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

支架式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支架式教学论文

第1篇: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小学语文 习作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支架式的教学理论可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搭建和引导,激发出学生的习作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去实践和体验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引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首先,由教师搭建支架,引领学生进入到语文习作当中。所搭建的支架有问题支架、建议支架、工具支架、范例支架和图表支架等。支架的建立必须要紧紧围绕着作文课的主题,且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相关。教师可先通过询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教师要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分析学生习作情况,从而更好地确定支架的建立方式。在进行支架设置时,教师要尽量做到分层设置,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以保证所建立支架的实效性。

例如在学生进行习作之前,教师可依据习作题目来设置支架。如在学习《春》时,教师首先可以以询问的方式来让学生表达出对春的印象,有什么特殊的标志,是否喜爱春天等。

支架式的教学方式是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习作能力,教师将学生引入其中,在完成教学后,还应立即将支架撤出,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他们产生过盛的依赖心理。

二、 深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所谓让学生进入情境,即教师在建立支架后,带领学生进入到支架所营造的情境当中,将学生知识与创设情境产生互相作用,以激发出学生的习作热情和积极性。此种习作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切身的实践与体验中学习作文创作,打破传统,探索和发现新的习作方法与知识。

三、 提升,锻炼学生习作能力

第2篇: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写作 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6-01

一、引言

写作技能是英语学习四大技能中非常重要而且高难度的一项,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作为输出型语言技能,在表达个人情感看法和社会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起着具有创新并有表现力的沟通作用(秦晓峰,2009)。

现今高中英语写作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句法知识不扎实、词不达意、表达力匮乏;缺乏必要的技巧,语法实际运用能力差;表达不得体,无法驾驭长句;缺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维互动交流。

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采用支架式教学法来设计和指导课堂教学,尝试对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中做出的帮助做探讨。

二、传统写作法

传统写作教学是以侧重写作技巧和方法以及写作结果的成果写作法为代表。成果写作法关注通过模仿范文、关注词汇、句子语义、语法正确性和句式的运用(鲍勤,2007;张顺梅,2007;)。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给予刺激,学生做出相应反应的过程。贾爱武(1998)提出,传统的写作路子有效地强化学生对所学写作格式、语法、词汇的等知识的掌握。为了改善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后来发展出了任务教学法、过程体裁法、过程体裁法等。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理论之上:

最近发展区理论衍生于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习者的智力活动中,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和潜在的学习能力之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没有旁人指导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认知水平(也被称为第一水平),潜在的学习能力(也称第二水平)则是指在教师以及其他更有能力者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这段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善于发现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并在最近发展区内组织适合学习者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教学。

支架理论建立于社会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布鲁纳、伍德和罗斯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主张通过教师或其他更有能力的成人或同伴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提供的适当的帮助,使学习者能逐步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普利斯利(Pressley)于1996年将支架定义为: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支架式教学法应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理论最广为接受的模式是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张顺梅,2007;路世英,2009;尹山鹰,2011等)。支架式教学中,更有能力的人提供给学习者支架或帮助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在原知识的基础上内化新信息的能力(Rachel R. V. D., 2002)。支架于写作教学的种种好处中,最根本的一条是打破了外语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实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交际学习语言(张国荣,2004)。支架理论有利于我们在英语课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有效、成功的互动必须借助支架,适当的支架可以使互动更具有可操作性,可以为互动创造和谐的环境。通过提供支架―减少支架―撤除支架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最终达到在无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及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降低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困惑度。支架式教学的应用还可以弥补课堂中的盲目性和松散性,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自主性增强,方向感也渐明确,支架设置得越好,学生的再学能力就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然而,在支架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帮助学生而不加以甄别。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支持、引导、协助,而不是代办、代替、灌输。教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所以我们同时关注教师和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角色,在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学习的时候放手让他们去学习,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再施以适当的帮助。教师要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和兴趣所在,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关性,支架设置的难度和引入要适时适当,撤除也要循序渐进,逐步减少。

四、支架式教学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在支架式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是负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此,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为学习者搭建起写作的脚手架, 根据学习者原有的写作水平, 制定出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写作任务, 确保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完成。

(2)引导学生对写作任务作深入的理解, 指导学生明确写作要求, 进行写作前期的准备工作, 帮助学生组织语料。

(3)要善于鼓励协作学习,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 不仅要善于鼓励其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更要鼓励其相互合作,这有利于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缺点, 学会欣赏他人, 相互取长补短。

(4)要注重学习者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评价写作成品时要注意把整个写作过程与成品结合起来考虑,评价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产生写作的热情,提高写作动机。

