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瘾调查报告范文

网瘾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网瘾调查报告

第1篇:网瘾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因特网;行为,成瘾;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3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出现不仅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便利,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据2005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1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10300万,半年增加了900万,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8.4%。网民中以年轻人居多,其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5.8%。随着上网行为的普及,其负面效应如网络过度使用、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IA)等健康危险行为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状况,笔者对200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卫生分中心进行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广州市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广州市全日制中学9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共调查有效学生2921名。其中男生1386名,女生1535名;初中生1203名,高中生1161名,职业高中生557名。

1.2 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涉及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和吸毒等物质成瘾行为、网络成瘾行为、易导致意外妊娠和性传播疾病的、饮食相关行为、运动锻炼相关行为等6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分析。采用集中填写问卷法,由专业人员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自填问卷,并当场回收问卷。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校验,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的2921名中学生中,在过去7 d内上网的有1978人,报告率为67.7%。其中男生966人,报告率为48.8%;女生1012人,报告率为65.9%。初中生765人,报告率为63.59%;高中生866人,报告率为74.59%;职中生347人,报告率为62.3%。以高中生最高,初中生次之(χ2=41.94,P

2.2 上网时间 见表1。虽然超过40%的中学生在过去7 d内每天上网时间≤1 h,但值得关注的是,有10.24%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达到或者超过4 h,其中男生211人,女生88人,男生的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χ2=71.4,P

2.3 上网目的 上网目的前3位分别为:娱乐(歌曲、VCD、flash)占60.97%,聊天占60.12%,查阅学习资料占46.73%。其中53.25%的男生上网目的是“玩游戏”,显著高于女生(3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P

2.4 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比较 由表2所见,在多种网络成瘾行为中,“总想着网络有关的事情”、“不上网就感到不舒服”、“希望增加上网时间”、“上网时间超过自己的预想”、“想停止上网又不能自控”、“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向家长、老师隐瞒上网的事实”等方面,男生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

2.5 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结构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由表3可见,父母的文化程度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影响不明显;但家庭结构(学生是否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有一定的影响。在“总想着网络有关的问题”、“想停止上网又不能自控”、“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向家长、教师隐瞒上网的事实”、“因上网与家长发生冲突”等网络成瘾现象方面,不是长期与父母共同生活学生的报告率均高于长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学生(P值均

3 讨论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在提供知识、娱乐及各种信息方面确实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本次调查显示,有46.73%的中学生上网目的是“查阅学习资料”,说明网络的出现在学生查找资料、增长见识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行为比较普遍,上网目的以消遣娱乐(网络游戏、聊天)为多。男生上网多为获取信息和娱乐,选择“玩游戏”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而在网络成瘾行为方面,男生的报告率也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有较强的攻击性、富于好奇和冒险精神以及难于管束等原因有关。随着年级的增长,各种网络成瘾行为的报告率也有上升的趋势,高中和中职学生的报告率明显高于初中生,这与国内的一些报道[2]类似。说明年龄也可能是一个影响因子,其原因可能与高中生或职中生越接近成年,家长和学校也越难以管束有关,也可能与高中和中职学生面临着高考和就业的压力,希望从网络中获得愉快和满足,或是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有关。本次调查还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不大,但家庭结构的不同对学生网络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能长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包括单亲、离异家庭或父母在外地工作)的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普遍高于与双亲同住的学生,尤其是在“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向家长、教师隐瞒上网事实”、“因上网与家长发生冲突”等网络成瘾行为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学生不能长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关爱及有效监管有关。

中学生有很多健康危险行为,网络成瘾行为是其中之一。调查显示,有10.24%的学生在过去7 d内每天上网时间≥4 h,这种现象值得关注。长时间使用网络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令人短时间内高度兴奋,但其后的颓废感却比之前更为严重[3],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此外,由于网络空间可以超越空间界限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促使人们脱离现实,正是这些心理特点对网络成瘾者产生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使他们沉湎于虚拟现实[4]。中学生网络成瘾是社会大小环境与自身特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其行为进行矫正的同时,应注意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入手,加强预防。建议有关本部门和学校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问题,研究制定相关策略和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对网络成瘾学生日常行为的约束,共同创建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降低学生网络成瘾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确保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陈晓松.蚌埠职教中心学生上网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65-466.

[2] 李晓驷,李泽爱.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51-54.

[3] 谢延明.关于网络成瘾对任的心理影响的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5):150.

第2篇:网瘾调查报告范文

>> 大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相关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九江大学生网络成瘾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 浅谈大学生网络成瘾 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教育浅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浅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症 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预防途径探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探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浅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探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学习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解读互联网沉溺症5大病症 科技日报

[6]宋元林等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7月

[7]《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7月

[8] 解读互联网沉溺症5大病症 科技日报

附录1下面十道题中,答一个“是”,得1分,“否”的不记分,最后得分5分以上(包括5分)为网络成瘾。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控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5.你是否将上网做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等)的方法?

