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

升入初中的感受精选(九篇)

升入初中的感受

第1篇: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

为了摸底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在入学之初进行统一的入学考试,考察内容以初中知识为主,并适当添加一些高中知识,考察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入学考试,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第二层,基础知识过关,教学重点可向能力培养方面倾斜;第三层,已经具备高中英语基础水平的学生。

1.教学内容应注重激趣性,善于从实际生活中获得启发。例如在学习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Traveljournal时,这个主题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初中英语学习中涉及“Travel”的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重现熟悉的学习情景。在与学生建立了情感上的共鸣后,教师可安排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theirpasttravelexperiences,至少介绍一本熟悉的旅游杂志。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时向学生发问:“Whatdoyouthinkofthetraveljournaltobringtoyou?”、“Inyourdailylife,howdoyougettheinformationoftravel?”,保持和学生的亲密互动,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壁垒,增强他们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适应能力。

2.引进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手段。为了提升初升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英语教师除了在内容上加强探究外,还应在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手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学工具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的机械的教学手段正逐渐被信息技术工具所替代。英语教师应加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培训,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和英语课堂的连接性,综合运用视频、音频和图像文件,增强感官冲击力,提升教学的丰富性。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随时调出初中英语资源,通过对比教学,提高学生的亲切感和接受度。

3.引入游戏教学法,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游戏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和课堂纪律是不冲突的,反而能有效维护课堂纪律,保持课堂教学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游戏教学法改变了英语教学的枯燥性,将学习内容融合进游戏中,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游戏教学可以消除初升高学生的心理壁垒,感受到高中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会学生高中英语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践,灵活运用英语语言。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将从初中阶段的偏理论学习向偏实践学习转变,教师应从教学方法加以改变,使学生逐渐接受新的学习模式。具体来说,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过程中应坚持三大原则:一是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复习任务;

三是要求学生课堂学习时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和集中力

2.重点突出句型教学的重要性。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了要继续积累词汇量外,还要重视句型的学习和应用,并且后者的重要性要高于前者。为了使初升高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节奏,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背句型,减轻单词记忆任务,实施针对性教学。三、加强情感教育增强学生对高中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的认同感首先是创新英语教学形式,切合学生心理。例如安排学生学习一些流行度较高的英文歌曲,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修改,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英文歌。学生在构建自我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高中英语学习的魅力。其次,高中英语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爱屋及乌”。当学生形成了对教师的好感之后,教师的英语教学就会变得顺畅高效。

四、结语

第2篇: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

声势律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音乐,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而,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简述

声势实质上就是通过不同的人体动作而产生的各类声音。声势律动教学法则是将身体律动作为乐器,从而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法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又称为“体态律动”[1]。初中学生由于具备一定的音乐学习基础,因而很容易便能够通过变换身体姿势来呈现出不同节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效果。同时,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不断的身体律动中熟悉节奏感,获得注意力的集中,使他们的记忆力和整体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并在音乐和律动中获得情绪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也针对这一教学方法开展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二、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以声势律动增强学生兴趣

与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课堂相比,学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2]。且当前初中生个性飞扬,自我表现欲十分强烈,教师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节奏轻快的音乐,并展示飞翔的鸟儿、舞动裙摆的少女等图片,使学生在正式学习前,情绪便能得到充分调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做出符合节拍的动作,沉浸在音乐之中,感受音乐的美好,从而提起对接下来学习内容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生身体律动时,对学生的节奏特点、发声特点等进行指导,使学生切身体验教师所讲解的节奏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在声势律动实践中,学生的律动美感也十分重要,教师应采用示范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具有美感的律动动作,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感,从而激发起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以声势律动培养学生听觉

音乐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对音色、音高、旋律的记忆。学生的听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音乐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听力进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乐谱为基础,乐谱能够将乐曲中的音高等充分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因而,在正式训练前,要求学生能熟记乐谱。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浅唱练习,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节奏和感觉,适当地律动身体。学生亲自演唱能够增强对音乐的敏感度。在学生逐渐熟悉这一教学模式后,教师则可以增加难度,直接播放音乐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会对音乐节奏、音色等更加敏感。

