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富士山下国语范文

富士山下国语精选(九篇)

第1篇:富士山下国语范文

富士山竟是私有地!

如果要问,这样一个具有国家标志性的名胜是谁的?相信你和很多日本民众一样都会脱口而出:“国家的呗!”其实不然,虽然这是大自然的山水,但实际上富士山自从被发现起,大部分时间都属于私有地。

那么,富士山究竟是谁的地盘呢?答案是: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浅间大社是全日本1300多家浅间神社的总社,位于富士山的山麓,它是人们到富士山朝圣的信仰中心,历史很悠久,至今建社已有1200多年。据说,它最早是人们为了镇住富士山不再喷发而修建的神社。这里供奉着它消灾解难、顺产、兴业及航海等守护神。所以,富士山一直被日本人看作是“富岳”、“灵峰”,这与浅间大社镇守在此是有很大关联的。

言归正传,有关富士山的归属这里还有一段很精彩的故事哩!

据说,这座山曾经属于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后来在1606年,德川家康在一次战役中大获全胜,高兴之余便将富士山八合目(海拔3250千米)以上的领地捐赠给浅间神社。不过明治维新后,神社寺院必须将自己的土地上交给政府,富士山也于1871~1945年期间一度被国有化。

二战后,日本新宪法实行政教分离,政府决定对神社寺院无偿让与部分土地,一些曾被国有化的土地又纷纷归还给民间,其中也包括富士山,不过山顶的这部分并不包含在内。为此,浅间大社在1948年向政府申请无偿让与山顶,但只获得偿还1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于是浅间大社和日本政府打起了官司,并在一、二审时都成功胜诉。日本政府不服判决并上诉,最终在1974年4月,日本最高法院宣判,“富士山对浅间大社而言是宗教典礼及仪式上等必须的土地”,驳回了日本政府的上诉。

虽然根据最高法院的判决,浅间大社又重新得到了山顶的所有权,但实际上判决结果却一直没有兑现。这主要是由于山顶附近是在静冈、山梨县境,尚未划定明确县界,为此两县都在为富士山是属于哪一个县而争执不休,因此也一直无法办理土地登记。后来,争来争去的结果却是,在2004年,日本政府的财务省东海财务局将富士山海拔2700米到3776米之间的山地都划归为浅间大社的“社地”,让它既不属于静冈县,又不属于山梨县,而是归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所拥有。

至此,富士山时隔多年后才完全回归私有。

私有或能更好管理

富士山居然不属于日本政府所有,这真是出乎意料!也许,不少人会有疑虑:这么重要的名胜怎么可以私有,如果没有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和管理,那岂不是要乱套了?

然而事实却是,私有的现状并没有影响富士山优美的风景和人们的观光。而且在2013年世界遗产大会上,富士山还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富士山也成为了日本第17处世界文化遗产。

另外,像这种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私有化现象,在日本也并非只有富士山这一例。早在1993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屋久岛国家公园,其野生保护区占地1219亩,其中就有4%是私有土地。据了解,日本的森林按所有制形式分为国有林、公有林和私有林。让人惊奇的是,这三种形式的森林面积所占比重依次是31%、11%和58%,私有林竟然占了一半还多。

此外,在日本爱知县犬山市,有一座名为犬山城的城堡,也被叫做白帝城――传闻是江户时代的儒生受唐诗《早发白帝城》启发而建。不过,两处白帝城的命运迥然不同:如今中国的白帝城早已不是昔日的白帝城了,但日本的白帝城在今天依然保存完好,于1935年根据当时的《国宝保存法》曾被指定为国宝,到1952年又根据新的《文化财产保护法》,再度被规定为新的国宝而受到保护。必须说明的是,这座国宝级的城堡在2004年以前可都是由私人管理的哦!

可见,这些名胜景区在一些非政府机构和非盈利性机构的管理下,一样可以得到很好地保护。当然,这不得不归功于日本的土地私有化政策,即将产权明确地归属为私人。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们有充分的动力和压力去管理和维护好自己的财产,同时也从客观上保证了人们能够认真地去对土地进行全心的投入、建设和管理。

这个道理和英国的圈地运动是一样的。在英国历史上,封建主曾在自己的领地中划出一片土地作为公共牧场,无偿向牧民开放。因为是无偿放牧,每个牧民都会饲养尽可能多的牛羊。但随着牛羊数量无节制地增加,公共牧场最终因过度“超载”而成为不毛之地,最后牧民的牛羊也全部被饿死。许多名胜古迹也是如此,要么完全保护起来不让人进去,要么过度开发旅游,大量游客把美丽的景观破坏掉了。日本许多名胜古迹由私人来管理和维护,反而让这些景观得到了长久的保护。

当然了,对于一些名胜古迹的保护,需要投入的资金是巨大的,很多私人是难以长期承受这种支出的。为此,对于一些私有的日本古建筑,如果私人为此承担的成本过大,日本政府会提供一定的补偿,在资金上帮助私人。

总之,自然和文化遗产并不一定都要归属国家所有,私有管理自有其妙处。而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与举措是很值得我国去借鉴和学习的。

小贴士

富士山名称来历

第2篇:富士山下国语范文

【关键词】天声人语;译文;花粉症;火山

一、2013年3月7日 天声人语

季はうのだが、〈百人の麦(そば)食う音や大みそか〉という古川柳がふとに浮かんだ。浮かんだのは、きのうの通勤の中だった。ここまでんでピンときた方もおられようか。思い切って大げさに、そののさまを表せば、〈百人の鼻すする音や花粉症〉となる。

新がめる程度に混む内で、と背後に立った人がひっきりなしにズズとやっていた。あの列だけで、ずいぶん多く「める者をんだことだろう。者もその一人だが、春の(ゆううつ)はから西でいよいよ盛りに入ったようだ。

1日の最高温が15度を超すと、散量は一にえる。テレビの情番も「花粉ものが盛りだ。杉林からのように舞い上がる。春の命の壮だが、める者にはの出にしか映らない。

当方はいつも1月末から身える。今季、鼻は予防が奏功するも目は苦ぎみ。〈目のふちが世界のふちや花粉症〉山口。で界をませながら、おそらくは「同士による、あわれをう一句を思い出したりする。

今はしいの人も、油断しない方がいい。当方も8年前までそうだった。ある年ある日、鼻がムズムズする。仲入りのサインである。症状でもなるべく花粉は吸わないのが明らしい。

春めいたきのう、公で辛夷(こぶし)の花芽がびっしり光っていた。田打ちの名を持つ花は一を白くるようにく。花粉症は恨めしいが、春はやはり待ちしい。百の花々の北へのリレも、号のる日はもう近い。

虽有些不合时节,在昨天的通勤列车上脑海中浮现出一首古川柳“百人同吃荞麦面,除夕之夜闹喧天”,看到这里,有读者马上就心领神会吧。如果夸张一点描述当时车厢内的状况,那就是“花粉症来袭,百人吸鼻涕”。

车厢内不是很拥挤,站在我两旁和身后的人都在不停的吸鼻涕 。仅这辆列车就运载着很多“花粉烦恼者”吧。笔者也是其中一员,想来从关东到关西,这“春天的烦恼”正逐渐进入最高峰。

日最高气温如果超过15度,花粉飞散量就会急剧增加。电视新闻节目中也都是关于花粉的新闻。花粉就像烟雾一般在从杉树林中四散而出。虽然显示了春季无比壮观的生命力,但对为此烦恼的人来说无异于敌军发动的总进攻。

我一般从1月底开始做预防准备。今年春天,虽然鼻子因预防药的作用没什么症状,但眼睛有些难受。“花粉症眼模糊,世间万物看不明”――山口优梦。眼泪模糊了视线,也许同为“病友”吧,想起这首令人感同身受的川柳。

现在没有症状的人也切不可马虎大意。我也是8年前才开始花粉过敏的。如果有一天觉得鼻子发痒,那就是花粉过敏的信号。即使没有症状,尽量避免吸入花粉才是明智之举。

昨天天气晴好,一派春意盎然,公园里辛夷树上长满了花苞,熠熠生辉。春耕花盛开,满树洁白。虽然花粉症让人痛恨,但春天依然令人期待。接力的信号枪就要打响,北国百花盛开的日子也即将到来。

二、2013年7月18日天声人语

地の釜のもく、という言がある。本来の意味はうが、つい火を想する。火山や温泉地には地と名のつく一がしばしばある。やがえずき出している所である。その印象もいているかもしれない。

