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范文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精选(九篇)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

第1篇: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塑料模具;一体化;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53-02

《塑料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随着社会发展,企业用人要求不断提高,急需既能看懂图纸、熟练掌握UG、Pro/E等软件,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如何适应目前市场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摆在高职院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两轮课程教学实践总结

本人多年担任《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第一轮课程教学中,沿用了一般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即把《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纯理论课来上,选用的教材为沈言锦主编的《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共十章内容:(1)塑料。介绍塑料的基础知识、性能及常用塑料种类。(2)塑料成型的工艺与装备,简要介绍塑料成型的工艺过程及各种塑料成型设备。(3)塑料制品。介绍塑料制品的结构工艺性。(4)模具。介绍注射模、压缩模、压注模、挤出模、气动成型模具的设计。内容面面俱到,涉及内容广,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课程的内容及教学安排像本科院校,教材内容枯燥,且知识量较大,我们高职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不愿意学习。

2.教学手段单一。《塑料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核心是模具设计,课本中有大量的模具总装图及各种机构的示意图(如:各种顶出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等)。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学生要读懂这些图的难度较大。

3.教学内容全面但重点不突出且缺乏实践。例如浇口的设计,课本一口气总结了九种浇口类型五条设计原则。学生根本就掌握不了,且没有实际的设计举例,使得学生就算死记硬背记住了,将来还是不会用。在第一轮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模具课程的教学做了一些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素质为本位,确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的安排上,模具设计与UG课程一体化教学,取得了以下效果: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命令。一体化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上课学习的理论知识迅速应用于模具设计中去,如:《塑料成型模具》课程“成型零部件设计”一节中首先说明了什么是分型面、分型面的分类、分型面选取的原则。这种概述性的知识内容较多、较抽象,学生很难完全掌握。然后安排上机,用UG软件,通过具体产品分型实例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UG操作命令的同时,经一步加深对分型面的理解。理论知识迅速应用于模具设计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丰富了教学手段。课本平面图很抽象,很难讲解。学生想象不出来的模具结构,在UG软件中把实体调出来,把相关的零部件分别隐藏和显示,就非常形象了,学生也很容易就可以看懂。③提高了学生设计模具的能力。通过一体化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模具设计理论知识和UG命令的同时进行简单和中等复杂模具的实际设计,提高了他们模具设计的实战能力。④丰富了考核手段。纯理论课的学习,一张试卷,很难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一体化教学模具设计实例的考核,在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考核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体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物。由于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模具拆装实训安排在模具设计课程的后面,学生学习了一学期的模具,却从未见过真实的塑料模具,对模具结构的理解是不深刻的。

2.模具设计纸上谈兵。模具设计是典型的弱理论的行业。很多的结构设计、参数的选择,靠的是经验。仅仅依靠设计手册,没有去相关的模具企业参观实习,这就使学生的设计缺乏实战。

3.设计效果没法检验。学生设计的模具不加工,不安装到注塑机上生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仅靠任课教师来评价,不直观,学生认识也不够深刻。因此,有必要把模具零件加工实训和注塑生产实训跟模具设计课程贯通,整合在一起。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要培养技术过硬的注塑技术人才,就必须对我们现在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1.教学目标。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要按照以任务为驱动、以工作为向导、以能力为目标的改革思路进行全面的设计,使其内容更细、更丰富、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围绕总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来设计[2]。①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用UG软件设计中等复杂程度注塑模且具备模具加工、拆装和调试的能力。②能力目标。具有设计塑料注射模的能力;UG软件的使用能力;注射模具制造加工的能力。③知识目标。掌握塑料的分类、特性;掌握常用注塑模具的结构特点及相关零件的设计计算;掌握注射模拆装的基本常识;掌握注射成型机的操作及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选择。④素质目标。设计是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积极开拓创新的能力。

2.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塑料模具设计》的教材里,学生很难抓住要领。按照哲学“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知理论,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注塑模具拆装实验模块、塑料材料及制品的认知和注射模设计模块、典型注塑模具设计实训模块。①塑料模具拆装实验模块。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程之前,首先要有感性认识。本模块主要包括几套典型塑料模具的拆装、测绘、总装配图绘制。②塑料材料及制品的认知和注射模设计模块。整合旧教学计划中的《塑料模具设计》课程和《UG NX标准教程》两门课程。③典型注塑模具设计与加工实训模块。

3.评价体系。要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显然以往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的考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评价体系包括:①基本知识的考查。包括塑料种类及特性的知识;塑料制品的结构工艺性的知识;注塑模具结构及零件设计的基本知识;UG注塑模块的基本命令。②基本操作能力考查。在模具拆装及测绘、模具加工的实训过程中,实习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学生的成绩。③综合素质考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际设计模具的能力。

四、面临的问题

1.师资问题。推行一体化的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体系,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模具设计的实践经验,有大量的时间跟学生共同解决模具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2.设备问题。推行注塑模具设计与加工的一体化以后,实训设备不能在各平行班之间轮换使用,使得设备明显不足。要解决设备平时闲着都不用,大家一个时间挤着用又不够的问题。设想以下解决方案:各班采用不同的注塑模具设计实例,学时安排上有的设计少、加工多,有的设计多、加工少,交替进行。这样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既保证了各班级都有设备可用,同时也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刘海庆.高职院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2).