3.以声势律动激发学生情感

音乐具有激发人内心情感、发泄心中情绪的作用,往往在欣赏一首乐曲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受其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感受音乐情感,提升其音乐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达到这一目的。这一教学法往往会与舞蹈结合运用,借助舞蹈的激情,带领学生迅速进入音乐情景中,从而激发出其内心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先根据音乐节奏,为学生示范简单动作,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随后要求学生一同做出动作,并向学生讲解动作要点和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能在做出动作时联想到情感,将所产生的情感表现在动作中,从而实现两者的充分结合,从内心深处感受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三、结语

初中生活泼好动,对音乐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将声势律动教学法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在身体的律动中,获得节奏感、音乐素养、审美水平等的提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

第3篇: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美术教学;学生;教师

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指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术、创作美术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指导学生对美术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和积极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作用,将情感教育灵活地渗透于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格,更好的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美术课堂,循序渐进的将美感艺术、思想品格等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思想和艺术水平全面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健康思想引导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有利于使学生通过对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心情的学习和了解,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讯息,感受到乐于助人、爱国奉献等精神内容,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达到情感的提升,促进学生思想品格的发展。

(二)提升师生的和谐关系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对学生“通识教育”的指导,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陌生。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创建一个欢快、轻松的美术课堂教学氛围,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氛围,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发挥、大胆创作。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发展规律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建生活情境,感受身边的艺术。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美术,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艺术,也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一定的情感认识,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直观理解,由情入境,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感受美术的多姿多彩。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湘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苍松翠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松树和柏树进行回忆,利用生活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播放各个地区的“苍松翠柏”美景,感受松树或者是柏树的排列效果、自然穿插规律等内容,在学生基本掌握水墨画的创作技巧之后,组织学生对“你印象中的苍松翠柏”进行水墨描绘,展现富含情感的灵性美术作品,发挥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二)加强情感沟通,触动学生的心灵。

情感是发现美和感受美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是艺术发展的必备元素。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挖掘学生美术学习的闪光点,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创建一个拥有浓厚情感氛围的美术课堂。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以情沟通、以情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人格和美术素养。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湘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触摸美丽》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你触摸过最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材质和触感?”等问题,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互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沟通的平台,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言,触动学生的心灵,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提升教师素养,奠定情感的基础。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初中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师的良好影响和优雅的情感品格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情感和思想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修养和人格品德。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加强对美术技巧和美术知识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美术知识涵养,注重对美术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情感认识,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美术水平和情感品格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情感是人们沟通的重要桥梁,情感也是美术的灵魂,情感能够使美术作品更加富有内涵,使人印象更深刻。在初中美术教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情感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美凤.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2,(12):56-58.

第4篇: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传统理论性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弊端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学习保持持久性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物理小实验的重要价值,并探索全新、高效的小实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物理小实验的优越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夯实知识基础,提升学习质量。

一、初中物理小实验的特点及重要性分析

(一)特点

与正常实验相比,物理小实验规模小,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实验演示,又可以在课后同学之间互动交流和探讨[1]。其所用的实验道具也相对简单和常见,对实验场地的要求不严格,实验用时较短,成本较低,难度低,可操作性强。同时,物理小实验的灵活性较高,在课堂上及课后都可以操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方便了学生进行实验时间的安排。学生在课后完成物理小实验,对实验现象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并且可以对实验现象深入思考后产生的疑问进行进一步探究,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多思考、多动脑、勤动手,增强物理知识的可操作性。

(二)重要性

为研究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选取我校初二1 班和初二2 班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班级学生的各科成绩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无明显差距。初二1 班共计50 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小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初二2 班共计48 人,教师采用传统理论性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之后,笔者对初二1 班的学生和初二2 班的学生实验前后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物理文本信息的了解情况等进行了对比,并根据八上期中考试的成绩与八下期末考试的成绩“三率”(及格率、优秀率、高分率)的分析对比,对实验效果进行判断(见表1 )。从八上期中考试两个班的“三率”对比的结果中看出,经过应用半个学期不同的教学模式,初二1 班的“三率”已经比初二2 班有一定的优势。而从八下期末考试两个班的三率对比可以看出,初二1 班已经具有绝对优势了。可见,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动情绪,强化自主性。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借助小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立体和形象地观察到物理现象的变化,让枯燥无味的物理概念变得有趣,从而使学生体会与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之处[2]。例如,在教学“惯性”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惯性小实验,将惯性知识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实验过程:将放置一个鸡蛋的硬纸片放置在装有半杯水的水杯口上,之后迅速抽走硬纸片。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鸡蛋安全地掉进水杯中,并没有随硬纸片飞出。通过这个物理小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惯性的存在,进一步降低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有更加具体和生动的了解。同时,在物理小实验中,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做,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的自主性,不但可以感受到玩中学的乐趣,而且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第二,营造环境,活跃氛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小实验具有便利性和趣味性,可以使物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课堂环境更加良好,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效率更高。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多了,距离自然就近了,学生也就不再恐惧教师和物理学习,学习效果也就高了。此外,初中物理小实验也适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探索、相互帮助,不仅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分析物理知识的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小实验的应用策略

