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行密密缝范文

临行密密缝精选(九篇)

第1篇:临行密密缝范文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路面养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路面的养护方式分为预防性养护、专项养护和应急性养护。预防性养护是公路路面养护的一种重要形式[1]。通过定期的路况调查,以发现路面轻微破损和病害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进行防治。路面灌缝施工技术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手段之一。灌缝施工技术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够有效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在工程实践中均取得了较好的养护效果。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一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该公路的原路基结构层为4cm+3cm沥青碎石面层、20cm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该公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使用之后,在沥青路面上出现了部分裂缝问题,其中大部分为纵向裂缝,少部分为横向裂缝,裂缝的宽度一般在1~3mm之间。在表面雨水和车载的作用下,路面病害问题更加严重,部分路段出现了网裂和龟裂等问题。因此为了确保公路的使用寿命,保证公路的行车安全,决定对公路进行沥青路面的养护防护,采用早期灌缝处治的施工方法。

2材料选取

根据裂缝宽度的不同,应选用不同的灌缝方式,当纵、横裂缝的宽度在5mm以内时,可以采用直接抹缝的方式;当裂缝的宽度在5mm以上时,应采用开槽灌缝的方式。在灌缝施工过程中,主要需要的设备包括开槽机、灌缝机、吹风机以及灌缝材料等,机械设备和材料选用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密封胶采用专用针对裂缝修补的改性沥青聚合物。开槽的尺寸应控制在1cm宽、1~3cm深。一般情况下,开槽的深度与宽度之间的比值应越低越好,通常应控制在2∶1以内。

3裂缝处治最佳时间

在进行裂缝的处治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处治时间。一般情况下,如果处治气温较高时,则会对密封胶的冷却时间造成影响,在进行行车碾压时,往往会将未冷却的密封胶带走。如果处治气温较低时,则密封胶不易发生融熔,这会造成费工费料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在雨季来临之间应完成裂缝的处治[2]。在一年内,裂缝的处治时间适合安排在3~5月。这是因为经过一个冬季的冷缩作用过程之后,在初春时候,裂缝的宽度会达到最大值,此时灌入密封胶在气温升高时,裂缝会逐级变小,因此在雨季来临时,可以很好地起到阻挡水的作用。

4灌缝施工技术

4.1灌缝施工作业方式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中进行灌缝施工采用半幅封闭、半幅作业的方式。待一个车道灌缝作业完成之后,再继续进行另一个车道的施工。

4.2施工准备工作

在灌缝施工之前,应先对开槽机和灌缝机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根据本工程裂缝的具体情况以确定最佳的灌缝施工方案。开启灌缝机,并将密封胶加入到加热管内,接着开始对密封胶进行加热处理,一般情况下密封胶应加热至193℃以上,但是不得超过204℃。在密封胶加热过程中,应先将灌缝机拖挂在卡车的后面。

4.3开槽

在开槽施工之前,应先根据设计的尺寸要求进行开槽深度的调节,确认满足要求之后方可进行开槽作业[3]。在进行开槽作业时,应按照切割段的裂缝尺寸对准裂缝中线。开槽机做切割出来的槽口形状应为均匀的长方形。对于不规则有急弯的裂缝,可以采用两次切缝的方式进行开槽。为了避免对路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当裂缝的宽度在3cm以内时,可以不对其进行开槽,仅仅采用无槽贴缝的方式进行处理即可。按照尺寸要求开槽之后,需要采用火焰枪对槽口进行加热清理。加热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好温度,一般情况下,在灌缝施工之前,应将槽口工作面的温度加热至60℃以上。

4.4清缝

开槽完成之后,首先用扫把对槽口内的残渣进行清扫,接着采用空压机对槽内进行清理,将其内的杂物和碎末等全部清除干净,一般情况下每一条裂缝需要进行两次以上的高压喷气处理。如果路面的温度在4℃以内时,应采用加热装置对槽口进行烘烤,从而将槽内的水汽清除干净。然后采用钢丝刷对凹槽表面进行清刷以刷出干净的表面。裂缝10cm范围的路面应确保干净,不得存在灰尘等杂物,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沥青面层与密封胶之间的粘结效果。

4.5灌缝

当清缝施工工序完成之后,即可采用灌缝设备进行密封胶的灌注施工。切缝应满足干净和干燥的要求。在进行灌注施工时,如果气温在4℃以下时,会对密封胶的粘结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应在灌缝机上配置预热设备,在进行灌缝施工时,采用预热设备对开槽的部分进行预热处理。如果气温在4℃以上时,可以不进行预热处理即可进行灌缝施工,但是预热处理之后,灌缝的效果更佳。当密封胶的加热温度达到193℃以上时,即可采用压力喷头将密封胶均匀灌入到缝内。在裂缝两侧应确保在裂缝表面形成满足宽度和厚度要求的T型密封层,密封胶与裂缝之间应确保紧密的粘结。在进行密封胶的灌注施工时,应按照从上到下,从一端向另一端的顺序进行。对于密封胶的灌注采用两次灌注的方式。第一次灌注至槽深的一半深度,第二次灌注密封胶灌满槽口并多出3cm左右。灌缝施工时,应避免缝底产生气泡。在灌缝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一条裂缝的灌缝施工应确保连续均匀。如果路面出现轻微龟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橡胶抹平板对密封胶进行反复的刮平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确保密封胶的密封效果。当密封胶灌注施工完成之后,可以在表面铺设一层砂子,这样可以避免在车辆经过时将密封胶带走。

4.6养生

当密封胶灌注施工完成的2~3min之内,应对密封胶进行养护处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在胶带的表面洒布一层水泥粉。当密封胶彻底冷却之后,在路面的碎渣全部清理完成之后即可正式开放交通。密封胶的冷却时间一般在15min左右,具体的开放交通时间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气温情况进行确定。

5养护效果

在采用灌缝施工工艺对本工程的裂缝问题进行处治之后,对不同季节、长时间下雨等情况下路面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跟踪观测[4]。根据长时间的观测结果可以知道,本工程路面的养护效果较好,裂缝病害得到了基本的处治。

6结语

第2篇:临行密密缝范文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裂缝;岩土体导电性差异;阵列勘探方法

1 工程概况

本次探测范围为槐荫黄河堤防4+000~4+700堤段。位于北店子黄河滩区内,该堤段现作为玉清湖水库沉砂池围堤使用;该段黄河大堤2000年进行了加高帮宽,2004年进行了道路硬化,硬化路面宽度6m,同年完成机淤固堤工程,淤区宽度100m。

2012年下半年,槐荫黄河堤防4+000~4+700堤段堤防道路中线附近开始出现纵向裂缝。随着沉砂池蓄水位的变化,堤防顶部裂缝也随之不断变宽、加深,并向两端延长。

