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禄山和杨贵妃范文

安禄山和杨贵妃精选(九篇)

第1篇:安禄山和杨贵妃范文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之前,她已经嫁给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时宫廷“胡风”剽悍,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就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更方便他们。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对此,唐人李商隐发出了感叹,他在《骊山有感・咏杨妃》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不过,根据常理推测,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可能并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第之欢,而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无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

正如《旧唐书》所述:“太真姿质丰魂颠倒的是她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史载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这就难怪他会将她视为自己的艺术知音和精神伴侣。这一点,从他“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的欣喜语气里便可得知。

唐玄宗熟悉音律,对曲乐、舞蹈都颇有研究,不少贵族子弟都曾在梨园受过他的训练。《旧唐书》里记载,玄宗曾组建过“宫廷乐队”,选拔子弟300人,宫女数百人,招呼他们做指导。对于这样很有才情的“艺术帝王”,精通音律的杨玉环自然显得格外有魅力。据说有一次,玄宗倡议用中原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5种乐器开一场演奏会,贵妃积极应和。当时贵妃怀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轻歌曼舞,昼夜不息。对此,有白居易诗为证:“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我们都知道,杨玉环体态丰腴,可这并不影响她成为一个舞蹈高手。而且她最精通的还是节奏很快、身姿灵巧的胡旋舞。相传李隆基创作出《霓裳羽衣曲》后,杨玉环只是稍加浏览,很快就编配出《霓裳羽衣舞》,然后依韵而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非常漂亮。看到心爱的贵妃对自己的乐曲领悟力如此好,表现力如此强,玄宗兴奋不已,禁不住亲自为爱妃伴奏。在这个配舞中,杨玉环吸收了传统舞蹈的表现手法,又融合了西域舞艺的回旋动作,使得整个舞蹈飘忽轻柔,绰约多姿,与乐曲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和谐境界,成为唐代乐舞中的精品。

杨贵妃尝过鲜荔枝么?

《唐国史补》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关于这――“飞马献荔枝”的说法,最有名的莫过杜牧的《过华清宫》诗: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对于这个说法,后人历来有不少质疑。一种说法是说玄宗只在冬春到骊山的华清宫,而那个时节新荔枝还没成熟,所以批评小杜此诗“失实”。

我们不妨再从常识入手来分析这个问题。众所周知,荔枝不易保鲜。再从“贡地”的角度来看。有说来自南海,有说来自四川,也有“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自巴蜀”的“并进”说。而清吴省钦的《涪州贡荔枝辨》干脆全盘否定,认为“涪之荔枝,妃国无由嗜之也”。那么,就假定荔枝来自涪州,根据张岱的《夜航船》载:“唐天宝中,贵妃嗜鲜荔枝。涪州岁命驿递,七日夜至长安,人马俱毙。”按这样的说法,送至长安的已经是“辄坏”的臭荔枝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推理,那就是除却她小时候在四川可能尝过鲜荔枝外,做了贵妃后的杨玉环是没有机会吃到新鲜荔枝的。

也就是说,后人的诸多感叹,包括“七日夜至长安,人马俱毙”的恐怖想象,无非是“红颜祸水论”的褊狭思想作祟,美人也就是这样被合理歪曲、口水淹没的。

她么?

关于杨贵妃的“秽事”,以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六所载的杨贵妃为安禄山“洗儿”之事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书中如是说:“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购衣服……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

司马光学识渊博,治“史”严谨,可为了给帝王编一本好的“素质教育”教材,竟然典见着老脸,弃正史不顾,只是把污水往杨玉环身上泼,对此,许多人都看不惯。清代编的《历代御批通鉴辑鉴》,曾明确地指出:“通鉴载……考此皆出《禄山事迹》及《天宝遗事》诸稗史,恐非实录,今不取。”清代著名学者袁枚更直接地为杨贵妃鸣不平“杨妃洗儿事,新旧唐书皆不载,而温公通鉴乃采《天宝遗事》以入之。岂不知此种小说,乃村巷俚言……乃据以污唐家宫闱耶?”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旧唐书・杨贵妃传》:“(杨妃)有姐三人,皆有才貌。……并承恩泽,出入宫掖。”但牵出个安禄山来则另有所据,李肇《国史补》卷上:“安禄山恩宠寝深,上前应对,杂以谐谑,而贵妃常在座。诏令杨氏三夫人约为兄弟,由是禄山心动。及闻马嵬之死,数目叹惋……”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玄宗为何要“诏令杨氏三夫人约为兄弟”。根据唐崔令钦《教坊记》记载:“坊中诸女,以气类相投,约为香火兄弟……儿郎既聘一女,其香火兄弟多相奔,云学突厥法。”如前所述,唐时“胡风”盛行,其实也是上古姊妹共夫风俗的遗存罢了。杨氏三夫人全都结过婚,又不是皇帝的妻妾妃嫔,怎能随便“承幸”?那么三夫人只有按“突厥风俗”,以贵妃姐妹的名义“约为兄弟”,这样才可“并承恩泽”,名正言顺地和玄宗发生性关系了。因为当时是一种社会风气,所以杜甫才可以不避圣讳地写道:“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然而,这种社会风气只是对男性或者皇权的纵容,对于女性并不尽然,特别是贵为皇帝的宠妃,更不可能,也绝不允许随意出入宫掖。禄山“心动”,只是羡慕唐天子的艳福罢了。而后来安禄山认小他20多岁的杨贵妃作干娘,只是狡黠的安禄山欲讨好唐玄宗的手段罢了。再看看患有严重肥胖症的安禄山本人,“……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禄山肚大,每着衣带,三四人

助之,二人抬起肚……”退一万步讲,便是有的可能,他这样之人,又凭什么来打动尊贵美丽的杨贵妃?

她是如何死的?

李隆基虽年长玉环34岁,也曾是一个雄才大略、开创“开元盛世”的明君,但在达到人生的顶峰时,骄奢心难免会代替求治心。后在宰相与宦官的迎合下他很快就倦怠政事,任由李林甫等专权擅政,自己虽然落个清闲,却也埋下了祸根。也就是“从此君王不早朝”并非全因杨玉环而突然转变。便是唐玄宗后来重用杨国忠,虽有讨好贵妃的一面,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牵制李林甫的专权。

但不论如何,皇帝迷糊了,帝国的灾难迟早会来。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起兵反叛。不到一年的时间,叛军便逼近长安。于是,玄宗仓皇入川,途经马嵬驿时(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杨玉环时年38岁。

对于她的死,有多种说法。除却被缢而死的主流说法以外,有说她血溅马嵬驿,殆于乱军之中,有说“使人牵之而去”,流落民间,更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逃亡日本或远走美洲。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当然,离史实也愈来愈远。

