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抗生素调查报告范文

抗生素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抗生素调查报告

第1篇:抗生素调查报告范文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麻疹、白喉、脊髓灰质炎等计划免疫疾病的抗体水平、抗体阳性率与报告接种率吻合程度。 方法 抽取湖南省1个县10个乡镇中2001~2003年出生儿童253名,比较各年出生儿童血清中麻疹、白喉、脊灰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比较抗体阳性率与报告接种率的关系。结果 麻疹、白喉、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0%,42?9%,87?0%,均低于报告免疫接种率(P<0?01) 。结论 要警惕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低的现象,可考虑开展接种率抽样调查的同时辅以血清学调查的综合审评方法评价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情况。

【关键词】 计划免疫;接种率;抗体阳性率;评价

计划免疫接种率分为报告接种率和审评接种率,其中审评接种率的主要调查方式有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和儿童抗体水平调查。由于计划免疫审评相对抗体调查来说,具有操作容易,相对成本低,可以大面积开展等优势,因此运用较多〔1〕。但抗体水平调查具有更能准确显示儿童真实免疫水平、更真实反映当地免疫规划工作状况的优势。为较准确了解湖南省农村2001~2003年出生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水平及抗体阳性率与报告接种率的符合程度,选择其中1个县进行儿童免疫规划疫苗血清抗体水平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8月,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计划免疫可预防疾病免疫水平调查方案》从湖南省随机抽取1个县,然后从该县随机抽取10个乡镇,每个乡镇再随机抽取1个村,调查村中所有2001~2003年出生的儿童,调查时正在患病儿童除外。共调查253名,其中男孩158名,女孩95 名,男女性别比为1?65∶1;2001,2002,2003年出生人数分别为82,89,82人,男性分别为55,53,50人,女性分别为27,36,32人,各年龄组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2,P=0?565)。

1?2 方法

(1)调查内容:麻疹抗体(IgG)、白喉类毒素抗体(IgG)(简称白喉抗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中和抗体(Ⅰ型、Ⅱ型、Ⅲ型)的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和3种疫苗的接种率。接种率数据来自历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表;分析比较麻疹、白喉、脊灰抗体阳性率与报告基础接种率间的差异。(2)抗体检测:麻疹抗体采用赛润酶联免疫吸附(ELISA classic)试剂(德国维润赛润研发公司),间接ELISA法定量检测;白喉抗体采用冻干白喉抗体诊断试剂(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ELISA方法检测;脊灰中和抗体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2〕进行检测。(3)判断标准:按照检测试剂要求,以麻疹抗体≥200?U/L,白喉抗体≥0?1?mU/L,Ⅰ型、Ⅱ型、Ⅲ型脊灰中和抗体均≥4判断为抗体阳性。(4)质量控制:血清抗体调查方案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实施,样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完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调查全过程进行监督及质量控制。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年出生儿童的抗体阳性率比较、报告接种率与血清抗体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各年出生儿童的麻疹抗体滴度比较用方差分析、脊灰中和抗体滴度比较先对数转换然后方差分析,白喉抗体滴度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方法。

2 结 果

2?1 抗体阳性率(表1) 表1 2001~2003年出生儿童麻疹、白喉、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略)

253名儿童中,麻疹、白喉、脊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0%,42?9%,87?0%。2001,2002,2003年出生儿童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2%,88?8%,80?5%,各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5);白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8%,52?8%,47?6%%,各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5,P<0?05),2001年出生儿童的白喉抗体阳性率低于2003年出生儿童(χ2=0?01,P<0?05),2002,2003年出生儿童的白喉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0,P>0?05);3年的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7%,87?6%,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6,P>0?05)。

2?2 抗体滴度(表2) 表2 2001~2003年出生儿童麻疹、白喉、脊灰抗体滴度均数(略)

253名儿童的麻疹抗体滴度平均为(1?616?2±1?169?0)U/L;白喉抗体的中位数为0?068?mU/L;Ⅰ型、Ⅱ型、Ⅲ型脊灰中和抗体(GMT)分别为(79?0±5?9),(82?1±3?8),(42?2±5?3)。3年的白喉抗体滴度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Ⅲ型脊灰抗体滴度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接种率与抗体阳性率(表3) 麻疹、百白破(百白破三联疫苗)、脊灰3种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6?3%,96?4%,96?3%,对应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0%,42?7%,87?0%,抗体阳性率均低于接种率(P<0?01)。表3 不同疫苗报告接种率与血清抗体阳性率疫苗(略)

