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采设计论文范文

开采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开采设计论文

第1篇:开采设计论文范文

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内容的应用性训练环节,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的专业训练过程,也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理论计算、数据处理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规划、设计思想。

课程设计论文准备

(1)课程设计(论文)开始前应准备好教学大纲、任务书和指导书等必要

的教学文件,以及教学参考资料、范例等。

(2)在满足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课程设计选题应使学生得

到较全面的能力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题目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当,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必须明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做到参数、指标或侧重点不同,避免因工作任务雷同而出现抄袭现象。

2、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配备和职责

(1)指导教师应在课程设计(论文)开始时向学生下达任务书并公布具体

考核方式。

(2)指导教师应检查和监督学生的出勤、工作进度,保证足够的指导时间,

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注重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提出独立见解,适当组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3)指导教师应认真审查学生完成的设计论文,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成绩;

将课程设计论文资料整理齐全,按要求存档,并填写有关报表。

3、课程设计论文的任务书和指导书

(1)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由指导教师拟订、撰写,经系主任

审查后,在布置课程设计(论文)任务时印发给学生。

(2)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内容应包括:设计(论文)题目、已知技

术参数(题目背景)、设计(论证、调研)要求、设计(分析)方法、指导教师与系主任签字。

(3)课程设计(论文)指导书应包括设计步骤、设计要点、主要技术步骤

和关键分析、方案比较内容等。

4、成绩评定与资料归档

(1)学生课程设计论文完成后,由学生按要求装订成册,指导教师应组织

评审。课程设计论文成绩根据学生的考勤、课程设计论文完成质量综合评定,其权重由教学基层单位确定。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

(2)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填写《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课程论文)工作总结表》。

(3)课程设计(论文)成果及相关材料由学院保留四年。对于优秀课程设

计(论文),保管期限可适当延长或移交学校档案室存档。

课程设计论文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应包括:

1.封面

2.任务书

3.目录

4.正文

(1).论文题目;

(2).技术参数、设计步骤;

(3).设计理论分析方法

(4).设计结论及其分析

5.参考文献

注意:绝不允许课程设计论文雷同,一经发现全部计为零分! (即便课程设计的内容相同或相近,在文字叙述中也要有自己独有的文字表达出 来,所有的图都要自己画,一旦发现报告中出现网络下载的图片取消成绩) 课程设计论文的格式要求:

论文使用A4纸打印,中文字符一律使用宋体,西文字符一律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一级标题采用小三号字加粗,两端对齐,段后空一行;二级标题采用四号字加粗,两端对齐;三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字加粗,两端对齐;正文采用小四号字,两端对齐,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题目、目录、附录、参考文献等标题采用小三号字加粗,居中对齐,段后空一行。

图标题应在一级编号下顺序编号,如图1.1、图1.2、图2.1、图2.2??,居中置于图的正下方,段后空一行。

表标题应在一级编号下顺序编号,如表1.1、表1.2、表2.1、表2.2??,居中置于表的正上方,段前空一行。

页眉采用五号字居中注明“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字样,页脚采用五号字居中标注页码(摘要和目录采用罗马数字,其它采用阿拉伯数字)。

(1)篇幅

课程设计论文的篇幅为3--4千字左右。

(2)装订

论文按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的顺序装订成册。

题目:

第2篇:开采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露天矿设计理论;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而矿山对于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代露天矿设计中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使矿山设计更科学、更系统、具有创造性。矿山设计具有复杂性,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矿山设计中的应用水平却比较落后,近几年来,矿山刚刚进入现代的设计,信息技术为矿山设计带来革新与创造,可以建立信息技术设计的系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一、现代露天矿设计的背景

由于国际石油的供应越来越紧张,使油价上涨,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煤炭作为主要消耗的资源还将一直持续下去。我国煤炭的矿井储量十分紧张,这大多是因为矿井的回收率低造成的,现代的露天矿井一定要应用新的设计方法,引进新的工艺和技术,才能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已经对煤炭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闭了乡镇的一些煤矿,可以进行集中化的资源开采,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一、现代露天矿设计的理论

现代露天矿的设计理论的核心是露天矿剥采计划优化理论。而露天矿的剥采计划一定要处理好剥采工程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实现某一时间段以内,采出预定矿石量,实现确定的剥离量,使自然生产剥采比形成。同时,受赋存条件影响,自然生产的剥采比也会随着影响而变化。自然生产的剥采比会影响矿山剥采的总量,甚至影响到矿山采运设备的具体数量。

我国目前露天矿设计理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均衡类,是对自然生产剥采比分期或者不分期人为的均衡,均衡后形成的剥采比可以用来指导剥采计划的实施,而且均衡是通过超前剥离来实现的;另一种是效益类,效益类的露天矿设计完全放弃了均衡,只追求露天矿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是通过自然剥采比对剥采计划的指挥,而且,追求露天矿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剥采总量产生不稳定性。均衡类与效益类两种露天矿设计理论,从设计后的实践效果来看,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