2 工作原理及方法技术

本次探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类阵列勘探方法,研究在人工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层中的传导电流以达到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目的。当地下介质间电阻率存在较大差异时,人工施加电场作用下的传导电流的分布会因电阻率的高低而分布有疏有密,传导电流的分布与地下介质(土性、裂缝、孔洞等)的性质、大小、埋深等赋存状态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探测到的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可以分析地下电阻率在不同区域间的变化,从而可以推测地下的地质情况,尤其是地下裂缝、孔洞、松散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

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兼具剖面法与测深法的功能,有点距小、采样密度高的特点,实测时,一次布好所有电极,电极切换工作由仪器自动控制,敷设一次导线后可进行数多个记录点的数据观测,其信息量大、工作效率高,因此在堤防隐患探测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本次探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由于堤身裂缝走向均为纵向,近似呈直线展布,基本与大堤走向一致。限于场地及堤防两侧边界条件的影响,为侧重于堤防基础隐患的探测,并兼顾堤身质量的检测,选定垂直堤身布置探测剖面,以临河堤脚为探测起点,堤中心为探测剖面中点,测线垂直路面,横跨路面两侧路沿石至临、背河堤坡。为探明整个堤身情况,沿堤顶裂缝走向靠近大堤轴线布置测线两条。采用受地形影响较小的四极装置(α2),对沥青路面采用人工钻孔穿透硬化层并于测前半小时在孔内注入盐水以提高其导电性。由于该段堤高为 9.00 ~11.00米,堤顶宽约8.0米,受地形所限,高密度电阻率法总电极数40个,测量点距采用1.0m,测量层数为13层,测量最大极距(AB/2)为13.5米,最大供电电压220V。

3 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探测工作遵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计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资料整理皆处于质量体系管理下,保证了工程质量。并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①测线丈量:以相对应的百米桩为起点对大堤桩号进行测量并记录。

②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a、观测前先对分布式电极单元进行检测。确保每个单元都通畅。b、电极单元检测完毕并合格后,应对其进行接地电阻检测,对接地不良的电极,要先处理再观测。C、测量中应随时注意观测电压、电流值,保证每个测点电压值不小于2mV,电流值不小于10mA。如达不到要求,要查明原因,予以排除后再继续观测。d、加强数据观测和复测工作。在探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数据,即行复测,以确定异常是隐患引起的不是由于接线等原因造成的失误,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③按要求对探测仪进行系统检查。

4 依据规程及办法

①《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 SL 326-2005

②《堤防隐患探测规程》 SL 436-2008

资料分析与解释:

按要求选取2个剖面,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堤身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检测,检测数据的处理采用了多次迭代的方法,得到该探测剖面视电阻率剖面图,反映了区域内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情况,从而推断探测区域的地质情况。纵坐标表示供电极距的一半(即影响深度AB/2)(m),横剖面灰阶图的横坐标表示平面位置(m)(从背河堤肩至临河堤肩),纵剖面的横坐标表示大堤起始位置(大堤桩号),不同的色阶表示不同的电阻率区段,色阶深且与周边色阶差距大则认为有隐患存在。

现按剖面(测线)分述如下:

D1剖面:该剖面为垂直堤身横向布置,断面位置在4+385。该区在距背河堤肩2.0、4.0及6.0米处肉眼可见三条较大裂缝分布。由ρs灰阶图可以看出,该区上部呈高阻分布,推测堤顶筑堤土较为干燥松散;在距离背河堤肩2.0~3.0米处上部分布一竖向高阻体,推测为松散体伴随裂缝,埋藏深度至3.0~3.5米;距背河堤肩6.0~7.0处分布一高阻体推测为表层松散体并伴随裂缝,其下延深度为1.5~2.0米。

图1 D1剖面灰阶图

D2剖面:该剖面为垂直堤身横向布置,断面位置在4+500。该区在距背河堤肩3.0~5.0米处肉眼可见较大裂缝两条并有多条小裂缝发育。由ρs灰阶图可以看出,该区上部呈高阻分布,推测堤顶筑堤土较为干燥松散;在距离背河堤肩3.0~5.0米处上部分布一大范围高阻体,推测为松散体,埋藏深度至3.5~4.0米。

图2 D2剖面灰阶图

5 结论与建议

本次抽检在委托方指定的测段内共完成了2个断面的探测工作,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010-92)要求。根据资料解释结果和现场观察记录可得出以下结论:

5.1 测段内有明显的裂缝发育现象,裂缝目前主要发育在堤顶中线附近 基本贯穿该堤段,长约700米,其两侧局部分布有长约几十米~百余米的伴生裂缝,该区发育裂缝均有向下发展趋势,裂缝深度集中分布在3.0~3.5m之间,部分位置可达3.5~4m,局部有松散体或松散体伴随裂缝发育。深度最大的裂缝集中出现在路面中部,裂缝一般2-10cm,最宽处宽约15cm。

5.2 根据测线布置较密测段断面图结合现场观察记录分析,裂缝发育基本上是相互贯通的。

第3篇:临行密密缝范文

关键词:黄河堤防;隐患;探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山东黄河堤防工程隐患探测使用仪器及技术原理

1.1FD-2000分布式智能堤坝隐患综合探测仪

山东黄河堤防工程隐患探测工作使用山东黄河河务局研制的FD-2000A型分布式智能堤坝隐患综合探测仪,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ZWZ-2堤防隐患电法探测资料专用软件。

该系统具有“四极滚动快速隐患定位”、“高密度自适应小MN装置隐患详查”、“恒定电流场源探测堤坝漏水”、“二次场动态测量”等独特功能;实现了宽范围动态补偿、双重极化电位抑制、无通道零飘等独特设计。

“FD-2000分布式智能堤坝隐患综合探测仪”,于2005年12月20日通过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技鉴定。

1.2堤防隐患探测技术原理

⑴普通探测(四极剖面法)

普通探测采用“四极滚动快速隐患定位法”,该方法是用对称四极装置做剖面测量。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以测点O为中心,对称地布设在测线上,AO=BO,MO=NO。对称四极的装置系数为:K=π×AM×AN/MN

“四极滚动快速隐患定位法”测得的视电阻率ρS值,是各测点在一定深度(确切地说是AB/2)范围内整体的ρS值,其成果图是以各测点的ρS值为纵坐标,桩号或水平距离为横坐标的单根曲线。根据异常系数判别标准可确定隐患异常点的位置,从曲线形态可推断隐患性质,并能用经验公式估算隐患埋藏深度。凡相对异常系数K=异常点视电阻率值/正常视电阻率值(背景值)大于1.20的点均可作为异常点(仅对高阻异常),一般都是隐患的反映。

该法根据被测堤坝的几何尺寸,合理设定供电电极A、B、测量电极M、N的极距和测点间距,

使打下的电极可重复利用,一次打下多根电极,测量过程中,只移动仪器,不移动电极。每测完一点,四个电极夹同时向前移动一个测点,夹在相应的电极上,如此逐点测量,犹如四个测极在沿测线滚动,使探测操作简单快捷。

⑵详细探测(高密度电法)