(一)凸显物理小实验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感受实验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凸显物理小实验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有针对性地适时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小实验促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内容,真正实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例如,在教学“浮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过程:将割掉底部的矿泉水瓶倒置,在瓶颈处放一个乒乓球并向瓶内注水。此时,学生可以观察到,乒乓球并不会浮起来。之后,教师用瓶盖盖在瓶口处,学生观察可以发现,乒乓球出现上浮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浮力产生的原因,对浮力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也使实验的趣味性更强,使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更大。

(二)优化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物理小实验的应用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在实验开展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调动学生的实验自主性。例如,在教学“大气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有同学设计了一个“无法吸走的牛奶”实验。实验过程:准备一个试管,装上牛奶,橡皮塞封好口,并在橡皮塞中插入细玻璃管,用力吸玻璃管,无论如何用力,牛奶就是吸不上来。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大气压的作用,试管中的饮料吸不上来。这个实验能够很好地刺激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学生敢于大胆尝试和创新,既可以在物理学习中习得知识,又能够增长才能。

(三)将实验生活化,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物理的生动性与实验性是非常强的,实验是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小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生活的作用,拉近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可以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例如,在教学“折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与开展一个“位置升高的硬币”的实验,将折射与生活现象相联系。实验过程:选择一个半透明的水杯,将硬币放在这个水杯中,将杯子不断地移动,观察发现无法看见硬币,此时向杯子中加水,观察可以发现又能够重新看到硬币。能够重新看到硬币,主要是因为光的折射,使硬币的“位置”逐渐升高。这个物理小实验可以生动地解释折射现象,而学生在设计、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物理小实验的重要性,积极引导与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小实验,发挥物理小实验的优越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知。同时,物理小实验的开展,可以使物理课堂更加轻松和愉悦,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思考、自主反思、自主动手、自我发展,这对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物理思维的培养、物理综合素养的形成等都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审美能力;音乐曲风;情感基调;音乐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59-01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重要的能力,而音乐本身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美,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紧扣审美内涵,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审美元素,精心搭建感悟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紧扣音乐曲风,提升审美能力

不同风格的音乐对听众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包含了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教师要抓住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引领学生细细感悟,进而使学生以不同的情感融入作品理解中,有效提升审美能力。

如《茉莉花》是一首民歌,给人以轻快、明亮的感觉,教学时为提升学生的审美兴趣,教师引入一段视频: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小女孩清脆的声音在课堂上萦绕,学生仿佛走进了茉莉花的世界。当学生聆听完毕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呈现茉莉花的相关图片,并巧妙与当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使学生理解茉莉花代表的含义。它代表纯洁的中国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烈欢迎世界人民2008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茉莉花的演唱版本很多,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版本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曲风所蕴含的情感基调。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它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对于土生土长的江苏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容易引发他们内心的那份触动。教师要结合作品的情感、速度、节奏等让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和表达作品的方法,从而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节奏美、文化美等艺术特征。

二、挖掘作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审美是一种内在的感知能力,并无规则、标准可言。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学生美感的培养,积极搭建鉴赏平台,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感性认知中理解音乐、鉴赏音乐,从而让审美培养更接地气,有效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如在欣赏《故乡的云》时,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对背井离乡的理解较浅,而作品所要表达的是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所以学生很难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之前设计一个相关视频,巧妙地将游子在外思乡的情景展现出来。视频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悲壮的背景音乐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此时,教师再将作品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深入作品,感悟歌词和曲调,同时设计互动交流环节,让学生将对作品的理解用语言、音乐或肢体表现出来。如有的学生用打节拍的方式感受旋律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有的学生用舞蹈动作表现了游子在外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用歌唱的方式学习作品,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运用音乐实践,提升审美能力