1、均衡类的劣势

均衡的设计理论,无论是否分期,超前剥离是换取均衡的代价,作为提前的支付方式,面对现代注重经济效益今天,就会产生很多质疑,对于提前的支付是不是真的符合成本预算,而均衡是不是真的符合我国露天矿开采的经济原则。

均衡是为了保证均衡期剥采总量的稳定,使露天矿实现稳定的生产。但是,在实际的露天矿开采中,矿山工程越来越深、外排的土场也越来越高,各种内排率不断发生变化,而剥离的运距则一直在发生变化,这就使运输设备无法实现稳定性,导致矿山开采设备不能保持稳定,如果设备不能保持稳定,即便矿山开采的剥采总量没有发生变化,开采工作也难保持稳定。均衡以后,剥采的总量计算已不再是采运设备能力的整数倍,所以一定要进行“进整”。如果露天开采的矿山开采设备较小,就要使用3~6斗容电铲,而每台电铲年剥离的总量能达到100~150万,一般情况下,“进整”误差的影响并不大。现代的露天矿开采都使用了大型的开采设备,如果使用27.5斗容电铲,可以实现年剥离520万,而“进整”就会产生很多的误差。

2、效益类的劣势

露天矿山的开采中,如果过于追求效益,就要牺牲剥采的总量,因为剥采总量是受自然生产剥采比发生波动的。这种波动会直接影响矿山采运的设备,会直接导致采运设备生产效率下降,波动会影响生产的管理,而波动的影响会造成损失,不容忽视。

如果不做好超前剥离,必然会发生剥离洪峰,并且剥离洪峰会越来越高,洪峰会为矿山带来困难,例如:需要增加设备,增加资金的大量投入,使生产成本大幅度的提高,很容易导致露天矿山的利润降低,甚至亏损。通过现代露天矿设计理论的模拟方案设定,可以发现,如果选择过多的设计方案会增加实际开采的工作量,如果设计方案选择过少又会影响最佳方案的选择,所以,这就要求露天矿设计工作者更慎重。

计算机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矿山的设计与生产管理中,计算机可以为露天矿的优化设计提供更强力的措施,使用计算机,完成矿床地质模型与采矿模型的建立已十分容易。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现代露天矿也需要更优秀的设计方案,为矿山减少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提高矿山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露天矿设计的思路

1、现代露天矿设计的工艺

现代露天矿设计主要是针对开采境界的圈定、采剥工艺和开拓运输系统等内容。

主要思路是分区开采和分期的建设,对露天境界的优化及大爆破的技术应用、露天边坡安全的监控技术等内容。

露天矿在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有,露天矿在分期建设时,台阶的坡面角和平台宽度需要及时确定,还有水文地质会对台阶的稳定性产生多大的影响,在爆破的震动中,台阶安全受到的影响等问题。

2、现代矿山设计理论和方法

以矿床为模型进行计算机设计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当成矿山设计中关注的焦点。目前应用的矿山设计软件大多为国外的软件,例如:Vulcan和Datamine等,国内也自行研制了设计软件,例如:如恩地科技的SD和长沙有色院MMCAD等。

有些软件研究单位正致力于体视化与虚拟技术的矿山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对块段模型和几何模型、新兴体模型实现共存。由于矿体边界需要按照计划和计算进行圈定,所以,模型中一般没有精确的体元。而矿山体模型的理论和体视化的技术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结合以上研究成果,进行动态数据库的创建,为设计更合适的矿床模型,这已成为目前现代露天矿设计的方向。

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的支持,实现露天矿的开采工作,进行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的设计,使矿山的生产进行仿真的模拟,通过模拟完成对矿山开采的数据试验。露天矿的设计既有着粗略性的特点,也有着精确性的特点,而且这两点不相矛盾,需要统一的看待。在露天矿设计中,应用GIS系统,可以满足矿山的设计需求,为矿山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功能和调度功能更好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发展依据。露天矿床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所以,露天矿的设计也需要处于半理论、半实践的阶段,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露天矿山的发展需要,通过矿山现代的设计,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开采,要减少传统的由经验主导的开采工作。露天矿的设计要为工作人员留出足够的创新空间,使设计人员能充分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力性,以计算机为工具,认真的完成露天矿山的设计工作,为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高效率生产而努力。

结束语:

对剥采计划进行优化的处理,可以保证露天矿设计核心的优化。目前的设计理论分为均衡类与效益类,两种设计方法更有利弊,要结合露天矿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经过多年的生产和露采经验,我国的露天矿设计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学习了西方计算机模拟设计,使露天矿的优化设计得到极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荣新.露天采矿学(下册)[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5(12).

[2]李克民,张幼蒂,张瑞新等.露天开采长期规划与设计CAD系统[J],2012,5(12).

[3]石忠民,徐长佑,冯仲仁,等.三种经济合理剥采比计算方法评述[J].金属矿山,2011(1).

