。需要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来获得人的各种动作、语言甚至表情变化中的信息。当前智能接口领域中正在研究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三、虚拟现实在军校教育训练中的应用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虚拟战场环境、军事训练和武器系统设计与评估方面。

(一)虚拟战场环境

虚拟战场环境是利用虚拟现实软、硬件技术,将重要战场数据,如战场地形、战场场景、战场态势、战场人员、战场武器装备等进行处理,为使用者创造出几近真实的立体战场环境,从而模拟战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国外的发展现状来看,发达国家军队普遍将战场环境虚拟仿真纳入未碜髡街富酉低车难芯考苹中,并作为核心实力来发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通用的、协同的、智能的虚拟处理平台,科研充分利用和共享各种资源,实现大范围和广视角的战场环境模拟现实、场景的快速变换与渲染、战场地理环境的实时生成、作战行动的全程仿真,以及参训人员“目不可及”的环境分析与展示,带给参训人员一个超限时间、地点、资源、气候、政治等条件限制的“全景式”训练环境,满足虚拟环境对仿真真实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使参训人员能够在近似逼真的环境条件下完成各类训练任务。

(二)虚拟实验室

利用VR技术建立的各种虚拟实验室,既有物理、化学等基础实验室,也有装备操作、作战指挥等专业实验室,拥有传统实验室难以比拟的优势,前景广阔:

(1)节省成本。创建这种虚拟环境的演示,可以摆脱真正实验室所需要的昂贵的设备,教学的效果基本接近真正的实验教学效果。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极大的节省了成本。

(2)规避风险。真实的实验或操作往往会带来各种危险。学员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危险的实验,可免除操作失误而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3)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从单兵装备到分队装备,从装备体系到装备内部构造,学员都可以进入装备的内部进行观察。可模拟演示武器装备、内部结构,打破空间的限制。

(三)虚拟教学服务平台

以网络为基础,以军事训练需求为背景,综合利用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技术,构建虚拟教学服务平台,实现单兵模拟训练、分队模拟训练、一体化模拟训练和心理训练等多种训练方式。

1.单兵模拟训练

基于虚拟现实的军事模拟训练最初是针对单兵操作武器装备的,因此,在单兵训练系统巾的应用也最为广泛和成熟。让学员戴上数据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穿上数据服,通过操作传感装置选择不同的战场背景,输入不同的数据方案,体验不同的作战效果,进而像参加实战一样,锻炼和提高技战术水平、快速反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美空军用虚拟现实技术研制的飞行训练模拟器,能产生视觉控制,能处理三维实时交互图形,且有图形以外的声音和触感,不但能以正常方式操纵和控制飞行器,还能处理虚拟现实中飞机以外的各种情况,如气球的威胁、导弹的发射轨迹等。

2.分队模拟训练

分队模拟训练系统把在战术分队的多个训练模拟器和仿真器连接起来,以当前的装备系统、配置、战术和原则为基础,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连接起来。这样的虚拟作战环境,可以使众多学员参与到作战模拟之中,而不受地域的限制,具有动态的、分布交互作用;可以进行战役理论和作战计划的检验,并预测军事行动和;作战计划的效果;可以评估武器系统的总体性能,启发新的作战思想。

3.一体化模拟训练

一体化训练是我军军事训练的发展方向。随着一体化训练实践探索的逐步深入,虚拟军事演练系统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诸军兵种部队联合虚拟演练的任务,以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现在需研制虚拟军事演练系统,从军事总体和技术总体上设计了对诸军兵种部队作战能力的评估,根据诸军兵种联合演习的需求,进行升级完善和发展创新,完全可以适应一体化训练的新需求。

4.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战场模拟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军人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培养军人在未来战争中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是受训者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以及顺利完成各种作战任务的一种特殊的训练。

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训练模拟和作战模拟所提出的迫切需要而促成的。在心理训练过程中,无论是参训人员的心理训练、还是指挥员的心理训练,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分布交互、人机和谐的心理训练的模拟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心理训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利用仿真技术经济、安全及可重复性等特点,进行虚拟战场环境下的训练,可以代替某些费时、费力、费钱的实兵实弹的训练或者根本无法重现的实战场面,从而获得可靠、明显的心理训练效果。

(四)虚拟图书馆

将所有的图书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储存在虚拟图书馆中,军校的办公室、学员队、实验室等可通过网络连接到虚拟图书馆。教员和学员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虚拟图书馆中的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图书馆的各文献数据库系统;还可以在线浏览或下载所需的电子资料,以及完成纸质图书的借阅、归还等事务。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信息领域中继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之后被广泛关注的技术之一,各国在虚拟现实的理论研究、系统_发、应用推广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的进步,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应对未来战争中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综合性越来越强的局面,将虚拟现实运用于军校教学训练中不仅可以减少军队开发、训练成本,降低危险性,还可以大大提升训练、演习效果,这也让虚拟现实成为了仿真实战的重要手段。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然会在军事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新,刘旺盛.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教育训练中的应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2:203~225.

