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掷实心球教案范文

投掷实心球教案精选(九篇)

投掷实心球教案

第1篇:投掷实心球教案范文

案例一:在课堂准备活动中的设计:巧过“轰炸区”游戏。

方法:两组学生在相距15米的平行线两外侧站立,每人手上拿一只软排。游戏开始,另外两组学生从中间快速穿过再折回,拿软排的学生必须正面双手持球在头上再把球砸向里面穿过的同学的腰部以下,计算被砸中的人数。结束两组交换游戏。比一比哪队中弹者少为胜利。

分析:在课的正式传授前,利用游戏,明确投掷的方法(正面双手头上)。在达到热身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建立这种投掷方法的概念,把实心球的基本投掷方法和相应的补偿性体能练习(投掷排球)相结合,学生对用力顺序、挥动手臂等技术有所了解、体会;同时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相关身体用力部位的协调性;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相关的身体力量。利用排球的轻、易拿、易投等特点,加上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案例二:在练习实心球的投掷过程中,安排了三个练习,让学生去体会:

1.坐在地上投;2。跪在地上投;3。躺在地上投(合理组织、强调安全)。练习结束让学生说出三种投法的不同感受,分辨出它们不同的用力部位,总结出哪些身体部位在发力?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力?

分析:学生进行了三种不同的身置的投掷体验,可以说是实心球投掷的分解练习,更可以看成实心球投掷对身体相关部位所提出来的力量、柔韧、协调的要求。三种练习方法的动作技术与实心球投掷技术相关,并互为匹配。把技能学习与相应体能练习针对性的结合起来。属于补偿性体能素质身练习,从效果上讲确实补充、完善和发展实心球投掷技术技能,有助于正确动作的形成。

案例三:在课堂结束部分,教师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身体素质练习:增加腰腹部队力量练习、正面双手头上牵引皮条练习、双手头后屈臂上举哑铃练习、正面双手头上掷排球砸篮板练习等。练习方式是自主选择菜单式练习。几个练习内容同时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弱点有针对性的去选择练习内容。可以每一个内容都尝试一遍,也可以选择部分,而弱点非常突出的可以就盯着一个内容上狠下功夫。教师积极参与引导和帮助。

第2篇:投掷实心球教案范文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时间。本研究从2012年9月开始,至2013年7月结束,为期一年。

2.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选择海安县紫石中学初二(1)班和初二(2)班为实验组,初二(3)班和初二(4)班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生56人、女生56人,对照组男生56人、女生56人,总计224人。海安县紫石中学是一所普通城镇初中,学校的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和普通城镇初中基本相似。实验前按测试要求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进行了测试,测试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对照法,辅之以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

4.具体实施方案。实验组和对照组为同一教师执教,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时数相等,每节课的运动负荷均按照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控制学生运动负荷。

实验前,我们对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动作技术的关键是:两腿蹬伸,腰部急振,迅速摆臂三间之间的协调配合,手臂挥至头前上方时,手指有明显的向前上方拔球的动作。前者解决了动作发力和出手速度问题,后者解决了投掷实心球动作的最后用力和出手的角度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才能掌握动作的关键技术,提高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掌握了正确的动作技术,没有力量素质基础,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也不会大幅度地得到提升。因此,还必须加强上肢、肩带、腰腹等相关肌肉的力量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

针对以上分析,实验前我们制订了实验组详实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身体协调用力的动作技术和提高上肢、肩带和腰腹肌的肌肉力量。

首先,我们让学生反复观看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视频,让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动作技术视觉表象,对用力时间、用力顺序、用力程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其次,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我们不急于让学生投掷实心球,更不急于追求投掷的远度。而是采用大量的徒手练习和轻器械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领悟正确的动作技术,体会肌肉用力的感觉。让学生基本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再进行投掷实心球的练习。

最后,在每节课结束前,我们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俯卧撑、仰卧起坐、俯卧挺身等发展手臂、肩带、腰腹肌肉的力量的练习,特别注重发展与投掷实心球相关的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

