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养实训总结范文

素养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养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养实训总结

第1篇:素养实训总结范文

目前,国防生已经成为部队干部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总装为加强和规范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组织专家进行了研究论证,针对国防生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科学合理、系统规范、体现总装特色的《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该方案既区别于地方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军事课教学大纲,又区别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培养方案,着重突出了军队及总装的特色,作为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学指导性文件使用。下面谈一下我们研究该方案的工作思路和体会,供各个国防生培养院校的同行们参考。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指对国防生实施的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训练活动,包括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和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国防生军政训练应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总装部队对人才的要求,在不影响国防生完成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坚持学历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重点,科学施训,严格管理,努力实现军政理论教育院校化、军事训练基地化、训练教材规范化、训练保障制度化[1]。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wWw.133229.cOM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三是处理好国防生军政训练与入伍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的关系;要区分层次,不重复设课,考虑国防生是后备的军队干部,还不是军人等问题。因此在军政训练的内容安排上要考虑按后备军队干部的要求进行体系设置。

第2篇:素养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6S管理 实训教学 职业素养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是一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术基础实践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气安装、调试操作技能、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工具的使用与维护,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和安全文明生产等知识与技能,并具备维修电工中级水平,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高职业素养的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高端技能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调查和对用人单位访谈,发现尽管通过该门实训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岗位能够胜任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工作,但缺乏基本的操作规范,没有标准作业和安全文明生产的意识,学生的生产行为不符合工厂实际生产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对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1 6S管理方式

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六个项目,因均以“S”开头,简称6S。它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和物)所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提高素养及安全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做到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整理,即将工作场所中的任何物品区分为必要的与不必要的,必要的留下来,不必要的物品彻底清除。整顿,即必要的东西分门别类依规定的位置放置,摆放整齐,明确数量,加以标示。整顿活动是建立在整理的基础上,是对整理活动的再深化。清扫,即清除工作场所内的不必要物品以及脏污,并防止脏污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清扫活动是对整理、整顿活动的深化,是整理整顿后的具体行为要求。清洁,即清洁活动室,维护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将上面的3S 实施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形式贯彻执行下去,并持续地改进。素养,即通过宣传、贯彻6S管理体系,人人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依规范行事,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公司职业氛围,整体提升公司员工的职业化水平。安全,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的观念,防范于未然。以营造安全生产的环境。6S管理的精髓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6S管理的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6S管理起源于日本,之后在英、美等国得到推广。6S管理进入中国后,也因其行之有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迅速得到发展,运用领域已由传统的制造业发展到各行各业。

2 6S管理方式在实训中的运用

为使6S管理理念更好地融入到实训教学工程中,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和结合本课程特点以及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我们制定了表1所示的“维修电工技能实训6S管理量化标准”,以此来约束学生的操作,提升学生对先进管理理念的理解,培养职业素养。

实训开始时,向学生介绍有关6S的基本常识,使之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提前制定实训分组名单,建议分组时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来分配,一般为每组4人,设组长1名,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具体量化工作。班长负责全班考勤,并协助实训教师协调全班整体的实训过程监督。

表1中各项具体含义是:

2.1 整理 严格禁止学生将早饭等食物带入实训场所,保障实训场所通道畅通,无障碍物。实训课前组长负责提醒组员将实训工具等用品按规定摆放位置摆好。不配合管理的,参照表1要求计分。

2.2 整顿 按照实训教师的要求,确定物品放置场所,标明放置场所,提出物品摆放要求,确定管理人(一般为组长),定期检查。

2.3 清扫 上下午实训结束前10分钟需清扫实训区域,包括实训设备、桌椅、地面。不得借口下次再来打扫,养成随时清扫的习惯。实训场地整体清扫工作也应如此操作。

2.4 清洁 工量器具每次用完均需擦净,按时保养,防止生锈。机床排故设备中有大量的电器元件,常常会由于雨天潮湿和灰尘等因素导致元件受到腐蚀或造成元件间的短路,引起非设定的故障,应当及时清洁。设备若长时间闲置,该设备应封存。

2.5 素养 强化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严禁串岗。根据表1的6S管理量化标准制定表2所示的记录单,对组员进行量化考核。该考核成绩占实训总成绩70%。每天实训结束后统计,第二天晨会张贴在显著位置,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使其本人增加信心,引导其他同学向其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素养养成。

2.6 安全 学生必须接受安全教育,牢记安全用电知识、消防知识、电工人身安全知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触电急救知识。凡旷课或请假的学生必须补上安全教育课,经过培训后方可进行有关的设备操作。不得带其他班级的学生进入电气实训场所,严禁窜岗或擅离岗位。未经实训教师同意严禁私自开启有关设备电源,严禁用金属丝(如铅丝)绑扎电源线,严禁用潮湿的手接触开关、插座及有金属外壳的设备,严禁用湿布揩抹上述电器,堆放物资、安装其他设施或搬移各种物体时,必须与带电设备或带电导体相隔一定的安全距离。警钟长鸣,确保实训安全进行。

2.7 实训效果评价 每个项目实训完成后,都要进行集中总结,先由学生对所在小组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再由指导教师和其他组学生对其实训效果进行点评,使学生通过互相评比实训效果间的差距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做出改进。每次评比活动结束后,将选取1个最佳实训效果在讲台上展览,让大家感受到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就会出优秀结果,以激励学生职业素养的逐步养成热情。

整个实训效果评价和总结是通过由实训教师团队组成的评价组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技能进行评价,以答辩的形式进行。

3 结论

实践证明,按照上述6S标准进行实训过程控制实施,使学生感到了实训过程的严肃性、职业性和实用性。从一开始的抱怨、逐步适应和最终养成习惯,从对学习的盲从到积极比拼,最终他们都能自觉地遵守6S标准,专业技能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实训环境脏、乱、差的情况,成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规范意识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日]佃律志著.图解丰田生产方式―图例解说生产实务[M].滕永红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孙兵,张晓明.6S精益管理一本通[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第3篇:素养实训总结范文

竞技武术套路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以运动员个人完成的成套动作的优劣决定胜负。武术套路比赛中动作难度越来越高,并且扣分重,不易完成,是不论在训练和比赛中都是最容易失误的动作,也是关系到比赛成败的关键点。本文通过记录河北优秀运动员的膳食及难度完成情况,了解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的营养和训练状况,研究武术套路运动员膳食营养和训练量强度的科学监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的膳食营养调整和定量训练相结合的措施,保障运动员以良好的身体状况和体能水平完成既定的训练任务,对于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正常而稳定的发挥运动技术水平,取得好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索和发现武术套路运动员膳食营养、定量训练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模式,对于丰富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总结出调控方法,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员难度训练给予实践证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等.