日本は火山国なのに、大きな爆へのえは来、めて不十分だった。政府はこの5月にやっと腰を上げ、年度内に指を作る。日本大震の4日後に富士山直下が震源の大きなれがあり、火が心配された。これがきっかけとなった。

世界文化になったばかりなのに起でもないというなかれ。富士山は火山としては若い方だという。策の手をくわけにはいかない。南海トラフ巨大地震などにより「がくことはないのか。

技合研究所の高田亮(あきら)さんにくと、富士山の中にはマグマが板状に固まった岩(がんみゃく)が多くある。これはいわば本立てに挟まれた本である。ぎっしりまっていればいいが、地がくと本立てがみ、隙から溶岩がき出す。江代の宝永火はそうやって起きたらしい。

その後、隙はまたじ、今はもう一も入らない状というのが高田さんの立てだ。の(たと)えはったようだが、その下にマグマがあることにわりはない。

『逝きし世の面影で知られる家の渡京二さんが、3・11後にいた言がある。「そもそも人は地の釜のの上で、ずっと踊って来たのだ(『未踏の野をぎて)。人の世の宿命を思いつつ、えよ、今。

有句话叫做“地狱煎锅的锅盖也会打开”(意指地狱里的煎熬也会停一停),看到这句话会不由联想到火山喷发,虽然原意并非如此。火山、温泉地区很多地名与地狱有关,也许因为这些地方热水不停翻滚、蒸汽不断升腾,令人产生那种感觉吧。

日本虽然是火山之国,但自古以来对大型火山喷发的应对措施很不完备。今年5月,政府终于有所行动,将在本年度制定火山喷发应急对策。政府之所以采取行动是因为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第四天,富士山正下方震源摇晃剧烈,担心富士山有喷发的危险。

虽然富士山刚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这一行动并非不吉利。富士山还是一座年轻火山,不能对其疏于防范。南海海沟如果发生巨大地震,“锅盖”很可能被揭开。

询问了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高田亮先生,他说富士山山体内部有很多岩浆凝固而成的板状岩脉。这就好比是用书挡夹住书本,如果书本挤得紧实还好,一旦地壳晃动使书挡变松,岩浆就会从缝隙中喷发而出。据说,江户时代宝永火山喷发就是由此引发的。

第3篇:富士山下国语范文

诏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风炽盛,不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书画名家,在科学界也有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那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我国建筑界与声学界第 一位博士。吴硕贤出生于文人世家,他的祖父吴梦丹、叔公吴梦沂均是前清贡生,藏书丰富,学识渊博,擅长书法。他的父亲吴秋山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令人称奇的是吴硕贤的女儿吴燕8岁就会说四国语言,现为广州暨南大学文学院教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

文人家庭的诗意生活

吴秋山(1907-1984)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教授。他的诗词、书法闻名遐迩。他4岁时进私塾受启蒙教育,研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 东坡等诸大家的楷书、篆籀和行草。9岁就博览群书,能韵语,写旧诗。1923年中学毕业,入厦门集美师范,毕业后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33 年于复旦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这一时期,吴秋山活跃于当时的上海文坛,出版了诗集《枫叶集》、《秋山草》,散文集《茶墅小品》等,作 品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续编。

1937年8月13日,日寇入侵上海,吴秋山回到福建,与郁达夫等人从事抗日救国宣传工作。1938年4月,出版抗战诗集《游击者之夜歌》。他回福建后,先后在福建师范、福建音专、福建协和大学、海疆学校等任教。解放后,又先后在漳州师专、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84年在漳州病逝,享年77 岁。

在吴硕贤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追求诗意生活的人。上世纪50年代,吴硕贤一家在平和县生活,居住在小溪城郊庙坑村的一座小宅院里。那是一进两间泥墙瓦顶的平房,有个长方形的院子,院门对着远处蜿蜒起伏的马鞍峰,门口有棵龙眼树。吴秋山为它取名“半野轩” ,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曰:“园栽龙眼树,门对马鞍峰。”尽管小宅院很是简陋,吴秋山却把它布置得古色古香。案几上布置着文房四宝、花瓶茶具,四壁悬挂 名人赠送的书画条幅,其中有郭沫若先生书写的条幅《咏屈原》、郁达夫先生书写的七绝、弘一法师写的偈等等。吴硕贤的母亲林得熙出生于福州诗书之家,长期在中学教语文,也精通词章翰墨之学。

吴秋山热爱民族音乐,买了许多乐器,如七弦琴、阮、板胡、三弦、琵琶、筝等等。他还为每件乐器都题了雅号,亲自书写,并让人镂刻在乐器上,例如“落玉盘”“桐雨吟”“兰谷风”等等。平和县城许多音乐爱好者常到“半野轩”切磋技艺。吴秋山还喜欢喝茶,写过论茶之专著《功夫茶考》。吴家藏书丰富,吴硕贤自小就喜欢随意翻阅,获益良多。

回忆童年生活,吴硕贤感慨道:“我学的是建筑学,使我有机会接触许多富丽堂皇的建筑物,但是相比起来,我对‘半野轩’的情更深,意更真,爱更笃,念更切。”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相遇

我国科学界的泰斗钱学森,不仅是科学大师,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他曾说过:“学会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很有帮助的。”这一真理,在吴硕贤身上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受家学熏陶,吴硕贤自幼学习诗词格律及书法,养成吟诵诗词的习惯,小时候的志向是当诗人、作家。直到初三那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走,号召全国青年向科学进军,他才转而专攻数学、物理。虽然把毕生献给了科学研究,但至今,诗词创作与书法仍是他的第一业余爱好。

吴硕贤说:“自然科学与文学是相通的,在一首诗中,我曾用‘理纬文经织锦成’来概括我的治学体会,即把治学当作编织锦缎,以理科知识为纬线,以文科学养为经线,理与文两不偏废,交叉编织,相互融会,从而达到文理双美的目的。之所以能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上做出一点贡献,我想与从小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是分不开的。”

1965年,吴硕贤以福建理科状元,同时也是全国最高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但只上了8个月的课,“”就开始了,吴硕贤的学业被迫终止,开始了串联、大批判等运动。1970年,吴硕贤被分配到西安铁路局工地劳动,后任施工技术科科员。在这段时间里,他一边实践一边自学,几乎自学了全部建筑结构课程。1978年,全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在那个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年代,吴硕贤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再次回到清华的怀抱,并于 1984年成为中国建筑学的首位博士。

吴硕贤长期从事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不仅是我国交通噪声预报及城市防噪规划研究的开拓者,还在室内声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完成了六十多座观演与体育等建筑的音质设计。他认为,青少年时期的音乐兴趣培养对他的学术研究大有帮助。在漳州一中读书时,他从音乐老师魏德亨那儿学会了拉手风琴、弹钢琴。他的同学张松山说:“读高二的时候,吴硕贤就曾作词作曲,写作一首歌曲《芝山之歌》,在学校引起轰动。此外,他的手风琴也拉得很好,学校每有活动,总少不了演奏一曲。”

天赋与“神童”的养成

吴硕贤的女儿吴燕原名吴燕(上燕下日),意为晴空无云。这名字是她爷爷取的,因为生僻,电脑打不出来,出国办手续不方便,才改作“燕”。1978年吴燕出生时,吴硕贤即赴清华求学,只有寒暑假才能和女儿在一起。吴燕幼年时期,主要由外公、外婆及母亲共同照顾、教育。

吴燕的外公朱浴沂1940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先后获理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是漳州有名的内科医学专家。他精通英语,曾多次义务为漳州医务工作者开办英语学习班,为进口医疗设备翻译英文说明书等等。

也许是得益于基因遗传,吴燕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语言的高度敏感。1岁5个月开始识字并学习英语,3岁脱盲,4岁会写信、阅读,5岁3个月在《小主人报》发表文章,能背1300多字的英文《白雪公主》。6岁时,她又跟着电视和磁带,自学日语、法语。8岁时,她已经能初步用四国语言与人沟通。

吴燕9岁时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3岁考上高中,14岁当选为共青团十三大代表,16岁考上浙江大学中文系,22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广州暨南大学任教,同年考取暨南大学博士生。2010年,她获得著名的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研究基金资助,到日本东京大学作为期两年的研究。当年申请该基金的各国人文社科学者共计132人,获批者仅17人。吴燕是其中文学类唯一获批者。目前,她已出版了数种译著。

第4篇:富士山下国语范文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选自《韩愈集》)

[注]①序:赠序。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临别赠言。②嵩、邙、、谷: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邙,邙山,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北;、谷:二水名,都流经洛阳。③有以自老:乐于隐居山林,直至老死。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有什么可拿来)

B.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军事)

C.无甘受佞人(香甜)

D.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

2.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不谋于朋友/师不必贤于弟子

D.有执爵而言者曰/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3.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石处士的品德才学的一项是()

①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②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③求士为国,不私于家④劝之仕,不应⑤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⑥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

A.①②⑥B.①②⑤

C.②③④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乌公,为国求贤,就任节度使第三个月,向手下贤能的人们征求贤士。

B.石处士淡泊名利,隐居在嵩山和邙山、河和谷河之间,很有才学,评古论今就如黄河决堤奔流入海。

C.石处士“以道自任”,接受乌大夫聘请,没有告诉妻儿,没有与朋友商量,恭敬地接受了聘书和礼物。

D.石处士认为,做官不要为了自家富裕而使军队饥饿,不要内心喜爱那些奸佞小人而外面摆出敬重正直人士的样子。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第5篇:富士山下国语范文

All the joints of Foxconn’s move at mainland coincidentally match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s 30-year reform and opening.