对照组则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由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开展投掷实心球的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

5.结果与分析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投掷实心球成绩分析表

[\&实验前\&实验后\&\&男\&女\&男\&女\&实

组\&\&5.9\&5.2\&7.8\&6.9\&S\&0.74\&0.83\&0.92\&0.77\&对

组\&\&6\&5.1\&6.7\&5.8\&S\&0.82\&0.94\&0.79\&0.89\&\&P\&1.26\&1.17\&3.87\&3.76\&\&T\&>0.05\&>0.05\&

从表1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经一年实验后,对照组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虽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实验组的学生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有了极大的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差异。

这是因为实验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遵循了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通过反复观看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视频,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运动技术表象,然后采用大量的徒手练习和轻器械练习,加深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和领悟充分体验全身协调用力的肌肉感觉。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再开始使用实心球进行投掷。正是因为紧紧抓住了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全身协调用力的关键技术环节的教学,从而避免了一开始就让学生投掷实心球,学生盲目追求投掷的远度,而忽视了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的弊端。

另外,实验组学生每次课的结束前,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提高力量素质的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上肢、肩带、腰腹部的肌肉力量,为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打下了良好的力量素质基础,提高了投掷时的出手速度,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结论与建议

第3篇:投掷实心球教案范文

一、对话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内驱力

【案例】《前滚翻》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是用什么姿势看天的?

生:不就是抬头看天嘛。

师:你们见过低头看天的吗?我们今天就来玩一个“低头看天”的游戏。

生1:啊,低着头怎么能看到天?

生2:老师,你是不是说错了?

生3:是不是这样做的?老师,你看我做得对吗?

……

“低头看天”,学生一定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兴趣十足,纷纷尝试。在这种气氛下,我不断地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讨论、思考,分析“低头看天”的姿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这个“低头看天”的游戏中已经让学生自己做出前滚翻预备动作了。

课堂对话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师要着眼于教学内容,巧妙地构思设计对话,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参与欲望,这样,学生在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而激动。因此,激发兴趣是对话的第一要素。

二、对话的设计要有导向,提高学生应答的生成力

【案例】《双手前抛实心球》一课,场地:六边形,器材:一人一垫一实心球。

师:请大家坐到垫子上,背对我,听哨声统一向场地外头上前抛实心球。

(生:听哨声统一掷球,统一捡球,练习三次。)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告诉我你坐到垫子上掷实心球的感受。

生1:扔起来比较费劲。

生2:扔得不远,好像用不上力。

师:那你们感觉坐到垫子上掷实心球是用哪里发力的?

生:手。

师:那这种方法掷实心球比较费劲的话,我们换一种方法,下面请跪在垫子上掷实心球。

(生:在老师的统一哨声下一起安全进行练习。)

师:这次练习有什么感受?

生1:比刚才的扔得远。

生2:感觉扔起来比较舒服,可以用到腰部力量。

师:那这次我们直接站着扔,体会一下感觉怎样。

(生:在老师的统一哨声下一起安全进行练习。)

师:通过三种不同形式的投掷方法,你觉得投掷实心球的用力是怎样的,三种投掷方式有何不同?小组讨论,选一位代表发言。

生1:一次比一次扔得远。

生2:每次用力都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呢?

生2:第一次是用手,第二次用上了腰,第三次用了腿上的力。

师:你们认同她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说得太棒了,那你们觉得原地前抛实心球时是怎样的用力顺序?(师有意识地用手比划)

生:由下到上,从脚过渡到腰,然后到手。

师:那下面我们进行原地前抛实心球练习,在练习时要双脚用力蹬地,背像一张弓,双手用力向前上方抛。注意出手角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在《双手前抛实心球》这节课中,什么样的情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巧妙地以从不同的投掷方式用力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习中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和需求,并了解了怎样才能扔得远的正确用力。

三、对话设计要有层次,体现问题的梯度性

平等对话是指人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和沟通,课堂对话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善于对话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实际能力的转化。

