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老王的晚年生活精选(九篇)

老王的晚年生活

第1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第一斧” 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

生活实例

老李,今年58岁,在体检时发现有前列腺增大。他又去医院泌尿科进一步检查。B超显示他的前列腺大小为26毫米×37毫米×40毫米,符合前列腺增大的表现。但是老李平时没有排尿中断、尿线变细、白天排尿次数增多等现象。晚上睡眠后排尿次数稍多,约每晚2次。医生告诉他晚上睡眠前2小时不要喝水,没有给老李其他治疗。

专家的话:随着年龄的增大,多数男性伴有前列腺增生。很多患者都是在体检时发现有前列腺增大的。但是本人往往没有明显的排尿不舒服。这样的患者通常不需要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如果出现晚上睡觉后排尿次数多,影响生活,可以采用在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平时限制咖啡因和酒精饮料,保持环境温暖,减少静坐等方式自疗。

“第二斧”终身服治前列腺药物

生活实例

老王,今年69岁,近三年来晚上睡觉后排尿次数稍多,每晚平均3~4次。白天排尿间隔也较短,平均1小时左右,一直未于重视。但近一年来老王发现自己尿线变细、尿流中断,有时候无法自然排尿,需要用力才能排出尿液。老王觉得这样很痛苦,便来到医院泌尿科看病。B超检查发现老王前列腺增大,大小为31毫米×37毫米×40毫米。医生给老王药物治疗,约一周后老王排尿畅通,尿线粗。

专家的话: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患者刚开始时常出现排尿次数增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尿线变细、尿线中断、排尿用力等现象,发展到最后就会出现无法排尿、尿液无法控制自动流出等现象。在前列腺增生的初期,如老李,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通过限制饮水等措施便可改善生活质量。但是本例中的老王,出现排尿异常已经3年,排尿不畅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应及早进行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有些药物甚至可以让前列腺缩小。但是药物治疗需要终身服用,医药费用负担较重。

“第三斧” 微创手术治合并症

生活实例

老夏,今年71岁,10年来每晚睡觉后排尿5-6次,白天排尿间隔约半小时。排尿时需要用力,尿线细、无力、中断。有时尿液无法控制自动流出。曾经有两次因为无法排尿到医院插导尿管。这次因为出现血尿来医院泌尿科看病。B超发现老夏前列腺大小为43毫米×51毫米×62毫米。其他检查还发现老夏有膀胱结石、双侧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 医生让老夏住院后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手术后老夏排尿畅通,无血尿,肾功能部分恢复。

专家的话:前列腺增生造成患者排尿异常,主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该疾病发展到后期,还会损害膀胱和肾脏功能,同时合并出现膀胱结石、血尿等症状。本例中的老夏曾经因为无法排尿到医院插导尿管,这次门诊时又发现有膀胱结石、双侧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疾病已十分严重,必须采用手术的方式来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排尿症状改善显著。

第2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谁不是省油的灯?

那天王子奇单位年庆,回家晚了一点儿。本来同事还拉着他玩通宵,但他考虑到向老婆许诺过早点回家,便强行拒绝了。可还是喝得有点晕头转向,用钥匙转开房门,没想到客厅灯开着,岳母穿着睡衣坐在沙发上。

“哟,这是干嘛去了,怎么才回来?”岳母指着表,时针指向两点。

“公司年庆,所以回来晚了点儿。我都给贝宁打过招呼了。”

“打过招呼?你可没说回来这么晚呀。”岳母的声音听上去有些阴阳怪气的。

王子奇憋着一肚子气,尽量不和老太太顶撞。贝宁的父亲去世得早,是老太太一个人把她拉扯大的,非常不容易。老太太护女心切,从女儿谈恋爱开始,就像监督员一样监视着王子奇的一举一动。

这时贝宁也醒了,她倒没怎么在意王子奇晚归。

岳母给贝宁使了个眼色,把贝宁带去了卧室。子奇本来已经走到洗澡间,可是岳母的大嗓门却声声入耳。

“妈,子奇又不是天天回来这么晚。您这是干嘛呀?”是贝宁的声音,有贝宁这样通情达理的老婆,一直是子奇的骄傲。

“男人就是因为女人的宽容才慢慢变坏的,你别自以为了解王子奇,跟谁玩到这么晚啊。我看他,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王子奇只感觉自己的怒火腾腾往上蹿,加上喝了点酒,他砰地一声关上了卧室房门,声音如雷贯耳。