其实,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这一点在诸多史籍典册里都有明确一致的记载。

当这位美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传奇也到达了高潮。绝色美人终是香消玉殒,可香魂不散,故事不绝。诸多幽怨,诸多是非,还是去另一个世界里清算。对此,清人袁枚慨然写道:“到底君王负前盟,江山情重美人轻,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编后:

她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女人。

第2篇:安禄山和杨贵妃范文

??江南忆,最忆是黄州。谷雨绿肥红不瘦,赤壁矶头涌潮头,绿海荡轻舟。

??也许是古长安的温泉水

??温热了这一泓清池青春奔腾

??也许是花木扶疏的杜鹃血

??肥沃了这一嶂大山的江南之春。

??华清池这一块独特的天地,像从江南飞来一朵绿色的云。

??站在高楼顶上,俯瞰华清池处,碧海蓝天,万丈晴空,一列蜿蜒如黛的绿色,风涌云奔地跃上葱茏叠嶂的山峰;一轮饱满恢宏的夕阳,悬挂在绿色茂密之中;亭台楼阁,水榭木屋,在苍翠的花木丛中时隐时现,沉浮跳荡……

??进入华清池,拾几级台阶,一股沁心入脾的槐花清香,引人仰目几百年的蓬荫如盖的大国槐,转眼国槐背后,就是一座高大无朋的浴女雕塑耸立眼前,不言而喻,她,就是杨贵妃!

??杨贵妃,出浴入仙,含羞带愧,曲体肥臀,雍容华贵,半身赤裸,硕大无朋。

??好一个藏羞含情又风姿绰约的柔情少妇,在积绿堆翠的柔软云彩的簇拥中,红颜,比衔在云山口的那轮鲜红的夕阳还要鲜艳欲滴,云发,比簇拥在她身后的那座风奔云涌的绿色山峦更云涌风奔。

??有诗云:玉女人似月,浩腕凝霜雪,青丝蓬如云,黛山风云叠

??山峦,最青春的时候,莫过于谷雨青山;女人,最青春的女人,莫过于华清池的杨贵妃。她们的靓丽和鲜活,都到了严丝合缝的极致。

??杨贵妃,是国人心目中最青春最美丽的女人。

??杨贵妃,也是干旱的北方一朵最绿色最柔软的云。

??杨贵妃,杨玉环是也,持一身肥美和柔软,深受唐玄宗百般恩宠;赵贵妃,赵飞燕是也,持一身苗条和修长,深受汉成帝万般心欢。环肥燕瘦,开女人审美之先河,至今,赵飞燕的骨感美风靡尘上,杨玉环的柔软美也不逊风骚。

??历史,攥住了国人审美传统的这根风筝线,系住了北方干旱天空上这朵风吹不散的绿色的云,所以,华清池留下了杨玉环最青春的日子。

??杨贵妃这朵绿色的云,是最青春的,也是最柔软的,但物极必反。

??唐玄宗于开元盛世20年中,明君称号盛名极富,可自投入杨玉环这朵绿色云的柔软怀抱,江山社稷就被笼罩在这朵绿色云的阴影之下。

??杨玉环这朵绿色的云,遮挡了世人的耳目,杨贵妃这朵柔软的云却奴役了唐玄宗。貌似粗鲁颟憨,实则是贼心如丝的安禄山,都能大借杨玉环这朵绿色云的遮蔽,与杨贵妃鬼混唐朝,为唐玄宗溜须拍马,从而使自己连升三级,并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大唐万里江山竟让安禄山这个处心积虑的反贼控制了北方大部,并起兵造反,酿成八年内乱之祸。

??启用安禄山的奸佞宰相李林甫寝后,唐玄宗又一次被杨玉环的柔软所利用,继续任用杨玉环的同族兄长杨国忠为宰相。杨国忠持杨玉环这朵绿色云的荫蔽,横行朝野,放纵安禄山,从而让安禄山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地得以起兵直逼潼关。

??慌乱中,唐玄宗携杨贵妃、杨国忠夺路逃生,至马嵬坡前,杨国忠却罪有应得地被20蕃帮使者截杀,相继威逼唐玄宗杀死杨玉环。

??无奈之下,唐玄宗只有敕令高力士用玉带将杨玉环悬挂于马嵬坡的树枝上活活勒死。

??呜呼,红颜薄命!美丽绿色的云,终究被风刮成破粹的云,永久地飘摇在马嵬坡的树枝上。

??绿色是一种美丽,柔软也是一种魅力。

??世界因为有了绿色和柔软才变得生机蓬勃,生生不息。

??但美丽和柔软,对于色鬼和贪官来说,红颜却是祸水,柔软成了陷阱。

第3篇:安禄山和杨贵妃范文

“环肥燕瘦”这一成语的来源,也与杨贵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身材是丰腴的,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材是清瘦的,这两位历史上有名美人的胖与瘦,被苏轼老先生用来比喻书法作品风格各有所长,据苏轼的《孙莘老求墨妙言诗》言:“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瘦谁敢憎。”美人的胖瘦本与书法隔着十万八千里,居然也被苏老先生联系到了一块,真是够别出心裁。此后,“环肥燕瘦”这一成语也就流传开了,不过慢慢跟书法毫无瓜葛了,回归到它最本真的含义,说的就是女人的身材。

另有白居易的《长恨歌》,虽说对杨贵妃肥与不肥没多的描述,但一句“温泉水滑洗凝脂”,可让人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杨贵妃的丰腴。

周的“簪花仕女”,被称作是“唐朝女子的符号”,也让唐朝女人的壮硕与丰美,如一朵恣意盛开的花,鲜活、饱满地养了无数唐代人的眼睛。而且,唐朝不仅女人肥,男人也肥,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就是其中的一个,据《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禄山晚年益肥胖,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三百三十斤,居然跳《胡旋舞》还能疾如风,真不可思议。更让人疑惑的是:唐人为何以肥为美?丰腴的杨贵妃缘何受宠?

唐朝是个富有的朝代,杜甫有诗记载“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国家繁荣昌盛,人们丰衣足食,大多可放开肚皮畅快淋漓地吃香的喝辣的,具备了身强体胖的外在条件,也就保持了健康丰满的体格。

“环肥”之美,兴于盛唐,起自北方。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李唐王室由鲜卑游牧部落的关陇军事集团起家入主中原后,依然是保持着游牧生活的一些习性的,喜欢欣赏牡丹,热爱肥臀大马,崇尚壮硕之美。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就是剽悍、健硕的体魄,丰腴的杨贵妃受欢迎,得到宠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说,唐人自信,无忧患,当时的唐代是高度开放的国家,与130多个国家交往着。唐代的长安城是一座雄伟壮观的都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会,是东方文明的中心,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旅行家、学者和不同信仰的宗教徒。譬如波斯就与唐朝交往很是密切,唐长安城里有着大量的波斯人居住。

第4篇:安禄山和杨贵妃范文

关键词: 安史之乱 唐玄宗 安禄山 原因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安史之乱由此开始;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初,史朝义在唐军的追击下走投无路,穷途自杀——至此,历时七年有余的安史之乱方结束。安禄山是唐玄宗很信任的一个边将,那么他发动叛乱和玄宗有什么关系呢?