课堂教学的言语交流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重视师生之间的多层次、多方向的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有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第4篇:投掷实心球教案范文

【课例1】

1 师:同学们,请大家坐在垫子上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预备――。开始――(学生们按照要求快速抛球和捡球,练习两次,而后用相同的方法依次练习垫子上跪着和站着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

2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分别体验了坐着、跪着和站着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有什么感受呀?先在小组讨论感受再全班交流。(教师参与小组交流,选择部分好的学生全班交流)

3 师:既然大家都觉得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最容易发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请认真听和看老师讲解和示范。(学生们看示范后练习)

【课例2】

1 师:同学们,我们在体质健康测试中都测过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对不对?不过老师一直有一个困惑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愿不愿意呀?(学生们情绪高涨,都表示愿意)为什么国家将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作为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为什么不把坐着和跪着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作为测试项目呢?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下面我们将这三种投掷各用力练习两次,仔细体会一下各自的不同用力的感受,练习完回答,好不好?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依次练习,而后组织各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学生除了说三种投掷的远度不同,更多说出了用力的部位不同,不少组在教师的追问下得出了作为测试项目的话。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锻炼价值更全面的答案。)

2 师:既然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更能体现某一方面的身体素质,怎样将它的锻炼价值最大化呢?(多数学生都说要用力投)

3 师:怎么用力呀?(出示小题板:①躯干由背弓到前倾的动作;②充分的蹬地;③手臂由后向前的挥摆)能不能通过看我的示范和自己练习的体会,帮我将这个用力顺序排一下呀?(学生们边看边思考,边练边思考)

何谓体验教学?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上述两个案例中都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获取对不同的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原始经验,体现了体验学习行动性的特征,但从教学过程看学生学习的状态和质量,例2要明显好于例1,仔细分析体验教学的基本特征,其关键应把握两个要素:

第5篇:投掷实心球教案范文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体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05

“研学后教”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我称之为“三步走”:研学案、研互动、研点拨。

一、研学案

1、学案的撰写

在学生自学之前,先得有案可循。那么这一份研学案教师该怎么写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一份有质量的研学案往往能给“研学后教”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研学案,关键是一个“研”字,小学生的教材、学情、教法、学法这都将是教师的“研”的内容;在我看来,研究学生的学情是重中之重。教师只有充分地进行各方面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准确地制定教学的目标、教学任务,形成科学的教学策略。值得注意的是,研学案的确定并不是任课教师一个人的事,在任课教师初步定稿后,应该要进行科组的集体讨论修改才能真正完成。下面以水平三多人合作跳绳为例,探讨在撰写研学案过程中的重难点引入技巧。

我将以一个游戏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游戏叫“扫雷”,我把学生分成10人/组,其中一位学生固定绳一端为圆心,另一学生以固定点为中心拉直绳另一端跑动,另外8位学生跳绳。设置疑问,怎样才能让绳子在地面更快的扫动起来。在实践中告诉我们,2人或4人或8人(当然是在绳子足够长的情况下)一起并排站立,起跳时机与高度要一致,绳子才会更快的转动起来且失误率最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比较散的站位,那么绳子扫动起来就容易出现失误,学生脚打绳的情况肯定会多。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游戏时,要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争取设计的游戏能起到一针见血、一点即明的作用。当然要清楚的是,体育课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每人手拿一份研学案一边努力克服炙热的阳光一边来进行预习,这是不现实更是不科学的。研学案的发放要在课前,我建议最好是在一节体育课结束后发放下一节课的研学案,这是与语文、数学等科目的不同之处。

2、学生自学

自学,也叫预习,这是“研学后教”的关键环节。学生有目标有质量的进行预习,可以对所要学的动作技能有初步的了解,对问题有了把握,就会引发跃跃欲试的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凸显出来。学生有了发言权,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更充分的表现出来,课堂的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二、研互动