2.2逻辑归纳法: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行逻辑分析.

2.3调查法:调查统计河北省武术队优秀运动员阚文聪、巨文馨、郭梦娇等的膳食构成,难度等级,训练量等数据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优秀运动员膳食营养评价标准及干预

3.1.1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估

对阚文聪等运动员由教练采用食物称重法或询问法进行多次膳食营养调查,并对不符合膳食营养素和食物供给推荐参考值的状况进行及时改进。

3.1.2膳食营养评价标准:

3.1.2.1每一日总热能供给推荐参考值

优秀运动员的每日总热能供给推荐参考值按5级划分:

(1)2000-2800千卡/日(平均2400千卡/日);

(2)2200-3200千卡/日(平均2700千卡/日);

(3)2700-4200千卡/日(平均3500千卡/日);

(4)3700-4700千卡/日(平均4200千卡/日);

(5)≥4700千卡/日(平均4700千卡/日)。

有控体重和减体重要求的运动员不采用此推荐参考值。

3.1.2.2河北武术优秀运动员的一日热能供给推荐值

女:2700―4200千卡(3500)

男:3700―4700千卡(4200)

3.1.2.3河北优秀武术运动员膳食营养统计

运动员一日总热能消耗量的个体差异很大,更严格的确定运动员个体一日总热能推荐值需要采用以下方法:在运动员体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运动员摄入的食物进行为期5天的称量,将所得数椐输入“运动员及大众膳食分析与管理系统”,计算出的热能摄入值加减10%,所得的能量摄入范围即为该运动员一日总热能供给值。

对于有减体重和控体重要求的运动员,不能完全套用以上标准,而应该做个性化的安排。在运动员处于训练最佳体重期时进行一次基础水平的膳食营养调查,然后以这一次所调查到的能量摄入值为基础,根据控体重和减体重的数量和速度的需要确定控体重和减体重期的热能摄入量。

3.2训练任务指标根据膳食营养进行量化

武术训练课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很大,在大强度难度训练时,阚文聪等运动员随着训练量的增加都出现速度减慢,出现呼吸困难等状态,从生化监测指标平均值看,血红蛋白和血睾酮下降、血尿素氮和肌酸激酶上升,表明运动员需要适应训练量和强度,有一定的疲诨累,大强度训练课的实施遇到了困难。在关注运动员膳食营养的基础上,每次难度动作训练时,采用定量完成训练任务的方法,明确按标准完成每个难度动作的次数和成功率,强化动作质量。同时客观的评价每个运动员膳食、营养、训练情况,及时了解训练内容的完成情况和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变化,为科学安排训练负荷提供建议,并根据个体的身体机能评定结果,提出针对性膳食营养品补充处方。注意及时补充多糖,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及抗疲劳营养品的供给量,在主要膳食的供应的同时,增加运动营养品高能饮料、维他类饮料、长白景仙灵等。在逐渐增加难度训练负荷的过程中,运动员不但没有出现过度疲劳,而且生化监测指标恢复、超过原有水平,运动员在不断适应新的训练负荷刺激过程中,竞技能力得到了提高。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在安排运动员膳食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适当是十分重要的。碳水化合物被强调为运动员膳食的主要成分,有助于运动员发挥最佳运动能力;蛋白质是使机体修复的营养素;脂肪氧化时氧的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高强度运动的需要。

4.1.2维生素和无机盐不产生能量,但它们是机体代谢所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不产生能量,但它们是机体代谢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某些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将影响运动能力。

4.1.3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膳食营养水平和难度训练水平有着很深的联系,根据膳食营养进行定量训练对运动员做出动作难度,完成训练任务有着重大意义。

4.2 建议

4.2.1运动员必须依靠运动员膳食分析进行自动或手动配餐,并按照配餐的结果来调整食物的结构,以满足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4.2.2定期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生化分析,了解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及代谢状况,制定运动员膳食营养干预方案,并选定运动员应该采用的营养补充方案。

4.2.3在实施大强度难度训练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结果,合理补充膳食营养,促进了疲劳的消除,提高了竞技能力。

4.2.4难度训练手段与膳食营养因素相结合,提高了训练运动能力,难度训练手段的设计与实施,在考虑膳食营养补充的因素前提之下定量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51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3]方平.竞技武术训练方法的创新与运用[J].浙江体育科学,2008.8

[4]冯连世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7

[5]李诚志等.教练员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1.