[2] 张咏梅.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3):35~36.

第6篇: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训练过程控制;跆拳道;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886.971/20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719-0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第27届奥运会女子+67 kg冠军陈中、2003年第九届世界锦标赛女子-72 kg冠军罗微,同时两人也是参加第28届奥运会的选手。

陈中:1982年出生;身高:183 cm;体重:72 kg

1995年开始专项训练

1997年世界锦标赛 第五名

1999年世界锦标赛 第三名

2000年亚洲锦标赛 第一名

2000年悉尼奥运会 第一名

2001年世界杯 第一名

罗微:1983年出生;身高:182 cm;体重:68 kg

1999年开始专项训练

2002年亚运会 第三名

2003年世界锦标赛 第一名

2003年奥运会(世界)资格选拔赛 第一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本人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搜集整理了中国女子跆拳道队备战第28届奥运会的训练计划。

1.2.2专家访谈法走访重竞技管理中心跆拳道部部长赵磊、国家跆拳道队总教练陈立人、韩国体育大学跆拳道队总教练李胜国、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等专家,就有关大周期训练安排和一些与本课题有关的问题进行访谈,获得了大量备战第28届奥运会中国女子跆拳道队训练的第一手资料。并与国家跆拳道队教练、两名主力运动员及队医进行深入交谈。

1.2.3现场观察法全程跟踪2004年中国女子跆拳道队的训练课,并对相关内容做了临场记录。

1.2.4录像分析法分析陈中、罗微近两年国际大赛的录像资料,及其各级别主要对手的资料制定个人技战术模式和参赛预案。

2结果与分析

2.1体能训练与控制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应具备快速反应、连续快速攻击的能力,所以力量、速度和耐力等应是基础条件;又因跆拳道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需要有快速位移的能力作为攻击、防守、及反攻击交替运作的连结,所以敏捷也是体能素质的重要因素;另外,跆拳道运动在竞赛过程中常使用下劈、后旋踢等高位技术,在人体关节、肌肉、和韧带的配合协调转动及伸展能力上更需具备有柔韧性的体能素质。

中国跆拳道队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采取的体能训练内容、方法及要求见表1。

2.2技能训练与控制陈中的技术训练的策略是:科学合理、区别对待、巩固提高、强化能力。在2004年奥运会的决赛中,陈中以前腿下劈的迎击技术得到两分,不仅打消了对手的猛烈攻势,为其成功卫冕冠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女子跆拳道队比赛的战术原则是:全攻全守、以攻为守、攻守平衡;每场必拼、有点必抢、有空必击、有击必反、有反必防、每连必多。陈中和罗微的训练经历和个人特点及级别情况不同,在大的战术原则的前提下,战术训练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区别。陈中在以后腿为主的战术构架下,加强前腿的抢攻和组织能力,为后腿技战术的发挥创造机会;罗微以前腿的攻击、迎击为主,突出后腿的反击。

2.3运动训练计划控制

2.3.1陈中、罗微备战2004年奥运会赛前训练目标控制中国女子跆拳道队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目标控制(图1)。中国跆拳道备战雅典奥运会的总目标是,力保一枚金牌,总体成绩超上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跆拳道队把备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2.3.2陈中、罗微备战2004年奥运会赛前训练计划控制中国跆拳道队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前训练计划,包括阶段训练计划、周计划和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阶段性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进行过变更,周计划有过一次明显的变化:竞赛前期,由于超大负荷的实战性训练,导致两名运动员的伤病加重,教练组及时安排了一周的调整。课训练计划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统一计划,另一部分是个人计划。统一计划是两个队员都必须执行的计划,个人计划是针对两个运动员的特点而制定的计划。

2.3.3陈中、罗微备战2004年奥运会赛前训练主训、辅训部分控制

2.3.3.1训练课主训部分控制中国跆拳道队奥运会前主训部分的训练控制为:周二、周三、周六以完整的个人技战术练习为主;周一、周四、周五以单一动作、个别连击动作的提高与精雕细刻为主;周日机动。