详细探测采用“高密度自适应小MN装置隐患详查法”(高密度电法)是一种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类阵列勘探方法,研究在人工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层中的传导电流以达到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目的。当地下介质间电阻率存在较大差异时,人工施加电场作用下的传导电流的分布会因电阻率的高低而分布有疏有密,传导电流的分布与地下介质(土性、裂缝、孔洞等)的性质、大小、埋深等赋存状态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探测到的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可以分析地下电阻率在不同区域间的变化,从而可以反演推测地下的地质情况,尤其是地下裂缝、孔洞、松散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

高密度电法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兼具剖面法与测深法的功能,有点距小、采样密度高的特点,实测时,一次布好所有电极,电极切换工作由仪器自动控制,敷设一次导线后可进行多个记录点的数据观测,其信息量大、工作效率高。该法适用于堤防隐患详细探测。

2、山东黄河堤防工程隐患探测作业方法

2.1地质概况和地球物理条件

山东黄河大堤均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临河主要为耕地,临河近堤处地势较为低洼,背河主要分布有村庄,局部有耕地、坑塘。

从筑堤土质情况来看,主要为砂壤土、壤土、粘土及砂土等组成,其中以砂壤土及壤土为主,夹粘土块(带)及砂土。由于碾压密实度偏低,新旧结合不好而出现堤身裂缝;或由于筑堤土质级配较差,土质含砂量高而形成的松散土层或孔洞;或由于筑堤时部分填土含水率偏高,后经风化干缩而引起局部干缩裂缝均为本堤段的主要隐患所在。

山东黄河大堤堤身一般由砂壤土、壤土、粘土组成,其中以砂壤土及壤土为主,坝体宏观上可视为均质体。当堤身存在不良土质(如砂土夹层或透镜体)或裂缝、洞穴、松散土层等隐患时,均质体遭到破坏,隐患将引起视电阻率(ρs)的异常变化,从而呈现高阻异常,具备采用直流电法探测堤防隐患的地球物理条件。

2.2资料整理与分析

1.资料整理(制图)

依据对称四极普测数据,以各测点的ρs值为纵坐标,桩号为横坐标,以两种比例尺(比例尺1:4000,1000米/幅;比例尺1:500,100米/幅)绘制视电阻率曲线图。并根据K≥1.20查出其中的异常点。

依据异常点段的详测数据,以各测点的ρs值为纵坐标,桩号为横坐标,比例尺视断面长度由系统程序确定,绘制视电阻率灰阶图。

2.隐患分析

隐患的性质及形态主要按以下原则确定并予以分析:

裂缝:在“视电阻率曲线图”上呈窄幅尖顶高阻异常,在“视电阻率灰阶图”上呈现立脉状高阻异常者为裂缝。

松散体:在“视电阻率曲线图”上呈宽幅圆顶或宽幅多峰高阻异常,在“视电阻率灰阶图”上呈现形状不规则、范围较大的高阻异常者为松散体。

砂层:在“视电阻率曲线图”上表现为背景值较高且不稳定,在“视电阻率灰阶图”上呈较大范围层状高阻异常者为砂层。

同时具备上述三种特征中的两个特征者为复合隐患。

孔洞:在“视电阻率灰阶图”上呈现范围较小、形状较规则、电阻率变化梯度较大、中心电阻率接近或超过背景值2倍的高阻异常者为孔洞。

隐患埋藏深度的确定:裂缝的顶部埋深采用半悬长法估算:即采用经验公式H=0.25q估算。(式中H—隐患埋藏深度;q—异常点异常半悬长(半幅值))。其余隐患的埋深根据“视电阻率曲线图”和“视电阻率灰阶图”综合确定。

2.3堤防工程隐患探测报告

《堤防工程隐患探测报告》汇集隐患探测工作的全部成果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探测方法技术(使用仪器设备与工作原理、工作方法技术、完成工作量、质量保证措施、依据规程及办法),地质概况和地球物理条件,资料分析与解释(隐患性质及形态的确定与分析),基本结论,问题与建议,附图(堤防隐患探测平面布置图、视电阻率曲线图、视电阻率灰阶图)等。

3、成果应用实例

3.1实例一

⑴工程概述

2005年9—12月,受鄄城、梁山、东阿、天桥、槐荫、济阳、齐河、高青、惠民、利津等10个水管单位的委托,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土工试验室完成了上述单位所辖黄河堤防工程17个堤段、长度61360米的隐患探测任务。主要目的是通过电法勘查技术探测查明堤防工程存在的隐患的性质、数量、大小、分布等技术指标,为黄河汛期防守、堤防除险加固及维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⑵工作方法技术

本次测理采用对称四极剖面法(普通探测)和高密度电法探测(详细探测)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堤身裂缝一般都为垂直于堤坝轴线的横向裂缝,限于堤防两侧边界条件的影响,为侧重于堤防基础隐患的探测,并兼顾堤身质量的检测,所以选定在堤顶沿堤肩走向自上游向下游方向布置测线,即在临河堤肩、背河堤肩各布置一条测线,测线距堤肩0.5~1.0米。每条测线均先采用对称四极剖面法进行普测。电极布置方式为:点距MN=2米,AB/2=11米。

对占普测长度不少于10%的堤段(选取普测时异常系数较大的点段或视情况需要检测的堤段)采用高密度电法详测。高密度电法(连续测深)总电极数为32~40个,电极距分别采用1.0m(测量层数为11层)、2.0m(测量层数为8层)。最大供电电压220V。

⑶成果综述

综合各堤段普测成果,整个堤段共查出各种异常757处(异常系数大于1.20),其中可靠异常(异常系数大于1.30)155处,其中背河76处,占49.9%,临河79处,占50.1%。对各电测深剖面相应位置的电阻率分析可推断,在所测区域内桩号为均分布有不同程度的松散体(带)及裂缝等隐患,在以后的汛期防守及堤防的加固中需要着重处理,可视情况采取压力灌浆的方法来消灭隐患。

附部分堤段灰阶图及试电阻率曲线图:

东阿堤防62+021~62+057(背河)灰阶图

槐荫堤防20+453~20+489(背河)灰阶图

天桥堤防126+873~126+901(临河)灰阶图

3.实例二

⑴工程概述

东明标准化堤防建设工程由于施工工期紧,放淤固堤淤筑速度较快,堤身土受到压缩产生变形;为了尽快完成包边盖顶,采取了在背河堤肩提前备足包边盖顶土方,备土高度3m~4.5m,基本呈压实状态,备土增加了附加荷载,加大了堤身的变形;大堤长时间受淤背水体影响,浸润线以下的土体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使堤身淤区高度范围内的土体结构发生变化,加上附加荷载的影响,使堤身发生变形而产生裂缝。为确保堤防防洪安全,须对裂缝进行加固处理。为保证裂缝处理质量、缩短工期和节省投资,针对东明堤防的现状,选择东明堤防181+850~182+650段堤段进行锥探灌浆试验,该试验段长度为800m,大堤裂缝共23条,裂缝走向均为纵向,近似直线展布,基本与大堤走向一致,裂缝位置主要分布在临背河路肩和堤中心,裂缝宽度0.5~40cm,长度1534m。为检测锥探灌浆试验效果,受菏泽市黄河河务局委托,山东黄河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承担了山东东明黄河大堤裂缝锥探灌浆试验的检测工作。