[6]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

第4篇:素养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训室管理 实训教学 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长期较快的发展,社会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多方面能力都无法适应多元社会的需求。另外从小在家的娇生惯养和学校的呵护照应下导致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历练很少,最终毕业时难过严峻就业形势所带来的求职关。即使工作之后,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难以承受、难以经受挫折和失败、难以独立开展工作,最终不得失业或者无工作成绩。针对学生就业时的这些问题在学校时就需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养形成和职业岗位能力认证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大都是在校内实训室完成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在实训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

一、实训室管理和实训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除了具有广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其中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等主要来自校内实践教学环节,而校内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实训条件这些硬指标之外,完善的实训室教学管理制度、高素质的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等也很重要。那么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制定出一系列较强的针对性的实训室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训教学环节。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学改革,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形成的同时,重视素质教育,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实训室管理和实训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校内实训室的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主要环节,在日常的实训室管理和实训教学中存在许多容易忽视的问题,而这些忽视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受到影响,下面就探讨一下实训室管理和实训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些问题。

1.忽视实训室管理教师的积极性和错误观念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鼓励实训室管理教师除了管理好实训室的资产和实训室教学的正常运行之外,还要帮助上实训课的专业教师管理和指导学生。但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差,不能实质性的参与实训教学的管理和指导。一般实训室管理教师都认为专业课教师来实训室上课,自己只负责准时开关门、准备和整理实训所需的物品等就行了,其他与己无关。[2]

2.专业课教师实训课上重视技能培养,忽视综合素质,观念错误

部分专业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深厚,实训课上验证性实验偏多,综合训练和创新设计实训较少,没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实训内容和实训方式也单一。或者在实训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形成,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另外部分专业课教师到实训室来上课,只是为了简单的完成其所承担课程的实训教学部分,认为只要带好自己的实训课程,实训室的其他与自己无关。其实除了带好实训课程之外,实训室许多事情都可以作为教育学生的好素材。

3.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模范作用不到位、误导学生

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对实训室上课的学生管理要求不严格、规章制度不讲清楚、学生在实训室一些不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予理睬纠正等导致给学生产生误导。学生做实验时不知道保持卫生清洁、不知道维护实训仪器设备、工具用完之后顺手乱丢不知道规整、做完实验之后直接走人不知道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摆放是否整齐、实验室卫生打扫是否干净,学生觉得这些事情应该都是教师做的。导致实训室管理教师工作量加大,专业教师课上管理更难,学生长时间养成不良好的实训习惯。

4.实训室使用率低,各系之间互相交流融合少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一般都是以系部为单元进行归类管理和使用,由于各系之间交流和合作少,基本上不了解彼此实训室设备情况,各系实训室的场地、设备、人员基本上只为本系服务,导致服务对象少、服务面窄,实训室的场地设备使用效益低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为不利。

三、实训室管理与实训教学始终贯彻于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

实训室管理和实训教学始终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实训建设条件完善的情况下要发挥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最大潜力,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的所有资源,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1.以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为表率去熏陶和感染学生

教师在实训课上不要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要以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为表率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迪和影响。让学生在教师身上看到的是正能量,使学生喜欢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习,最终也是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2.教师应有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彼此协作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在实训课上要有意引导学生加强知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明白不要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或经验少而失去信心、要鼓励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能胜任工作作为其优势。三是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要刻意在技能训练中磨练学生的意志,让他们体会到一件事情只要认真做了、坚持下去就比别人做的好。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实训课上要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帮助教师、帮助同学,实训过程中养成善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相处的素质和技巧。五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多岗位,并具有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总之,在实训教学中不要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3.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教师做足自己分内工作

实训室管理教师需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自己所管辖的实训室工作。比如熟悉每个实训室的主要功能、熟悉每个实训室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整理好每个实训室的卫生及物品、熟悉每个实训室的规章制度、在每次实训课程开设之前做好一切准备。除此之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简单仪器设备的保养方法和简单故障维修方法,熟悉各仪器公司维修程序及相关法律知识。专业教师实训室课程开设之前,做好一切实验前的准备,比如提前进行实训练习,研究实训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锻炼学生的地方。每次实训结束后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教训。

4.转变专业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

第一、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不再重视单一的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形成,而转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二、不再以分数高低论人,而是以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来考核和培养学生。第三、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仅想着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负责,还要为学生毕业后负责。第四、专业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实训授课方式,而是启发学生,让学生根据实训要求自己动脑子选实训仪器设备完成实训项目,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训质量。总之实训课上教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实训教学中的一点一滴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视教书育人。

5.提高实训室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和教学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管理主要包括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和实训室教学管理。实训室资产管理作为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师应该加强管理。由于其工作量大,管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协助来进行资产的登记、核定和管理。学校也应该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实训室资产管理办法及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并适时总结经验,来约束和激励实训室管理教师。

实训室教学管理作为学生良好素质培养的一种主要手段之一,必须得到重视。实训室教学管理中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很多,比如实训课程开设之前实训室管理教师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编号并贴上仪器设备清单及简单功能,学生上课时对仪器设备实行专管专用,每节课学生首先对本节课所使用的仪器编号和实训台号进行登记,并对仪器设备名称、规格等进行认识,然后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之后才能开始实训。实训结束后由学生本人核对、检查和整理后进行签字确认。若实训过程中有仪器损坏及时上报实训室管理教师进行维修处理,若仪器设备损坏程度小,可以考考学生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培养学生动脑和学习的兴趣。每次实训结束后教师会轮流从班级里面找三四个学生帮助其检查每一组的仪器设备摆放是否规范、是否完好,对没有过关的组耐心指导让他们养成好的实训习惯。这样做既解决了共用实训仪器设备实训时责任不清,不注意爱护仪器设备,也减少了实训室管理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实训素质、取得了好的实训效果。

6.鼓励实训室管理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再学习,增加配合密切度

除了注意实训室管理教师的素质培养之外,当然也要调动实训室管理教师再学习的积极性,要让他们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面,与时俱进。也可以让其承担相应的课程教学工作,这样学生在实训室上课期间他们也会用心去关心学生的素质培养,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加自身的实训室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祥林.实训教学中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探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1,2(22)

第5篇:素养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商科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 165-03

1 背景

产教融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承担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农业发展呈现快速在不断转型升级。高等农业教育始终承担着为农业服务的功能,如何更加主动、贴切地融入并服务于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农业职业院校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依托农业区域经济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才能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农商科专业应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高等技术技能的人才。农商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植于教育形势嬗变的现实土壤,着眼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理想愿景,要求其办学体现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加强与农产品流通行业联系。因此,以服务“三农”的专业素质为特色,其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而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2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产教深度融合的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其基本要求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和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农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仅熟悉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还要具有“三农”情怀、成为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围绕农业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以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要素进行。通过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和综合实践3a不间断的教与做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技能。