第3篇:开采设计论文范文

有部分学生不清楚毕业论文的书写方法,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感到很吃力,特别是论文格式上的修改,往往会发生学生多次修改论文也无法完全满足格式要求的情况,对于教师来说要完全规范学生的论文格式也很困难。根据开放教育以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笔者开发了一个毕业设计在线指导平台。该指导平台主要是以指导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了毕业论文的在线指导,还包括课题的设计指导平台和论文写作平台。

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

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采用了B/S架构,学生、指导教师使用浏览器通过Internet向毕业论文指导平台提交请求、接收反馈结果,客户端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毕业论文指导平台部署在学校内部的一台服务器上,服务器包括网站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其中网站服务器用来处理所有的用户提交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和处理相关的数据。该系统是在VisualStudio2008平台上进行开发的,采用和C#语言为前台开发语言,采用SQLServer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下面将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数据库的设计。

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一共分为四大功能模块

1用户管理模块

本系统主要有三类用户:管理员,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员的管理权限主要是进行用户管理,针对两类用户,指导教师和学生。系统提供教师和学生的注册平台,教师和学生注册成功后,由管理员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教师和学生就可以登陆该平台,进行相应的操作了。

2毕业课题设计辅导功能模块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和巩固,在线给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案例以及系统开发的难点解答,方便学生进行学习。采用比较形象的视频演示和文字描述的两种形式,符合学生在线学习的习惯。如图2所示,该功能模块针对两类用户,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需将信息系统案例的文字和视频信息进行上传和编辑,本平台提供教师以网页和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案例的形式,以流媒体的形式上传信息系统案例的演示视频。教师可以实现对上传的内容进行删除和修改。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学习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如完整的信息系统概念和演示,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演示。既有文字信息也有视频信息,方便学生自己在家学习。通过该功能模块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补充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开发思想。

如图3所示,该功能模块提供给学生一个编辑论文的平台,学生可以选择要编辑论文的条目,如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然后在对应的编辑平台上进行文本的输入和修改。论文会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论文条目格式自动生成。学生可以选择在线编辑,也可以选择导出为word格式。由教师在后台设置好论文编辑的条目和格式。这一功能方便学生统一论文格式,也方便教师随时监控学生完成论文的情况。

4师生互动的在线答疑功能模块

该功能主要是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在线互动,由教师设置好课题组,每个课题组统一在一个讨论平台上,学生只能在教师分配好的课题组平台上发言。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向教师提问,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与同一课题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平台不同于其他毕业论文指导系统只有一个统一的讨论平台,而是以课题组为讨论单位,这样便于教师管理和指导,也利于学生之间对同一类课题进行交流。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

第4篇:开采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90-02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大约占总实践学分的27%。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5周内,独立完毕业论文。首先是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当然如果有合适的题目学生也可以自主申报;接着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然后是学生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外文文献的翻译,外文原文不少于2万字符,译文不少于1万字;接着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与所做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消化吸收、分析归纳,利用两周时间完成开题报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或实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的编写;最后,经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评审通过的论文就可以参加答辩。笔者自2009年以来连续指导了五届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明显感觉毕业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主要有基础理论与知识不扎实、论文重复率偏高、编程论文比例逐年降低等。管理、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的原因都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1-4],管理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教师方面存在选题不恰当、不负责的问题,学生方面由于生源的变化以及社会大环境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抄袭成风等问题。针对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这些原因,狠抓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答辩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一、严格毕业设计选题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

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

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

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设计的好坏息息相关,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才能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不能仅靠指导老师,它需要学校、学院、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对学校层面,首先应该保证生源,重点严格控制转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要让学生一进校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学院层面来说,严格执行毕业设计标准,强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改变毕业设计百分百通过的现实,同时,加强对驻地子弟和石油子弟的管理;对系上层面来说,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答辩环节,及时堵住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对指导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出发,从严要求,坚决将滥竽充数的学生挡在校门之内。只要这四个层面都做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丙刚,王秀敏,赵吉祥.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

[2]方振江.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9,(4).

第5篇:开采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511-02

Discussion on the Database Principles of Teaching Reform

LU Qiu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on the problems about "Database Principles" aroused in daily teaching. It gives a detailed design to teaching reform, and proposes to adopt some new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case teaching, task driving, which can make the pupils want to learn more initially. What's more, in this article, the examination methods are reformed, and it combines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together.

Key words: database principles; teaching reform; case teaching

数据库是信息类学科中重要的分支,几乎所有的软硬件系统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它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因此,各高校都将数据库原理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数据库课程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库,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具有应用性突出、学科间综合性明显、学科内多层面内容交融、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数据库原理的特征决定了其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需要加强实践,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相关专业前沿技术应用的要求很高,对于刚接触数据库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他们要在短时间内做到既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数据操作及控制,还要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设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 现状及问题

我院网络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及自动化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原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脱节

由于数据库原理课程涉及的理论概念比较抽象,现阶段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师演示― 学生练习―学生综合应用”模式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和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应用不能同步进行,因此在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中不能很好地应用软件工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毕业设计中,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开发一个实用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步骤,往往只侧重系统的编程实现而忽略用软件工程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对数据库知识体系结构缺乏完整的理解,使得所设计系统实用性差,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使得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较快的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