钻研,这是“研学后教”的核心要素,在各小组的展示过程中进行生生互动、生生互教,讨论方式方法、交流、质疑、评价。更加鲜明的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合作学习的蓬勃生机。下面以水平三双手投掷实心球为例,谈谈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钻研以及互动互教。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好投掷实心球的分解动作挂图,利用挂图展现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挂图能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投掷实心球的分解动作的基本技术,留下深刻印象。这恰恰能提供学生钻研的契机,学生通过观察挂画中的人物动作,思考动作的形成条件,也就是如何才能做出像挂图里面一样漂亮的动作。“钻研”二字的效果不言而喻,摆脱了以往的身体动作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有思考的,并不是“饭来张口”的陈旧教育方式。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形成属于自己的动作技能结构,通过相互的语言交流,取长补短,踏上投掷的第一步。当然,小学生投掷实心球要想快速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无异于“巧妇无米之炊”。动作肯定会错漏百出,此时,有投得远的同学,也有投得近的同学,同学之间的动作交流也就显示出来了。同学相互之间都争相去模仿投掷较远那位同学的动作,同学之间也会互相纠正错误动作。有正确动作的挂图展现给学生,学生当然会作出对每位同学的个人评价,谁的动作比较好谁的比较差,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把不同的秤。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上进的求学心,课堂中学生能谈能学,这也是我们作为体育教师所一直追寻的。

三、研点拨

点拨,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所要求的。学生在“研学”后,经过生生互动、生生互教的过程,学生遗留的疑问以及教师所看在眼里的那些被学生所忽视的动作结构,都需要教师进行当堂的纠正与点拨。例如,上述的投掷实心球教学中,学生最容易忽视也是教师最难以纠正的就是发力的顺序,力先从双脚传递到髋、腰,后到臂、手指。错误所在往往是力传递到了髋、腰就间断了,出手的瞬间只是用了上肢的力量,所以投掷出来的成绩不会是自己的应有最好成绩。我在课堂中,会采用持轻物来纠正错误,可以用垒球来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时候,我会运用语言来描绘动作的顺序,让学生更能感受动作的发力以及避免错误动作的再次产生。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而教,而是要将知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知识才赋予了它本应该有的使命。如,生活中,同学们如何才能把东西投得最远?哪个部位用了力,用力顺序是怎么样的?在教学中,这样结合实际生活实践,提问学生,开拓学生的思维,起到“点研”作用。

“研学后教”教学改革是番禺区的一项区域性行动指南,在实施起来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研学后教”的教学改革,不应只是执着于模式的研究,但凡符合改革理念的,都应去进行大胆的尝试。在我看来,我区所实施的“研学后教”课程改革确实是有自身的特色所在:

1、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真真正正的自主进行学习研究,钻研知识;

2、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不会直接导出知识点,学生相互合作探究学习得出结论;

3、课堂的开放程度大,学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看法,作出相应评价。

第6篇:投掷实心球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情境教学;故事;游戏;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6901

小W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注意力易分散,参与课堂学习多是出于对课堂活动的兴趣,而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呢?

一、从故事切入,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听故事可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地听教师讲课。因此,创设体育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爱听故事、喜欢模仿故事情节的特点,将教学内容融入故事情节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模仿故事情节中完成体育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训练。

例如,教授学生“投掷”的动作技巧时,教师在讲解了投掷动作的技巧后提问:“同学们应该都在电视上看过战士英勇杀敌的场景吧,今天大家都是战士,远处就是敌方的堡垒,请大家用力掷出自己手中的手榴弹(沙包),炸毁对面的碉堡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英雄情结都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昂,都非常努力地将手中的沙包按照教师教授的技巧向远方扔去。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教会学生投掷动作的技巧后,并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各自练习,而是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化身为小战士,每次投掷练习学生都可以成功炸毁敌人的碉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变得极为活跃。