6.你是否对佳人或朋友掩饰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第3篇:网瘾调查报告范文

1.1对象

于2011年10—11月在常州市6所五年制高职校中,随机抽取4所学校(城镇建设类、医药卫生类、旅游商贸类与铁道技术类学校各1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每所学校的一至四年级在校生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级,共抽取48个班级2093名学生,回收问卷2093份,有效问卷1876份,有效应答率为89.63%。调查学生在4所学校中的分布基本一致,男、女性别比为1∶1.55(736/1140),高年级学生比例略低于低年级,22.76%的学生为走读生。

1.2研究内容

自编调查问卷,问卷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学校类型、年级、是否走读等11题。(2)网络信息成瘾问卷,问卷来自“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的网络信息成瘾部分,该问卷于2005年编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网络信息成瘾问卷共8题,其中2题为干扰题,每题以“非常符合”、“比较符合”、“说不清楚”、“不太符合”及“完全不符”作答,分别计5~1分。最低6分,最高30分;若>19分,即判断被试具有网络信息成瘾。2题干扰题为“我常常关注网上的各类新闻与咨询服务”、“我经常通过网络了解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学术动态”。本调查将干扰题第1题的“咨询服务”和第2题的“学术动态”均修改为“信息”。(3)网络信息成瘾相关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社交因素、学校因素及家庭因素等,共31题。

1.3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匿名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调查前集体动员,要求学生独立应答。当问卷误、重、漏、缺达5项以上,作为无效问卷剔除。

1.4统计分析

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网络信息成瘾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水平α均设为双侧0.05。

2结果

2.1网络信息成瘾报告率

1876名受访者中,222名为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信息成瘾报告率为11.83%。不同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及是否走读高职生网络信息成瘾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网络信息成瘾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学期间每月可支配费用、对专业喜欢程度、饮酒、生活目标、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过去1a中经历挫折、对现实中的自己满意程度、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父母感情状况、对家庭满意程度、家长过问上网频率、校风、班风、对教学满意程度、对学校管理满意程度、学习乐趣体验频率、学业负担、与同学或朋友关系状态、恋爱经历均与网络信息成瘾有关(P值均<0.05);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生源、吸烟、性格、对网络中的自己满意程度、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构成、来自家庭压力、父母酗酒、父母、父母网瘾、父母辱骂、父母暴力、父母有其他不良行为、对班主任管理满意程度、对班集体满意程度、与教师关系状态、参加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羞怯、关系密切朋友个数均与网络信息成瘾无关(P值均>0.05)。

2.3网络信息成瘾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有网络信息成瘾为因变量(1=有网瘾,0=无网瘾),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P<0.10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有序多分类变量,若等级分组与Logitp呈线性关系,则作为数值型变量引入;否则与无序多分类变量一样,用哑变量进行分析。用Forward逐步向前回归法筛选变量(α出=0.10,α入=0.05),对网络信息成瘾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频率低、抑郁情绪出现频率低、对网络中的自己满意程度一般、家长较少过问上网情况、对教学满意程度一般、父亲教养方式为溺爱型、父母感情较不和睦与网络信息成瘾有关(P值均<05)。

3讨论

五年制高职在校生网络信息成瘾报告率为11.83%,高于2007年沈阳医学本科生(9.4%),可能与近年网络的广泛普及有关。饮酒频率越高的高职生越易网络信息成瘾。Wang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喝酒的学生比不经常饮酒的学生更易网络成瘾;而Lam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饮酒与偶尔饮酒的学生相比更易网络成瘾。关于饮酒与网络信息成瘾的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抑郁情绪频率越高的高职生越易网络信息成瘾。Young等研究结果显示,中度至重度抑郁水平与网络成瘾相关,推测抑郁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一个主要因素。对教学较满意的学生不易网络信息成瘾,可能是这类学生能体验到学习上的乐趣,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在学习中也不易出现较多的负性情绪,网络使用的时间和频度都较低,出现网络信息成瘾的可能性也较小。对网络中的自己较满意的学生易网络信息成瘾。父亲教养方式是溺爱型的学生易网络信息成瘾。这种家庭往往会过多满足孩子的愿望,代替孩子解决应该由他们自己去解决的各种问题。这种被溺爱的孩子非常容易在社会上碰壁,缺少成就感,从而在网络上寻找补偿。家庭的温暖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是其他方面无法替代的,家庭关系不融洽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经常过问上网情况的学生网络信息成瘾率较高,可能是学生有网络信息成瘾导致家长经常过问学生的上网情况,也可能是由于家长经常过问导致学生有好奇心或逆反心理,从而使其产生网络信息成瘾。