2.3.3.2训练课辅训部分控制辅训部分的内容以弥补个人技战术构架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为主,同时配以专项素质练习及一般力量练习和弥补技战术练习中出现的能力不足问题。

2.3.4训练课负荷控制中国跆拳道队大赛前训练课的负荷安排为:

2.3.4.1宏观层面准备期以大负荷量,中等强度为主;竞赛期以大负荷强度,中等负荷量为主;调整期则保持中等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大赛前,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变化以逐渐增加或减小的方式进行转换,呈现了渐进性。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控制由相对稳定状态向不稳定状态转变,最后在更高水平时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训练课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变化虽有高低起伏,但负荷量的总体水平则始终保持在高位。

2.3.4.2微观层面以运动员原有能力为基础,以大赛对运动员的负荷水平要求为标准,逐渐加大训练的负荷水平。通过对运动员的情绪表现、体力变化、动作成功率、饮食、睡眠及语言的观察,根据经验,判断运动员承受负荷极限的能力和水平,酌情做出调整。每周进行一次生理、生化指标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量化分析,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为运动员的负荷控制提供依据。

如图2所示,从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比赛的临近,她们的运动量开始下降,而运动强度在不断提高,直到过渡期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调降下来,以便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状态,为奥运会创造良好成绩打下基础。

2.4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监测部分检测结果见表2,表3。

2.5运动员疲劳恢复策略疲劳恢复是训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备战雅典奥运中采取的恢复手段见表4。

2.6运动员营养干预策略运动员的营养对运动员身体健康和体力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跆拳道队在备战过程中采取的营养措施见表5。

2.7备战与参赛预案制定备战过程中打破了以往闭门造车的现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提前制定在全国锦标赛后韩国转训方案、法国队来华训练方案和与台北队交流训练的方案。海南转训让运动员适应雅典的气候,同时调整运动员的状态,由备战的疲劳状态转为临战的紧张状态。活动预案的制定,保证了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让对整个备战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在备战后期教练组的工作围绕训练明确分工:分工负责情报分析、制定作战方案、准备比赛需要物质、出发前的程序、到达雅典后的行动方案、指挥方案及应急措施。为出征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准备应急手册,为比赛作好保障。

3结论

1) 大赛前的训练应把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课实施、动作技术、训练负荷、康复营养与运动员训练行为、心理调节紧密结合,保证运动员以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竞技状态参赛。 2) 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训练目标的制定更加完整、具体,对体能训练的要求更细致、更符合项目的要求。同时,也对技术、战术、心理训练提出了要求。进而使训练活动始终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展开。3) 技战术方面极为重视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将比赛法、组合训练法作为重要的训练手段,贯穿于大周期训练始终。同时通过训练有效地提高了运动员的比赛意识。4) 通过2004年奥运会训练过程控制的研究显示,像奥运会这样的综合性比赛,其比赛的特点是:比实力、比心理、比竞技能力储备、比临场指挥、比实战能力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洪商来,等.韩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特点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0(1):22-29.

[2] 高炳宏.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与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4):21.

[3] 刘宝成.跆拳道运动员焦虑水平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2):27-30.

[4] 田麦久.论训练过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5]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 B.H 普拉托诺夫著.陆邵中等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4:176.

[7] 黄燕玲.浅谈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形成与真培养[J].体育科技,1997(1):55.

[8] 波果斯洛夫斯基(苏).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9] 陈晓蓉.体育战术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0] 谢亚龙.王汝英,等.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第7篇: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军校学员

心理素质途径

一、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培育的目的和意义

军人的心理素质是战斗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军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军人的作战动机和对战场信息的判断。决定着军人战斗精神的发挥。近年来,从我军院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上看,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大约20%的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者比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失调、定位不准确以及情绪抑郁等。一些对比研究也表明,军校学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尽人意的且心理健康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有所下降,和地方院校的同龄大学生相对比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低于地方大学生,特别是在情绪抑郁焦虑等方面对比较为明显。

因此,军队院校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以及部队的需要。合理制定学员心理素质培育计划,有效开展学员心理素质培育的各种工作,这样对于军校学员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素质培育的主要途径

1.科学筛选,重视学员心理选拔和评估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成各项训练和作战任务的必要条件。军校要借鉴外军的有益经验,注重对军事人才的心理选拔,严把军事人才的心理质量关;要通过家访、调查问卷以及心理量表等多种形式全面了帮官兵的思想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对有家庭遗传病史、个人精神病史、严重心理障碍以及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潜质的人。要及早作组织处理: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官兵的心理档案。这样,不但能减少平时和战时心理疾病发生的潜在可能,同时也减轻了心理训练任务,提高了心理训练的起点。此外还需要定期对学员进行心理测评,对学员在校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对在心理测试或咨询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及时转送专业医疗机构诊治。

