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老师的文章范文

关于老师的文章精选(九篇)

关于老师的文章

第1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94-02

一、实施个性化阅读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展现学生个性。在我国有关语文教育的相关规定中已经明确提出学生的阅读教育比较特殊,它具备个性化特征,学生的阅读教育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授并不能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老师要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在阅读中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

2.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语文阅读个性化教育中,学生是其中的主体,他们在理解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学生是根本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必须要实施个性化阅读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为了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老师就要善于利用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手段,根据每个学生个性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3.个性化阅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在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育中,学生主要是用心来感受文章内容,只有经过反复阅读文章,他们才能够把文章理解透彻,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实际上来说,个性化教学是对以往阅读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传统的阅读教育并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而个性化阅读教育做到了这一点。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学生开始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其动能能力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二、实现有效语文个性化阅读教育的策略

实现有效的语文个性化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对传统的阅读教育作出多方面的改进,具体策略如下。

1.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意识进行指导。阅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阅读地位,学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语文教育来提高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老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意识,加强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还要开展各种个性化阅读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并且将其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学生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在情感体验上并不深刻,他们对文字的欣赏能力也不强,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并不理解什么叫做个性化阅读,不具备很强的个性化阅读意识。因此,老师要对他们进行仔细辅导。

2.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个性化阅读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依靠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这样才能够增强他们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如果学生对阅读完全不感兴趣,即使学校强制性安排他们进行阅读,也无法使他们的阅读成绩取得进步。在个性化阅读教育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老师一定要采取特别的教育方法。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模式,或者是由学生领读课文,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老师还可以将文章中的情景再现,使学生被文章内容所感染,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鼎湖山听泉》一课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阅读给同学们做榜样,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阅读,把学生带入课本中的情景当中,使他们能够细心体会那种安静的感觉,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3.改变学生传统的阅读方式。在个性化阅读教育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因此,老师要更加重视教学方式的改变,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文章。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的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对阅读知识进行仔细讲解,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够实现其教育的有效性。

4.通过示范阅读对学生进行指导。老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处理,采用优美的语调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阐述出来,把文章中具有故事情节的内容着重朗读。例如在《月光曲》一课中,老师要把盲姑娘听到贝多芬演奏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读出来,首先让学生去体会与领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学生带入情景当中,然后引发同学的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最突出的部分就是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老师在读的过程中要把两个人对话的那种氛围读出来,最后安排学生来朗读,观察他们是否已经领悟到文章中所体现的情感。

5.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进行指导。由于小学生在心智上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比较简单,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枯燥的书本知识可能无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阅读一些具有故事性的东西。因此,老师要在个性化阅读体验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丰富的情感内容。由于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差异,对文章的解读自然存在区别,老师要善于让学生表达他们通过阅读文章之后的感受。例如在《要下雨了》这篇文章中,首先老师要对文章的语言与阅读节奏进行揣摩,然后通过阅读文章,感受下雨之前大自然发生的变化,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更好地了解大自然。

6.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最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与学生进行对话,以此来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在这样是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熏陶,在这种不受约束的空间里,他们才能够完全展示出特有的个性,主动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从中获取更多知识。

三、结束语

个性化的阅读教育绝对不能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一定要改变以往单调的教学方法,开创具备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实现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及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并且对其阅读方法进行正确指导,加强学生的阅读活动和训练。本文主要研究了实施个性化阅读教育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加强学生个性化阅读教育的具体策略,给以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孙芳英.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展示个性――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1).

[2]王炜.个性让阅读更加精彩――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28).

第2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策略研究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新课改的情况下,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于外界知识接受能力强,而且具有很好的塑造性,个性突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要重视阅读中的准备,自主去查阅资料,带着问题去思考听课,在查阅资料中发现新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初中语文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关键在于老师去探索和创新,以下是本文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中几点建议:

一、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在学生还没有进行阅读的时候就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讲授给了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自己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文章思考。初中生思维活跃,正处在青春期,精力旺盛,对于事物大多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发散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自己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淡化教的成分,强调学生自己读的成分。作为老师要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去拓展阅读的思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阅读的感受和生活中的感受相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并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对语文的领悟能力,以便使学生从小树立起终身阅读的习惯,在书香中熏陶情操,获得知识。

二、重视阅读思考,创新阅读课堂

阅读是对文章进行语言重组与想象再造的一个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问答过程。做为教师,可以采取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启发学生就某个问题给出自己看法的过程。让采取一边读一边发现问题的方法,读过文章之后展开讨论,对于一些重点文章和名家名篇,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然后通过展板等形式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敢于去挑战老师或者书本的言论,让学生在思辨中加深对文章理解。

