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洱茶文化范文

普洱茶文化精选(九篇)

普洱茶文化

第1篇:普洱茶文化范文

关健词:普洱;茶文化文献;收集与整理;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19-03

随着普洱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普洱市图书馆都经历了长期的茶文化积累过程,普洱民族茶文化这个具有“地域文化的个性”,给图书馆的发展引来了一股很有力量的“势”,离开了这个个性就失去了公共图书独特的优势。故普洱市图书馆因势利导,充分地利用好手中的地域文化资源,为研究普洱茶文化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并“量体裁衣,自做衣裳”,积极主动地推出自己的品牌,显示自身有研究实力的一面,更好地体现自己的职能,促进了普洱茶文化的发展。

普洱市图书馆收藏的诸多史籍中有许多记载足以说明普洱茶是勤劳智慧的祖先留给思茅的“永活财富”。唐・樊绰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写到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蒙舍蛮即哀牢人是当是南诏的统治民族。据哈尼族支系尼人口碑相传,1600年以前,当尼人进入西双版纳地区时,当地已有了土著所种的茶树。至今,在西双版纳、普洱、景东、景谷、澜沧等地还保存有大量野生型、过渡型、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同时,这些地区也都是古银生节度所辖。可以作为“银生域界诸山”产茶的活佐证。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金齿百夷指滇西傣族祖先。乾隆《云南通志》记载:“普思茶山,夷人穷苦,惟籍茶叶养生,是小民养命之源。”道光《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蛮民杂居,以茶为市,衣食仰给茶山”,在漫长的岁月中,滇西南各族就开发出名扬天下的“普洱茶”。也营造了灿烂的民族茶文化。

1普洱茶文化文献的价值意义

1.1普洱茶文化的定义

普洱茶文化,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来理解,它是普洱市、西双版纳州茶乡各族人民从古到今创造的、在对茶的发现、驯化、栽培、制造、加工、运输、保存、销售、饮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1.2普洱茶文化的内容

普洱茶文化与自然、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紧密联系,涉及种茶人、制茶人、售茶人、饮茶人各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想观念、、文化艺术等等方面,如古茶树、古茶林、大茶山、茶种植、茶品种、茶加工、茶贡品、茶厂家、茶马道、茶饮具、茶医药、茶民俗、茶品饮、茶风情、茶碑刻、茶文史、茶诗词、茶楹联、茶文艺、茶保健、茶叶节等等。

1.3普洱茶文化的内涵

普洱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众多茶文化中,有其独特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广博性特点,其中一些内容实体,已具有文物价值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价值。思茅为世界茶起源地之一,在漫长的茶叶发展历史长河中,14个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底蕴丰厚的民族茶文化,这是思茅普洱独特的资源。它将带动云南思茅旅游业、茶产业、茶经济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造福于云南思茅各族人民。茶文化促进着普洱茶的振兴,普洱茶为茶文化提供了发展基础。是中国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而传扬海内外。

2普洱市图书馆馆藏茶文化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2.1茶文化文献特色专柜

普洱市图书馆于2003年设立茶文化文献的特色专柜,从开始的30多册到现在的1011册。十年来,专柜收集了如:由普洱茶文化的创始人黄桂枢先生于1994年主编辑的《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是当代研究普洱茶文化的起始文献。由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邓时海著的《普洱茶》是记载普洱茶文献,普洱茶理论的专著、由思茅政协编的《普洱茶源》是系统地反映普洱茶发展的历史演变,及现代普洱茶的发展趋势,为广大读者认识普洱茶提供一个了解的平台,并对普洱茶的有关问题进考证和定论的茶文化文献。

2.2多方面收集研究文献资料

当今的普洱茶及茶文化研究有地方性研究和个人研究,在新纂地方志中有普洱茶专述,有的集体或个人出版了书籍多种,1993年至2001年,弘扬茶文化后,普洱市举办了三届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有关论文文章、论著已发表、出版多篇(部),为普洱茶文化增添了新成果。普洱茶文化具有多种文学艺术特色,有普洱茶诗词、普洱茶楹联、普洱茶民歌、普洱茶民间传说、故事、普洱茶小说、散文、普洱茶曲艺、歌舞、普洱茶邮票艺术。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文化搭台,茶经贸唱戏。1993年至2013年,普洱市举办了十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促进了中外茶文化交流,促进了普洱茶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影响深远,其影像、图片资料我馆也有收藏。

2.3普洱茶文化古籍的收藏

银生普洱茶自唐代入载《蛮书》以来,记载有普洱茶史料的书有所增多,普洱市图书馆馆藏茶文化文献的史籍主要是宋代有《续博物志》,明代有《滇略》、《本草纲目》等。清代的史料和文物有《滇云历年传》、《滇南新语》、《本草纲目拾遗》、《滇南见闻录》、《滇海虞衡志》、《普洱茶记》、《清史稿》、《道光普洱府志》、《思茅厅志》。《普洱府志》、《易武茶案断案碑》、《永安桥功德碑记》、《信征别集》等。民国时期的史料和文物有《梵天卢丛录》、景谷茶人《纪襄廷墓志》、《思茅钧义祥茶庄包装说明单》等,为普洱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3普洱市图书馆茶文化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3.1普洱市图书馆史籍佐证普洱茶是世界普洱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

普洱市图书馆收藏的诸多史籍中有许多记载足以说明普洱茶是勤劳智慧的祖先留给思茅的“永活财富”。唐・樊绰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写到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蒙舍蛮即哀牢人是当是南诏的统治民族。据哈尼族支系尼人口碑相传,1600年以前,当尼人进入西双版纳地区时,当地已有了土著所种的茶树。至今,在西双版纳、普洱、景东、景谷、澜沧等地还保存有大量野生型、过渡型、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同时,这些地区也都是古银生节度所辖。可以作为“银生域界诸山”产茶的活佐证。

元・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金齿百夷指滇西傣族祖先。乾隆《云南通志》记载:“普思茶山,夷人穷苦,惟籍茶叶养生,是小民养命之源。”道光《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蛮民杂居,以茶为市,衣食仰给茶山”,在漫长的岁月中,滇西南各族就开发出名扬天下的“普洱茶”。也营造了灿烂的民族茶文化。

3.2弘扬民族茶文化,促进普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从1993年以来,先后在普洱举办了三届“中国普洱茶

国际研讨会”和一次“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使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关于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在印度的争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从1993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集民族文化、经贸洽谈、旅游观光、经济协作为一体的“中国普洱茶叶节”。至2013年4月共举办了十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而且成功举办了普洱“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活动。普洱茶叶节的重大活动期间,普洱市图书馆2004年为市委朱飞云副书记引证资料。提供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的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鱼盐铜铁。周漆茶密……皆纳贡之》,2005年4月中国茶叶节前,为市委沈培平市长提供清・阮福《普洱茶记》原文。2006年3月为市委领导提供普洱府有关资料,例如在《四库全书・云南事略》中查到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云桂黔总督鄂尔泰续集《请添设普洱流官营制书》,设普洱府,是普洱府建置沿革的宝贵资料。2011年2月至今,思茅地方人士,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研究者,退休干部李建德,笔名信安,一年多来坚持来馆查阅元、明、以下有关普洱茶文化资料。查阅《四库全书》部分、《二十四史》云南部分,《普洱府志》、《思茅厅志》、《思茅古化各少数民族》等资料,摘抄笔记3本,收集原始文献资料数百条。挖掘、发现及研究了普洱民族茶文化的渊源历史。同时馆员根据李先生需要,迅速帮助查找有关资料,大大减少了读者所花费的查找时间。馆员向读者所提供的深层次顾问式服务,读者在这里颇有“家乡遇故知”的感觉。之时,在每篇文化尾附上本文由普洱市图书馆资料室提供资料。

3.3出版茶文化著作

为进一步揭示文献内容,便于读者查找利用。我馆资料室积极做好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编辑了《普洱市公共图书馆馆藏茶文化文献联合目录》,资料部从2005年开始做年代检索课题(专题)汇集。收集与整理有关普洱茶资料。如《普洱市图书馆茶文化专题》内容包括唐、宋、清有关茶对联的来源、评析汇编、《四库全书》中有关记载普洱茶的原始出处等茶历史渊源资料。提供市委、人大、政协、各大局领导机关参考。普洱市图书馆还出版了由查正儒馆长主编的《普洱茶事》一书。

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图书馆的文献数字化建设会得到快速发展,普洱茶文化文献专题资料在网络上为文化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泽石.民族典籍文献殿堂中的人文眷顾与积淀,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5).