2.1 设计的路径 农商科专业设置与农业产业需求对接。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突出农业行业特色,创新“校社企共育,四段递进”教学模式,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以“面向农业企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把认知实训、校内课程实训、综合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各种实践教学形式,在3a中逐步形成农商科专业构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1.1 以涉农流通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分解专业实践能力要素结构 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化、组织化,专门化特征,对涉农的流通岗位能力要求体现为通识化和专门化。结合农产品流通行业岗位需求,大致归纳为基础岗位、发展岗位和拓展岗位,实践环节“基础实践―核心课程实践―综合实践与拓展”。通过对3类岗位能力分析,排列出所需实践能力要素与结构,将各个实践能力要素安排到不同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能力要素包括: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1.2 制定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标准,衔接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的关键是“学”和“做”。根据农产品流通岗位所需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要求,由校内外指导老师共同制定实践能力的训练考核标准,打破课程界限,设置实践课程模块,推行“课程联动、行业参与”的过程化考核模式。增加校内实训室的开放性,促进教师与农业新的经营实体的产学研结合。

2.1.3 围绕综合实践能力拓展,有效衔接实践环节 产教融合的主线是“合”。以校内外基地为平台,借助课程实训和定岗实习等环节,构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校内课程指导教师、实训中心首席指导老师的三方协调机制。以训练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融合,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企业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结合实践教学目标,编制实践教学指导书。将课程实践、综合实践和毕业实践围绕专业能力拓展的需求,进行有效地衔接。

2.2 构建“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认知实践―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训”4个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认知实践是在军事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采取专业实践小组活动的办法,让学生参与基地管理,使学生对某一个农业实体经营的各个环节产生感性认识;基本技能训练是以经营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实训是成立大学生消费合作社,在校内实训基地将生产与模拟经营相结合,校外采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整个经营活动;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训练是在学生全面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并通过顶岗实训,进行综合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2.3 构建“学、做、创”一体的实践课程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农商科专业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培养熟悉具有“三农”情怀、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以塑造“三农”情怀为辅,按照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构建实践课程内容体系。

2.3.1 围绕岗位群设置课程体系 与用人单位合作,按照行业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农产品流通职业岗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农业农时生产过程,将相关职业岗位分解,根据每个岗位所需掌握的技能,形成对应的核心课程,将合作社经营管理岗位群职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优化“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农商科专业双证课程体系,制定课程学习目标,形成课程标准。

2.3.2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优化课程结构 在市场调研基础上,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实施课程重组与改革。按照工学结合,以精品课程为标准,重点建设《合作社管理实务》、《合作社经济》、《合作社财务》、《合作社实务》、《农产品电子商务》等5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教学方法与考核标准等课程标准;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现代农业创业》、《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市场调研》、《农村社会学》和《合作社审计》等6门专业主干课程。探寻以“真实生产、模拟经营、学教相辅”为特征的“学、做、创”一体教学。

2.3.3 利用“三课堂”培养学生的调研分析能力 调研分析能力是农商科专业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利用校内人文讲堂、实训课堂和在寒暑假社会课堂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入户调研。主要形式包括科技助农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农”讲师团和“三农”志愿者团队等,组织学生入户调研,了解民情和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关注家乡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等等,并且能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服务农业产业,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使得助农与助学相结合,服务与育人相结合。

2.4 实施“三课堂”联动的教学活动 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满足学习者为职业发展而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应把实践教学内容在课堂、实训基地和与课外创业活动等环节进行有效的合成和分解,设计“教、学、做、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如下:

2.4.1 教学结合,教师按照生产季节有序编排课程内容 在校外实习基地导师(合作社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在此过程训练学生的技能,以岗位立业为主的知识、技能培养;同时孕育“爱农”情怀。使得教与学过程融为一体,锤炼学生职业能力。

2.4.2 学做结合,把创业教育融入实践课堂 学生入学后以班级为单位自主组建模拟公司,一个班级按照合作社规定的最少人数自主组建(11人),教师为总的合作经济管理师,学生为经营者,进行入股(每股10~50元不等)。打破课程知识顺序,按照农业生产季节要求编排时间课程内容,学生通过对农事,农技的大致了解和体验,不仅可以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熏陶“爱农”情怀,还可以通过模拟经营获得知识,锻炼学生创业能力。

2.4.3 做创结合,以社团为实体,培养自主创业职业能力 成立大学生消费合作社等创业型社团,以项目为载体、以农商购为平台,以完成合作社代销的产品量为目标,实现由实训和经营性生产融合、创业教育与实训课堂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总结经验与体会,实现学习迁移,完成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实现从学科知识到情境知识的知识建构。在校内实施“三课堂”贯通的教学做模式,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分享劳动成果。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熏陶“爱农”情怀,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在实践教学整个工程中贯穿“素质启蒙-素质锻炼-素质体验-素质升华”,并且通过搭建平台对“服务三农”情怀素质进行历练。

3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校企一体化仿真性的实践教学基地等。农商科专业涵盖面广,专业间内在联系密切,其发展要考虑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校外教学资源的优势,结合农业区域经济的特点进行。

3.1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专兼职教学团队 以目前的专业团队为基础,以优化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为主线,“外引内培”相结合等方式,重视与农业企业进行广泛合作,邀请企业高管、请行业专家能手等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与新昌丰岛集团、绍兴市兴农果蔬合作社、杭州雅惠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市萧山区庚泰蔬菜合作社、外婆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市兴农蔬菜产销联合会、江山市大合作生猪养殖合作社等20多家单位的合作,逐步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热爱教学工作、具有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并且通过下农村、入农户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大学生消费合作社工作室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导师带、专家帮、项目促、大赛练提升教师的职教能力。