第4篇:网瘾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因素分析,统计学;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R 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328-02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Youths in Jiangsu/DAI Yue, YUAN Bao-jun. Jiangsu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njing(2100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youths in Jiangsu,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Methods By using Adolescent Health Risk Behaviors Questionnaire, 33 427 students in Nanjing, Xuzhou, Suzhou, Yangzhou and Yancheng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was 2.2%. In the past seven days, the online rate was 60.2%. Most of the students Internet access at home, followed by cyber center. The purpose of Internet access to on-line music, film and television to listen, watch and download, followed by learning materials for themselves, instant messaging and online games.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were related to the gender, academic performance, negative emotions and the type of school-related factors. Conclusio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mong youths in Jiangsu.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Internet;Behavior,addictive;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Adolescents

【作者简介】 戴月(1971- ),女,江苏扬州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营养与学校卫生工作。

【作者单位】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 210009。

为了解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状况,根据《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方案》的规定,于2008年对江苏省南京、徐州、苏州、扬州、盐城5个市的初中、高中、职业中学和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徐州、苏州、扬州、盐城5个市初中、高中、职业中学和大学共160所学校的在校生33 427名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33 427份,其中男生 16 306名,女生17 121名;城市学生19 005名,农村学生14 422名。

1.2 方法 采用学生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员在教师的陪同下到教室进行讲解有关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的情况及问卷的填写方法,告知学生填写问卷是自愿和匿名的,问卷发给愿意参加的学生,为保护学生隐私,学生的课桌在填表过程中分散开,由调查员收集保管,教师不查阅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身高、体重、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庭生活状况等)、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地点等与网络成瘾相关问题。

网络成瘾的定义[1]:按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必须出现(1)和至少(2)~(10)指标中的4项。(1) 过去7 d 内平均上网≥4 h/ d ;(2) 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4) 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5) 上网的时间经常超出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 因为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8) 向家长、同学、教师隐瞒上网事实;(9) 因上网而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10)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

1.3 资料整理与分析 剔除未应答和不合格的调查表,对调查表统一进行编号,对变量值进行量化,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资料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上网情况分布 过去7 d里,学生上网率为60.2%,男生为64.4%,女生为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963,P<0.01);过去7 d里学生每天上网≥4 h的占10.9%,男生占13.7%,女生占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149,P<0.01)。

2.2 上网地点 学生上网地点在“家里”最多,网吧其次,其余分别为学校、同学或朋友处、其他等。见表2。

2.3 江苏省不同学段不同性别学生上网目的分布 从上网目的来看,在线音乐影视收听收看及下载的学生最多,其余依次为查阅学习资料、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等。见表3。

2.4 网络成瘾倾向情况 学生网络成瘾率为2.2%,其中男生为3.4%,女生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15,P<0.01)。初中生网络成瘾率为2.1%,高中生为1.4%,职业中学生为3.4%,大学生为2.7%。

2.5 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有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学习成绩、是否住宿、学校类型、消极情绪等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学习成绩、消极情绪、学校类型等因素相关。见表4。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少年”的年龄范围界定为10~19岁。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不是以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与青少年的行为密切相关,如吸烟、酗酒、药物滥用、不安全的以及自杀、暴力等,这些行为直接或潜在地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甚至影响终生或危及后代。目前网络成瘾问题对青少年心理、个性、情绪、行为等方面已产生影响,尽管整体上尚未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但已值得引起高度重视,预防网络成瘾已成为学校卫生工作新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学习成绩、消极情绪、学校类型等因素相关。男生更易发展为网络成瘾, 这与国外的研究报道[2]一致。可见男性是网络成瘾的一种易感因素, 应予以重视。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等相关行为的可能性越大[3],可能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相对将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社会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认可程度也大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行为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渴求从网络、电子游戏和中获得成功,得到奖励、认可和心理满足。与家庭、同伴交流少的青少年容易转到网络上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沟通和情感的不足。

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工作应该尽早开始,从控制致瘾源、切断成瘾条件、保护高危人群和加强成瘾行为监测等方面着手[4]。由于涉及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此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青少年是成瘾行为的高危人群,需要动员教育、卫生及相关部门,包括青少年自身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展干预活动,对青少年更应加强网络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接触网络初期就加以正确地引导,对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时间、内容和方式都应进行一定的限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针对青少年自制力较差的特点,父母应对其网络使用进行一定的控制,监督、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鼓励孩子参加其他活动,减少孩子的上网时间,帮助孩子找到健康的替代活动,获得与上网同样愉悦的感受;在家中应倡导民主、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在感受父母关爱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客观地对待、关心和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降低由于现实中人际关系不良而沉迷于网络虚拟关系的可能性。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2-43.

[2] CHIEN C, MING CH. Internet addiction, usage, gratification, and p leasure experience: The Taiwan college students′ case. Comput Educ,2001,35(2):65-80.