二、借游戏参与,提高学生练习效果

将知识教学融入游戏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主观能动性是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更多的游戏元素融入教学情境中,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进行体验与学习,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教学篮球运动项目时,运球行进是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为了避免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产生厌烦心理,教师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在跑道指定位置站好后完成4×50米的篮球运球接力游戏,要求每个学生分别运球行进50米,运球过程中不得抱住球跑,也不能双手触球,如果出现失误,可以在失误的地方继续运球行进。这样教学,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收到了很好的练习效果。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强化学生运球行进的篮球技术是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认真地投入到运球技术练习中,教师创设了游戏情境,将运球练习融入接力游戏中,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技能。

三、以生活回归,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从生活实践中直接获取知识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对其知识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些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信心。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体育教材中跳跃能力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一些生活事物出发,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都见过很多动物,有的动物牙齿特别锋利,有的动物视力特别好,那什么动物的跳跃能力特别强呢?”经过短暂的讨论后,学生给出了很多答案:兔子、青蛙、袋鼠、猎豹……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开始模仿起来,课堂气氛变得极为活跃,也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畏惧感和抵触感。由此可以看出,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压力,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生活中各种动物的跳跃动作入手,创设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模仿这些动物不同的跳跃动作,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使学生养成运用体育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活动的习惯,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7篇:投掷实心球教案范文

一、比赛设计要主题明确

体育课中比赛主题的设计是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前滚翻比的是技术,定点投篮比的是技能,接力跑比的是合作;障碍跑比的是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比赛时,要充分考虑到比赛的主题是什么,只有针对主题,我们才能设计出精彩的比赛。

课例一:“合作跑”教学设计片段

在教学“合作跑”的内容时,我采用大渔网游戏作为准备活动的切入口,让学生初步体验合作的重要性,然后从最初的两人合作跑逐步过渡到多人合作跑,学生在跑动中调整方案,改进技术。

分析:合作跑的教学,主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在跑动中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跑动中认识合作的价值和探寻合作的方法,并在合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设计时,我安排的所有活动都围绕这条主线开展。

思考:《新课标》十分强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经历挫折和困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有的课堂中比赛主题看似明确,但在实际是一个伪主题,教师只有让教学的目标明确了,才能使开展的教学比赛有主题、有针对性。在组织教学比赛活动时,首先要结合本节课的目标确立比赛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开展比赛。

二、比赛活动要保持新鲜

比赛是体育教学中最具魅力的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教师在设计比赛时要充分“保持新鲜”,考虑如何设置比赛的新鲜点,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例二:“投掷沙包”教学设计片段

三年级投掷沙包教学中,我在讲解基本练习之后,便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投掷比赛活动。如比比谁投得远;接力投;对面投……一系列比赛结束后,我调整方案,着重训练准确性,让学生投向设定高度的圈,距离不同,得分不同,积分以小组为单位积累。

分析: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喜欢投掷项目,此项目在学生中有着良好的基础,因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也比较容易,练习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如果教师一味地进行投远比赛,学生会感到疲倦,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赛需要“保鲜”,比赛的形式在进行一段时间后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学生在课外就有可能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和参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延续,让他们在调整中体验投掷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思考:《新课标》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中学习锻炼,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所以比赛也需要保持新鲜的程度,在设计比赛时首先要考虑比赛的形式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是否能够充分保证学生对比赛的需求。

三、比赛环节要突出重点

体育的精髓就是比赛,技术的学习始终是靠比赛来检验和提升,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却把较多的时间损耗在不是动作技术的关键环节上,有时甚至停留在简单技术的兴趣开展和简单动作的操练之上,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教学与比赛统一在同一天平之上;还有的仅仅为比赛而教学,忽视了比赛的重要环节与重点目标。

课例三:“篮球传球、运球”教学设计片段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简单的运球和传球这一组合技术,我为学生选择了丰富多彩的操练,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运球和传球活动,我并安排了简单的传球和运球比赛,学生的精神状态立刻就有了质的改变,豪情满怀地投入比赛之中。