如进行《如梦令》的教学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去图书馆去查阅一些学习资料,让学生对于词、词牌以及作者的情况有比较明确的了解,带着思考和问题去听课,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初中语文的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经常会给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回答的问题跟老师的标准答案不一样的时候,很多老师就会给予学生错误的宣判。这种做法,严重的打击了学生个性思维的拓展。对待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也正是世界精彩绚烂的根源。老师可以去启发学生解读文章的脉络,分析文章的意境,透过文章,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心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独立人格以及敢于表达的自信品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读《无私的爱》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让学生加深对爱的理解,读过之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内容。有的学生会说体会到了孔繁森生活的不易,但是还收养了三个孩子,对每个孩子都很好。教师可以提问从文中哪里看出来孔繁森对三个孩子像亲生一样好,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最后,老师可以给予总结,总结出孔繁森这类共产党人为了人民不顾自己身体,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学生自己去感悟的内容,自己去思考的结果会随着不断的改进阅读教学课堂越来越丰富和完善。

语文教学没有定法。老师能做的就是不断去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加强语文课堂活力与情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淡化老师教的时间和篇幅。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感悟文意,拓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语文阅读的语感。对学生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创新,通过辩论、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作为老师同时还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思,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宗法.谈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J].新课程(初中版).2007(03).

[2]庄振玲.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8(02).

[3]董新华.初中语文教学的“三让”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8(04).

第3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范文

一、 课堂教学互动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探讨,共同的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来促进教学的一种方式。而师生互动存在很多的积极性,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和学生可以互帮互助,共同形成一个学习的整体。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整个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在互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得到充分的交流,并且可以交流的面也十分广泛,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和老师能够相处的更融洽。

3.师生互动能够提高老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的提高,达到老师和学生的双赢。通过这几个方面的积极性,教师有必要去构建一个高效互动的课堂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同时也为自己服务。

二、如何构建高效互动的课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机制

在高效互动的教学课堂中,老师首先要处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习惯用善意的眼神、亲和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到一种亲切感,从而更加愿意去学习语文知识。然后老师必须突破“老师提问,学生来回答”的教学模式,试图去建立一个“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新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3]例如,在讲《揠苗助长》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出几个问题,如: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得出什么启迪?然后让各小组互相提问,这样学生对于《揠苗助长》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和透彻。并且学生通过自己提问,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又如在教授《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的时候,要让学生先自己看一下书,接着让学生两两分组,每组成员中每个人想出3个问题让另一个人回答。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激发出来,从而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要有远大的目标,抓住现在的机遇的文章主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课堂是互动的,更是高效的。

2. 通过课前课后任务来驱动课堂

老师可以就某篇文章提出几个问题,提前分配好任务,让学生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让每个小组做出自己的讲解。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教《探母》这篇文章时,老师通过提前布置任务,让他们认真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将课文中的场景现场化,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的主旨。对于《探母》这篇文章,老师还可以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回去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以达到课文与现实的衔接,让学生更能懂得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下,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一种高效的互动,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课堂的驱动。

3.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容易会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对学生不同的感官产生刺激,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九寨沟》这篇文章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介绍九寨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九寨沟优美的自然景象,之后再通过一些图片配上老师的解读,让学生们对九寨沟产生一种好奇,这样就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很好的参与课堂,形成高效互动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结语

第4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范文

作文难,难作文。作文,是让语文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头疼的“老大难”。对于作文难的原因,于溟慧老师在书的开首就进行了全面而精准的概括:一无“源”;二无“言”;三无“法”;四无“趣”;五无“量”。

正因为这五“无”,导致了作文课上教师没内容可教,学生没有内容可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无章与无法,学生写作过程的无趣与无量,最终导致了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尽管进入21世纪后,国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也作了相关的设置,但是由于课程标准宏观、纲领的特性,仍是“目标不明,序列不清”,这就导致老师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要想解决师生对于作文难的问题,要想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度,确定明确的目标,构建合理的练习序列就成了小学作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阶作文》这本书,正是通过“词语意识”“细节意识”“独我意识”三个阶梯,解决了作文时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于老师按照小学低、中、高三段的特点,将作文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和划分,为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都提供了充实而便于操作的内容。