[3] 彭宁宁,朱佳佩,冯晓刚,等.上海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42-243.

第5篇:网瘾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瘾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发明,是科技信息时展的产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它已经迅速地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与其所代表的全球化进程,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不断传播,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正日益影响着使用互联网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部分青少年由于沉溺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以致上瘾,对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可不同程度地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正常学习和生活,诸如生物节律紊乱、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学习成绩下降、逃课现象增多,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等,极大地妨碍了青少年的身心成长。

1.省略上发表问卷,调查18000个网络使用者的网络使用习惯,结果发现6%的人有成瘾现象,主要是青少年和有技术倾向的人。Morahan-Martin和Schumacherb以277位美国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发现网络成瘾的比例为8.1%,男女生之比为3.8∶1[1]。Wang报道网络成瘾在澳大利亚大学生中的比例为4%,男生高于女生[2]。Johansson采用电话访谈和邮寄问卷的方式对3237名12―18岁的挪威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网络成瘾的比例为1.98%,男生与女生的比例是1.6∶1。Kima和Yang报告韩国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为1.6%―4.9%。Leung采用电话访谈的形式对出生在1977―1997年的699位香港人进行调查,发现网络成瘾比例占调查人群的37.9%[3]。而另一项在香港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的比例为14.7%。台湾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为12%―13.8%[4]。林绚晖等人(2001年)调查293名大学生上网人群中IAD者有28名,占总数9.6%[5]。吴汉荣等人(2004年)调查已接触并使用网络的1617人中,有170人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0.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12.86%,高于女生5.57%,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6]。总之,由于诊断标准、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的人群种类不同,网络成瘾的患病率文献报道差异较大。但从中也可以发现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还是比较高的。

2.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研究

目前关于网络成瘾的成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不能用单一模式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1人格因素

网络成瘾者具有明显的人格特点。Yang和Caplan研究发现具有依赖、害羞、抑郁、孤独、低自尊等人格特征的人容易发生网络成瘾。Chak和Leung以722名香港人为样本,探讨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羞怯、心理控制点的关系,发现羞怯、外控倾向评分与网络成瘾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是网络成瘾的预测因素。Lin和Tsai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75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sensation seeking)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总分及脱抑制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成瘾者。刘传新等报道人格特征中奖赏依赖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7]。

2.2网络使用动机因素

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使用动机上更倾向于互动游戏、匿名交往、自我肯定、虚拟社区(虚拟现实)、娱乐放松、消磨时间等动机。Morahan-Martin和Schulnacberb对277位美国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相比,上网的原因较多的是结交新朋友、登陆、情感支持、分享共同爱好、娱乐放松、游戏、虚拟现实、消磨时间等。Yang和Tung发现利用网络寻求心理满足、娱乐、社交等动机与网络成瘾呈正相关。Chou综述网络成瘾的文献,认为网络本身并不会使人成瘾,但一些特定的网络功能,如交互功能,对网络成瘾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8]。

2.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矛盾、家庭暴力、单亲家庭、家庭功能不良、亲子关系差、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犯罪吸毒等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密切。李涛和张兰君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的父母较对照组更多地采用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范方等报道网络成瘾倾向组儿童的家庭在沟通和情感介入方面两极分化,表现为更多的专制粗暴或过于迁就、溺爱,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功能高度关联。

3.思想政治教育矫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优势,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和生活辅导,使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内在机理和对个体、社会的影响。有了理性的认识,大学生就可能避免因为好奇而过分沉迷网络游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同那些网络成瘾的同学交流,使他们认识到老师的关心,并且对已戒除网瘾的同学安排帮扶对象,让他以自己的经历来劝导说服其他尚未戒除网瘾的同学。创造机会鼓励他们主动交流,引导他们走出因为交流困难而寻求虚拟交往的迷宫。当然,在对上网成瘾同学实施专门的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注意面对其他学生的教育指导,使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丰富校园生活,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将学生的兴趣转移,让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并逐渐融入集体。扩大学生现实交流的空间,拓展展示学生才能的舞台,是缓解学生情感焦虑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并且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开设有关恋爱、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问题专栏,让学生之间通过网络本身,找到自己的“良药”。

刘纯姣[9]的研究表明,思想教育可以明显改变网瘾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思想教育使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降低,敏感性提高,自控力增强,上网时间减少,参与社会交往、学习的时间增加,人际关系改善,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能深刻体会网瘾对身心的危害。研究认为,如果学校措施得当,心理咨询师坚持不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及家长有力配合,学校各级领导重视,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就是一种有效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干预手段。

参考文献:

[1]Morahan-Martln JM,Sehumacker P.Inel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leal Intem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J].ComPut Human Behav,2000,16:13-29.

[2]Wang Wei.Intemet dependency and psyehosocial matur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J].J.Human-ComPuter Studies,2001,55:919-938.

