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

普洱茶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普洱茶文化论文

第1篇: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普洱 茶文化旅游 开发

茶文化是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产品形式是以优美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文化载体,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为内容而开展的,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自然生态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近年来,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普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出的优势。从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把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八大旅游产品之一。WWw.133229.CoM因此,对普洱茶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但能够加快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该地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普洱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区位;是发展边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哀牢山、无量山群峰云集、云雾缭绕,苍茫无际,层峦叠嶂,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2.9%;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素有“绿海明珠”之美誉;第三,普洱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茶树资源丰富,野生型、过度型、栽培型三种茶树类型齐全,是“天然的茶叶博物馆”,当之无愧的“世界茶乡”。到2005年底,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134.1万亩,其中古茶树(园)60万亩,现代茶园74.1万亩,总产量3.55万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0.2亿元;第四,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分布有14种世居民族,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首先发现、驯化和利用了茶树,开创了人类种茶的历史。在长期的种植、采制、饮食、贩运普洱茶的过程中,积淀了厚重而丰富的普洱茶园艺文化、普洱茶采收与加工文化、茶马古道与马帮文化、饮茶习俗与茶道文化和普洱茶收藏与鉴赏文化等,以及由各少数民族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传统习俗演义出来的民间歌舞等。普洱茶文化以其自然、清幽、恬静的文化魅力,对喜爱茶文化的人们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二、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问题

普洱市旅游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5.56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0469.47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1298.47万元;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普洱茶文化为核心的一批茶文化旅游产品正在形成。目前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镇元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及万亩野生古茶林生态旅游、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生态旅游、营盘山万亩现代茶园及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马古道旅游等。计划推出的有:天下普洱茶国、普洱古茶都等。普洱市力图打造的城市形象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其意图显然是要凸现茶文化旅游在普洱市旅游中的主打地位。但是,普洱的旅游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过多年开发以后依然处于“冷点”状态。普洱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并未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应有的强势,这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雄厚的茶产业优势不相称。经过分析和调研,笔者认为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起步晚,开发程度低。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发展起步晚,旅游项目开发程度低,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和旅游经营管理经验,而且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定位,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

2、旅游产品整合度低。普洱地区茶旅游资源呈零散分布,整合度低,茶产品的组合度较低,主要以茶园观光作为茶文化旅游产品,其市场需求局限较大。茶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以闲静、淡泊为特征的“冷”休闲活动,缺乏强刺激性,如不提高组合度,就难于构成触动大量游客出游的专门动机。

3、产品的文化含量不够,特色不鲜明。目前普洱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其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由于茶文化旅游内容不丰富、不饱满,大大地影响了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因而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闪亮卖点,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4、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旅游的过程要有丰富的旅游活动内容来填充,而旅游活动内容又需要一定的旅游业态的支撑。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大多还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形式化层面上,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因此,如何丰富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内容,培育一批与茶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业态就成为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5、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引资规模小,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使普洱市发展休闲旅游的步伐受到严重的制约,2004年普洱市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为1910.85元,仅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0%。由于普洱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1)通往古茶树园区的道路条件较差;(2)景区规划及建设级别较低(目前仅有a和aa景区8个);(3)城市休闲娱乐设施规模小而散,尤其缺少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4)城市园林化程度不高,达不到生态休闲旅游的要求。

三、加快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普洱市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应把普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厚的茶产业基础、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进行空间、内容和形式的整合开发,尽快形成普洱市旅游核心吸引力。

(1)空间组合——通过点线连接,对旅游资源(自然风光、茶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示范村落、茶马古道、茶文化娱乐园、人造景观等)进行组合。点与点之间的线不宜长,布点不宜少,同时应注意整治线路沿途的视觉景观,以提高空间整合度。

(2)旅游活动内容组合——通过打造一批吸引力较强、特色鲜明、影响大的大型旅游节会和特色民族节庆(如中国普洱茶叶节、普洱茶博览会、茶马会、民族鼓舞节、泼水节、葫芦节、双胞胎节、芒果节等),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示出来,并把旅游茶园林观光、自然风景观光与民族茶艺表演、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原生态民俗体检、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以形成闪亮卖点。

(3)旅游活动形式组合——通过精心安排时段,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休闲合理地组合起来,以强化旅游清新感,增强体验度。

2、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可能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主动地开拓旅游市场。虽然普洱旅游更广泛的市场是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以及国内沿海城市,但一段时期内普洱旅游的第一市场应该是省城昆明,或者说昆明是普洱旅游首先要开发的市场。通过打开并培育昆明旅游市场,向省外、国外拓展。只有吸引了大量的昆明游客到普洱旅游,才能对省外和国外的游客产生影响。普洱市应通过大型茶事节庆,着力打造普洱旅游形象,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及各种营销手段开拓旅游市场,使普洱市真正成为云南旅游的新热点。

3、创新思路,着力建立有文化含量的旅游业态。适应新的普洱旅游发展趋势和变化,以新的思路重新定位和谋划未来普洱市旅游业发展。以普洱茶文化来提升核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系列整合产品。通过对普洱茶文化和区内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整合,凸现普洱茶古朴、厚重、丰满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及原生态民族文化,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实现茶文化旅游的优势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卖点。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如:茶叶交易市、茶道饮食市、制茶工艺展示所、茶艺表演队、茶歌舞表演场、大型民族歌舞专场、民间少数民族杂艺表演场、茶文化博物馆、茶鉴赏会所等。将目前已经整理排练的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之魂》、《茶乡春潮》、《普洱茶之歌》、《茶韵古乐》等大型歌舞和音乐会形成专场,以业态形式提供给游客消费。

4、多渠道融集资金,着力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是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必备的条件。应多渠道融集资金对通往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园区和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园的道路进行拓宽、铺油,以提高通达性和舒适性;对茶马古道必要的修复性建设;完善景区规划及建设,提高景区级别,力争创建数个4a或3a级景区;加强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相对集中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尤其是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加快城市园林化建设,加紧推进“满城绿色,满城水”项目设计实施,规划建设时应注意应用借景的方法,把城市园林延伸至自然背景,并逐步与自然生态背景融为一体,着力营造和谐生态城市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 汝百乐: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 2。

[2] 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 思茅市旅游局:(内部资料)思茅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