2) 重理论轻实验

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为主,占课程总课时量的80%以上,而实验课时一般只设置10个课时左右。教学内容涉及到关系代数,SQL语言、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强且模型抽象。由于实验课时比较少,故实验教学主要针对SQL语言设置实验。最终导致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对抽象的理论只有模糊印象,但没有建立整体应用体系的概念,在应用系统开发的时候无法将理论转换为实际应用。

3) 学习效果不理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首先接触到的是一大堆枯燥的概念或理论,部分知识点课本又缺少代表性例子进行进一步介绍,例如范式理论、数据库保护、并发控制等。学生只能体会基本概念和局部功能,缺少综合应用实践,无法体会理论在整个数据库系统应用中的位置和作用,学习效果不理想。

2 教学改革方案

2.1 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理论和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1]。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引入此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强化数据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开发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案例教学模式采用“案例―理论―概念”模式,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将抽象的数据库原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使得数据库原理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在数据库原理的教学内容组织上,我们以可视化开发工具Delphi及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2000组织和设计针对各知识点的案例,在授课过程中设定每一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启发式提问、讨论等进行教学互动,将知识点搭配案例和使用演示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各知识点通俗易懂,容易消化并应用。表1给出了针对“数据库原理”课程[2]的知识点所设计的相应案例[3-4]。

2.2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讲授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时,除了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外,还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一些贴近生活且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题目,例如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任务,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体会和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最后提交项目设计报告。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阐述设计思路和方案,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任务,从而得到从应用的角度建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思路、方法和技术体系,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求知欲望增强,同时培养了其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单独理论考试会造成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而具体动手操作一窍不通的局面,这与该课程培养目标相悖,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主要概念和原理的熟悉和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考核方式比较灵活一些,主要通过平时的实验和数据库设计的任务完成情况决定,例如,采用对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设计”和“项目开发”的方式进行考核,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有效的提示,使得这种考核方式成为学生对协同工作机制的一个体验。

3 结束语

该文针对信息类专业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想,主要提倡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期望能够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调整考核方式,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使得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动手能力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蓉,庄红.面向能力培养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1-147.

[2]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刘畅.案例法和项目驱动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9):75-76.

第6篇:开采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综采放顶煤;建筑物下开采残煤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183.01

1矿井简介

西安煤业公司(原西安煤矿)1950年11月22日开始建设,1955年12月1日建成投产,建井原始地质储量96186千吨,可采储量74620千吨,设计服务年限83年。原西安煤矿于2003年因资源枯竭,经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为提高矿井矿产资源回收,安置破产后职工再就业,经吉林省煤炭工业局批准同意组建西安煤业公司,利用现有系统和设备开采残余煤炭资源。由于残煤煤层已遭受破坏,旧巷、旧采迹极多,顶、底板破碎难管理,容易发火,开采技术条件十分复杂。针对残煤赋存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对比、分析、论证,将综采放顶煤的开采技术,大胆的应用到建筑物下残存煤量开采中。西安煤业公司现下设4个生产井区和3个辅助生产区科,在册职工总数4780人,核定生产能力为274万吨,所有井区全部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回采,

2科学论证、优化设计

一区七采残煤位于一水平(-54米)下段绞车道东翼,开采上限标高为-65.0米,下限标高为-281.0米,设计开采面积为135000平方米。地表位于辽源市建材厂南侧,灯塔乡村委会以北,地面有民宅308户,建筑面积18480平方米,有两条水泥路及一条高压线在上方经过,其余为农田。

2.1地面建筑物下开采的主要工作

(1)地质资料、以往开采资料的收集和地面房屋调查、变形情况预测;

(2)不搬迁村庄条件下采区回采的可行性研究;

(3)开采方案及设计优化;

(4)采后地表移动与变形参数数据的分析、计算;

(5)安全开采与建筑物保护措施。

2.2七采建筑物下开采方案确定

(1)七采工作面尺寸确定:0701走向长300m,倾斜长70m;

0702走向长300m,倾斜长40m;

0703走向长550m,倾斜长70m;

0704走向长500m,倾斜长50m;

0705走向长500m,倾斜长40m;

03013走向长500m,倾斜长40m。

为合理确定工作面的开采厚度,对本区内开采的6个工作面进行了开采条件的地表移动变形预测计算,以达到开采对地表的影响最小之目的。

(2)工作面开采顺序的分析:经预测计算0703单一工作面开采时(煤层开采厚度12m条件下),地表的最大沉降为630mm,最大水平变形拉伸为1.27mm/m,压缩变形为2.80mm/m,满足《规程》对砖石结构房屋Ⅱ级变形的要求,且对村庄建筑而言,拉伸变形的破坏较大,压缩变形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不会对房屋产生破坏影响,因此0703工作面的开采不会对地面房屋的破坏产生较大的影响,首采区确定为0703工作面。

(3)开采方案的确定:七采地面村民房屋较多,若全部实施搬迁,一是搬迁费用高,二是无其它置换土地村庄无处可搬,社会影响较大,针对本公司实际情况,选择限厚、间隔开采控制地表变形,对地面房屋采取变形加固维修,并采取就地重建抗变形结构等措施,解决建筑物下残煤开采难题。