[3]Leung -Generation Attributes and Seductive ProPerties of the Inemet as Predlctors of Onine Aetivities and Internet Addiction[J].Cyberpsyehol Behav,2004,7,(3):333-348.

[4]Yang SC,Parison of lntemet addicts and non-addiets in Taiwanese high sehool[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7,23:79-96.

[5]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281.

[6]朱克京.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的路径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11,(20):1363-1364.

[7]刘传新,杨彦春,张丽霞,等.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三维人格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2):1122-1133.

[8]Chou C,CondronL,Belland JC.A revlew of the research on Intemet addiction[J].Educational Psyehology Review,2005,17,(4),363-388.

第6篇:网瘾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现状 危害 对策

2005年11月23日,我国首个网瘾调查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正式,报告称,目前我国青少年有网瘾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男性青少年有网瘾比例为17.07%,女性青少年有网瘾比例为10.04%。报告同时显示,初中生、失业或无固定职业者和职业高中生等群体比例较高,其中初中生的网瘾比例达到了23.2%。而在各年龄阶段的网瘾比例中,最高的是13―17岁的青少年人群,网瘾比例达到了17.10%。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网游戏的比例逐渐降低。调查还表明,网瘾群体上网目的以玩网络游戏为主。目前,我国青少年当中,有四分之一还要多的人正在或者即将被网瘾所困扰,网络在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疾病――网络成瘾。

1 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 S.Young认为IAD与沉溺、酗酒、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或离异、影响正常工作等。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2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大体上分为6种类型:

①网络游戏成瘾。根据对青少年上网目的的调查数据,玩游戏成为青少年上网的首选目的,所占比例高达40%以上。②网络交友成瘾。通过OICQ等聊天工具、网站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追求浪漫故事,包括“网恋”。③网络色情成瘾。指沉湎于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包括色情文字、图片、电影和色情聊天等。④网上信息收集成瘾。总是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搜索或下载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资料或数据。⑤计算机成瘾。对计算机知识特别感兴趣,沉溺于电脑程序,对那些新鲜的软件有强烈的兴趣,迷恋网络技术包括黑客技术,热衷于自建和个人网页或网站等。⑥其他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BBS发表文章、购物、拍卖等活动。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其身心所受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

3 网络成瘾的危害

3.1影响身体健康

网络成瘾是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

3.2影响学业

网络成瘾是一种病态的网络使用行为。研究表明,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升高,并产生高度兴奋感,容易丧失时间概念,导致成瘾者不惜以牺牲学业为代价去追求网游刺激的欣,从而对认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据华东某高校对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调查,有80%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成绩下降。北京某高校曾发生过两个专业90多名学生中竟有超过1/6的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导致考试不及格最终退学的事件。迹象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多因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学业不佳,这已形成恶性循环。

3.3影响人格发展

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尤其当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受到挫折时,转向虚拟的网络社会寻求安慰,消极地逃避现实,性格往往变得孤僻、敏感、冷漠、古怪、自卑、不服从社会规范,导致个体孤独和抑郁感的增加以及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幸福感的降低。这对青少年的自我人格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3.4影响品德形成

青少年缺乏成熟稳定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念,容易在网络游戏中放纵自己的欲望;容易将攻击、打斗火爆刺激的网络游戏内容误认为是一种“英雄豪气”。青少年在网络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不受现实生活中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又由于青少年容易受暗示及模仿性强等年龄特征因素,容易引发道德失范,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3.5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法律意识尚不完善的青少年,其经济不独立,一些网络成瘾者为了筹集资金,实施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网吧的不规范经营造成许多青少年夜不归宿和不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网络的匿名藏着上当和危险;色情的网站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也是不容易忽视的可能诱发青少年性犯罪的因素。

4 对网络成瘾的对策和建议

4.1加强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和德育教育。要让他们知道,互联网顶多也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以外同样有很多精彩、有趣的事物,互联网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要教育他们分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鼓励开展同伴教育活动、社团活动、自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乐群性及形成受人欢迎的性格行为,从而能够真正享受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带来的快乐。要引导青少年分清网上的善恶,把道德教育作为防止青少年接触网上不良信息的根本措施。

4.2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一方面,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以及不良的的家庭关系会形成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从而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并最终成为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孩子多理解、体谅父母,充分认识并体会到自己的网络成瘾给家庭成员带来的心理伤痛。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就可以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4.3培养青少年树立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要通过开展有关自理自律的专项讨论和相关活动,引导他们加强意志磨练、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同时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并学会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懂得用建设性的方式帮助自己,从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解决,从而去改变悲观消极、随波逐流、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的生活方式,去修正个性缺陷,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4.4开展健康的性知识教育,消除青少年对性的苦闷和神秘感。家长和教师可通过适当方式对其进行性知识教育。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生理现象和性困惑,切不可觉得不便谈而敷衍了事。在性教育方面,学校应及时开展性知识教育,使青少年对性有个正确的认识,以减少其对黄色网站的热衷。