3 讨 论

由于接种率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对此较为敏感,接种率的报告与调查常受到人为因素干扰[3];专家估计的实际接种率与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常有一定差距,部分地区差距甚至较大[4]。血清抗体调查受人为影响因素少,能较真实反映免疫水平实况。本文调查结果显示,3年中的麻疹、脊灰2种疾病的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差别不大,抗体阳性率在80%以上;但2001年出生儿童的白喉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均低于2002,2003年出生儿童,且这3年的白喉抗体阳性率均较低。最低的2001年抗体阳性率仅26?8%,提示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存在问题,实际接种率可能较低,下列因素值得注意:(1)近年来白喉、百日咳发病率低,使儿童家长对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麻疹发病较高,家长自然重视;儿童因脊灰而导致麻痹,使家长知道脊灰可能造成严重后果。(2)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不积极接种普通百白破三联疫苗,反而大力推行高价自费的精制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实际接种价格偏高,儿童家长接受程度有限;甚至一些接种机构不提供普通百白破三联疫苗,导致普通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低。(3)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加强免疫不落实,从而形成2001年出生儿童(4岁左右)儿童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低于2003年出生儿童(2岁左右)。接种率过低,难于形成免疫屏障,存在疾病暴发的危险[5]。因此,必须警惕可能存在的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低现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查漏补种,提高免疫覆盖率,确保免疫屏障的存在,防止疾病暴发。3种疫苗的报告接种率明显高于血清抗体阳性率,造成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有,免疫成功率、报告数据可靠程度等等。研究表明,麻疹、百白破三联、脊灰疫苗均可有较高的成功率[5-7],全程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的白喉抗体阳性率在87?5%~100%之间[6,7]。本次调查地区的百白破三联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6?4%,但白喉抗体阳性率很低(26?8%~52?8%),显然不仅仅是免疫成功率单方面的原因。本文结果进一步表明,不能仅仅依靠报告接种率来判断目前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实际接种状况,有必要研究建立一套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可操作性强、指标客观的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在接种率抽样调查的同时辅以适当范围的血清学调查是可行方法之一,可考虑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何义林,叶冬青.计划免疫考评接种率抽样方法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057-1059.

〔2〕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规范[S].1998:144-159.

〔3〕卓家同.计划免疫接种率评价方法与应用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2,8(5):227-280.

〔4〕孙晓杰,孟庆跃.我国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与实际接种率差距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74-77.

〔5〕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1-28,383-393.

第2篇:抗生素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抗菌药;用药频度;销售金额;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58-03

随着新品种抗菌药物的出现,在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由抗菌药物滥用而导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抗菌药物是目前最广泛的医院应用药物,因此,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不可避免,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细菌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给患者健康带来危害并延长住院时间、浪费医药资源。据统计,抗菌药物ADR发生率一般占各医院上报药物品种的首位[1]。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各医疗机构必须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2]。现对本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医院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本院药品管理系统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药房抗菌药实际使用数据,数据包括抗菌药的通用名、剂型、用法用量、用药频度及金额等相关药品信息。并统计各临床科室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情况。

1.2 方法

2.2 本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销售前10名药品DDDs及排序比情况

本院排名前10位抗菌药品的销售金额和DDDs值分别占抗菌药物总量的52.6%和39.3%,注射用药品占多数,注射剂用药金额高于口服制剂。销售金额前3位的药品临床同步性较好。见表2。

2.3 抗菌药引发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3 讨论

由调查可知,本院13类抗菌药物总销售金额为679.1万元,占全院总药品金额的35.24%,符合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率低于50%的标准,但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低于30%的目标,提示本院抗菌药物应用仍较广泛,需要进一步控制。所有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DDDs及销售金额均居首位,为本院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特别以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地嗪钠等三代头孢为主。可能由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毒性及不良反应小而作为抗菌首选药被临床广泛使用[6]。而青霉素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体内分布广、价格较低、患者易耐受等优势[7]。本院抗感染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药物为主,口服制剂的使用频度大于注射剂。销售排名前两位的药品排序比均为1,提示用药金额与临床应用频次同步性强。

调查可知,本院各科室上报的 242例ADR涉及多个种类药品,其中,喹诺酮类发生ADR例数最多,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可能与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品种较多、临床使用量大有关[8]。左氧氟沙星引发ADR的构成比最高为14.87%,其中包括2例严重ADR,临床表现分别为肝损害、急性肾损坏和全身性损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专刊的形式对喹诺酮类药品的ADR进行通报,警示医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ADR,特别要重视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引起的严重ADR[9]。

总之,调查可知本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应用比例较高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应从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加强医院投入,规范企业生产、医院采购,强化医务人员培训与监督方面入手[10],控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

[参考文献]

[1] 孟兆坷,乔致芬,张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J].齐鲁药事,2005,24(9):550-551.

[2] 卫生部.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22-854.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15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81号,2011.

[6] 王诗鸿,王秀中,郑丽莹.2009~2010年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分析 [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19-121.