音乐是创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它以生活为背景,展现了创作者内心不为人知的世界。音乐实践活动是引领学生走进作品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意识到音乐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上一层楼,感受创作者震撼人心的创作过程,达到有效提升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第6篇: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创造美

前言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的要求,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现实世界和文化艺术中所蕴含的美的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很好的创造美,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获得健康的发展。具体到语文教学活动,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分析鉴赏,从中获得欣赏自然、社会和人的美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

一、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

将美育与初中语文结合在一起,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具体而言,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要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领悟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追求,精神向往。

二、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

在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运用,唤起学生审美的直觉,逐渐地让学生感知美,形成关于美的初步的认知,让学生体会到感知美所带来的愉悦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体会感知语文的必要手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感知语文的魅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正确的朗读课文入手接着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不断地加深对文章的体悟,亲身体验文章给自己带来的美的享受,这是领悟文章之美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独特的音韵美,尤其是在读古诗文的时候,更要注重在朗读感受语文的音韵美,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语文的美。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直观美即通过板书的设计,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汉字的美,感受到汉字中所蕴含的独特的韵味。在教学中进行板书设计时,要注重板书设计与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机结合,要注重课文脉络的整体体现,突出教学重点,板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体现,是直观的形象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按照美学的规律科学合理的设计板书,将复杂的文本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或者以简洁的语言进行呈现或者借助图形这种更为简单的方式,给学生带来简洁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文本,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的理解掌握,抓文章的关键句,同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感悟,并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记忆,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简单地写一个“苦”字,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苦,体会到作者在青春年华失去双腿的痛苦,体会到作者失去母亲的痛苦,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对这一个字进行深入的感悟。

2.引导学生感受语文文本的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可以看做优秀的范本,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饱满的情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就是在于作者进行对话语文本进行交流,这就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在阅读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中可以感受到鸟语花香,看到神奇瑰丽的山峦,了解到大海的宽广博大,也可以感受到暴风骤雨的洗礼,体会小桥流水的宁静致远,在阅读叙事类的文章中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提升内在的修养。语文是集知识与情感于一体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做到将真情实感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辨美丑、区分优劣,理解文本的丰富的意蕴美,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在审美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要感受文章语言拟人化的优美,感受作者独特的构思之美,感受春天万物复苏之美,春天的美不同于夏天的骄阳烈日绚丽之美,不同于秋天硕果累累之美也不同于冬天白雪皑皑之美,她美得活泼美得俏丽美得可爱,给人带来欢乐与勃勃的生机。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春天之美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教学《孔乙己》这篇经典的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以及孔乙己有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作者笔下的孔乙己是悲哀的是值得同情的,他身上烙着社会的时代的印记,是社会时代的丑的具体体现,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丑的事物的存在,才会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能够引起学生的深思与关注,真正的思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古诗文是引导学生感受语文美的最佳范本,尤其是古诗,不仅有顿挫的节奏感还有着丰富的意境美,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并且可以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诉诸笔端,画出来,与同学积极地交流和感悟,真正把握古诗中蕴含的那份古典的含蓄的美。感受文本的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和依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深入地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并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语言美的思想。

3.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美,在引导学生感知美与鉴赏美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去创造美。在具体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创造美的活动。首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朗读课文的最高层次,在正确的流利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读出课文的韵味读出自己的感悟,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到文章的节奏美,形象美,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到文章的美;其次,可以按照文本的体裁,安排学生自己排演话剧,初中生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表演欲望较强,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大量的可以排演的剧本,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表演这些话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这些角色,在分角色扮演中体悟到更加深刻的内涵和获得独特的体会,创造出话剧美;第三,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写作训练,学生进行写作也是创造美的一种活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细心地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并随时记录下来,体会到生活中自然中所蕴含着的独特的美,鼓励学生通过积累的知识,或者自己的理解进行布局谋篇、构思以及遣词造句,初步完成写作,然后再进行反复修改,直到达到自己认为好的境界,逐步地提升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原型进行丰富地想象和联想,并记录下来,创造出新的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鼓励学生通过从生活中发现美,并运用美的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教师在学生创造美的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美引导学生体会到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可以文思泉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注重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意蕴,积极地创造美,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习感悟。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积极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用具有艺术的方法启发学生找寻美的因素,鉴赏生活中的美,并引导学生掌握创造美的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美的创造,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龙,刘立霞.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浅谈[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06:50-51.