第2篇:普洱茶文化范文

[论文关键词]茶文化;营销;普洱茶;4Ps

普洱茶的文化营销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进行铺垫,在2003年达到了营销的爆发时期,经历了大幅的市场升温后,于2007年达到了市场的巅峰。之后,普洱茶的营销从过热走向理性,从价格、销量的疯狂上涨,走入了合理化调整的阶段。下文将利用营销学最基本的4Ps理论,对普洱茶文化营销的每个细节进行剖析,深入研究其营销过程中的得失。

1普洱茶营销战略分析

1.1产品策略

茶文化是所有茶产品所共有的一种文化,也是茶产品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普洱茶主产地处于茶树的发源地云贵高原地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就在这个地区,因此普洱茶从出身来讲,就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普洱茶产品的种类设计上,继续保持普洱茶较为传统的茶饼、茶砖等形式。虽然普洱茶近几年的产量大幅增加,但是其产品生产工艺,依然严格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来进行。而这种传统的采茶、制茶工艺中,也处处体现了悠久而厚重的文化,甚至普洱茶的产品都同样按照历史上传统的包装方式来进行。普洱茶产品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文化气息,这为产品的文化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普洱茶通过市场细分,将目标市场主要分为礼品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和终端市场。虽然每个细分市场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不同,但普洱茶的销售主要还是通过茶馆和茶叶零售店两种业态中进行的,其中又以茶馆的经营最具文化特色。以“七彩云南”、“茶马古道”等为代表的普洱文化主题茶馆,与普洱茶的营销相互呼应,互为补充。还有将其他文化与普洱茶文化相结合的主题茶馆,如“舞林茶艺馆”等,这些茶馆通过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的特性,达到了更好的经营效果。

1.3促销策略

普洱茶的促销战略充分与茶文化相结合,并采用了文化造势与产品促销相结合的立体促销模式,在整个营销攻势开始之前,就通过茶文化的相关书籍以及网络等载体,将茶文化以及普洱茶所承载的茶马古道文化,良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文化传播媒体使大众对普洱茶的基础常识以及内在的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同时,随着各种普洱茶功效的提出,相对应的书籍和网站也随之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1.4价格策略

普洱茶的价格来源,大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产品本身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最根本的部分是普洱茶产品本身的价值。借助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普洱茶年代越久价值越高的特性,收藏普洱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一种潮流,普洱茶的价格自然被提升得很高。同时,普洱茶在销售过程中,融人了诸多文化的元素,普洱茶的自身价格加上茶道、茶经、茶艺等茶产品销售附属环节的价值,组成了普洱茶的最终价格。这种综合定价形成的价格,虽然比原始的价格要高很多,但是可以被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所接受。

2对其他产品营销的启示

2.1充分利用文化进行营销

拥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并不仅限于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都可以体现。在产品设计时,融人一些相关的文化元素,在产品改良时,充分考虑到保护其原有的文化底蕴,进行产品定价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价值融人到产品价格之中,产生依据文化特点进行细分的目标人群。在分销过程中,将产品本身与其历史上或文化中相匹配的分销渠道相结合,发挥独有的营销优势。在促销中,将文化作为产品的卖点之一,进行宣传,不但宣传了产品,也弘扬了文化,达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第3篇:普洱茶文化范文

与会专家从不同方面交流了近年来对茶马古道及文化线路遗产研究与保护的体会。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和专家还考察了宁洱县内的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驿站,并讨论通过《关于保护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普洱共识》。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次就茶马古道的保护推出的纲领性文件,它对积极开展茶马古道保护等各项工作将会起着重要作用。

共识指出:茶马古道是中国西部地区以茶马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古老商贸通道,不仅是各地经济交往的通道,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和感情沟通的纽带,为边疆地区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茶马古道作为线型文化遗产,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文化遗存类型多、数量大,构成了茶马古道突出普遍价值的基础。加强茶马古道的保护与宣传,对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加快地方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茶马古道的历史功能正在逐步消减。同时,由于对茶马古道研究与保护工作尚未深入,因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茶马古道沿线文物古迹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建议要进一步加强茶马古道遗产资源调查,准确掌握遗产分布及保存状况,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切实做好遗产保护基础工作;加强茶马古道保护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文化线路保护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模式,提高茶马古道国际知名度及保护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茶马古道申报世界遗产的前期研究与准备工作;定期举办茶马古道保护与研究相关学术活动与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茶马古道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专业依据和政策支撑。

■ 延伸阅读

第4篇:普洱茶文化范文

早期出版普洱茶类图书的学者,并非官学体系的茶学专业出身,而是在私学领域里进行实践而结出的果子。归类下来,这些经典的普洱茶书籍有:黄桂枢主编的《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这本书选编了第一次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的42篇论文,总结了普洱茶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提出了普洱茶研究的新思路与新观念;云南农业大学的周红杰教授主编的《云南普洱茶》,让人们对普洱茶获得了系统与理性的认识;邹家驹先生的《漫画普洱茶-普洱茶辨伪》《漫画普洱茶-金戈铁马大叶茶》,这两本书真是漫画,轻松诙谐,将普洱茶知识娓娓道来,发人深省;雷平阳是云南著名作家、诗人,《普洱茶记》是雷平阳先生的一部普洱茶专著,也是大陆第一本关于普洱茶的原创专著,并被韩国、台湾、日本、香港等地翻译出版,这本专著开创了一种当代优秀文人对普洱茶的诗性写作。

1995年,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邓时海先生的著作《普洱茶》一书问世,这本书抛开了概念上的各种纠缠,接续传统阐释了普洱茶文化,娓娓道来,引领人们走进深邃的普洱茶世界,还有后期撰写的《普洱茶续》,是为《普洱茶》所做的内容上的补充与完善;石昆牧编著的《迷上普洱》《经典普洱》;香港陈智同编著的《深邃的七子世界》;杨凯老师是研究普洱茶历史和文化的独立学者,他的第一部著作《实战普洱茶》,相信不少爱好者已经读过,目前唯一一部号级茶专著《号级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也是出自杨老师之手;何景成编著的《下关沱茶复刻版专辑》等等,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普洱茶热潮,在茶行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余秋雨专门为普洱茶撰写的大散文《品鉴普洱茶》。余先生写这篇散文,看似简单却是在普洱茶的陪伴下整整准备了,从想写,到应该写,到动笔,周期之长为先生散文生涯极少有的现象,从中可见余秋雨老师的严谨。他从一个普通爱茶客的情怀出发,尽可能客观地引领你走入普洱茶的深邃世界,又用带有魔力的文字给普洱茶文化度上了一层美学的金边。

此外,“茶叶复兴”的发起人周重林,这几年陆续出版的以茶文化和历史为主题的《茶叶战争》《茶叶江山》也成为畅销书大卖;云南知名作家、《普洱》杂志总编王洪波先生、编委何真老师所著的《茶的河流》《古道 六月的背影》,通过散文的方式,记录普洱茶文化的河流,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下普洱茶市场对以青春话语书写、以故事化叙事表达的文化读本的需求之大,而这百年断代留给我们可以去填补的空间也还很大。当代普洱茶的体系建构已经日趋完善,所以,我们相信,百年断代这个路障,已经在普洱茶文化复兴的路上被扫除,不再成为人们认识普洱茶的障碍了。

随着普洱茶文化的复兴与发展,普洱茶出现了私学现象。从唐代的茶圣陆羽创设的茶学私学教育,历经千年,直到20世纪才由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开创了茶学官学教育。如今,一些茶学文化讲座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兴起,还有一些茶书院或茶学院在举办茶会之余,会招收一些对普洱茶感兴趣的有志之士前来习茶,这种只存在于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教育形式,逐渐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所谓“私学”,就是非官方的,使用私人或社会力量办学。纵观中华文化史,私学最盛行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最包容,文化交流最频繁,最容易出文化精英的时代。

普洱茶学“教育机构”是在迅速发展的普洱茶文化中最滞后的一个环节,这似乎又和国情不谋而合了。相较四年前,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但依然能看得出这仍是一块短板。大学茶学院还是那些茶学院,而且茶学院与培养普洱茶消费者无关;茶艺培训机构还是以技能培训为主,以考各种职业证书为主要目的;普洱茶消费群体的教育还是主要由茶商完成,缺乏系统性。当今社会,依然是官学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虽然私学还未成气候,当我们把视野缩小到普洱茶这个小小的行业,会发现这样的需求日甚。

近年来,茶叶消费逐渐从一般的品饮性消费中分化出一部分更重视精神消费的群体来。喝普洱茶,不再只是好喝的层面了,还涉及到茶器、茶空间的设计与审美享受,涉及到茶美学的生活方式,涉及到茶道的精神境界。所以,普洱茶作为最复杂多变的茶类,其教育不仅需要基础理论的传播,更需要精神内质的培养。当这些在官学领域无法实现的时候,私学的作用便开始逐渐显现。

众所周知,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有一个共性就是私立。私学教育与官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类型不同。自古以来的私学,都是围绕着私学教育者来进行。集课堂的讲述与实践的检验为一体,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为一体。

在2010年创办了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的马哲锋老师说:“对于我,能够朝夕与茶、学生相伴,就是最为理想的生活”。每年的春天,马哲锋老师所带领的学生,都会奔赴云南茶山,探访普洱茶的名山名寨,参观普洱茶企I,拜访普洱茶专家学者,在游历中观察、学习、思考,并将其付诸实践。马哲锋老师以一个教育者投身茶学私学教育的亲身实践经历,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茶学“私塾”,堪称普洱茶私学的典范。