[7] 郭云欣,吕华.青霉素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J].山东医药工业,2000,19(2):53-54.

[8] 陈春枚,朱金平,费燕.106例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16-119.

[9]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5期)[Z].2011-01-21.

第3篇:抗生素调查报告范文

感染管理办公室的计算机与医院的HIS系统联网,编制有关医院感染信息查询、报告、统计程序。

(一)查询功能

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根据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特点编制相应的多项查询功能。可查询所有医院感染相关信息,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动态监测。1.重点病人查询——可查询任意时间段的病危、病重病人、抢救病人、特护病人、一级护理病人、手术病人(由于有手术室每日对手术相关信息的录入,使之能够及时查询手术名称、手术医师、麻醉方式、手术所用时间、手术间、是否急诊手术等信息)、重症监护病人。2.单项医嘱查询——可查询任意时间段的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任意一类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如对于侵袭性操作病人的查询可点击:留置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机呼吸、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各类引流等医嘱而迅速查到。对进行病原菌培养病人的查询可点击:咽拭子培养、分泌物培养、细菌培养、痰培养、尿培养、便培养、血培养、导管培养等医嘱等而迅速查到。对进行手术的病人的查询可点击手术后医嘱而查到。对请会诊病人的查询可点击请某科会诊医嘱查到,如查请呼吸科会诊的病人,可从一个侧面了解是否有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人。3.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查询和病人医嘱中使用抗菌药物查询:可显示使用抗菌药物病人的相关信息。4.全院床位浏览查询:可显示住院病人中任一病区的任一病室内某一床号所住病人姓名。5.体温单项目查询:输入任一体温数值段后,可显示出此数值段的病人,点击任一病人后可显示其全部的体温单。6.住院病历查询:输入任何一位病人的住院号即可查询到此病人的相关信息如:历次出入院时间及出入院诊断;病程记录、长期及临时医嘱等。7.入院病人、在院病人、出院病人信息查询:可查询任意时间及科室相关病人信息。8.手术申请单查询:可查询临床申请手术情况的信息,点击某一条即可显示某一张手术申请单。9.检验之星:可查询到检验科的各类检验结果,通过检验科功能划分可迅速查询某一时间段的体液室、生化室、免疫室、微生物室等的检验结果。

(二)网络报告及统计功能

1.医院感染网络报告: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科室医生通过网络直报功能可方便地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随时进行审核后保存;对于已开具出院医嘱的医院感染病例如未报告则不能补报,可督促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病例的及时报告。2.统计:可自动统计某一时段全院及科室抗生素的使用率,二联率、三联率;某一时段全部住院病人或某一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排位、用量;全院及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部位发病率等。

二、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监测和预测

专职人员每日利用上述查询功能,可及时掌握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的动态情况,不但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其有关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和暴发流行,而且可以监督和提示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如:监测有无真菌性医院感染,可通过“病人医嘱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查询功能,输入常用抗真菌药名后,即可显示使用者名单,从而查询到相应医嘱,如果在此前应用过抗菌药物,有可能发生了二重感染,可进一步查看病程记录和进一步向主管医生了解情况确认。如:通过对单项医嘱“分泌物培养”的查询,当显示此医嘱的病人为手术病人时,有可能发生了手术切口感染,可根据其他查询功能进一步监测从而确认或排除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如:利用“全院床位浏览”查询功能,可帮助专职人员有效监控各病区特殊耐药菌感染的隔离工作以及有无相关接触传播。

2.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利用上述查询诸多功能,可轻松完成任一时间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工作,不但可以省却临床科室对其多项调查内容的填报工作,而且还能保证调查内容信息准确。在参加连续二年的北京市二、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3.专项监测

①通过使用“手术申请单的查询”功能可方便地监测到临床医生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血液检查完成情况,以及特殊感染病人手术通知单的填写情况。②利用“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查询”功能可方便地监测I、II类手术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用药时限、用药级别等)。③目标性监测 通过对手术病人的相关查询功能(术者、手术时间、切口种类、麻醉方式、是否急诊手术)结合手术切口感染病例可进行手术医师感染专率的目标性监测;通过单项医嘱中使用呼吸机病人的查询功能结合肺部感染病例可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性监测。

三、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监控

检验科微生物室通过对全院各科室各类生物监测检测结果报告的及时录入,使感染管理办公室能实时监控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点部门重点环节有无异常情况发生,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干预措施。

四、提示功能

可对临床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医嘱时进行一、二、三线抗菌药的分线提示。

第4篇:抗生素调查报告范文

来自全国艾滋病报告数字显示,2006年-2010年,全国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每年因各种原因死亡的病例总数分别为1809例、5544例、9748例、12287例和18987例。其中,当年报告当年死亡病例分别为1723例、5445、8603例、11253例和1398l例。