[2]黄少芸.认识·鉴赏·创造———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初探[J].科技信息,2009,17:237.

[3]邓玉飞.缀文辞发观文入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72-73.

[4]李文春.简要分析新课标下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147-149.

第7篇: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效率提升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美术是一门手、眼、脑等并用的学科,不仅能够给予学生相关美术知识的传授,还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性的提高。因此,更好地在初中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对于学好美术这门课而言,更不例外。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本出发点。这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课后作业的布置及相关教学设备的使用等方方面面也要有所体现。为更好地细化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在课堂选题上要顺应学生学习的兴趣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生接触的相关美术知识越来越多。传统的一些如对一些小动物进行临摹、素描等选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融入时代的气息,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如卡通动物图画等引入课题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相关学习。二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教学,更好地使美术课堂教学呈现直观的画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已经运用到初中其他各科的教学中,美术教育也不例外。三维动画教学、模拟图画教学等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三要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美术课程课时相对较少,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保持学习美术的兴趣,利用各种竞赛活动便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美术作品参加各种美术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成就感,特别是一些获奖的成就更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美术之路指引前进的方向。

二、教师要细化教学内容和对象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除了通过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外,因材施教,细化教学内容和对象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初中生面对的美术这门课,由于课程少、考试压力小的缘故,往往会受到学生的轻视。鉴于课时少的特点,教师更要细化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讲“干货”,即要让学生通过每节课的学习都带动其美术技能的提升,而不是上一节课没有任何的效果。如教师在进行物象的多视角内容的教学时,要不断地引入尝试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而不是按照课本的内容照本宣科,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及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细化教学对象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对于一些有着美术天赋的学生,要通过更多的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而对于一般学生而言,要善于培养学生美术的基础知识,不要让课堂出现难、怪等内容,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

初中美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反馈,因为教学反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美术课普遍被学校、学生、家长认为是一门相对不重要的学科,而考试压力又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如何收集教学反馈相对困难。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通过课后与学生进行心得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写生,与学生共同探讨美术的乐趣,通过选送优秀美术作品参加画展、竞赛等方式不断了解学生对于美术课的所想,通过将相关内容及时地进行总结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师要能够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美术课程在初中不被重视虽然有一定客观原因,但许多美术教师会以一种消极的方式看待美术课,更不善于重视自身水平的提高。美术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与美术休戚相关,而信息技术也与美术教学紧密相连。教师要重视自我技能的提升,不仅要会一般的教学技能,对于各种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设计等内容也要善于学习,这样才能在美术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无穷魅力和重要的用途,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学,又是一门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有关系的学科,初中美术教师要发挥聪明才智,将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姬艳飞.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培训,2015,20.

第8篇: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育;方法

音乐是一门有较强的情感特性的艺术类学科,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音乐文化素养。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培养情操的关键时期,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社会实践的论证,情感教学已经成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可以提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健全人格;第二方面,情感教学可以更好的实现音乐教学目标;第三方面,情感教学是教育改革的要求;第四方面,情感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1健全人格

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的思想。而形成一个全面的人格重要的就是理智和情感这两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性格养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养成性格习惯的关键时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加入情感教育的内容,使学生的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更有艺术性和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人格得以健全。

1.2情感教学可以更好的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本身就是一项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美好,并且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在音乐教学中增加对情感方面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陶冶情操,实现音乐教学和情感教学的双赢。同时,在音乐的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乐谱和文字还要使听众感知到演唱者的情绪和情感,使听众感动。因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还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1.3情感教学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新课改下,不仅仅对初中的音乐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音乐教学的内容做出了改变。初中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学是社会发展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趋势,因而在音乐教育中融入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的重要突破而且也是情感教育的必然趋势。通过以往的音乐教学成果不难发现,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中只注重对于音乐形式和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因而教学的质量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之下,融入情感教育,使学生不仅仅掌握音乐外在的形式还可以深入领会音乐的内涵,使音乐教学的质量有所提升。

1.4情感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各种知识,掌握各项技能,还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情感,使青少年实现全面发展。在初中的课堂安排过程中音乐教学是最适合进行情感教学的课程之一,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来调节自身的情绪,从而保持最佳的学习生活状态。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会调节情绪,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从容的处理自身面对的情感问题。