一、唐玄宗的信任

按杨国忠的话说:“安禄山终于反了。”当时安禄山“恩宠特深,总握兵柄”①,玄宗很信任他。安禄山“常与妃子(杨贵妃)同食,无所不至”②,“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③——玄宗信任他竟到了这种地步,当别人说安禄山和扬贵妃有丑闻时仍然不怀疑。玄宗还怕外人以酒毒之,遂赐金牌子系于安禄山臂上。每有皇宫召宴,欲沃以巨觥,禄山即以牌示之云:“准敕断酒。”④可以说安禄山受到的宠幸无人能比,连杨贵妃的兄弟杨国忠也难望其项背。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安禄山不简单——竟然可以获得皇帝如此的信任,这也是他的厉害之处之一。

面对这样的对手,杨国忠很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尽管扬国忠从侍御史做到宰相,“凡领四十余使,又专判度支、吏部三铨”⑤,还是认为安禄山跋扈,想要扳倒他。于是杨国忠“屡于上前言其悖逆之状”⑥,说安禄山要谋反,无奈唐玄宗愣是不信杨国忠的话。杨国忠还真的是“无学术拘检”⑦,认为安禄山要谋反,皇帝不相信,好好备战也就是了,但作为朝廷的大员偏偏只顾自己的争权夺势,不了解大局不说,还看不清局势,可以说是整个唐朝的悲哀。

杨国忠没其他的办法,只是屡次上奏玄宗说安禄山必反,还对玄宗说如果召安禄山进朝,“召必不至”⑧。哪知道安禄山听到皇帝召见立马就进京。安禄山见杨国忠出招,于是也反击了,在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正月,安禄山在华清宫拜见玄宗后,哭着对玄宗说:“臣蕃人,不识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杨国忠欲得杀臣⑨。”安禄山很聪明,在玄宗面前装可怜,说自己没什么本事却得到皇帝如此重用——厉害,安禄山拼命说自己其实没什么用处,有今天的成就全是靠玄宗的信任,借此表忠心、表决心,于是玄宗越来越信任他。本来嘛,杨国忠说安禄山必反,不敢进京,现在人家朝圣了,你还有什么好说?杨国忠苦苦相逼,安禄山不反也要给逼得反。——安禄山造反,杨国忠要承担很大责任。安禄山毕竟也害怕,在三月一日归范阳的时候“快马加鞭,疾行出关,日行三四百里”⑩。而在这以后,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要谋反,唐玄宗必定大怒,而且派人把说话的人绑给安禄山——安禄山获宠到了如此的地步。如果这时候玄宗知道禄山是逃出京城的,恐怕也会怀疑他做贼心虚。如果杨国忠有远见,在安禄山拜见玄宗时下手摆平他,也就没有以后的事情了,但偏偏扬国忠只知道说安禄山必反而不知道行动。但是,唐玄宗还是愿意相信安禄山。

也许是玄宗察觉到什么,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又召安禄山进京,这次安禄山害怕了,托疾不至。玄宗还想赐婚给他儿子安庆宗,还手诏安禄山观礼{11},不料安禄山很快就推辞了。玄宗说要赐婚给他儿子,为了方便,就在京城举行婚礼。按常理说,皇帝这么信任安禄山,让他随意进出宫门,还赐婚给他的儿子,他高兴还来不及,但是他却推辞,可以说禄山在这个时候的表现已经不正常了。并且,安禄山“于范阳北筑雄武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积彀为保守之计,战马万五千匹,牛羊称是”{12}。作为一个防御少数民族的节度使,有些防御措施也可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深挖洞,广积粮”却有造反的嫌疑。因此这时候玄宗应该有行动去遏止他才对,偏偏玄宗无所为——安禄山造反,玄宗过失实在太大。安禄山做得如此过火却没人阻止他,足见他在朝廷的眼线已有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安禄山的厉害之处。此时的玄宗已经没有开元初的胸怀天下了,当初唐明皇忧勤国政,谏无不从,现在竟连身边的定时炸弹也没发现。

再说说安禄山的出身。安禄山“本无姓氏,名轧荦山”{13},可以说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等到他长大的时候,“解六蕃语”——懂得六种蕃族语言,“为互市郎”{14}。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安禄山到张守珪军中偷羊被发现,张守珪抓住他后想打死他,安禄山大喊一声:“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15}张守珪见安禄山长得又白又胖,觉得他说的话又有道理,就放了他,还命令他“与乡人史思明同捉生,行必克获,拔为偏将”{16}。安禄山可以说是个将才,他“素习山川井泉,常以麾下三五骑生擒契丹数十人,守珪转奇之,每益以兵,擒贼必倍,所向无不披靡。珪遂养为子,以军功加员外左骑卫将军,充衙前讨击使”{17}。安禄山胆识也有,凭军功升官,着实厉害。张守珪常常嫌安禄山太肥,因为张守珪威风素高,安禄山畏惧不敢饱食。可见,玄宗若能以如此之人控制安禄山,不要说造反,恐怕他连饭都不敢吃饱。

二、信任的结果

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时,安禄山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到此时,安禄山已经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大节度使,并已经控制了河北,拥有了幽、并的劲骑,可以说唐朝的处境不妙。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率蕃、汉之兵十余万,自幽州南向诣阙,以诛杨国忠为名。

先看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边兵力部署。“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余匹”{18}。其中,“河东节度与朔方掎角以御突厥……治太原府,兵五万五千人。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治幽州,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平卢节度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卢龙二军,……治营州,兵三万七千五百人”{19}。我们可以看到,安禄山手握兵力已近十八万,超过边兵的三分之一,而反的就是安禄山统帅的东部军。可以说,玄宗给安禄山的假象所迷惑才盲目信任安禄山,可悲;给了自己信任的人那么大的权力却不知道他究竟是怎样的人,可叹;最后,局势失控,无法挽回。安禄山,其实是唐玄宗一手炼成的。