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教授称,我国艾滋病死亡病例报告数大幅度增加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大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进入到病程晚期,有相当一部分感染者因为害怕招致社会歧视,一直不敢检测而处于隐蔽状态。在近5年报告的艾滋病死亡病例中,有高达80%的人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由于病情发现过迟,一经诊断,已到晚期,患者已来不及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

每天吃30克大豆可防乳腺癌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完成一项跟踪随访研究显示,摄入豆制品不仅不会增加体内雌激素水平,还能显著降低乳腺癌复发和死亡的危险。

研究人员自2002年起,陆续对上海市5000多名20岁~74岁的乳腺癌新发病人进行了长达5年的随访调查与样本检测,发现摄入豆制品摄入较高者与最低摄入组相比,死亡危险可降低29%。复发风险可降低32%。研究还提示,每天摄入11克左右大豆蛋白质(折合干豆约30克)的乳腺癌患者,其死亡率和复发率最低。调查同时显示,尽管96.6%的上海市妇女每周至少吃一次豆类食品,但在数量和频率上还存在明显不足。

研究人员还发现,增加青菜、卷心菜、花菜等黄绿色与深绿色蔬菜,和萝卜等十字花科类蔬菜及水果、豆油的摄入,可降低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而过多摄入红肉(猪、牛、羊肉等)和经常采用油炸或煎烤等方式烹调肉类的女性,更易罹患乳腺癌。

专家提醒,在增加豆制品摄入的同时,女性每日饮食应多样化,每天摄入蔬果不少于500克,谷物主食必不可少,限盐少油,严格控制体重过度增长。

婴幼儿低热无须治疗

美国儿科学会最近报告称,如果婴幼儿出现低热,父母毋须因担心而要求医生给予医学治疗。

儿科医生声称,婴幼儿发热低于38℃,通常是由病毒引起,即便不用药物治疗。症状也会慢慢消失。父母往往对孩子发热反应过度,甚至叫醒正在睡眠的孩子,给他们吃退热药。报告说,应当明确一个概念,即体温低于38℃不属于发热范畴,没有证据显示这种低热会引发痉挛或脑损伤。只有在体温超过38℃时,才应考虑退热治疗。

报告强调,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机制。发热可以减缓病毒或细菌的蔓延速度,促使孩子免疫系统的生成。

控制血糖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日本研究人员近日报告,患有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人,更有可能在脑中形成与老年痴呆症有关的斑块。

第5篇:抗生素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感染; 影响因素; 艾滋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094-02

doi:10.14033/ki.cfmr.2015.35.044

虽然自扩大抗病毒治疗以来,艾滋病感染者病死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但仍存在着部分感染者由于检测发现晚而无法及时得到抗病毒治疗或者治疗失败导致死亡[1]。同时,由于检测发现晚也会增加传播风险、提高治疗成本[2]。为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发现晚的原因,本次研究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地区2011年1月-2015年3月新检测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进行核实,其中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共180例,其中晚发现患者110例,晚发现患者是指新报告即为艾滋病患者(CD4细胞数少于200个/mm3,或临床症状诊断为艾滋病患者)[3]。排除感染途径为母婴传播者。本次研究所有调查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患者报告来源、感染途径等信息;高危行为暴露类型、首次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暴露时间、可能的艾滋病感染途径等行为史;艾滋病检测史;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情况、艾滋病感染风险意识;本次检测之前是否存在艾滋病毒感染检测或者是侵入性检查、透析等就医史。委派经由统一培训的随访管理者采用专门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笔者所在地区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新报告的患者加以核实,将晚发现患者纳入调查。

1.3 质量控制

通过听取相关专业工作者的意见、咨询专家意见,修改并完善问卷调查表,对调查工作者进行统一培训。加强对调查问卷的复核,对存在异常的问题及时纠正、补充。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9.0软件处理,对晚发现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样本来源及传播途径等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统计其OR值;对其行为史、检测晚的原因统计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晚发现患者的基本特征

调查的180例患者中,共有110例晚发现患者,占61.1%;其中男59例,女51例;年龄14~88岁,平均(45.1±3.6)岁;晚发现患者的检测主要来自检测咨询与医疗机构检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50岁以上年龄组、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既往采血、输血或者是血制品感染的调查对象相对来说检测发现晚,具体见表1。

2.2 发现晚患者的影响因素

2.2.1 医疗机构提供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及检测后告知情况 医疗机构提供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及检测后告知率较低,晚发现的110例患者中,有17例(15.5%)存在侵入性检查史,其中4例(23.5%)在检查前做了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仅在这4例患者中,就有2例(50.0%)并未被告知检测结果。

