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黑道王朝范文

黑道王朝精选(九篇)

第1篇:黑道王朝范文

关键词:渤海国;行政设置;遣使交聘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25-03

渤海是以东北少数民族粟末H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地方割据政权,并作为羁縻府州隶属于唐朝。渤海于公元698年立国至926年灭亡,前后存续了229年,历经十五位统治者治理,疆域最盛时占据了今东北大部分地区、朝鲜半岛北部、苏联沿日本海部分地区。本文以渤海国的行政设置与管辖、渤海同周边各族的往来、渤海与日本新罗的外交关系为重点进行相关梳理研究。

一、渤海国的行政设置与管辖

(一)渤海立国与受唐册封

渤海,本粟末H附高丽者,姓大氏。高丽既灭,大祚荣率领众部徙居营州(今辽宁朝阳)。唐朝万岁通天年间,国家政局动荡,连年征战致使民不聊生。时任营州都督赵文面对激化的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采取残酷的手段镇压。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率众叛周,杀死营州都督赵文,史称“营州之乱”。同契丹毗邻的粟末H部,在大祚荣父子的领导下也投入到反周的行列,大祚荣父亲乞乞仲象还被李尽忠部授予“大舍利”之职。伴随着李尽忠部被周军剿灭,H首领乞乞仲象与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1]。武则天对H部采取招抚政策,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免其罪。乞四比羽因未接受唐朝封爵而被杀,是时乞乞仲象已死,其子大祚荣引歼痍遁去。在天门岭大祚荣部队与唐李楷固部队决战,李楷固兵败而归,此“天门岭之役”保存了H力量,成为渤海建国史上举足轻重一战。

圣历元年(698年),突厥与武周反目,攻姒州、檀州、定州、赵州等地,契丹依附突厥,中原与东北交通要道被阻隔,唐朝无法再继续征讨大祚荣余众。大祚荣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发展割据势力,即并乞四比羽部众,恃荒远,在东牟山旧国(今吉林敦化县敖东城)建立了肃慎系历史上第一个民族政权,自号“震国王”。随即遣使结盟突厥,同时靠吞并邻近部落与毗邻领土的方式扩展疆域,取坐拥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迅速成为当时东北举足轻重的政治军事势力。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派遣侍御史张行岌招慰大祚荣。大祚荣接受了来自唐王朝的招抚与册封,同时遣子大门艺入侍唐廷。先天二年(713年),睿宗派遣朗将崔忻摄鸿胪卿,前往震国拜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H号,专称渤海”[2]。崔忻将此事刻石题铭于都里镇(今辽宁旅顺)的石碑上纪念,“敕持节宣劳H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3]该碑成为见证唐与渤海关系史的重要物证。自此,唐王朝正式承认渤海的合法地位以及大祚荣对渤海的统治。渤海国也正式成为唐朝的羁縻府州――忽汗州,纳入唐王朝版图。随即渤海国“每岁遣使朝贡”,直至开元七年(719年)大祚荣去世从未间断。唐朝要求渤海永为藩屏,长保忠信。渤海国祚存续的二百余年间,也基本保持了与唐王朝睦邻友好的关系。只是在大武艺统治时期,渤海曾几度挑战唐王朝权威。开元十四年(726年),唐玄宗设置黑水都督府,以此遏制大武艺继续向北扩张的野心。大武艺借口攻打黑水H,后又乘契丹、奚叛唐之机寇抄唐边郡。开元二十年(732年),更是兵分水、陆两军攻打唐王朝。唐朝诏令渤海前侍子大门艺、新罗王侍子金思兰、唐将军盖福顺进兵渤海。不利的战势令大武艺认识到渤海与唐王朝军事实力的差距,随即谢罪臣服。在唐与渤海关系史中,也仅有大武艺统治渤海期间曾发生过与唐的战争摩擦。宝应元年(726年),唐王朝晋封渤海郡王大钦茂为“渤海国王”、“忽汗州都督”。此后,渤海历朝统治者皆受唐王朝册封。

(二)渤海国的行政设置

渤海国行政设置,大抵依仿唐制而设,不仅各省、部、台、寺、院、监、局等部与唐朝各部门职能相似,就连有的部门名称均与唐朝相同。虽然在官制规模上不可与唐王朝同日而语,但职能则是大同小异,封建化程度较高。根据《新唐书》对渤海国行政设置的记载,渤海国国王俗谓曰“可毒夫”,尊曰“圣王”,曰“基下”。国王之父曰“老王”,国王之母曰“太妃”,国王之妻曰“贵妃”,国王长子曰“副王”,国王诸子曰“王子”。

渤海中央行政官制依仿唐朝中央官制而建,设有三省、六部、一台、七寺、一院、一监、一局,官僚体制完整,职能清晰明确。

三省为宣诏省、省、政堂省。宣诏省,依仿唐朝门下省设置,负责审议政策,颁发政令。并设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谏议等职位。负责掌管诏令草拟,出纳王命,相礼仪,讽谏王政得失等职责。省,依仿唐朝中书省设置,负责军政要务审议。并设右相、右平章事、内史、诏诰舍人等职位。负责参议国王大政,侍从国王,进奏,记录王言,参议表章,侍从顾问。政堂省,依仿唐朝尚书省设置,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并设置大内相一人,辅佐国王,总领百官,居三省长官之首位,居左右相之上。又设左右司政各一,居左右平章事之下,以比仆射;左、右允比二丞。

六部为忠、仁、义、礼、智、信,同时又设有十二司。六部受政堂省左、右司管辖,职能堪比唐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左六司,忠、仁、义部各一卿,居司政下,支司爵、仓、膳部,部有郎中、员外;右六司,智、礼、信部,支司戎、计、水部,卿、郎准左;以比六官。

一台为中正台,依仿唐朝御史台设置,是中央监察机构。并设大中正一,比御史大夫,居司政下;少正一。负责纠察朝仪,弹劾官邪,勘鞠官府公事,会审内外刑狱理断不当之事。

七寺为殿中寺、宗属寺,太常寺、司宾寺、大农寺、司藏寺、司膳寺。这七寺分别依仿唐朝殿中省、宗正寺、太常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光禄寺而设置,不仅功能与唐朝类似,个别府寺名称均与唐朝相同或者相近。这七寺在功能上分别为掌渤海国王服御之事,掌王族属籍,掌礼乐、郊庙、社稷,掌迎送宾客、凶丧礼仪,掌仓储,掌财货、廪藏、贸易,掌宫廷膳食、宴享、牲祭。

一院为文籍院,依仿唐朝秘书省设置,掌国家经史典籍、天文历法、著述撰修。

一监为胄子监,设有监长,依仿唐朝国子监设置,掌儒学训导之政。

一局为巷伯局,设有常侍等官,依仿唐朝内侍省设置,掌侍奉王室,宣谕令制。

渤海国行政设置大抵宪象中国制度如此。不仅官制设置,渤海国品秩与服饰制度亦仿唐有严格定制。以品为秩,三秩以上服紫,牙笏、金鱼。五秩以上服绯,牙笏、银鱼。六秩、七秩浅绯衣,八秩绿衣,皆木笏。

(三)渤海国的辖区管制

渤海国不仅行政设置依仿唐制,地方管辖制度同样依仿唐朝设置。渤海在地方管辖上采取京府、州、县三级管辖体制。渤海国设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县,京府属同级区划,有的京府在一起,如渤海的五京又为五府,京所在地的府地位上要高于其他的府。京府之下辖州,州之下辖县。府的长官为都督,州的长官为刺史,县的长官为县令。随着渤海疆域的不断扩大,在一些军事重镇,渤海还仿唐制设节度使。

渤海的五京制度成于大仁秀时期,渤海首领大祚荣率众恃荒远之地史称“东牟山旧国”,第三代统治者大钦茂时期建立中京显德府、上京龙泉府、东京龙原府,第十代统治者大仁秀时期又增置西京鸭绿府、南京南海府,至此渤海五京制度确立。渤海的五京分别设于不同的民族或部落的聚居区域,作为管理各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上京龙泉府为肃慎故地,东京龙原府为秽貊故地,中京显德府为H聚居区,南京南海府为沃沮故地,西京鸭绿府为高句丽人故地,管理扶余人的扶余府虽非五京之一,但是确是渤海的军事重镇,既要管理扶余人又要防御劲敌契丹人。显然五京的设置事基于国家的统治,强国固边的因素之上。五京的地位也有差别,上京、中京、东京都曾是王都所在地,西京和南京则不然。五京作为五府与其他府一样各领州若干: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其南为中京,曰显德府,领卢、显、铁、汤、荣、兴六州。豸岁{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领沃、睛,椒三州。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曰长岭府,领瑕、河二州。扶余故地为扶余府,常屯劲兵捍契丹,领扶、仙二州;|颉府领|、高二州。挹娄故地为定理府,领定、潘二州;安边府领安、琼二州。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越喜故地为怀远府,领达、越、怀、纪、富、美、福、邪、芝九州;安远府领宁、d、慕、常四州。又郢、铜、涑三州为独奏州[4]。

渤海在区域管辖制度上效仿唐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渤海的统治疆域不断扩大,到渤海宣王时达到鼎盛,发展为“南与新罗,以泥河为界(今朝鲜咸镜南遵的龙兴江),西南以鸭绿江之泊洵口(今大蒲西河口),及长岭府之南境,与唐分界,东际海,西界契丹,东北至黑水棘鞫,西北至室韦,地方五千里。”[5]囊括了今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大部和辽宁省的一部分以及朝鲜半岛的西北部和今俄罗斯的滨日本海区域。