安禄山一路可谓是势如破竹,“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二月丙戌朔,安禄山于灵昌郡渡河。辛卯,陷陈留郡,杀张介然。甲午,陷荥阳郡县,杀太守崔无诐。丙申,封常清与贼战于成皋瓮子谷,官军败绩,封常清逃到陕郡”{20}。说起来可悲,当初封常清“自安西至,玄宗问东讨方略,常清大言”{21},玄宗很高兴,于是让他做了范阳节度使,在东都召募,结果招的都是普通百姓,遇到安禄山军队时一败涂地。试想,未经过训练的普通人怎是身经百战的将士的敌手?“其年十一月,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十二月十二日,陷东都”{22}。安禄山确实厉害,不用多久就打到京师,基本没遇到多少能抵抗。叛军田承嗣、安守忠进攻洛阳,守将封常清军队被叛军骑兵冲杀,大败溃逃,叛军攻占洛阳,封常清逃走。叛军追击高仙芝军队,唐军大乱,人马践踏,死者不可胜数。后唐军退守潼关,才阻住叛兵西进。从时间上看,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二月时,叛军从灵昌渡河,下陈留、荥阳。封常清守武牢,高仙芝屯陕郡,到十二月十二日,叛军陷洛阳。自范阳至洛阳千六百里,即使每日连续行军两驿路六十里,亦须三十日。此时距安禄山起兵仅四十余日,不得不说安禄山这个人不可小看。何况封常清跟高仙芝好歹也是身经百战的将领。

封常清败退后遇到高仙芝,“具以贼势告之:恐贼难于争锋”{23}。封常清既然打不过安禄山,只能把安禄山的情况告诉高仙芝,说敌人的实力很强。高仙芝于是退守潼关。当时“玄宗派宦官边令诚监仙芝军,数以事干仙芝不遂,奏言常清张贼势以动摇众心,仙芝弃地数百里,且盗减军士粮赐”{24}。玄宗于是下旨斩封高二人。当时除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外,唐廷已无人能抵御安禄山了,玄宗不辨是非斩了两人,无疑帮了安禄山大忙。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唐玄宗任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扼守潼关,当时哥舒翰有病在身,尽管当时部将王思礼和李承光争长不协,但哥舒翰以逸待劳,凭借的又是潼关天险,安禄山又未必打得进去。

当时哥舒翰到达潼关的时候,有人劝哥舒翰留兵三万守关,悉以精锐回诛杨国忠。哥舒翰不当面反对,但已经默许了。还没出兵,有人泄密,杨国忠很害怕,于是屡次奏请玄宗要哥舒翰和安禄山决战。唐玄宗已经很久不练军事,根本不了解情况,于是派人督战。哥舒翰不得已,和敌人在灵宝决战,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力战被俘,投降了安禄山。潼关既破,长安已无险可守,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安禄山兵进长安,纵兵劫掠,搜捕百官、宫女、宦官押赴洛阳——安禄山破关而入还是因为唐玄宗不识大局、瞎指挥,帮了安禄山一个大忙。最终,玄宗把自己送上了太上皇的龙椅。

三、结语

安禄山走上不归路当然有很多的原因,尽管扬国忠等难辞其咎,但是唐玄宗的过失无疑是最大的。当初,玄宗盲目听信左右被安禄山收买的人的话,总认为安禄山可以无条件信任而不考察,偏听偏信,让安禄山手握大权。安禄山手握大权后又没有什么能够限制得了他,当天下无人制止得了他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安禄山反后,唐玄宗还瞎指挥,越帮越忙,最后反帮了安禄山大忙,自己只好落得一个“幸蜀”的下场。因此,是唐玄宗促使安禄山走上了叛唐的不归路,但是也只有安禄山这样只知道获取,不知道为唐朝守边的不合格的将领才会行此大逆。 -

整理

注释:

①[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杨国忠. 北京:中华书局,1975:3245.

②[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北京:中华书局,2006:46.

③[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北京:线装书局,2007:1812.

④[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46.

⑤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杨国忠:3244.

⑥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杨国忠:3245.

⑦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杨国忠:3241.

⑧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上·安禄山:5369.

⑨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上·安禄山:5369.

⑩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上·安禄山:5370.

{11}[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上·逆臣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6417.

{12}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上·安禄山:5369.

{13}{14}{15}{16}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上·安禄山:5367.

{17}[唐]姚汝能撰.安禄山事迹.北京:中华书局,2006:74.

{18}{19}[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1800.

{20}旧唐书·本纪第九·玄宗下:230.

{21}[唐]姚汝能撰.安禄山事迹:96.

{22}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忠义下:4892.

第5篇:安禄山和杨贵妃范文

安禄山所属各部落头目,得知他攻下长安,得了大唐天下,纷纷前来朝贺。安禄山在宫中设豪华宴席招待,并令乐工一齐奏乐,还有数批身着不同艳丽衣裳的宫女当筵轻歌曼舞。可安禄山还寻思着要弄些宫中神奇之事来,务必让这些未见过大世面的番人目瞪口呆。想来想去,他觉得宫中唯有舞马之术最为神奇。

以前,唐明皇极其宠爱杨贵妃,整日不理朝政,却费尽心思寻找新鲜娱乐之事来取悦杨贵妃。后来有人训练了一匹会跳舞的马献来,令唐明皇与杨贵妃大为欢喜。后来宫里还设立了专门教习舞马的圉人,每逢宴酣时,就命圉人牵来舞马表演,以为助兴。

安禄山传令下去,一会儿就有圉人牵着五匹舞马进殿来了。这五匹马分别为黑、白、黄、青、橙五种毛色,光亮整洁,身上各佩精美珠饰,一路叮当作响,进殿后整齐地在殿下一字排开。

安禄山见了满心欢喜,一声令下,全场乐工开始奏乐。果然,那些马听到乐曲声响起,便昂首顿足跳起舞来。一会儿左右摇摆,一会儿上下跳跃,且五匹马始终保持舞步一致,丝毫不乱。随着乐曲节奏的不同,其舞步也快慢不同,当舞到高潮时,五匹马竟一齐向着殿上引颈嘶鸣……

“哈哈,你们看看,连这些无知的牲畜也懂得高呼万岁啊!”安禄山捋着胡须,借机自我吹捧道。

殿下众人听了大惊,忙不迭地跪倒一片,齐声高呼万岁,把安禄山得意到简直要飘起来了。

一曲舞罢,五匹马停下脚步,排着队安静地退了出去。这时,安禄山身旁一番奴过来低声禀告:“那圉人说,前不久他们教习了一匹好马,不仅舞步非比寻常,更可表演各类杂技,问陛下是否一观?”