第2篇: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

可能因为普洱茶复兴的“太快”“太红”,以至于十年来普洱茶时常遭遇“黑天鹅事件”,从“猪圈发酵普洱茶”到“普洱茶导致钙流失”,但谣言都已止于智者。相信茶客们都记得2012年3月9日,一个自称“人体工程学教授”,名叫“李建军”的人,发出一条微博“幽门杆菌会造成胃癌,茶让幽门杆菌无法黏在胃壁上,且茶里面的苯丙胺酸会让人心情好,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因为放了太久,里面有大量的黄曲毒素是致癌物!”内容直指普洱茶致癌,这本是一个荒谬的问题,但食品安全问题已是全民雷区,加之当时科学常识普及不到位,故该微博一出,瞬时引发了一场“普洱茶恐慌”,转发微博者已上万人次,在业界造成了严重影响。CCTV新闻频道率先站出来辟谣,在《东方时空・真相调查》中以12分钟的采访报道证实“普洱茶致癌”不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陈宗懋院士在央视采访中肯定回答,“喝普洱茶绝对不会致癌,而且可以预防癌症。”面对如此荒谬的话题,本刊特邀请普洱茶界的权威专家,以科学、严谨、客观的实验报告和论文告诉消费者一个真实的普洱茶――普洱茶防癌不致癌!

盛军博士在《澄清误区回归科学》一文中表示,“无论何种存放条件,如果普洱茶以及其它任何食品检测到含有黄曲霉毒素,表明该产品一定受到了污染,无论含量多少都应该引起其注意,寻找污染源,排除污染源。”我们了解到普洱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对绝大多数微生物包括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国内外有很多食品采用茶多酚做为天然抑菌剂。另一成分茶褐素一方面保持了茶多酚的许多功效特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抑制某些有害微生物,同时还增加了许多茶多酚没有的功能,如普洱茶中的茶褐素能够强力结合油脂,抑制人体吸收,显著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茶褐素能够结合茶叶中的咖啡因,所以不影响大部分人的睡眠等。

陈杰先生的《普洱茶中出现的黄曲霉毒素源于二次污染》中肯定答复大众,“普洱茶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因为普洱茶在加工和后发酵的过程中缺少将黄曲霉转化为黄曲霉毒素的物质条件。”陈杰先生从2004年开始就对普洱茶做过几十次破坏性实验,将普洱茶放置在微生物培养箱,采用比市面上很多湿仓还要激进的高温高湿方法,观察不同时间段微生物及酶的活性,并进行相应的安全项目检测,并没有发现黄曲霉毒素的出现。文章中陈杰先生说,所谓的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与其它的寄生曲霉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这是一个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科学结论。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不是所有黄曲霉都可转化成黄曲霉毒素的。黄曲霉转化为黄曲霉毒素是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物质条件;另一个是环境条件。在这两个条件中,物质条件又是最根本的条件。由此,陈杰先生提出几个方面让大众茶客提前规避普洱茶的二次污染。

周红杰教授《普洱茶有益身心,不会致癌》的文章中分享普及了普洱茶中含的有益物质以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证实,黄曲霉毒素不溶于水,黄曲霉毒素被人体摄入的途径是以食物为载体被吃进去,喝普洱茶不会摄入黄曲霉毒素。研究发现,普洱茶具有修复和提高免疫能力,从而提高机体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阻止作用。普洱茶清除自由基的成分不仅仅是儿茶素一种物质,其他多酚类化合物,如茶红素,茶褐素,茶多糖可能也参与这一作用。有多种物质参与清除自由基与延缓衰老、抗辐射、减小突变等一系列作用。还发现,普洱茶可将肿瘤细胞的增殖阻断在G1期(WOONG at el.,2003)、S相。因此,普洱茶抗肿瘤有独特功效。博文中提到“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因为放了太久,里面有大量的黄曲毒素是致癌物!”普洱茶特性是越陈越香,即好的普洱茶品质必须具备好的普洱茶原料、精湛的加工工艺、科学的贮藏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再次提醒大众注意食品安全,也提示普洱茶生产企业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普洱茶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陈文品教授将遗传毒理学试验呈现给读者,在《经典遗传毒理学试验表明普洱茶抗癌不致癌》中表明正规厂家的普洱茶产品以及经过良好贮藏的普洱茶产品具有较高的饮用安全性,不会致癌!邵宛芳教授及多位茶学专家在《普洱茶中微生物安全性的评价》一文中,将云南省普洱茶主产区的普洱茶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从微生物卫生学角度对普洱茶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以普洱茶质量安全特性为出发点,对普洱茶品质、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价,让普洱茶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也为消费者放心饮用普洱茶提供参考依据。在经过高温蒸压的饼茶中未检测到有害的微生物,仅在个别散茶中检测到大肠菌群和可疑沙门氏菌,但经过沸水处理一到两分钟后,全部被杀死。不利微生物的存在可能是在茶叶流通过程中沾染上的。

第3篇: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大陆真正进行普洱茶科学研究是在二十一世纪初,这个时期的科学研究基本上是零散的,在今天看来很多实验方法与实验手段相对也是落后。高度重视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普洱市委、市政府,在2007年北京马连道召开的国际茶文化节上,提出了科技含量会成为未来茶产业首要考虑的因素,科技会提升茶叶的价值和竞争力。次年,普洱市委、市政府将2008年定为“科学普洱元年”,倡导普洱茶进入到“科学普洱”的纪元。时任普洱市副市长盛军说,“科学普洱在行动”的计划已经全面启动。时任普洱市茶办主任赵昌能说,“科学普洱”现在已经成为每次会议的主题,都会打上鲜明的科学烙印。

“真正对普洱茶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应是在2008年之始。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开始呈系统化、规模化趋势。大量的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科技成果,形成普洱茶研究的主流,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层出不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我们也习惯将2008年称其为‘科学普洱元年’。”这是普洱茶学者陈杰先生给出的总结。

2.没有围墙的研究院

普洱茶的推广和普及力度越大,就越多人发问,普洱茶为什么可以“解油腻”?普洱茶为什么能“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普洱茶为什么会越陈越香?普洱茶到底是“药”?还是食品?等等,原有的“经验之谈”早已无法满足消费者,人们需要用更科学的实证方法来认识普洱茶,理解普洱茶。2009年4月,由云南省委组织部、农业厅、科技厅牵头,普洱市政府主办的“百名海外归国博士――科学普洱在行动”的活动,拉开了多层次科学研究普洱茶的序幕,在云南、乃至全国树立了一个好的科研机制:即大科研、跨学科、多层次、重参与的体系的构建。科学家们评价,“‘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这一架构的设置不仅满足了科学研究普洱茶的要求,也符合当前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主流思维。”