[2]莫盛秋.浅谈《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改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第2篇: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注塑模具设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00-02

一、注塑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设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注塑模具设计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培养注塑模具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是各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所提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要实现以上目标有很大困难,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仅仅是表面形式,很难有实质性的内容。由于工科教学的特殊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企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历通常达不到高职院校要求,使人才引进受到限制,很多老师由于没有实践经验不敢承接项目,企业也不相信老师能够帮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因此难以开展真实的项目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注塑模具设计教学多数仍然处于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而轻实践,教材很多,主要讲授理论知识,从编者到教师,大都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照本宣科,教学脱离实际,至今未有可以体现理实教学一体化的教材。

二、注塑模具设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是德国的“双元制”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由于我国的国情不同,要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在高职院校现有的条件下开展项目教学,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美国的富兰克尔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因此,各种教法,各有利弊。所谓工作过程,就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利用工作资源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的一系列活动。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范围是由工作任务的性质决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了解注塑模具设计的整个过程,缺点是覆盖的知识点有限;学科型的优点是知识点比较完整,但欠缺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学了之后不会用。俗语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一法为主就是基于工作过程为主,多法配合就是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为辅,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否则,单纯强调基于工作过程会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何使学生既懂得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懂得知识的灵活应用,进一步发展具有创新能力,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一)学习内容设计——教什么

设计注塑模具除了要具备注塑模设计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学、AutoCAD、PRO/E(或UG)等。

学习内容就是首先根据注塑模具设计工作,总结出需要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点融合到几套典型的注塑模具中,以注塑模具为载体,按照注塑模具设计的程序讲授、应用相关的知识,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将岗位技能——助理模具设计师的相关要求融合到教学中。

注塑模具设计程序和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如下:

1、对塑件产品图和样板进行分析、消化(塑料基本知识、塑件的工艺性)。

2、注塑机型号的选定(塑料加工成型基本知识)。

3、型腔数量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分流道的布局形式)。

4、分型面的确定(选择分型面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5、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确定(斜导柱、弯销、T型块、斜顶等型式)。

6、浇注系统的设计(直接浇口、点浇口、侧浇口、潜伏浇口,主流道、分流道、冷料穴)。

7、排气系统的设计(排气的形式)。

8、冷却系统的设计(直通式、隔水片式、螺旋式、喷水管式、散热杆式)。

9、顶出系统的设计(推杆、推管、推板、二次、螺纹、复位机构)。

10、模架的确定和标准的选用(大水口、细水口、简化型细水口模架及选择,模具专用标准件)。

11、绘制装配图(PRO/E分模、AutoCAD绘装配图)。

12、绘制模具主要零件图(AutoCAD绘零件图)。

教学载体的选择:单分型面侧浇口注塑模、单分型面直接浇口推板推出注塑模、双分型面点浇口注塑模、斜导柱外侧抽芯注塑模、哈夫注塑模、手机壳注塑模(细水口模,包含定模外侧抽芯、动模外侧抽芯、斜顶内侧抽芯等型式,是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热流道注塑模等。模具来源于生产实际,可做适当修改以包含更多的知识点。模具难度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尽量承载学生所需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设计——怎么教

设计模具要求熟悉模具结构,还要求有很强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注塑模具设计的难点是模具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相关结构参数的确定。

注塑模具设计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为了模拟工作过程,注塑模具设计必须在计算机房进行。计算机必须安装设计需要的软件,如AutoCAD、PRO/E、UG以及注塑模设计的外挂软件如LTOOLS、EMX、Moldflow、MOLDWIZARD等,另外还要安装设计所需的技术资料,如注塑

模标准件的产品样本、塑料以及各种注塑机的技术参数等,这样老师可以一边讲一边示范给学生看,学生也可以一边跟着做,查阅设计资料也比较方便,这也符合工厂的工作环境。

为了使学生对注塑模具结构有感性认识,因此在注塑模具设计教学之前要先通过模具拆装使学生了解模具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采用项目法进行注塑模具设计的教学。下面举例说明教学过程:

1、情境一:塑件产品图和样板进行分析、消化

采用讲授法讲述塑料的基本知识、塑件的结构工艺性要求,然后引入塑料制品,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主要从制品的几何形状、技术要求、尺寸、公差和设计基准、技术要求、塑料名称、牌号、表面要求等几个方面讨论、分析塑件结构是否符合注塑要求。

2、情境二:注塑机型号的选定

注塑现场演示注塑模具的安装、调试、注塑成型参数的设定以及成型过程,了解注塑机和注塑模的关系从而掌握注塑机型号的选定。

3、情境三:型腔数量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采用讲授法讲述排位的原则和一模多腔的模具排位注意事项,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根据塑料制品的大小和批量确定型腔的数目和排列,比较后确定方案。