一听还有更妙的,安禄山大喜,立即叫牵来表演。很快,圉人牵着一匹高头大马进殿来了,这马浑身火红,行走如一团烈焰在燃烧,且威武雄壮,和前五匹舞马的玲珑俊秀相比起来迥然不同,倒像是驰骋沙场惯了的战马。

红马笔直走到殿下,毕恭毕敬地朝端坐其上的安禄山点头作了个揖。安禄山微笑着,挥手叫乐曲响起来。随着一曲《后庭花》缓缓奏响,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红马身上,看它将跳出如何非比寻常的舞来。谁知过了许久,红马居然纹丝不动,仿佛对乐曲声充耳未闻似的。

安禄山脸上不高兴了,怒问圉人是怎么回事?圉人走前一步,回奏道:“此马名曰赤玉,它自恃艺高,有个非常不好的脾性,就是最喜人拍其马屁,不拍则至死不舞。”说完他走过去在赤玉马屁股上拍了一板,赤玉马果真摇摇摆摆舞了起来。

“哈哈,这马倒是有些意思,怎么也和人一样,喜欢拍马屁咧!”安禄山大笑道。再看那赤玉马,跳舞果然比前五匹马娴熟耐看,舞步更大方到位。但跳来跳去,终究也是寻常动作,并无特别出奇之处。

安禄山看了一阵就叫停,对圉人说要赤玉马表演精彩点。圉人回答:“这赤玉马颇识人贵贱,拍其马屁者愈高贵,它愈尽力献艺,表演就愈精彩。奴才手贱,已无能为力,请借在座哪位将军之手一试!”

一番将听了,走过来,二话不说就照着赤玉马的屁股来了一巴掌。只见赤玉马立刻为之一振,两只前腿蓦地腾空而起,站立着在殿下来回走了两圈,还频频向大家致意,圉人解释说,此曰“天马行空”。众人好一阵喝彩。另一番将走过来接着又拍了一马屁,赤玉马应声又表演了一招“金鸡独立”,同样博得满堂喝彩。

于是座下众人纷纷争抢着拍赤玉马屁,赤玉马也不让大家失望,一会儿一招“纵横四海”,一会儿一招“马跃檀溪”,一招比一招精彩,真个让大家一饱眼福、拍案叫绝。就连安禄山也大为惊奇,因为当初他在京城陪侍唐明皇时,都不曾见过如此精彩的舞马表演。

最后,安禄山唤过圉人问道:“不知赤玉马最绝的招式是什么?可速献来一观,朕稍后定有厚赐。”

“赤玉有一绝技,曰‘赤玉飞天’,可腾空飞起六尺之高而久久不落,如腾云驾雾一般,实为罕见,只是——”圉人迟疑了一会儿,说,“欲观此景,须得天子之手亲拍其马屁方可。”

“这个使得,这个使得。”安禄山早就手痒痒了,听说还有飞天这样的奇观,便迫不及待地走下殿来。他大摇大摆地踱到赤玉马身后,伸出巴掌在那肥厚的马屁股上着着实实拍了一掌。

大家瞪大了眼睛,想瞧仔细赤玉马是怎么飞天的。没料到赤玉马受了这一巴掌竟像没感觉似的,像先前一样老半天没动静。安禄山蓄足了气力,照着另一边马屁股又来了一巴掌。可赤玉马还是岿然未动。下面有人忍不住掩口窃笑起来。

难道是我的手算不上天子之手吗?安禄山不禁恼羞成怒,挥掌在那马屁股上好一轮猛抽:“畜生,怎这般可恶!”

圉人见状,口中念道:“赤玉啊赤玉,你此时不飞,更待何时?”说罢打了一声唿哨。这时,令人惊心的一幕发生了:只见赤玉马蓦地抬起后腿,朝后面狠踹了两脚,因其体格高大,相比之下,安禄山显得身躯肥矮,不偏不倚被赤玉马正踹中面门。

安禄山一只眼珠当即夺眶而出,另一只眼睛也鲜血直流,惨叫一声倒在了地上。与此同时,旁边那圉人突然如醒狮一般扑向安禄山,手里挥舞着一柄事先藏好的匕首。可惜,在他触到安禄山的身体之前,就被一个抢上前来的侍卫阻挡住并将一把长刀插进了他的胸口。

圉人双眼瞪着安禄山,至死大骂不止:“你这无耻反贼,受尽皇恩,不思报效而举兵反叛,真乃禽兽不如!我虽为圉人,亦深知忠义,恨不能生啖尔肉……”

第6篇:安禄山和杨贵妃范文

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四民泾渭分明。自汉武帝以后,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士人一般即指儒士。儒士这个阶层,上可入仕为官,经邦治国,拥有特权;下则可隐于乡野,独善其身,总之,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儒商作为一个商人群体,在明中后期大量涌现。

“儒商”有其特定的内涵:首先,从文化精神上看,儒商很善于把儒家的一些思想道德应用于商业经营中。其次,儒商的形成基本上有三种途径:一种是一些儒士弃儒从商而成的儒商;一种是某些商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商业的经营方式又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其经营致富后通过捐纳制度而拥有士人的身份;最后一种就是官员直接经商,他们利用种种特权,经商置业,既有经商之实,又有官袍加身的名望,名利双收。

儒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经营价值观念上,儒商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往往力图通过经营活动来实现“经世济民”的道德理想;在经营理念上,儒商在经营活动中十分讲究诚信,还强调“以义取利”,深受儒家义利观的影响;在经营管理方式上,由于儒家文化注重群体本位和人情关系,因而在内部管理之中,实行家族化管理,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一、儒商明中后期大量涌现的历史原因

先秦以来,士农工商,泾渭分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一大特色。至明中叶以后,社会结构为之一变,归有光写道:“古者,四民异业,至于后世,士与农商常相混。”①便是明中后期以来社会结构变动的最好概括。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经过明初百余年的休养生息,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这为商业经济的重新活跃奠定了基础。在朱元璋严厉打击下的商贾势力经过百年的挣扎奋斗,重新活跃起来。

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人口不断激增,传统精耕细作的农业已经越来越不能消化多余的人口,尤其是江南地区,地狭人稠,生存的危机迫使人们弃农经商或弃儒就贾。如在徽州地区,“新安土硗狭,田畜少,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阅家不惮为贾”②,经营商业,成为徽州人求得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

商业经济的发展促使庞大商贾势力的形成,商贾的经济活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社会上涌现弃农经商、弃儒经商的风潮。明代大儒王阳明认为只要能“调停得心体无碍,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四民异业而同道”③,这些都反映了传统四民观念的动摇。新安儒商汪道昆更是发出了“良贾何负闳儒”④的惊世之语。新的四民观念为儒士弃儒从商提供了理论基础。

明代的纳监捐官制度,彻底改变了士商关系,促使大批读书人开始“曲线入仕”,先经商致富,再通过捐官成为“商而士,士而商”二者兼有的儒商。从明景泰年间开始,明政府为解决国家财政困难,实行了名曰“纳监”的创收政策。尽管这些官职大多为虚职,但是大大地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这些人有个专门名称,叫“俊秀子弟”,于是“或遇岁荒,或因边警,或大兴工作,率援往例行之,讫不能止”⑤,终于使纳监捐官与科举并行不废,成为一种制度。纳监捐官制度打通了商人入仕的途径,于是官商一体的儒商在明中后期大量出现了。

另外,身居高位的官僚想方设法利用手中的特权经商发财,这是儒商大量涌现的又一原因。就连品位最尊的内阁首辅也不例外,如嘉靖朝的徐阶,长期担任内阁首辅,万历年间名臣于慎行关于徐阶有如下记载:“华亭相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广大朋友们,关于“思想哲学辅导:安史之乱原因研究”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安史之乱由此开始;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初,史朝义在唐军的追击下走投无路,穷途自杀——至此,历时七年有余的安史之乱方结束。安禄山是唐玄宗很信任的一个边将,那么他发动叛乱和玄宗有什么关系呢?