3.2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结合当地农业区域特色,以产教融合为背景,在校外与绍兴市裕民生态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绍兴精酿公司、绍兴果蔬联合会等共建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把独立的实训室建成依托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群建成集企业经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农产品营销与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教学、实训、培训多功能的校内商贸流通实训基地;构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室―农商购创业实训室。这样既可以减少实训室建设中的重复投资,提高设施利用率,又可以突出重点,提升实训的系统性,从而满足商科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使得“教、学、做”一体化、实训软件仿真化、实训基地集成化。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课程评价是衡量办学质量,考察学生所学内容、保证培养目标达成关键环节。农商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成果具有隐性和难以量化等特点,所以在考虑评价范围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方法的综合性,采取课程采取“课程联动、行业参与”的过程评价体系。围绕以下4个方面进行:

4.1 依据课程的相关性设计考核内容 按照每个学期课程教学进度的要求,根据课程内容的相关性,确定联合考核的课程名称,由任课教师结合所任课程,设计考核的实践项目内容,重点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考察。

4.2 依据岗位任务特点设计实训方式 根据学生所在区域的不同,把学生划分若干学习小组,选取家乡示范社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搜集案例;在实训过程的考核中,考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同时实施任务驱动,要求每个小组根据任务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互评等。

4.3 依据结果综合性设计考核主体 农商科专业实践结果比较隐性难以量化 所以考核重点是过程化、考核主体划分为自评、互评和校内外指导老师4个侧面进行。校内任课老师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等进行打分;行业专家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能力打分(30%),同学自评(20%)和互评(20%)和任课老师的打分(30%),考核态度协作和问题解决建议等。然后从以上4个方面进行加权汇总,作为考核总成绩。根据课程标准,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50%~70%,期末考核占50%~30%,计算课程总评成绩,实训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体现了考核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4.4 学生评价内容与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包括:口试、笔试、操作、答辩等。考核内容对主要有:资料数据记载、整理和统计与分析,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方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与效果、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指标对学生实训过程的态度,进步情况等进行考核。

4.5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 实行校企双导师制 依托毕业生毕业生综合实训平台进行网络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一个方面;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注重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强化顶岗实习考核。企业考核(70%),考核指标有工作量合格率,职业素质和出勤率;学校考核(30%)看学生写的周记,实习态度和实训总结,技能合格和出勤率合格,颁发顶岗实习证书。强化顶岗实习的考核和过程管理。

5 结语

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需要有教学管理等配套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还需要融入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中,以促使实践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参考文献

[1]刘广林.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6( 4):3~6.

[2]于莉等.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7):9-11.

[3]王震.关于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J].职教论坛,2011,(29):55-57.

第6篇:素养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防生;基地化训练;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抓好文化课学习,又要体现军队的特殊要求,打牢军、政、体、技基础。为切实提高国防生的军政素质,总政治部规定在国防生日常训练的基础上,利用暑期安排一年级集中训练、二年级当兵锻炼、三年级见习代职,循序渐进的国防生军政培训模式,旨在培养国防生岗位任职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在总结5年来国防生暑期基地化集中训练(以下简称国防生军政训练)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构建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凝练高效规范的训练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机制等方面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以训练大纲为依据,科学谋划,确保军政训练工作高起点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迈入军旅生涯的第一课,是国防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防生由青年学生向合格军人转变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按训练大纲要求,科学谋划,确保军政训练工作高起点。

(一)准确定位训练效果

国防生具有普通大学生和后备军官双重身份,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既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入学军训,也有别于士兵的入伍训练,更有别于军官的任职培训。要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将夯实国防生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强化国防生军人作风的锤炼养成,打牢国防生从军报国的军事素养作为军政训练总要求和检验训练效果的标准。

(二)科学谋划训练目标

依据训练大纲及训练总要求,结合国防生军政素质实际,在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应将培养“一精”(团队精神),训练“两基”(基本军事技能、基本军政素质),练就“三军”(军人作风、军人气质、军人意识),增强“四质”(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体能素质、心理素质),锻炼“五能”(指挥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承受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作为总目标,确保军政训练工作顶层设计方向正确。

(三)合理设置训练内容

按照总部规定的训练内容,结合“一精、两基、三军、四质、五能”的训练目标,按照模块化教学思路,应将军人核心价值观、军兵种知识等军政基础理论,队列动作、战术基础等军事基本技能,《纪律条令》、《内务条令》等法规常识,进行系统整合,合理划分,构建国防生军政训练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军事基本理论学习模块、军事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军人体能训练模块、法规常识教育模块,确保训练内容与总部规定的内容相符合、与高校已开训练内容相接轨、与国防生实际接受能力相适应。

二、以思想教育为核心,奠定基石,确保军政训练工作高标准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首次接受系统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其政治鉴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国防生军政训练承训单位,组织政治理论教研室在内容设置、培养目标、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夯实理论基础、完善培养途径、健全能力要素”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

(一)注重针对性,合理设置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通过主题教育、专题教育、经常性教育等形式,对国防生开展思想政治授课。实现以理想教育为起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提高军人思想道德;以“强军梦”教育为核心,强化使命意识,切实打牢国防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提高政治鉴别能力。

(二)着眼实效性,积极拓宽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通过校园广播、板报、军事训练网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人民军队成长历程、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壮举、先进人物事迹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通过“八一”庆典,参观连队荣誉室、新型武器装备,组织革命歌曲歌咏比赛等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军事训练中、渗透到重大活动中、渗透到日常管理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从而增强国防生从军报国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三)强化实用性,锻炼提高国防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结合军政训练,通过骨干轮流代职,军训骨干传帮带,锻炼国防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力;通过开设公文写作课,组织征文比赛等,锻炼国防生写作能力;通过组织各类比赛培训,组织结业晚会、合唱比赛等,锻炼国防生文体组织能力;通过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队前三分钟讲话等,锻炼国防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以素质塑造为重点,打牢基础,确保军政训练工作高质量