分析:从以上这个课例可以看出,如果一节课中教师仅局限在传球和运球技术的比赛上面,学生的兴趣会在重复练习中逐渐消失。众所周知,篮球的魅力就在于投篮得分,它能直接体现学生自身价值也能反映小组合作价值。在简单练习之后,组织学生投篮的比赛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突出了该项活动中的关键环节。

思考:在比赛中重要的是要找准该项运动技术和兴趣的关键点,突出动作技术的关键环节。如何确定关键环节,首先要从该项运动技术最具魅力的技术环节来考虑,重点突出技术运用的价值;其次还要从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来考虑,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8篇:投掷实心球教案范文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体育考试(下简称中招体育考试)工作,在各县(市、区)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依照本方案,由各县(市、区)教育股、体卫艺股、招生办联合组成考务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二、考试对象

所有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考生。

三、考试时间:5月10日至5月25日。

四、考试项目:50米跑、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

五、中招体育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每个项目评分为0分至120分,但三项平均分不能超过100分),按30%折算后计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总分。

六、体育尖子加分和病残学生的免考、择考、缓考规定

(一)初中阶段参加由地级市或以上级别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体育比赛获前6名(含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者,经*市教育局体卫艺科核准,体育考试成绩按满分计算。

(二)经市残疾人联合会确认已丧失运动能力的伤残学生、经县级以上人民医院证明因身体健康问题不适宜参加体育活动者,均应出具初中阶段已办理免修体育课和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手续、表格,可免体育考试,其鉴定由各县(市、区)教育局中招办负责。但要对其进行有关体育基本知识的理论考试;按理论考试成绩占体育成绩(总分)100%计算,理论考试由市招生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实施,时间为6月4日。

(三)择考:身体发育异常(如侏儒症、巨人症等)、严重营养不良及肥胖症、畸形(如严重脊椎弯曲、鸡胸、明显O型和X型腿)等,但平时仍能上体育实践课的考生,按考试规定项目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项目考试,按实际考试项目得分折算后计入中招体育考试成绩。

择考评价方法

a、营养不良【计算公式:体重(公斤)/身高(米)2】:≤15为Ⅱ度。

b、肥胖【计算公式:体重(公斤)/身高(米)2】≥30为Ⅱ度。

c、严重脊柱弯曲:偏离中心线2.5厘米—3.4厘米为Ⅰ度。

d、O型腿:两膝之间距离10厘米—19厘米为Ⅰ度。

e、X型腿:两足之间距离10厘米—19厘米为Ⅰ度。

(四)缓考:临时有严重伤病,有县以上医院证明的考生,可申请缓考体育。补考时间在文化课统考前,全县(市、区)集中在6月3日一次性补考。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参加一次性集中补考的考生,参加体育基本知识的理论考试。

七、考试项目的规则及评分标准

(一)考试项目的规则

1、50米跑

(1)场地及器材:原则上在200米以上田径场的直道上进行,秒表若干块(一道三表),使用前应校正。用发令枪和发令旗发令。

(2)考试方法:起跑姿势不限(不得用起跑器),可用胶鞋或钉鞋跑步,个人两次抢跑,则取消其该项考试资格。

2、立定跳远

(1)场地器材:沙坑的沙与地面平齐。起跳板用塑胶防滑跳板或坚固的木板,长100或122厘米,宽20厘米,木板厚度不得少于6厘米,塑胶防滑跳板面上的塑胶要坚粘在木板上,不得用钉固定,厚度不得少于0.7厘米,不超过1.3厘米(不得采用弹性过大的纯塑胶起跳板)。起跳板埋入地下,与地面平齐、起跳板前沿与沙坑近端不得少于30厘米。

(2)动作规格:两脚自然开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原地两脚同时起跳。

(3)考试方法:每人连续试跳三次,丈量起跳线后沿至身体着地最近点后沿的垂直距离,取其中最远一次的成绩。不得着钉鞋和胶粒底鞋,可着胶鞋或赤脚起跳。登记成绩时以米为单位,取两位小数,丈量及登记时,均要唱出成绩。