一、唐玄宗的信任

按杨国忠的话说:“安禄山终于反了。”当时安禄山“恩宠特深,总握兵柄”①,玄宗很信任他。安禄山“常与妃子(杨贵妃)同食,无所不至”②,“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③——玄宗信任他竟到了这种地步,当别人说安禄山和扬贵妃有丑闻时仍然不怀疑。玄宗还怕外人以酒毒之,遂赐金牌子系于安禄山臂上。每有皇宫召宴,欲沃以巨觥,禄山即以牌示之云:“准敕断酒。”④可以说安禄山受到的宠幸无人能比,连杨贵妃的兄弟杨国忠也难望其项背。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安禄山不简单——竟然可以获得皇帝如此的信任,这也是他的厉害之处之一。

面对这样的对手,杨国忠很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尽管扬国忠从侍御史做到宰相,“凡领四十余使,又专判度支、吏部三铨”⑤,还是认为安禄山跋扈,想要扳倒他。于是杨国忠“屡于上前言其悖逆之状”⑥,说安禄山要谋反,无奈唐玄宗愣是不信杨国忠的话。杨国忠还真的是“无学术拘检”⑦,认为安禄山要谋反,皇帝不相信,好好备战也就是了,但作为朝廷的大员偏偏只顾自己的争权夺势,不了解大局不说,还看不清局势,可以说是整个唐朝的悲哀。

杨国忠没其他的办法,只是屡次上奏玄宗说安禄山必反,还对玄宗说如果召安禄山进朝,“召必不至”⑧。哪知道安禄山听到皇帝召见立马就进京。安禄山见杨国忠出招,于是也反击了,在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正月,安禄山在华清宫拜见玄宗后,哭着对玄宗说:“臣蕃人,不识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杨国忠欲得杀臣⑨。”安禄山很聪明,在玄宗面前装可怜,说自己没什么本事却得到皇帝如此重用——厉害,安禄山拼命说自己其实没什么用处,有今天的成就全是靠玄宗的信任,借此表忠心、表决心,于是玄宗越来越信任他。本来嘛,杨国忠说安禄山必反,不敢进京,现在人家朝圣了,你还有什么好说?杨国忠苦苦相逼,安禄山不反也要给逼得反。——安禄山造反,杨国忠要承担很大责任。安禄山毕竟也害怕,在三月一日归范阳的时候“快马加鞭,疾行出关,日行三四百里”⑩。而在这以后,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要谋反,唐玄宗必定大怒,而且派人把说话的人绑给安禄山——安禄山获宠到了如此的地步。如果这时候玄宗知道禄山是逃出京城的,恐怕也会怀疑他做贼心虚。如果杨国忠有远见,在安禄山拜见玄宗时下手摆平他,也就没有以后的事情了,但偏偏扬国忠只知道说安禄山必反而不知道行动。但是,唐玄宗还是愿意相信安禄山。

二、儒商大量涌现对明社会的影响

明中后期,商贾势力急剧膨胀,儒商大量涌现,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世俗风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在政治上,造成****丛生,吏治败坏。有时人小说为证:“读什么书!读什么书!只要有银子,凭着我的银子,三百两就买个秀才,四百是监生,三千是个举人,一万是个进士……读什么书!若要靠这两句书,这枝笔,包你老死白头。”⑦直接暴露世人心态,表现了士人的愤激之情。商人捐钱得官后,就像做买卖一样竭力追逐利润,于是必然或是依靠特权拓展经营,或是进行残酷剥削,贪污纳贿,想方设法加速敛财。这些官员经商往往依靠政府权力庇护,蛮横无理,排斥异己,其垄断性和腐朽性暴露无遗。

2.在经济上表现出商业的繁荣发展,但是在表象之下潜伏着深深的危机。在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巨大的商业利润引诱着大量农民弃农经商,必然导致本末之争。更为重要的是商人通过纳监捐官制度成为特权阶层后,大量地逃避税收,这样巨额的赋税将转移到广大农民头上,土地兼并集中必将加速,农民将不可避免地破产,阶级矛盾也必将激化,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况且,官员经商带有极强的腐朽性和垄断性,这些都必将影响到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3.在文化上,儒商的大量涌现直接影响了士人气节的巨变。当时礼部的有识之士,就曾经上奏义正词严地分析了其严重的后果:“为士子者,知财利可以进身,则无所往而不谋利,或买卖,或举放,或取之官府,或取之乡里,视经书如土苴,而苞苴是求;弃仁义如敝履,而货财是殖,士心一蠹,则士气士节,由此而丧,他日致用,何望其能兴治有补于国家哉!”⑧国家的精神支柱一旦崩溃,社会的精华往往就会蜕变成为社会的渣滓。明清鼎革之际,明遗民大多归顺大清,时人有讽刺诗为证:“天开交运举贤良,一阵夷、齐下首阳。家里串排新雀顶,腹中打点旧文章。当年曾耻食周粟,今日翻思吃皇粮。岂是一朝顿改节,西山薇蕨已精光。”⑨明王朝的迅速败亡与士风的巨变有很大的关系。

4.儒商的大量涌现对明中后期出现的奢侈糜烂的世风负有直接的责任。以徽商为首的两淮盐局,他们利用财富,华其栋宇,玉食锦衣,纳妾招伎,过着比官僚阶层更加糜烂的生活,同时又利用财富结交官府,捐纳官职,他们追逐金钱,追奉物欲女色,所导致的见利忘义、狡猾奸诈、奢侈****的****现象可以说已经完全背离了儒家的道德规范。

三、明中后期的儒商现象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明中后期的儒商现象,对当今的企业文化建设很有借鉴意义。

第7篇:安禄山和杨贵妃范文

关键词:李杨故事;《长恨歌》;《长恨歌传》;《梧桐雨》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成果(编号:201129)。指导老师:首作帝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自产生起便广泛流传于民间。历代文人对李杨爱情故事尤为关注,用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将其生动地演绎出来,产生许多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流传后世,使得二人的爱情故事有了穿越时空的魅力。本文从众多的诗歌、小说、戏剧中分别选择了《长恨歌》、《长恨歌传》、《梧桐雨》作为代表进行分析。这三个作品之间是存在联系的。《长恨歌传》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长恨歌》的影响,两者都是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对李杨爱情故事的演绎,至于《梧桐雨》,其情节也较大程度上参考了《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内容。