(4)井上下安全技术措施。

①开采前,对受采动范围内影响的建构筑物进行调查、存档备案,以确保安全。

②开采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施工。特别是开采宽度、开采长度和开采厚度不能超出设计要求。

③在地面设置地表移动观测点,对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进行观测,保证村庄下压煤开采的顺利进行,并为以后村庄下开采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④加强地面巡视工作,地面建筑发生变化时,及时联系,以便对开采方案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安全开采的需要。

3经验总结

按照北京煤科院的技术论证严格控制采放高度,在工作面走向长度、开采范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工作面采放高度严格控制在规定以下,依照设计留设少量区间煤柱,实现了地表变形完全在可控范围内,根据地表观测数据说明,七采采区由2006年开采,至2011年末共采出煤量224.29万吨,对地表建筑物影响极小,基本符合煤科院的论证报告,开采非常成功。同时综放回采工艺在我公司残煤开采成功的应用,既填补了我公司综放采煤方法的空白,又为国内外残煤综放开采的首创。

在“建筑物下”下进行残煤资源开采,通过不同开采宽度、厚度影响的地表移动与变形预测、覆岩破坏高度预测分析、工作面开采顺序对地表移动影响分析等技术手段,针对性地对西安矿残采工作面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老矿区的残煤资源能有效地开采,既保证开采安全,又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稳定生产能力、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技术具有较多的优越性,对于地质条件类似的老矿井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应用前景较为广泛。

参考文献

第7篇:开采设计论文范文

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要顺应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转变,以人为本,与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相适应,建设一座“适用、灵活、高效”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031-03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图书馆开展新馆建设工作,如何建设图书馆,它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加拿大著名设计师罗布森说过:建筑是带有功能的雕塑。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说:“我认为建筑的功能永远是它的第一性,离开了使用功能,那这个建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服务从图书借阅服务向知识、信息服务转变,从阵地服务向网络服务转变,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要顺应这种转变,进行功能设计。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应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重点,着重推广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远程查询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围绕图书馆服务功能进行设计。

1设计指导思想

图书馆必须是一座文化意蕴浓厚,造型典雅庄重、环境幽静、结构坚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通风和采光度好的现代化图书馆。

2设计原则

2.1方便读者的原则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给读者以明快和易亲近感,能够向读者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和宁静、舒适柔和的学习环境。建筑不易过高,一般层高控制在五、六层,借阅区不要过于分散,在平面布局上以读者为中心,符合图书馆工作流程,建筑功能、布局、设施的安排及环境的营造都要以读者为中心,真正体现人文关怀。

2.2开放管理的原则

采用模数式建筑,即大开间、灵活隔断的开放式建筑模式,使读者对馆藏文献既有直观性,又能自由阅读,保证人流、物流畅通。实现藏、借、阅、咨、管五大功能合一的管理模式,便于灵活安排和调整布局,保证图书馆各使用空间的自主性和经济性。

2.3科学与先进性原则

新馆设计广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和服务手段,确保现代化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实现,综合采用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图书馆,成为一座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智能图书馆。

2.4经济实用和前瞻性原则

新馆设计时应在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的同时,充分注重经济实用,提倡节俭,同时应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确保新馆几十年不落后。

3主要服务功能区布局设计

3.1中文图书借阅区

随着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图书馆各借阅室采用大开间、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在建筑设计上实行同层高、同网柱、同载荷的结构设计,方便灵活。在大借阅室设计中要注意采用全透明防爆玻璃隔断进行分隔,应有两个大门,每个大门至少要有四扇门。建议藏、借、阅、管一体化的图书借阅区和自习室分开管理,阅览座位数不易太多,100座左右;在各借阅室、阅览室入口靠墙处设存包柜,方便学生存放书包;借阅室内设10个检索查询机,供读者进行预约及查询书目等。

3.2中文图书专业样本借阅区

面对几十年的馆藏图书,适应知识服务理念指导下的藏书布局,要建设不超过10年的专业样本借阅室,优化馆藏管理,提高利用率,实行藏、借、阅、咨、管一体化管理模式。

3.3工具书、外文图书借阅区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具书、外文图书馆藏量不大,物理位置可与专业样本借阅室放在同一个阅览室,用花墙进行软隔断。中文图书专业样本书、工具书、外文图书在一个区域进行管理,促进参考咨询人员掌握最新的馆藏专业图书,了解教师、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工作,同时也可围绕学校专业进行专题数据库建设。

3.4中、外文期刊及报纸阅览区

中文外文期刊合订本阅览区、报纸合订本阅览区、现刊阅览区、现报阅览区最好设计在同一个层面的同一个阅览区,进行藏、阅、管一体化,阅览座位300座左右。

3.5总服务台

总服务台尽量和中文图书借阅区设在同一层,方便还回(归还)的图书送到各借阅室。

3.6密集书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文献老化速度加快,将不常用文献密集存放保存。一般将密集书库设计在底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通风和湿度方面按标准设计。