老太太一看这阵势,立马提高音量:“你看看,他这是在对谁不满啊。”

贝宁忙解释:“妈,他喝多了,别和他一般见识,早点睡吧。”那晚王子奇做梦都是在和老太太理论。

大管家

因为母女俩一直相依为命,所以感情特别好。贝宁一结婚,就想把妈妈接过来一起住。

老太太刚搬来时,小两口都享受到了莫大的实惠。首先孩子不用全托了,省了一大笔钱。其次,老太太厨艺非常好。老太太勤快,家里任何一个角落,都收拾得妥妥当当。最初,子奇没少说好听的话,贝宁也相当得意地说:怎么样,我妈搬来和咱们住,益处多多吧?王子奇使劲儿点头。

可是幸福的日子只维持了半个月时间。那天王子奇身体不太舒服,就提前下了班。刚到家,单位同事就打电话问他把一份文件放在了哪儿。末了还关心地问了一句:“身体感觉好点了吗?”子奇当然客气地回答:“好多了,不劳操心。”挂上电话,一扭头,发现老太太一直在客厅坐着,也没太在意。

可是贝宁一回来,岳母就在厨房小声地跟贝宁说:“今天有个女的给王子奇打电话。王子奇经常回家很晚,该不会借着工作的名义在外边和别的女人鬼混吧?”

去冰箱拿西瓜的王子奇听到这句话,顿时就傻了。当时王子奇还宽慰自己,老太太也是为了他们夫妻团结着想,可是很快便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老太太对于王子奇的电话非常敏感,有时甚至去卧室拿起电话来偷听。王子奇开始有点受不了了,他自认对贝宁的感情,日月可鉴。

老太太不只热心于厨艺和家务,她操心的事儿特多:生活日常开销,水费电费天然气费网费,她无一不过问。王子奇感觉越来越压抑。

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

第二天一大早,王子奇还没有上班,老太太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负气似地说:“不就是容不下我吗,我还不稀罕住了呢。在这儿给你们做饭、洗衣服、扫地,你们倒好,还嫌我管得多。”

“妈,行了,子奇昨天晚上不是喝多了吗?”贝宁忙调停,然后让子奇过来道歉。王子奇还觉得委屈呢,他有什么错,难道就兴老太太冤枉他,他就只能忍着?

“妈,我昨天喝多了,您别介意。”王子奇虽一百个不情愿,但最终还是低眉顺眼去认了错。

此后,王子奇为了少和岳母起摩擦,便以加班为由,拖延回家的时间。他真的很烦岳母,岳母就像一只八爪鱼,她的手简直无处不在。尤其是那次,她竟然悄悄问贝宁,怎么听不到他们行房的声音。“年纪轻轻的,整天睡在一起,小王就一点欲望都没有?”

王子奇那叫一个火大,只觉得内心憋了一股邪火,无处抒发。

在这节骨眼儿上,贝宁的舅舅生病了,岳母担心弟弟的病,便决定去照料一阵子。王子奇就跟孙悟空被解了紧箍咒似的,在屋子里又蹦又跳。

贝宁冷冷地说:“别美了,去把早上的碗洗了。”

王子奇吐了吐舌头,洗就洗吧,他哼着周杰伦的歌。

到了第二天,王子奇就唱不出来了。他发现老太太虽然年纪大了,可是手脚还真是麻利,这才走两天,家里就全乱了套。宝宝也非常想念外婆,贝宁带她时,她一个劲儿地哭着喊外婆。

没两天,王子奇就累出了一场重感冒,发烧,咳嗽,没半点食欲。贝宁只好给她妈打电话,让她赶紧回来。

老太太一到家,就张罗着给女婿熬冰糖梨,然后又煮了一大锅姜糖水,让全家都喝,免得传染。之后又去熬百合绿豆粥,说清淡的食物有利于感冒早好。老太太回来两天,王子奇又生龙活虎了。