4.5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与控制力锻炼。首先,青少年应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其次,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对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教师朋友等方面的外部支持。如自己难以控制自己,还可让家长参与进来监督自己。

4.6必要时可求助于心理医生、教育专家这类专业人士来对孩子进行指导。利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手段帮助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学生戒除网瘾,方法很多,既可以是个体治疗也可以进行团体心理治疗;既可通过认知疗法,让当事人充分认识网络成瘾对个体成长的危害,调动当事人产生戒网动机和行为,也可以通过治疗技术来实现系统脱敏,如“警示卡”、“行为契约”等。必要时辅以一定的药物或者进行环境的改变,参加戒网瘾特别训练营。还要引导他们在真实生活中体验满足感和愉悦感,通过培养健康的爱好和休闲方式来替代网上行为,从而达到对网瘾的戒除。

总之,发展网游已经是历史社会的必然趋势,对于其危害,我们只能因势利导,不能强求,同时也不能过分放任。以上是我们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的分析和防范对策的讨论,以期有助于我们帮助青少年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健康地使用互联网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Z].人民网,2005-11-23.

[2]魏宁.网络成瘾:虚拟空间对青少年的挑战及对策[J].北京教育,2003,(6).

[3]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社会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1).

第7篇:网瘾调查报告范文

50M的流量都不够用,这意味着小杨每天平均至少有3个小时在用手机上网。如今,像小杨一样大力使用手机上网功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在某个用户群主要为大学生的SNS社区中,一份关于手机上网的调查有219人参与,其中所有人都有过手机上网的经历,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1~5个小时,每月能用完30M上网流量的有17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0%。

2010年7月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网民71.2%集中于10~29岁的青少年群体,其中最多用途的是手机即时通信,搜索信息和社交网站也占了大部分。

永不断线的手机网络

大学生小杨自称患有“手机上网综合征”,每隔几分钟就会摸摸手机。

小杨最初接触手机上网是在大一,当时买了一部新手机,发现可以上QQ聊天,觉得很新奇,“每天上课的时候就偷偷把QQ挂在手机上。”小杨说,那时候,移动公司刚推出GPRS流量套餐5M免费试用包,一个月还用不完。

大二下学期,小杨更换了一款智能手机,发现了其强大的WAP网络功能,除了登录QQ之外,还可以登录人人网、豆瓣、博客、贴吧。“上课时或者无聊但没有电脑在身边的时候就随手打开手机登陆一下WAP。慢慢地,每天用手机上网的频率竟然超过了电话短信。”这时候,移动公司已经停止了免费流量包,小杨开始使用10M的包月流量业务。“关掉了网页图片,基本10M还是够用的。但有时候看图下电子书也不够用,多亏移动公司把流量包扩到30M。”

“上网早就成了手机的主要功能,有时候一天也没有电话和短信,但基本上从早上醒来一直到晚上睡觉,手机网络一直连接着。可以用电脑的时候才不会用手机,但用电脑的时候不是很多。”小杨说。

吃饭走路手不离机

在某大学读书的小方是不折不扣的“网虫”,以前,每天上课之余都要花五六个小时守在电脑桌前。最近,室友发现他玩电脑的时间变少了,改玩起手机来,吃饭、走路都“手不离机”。

他说自己得了“手机上网综合征”,有时睡到半夜都会醒过来看看群里在聊什么,有没有人找他。

实际上,像小方这样为手机“寝食难安”的大学生还挺多。方便和价格便宜是大学生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原因。

随时随地掏出手机来就能上网,既可以打发无聊时间还能跟人交流、获得资讯。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认为手机上网的首要原因是方便,不能带电脑的时候用手机就能搞定。

除了方便,价格优惠也是学生用手机上网的重要因素。电信运营商为了吸引这些消费生力军,提供了不同的优惠资费套餐。然而,大家普遍表示,随着手机网络应用的拓展,流量包越来越不够用了。

手机网瘾是隐患

手机上网让学生享受到“随时随地都能上网冲浪”的便捷和愉悦,却给大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挑战。

最近,某高校的尚老师就感到有点头痛。在他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甚至课堂上会偶尔传出“嘀嘀嘀”的消息提示声音。“大家都发现这段时间学生们上课玩手机的越来越多了,很多都是在上网聊天。”

第8篇:网瘾调查报告范文

【摘 要】上网成瘾是许多中职学生的通病,这些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更容易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将中职学生从网络世界中拉回,是许多家长和老师亟需完成的任务,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并对症展开对策分析。

关键词 中职学生;网瘾;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扩招,我国在校中职学生达到2100多万,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规模大体相当。随着这个群体的壮大,中职学生的厌学、网络成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中职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令许多老师和家长头痛不已。