2.2.2 个人动检测意识及检测行为 晚发现患者个人主动检测意识不高,在110例晚发现患者中,仅有16例(14.5%)在未被发现报告之前曾存在想去做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的想法,其中5例(31.3%)及时(30 d内)做了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而另外11例(68.8%)并没有及时进行检测,主要原因是担心遭受歧视、增加心理负担、保密性不好;在晚发现患者中,并未有去做检测者的想法主要因素在于“未想过自己会发生感染”以及“自觉身体状况好,不会感染”,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发现晚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主动检测意识差、担心其实是感染者检测发现晚的主要因素所在。文化程度低、50岁以上艾滋病患者自主检测意识差、发现晚,很多人在发生危险行为后并没有主动检测的意识。同时,既往存在有偿采供血感染的患者相对吸毒人群来说检测发现晚。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发现晚的影响因素,应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艾滋病宣传的深度与广度,特别是就农村地区来说,应让普通群众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意识。(2)深化反歧视宣教工作,减少或者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存在的歧视,做好检测结果保密性的工作。(3)必须要落实在高危人群中的宣传工作,促使更多的高危人群主动、积极的进行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除此之外,还应想出多样化的方法吸引高危人群进行检测[4-6]。(4)在检测现场,多使用快速的检测方法,尽量缩短等待检测结果的时间,便于实现对艾滋病病毒呈阳性者的后续随访管理工作;(5)医院作为发现艾滋病病毒的一个有利平台,应积极在院内开展强化检测的工作,加强对临床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呼吸科、皮肤性病科、内科、感染科以及发热门诊医务工作者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培训,促使其可以主动提供艾滋病病毒感染检测的意识。(6)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支持作用,选择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艾滋病普查[7]。(7)加强性伴的告知与检测工作,要求艾滋病病毒感染阳性者必须在30 d内将阳性结果告知其配偶/固定性伴,否则将委派当地的疾控工作者强制进行告知[8]。

总结来说,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发现晚的影响因素,需在今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进一步有效开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检测发现工作,并加强对已经发现感染者的后续随访工作,使其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

参考文献

[1]孙纪新,刘晓霞,李张,等.14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9):71-72.

[2]尤柳萍.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教育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143-144.

[3]钟澈,曾肖连,杨庆东,等.东莞市横沥镇艾滋病流行特征和防控策略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 (12):70-72.

[4]卓维.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隐蔽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151-152.

[5]杜秋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32-133.

[6]刘琴.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46-147.

[7]赵勇.无偿献血者人群中艾滋病感染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97-98.

第6篇:抗生素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医院感染;管理;监测

1.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特点

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医院管理系统(HIS)的子系统软件,患者所有信息资料来源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的操作过程简单,信息准确全面,具体功能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

原于医院感染的监测内容复杂,需要统计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手工处理既不全面,也不完整,而且效率低下,很难做到及时监控。尢其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与评价,涉及因素非常复杂,人工分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是目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3]。许多医院感染管理者都在寻求一套科学实用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以解决以上难题[1]。但是,医院感染管理包涵了医院消毒卫生学监测、感染病例监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等多个方面,数据流程复杂,专业性强,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问题。感染管理系统监测模块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ICU监测病人感染监测主要对于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病人进行目标性的监测。计算导尿管病使用率和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与相关性原发性菌血症感染率、呼吸机使用率和与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除此之外,还可根据病人的不同危险等级来调正感染率的计算。

高危新生儿感染监测主要对于高危新生儿(HRN)的病人进行目标性的监测,计算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与相关性原发性菌血症感染率、呼吸机使用率和相关性肺部感染率,可根据病人的平均住院人数来调正感染率的计算。

抗菌药物监测主要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联数、使用目的进行监测,输出相关统计分析图表。

环境卫生学监测由检验科人员或院感工作人员录入医院消毒卫生学监测的检验结果,软件可对监测结果自动评价,并打印监测报告单和各类统计图表和报表。

现患率调查供感染科做现患率调查时录入数据,基本上是仿照现患率个案调查表的形式来做的,重点用于统计各科室调查时的感染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细菌培养等情况。相应的报表有按科室汇总报表、按疾病系统分类汇总报表、按易感因素分类汇总报表、病原体与抗菌药物情况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剂统计等[1]。

针刺伤录入及处理提示是录入职工针刺伤的详细情况之后,系统可以自动根据关联病人的情况做出处理提示。相关报表有按科室汇总、按关联操作汇总、接工别进行汇总,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职工针刺伤的情况。

职业暴露录入及处理提示是录入职工的血液体液暴露情况之后,可以自动为此次暴露评级,并根据关联病人的情况做出处理提示。相关报表有按科室汇总、按关联操作汇总、接工别进行汇总等。