第3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出生于1903年的王艮仲先生祖辈在宁波,后迁往上海发展实业。他曾在上海创造了多个“第一”,如出资修建第一条公路,组建第一家公交公司、第一家电信公司,创办第一个合作农场等。但他却将这些产业无偿捐献给了国家。陈昌智在生日祝酒词中称赞王艮仲是个“不简单的老人”,不仅是指王老的爱国精神,更因为“110岁是高寿、大寿,从整个国家来看,都是很少的”。

了解王老的人都知道,老人一生淡泊名利。新中国筹备成立期间,党中央邀请7人赴北京共商国事,王老就是其中之一。及共同签署任命状,任命他为“政务院参事”。上海解放后,王老将全部产业交给国家,且一生无悔。前些年,当地政府要把南汇大团老宅“王家花园”的九亩地还给他,他当场写了一张纸条:“我把这已经交给政府……该怎么处理应当有政府规定,王家的亲朋好友都不得干预。”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黄跃金曾给王老书写了一副对联:“玉节金和,从容有道,真心、真情、真人,受命无极;山人水智,齿望达尊,大勇、大爱、大德,载福长生。”好一个“玉节金和”,是对王老的人生态度及高尚品格作出的最佳评价。

中国有句老话,曰“仁者寿”。“”期间,王老被打过,也被关过。由于总理的干预,才被释放回家,工资分文不少。但那时经叔平(著名社会活动家)、孙起孟(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等人都被停发工资,于是他就这个二十、那个三十地接济大家。“”结束后,别人都得到了补发的工资,可王老却一分也没有。当女儿将这种情况告诉他时,王老淡然一笑,说:“我那时只是雪中送炭。”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王老从电视上了解到那里的灾情,第二天就写信给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捐赠两个月的工资支援灾区。

王老性格开朗,很有幽默感。108岁时,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领导为他祝贺茶寿,送来一个大寿桃,里面有108个小寿桃。王老打开大寿桃,取出小寿桃分给大家。刚分了几个,自己就先吃了起来。女儿怕他吃坏了肚子,从他手中夺下了寿桃,让他继续分。可分着分着又吃了起来,女儿再次夺下。寿桃分完了,王老说:“我刚刚到口的桃子,才吃了一口,就飞了。”逗得大家开怀大笑。110岁寿宴时,陈昌智、张榕明、马培华等领导和他合影留念,王老十分兴奋,合影时自言自语道:“照相时要笑一笑。”

第4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一主办方:刘波老师

二协办方:班委

三承办方:全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主题:迎庆2011年元旦晚会

五活动目的:展现自己,放飞青春;增进同学之间交流,促进班级团;提高班级疑聚力。

六活动时间:2011年12月31号星期四下午6:10-

七活动地点:光伏(14)班

八活动形式:1,以个人形式表演歌唱舞蹈? 吉他等。

2,以宿舍全体成员形式表演歌唱? 舞蹈? 吉他等。

3,以全班全体师生大合唱形式表演歌唱(大结局)

十活动步骤:1,由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到空旷地方放孔明灯(一起许愿)。

2,回班后,主持人致开幕词,宣布晚会开始。

3,班主任致词。

4主持人宣布晚会流程。

5,由主持人邀请大家依次表演节目。晚会间主持人穿插小游戏 舞蹈? 小品之类节目。

6,晚会结束时,主持人宣布晚会结束,班主任讲话。

7,打扫卫生,清理干净教室。

8,晚会结束望同学们早点回宿舍休息。

注:天气冷了,希望大家参加晚会时穿暖和点,晚会开始后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随意离开场地,这是咱们自己班第一次的大型晚会,希望大家积极准备,积极参加。

晚会主持人:王成 李小雪

张浩 章晶

晚会节目:歌曲:执着(章晶). 如果当时(成李强).天使的翅膀(张浩)。回来我的爱(王小飞)。老婆老婆我爱你(刘旭)。武林风(王瑞强)。忘忧草(王成)。真的爱你(韩伟波)。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陈志高)。。。。。。。。。等,还有吉他,小品,舞蹈等。