4、情境四:分型面的设计

采用讲授法讲述分型面的选择原则,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根据塑料制品选择分型面,比较方案,老师用PRO/E软件示范分模,在分模的过程中学生跟着老师练习。

教学基本过程是:老师讲授引入塑料制品学生讨论方案比较老师示范学生练习。

(三)教学评价设计——教得怎么样

以往教学评价主要通过笔试考核课本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经过改进,我们首先增加了注塑模的课程设计,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在平时以及期末考试中多采用开放性的题目着重考核学生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3篇: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范文

“使用选择性激光烧结、立体平版印刷和三维砂型铸造这样的技术”,福特公司的工程师说,“他们能够生产出具有注塑成型材料特征的金属零件,然后再把它们作为车辆产前测试的“”零件。

采用这用的方式,能让它们省掉制造注射成型模具这样一个耗时的步骤,从而可以使整个流程的周期得到缩减。

“使用上述技术,我们还只是直接从CAD文件中构建了一个部分”,福特的快速制造技术专家,哈罗德·西尔斯告诉我们,“他们不需要任何工具作业。”

诚然,制造商使用快速原型技术已经超过了10年,可是福特公司在测试发动机,变速箱和刹车测试中使用三维印刷技术制成的金属部件的做法,仍被认为是非同寻常的“壮举”。

在三维印刷技术出现之前,制造商在生产金属部件前通常要先加工一个注塑模型工具。加工一个简单的注塑模型工具大概需要1~2周的时间,而加工一个相对复杂的注塑模型工具则需要10~12周的时间。

现在,不需要再生产这些工具之后,他们在几天,甚至几小时之内便能生产出一个可测试性的金属原件。“在过去,我们可能只需要一个或两个零件,但是却仍需要为了这一两个零件专门制作一个注射模型工具。”西尔斯告诉我们,“但是,现在具有了像激光烧结这样的生产流程,我们可以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生产出真正的,具有可测试性和耐用性的零件。

福特公司已经对可能是业界最大的快速原型设计之一的工厂进行了投资,三套设备在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附近,总部附近的设施包含选择性激光烧结和立体光刻设备,而另一套设备则专门用于进行快速砂型铸造。通过这套快速砂型铸造设备,人们可以利用印刷沙子模具生产出与成品零件具有相同材料属性的金属原件。

大型汽车制造商们已经将这些技术应用在转子支架、变速箱、减震器壳体、端盖为C-MAX和Fusion混合动力车上。此外,四缸ECOBoost引擎,福特Explorer制动转子,F-150废气再循环系统也开始使用上述技术。

福特在三维打印技术上的研究成果已经席卷了该公司所有的研发设备,工程师们经常在公司的硅谷实验室和位于迪尔伯恩的设施之间来回发送CAD文件,然后再使用这些文件,在MakerBot-O-Matic 3D打印机上构建物理模型。通过上述操作,他们可以快速调整移位旋钮、仪表、显示模块和其他塑料零件的外观设计。

第4篇: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 塑料模具 项目课程 教学改革

一、课程简介及传统教学模式

1.课程简介

塑料模具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职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体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课程专业性强、知识面宽广。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塑料工艺特性,注射成型工艺,注射模结构设计等。课程教学内容各部分为独立章节,各部分知识点又需要转化为一个整体,课程教学周期长,理论知识与抽象的模具结构让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时间长了,学生对学习过的各个阶段的知识点容易遗忘,也很难将本课程知识的重点、要点联系起来系统掌握,专业课程的学习就变得很枯燥无味。

2.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程教学主要偏重于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依据完整的知识系统性组织,教师的任务是讲解系统化的教科书,采用粉笔加讲授的教学形式。空洞的理论与抽象的模具结构让学生很难理解,这样也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困难,也很难掌握塑料模具工艺与结构的关键所在,久而久之学生对课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兴趣就不可能学好这门专业课程。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基本没有掌握塑料模具的概念,无法区别各种模具结构及工作过程,更无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与实际应用完全脱节,学无所用。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其先进的思想及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为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项目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笔者对塑料模具课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探讨与研究工作。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实践内容如下。

1.岗位及岗位能力

结合数控模具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分析,根据企业中不同岗位对人员的需求情况,以及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确定了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能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初岗有模具钳工、检验员、各加工设备的操作员、绘图员等,发展岗有模具设计师、工艺师、管理人员等。岗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塑料模具工艺与结构的整体概念,熟悉塑料模具的生产工艺环节,有简单模具结构的设计及模具装配生产能力。岗位及能力的需要成为项目课程的基础。塑料模具作为模具中的一大类,具有较强的岗位需求量,主要有模具助理设计师、塑料模具钳工、模具装配调试工等。

2.塑料模具课程定位

该门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课程体系中实现的。塑料模具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工程制图、机械基础、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等一系列课程知识基础;同时课程本身不仅仅是考虑塑料模具的工艺与结构,还需要反作用于模具的加工制造,以生产实际指导设计,使得设计的结构与工艺更加简单、实用。而传统课程教学与实际的教学目标发生偏离,这些都迫使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必须要为生产实际服务。