1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主要站在人性情感的角度来刻画李杨之间的爱情。即使他们是一对年龄相差38岁的老夫少妻,是帝王与妃子的关系,常人看来不会产生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但《长恨歌》的诗句展现给我们的却是一对感天动地、情比金坚的恩爱夫妻形象。

白居易所用语句饱含情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他通过简洁明了的故事描写,表达了对李杨爱情的同情与赞扬。其中,虽也穿插了一定的批判与讽刺,但明显少于同情与赞扬。《长恨歌》对史实的描写是较为简略的,如“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开头便以寥寥几句交待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结合,但并没有把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据历史记载,杨玉环为蜀州司户杨玄琰之女,17岁时被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来唐玄宗看中倾国倾城的她,在她22岁时命其出宫为道士,道号太真,27岁时封其为贵妃。作者故意将这段“父抢子妻”的家丑隐蔽,为的是凸显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相反,对于体现李杨爱情的内容,白居易则以浓墨重彩处理之,大篇幅地描述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之至,描绘在二人在深宫里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被玄宗“金屋藏娇”般的呵护着,而玄宗更是爱屋及乌,惠及杨玉环的兄弟姐妹。而杨玉环被处死后,作者对那时候玄宗复杂的心理感受更是大量描绘,凸显其用情之深。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玄宗无比地痛苦、空虚,日夜思念,以泪洗面,为了一位妃子,竟能达到如此心痛的地步,可见他是一位少有的用情专一的帝王。诗歌的结尾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抒情强烈,将李杨二人的爱情升华,留给后人无尽的回味和遐想。他们在仙界相逢,玄宗又见到了心心念念的爱妃,她“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依旧令人迷醉。海誓山盟让他们的爱情幻化成了永恒的绝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他们以爱之名发出的对生死相离、时空距离的挑战,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2 陈鸿《长恨歌传》

白居易的挚友陈鸿在他作《长恨歌》后为其作传,名为《长恨歌传》,基本按《长恨歌》的记叙顺序来写,篇幅较短,内容无太多的拓展。《长恨歌传》比《长恨歌》更加注重现实的摹写,加大了对李杨批判的力度。

陈鸿运用史家笔法,开头的叙述基本符合史实框架。如“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这是玄宗自认为国泰民安而耽于声色、荒废朝政的表现,是陈鸿将人物形象的刻画与情节的发展、背景的描绘融为一体的表现。更荒唐的是,玄宗竟然“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陈鸿不同于白居易,他在这里将玄宗“夺媳为妻”的丑事直接抖了出来。而相似之处在于,陈鸿也将玄宗宠幸杨贵妃之事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自从有了杨贵妃后,后宫的其他所有佳丽都“使天子无顾盼意”,更使天下百姓对于“重男轻女”思想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此外,作者对于杨氏外戚的势力过大这一现实情况也有体现,如:“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世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长恨歌传》对安史之乱、马嵬坡之变、贵妃之死、玄宗还都等重要历史事件也有较为详细且可信的叙述。陈鸿在史实的基础上,采用适当虚构的方法,如《长恨歌传》中,道士索杨贵妃之魂,这明显是虚构之笔。杨玉环成仙,居于“玉妃太真院”,“冠金莲,披紫绡,佩红玉,曳凤舄”的杨玉环拿出当初玄宗赐予她的金钗钿合,回忆起当时的海誓山盟,“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使得李杨的爱情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3 白朴《梧桐雨》

《梧桐雨》的情节取材于《长恨歌》、《长恨歌传》、《杨太真外传》等,对之进行选择、加工而成。楔子交待了事件的一系列背景,如张守珪押叛兵安禄山让玄宗处置,并多次提醒玄宗“此人有异相,留他必有后患”,可玄宗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让杨贵妃收他为义子,以及授予他渔阳节度使的官职。更离谱的是安禄山与杨贵妃之间竟有苟且之事,“洗会儿”之类的秽事令人喧笑。安禄山自己道出了这层关系:“别的都罢,只是我与贵妃有些私事,一旦远离,怎生放的下心。罢、罢、罢!”另一方面,杨贵妃也坦露了自己的心声:“不期我哥哥杨国忠看出破绽,奏准天子,封他为渔阳节度使,送上边庭。妾心中怀想,不能再见,好是烦恼人也。”《梧桐雨》中,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也是重点描写的内容。他们“夜同寝,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玄宗自从得了杨贵妃,真可谓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在杨贵妃面前,玄宗不再是一个威仪做派的帝王,而是与与情人嬉戏打闹的普通男人。他让“报接驾的宫娥且慢行,亲自听,上瑶阶,那步近前楹”,然而又“怪玉笼中鹦鹉知人性,不住的语偏明”。另外,《梧桐雨》中也有赠与钿合金钗的片段,“七宝金钗盟厚意,百花钿盒表深情。这金钗儿教你高耸耸头上顶,这钿盒儿把你另巍巍手中擎。”玄宗还对杨贵妃许下了誓约:“朕与卿尽今生偕老;百年以后,世世永为夫妇。神明鉴护者!”那对钿合金钗就是他们的信物。杜牧的诗歌《过华清宫》提到了玄宗为了喜爱吃荔枝的杨贵妃,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从南方运来新鲜的荔枝。这一事件在《梧桐雨》中也有所反映,“香喷喷正甘,娇滴滴色初绽,只疑是九重天谪来人世间”的荔枝“取时难,得后悭”,而贵妃吃荔枝时“晕娇颜”的表情让玄宗“醒醉眼”,可谓是“物稀也人见罕”。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之至,可想而知,贵妃死时,玄宗伤心悲切的程度之深。平时,玄宗对贵妃宠爱备至,细心体贴,不舍得她受一点委屈。如今,几个外人竟逼得他赐死贵妃,这是怎样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啊!但作为一个君王,为残酷的时势所逼,面对命悬一线的爱人,也只能留下一句“卿休怨寡人”,在玄宗心中留下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比较《长恨歌》、《长恨歌传》、《梧桐雨》三部作品,我们可以见其异同。《长恨歌》作为唐诗,致力于歌颂李杨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对忠贞不渝的亲密爱人形象,富有浪漫主义情怀。《长恨歌传》作为小说初期阶段的传奇,更重在叙事,揭露了李杨爱情故事背后阴暗的一面。《梧桐雨》作为戏剧,超越了对李杨爱情故事单纯的歌颂与批判,演绎了一个表现死生无常的苍凉故事。而这三部作品中的李、杨人物形象愈加丰富、饱满,有些从从“扁平人物”到“圆形人物”转变的意味,现实了人物形象的多维度展现。