裁员风波,股价急挫,订单大幅削减

应该说,代工巨人富士康在过去一年的全球经济衰退阴影下所遭遇的攻击和挑战,恰恰正是中国制造在全球化浪潮中何去何从的一个巨大缩影。

仅仅一年前,人们还在以追星式的眼光欣赏并研究这家全球代工王在中国大陆的渗透与扩张之旅:

1993年富士康在江苏昆山开始兴建的昆山信息科技工业园,目前占地1400亩的厂房、宿舍规模,开始直逼其大陆的最初据点――深圳富士康科技龙华工业园。

暗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轨迹”

而各地政府陆续披露的数字显示,深圳和昆山的样本,不过是一个开端。这个从1996年开始就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的速度成长的制造体,就像一辆刹不住的跑车,以电闪雷鸣之势在全国各地复制其深圳、昆山的成功――山东烟台科技园,占地3.3万平方公里,三四年的工夫,员工已超过5万人;山西太原,2400亩地,几年时间也已超过3万人;此外还有营口、武汉等。

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国相对成熟的基地已经超过13个,分布路径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90年代转到以昆山为代表的长三角,再顺势向北伸向烟台、秦皇岛的环渤海湾,乃至东北老工业区沈阳等地;近几年富士康在大陆的渗透趋势,已从沿海转向了以武汉、山西为代表的中西部⋯⋯

自1988年投资深圳开始,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迁徒,至1996年富士康的销售额已达5亿美元,初具规模。此后一路飙升,至2006年达到340亿美元,2007年突破450亿美元。

富士康在大陆依次迁徙的每个节点,都恰好暗合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整体经济发展路径――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先东部,再中西部,先沿海,再内陆。富士康所到之处,也见证了中国从沿海到内陆地市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各地政府的每一次发展冲动。

如果没有2007年来自美国华尔街的次贷风波及此后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风暴,这样的扩张和迁徙,最多被解读为一场围绕着以成本为中心的“产业转移”。按照世界每十年即发生一次大规模的产业迁徒之定律,“转移”是解决迁出地由城市饱和、资源日渐匮乏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的必然连锁反应。

但是,突如其来的危机加剧了中国对“转移”以及“转型”的焦虑:全球订单下降是否会影响到中国制造刚刚巩固下来的规模优势?沿海城市在产业“转移”之后能如愿“转型”吗?受“成本”驱动的富士康们,如何摆脱经济周期的困扰,又如何摆脱不断迁徒的宿命?

关于这些追问的答案,已经隐含在富士康进驻中国大陆的第一站深圳龙华镇,以及深圳的“城中城”――富士康龙华工业园――的交错命运中。

“龙华镇样本”

富士康来来去去,对深圳的昨天、今天,明天,意味着什么?

1988年台湾企业鸿海投资大陆的第一站选在了一片荒芜之地的深圳关外龙华小镇。20年之后,龙华已经从一个小镇发展成为深圳的“后花园”,并一跃从附属于深圳宝安区的一个小镇独立成为一个深圳的行政区域――龙华镇。

龙华区目前人口约四十多万,其中富士康人口比重占了全区人口的大约一半――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龙华镇的命运,与这家来自台湾的企业一起,结成了难以割舍的关系。

龙华镇的居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富士康早年的扩张,让围绕其庞大工业园周边的农民一下富起来,“抢建的房子到处都是”。富士康每年如饥似渴地吸纳流水线工人,其在深圳的员工一度高达38万人,其中有20多万盘踞在龙华,如此庞大的人员吃喝住行,对龙华周边消费的拉升构成了直接的推动力。

现在,龙华区内,有违章嫌疑、密密麻麻的“农民房”,与正试图渗透到龙华区内的各类豪华靓丽楼盘一起,构成了龙华近几年一幅标准的城市化进程图――它们的动力都同样来自富士康:随着富士康近年中层技术和管理员工的增加,像深圳著名开发商金地的高档楼盘金地“梅龙镇”,就位于梅观高速直探龙华区的入口处。

据龙华区政府人士介绍,吸引的买家只有少数富士康的中高管,而更多是深圳市区的居民。他解释说,这就是“磁石效应”――富士康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纳了越来越多的人、供应商,各种配套产业,也同时带动了龙华的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龙华的“城市化”进程推进完善了各项城市功能,商家、超市、学校、娱乐设施,也带动了深圳关内居民到龙华居住的意愿。

而据富士康集团主管经营的商务长李金明介绍,针对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和条件的大陆中层管理干部,富士康还有分房的福利政策,“最近两年向开发商买了一千套房,免费送给员工”。

正在面临“转型”的富士康龙华工业园未来的命运走向,也是龙华镇,乃至深圳的未来走向。

龙华区政府人士介绍,在深圳市面临的“四个难以为继”(土地、能源、环境、人口)背景下,市政府正在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作为中国第一拨吸收港台资企业的承接地,深圳今天转型面临的将是全国走得最快、压力推动下的大规模城市升级改造工程。

经过20年发展,目前依旧以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为主的富士康龙华工业园也与深圳市政府达成了工业园逐步完成“职能转变”的共识。按照李金明介绍,早在2003年,富士康就提出从“制造的富士康”向“科技的富士康”转型,龙华工业园未来的目标是加快从台湾、日本、美国引进研发中心的步伐,使其未来定位为“研发为主,小量生产”,届时员工人数也将从目前的20多万调整到10万-15万。

而转型,意味着将给龙华镇和深圳市带来阵痛。

各种经济数据足以见证富士康与深圳之间的相互依存度:

富士康不仅是连续多年的中国出口冠军,也是深圳历年的出口大户。从2007年数据看,深圳出口额达到1500亿美元,以富士康当年产值约450亿美元、而大部分产值仍出自深圳来计算,富士康去年在深圳出口额中应占据10%-20%的份额。

而在财税贡献上,富士康旗下两家深圳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和“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分别位居“2007年度深圳市国税局综合纳税总额十强”的第三和第十位。据称,该榜单入围门槛为9亿元。而根据富士康内部各种语焉不详的数据推论,富士康深圳2007年交纳的地税是7亿元,国税是40亿元。

龙华镇政府人士说,代工巨人富士康未来的迁徙,必然要让龙华以及深圳市同时面临这个庞大经济体转型带来的冲击。

“首先,大量生产线劳工搬走,周边农民房的出租率、餐饮娱乐都会受到冲击,小店的生意也会清淡。”该人士说,富士康龙华工业园未来从生产转向研发为主,其人员结构变化,肯定会影响到周边的城市的生态。

“龙华区未来的理想状态下,富士康技术、高素质人才将取代低端劳动工人,带来的影响是周边违建的农民房越来越少,高档住宅越来越多。”他说。但他同时认为这种理想中的“积极影响”还有待观察,因为崛起的龙华镇刚刚走上城市化的道路不久,而过于依赖一家企业带来经济拉动的现状还需要时间来改变。

代工王的“升级梦”

富士康的深圳基地能否如愿顺利完成其转型大任?龙华镇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未来命运,将给正在参与这场“富士康大陆迁移接力赛”的其它城市,以何种启示?