三、项目课程的实施

1.课程设计思路

项目课程以塑料模具中的典型结构为载体,分别设置了项目一,即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基础知识;项目二,即注塑模具基本结构与注射机生产工艺;项目三,即基于教具实物的注塑模具设计。项目下面又设置了多个典型模具结构工作任务。实现了塑料模具设计生产完整的工艺流程,同时也体现了从设计到装配模具的完整工作过程。杜威曾说过,1盎司经验胜过1吨理论。项目课程的设计思路体现了“做”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价值。每个项目都通过具体零件的加工实施,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工作。以“做”为中心组织课程,可以使学生快速提高能力;“做”给学生提供了直接体验知识的实际应用机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做”的成果即各个项目加工出来的零件,使教学成为产品制造的过程。通过各个项目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展示,以理论够用为度,进行工厂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提升为技能。

2.项目课程的考核方式

项目课程的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即过程化考核。课程是对每个单项项目进行考核,按照塑料模具的各个结构组成进行项目考核的划分,考核的内容与知识完全按照项目教学的过程要求进行,所考核的模具生产工艺为典型真实的塑料模具生产,通过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拆、装、设计等环节完整地体现一副塑料模具的总体结构。考核以实际应用性考核为主,同时考虑到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可以增加部分卷面测试。通过多种考核形式的结合,完善项目课程的实施,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四、项目课程的质量控制

如何提升项目的质量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项目课程的实施遇到了质量问题的困境。因此,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需要多方面因素的作用。第一,要有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第二,要准确定位课程与专业的关系,合理客观地设计项目内容与工作任务,不能过于笼统、粗糙,同时要考虑行业、企业的真实状况;第三,认真组织好各个项目工作任务的环节,教学过程可以采取小组式教学,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轮流进行;第四,加强对学生思想及纪律性的教育,项目课程教学大多不在教室而是在生产现场,环境的改变可能使个别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项目课程教学虽突破了学科的框架,但学生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改革中也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实现项目课程质量的控制。

基于工作过程的塑料模具项目课程重点体现为职业的工作活动,通过定位专业面向的岗位,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及职业能力的分析,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课程教学的改革,建立项目课程的标准,确定课程的内容与要求,详细设计项目的内容及工作任务,最大程度上把项目课程面向企业及实际应用。使学生对模具更感兴趣,能优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成本。提高学生在模具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能力,更加接近企业实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章振周等.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6).

[3]刘彦国.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第5篇: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范文

软件的选型对于大多数看重设计能力的制造企业来讲十分重要,企业往往要对多款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各方面因素做出决定,包括产品功能、设计效率、软件易用性、工程师接受程度、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度以及客户对接情况等。群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群达控股)就在设计软件的选型中下了一番苦功。

群达控股(原深圳群达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于2008年改制上市成立)创办于199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先进材料成型工艺、精密复杂模具研发和零部件生产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主要面向汽车、数码、家电和IT等行业,业务范围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密注塑成型和五金冲压成型等。公司成立初期,以通讯工具、电子设备、日用品和小家电的模具设计为主营项目。近几年,群达控股凭借多年从事模具行业积累的经验,开始进军汽车塑料模具及零部件生产制造领域,已成功为宝马、奔驰、通用和大众等多家国际著名汽车制造厂商提供汽车塑料模具及零部件,产品出口率一度超过70%。

为了顺应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的发展策略,群达控股将业务重心转向汽车、飞机及造船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合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研发部门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技术改革。基于对接上游厂商的需求,群达控股将Siemens PLM Software的NX软件列为转型之后的首选设计软件。

有了初步的选型计划,群达控股开始逐步对软件的功能与设计能力进行深入考察。注塑模设计效率低、加工流程不顺畅一直是困扰模具制造企业的大问题,群达控股希望能找到一种解决方案,优化模具设计与加工流程,实现模具设计与生产一体化,而NX就为群达控股提供了这样一种解决方法。

NX可以全面优化群达控股的模具设计过程,将复杂组件的设计技术集成到自动化设计过程中,从而帮助群达控股建立一个基于实践的最佳工作流程,使塑模专用的设计任务实现全面自动化。基于NX的标准注塑模部件库,群达控股还能建立整套设计分步操作过程,促进效率最高的工作流程的应用,把设计技术的复杂组件集成到自动化的顺序中。

在CAM方面,NX将嵌入的标准件库应用于高级特征加工, 使CAM 系统能够识别不同部件的精密加工要求。借助同步建模技术,工程师可以直接编辑零件模型、调整零件特征。同时,高速加工过程与NX CAM模块的集成,帮助群达控股实现了设计加工的一体化,确保了产品与注塑模模型间的关联性。利用主模型概念,NX生产工艺流程的所有功能联系起来,以零件的单一模型定义为主体,为并行设计和NC编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帮助NC编程人员在设计师完成工作之前就能着手对零件进行编程,并确保了加工生产能够随着设计模型的变更进行即时更新。