为了检验各种灌浆组参数组合下的灌浆试验效果,按设计要求,本次试验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探槽法作为灌浆试验效果的主要检测、检查方法。其中高密度电阻率法可跟踪灌浆过程,随时检测浆液对缝隙的填充程度,以便及时调整灌浆技术参数,提高灌浆效果。

按要求本次高密度电阻率法检测布置剖面9条,分别在灌浆前的进行了探测;首灌后的进行了探测;灌浆完成后进行了探测。

⑵工作方法技术

本次探测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由于堤身裂缝走向均为纵向,近似呈直线展布,基本与大堤走向一致。限于场地及堤防两侧边界条件的影响,为侧重于堤防基础隐患的探测,并兼顾堤身质量的检测,选定垂直堤身布置探测剖面,以临河堤脚为探测起点,堤中心为探测剖面中点,测线垂直路面,横跨路面两侧路沿石至临、背河堤坡。采用受地形影响较小的四极装置(α2),对沥青路面采用人工钻孔穿透硬化层并于测前半小时在孔内注入盐水以提高其导电性。由于该段堤高为 9.00 ~ 11.00米,堤顶宽约12米,受地形所限,高密度电阻率法总电极数40个,测量点距采用1.0m,测量层数为11层,测量最大极距(AB/2)为11.5米,最大供电电压220V。

⑶成果综述

通过探槽取样试验与高密度电阻率法检测的结果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从灌浆前的高密度电阻率色谱图可知,所测各剖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及松散带存在;从首灌后的高密度电阻率色谱图可以看出,上述各高阻区电阻率均明显减小,浆液灌入填充较好;从灌浆后的高密度电阻率色谱图可以看出灌浆后裂缝高阻区均较灌浆前呈现不同程度的低阻,整体灌浆效果较好;但由于浆液凝固时间较短,裂缝处浆脉没有达到固结稳定,土质较松散,干密度较小,局部还呈现相对高阻。

②从探槽开挖所观测情况与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成果一致,说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可跟踪灌浆过程,检测浆液对缝隙的填充程度,检查灌浆效果是可行的。

③从高密度电法探测资料及探槽开挖情况来看,浆脉填充及与堤身结合较好,灌浆整体效果较好,应用锥探灌浆技术解决东明堤防裂缝问题是可行的。但由于浆液凝固时间较短,裂缝处浆脉没有达到固结稳定,还有待于进一步观测。

4、结论

通过我们从山东黄河大堤探槽开挖所观测的情况与探测成果一致,说明采用电法勘探是可行的。且其探测精度高、速度快、小巧轻便,既能简捷地进行大面积堤坝普查,快速确定隐患位置,又能在隐患处进行高密度数据采集,对隐患进行分析成像。有效地解决了土质堤、坝内部各类隐患、险情探测难题,汛期非汛期均可使用。该仪器不仅适应堤坝隐患探测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又完善并提高了常规和高密度电法仪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广泛适用于江河水库堤坝工程质量普查及其隐患和渗漏探测;工程加固质量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4篇:临行密密缝范文

关键词:空心板梁;水泥砂浆;指导书

一、施工阶段划分

安装空心板、横向联结及浇注纹缝砼---焊接负弯矩钢筋、布设湿接头钢筋,浇注湿接头砼---先浇注防撞护栏及桥面铺装砼---拆除临时支座。

注意:现浇湿接头砼选择在一天内气温较低时全桥同时进行。

二、先简支后连续施工工艺流程

先简支后连续桥的梁板为后张法预应力砼梁,场地集中预制,在桥上进行体系转换,吊装时先采用临时支座按简支梁安装就位后,在连续墩上预置永久橡胶支座,现浇接头砼,最后浇筑较缝砼和桥面铺装层砼,完成桥梁施工。

三、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

(1)新老混凝土连接面处理。有试验资料表明,新老混凝土连接面的抗扛强度与施工缝处理方法有关,经凿毛处理的新老砼面的弯曲抗拉强度(40号混)为1. 25MPa,所以,对现浇接头部位的板顶面即相邻孔板顶第一齿坂间(4一10m长范围)应去皮,对周边接触面和板全长内横向铰缝务必在预制场内凿毛洗净,以减少高空作业并保证新老砼粘接质量。

(2)临时支座,其强度和刚度必须保证在梁板架设过程中不破损,基本无沉降量。

(3)先简支后连续桥支座在伸缩缝处(桥台)和连续墩处不伸缩缝处采用GY2225X42支座,连续墩处采用GYZ300X55支座。了续墩处支座下设9.5cm支座垫石,支座不允许倾抖安装,支撑垫石必须水平。与梁底承托相吻合,从而保证梁底的平顺。

(4)梁板就位后,相邻两孔梁间距离仅有40-50cm,工作面过为保证预埋钢筋连接质量,当第一孔梁板安装检查合格后,在第二安装时对预埋钢筋连接尽应保证接头的焊接质量,进行逐块逐根止焊接连接。

(5)湿接头部位新老砼接合最易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新老砼最必须达到一致连成整体,所以湿接头部位老砼去皮相当重要,由任筋、波纹管较密集,湿接头砼必须用小石子砼分层浇筑,层层仔细振捣,半幅桥面接头采取一次浇筑。

四、永久性支座安装

(1)永久性支座处设置的支撑垫石高度为9cm,便于临时支座安装和拆除。

(2)盖梁顶面的支撑垫石表面应平整清洁,以保证整个面积上的受力均匀。

(3)永久性支座安装前应检查复核支座底面的标高及位置,以保证证支座顶面标高符合要求。

(4)橡胶支座与上下钢板之间接触紧密,不得出现空隙。

五、临时支座的制作及安装

(1)临时支座采用砼预制块+木框砂箱形式,16m空心板梁边板重约21T,检算后确定预制块尺寸为15cm(长)*15cm(宽)*13.5cm(高)。预制块标号采用C40,必须严格按照砼施工配合比及砼方现范进行施工、养护,当预制块强度大于90%砼标号后方可用于临时支座。

(2) 临时支座顶面根据设计坡度制成纵横坡度,再通过调整砂的高度实现精确控制高程,由于本桥纵横坡度较大,纵坡不可以忽略,以免造成板与支座间的不密贴。(在预制梁底承托设置时亦考虑了纵横坡度)

(3)木框尺寸比砼预制块大2-4cm,木框采用宽度为2.5cm的优质木材制作,用铁打钉制牢固可靠,防止位移有效。

(4)木框严禁采用腐坏木质制作,严格按照交底尺寸制作。制作好的木框安装时内覆盖细沙抹平,细沙高度1.5cm

(5) 梁板安装时注意保持和检查临时支座的位置正确,木框砂箱安放有效。

(6)木框砂箱内细砂使用粒径不大于3mm、颗粒级配良好的沙子组成,施工前必须将细沙在压力机上作模拟试验,测出压缩量,在松铺沙子厚度上进行调整,保证临时支座受力顶面标高正确。