结束语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真正实现英语写作教学的高效率, 就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鼓励独立思考与相互协作, 多肯定进步, 以加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动机。

参考文献:

[1]Jamie Mckenzie. 2000. Beyond Technology: Questioning, Research and the Information Literate School Community, Chapter 19- Scaffolding for Success [M]

[2]Richard Badger & Goodith White. 2000. 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J] ELT Journal Volume 54/2 April 200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Rachel R. Van Der Stufy. 2002. Scaffold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 [J]. Adolescen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Section 0500A- Fall 2002 November 17

[4]鲍勤.支架式教学模式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7.(1):53-55

[5]陈萍、陈开顺.支架式教学模式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9.(3):71-74

[6]贾爱武.英语写作的改进:从成果写作法到过程写作法[J].外语学院学报.1998.(5):74-77

[7]路世英.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9.(4): 40-44

[8]秦晓峰.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及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6):194.211

[9]宋洁琳.“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J].怀化学院学报.2008.(10):142-143

[10]张国荣.“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37-38

第3篇: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

支架理论是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演变而成的,属于建构主义的重要内容。支架理论主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建构关于知识内容的概念框架,将知识简化为概念框架,通过对概念的逐层探讨最终完善认知结构,使学习者沿着“支架”结构逐渐深入,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建构主义将学习要素分为教师、学生、任务以及环境,支架理论将学生要素作为主体,教师的教学、完成任务获得的知识以及外在环境影响都是学习主体的辅助力量。如建筑中要用到的脚手架一般,为学习者构建出外部支撑,因此被称为支架理论。支架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发展是内在认知完善以及外在支架辅助共同影响的,具有“认知”与“建构”两个基本特征。1.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分析认识发展过程,探究学习规律与方法,强调人的主观性与主体性,这一理论认为人类在获取信息时主要依赖于感知事物、记忆知识、理解并解决问题产生的信息交换,是从主体内在出发对外进行有选择地认知与学习。认知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的来源,对建构主义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支架理论体现了这一理论,充分肯定学习者的主体性与主观性。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指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完善与建构的过程,认知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不只单纯依赖于对外界的感知,而是在已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外界事物的学习做出进一步完善。他的观点中对“建构”以及外在环境的“支架”作用有所体现。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即对既有知识与经验加以完善的同时,又不断通过对外界的认知获取新的知识与经验,对新信息做出意义上的建构。这与皮亚杰的部分观点吻合,都强调内在主动性与外在环境影响对学习者认知完善的积极作用。建构主义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提出“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理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二、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

1.客观性。商务英语主要是在国际商务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应当避免使用formypart,inmyopinion,Ithink等主观性较强的表述,要依据国际交际语规则,如用this,that代指客观事物。在连接性词语的使用中充分体现逻辑性,如inorderto,forthisreason,asaresult等。国际商务交际中存在既定专指含义,如CIF(cost,insurance&freight),FBO(freeonboard),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等,其使用方式都要准确、客观。商务英语表达要避免成语、谚语化,如“我有另外的重要事情要去做”的表达应当是Ihaveanotherimportantthingtodo,而不该使用Ihaveanotherfishtofry.2.公文性质的语言特征。在国际商务交际中,对于商务英语的应用一般是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公文信函的书面交际,这是商务英语与其他英语专业相比最突出的特征。商务英语公文写作要保证公文信函格式的规范化,多用官方书面的表达用语,避免口语化,要加强肯定句的应用,这样就能使语言表达更具客观性。3.语言的地域性特征。商务英语用于国际交流中,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背景与风俗习惯,因此商务英语应注重语言的地域化特征。书写商务公文与信函时,首先要明确对方的地域背景,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语言习惯以及忌讳的事物,公文要避免出现不敬的地域性表达,增强国际商务交流的有效性,推动合作事务的顺利开展。此外,语言的地域性特征还体现在贸易关系、信函内容特点等方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改进。