第5篇:普洱茶文化范文

1990年7月至9月,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等人在滇藏川三角地带徒步3个月调查古道上的语言与民俗,把此次行走命名为“茶马之道”。两年后,他们正式提出“茶马古道”的概念。颇有历史沧桑感和地域文化特色的4个字,隐藏着一群人10余年的考察和研究。山间铃响马帮来,正是这4个字,让普洱茶从几近湮灭的文化地图中清醒地显示出来。飘出历史的沉香。

在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周重林看来,茶马古道既是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的贸易通道,也是民族融合与和谐之道,还是民族迁徙的走廊,亦是佛教东传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

茶马古道的发现,也照亮了普洱茶的辉煌前世。唐宋时期,高寒地区康藏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酪、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这些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可以消脂减燥,所以,藏民在长期生活中有了喝酥油茶的习惯。因为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且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也就是“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在云南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

章鱼哥感叹,对普洱茶,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化整合运动。从茶马古道出发,普洱茶的历史、文化、贸易、路径、形态、故事,一一被挖掘出来。普洱茶在原产地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坐标,也重新对接了以茶为媒的世界联系。就好像一个潜没在大地和山脉之间的藏宝图重现天日,人们找到的是历史的珍宝,串起的是散失的珠贝,最后嵌合的是整个多元文化的漂亮拼图。

1999年,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田壮壮与木霁弘相识,此后他们与著名作家阿城一道多次前往茶马古道考察采访。2004年,田壮壮导演的中国首部高清纪录片《茶马古道系列之德拉姆》在全球公映。由此,茶马古道文化成为了国内一大文化热点,成为一个热词,而普洱茶也随之浮出历史的水面,进入大众视野之中。

时间:1995年章鱼歌预言:邓时海出版《普洱茶》

正如章鱼哥预言的那样。1995年12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邓时海所著《普洱茶》由台湾壶中天地杂志社出版发行。这本书。后来被喻为“普洱茶茶经”。这是台湾茶人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普洱茶进行的全方位的正面梳理。邓也因此被称为“普洱茶第一人”。

邓时海写作《普洱茶》并非偶然,因为它融进了作者太多的个人记忆和情感,而这又与整个普洱茶的兴起息息相关。可以说,偶然加上必然,才成就了普洱茶后来的火爆。邓时海说: “我在南洋生活过多年,早期南洋就喝老茶,老茶是最主要的茶品。回到台湾念书的时候,台湾乌龙茶盛行。喝茶日子久了,明显体会到普洱茶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开始整理与普洱茶有关的历史。”

台湾茶人众多,高手云集,在中国茶文化中处于高端位置。而乌龙茶、龙井等中国传统名茶的文化早已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普洱茶似乎还有极大提升的空间。可以确定的是,《普洱茶》的出版让更多的台湾茶人关注、钻研普洱茶。由此,很多茶人变成了“普洱茶人”,即品饮和思考的重要对象变成了普洱茶。不仅如此,他们还注重实地考察,从台湾到香港、广东、云南,从市场一直深入茶区茶山,从票号到工艺,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证。所到之处,无不亲泡亲饮,并事无巨细地加以记录描述。

于是,茶人开始效仿邓时海,或发表普洱茶的专文,或出版著述,这些茶文茶书,构建起普洱茶文化的盛大景观。周渝提出普洱茶道在于“正静清圆”,详尽地阐述了普洱茶文化的核心。邓、周以及黄传芳、吕礼臻、何健、范增平、阮逸明,这些台湾茶人,在当年成了普洱茶文化的意见领袖。

时隔15年,回顾普洱茶的发展历程,章鱼哥认为,这是因为普洱茶为台湾接受,有了生活基础,才有普洱茶文化,这是普洱茶文化的再生,显然不是空穴来风。

时间:2004年章鱼哥预言: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召开

2004年11月25日,以研究、发展、弘扬普洱茶为主题的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会上宣读了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徐荣凯的贺词。副省长孔垂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等出席。来自日本、韩国、法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3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部分茶叶界人士参加了研讨会。

孔垂柱在讲话中说,云南不仅是茶树的原产地,还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特别是云南的茶园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茶产业的发展,对山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起着重要作用。

国内外专家们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就普洱茶的种质资源、群落分布、茶马古道以及茶文化发展定位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会议发言稿集结而成的《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是此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普洱茶名由来的民族学探析》《普洱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从普洱茶的形成历史认识普洱茶》《普洱茶保健功效的探讨》……可以说,这次会议从文化、历史、健康、科学等等方面全方位研究了普洱茶,对普洱茶的文化新构建起至Ⅱ了奠基作用。

时间:2005年章鱼哥预言:马帮进京

2004年10月9日,云南中新对外新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明方创作完成《首届“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总体方案》。一周后,胡与云南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云南省茶业协会等单位一起,成立了“首届‘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组委会”。2005年5月1日,北京行活动在思茅(即今天的普洱市)启动。

而2005年4月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政府、北京亚视星空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也向外界消息,称由其策划组织的名为“马帮贡茶万里行”的马帮也将驮茶进京,正式出发的时间是当年春天。

后来两个活动方因“侵权”而打起官司,最终结果以“没有侵权”而告终。这似乎引发了后来的效仿。类似马帮进京的活动还有同年从西双版纳出发的云南首届“碧血丹心”滇茶进藏大型活动,标志性的符号还是队伍庞大的“马帮”。

名流参与、茶品拍卖、全程直播、媒体热捧。是这些活动的共同点。在2005年普洱茶已经升温的背景下,马帮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人成为明星。不过,“行为艺术”“炒作”的帽子随之扣来。

章鱼哥说:“没有历史积淀,这些活动就是虚幻而华丽的泡沫。”

其时,学术界对“茶马古道”

的研究已经在普通人中产生作用,胡明方就从中受到启发:普洱茶在清朝就已“享誉京华”,但是与西湖龙井和铁观音这些知名品牌相比,文化底蕴仍显不足。普洱茶走上名牌和品牌之路,加快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是必由之路也是当务之急。胡明方突发奇想:以复活马帮、贡茶进京为载体,组织马队把普洱茶驮到北京去,把茶马文化、云南影响从南到北一路传播到北京。

事实证明,普洱茶在活动中的商业、文化价值和知名度都再次得到了极大提升。

时间:2007年章鱼哥预言:百年贡茶,回归普洱

这是中国第八届普洱茶节的重头戏: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50年的“万寿龙团茶”于2007年3月19日走出宫殿,首次离宫返回家乡普洱市。

普洱茶的历史和当时在上流社会中的地位不言自明。出宫的百年贡茶出自清代光绪年间,属二级文物,共有3件套,分别是“万寿龙团”、“七子饼”和“普洱茶膏”。其中,重约25千克的“万寿龙团”已入宫150年,是中华茶文化的瑰宝,历经一百多年仍然保存完好,外观端庄,色泽明显,世所罕见,像“万寿龙团”这样的百年普洱贡茶,在故宫仍有不少存量,经过权威机构考证认定,是目前唯一能够验明正身的古董级贡茶,专家估价为80万元;由7个茶块组成的“七子饼”估价100万元;一盒装的“普洱茶糕”估价60万元。

“百年贡茶”承载着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内涵,它深藏故宫,重现于世,让世人观瞻。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普洱茶正式入册上贡清廷御用,除宫廷饮用外,普洱茶还是皇宫用于最高礼俗的祭祀用品。1963年,故宫在整理库房时,发现其他茶类的茶叶都已经成灰,只有普洱茶历经百年依然完好,且留存的藏品多达两吨。这同样证明了普洱茶的收藏价值。

由60多人和6辆车组成的盛迎队伍护送这块“百年贡茶”跨越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9个省市,历时20余天,行程近万里,于4月8日回到了普洱茶的胞衣之地――云南省普洱市。这是故宫博物院馆藏贡茶的首次出借,普洱市为恭迎普洱贡茶安全返乡,保险公司为“万寿龙团”贡茶提供了保额为1999万元的保险。可以说,普洱茶以其在历史和宫廷中的尊贵身份赢得了应有的礼遇。

把捏普洱茶近十余年的文脉,有一个常规性的文化活动不能不提,这就是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第一届为例,“首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4月思茅市(即现在的普洱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美、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业、印度尼西业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专家近200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76篇,涉及普洱茶史、普洱茶文化等多方面,普洱茶因此由“商品茶”成为“文化茶”。也就是这次会议上,邓时海阐述了“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的特点。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普洱茶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纵观普洱茶文化整合运动中的重大事件,无一不是与历史有关:用历史来敲文化的边鼓,发出振奋而激越的声音。构建的是普洱茶坚实的文化体系,打通和起搏的是普洱茶既有的文化脉络。

第6篇:普洱茶文化范文

关键词 普洱茶;发酵;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53-03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后l酵加工而成紧压茶或散茶,普洱茶又按照其加工工艺将其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普洱熟茶是晒青毛茶经潮水、渥堆,经渥堆过程中物质变化是由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其经过人工后发酵以区别于普洱生茶。