六、底模制作

(1)永久性支座周围、垫石范围内铺干燥的细砂,垫石边沿、梁板底部用沙袋封堵,沙子必须夯实,保证现浇段砼浇注时底部不变形。

(2)沙袋顶面设木条压封,木条顶标高同底模顶标高,沙袋用双层塑料薄膜装细砂,防止细砂流散出来。

(3)细砂料夯实后,先用水泥砂浆将顶面找平,水泥砂浆厚度为lcm,其顶面标高与考虑纵横坡度后的标高相同。

七、梁板安装

(1)待永久性支座位置处砂浆施工7天后,即可铺架梁板。

(2)端跨吊装时须按照伸缩缝构造图预留背墙与板端的缝宽。

八、现浇段两侧边模的制作

模板大样与预制板梁的边模相同,采用相同边模改制而成,或用竹胶板,外侧用角钢进行加固,与现浇段钢筋对拉,防止漏浆跑模。

九、现浇段施工

(1)梁板架设完毕后即可进行绑扎钢筋,砼浇注,注意现浇段处顶板墙式护栏预埋钢筋不得遗漏,为防止出现砼收缩裂缝及砼结合牢固,连续现浇段及纹缝砼采用微膨胀补偿收缩砼,以保证桥梁在施工、运营状态下结合而不出现裂缝。

(2)现浇接头砼选择在一天内气温较低时全桥同时进行。

十、临时支座及底模的拆除

(1)为保证结构体系转换平稳,临时支座当现浇桥面板砼和防撞护栏达到设计强度后撤除,支座的撤除应遵循均衡、对称;逐台、墩依次撤除。

(2)拆除采用人工施作,先凿掉木框,掏空细砂,取出临时支座,再掏空底模细砂,并应认真清除干净梁板底、盖梁顶、永久性支座周围的浮浆、细砂。

十一、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几条措施

(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全面领会设计意图。

(2)梁板预制时湿接头预埋钢筋位置一定要准确,板端钢筋预留长度要一致,可比设计长度略短0.5cm。

(3)梁体上老混凝上的去皮工作必须提前进行,当预制的梁板刚拆模后即开始施作。

(4)对板侧纹缝钢筋无法扳出或扳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加设纹缝钢筋,如图三所示

(5)由于永久橡胶支座均为水平布置,而桥面均有纵横坡,预制板梁承托为施工方便计,未详细区别每块板的承托的不同(误差在2mm左右),在施工支撑垫石应予以调整,以确保梁体底面的美观,顺直,没有错台。

(6)根据实际情况及经济性,底模也可采用泡沫板,考虑到泡沫板在现浇混凝土作用下会有所压缩,选择泡沫板厚度要比支座厚度大2mm,为严防漏浆,永久性支座与底模间的缝隙应采取有效措施密封,并与支座间的缝隙用胶布或砂装封住,防止漏浆。如果安装好泡沫板底模后,仍有些后工序须进行电焊,为防止焊渣掉落至底模烧坏泡沫板,可在泡沫板上喷洒一层水泥浆。

(7)混凝土施工完毕。为防止早期收缩出现裂缝,最好在捣实抹平后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初凝前,掀开塑料薄膜,混凝土会泛水至表面,这时进行二次收浆,以控制平整度及防止出现裂缝。收浆完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待下次洒水养生时,换砂或草袋洒水代替塑料薄膜继续养生。

(8)施工中尤应注意的是永久支座的位置及周围不得有砼掉落,以免影响支座受力,在浇筑铰缝时应保证端部桥台处不得有砼掉落,梁端部与背墙之间应放置泡沫板,防止砼掉落;桥墩处湿接缝施工时应保证底模的密封,防止砼的掉落。

第5篇:临行密密缝范文

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临行密密缝范文

[关键词] CT检查;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鉴别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a)-081-02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T for the epidural hematoma and subdural hematoma

ZHANG Jinl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T for the epidural hematoma and subdural hematoma. Methods: To summariz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epidural hematoma and subdural hematoma of CT diagnosis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There were subdural hematoma in 12 cases, 9 cases showed the skull plate crescent or half moon shape under high density, 3 cases showed a wide range of double convex high density and all with midline shift, epidural hematoma 11 cases with the limitations of high density half-moon based. Conclusion: Epidural hematoma and subdural hematoma have their own imaging features, CT examination is a good means of diagnosis.

[Key words] CT examination; Epidural hematoma; Subdural hematoma; Identify

脑外伤后患者神志清醒,以后逐渐出现神志朦胧、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或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CT检查显示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1],CT扫描是发现颅内损伤的重要工具[2],虽然CT在鉴别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上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是对于某些血肿,尤其是颅顶部的血肿鉴别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主要总结本院使用CT检查诊断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CT室进行检查的脑外伤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等确诊,其中硬膜下血肿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1~64岁,平均43.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7例,坠落伤3例,重物击伤2例,检查时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4例,≤8分8例;硬膜外血肿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6~61岁,平均41.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6例,坠落伤4例,重物击伤1例,检查时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9例,≤8分2例。

1.2 检查方法和仪器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使用Somatom Plus 4螺旋CT机进行检查(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参数设置为125 kV,120 mA,2 s,检查时取仰卧位,以OM为基线,行层厚10 mm、层距10 mm的头颅常规扫描,对特殊病例,加行5 mm薄层扫描。

2 结果

本组硬膜下血肿12例,其中,9例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或半月形高密度影,3例表现为内缘模糊不整齐的双凸形高密度影,外裂痕呈“锯齿状”,血肿不厚,范围较广,12例患者均存在中线结构的不同程度偏移;11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均存在颅骨内板下局限性半月形高密度影,10例位于骨折部下方,6例患者存在轻度的中线结构移位。

3 讨论

硬膜下血肿位于硬膜下腔,占外伤性颅内出血的40%左右,为最多见的继发性颅脑损伤,多因脑挫裂伤皮层动脉破裂出血引起,常与脑内血肿、脑挫伤灶并存,少数为桥静脉损伤所致,血肿多与硬膜下腔的走行符合,CT表现多为新月形高密度影,内层脑皮质可见点状出血灶,脑水肿多数比较明显[3]。小于10 ml的小血肿可呈短弧形、三角形或波浪形,容易误诊,如果存在相毗邻的脑挫裂伤灶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多数是硬膜下血肿,若没有,伴有或不伴血肿处的骨折线,则多为硬膜外血肿[4]。有些硬膜下出血表现为:颅板的假性增厚或内板显影模糊,此时的出血厚度一般在3 mm以内,当出血量较大时,影像学表现可以呈现为弧带状样出血,且硬膜下出血显示为模糊影,一旦硬膜外合并硬膜下出血时,颅板下可出现波浪状的出血带,在颅缝两侧分布,血肿内缘可由清晰与模糊相间。其中颅顶部硬膜外血肿是颅内血肿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并不少见。该类血肿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特别是小型血肿,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5]。