三、支架理论在中职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

在支架理论中,一方面要求将学习者作为主体,而教师、任务、知识等作为外在支架,用以对学习者个人认知的发展作支撑。另一方面鼓励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框架。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应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外在因素的积极影响作用,推动学生写作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提升。1.建构写作结构框架,明确商务英语表达要素。商务英语写作所涉及内容较多,如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商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支架理论引导学生构建相关的写作结构框架,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逐渐深入,优化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提升写作能力。写作结构框架的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表达支架的建构。英语写作是对语言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英语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很难掌握,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疲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留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有趣的素材与案例,构建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表达支架,让学生从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案例中获得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2)语句翻译支架的建构。对于非英语本族语者来说,英语的学习与应用就是将本民族的语言表达翻译成英语的语言表达。教师需要建构相关的语句翻译支架,使其借助多元化表达方式对需要表达的英语句子进行意译,提升表达能力。(3)写作结构的整体建构。要构建写作的整体结构,就需要从各类公文信函的格式出发,依据公文格式建构出大致写作结构,写之前明确所要表达的内容、篇幅、段落结构等,这样才能让写作结构完善,一目了然。2.建构表达运用情境,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要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写作技能,单纯依赖写作是不行的,还要有效地利用外在环境的影响作用,通过建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切身参与其中并在情境中应用已有的语言知识,不但能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在表达中提升语言应用的能力。例如,建构国际商务谈判的情境,学生扮演中方代表、外方代表,提升语言表达技巧的同时加强对商务知识的应用。3.建构协同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激励策略。在支架理论中,教师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外在影响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建构其协同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思维。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激励策略,鼓励学生开展趣味性的习作活动。商务英语写作具有特殊性与针对性,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要从支架理论的概念出发,结合商务英语的基本特征,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优化写作效果,使学生通过内在的认知发展与外界有利因素的影响掌握更多写作技巧,改善中职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和 单位:湛江市女子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宇娟.基于支架理论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讨[J].青年作家,2015

[2]季永红.用支架理论优化英语写作的教学策略[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

[3]韩雪.支架式教学法在英语议论文教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4

第4篇: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支架理论;高职英语;写作教学

在过去几十年中,英语写作教学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能力和交际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然而,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却并不理想,本文探讨了以支架理论为基础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本研究在实验之初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23个关于英语写作的问题。目的在于发现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本问卷发放问卷70份,回收问卷70份,回收率为100%。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多数学生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问卷结果显示只有10%的学生明确表示对英语写作感兴趣。同时,仅有7%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写作动机为个人兴趣,其余同学的写作动机为教师的要求或考试成绩。

1.2 多数学生认为写作内容较难。从数据可以看出,77%的学生承认难以独立完成英语写作任务。与此同时,这个问题也导致一些相关问题的发生,如学生在写作上花费很少的时间;平时大部分学生很少练习写作;极少数学生会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只有少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等。这些都将对学生的写作教学和学习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

1.3 在写作的过程中多数学生不能与同学进行有效交流。从数据来看,82%的学生不能在写作过程中与同学进行有效交流。同时,仅有6%的学生经常在写作课堂上参与讨论。

2 支架理论的内涵

支架式教学( 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的三种教学方式之一。支架式教学理论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1]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伍德等美国学者提出了支架理论并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可以使儿童或新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过程,而这些是他们无法独立完成的”。[2]Scaffold本意是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3]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核心是:

一方面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其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

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的成员互为支架,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共同得到提高。[4]本研究在这些理论基础上进行,目的在于分析和探讨支架理论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它的态度。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问题。作者对本实验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①支架式教学法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②学生对于支架式教学法的态度如何。

3.2 参与者。本实验的参与者是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14级造价一班、二班的学生,每班35人,其中造价一班为实验班,造价二班为控制班。通过前测的成绩,可知两个班的写作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别。在实验中,教师在实验班使用支架式教学法;而在控制班则使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

3.3 调查工具。

3.3.1 问卷。在实验开始时,造价班的70名学生都接受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分析,找出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水平。

3.3.2 前测、后测。教师对实验班和控制班都进行了前测和后测,旨在了解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为了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两个班级测试同时进行,使用相同的试卷,并由同一名教师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判。

3.3.3 访谈。访谈是一种适合了解现象本质的手段,特别是当我们对这种现象了解不是很多的时候。在学期末,教师对所有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一个开放式的访谈。其设计目的为全面了解学生对支架式教学法的态度或意见。

3.3.4 研究步骤。实验进行4个月,作者在实验班使用支架式教学法。其教学程序如下:

①搭脚手架。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确定写作主题,然后讲解相关知识和技巧,最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②进入情境。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同时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的改变,灵活地搭建支架。

③独立探索。教师应提供支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构思编写大纲。

④协作学习。利用头脑风暴法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丰富写作素材。

⑤写初稿。对提纲进行必要修改,完成初稿。

⑥同级互评。教师给出评价标准,小组成员进行互相评价。

⑦定稿。学生根据同级评价结果,修改作文,形成最终定稿。

⑧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综合评价,突出优点,点出不足,鼓励其写出更好的作品。

4 实验结果讨论

4.1 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数据显示,实验前后实验班的写作平均分从14.54分上升到17.51分,这对于25分的总成绩来说已经是非常显著了。同时,控制班的平均分也从14.94分上升到15.34分,虽然有所提高,不过效果不够明显。此外,实验班学生的后测作文比前测时趣味性更强,相似度降低,词汇更加丰富,语法、拼写和大小写等错误有所减少。