二、渤海与周边各族的往来

渤海国是由H为主体民族,同时兼收并蓄汉族、高句丽、扶余、沃沮等多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民族构成极为复杂。地处东北边陲的渤海,北连室韦,南抵新罗,西接契丹,西北连突厥,东北接黑水H,西南与中原政权相接,渤海与周边各族,更成为少数民族与汉族沟通往来的重要桥梁。

渤海与契丹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在渤海建国之前,渤海曾与契丹是结成盟友关系共同参与唐的“营州之乱”,兵败后,由于唐军的追缴,大祚荣率部脱离营州。崔致远《谢不许北国居上表》记载:自营州作孽而逃,辄据荒丘,始称振国。时有勾丽遗烬,勿吉杂流,枭音则啸聚白山,鸱义则喧张黑水。始与契丹济恶,旋与突厥通谋。从此渤海与契丹由盟友变成了仇人。渤海建国后,为防御契丹设扶余府,《新唐书》载“扶余故地为扶余府,常屯劲兵捍契丹,领扶、仙二州”,扶余与契丹接壤,从史料中可见渤海与契丹关系的紧张。渤海与唐往来的营州道也经常因契丹的南下劫掠而受阻。契丹立国后,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年)二月,渤海朝贡辽朝“晋、吴越、渤海、高丽、回鹘、阻卜、党项及幽、镇、定、魏、潞等州各遣使来贡。”[6]此后不久渤海就被辽所灭,辽朝在渤海之地建立东丹国附属于辽王朝。

渤海与突厥的关系,可查的记录有两条,一是,大祚荣自号震国后“遣使交突厥”;一是,“武艺召其下谋曰:‘黑水始假道于我与唐通,异时请吐屯于突厥,皆先告我,今请唐官不吾告,是必与唐腹背攻我也’”[7]。后者是讲渤海与黑水H的关系,除此变没有渤海和突厥往来的记载,可见渤海和突厥只是一般的往来关系而已。

渤海与黑水H可谓近亲,同为肃慎族系的两个分支,粟秣H处于黑水H之南,社会发展水平比黑水H进步许多,粟秣H建立渤海国后,由于疆域的扩张,与黑水H有隙,黑水H慑于渤海的威胁,有大的行动要告知渤海“黑水始假道于我与唐通,异时请吐屯于突厥,皆先告我”。显然,黑水H是独立于渤海之外,且笼罩于渤海的威胁之下,自然与渤海的关系比较紧张。随着渤海的不断强大,黑水H已不能与之相抗衡,最后被渤海征服,臣属于渤海之下“其后渤海盛强,黑水役属之,朝贡遂绝。”[8]黑水H与渤海的关系经历了由对抗到臣服的过程。

三、渤海与日本新罗的关系

关于渤海和日本往来的史料甚多。大武艺时期,开元八年(720年)初,日本元正天皇派遣“渡岛津轻津司,从七位上诸君鞍男等六人于H国,观其风俗”[9]。日本首先向渤海抛出橄榄枝,自此开启了双方长达二百余年的交往大门。此期间双方互访达48次之多,其中渤海出访日本34次,日本出访渤海14次。开元十五年(727年)九月,渤海国首次派出以宁远将军郎将高仁为大使、义游将军德周为副使的24人使团出访日本。使团历尽周折最终抵达日本的出羽(日本秋田县、山形县一带),日本圣武天皇遣使隆重接待。

渤海国使团赠送礼物并附渤海国王大武艺国书“武艺启:山河异域,国土不同,延听风献,只增倾仰。伏惟大王,天朝授命,日本开基,奕业重光,本枝百世。武艺忝当列国,滥贾钷,复高丽之旧居,有扶余之遗俗。但以天涯路阻,海汉悠悠,音耗未通,吉凶绝问。亲仁结援,庶叶前经。通使聘邻,始于今日。谨遣宁远将军郎将高仁义、游将军果毅、都尉德周、别将舍航等二十四人责状,并附貂皮三百张奉送。土宜虽贱,用表献芹之诚;皮币非珍,还惭掩口之消。主理有限,披澹未期,时嗣音徽,永敦邻好。”[10]圣武天皇回礼并附国书道:“天皇敬问渤海郡王:省启具知。恢复旧壤,幸修曩好,联以嘉之。宜佩义怀仁,监抚有境。沧波虽隔,不断往来。便因首领高齐德等还次,付书并信物,彩帛一十匹、绫十一匹、J二十匹、丝一百P、绵二百屯。仍差送使,发遣归乡。渐热,想平安好。”[11]

渤海与日本往来初期主要目的是政治上的诉求,因渤海与新罗为敌,与日本结好可以用日本牵制新罗,使其腹背受敌。而此后的长期交往则更多是出于商业贸易的需求。在渤海与日本的交往中,渤海显得更为主动,但是渤海并未向日本称臣而是臣服于唐王朝,渤海对日本的主动是出于利益的需要而已。渤海和日本的交往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也促进了日本和中原文化的交流,许多唐文化由渤海传入了日本,为东北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于渤海和新罗往来的记载颇少,新罗人崔致远的《谢不许北国居上表》中称新罗曾授予大祚荣“第五品大阿餐之秩”,而没有记录大祚荣是否接受这一官职,不能说明渤海曾臣服于新罗。在渤海与新罗的关系中,敌对一直是主旋律,出于对新罗的牵制,渤海才主动示好于日本。10世纪契丹崛起,渤海欲与新罗结盟对抗契丹,新罗却暗度陈仓反联合契丹围攻渤海上京城,违背“远攻近交”的军事策略。整体而言,渤海和新罗的关系一直处于防备与敌对之中。

综述所述,渤海国统治期间对东北地区不断开发,同周边民族与周边国家进行开放性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之成为当时东北亚区域内的强大政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参考文献:

〔1〕〔2〕〔4〕〔7〕宋祁,等.新唐书[M].卷二一九.北京:中华书局,1975.6179,6180,6182,6180.

〔3〕罗福颐.满洲金石志[M].卷一.唐・井阑题名.满日文化协会印行本.

〔5〕金毓黻.东北通史[M].上编,六卷.五十年代出版社,1981.295.

〔6〕〔8〕脱脱,等.辽史[M].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12,1.

第2篇:黑道王朝范文

县城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中,牡丹慢慢醒来,看着铁蛋坐在他旁边,问道:“这是哪?”“医院啊,你因为失血过多休克了。”铁蛋轻轻的说,“小点声,别吵醒虎生哥了。”铁蛋用手指着旁边的靠椅,虎生在上面睡着了,“虎生哥怎么了?”牡丹又问,“昨天他和黑暗之兵战斗时超过了自己能承受的负荷,结果也晕过去了,不过医生说没事,只需要休养几天。”铁蛋慢慢的讲给牡丹听,“牡丹,你可以转入普通病房了。”一个医生走进病房,把牡丹抱到了普通病房。铁蛋叫醒了虎生,“走吧,虎生哥,重症监护室里面是不能睡觉的。”虎生伸了个懒腰,“精神好多了,走吧,铁蛋弟。”

他们走进了普通病房,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小男孩,正在玩着笔记本电脑,他们搬了两把椅子坐到牡丹旁边,牡丹躺在病床上问道:“有零食吗?”“医生说你这几天不能吃零食。”铁蛋回答道,“那香辣泡面不算是零食吧。”牡丹又问铁蛋,“也不能吃辣的……”铁蛋又说,“葱香的可以吧。”旁边的那个小男孩从自己旁边的方便袋里面拿出一盒葱香味的泡面,递给铁蛋,虎生插口道:“这怎么好意思呢?”说着,他把面放了回去,“就当交个朋友吧,别人都叫我阿探,我九岁半。”铁蛋他们也介绍了自己,他们当然就成了好朋友。

就这样平平安安的几天过去了,黑暗势力仍在扩大,牡丹和阿探也出院了,“你们是干什么的?”阿探问铁蛋,“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我们边走边说。”铁蛋给阿探讲着他们的故事。不知不觉中,铁蛋讲完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哦,原来这么神奇啊!”“我们走到哪了?”铁蛋讲得太认真了。

“不总是围着这片森林转悠。”牡丹告诉铁蛋。这时

,三个晶石同时发出了光,但只有玄武晶石没有这样,“保护阿探,有危险,虎生告诉大家。”“让青龙先出来看看。”铁蛋拿出青龙晶石,“召唤青龙圣兽!”青龙飞出来,对大家说:“黑暗能量越来越强了,主人,在玄武晶石没有从灰色变成黑色时,千万要将它保护好。”铁蛋又从口袋中掏出玄武晶石,将它交给了阿探,“阿探,你要将它保护好,如果它没了,那黑暗之王就会统治全天下。”铁蛋对阿探说,“恩,铁蛋哥,你放个心吧,我会保护好它的。”阿探点点头说。

“快,此地不宜久留。”青龙对大家说,“可你们走不了了。”一个黑影从天而降。

“好久不见,青龙。”那黑影说道,“你是谁,有本事显出真面目。”青龙对着那黑影说,“我是谁,我就是……”说着,那黑影渐渐变成了一个人,那人全身是都是黑色的装束,脸上带着黑色面具。

“黑暗之王!”青龙大叫道,看这情形,牡丹和虎生也连忙召出了朱雀和白虎,

“你们几个别以为找了几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当主人就能打败我,还是投到我的门下,和我一起统治世界吧!”黑暗之王指着青龙它们说,“现在,杀了那四个小子,你们四圣兽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你做梦去吧!”朱雀对黑暗之王说,“那就受死吧!”黑暗之王伸出拳头,朝地下一打,突然间整个大地裂了两半,全世界的人们命悬一线。