在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成立之前,中国大陆科研人员沿用常规的检验方法发现了普洱茶的一些物质,也清楚知道它的功能。但是,仍存在很多的疑惑,知道它“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普洱茶中绝大部分物质还没有被发现,不清楚普洱茶内含物质到底有多少,普洱茶最核心的生命基石――染色体、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等,都存在很多未解之迷。

普洱茶学者陈杰先生在《从混沌走向澄明普洱茶的科学十年: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这样写道,“面对这样一些难题,我们首先应当清楚的是,解Q这些科学难题不是一个科研单位或几个专家学者所能做到的。它需要多个科研单位,甚至是跨省、跨国界的科研机构协同与合作,形成大科研、跨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氛围。以普洱茶生物发酵领域为例,它就涉及多个生物学门类,有生物科学(偏重于动物学、植物学、环境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偏重于实验技术,如细胞、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生物工程(偏重于工业生产,如发酵工程等);生物医药(偏重于药品研发等);生物信息学(偏重于利用计算机解决生物学问题,多做蛋白质结构分析等);还有动植物检疫、生物安全等几十个专业。因此,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恰恰是基于这些因素作为出发点的。它不仅在中国茶业界树立一个好的科研思路,也必会为普洱茶赢得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得到了云南省委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4000万元支持普洱茶科学研究,当时,已经成为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和平台,没有围墙的研究院科研任务分为六个方面:

1、 基础研究。包括普洱茶内含的化学成分,大叶种茶叶的基因图谱、普洱茶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机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色、香、味的演化过程与机理,年份茶理化指标的鉴别方法与标准等等;

2、 功能性研究。包括普洱茶解酒与护肝的功能与机理,普洱茶解油腻、刮肠通泄的原理,普洱茶抗辐射的机理,普洱茶提升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等等;

3、 药用成分及药用机理的研究。包括普洱茶降血糖的研究,普洱茶降血脂的研究,普洱茶降胆固醇的研究,普洱茶抗动脉硬化的研究,普洱茶抗癌的机理研究,普洱茶抗氧化机理的研究,普洱茶饮用安全性研究等等;

4、 传统工艺水平的提升。包括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的机理及发酵模型,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生物酶及酶促发酵的机理,普洱茶发酵过程全自动流水线设备的研发,普洱茶压制设备的改进与提升,普洱茶无菌化生产流程环境要求与标准,普洱茶环保包装物的选用与标准等等;

第4篇: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

毫无疑问,普洱茶首先是一种物质资源。

从基本含义上来讲,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数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从广义上来说,普洱茶是一种植物资源,并且是云南植物王国中的一种植物“子资源”。这是普洱茶资源最基本的含义和起点。经营普洱茶产业离不开这个最基本的起点,这也就说我们常说的如何做强做大“云南的一片叶子”,无论如何经营普洱茶产业,都离不开普洱茶是卖“一片叶子”的这个基本常识。

普洱茶还是一种文化资源。从资源的基本定义来说,任何一种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物质资源,都凝聚着人类的精神活动要素。一种物质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历史越是悠久,它所蕴含的人类精神活动要素就愈为丰厚。而这种凝聚在物质形态里的丰厚的人类精神活动要素,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历史积淀”,也就是某种物质的“文化”要素。从根本上讲,某种物质形态一旦被人类开发利用,其“文化”要素也就开始生长。这种“文化”要素生长到一定时期,就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积累,成为附着在某种物质资源身上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人类精神资源。而普洱茶无疑就是这么一种凝聚着悠久的某种人类精神活动要素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尤其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普洱茶历史的挖掘梳理、“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这些概念的兴起和流行,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不自觉,正是普洱茶文化资源要素在新时代里的“复活”。这说明普洱茶界对普洱茶资源认识的深化和自觉,发现了普洱茶资源超越物质形态的一种“软”的要素。这个要素的发现,深化和拓展了普洱茶经营的内容,即卖普洱茶,不仅是卖“一片叶子”,也是在卖普洱茶文化的观念、卖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卖普洱茶道的优雅礼仪和玄妙境界、卖普洱茶产地的民族文化风俗、卖“茶马古道”的诗意想象和现存的茶马古道沿途的奇妙风光。

简单地说,经营普洱茶产业,实际上就址存经营普洱茶资源,包括经营普洱茶的物质形态资源和文化形态资源,在运作和出售普洱茶的物质价值和附着其上的文化价值。如何把普洱茶的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的经营关系,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步伐不断加快的令天,经营普洱茶产业还有。个更重要的课题――这就是创意。

在传统经济中,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据经济增长的丰要贡献地位,人力资源的发挥更多地依赖于其他资源的存在与应用。而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丰导性资源也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即人力资源和知识成为主导资源和驱动力当人的创造力成为主体资源,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便得到了更深刻而广泛的拓展:一些具有历史积淀的物质载体、民间传说、民俗风尚、小说故事等均可纳入资源的范畴加以开发和利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停用的资源。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成为经济发展主体驱动力和丰导资源的人力资源,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创意能力。创意产业在当今时代的蓬勃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人力资源的创意能力在经济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有地位。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并获得蓬勃发展,其原因之一便是:创意产业能够通过资源的转化来推进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在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通常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其增长的代价是自然资源逐渐消失和环境不断恶化。因此,资源约束和资本约束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创意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是鼓励个人创造力的无穷释放,这种释放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冲破了传统资源的硬约束。因为,通过创意能够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资本经营,为经济发展打开新的通道和空间,这是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有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对资源特性的认识、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市场的把握,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经过从资源到资本再到市场的多重转化,创意产业也在这些转化中兴起和发展,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众多的资源转化的类别中,通过创意将资源文化转变为经营资源,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模式。从文化资源到经营资源的转化,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具体到普洱茶产业经营,创意的重大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仅以普洱市政府主办的历届普洱茶节的主题词的变迁就可看出创意在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中的重大价值。1993年第1届普洱茶叶节,主题词:“团结、奋进、振兴”;1995年第2届主题词:“团结、开放、发展”;1999年第4届主题词:“创新、务实、开放、发展”;2005年第7届主题词:“振兴普洱茶产业,弘扬普洱茶文化”,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共创“天下普洱”;2007年第8届主题词:“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盛世普洱再写春秋”,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2009年第9届主题词:“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和“科学普洱、健康人生”。2005年第7届茶节以前,普洱举办的历届茶节显然还处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虽然也已经意识到了普洱茶文化要素在普洱茶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创意却不够明确、鲜明、响亮。从2005年第7届普洱茶节开始,开始有了良好的经营创意。尤其是2007年“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的创意活动,更是把普洱茶文化经营的理念推上了一个值得纪念的高峰,起到了极好的现代时尚传媒宣传效果,在各种时尚概念竞争无比激烈的现代信息传媒市场上,成功地把“普洱茶”这个词打造成了一个时尚流行词,极大地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而2009年第9届普洱茶节的主题词:“科学普洱,健康人生”也极富创意,赋予了普洱茶科技的要素,通过现代科技要素的注入,明确普洱茶的健康价值,出售普洱茶,就是出售现代科技支撑下的健康价值。