一、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的现状和危害

上网成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精神医生格登博雷在1994年提出,后来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金伯利·扬博士认为,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症是指中职学生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一系列的精神和心理症状、躯体和生理症状以及其它不良社会行为。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人数约为2404.2万,我国中职学生中有有网瘾人数高达447万,即20%的中职学生有网瘾。

患有网瘾,不仅大量挤占了中职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更容易导致学生本人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损坏身体健康;同时上网成瘾更容易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对现实社会和学校管理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不服从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甚至网络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极容易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中职学生网络成瘾人数会如此之多,这和该群体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他们原本学习基础就比较差,学习压力不大,加上父母监管不到位,因此更容易沉迷网络,形成网瘾。

1.家庭教育缺失

一些网络成瘾研究专家研究证实,中职学生有网瘾者往往存在单亲家庭、父母亲的文化水平低(小学及以下)、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态度(粗暴惩罚、不管不问、溺爱、金钱奖励)、不良的亲子关系(不和、敌意)等方面因素。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造成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的主因。

2.学校应试教育的失败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调查表明,自认为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越高。自我评价“成绩较差”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比例分别达到28.8%和28.7%,自我评价“成绩一般”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4.5%,而自我评价“成绩很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仅为11.4%。

现阶段,我国的中职学生还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基本上是被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拒之门外的“差生”。学习基础差使他们更加缺乏理想,厌恶学习,一旦接触网络,就更容易产生逃避心理,到网络中寻求安慰和满足进而上网成瘾。

3.社会监管不到位

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会上网成瘾和我国不健全的网络安全制度特别是网络环境净化和监管力度不够有关。虽然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网吧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但是仍然有的网吧为了牟取暴利而无视这一规定,有的网吧专门设在中职学校附近,不仅允许未成年人学生进入,甚至有的还专门提供色情影片来吸引青少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调查表明,网瘾青少年最经常上网的地点是“网吧”(37.9%),而非网瘾青少年最常在“自己家里”上网。

三、中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中职学生上网成瘾的成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家庭:加强沟通,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大多对孩子沉溺网络深恶痛绝,但大可不必谈网色变,对孩子上网要正确引导而不是遏制。父母要尝试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培育,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与孩子共同健康成长。

同时,父母对中职学生在学业等方面不要期望过高,要学会正确、合理的管教方式,过于宽松的管教使孩子缺乏监管,过于严厉的管教又导致孩子的逆反。此外,家长要学会正确认识网络,能够在子女的上网活动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孩子在网络世界的活动起言传身教的作用。

2.学校:发挥优势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中职学校应购置网络资源,专人负责指导,积极开展丰富的网上活动,避免学生到社会的网吧中去上网。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让学生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抛弃不良的信息,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正确分辨网络世界的是非。

同时,中职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认可学生,避免他们在网络上寻求认同。中职学校和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展示和表现自己,使他们充分得到关注、鼓励与认可,进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信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社会:共同关注,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与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为中职学生及青少年上网保驾护航,提供丰富、健康、益智的网络信息空间,把网络不良影响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提供健康网络信息空间上,政府应加强网络管理,积极建设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绿色网站,清除暴力色情网站。组织网络游戏公司大力开发健康的、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网络游戏,加强防沉迷系统的建设,让孩子在健康的游戏中娱乐益智。

同时,政府应该针对网瘾少年设立部级预防救助中心,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网瘾青少年的研究和救治工作,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以帮助网瘾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7月20日.第21期

[2][美]麦道卫JoshMcDowell.王培洁译.《模范爸爸》.江西人民出版社

[3]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

第9篇:网瘾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个性;精神卫生;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3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559-02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给人们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也对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心理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中的重要组成人群,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若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2]。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与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试图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安徽师范大学二、四年级在校百计算机系本科生发放问卷1 200份,获有效问卷1 067份。其中男生493名,女生574名;理科生580名,文科生487名;二年级544名,四年级523名。因调查时条件所限,未能对一、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1.2 方法 自制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级、性别、年龄、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来自农村或城市以及兴趣爱好等。使用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得分为5分及以上视为网络成瘾,得分为4分视为网络过度使用倾向(准成瘾)[3]。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龚耀先修订)和SCL-90进行人格和心理病理症状调查。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1.0进行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总体状况 共检出网络成瘾者30 人,检出率为2.8%;其中男生 21人,检出率为2.0%;女生 9人,检出率为0.8%。准成瘾者 36 人,检出率为3.4%;其中男生 23人,检出率为2.2%;女生 13人,检出率为1.2%。男生网络成瘾、准成瘾者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不同组别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表1显示,3组之间在神经质及掩饰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网络成瘾组及准成瘾组的精神质得分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由表2可见,网络成瘾组、准成瘾组与正常使用组无论SCL-90总分、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强迫、人际关系、忧郁、偏执、精神病性得分明显高于正常使用者。