第3篇:黑道王朝范文

一、羁摩统治:唐朝对渤海的册封

712年,唐睿宗派遣郎将崔忻以摄鸿肪卿身份任救持节宣劳靳鞠使,从长安到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在今旅顺口登陆,溯鸭绿江而上至震国,册封大祚荣为左晓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713年,崔忻回国,在途经辽东时,于今旅顺黄金山下凿井两口作纪念,并刻石题铭为:救持节宣劳靳鞠使鸿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但唐崔忻在旅顺黄金山下面凿的两口井,久己湮没,刻石于1908年被日本海军中将富冈定恭盗运到日本,在原地富冈立一石碑,碑阴刻:鸿肿井之遗迹。鸿肿井刻石现在东京千代田区皇宫内建安府的前院,有石亭遮盖,刻石为巨大天然石,硅岩,立于地平面上,正面横宽180厘米,厚200厘米,从地表算高180厘米,碑身呈椭圆锥形。其左上角距碑石顶30厘米处有崔忻题记,刻在纵35厘米、横14厘米面积之内,分三行,从上往下书写。此为唐渤往来的重要见证。从此,大祚荣去震国,专称渤海,历代渤海国王都延袭唐朝所册封渤海郡王封号。

《值得注意的是栅府元龟》卷1000《外臣部》亡灭条中载:高丽王高藏,高宗仪凤中,授开府仪同三司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居安东,镇本蕃为主。高藏至安东,潜与靳鞠相通,谋叛,事觉,召还,配流州,并分徙其人,散向河南陇右诸州。其贫弱者留在安东城傍。圣历二年又授高藏男德武为安东都督,以领本蕃。自是高丽旧户在安东者渐寡少,分投突厥及靳鞠等,高氏君长遂绝。高句丽灭亡后,唐高宗首先将高藏安置在安东,之后召回,发配到四川州,将其他遗民移至河南陇右等地《唐开府仪同三司工部尚书特进右金吾卫大将军安东都护邦国公上柱国高公墓志序》载:大历八年夏五月廿有七日,右金吾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公毙于洛阳教业里私第,春秋七十三。前年四月十二日,邦国夫人真定侯氏先毙于博陵郡公讳震,字某,渤海人。祖藏开府仪同三司工部尚书朝鲜郡王柳城郡开国公;称讳连,云摩将军、右豹韬大将军安东都护。公乃扶余贵种,辰韩令族,怀化启土,继代称王,嗣为国宾,食邑千室。可见高句丽末代王之孙高震自称渤海人。但自报渤海的高句丽王室后裔应视为渤海王族大氏的追随者,而不能将二者等同。更何况,在唐之前既己有渤海之封号。如隋高被封为渤海郡公;其子高表仁则以大宁公主驹马都尉受封渤海开国公。唐初渤海蓓人高惩生前为银青光禄大夫少卿上柱国渤海郡开国公,而其五代祖曾被封渤海郡王。唐高祖李渊弟之子奉慈与活跃于9世纪30年代的高崇文两例,指出渤海郡王号本为唐国内通用,渤海国王大篙磷晋升渤海国王后,渤海郡王以下的爵位均授予在唐的所为中国人,而且都是渤海高氏。事实上,大篙磷之后仍有唐人被封为渤海郡王,如高固及高崇文之孙高骄⑧等,而且,在渤海郡王之外,还有许多高氏按唐的九等爵制受封各色爵等,如渤海郡公高元裕、渤海郡开国公高少逸、渤海县子高重、渤海县侯高适等。此外,唐太宗和唐高宗还分别封欧阳询及欧阳通父子为渤海县男和渤海县子,唐宣宗封高元裕为渤海郡公。可见,渤海王,渤海郡王,渤海郡公,渤海县男、渤海县子等均为爵秩荣衔,是接受唐朝册封的一种标志而己。

唐封渤海国为渤海郡国,将渤海国纳入唐的藩属体制之中。有唐一代对渤海实施了羁摩统治。在渤海辖境所设的忽汗州即为羁摩府州。唐朝在渤海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为忽汗州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初为营州都督府管辖,706年归幽州都督府管辖,719年之后,由平卢节度使管辖。740年平卢军节度使兼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理处置使,唐以王解斯为节度使,渤海由平卢军节度使管理。741年,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兼平卢军使,兼押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742年,以平卢为节度,安禄山为平卢使,兼柳城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安史之乱以后,761年营州为奚攻占,平卢军节度侯希逸据青州,唐授侯希逸青密节度使,废淄沂节度使并所管五州,号淄青平卢节度使,765年,唐在山东以淄青平卢节度使押新罗渤海两蕃使,掌管渤海事务。设渤海馆与新罗馆于今山东省蓬莱市。

渤海与唐王朝之间不仅仅是藩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渤海存续期间内始终以忽汗州接受唐王朝统辖。从先后节度渤海的官员即可看出。唐玄宗时期救平卢节度、营州都督乌知义节度渤海;740年以平卢军节度使解斯加押渤海经略处置使;741年以营州都督安禄山充渤海经略使;742年安禄山又以平卢节度使充渤海经略使;758年以平卢淄青观察使李正己为押渤海使;782年,以淄青等州节度使李希烈为押渤海使;792年,以邪州大都督长史、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古为押渤海使;806年以淄青等州节度使、建王李烙为押渤海使;806年以平卢军及淄青节度副大使李师道为押渤海使;819年以平卢节度使薛平为押渤海使;889年以平卢军节度观察使崔安潜为押渤海使;891年以平卢节度观察使王师范为押渤海使;918年以朱硅充平卢节度使。

渤海自698年立国至926年灭亡这200余年中,仅在大武艺期间有犯唐之举。大武艺为大祚荣嫡长子。713年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时,封大武艺为桂娄郡王,719年大祚荣死,大武艺嗣位。大武艺执政后,推行斥大土宇,东北诸夷畏臣之的开疆拓土政策,统一了周围毗邻的靳鞠部落,使渤海四处树敌。不但令黑水靳鞠不安,还引起渤海内部分裂。黑水靳鞠面对渤海扩张的威胁,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黑水靳鞠酋长倪属利稽入唐,玄宗封其为勃利州刺史《旧唐书靳鞠传》载:开元十三年(725年),安东都护薛泰请于黑水靳鞠内置黑水军。726年玄宗在其地设黑水州,以其首领为都督。黑水都督府的设置牵制了渤海,成为大武艺北进的障碍,727年大武艺派大门艺兴兵攻打黑水靳鞠。大门艺反对,认为黑水请唐家官吏,即欲击之,是背唐也。唐国人众兵强,万倍于我,一朝结怨,但自取灭亡,以高句丽为例昔高丽盛时,士三十万,抗唐为敌,可谓雄强,唐兵一临,扫地尽矣。今我众比高丽三之一,王将违之,不可。大门艺客观地分析,非但没有引起大武艺的重视,反倒激怒大武艺,由从兄大壹夏取代大门艺率兵攻黑水靳鞠,并召回大门艺欲杀之。大门艺逃亡至唐朝,唐玄宗诏拜其为左晓卫将军,倍加安慰。大武艺遂遣使入唐,请求诛杀大门艺。唐玄宗则将大门艺送至安西,大武艺多次欲杀大门艺均未成功,终起兵叛唐。732年遣张文休率水军攻登州,杀登州刺史韦俊。同时,又亲率军攻辽西至营州以西榆关附近的马都山。733年唐玄宗分别派大门艺至幽州发兵与平卢军先锋乌承等,迎击进攻马都山之军,又派左领军将军盖福顺出兵,命新罗王侍子太仆员外卿金思兰发新罗兵从南面夹击张文体军。黑水靳鞠、室韦部等又派遣5000名骑兵增援唐军,迫使大武艺退兵。此次战争使渤海统治者意识到维系与唐之间良好的藩属关系的重要性。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大钦茂继承渤海王位《册府元龟》卷964栅封二》载:皇帝若曰,于戏!王者宅中,守在海外,必立藩长,以宁遐荒。故渤海郡王嫡子大钦茂代承绪业,早闻才干。昔在尔考,忠于国家,爱逮尔躬,当兹负荷。岂惟立嫡,亦乃择贤。体问可嘉,宠章宜及,是用命尔为渤海郡王,尔往钦哉!永为藩屏,长保忠信,效节本朝,作范殊俗,可不美软!唐玄宗册封大钦茂为渤海郡王左晓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至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唐代宗晋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检校太尉,累拜司空、太尉,渤海国也由渤海郡国升为渤海王国。大钦茂又自加尊号为大兴宝历孝感金轮圣法大王。大钦茂在位56年中,共派遣唐使49次,密切了渤海与唐的往来。

二、藩属关系:唐朝的治边政策

渤海自大祚荣698年建国至926年大翘撰灭国,之所以能够存续228年,除渤海自身的经营外,更与彼时唐王朝所实施的以招抚为主的边疆政策息息相关。

713年唐玄宗继位后秉承唐太宗时期制定的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边思想。不同之处在于唐太宗时期对辽东以征讨为主,招抚为辅,突出表现在唐太宗对高句丽的经略上。唐玄宗则以招抚为主,征讨为辅,其招抚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是唐朝的经济繁荣,国富民强。开元盛世使得渐慕华风者心向天朝。在此之前,武则天也曾招抚粟末靳鞠,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并赦免其罪,但乞四比羽拒不接受唐朝的册封,即使派遣李楷固征讨靳鞠,也以失败而告终。唐玄宗安边固邦,所设十节度使中以范阳节度使统兵91400人为最多,所设平卢节度使统兵137500人的职责即为招抚室韦与靳鞠。