如果将作文比作一座大厦的话,建筑这座大厦最基本的材料就是沙子和砖石。在低年级,于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词语意识”,正是要解决建筑作文大厦时所需的基础与最基本的原料问题。当学生积累了写小学阶段各类作文时可能需要的、足够的词汇后,到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时,就不会有“无米下锅”的尴尬。说到作文中的“无米下锅”,人们习惯上指的是写作者没有内容可写。其实,想表达时,找不到或没有合适的词语来表达,也属于“无米下锅”的表现;没有将思想、情感转化成书面文字的能力,同样属于“无米下锅”的表现。

在“细节意识”这个环节上,于老师着眼于解决作文中“生动与具体”的问题。让作文能达到生动与具体,就必然涉及到一个“量”的问题,而这个“量”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篇幅的问题,另一是由思想转化成文字这一行为次数的多寡与熟练程度。不足百字的“文章”,是没有生动、具体可言的;没有经历相当数量把思想转化为文字表达的练习、没有写出大量书面文字的过程,文章本身也是难以达到生动具体的。无论是习作还是作文,和创作是密不可分的,而“创”就是在经历无数次实践打磨之后达到或临近于炉火纯青时的自由状态。文章的技法,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几乎成为语文老师不敢碰及的内容,而在“细节意识”这一环节,于老师却渗透了各种各样的作文技法。传统作文教学,对作文技法的内容,一般只是生硬、枯燥地介绍一番,这种为教而教的讲解,往往缺乏针对性,至于学生在作文中是否会用、能否用得上,是没有相关跟进和监控措施的,因而造成“讲”和“用”两张皮的现象。在于老师的《三阶作文》中,是将“讲”和“用”结合起来,讲这方面的技法,就让学生练习这个“点”上的技法,看学生在写作时能否运用这种技法、体现这方面的内容。因为教学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作文的评价就有了着眼点,评价的过程就不再是无的之矢的“中心明确、结构完整”的笼统。“讲”和“用”的情况得到了跟进和反馈,教者就可对整个教学过程实行有效的监控、补充、提升。在作文教学中,不进行有效地渗透相关的作文技法,只能让作文教学沦为一种学习者靠禀赋自悟自得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作文教学上就有了“学生会写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论调。

“独我意识”,是于老师在解决“生动具体”这个问题之后,来解决写作中的“个性”问题。它追求一个“创”,实现一个“新”。写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一种精神创造,一个“创”宣示其不可复制的特性。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是复制出来的,生活的经历、思想的认识、情感的变化等等,造就了一个个情感世界独特各异的人,而文章就是这种情感世界的文字化,因此必然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化。纯共性的文字表达是没有思想价值可言的,而纯个性的文字是不会引起读者共鸣的。只有在共性基础上的个性,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流传于世。

就是借助这三个“阶梯”,于老师科学而合理地解决了作文教学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在各阶段都有所学,让老师在各阶段都有所教,更有所关注,不仅解决了作文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作文教学“怎样教”的问题,让教者做到了心中“有本有纲”,教学过程才能运筹帷幄,使学者学有所循、学有所依。

第5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 情感诉求 阅读水平

笔者以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验出发,认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教学当中,学生普遍没有很高的积极性。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多样的,首先在学生方面,较为枯燥晦涩的英语阅读本来就不能够让学生对该方面的能力培养产生足够的积极性,而在教师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没有正确采取相关的教学方法,阅读能力锻炼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这更加让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能力的锻炼中逐渐丧失了兴趣。因此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在针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锻炼的过程当中,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教学过程当中的积极性。其中,采取情感诉求的方式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水平的培养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

一、教师就自身情感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开展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同时对学生的情操进行培养。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在其中往往起到了情感激发的作用,并成为了开展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发起人。

在教师使用情感诉求的方式进行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对于英语老师来说,要想让学生了解所阅读文章当中的情感,老师就需要对阅读的文章有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同时在向学生表达文章当中的情感时,英语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文章当中,其内容的安排与人们之间的日常生活往往有着较为密切的练习。因此,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就需要对文章当中所涉及到的情感内容进行及时的挖掘,并在教学活动当中,大胆融入自己的情感。通过教师情感的带动,很容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也被教师真挚的情感所打动,从而专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高二年级的第三册《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这一单元当中,课文介绍了中国古代三位著名的哲学家即孔子、墨子和孟子及这三个人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在这一段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通过以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这三位伟人的思想进行学习,并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在针对该段文章的课堂教学环节,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这三位伟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并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这篇文章当中的三个伟人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并未气馁,而是以更加豁达的态度来面对生活这一高尚品质,之后老师再让学生通过英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一下中国历史上是否还存在有这样的“大家”。以此让学生在巩固自身英语能力的同时,拥有更为正确的思想。

在上文所提到的例子当中,对于教师的情感把握和教学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就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进行加强,才能让情感诉求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使用在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上。