希望咱们班每个宿舍都选好自己擅长的歌曲,晚会上来个k歌比赛。

第5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两位114岁的“寿星王”

1897年11月出生的杨明运,是年龄最大的男寿星;同年2月出生的马同真,是年龄最大的女寿星。历经百余年风风雨雨,两位“齐鲁寿星王”体验了人生悲喜,是生命的强者,也是生活的智者。

马同真是滕州市东郭镇邵疃村人,一辈子务农、操持家务,没有子女,现在与74岁的侄子胡子星和侄媳一起生活。老人年轻时经历过很多磨难,但晚年却很有福气,政府每月发放500余元的补贴,侄子、侄媳对她照顾得非常周到。

“你别看老人现在说话少了,以前可是开朗乐观得很哪。”胡子星的邻居告诉记者,“要说为什么长寿,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她心胸豁达,从不与人争斗、生气。你看,老人一生没有儿女,却能整天乐呵呵的。还有,她与晚辈的关系十分融洽,在气氛和谐的大家庭里,老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健康。她常说,家庭和睦,后辈贤孝,才是最高兴的事。”

“俺大娘的生活很有规律,特别喜欢吃五谷杂粮。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平常俺们吃啥,她就吃啥,遇到馍馍吃馍馍,遇到包子吃包子,遇到糊糊喝糊糊,胃口很好。”马同真的侄媳孙宝兰告诉记者。

相比马同真老人,另一位寿星王——烟台市锦绣新城的杨明运老人,一生则颇具传奇性。

杨明运老人祖籍河北省乐亭县,因生活所迫,13岁到当地凤凰山庙里当童工。在此期间,他跟庙里的老僧学会了“摇山晃海功”(端坐后不停摇晃)和穴位按摩。从那时起,杨明运每天早晚做两次“摇山晃海功”和穴位按摩,每次半小时。近百年来从未间断,只是这两年行动不便,才不再练功了。

“每天早上,大爷几乎都喝一碗藕粉,吃上一个鸡蛋或两块桃酥,有时还喝一点稀饭。”让记者想不到的是,目前精心照顾杨明运老人起居的,居然是已经82岁高龄的侄媳妇吕玉珍老人。

近半年来,杨明运老人耳朵聋了,但仍然保持着平时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早晨5点半起床,洗脸前先要洗胡子。他对自己的胡子很上心,每天都要仔细洗、慢慢梳,然后活动全身,晚上8点准时睡觉。“从两位‘寿星王’的生活方式看,豁达乐观的心态、规律的饮食作息习惯、适量的运动,都对长寿大有益处。”山东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陈志军认为,百岁老人们的个体生活方式可能千差万别,但可以从中总结出规律和特点。从接触的百岁老人看,常挂在口头上的长寿之道只有两句话:“乐观是健身宝,知足是长寿根。”

“百岁夫妻”书写婚姻传奇

前不久公布的“第二届山东省百岁寿星榜”上,有两对夫妻年龄均在百岁以上。一对是同为106岁的王福德、徐洪兰夫妇,另一对是同为102岁的杨克泉、杨房氏夫妇。他们相濡以沫80余载,风雨同行、相亲相爱走到了今天,书写了婚姻的传奇。

家住青岛市市北区的王福德、徐洪兰夫妇,是目前“百岁夫妻寿星”中年龄最大的一对。这对同年出生的百岁老夫妻,性情和饮食习惯迥异。王福德性子比较急;在饮食方面不避荤腥,还经常喝少量的白酒。老伴徐洪兰则性情温和,喜欢吃素。两位老人于1923年结为夫妻,已经携手走过88载。

“公公婆婆早些年吃了不少苦。”老人的儿媳妇吴女士说,公公原先在一家自行车厂上班;婆婆一直没工作,在家拉扯几个孩子。结婚后的80多年里,两人几乎没有分开过。他们一起经历了战争、饥荒、动荡,最艰难的日子,夫妻俩都一起捱过来了。生活中,两人也免不了因琐事拌拌嘴、吵吵架,但是他们心胸开阔,都不记仇,一会儿就和好如初。