渤海内乱时,唐玄宗又册封亲唐的大门艺为左晓卫将军。737年大钦茂继承渤海王位后,唐玄宗册封大钦茂为渤海郡王、左晓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762年唐代宗晋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检校太尉、累拜司空、太尉,渤海郡国升为渤海王国。历代统治者对渤海的招抚政策,均以册封的形式予以体现,而渤海则以入贡、派遣质子予以回应。 《旧唐书北狄传》渤海靳鞠条载:冲宗即位,遣侍御史张行岌往招慰之。祚荣遣子入依《新唐书北狄传》渤海条载:中宗时,使侍张行岌招慰,祚荣遣子入侍。可见,唐中宗时大祚荣首次遣其子大门艺充质子至(唐)京师,开元初回国。

用以接替大门艺入唐的第二个质子为大祚荣之子大述艺《册府元龟》(卷974)载,开元十六年(718年)二月丁酉靳鞠渤海郡王大祚荣遣其男述艺来朝,授怀化大将军,行左卫大将军,员外置,留宿卫。 大昌勃价为第三个质录《册府元龟》卷975载,开元十三年(725单五月,渤海王大武艺之弟大昌勃价来朝,授左威卫员外将军,赐紫袍金带、鱼袋,留宿卫。

第4篇:黑道王朝范文

凌天:爱的力量,天之心

凌雨:爱的力量,雨之心

凌云:爱的力量,云之心

凌风:爱的力量,风之心

凌雾:爱的力量,雾之心

第二天5点15分不到,八兄妹从宿舍里走了出来,碰巧看见了那五姐妹。五姐妹看见凌家五兄弟,眼睛都变成了爱心,但是又看见了凌家兄弟的妹妹,就有点怒火,挑衅道:“没想到你们也起那么早!”凌云回答:“是啊,睡不着嘛,那有什么办法?你们起那么早要干吗?”“不干吗,就是出来锻炼锻炼身体。”杨盈笑的说道,瞬间又变了副脸色说,“我看你们起那么早不是因为睡不着,而是想攻击我们!!”“谁说我们要攻击你们,自作多情!”凌蝶大声的说道。凌恋对凌蝶说:“你小声点,别把同学吵醒!”“凌恋,你让她说吧,我早就施魔法让同学们睡得很死了,你不用担心。”凌云告诉她。凌恋点了点头。

“我还没说完呢!是你们挑衅让我们跟你们决斗的!”凌蝶愤怒的说。“好好好,我承认,是我挑衅你们,但这样不行吗?”杨燕对凌蝶坏坏的说道。“你敢这样跟我的妹妹说话。好,那我们一决胜负!”凌琳火冒三丈的说。话音刚落,“爱的力量,凌之淡紫”一听就知道凌琳已经变身了。那五姐妹也随及变身了,“黑暗力量,燕之黑”,“ 黑暗力量,凤之棕”,“ 黑暗力量,青之褐”,“ 黑暗力量,盈之红”,“ 黑暗力量,晶之咖啡”。大哥见他们五打一,以多欺少,便让其他人帮凌琳。大家就一起变身了:“爱的力量,天之心;爱的力量,雨之心;爱的力量,云之心;爱的力量,风之心;爱的力量,雾之心。”

“靠,你们八对五,以多欺少!”晶骂了起来。“不是我们以多欺少,而是你们卑鄙。”风很凶的说道。“黑暗力量,燕之黑”燕先下手为强,朝琳攻击。幸好琳发现的早,躲闪的快。琳也不甘示弱,朝燕攻击“爱的力量,凌之淡紫”,只见一道紫光朝燕那里去,燕躲闪来不及,被射到了!凤见大姐受伤了,就乘着琳他们高兴的时候,朝琳攻击,琳还来不及反应过来,就受伤了,而且伤的很严重。雨见琳伤得很重,很愤怒,朝那五姐妹一直施魔法,五姐妹抵挡不住,逃走了。

第5篇:黑道王朝范文

关键词:唐代;水墨山水;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48-01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言:“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这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 “山水画”依附于人物画而作为画面背景,表现技法也不成熟,存在比例不当的问题等。是为中国山水画萌芽于魏晋南北朝的文献记载。到了唐代,“成熟的山水画”便产生了:一方面,它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跃升为画家表现的主角;另一方面,涌现出构成了山水画坛的三大支柱的“三家山水”, 即各有千秋的吴道子、李氏父子、王维三家。其中,王维长于用“墨”, 李氏父子长于用“色”,吴道子则长于用“线”。从画史和画迹的角度而言,以李氏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占据当时画坛主流地位,水墨山水则处于初创时期,王维、张b、王墨等一批画家实为水墨实验者。唐代以降,水墨山水逐渐取代了青绿山水的主流地位。那么,水墨山水缘何产生于唐代,又为何“情有独钟”于单纯的墨色呢?本文试从“道”、“器”的角度做些探讨。

首先,我们认为,促使山水画选择并以墨为主要色彩的,是墨本身具有的“物理特性”和“文化属性”。其中,墨的“物理特性”是“形而下之器”。

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如有人认为水墨山水重视墨色与“尚黑”的审美传统有关。据有关考古资料、民族志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中国远古确有对墨色偏好的可能,甚至今天的某些少数民族依然偏爱黑色,但能否称得上是一种“尚黑”的审美传统,有待商榷。有的文章为了论证的需要,夸大了古人对“黑”色偏好的程度,如有人认为秦汉同样“尚黑”。其实,“秦得水德而尚黑”(邹衍),“汉承秦制,同样尚黑”,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中国传统阴阳五行理论范式认为:五行相生相克,朝代的更替顺序与自然界一致。因此,“周得火德”而“尚赤”,秦必须“尚黑”以“得水德”,代替周的“火德”,这样才符合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即“水”克“火”,秦取代周的江山才能稳定。汉朝为什么也“尚黑”,原因很复杂(如汉认为秦二世而亡,不算一朝代,汉代替的是周)。因此不能拿政治观念的“尚黑”作为一种审美传统的史实。

撇开上述有着浓重政治性的色彩观念,直面眼前的墨黑色时,我们发现在自然界中色阶和层次变化最丰富的颜色非黑色莫属,墨黑色这种从最黑到最淡的丰富的渐次变化,为表现变幻万千的自然提供了可能。此外,墨的另一大物理特性是它具有其它中国画颜料所不具备的优点,如不黏、不涩、不滞等。佛、道两家都强调“静虑”、“恬淡”的修养,宁静的墨色因没有众彩的刺激眩目而显得恬淡,最能体现其修养状态。墨色因受环境色的影响易于出现偏向色,如常言的“青丝”,又如“草木敷荣,不待丹青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有研究者称墨色出现的这种现象为“色彩通感作用”,这种“色彩通感作用”在审美上实现了“墨具五彩”的功能。这就是墨色本身的物理特性和文化属性。

其次,上述墨的特性,易于表现儒、道、释三家文化的有关追求,它们一经结合,各自找到自己的归宿,自然地促成了水墨山水的产生。是为“形而下之器”与“形而上之道”的结合。

在艺术形式的产生上,李泽厚先生曾有过简明的阐述。他认为“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风格和不同感知形式的艺术,由于不同时代的心理要求,这个心理要求又跟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受此启发,我们认为水墨山水这种艺术形式正是由信仰、崇尚佛、道文化的王维、张b等一批画家在唐代这个文化开放的“政治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唐代采取宗教自由政策,佛教宗教林立,走上全盛,“本土化”的禅宗也很盛行。儒学虽为唐代的“君学”,但李氏王朝出于政治需要而对同姓老子的推崇,扩大了老庄思想的影响,“安史之乱”又是道家思想易于传播的世道,使得“民学”的道家思想也很盛行。水墨山水的初创者王维等人,都或多或少地受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他们所接受的文化决定了其审美的“心理要求”,要求他们的绘画作品载有该文化的信息。在绘画形式的寻找中,水墨山水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对象。儒、道、释三家文化不同程度的融合,通过文化的继承者,促成了水墨山水的产生。

其一,儒家文化对水墨山水的影响。传为王维撰的《山水诀》中曰:“夫画传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水墨山水何以有此功能?儒家经典文献《易经》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认为宇宙自然的根本规律是阴阳交替,黑为阴,白为阳。水墨有黑白两极色彩,正合阴阳之道,也就具备了自然的本性 ,从而可以“成就造化之功”。可以如阴阳化生万物一样创造万象。这正是儒家观念的体现。这是儒家文化在创造观念上对水墨山水的影响,不过不为人们所重视,因为道家思想的影响远比其大。

其二,道教文化对水墨山水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山水画是直接受道家思想孕育降生的,说得毫不夸张。得确,道家思想在孕育山水画上功不可没,可最能体现道家哲学观念的不是青绿山水而是水墨山水。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庄子的“五色乱目”(《庄子・天地》),都主张朴素的美,如庄子所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地》)。这种对朴素之美的追求,摒弃炫目的五色而代之以单纯的墨色最易体现。在老庄文献中,“玄”字使用频率很高,它既指黑色,又被引申为幽远、玄妙、深沉和寂寞。墨即玄色 ,最足以体现道家的“致虚极,宁静笃”的哲学境界。道家讲究恬淡的修养,《庄子・天道篇》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万物之本”。宁静的墨色抛弃了众彩的热闹而显得格外的恬淡。因此,墨色即玄色,“自然”之色,可替代“五色”,是道家崇尚的朴素之色,再加上“恬淡”、“虚静”的意味,使得水墨山水成为一种“哲学化的艺术”。