2、情感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在对中学生的音乐课上进行情感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几方面方法:第一方面,在欣赏着渗透情感教育;第二方面,以情感带动情感,实现对学生情感教育;第三方面,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情感。

2.1在欣赏着渗透情感教育

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环节的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感受音乐魅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渗透情感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渗透主要是使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并且和演唱者产生共鸣。同时通过对演唱者的表情、动作和歌词等方面的讨论,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环境等,从而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渗透情感教学的内容,以歌曲所传递出的感情为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2.2以情感带动情感,实现对学生情感教育

初中生的情感正处于较为丰富的阶段,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的时期。因而,音乐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音乐散发的艺术魅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诱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语言、选择的歌曲的变现形式等方面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通过选取感情强烈丰富的歌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音乐的美,体会到音乐所传递出的情感,使学生的音乐品味得到提升,进而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注重对情感的体会,使学生的情感在健康中发展。

2.3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情感

初中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水平虽然比小学有所提上,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学生接触音乐更多的是通过各种艺人、歌星,接触的都是相对较红的流行歌曲。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注意这一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传递美和知识。通过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应,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尊重,进而更好的领会音乐中的美,感受音乐传递的感情。

3、结语

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音乐教育中对学生的审美和情感方面的教育和渗透所产生的作用是其他基础学科无法比拟的。因而,在初中生的情感正处于敏感阶段和发展初期音乐老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情感的使命,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杨国芳.试论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嵌入措施[J].音乐大观,2014,6(2)19-20

[2]王梅娜.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4(3)22-23

第9篇: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现代文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相较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在课程设置和学习难度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现代文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大的学习难度。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现代文的学习更是如此,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和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内涵,通过进行现代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语文成绩,更能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感受能力,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怎样改进现代文教学,改善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该问题的几点看法。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现代文教学时,往往会持一种功利性的心理去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习惯性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对文章内容的背诵等方面,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内心情感等方面的挖掘上,总是停留在表层,很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课程的现代文学习时,也只是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一种机械的、初步的学习,在课程结束之后,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止于教师的讲解,很难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对于文章的深层内涵更是所知甚少。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学习质量却不高,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更会影响学生对于现代文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因此,针对初中语文课程的现代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改进自身的现代文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现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现代文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文篇目,是学者和专家经过层层筛选和慎重考虑之后选入的经典篇目,在这些现代文中,包含了诸多大家学者对于人生的体会、对于过往时光的追忆、对于人生问题的思索等等,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和文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这些现代文篇目,学生可以吸收前任贤者们的人生智慧,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从而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启迪。

同时,通过学习现代文,学生们还可以仔细体会这些经典作家们的遣词造句,琢磨他们在进行文章创作时的手法和技巧,学习相关的写作知识,为自己的作文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从而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现代文教学时,能够充分认识到现代文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扭转自身的教学观念,将现代文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现代文的篇目一般较长,而课堂时间又总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现代文教学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提炼出现代文篇目中最精华最精彩的部分,整理好自己的讲授思路,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课堂内能够进入现代文的学习状态,体会到现代文的魅力。

初中语文任课教师在进行现代文教学时,除了要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还应该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现代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课堂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到课程氛围中来,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现代文的学习。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文,相较于小学阶段,无论是在篇幅上还是理解难度上,都有了进一步地提升,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有些学生在进行现代文学习时,看到这么长的篇幅和这么多的文字,就不敢或者不想进行现代文的学习,甚至会对现代文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和厌学心理,对学生的现代文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耐心地向学生讲解进行现代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在进行现代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运用一种温和的教学姿态和学生进行交流,使用正确的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的语言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一改过去沉闷古板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现代文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能够以一种放松的心态投入到现代文的学习中。

在进行现代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进行现代文的学习和深层含义的探索。对于现代文学习来说,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文学习方法,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程的现代文学习中,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往往会将朗读环节从课堂中省去。这种做法看似为学生进行现代文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不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进行现代文的学习时,通过进行朗读,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性的把握,为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使学生及时地对所学文章内容进行复习和反复思考,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进现代文学习的氛围中去。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朗读,灵活运用朗读,在学习文章之前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朗读,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