4.2 学生对支架式教学法的态度。访谈结果显示,学生的写作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实验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更感兴趣了。86%的学生说他们很喜欢头脑风暴,并认为头脑风暴可以使他们开阔视野、增加写作兴趣。71%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课堂活动,这比之前高很多。84%的学生表示他们经常与同学合作完成写作任务。97%的学生认为同级互评可以使他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每一个作文题目。83%的学生认为他们不再害怕写作并对写作充满了信心。94%学生希望教师今后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另外,有两个学生认为他们写作方面能力很强,可以独立完成写作任务。他们不喜欢浪费时间参与课堂活动,因为他们总是不断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从其他组员那里收益甚少。

5 结语

研究表明,基于“支架”理论的英语写作教学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多数学生特别是水平较差的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难以满足写作能力较强同学的需求。因此,作者建议其他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来选择一种或几种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Harvard.

[2]Wood, D., Bruner, J. S., & Ross, G. (1976).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

[3]Slavin, R. E. (1994). 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ory and Practice(4th Ed). Boston: Allyn.

第5篇: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讨论型;课堂模式;语文教学;导学单

中图分类号:G424.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93-01

“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的一种基本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于1976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及其同事在研究母亲如何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提出。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而支架式教学的组成环节,则是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五个方面组成的。本文对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讨论型课堂模式进行相关的研究。

一、讨论型的课堂模式

支架式教学主要是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让学习者能够根据每个部分进行自主学习。根据支架式教学的定义和组成环节,《爱之链》这篇课文可以用讨论型的课堂模式来进行教学尝试。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好一份导学单。具体的导学单内容如下:请分别列出乔依与老妇人和妻子的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以及心理描写、人物形象。其中,肖像描写指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神态描写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而人物形象包括人物性格特点、外在形象(肖像)、身份、职业,以及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等。导学单的填写,使学生对于这篇课文中的人物的描写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再一次解释,使学生更加明确导学单上的“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出示两种描写的不同之处,帮学生理清楚如何填写。而导学单上的“人物形象”,则是以出示人物形象的具体概念,并以“数学公式”的形式出现,即“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特点+外在形象(肖像)+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让学生明确回答“人物形象”需要如何回答,区分“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特点”,再以《三顾茅庐》中刘备的人物形象为例子展开说明。可以说,导学单的出示,就是给学生一个支架。而在导学单的填写以及内容解释的时候,则是让学生进入情境并进行独立思考,最终完成导学单的填写。依据导学单的完成情况,再进一步提出自学要求,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文中三个人物的人物形象,然后组长负责整理、串词和书写,最后依照自学要求上的汇报格式进行汇报。课堂上给予同学们30分钟进行讨论、归纳和整理,这样就与支架式教学最后的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相呼应。

二、分析与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对讨论型课堂模式有了新的认识。第一,学生在课堂上确实讨论了起来,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甚至有几个小组的成员因为各执己见而争论不休,课后还来老师那里进行询问。由此可见,这30分钟对于绝大部分同学来说是绝对利用好了,他们能滔滔不绝地讲出自己的理由。在与组长的交流中也能发现,组长不再是自己组织,而是背后有众多同学在帮助,他们也利用起了集体的力量,进行了协作学习。第二,通过5分钟的组长汇报可以发现,大部分组长的语言组织能力都较好,能讲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语段。与一开始导学单上的“人物形象”相比,他们能用具体的例子、具体的语言去阐述清楚,尤其讲清楚了人物的职业和人物的肖像,这两点在整篇课文中通常容易被人遗漏,但是却被他们牢牢把握住。第三,组长的汇报不再是孤军奋战。通过课上的交流和观察发现,每个组长,都不是自己埋头苦写、组员各玩各的,而是所有组员都能与组长一起磨合,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写出来。一些用词和短语,都是通过反复讨论所得。有几个小组的讨论,就如上课前老师讨论课堂细节一般,反复推敲,十分细致。在这个讨论过程中,一个个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见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同学之间的感情也更加和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主要是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让学习者能够根据每个部分进行自主学习。在支架式教学理论支撑下,讨论型的课堂是一种十分大胆的授课形式。在这个课堂上,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为在教师搭建的脚手架的范围内需要他们不断去思索、不断去求知,找出真正的答案的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虽然这种课堂形式在目前只是一种初步的尝试,但在今后,这种支架式教学理论支撑下的讨论型课堂模式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侯器.语文学习支架搭建的实践操作[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5).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6篇: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认知支架;情感支架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