其三,禅宗思想对水墨山水的影响。上述道家思想对水墨山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精神上。禅宗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墨色观念、造型观念和构图观念上。禅在修养上强调“无相”观念,忌“著相”。表现在绘画上,“随类赋彩”便是“著相”,在禅家看来是须以“无相”替代的。禅宗的主要经典《六祖法宝坛经》上说“无相者,于相而离相”,即言“无相”是与“相”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辩证关系。由单一的墨色表现万物的色相,是对色彩的抽象,所画形象与万物本相,既似又不完全肖似,正合“于相而离相”之旨。另外,造型上“离相”而“不似之似”,构图上留白以扩大抽象容量,“计白当黑”,绘画才能彻底臻至“无相”境界,可这在南宋才完成。

综上所述,墨之物理特性是形而下之“器”,儒、道、释三家文化及对墨色的偏好是形而上之“道”。“器”以载“道”,它们辩证地结合化生了水墨山水这一艺术形式。这种化生是在唐代出现的,随着水墨技法的完备以及士大夫文人阶层的壮大,水墨山水逐渐取代青绿山水而成为山水画坛的主角,这个转变主要是在两宋完成的。

参考文献:

[1](唐)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M].中华书局,1985.

[2]洪惠镇.中西绘画比较・中西绘画用色比较[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3](唐)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论用墨[M].中华书局,1985.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第6篇:黑道王朝范文

关键词:唐代;辽代;黑龙江;政区地理

由于唐代是中原王朝在黑龙江地区设置正式政区之始(有学者认为西汉的真番郡不在今朝鲜半岛,而治于今黑龙江友谊县凤林古城[1],姑不论),是有本文之作。限于能力和篇幅,本文无意全面总结前人对唐、辽时期黑龙江政区地理研究的成果,只就笔者在阅读文献中注意到的若干问题做几点述评。还需指出的是,本文所言的黑龙江地区,包括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以及俄罗斯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以南地区。

一、唐代设置在黑龙江地区的羁縻府州

(一)唐代是否设置过室韦都督府

“室韦都督府”一称,史无明文,但学界对唐代曾设置过室韦都督府不存异议。按《旧唐书・室韦传》言室韦部在“开元、天宝间,比年或间岁入贡”,而《册府元龟》卷972言贞元八年(792)有室韦都督和解热素来朝、贞元九年室韦大都督阿朱来朝、开成四年(839)室韦大都督秩虫来朝[2](P.232,235),《唐会要》卷96言会昌二年(842)室韦大首领都督热论来朝[2](P. 352)。孙玉良(鉴于本文的性质,一律省略“先生”等尊称)推断,室韦都督府大概置于玄宗时期[3](P.50-51)。

然笔者却有些疑问。《新唐书・奚传》言:“咸通九年(868),其王突董苏使大都督萨葛入朝。”唐代在奚部置有饶乐都督府,此处的“大都督”显然不能认为是唐所册封,则室韦“大都督”、“都督”之称焉知不是自封?又,按《旧唐书・室韦传》的记载,室韦各部“不相臣制”,则“大都督”、“都督”仅可能为一部之都督,决非管理所有室韦部落,且很可能有不同部的首领被封为都督。上引文提到的和解热素,当来自和解部,就是一例。谭其骧认为:“史文只称此辈为都督,别无爵位、将军等称号,可见唐仅以不重要的远夷相待,”[4]亦表明室韦都督权微职小,不可能统领整个室韦。则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以下别称《谭图》)将“室韦都督府”与“室韦”等量齐观的画法是欠妥当的。

(二)仅存目于《新唐书・地理志》的安静都督府

安静都督府,仅存目于《新唐书・地理志》,加上黑水州都督府、渤海都督府,是为三府。金毓黻认为其当在今吉林境内或朝鲜东北部[5](P.250-251),然未释理由。一般学者对其均存而不论。然近来张亚红、鲁延召撰文指出:“安静”当即安居骨部的雅译,而安居骨与金代之按出虎、清代之阿勒楚喀显系一音之转,可定安静都督府于今阿什河与松花江交汇处至牡丹江与松花江交汇处一带[6]。可谓发千古之覆。该文并推测安静都督府置于开元十年(722)。但该文认为勃利州为安静都督府属州(讨论详后),故强拟出一个未见史籍记载的“安静州”作为安静都督府的附郭,则未免失于胶瑟。唐代羁縻府州的设置并无严格的制度,且从历史上看,即便是正州,亦未必都有附郭县。

(三)一度堪比正州的黑水都督府

为方便问题讨论,不惮文繁,先录相关史料。《册府元龟》卷970载,贞观五年(631),黑水就向唐朝“遣使朝贡”[2](P.223);《唐会要》卷96载,贞观十四年,“以其地为黑水州。自后或酋长自来,或遣使朝贡,每岁不绝”[2](P.353)。又《旧唐书・传》言:“开元十三年(725),安东都护薛泰请于黑水内置黑水军,续更以最大部落为黑水府,仍以其首领为都督,诸部刺史隶属焉。中国置长史,就其部落兼领之。”《新唐书・黑水传》言:“开元十年,其酋倪属利稽来朝,玄宗即拜勃利州刺史。于是安东都护薛泰请置黑水府,以部长为都督、刺史,朝廷为置长史监之。”(《新唐书・地理志》言黑水州都督府置于开元十四年。)而《旧唐书・渤海传》言,开元十四年,“黑水遣使来朝,诏以其地为黑水州,仍置长史,遣使镇押”。

以下是几点讨论。一是尽管贞观后黑水部朝贡不断,但由于黑水部一度支持高丽王室后裔高藏反唐,并扰掠安东都护府辖境,引发其与唐的军事冲突[7],故唐在黑水部的建置没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二是按《新唐书・黑水传》所言,似开元十年所置勃利州就是黑水府,《谭图》即将勃利州作为黑水都督府的附郭。但据张博泉的考证,黑水州―黑水军―黑水府当为一个传承关系,系以黑水部中“最大部落”设置,而勃利州当是以黑水部中另一部设置[8](P.201-204)。三是参考魏国忠《唐代渤海都督府长史》[9]一文的分析,可知唐代在羁縻府州中置长史的政治意义是不容低估的;只是元和(806―820)后,黑水部为渤海役属,所以笔者认为黑水都督府“一度堪比正州”。四,关于黑水都督府和勃利州的地望,《谭图》定于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清代伯力);孙进己、冯永谦主编《东北历史地理》第二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同;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以下简称《释文汇编》)定勃利州于哈巴罗夫斯克,而置黑水都督府于哈巴罗夫斯克东北阿纽伊河河口附近。而前揭张亚红、鲁延召文,另辟新说,认为黑水都督府在今黑龙江同江市(然未释理由),勃利州在黑龙江依兰县一带(铁利部所在地,即认为勃利因铁利为名),且勃利州为安静都督府属州[6]。按黑水都督府、勃利州当不在一地,前文已做出说明。至于对勃利州所在地的分歧,涉及古音问题,难有定论。又,如果说张亚红、鲁延召文对安静都督府的推断堪称卓见,那以勃利州为安静都督府属州,则未免失于求之过深(仅因为两地相近?)。一则史无明文,再则前引《新唐书・黑水传》文已明确说明了黑水都督府与勃利州的隶属关系。

(四)“徒具虚名”的忽汗州都督府(渤海都督府)

谭其骧在讨论唐代的羁縻州能否算得上唐王朝的领土时说:“有些羁縻州自始至终只是一个虚名,当然应视作唐朝境外的邻邦邻族。”并举忽汗州都督府为典型例子[4]。这个说法虽是事实,只恐有些治东北史的学者从感情上难以接受。

名义上,渤海国都即为忽汗州都督府治所。渤海早期都于“旧国”,关于“旧国”的概念及所在地,围绕着今吉林敦化市的几处渤海遗迹,学者间有较多争论。笔者以为刘晓东的观点[10](P.31-42)比较平实可靠。而王禹浪则另有看法。据民国《宁安县志》记载,1911年曾于今黑龙江宁安市镜泊湖畔城墙砬子山城内发现一颗印文为“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的铜印。王禹浪撰文认为此一官印或即是大祚荣所用,则可能反映渤海国初期时其政治中心在今镜泊湖一带,“旧国”所在地需重新探讨[11]。

二、渤海设置在黑龙江地区的政区――以怀远、安远二府为例略谈关于十府、三独奏州所在地的争议

五京加上十府、三独奏州,构成了渤海政区的基本框架,然而诸家对十府、三独奏州的定点,分歧太大了。这既是缘于史料的缺疏,也在于对史料的理解。比如,《新唐书?渤海传》言在越喜故地置怀远、安远二府,由于对“越喜故地”的看法不同,导致了对怀远、安远二府定点的不同。