软件的兼容性也是群达控股十分看重的部分,基于自身软件转型和客户多样化需求的考虑,新的软件必须能够打开各种不同格式的设计文件。另一方面,群达控股希望能通过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建立自己的标准图库,提升设计效率。NX在这两方面的表现都为群达控股提交了满意的答卷。2008年,群达控股尝试在公司全面推行NX软件,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的历史数据导入工作。在后期与客户对接的过程中,面对不同行业应用不同软件的客户,NX也都能高效优质地打开各种格式的图样,并完成图样的无损转换。

NX的二次开发对群达控股提高设计效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公司营运总裁杨金表对NX开放的二次开发性能十分认同,“以前工程师都是以绘图为主,现在变成了玩积木。通过应用NX搞二次开发,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标准图库,设计新产品的时候,只要将已有的模块一件件拿来组装在一起就可以了,这既减少了工程图中的尺寸公差,也大大提高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

企业信息化集成、软件易用性、售后技术支持与培训以及技术创新也都是软件选型中的重要参考部分。NX在群达控股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应用NX,群达控股将模具设计阶段的物料明细表、仓库管理与采购管理有效结合,为模具的物料供应提供了保障。同时,NX疏通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使零件二维图和总装图在CNC部、机加工部、装配部、品质部以及试模组中高效传递,有效改善了装配试模的过程,并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

NX简明实用的特点为企业的实施推广提供了很大便利。初到群达控股,NX就受到了工程师的普遍认可,初步推广工作十分顺利。Siemens PLM Software在各地举办的大型讲座、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活动,也使不少工程师在技术和软件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加速了工程师对软件的全面了解。

在2008年至2012年中,为了配合内部技术升级,群达控股对NX进行了两次升级,一次是2010年至2011年,从最初购置的NX 3.0版本升级至NX 4.0,一次是2012年升级至NX 8.0。软件升级给部分工程师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但通过Siemens PLM Software及西门子各级商提供的技术支持,这些问题都很快得以解决。

对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的大力支持是群达控股应用NX的又一个理由。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校企合作单位,群达控股与华中科技大学的国家模具实验室建立了联办实验室,高校人才培养与技术力量支持是群达控股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自1996年开始,西门子就在中国推行了SCE项目(西门子自动化教育合作项目),并为全国50余所高校及职业教育机构提供教育领域的支持与帮助,2009年,西门子工业软件向华中科技大学赠送了100套NX学生版软件,这也为西门子与群达控股在高校中合作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五年的应用证实了群达控股最初的选择是正确的,2008年至今,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研发过程中全面应用NX软件,群达控股完全实现了最初引入NX时的预想目标,完成了模具设计与生产的一体化,引进了更加简便的混合建模设计模式,大幅提高了模具设计效率,建立了模具设计标准件库,改善了加工流程,并对整个生产研发模式进行了全面的优化。

第6篇: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范文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活动的契机很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都是很好的平台。工业创新需要紧密联系实践,种种方式都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经验,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但创新并不是要去创造什么,而是在长期实践中去不断进行改进,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的理念,要将创新成为一种意识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江苏省发明协会理事张家生老师在文章《跟张家生老师学发明——发明技法》中讲述了发明创新的方法:“改劣发明”。要改劣就必须要认真观察,分析原产品。这就是要我们去工程中实践,去进行实际的生产,在生产中创新。而实践单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更无法谈及创新。所以在工业实践中我们需要合作团队式的实践。带领学生参加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的作品,都是师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合作探索,对原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从而得到创新成果的。

工业创新需要“工学结合”

现在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逐步深入,职业教育的典型标志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已不再是简单的安排学生到工厂实习,也不是请几个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授几次课,而是涉及到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机制等诸多方面的结合。为此,各职业院校都在借鉴职业技能大赛,真正对学生实现工学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两届,在国内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更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交流和展示平台,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起到的引领作用就像涟漪一般,一波一波地延伸到每个职业院校,逐步影响到每一位老师和学生。

学校作为无锡市职业技能大赛的赛点学校,每次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在职业技能训练中。作为技能大赛数控铣教师组和中职组的选手,平时就注意观察和积累。本次参赛作品之一“数控铣(加工中心)主轴中心百分表安装器”就是在平时积累基础上的成果。我们在操作数控铣床进行工件平面度和垂直度的校平时,通常都会使用到百分表进行该项目的操作。由于百分表安装的原因,一般我们使用磁性表座,这在实际现场操作过程中会带来很多的不便,例如磁性不足,没有足够的安装位置等。因此学生就开始思考怎么样能够不用磁性表座,他们直接把表杆直接拆下来装在了数控铣床的刀柄上,但实践后发现虽然可以不用磁性表座了。可是问题依然存在,这种方法使得百分表圆周向调整不是很方便,于是有了使用万向节的这个最终的解决方案(见图一),这个方案设计连接杆件安装于刀柄上,从而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个作品的创新设计的过程,我们发现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只要教师合理的进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的探索就能够找到创新的灵感,发现问题后就要进行团队合作的讨论交流,在轻松的环境下诱发学生去思考去使用自己学到的技能进行创新的热情和创新的思维。

工业创新需要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在工业创新过程中不仅要起到一个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的角色,更要积极引导,不断地去指导学生完善设计。在上面这个项目的初期,虽然我们有了很好的想法,但在实践中依然遇到了许多的障碍。