近年来,随着对普洱茶的深入研究,证实了普洱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和降血糖等功效[1-4]。晒青毛茶不经过微生物的发酵难以形成普洱熟茶所特有的香气和汤色,一般认为微生物或微生物酶的湿热作用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5-7]。

1 普洱茶加工方式与微生物

普洱茶鲜叶采摘经萎凋后,进行杀青,再揉捻,后晒干制得晒青毛茶。再由晒青毛茶加工得到普洱茶,其具体制作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将晒青毛茶经人工增湿渥堆快速发酵而制成普洱熟茶[8]。普洱熟茶的加工方式借鉴于安化黑茶,但又不同于安化黑茶。其主要的不同在于普洱茶经过晒青毛茶这一步,而安化黑茶从揉捻到后发酵不经过干燥过程,再焙火干燥[9]。

普洱茶与红茶的发酵方式相比,普洱茶的发酵与红茶有些相似,都有茶多酚经氧化生成茶红素和茶褐素的过程,不同之处在于红茶发酵仅需要3~4 h,而普洱茶发酵所需时间较长,渥堆时间至少需要3~4周。因为红茶发酵时间短,所以微生物作用较少,主要是生物酶的作用,而普洱茶的发酵与微生物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普洱原料晒青毛茶就有大量的内生菌,晒青毛茶又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都在普洱茶鲜叶中[10]和茶园空气中[11-12]都有发现。普洱茶渥堆时,刚开始温度由室温缓慢升高,其潮水量常达到40%左右,堆温一般保持在28~55 ℃,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在发酵过程中,肉眼可见真菌菌丝。一般认为,普洱茶的加工过程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普洱茶的品质与微生物的消亡有密切关系。

2 参与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2.1 微生物的传统分离鉴定

研究微生物学的传统方法是将茶叶与无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均质,然再做梯度培养,以此来初步了解渥堆发酵中普洱茶中微生物数量,然后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纯培养,以更好地进行菌种鉴定或保藏。鉴定方法主要为形态学鉴定或根据生理生化性状,一般将结果与标准分类系统中微生物形态或生理生化性状进行对比[13]。该方法是研究微生物的主要方法,已成功证实普洱茶中确实存在细菌、酵母、霉菌和放线菌[14-28]。

2.2 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

鉴于微生物传统鉴定方法的缺陷如工作量大,不利于操作,还受限于鉴定者的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传统鉴定方法还常常受培养条件的限制,很多微生物不能在培养基上被分离培养出来,造成了鉴定种群不够完整,使得人们无法全面了解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情况,多数只是鉴定到了优势菌种或是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表现为优势的菌群。

近年来微生物快速鉴定仪更多地应用到微生物鉴定工作来,该系统是将微生物与底物反应的生化类型与已知建立的数据库中的类型比较,使微生物鉴定更加快速、准确。Mo等[20]利用API ID 32C和API ID 50 CHL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发现了多种酵母和细菌。但由于该系统是根据现有数据库中所提供的背景资料进行微生物鉴定,数据库资料会影响微生物鉴定的种类及准确性。

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PACE N R的研究表明,传统分离方法鉴定的微生物只占环境微生物总数的0.1%~10.0%[29],传统鉴定方法还常常受培养条件的限制,很多微生物不能在培养基上被分离培养出来,造成了鉴定种群不够完整,使得人们无法全面了解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种群情况,多数只是鉴定到了优势菌种或是在特定的培养中为优势的菌群。日本学者M.Abe等[30]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发酵阶段的普洱茶中微生物种群进行了研究,发现普洱茶2种优势种群,同时在用孟加拉红培养基,PDA 培养基在 30 ℃ 培养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进一步说明了将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学研究是可行的[30]。

剂量组也对普洱茶鲜叶中的内生菌[10]进行了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微生物的研究以及普洱茶区空气微生物[11-12]的研究中都分别采用了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扩增细菌的16SrDNA和真菌的ITS序列测定分析或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对参与或有可能参与普洱渥堆发酵的微生物进行了鉴定。

吕昌勇[31]利用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研究方法认为,细菌是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主要菌群,占总微生物的76.26%;真核生物次之,占16.35%。目前应用高通量测序在普洱茶渥堆发酵微生物的研究中很少涉及,赵 明等[32]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对参与普洱茶渥堆发酵微生物种群作了初步的鉴定。Wei Zhang等[33]通过实时定量PCR研究认为,烟曲霉、微小根毛霉、热带假丝酵母菌、镰刀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Aspergillus niger、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Rasamsonia emersonii、Asper-gillus tubingensis、Rasamsonia cylindrospora、Rasamsonia byss-ochlamydoides等嗜热菌在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研究进展

3.1 普洱茶微生物种群

陈宗道等[1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普洱茶中的微生物以来,已经证实细菌、酵母、霉菌和放线菌都参与了普洱茶的发酵。

周红杰和赵龙飞等[6,18]先后从普洱茶和普洱茶翻堆样品都分离得到了黑曲霉、酵母菌、米曲霉、根霉、灰绿曲霉和极少的细菌。方 祥等[23],M.Abe等[30]以及杨瑞娟等[34-35]从不同年代的普洱茶和渥堆发酵的普洱茶中分离得到了霉菌(黑曲霉、微小根毛霉、牛根毛霉)、酵母、细菌(芽孢U菌,Bacillus coagulans,球菌,无芽孢短杆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类乳酸片球菌和大量嗜热细菌)、放线菌。吕昌勇[31]认为,普洱茶发酵初期的优势细菌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随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上升成为优势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Firmicutes在发酵后期繁成为共同优势菌。原料的优势真菌归类为no-rank-Fungi(65.39%),发酵过程中,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一直处于优势;发酵中期环境中的根毛霉属(Rhizomucor.sp)先升高后降低。

3.2 优势菌种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

近年来,关于普洱茶与微生物关系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优势菌种对普洱茶品质影响的研究,多数是将分离纯化后的微生物再接种到普洱茶中,用来研究普洱茶品质改变情况。陈秀燕等[36]将灰绿曲霉和青霉接种到普洱生饼茶和散茶中,能明显加速普洱茶陈化的作用,且能提高茶汤的香气。研究表明,灰绿曲霉和青霉接能加速茶叶中纤维和果胶的降解,使普洱茶更加甘滑、醇厚。董文明等[27]认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产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酵母菌产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细菌只产淀粉酶、蛋白酶。经过这些酶的作用后普洱生茶形成了普洱熟茶甘厚浓醇的品质特征。周才碧等[28]利用优势菌株黑曲霉纯种对普洱茶进行发酵试验,得到的茶样香气浓纯、汤色呈黑褐色、滋味较平和,且茶色素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黑曲霉可以作为发酵用菌种,适于普洱茶的渥堆发酵。康燕山等[37]对普洱茶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添加外源酶和接种酵母,其结果表明,使用外源酶可增加普洱茶所含水溶性总糖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接种酵母可明显加速普洱茶茶多酚的转化。

4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学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4.1 存在的不足

目前对参与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的研究都集中在优势菌和能培养的微生物上,对于非培养微生物研究仍然很少涉及,对于这些微生物在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的作用研究就更无从谈起。对于普洱茶发酵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转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首先就要解决非培养的微生物鉴定工作。目前关于普洱茶中微生物发酵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宏基因组学[38]也更多地应用于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研究中来,多数都是停留在第一代测序研究上。关于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更多的是在于研究接种某一种或多种优势微生物或酶对发酵品质的影响,而忽略了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群落对普洱茶发酵的影响。

4.2 展望

微生物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39-40],而对普洱茶发酵中的微生物的研究结果却少之又少。吕昌勇[31]和赵 明等[32]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这一技术的应用为普洱茶中非培养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中常比PCR-DGGE法检测灵敏度高 3.8~39.4倍[41]。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将普洱茶从鲜叶到普洱熟茶成品的微生物组成作出系统研究,并总结出这些微生物生长和消亡规律,对普洱茶鲜叶、干茶、渥堆的每个时期和成品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作出系统的研究,探明这些微生物在每个时期的组成情况如何,以使人们能更好地探明普洱茶在发酵中是否有有害微生物的参与,为明确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的作用提供更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对象,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普洱茶发酵中微生物的消亡规律和其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1] 谭自立.茶和普洱茶的保健作用[J].云南茶叶,1994(3):4-6.

[2] 周红杰,秘鸣,韩俊,等.普洱茶的功效及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茶叶,2003,29(2):75-77.

[3] 赵龙飞,周红杰,安文杰.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114-118.

[4] 张冬英,施兆鹏,刘亚林.普洱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5(1):43-44.

[5] 罗龙新,吴小崇,邓余良,等.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茶叶科学,1998,18(1):53-60.

[6] 周红杰,李家华,赵龙飞,等.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4,24(3):212-218.

[7] 龚加顺,周红杰,张新富,等.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J].茶叶科学,2005,25(4):300-306.

[8] 梁名志.普洱茶渥堆工序的研究现状[C]//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3.

[9] 金朱葆.认识和了解安化黑茶[J].中国茶叶加工,2009(3):42-44.