关于越喜部的所在地,向有两种说法。按《册府元龟》卷959的记载,其位于渤海之西[2](P. 212)。又《辽史・地理志》(以下简称《辽志》)信州条:“本越喜故城,渤海置怀远府。”据此,《释文汇编》、《东北历史地理》定怀远、安远二府于今吉林公主岭市秦家屯古城(即辽信州所在地)及吉林长岭县一带。但《通典》卷180则言:“安东府,东至越喜部落二千五百里……北至渤海一千九百五十里。”[2](P.360)金毓黻推测越喜部位于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一带,渤海“于其地设怀远、安远二府。二府均以远命名,即以其处于极东边远之地也”[12](P.466)。郑英德[13]与王[14]的观点与此大略相同。但唐代安东都护府初置时所辖的越喜州都督府,实难设于如此遥远之处,且安东都护府初置时幅员几同高丽旧土,高丽旧土也无有史实证明曾达于此处,故当以前说为可信。然而,《新唐书?黑水传》既以拂涅、铁利、虞娄、越喜四部并列,置于黑水名号下,而拂涅等三部均分布于今黑龙江东南部,不当单有越喜部处于今吉林西北。刘统认为:“《辽史・地理志》的记载,反映了唐太宗时,越喜、拂涅等部依附高丽,居住于今铁岭一带的状况。唐平高丽,即以降伏的部落置羁縻府州,隶于安东都护府管下。”[15](P. 94)也即认为安东都护府所领越喜、拂涅、识利(或即铁利之讹)三府州同三部故地非为一地,似较合情理。

又,《新唐书・渤海传》言在扶余故地置扶余、颉二府,“常屯劲兵契丹”。《释文汇编》、《东北历史地理》定扶余府于今吉林农安县,颉府于今辽宁、吉林交界处(惟前者认为即辽宁昌图县八面城,后者认为在吉林梨树县北)。考虑到前述两书对怀远、安远二府的定点,则扶余、颉、怀远、安远四府相距太近,也令人生疑。王认为:渤海的五京十府设置在肃慎等十个民族故地,“‘故地’和府,应该都是自然环境相对独立的区域;因此,其首府布局亦当相对均匀”[14]。此言极是。

顺带提及,《太平寰宇记》卷175有“黑水界南至渤海国德理府……”[2](P.397)之语。关于德理府,一般认为即定理府;也有人认为是上京所辖之渤州[16];有人则认为可能确有德理府,是渤海后期所设,故未载于《新唐书・渤海传》[17]。但无论如何,其为渤海设置在今黑龙江地区的政区。

三、辽代是否在黑龙江渤海故地设置过政区

前文提到,诸家对渤海府级政区的所在地分歧很大。除上京外,关于渤海设置在黑龙江地区的府级政区,《释文汇编》认为有铁利、定理、安边、东平、率宾五府(对《谭图》进行了修正);《东北历史地理》同,但所在地有分歧;王认为除上述五府外,还当有颉、怀远、安远三府[14]。

我们知道,辽灭渤海后,对渤海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迁徙:一是渤海灭亡时,辽太祖将战争中俘掠的军民迁到上京临潢府周围;二是辽天显三年(928),辽太宗将东丹国民大量迁往辽东等地区(详细研究可参考杨保隆《辽代渤海人的逃亡与迁徙》(《民族研究》1990年第4期)及吴松弟《中国移民史》第四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三章第五节)。又,一般认为,《辽志》所言某州县“本渤海某州县(地)”,除渤海西京所领四州外,均是指辽代以渤海某州县迁徙人口所新置的州县,也即渤海的各级建置均已不在原地[18](P.5-6)。

翻开《谭图》第六册辽代东京道图幅,在黑龙江渤海故地,我们只能找到一个政区标记――率宾府。按《辽志》:“率宾府,刺史。故率宾国地。定理府,刺史。故挹娄国地。铁利府,刺史。故铁利国地。安定府。长岭府。”上述五府(安定府,一般认为或即安边府),均是渤海所置,其中长岭府位于今吉林境内,可不论。向南认为,此渤海五府辽代已废,《辽志》不当再列入[19],似可商榷。

《辽志》兴州条云:“中兴军,节度。……渤海置州。”《金史・地理志》(以下简称《金志》)邑楼县条云:“辽旧兴州兴中军常安县,辽尝置定理府刺史于此。”按渤海兴州属显德府(今吉林和龙市西古城),不属定理府;辽代兴州位于今沈阳市附近。若《金志》所言不误,盖辽迁渤海定理府民来居,仍置定理府,地位比刺史州;不久又迁渤海兴州民来居,更名兴州,升节度州。如是《辽志》定理府条当为重出。笔者以为,若说辽代时率宾等五府并无“府”的地位,且已不在渤海时期原址,差近实情(前揭杨保隆文以累见于《辽史》的“铁骊”及《辽史》卷46记载的“铁骊国王府”为据,认为辽代铁利府仍在渤海故址,待考)。

又,《辽志》载有湖、渤二州,均谓“渤海置”。此二州,渤海时为上京龙泉府辖州,辽时是置于故地,还是迁其民于他处另置,学界迄无定论。至于渤海时期此二州的所在地及领县情况,学界亦有不同说法,可参考杨雨舒的总结[20](P.98),不赘述。

此外,《契丹国志》卷22《州县载记》载有“古州”,《辽史》不载。1984年在牡丹江市北郊,出土一方印文为“古州之印”的铜印,印背錾有“天泰二年”年款(天泰是金末东夏国年号)。冯永谦认为古州当是辽代始建,金代承袭,并推断其治今黑龙江宁安市、海林市一带[21]。而向南考证,《契丹国志》所载之古州实为“岩州”之讹[19](辽代岩州位于今辽宁境内),其考甚辩,可从。

四、关于辽代东北重镇泰州的研究

为方便问题讨论,先录相关史料。《辽志》泰州条:“泰州,德昌军,节度。本契丹二十部族放牧之地。因黑鼠族累犯通化州,民不能御,遂移东南六百里来,建城居之,以近本族。……统县二:乐康县。倚郭。兴国县。”《辽志》静州条:“静州,观察。本泰州之金山。天庆六年(1116)升。”《金志》泰州条:“泰州,德昌军节度使。辽时本契丹二十部族牧地,海陵正隆间,置德昌军……大定二十五年(1185)罢之。承安三年(1198)复置于长春县,以旧泰州为金安县,隶焉。”泰州是辽代东北重镇,学界研究成果丰厚,以下分为三点略述之。

(一)通化州与泰州的关系及泰州的始建时间

按《辽志》的记载,似乎通化州是泰州的前身,学者多如此理解。但冯永谦考证,辽代当始终设有通化州,通化州与泰州是两个州[21]。而据郭珉、董玉芬的研究,所谓“黑鼠族累犯通化州”盖发生于904―909年之间,即辽太祖尚未称帝时,则泰州当置于此时[22]。又据《辽史》卷17的记载,太平六年(1026)尚有“安哥通化州节度使”的字样,似乎冯说可从。至于通化州所在地,学界基本认为即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东北浩特陶海古城。顺带提及,有学者根据《辽史》纪、传的记载,指出泰州辽末降为观察州及刺史州,《辽志》失载沿革[23]。

(二)关于泰州所在地的争议

金毓黻大概是首位明确比定辽泰州(金旧泰州)所在地的学者。他承袭王国维的推测,认为今吉林白城市东南城四家子古城(旧称西伯城)为辽泰州所在地[5](P.427-428)。在城四家子古城曾出土过刻有“泰州主”字样的铜镜(1957年)和刻有“泰州”字样的铜风铃,有学者据此认为这是城四家子古城为辽代泰州的证据[24](P.145)。《谭图》同。而1956年,在黑龙江泰来县西北塔子城遗址出土了辽大安七年(1091)残碑,碑文中有“泰州河堤”的字样,贾敬颜认为这正与辽《贾师训墓志》中的记载相吻合,是辽代泰州在塔子城的明证[25](P.25-26)(按《贾师训墓志》中有“寻扈驾春水,诏委规度春、泰两州河堤”的记载[26](P.478),贾敬颜引文作“提调泰州河务”,似误)。

李健才是主张城四家子古城为辽泰州的代表性学者,他撰文从交通路线及城四家子古城与金代边墙的距离两个角度进行了考证;至于大安七年残碑,他认为“正文已失,仅剩下末尾的题名残断”,不足为凭,并认为塔子城是辽代镇北州所在地[27]。而景爱认为塔子城是辽泰州,指出:一,大安七年残碑,“除了题名人的姓氏、职衔外,别无正文可言”。二,该残碑碑文中有“同建办塔事”、“提点塔事”的字样,这与塔子城得名于辽塔(1953年倾圮)正相吻合。三,金代铜禁很严,是否有签押文字是鉴别金代铜器的重要标志,城四家子古城出土的铜镜、铜风铃是金代的器物。四,镇北州仅一见于《辽史》卷20,《辽志》不载,可见不甚重要;而塔子城规模仅次于辽代五京,比一般辽代州的城址大得多,比定为镇北州是失当的(冯永谦认为镇北州当在今吉林西北白城、松原两市境内求之[21])。五,《金史》卷3记载天会二年(1124),金太宗“命置驿上京、春、泰之间”,此处的上京是指辽上京,而不是金上京,因金上京之名要待金熙宗继位后才出现。李健才误读此处上京为金上京,故有――完颜亮迁都时经过泰州,若辽泰州在塔子城,则绕道太远――的误解[28]。笔者以为景爱的考证更近实情,而孙秀仁[29]、张柏忠[30]等亦撰文论述塔子城是辽泰州。

至于泰州所领兴国县的所在地,《谭图》定于塔子城,现在看来已不能成立。究其所在,待考。

(三)关于金山县(静州)

按上录《辽志》的记载,泰州所领金山县,辽末升为静州。陈汉章据《辽史》卷28天庆七年(1117)“女直军攻春州,东北面诸军不战自溃……复下泰州”的记载,认为静州仅存一年即陷女真,并推测“天祚欲以此州联络东北路统军司与西北路招讨司”。陈述赞同这一说法[18](P.61)。关于金山县所在地,《谭图》将其标于今黑龙江龙江县与内蒙古扎兰屯市、扎赉特旗交界处一带,但由于泰州属上京道,为《释文汇编》所未及,故不详其据。1975年,考古文物工作者调查了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前公主岭一、二号古城,并于距一号古城75公里处发现了带有“金山县”字样的摩崖题记,推定一号古城即辽代金山县所在[31]。这一结论得到了景爱[28]、孙秀仁[29]等的赞同。

又,《辽志》言:“辽国西北界防边城,因屯戍而立,务据形胜,不资丁赋。”其中静边城条言:“本契丹二十部族水草地。北临羽厥,每入为盗,建城,置兵千余骑防之。东南至上京一千五百里。”《谭图》定静边城于今内蒙古满洲里市东北不远处俄罗斯境内。对此,景爱认为这一定点“是适当的”[32]。再者,《辽史》卷94有开泰三年(1014)“敌烈部人夷剌……叛……攻陷巨母古城”的记载。巨母古城,《辽志》不载。《谭图》定巨母古城于满洲里市东南,景爱认为即指扎赉诺尔辽代古城[32]。由于史料所限,学界对静边、巨母古两城的研究不多,略记如上。

参考文献

[1]张碧波.汉四郡考释[J].学习与探索,1998,(1).