经过20年发展,富士康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大陆公司。

“富士康未来的主体还是在大陆。”富士康集团大中华区人力资源主管何友成不久表示,大陆与台湾在语言、文化上的共通,天然决定了富士康未来扩张主体依旧只能是大陆。

“国外的工厂目前我们只有四万人。”何友成说 。而富士康最新披露的大陆员工数量约60余万,近几年其大陆员工增长的幅度与其销售规模的递增速度基本持平。

李金明分析认为,中国近年由税收变革、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总体成本上升,并不能扼杀“中国制造”的优势。“放眼全球,没有一个地方的整体资源能够像中国这样支撑起这么大规模的制造能力。”

加上庞大的内需市场,李说,富士康不会放弃把全球制造的主体放在中国的打算,因为要找到一个拥有同样丰富的劳动力、成本结构,良好的基础设施,稳定政体的经济体,实在太难了――这个大趋势在近期印度的恐怖袭击及越南的金融危机到来后,尤其显得不容置疑。

然而,2008年以来动荡的全球经济形势,显然中止了富士康自进驻大陆以来每年高速增长的神话,同时也给其一贯依靠扩张再投资方式获得增长动力的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有业界消息说,今年以来,富士康的重量级客户中,仅摩托罗拉一家的订单就下降了30%,而惠普等欧美主要电子巨头都下调了2009年的销售预期――全球电子行业正从增长周期步入衰退期。

富士康和“中国制造”的天花板正在降临――他们该何去何从?

据李金明介绍,外界忽视了富士康在产业转型上的有所为。对于目前在全球拥有十数个大型基地的富士康而言,一再迁徙也令其开始考虑更进一步的产业转型和布局。据称,曾经一度宣布“退休”的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之前已在内部称,其未来主要精力将放在如何利用大陆的资源寻找新兴产业,以及实现“科技的富士康”的宏大蓝图上。“他在找一些新的、可以做的、对的事情,把对的事情找出来。”李金明说。

“对的事情”包括光产业、LED照明、环境工程等,完全不同于“代工贴牌”的产业。“这些产业跟我们客户不冲突,但是市场又很大。”李说,新兴产业对于以代工业为主的富士康而言,还在摸索中,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随着深圳、环渤海湾一带部分基础研发中心和环境工程研发中心等机构的设立,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比例将会有所上升,但是短期内,生产线员工依旧占了绝对高的比例。

第6篇:富士山下国语范文

【关键词】陈洪绶诗文内容特色

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全才、奇才。有些文艺家的文学成就被其他方面的造诣所掩盖,令后人难识庐山真面目,实为憾事。明末清初的陈洪绶,擅长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引人瞩目,甚至被当代国际学者誉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②”,故其生前死后,主要以书画名世,诗文则鲜有人知,流传甚寡论文。

陈洪绶(1599——1652),一名胥岸,字章侯,号老莲,晚又号悔迟、老迟、勿迟、云门僧等。明末清初浙江诸暨人。著名的画家、文人。1599年1月23日出生。陈洪绶的出生带有神奇色彩,据记载:“有道人氅衣鹤发,手一莲子,授于朝(陈于朝,陈洪绶之父)曰:食此,得宁馨儿当如此莲。而绶于是生,故幼名莲子,及其老也,名老莲。”③

陈洪绶从小就生活在风光佳丽、文史深厚、陶冶文学家、美术家的理想环境(他一生除两次北上至北京之外,其余时间均在“南至诸暨,东至绍兴,北至杭州、萧山”④的这一“三角地带”中度过)。他幼年就聪颖过人,已显示出他特殊的艺术才能。加之他出生在官宦世家,这为他的艺术创作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而陈洪绶生活时期正处在明清两朝鼎革的离乱时代,颠沛流离的生活形成了他狂放不羁、忧国忧民的个性,这也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洪绶岳父萧山的来斯行(字道之,字马湖,一号槎庵)为饱学之士,生性狂放,著作颇丰,对他颇有影响。下面就结合他特殊的经历谈谈他的文学创作内容和艺术特色。

陈洪绶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文。存世有《宝纶堂集》10卷和《避乱诗》1卷。其中不乏讽刺时政、刻露诗情之作。笔调率真而不尚藻饰。字里行间,真情挚意,溢于言表。《图绘宝鉴续纂》说他“诗文醉后立成”也足以证明他在文学方面的才气横溢。

陈洪绶的诗歌,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形式有律诗、绝句、古诗体、词等。朱彝尊说他的诗“颇饶逸致”⑤,郭麟图也说:“洪绶诗才卓绝,……其古健直匹少陵。”⑥陈洪绶的诗基本不作无病,而是朴质自然,不事修琢,有真情实感。其内容十分丰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有很多诗,都关注了社会现实,表现出他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浓浓爱国之情。下面据其内容择其大要分类述之:

其一,抒写诗人胸怀遭际。它们既有文学价值,又是考察诗人生平的珍贵资料。陈洪绶19岁时,明王朝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出于挽救祖国命运,为国效力的宏大政治抱负,血气方刚的陈洪绶自信凭着自己的文学修养,通过科举制度,可以在政治上大显身手。于是,他刻苦攻读。求知欲很强,求进性很浓,希望通过博取功名为国分忧,但事与愿违,他一生功名未就(除21岁那年考中了秀才,此后20多年,却屡试不第,未能再考中举人,当中也就没有做官)。这对一心仕进的陈洪绶,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壮志难酬的陈洪绶郁郁寡欢,把满腔苦闷寄托于酒和诗。这一点,他诗中多有反映,如诗“廿五年来名不成,题诗除夕莫伤情;世间多少真男子,白发俱从此夜生。”又如《久留》:“不可常傲物,我亦爱傲人。三旬不成事,诗酒江南春。妻子病不返,并且遗其亲。以后弗如此,四座当谆谆。”表达了对自己狂放不羁个性的悔恨之意及其要功成名就的决心

其二是寄答诗和怀亲诗。这是陈洪绶写得较多的一类诗,也很能表现处他真率的秉性,朴质的辞情。如《怀友》五首:“清清河水,放舟容与。我怀伊人,远于祋祤。”“北山有木,枝叶不凋。期子同往,秋风萧萧。”“有酒有酒,有书有书。阖门静思,不与子俱。”“烨烨者服,嵬嵬者冠。衣之冠之,白首为欢。”砟鲂烹雉,釂彼斗酒。我弗异心,失彼良友。”这几首四言古诗,写景写情,不用典不雕琢,很有《诗经》的味道,以朴素的语言,写出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又如《送大生之京》言:“我性固放荡,花酒情复深。长老每训诫,怫耳不能禁。往年游京师,病几弗可针。归来试期迫,膝软头涔涔。主司乃不录,困厄如鸡燖。君今入京去,遗君以此忱。君心酷似我,体气更不任。况为贵公子,咄嗟称其心。试期亦不远,珍重惜寸阴。”以殷殷之语,既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狂放个性以及仕途的不意,同时也谆谆告诫友人,希望不要蹈其前辙而能功成名就。

其三是题画诗。陈洪绶书画诗兼擅,泼墨挥毫之余,常诗兴大发,于是题诗于画,或点明画旨,或抒发感慨。如《题铸剑图》云:“侠烈慧娘,而语兰陵。以肠铸剑,斩此有情。”寥寥数字,揭示了“铸剑”一事的精神所在。西泠印社出版的《陈洪绶作品集》中有他的《题水仙灵石图》云:“此华韵清冷,开与梅花俱。却如孤性客,喜与高人居。”诗人既写了水仙的特性,又以此为喻,表达了自己孤傲的个性。