[10] 季爱兵.普洱茶叶片中内生菌的鉴定[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1] 路伟尧.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的溯源分析[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3.

[12] 路伟尧,吕杰,严亮,等.普洱茶区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分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4):103-108.

[13] CLETUSPK,JACKWF.The yeasts a taxonomic study[M].4th edition.New York:Elsevier,1998:15-18.

[14] 陈宗道,刘勤晋,周才琼.微生物与普洱茶发酵[J].茶叶科技,1985(4):4-7.

[15] 赵龙飞,周红杰.酵母菌在普洱茶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初探[J].茶苑,2003(2):4-6.

[16] 许波,洪涛,唐湘华,等.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34-336.

[17] XU X Q,YAN M,ZHU Y.Influence of fungal fermen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Puer tea manufacturing process[J].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2005,5(4):382-386.

[18] 赵龙飞,周红杰.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初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129-133.

[19] JENG K C,CHEN C S,FANG Y P,et al.Effect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n content of statin,GABA,and polyphenols in Pu-Erh tea[J].Agric Food hem,2007,55(21):8787-8792.

[20] MO H Z,XU X Q,YAN M C,et al.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in digenous fermented Puer tea[J].Agro Food Ind-ustry Hi Tech,2005,16(6):16-18.

[21] 陈可可,朱宏涛,王东,等.普洱熟茶后发酵加工过程中曲霉菌的分离和鉴定[J].云南植物研究,2006,28(2):123-126.

[22] 赵龙飞,徐亚军,周红杰.黑曲霉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长特性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0):1-3.

[23] 方祥,陈栋,李晶晶,等.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的鉴定[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2):105-108.

[24] 朱宏涛,杨崇仁,李元,等.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云南植物研究,2008(6):718-724.

[25] 雷晓燕.普洱茶中主要微生物的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9,23(2):134-137.

[26] 廷菊,罗娅婷,樊竹青,等.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279-281.

[27] 董文明,谭超,付晓萍,等.5种成品普洱茶中微生物的分离及其产酶特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3,28(8):22-25.

[28] 周才碧,陈文品,吴钟玲,等.普洱茶优势菌株黑曲霉的分离及其功能和安全性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3):1006-1009.

[29] PACE N R.A molecular view of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the biosphere[J].Science,1997,276:734-740.

[30] ABE M,TAKAOKA N,IDEMOTO Y,et al.Characteristic fungi observed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for Puer te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8,124:199-203.

[31] 吕昌勇.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的测定与分析[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32] 赵明,张冬莲,袁文侠,等.普洱茶发酵过程微生物多样性的 454 pyrosequencing 研究[C]//昆明: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2014:1-8.

[33] ZHANG W,YANG R J,FANG W J,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ophilic fungal community associated with pile fermentation of Pu-erh te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16,227:29-33.

[34] 杨瑞娟,吕杰,严亮,等.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嗜热真菌的分离和鉴定[J].茶叶科学,2011,31(4):371-378.

[35] 李晨晨,吕杰,杨瑞娟,等.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嗜热细菌的分离和鉴定[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2,39(2):74-78.

[36] 陈秀燕,陈松,郑华,等.普洱生茶优势菌种分离纯化及其对普洱茶品质影响初探[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6):604-607.

[37] 康燕山,黄薇,袁唯,等.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添加外源酶及外源酵母对主要成分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30(5):784-789.

[38] 王辉,李亚莉,苏丹,等.宏基因组学在普洱茶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6):2195-2200.

[39] 蔡元锋,贾仲君.基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的环境微生物转录组学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3,21 (4):401-410.

第7篇:普洱茶文化范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邓教授开始系统研究普洱茶,十几年奔波于台湾、香港、大陆,撰写并于一九九五年由台湾中壶大地出版了专著《普洱茶》,几年后云南科技出版社购买此书版权在大陆出版,被研究、销售普洱茶的人视为必读之书。

“普洱茶属于黑茶,这种划分是完全错误的。”

――2004年,时任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的邹家驹在“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新闻会上表示,应尽快为普洱茶正名。

“嗯,没错。平时我也很喜欢喝茶,茶和普洱茶最喜欢。拍《玉观音》和《一米阳光》都是在云南,从那时候起喜欢上了普洱茶。还有云南特有的一种糯米香茶。我也非常喜欢。”

――2004年,普洱茶还没火时,著名演员孙俪就已经非常喜欢普洱茶。

“记者单凭几张照片和个别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没有到现场进行核实就给予报道,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猪圈里发酵速造旧普洱茶’、‘行内人士大爆普洱茶造假内幕’的报道内容与事实不符,是失实报道。”

――针对2005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广东猪圈生产普洱茶的事件,同年,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召开新闻会,作出澄清。

“只要大胆泡茶,小心用壶,古壶泡茶更生茶趣,兼养得一份平常心。”

――台湾普洱茶人池宗宪在2005年出版的《一杯茶的生活哲学》中如此调侃喝茶生活。

“棋队的发展就像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品茶是很讲艺术的,茶道亦棋道,是融会贯通的。”

――2005年,云南围棋队正式冠名为云南大益普洱茶围棋队,当时的云南围棋队名誉顾问、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这样说。

“茶热起来,人凉下去。”

――云南著名诗人雷平阳在他的《普洱茶记》一书中说。

“房奴、基金、普洱茶,2006年三大热词。”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评论认为“现在整个茶叶市场上就数普洱茶卖得最火,多贵都有人买。主要都是为了送礼,送这个既有品位又有收藏价值。”

“只要与茶马古道和普洱茶相关的信息,都会令我心跳加速。”

――2006年,民俗摄影工作者王缉东在北京西城区开了家“中国普洱茶博物馆”,称此目的是“以茶交友”。

“2003年,除了藏区、云南其他地方可能还只有2000人在喝普洱茶,今天可能有200万甚至更多的人在喝普洱茶。普洱茶强大的文化穿透性和健康饮品趋势,使普洱茶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云南普洱市市长沈培平

“好茶更醉人。”

――2006年5月7日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在昆明茶花公园石房子品茗时,即兴挥毫写下藏头诗:“普天共一饮,洱水通脉精。茶亦胜美酒,好茶更醉人。”

“醇化好的普洱茶,是精神意义上的拥有。”

――2006年9月12日下午,画坛巨匠范曾先生、著名影视演员张国立先生和另外几位一道品饮云南普洱茶。范先生说:“普洱茶诱人,因为她永远呈现在过程和状态中。世间万物均受岁月摧残,而普洱茶则借助岁月修身养性,抛杂弃浊,不断完善自我。醇化好的普洱茶,已经不再是单纯物质意义上的收获,逾岁经年的修炼已经升华为精神意义上的拥有。人们爱茶,因为茶似人生。”

“能喝的古董。”

――不经意间,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品位和保健功效倏然成为茶叶市场的新宠,有人这样形容普洱异军突起的原因:“绿茶在烘青的时候,生命已经终止;普洱茶在晒青的时候,它的生命才开始,普洱因而被称为‘能喝的古董’。”

“我是潮州人,为何不只推潮州茶?我终其一生,都是为世人寻找适合的茶而奔走。”

――2007年,香港茶业的精神教父、香港熟茶第一人卢铸谈到自己和茶的情结时如此说。

“普洱茶长期以来不值钱,是因为历史文化附加值低,历史附加值低不代表没有历史,只是因为边远文化处于劣势地位,没有被挖掘。”“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品,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成熟于明,繁荣于清,衰于民国,复兴于今。”

――2007年,“反泡沫斗士”、普洱茶人接受上海《新民周刊》采访时这样谈及普洱茶的过去和当时市场火热的原因。

“普洱茶文化崛起的两把火。”

――2008年,有人撰文分析认为全球十大杰出普洱茶人之一的黄桂枢1992年和1993年分别发表在学术杂志《农业考古》上的《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和《论云南澜沧邦崴古茶树的发现考察论证及其文物价值与世界茶树原产地问题》是普洱茶文化崛起的重要文论。

“其实我们企业筹建于1938年,我们在行业里面是行业里面的名牌,我们企业是第一次做广告,这是我们第一笔广告投入,我们也是希望借助CCTV的品牌提升大益的品牌,是我们实施品牌战略的第一步。”

――2007年11月,大益集团以5000万元拿下CCTV黄金时段A特广告权,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集团董事长吴远之这样说。

“我现在存有60吨普洱茶叶,我现在每到一个剧组,都为大家免费冲泡云南的普洱茶。全中国,云南是我最爱的地方,云南有看不完的美景、吃不完的美食、喝不完的好茶。”

――2007年,普洱茶粉丝、著名影视明星张国立来云南助推云南旅游时这样说。

“茶的要义就是消解,普洱入了化境?消解得就只剩了一个‘枯’字。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片名忘了,好像是《秋日和》,里面有一位老得不行的老婆婆,另一位同样老得不行的老婆婆是她唯一的朋友,定期地去看她。每次见面二妪隔茶对坐,竟能一言不发地坐上几个时辰,然后道别。坐是枯坐,茶是枯茶,面是要见的,茶是要上的,不过茶只放着,不饮;人只望着,不语。这大概就是我个人理解的普洱之生活情调。”

――2009年,著名作家沈宏非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风趣地谈到了普洱茶的情调。

“我觉得,在普洱,任何一个普洱人都应该感到骄傲,为什么?你们居住在历史里,普洱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我知道还没有人民币的时候就有普洱茶了,所以现在普洱茶看上去越来越像人民币。你们是坐拥财富,享尽天意,山美、水美、人更美。普洱茶不但能减肥,还能增寿。我觉得普洱茶放在家里,比钱放在银行里安心多了。”

――在2011年第11届中国普洱茶节上,“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如此调侃普洱茶。

普洱茶专家闲来无事,转进一家茶室品茶,对店中各种茶都嗤之以鼻。店员无奈,请出店主;店主无奈,请出两片镇店之宝。专家眼睛一亮,拿起一片在手中把摩挲玩良,久不能释手。专家问:“多少钱一片?”店主回答:“一万八一片。”专家问:“开一片尝尝?”店主微笑:“开、开、开……”专家心急火燎,早已拿茶刀取下手掌大的一块来。 店主“开、开、开”之音未落,微笑至此转成冷笑,满腔郁闷终于爆发出来:“……开什么玩笑!”