回顾历届普洱茶节,我们就会发现,普洱茶产业创意提升的过程,也就是普洱茶产业发展繁荣的过程。10年前,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普洱贡茶、越陈越香这些普洱茶良好的创意概念还鲜为人知的时候,也是普洱茶产业清冷寂寞的时候,而当这些概念成为时尚流行词的时候,也正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繁荣的时候。

当然,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良好创意并不仅只局限于这些大的概念,还体现在许多精细的局部。比如普洱茶产品的外部形态――包装,就有大量创意的空间。还有普洱茶产品的品饮方式,同样存在大量的创意空间(龙润普洱

茶、帝泊洱茶珍冲泡速饮就是良好的创意)。此外,普洱茶的营销方式也存在广阔的创意经营空间。良好的创意甚至还能延伸到普洱茶种植基地,柏联集团的景迈茶山庄园式生态民族文化普洱茶生产基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角度来说,除了普洱茶文化大概念创意的打造之外。这些良好创意的细部、细节不仅不可或缺,甚至有可能决定着普洱茶产业未来50年、100年的生死成败。因为正是在细部、细节的地方,才真正体现着创意的质量和能力。正是这些创意的细部,决定着普洱茶产业能不能做得精细。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乎没有一个粗放的而不是精细的产业能够取得真正持久的成功。因为能否做到精细,体现着一个产业真正的创意能力,以及能否把优秀的创意能力真实实现的能力。

此外,不得不强调的是,类似普洱茶这样的资源文化经营是百年大计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从普洱茶兴起的历史传统来看,普洱茶的真正兴起不是一两年的功夫,而是数百年。从历史记载来看,普洱茶种植早在唐宋就开始了,但真正繁荣兴旺,却是到了明清,尤其是清代中叶的才有的事情。之后,普洱茶急遽衰落近一个世纪。近年来,各种内外因素的因缘合和,再加上通过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成功运作,普洱茶产业才迅猛兴起。现在,普洱茶产业叉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面前遇到了不小的挫折,正在逐渐复苏和升温。从长远来看,普洱茶产业在新时代资源文化经营只是刚刚开始,它所获得的荣耀和挫折都是正常的。而普洱茶产业的资源文化经营创意也需要有百年的眼光,即需要充分考虑眼前利益,也需要充分顾及长远利益。

从百年普洱茶资源文化经营的百年大计来看,有两件事情是必须做好的。

第5篇: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

刘益成,号茗悟,祖籍广东汕头,从小爱茶,潜心钻研中华茶文化近二十年;职业茶艺创始人及云南“过桥普洱”茶艺创始人、国际金奖茶艺作品《化蝶》《中国普洱茶艺》原创作者;中华英杰、昆明市十佳秘书长、中国茶叶界惟一一位国学院大学客座教授。阮殿蓉,云南昭通人,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创办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茶叶商会常务副会长,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普洱茶知名商家、优秀推广人。

和刘益成初识的时候,在他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茶亦醉人无须酒,书能香我何须花”这副对联,那里的氛围顿时让人心生欢喜。细品香茗,醉心于氤氲的世界中,古乐悠悠,此刻在喧嚣的城市里,心里却有一种超脱般的宁静和安然。

他曾经开创了很多个“第一”,他第一个创办了全国茶商大会、第一个开展了中日韩茶道交流活动、第一个创办了全民饮茶日、第一个创办了全国茶叶行业战略联盟……作为云南天一堂茶业有限公司的领舵者,一个成功的茶商,他的公司在全国开有多家分店,但同时他也在努力让茶走进人们的庸常生活,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他让很多人懂得了茶的确是和俗世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总之,茶界的很多个“第一”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认识他后,我对茶的热爱与日俱增。记得《茶疏》里面写到最宜于饮茶的时机和环境时说,“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棼乱……”品茶要有一个好心境。静夜独坐,捧茶入定。清苦的茶叶幽香四溢,一小片茶叶可品出山川风月与大自然的精神,清除烦恼忧虑,心灵复归宁静。我本不好品茶,只好读书,然而认识刘益成后,我才发现读书与品茶一样,同样需要好的环境和心情,处于喧嚣或烦闷中,难品茶中真味,难悟书中要旨。静心品茶、读书,沉醉其中,好书往往沁人心扉。缕缕微妙感觉从心中轻轻滑过,灵感顿悟,妙趣横生,不经意中尽是真切的触动,忘记了眼前的世界,心中盈动书中主人公的情绪和精神,流动着一个个高尚的影子。读毕合卷,如梦初醒,如畅饮一杯清茶,疲惫尽消。读书伴茶正当其妙,书中情,茶中味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悟得此中真味,我得感谢启蒙老师刘益成。当然,他在茶界的贡献绝非仅仅让人懂得“品茶和读书”之妙这样的生活细节。更多的是他面对纷繁市场分析判断时的真知灼见。

普洱茶一度走向最高潮的时候,多少人倾其所有,试图用最大的赌注分享这份热度。但事实是,普洱茶猝不及防的回跌几乎使很多人一败涂地,正如开始时普洱茶风潮没有给任何人留下缓冲的机会一样。那时的刘益成一副气定神闲,有着挥斥方遒的大将气度,冷静地看着这一切。这时他用了一个恰当比喻来形容这些狂热的人们,“一群人趋之若鹜地跳入波涛中弄潮,淹死了大部分,小部分活了下来。波涛退去,幸存的这些人终于在几经挣扎之后学会了游泳。他们终于明白只有在平静的水流中游泳才是最惬意的,他们也明白了自己此前不顾一切跳入巨浪中是多么的无知”。在人们最狂热的时候,能保持理智人,无疑是智者。