3.7多媒体电子阅览区

内设200余台计算机供学生阅读电子资源和网上信息。电子阅览室读者量大,但由于防盗的原因最好设在三层以上。

3.8文献检索培训室

与电子阅览室连在一起,用玻璃隔断隔开,内置100台计算机,一台投影仪,开展新生培训、员工培训等,没有培训时对学生开放。

3.9提供信息点的电子阅览室

随着电子科学的发展,笔记本电脑价位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为学生提供信息点的电子阅览室设立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减少图书馆计算机设备及维修经费,减少了图书馆维修工作量,也方便学生使用,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可提供几百个信息点。

3.10讨论室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在距离主要阅览区一定距离的区域,为读者提供可以讨论、交流、学习的讨论室,讨论室设学习座、椅,并有信息点,为学生社团活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用;学生通过预约、登记使用。每层设2~3个学习讨论室。

3.11多功能学术报告厅

开展讲座、报告、读书交流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是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之一。建设内置200个座位,具有投影仪的多功能报告厅,用于学术报告、讲座、文艺表演等。

3.12展览区

一般设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开展各种专题展览。

3.13大厅

大厅设计要体现图书馆的人文情节和人文景观。大厅设LED大型电子视频,随时图书馆最新信息、读者提示等通知消息等;设凭证入馆的门禁系统;1~2台客、货两用电梯。在大厅可划出一块休闲区域,摆放一些休闲的沙发,点缀一些花木作为休闲区域;大厅摆放各种大、小植物,形成景观。

3.14自习区

为学生提供自习学习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之一。图书馆环境幽雅、宁静,适宜学习。莘莘学子在书的海洋里埋头苦读成为图书馆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图书馆应设有一定数量的自习区域,自习区域最好和阅览室、借阅室分开,每层借阅、阅览区隔断外设全开放的可带书包的学习自习区,方便学生学习。

3.15会议室

随着学院的发展,对外交流和外来参观会越来越多,图书馆是学院办学条件硬指标之一,也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此接待各种参观是图书馆的一项工作。要建设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会议室,内置环形会议桌、椅,沙发、茶几、投影仪、空调等设施。

现代图书馆建设设计要“以人为本”、一切方便读者、一切为读者着想,以读者服务工作为中心来布局,以藏书接近读者,便于读者查阅文献为原则,把图书与读者、参考咨询人员与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布局。

4主要业务功能区布局设计

针对图书馆内部业务进行设计,要方便业务工作,平面布置应符合采购、拆包、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和加工等流程要求。采编用房应与新书存储库、验收间相连;采编室与各层借阅室、阅览室设书刊提升设备,直接通到各层中的一个借阅室,位置不要离门太远,便于各楼层书刊的运送。合理安排书刊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

5建筑造型与结构设计

5.1建筑造型

建筑整体造型典雅庄重,色彩沉稳,要与周围其他建筑协调统一,具有现代气息和艺术品位,突出现代化图书馆的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感。

5.2建筑结构

一般层高不超过五六层,从结构上必须解决隔热、保温、防潮、隔音、防渗漏、自然采光和通风等问题。一楼大厅中空,面积适宜,二楼以上设环形走廊,环形走廊周围外侧设护栏,里侧与藏阅区之间设玻璃墙,以防噪音。在同一层平面中,使用率高的阅览室、借阅室设计在离楼口较近的位置,不同层中,读者量大的阅览室、借阅室设计在一二层。

5.3建筑布局

总体布局要紧凑合理,文献藏阅区空间宜大不宜小,功能类同的空间宜集中不宜分散。区分静区和动区,借阅场所为“静区”,展览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室等为“动区”。

6环境设计

6.1内部环境

为读者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是现代图书馆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彩光(采光)、清新的空气、舒适的环境、浓厚的人文气息,可以改善学习氛围,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内部环境设计包括:室内空间高度、视觉效果、采光通风、温、湿等环境。层高在5米左右比较合适。以天然光源和天然通风为主,人工照明和机械强制通风相结合,保证空气流通顺畅。安装可分区控制的中央空调,既方便有效又节能。电灯照明全部采用节能型吸顶灯,能分层分区分行控制,采用双控开关,照明度达到规范标准,灯具应易于维护、修理和清洁。室内装修和谐舒适,能够体现图书馆的文化底蕴。

6.2室外环境

从方便读者考虑,楼前最好设有广阔的广场,周围应设交通通道、人行石径,使之与

绿色草坪相间,广场内错落有致地设置灌木花台、桌椅、文人雕像或抽象雕像等,种植多种树木、花草,形成环境景观。在图书馆前适当部位设置防雨宣传栏及公告板等。

7电气、消防、安全、综合布线

图书馆的弱电、强电设施非常复杂,负荷量大、时间长,要满足图书馆使用功能。主机房、复印室、维修间等须配动力线,阅览室的照明应分层分区分行控制,并采用双控开关。机房要防静电,设置防雷击装置,设电气总控室。消防和安全系统按规范设计,安烟感等自动报警系统,一楼及重要部位设防盗监控系统,此系统要直接连在校保卫部门;突然断电时提供应急照明灯。