2.构建学校一学兵队一区队班三级预防和干预机制

军校学员如何完成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是一项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军校引入心理辅导和干预机制,即建立学校一学兵队一区队班三级预防和干预机制。

军校应设有心理咨询室和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负责心理预防教育和心理辅导。军校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将面临的各种环境变化及可能会产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此外。还有根据军校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选修课、专题讲座、广播、网络、板报、心理剧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及保健知识,不断优化自身的个性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学员队要配强心理教育的队干部。各学员队领导应及时掌握所属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和报告问题,与校心理咨询师和学员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对心理不适学员及时提供帮助,解决一般性心理问题,同时将将学兵心理素质培育的好坏作为学兵队干部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区队一班作为学员日常训练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预防和发现学兵心理问题最前沿。一方面,区队一班骨干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观察力;另一方面,应定期召开由心理咨询人员、学兵队领导以及区队骨干的心理分析会,分析总结前段时间心理素质培育工作的得失,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和疑似人员进行排查,最后形成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3.开展心理训练,磨砺学员心理品质

目前,心理素质训练已成为外军常规性的军事训练科目,这些国家的军队通过模拟战场环境和结合日常管理教育、作战训练等活动,培养他们完成战斗任务所必需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活动能力,并且呈现实战化、基地化、模块化和技术化等特点,这对我军校学员的心理训练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1)虚实结合,模拟实战进行训练

心理训练尽量模拟和贴近实战环境,这是外军尤其是美、英等军队开展军人作战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因此,可组织学员参与对抗演习、生存训练、舰艇远航等形式训练学员克服困难、提高心理耐受性:选择高温、严寒、高海拔、时差、恶劣气象条件以及封闭空间等各种极端环境下训练学员的环境适应能力;选择难度较大的战术想定作业,提高军人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水平。此外心理训练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虚拟现实训练具有环境逼真、场景多变、“身临其境”感强、训练针对性好和安全经济、可控性强等特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种战场环境(如坦克、火炮、飞机和舰艇等),为学员创造一种险象环生、几近“真实”却没有硝烟的立体战场环境,增强心理训练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科学施训,因人而异进行训练

心理训练要依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确定心理训练的方法和内容,以保证心理训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训练方法上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训练过程中,心理训练要采用多样的刺激、多种的方法,如贴近实战训练、放松训练、暗示训练、催眠训练等。在训练对象上,心理训练要结合学员的个体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及主观努力各不相同,学员的身心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困人施教,对不同的学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进度,以保证其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均衡提高。因此,应采用共同科目和加强科目相结合的训练方式,一方面,利用共同科目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对训练过程中表现较差的学员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训练。

第8篇: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绪不稳 部分战士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的人当遇到突如其来的刺激时,易惊慌失措、紧张、焦虑、烦恼、沮丧、抑郁;有的人只要受到一点点刺激或者打击,就会坐立不安、承受不了,并且很快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这些现象在身为独生子女的战士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带着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参加训练,就可能发生问题。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应该多和有这样心理问题的战士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稳定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乐观地对待所遇到的挫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一颗平常的心对待生活中发生的挫折,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

落差太大,自我认知失调 有战士带着很高的期望来到军营,到军营后发现落差很大,从而表现出失落、抑郁、沉默、消极等心理状态,在训练中表现得萎靡不振,感到训练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甚至敷衍了事、被动应付,容易发生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新兵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对于这样的战士,我们应该多给予鼓励和帮助,引导他们学会和过去的自己比,从而感到每天的进步和收获。特别是当他们情绪低落时,要帮助他们发现其在训练、工作中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强化爱军习武的观念,不断学习,努力训练,尽可能地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焦虑不安,精力不集中 训练中,一些战士精力不集中,对训练要求,左耳听,右耳出,这是导致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原因。对这样的战士,要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放下包袱。同时,要引导战士明白“一心不可二用”的道理,到了训练场就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9篇:实战化训练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训练误区

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目前已成为军事体育训练领域的热点和焦点,无论院校还是部队都在进行此领域的研究和训练尝试,某部还进行了“战斗体能”的试点;目前陆军提出了”强大体能与技能完美结合“的说法。这些都是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的集中体现,然而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是特殊的体育训练形式,要求集中体现实战化,所以训练容易导入误区,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相关概念辨析