二、以内心体验为核心的高中英语阅读心理感悟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使用情感诉求的方式进行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并不是老师仅仅用真情实感对所需要进行阅读的课文进行分析之后,将分析到的结果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而是要使学生可以凭借英语老师真情实感的朗读,同时配合自己的思维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并产生相关的思考,“老师为什么在读到这一段文字时是这样的情绪?”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其实是建立文章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接收,并非直接把内容灌输给学生,老师在使用情感诉求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与学生保持在同一视角,这样教师才能够明白学生的内心动态。

三、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过程当中的情感诉求方式整理

1.引入。在高二英语教材当中Module2《The Environment》该单元所叙述的内容为地球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污染,如果教师不使用情感诉求的方式,则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但是老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资料影像,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们造成的威胁是非常巨大的。在引入当中,教师在不经意之间就把学生的情感进行了激发,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

2.正式阅读。在学生对文章进行正式阅读时,老师可以将这堂课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是自主阅读部分。在该部分当中,学生需要了解文章的大意,并找出其中不懂的句子。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将上一阶段当中不了解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解决。最后是教师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延伸,如相关的语法知识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一堂课的时间当中,均保持充足的注意力,并且在相对枯燥的文章语法教学当中,老师借助情感能够让班级教学气氛得以维持,以此让学生能够对该章节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学习。

四、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当中,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一直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难题,为了保证学生精神的高度集中,教师就需要使用情感诉求的方式对课堂当中的整体氛围进行带动和渲染。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影响之下,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取得更好的听课效率。但在实践过程中,该种教学方式对于任课教师有着较高的能力要求,英语教师应针对自身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收教师所传达的情感。

第6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作文评析 学生作文 作文交流

一、身份转换,提高兴趣

偶尔的由同学之间互相评析各自的作文,会给大家带来新奇感。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新奇感是引发大家兴趣的最好途径,由此可带动大家对文章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不愁作文水平的提高。通常来讲,都是自己完成作文之后,交由老师评析,然而偶尔的由同学们之间互相评析,能让同学们体验一把作为文章评析者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大家的兴趣。或许大家在评阅同学们文章的时候其认真程度会丝毫不亚于阅读名家名篇,毕竟大家所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作品,大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较为相近,作文创作的时候大家的思想都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所以看到自己的文章的时候会有莫名的亲切感,不会有理解上面的障碍出现,由此便可在自己的文章中看到自己的缺点在哪。

二、角度切换,标准略异

由于大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在学校中的身份各异,所以即使在看待同一事物上面也会由于角度的不同有所差异。所以在批阅大家作文的时候,老师会以较为专业的角度来看大家的文章,以作为老师所固有的较为抽象的思维方式来评阅大家的文章,比如文章写作所需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文字修辞功底,美学观念,写作艺术,欣赏角度和能力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老师的评阅会有一定的权威与正确性,不过在同学之间互相评阅的时候,或许不会像老师那样专业,不过大家也会有大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大家集体评阅的时候,由于大家写作构思方式,生活体验、素材的选用,修饰水准都不尽相同,所以评阅观点与老师相比也许还有不同点,也许会有所突破,甚至是更新颖。

三、反省自身,共同进步

虽然在资质天赋上同班同学会存在稍微的差距,但是处于同一年龄段,甚至是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同一位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其作文水平之间的差距不会有多大,因而,大家的水准相近。正是由于这种相近水平的存在,所以大家的作文分数会存在交替上升的情况,这次可能会因为某个闪光点的存在,作文成绩就比其他同学高,下次由于某种失误,作文成绩就会下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作文由同学之间相互批阅就会带来很大的益处。大家在批阅的过程中,看着同学的作文,就像看见自己的作文一样,这样大家会在彼此的作文水平上共同进步,不会存在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

大家的作文水平处于差不多的同一高度,所以也会存在一些写作上的通病。不过,如果缺点在自己身上,那么就会很难发现,当不足是在同学作文中出现的时候,你来批阅同学的作文,这些问题很快就会发现。当你发现同学的作文存在的某种缺点,貌似自己也存在的时候,那么这就是这种新型作文评析方式的益处所在了。几千年前的孔大圣人就告诉我们,看到别人的缺点应该及时反省自身,看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缺点,若是自己也出现了这种缺点,应该及时加以改正。所以在同学之间相互评析作文的时候,大家会很容易的发现一些大家都存在的缺点,因为缺点在自己身上不易被看到,而当缺点是在其他人身上时,缺点就会被放大,很容易的被发现。所以这时就会在他人身上的不足来想到自己,从而大家一起来改正都会存在的某种通病。