认识刘益成,你会发现,他是那种思维十分活跃,却绝对不会盲目行事的人,他总是缜密地分析市场,同时给升温过急的市场予以降温和理性指导,严加痛斥那些误导茶界视听的论调,当有人将普洱茶市场低迷归咎予生饼时,他说,“这是对生饼最大的伤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普洱生熟两茶符合了阴阳的‘太和’。亦体现中国茶道‘和’的思想,失去生饼的普洱茶犹如失去太阳照射的月亮,失去光芒, 就很难在众多名茶当中脱颖而出!茶产业的滑坡,应该从内部手段、方法上去总结教训,而不应一味从外在花色、品种中找托辞。因此,千万别将普洱茶市场的低迷嫁祸于生饼。否则,因噎废食只会带给普洱茶产业更大伤害。在此,呼吁云南普洱茶产业界的同仁们,关于普洱生饼的归属问题争论应告一段落,顺其‘自然’给予‘发酵’,把更多精力投在普洱茶的品质管控和品质优化上,普洱茶将会对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愿我对普洱生饼未来的担忧是多余的。”这番论述可谓掷地有声,鞭辟入里。

朗吉尼斯在《论崇高》中说:崇高是伟大信心的回声。刘益成告诉记者,“朗吉尼斯的论述再次让我品味到生命的某种意义:崇高不是一般的热情,而是恰到好处的真情。当我把传播千年茶文化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并用其来运营我们的行业时,我真正找到了准确的价值坐标和树立理性的价值趋向。”我清楚此言不虚,作为一个真正的茶人,他的确在努力履行着这项崇高的使命。

有人说,阮殿蓉是普洱茶的皇后,她莞尔,说,这是大家的戏称。不管是不是戏称,这几年,普洱茶成就了她,她也成就了普洱茶。当普洱茶的陈香被追捧为红尘中的新宠时,我见到了这位隐在陈香后、平静地品尝着时间滋味的女人。她的素朴像一位亲切的邻家大姐,只有需要她做出决断时,她才会显出勿庸置疑的果断。所以品六大茶山的茶就像品阮殿蓉,他有女人的味道,同时也有男人的大器。

她谈普洱茶,没有一酌三品式的玄虚,只有发自内心的感叹。一个女人,在与普洱茶的交往中,认识了时间;一个女人,在与普洱茶的交融中,成就了生命的价值。

阮殿蓉很早就认识到,云南普洱茶产业潜力巨大,发展这个产业必然要开启中国本土市场,她自己把蛋糕做大,把普洱茶文化历史挖掘出来,塑造普洱茶品。她觉得自己最快乐的时光无疑就蕴藏在品味普洱茶的过程中。她总给人果断、坚强的感觉,但她曾为了茶哭过很多次。“我始终相信,如果把七分的精力用于工作,三分的精力用于家庭,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将不可限量,自己的生活也会更完美。”成功者讲究的是底气,质量就是她做茶为人的惟一标准。

生命的一切刺激就是:创造。”米兰昆德的诗句总让人心潮澎湃。然而在阮殿蓉身上,生命的一切刺激,应该都是一种“沉淀”。她把人生中每一个年龄、每个环节的经历沉积下来,成为一杯汤红明亮,温润笃厚的普洱茶。

她认为,“感受自然当品饮普洱茶。当茶的叶片在开水中翻滚之时,它和自然山水的梦境就已经一点点开始复苏。不要忘了茶是有记忆、有前世今生的灵性之物。那一片片由青变绿,舒展自如的叶片,向我们传递着来自大自然的美丽声音。让我们感受到山的雄伟,水的纯洁,向我们诉说着它和山水结下的不解情缘。”

阮殿蓉认为:普洱茶是有记忆的茶品,每一个收藏者的收藏都参与了普洱茶的制造。这种制造不是产品上的制造,而是周边环境带来的文化赋予,爱心倾注,是来自不同人的人气和品格。制茶者的良心,要对得起普洱茶的记忆。

第6篇: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

请问国内最大的媒体,当你口中冒出“炒作”二字,舌头在平舌音和卷舌音之间转换时,你有没有想到:何谓炒作?这个被用烂的词语对应某种行为,娱乐圈司空见惯,后来扩散到各个领域,指的是一种非常规的新型传播模式,就像有男士在地铁穿超短裙、某些明星假分手假恋爱以增加个人知名度一样。也有明星借明星上位,是炒作的2.0版。应该看到,“炒作”是一个中性词,用得恰当,体现的是传播的新颖。智慧和创意;炒作过度或不当,则令人厌烦,效果适得其反。

既然央视说普洱茶是炒作。那么哪些是炒作?普洱茶广为人知,与2005年“马帮进京”活动密不可分,炒作之声由此传开。然而,这类活动并非凭空想象,更非捏造,而是借助真实的茶马古道和普洱茶文化历史,对普洱的历史语境进行了还原,对文化进行了整合。炒作,往往是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次的说成好的,把普通的说成有名的,普洱茶原本辉煌,普洱茶文化原本深厚,普洱茶商号原本林立,普洱茶茶庄原本热闹,普洱茶品饮原本盛行,茶马古道原本沧桑延绵,“马帮进京”是向文化和历史的致敬,即便是行为艺术也不乏可圈可点的创意。2007年,“清宫进宫”和“贡茶回归”同样是一场依据历史而举办的盛大的文化活动。由此,可以看到普洱茶的回归是多重的。既是回归历史、传统文化,也是回归普洱茶文化的发源地――云南。这样的活动,传播了普洱茶应有的文化背景,为人们提供了丰富而营养的文化大餐。

那么是商家炒作?众所周知,因为文化断代,普洱茶在现代生活中逐渐式微,同时让很多老茶成了稀缺资源。在商言商,商家对价格有自己的掂量和把握。物以稀为贵,普洱茶在宫廷呆过,作为国礼出洋,见过世面,因为长久保存而在时间中提升了价值,这都是普洱茶有别于其他茶品的地方。被喻为“普洱茶太上皇”的金瓜贡茶,现存宫外真品只有两坨,已经远远超过茶本身,而拥有文物的特性,其价值自不待言。一些品质独特、保有年份的古董茶,价值不菲,不是说买就能买的。普洱茶热起来后,不排除个别商家利用商业手段炒作价格,但是诚如有人说,普洱茶只有运作没有炒作。我说,普洱茶不需要炒作,它甫出现,就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并将有穿透力的茶香漫过了明天。

央视一说茶,普洱就笑了,笑央视并不了解茶。细究起来,以炒作论普洱茶的央视,是自抽耳光。CCTV历史频道的系列报道《普洱茶的故事》分十集详细讲述了普洱茶的制作、产地、文化和历史,“它诞生于马背之上,它成长于山林之间,它的成熟由时光雕刻”。CCTV经济频道若是稍微了解一点普洱茶的基本知识,会不会妄下断语,说普洱茶是“炒作”呢?大概是央视的节目太多了,涟自己制作的节目都无暇观看,以致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