军事技能和体能是塑造国防生良好军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国防生军政训练承训单位应针对军政训练时间短,人数多,国防生文化层次高等特点,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精选训练内容,合理确定训练起点,灵活运用训练方法,确保训练质量。

(一)在训练内容设置上,突出“精”

军事训练在国防生军政训练中起着关键的“塑造”作用,是打牢国防生军人职业基础的主要方式与途径,按照“突出实际技能科目训练,兼顾一般理论教学”的思路,对各训练内容的学时进行了合理调配,确保训练内容设置科学、系统规范、重点突出、多而不繁。

(二)在训练方法运用上,突出“适”

由于国防生群体的特殊性,在军事素质训练中不能机械照搬军队院校学员训练模式,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和普通签约高校自身的特点开展训练。应采用个人练习打基础、集体练习求统一、抽查总结找差距的方式开展军事基本技能训练;采用柔韧、速度、力量练习在前,速度耐力和持久耐力在后的方式,开展体能训练;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开展军事基础理论授课;确保在训练内容上,从军事基础知识、基本队列和体能训练开始,逐渐向军队任职能力培养转变;在角色转变上,逐渐从普通大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

(三)训练考核标准上,突出“严”

训练考核既是对训练效果的检验,也是营造相互竞争、积极向上氛围的重要手段。国防生军政训练承训单位应结合国防生学员实际,制定《国防生军政训练考核标准》。采取单项科目由授课教员随堂考核,军人体能由学院会同签约高校、驻校选培办联合考核,日常表现由承训中队干部会同带队教师、选培办干部协同评定的方式,对训练科目进行考核验收。并综合每名国防生的考核成绩,客观公正地给出指导性评语,使每名国防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也为国防生在校军政素质培养提供基本的参考信息。

四、以机制建设为抓手,齐抓共管,确保军政训练工作高效益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由承训双方成立国防生军政训练军训团,下设军政训练督导组、教学训练组、政治工作组、后勤保障组及承训大队,构建承训双方齐抓共管“三位一体”的领导机制,确保各负其责,领导得力。

(二)强化训练管理机制

按照“以规促管、共管共训”的原则,制定《国防生军政训练管理细则》,实行组训教员“包队制”和军训班长“五同制”,构建承训大队、中队、训练班长、带队教师、国防生骨干“共管共训”的全方位管理体系,确保制度健全,管理到位。

(三)优化训练保障机制

按照“靠前保障、优质保障、及时保障”的原则,制定保障方案,细化职责分工,实行保障单位领导负责制,确保承训队伍经验丰富,教材保障准确详实,器材保障满足需求,食宿保障符合标准,医疗保障热情及时。

总之,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培养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任务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密切协作,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实践,完善训练体系,确保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林.国防生培养问题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

[2]黄士安.国防生政治工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0,(12).

第7篇:素养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测控;士官教育;教学改革;岗位任职能力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和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测控士官作为科研试验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的工作变得更加繁重,操作和维护的试验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使用、管理和维修日益精细,给测控士官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满足高素质测控士官人才队伍建设需求,逐步探索了一条“围绕岗位任职能力,开展课程设计”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一、测控士官岗位任职能力分析

测控士官素质模型由两部分构成(如图1),左侧表明士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右侧表明士官应具有的岗位能力,且由初级到高级逐级扩展。

初级士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军事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军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在岗位能力素质上定性为操作技能型。初级士官应了解测控相关的基本知识,本岗位设备的基本原理、工作特点和常用性能指标,掌握设备功能并会独立操作使用,能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完成试验任务和设备维护保养。

中级士官相对初级士官,在基本能力素质方面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组训能力,能够组织所属人员开展业务训练。在岗位能力素质方面,中级士官定性为专业能手型。应较为系统的学习掌握测控相关的技术知识,熟悉本岗位设备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全面掌握设备功能并熟练操作使用,能独立完成本岗位试验任务,会使用常用的检测仪器,完成设备常规指标检测,具备一般故障的排除能力。

高级士官能独立指导初级士官完成训练任务,具备带领所属人员独立承担试验任务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指挥管理能力。在岗位能力素质方面,高级士官定性为技术尖子型。应了解测控技术发展,深入掌握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熟练使用仪器仪表进行设备指标检测,独立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根据设备特点和任务需求设计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能熟练解决常见技术问题,具有技术革新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课程设计案例

试验靶场光电测量专业以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专学历,并通过本专业相应工种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型士官人才为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设计上突出“岗位任职能力”的核心地位,要求毕业学员能胜任光电经纬仪、弹道相机、实况记录设备、目标特性测量设备等光测技师相关工作岗位,达到“军政素质高、专业技术精、训管能力强”,能适应信息化战争和科研试验任务需要等一系列标准(如图2)。

为达到这一标准,专业教学团队探索了一条“围绕岗位任职能力,开展课程设计”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下面以光电测量岗位士官《弹道相机操作与维护》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一)围绕岗位任职能力,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测控士官素质模型,可将光电测量岗位士官岗位任职能力分为“知识”“技能”“素质”三大模块。据此,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将总体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技能”“素质”三大目标。

1.“知识”目标――夯实理论基础

要求学员了解几种典型型号弹道相机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等,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为后续“技能”“素质”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技能”目标――培养操作技能

培养学员基本的设备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本岗位试验任务;掌握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的操作技能,会使用常用的检测仪器,完成设备常规指标检测;具备一般故障的排除能力,发生故障时,能对故障进行定位与排除。

3.“素质”目标――形成专业素养

能够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在日常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熟知设备参试流程,能够协同其他岗位完成参试任务,团队协作能力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组训能力,能够组织所属人员开展业务训练。

(二)围绕岗位任职能力,优化教学理念

《弹道相机操作与维护》课程是试验靶场光电测量专业的一门任职岗位必修课,也是实装操作课。本课程以能力本位、学员本位为基本理念,以岗位任职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知识”教学与“能力 、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员的设备操作技能,以及组训、参训、协作、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实战化水平。