临床诊断上对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其认识不足,根据发病机制,硬膜外血肿主要位于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大多合并颅骨骨折,引起的脑膜中动脉或其分支的撕裂引起出血,好发于额颞部和颞顶部,CT典型表现可呈现双凸镜样高密度影,且边缘锐利,硬膜下血肿则是在硬膜下腔,大多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由于皮层动静脉破裂所致,常常合并有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CT显像血肿与硬膜下腔一致,可表现为脑表面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合并内侧皮层的点片状出血灶。硬膜外血肿形成时,硬膜外薄层出血多呈局限的“梭”形高密度影,内缘与大脑凸面分界清晰,诊断应无困难,另外伤侧颅板下较局限的薄层弧带(线)状高密度影,内缘清晰、光滑,基本无占位效应,多伴同侧颅骨折、头皮血肿[6],CT显示在颅骨内板下方有双凸形或梭形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40~100 HU;有的血肿内可见小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区,认为是外伤时间太短仍有新鲜出血(较凝血块的密度低),并与血块退缩时溢出的血清混合所致;少数血肿可呈半月形或新月形;个别血肿可通过分离的骨折缝隙渗到颅外软组织下,硬膜下血肿主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鉴别[7]。

所以在CT诊断时,注意硬膜和颅板结合及其紧密,分离及其困难,在颅缝结合处尤其密切,不能分开,所以硬膜外的血肿必定是动脉出血,多是脑膜中动脉的分支,因为只有动脉破裂才能有足够的压力分离硬膜和颅板。那么也只有颅板骨折才能造成动脉管壁的撕裂,所以硬膜外血肿几乎都伴有骨折,如果骨折不跨越颅缝,那么血肿肯定不跨越颅缝,急性时都是高密度梭型影。而硬膜下的血肿,多来源于桥静脉的出血,静脉的压力低,出血量可以多,可以少,可以慢性,由于位于硬膜下,所以跨越颅缝很常见,尤其是老年人的慢性出血。密度可以高,可以低,有时还因为反复发作,导致高低不均,甚至可以出现液-液平,新月形多见,尤其慢性出血,多数没有外伤史,即使外伤,也多是先出血压迫造成自己摔倒;急性的外伤少量出血时,可以局部呈梭型,但是吸收很快,而硬膜外很难自行吸收,如果骨折同时撕裂了硬膜,当然可以出现硬膜外、硬膜下同时出现血肿的,但此时必定有骨折。

普通CT扫描对颅骨骨折尤其是颅顶部骨折较头颅平片显示差,不能全面了解骨折线走行及骨缝分离状况且硬膜外血肿90%以上可伴有颅骨骨折,因此应该重视头颅平片对颅脑创伤的诊断价值,对于靠近颅顶部的硬膜外血肿,应增加扫描层数或加用冠状扫描以完整显示血肿并了解血肿与硬脑膜窦的关系[8]。通过总结本院经验,发现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各有其自身影像学特点,CT检查是对其进行良好鉴别诊断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魏萍,李江涛.颅脑损伤患者中CT扫描的诊断意义[J].中外医疗,2010, 29(4):23-24.

[2] 俞志坚,王保安,刘永艳.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CT诊断[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11):1166-1168.

[3] 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0-168.

[4] 崔连旭,王辉,邓其峻,等.不典型急性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CT鉴别[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6):311-313.

[5] 许锦成,杨应明,郑丰任,等.颅顶部硬膜外血肿临床CT特点及诊断[J].河北医学,2003,9(1):45-47.

[6] 匡楚龙,兰征科,王甫玉.颅板下薄层出血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29(1):27-29.

[7] 冯真理.硬膜下血肿CT诊断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04-105.

第7篇:临行密密缝范文

[关键词]颅脑损伤;CT诊断;临床分析

目前交通事故及其它机械创伤日益增多,其中以颅脑损伤较多见。颅脑外伤的诊断,由于CT具有应用普及,检查迅速安全、无痛苦、诊断效果好等特点,因而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共12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CT表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6例患者中,男95例,女31例,年龄30~75岁,以25~50岁最多;外伤原因以交通事故最多见,共92例。临床主要表现:头痛112例,头昏89例,恶心30例,意识障碍28例,其他还有呕吐、一侧肢体活动受限、失语、抽搐等。

1.2CT扫描方法采用16排螺旋型全身CT扫描机。常规轴位扫描,以OM线为基线,层厚10mm,层距10mm,重点部位进行薄层扫描,层厚5mm,层距5mm。部分病例进行了颅底扫描、冠状位扫描。本组病例未进行增强扫描。

2CT表现

2.1头皮损伤118例,其中单纯头皮损伤85例,102例合并有颅骨或颅内损伤。浅筋膜血肿58例,CT表现为头皮局限性、丘状密度增高影;帽状腱膜下血肿67例,CT表现为头皮新月形弥漫性密度增高影,跨越骨缝;骨膜下血肿2例,CT表现为头皮新月形较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不跨越骨缝;皮下积气9例,CT表现为点状、片状密度极低影;皮下异物1例,CT表现为多发点状密度极高影,手术证实为沙子。

2.2颅骨骨折42例,其中线状骨折35例,CT表现为颅骨骨皮质线样中断;粉碎性骨折8例,CT可见颅骨多个骨碎片;凹陷性骨折1例,CT表现为顶骨局限性向颅内凹陷,最深处达1.2cm;骨缝分离2例,CT表现为一侧骨缝明显增宽,且双侧明显不对称,相差均在1.5mm以上。颅骨骨折间接征象气窦积血7例,CT表现为窦腔内有高密度特质影充填并可见气液平面;颅内积气4例,CT表现为颅内多发点状、小片状密度极低影。

2.3脑膜损伤52例,其中硬膜外血肿19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透镜状、梭状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内缘弧度与脑表现弧度相反,不跨越颅缝,占位效应较轻;急性硬膜下血肿12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带状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内缘弧度与脑表面弧度一致,大部分跨越颅缝,占位效应相对较明显;硬膜下积液1例,为迟发性病变,首次CT检查后3天发现,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水样低密度影;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其中19例局限在一个脑池/裂内,11例范围较广,有多个脑/裂及多个脑叶脑沟受累,CT表现为相应脑池/裂、沟内线状或窄带状高密度影。

2.4脑损伤55例,其中脑挫裂伤29例,CT表现为脑内高低混杂密度区,边界模糊,有一定的占位效应,血肿的直径

3讨论

CT复查时机的选择及临床意义,本组资料显示,少数患者颅脑外伤后临床表现相当严重,但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等病变在CT检查中并不即刻显示出来,而是在数小时后才出现病变。部分弥漫性脑白质损伤患者在外伤后24h内的CT表现与病情不成比例,常见患者伤后即刻昏迷并呈持续状态,而CT扫查脑白质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2cm),占位效应不明显、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等。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作CT复查。本组126例分析结果认为,伤后2d内是病情发生变化最快时期,即使CT检查阴性,也应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尽早发现迟发性颅内病变。伤后7d内是迟发性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和硬膜下积液等病变好发时间,此时复查CT具有重要意义。外伤7d后再发生新病灶机会明显减少。