3、投掷实心球

(1)场地及器材:20米长的平地一块。统一采用同一牌子的实心球作为考试投掷器材,球体直径:14~14.5厘米,重量:男、女生均为2千克±20克;球体由橡胶铸造,球体内不得有滚动物。

(2)动作规格:投掷前,原地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正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双肩与起掷线平行,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整个动作过程不得侧向、单手、踩线或过线投掷。

(3)考试方法:在投掷区内划一白线为起掷线,考生站在起掷线后,每人投掷三次,取其中最远一次的成绩,记录以米为单位,取两位小数。丈量掷线后沿至球着地点后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了准确丈量成绩,须有专人负责观察实心球着地点,丈量及登记时,要唱出成绩。

(二)评分标准

各项目的评分标准统一按“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项目评分标准”执行(见附件四)。

八、组织实施

(一)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统筹安排考试程序。确定考试具体时间和考场,考生持中招准考证参加考试。

(二)要高度重视体育考试中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考场的选定以完全符合考试场地标准要求、便于封闭和大部分学校就近为原则。山区和边远地区农村,体育考试可在乡、镇范围内组织,采取考务人员送考下乡等措施,使学生就近参加考试而不出乡镇。

(三)考区应设立主考1人,副主考2人,纪检干部1人,监考员(即裁判员)、监分员、卫生员、后勤工作人员等按需配齐。要严格挑选受过培训、熟悉业务、组织纪律性强、工作认真负责、尤其是作风正派的人员参加考试工作。考生家长和亲属不得参加考试的一切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将监考员、监分员互相对调。考试时实行考场封闭,除当席考生、主考、纪检干部、监考人员和有关人员外,任何人不准进入考场。

九、注意事项

(一)要严格把关、完善体检制度。要特别重视对考生进行心肺功能的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考场一定要配备医务人员,确保学生在考试中的安全。要教育考生和家长,实事求是,不能隐瞒疾病。要结合“体育考试”特点,加强指导,考前组织学生科学锻炼,防止伤害事故的出现。

(二)要严密组织,精心编排,考试前将已编排好的学生考试的具体日期、时间及组织要求等书面通知到学校,并要认真检查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三)考生凭*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准考证进场考试,考生所在学校要派出责任心强的老师或领导负责领队,有组织地依时带领学生赴考。

(四)考生必须提前三十分钟到达考场,由学校领队组织队伍交监考人员检录,并整队进场考试。考试前监考人员要督促各校领队组织考生认真做好准备运动,考试后做好放松运动。

(五)在考试前监考人员必须细致地检查和核准好考试场地和器材,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六)在体育考试过程中严禁弄虚作假,。各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监考人员馈赠物品,监考人员不得收取单位和个人的馈赠物品,上述现象一经发现,从严处理。

(七)对体育考试工作中不认真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以及地方有关规定和要求,造成学生伤亡责任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第9篇:投掷实心球教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瓶颈;抛锚式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瓶颈则需要教师巧妙地应用抛锚式教学予以突破。何为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类似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教育者对问题的巧妙设置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达到学习知识、提升应用知识能力的目的,有效的“抛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大某教授给一些中央党校的学员讲课,在讲到宇宙知识时,告诉这些学员地球是个球体,并且还在不停地公转和自转。这些学员基本没有什么物理知识基础,该教授考虑这些学员应该大部分都去过美国,就提出问题:“你们中哪位去过美国纽约?”“你们是怎样去的美国纽约?”学员回答了很多方式,如,有些学员先经日本东京再到美国纽约,还有些学员是先到了伦敦、温哥华最后到了美国纽约等。该教授接着问:“你往东飞,他向西飞,对不对?最后你们都到了纽约对不对?”学员豁然开朗,相信了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但他们仍然不相信地球在转。该教授问学员“中国有大海,那么地球那面的美国有没有大海?”“美国的海水会不会跑出来?”“中国的大海向上,美国的大海是不是向下呢?”“中国转到美国所处的位置海水会倒出来吗?”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这些学员轻松掌握了地球在转的科学事实。教授“锚”抛得好,学员在教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了问题。如果我们在为学生解决复杂物理现象时,也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还会感到那么抽象吗?