――一则流传于普洱茶界的笑话。

“‘越陈越香’的概念不是本人的发明,我只是把它引出来而已。站在科学角度茶肯定不可能越陈越香,但你站在艺术层面角度,它又是确实存在的。”

――2008年。邓时海接受本刊采访时就“越陈越香”进行阐释

“我们煮那咖啡也是普洱茶。也就是我们的咖啡用茶来替换了,因为赵老师喝咖啡睡不着觉。”

――夏雨谈和赵本山在影片《落叶归根》中,两人一起在山顶煮的不是咖啡而是普洱茶。

“我上茶叶老板家去,他写了一个落叶是金,后来我感觉到跟我们《落叶归根》好像有点联系,我每一包茶叶都写了,有一种纪念意义,我就收藏了四吨。”

――2007年1月10日,CCTV电影频道《落叶归根》首映特别节目演播厅,赵本山告诉现场观众自己和普洱茶结缘的经过。

“只有真正懂得普洱的人,才会认识它的价值,反正这茶越陈越香,物以稀为贵,我不着急。”

――从1968年到1976年在中国台湾连续拿了9年拳击冠军,被誉为“台湾拳王”的周正志在自己新开的上海“康雍乾”茶庄里表示。

“这些年,茶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提升很快。但茶业教育很滞后,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中国茶业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2007年5月,天福投资2亿元创办的全球第一所茶业高校――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在福建漳浦开始招生,台湾天福茶业公司的总裁李瑞河在开学讲话中说。

“世界上最富的农民是台湾的茶农。他们的年人均收入相当于78万人民币。”

――台湾天福茶业公司的总裁李瑞河在会见18岁的福建安溪茶农魏桂林时感言。

“天下普洱大局,非邓时海不足以定;普洱江湖群雄,非邓时海不足以安。”

――中国台湾普洱茶学会创始人邓时海,1995年出版了他那本后来被公认为普洱茶圣经的煌煌巨著《普洱茶》。在普洱界,他被人们这样形容。

“用山泉泡普洱茶,是我的最爱。我以前有胃病,现在基本好了。”

――影片《欢颜》总摄影师、香港动作片导演余积廉隐居重庆小镇9年,在2007年一次接受访谈时表示。

“我们曾相聚彩云之南,在珠江水泡普洱茶的醇香中,共商泛珠合作发展大计,架起了一座连接“9+2”与东南亚、南亚合作的金桥……”

――2007年6月9日,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第四届“泛珠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上演讲时满怀深情地说。

“普洱茶真正好的茶叶是要用千年古茶树上的叶子,做成茶才是好茶……普洱茶跟绿茶、铁观音不一样,我们试过,泡60次还能有茶味,而且照样能看出茶的颜色。”

――2007年6月11日下午3:00-3:45,云南商务厅副厅长李极明做客新浪网时如是说。

“波动在继续,普洱茶生活在继续,加工、经营、消费、文化配套的活动,这些都叫做普洱茶的生活,不管市场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要沉着冷静,让普洱茶的生活继续。”

――2007年6月26日召开的“正本清源大型专题座谈会”上,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长张顺高发言时提出这样的建议。

“普洱茶只是普通的消费饮品,要按照商品经营的轨迹构建健康体系,长远发展之计应是让消费者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普洱茶,扩大消费者的饮用从而壮大产业。”

――2007年7月8日,在云南省茶叶工作座谈会上邹家驹向茶商呼吁

“希望香港能够像普洱茶一样,历史越久,味道越沉越香。”

――2007年7月,内地港台百位明星在接受有关香港回归十年的心路历程和细致感受访谈时,曾黎表示:如果要我送一件礼物给香港特别行政区庆祝她十周岁生日,我会送普洱茶。希望香港能够像普洱茶一样,历史越久,味道越沉越香。

“我比较喜欢普洱茶,好的普洱茶我觉得很好。”

――7月20日,“亚洲飞人”刘翔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耐克全球第一双签名慢跑鞋的仪式,其间遭到不少记者各种问题的“围攻”时表示平时生活喜欢慢节奏。

“考察集观茶、采茶、制茶、品茶、斗茶、拜茶、购茶为一体的中华普洱茶博览园,感受到了普洱茶悠久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积累了可学习借鉴的丰富经验。”

――8月20日,越共中央委员、越南莱州省委书记阮明光应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之邀参观考察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时如是说。

“天下大乱,必有大治。”

――2007年09月10日普洱市市长沈培平在回答崔永元关于普洱茶“检验漏洞”问题时,语出惊人。

“醇香、温和,而且普洱茶的减肥功效相当出众。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最适合了。”

――2007年9月中旬,结束《藏谜》演出的杨丽萍如是说。

“云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云南的普洱茶也很美。龙润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真诚希望龙润也能够到瑞典去考察,加强双方在茶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欧洲国家认识和了解中国的普洱茶。”

――2007年10月,瑞典企业考察团团长白鹤先生在参观云南龙润茶业集团后说。

“我希望普洱茶能够在国际上有自己的品牌,老百姓都能喝上好的普洱茶。”

――第二届百年经典普洱品鉴会上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如是说。

“普洱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空气好,经纬度好,多民族聚居,由这么多元素组合成,分量就不一般了。”

――第二届百年经典普洱品鉴会上著名学者兼作家余秋雨如是说。

“普洱茶好,我是普洱茶的推销干将。”

――2007年11月26日,中国台湾原中央主席连战在回请云南参展团带队领导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开良等同志的晚宴上做如此表示。

“中国的股票市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普洱茶的市场,所有的市场究竟有没有泡沫?这个问题我想发表意见的人数以万计,这个问题永远要争论下去。”

――2007年12月22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 “中国投资基金论坛系列三:从狂热走向理性的中国证券市场”于在上海举行,著名学者向松祚主题演讲时如是说。

“陈扬日常打扮朴素,出入喜欢背着一个黑色的大背囊,平时爱抽烟斗,却基本上滴酒不沾,只喜欢喝普洱茶。”

――言辞犀利、敢讲敢为、作风强硬、深受广州街坊爱戴的王牌新闻节目主持人陈扬突然“消失”后,南方网曾这样描述陈扬。

“我的书在丽江、云南都和普洱茶什么的放在一起当成土特产来卖,对这个我很高兴、骄傲。”

―― 2008年1月8日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话题人物杨二车娜姆高调宣布她又将推出新书《五星级吉普赛女人》时如是说。

“这是中国茶产品第一次走上奥运舞台。”

――2008年,云南五万套普洱茶产品正式获准使用北京2008奥运会标志,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别许可限量版茶产品”。龙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焦家良这样高兴地说。

“这次回去,会给她带云南的普洱茶。”

――2008年1月16日,央视当红主持人李咏在云南大观茶城录制“非常6+1”时,面对云南媒体表示,将会给女儿带云南普洱茶。

“经过前两年的跌宕波折,普洱茶市场挤掉了不少泡沫成分,正在理性回归。12月1日开始施行的普洱茶国家标准,将进一步推动普洱茶市场的良性发展。”

――2008年11月20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在普洱茶国家标准介绍暨产销座谈会上说。

“当我把水倒进缸里的时候,真的感受到了大家血脉相连,而这种感情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我一定要把这水带回澳门给朋友看看。”

――2006年6月8日,“同饮珠江水、共品普洱茶――泛珠十城记者云南行”大型活动以水融茶香在昆明雄达茶城圆满结束,澳门记者陈艺流泪感慨。

“这种茶有很多的味道。”

――2008年,NBA超级明星威尔斯第一次在中国喝到了普洱茶。一杯普洱茶下肚后,威尔斯频频点头,这样感叹。

“普洱茶比咖啡还要GOOD!”