“我们也一直纳闷儿,他们长寿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想想可能是一辈子的辛勤劳作。”吴女士说,两位老人特点就是闲不住,老爱找点活干。退休后,公公到厂子里给人看过大门,后来推着车子收废品;婆婆在家里也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两人很少生病,甚至连感冒都很少得。

与王福德夫妇不同,邹城市香城镇老龙湾村的杨克泉、杨房氏夫妇,是典型的“互敬互爱”型。两位老人都是性格温和的人,不爱发脾气,相互体贴,日子过得很清静,与邻居相处融洽。

他们同是1909年1月出生,育有四男一女,但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晚辈都十分孝顺,儿子虽然在离家100多公里的地方上班,但是每个星期都回家一次看望父母。现在,全家共有16口人,老老少少和睦相处,让四邻羡慕。

“我父亲早年曾担任过村民兵队长、初级社队长、高级社队长(相当于村委会主任)等职务,昼夜负责为村集体站岗,都不觉得累。农忙的时候,他一人承担两个人的活,直到60多岁,仍和壮年人一样干活。我母亲特别乐于助人,从年轻时就经常帮助左邻右舍,乡亲有什么事情,她顾不上吃饭就赶过去。二老一辈子都没拌过嘴,非常恩爱,‘穿衣互相帮,出门手牵手’,相互间的照料无微不至。”老人的儿子杨井生对记者说。

“和睦百事顺,心宽寿自延。其实,不管吵吵闹闹还是相敬如宾,能‘白头偕寿’都与心胸开阔有关。”陈志军感慨地说,大多数百岁老人在生活上并不宽裕,但他们心态平和,家庭和睦,乐于助人,幸福指数都很高。另外,‘活到老,做到老’这句话也可以说是百岁老人的生活写照。他们一生勤劳,更在劳动中练就了硬朗的筋骨,不少老人直到90多岁还不辍劳作,这也是他们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长寿缘于多方面因素

山东省百岁老人绝大部分都在农村。“第二届山东省百岁寿星榜”中上榜的19位“泰山寿星”,生活在城市里的只有两人。专家分析认为,农村空气质量高,户外劳动多;饮食所需多是自产自食,基本无污染;民风淳朴,人际关系较为单纯,这些都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

第6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写信求友

1962年,22岁的李富荣是河南洛阳新安县五头公社团委副书记,到了婚嫁年龄的她决心为自己找对象。就在这时,五头公社西头村传出一个爆炸性新闻:全村第一个大学生王卓拒绝了和生产队长女儿的婚事。原来王卓的婚事是父母订的娃娃亲。王卓到北京入学后,多次给未婚妻写信,身为文盲的未婚妻却没有办法给他回信,这是王卓无法接受的。考虑再三,王卓决定退掉这门娃娃亲。一时,他要退亲的消息在村里引起轩然大波。

这场退婚风波触动最大的是李富荣,王卓退婚是因为王姑娘没有文化,这和李富荣想找个有文化的对象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在对王卓几乎一边倒的口诛笔伐中,李富荣对王卓产生了极大的同情。

拿到王卓在北京的通讯地址后,李富荣给他写了封信,信里表明想和他处象,将来照顾他家人的想法。

王卓接信后,看到写信人字迹娟秀,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真情实感,被这个叫李富荣的女孩的大胆和善良深深打动。

在信里,王卓还看到李富荣主动寄来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孩扎着两根粗辫子,长得十分俊秀。得知李富荣是老家公社的团委副书记,有文化有能力,这样的姑娘正符合自己的条件,于是,王卓答应和李富荣处对象。就这样,一对年轻人鸿雁传书,谈起了恋爱。

不办酒席

1962年7月,王卓回家过暑假,和通了十多封信的李富荣见了面。李富荣不但比照片还要漂亮,而且处事干练大方,这样的好姑娘打着灯笼也难找啊!暑假一个多月里,王卓和李富荣经常“人约黄昏后”,他们谈人生,谈理想,志趣相投。

1964年8月,王卓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郑州铁路第一中学,成为一名物理教师。由于经济困难,王卓和李富荣领了结婚证后,实在没有钱办婚礼。在农村,不举行婚礼算不上真正结婚,王卓想了一个办法,让李富荣跟他去郑州生活几天,回来后就跟乡亲们说在郑州举行过婚礼了。就这样,一对恋人对不举办婚礼编了个善意的谎言。