其四是关注社会现实的。此类诗最可看出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高贵品质。这些诗无情揭露统治者罪行,表达其憎恨之情。最典型的反映在他甲申变前后所作的诗中。此时,明王朝岌岌可危,陈洪绶面对大厦将倾,忧心如焚。但一介书生,无能为力,其内心苦痛不言而喻。而且,陈洪绶诗受杜甫影响很大。直到晚年,他总也离不开杜甫。并且其时他身经兵马之险,目睹亡国之惨,与杜甫在安禄乱中逃贼亡走,艰窭流落的处境相似,所以杜甫的“三吏”、“三别”无疑能激起他的共鸣。他的五言诗《过夏镇》、《士饿死行》及七言古诗《官军行》、《搜牢行》、《幕下客》很能表现这一点。如《士饿死行》云:“椎牛以享士,大将之所为;又或散家财,民财无所资。江上大将军,民财皆家私。意指复掠夺,宝井而珠池。白徒五千辈,需饷三倍之。前堂罗优倡,后户醉歌姬。庖厨弃粱肉,战士饥且罢……”描绘将肥士饥的现象。又如《官军行》:“人恶官军淫掠人,官军却有情可伸。卿与士卒同甘苦,轻用人命如粪土。官军皆持一拌冰,官厨乃弃五侯鲭。军有妇人声鼓死,卿列明眸与皓齿。官军无线缀领缘,卿之门人掷金钱。卿饰微功蒙上赏,官军肝脑涂草莽。谁非乾坤生育儿,卿亦有何六出奇?安得贵贱相悬绝……”通过对比,揭示了赏罚不公,贫富悬殊的现象。再如《过夏镇》五言古诗80句,说:“耆老从东来”,本来地方富庶,“安堵数百年,卒然遭盗贼,红巾起南山,白挺乱山北……大车载糗粮,小车载金帛。壮者逼其降,不从即遭磔。妇女与老弱,肝脑涂矛戟,斩掠无孑遗,举火裂居宅。膏血相沂流,手足相撑藉。”描写生灵涂炭的参状,极为深刻。还有《搜牢行》、《幕下客》反映了当时盗贼杀掠,官长率领士兵作恶,幕客不但狐假虎威,而且变本加厉的鱼肉乡民等情况。还有同情人民疾苦的。如《借米》诗:“家家借米拙言辞,深感家家屡借之;开合凑来皆各种,桃花点缀雪翻匙。”不只写了自己生活艰辛,常要断米断炊的生活遭遇,更反映了在动乱不堪的年月里,老百姓衣食无着的现状。又有诗云:“半载兵戈隔,一朝挥手难;山中人尽饿,我忍自加餐?糊口宜城市,何必修药栏?虽来数晨夕,知有几时安?”反映了因为战争而造成人民生活漂泊不定。

其五,还有一些偶感。这都是些即时即事即景之作。如崇祯甲申(1644)年,陈洪绶自京归家后没几月,迁居绍兴,借居徐渭的故宅青藤书屋(徐文长是洪绶父亲的忘年交)。他有《扫青藤书屋有感》记之:“野鼠枯藤已尽除,借人几案借人书;五行未下潸然泪,二祖园林说废墟。”明亡后,他逃到绍兴云门寺为僧,又有《学佛》一首:“深竹长松下,经行读佛书;福知何日积?我得久山居。野老为邻友,僧寮作敝庐;兵戈非不幸,反得讲真如。”在那里,他也作些农事,有《种菜》一首为证:“行年四十九,今日理园头;玄德非吾事,云卿切已谋。”甲申变后,明王朝灭亡,洪绶闻此消息如电射雷劈,他“时而吞声哭泣,时而纵酒狂呼,时而与游侠少年,椎牛埋狗,见者咸指为狂士。”⑦加之洪绶有几个好友自缢身亡(如好友倪元璐在北京城破时整衣冠拜阙,取帛自缢),以身殉国,陈洪绶内心冲突难以平定。他的诗《友人劝予南京科举,时甲申菊月》说:“腐儒无可报君仇,约草簪中醉暮秋;此己生而不若死,尚思帝里看花游?借得青藤挂席门,又书一束暴朝暾。”又《即事》诗云:“今日剃头蒙笠子,偷生不知作何因?”清军令人民依满洲风俗剃发,陈洪绶索性削发为僧,避乱云门寺,以逃禅方式,来保持他的民族气节。还有《偶题》五首,又云:“红蓼丹枫拥白头,老人亡国易知秋;只凭邻舍三家酒,梦上南湖百尺楼。”“少时读史感孤臣,不谓今朝及老身;想到蒙羞忍死处,后人真不若前人。”“始觉人无忠义志,不须去读古人书;山河举目非无感,诗酒当前又自如。”“故山已筑髑髅城,梦去犹然打马行;行到枫桥杨墅里,白头兄弟笑来迎。”“人言足病宜禁酒,禁酒通身病亦多;最是国亡家破恨,青天白日上心窝。”这些既道出了他内心深深的亡国之痛,又表现了他苟且偷生的惭愧挣扎,内心矛盾非常激烈。到了晚年,陈洪绶过的是遗民生活,经济拮据,故常要朋友周济或卖画。如《怀山》:“也具丈夫相,饥寒颇累人;友朋情已尽,岁事又相因。名画谁能买?知音多食贫;晨炊尚有米,三盏日酣春。”又《陶去病赠米烛,书谢》诗云:“野炉燃败箨,饱饭接新春;山谷多贫士,如何赠老人?”还有《鲁季栗寄炭,却答》:“赠炭忧羌渴,寒灰拨竹烛;一瓢聊解冻,哪得更倾壶?”反映了因为生活不济,常食不果腹,处处要靠朋友帮忙,甚至还要卖画为生,穷困窘迫,可见一斑。

陈洪绶的文章各体皆备,有序、论、记、书、寿文、铭、赞等。大多为代人所作,但都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才气。他的文章内容真实,语言质朴,深受韩愈影响。

与画艺相比,老莲的诗文鲜有人知,但同他的画一样,他的诗文也有其独特的风格。

(一)是直抒胸臆,真率朴质,不事雕琢。这是他诗文风格的突出特点。陈洪绶为人真率,笃交情,重气骨,以布衣傲视权贵,却又寄同情于下层人民,因其行为疏放,而被人目为狂士。他的诗文多不计工拙,直抒胸臆,“忠孝道义,慷慨郁郁不平之气一一寄之于诗文”⑧,“出于至性所关,并非泛泛所应酬”⑨,因而他的诗文比他的画更能明确而深层地表露他的真情实感。他不少诗文触及现实,感念时事,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剪影,使人对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生活、文人心态和艺术思潮等有一个较为具体感性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位大艺术家的独特心路历程和艺术思想的流变。他的《盗贼》四首:“不得为君子,可怜就小人;县官敲骨髓,将帅没周亲。聊缓须臾死,宁知身丧。”“明朝瓦解处,其如人事何?满庭蓝面鬼,作镇白逾婆;若有秦公在,先清表里疴。”毫不修饰,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刻画了动乱年月里官吏的真实面目,深刻剖析了明王朝灭亡的基本原因之一:心为盗贼而身为官吏的人太多,表达了他满腔的痛愤之情。

(二)是写景抒情,情真意切,极富人情味。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他的“记”中。他的记,多抒写自己的游历,遭遇及心情,感情很真挚。《游永枫庵记》写他为准备应试而在诸暨牛首山永枫庵读书的情况。其中“山色朝暮,竹声树色,鸟语溪声,梵呗钟鼓,意之所会,耳目之所得,神情之所畅适,不能尽领略。步林下不过数百步便还,与诸僧语不过数十倍便止”之句,描写了山水竹林,禽声梵音等景物,幽静雅致,抒写他一心进取,孜孜苦读的心情。又如《王叔明画记》:“故交之不如新好,贫士之不如富翁,腹笥之不如囊钱。”淋漓尽致的表达他的愤慨与失望之情。陈洪绶还有很多诗都直接来抒发他浓郁的爱国之情。陈洪绶不仅在他的绘画中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高尚品质(如他的《屈子行吟图》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他很多诗文也关注了社会现实。1643年,陈洪绶客居北京,此时,明王朝已危在旦夕,摇摇欲坠,面对这样的现实,陈洪绶痛苦无比。他曾有一诗,刻画了当时朝廷醉生梦死,得过且过的情景,以示自己的切肤之痛:

盗贼半天地,帝京五夜灯;一朝都镇定,四面益冯陵。

鬼哭娇歌和,胡笳长笛应;谣知萧寺月,空抚老臣膺。

另外,前面已提到的《盗贼》之诗,《过夏镇》等都真切反映了这一点。

(三)语言简练,用词精当。最典型体现在他的“题赞”上。《博古叶子》和《水浒叶子》是老莲人物画杰作。所谓“叶子”,是当时饮酒时游戏的一种纸牌,最容易在民间流行。陈洪绶怀着对水浒英雄敬慕的心情,选取40个人物,不仅栩栩如生地画出了这些绿林豪杰的英姿气度,热情歌颂人民的正义斗争,而且用极简省的笔墨在上面题了许多赞语。如写林冲:“美色不可以保身,利器不可以示人。”寥寥数语,把林冲的遭遇概括的清清楚楚。如鲁智深:“老僧好杀,昼夜一百八”九个字,道出了鲁达身份及勇猛的特点。晚年,他又创造了一套描绘历史人物的作品,多选择爱国志士或贫而不贱者,用简练精当的语言评价了其功绩,表彰了其气节,如写淮阴侯韩信:“王孙陆沉,一饭千金。彼夸毗子,勿倪伤禽。”写黔娄:“苦节不贰,是为齐也士;饰巾不移,是为娄也妻。”达到了“片语点睛之妙”⑩。