――2010年,在品尝完普洱茶后,参观上海世博会云南馆的马耳他副总理兼外长托尼奥・博奇连声称赞普洱茶。

“普洱男”是什么?温纯朴良,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志得意满时与妻共荣,不骄不躁,失意彷徨时,又放得下身段。最为难得的是,当妻子遭逢大病,已然能够不舍不弃,将“婚姻”进行到底……

――2010年热播情感剧《说好不分手》中孙淳饰演的“林易南”被称为“普洱男”,即像普洱茶一样醇厚的男人。

“30万一两普洱。”

――据2010年1月27日的人民网报道,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抽的雪茄烟500元一支,喝的普洱30万元一两。据悉,这种茶是从海底沉船打捞上来的,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而郑少东是从香港拍卖市场上高价拍卖得来。

“8个月没下雨了,太干了。”

――2010年5月,云南一位茶叶公司老总说,普洱茶受灾很严重,全省春茶减产大约一半以上,价格大约涨了三成以上,有的翻倍了。

第8篇:普洱茶文化范文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宁洱(在明代称“普洱”),雍正设府(称普洱府),乾隆置道,盐茶双壁,瑞贡京师,五洲享誉。千百年来,普洱茶在这里孕育、繁衍、成长。而普洱茶的根在宁洱,普洱茶的源在宁洱,普洱茶的魂也在宁洱。

当年的宁洱,茶事兴旺、商贾云集、会馆林立、人文昌盛,普洱府呈现一片繁华;进京贡茶从这里启运,千万担香茗从这里驮向四面八方。作为茶马古道的缘起地,宁洱在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乃至中国交通发展史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诞生在茶马古道的起点,从泛着历史沉香的古普洱府城走来,在节日的时空里,显示出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创造和享受着普洱茶这一伟大品牌的众多人得以展现狂欢的载体,是人类生命本真的体现。它自始至终散发着传统的和谐之美,更洋溢着一种新生、自由、快乐的美学精神,

万盏手工灯照亮夜空

在现代生活里,我们很多人总是被太多的欲念所困扰,随波逐流,身心疲惫。偶尔抬头看一看蓝天白云,偶尔欣赏一下云淡风轻,偶尔感受一下阳光的温暖,我们的心中都会涌起莫名的感动。是啊!我们被生活的劳顿和繁俗紧紧包裹着,遗忘了身边的许多事情,遗忘了白墙青瓦的家乡老屋,遗忘了清越婉转的夜莺歌唱,遗忘了灯火阑珊处的蓦然回首,许多浪漫而生动的生活细节正在离我们远去。10月22日,夜幕初上,宁洱县城沉浸在灯盏的世界。茶源广场、大街小巷的店铺门前,古典的中式灯盏和民族灯盏交相辉映,将这座小城的夜色点缀得如梦如幻。面对熠熠生辉的万盏手工灯,我们突然又有了回归烂漫的感动。

宁洱历史上就有“上九灯会”的传统,每到节日,新民街、东街、西街挂满了宫灯。元宵节时宁洱城内,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悬挂上了工艺精巧,预示吉祥的“斗鸡灯”。人们无论男女、无论老幼、无论官民,都将这一年节视为最舒心、自由、欢愉的时节。在万民欢悦的节日里,传统的平时又不能逾越的障碍被排除了,宵禁亦由官府解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尊卑关系淡化了,贫富悬殊的社会地位消隐了,特别是平日男女受授不亲的鸿沟被填平了。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这佯的传统不再,家家户户做灯笼、挂灯笼,舞起龙灯走村窜巷庆祝节日成了宁洱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回亿。首届普洱茶马古道节期间,万盏传统手工灯再次照亮古普洱府,让远逝的风情,久违的烂漫再度温暖了人们的心。

千人竞走万人签名,茶马古道吹响集结号

作为普洱茶的命名地、核心原产地和加工聚散地,以宁洱为中心辐射国内外的茶马古道就有五条。这些迂回曲折的古驿道,有的甚至从遥远的秦汉时代开始,就承载着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坚韧地完成了对数千年历史的洞穿,对数万公里地域}_勺串接,它的尾端,一直延伸进“二战”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一代叉一代人,一队又一队马帮,在这些古道上艰难地行走,带着普洱茶的芳香,带着满心的希望,也带着一身滚烫的汗水和两脚斑斑的血迹。

脚下的路虽然难于上青天,但为了那些不同寻常的“树叶”,来自雪域高原的骏马在古道石板上踏出了深深的蹄痕,牵引着骏马的汉子,用双脚走出了茶叶进藏、晋京的传奇。

10月23日成千上万的宁洱市民以及来自各地的宾客云集茶源广场,举行盛大的“千人竞走茶马古道”及“茶马古道保护签名仪式”。参加茶马古道节的嘉宾和近万名茶乡儿女共同在写有“保护茶马古道”的横幅上签名,表明保护茶马古道的决心。千人竞走茶马古道是茶马古道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通过走茶马古道,体验历史,感受一辈辈先行者的艰辛与无畏,并以此展现现代宁洱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的独特风貌。

环普洱山自行车赛,万人争睹圣山风采

普洱山是普洱茶的“幸福之母”和“胞衣之地”。是宁洱这座古普洱府城的灵魂,是普洱茶核心原产地的重要见证,是“茶之源,道之始”的“根”,是宁洱作为中华普洱茶之都的起点和基石。

10月24目晨,普洱山下人潮涌动,数百名自行车赛的选手们怀着对圣山的景仰开始了环山行驶,在氤氲舒展的山岚中奋力争先,上万名观众随行助威。人在山下行,恿随史册飞,头顶的蓝天白云、远处的万仞山群、不时掠过的青青茶园,以及正在崛起的崭新家园,让人心生缅怀、心生追忆,更让人心怀感恩。

贡茶制作技艺薪火相传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正式将云南省宁洱县申报的“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批准并公布为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庆期间,由皇家贡茶制作传承人现场展示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和过程,吸引了众多嘉宾和观众,贡茶制作传人为人们拭去岁月的尘埃,剥开累积的沧桑,呈现出普洱圣品的永恒魅力:作为一种充满人文余韵的茶,在经历了岁月的历炼和命运的沧桑后,变得古朴而持重,这就让人们在一睹他的容颜之后,总禁不住耍去品昧他的历史,细数那些镌刻在漫漫古道上的蹄痕。

《普洱秋集图》惊艳亮相

当全长18米,高14米的《普洱府秋集图》在眼前徐徐展开的时候,栩栩如生的人物、鳞次栉比的房屋、郁郁葱葱的植物……让^不禁感叹创作者陈启富艺术功力的深厚和别具匠心。《普洱府秋集图》俨然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作者用艺术加工的手法重现历史,回放当年古普洱府的人文形态和普洱茶文化的的辉煌。

3000多个人物,踽踽独行的、买卖交流的、娶亲抬轿的、集会看榜的……虽然每个人物只有约四厘米高,但肢体动作乃至五宫、服饰全都是精雕细琢、惟妙惟肖。S6个民族俱全,甚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再现了古普洱府的繁华,体现了当时普洱府作为茶马集散地的贸易中心地位。

《普洱府秋集图》甫一成稿,就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肯定和赞叹,著名书法家王祥之为其题写画名并题词“读书得真趣,怀古生远思”,著名书画家晁锡弟题“传承民俗文化,彩笔绘写心声”……云南省文化学者刘褪武更是评价它,“填补了我国用绘画形式,以茶文化为主题,进而表现清朝南方人民生产、生活、娱乐、工业、商贸等民族、民俗风情的空白,堪称国画中的宏篇巨制、上乘佳作。”为本届茶马古道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9篇:普洱茶文化范文

郑树茂先生经营的同庆茶庄坐落在澳门半岛一条不算繁华的街道上,澳门半岛面积只有17.41平方公里。走路就可以轻松到达任意目的地。澳门人和茶叶开始的交流只限于到茶庄买茶、茶楼饮早茶。同庆茶庄卖茶的同时。鼓励茶客在店里泡茶、饮茶,交流谈心,真正将茶叶融入生活,是澳门新生代茶庄的代表。如今。澳门人的生活已经和茶叶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报道称,澳门人均茶叶消耗量已经能与香港一比高下。

郑树茂先生从13岁开始在澳门半岛生活,先是开陶器店铺。后转行卖皮具。再开服装店。转眼开茶庄已经整10年。他不仅亲历了澳门经济的变迁。也见证了茶叶在澳门新时期的发展。

普洱:历史上茶叶在澳门的发展情况您了解吗?

郑树茂:我不可能了解得像专家那样透彻,但比一般不做茶的人了解得多。不了解澳门几百年的茶叶历史的人,都不看好澳门的普洱茶。

其实早在明代中后期公元1610年,荷兰人就从澳门贩茶,转运到欧洲,打开欧洲的茶叶市场。当时中国主要茶叶出口都是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澳门成了广州的外港。此后的两三百年间,澳门的茶叶贸易都以出口为主。鸦片战争后,澳门的茶叶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虽出口的数量仍有所增长,但在全国茶叶中所占的比例日趋下降。据资料显示,1872年,从澳门出口茶叶逾2.229.352磅,值白银逾1.000万两,茶庄数量四、五十间。踏入20世纪,澳门茶叶贸易日渐衰弱。到了1925年,由拱北出口到澳门的茶叶只为满足供应澳门本地饮用,直至1946年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茶叶出口到澳门。

普洱:1980年您刚到澳门时,茶业状况如何?