四、换位思考,提高自我

此处的换位思考,不仅仅指的是同学之间在评析的时候,大家的互相换位,也指写作的学生与批阅老师之间的换位。一般来说,按照传统的作文评析方式,同学们只扮演一个角色,那就是写完老师布置的作文就算万事大吉了,但是仅仅从一个角度去看问题,难免会有片面性。而新型的作文评析方式,大家不仅扮演文章的写作者,还要担任文章的评析者,这样的双位及换位的思考,会促使大家的思绪全面化,同时也能感受到作为文章的评析者是什么心态,然后在文章的写作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这些问题,换言之大家能用评卷老师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作文,那样的话,对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关于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除了上述的问题以外,就是人们老生常谈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熟能生巧。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是完成作文写作后就会认为人物完成,很少会有同学在老师的评语下来后再仔细的通读全文,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顶多也就是看一下老师的评语怎么样,老师评价给的高,就多读几遍,评价较低一遍就够了,所以这样的话对于作文水平的提高甚为不利,而在同学们之间互相评析作文后,就等于在老师布置的一个题目,不仅自己完成了写作,在评析的过程中又 通读了其他同学的文章,那么长时间下来,就会自己的写法融合同学的优点,使大家的写作变的更为全面优秀。

五、灵活多样,师生受益

同学之间互相评阅自己的作文会有很大程度上的灵活性,因为这种评析方式能突破以往一些固有硬性条件的限制。因为这种评析方式可以在课堂进行,当然也可以放在课外,在同学们完成文章之后,在课堂外交由自己信得过的朋友,同学来评阅,这就突破了以往只能在课堂上交由老师批改的局限。另外亦可选几篇作文在课堂评析,大家课堂讨论。

采用这种同学之间互相评析作文的方式,对于老师来讲,在很大程度上会减轻老师的负担。并且,老师能在大家的互相评析的过程中发现大家普遍出现的一些通病,从而老师可以集中的来解决这些大家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大家的写作质量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大家因为能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难免会有新鲜感,所以会兴趣十足,从而非常谨慎认真的通读其他同学的作文。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中发现问题来共同进步。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师生共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第7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范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钻研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可见,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是学生对文章情感内涵把握的前提和关键。

一、巧设环节,抓语言

《我的爸爸叫焦尼》是著名的外国绘本,尽管很薄,但是窦老师整整上了两个小时。可以想见,我们自己拿到一本简单的绘图本时可能会觉得很简单,没什么兴趣。讲给小孩听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不会投入地赏读。

但是,窦桂梅老师在解读《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本绘本时,非常用心,将课文的独特之处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

她巧妙地抓住文章中的细节,人物语言,让学生深入感悟文章的主题。她曾经说:“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窦老师抓住绘本中两句重要的话“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和“这是我儿子,他叫狄姆!”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感受简单的语言中所传递出的丰富的感动。

她要求学生回答故事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听后畅所欲言,易于从文章的细节处找寻答案。尤其会发现这两处细节:“这是我爸爸,我爸爸叫焦尼。”和“这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随后窦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么简单的话语为什么感动你们呢?从学生的回答当中,可以看出大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在细节中体会到儿子的话语中对爸爸的爱的表达以及爸爸对儿子最大的承认。

这两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能感受到“丰富的感动源于简单的表达,简单的表达又能获得丰富的感动。”这也正是这堂课所要传达的中心内容。

二、细节入手,悟情感

窦桂梅老师善于从细节之处抓住人物的思想,而且让孩子去认真观察绘画中对人物的动作、衣着、语言等方面的描写等等,请孩子们说说从中自己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领孩子领会作者表达的主题。同时,她引导学生观察绘图的颜色以及封面的设计等等,进而去体会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之后,她继续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又一个富有深意的描写,那就是绘本所描绘的爸爸的橙色围巾,妈妈的一条绿色围巾,以及儿子的橙绿相间格子围巾,让学生思考这些颜色是随意安排的还是蕴含着什么深意呢?很显然,这些一定是饱含情感。进而让孩子们感受到,绿色代表生命,橙色代表生机。以狄姆的一条围巾来表达生命的绿色中,有阳光灿烂,这也象征着了父母间的纽带。