当然,陈洪绶的诗文也有不足之处:从内容上看,他虽有一部分作品关注了社会现实,但很多作品却是描写个人身世、遭遇和感受的,有非常浓厚的遗民气息,思想价值不是很高,这也正是“世但知老莲画,不知其诗”的原因之一。从艺术上看,他的诗歌有以文为诗之短,稍欠工妥;而且多有愧改之词,少豪放之语。

纵观陈洪绶诗文,个性鲜明,诗文中流贯着现实意识,有真率之趣,他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诗,多半是自述,从环境、遭遇、亲朋到心里的激愤、哀怨、惆怅到偶尔的欢娱,都以不事修琢真情流露的文字表现出来,他的作品有朴质自然之长,也有以文为诗之短,但他却不失为晚明诗坛一位发出心声的歌者。考察他的一生,虽疏散狂放,却刚直不阿,忧国爱民;虽窘迫潦倒,却坚守气节,不为人所用,走进陈洪绶,了解他的生平与成就,既能让我们为他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民族气节所折服,同时也能加深我们对“穷而后工”的理解。

注释:

①孟远:《陈洪绶传》,《陈洪绶集》,第587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②吴敢:《陈洪绶集前言》,第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③孟远:《陈洪绶传》,《陈洪绶集》,第586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④杨士安:绍兴名士家史丛书《陈洪绶家史》,第3页。(北京出版社2004版)

⑤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⑥郭麟图:《诸暨贤达传》,转引自杨士安《陈洪绶家史》第30页。(北京出版社2004版)

⑦孟远:《陈洪绶传》,《陈洪绶集》,第587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⑧⑨吴敢:《陈洪绶集》,第2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⑩吴敢:《陈洪绶集前言》第2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参考文献:

吴敢:两浙作家文丛《陈洪绶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第7篇:富士山下国语范文

日本之旅的一切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如朱社长所说,虽然那段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但还是要看到广大日本人民是善良、友好的,日本人的认真敬业、遵守规则、保护环境等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日本景点旅游心得小学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日本景点旅游心得小学范文1在游览完了东京后,我们又乘车去了富士山。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它是日本的最高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征。

富士山是日本的第17处世界遗产。我们没有攀登富士山,因为富士山只有夏天才能爬。我们只游览了富士五湖中的河口湖,它是五湖中第二大的湖,并且是离富士山最近的湖。

接着我们又去了地震体验馆,这是一个收费项目,讲解员给我们讲解了日本的311大地震。地震体验馆里有许多科普地震知识的仪器,例如地震波演示仪、地震灾害3D场景图等。

为了让我们切身感受地震时的情景,我们还乘坐了一次类似于公交大巴的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8级大地震。车厢外有隆隆的声音响起,车厢的震动逐渐加强,左右摇晃加上下震动,人们根本无法在车厢中站立或行走。体验完地震感受后,我们穿过了一个被称作“魔幻镜屋”的屋子。因为有很多镜子在里面,所以人们很容易在里面摸不着北而迷失方向。

这次体验让我了解到了地震灾害的可怕,我们国家也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如何预防地震灾害的发生。

经过了短暂的休息之后,第二天我们先乘车到了京都,参观了金阁寺。金阁寺正式名称其实是鹿苑寺,因为建筑物外面包有金箔,所以又叫金阁寺。金阁寺是足利家族第三代将军义满作为别墅而修建的,义满死后被改为禅寺“菩提所”。金阁的结构使人联想起船的结构,而下面的一池碧绿的湖水就像海,金阁就像是一艘度过时间大海驶来的美丽的船。

在日本的最后一天,我们去到了奈良神鹿公园。共有1200头鹿生活在这里,这些鹿大多温顺而讨人喜爱。我和爸爸一人买了一袋鹿食,刚开始我有些害怕,但看到爸爸和这些鹿近距离接触,我也鼓起了勇气接近一头小鹿,把饼干喂给了它。

这次去日本,让我了解到了和抗日电视剧里不一样的日本人,并看到了日本飞速发展的文化与科技,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有很多新的体会。再见,日本!

日本景点旅游心得小学范文2寒假的前几天,在一次家庭会议中,爸爸提出了去日本旅游的计划,这样不仅可以体验到日本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我和妈妈都十分赞同,于是大年初二这天,我们一家人坐上了从郑州飞往日本的飞机。由此拉开了我们在日本旅行的序幕。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坐车来到了东京内的第一个景点——皇居外苑,这里是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在后花园里有一位将军的雕像,他的名字叫做楠木正成,是日本著名的武将。楠木正成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化身,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保家卫国的神圣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之后我们又参观了都厅,这里是东京都市政厅的摩天大楼,高243米,共48层,从45层的展望室里俯瞰东京,能够看到富士山、东京塔、皇居等景点。

下午我们来到了浅草寺,它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这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两个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捞起了一座金观音像,于是附近人家,就一起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尊佛像,这就是浅草寺。之后浅草寺屡遭火灾,数次被毁。到江户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浅草寺,让它变成了一座大群寺院,并成为附近市民的游乐之地。每年元旦前后,都有许多前来朝拜的香客,非常壮观。

我们不仅参观了许多景点,还品尝了许多日本的美食,比如说日本小涮锅,用生鸡蛋、芥末、酱油、柠檬、柚子等做酱料,让我记忆犹新。还吃了刺身拼盘,有生扇贝、三文鱼、龙虾、金枪鱼、章鱼等,觉得还是中国的饭菜最和我们的胃口。

经过这一天的旅行,我们非常兴奋,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旅程。

日本景点旅游心得小学范文3在踩着盛夏的尾巴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在日本游览的5天里,我感慨良多,也认识到我们跟人家的巨大差距。

从我们刚走进宾馆,推开自己的房门,进到厕所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中国与日本的不同。日本的厕所小而精致,光是马桶上的那几个按钮,就已经让我的好奇心吊了起来。我坐上去,一边玩弄,一边想,在日本光是一个马桶就已经那么多按钮了,而我们中国却不是这样,甚至还要把这些当作很稀有的东西。你说好笑不好笑?

再有,我就说说日本人的礼貌吧。凡是在日本的街上买东西,你一进门人家都会说欢迎光临,服务员会很诚恳的为你服务,不会有半点不耐烦的表情,很有亲和力,而且就算你不买他们的东西,服务员也会跟你说对不起,这是很礼貌的表现。我们中国呢?却不是这样。服务员的姿态与礼貌程度,比不上人家。在中国,服务员会在你不买他们的东西时还跟你说对不起的吗?我不敢说没有,但我敢说我没碰见过。

说说日本人遵守交通规则的事吧!我们来做个比较。在中国过马路,人是不怎么看人行道的那个灯的,而是看马路上的车。而日本就刚好调过来,人家是看灯不看车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比较?那是因为日本人有常识,他们都遵守规则,不贪那一时的快意。难道中国人就没有常识吗?人们都说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果然,中国有那样环境所以造成那样的结果。而日本的环境不同,它没有那种环境所以没有造就那样的人。这就是最大的区别所在。

日本旅行的途中,我们听到了很多的故事,但我有一个最感兴趣的,说给你们听吧。听导游说,他之前有一次来过日本,他说他在街上买东西准备回宾馆的时候,发现迷路了,于是他就向路人打听。由于在一个异地他乡,语言是不通的,所以导游选择用肢体语言与那位路人打听。那位路人大概做了一个跟他走的手势,导游就跟着他走了。但导游觉得越来越不对劲,怎么会把他带到一个黑漆漆的巷子里?导游的心里已经有些害怕了,但他还是想去看个究竟,于是继续走了下去。他们走到了一个停车场,原来那位路人是要开车送他回宾馆。那导游后来还说,之前那样怀疑他,心里真是有点愧疚呢!

日本是一个讲原则的大国,它只把手机卖给自己国家的人,好的东西自己的国民用,不好的东西才出产。这让我很气愤!但从这一点,又让我感觉到了中国的落后。中国是把好的东西出口,不好的东西留着自己用。

正是因为有很多差距,才激起了我对中国的信心。对比以前,你就会发觉中国的确成长了不少,北京奥运会不久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好评吗?我们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日本景点旅游心得小学范文4日本,我来了

刚下飞机,心情好激动!此时,我已身在日本。这是一个高科技发达的国家,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礼仪之邦。据说,日本人热情好客,笑容可掬。我的心如一潭湖水被一颗石子打破宁静般,泛起粼粼波光。我开心地叫道:“日本,我来了!”