9月初,李富荣跟着王卓到郑州生活了半个月,同事知道他们的关系后,问他们啥时举行婚礼。王卓和李富荣到商店里称来两斤糖散发给大家,说他们已经在老家举办过婚礼了。

半个月后,李富荣回到老家,正式住进新安县的婆家,她对乡亲们说自己和王卓在郑州已举行过婚礼了,就不在老家办了,乡亲们信以为真,都把她看成了王家的媳妇。

婆婆离婚后一直没有再嫁,王卓又在省城上班,为了照顾家庭,李富荣辞去公社团委副书记的职务,回村当了名小学教师。别人家里有男劳力,李富荣嫁的是个文弱书生,而且远在数百里之外的省城,田里的活计大都是她在教书之外的时间来做。

随后的10年间,李富荣先后生下一儿三女,这些孩子都是她独力拉扯大的。婆婆晚年患病瘫痪在床20年,李富荣每天精心照料,老人竟连一次褥疮都没患过。

既要教书,又要照顾孩子,还要伺候婆婆,李富荣曾累得多次晕倒。儿女们流着泪说:“妈妈,您别这么拼了,这样下去身体会垮的!”李富荣却笑着说:“没事儿,妈这身体没那么娇气!”

补办婚礼

看到李富荣整天累死累活,远在省城的王卓却帮不上一点儿忙,乡亲们都为她叫屈,说她虽然嫁个吃公家饭的,却没能享多少福。对此,李富荣却不以为然,她说,王卓是个有文化有理想的人,她爱他,愿意为他付出。

妻子在老家替自己受的苦,王卓了解到很多,他觉得自己给妻子的回报就是工作上多努力,用出色的成绩回报妻子。多年来,王卓从一名中学教师,一步步成为大学教授,每当工作上取得成绩,他都会向妻子报喜,而这也恰恰是李富荣最最欣慰的。

1993年,退休后的李富荣到郑州与丈夫团聚,夫妻俩结束了长达30年的两地分居生活。朝夕厮守,他们十分珍惜夫妻团聚的时光,出双入对,形影不离,感情比年轻人还要好。

2000年后,王卓也退了休。儿女们都定居在洛阳,在孩子们的支持下,王卓在洛阳买了房,一家人就此相聚在洛阳。老两口晚年生活惬意舒适,不过,对于当年因为家穷没有举办婚礼,王卓对李富荣一直心存愧疚。

2015年,洛阳晚报在征集金婚老人的故事时,王卓把当年欠妻子一个婚礼的遗憾讲了出来。11月23日,洛阳晚报登出了王卓和李富荣的婚姻故事,他们的儿女才知悉了父母当年的恋爱故事以及他们的最大遗憾。

长子王晓东把三个妹妹召集到一起商量,决定为父母补办婚礼,弥补他们终生的缺憾,地点就在洛阳新安老家。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2016年10月26日,河南洛阳新安县五头镇西头村,一个多年无人居住的r家小院里举行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婚礼的主角就是王卓和李富荣。

在儿女和乡亲们的见证下,王卓和李富荣身穿大红唐装,怀抱一大束娇艳欲滴的鲜花,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四个儿女向父母深深鞠躬,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第7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事情得从两年前孙子降生说起,由于儿子、儿媳工作都比较忙,断奶后便将宝宝交给已退休的赵姨照顾。从此,赵姨便一门心思全放到了孙子身上,一天到晚只想着如何让孙子吃得更营养,长得更壮实,不知不觉中冷落了王叔。看着机灵活泼的小孙子慢慢会站会走会叫爷爷奶奶,王叔心里乐开了花,但面对心中好像全然没有丈夫位置的赵姨,王叔又有点失落。特别是某些无眠的夜晚,王叔温柔地提出那个要求,赵姨却面露难色,坚决地屡屡拒绝。有时被王叔缠得不耐烦了,还会冷冰冰地甩出句:“别老不正经了,都当爷爷的人了。”让王叔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羞愧难当,只能咬牙狠狠按捺内心的渴望。暗叹曾经那个和自己说贴己话的暖心人,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