更有意思的是,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赵赫、欧阳夏丹、史小诺等人曾亲自到过普洱市,对普洱和普洱茶夸赞不已。现在已是央视新闻主播的欧阳夏丹当时说,普洱的空气香香甜甜,来到后就想大口大口呼吸新鲜空气,风土人情昧特浓:舞台很漂亮,四周都是绿色植被,从骨子里都透出自然,主持时有着一种休闲感。赵赫接着说,我们有人还想到这里买房子呢,如今,纯净的地方越来越少,资源是最有价值、最宝贵的,一定要珍惜。看来即便同是央视人,对普洱茶也有不同的看法。

第7篇: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

课堂一:普洱峰会

学生:决策者、高层人士、学者

在各种“会”中,“峰会”令人精神振奋。提到“峰会”,我们会首先想到每年世界八国首脑会议“峰会”,也会使人想到每年瑞士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号称世界经济“峰会”。“峰”,就是“高峰”、“顶峰”之意,亦即“权威”之意。“峰”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那就是“先锋”和“尖锋”,也就是“领先”和“敏锐”的意思。有句话叫山高人为峰,所以峰会也可看作是高手与高手之间的对决。

普洱茶峰会,是从宏观和战略的角度探讨普洱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无疑是高端学习班。这是普洱茶教育的方法论,普通消费者可能没有兴趣,但是作为普洱茶产业的代表者、领头人和决策者,需要通过交流和争鸣从峰会中学习,把脉普洱茶的发展动向,达成共识,为普洱茶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过去五年,有影响的普洱茶峰会并不多,而且没有延续下去。最近,有茶人提议,20国集团领导人会议是G20,普洱茶有没有一个T20?也就是说,集中更多的智慧,把T20办成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端论坛。

课堂二:专家教授讲座

学生:企业主、消费者、茶友

2011年1月,云南普洱茶协会举办了一次知识讲座,茶人、学者、媒体和普洱茶代表企业都参与了这次活动。讲座的嘉宾都是教授级的,讲解的主题涉及到普洱茶产销、创新、食品安全等等,涵盖产业的方方面面,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类似的讲座,协会等组织不定期举办,让商家和厂家对普洱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商家,讲座让他们不要局限站在营销和市场的单一角度思考普洱茶,而更应该换位思考如何从消费者的感受和利益出发,做好普洱茶的生产和创新,挖掘产品的赢利点,企业与企业如何形成整体合力。对于普通消费者,也可从讲座中学到普洱茶的基本知识,了解普洱茶和中国茶文化。

近年,普洱茶人的讲座也办得风生水起。很多知名茶人拥有无数忠实粉丝,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捧,受众面和传播速度都很广。邓时海、池宗宪的讲座尤其引人注目,也更深入人心。过去,普洱茶专家一抓一大把,现在普洱茶回归理性,很多专家突然消失,留下来的专家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而消费者同样变得理性,学会了分辨,普洱茶的专家教授讲座来得正是时候。刘勤晋、骆少君、邵宛芳、周红杰等学院派茶人的讲座让人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茶人黄刚每周定期举行普洱茶免费讲座,主要内容有:普洱茶发展简要历史,普洱茶基本常识,辨识、品鉴普洱茶的基本方法,对普洱茶市场的基本看法等。现场还可品饮普洱茶,不限人数。

课堂三:普洱茶学院

学生:大学生、科研人员、创业者

这是普洱茶的系统教育工程,也即是科班和精英教育,以云南农业大学的龙润普洱茶学院为代表。龙润普洱茶学院于2006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建于1972年的茶学专业,是云南农业大学与知名企业“龙润集团”共同创建的服务云南优势产业的特色学院,构建普洱茶研发创新团队。普洱茶产业的生力军,就来自普洱茶学院。

茶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鲜明的传统学科,也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现代学科。茶叶既是云南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数百万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地方财政的主要税源。云南的山区,特别是一些贫困山区,一直把茶叶视为生命。茶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一批又一批人来接力完成。

而全国不少农业大学都设有茶学系,作为茶品的杰出代表,普洱茶自然也被纳入教学之中。农业院校,是正统正规的普洱茶教育基地。

课堂四:培训班

学生:不同层次的人

培训班虽然没有大学教育那样系统全面,但对于那些希望在短期内了解普洱茶的人,培训班的效果值得肯定。受限于学时和学员时间,培训班培训的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比如有专门的茶艺培训班、技能培训班、茶文化培训班,各培训班的主题不尽相同,侧重点也不一样,满足了对普洱茶多样化的需求。比如茶艺师培训,着眼点是职业培训。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普洱茶培训班多如牛毛,内容也是五花八门。这表明,普洱茶需要教育,普洱茶教育的受众面也非常之广。

除了免费讲座,黄刚还举办更注重“实战”的收费培训班。培训班不定期举办,每期人数不超过6人,需提前报名预约,每期安排五次讲习。收费标准为1000元/人。课程内容有:熟茶工艺,勐海系、下关系及昆明系第阶段熟茶的区别与品鉴、熟茶随时间及仓储环境的变化,第一、二、三、四阶段熟茶的品鉴,等等。

课堂五:茶会

学生:普洱茶门外汉及发烧友

品茗茶滋味,余香绕心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茶友是城市圈子中一个特别而个性独具的群体。斗茶会、品茗会、茶友沙龙,是茶友交流的载体和媒介。与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追求不同,茶友更喜欢闹中求静,删繁就简,追求细微的品饮体验和精神上的宁静愉悦,他们对传统文化怀有敬畏和审美之心。

在广州、济南、杭州、厦门、北京、上海、成都等“茶气”相对浓郁的城市,茶友众多,他们经常斗茶,辨别品质高下,或是品茗,交流喝茶心得。杭州的“武林茶会”、北京的“无我茶会”等,已有相当口碑。资深粉丝对普洱茶的理解越来越深,而对普洱茶感兴趣的门外汉也大受影响,很快变成普洱茶粉丝。以茶会友,城市茶友群体越来越壮大,在这个群体里,名位、金钱都被淡化,茶友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平等和尊严。而在此基础之上的互相学习与聆听,有助于对普洱茶知识的获取与认可。