暴发预警是此暴发预警会从当前日期开始,向前推算一定的天数内,自动计算同一科室、同一感染诊断的次数(或感染同一病原体的次数),达到用户设定的次数时,给予提示,双击记录时可以自动打开该病人的详细感染记录。监测的天数、同时发病的人数等都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用户还可以设置时间,每天到了设定的时间,系统就会自动计算一次,有暴况就自动提示。

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医生工作站中医生对患者所下的医嘱,及患者所做检验项目的结果数据。再由计算机按照相应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进而得出感染方面相关数据。

具体流图如图1。

1.2 医院感染信息管理

医院感染信息查询是指患者在院住院期间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医疗数据,包括患者信息查询、感染病例报告、感染研究数据和字典维护。

病人信息查询是可以查询在院或出院病人的基本信息、在院时的感染情况、抗菌药物应用及侵入情操作信息及该患者在院期间的所有病历资料。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是医生实时在医生工作站完善患者的感染信息,如有发现新的医院感染病例可以随时填报,使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全院的医院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近代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

感染研究数据,是提高对医院感染资料的利用率,形成智能立体的数据分析库。

字典维护是维护数据的基本项目,用于描述数据和标准数据。

2.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优势

2.1 管理目标明确采取并行管理

即人工与计算机并用的统计方法,在逐步探索、理清上机处理统计资料的操作程序、完善了统计汇总方法之后完全摆脱人工计算方式。由于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的系统分析功能的高科技优越性,使我们的监测项目得到不断扩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2 监测与控制密切结合

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可迅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第一手资料,获得多角度的综合监控数据。为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如抗生素合理使用监测,以大量实例统计分析结论,必然会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从而推动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2]。

2.3 监测内容全面

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重危病人、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无菌手术切口人数及其感染率的监测,均能从中及时了解感染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有无感染的流行或暴发倾向。将统计分析结论及时反馈于临床科室指导工作,从而推动工作的深入进行,这些都是手工操作所不能达到的。在进行的临床标本细菌培养阳性菌株耐药率监测,可以随时掌握本院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分布情况,了解各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抗生素提供客观依据。这更是人工统计汇总监测资料时所难以奏效的。计算机的应用,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进行快速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分析反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2.4 设有阶段性的总结

数据自动储存、统计、分析,汇总形成图文并茂,阶段性动态监测的重要信息。如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抗生素使用率与耐药谱等监测信息均可以线形图、真方图、圆饼图表示。动态监测,并有同期对比,信息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使各级领导充分把握本地区、本单位以及各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及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郑佳.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

[2]赵文敏.医院管理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学杂志,2008(6).

第7篇:抗生素调查报告范文

给药途径分析

1097份ADR报告中,静脉给药907份,占报告的82.68%,在50份严重的ADR报告中,有49份为静脉给药。说明静脉给药是引起ADR最多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引起ADR的化学药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年版)对1097份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进行分类,共涉及化学药21类111种药品,所致ADR报告922份,其中新的一般ADR报告47份,严重ADR报告41份(包括新的严重ADR报告3份)。引起ADR的中成药1097份ADR报告中,涉及中成药的有175份,其中新的一般ADR报告21份,严重ADR报告9份(未有新的严重病例报告)。175份ADR报告中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排前两位,分别占60.00%(105份)和36.00%(63份)。引起ADR最多的前10种中成药统计。引起ADR的抗微生物药品涉及抗微生物药品的ADR报告有693份,占总报告数的63.17%。其中其中新的一般ADR报告31份,严重ADR报告24份。ADR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依据ADR事件分析标准,广西自治区ADR监测中心对涉及国家基本药物的1097份报告进行关联性评价,评价结果为:肯定11例(1.00%),很可能865例(78.85%),可能193例(17.59%),可能无关4例(0.36%),无法评价或待评价24例(2.19%)。ADR转归情况:治愈861例,好转235例,死亡1例。