颅骨平片能较清楚显示颅盖骨骨折,对颅底骨骨折,由于颅底结构复杂,又互相重叠,病情危重不宜作特殊头颅检查,头颅平片难于显示颅底骨骨折线,检出率较低。CT颅底横断面扫描,无骨质重叠,骨折发现率较平片高,能准确测量骨缝宽度,有助于骨缝分离的诊断。CT可准确测出凹陷性骨折的深度和异物的存在部位及脑组织是否受压及移位程度,CT显示颅内积气,气窦积液等骨折的间接征象更优于平片,能减少颅底骨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硬膜下积液,常并发颅骨骨折及脑挫裂伤。颅骨平片发现明显的骨折应警惕有颅脑损伤的存在,尤其是硬膜外血肿的发生。血管造影表现为正常血管移位,患者出现双凸形或新月形无血管区,对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有帮助,但血管造影有一定创伤性、检查时间较长,不易诊断脑挫裂伤,脑内较小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现已很少使用。CT可准确地反映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的病理特征,并可根据CT图像表现特点予以鉴别,利用CT密度分辨率高的特性,能区分血肿是积血、还是积液,确诊硬膜下积液,观察CT值的变化,可判断血肿的吸收或者是重新出血。

总之,我们认为对脑外伤患者,CT检查有重要价值,即使临床症状较轻,CT检查无阳性发现或提示为其他病变者也应高度警惕,随访复查尤其对儿童及老年外伤者意义重大,最大限度的避免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第8篇:临行密密缝范文

关键词:桥梁;伸缩缝;施工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expansion joints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highway bridge, in use process of the bridge, is adjustable seam once on the traffic of the damaged comfort and safety,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ridge will have a serious effect. I am under construction and has opened to traffic according to the highway on the investigation, the bridge is adjustable seam destroy reason is analyzed, and proposed the quality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bridge; Expansion joints; construction

在桥梁投入使用后由于气温变化、混凝土收缩以及荷载等作用影响,往往会导致桥梁结构发生变形、梁端发生位移等现象,进而产生结构内部应力。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发生, 因此在桥梁两端之间及梁端与桥台背墙之间设置伸缩缝,并在伸缩缝部位设置伸缩装置,同时在伸缩缝部位的栏杆、人行道等结构也给予断开,以满足梁体的变形。由于伸缩缝及伸缩装置直接暴露在大气中,承受各种荷载作用导致伸缩缝本身承受很大冲击而影响桥梁行车安全及使用寿命,其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则会导致跳车、渗水等系列问题,并且其修缮难度很大,因此在伸缩缝施工中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非常重要。

1 公路桥梁伸缩缝的分类

目前我国常用桥梁伸缩装置可分为以下五大类:(1)对接式伸缩装置;(2)钢制文承式伸缩装置;(3)组合剪切式(板式)橡胶伸缩装置;(4)模数支承式伸缩装置;(5)无缝式(暗缝型)伸缩装置主要类型有GP型、TST弹塑体、EPBC弹塑体等。虽然不同结构的伸缩缝都能满足适当行车条件的使用要求,但施工质量对其使用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伸缩缝的施工工艺和质量。

2 桥梁伸缩缝质量病害及产生原因

2.1 跳车现象

产生伸缩缝跳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型钢标高与桥面铺装顺接不畅、不顺滑;(2)伸缩缝两侧型钢高程不一致;(3)型钢刚度不够导致型钢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4)伸缩缝混凝土与桥面铺装层混凝土顺接不畅;(5)伸缩缝混凝土表面不平整;(6)运营期间伸缩缝混凝土过早破损、脱落;(7)桥面铺装层砼不密实,在荷载作用下形成漏埋或错台引起跳车。

2.2 伸缩缝砼过早破损脱落

产生伸缩缝砼破损脱落的原因有:(1)砼强度不够,浇筑不密实;(2)砼表面不平整与桥面铺装及型钢表面存在严重的错台现象,在行车冲击荷载的作用下产生拉应力裂缝破坏,尤其在纵坡较大的桥梁上,此种破坏更为明显;(3)伸缩缝砼在浇砼时型钢底部不密实或梁端部位封闭不严,存在漏浆现象和出现狗洞现象,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引起断裂;(4)配筋不足或钢筋保护层厚度超差;(5)砼配合比不合理,骨料偏少或级配不合理或水泥用量过高或水灰比过大引起的砼耐磨性差引起的砼破坏;(6)砼浇筑过程中养生不好引起早期裂纹;(7)运营过程中过量使用除雪剂腐蚀砼表面引起砼剥落;(8)养护期不够开放交通较早。

2.3 伸缩缝不严密、漏水

引起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1)安装过程中橡胶密封胶条不严密;(2)橡胶密封胶条有破损;(3)伸缩缝两端伸入护栏基座部分,抑角过小或无抑角或抑角部分过短,不能有效地阻挡水流,使水流沿纵向排走而沿伸缩缝沟槽流出。

3 加强公路桥梁伸缩缝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施工准备

在伸缩缝施工前,向监理单位上报详细的施工方案,要求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开工前必须做好交通封闭和管制工作,设立醒目禁行标志,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以及伸缩缝的施工质量。

熟悉图纸和安装操作规程,检查、验收伸缩缝异型边梁的平整度、顺直度和缝体间隙,机械设备、小型机具配备齐全,尤其是提供施工车辆过往的跳板必须质量坚固、数量充足,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配齐备足养护用的塑料薄膜、草苫子、运水工具等。

3.2 切缝、清槽

伸缩缝施工,根据伸缩缝设计图纸宽度放样弹线切缝,切缝时应注意保持路面切口垂直整齐平顺,无啃边现象。两切缝隙间的材料用风镐凿除,并将槽口表面混凝土凿毛,将槽口内原伸缩缝填料及时清理干净并冲洗。用高压泵冲洗槽口和构造缝内残留的杂物。

3.3 开槽

用风镐开槽,开槽后将槽内的沥青砼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同时在槽两边放彩条布或钢板,将清理出来的杂物统一放在彩条布或钢板上。开槽之前与之后都要对缝两侧的沥青砼路面进行平整度检测,还要检查一下桥面铺装砼是否打到位,检查切缝是否与桥后搭板立面相接,如果达不到要求,应该考虑加大切缝宽度进行二次切缝。如发现梁与梁之间间隙不符合要求(即大于或小于规定范围),应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应理顺、理直槽内的预埋筋及锚固筋。开槽后立即进行预埋钢筋的调直和除锈工作,如果发现预埋筋数量不足,应补打数量足够的膨胀螺栓,确保伸缝缝的安装质量。