一开始学生在设计上是有缺陷的,对于相关设计软件的熟悉程度不同。例如AUTOCAD在设计中并不能很好的调试装配的效果,所以教师指导他们去学习使用PRO/E软件来绘制设计图并且完成装配(见图一)。这样,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非常主动的去学习了该软件,不仅使他们的制图专业课能力得到了复习,也提高了他们对设计软件的掌握程度,一举两得,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随后的加工过程中,更是阻碍重重,最主要的问题是球头万向节的加工。学生学习数控车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但由于长轴过细,在加工中容易晃动,使得加工不平稳,经常使加工出来的球头成了椭球。在跟学生讲解车工工艺的过程中,他们的加工工艺不但在技能上更在理解上得到了提升,再经过反复实践,最终学生成功的将球头细长轴零件加工了出来。这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车削工艺的魅力,更加增强了他们学习车工的积极性。

工业创新需要“下企业”实践

“下企业”实践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带着任务,有针对性的到企业去,也可以找一些在学校培养了一段时间的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起参与实践。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熟悉企业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去创新。

学校车间与很多企业都有直接的联系,并有校办企业对外加工,教师在“下企业”过程中帮助企业完成一些基本的生产任务。由于学校设备比较齐全,学校对外加工过程中会接一些企业的订单,和企业一起合作生产。

第7篇: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15-02

作为省部共建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黑龙江大学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多年的就业信息反馈中我们发现黑龙江大学理工科也存在着学生素质结构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黑龙江大学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开设生产实践类的课程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搭建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桥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黑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了“塑料制品研发实训”这一课程。一门负有重要使命的新课程的建立,必须要有全新的教学方法来保障教学效果。2012年教育部高教4号文件中对我国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及建设重点提出了三十二条明确意见,提出了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要求。我们根据“塑料制品研发实训”这一门课程的特点把这四种教学方法放到不同的环节中去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科学设计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塑料制品研发实训”是由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和创业教育学院协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大四学生开设的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本院其他专业学生亦可选修。“塑料制品研发实训”是由理论课和实践课紧密结合,理论直接指导实践的一门课程。理论部分讲授塑料制品研发基础;实验部分是由“材料配方设计及挤出机造粒”、“材料注射成型及性能测试”、“注射模具设计及安装调试”、“产品制备及检验”和“产品鉴定及设计方案评价”等五个综合设计性实验组成,这些实验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二、启发式教学在塑料制品研发基础理论讲授环节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理念突出表现在[1]: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二者是教学活动的两翼,缺少哪一方面的教学活动都有失完整,好的启发教学,应该是两者完美的结合。为此,必须建立相互熟悉的师生关系。为此,我们提出了教师主动认识学生并向学生引荐自己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先拿到学生的选课名单,提前召开师生见面短会,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自己和即将要采取的上课模式;将自己的简介发给学生;集体合影并让学习委员在学生照片上标上名字;让每个学生在限定日期内交上自我简介,主要包括自己的学习方法、性格特点和人生简要规划;和辅导员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就做到了在上课的时候认知每一个选修“塑料制品研发实训课程”的学生了。在具体的课堂讲授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

(一)引而不发

塑料制品研发实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的后几个学时就会讲授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我们则是将实验的时间安排和理论课时间错开6周,不讲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设计方案时间以增加引而不发的效果。并把这几个课时留给以后的答疑解惑。在理论讲授中教师讲解本次成型机械制造产品的能力,但不限定具体产品,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产品和选择在学校能够提供的材料范围内的原料。教师首先找到一些在市场上销路很好的产品,充分强调产品的市场性,真诚地希望学生的产品可以在大学生创业园孵化的公司内出售,实现市场价值,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热情。教师充分强调实验方案的目的性,强调有的放矢和可执行性,做到让第三方可以执行此方案并能得到产品。点出做到这一点对于学生自己将来从事聚合物产品研发的意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在理论课刚刚结束时已经感觉到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了。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虽然大四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设计具有市场销售价值的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那些上进心很强并且情商较高的学生,我们在这里采取的是激怒他(有点不同于孔子所说的“愤”)[2],怀疑他的能力。在实行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他本人的愤怒和不服,有和你定立军令状的态势。同时也发现了其他学生的不服气,因为这样的质疑也包括了他们,不过是不明显罢了。这样以点带面的愤悱场景的设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承受能力。

在接下来的每周教师设定的答疑时间内,充分感受到了引而不发和愤悱场景设定的效果了。以组长为代表的各组学生拿着市场调研报告和设计方案来找你“算账”来了。在这里教师不作评价,而是让学生相互评价,让他组学生来感觉销售此组学生产品的可能性和方案的可执行性。在答疑过程中充分使用鼓励的词语,再次激发学生完善方案的热情。