课堂六:茶博会

学生:茶商、市民

茶博会是中国茶产业的衍生物,是展会经济的新力量。香港、澳门、广州、北京、东莞、深圳、厦门、昆明等城市都举办过茶博会,不少城市每年定期举办,广州茶博会成为茶业第一展,影响力波及国内外,是中国茶市的风向标。香港国际茶博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与日俱增,在茶界举足轻重,已形成品牌效应。茶博会,也是茶商、市民学习了解普洱茶的绝好机会。

参观茶博会,市民不但可以欣赏到优雅的茶道表演,还可以品尝到口味醇正的普洱茶,也可以参加茶博会的其他文化交流活动。参观之中,你可以了解普洱茶的基本知识和文化,找到适合自己的普洱茶。而商家既是普洱茶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受教育者。一方面,他们要向消费者

宣传和讲解普洱茶,有心的商家会印制普洱茶知识小册子,发放给参观者。另一方面,也可打探普洱茶风向,学习其他企业的做法,从产业的角度思考普洱茶的教育问题。

课堂七:家庭

学生:家庭成员及亲友

家庭是社会的单元细胞,承担着多重功能,教育即是其一。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也对其他成员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说,家庭,也可以成为普洱茶教育的课堂。

想想看,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位喜欢喝普洱茶,那么其他成员耳闻目染,或多或少对茶有所接触和了解,在情感和心理上很容易接受普洱茶。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爱茶之人,不少是受家庭环境影响而对茶产生了某种精神依赖和眷念。在家庭,茶代表着社交礼仪和优雅的生活方式,散发出健康和美的气息,对从未喝茶的孩子来说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对普洱茶做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那么这种教育是令人愉悦的。同时,家庭也是亲朋好友联系的纽带,在一次次随意或正式的品茶活动中,也会深刻领悟普洱茶的教育。

此外,普洱茶的课堂还有网络和书店等等。只要会上网,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通过搜索解决。普洱茶网络教育,本期“独家关注”另文表述。而很多大型书店都设有普洱茶专柜,让消费者从书中了解普洱茶。当然,规范和出版普洱茶图书,是普洱茶教育工程中的一件大事。

链接:中国茶叶教育史

准备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的茶叶发展相当旺盛,与海外的贸易也更为频繁。清光绪年间,当日寸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茶和丝绸,而外国进口商品的种类很多,为达到进出口的平衡,再加上当时印度、新西兰等国家的茶叶的冲击,中国茶叶出口越来越少,朝野上下及一些社会名流感到科学技术的落后,就上奏朝廷,要兴办学校。于是当时的朝廷一方面选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另一方面在国内建立初等、中等茶业学校,培养人才。1899年,在湖北成立农务学堂设茶务课,这是中国最早设茶学课的学校。

起步时期:20世纪30-40年代。安徽祈门成立了专业的茶叶研究机构,并于1936年2月召开了全国茶叶学术研讨会,针对当时的茶叶技术问题开展研讨,同年在中山大学成立了杀蔗部。1940年在西迁重庆的复旦大学建立了茶叶系和茶叶专修科。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在茶业界留下声望的人物,例如现代“茶圣”吴觉农,茶界泰斗张天福等。至此,我国的茶学高等教育自成体系,标志着王见代茶学研究的起步。

第8篇: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

如果你搞不懂什么是生茶什么是熟茶,如果你一听干仓湿仓就犯晕,如果你对什么是好的普洱茶毫无概念,如果你在普洱茶店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亲爱的菜鸟同学,如果你想快速进化成普洱达人,欢迎加入“普洱茶网络学院”,恶补一下普洱茶基本知识,而你很可能从普洱茶网络学院毕业,成为普洱茶网络学院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网络学院的好处是,不收学费,随到随学,学不好再学,活到老学到老,可潜水可冒泡可马甲……

旁听小组

在豆瓣里搜个普洱茶学习小组,不难,相关条目有270多个。有营养的普洱茶小组可以申请加入,如号称是“读书人醇香伴侣”的“普洱茶”小组,标榜是“普洱茶爱好者交流的地方”的“普洱茶爱好者”,都是不错的小组。小组讨论的都是普洱茶的入门知识,一般回复较多的,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比如“新手喝普洱茶要买什么样的”、“摆一下大家信得过的普洱茶”等等。小组可加入,也可旁听。上面提到的两个小组成员多,气氛活跃。比如“五千万送给刚喝普洱茶的茶友”,一个非常标题党的帖子。“五干万”说的是:“千万别买包装盒精美华丽的不知名礼品茶、千万别买体形硕大的巨饼大瓜、雕龙画虎的工艺品茶、千万别买品牌茶厂未注明无绿色食品年份标示的农民茶(玩家推荐例外)、干万别买外包装破旧难辨认土头灰面的稀世老茶(除非有玩家带领)、千万别买包装上用字十分夸张如‘帝王’的惊世好茶。”对入门级茶友,“五干万”的提醒相当给力。

泡专门论坛

网络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普洱茶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普洱茶网站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内容都差不多。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菜鸟,你可以花一点点时间对比一下,选一个你认为不错的网站,从普洱茶入门知识看起,或是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学习知识要点,几天下来,定有收获。如果你不喜欢那种大而全的综合类网站,那么推荐看看页面清爽的三醉斋,它的人文味不错。三醉斋的“一人看茶”、“煎茶日记”、“南茗北茶”、“茶马古道”、“武夷岩茶”、“中国茶道”等特色精品栏目,日臻完善,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其中,茶马古道即是专门交流普洱茶的版块。里面高人颇多,跟高手学习自然大有长进。

围观微博

不说“围观改变中国”这类宏大叙事,2010年,微博的确是互联网的一大奇迹,一条条140个字上限的微博,让我们的生活和阅读进入碎片化时代。在微博上,每个人都是“微生物”。信息在这里发酵,变成一股股推动事件进展和产生生活情趣的原动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点在微博上仍然明显。普洱茶达人大有人在,活跃的茶人也有。你可以变成他们的粉丝,他们的新鲜言论即可出现在你的页面上,他们推荐的文章你也可随即点开阅读。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你可以和各位达人轻松互动,在玩乐中学习。即便只是围观或转发一条微博,也可在点击鼠标中,分分秒秒获取知识。

加入QQ群

如果你觉得微博太琐碎太随机太不可预见,那么加入一个靠谱的QQ群,也是加入了一个更加互动的学习班。在百度里输入“普洱十QQ群”,或是在Q0群里搜索“普洱”,就可以找到N多的普洱茶QQ群。加入人气旺盛的群,听各位大侠高谈阔论,很快高下立判。你单独点开某位高人谦虚求教,爱喝茶的人人品都不赖,自然会得到满意答复。混熟了,你大可在群里发表体会。如果还有网下的品茗交流,那更是不错的学习机会。QQ群的好处是,人数相对固定,话题相对集中,可以群聊也可私聊,灵活度大。