郑树茂:我记忆中,当时的澳门茶庄数量非常少。其中最著名的是英记茶庄,大约1930年左右开业,是澳门现存唯一一间旧式茶庄,而且只卖中国茶。第二是澳门现时最大的华联茶叶公司,持有唯一可从内地进口茶叶到澳门独家权,成立于1955年。

普洱:您什么时候第一次喝到普洱茶?

郑树茂:我很早就喝过普洱茶,但是印象中普洱茶都是黑黑的,后来才知道那是熟茶,卖相不好,也不怎么好喝。第一次喝到好喝的普洱茶是在80年代末,从英记茶庄买的。很贵,150澳门币只买得到半斤。喝过以后就喜欢上了,开始有意识买好的普洱茶来喝。

普洱:您开茶庄是因为喜欢喝普洱茶?

郑树茂:不是,我一直做其他生意,为了圆儿时的梦才开茶庄一直到现在。

小时候住在潮州,爷爷是村里的干部,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人来家里的院子里坐着喝茶聊天联络感情。当时都喝铁观音和单枞,对茶的味道已经没有特别的记忆,只是在星空下喝茶聊天这样的氛围被深深的印刻下来。长大后一直有开一个小茶馆的愿望,后来条件成熟就开了。

普洱:您的茶庄和大名鼎鼎的同庆号普洱茶有什么关系?

郑树茂:我的茶庄和同庆号普洱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会叫“同庆茶庄”是因为通过学习了解,知道同庆号是好的普洱茶的代表,就希望自己的茶庄可以像同庆号普洱茶一样历久弥新,取个好名头。

普洱:您茶庄的经营状况如何?

郑树茂:茶庄开业是1999年,当时澳门经济不太景气,租金很便宜。也因为经济的大环境,在随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生意上门。我这个人做事最大的优点就是执著,一直坚持下来了,现在生意还不错。

不光我在坚持,所有人都在坚持。店里只有一个员工是个阿姨,她坚持在同庆茶庄做事已经有九个年头。茶客也一直坚持,过去的10年中,我们和很多茶友不再是简单的茶商和茶客的关系,大家变成了好朋友。

普洱: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对茶叶有什么影响吗?

郑树茂:澳门人是真正热爱茶的。不仅是纯正血统的葡萄牙人,也有第二代的混血儿,他们对中国文化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茶的热爱不亚于我们熟悉的华人,而且热衷探求事物最本质的特性。中西合璧,完美融合,一直是澳门独特的风格。如同现在,很多“鬼佬”热衷买旧的中式家具装饰典型西式风格的房子,传统的中国茶也逐渐替代奶茶和奶咖(奶茶+咖啡),成为新宠。

普洱:住在澳门的外国人对茶叶感兴趣吗?

郑树茂:以我的茶庄为例,长期住在澳门对茶有兴趣的除了葡萄牙人,还有日本人和韩国人。葡萄牙人比较喜欢绿茶和各式小茶具,日本人对单枞和普洱茶都有兴趣,而韩国人喜欢普洱茶的最多。

普洱:澳门的茶叶现状怎么样,普洱茶在其中占据了怎样的位置?

郑树茂:在澳门销售的茶叶里,大部分是普洱茶和铁观音,绿茶和单枞也有。毫不夸张的说,普洱茶现在占据了澳门茶叶市场70%左右的份额,很厉害。剩下的30%,主要是铁观音,绿茶和单枞份额很小。我就有一批固定喝单枞的茶客。同庆茶庄以前多卖铁观音,现在普洱茶的数量已经超过70%,到80%左右。每年也有卖一两个品种的龙井茶,但最多只卖两个月。

从小我所了解到的普洱茶就是香港和澳门现在喝的这种普洱茶,俗话说的“有仓味的”。有种说法:“普洱茶是港澳人喝出来的”,我很赞同。澳门人喝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百年,而内地这几年开始喝普洱茶的人才多起来。早几年的台湾,更早的云南,喝普洱茶的很少。普洱茶热之前,我带着大概存了20多年的老青饼到大理和当地的朋友分享,他们都不爱喝。这样看来普洱茶可以占据澳门主要市场是有历史传承的。

普洱:自2005年开始的普洱茶热潮对澳门普洱茶市场有什么影响?

郑树茂:澳门人的消费很实在,不冲动盲目相当理性。只买适合自己的东西,而且必须实用。普洱茶的热潮对澳门的影响只是让更多人认识到什么是普洱茶,提高了普洱茶的认知度,对消费的实质影响并不大。热的时候不见得卖出了更多的茶,现在冷静下来也不见得少了买茶的人。普洱茶价格上涨的热潮里,澳门并没有出现像国内那样抢购或者大量囤积普洱茶的人。我的茶客里有不少人买普洱茶都是一半用来喝一半用来收藏,为此茶庄还提供了专门的柜子给这些人摆放自己的茶叶,也有一些会自己带回家收藏的。需要强调的是。他们收藏的目的不是为了等普洱茶升值作为投资,而是单纯的认为,现在存点好茶,将来不需要用很高的价钱去买老茶,自己就可以有好茶喝了。

普洱:澳门了解普洱茶知识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郑树茂:澳门电视、报纸、杂志,或互联网对普洱茶的宣传是很少的。普洱茶知识一般都是去茶庄买茶,坐下来喝茶,和店主交流获得的。我之前在澳门的一份报纸上写过一个讲普洱茶的专栏,很多人读到后就到茶庄来找我,喝茶聊茶。大家坐下来喝杯茶慢慢聊,通过交流认识普洱茶,这样的方式很好。我一直强调,作为澳门茶叶从业人员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像

一张过滤网,将正确的知识和信息带给茶友。不把自己不了解的茶品介绍给茶客是原则。

普洱:2008年澳门举办了第一届澳门茶博会,您有什么感受?

郑树茂:08年的澳门茶博会非常不错,举办茶博会对澳门普洱茶行业起到了非常大的宣传和带领作用。当时在澳门很多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茶博会,很多人去看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没有继续办,很可惜。由于展会的举办时间是按照内地的作息安排的,和当地澳门人的生活很不配合,很多爱茶的人没有看到,都感觉非常遗憾。在澳门办展览,时间应该晚开晚关,澳门本地店面早上11点才开业。8、9点办展览是没有人看的,下午5、6点有人准备去看展览,展览又关门了。

澳门政府这两年建立了一个茶文化馆,一年组织两三次展览。加大了茶叶行业宣传是好的,但只是简单摆设陈列一些茶品还远远不够,应该多些互动才会吸引人。这是我个人觉得现在澳门在茶叶推广方面做得不够的地方。

普洱:除去传统的饼砖沱,澳门是否出现例如速溶饮品类的新型普洱茶产品?

郑树茂:在澳门打破传统的东西出现得并不多,澳门人喜欢传统的饼砖沱。澳门虽然融合了很多西方的文化,但思想是非常传统的。新茶品在澳门尤其难推广。

究其原因,澳门人充分享受传统带来的乐趣,喝茶必须看见茶叶。在冲泡的过程体味口感的无穷变化。买一个茶饼回家,从刚开始喝到最后,口感都在发生着变化,人们都非常享受这个越掰越喝越开心的过程。

普洱:澳门年轻的80后、90后对普洱茶的认识如何?

郑树茂:喝茶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年轻人对普洱茶的认识。

以前澳门人喝茶,受传统广式饮茶文化的影响,喝茶要到茶楼而且以老人为主,叫一壶普洱茶,配一盘点心,可以待一天;在家里,也是抓一把普洱茶,泡一整天。所以过去大家把普洱茶称为“老人茶”。

年轻一代不喜欢进旧式茶楼,因为茶楼是公众场合相对嘈杂,吃的东西也比较油腻。现在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好,装修舒服雅致,只要摆上茶台就可以泡茶招待朋友,或者与家人共享喝茶乐趣。而且在年轻一代看来,现在喝普洱茶不是喝时尚,喝的是健康,品味的是文化,体现的是环保的生活方式。因为喝普洱茶,年轻人开始乐意坐下来讨论普洱茶,带动了不少人投资开茶庄。

普洱:澳门人喝普洱茶茶年龄层次是怎样的?

郑树茂:从30岁到50岁喝普洱茶的澳门人最多,20多岁当然也有。为什么老年人喝普洱茶的变少了?主要是因为对老人家而言,很多年前的普洱茶是很便宜的茶品,现在越来越贵,对这种变化很多老人家接受不了。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近两年,同庆茶庄专门有几个品种是拿来做这些个老居民生意的。这些茶都已经陈化了一定时间,价格又不太贵。

普洱:普洱茶未来在澳门的发展前景如何?

郑树茂:从历史的沿革,到现在的喝茶氛围,再到大众对普洱茶的认知,越来越好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