三、探究式教学在材料配方设计实验环节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出难度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问题,学生通过对与该问题相关的资料的收集、阅读、归纳、分析等独立思考、探究过程,自主地掌握基本原理和结论的一种主动式学习的教学方法[3]。材料配方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是整个综合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师首先对这些教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划分,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内容较难的问题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众多的配方设计方法中,我们把难度较小的单变量配方设计法作为探究式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留给学生,把多变量的设计方法――正交设计法留在课堂上仔细讲解。这种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探究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发挥其潜能,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讨论式教学在模具设计及安装调试实验环节中的应用

讨论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4]。在讨论式的教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让所有选择此门课程的学生五人一组,组员自由组合,男女混搭。男女混搭有利于思考角度的配合,奇数人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举手表决。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这些学生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讨论题目。这些讨论题目具体、明确。问题的深度、难度也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我们给出的讨论题目是:如何安装和调试模具。这个题目确定后,教师和学生围绕题目有计划地做好准备工作,制定了讨论程序和讨论规则,布置了相应预习内容。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引起探索和质疑的兴趣和欲望,在下一步讨论的展开中能积极参与提问。

(二)问题展开和深入

在问题展开阶段,每个小组的第一发言人代表本小组概述本小组的发言要点,组员补充。在讨论过程中选定代表人参与每次讨论的具体发言,然后助教作讨论记录。在讨论过程中注意事项有:1.教师应把握讨论时机,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2.教师应规范讨论模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积极地参与研讨。3.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尊重发言者的意见,待他人发言完毕,再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问题的结局

重视总结与评价,防止讨论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是请工厂的技师讲解模具的安装和调试,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和总结。总结与评价一般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生层面,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和分析,肯定正确,分析失误;二是教师对讨论中学生忽视的要点和问题进行补充;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刺激学生讨论的积极性,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评选出两个优胜小组进行首轮安装调试试验,并进行“PK”,胜出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五、参与式教学在产品鉴定及设计方案评价实验环节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以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为主要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自身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5]。评价要客观公正,实现教学相长。为了提高效果,首先,要树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互动式活动,通过评价,教师不仅肯定了学生较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也把很多建设性的思维反馈给教师,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流。其次,评价要做到客观、全面和具体,除了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之外还应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分析探讨出现问题的源头,指明今后进步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最后,评价要以正能量的肯定为主,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在“塑料制品研发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中,启发式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不愤不启和不悱不发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探究式让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学习,吃自己想吃的东西的快乐;讨论式让学生感觉到了合作的重要,团队精神的重要;参与式让学生享受到了贵在参与、过程更美好的感觉。在此次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时间的设计有些不合理;为使用教学方法而用,有点着于形迹等。

参考文献:

[1]李春超,李宁.对高等学校实施启发式教学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

[2]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

[3]毛昕蓉等.探究式教学法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

第8篇: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范文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安装调试过程: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绘制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模具拆装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实训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安装调试有全面的认识,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模具拆装实训前的准备

1.拆装的模具类型常见注射模具一套。

2.拆装工具游标卡尺(大小各一套)、内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锤、螺丝刀子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训地点

实训楼二楼刀具实验室。

四、模具拆装时的注意事项

1.拆装和装配模具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免损坏模具零件。

2.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3.不准用锤头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4.导柱和导套不要拆掉。

5.画出模具的装配草图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图。

6.模具拆装完毕要清楚模具的动作过程及每个零部件的功用。

五、装配步骤及方法

1.确定装配基准

2.装配各组件,如导向系统、型芯、浇口套、加热和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

3.拟定装配顺序,按顺序将动模和定模装配起来。

六、实训报告要求

(1)按比例绘出你所拆装的模具的结构图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图;(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制均可)

(2)详细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数量、用途及其所选用的材料;若选用的是标准件则列出标准代号;

(3)简述你所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动作过程);

(4)简述你所拆装的模具的拆装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5)对模具拆装实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

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类型:注塑模系列——斜顶模

工作原理:

将已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

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

模具拆装实验注意事项

1、模具拆装时,注意上下模(或动定模)在合模状双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轻放、稳放。