年近退休,王叔工作本应安排得轻松些,但恰恰此时单位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客户那边指名王叔前去解决。席间少不了杯盏应酬,晚上又被热情地拉去三温暖、暧昧按摩,压抑许久的王叔在酒精的催化下,最终没有把持住……

理解万岁

中老年人在精神和体力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对男女双方健康、情感都有益。但像赵姨这样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多数已有第三代,她们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性知识滞后,认为自己是奶奶辈了,就不应该再有性生活――万一被儿孙们知道有失长辈的“尊严”。因此,面对丈夫的再三要求,常以各种借口拒绝。

激情满怀的丈夫屡遭泼冷水――次数多了,必然产生恩爱不复存在的沮丧心理,甚至引发感情危机。如果她们的丈夫年龄不算太大、体质也好、经济富裕(或者手中有权),在完全失望之后,容易与其亲近的年轻女性发生婚外情,给第三者插足以可乘之机。像王叔这样“晚节不保”固然大错,然而赵姨也难辞其咎。

进入中年以后,丈夫望和性能力的生理性衰退速度,要比同龄(或稍小)的妻子慢得多。妻子如果不理解与丈夫的差异,只以个人有无“”为准,反复拒绝丈夫的要求,不仅会使几十年感情出现破裂,甚至可能导致婚姻解体,同时也损害双方身心健康。

作为丈夫,也要理解与自己共同生活几十年、已进入明显衰退期的妻子,要多给予关爱,以至真至诚的情爱启动妻子的,绝不可单方面强求满足自己的需要。否则,既不公正也不理智。那些只从自己的欲望出发,无故抛弃已过中年的妻子,以权、钱作诱饵另寻新欢的人,既不道德也不会有真正幸福。

以爱之名

临近和已进入更年期的妇女,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的功能显著减弱,低下,不易产生性兴奋;阴道分泌液很少,磨擦痛和干涩痛明显。丈夫要理解妻子的这些生理变化,多给予关怀和,保持心心相印的情爱,是维系的基础。为不给妻子造成痛苦,千万不可急于求成。回味既往的精彩,轻抚性器官敏感部位,待其产生望,阴道分泌液增多时再,就能避免和减轻性器官磨擦痛和干涩痛,双方也容易达到高潮,为以后求欢留下美好记忆。

第8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伴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强音,曾任昭觉县常务副县长的凉山州政府机关老协会员王林吉,自2001年12月退休以来,一直坚守信念,热情执着追求“老有所为”的美丽梦想,在老年朋友中引发了关于美丽梦想和“60岁以后怎么活”的热议,上呼下应,动人心弦。

王林吉在岗工作42年期间,特别重视思想文化工作,他勤奋写作,硕果累累,发表了大量诗词、散文、政论、经济论文,许多文章被选人《世界人物辞海》《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诗典》《中国吟坛》等全国知名大型书刊。特别不容易的是,作为一名汉族干部,他通过深入基层刻苦钻研,变成了一位精通彝语、了解彝族历史文化、著作颇丰的知名民族文化学者,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人一生要走很长的路,昨日的辉煌、困惑和悲伤都应该正确对待,让它过去。关键是现在脚下的路该怎么走下去。瞄准自己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梦想,珍惜晚霞的分分秒秒。”在这些美好思想的指引下,他坚定快乐地迎来了退休生活。

对于王林吉来说,学习在他的退休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订阅了多种书刊、报纸、经典著作,并拥有一个精粹的小书库,每天手不释卷专心读书,认真吸取知识文化精髓,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涌现的新事物、新观念、新趋势、新潮流,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他说:“在和谐社会环境下,我们安度晚年已经拥有必要的物质条件,还必须拥有足够的精神粮食。要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为实现强国梦添砖加瓦,努力践行作为一个学习型共产党员的承诺。”