浏览博客

博客式微,不过爱写博客的人仍在坚持写。在浩瀚的比特海里选择几个优质博客,你也可以成为“集大成”的普洱达人了。《普洱》杂志官方网站有一个博客栏目,里面就有推荐。他们对普洱茶有着更深的了解和体会,谈文化,讲历史,聊境界,穿插普洱茶的基本知识要点,美文妙文养眼之余,也深度了解了普洱茶。往高处喝,普洱茶是需要生活态度的,而每个普洱茶的资深博容也都是真实的生活家,在他们的自留地里,我们可以学习太多。当你也觉得手痒难耐,也想像他们那样写点什么,那么你已经入境了。

百度一下

互联网让每个人和这个世界只是一个键盘的距离,地球变成了一个村。有什么问题,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在文字框里键入你想了解的问题,马上会跳出无数条目。五花八门的回答中,总有一条会令你满意。提问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更具针对性。也可搜索百度文库,查阅要找的文章。

看网络视频

第9篇:普洱茶文化论文范文

无论是茶商或者喝茶者,这几十年来都会有意识的买入当年新生茶,待日后转变为老茶后取出贩卖获得利润或者品饮获得乐趣。如果从生意角度出发,零售普洱茶是一门需要大量时间、空间、资金成本的生意。对于茶商而言,当年新茶不好卖,所以需要囤积新茶。而囤积新茶以待老茶需要岁月的沉淀(时间)、仓库的存放(空间)、资金的积累(资金)。这对于茶商而言,诚然囤积新茶以待日后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但是成本太高了。于是,各种可以使得普洱新茶迅速走入消费市场的手段便被发明出来。这期间有两大创意被保留了下来,其一为人为加湿促进陈化的“放仓”技术,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港仓”“湿仓”;其二为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也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熟茶。

1973年,也是官方认定的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被正式发明的年份。照道理,普洱熟茶被发明出来后,其初衷就是为了快速消费,而熟茶市场应该迅速膨胀才对。但是,熟茶在发明出来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其味道无法与经过时间沉淀后转化出来的新生茶相媲美,并且其特殊的发酵香气也无法被一部分消费者所接受。所以,普洱熟茶的消费市场长期以来一直不温不火。也因为其不温不火,导致了市场“贵生不贵熟”。另一方面,由于早期熟茶发酵技术的不成熟,导致许多熟茶出厂后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醇化,才能达到理想的品饮水平。因此,熟茶这一为了快速消费而创造出来的产品又再次进入了需要时间醇化的领域。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缺乏消费市场的支撑以及同样年份的生熟茶之间巨大的价格差异,使得厂家缺乏对熟茶发酵技术革新的动力,商家同样缺乏对熟茶推广的信心。这一困局直到六七年前才开始慢慢改观。由于上一轮普洱茶市场的低迷(2007年),使得部分厂家如大益、巅茶、元元谷等开始投入资金、精力去研发熟茶技术。笔者此前曾多次撰文表述普洱茶未来的市场很大一部分会落在熟茶领域,优质熟茶是被低估的。事实上,“好生茶易得,好熟茶难寻”亦是茶友圈内的共识。

通过这两轮普洱茶市场的调整(2007年、2014年),许多厂家及茶商也开始逐步意识到,因普洱茶“越陈越香”而催生出来的庞大的投资市场其实也是需要消费市场做支撑的。无论普洱茶具备多少金融属性、投资价值,最终,其各类价值都需要通过“品饮”来实现。一款茶不好喝,就是吹得天花乱坠,价格一飞冲天,最后也要重跌下来。所以,在大家齐齐看向消费市场的时候,有些非常有趣的产品就出现了,比如普洱胶囊,比如柑普茶。

事实上,柑普作为普洱熟茶领域的一员,一直都存在,只是在2013年之前,这一品类在很多普洱茶消费者眼中都是不入流的另类。所谓的柑普茶,其实就是把中药材中的陈皮与普洱熟茶相结合,陈皮的挥发油、挥发香与熟茶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提升了整个品饮价值。反观柑普茶本身,经过这三年时间的发展,也由当初简单的运用红柑变成了大青柑、小青柑等多种品类。一时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大家都在喝柑普,如果是普洱茶商,不贩售一两款柑普茶反倒显得落后于时代了。那么,为何柑普茶能火热呢?我们要看到,柑普茶火热的背后,是消费市场的饥渴。

长期以来,由普洱茶越陈越香特性而催生出来的收藏市场(投资市场)一直是普洱茶市场的主流,从厂家到茶商再到消费者,莫不以收藏新茶以待老茶为最终目标。但是,就像笔者前文所提到的,再庞大的投资市场都离不开消费市场,尤其是普洱茶,说得再好,泡来喝下才是正道。所以,当大家都在关注收藏市场的时候,却忽视了消费市场。所以当柑普茶这种非常适合快速消费的产品出现在市场的时候,马上被饥渴的消费市场所消化了。

一些普通消费者,或许因为最初没有喝到好的普洱茶,常常对普洱茶的第一印象不怎么好,甚至有一定的偏见,他们觉得普洱熟茶味道怪怪的,普洱茶一整饼、一整砖不好撬,普洱生茶新茶很苦涩,普洱茶老茶鱼龙混杂。所以,这几年,熟茶技术之所以井喷式发展,都是为了解决普洱茶给消费市场的若干不良印象。当正规厂家推出的柑普茶,在口味上完全改变了以往普通消费者对于普洱茶印象的时候,那么其之所以获得成功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在看到柑普茶火热的背后,更要看到的是长期以来普洱茶在庞大的茶~消费市场的失位。因此,这个市场对于普洱茶而言,是巨大的也是饥渴的。

这十几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消费市场的冲击及改变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以淘宝、京东为首的B2C市场的发展,以及以众多知名品牌如优衣库等O2O平台的发力,使得整个中国消费市场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这一变化对于普洱茶来说,也是重大的机遇。

在传统的投资市场,厂家、商家关注的是“圈子”,以某家茶店、某个品牌为核心,聚集起一班普洱茶消费者,以投资收藏为基础,以品饮为目的的传统市场在今天看来,落后于时代久矣。厂家和商家并不能把注意力和目光还只是集中在传统的“圈子”市场中,而应该把目光投向消费市场,这个市场才是普洱茶未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