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学习“曲线运动”一章时感到力不从心,原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未接触过曲线运动,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而“抛体的运动”又是曲线运动中的一个典例,如何突破这一课例呢?我决定用抛锚式教学突破其中的典型问题。在讲到物体水平飞行距离远近的决定因素时,先提出问题:马上要举行学校运动会了,咱们怎样选拔铅球投掷运动员呢,是不是像赛马一样,都拉到操场上去投一投呢?学生回答:“当然不是”。有些学生会说我们选力气大的,我说:“如果一只蚂蚁力气很大,并且能将铅球举过它的头顶,它适不适合作为投掷铅球的运动员呢?为什么?”学生会想到,如果蚂蚁投铅球的话,时间很短铅球就会落到地上,所以它投不了太远的距离。于是,学生提出运动员需要选个子高的,那样会增加铅球的空中飞行时间。这时可以鼓励学生,能想到这一点你们真是很了不得。但是,假如一个人个子很高,但腰和芦苇一样细,他适合投掷铅球吗?学生会回答,当然不行了,很可能他会砸到自己的脚。这时,学生会想到投掷运动员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身高、一个是力气。这时帮他们纠正应该是身高和爆发力两个因素决定了他适不适合作为投掷运动员,因此,一般投掷运动员大都身高很高并且爆发力很强。然后,让他们观看奥运会中投掷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及个人介绍,看看与我们讨论的结论是否相符。

在学习光电效应时,对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学生很难理解,而学校又不具备实验条件,我利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超过了极限频率不管光多么弱都能发生光电效应”这句话如何理解呢?比如,我给在座学生发核桃,只有得到10个核桃才能跑出教室,如果我拿个大盆装了一盆核桃,直接撒给大家,这时候我撒核桃的强度够大吧,可是我撒出一盆核桃后你手里能拿到10个核桃吗?下面,我换一个办法,大家看行不行,我用纸包将10个核桃装好一包抛给大家,这次是不是有学生会很轻松地得到10个核桃跑出教室呢?但是这次我抛核桃的强度并不大,所以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上面的10个核桃就相当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只要入射光的频率达到或超过该值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当然,拿到10个核桃跑出教室的学生也别高兴得太早,因为跑出教室他就没有能量趴到地上了。如果另一个人拿到了15个核桃,他跑到门口会消耗10个核桃的能量,但这时他还具备5个核桃的能量,还能跑很远才倒地。显然,可以利用这种方式突破“光电效应方程”的学习瓶颈,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便于他们正确理解这个问题。

在进行“天体的运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形象地弄清楚地球既参与了围绕太阳的公转又参与了自身的自转,我伸平双臂围着讲桌转起圈来,并且在转圈的同时,加入了自转,并让学生观察我什么时候面对讲桌,即表示太阳可以照射到我们这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天;我背对讲桌时,即表示太阳不能照射到我们这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夜晚。另外,提出问题,要想在太阳落山时,多观看太阳落山时的美景,有什么办法吗?如果学生实在想不出解决办法的话,可以提示他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时有些学生就会想到,可以以足够快的速度向西跑,这样学生对自转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时,可以再顺水推舟地提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会想到地球在自转,因此与地球相对静止的人也会随着地球自转。再提出问题,八万里有没有科学依据?不妨大家计算一下,这时告诉学生地球的半径是6400千米,以赤道处的人为例。学生通过周长公式计算得到赤道处的人随地球自转一圈走过的弧长为40.192千米,约为8万里。这样,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就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

上述教学案例实施后,我发现学生对这些课理解得很透彻,看来,抛锚式教学在突破学习瓶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尝试如何更好地“抛锚”为物理教学所用。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