讨论

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次调查中,1097份涉及基本药物的ADR报告中,有58.16%的报告来源于一级及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且基本药物所致ADR占总报告数的62.76%。从报告类型来看,新的、一般的报告有68例(6.20%),严重的和新的、严重的有53例(4.83%)。说明随着基本药物的广泛使用,其ADR发生的比例也在增加,基本药物在应用中会出现药品说明书上未载明的、甚至更严重的不良反应。从报告类型与呈报不良反应报告的机构综合来看,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多数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和诊所,这与其不规范用药、不重视基本药物ADR、缺乏药物监测经验和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和诊所应提高医师用药水平[3],加强和完善基本药物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和避免ADR重复发生,保障基本药物应用安全,更好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 用部分)》(2009年版)抗感染类药品(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抗感染中成药等)共计60余种。本次调查中,抗感染类药物所致ADR占总报告的72.93%,引起ADR的化学药中,前10位全部是抗微生物药,位居前三位的是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呋辛。有248例ADR报告患者因单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腹痛腹泻使用了抗菌药物,提示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经验用药和无适应证用药现象。医务人员应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层部分)》,制定和实施本单位的《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中中药注射剂仅有8种,其中,抗感染类中药注射剂清开灵引发ADR的 报 告 数,排 在 中 成 药 第1位;在 所 有 引 起ADR的基本药物排序中,排在第3位;在引起严重ADR最多的药物中,排在第2位。说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依然严重[7]。中药注射剂引起ADR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务人员应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辩证论治,严格配伍,严密观察,及时防范ADR发生。在本次调查中,有239例ADR报告中使用了并用药品,抗菌药物、清热解毒中成药和抗病毒药同时联合应用较为常见。联合用药是为了快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但在同一时段内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就越大。据统计,联用2种药物引起ADR的机率为3%,联用3种药物为4.18%,5种以上药物联用为11.9%[8]。为预防和防止ADR的发生,应避免无意义的多联使用或重复用药,在有联合用药指征时应根据药物的成分、代谢特点,选择合适剂量,个体化给药,并充分考虑联合用药是否导致配伍禁忌或药物相互作用拮抗,以免疗效下降或ADR增加,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作者:姜攀 单位:百色市中医医院

第8篇:抗生素调查报告范文

山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山东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规定(修订草案)》提请审议,草案中明确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终止妊娠药品,组织介绍妊娠妇女进行选择性的人工终止妊娠等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修订草案中规定,违规销售或者使用终止妊娠药品的,将处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许可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修订草案中还规定,对组织介绍妊娠妇女进行选择性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出具或者伪造虚假证明的行为要进行处罚。

“后定诺”――米非司酮片,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的作用,俗称“堕胎药”,可终止7周内的妊娠这种能终止早孕从而达到流产目的。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该药必须在具备急诊、刮宫手术和输液、输血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无论有无医师处方,零售药店均不得销售“米非司酮片”。然而,接连有读者反映济宁市市中区的许多药店和诊所非法销售堕胎药,以避孕药、消炎药的名义打球、公开销售。

药店随意出售处方药

当记者带着疑问走进超市化的山东幸福人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的“济宁旗舰店”、“济宁声远店”,要购买消炎药时,一位女营业员热情的迎上来接待记者,在记者未出示任何处方的情况下开具了阿莫西灵、头孢两种抗生素药品的销售票据。付款后,记者拿到药品问营业员:你们这里药监局对你们药店是怎么管理的?营业员笑着答道:也没怎么管理。当问到平时是怎么检查的、什么时候检查一次时,营业员笑着说:这个我们不知道,经理知道,一般的也不来查。

记者随即又走访了济宁新华鲁抗大药房有限公司的“古槐路新华鲁抗大药房”、“运河小区新华鲁抗大药房”,同样不用处方就买到了抗生素类处方药,当记者就处方药的销售询问一位营业员时,她的解释却是:“不用处方卖药不光我们自己,济宁都这样!”记者问道:“你怎么知道,你对市场很了解吗?”她说:“是的,整个济宁都不开处方。”答复后就生气的走开了。

在采访中,记者同时还发现多家药店竟无驻店药师,当问及此事时,一个营业员偷偷告诉记者:就是为了办执照需要,办完照药师根本就不用来上班……

次日,记者来到位于市中区政府招待所对过的王大夫内科门诊。当记者提出要买流产药时,诊所的一女医生说:稍等,这时记者走进里屋一看,一穿白大褂的女同志正在忙着装一些药品,稍等了一会,便到里屋抽屉里拿出了米非司酮片和米索前列醇片药各一盒,并告诉记者一些用法,先用那药后用那药,会出现啥症状,最后说最好再到医院去做B超检查一下别留下什么问题,记者只是支支吾吾的答应,并交了60元钱,记者要求开发票时,她说:“我们没有发票,也不能开发票,” 于是记者问了一些相关的药监部门对药品的管理问题,卖药的女同志没作出任何解释。

擅自使用堕胎药等处方药危害严重

早在2005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就发出警示:堕胎药物米非司酮可导致使用者出现严重脓毒血症和败血症等疾病,2004、2005两年之内该药便导致4人死亡。