综合布线系统是图书馆实现自能化建筑的关键,要把照明、电子计算机系统、声像系统、消防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温控系统等所需要的线路统一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管线一次到位,完成馆内外所有系统设备的功能。计算机网络设计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核心部分,网络信息点要覆盖全馆,检索终端分散于各楼层,预留无线上网的节点。

8无障碍设计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19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力,应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要保障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公平享用图书馆,设计中实行无障碍设计。从图书馆大门外人行道到入口、馆内同层各房间之间、电梯、门槛等采用无障碍通道。同时图书馆会有大量的新书不断入馆,新书入馆一般通过侧门或后门,通道缓降坡、门槛等进行无障碍设计,确保运输推车能顺利通过。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性,围绕图书馆服务功能,以人为本,与当前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相适应,建设一座“适用、灵活、高效”的现代化、智能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明华. 图书馆建筑:方便读者与管理,节省人力与费用[J].图书馆论坛,2009(12).

[2]邓昭明.我国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 2008(10).

[3]李春.浅谈海南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功能设置方案[J].河北科技图苑, 2007(1).

第8篇:开采设计论文范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85

1 《生产与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1.1 《生产与采购管理》是其他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

《生产与采购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物流专业《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为其提供基础知识。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过程组织、车间布局、采购计划制定和供应商管理的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2 与《生产与采购管理》匹配的工作岗位多

通过《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的学习,为很多工作岗位提供适配能力,例如生产计划员、生产助理、生产调度员、采购专员、招标采购主管、供应链专员等。而且这些岗位相对物流同等级别的其他岗位来说,薪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要好,学生对这些岗位更有兴趣。

2 《生产与采购管理》教学现状

2.1 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大多仍注重生产和采购的理论知识,用大量的课时讲生产理论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实践内容。例如在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制定时,只讲制定计划的方法,但是并不叫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真正的制定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这样学生学习后仍然不知道如何制定计划,甚至不知道计划长什么样子。

2.2 课程实训场地不能满足课程需要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中很多实训任务离不开车间、生产线和生产现场,但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场地的投入有限,大多集中在第三方物流中常用的仓储、配送等方面。这种情况下,教师授课时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所授知识理论性强,实践性差,学生毕业后适岗能力差。

2.3 教学评价缺乏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生产管理类课程的考核大多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表现的考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改革

3.1 课程改革的思路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形式进行,根据适配岗位的工作内容设置工作任务和项目。以公司实际的工作案例作为情景,让学习融入其中完成任务,掌握知识。

本课程根据生产和采购各设置一个情景,生产情景为某汽车座椅有限公司业务遍布全??,员工总数2670人。工厂分布在长沙、珠海和哈尔滨3个城市,2017年公司准备在重庆新开分厂,该公司销量一直不错,现需要就公司其中的两种产品普通座椅和豪华座椅,设计车间和库房布局、编制生产计划等工作。其中普通座椅和豪华座椅的BOM表见表1。在实际授课时,通过销售计划来启动生产计划的制定。

采购情景为某校委托系学生会负责采购教师用文具(书、打印机、墨盒、笔、剪刀、笔记本、计算器,封笔,U盘,电脑,托盘),学生会需要根据学校的日常消耗制定采购计划并进行采购,期间的采购方法选择、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计划都由学生会完成。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需要再详细给出其他情况,课程选择两个情景的主要原因在于,让学生直接去采购生产座椅要用的安全气囊、调角器等难度大,因此重新设置学生经常接触,较为了解的文具。另外这样的情景设置,让学生实际地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让弥补了学校没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不足。

3.2 课程内容安排

通过行业调研和行业人事经理访谈确定与《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形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细分后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作为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归纳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形成项目。本文将《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划分为四个项目,分别是生产车间设计、生产计划制定、供应商管理和采购计划制定。生产车间设计包括车间布局、库房布局、生产过程组织和流水线设计四个任务,共8课时。生产计划制定包括认识物流需求计划(包含ERP)、认识能力需求计划、制作BOM表、生产计划制定步骤和生产计划制定五个任务,共14课时。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标准、供应商调查、采购谈判、供应商选择和供应商维护五个任务,共14个课时。采购计划包括认识采购计划和采购计划制定两个任务,共6课时。

3.3 课程考核

本课程摒弃传统的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采用过程化考核,每个项目结束后设置考核任务,每个任务根据重要程度给定比重。学生的课程成绩计算方式为每个任务的得分乘以任务比重后求和。本课程生产车间设计比重为0.2,生产计划制定比重为0.3,供应商管理比重为0.2,采购计划制定比重为0.3。

第9篇:开采设计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外地质勘探会计,法律,借鉴

 

19世纪中叶,西方近代地质学传入中国,少数外国地质学者开启了我国地质调查工作,中国却没有设立自己的地质机构。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当时在实业部矿务司下设立了地质科,成为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地质工作机构。1913年2月,实业部矿务司地质科改为工商部矿务司地质科,同年6月,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职责是既培养地质人才、研究人员和学生,又从事地质调查工作。