最佩服的事

日本人,不仅热情,而且爱国。日本的大街上,没有垃圾桶,人们很自觉,不随地丢垃圾。即使抽烟很凶的人,也绝不在大街上抽。在日本,不管在哪里,都是干干净净,连一片小纸屑都看不到。

而且听导游说,日本人一辈子只做一份工,我简直不敢相信,怎么可能?在中国,一年就有人转几十份工啊!我眨巴着眼睛为什么,“因为日本人忠诚!”导游这么回答我。日本与中国,天壤之别。

最刺激的事

吃过午饭,我们第一个要去的,是一个高140米的地方。导游领着我们坐了一条横跨两座大楼的扶手电梯。我的脚在发软,身子情不自禁地向前倾,好危险!如果没有梯子,我就在空中!通过电梯后,我们要坐一架观光电梯到达顶楼的空中花园。电梯速度很快,我感觉在玩“跳楼机”,有离心力。其他人都很兴奋,一边说笑,一边观赏风景。而我一直在担心,会不会突然掉下去,真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最好玩的事

最好玩的地方莫过于清水寺。那天,我们经导游介绍,来到清水寺瀑布前,山上的瀑布流泻而下,顺着山势,水流分为三条水道:一为事业,二为健康,三为爱情。三条涓涓细流如三条飘带,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清澈、干净,如小女孩的眼眸,不含一丝杂质。三条流水,只取两条,我接过了“健康”,抿了一口,顿时,觉得这炎炎夏日已经不在了。

最舍不得的事

要走了,心中充满不舍。导游在安检前,不停地挥手。懊恼起来,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我们还没玩够呢!突然间,我似乎明白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里与友人分别依依不舍的心情。再一次挥手,再一次道别,我强忍着泪,别过头,看着导游离去的背影,心里默念着:再见!

日本,再见

上飞机的那一刻,有那么一瞬间,不想走。留恋日本,这里的事,这里的人,这快乐的五天。曾经憎恨日本,而这次日本之行,却让我改变了看法,并且在我心中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五天前是激动,五天后是不舍。日本,谢谢你!这将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

日本景点旅游心得小学范文5经过了四个小时的飞行,我们的飞机终于到达了日本。从东京到大阪、横滨,再回到东京,我们在日本度过了快乐的六天。

最难忘的是去平和公园看富士山。今天我们看到的富士山,半山腰以下都是灰蒙蒙的,山腰上覆盖着白雪,山顶尖尖的,整座山看起来像个大斗笠。最特别的是,山顶的正上方漂浮着一朵白云,就像是给山戴上了小帽子。白皑皑的山尖和洁白的云朵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净美好。导游说,富士山是女神,可我感觉它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用云朵遮着她的脸庞。

富士山按高度大概分10份,称为10合目,10合目就是山顶了。我们坐车来到二合目,这里有个滑雪的游乐园。我艰难地爬上了小雪坡,眼前一片白茫茫的,坡上的雪,就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我坐上滑雪板,双手一拨,“哇!”滑雪板往山下溜去,好爽啊!风儿迎面吹来,凉冰冰的,我故意把手放在雪上,雪一直冰到我的心里去。旁边传来一群人的欢声笑语,他们正在玩滑雪比赛呢!一、二、三!他们同时往下滑,谁先到谁就赢了。笑声像一串串火焰,在这冰天雪地里快乐地燃烧。滑雪场旁边有一栋两层的小木屋,里面住着兔子一家。屋里什么都有:钢琴、冰箱、餐桌、书桌……电视机里正播放着我看不懂的节目,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们真幸福啊!可别误会,这是一群穿着衣服的兔子玩偶。

第8篇:富士山下国语范文

一、准确使用地理术语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知识

地理术语是地理学科的专门用语,每个术语都有其严格规定的意义及一定的使用范围。例如“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二者虽仅一字之差,但前者是区时的概念,后者是地方时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学生就不会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至于误用和混用。再如,在指导学生读地图时,教师准确地使用如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概念,勿滥用上、下、左、右等词,学生就不会出现“北京位于广州上方”的误说。

二、正确流畅地朗读地名有助学生的记忆

区域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地名较多,特别是世界地理中部分外国地名冗长而拗口,学生往往视记忆地名为畏途,有时因读音不准确而写错字、别字,有时则说不出完整的地名。教好、学好地名是地理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注意把好语言关,正确地朗读地名,学生考卷的错别字明显减少了。在这方面,教师平时遇到读不准、无把握的字时,都要查字典或请问他人,防止了因差不多的读音代替而闹出笑话。其次,轻松、流畅地读出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听觉印象,便于学生的复述,减少了学生因教师读得结结巴巴而加重记忆的负担,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也易于记忆。

三、运用语言指示读图可以支配学生注意力

由于教学中使用的地图有挂图、板图、插图、地图册等类型,地图分散在每个学生手中,教师无法像挂图教学那样,用教鞭将学生需注意的内容指出来,这时,只有用语言来支配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从各种要素集中在地图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的内容,并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因此,语言在这里起到了“指示器”的作用,具体做法有以下三方面:

1.做好准备性语言,要求语言精炼,重点突出,以使学生对将要进行观察的地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如读出图的名称,指导学生看图例等,这样学生读图就有了思想准备。

2.读图语言做到指令明确,需要学生看图的哪一部分,看哪一个要素,用语言明确指出,可以避免学生在要素众多的地图上五目标地巡视,如在“欧洲西部山脉分布图上”,标出了6条山脉的名称,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名称,这时,指导学生读出“位于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山脉名称”和“位于南部中央的山脉名称”即可达到要求。

3.分析语言不能模棱两可,学生才有重点、有目的的观察和分析。例如在“世界沙漠分布图”上,如果教师提出“热带沙漠分布地图时”,有的学生会回答了热带沙漠在陆地上的分布规律,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缺乏指示性。另外,分析语言也要求具有启发性,可将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分析“热带沙漠的分布规律”为例,通过启发学生在图上观察,能使学生掌握热带沙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这一规律。

四、运用语言的艺术感染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言的感情变化,语言的艺术修饰可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在讲述有关内容时,不是机械地复述教材,而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语调,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可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如讲“中国的疆域”时,用热情的语调介绍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增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2.地理课涉及到较多的自然现象,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事物,由于学生受生活空间的限制,对许多事物缺乏感情认识,一些教材内容中自然,人文景观的迷人风光,异域民族的独特风情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如讲日本的富士山,指导学生看彩图并介绍“富士山呈圆锥形,山顶的积雪就像秀丽少女戴了一顶白色的草帽,缭绕的白云似一条白色的纱巾,更增添了富士山的妖媚。”但是寥寥数语,就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第9篇:富士山下国语范文

第一次知道达沃斯,是看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魔山》,讲述的是大学生汉斯来到位于瑞士达沃斯的高山肺病疗养院探望表兄约阿希姆,不料自己也染上肺病,只好留下接受治疗的人生经历。小说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不同思想观点的对立。

疗养院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性格迥然,思想各异。汉斯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可是同这些人交往后,思想变得混乱,精神变得消沉了;俄国女子克拉芙吉亚更使他神魂颠倒。他忘记了事业和重任,高山成了一座“魔山”,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转眼七年过去,表兄病死,克拉芙吉亚离去,那些交往甚密的朋友也各奔东西,生活把他的幻想一个个击得粉碎,使他感到痛苦和孤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他震醒,回首往事,汉斯觉得自己是在“魔山”上昏睡了七年,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奔赴前线的征途。

此书创作源于托马斯・曼1912年5月间的达沃斯疗养院之行,他前去探望两个多月前由于早期肺结核而到此疗养的卡佳。

这座高山上的瑞士小城里到处弥漫着度假的欢快放纵和富人们奢侈糜烂的生活气息,种种奇闻逸事在托马斯・曼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而此间他由于不适应气候而轻度发烧,医生检查说他肺部有阴影,建议他向卡佳学习,在达沃斯疗养半年。这一建议吓坏了托马斯・曼,觉得仿佛陷入一个圈套,如果不赶快拔脚逃跑,很可能就要被留在山上,逐渐堕落糜烂,过上稀里糊涂的一辈子。于是他只身逃离达沃斯,但此番经历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决心写一部中篇小说,指出死亡的诱惑力和极度的混乱对正常生活的冲击,一部惊世之作《魔山》,就这样诞生了。

旅游版达沃斯:滑雪圣地

世界经济论坛如一个巨大的光环笼罩着达沃斯,这个位于瑞士东部的小镇,坐落在一条17公里长的山谷里,人口约1.3万,靠近奥地利边境,是阿尔卑斯山系海拔最高的城市,也是欧洲最高的城市。

作为瑞士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胜地,不光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在这里举行,各种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盛会也不少。

这里的冬天尤其丰富多彩,每年大约有70万游客来此度假,因为这里拥有全欧洲最大的高山滑雪场。

它拥有5个独立的滑雪场,其中任何一个都可堪称大雪场。共有325公里的滑雪坡道和75公里的山地滑雪线路,还有长达数英里的穿城雪橇道和冰道,还可谓欧洲最大的自然滑冰场!