根据有关资料了解,米非司酮用于中止49天以内的早期妊娠,目前已有超过28万名美国妇女使用过该药。米非司酮需要在医生监督下使用,而且可能比手术堕胎需要更多的后续检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与生产商都收到了关于米非司酮导致严重细菌感染、出血、异位妊娠破裂及死亡的报告。从2003年9月到2005年6月,统计数据显示米非司酮共导致4名使用者死亡,其中2人被确定是因严重细菌感染致死,另外2人的死因正在调查之中,初步怀疑是因为诱发脓毒血症导致死亡的。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药店违规出售的不单单是“堕胎药”这一个品种,还有处方药如乙酰螺旋霉素、利君沙、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经常为老百姓所接触和使用。调查发现,经营规模小、客流量小、经济效益差的药店,违规出售处方药的现象较严重;而规模和效益都位于前列的大型药店居然也不在少数。同时,大多数药店连购买处方药消费者的名字和联系方式都不作记录。

一位业内人士对药店违规出售处方药现象深感忧虑,他告诉记者:处方药是指那些药理作用强,用于治疗较重疾病、易引起副反应的药品,即病人必须去医院、经医生明确诊断后,凭处方取药,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或监护下使用。如人们熟悉的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心血管疾病用药、抗生素以及经注射途径使用的药品等等。随意滥用处方药是危险的行为,会酿成恶果。

惩治违规售药 任重道远

基于在调查中发现的济宁市市中区门诊、药店滥售“堕胎药”等处方药的情况,记者拨通了作为当地的主管部门市中区药监局的举报电话(0537-2312330),说明身份后,一位男士的答复是:“你举报我们去查”,记者问:“我并不是来举报你们的,是你们主管部门的监管和行政执法缺少力度”。答复是:“你告诉我们是哪家,我们去查他们”,记者问:“还得我告诉你们后,你们再去查,只有接到举报才去查,那你们平时是怎样监管的”,答复是:“你到底是什么意思?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去批评批评他们,让改正不就是了吗?”便挂上了电话,这就是记者在主管部门,济宁市市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得到的一个“行政执法人员”的答复结果。

第9篇:抗生素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现代药物治疗学的发展要求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ADR)也越来越重视,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人们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我院2009年收集到的45例ADR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对我院2009年度呈报至广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5例ADR报告分别按患者年龄、ADRI临床具体表现以及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患者的年龄分布

45例ADR报告中,男性27例(占60%),女性18例(占40%),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88岁。其中,>60岁的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大,有14例,为31.11%。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见表1。

2.2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8.8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2。

2.3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45例ADR报告中,抗感染类药物ADR发生率居首位34例,占总数的75.56%,中成药制剂引起ADR7例.占15.56%,位居二位。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分布见表3。

2.4 引起ADR抗感染药种类及具体药品

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中,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为主,分别占抗感染类药物种类的58.82%、38.24%。引起ADR抗感染药种类及具体药品。见表4。

3 讨论

45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略大于女性。不同年龄段都可发生不良反应,其中,>60岁的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大。这与我院主要为老年人就诊有直接关系,也与老年人的重要脏器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药品在其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发生改变,易畜积有关。此外,许多老年人因患多种病症而使用多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也是不良反应危险性增加的因素。老年人除急症或器质性病变外,一般应尽量少用药物。老年人用药原则是应用最少药物和最低有效量来治疗。一般合用的药物控制在3-种。临床应注意考虑年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疹、红斑、搔痒,皮肤红肿、疼痛、静脉炎等症状。药物性皮疹是已知ADR的主要症状。目前,我院ADR主要是门诊患者发现不良反应要求退药时,由临床医师、药师填报的,由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容易观察,患者也容易感觉,这可能是造成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的原因之一。有些不易观察的、潜在的ADR可能存在漏报的现象,临床应加强一些相关的检查,便于分析ADR发生的原因。

从表3的数据来看,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居首位34例,占总数的75.56%,涉及抗感染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为主,分别占抗感染类药物种类的58.82%、38.24%(见表4),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多,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青霉素酶稳定,毒性相对较低,临床疗效高。另外,该类药物制剂品种发展迅速。因此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加。这造成抗感染药物ADR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此,临床必须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品,减少或避免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情况出现。

我院由中成药制剂引起ADR位居二位,特别是注射剂,例如注射用血塞通、痰热清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中药制剂的ADR除了与中药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患者机体因素、中药材的产地、质量、炮制、制剂的方法、应用药物的时间等密切相关也由于医师认为中药作用缓,而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等均可导致ADR的发生,提醒临对中成药的ADR不能忽视。

ADR的发生与药物本身的性质和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以及临床使用等方面相关,为避免ADR的发生,提示医护人员和患者要严密监测用药过程,尤其应当注意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尽量减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频率。只有加强药物ADR监测与报告,不断掌握药品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审慎用药,才能减少ADR的重复性,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徐洪发,老年患者用药之管见[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10]:64-65

[2]金伟华,陈华,王晓蕙,等戒院11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5:1700-1702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