[2]孙进己等编.东北古史资料丛编:第3卷・唐[M].沈阳:辽沈书社,1993.

[3]孙玉良,赵鸣岐.中国东北史:第2卷[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4]谭其骧.唐代羁縻州述论[A].谭其骧.长水集续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金毓黻.东北通史[M].沈阳:辽宁大学翻印五十年代出版社本,1981.

[6]张亚红,鲁延召.唐代黑水地区思慕诸部地望新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1).

[7]魏国忠.唐与黑水之战[J].社会科学战线,1985,(3).

[8]张博泉.东北地方史稿[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

[9]魏国忠.东北民族史研究:2[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10]刘晓东.渤海文化研究――以考古发现为视角[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11]王禹浪.“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官印初探[A].王禹浪.东北古族古国古文化研究:下卷[C].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12]王承礼等点校.渤海国志三种[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13]郑英德.渤海国部分府州新考[J].学习与探索,1983,(2).

[14]王.大氏渤海国行政地理考[J].汉学研究(台湾),1992,(1).

[15]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16]刘晓东等.渤海国渤州考[J].北方文物,1987,(1).

[17]孙秀仁,朱国忱.渤海国上京京畿南北交通道与德理镇[J].大同高专学报,1997,(4).

[18]张修桂,赖青寿编著.《辽史・地理志》汇释:“代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19]向南.《辽史地理志》补正[J].社会科学辑刊,1990,(5).

[20]杨雨舒,蒋戎.唐代渤海国五京研究[M].香港:香港亚洲出版社,2008.

[21]冯永谦.辽史地理志考补――上京道、东京道失载之州军[J].社会科学战线,1998,(4).

[22]郭珉,董玉芬.辽泰州始建年代析略[J].北方文物,2001,(1).

[23]张修桂,赖青寿.《辽史・地理志》平议[A].历史地理:第15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4]张博泉等.东北历代疆域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25]贾敬颜.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从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6]向南纂录.辽代石刻文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27]李健才.吉、黑两省西部地区四座辽金古城考[A].历史地理:第2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8]景爱.辽金泰州考[A].陈述主编.辽金史论集:1[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9]孙秀仁.再论绰尔城(塔子城)历史地理诸问题[J].求是学刊,1980,(4).

[30]张柏忠.辽代泰州考[J].北方文物,1988,(1).

第7篇:黑道王朝范文

朝中文武百官,都不和他计较。不管怎么说,人家毕竟是王爷,皇上的亲弟弟。吹几个泡泡,吹去好了。泡泡能存多久?不就屁大的工夫嘛!

但是世上的事情,还真有想躲躲不开的。大臣们早朝不像现如今上班,早九晚五,太阳都晒到屁股蛋子了,有那懒的还赖在床上呢。古时候人勤快,皇宫里上班也早。做臣子的,天不亮就得起来,赶紧梳洗了上轿,提前到待漏院去等。待漏院是臣子们等待上朝的地方,冬天烧着炭,有炕有椅有奶茶。那年头皇上上班也不是太准时,兴许昨天夜里批折子加了班,今天早上就起得晚点。再说还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啥的,哪一个是好打发的?

所以待漏院里,也是大臣们下棋解闷的地方。有时候下个一两盘,皇上那边“叫起”了,这是早的。有时候下个四五盘,人都下腻歪了,皇上那边还没动静,也是有的。

这一天,十四爷来得早,见两个汉臣在拆一个残局。一抬手,把其中一位拨拉开了,自己占了座,鼻子一哼,一边撸袖子,一边说:“又捣鼓啥玩意呢?本王爷瞅瞅。”椅子还没坐热乎呢,只见棉帘儿一掀。张中堂进来了。

一见张中堂,十四爷来了精神。冲张相爷直招手:“过来过来,咱俩玩玩。”这十四爷外表大大咧咧,骨子里却是个小心眼,跟一般的大臣下,他觉得失身份。张廷玉是当朝宰相,和自己对坐还勉强凑合。

“廷玉,我可也是刚落座,这棋是他俩摆的。”十四爷一边说,一边接过太监递上的奶茶,“这不,奶茶刚上,手还是凉的。”

张相爷见十四爷叫自己,拱手一笑:“老朽对此艺荒疏已久,哪里是王爷的对手?王爷还是另择贤能之士吧。”

“说到贤能,谁能超过你张大相爷!”王爷抓住张廷玉话中的破绽,说:“这可不是我做的局,在座的各位都可为我作证。再说了,皇上早年不也和您下过棋吗?还一个劲夸您的棋好。来来来,给张相爷让个座,您就甭客气啦。”

张廷玉被十四爷生拉硬拽,摁到了棋盘前。

那位说了,这王爷也够冒失的,江湖残局多险恶,拆过和没拆过大不一样,却偏敢拿来向汉相叫板,这不自找没趣吗?看官,您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十四爷有他的想法,张廷玉是当朝宰相,日理万机,上茅房都得小跑,哪有时间下棋?一块地再好,架不住三年荒不是?十四爷自己呢,是个闲人,每天上朝不过应个景儿,完了回府就一个字:玩。而且他酷爱下棋,哪天都得下个十盘八盘的。一天不下,手也痒,心也痒。下完了呢,又损象棋,说这破玩意没什么意思。世上就有这种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得了便宜还卖乖。再说这位王爷又是天下第一自信的人,他曾把谁放在眼里过?

张廷玉被十四爷拉扯着,没办法坐了下来,低头看了看棋局(图1),心中暗叫一声惭愧,原来这是一个少年时跟私塾先生摆过的残棋。张廷玉小时候对象棋不是太热衷,就是受了先生的影响,逐步发现了它的博大精深,才慢慢有了感情,也有了独到的体会。

张相爷知道,这是一个练习炮兵攻防的残局。一般多认为,炮兵残局比较简单,其实未必。对面坐着的十四爷,就是这么一位,他搭眼一看,认为红方可炮三平四一将,再退炮回底线防守,然后必能吃掉黑底卒,再进四路兵,待条件成熟后,炮八进八一将,很快就能取胜。因此要了红棋。

1.炮三平四将6平5

2.炮四退五炮2平4

3.炮四平八卒7平6

4.兵四进一卒6平5

5.炮八进八将5退1

6.兵四平五炮4进4(图2)

走到图2时,十四爷忽然发现不对头。这棋怎么黑方倒比红方快了一步?眼珠子一转,正想说什么,却听得外面响起了清脆的鞭声:皇上叫起了。众官纷纷起身,正衣冠,挽袖子,迈着八字步鱼贯而出。

这一天十四爷回到府里,没干别的,对着那盘残局苦思冥想。摆来摆去,终于发现红方在炮四退五回防之前,应该先兵七平六打一将,抢先占住肋道,这样黑棋就没有炮2平4了,没有炮2平4,也就没有后来的炮4进4,黑棋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了。

“哈哈。我当是什么高深的机关,也不过如此。雕虫小技,雕虫小技。”

第二天,天还没亮,十四爷又早早去了。张相爷还没到,十四爷就把棋摆好了,对着棋盘又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确信这一回是胜券在握了。

张相爷一进门就笑了,摇摇头,心说:“怕什么,来什么,这帖狗皮膏药,算是让它给粘上了。”其

实,张相爷昨天偷空摸闲的,也把这盘棋摆了一摆,虽然摆的时间不长,但“幼学如刻”,小时候学_的东西是很容易想起来的。

一个王爷,一个汉相,又在棋盘两侧斗了起来(王爷仍是执红先行)――

1.炮三平四将6平5

2.兵七平六将5退1

3.炮四退五卒7平6

4.炮四平八炮2进4

5.兵四进一卒6平5

6.兵四进一后卒平4(图3)

走到图3时,张相爷笑道:“王爷不用下了,这棋红方已经输了。”十四爷瞪着眼睛看那棋势,感觉确实不行了,就听张相爷接着说:“你前面兵七平六做了改进,是好棋。但退炮以后,急着吃卒,却是坏棋。在炮四平八之前,应先走兵四进一叫杀,这样可以弈和。”说罢,便把双方正确的应对逐一摆给王爷看。张相爷的意思,是索性全告诉他,也就不用担心他再像帖狗皮膏了。

张廷玉万万没想到,这十四爷还真是一根筋!退朝后回到府里,又对着棋盘琢磨开了。这让平时陪王爷下棋的师爷撞见了,随口多了句嘴,见到图3时,说:“这棋红方可以接走炮八进一呀,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

十四爷眼睛一亮,马上卷起袖子和师爷摆了起来(接图3):炮八进一,炮2平4,炮八平六,卒5平4,帅六平五,后卒平5,帅五平四!炮4平6,兵四平五,将5平6,兵六进一!红胜。

师爷解释说:“红方垫炮后,黑棋另外还有炮吃炮和进卒弃炮等下法,都是红胜。”

十四爷咬着牙说:“好你个张廷玉,老杂毛,敢蒙老子,看我明天怎么收拾你!”