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工作者成立中国地质学会,1923年我国第一个地方办的地质调查所――河南省地质调查所成立。以后,中央的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又曾隶属实业部、经济部。1928年地质研究所归入中央研究院。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前后,经济部设西南矿产勘测处和矿冶研究所。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西康等也先后设立了省级地质调查所。

以上是解放前,我国地质工作的概况和机构设置情况免费论文下载论文的格式。这时中国的矿产勘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仍较薄弱。由于旧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地质工作和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缓慢,到新中国成立前37年,累计钻探进尺仅17万米,探明储量的矿产只有18种。另外,解放前地质工作者也发现了一些矿产基地,特别是延安的延长石油的勘查与开发,边区政府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旧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落后,矿产勘查工作受到了约束。

相比而言,国外的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各项事业成效显著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而且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成熟。由于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行业是发现和利用位于地表或地下的石油天然气等递耗性矿产资源的行业,该行业具有高风险、长跨度、资金密集、会计业务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上游活动,即勘探、开发、开采直到矿区废弃的活动。而其中的会计业务作为行业的基础除要考虑会计的专业性外,还应考虑地质矿产的高风险、资源稀缺性、收益波动性、开发专业性和行业高危性等特点。因此该行业的会计业务便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行业的上述特点,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石油天然气等采掘行业会计准则或相关指南。

美国是国际上最早对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中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的国家,其研究的成果也较为成熟、系统和深入,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最早、较完善,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质勘探行为中会计制度的制定以及相关准则的产生,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用。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了对地质矿产勘查开发行业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但当时的研究范围还仅限于流体矿产资源开发会计――石油天然气会计的一些具体操作性问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果法 (Successfuleffortsmethod,简称SE)和完全成本法 (FullCostmethod,简称FC)的运用方式和使用范围的选择。60年代末,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了第11号《会计研究报告》(ARSNO.11),建议基本上支持成果法。70年代初,AICPA下属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了题为“石油工业会计报告实务”的专题报告,也基本支持成果法。直到以FASB于1975年的第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tatementsofFinaneialAeeountingstandards,简称SFAS)《所得税会计―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公司(对APB第11号和第23号意见书的修正)》为标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世纪70至90年代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先后了六份与石油天然气会计有关的《财务会计公告》,其中最重要的两份准则,一是1977年12月的 SFASNo.19“石油天然气生产公司的财务会计与报告”,二是1982年的SFASNO.69“有关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的揭示”。

澳大利亚没有单独的地质勘探会计准则,但存在着管制采掘行业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联合准则。1989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AustralianAeeountingstandardsBoard)了《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1022号――采掘行业会计》和《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7号――采掘行业会计》,都称为《采掘行业会计》,且在技术上十分一致,不过,前者应用于公司企业,而后者应用于非公司报告主体。其主要涉及勘探开发成本的确认、计量、废弃成本的处置、摊销和收入确认等免费论文下载论文的格式。2004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为了使其准则与IFRS6趋同,在认SBIFRS6的同时也了与IFRS6对等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6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取代了《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1022号――采掘行业会计》,但保留了澳大利亚采掘行业会计原有的一些特色。

加拿大没有一个独立的地质勘探行业上游活动会计准则。但是,1988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一份可以看作是地质勘探行业会计指南的研究报告――《小型矿业公司(JimiorMiningcompanies)的财务会计与报告》,论述了小型矿业公司的财务会计与报告问题,主要涉及了矿产的资源勘探,而较少涉及开发。研究报告探讨了勘探和开发成本的资本化问题、矿产权益部分销售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问题、矿产权益的取得、矿产权益的放弃和销售、披露以及管理费用和股份发行成本等。1990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名为“石油天然气行业完全成本会计”,主要涉及完全成本法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开采活动中的应用以及“油气资产”折旧、减值和转让利得、损失的确认等问题。

英国的石油天然气会计实务尽管受美国的影响较大,但亦有自己的特色。2001年6月7日由OLAC了一个实务建议公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和废弃活动会计》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该公告取代了1956年至1995年间的四个相关建议实务公告,目的是在英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框架下增进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活动的公司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公告认为,全部成本法和成果法都是可接受的方法,并规定了两种方法下费用资本化的原则和上限减值测试的要求,还对风险分担协议、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清理与废弃和其他权益变动等方面的会计处理,以及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作了规定。

从以上发达国家地质勘探行业中会计制度的制定,可以为我国相关行业会计制度提供借鉴,制定一份统一的地质矿产勘查开发行业会计准则是有必要的。该准则可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下的成果法对勘探成本进行会计处理,而不是以估计的矿产资源资产价值为基础;充分考虑生产前成本的费用化或资本化;与矿物相关的成本的资本化与折旧;管理成本在不同经营阶段的归属;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成本的折旧应使用产量单位法计提;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成本的减值测试;矿物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动态销售收入如何确认等因素,充分考虑地质矿产行业的专业因素和行业经济因素,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程江涛,司竹君.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地质调查项目的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山东地质,2003(1).

[2]王忠海.采掘行业上游活动会计准则问题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位论文.2007.

[3]董杰.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及其非物质成分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4]李佳平,廖西蒙,彭友云.论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在地质调查管理中的运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8).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