3.4 安装

安装前检验槽内杂物是否清理干净,特别是桥梁支座间的杂物必须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在型钢定位之前对型钢进行平直度的检查,虽然产品在出厂前已进行过平直度的校正检查,但是不排除运输途中或装卸对产品的平直度的影响;为确保质量,要求在整个型钢安装过程中经常进行顺直度及平整度检测,型钢的顺直度控制在3mm以内,平整度用直尺检查控制在2mm以内,型钢顶面与路面高差控制在2mm以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型钢安装完成后因平整度或顺直度不符合要求而造成返工;型钢定位后采用分段点焊加固的方法,以免型钢过热产生变形,焊接采用高质量的焊条,逐条焊接,先焊接顶面,再焊接侧面,最后焊接底面,确保焊接质量。

3.5 标高调整与固定

沿桥宽横向每隔1.2m放置一横吊梁,使伸缩装置上顶密贴槽钢下面,校正到与已做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包括横坡、顺桥纵坡)相吻合。对伸缩装置的纵向直线度进行调整。伸缩装置的标高与直线度调整至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临时固定。临时固定后对伸缩装置的标高应再复测一遍,确认在临时固定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变形、偏差后,将伸缩装置上两侧的锚固筋与预埋筋一次全部焊牢。

3.6 焊接

伸缩缝锚杆与梁端预埋件的焊接,主要为梁体受温差等变形传递至伸缩缝的变形,为确保伸缩缝安装质量,保证伸缩缝的使用年限,锚杆与梁端预埋件的焊接总拉力,必须和锚杆与伸缩缝型钢焊接的总拉力一致。焊接要牢固,焊缝要饱满,如遇预埋件偏少时必须要加以补埋。锚杆与梁端预埋件的焊接工作原则上从单侧开始,当焊接工作量大,单侧焊接时间长,且温差变化大时,可在单侧焊接好后,立即焊接另一侧左、右、中三个主要部位锚杆,然后解除伸缩缝限宽板的约束,同时对另侧其他各锚杆加以焊接,但切勿双侧同时焊接。在锚杆焊接过程中,由于可造成钢构件电焊变形,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对伸缩缝的高度加以严格的控制,如有出入,及时加以调整。

3.7 浇注

模板支撑必须牢固,接缝严密,确保在混凝土振捣时不跑模、不漏浆,保证伸缩缝的使用性能。高强纤维的掺入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抗冻融、耐酸碱盐腐蚀等性能,对伸缩缝的使用及寿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浇注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混凝土污染路面。为防止混凝土从上部缝口进入伸缩缝凹槽内,两型钢之间的上表面凹槽宜用胶带粘贴封死。混凝土浇筑时使用平板式和插入式振捣器两种振捣方式,从伸缩缝两侧同时进行,为保证混凝土密实,用振捣棒振至不再有气泡为止,但也不宜过振,以免表面出现较厚浮浆层。严格控制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使其与伸缩缝装置的顶面平齐,否则,将对行车的舒适性产生影响。

3.8 养生

水泥砼浇筑完成后,覆盖麻袋或草苫子,严格洒水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d。养生期间严禁车辆通行。经过养生,水泥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后,可安装橡胶密封条,安装前必须把缝内充当模板的泡沫板、纤维板、漏浆的砼硬块全部掏干净后,嵌入橡胶条。

3.9 养护

开放交通后,对伸缩缝进行养护和维修是确保伸缩装置正常工作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经常清扫伸缩缝范围内积存的泥沙、石屑等杂物,防止杂物阻塞或损伤密封橡胶而影响伸缩装置受力时的自由伸缩,破损橡胶带应及时更换。经常检查边梁与路面连接处是否有损坏、裂隙现象,及时修补。经常检查伸缩装置顶面是否正常,如有异常现象,应检查桥梁支座是否损坏或移位,并及时更换或调整。

4 桥梁伸缩缝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对目前常用的桥梁结构而言,伸缩装置的锚固系统很难准确地预埋在梁中,且桥梁施工队伍往往忽视预埋位置的准备施工,大部分锚固在铺装层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厚度太薄、体积太小,还加上预埋件的位置干扰,施工难度大,过渡段混凝土的锚固作用实际上大打折扣,预埋件的锚固质量也大受影响。桥面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往往伸缩装置安装在先,桥面铺装在后,沥青面层和过渡段混凝土之间很难铺平,加上刚柔相接,容易产生台阶。车辆通行振动产生冲击使伸缩装置锚固系统和过渡段混凝土受力瞬时加大,而由此产生的振动又是高频振动,在反复的车辆瞬时荷载作用下,伸缩装置锚固混凝土不能保持弹性而破坏,锚固装置在反复动载震动下产生变形并与混凝土剥离,最终全部破坏。因此要求施工队伍按照设计精心施工是至关重要的。

伸缩缝安装施工是桥梁施工最后几道工序之一,为了赶竣工通车,对最后几道伸张缝,施工人员容易疏忽大意,不按安装程序及有关操作要求施工。另外,伸缩装置安装后混凝土没有达到强度后就提前开放交通,致使过渡段的锚固混凝土产生早期损伤,导致伸缩缝营运环境下降。因此施工前合理安排好工序,动态调整,做好工程与进度之间两不误。

伸缩缝安装的质量是与施工队伍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和厂家的产品息息相关,因此伸缩缝的安装一定要由专业安装队伍来施工,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施工质量。桥梁伸缩缝处预埋混凝土施工为施工过程过渡,最终须挖开,这方在需要受到重视。由于桥梁施工由路基施工单位先行施工,中间检查发现施工单位对桥梁伸缩缝下的垃圾清理极为不重视,相当多的桥梁支座处垃圾较多,有关部门虽采取了各种措施,要求清理干净垃圾,但效果不佳,给桥梁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对桥梁伸缩缝的产品质量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今后应加强对此方面的工作。另外,在伸缩缝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计算桥梁的伸缩量,并以此进行选型。

5 结束语

桥梁伸缩缝对于桥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桥梁伸缩缝质量的好坏对于桥梁整体结构会产生一些影响,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应对伸缩缝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进行管理,确保桥梁伸缩缝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临行密密缝范文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记

孟郊,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把自己对母爱的感悟用《游子吟》 一诗表达出来,而我,是在读懂了《游子吟》以后才读懂了母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原来慈母手中线缝进去的是温暖。今天上学起得早,天气很冷,母亲亲手缝的棉衣让我不惧怕风寒。在我半睡半醒时,母亲早已起床去准备早饭。望着母亲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我觉得母亲明显比以前消瘦了许多。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原来慈母手中线缝进去的是牵挂。到学校后,每当我想溜号时,总能想起上学前时母亲絮絮叨叨的叮咛。早上上学的时候母亲非要送我到校车上,一路上她叮嘱我到学校后要听老师的话,不犯错,出去玩的时候把帽子手套戴上,要是有事儿的话就跟老师说。

车子开动时,母亲又叮嘱我在学校要注意安全,这时我看见了母亲脸上露出了期盼的神情,我想,母亲牵挂儿女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所以才流露出了这样期盼的神情。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