2.3 不同组别爱好兴趣比较 爱好分为体育、音乐、舞蹈、上网、文学、其他等6项。统计资料显示,爱好上网与网络成瘾及准成瘾密切相关;喜爱音乐者在正常组与另外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2.1亿(男性占57.2%);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为28.8%[4]。近年来研究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在10%左右,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4%~13%,其中男性多于女性[5-7]。本研究也发现,男生网络成瘾组与准成瘾组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本组资料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低于其他研究[7],这可能与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及学校管理相对严格有关。

国内专家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病态人格是网络成瘾的本质原因[8]。有研究指出,大学生网瘾者的网络依赖性和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性格越内向,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9]。在本组资料中,网络成瘾组与准成瘾组的精神质得分明显高于正常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内外向得分低于正常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人群间的个性特征分析提示,不良个性可能是网络成瘾的易感因素,而良好个性则可能对避免网络成瘾具有保护作用。

本次调查发现,网络成瘾组和准成瘾组无论SCL-90的总分、均分,还是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使用组。虽然网络成瘾组的样本较小,但还是可以提示异常网络使用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表现为有较高的强迫、抑郁、不易与人相处、有较高的敌对性和精神病性。有调查结果显示,成瘾者比正常使用者及准成瘾者伴有更多的主观痛苦体验及精神症状[6]。研究显示,导致网络成瘾的因素可能是逃避某种不良感觉和获取某种需要,由于逃避无助、抑郁和焦虑并在网上寻找慰籍,使得网络成瘾症状产生,而这又进一步加重了包括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心理生理问题。网络成瘾者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的广泛性,提示网络成瘾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10]。

本次研究还对兴趣爱好及网络使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统计资料显示,爱好上网与网络成瘾与网络成瘾倾向有显著的相关。虽然这一测试项目在设计的严谨性方面可能会有争议,但有资料显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11]。喜欢上网的人并不都会成瘾,但喜爱上网无疑增加了与网络接触的机会,加大了对网络依赖的可能。另外,本组资料显示,爱好音乐与网络成瘾及网络成瘾倾向有较明显的负相关,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还发现爱好体育、舞蹈和文学的大学生在3组网络使用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因为这些爱好尤其是体育和舞蹈系群体性的活动,更有利于促进人际间的交往与协作,也更有利于疏泄不良情绪,笔者期待未来能对防护网络成瘾的机制有进一步的探讨 。

根据本组的研究结果,对预防和早期干预提出以下看法:(1)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是避免产生网络成瘾的重要措施。虽然性格可以受社会、心理、生理等因素影响而有一定的变化,但它仍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12]。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者进行个性测试,可以对网络使用者的行为和态度进行预测。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都已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这为早期发现有个性偏离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建议在测查中增加对网络成瘾的筛查项目,以期早期发现有网络成瘾及有成瘾倾向的大学生,早期加以干预。(2)通过采取个别访谈、团体咨询改进人际交往能力,开设如何使用互联网的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并与辅导员及心理志愿者联系,关注重点人群的网络使用状况等措施,力争在形成网络成瘾或成瘾倾向前加以防范。(3)多参加体育文娱活动对网络成瘾有积极地保护作用。学校管理者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比赛和文娱演出,并鼓励学生间自发开展的文体活动,这不但可以促进人际的沟通交流,获得在现实生活中的友谊和社会支持,而且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改善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加对网络成瘾的抵御能力。(4)网络成瘾不仅仅是个体的心理问题,也是家庭和社会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除网络和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家庭对孩子教育的过于放纵或过于严厉、学校环境、教师的素质行为都是青少年过度地沉迷网吧或病理性地使用网络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6]。因此,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应该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遇到的挫折,及时调整不良情绪。

(致谢: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的蔡昌群、 凌云熹、万承龙及吴鸣飞等医师为项目设计、测试及资料整理等做了大量工作,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刘苓医师为统计分析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4参考文献

[1] 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14) 281-283.

[2] 朱克京,吴汉荣,田书桐,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3,20(1):17-21.

[3] 金宇,苏林雁,曹枫林,等. 网络过度使用倾向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2):832-836.

[4]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21次报告).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

[5] 吴汉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2006, 27(5):369-367.

[6] 傅家宝,金良怡,宋永喜.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67-69.

[7] 晋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6):433-436.

[8] 庞勇. 网络成瘾与病态人格的亲和性选择.学术交流,2005,140 (11):131-134.

[9] 张静,李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 70-73.

[10]潘集阳,张继辉,马萍,等.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特征及其心身症状表现.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18):56-58.

[11]王卫红,卢亮.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调查.高校保健医学与实践,2006,3(1):6-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