第三天十四爷又早早候在待漏院,这让张相爷大感意外。性急的王爷也不从头‘来了,直接摆到图3的局面,语含讥讽地说:“张大相爷昨天说,这棋我输了,我倒想知道,究竟是怎么输的,还请相爷不要借故推托。”说着招呼大家都过来“长长见识”。

张廷玉笑道:“王爷有此雅兴,老朽自当奉陪。”

炮八进一,炮2平4,炮八平六,卒4平3,红炮垫将时,张相爷既没吃炮,也没进卒,而是匪夷所思地向外平卒,王爷接走炮六平八避开,张相爷又走象5进7(图4)!这手棋让王爷心中一凛:不好,这是暗伏卒3平4再卒5进1的连环杀着啊。遂走兵六平五,将5平4,兵四进一叫杀,张相爷微微一笑,卒3平4再将,红炮八平六垫上,这回张相爷卒5平4吃炮了,待红帅六平五时,炮4平5守住,王爷再一次傻了眼。

第8篇:黑道王朝范文

明月辉辉,微风习习。在夜色中,忽有一黑影一掠而过。那黑影身如幻影,无声无息,宛如夜间幽灵一般。当世武林中,试问有谁有如此轻功。就是三十年前的侠丐一阵风在世的话也会甘拜下风。

那黑影直往虎山奔去,眨眼已过百里之遥。他所奔去的方向正是在虎山的一带称霸的山贼的山寨,难道是深夜造访虎王?

这虎王乃是山贼的头,一把环形大刀使得掠过风生。一套“朝阳刀法”和“虎形拳”使得炉火纯青。正因为虎王有如此武功,才能在虎山横着走,杀烧抢掠,无恶不作。武林正义之士早已想将其诛之而后快,可无奈在虎山范围遍布陷阱,围剿好几次都未成功,还丧生了不少人。因此虎王便在虎山扎下寨。这帮山贼三天小抢一次,十天血洗一村。若被抢者交不出他们要的东西必死无疑。

黑影在树上踏树而去,稍纵即逝。地面的陷阱对黑影来说形同虚设。来到寨中,此时已为子时,山贼早已睡了,只有几个在站哨。这黑影似乎对寨中情形极为熟悉。他施展轻功,避过放哨者。夜已晚,他又穿着黑衣又有绝世轻功。避过放哨易如反掌。那山贼绝想不到有人可以避过山中陷阱,来到寨中。那黑影落在一间房子的瓦面,形如残叶,飘然而下,无声无息。这房间住着谁,黑影又要干什么呢?

黑影在瓦面上一跃而下,道:“虎王,为何不敢出来迎接?”这声虽小,但传遍几里,看来黑影内力非凡,竟有这样的“千里传音”。也许因为寨中从未有过如此声音,刹时全寨轰动,顿时灯火通明。这时房门开了,走出一个彪形大汉,黑影道:“阁下可是虎王?”大汉道:“老子正是,你是谁,为何夜闯我寨,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黑影又道:“是就好,现该你偿还血债了。:”“的想找死啊,老子送你一程。”虎王大刀一砍,但黑影轻易闪过。虎王能在虎山站立,武功想必很好。他见黑影能闪过一砍,便叫道:“老子就试试你的斤两。”说完,刀式一变,一招“风动云涌”向黑影砍去。虽出一招但内藏六式,敌变我变。此时周围已充满杀气,黑影轻跃而起,虎王刀随影到,但影到哪,刀砍哪。这也是“朝阳刀法”的精髓之处。转眼虎王已发八招,但黑影毫发无伤。

山贼们赶到,见老大与人相斗,拔刀上助,这局面由单打独斗变成以多欺少了。黑影不再闪躲,向山贼手中以奇特手法夺来一把剑,黑影剑一挥,倒下数人,如此剑气是哪位高人?这时虎王一刀砍去,只见白光一闪,虎王人头已落地。山贼们见他半招就解决了自己的老大,都愣住了。纷纷退了下去。

黑影对山贼道:“你们虽作恶多端,但我给你们一次自新 的机会。激昂抢来的财物分给虎山附近的人家。也把抓来的人放了。若再不改过,休怪我无情了。”说完又飘然而去。这黑影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面又蒙着,显的非常神秘。

第二天,黑影夜闯虎寨,为虎山百姓除去一大害的事在武林中传开了。武林人人称快,同时也都是猜黑影是何方神圣。

第9篇:黑道王朝范文

他走啊走,走到了谁也不敢进入得黑森林,因为那里生活着“铅笔刀吸血鬼”,可他鼓起勇气奋力走向黑森林,黑森林里阴森森的,在远方不时传来像鬼一样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忽然间,一个黑影从钢笔王子身前的草丛中一闪而过,钢笔王子握紧了宝剑,向那个黑影走去,然后他举起宝剑使劲朝那个黑影砍去,“唔啊!”那个黑影大叫,“你敢砍我?胆子可真不小!可待会儿你就会死去啦!”钢笔王子仔细地看了一下黑影,他终于明白了,原来那个黑影就是。。。。。。“吸血鬼!”然后,钢笔王子用剑狠狠地劈了一下吸血鬼的头,“啊!”吸血鬼一声惨叫,然后倒在了地上。这叫声引的四面八方的吸血鬼纷纷地向钢笔王子扑来。他们说:“你敢打死我们的大王?我们要你死无葬身之地!”钢笔王子哈哈大笑:“刚才那个笨蛋就是你们的大王啊?真是不堪一击!”吸血鬼们听了这话,更加恼火,一个个扑向钢笔王子,可都被钢笔王子的利剑劈了个粉碎。不一会儿,吸血鬼们的尸体就堆成了一座小山。“不能再耽搁了,必须马上去救红笔姑娘!”钢笔王子想。于是,他飞奔向“死亡城堡”。

终于到了“死亡城堡”了,钢笔王子走近城堡,只见城堡上面挂了一个大牌子,上面写道:“钢笔王子,我就知道你会来这里救她,但是这座城堡里,我都设置了很多机关,想要救她,哈哈哈哈!没门儿——!”钢笔王子气愤不堪,大声说:“我一定会把红笔姑娘救出来,再把你打个稀巴烂!”就在这时,几支箭朝他射来,钢笔王子巧妙地一闪,躲过了这几支箭,真是有惊无险啊!然后越来越多的箭朝他射来,他一个鹞子翻身,飞身上了第二层楼。

第二层楼上有一个很大很深很宽的水池,水池里有一条巨蟒在水下游动。钢笔王子拿起剑,跳下水,向那条巨蟒刺去,激烈的水战开始了,这条巨蟒把钢笔王子缠绕了起来,钢笔王子急中生智,扔出“黄金盔甲”,喷了巨蟒一脸钢笔水,巨蟒吓得放开了钢笔王子,钢笔王子瞅准机会,举起“巨尺宝剑”,把巨蟒劈成了三段,继续飞奔向城堡的顶端。

到了第三层,又有一个牌子挡在了去路上,牌子上写道:“一二楼的机关对你来说是不是太小菜一碟啦?这一个机关,肯定会让你喜欢的,嘿嘿嘿嘿!”此时,从地上突然冒出了许许多多的机器木乃伊。他们向钢笔王子慢慢逼进,钢笔王子抓起宝剑,砍呀砍,木乃伊不断从地上冒出,王子不断地砍呀砍,终于,木乃伊暂时被全部消灭了。钢笔王子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要高兴地太早,一会儿还会来一个大机器木乃伊的!”

钢笔王子大声问:“你怎么知道的?你是谁?”

“我是打火机,也是被铅笔魔王抓进来的。”

钢笔王子环视了一下四周,什么也没看到,“你到底在哪里?”

“在你的头顶上。”

钢笔王子仰头向上望去,果然有个打火机被绑在屋顶上。

“我救你下来.”钢笔王子的话音还没落,从地下又冒出一个超巨大的钢铁木乃伊,聪明的钢笔王子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对付钢铁木乃伊的妙计。只见他一个箭步跳到二楼水池里,喝了满满一笔囊的水,然后迅速飞奔到三楼,使劲全身力气喷到钢铁木乃伊身上。刚才还神气十足的木乃伊突然就动弹不得了,他的关节都被锈住了。接着钢笔王子把绑住打火机的绳子割断,解救了他,他们二人跑向第四层,也是城堡的顶端。

刚来到第四层,他们就看到红笔姑娘被绳子绑着,可怜巴巴的缩在墙角里。铅笔魔王说:“你们可真厉害呀!居然闯过了我精心设置好的机关,可你们永远也别想打败我!”

“恶魔光线!”?辍???

“防护膜!”

“烈火光束!”呼————

“啊!你们太厉害了,可别想逃出我这最后一个机关!10秒之内,这座城堡将会倒塌,哈哈哈哈!”铅笔魔王说。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