(三)围绕岗位任职能力,分析授课对象

本案例中授课对象共14个学员,对其学历和原专I分布情况做了调查,如图3所示:

1.高中毕业生有12人,中专毕业生有1人,大专毕业生有1人;

2.原来从事测控相关专业的5人,从事测发相关专业的3人,从事通信专业的1人,从事勤务岗位的5人。

总体上看,学员学历层次比较接近,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动手能力很强,学习积极主动性高;学员以测控、测发专业为主,对试验训练基地和本专业所承担的任务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部分学员没有接触过本专业。针对上述特点,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大力推行互动式教学,增设提问、讨论、练习、演示、实操、参观等环节,帮助学员增加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围绕岗位任职能力,设计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设计以“岗位任职能力”为牵引,遵循“与装备紧密结合、与装备发展相衔接、与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的原则,围绕“知识”“技能”“素质”三大目标,设置了六个专题。其中,“设备概述”“光学系统”“编码器”以及“时统终端”四个专题对应“知识”目标;“实训课目”专题对应“技能”目标;“弹道相机设备实训课目”和“战斗任务程序”两个专题对应“素质”目标。

(五)围绕岗位任职能力,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分组实验+现地教学”模式,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通过“理论教学”,帮助学员掌握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分组实验”和“现地教学”,培养学员设备操作技能;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员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学员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体会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再到总结提升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形成岗位任职能力。

(六)围绕岗位任职能力,完善考核标准

以“过程性教学、形成性考核、岗位化训练”为指导思想,注重考查学员基本操作技能、专业素养和基础理论知识,在课程考核上采取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1.理论考试,在课程结束时组织实施,占总成绩的30%;

2.技能考核,根据平时实验和综合实验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60%;

3.平时成绩,根据平时作业、参与课堂讨论、回答课堂提问等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10%。

三、实践与反思

(一)实践效果

为探讨该课堂改革思路的可行性,检验改革效果,总结经验,完善改革方法,本教学团队于2015年将“围绕岗位任职能力,开展课程设计”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付诸实践,运用到光电测量岗位士官《弹道相机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过程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

“知识”目标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达成,即课程设计中的“设备概述”“光学系统”“编码器”以及“时统终端”四个专题,共计14个课时,占总课时量的35%。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员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大力推行了互动式教学,采用提问、讨论、实物演示等方法,帮助学员增加感性认识,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学员对几种典型型号弹道相机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等具备了一定的了解,为后续“技能”、“素质”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技能”目标的完成情况

“技能”目标主要通过实践环节达成,即课程设计中的“弹道相机设备实训课目”专题。“技能”目标是三大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岗位任职能力最直接的体现,为高标准地达成“技能”目标,在课程设计上为“弹道相机设备实训课目”专题安排了24个课时,占总课时量的60%。

结合现有教学保障条件,设置了六个实训科目――“装载分析理论弹道”“单杆模拟跟踪”“设备日维护”“设备未正常加电故障定位与排除”“数据通信故障故障定位与排除”“图像显示异常故障定位与排除”,涉及弹道相机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故障定位与排除等方面的操作技能。通过实践,培养了学员的实装操作与维护能力,对强化学员的业务技能,奠定岗位任职基础,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3.“素质”目标的完成情况

“素质”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环节共同达成,即课程设计中的“战斗任务程序”和“弹道相机设备实训课目”两个专题。

通过“战斗任务程序”专题2个课时的讲授,使学员了解了弹道相机设备参试流程,熟悉了设备安全操作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在“弹道相机设备实训课目”专题24个课时的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操作”,帮助学员进一步掌握设备参试流程,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和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通过“分组练习”,协同其他岗位完成参试任务,帮助学员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专业组训”,组织所属人员开展业务训练,帮助学员掌握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组训能力。

(二)总结反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课堂实践,检验了“围绕岗位任职能力,开展课程设计”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凸显出了亟待改进的一些问题。

1.学风建设方面

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员学习态度不够积极,需要学员队配合,加强学风建设,适时开展小竞赛、小测验,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方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学保障条件方面

现有的教学保障条件,只能支撑完成弹道相机设备部分操作科目的教学任务,因此需要配置一套典型型号的弹道相机设备,使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岗位、贴近实战。

3.教育教学资料方面

院校教育教W教材内容陈旧,可通过加强各试验基地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不断更新教学教材内容,使院校教育时刻走在装备发展前沿。

参考文献

[1]廖从伟,任敏.论信息化进程中士官学员信息素质的培养[J].中国士官,2009(1).

[2]高东红.打造精品课程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J].海军院校教育,2006(2).

[3]韩国宏.军队信息化指挥人才培养初探[J].科教导刊,2011(4).

第8篇:素养实训总结范文

1 素质教育应用在免疫检验学中的目的

现阶段,把素质教育应用在免疫学检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仅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情况进行改善,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素养、良好医德以及宽厚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以此确保学生可以灵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通过所学知识,有效的对临床校验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与解决[1]。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并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2 素质教育在免疫检验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模式 对医学上的辩证思维模式进行培养,即让学生可以以哲学的角度出发,辩证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充分的对其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行发挥。比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免疫自稳功能以及免疫防御功能具备着对外来病原微生物进行抵御以及对自身衰老细胞进行清除的作用,还其还可以导致出现自身免疫病以及超敏反应[2]。同时,异种动物血清,不仅可以当作抗体,还可以当作抗原。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则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对事物的对立统一原则以及双重性进行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应用教材进行教学的前提下,把辩证的哲学理论与免疫学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完全满足医学发展的思维模式。

2.2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医生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则是医德高尚。利用专业课进行医德教育,则能够有效的对以往传统的德育说教具有的弊端进行克服,从而使其自身具备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3]。在免疫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感人事例,比如,英国医生琴纳,20多年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研发出了预防天花的接种牛痘苗,从而成功的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充分的意识到从事医学工作的职业风险以及职业荣誉,并正确的对医学检验工作人员所具备的重要职责进行认识。医学检验是面向病人的,其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将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医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严谨求实以及细致认真的职业精神。例如,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间接凝聚与直接凝聚都会出现凝聚结果,但是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却具备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对专业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进行培养[4]。