除此之外,窦老师带领学生感受文本,尽管文章的情节和语言比较简单,但是却让我们非常感动。而作为图画书,文字与图画是相辅相成的。有些文字无法阐释但是却可以通过图画来表达,有些是图片无法表示清楚的,便用文字来诠释,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窦老师提示学生再回看图画书。在读的过程中,注意画面色彩,图形变化,并谈谈自己的发现。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学生容易发现,最后一幅图是圆的,而前面所有的图形是方的。窦老师便自然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个圆有团圆和破镜重圆的意味,预示着这一家三口永远不分离。

通过此环节的设置,她让大家知道:读绘本,不单要读文,还要读图;不单要读懂绘本的内容,还要学会如何表达。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教学中,窦老师就这样通过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衣着、动作、神态以及绘图的颜色的选择等等,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解读文本,析透彻

窦老师的教学过程,也让笔者看到了“语文积淀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而且是一种具有能动色彩的经验、情感与智力的积淀。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有多高,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这种积淀达到一定量的蓄积就会在人的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窦老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足见她的文学积淀之深。她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讲的完整,分析透彻。

窦桂梅老师以“聊一聊”“听一听”“看一看”这三个环节贯穿课堂,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文本的深层内涵。她对文本的深度剖析,折射出她内在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她对于教材勇于“钻进去”的精神。

对于任何一种文体的文本,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首先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学会抓住文本细节。善于引导学生见微而知著,体现“浓绿万枝红一点”的特征。一位特级教师说过:“文本是由细节组成的,把握细节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文本又是靠细节支撑的,一个个生动传神的词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画龙点睛的句子、甚至小小的标点符号等,往往可以成为解读文本展开教学的突破口。”

在文本解析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窦桂梅老师采用环节贯穿法,逐层递进,渐渐深入文章的主题情感。同时,善于关注细节,小处着眼,细节之处往往蕴含人物丰富的感情。抓住贯穿文本的线索,或是一句话,也或是一个场面等等,以线索串联整个文本。能够让学生形成对文章的一个完整框架,为文章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师生互动;方法途径

新环境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更新的要求,表明阅读教学的实质是通过文章阅读使老师与学生互动起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果。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在有限的教学环境和工具下高效地提升课堂质量,就应注意积极与学生互动,在互动中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引领学生把感情投入到文章中。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知识面较窄,对文章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较城市学生差

在农村由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大型的博物馆、展览馆、动物园、海洋公园、科技中心等,而家长们也对扩展孩子知识面不重视,没有进行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更不用说定期让孩子到上述场所学习。因此学生知识面较窄,对文章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较城市学生差,对课文中的一些常识类、说明类文章较难理解,特别是进入小学高阶段学习,其学习进度较慢。若老师教学水平不够,更难以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老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农村小学教学不重视科研活动,一般举办的科研活动是教师开设公开课,或是学校组织老师进行听课、评课,教研活动的含金量不高,不能很好地发挥教研活动的实质作用,也导致一些老师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其次,一些农村小学老师不注重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没有意识到时代进步,学生对学习需求也在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另外,还有部分老师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进行工作总结,导致教学水平下降。

3.个性上农村学生更为内向,不愿主动表达

在农村小学中,师生间的互动性较低,课堂气氛不够活泼,主要一个原因在于部分学生不配合,在课堂上不愿参与到教学中来,也不愿主动回答问题,向老师提出疑问,学生更习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更加平等、自主的互动式教学有所不适应。

二、加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方法途径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入更高阶段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师需使出浑身解数,在有限的教学环境和工具下,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加强互动式教学,利用与学生的互动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领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引领学生学会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调动眼睛、耳朵、嘴巴和大脑等感觉器官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和演讲能力。因此老师要进行领读并鼓励学生朗读,通过领读,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好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而学生自行朗读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首先在早读时,老师要规定学生完成朗读量有多少,并根据当天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早读期间把文章的大致内容记下、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标记不懂的地方。早读时老师领读一遍,让学生大致知道如何断句,再让学生跟着齐读三遍后自由朗读。并成立评分小组,组长轮流当选,评出当天朗读最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加分奖励,激励学生朗读。然后,在课堂上老师进行领读,并在领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跟读时思考。

例如,人教版课文《自己去吧》,文章运用了反复、强调、押韵等多种方式,因此朗朗上口,十分适合朗读。老师先领读:“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学生跟读一遍,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鸭子妈妈要让鸭子自己游泳。”接着老师再领读下一段,“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提出同样问题。接下来角色模拟,老师当鸭子妈妈、小鹰妈妈,学生当小鸭和小鹰,分角色进行朗读,既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又能带动学生理解课文。