王林吉十分重视“夕阳红”文化事业,他认为思想文化是照亮人精神世界的大事。他说:“老年人要珍惜几十年生活积累的宝贵资源,把它开发出来贡献社会、留给儿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退休12年,他怀着心系国家、社会和老年朋友的深情,又一头扎进创作世界里,辛勤耕耘,先后发表了近百篇诗词、散文、政论、政经论文,先后出版了《凉山州建制沿革》《祺山文选》《祺山诗选》三本书,参与编写了《凉山各族人民的贡献》《彝族文史研究》《沧桑凉山——瓦扎木基谈话录》《四川省攀西开发志》《凉山彝族饮食文化概要》等一批公开或内部发行的获奖书刊,在《凉山日报》《邛都老年》《晚霞》《晚晴》等报刊发表文章60余篇,直言老人心声,有份量有影响,连续三年被评为《邛都老年》优秀通讯员,并受聘为特约通讯员。更难能可贵的是王老坚持写日记三十年不懈,并从2001年订阅《凉山日报》起开始写《凉山州大事记》,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王老的决心是:大脑一天运转不停,写作一天不止,无怨无悔一直写下去。

王老真诚平和,平易近人,知识渊博,大方健谈,喜欢把自己对世事的看法、想法和老朋友分享。在每次老年集体活动中,会员们喜欢听他发言或朗诵自己的新诗,特别喜欢扎成堆把他围在中间听他谈古论今,说时事新闻,讲故事,漫谈人生,抨击时弊。他会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打开心扉和你交流,通过他深入浅出、活而不邪的谈话,来净化你心灵的茫然、冷漠和懈怠;启迪你向上进取的信心,丢掉固执和偏见,增加理解、宽容和支持。我们受益匪浅,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智库”“小博物馆”和“银龄追梦人”。

第9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07年夏初,我患了一场病,需住进了专科医院进行后期的康复治疗。住同一病房共三人,一位姓彭,长我两岁,我称之为彭哥,患病前是一位银行职员;另一位姓王长我和彭哥二十多岁,现已退休,退休前是市政府某部门一位官员,我和彭哥都称之为王大哥。

因病情相同或相似,相互交流便有了共同的话题,我们这种病,遵医嘱就得早晚坚持锻炼,活动腿部关节,才能尽快恢复好。我们三人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医院内的广场上或医院门前的马路边人行道上去慢步锻炼半小时后再休息。相对于王大哥,我和彭哥比较年轻,恢复得快,锻炼时,走得较快,而王大哥因岁数大,病情重些,所以锻炼时,头向前伸着,腰弓得似一只大虾,就是向前挪不动脚,脚下似有千斤重,他也急的了不得。有人搀扶一下就好多了。

后来,有一位和王大哥年龄相仿的老者来病房看望他,聊天中得知,他是王大哥小学时的同学,听说王大哥锻炼没人帮住,(王大哥的老婆岁数大,体弱多病,在家休息,两个女儿已远嫁)他主动承担每晚协助王大哥锻炼的义务。自此以后,他每天晚饭后准时来到病房,老哥俩先回忆半个世纪前他们在一起上学时的人和事,说到趣事,不禁朗声笑起来,似两个天真的孩子。然后加入我们锻炼的队伍。此后,每天如约而至,要么陪王大哥锻炼,要么陪王大哥聊聊天。从未间断,直到出院。

我们走到人行道的尽头往回返,我媳妇,彭哥的老婆也在护航的队伍中,王大哥有他老同学的搀扶,步子抬得轻巧多了。我们有说有笑,锻炼也有了兴致。在斑驳的树影中,昏黄的路灯下,看到王大哥和他同学老哥俩相互搀扶蹒跚的身影,我的眼前叠印出两个少年的形象。五十多年前,两位天真少年在一起读书,玩耍,互帮互学,结下纯真的友谊,友情的种子在各自的心中生根发芽直至开花。几十年了,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唯独这少年的友情难以忘怀,一直珍藏心中。似醇厚的美酒,历久弥香。王大哥和他的老同学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看他们在一起说笑,谈论往事,仿佛又回到他们美好的少年时光,花影飘摇。那在心中盛开的友情之花似乎越开越绚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仿佛伯牙遇子期。我想王大哥的生命从此不会孤独寂寞。它会因有这五十年的同学友情沉淀在心中而逐渐变得丰盈、精彩。哦,生命易老,友情永远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