(一)军事体育概念辨析。李之文教授主编的1997年版《军事体育学》,2014年版《军事体育理论》对军事体育的概念是这样表述的:军事体育是人们为国防安全和战斗准备,全面提高战斗力,而采取的一系列与战斗技能紧密相关的身体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特殊体育形式。原总参谋部军训部颁发,由林建棣、包瀛春教授主编的2012年版军队院校军事体育课程通用系列教材,将军事体育的概念表述为:军事体育是以增强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训练。可以认为,军事体育是身体练习为基本特征,以体能、技能和身心适应能力为基本要素,包括了军事体育学科理论、基础体能训练、岗位适应训练、实用技能训练、综合运用训练和体育锻炼等,构成了军事体育训练的内容体系。从上述表述不难看出,军事体育训练无论是以增强体质为目的,还是以提高战斗力为目的都是以体育的形式来实施的,这里就揭示出军事体育仍然属于体育的范畴,是一种身体训练。通过身体训练进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战斗力的目的。

(二)军事体育实战化概念辨析。军事训练实战化,从字面上理解是从实战出发进行军事训练。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就是使军事体育训练更加贴近实战,它强调的是军人身体训练与武器装备、战场环境、兵种岗位的有机结合。这里我们要认识到,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更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体育训练,必须是满足提高战斗力的体育训练,还必须是满足适合实际战场作战的体育训练。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的具体措施可以归纳为:结合战术背景展开训练;结合战场环境展开训练;结合兵种专业展开训练;结合携装携弹展开训练。

二、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的几个误区

(一)把训练当作战术演练。战术演练是在想定情况诱导下进行的指导和进行战斗方法的训练,是部队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基础训练之后实施近似实战的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较为高级的阶段。而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是为了提高军人实战化能力的体育训练。前者是综合性军事演练,而后者是基础性军事训练,二者所要实现的训练目的截然不同。然而,在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在日益被贯彻的情况下,在训练实施过程中,组训者会过分的结合战术,过分的结合战场环境进行训练,摆花架子,突出的主体不是体育训练,而是战术在训练中的实施过程,没有认识到军事体育训练只是提高身体战场适应能力的体育训练,违背了体育训练的宗旨,自然没有好的训练效果,也失去了军事体育训练的意义。

(二)把训练当成是纯粹的军事技能训练。军事技能从概念上理解就是完成军事任务的技术能力,这里强调的是技术,当然技术能力是在身体能力的支撑下完成的,军事技能范围比较广泛,一些对身体能力要求较高的项目可归纳为军事体育的范畴,比如各地、刺杀、攀登、定向越野等,另外一些军事技能训练如射击、投弹、驾驶、兵器操作等不属于军事体育的范畴。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应该是军事体能与军事技能的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不是一味的认为搞训练的实战化,应该是大量加入军事技能的内容进行训练,那样得出的效果绝不是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所需要的。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日常情况下的训练,不排除一些特殊任务的部队特殊训练,或一些部队特殊战备情况下的训练。

(三)把训练设计成极限体能训练。军事体育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培养军人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军事体育的实战化训练更是具备锻造战斗精神,培养军人血性的功能。然而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特别是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过程中,这种功能的发挥往往被扩大化。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武断的加大训练的强度和密度,使训练成为极限体能训练,没有遵循训练的规律,可能会造成训练大量伤病,甚至更严重的后果。诚然,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归根结蒂属于体育训练,体育训练应该是遵循科学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是更有利于战斗力的生成的。当然,这与培养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并不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合理设计出大强度、高密度的训练也是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不可少的。

(四)把训练当成单纯的体能训练。在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体能?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其实体能训练可以算是军事体育训练的一部分,指的是一些军事基础项目的训练。目前部队日常进行的可以看出是这种“体能训练”。不可否认,在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过程中,没有或很少结合兵种专业展开训练、没有或很少携装携弹展开训练,造成训练的实战化不够,会取不到预想的效果。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们实际要解决的问题。

(五)训练过于共同化。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容易搞成统一训练内容、统一训练形式、统一训练方法、统一训练标准的共同性训练,就是大家训练的内容大同小异,训练不能突出军兵种和部队特色,没有结合自身的作战任务进行训练。各军兵种作战任务不同,各战区部队所承担的战斗任务各有侧重,部队驻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各部队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也是不尽相同的。各部队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根据各自实际作战任务的特点,来组织进行实战化训练,避免训练过于共同化。当然这就需要训练组织者科学精细的去设计,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