2.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多样化教学

老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互动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老师长期研究和探讨的话题。首先,老师要根据文章的类型选择教学方法,童话类文章的阅读,老师可在课堂上加入游戏环节;说明类文章,老师则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游记类文章老师则带领学生走出课室。然后,老师利用卡片、画笔、橡皮泥等工具制作教学模型,并让学生动手跟着做,在指导学生动手时创造师生互动的机会,既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又提高阅读能力。接着,老师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播放一些图片、音乐或视频,增加课堂趣味性。

例如,进行人教版课文《美丽的珊瑚》一文的教学时,许多学生并没有见过真正的珊瑚,因此老师要从颜色、形状、种类、生活环境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老师可借助互联网收集相关图片,并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珊瑚?”“有哪位同学知道珊瑚的颜色?”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好奇。接着老师将打印好的只有形状没有颜色的珊瑚图片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常识涂颜色。学生在动手时,老师还可进行指导,这种师生互动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珊瑚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

3.巧妙设计游戏环节,在游戏中增加师生间互动

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若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增加游戏环节,寓教于乐,老师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理解课文,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从而更有效地加强小学语文阅读师生间的互动情况。首先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精心设计不同的游戏,并准备相关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要根据课堂气氛开展游戏。当老师发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心不在焉时,应当抓住机会进行游戏,从而提起学生的兴趣。游戏结束后老师还要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文章思想。在开展游戏阅读教学时,老师应注意做好精心的设计和计划,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

例如,进行人教版《乌鸦喝水》一课时,老师预先准备好瓶子、石头,并派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用吸管、不用手碰瓶子,但可以顺利喝水。然后让学生动手尝试,老师在课堂上走动,接受学生的提问,并协助有困难的学生。给出足够时间后,老师查看学生的成果,将学生的方法总结起来。接着就让学生翻开书本,朗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乌鸦的办法优点在哪里、运用的原理是什么、生活中什么事情还可以这样做等问题。结合游戏与自主思考,将学生完全带入文章中,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课堂质量。

总之,加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探讨与思考需进行长期奋斗,进入新世纪,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老师的教学也遇到较大的挑战。为适应时展的要求、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老师应重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积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热情,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范文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 毕业论文 管理系统 ASP

远程开放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建立的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普及化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环节中,毕业论文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各个院校的校园网络的日益完善,各远程教育院校已广泛采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课程教学,但采用网络平台进行毕业论文指导环节的目前来看还比较少,基本还是采用传统面授的指导模式。为了提高该教学环节的工作效率,打破传统的面对面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本文设计了一种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经过实践,该系统可以为学生、教师、班主任和管理员提供一个交互平台,规范了教师、班主任及管理人员在论文指导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学生、班主任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1 系统分析

本系统是根据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实际,涵盖了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实现了学生分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相关文档的提交与管理以及成绩统计与管理等功能。

1.1 系统需求分析

该系统是针对地市级电大毕业论文管理的现状,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解决论文辅导具体业务的网络化与自动化,达到利用该平台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交、指导、评价与查询等具体业务的自动化管理目的,为支持电大师生网上非实时毕业论文辅导教学活动提供了互动平台。该系统主要针对地市级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因此用户群主要定位有四种,分别是系统管理人员、班主任、学生和指导老师。系统管理人员主要是完成系统数据维护、各类用户权限的分配、系统安全维护等。班主任主要是负责学生分组、督促与查看学生论文进度情况、统计班级论文完成情况和沟通联系学生等。学生主要是根据时间节点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论文初稿的提交、查看指导老师的评语、修改论文、提交终稿等。指导老师主要是布置毕业论文选题、审核选题、跟踪查看学生论文、写出修改意见与评语、给出论文成绩等。由于针对的是四种不同类型、不同权限的用户,因此该系统必须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简单的操作流程和专业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使系统的所有使用人员经过简单的业务培训就能很好地得到应用。

1.2 业务流程分析

地市级电大毕业论文工作的一般业务流程是: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毕业论文指导任务;毕业班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并分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与班主任组织学生开会并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学生进行选题;指导老师查看选题并同意撰写初稿并提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审核,这样反复几次后,最终定稿,并给出初评成绩。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整个流程的监管。鉴予此,本系统的主要工作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1.3 总体功能分析

设计开发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解决师生论文辅导存在时空矛盾的关键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管理统计功能对论文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师生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主要涉及学生管理、论文选题、论文提交、论文评价、论文查询与统计等几个方面。根据这几方面数据管理上的需求,把系统分以下几个模块:系统用户管理、学生分组管理、选题管理、论文文章管理、成绩管理。系统总体功能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用户管理:用户分为管理人员、班主任、教师和学生。每个用户根据自己的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例如管理人员和班主任可以查看每个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进度。指导老师只能查看自己所指导学生的进度和相关信息等。该功能模块就是实现对各种不同权限用户的管理,如输入与修改用户基本信息等。