2.3完善课程考核方案 在进行免疫检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考核方案应该选择实训成绩与平时成绩以及期末闭卷考试等结合的形式,考试的总分数为100分,其中实训成绩的分数应占总分数的40%,其主要包含单项考核与实训报告等;平时成绩的分数应占总分数的10%,其主要包含答问、出勤与练习等;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数应占总分数的50%。同时,理论考试的时间应设置为100min,其主要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进行检验,所以应该尽可能的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具体分析的能力进行培养[5]。除此之外,还应该对临床检验进行模拟,其考核应该通过临床检验技师依照相关的医学检验标准来进行,主要对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进行检查。

2.4完善实训教学模式 免疫学检验具备着非常强的实践性,而实训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谨求实以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进行培养。通过顶岗实习以及院校结合等教学模式,定期的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医院检验科进行参观学习,以此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对检验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流程等进行了解。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项目导向与任务引领相结合的教学法,利用实训教学,有效的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探索性试验进行重视,比如,制备动物免疫血清,则要求学生完成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以此制备出免疫佐剂,并对试血效价测定进行设计,最后对血清进行收集等。

第9篇:素养实训总结范文

大连供电公司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集约化“大培训”体系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培训体系,积极探索实践以“181”能力素质提升工程为目标,以“专业职能部门深度主导”为基础,以培训中心及其实训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岗位适应性培训、专题培训、现场技能培训、政治素养建设、廉政教育和创先争优等培训方式为载体,基于员工能力素质渐进式评估改进,构建各级领导、人资部、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关注的集约化、大培训体系。

“181”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启动之初,大连公司即出台了“领导带动,全员互动、竞赛推动、考核促动”四项基本工作措施,依靠“四轮驱动”保证公司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有力、有序、有势的状态下稳步推进。

“181”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概念

“181”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即提高高端管理人员素质(员工总量的10%)、提高生产岗位员工能力素质(员工总量的80%)、提高“低当量”人员能力素质(员工总量的10%)。

高端管理人员(10%)

高端管理人员(10%),包括:公司中层干部、后备干部;专业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各级各类专家人才;聘任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和高级技师等。

管理技术技能岗位员工(80%)

生产岗位员工(80%),包括:当量折算值为1的主业生产岗位员工;当量折算值在0.8-1区间的服务人员、农电用工、集体企业用工等。

低当量人员(10%)

低当量人员(10%),包括:当量折算值在0.8及以下的主业生产岗位员工;当量折算值在0.6及以下的服务人员、农电用工、集体企业用工等。

“181”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工作目标、措施

高端管理人员(10%)

总体目标

通过系统的通用管理能力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前沿技术培训和政治素养培训等方式,多维度提升高端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素质。

量化目标

队伍当量折算值平均达到1.25,中层干部、管理技术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队伍总数的90%,研究生学历(学位)达到队伍总数的40%,推行管理岗位持证上岗政策,国家强制要求的执业资格持证上岗率达100%,其他管理岗位持证上岗率达75%。专业调考综合成绩进入省内前三名,单项专业调考保三争一。

(1)逐步提升中层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平均人才当量至1.2。

(2)逐步提升专业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平均人才当量至1.2。

(3)逐步提升专家人才队伍平均人才当量至1.3。

(4)逐步提升聘任的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师队伍平均当量至1.3。

工作措施

(1)按照上级年度培训计划,选派中层干部参加能力素质提升培训项目。

(2)开展公司年度中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3)开展青年后备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项培训,加强其后续培养的全过程管理。

(4)多方式开展管理人员培训,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集中轮训、驻点培训等多种培训手段,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按照上级年度培训计划,选派专家人才参加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6)组织开展公司级专家人才的评价、培养工作,培养复合型专家人才。

(7)加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师的技术更新、知识拓展培训。

(8)有计划开展校企合作培训,选派管理技术骨干、专家人才等参加名牌高校的管理培训、学历教育等。

(9)拓宽专家人才成才渠道。

(10)加强国家执业资格考前培训。

生产岗位员工(80%)

总体目标

强现场岗位技能培训和政治素质教育,通过技能鉴定、持证上岗、员工积分、薪酬分配等人力资源激励政策,提高生产岗位员工现场操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政治素养。

量化目标

生产岗位员工队伍当量折算平均值达到1.05,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队伍总数的70%,研究生学历(学位)达到队伍总数的25%,技师资格比例达到队伍总数的20%,高级技师资格比例达到队伍总数的双师人才达到队伍总数的4%。技能竞赛综合成绩进入省公司前三名,单项技能竞赛成绩保三争一。

公司总体工作措施

(1)强化生产岗位员工职业技能鉴定以及持证上岗管理,持证上岗率达到95%。

(2)加强新录用员工的见习管理,结合国网公司、省公司新员工见习要求,修订公司《新员工见习管理办法》,强化师徒合同的量化培养目标和激励政策的兑现。

(3)加强复合型生产技能专家人才培养,有计划开展校企合作培训,选派技能骨干等参加名牌高校的技术培训、学历教育等。

(4)规范现场技能培训程序,强化在岗技术技能培训和实训,加大对所属单位、分公司的现场技能培训经费支持力度。

(5)推行员工积分制度,与员工绩效、薪酬兑现实现有机结合。

(6)对照岗位胜任能力标准,以考试考核和渐进式评估结果为依据,开展分层分类专项培训,有针对性的提升各级各类员工的综合能力素质。

低当量人员(10%)

总体目标

加强低当量员工的技能培训,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岗位人员培训规范》及相关教材为基础,以岗位任职资格为培训目标,强化低当量员工的技术技能培训。

量化目标

低当量员工当量折算平均值提升至0.9。

工作措施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