参考文献

[1]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第8篇:安禄山和杨贵妃范文

江采萍,号梅妃,闽地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称江东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

江采萍自幼陪颖,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诗。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不仅长于诗赋,还精通乐器,善歌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开元中,唐玄宗遣高力士出使闽越,江采萍被选入宫。唐玄宗爱如至宝,大加宠幸赐东宫正一品皇妃,号梅妃 。

梅妃喜梅,气节若梅。后被杨贵妃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公元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落逃没带冷宫中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尽。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安禄山和杨贵妃范文

她就是华清池。“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华清池,她背靠一座骊山,北临一条渭河,气势何等惊人,这里先后上演过自西周以来诸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始皇温汤戏神女、李隆基专宠杨玉环、安史叛军入长安、康熙巡幸、慈禧驻跸、张学良哭谏等振聋发聩的历史活剧……

海棠汤里的情浴

华清池位于西安临潼,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山光水色,殿宇辉煌,楼阁起伏,浴室宏伟。

华清池东区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华清池”金字匾额。进得园内,但见庭深廊回,亭阁错落,虬劲的松柏夹植道旁,微馨流香。各样的温泉浴池东一座西一座的散落着。“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每一处都有别致的名称,拱壁围栏,飞檐琉瓦。中国有许多温泉,如浙江宁海、武义,吉林的长白山,云南的腾冲等等,但华清温泉至今被称为天下第一温泉。

在华清宫内的所有池,都叫汤。也许你会问,如此著名的景地怎么建有浴池在内?这要从华清池的温泉说起。

据资料介绍,华清池温泉千年涌流,每小时流量达110余吨,水温达43摄氏度,而且水中富含碳酸锰、碳酸钠、二氧化碳等矿物质。早在周秦时代,人们就利用它来降污治病。相传两千多年前,周幽王就在华清池修建了“骊宫”,供其游玩取乐。后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等先后在华清池大兴土木,兴建楼阁殿宇、浴室行宫等。历史上在西安建都的天子帝王,都将这块风水宝地作为他们游玩享乐的行宫别苑。尤其是唐玄宗在此广修华清宫,极兴奢侈靡游之能事。当年,唐明皇在每年的十月,都偕同杨贵妃和朝廷百官、家眷,到这里来“避寒”,连商议“国事”、接见朝使等都在这里进行,骊山华清宫成为了事实上的临时“国都”。

遥想当年,大唐天子李隆基纳天生丽质的绝色美女杨玉环入宫,并以金钗钿盒作为定情信物,赐为贵妃,两人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湖光山色宜人、宫馆楼台雄秀、温汤滑润愉悦的华清池内,明皇与爱妃或芙蓉帐暖,春宵欢娱;或温泉嬉戏,笙歌曼舞;两情依依,缠绵温柔。后河北节度使安禄山反叛,唐明皇被迫仓皇西逃至马嵬坡时,众将士逼玄宗赐死杨玉环……

唐御汤遗址发现于1982年4月,经过三年多的发掘,在4,600平方米发掘区内,清理出唐玄宗与杨贵妃沐浴的“莲花汤”、“海棠汤”、唐太宗沐浴的“星辰汤”以及“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不过,皇家汤池遗址如今都已干涸,我闻到的香味,不是自然造化的骊山温泉,而是历史味道,很浓,很冲。不是吗?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奇爱情故事,还有西安事变的枪声……

贵妃池,芙蓉汤,杨玉环就是从这里出发,酿造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开拓君王不早朝的先河。芙蓉汤又叫海棠汤,是专门为杨贵妃修建的沐浴汤池。形如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池身用24块青石砌筑,精雕细刻。汹涌的游人隔着栏杆俯着身子向积满尘埃的池子观望着,向长远的历史投去好奇的眼光。那首绵绵的《长恨歌》,难道还残留在这华清池的一脉泉水里么?

现在,华清池依然那么阳光灿烂,鸟语花香。华清池贵妃像不远处有两个莲花一样的台子上,有向四处排放的小口,供人体验。只是,贵妃沐浴的那个池子早已枯竭。也许,华清池里的那眼温泉就是专门为杨贵妃而生的吧,就像杨贵妃专为李隆基而生的一样。没有了杨贵妃,温泉无水,李隆基主宰下的大唐王朝也黯然失色。

五间厅“西安事变”的枪声

沿九龙池拾级而上,在唐御汤遗址博物馆东面,有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雅致小院——环园。走进环园,是一潭荷花池,池南是荷花阁,池东是白莲榭,沿着荷花池西岸走到荷花阁背后,就是著名的五间厅。

五间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南依骊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树木葱郁,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而名五间厅。五间厅是环园中的主要建筑物,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于厅的前廊檐,气宇轩昂。与周围的三间厅、望河亭、飞虹桥、飞霞阁相映成趣。

这五间厅可谓来历不浅。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这里有一处杨妃池。但此池非贵妃彼池。后来她也知道,其实杨贵妃压根儿就没在那个地方沐浴过。当然,后来蒋中正、、梅兰芳等,亦相继在此沐浴过,有的这极为大师级人物的营造,此处,也就足够与海棠汤媲美吧?

五间厅1934年修葺后,这里又成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住进华清池,也许是在做黄帝梦,也许是体验历代君王作乐的一种感觉。可惜他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至今五间厅墙壁上、窗棂上仍留着累累弹痕。半个多世纪前那透切夜空的枪声早已平息,但历史不会忘却,国人不会忘却,在民族危难之际,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扬眉剑出鞘,他们的千秋功劳为后人敬佩。而离此不远的骊山半山腰还建一座“兵谏亭”,供后人怀念。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人必须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只有团结了才能抵御任何不犯之敌。我们既企盼着祖国强盛起来,更企盼着两岸同胞团聚,祖国早日统一。

九龙池上的《长恨歌》

经月宫门,穿九龙宫,一池烟波赫然入目,这就是九龙湖。

碧波倒映的九龙池位于一组金碧辉煌、美丽悦目的建筑旁,殿宇、浴室、亭榭、龙树、竹石等分布在它的周围。池间的石砌龙堤上,有九个水流不断的龙头,称为九龙戏水。水从龙的嘴里源源不断喷涌而出,湖边垂柳婀娜,轻拂水面,引来一群群红色鲤鱼,水中立着一尊贵妃出浴汉白玉雕像,骊山倒映水中,清风吹过,波光涟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而真真切切地站在来到了华清池九龙湖畔,观赏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时,我一下子被那华丽缤纷、美轮美奂的盛大场景震惊了,这场令人荡气回肠的实景演出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如此说来的话,杨贵妃还没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此延续着与玄宗绵绵的爱情。何必恨?何必长恨成歌?要知道,他们为后代展现了一部无以比拟的美丽的神话。 华清池还有一处梨园遗址博物馆。阳春四月,正是梨花朵朵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