2、进行模具拆装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注意正确使用工量具。

3、拆装模具时,首先应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装。

4、拆卸零部件应尽可能放在一起,不要乱丢乱放,注意放稳放好,工作地点要经常保持清洁,通道不准放置零部件或者工具。

5、拆卸模具的弹性零件时应防止零件突然弹出伤人。

6、传递物件要小心,不得随意投掷,以免伤及他人。

7、不能用拆装工具玩耍、打闹,以免伤人。

8、拆装结束后,清点工具。

实训总结

第9篇: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创新能力

一、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模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模式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该法在教学中使用后大受欢迎,在西方得到了积极推广。该模式的含义主要是指少用“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多用“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该教学模式与传统指导性引导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区别,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命令、指示为主,对学生提出教学要求,向学生直接灌输相关知识;该模式中教师不再对学生下达直接、命令性的指示,和学生进行更为平等、直接地交流,从而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提高学习积极性。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程度作为评价标准。该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1.确定辅助情境阶段。在该阶段中,需要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展示,这就要求老师通过合理的手段,帮助学生表达心声。教学需要先做好相关准备,包括预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身感受的要求等,和学生进行平等的、非引导性的交谈,从而和学生对某些问题交换看法。2.探索问题阶段。在该阶段中,教师需要在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后,澄清和明辨学生的情感,掌握学生心态变化,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3.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在该阶段,教师主要起辅助而非引导作用,在学生自己展示关于某些问题的看法后,教师从旁通过简单的语言,帮助学生从其他角度看问题,加强思维灵活性。4.规划和决策阶段。该阶段中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自行制定计划并决策。教师辅助学生但不干扰学生自己的想法,由学生自行发挥。5.整合阶段。学生在完成上述活动后,向老师汇报具体情况,同时对类似的活动进行完善。上述五个阶段相辅相成,组成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全过程。这五个阶段不是一次完成,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多次谈话。如若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塑料模具设计中,学生会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把握课题内涵、掌握拟定模具设计方案、执行方案的技能,可以对相关问题和结束的活动进行总结并反思,学会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思考问题,运用独特的办法来处理好问题。

二、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情况

1.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注重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帮助他们通过考试测验,这样就忽略了实践教学,使学生缺少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如此,学生仅仅凭借理论知识是达不到企业岗位的实际能力要求的,学生的实践技能只能停留于课堂讨论上,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相去甚远。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以教材或授课笔记进行讲授。讲课的过程量多质差,学生学习效率不好。虽然在课件中配备了模具动画演示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很差。2.项目化教学模式。目前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种时尚。其特点主要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学生作为项目执行的中心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该教学法有着诸多优势,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调查看,其有一些弊端:(1)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塑料模具知识体系。项目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模具设计,以一套模具设计作为一个项目来实施教学。学生在进行模具设计过程中,由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太多,使每个学生关注的知识点比较片面,无法完整统一。(2)硬件设施无法满足要求。项目化教学一般是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由于分组后需要同步进行教学,就要求学校具备足够的硬件条件满足教学需求,这样对于学校的负担太重,也利于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此外,因为学生对项目设计的不了解和没有设计经验的积累,使他们往往会选择寻找类似项目的资料来作为参考,这样学生就缺少了独立思考和自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对于每个学生都分配了固定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只能掌握部分技能,这和企业需要的一专多能型创新性复合人才相去甚远。(3)对绪论和模具标准化方面的知识讲解太少,考核方式太过单一。课程绪论和模具标准化的知识对学生有极大作用,前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者是未来塑料模具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质量要求,对学生完成项目化设计有着较大影响。但是许多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学校忽略了这两方面知识的传授,这对项目的进行造成较大的阻碍。同时,若是舍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理论考试,按照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考核,无法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有着全面合理的评估。

三、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与项目化教学互融

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与项目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对于项目化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能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创新能力。为了让新的教学法与本课程教学更加契合,加强教学效果,笔者对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步骤进行一定的调整,变为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项目流程步骤。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步骤。1.确定辅助情境阶段:给定某个塑料制品,让学生讨论其成型方法,指出哪种成型方法比较合理可行。2.探索问题阶段:制品的技术要求是什么?该制品的材料、产量、分型面、注射机是否已知?模具设计中一些未知参数是什么?模具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这些未知参数。3.发展学生洞察力阶段:是否见过此项目或类似的项目?能联想起其他有关模具方案吗?可以以其他的方式来描述它吗?能完成该项目中的部分内容吗?用到全部条件了吗?4.规划和决策阶段:执行模具设计方案,检查每一个步骤。能检查出步骤是否正确?能否证明它正确性?5.整合阶段检查整个模具的结构设计。总结这次项目设计的重点难点内容,并举一反三。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与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融合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重视绪论和模具标准化知识的讲解。项目化教学都是为处理好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展开的,所以能够通过利用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具体内容为:教师先根据某问题为学生讲解,然后提出类似问题,让学生自助思考同时展示自身想法,然后教师对上一个问题进行深化,引导学生全面地发散性思考,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对所有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并归纳出新的知识点。同时,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留下新的问题作为作业,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2.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训练。(1)对学习小组实施调整。改变分组方法,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由计算机随机分配,改变过去固定分组的现象。(2)合理划分任务并记录。对于项目任务需要合理划分,每次的项目设计、每个学生不能重复做同一个任务。(3)各小组之间要互相打分。这样能避免过去分组间互不沟通的现象,促进每个小组之间的沟通和问答,相互进行评分,做好记录。3.改变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之前单纯实行项目化教学的考核方法,即按照实训项目、分组项目和单人项目各占10%、70%和20%进行考核;添加创新能力和综合理论的考核项目。这样对教学内容项目重新分配后为实训项目15%,分组项目30%,单人项目15%,创新能力考核20%,综合理论考核20%。创新考核和综合理论考核当课程结束后再进行,创新考核主要参照项目教学法所设计的塑件,选取方法大致相同,仅有稍微区别的塑件作为考题。这种调整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技能实践水平。

四、结论

塑料模具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将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融入教学中。通过对本专业学生近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将项目化教学法与非指导性引导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处理好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明海.“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

[2]王欣.论“非指示性”教学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07

[3]杨鸿.教师教学知识的统整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黄晓峰.基于案例数学法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