其中帕森地区(Parsenn)是最大也是最受欢迎的滑雪场;毗邻的克罗斯特滑雪场(klosters)是英国皇室的最爱。

冬季的瑞士还是一个雪橇王国,几乎所有的滑雪场都设有雪橇区和雪橇小径,因此瑞士也是滑雪观光者和初次体验者的天堂。无论大人和小孩都可以搭乘雪橇一路下滑,非常刺激有趣,也算是体验了雪上飙行的趣味。

曾经到过达沃斯滑雪场的人一定会对那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印象深刻。年轻的父母一般都会带来孩子,甚至还在襁褓中的,让他们从这里迈出人生勇敢的一步。

今天的达沃斯还因为电影院、迪斯高、夜总会、音乐会、业等的存在,跻身最时髦的滑雪场行列。

提起瑞士,耳边仿佛就能听到钟表的滴答声。只有七百万人口的瑞士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其产品每年出口到世界各地,从美味的干酪、巧克力到奢侈的手表,当然还有著名的瑞士军刀。

位于瑞士东部的达沃斯只有两条主要道路,都是单行道。区域内的交通和瑞士其他大城市一样,以巴士为主要工具。如果想看到达沃斯全景,可沿着普罗姆纳街向东走,遇布尔街(buolstrasse)之后,再往上行即可看到。

达沃斯的雪飘得很慢,这一慢就优雅了许多,所有的人关于达沃斯的记忆都是与雪连在一起的,但这里的雪并不寒冷,站在不冷的雪中就有了欣赏的心情。

电影院、舞厅、夜总会、音乐会、一流的游戏场所、数不尽的购物商店充溢着达沃斯的街头巷尾。

住在达沃斯的小酒店里,你感到的不是安静,而是寂静,寂静得能听得见手表的秒针走动和心脏的跳动。

虽然官方语言是德语,但是达沃斯却是多文化的,多数'人都会说英语、法语或意大利语。开汽车或者乘火车都可以轻松来到达沃斯。最近的机场是苏黎世机场,从那里到达沃斯,汽车两个半小时,火车三个小时行程。

瑞士航空公司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每周都有航班往返于苏黎士和北京。

火车是瑞士之旅中的重要工具。在苏黎士和日内瓦的人境机场都有火车站。

瑞士的铁路系统总长达5000公里,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密集的铁路交通网。车厢内有餐车或流动饮料车满足客人需要。

在瑞士搭计程车相当贵,车资计算方式各地均有所不同。若有额外服务(行李等),则有固定加价价格,张贴在计程车内。通常全额车资已包括小费在内。

在瑞士除了可以租汽车外,还能租赁飞机。当然,游客不能成为驾驶员。但被租赁的直升机可以更便捷地帮助游客到达目的地。

世界经济论坛期间,任何与会者只能一人进入会场,不得带助手入内。在达沃斯,每个人的身份只有一个一参会者。

无论你是大公司的CEO、是亿万富翁、还是当红明星,你都要自己提行李人住、排队存衣服、自己倒水、自己领会议资料,很少看到有前呼后拥的人。

在晚宴前的鸡尾酒会上,出席宴会的国家总理也和其他出席者一样,端着杯子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在会场上,无论你是不是名人,都没有指定坐席;开大会时由于人多,无论是谁,来晚的人都要站在过道上听会;发言时大家机会平等,争论也好、讨论也罢,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经济版达沃斯:政治领袖取代商业领袖成2009年会主角

达沃斯的创始人和组织者、瑞士大学教授施瓦布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他38年来坚持做达沃斯,他成功了。

从1969年起,每年1月,世界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界首脑们都聚会在此,召开世界经济论坛会议,商讨全球经济的重大问题,40多个国家的报纸、电视等媒体记者从这里向世界各地发出头版头条的新闻,达沃斯因而在国际上享有非同寻常的名气。西方媒体把达沃斯年会称为非官方的世界经济最高级会议。

世界经济论坛由全球有影响的国家首脑、企业首脑和知名专家组成。参加该论坛的企业会员包括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大公司和企业,它们的年营业额合计超过4万亿美元。该组织发表的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被各国视为最具权威的排行体系。

与世界上其它国际性会议相比,达沃斯的最大特点是更侧重于企业和企业家就企业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服务。

真正使世界经济论坛扬名的是促进了南非和中东的和解。在正式场合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世界经济论坛商讨更为合适。

位于瑞士小城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总部,与欧洲最高

峰一勃朗峰神秘的雪顶隔湖相望,又享受着来自欧洲最大的淡水湖一日内瓦湖水的滋润与呵护。

这座三层小楼虽然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却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一“世界经济联合国”。

走进论坛总部,它的国际化、包容性、高效率,令人印象深刻。200多名员工来自52个国家,多文化背景交汇融通。楼内最显眼的位置,悬挂着一幅中国书法。

这个会议中心建立于1969年,后经几次扩建,分成A、B、C区,拥有全套最先进的会议接待设施,哪怕一个同声传译,也力求完美而从无差池。会议期间,住宿、餐饮、娱乐、通讯、交通等全面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并且一切井然有序,让客人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彻底放松。

会议旅游是个新兴市场,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从中获益约2800亿美元。在达沃斯,会议被比喻成“面包”,人们开发会议旅游的意识非常强。由于办会成了强项,达沃斯会议中心每年有230天以上被各种会议和活动所占用。

每年大型会议近40个,中小型会议近180个,包括经济、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一些挑剔的大跨国公司也把全球性年会设在达沃斯举行。

2009年1月28日至2月1日,来自96个国家的超过2500人出席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其中包括41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1400多名企业家,而去年的国家首脑只有27个。中国政府上一次由总理出席经济论坛,是在1992年。

政治领袖取代商业领袖成为本次年会的主角,反映的是这个世界的现实:政府对市场的介入,及政府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不过即便这么多的政要现身达沃斯,要在短短几天商讨出具体方案,似乎不太现实。于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参加年会,至少可以听到比自己聪明的人的想法,说不定豁然开朗,也有可能离开的时候更加茫然,不过没有关系,因为可以发现,原来那些聪明人也同样的茫然。不过借助这个地方,倒是可以表现出政府的信心和走向。

对中国来说,今年的达沃斯就是一个展现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平台。

温总理此番表态:金融风暴发生后,西方国家先是把中国说成是救世主,现在又有不少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管怎样,中国还是愿意合作,因为要面对金融危机的办法是有的,就是合作,合作才能产生合力。

自1979年之后的每一年,中国政府都会派出一个代表团出席达沃斯年会,一般带队的都是副总理级别的官员,可见政府对于这一国际组织的重视程度。

翻开90多页的大会议程,让我们对作为发言嘉宾出席今年达沃斯论坛的中国面孔作一个大致梳理:成思危,经济学家;林毅夫,世界银行副行长;王逸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稻葵,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王建宙,中国移动总裁;朱民,中国银行副行长;杨凯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积仁,东软集团董事长;张欣,soho中国CEO;曹国伟,新浪CEO;陈峰,海南航空董事长;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夏德仁,大连市市长;吴建民,中国外交部外交顾问委员会成员;李连杰,壹基金创始人等。

达沃斯健康版:健康疗养胜地

在达沃斯,您会发现,互相矛盾的东西在这里和谐地并存: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基础建设,同没有受到破坏的自然景观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不管是在夏天还是冬季,体育、文化和休闲活动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

还有,达沃斯因为特殊的高山气候,一直享有健康疗养胜地的美誉。

最早达沃斯是靠空气出名的。19世纪时肺结核还是不治之症,到此寻求政治庇护的德国医生亚力山大(alexander spenter),发现达沃斯因为海拔高,四面环山,空气干爽清新,对保健有极大的帮助,也是各种肺病患者最佳的疗养地,达沃斯因而也被称为健康度假村。

当时城里的医院鳞次栉比,今天当地的很多酒店就是由医院改建而成的。但达沃斯在医学界的地位不减当年,每年仍有不少国际医学大会在这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