学生分组管理:这个功能主要是针对班主任的。班主任根据教务部门的要求按照学生人数和指导老师的数量进行学生分组,指定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之所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定指导老师,是为了便于教学部门监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论文指导工作。

选题管理:该功能模块是实现毕业论文题目的与查看、选题查询、学生选题、更改选题、审核选题等功能。毕业论文题目可以由指导老师进行并限定选题人数,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命题由指导老师审核。经审核后毕业论文题目进入指导老师的选题库,该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都可以查看并进行选题。当学生选题人数超过毕业论文限定选题人数时,就要求指导老师要进行筛选,并指定学生进行重新选题。

论文文章管理:本系统采用上传与下载的文章管理方式来实施论文指导过程。具体实施方式是学生上传文章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查看并下载文章,然后指导老师线下评阅文章并在文章中标注修改意见,然后把标注有修改意见的文章上传给指导老师,重复该过程直至论文定稿。

成绩管理:该模块主要是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分、并录入或修改学生成绩,按照指导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小结的录入等。

辅助交流管理:该模块主要是实现指导老师信息的、学生提问、老师答疑、师生互动讨论等功能。

2 系统主要模块实现

本系统是基于ASP三层架构进行开发的,前端开发工具采用HTML+CSS+JavaScript,后端开发工具采用,整体开发环境为ASP+IIS6.0+Access2003。操作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采用其内置Web服务器IIS6.0。系统客户端通过IIS6.0与ASP应用程序进行联接。底层数据库系统开发采用Access2003,因为Access2003与Windows操作系统系统及ASP环境之间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2.1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本系统涉及到多个用户,每个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管理员用户具有最高权限,包括所有设置、创建编辑所有用户权限。不同权限用户登录系统后产生的界面不同,因此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非常重要。本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是:给每张表每个模块赋予一个ID,并根据用户权限把ID写入用户数据信息表字段中,当用户登录系统时,先读取用户数据信息表,然后根据数据表中的字段里所包含的ID号来显示相应的用户管理界面。

2.2 选题管理模块实现

选题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我的选题列表、添加选题、批量导入选题、选题确认修改、导出我的选题和所有选题构成。我的选题列表主要列举出可供选题的题目和相关选题细节,并供学生进行选题;添加选题主要是实现教师或学生添加论文题目,教师可以批量导入或导出选题信息,而学生只能添加一个自己的选题并选择所添加的选题。添加选题界面如图3所示。

2.3 文章管理模块实现

文章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文章上传与文章下载功能。文章上传功能可以实现将文章上传给指定某个用户,如图4所示。例如,当指导老师点击文章上传按钮时,会显示该指导老师所指导的所有学生,然后可以选择某位学生,把文章上传给该学生。文章下载功能可以实现定位下载功能,例如点击文章下载,会显示所有该指导老师所指导学生上传的文章,点击某篇文章就可以下载该文章。

2.4 成绩管理模块实现

成绩管理模块主要有录入初评成绩、录入评审成绩、指导小结和查询导出功能。录入初评成绩是指导老师根据指导论文的质量给学生录入定稿成绩;录入评审成绩是指定的评审老师对学生论文评定成绩进行评审,并录入评审成绩。指导小结是供指导老师填写小组的指导小结;查询导出是实现查询或导出所选学期、所选班级的全部指导论文。

3 结束语

远程教育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为了解决电大学生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工作效率低、交互性差、时空矛盾严重等问题,而采用ASP+IIS6.0+Access2003等技术设计开发的一个非常实用的管理系统。通过学校近几年的使用,该系统能够实现多班级选题管理的具体化、直观化、规范化,指导论文的网络化、合理化和公开化,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极大地提高了毕业论文指导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莹.远程开放教育辍学研究:结论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3):79-87.

[2]毛林,田林,谢汶.基于Internet的网上论文辅导系统设计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1):58-61.

[3]覃发兵,葛玉辉.基于Java Web组件技术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J].计算机应用,2010,30(1):321-323.

[4]徐远棋,曾海.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13,29(10):42-44.

[5]陈永强,谢维成,李茜.ASP数据库开发经典实例精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曾小平,吴暾华.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11,30(18):83-85.

作者简介

熊子东(1984-),男,广东省梅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梅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技科科员。

张志方(1967-),男,广东省梅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梅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技科主任。

曾三明(1979-),江西省赣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梅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研室主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