1.“支架式教学”的提出与概念

“支架式教学”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布鲁纳用“支架”来形象地说明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动,最终接近并达到最佳发展区。而支架的作用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用来帮助学生逐i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同时在新领域中支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当学生自己的能力达到可以独立解决任务问题时,这时可将支架从学习的过程中撤出,从而使学生达到理想的预期发展水平并使之能够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而“支架式教学”则是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的过程。

2.支架式教学的特征

(1)支架式学习是在师生或生生间相互作用下的学习。支架式学习重视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通过学生自身观察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学习来获得经验用以启发促进学生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也强调学习过程中主体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支架式学习是预期式的学习。在支架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往往在进行课堂组织之前,就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教情及学情来分配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做好充分详尽的准备,凭借预期假设来设立支架。

(3)支架式学习是循序渐进式、主体对知识有意义建构下的学习。也就是说,支架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发生联系,并在教学上要求将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联结起来并在支架的辅助下主体逐渐内化的过程。

3.支架的类型

(1) 认知支架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应掌握大量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这种先前的认知背景可以为学生通往新知识建一所“桥梁”,从而使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先前头脑中原有的、熟悉的观念联结起来,这种“桥梁”就被称之为“认知支架”(Rachel R.Van Der Stuyf,2002:98)。

认知支架的呈现方式有直接解释、激活经验、提供策略和具体示范等。直接解释是当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任务感到困惑不解时,教师应重新解释当前的任务内容。而激活经验的呈现是在学习任务开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激活儿童已有学习经验这种最低程度的支架手段使旧知识与现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对当前的问题重新理解。接着如果学生还不能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超出他目前能力的任务部分,这时教师就必须加大对儿童支教的程度,介入儿童具体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向他们提供解决策略。如教师可采取对儿童的行为结果给予直接反馈的方式引导儿童注意解决问题必须考虑的策略等(曹中平,曾智,2009:121)。通过使用策略支架仍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当前任务,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演示具体的解决过程,将复杂的问题一步一步地通过清晰、详细地步骤来解释每一小步,以便学生直接模仿完成。

(2) 情感支架

情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会直接影响学习动机,而现代的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重视情感在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得教育能更加完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常见的情感支架有:

首先,激发动机。在儿童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首先应该激发会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可以通过向儿童提供他感兴趣的材料或工具或以他感兴趣的形式重新呈现任务等方式来激发儿童当前的学习欲望(于杰,2007:5―6)。

其次,建立自信。艾克里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到,如果儿童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并在以后学习中会更加主动,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而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就是最好的支架手段,及时给予儿童情感上的支持,给予儿童温暖的回应。

最后,提示注意。很多时候学生会对学习表现出马虎、不耐烦等不良情绪,对于儿童出现的这种情绪,教师可采取提示注意的方式去提醒儿童不要着急回答或动手做,通过提问或重述当前的学习任务或让儿童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当前学习任务等方式来控制其行为。

二、支架式教学的评价

1.支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指导性作用。支架式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在教师指导下的同伴合作式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凸显的是学生越来越成为掌握知识的主力军。

2.支架式教学注重支架的有效呈现与撤销,这就意味着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不断地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等多方面的变化并作出提供相应的支教手段与方法,还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认知与情感上的充分发展。

3.最近发展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佳且适度的发展。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这一区间内,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持续动态的,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应采取相应的动态评价法,这对于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杜军,2008:54―61)。

总而言之,支架式学习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支架,也合理地发挥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有效培养和展现学生的主体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然而,我国仍然是以传统式的教学为主,而且初中等学校都是大班教学,教师能否真的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采取不同的支架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最近发展区难以测量,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师将其准确地把握等等都是我们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该如何更好的应对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位教育者深思。

参考文献:

[1]Rachel R.Van Der Stuyf:Scaffold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Adolescen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Section 0500A-Fall 2002,November 17,2002:98.

[2]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曹中平,曾智:幼儿教育心理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1.

[5]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J].教育理论与践,2008(14):54―61.

第7篇: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英语专业 写作教学

论文摘 要: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本文探讨了支架式教学的合理性,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支架式教学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引言

英语专业的写作课有两种情况,要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知识要点,感受语言之美为重点的方法来展开,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要不就是采用写长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能写多少是多少。这两种方法固然有其优点,前者能较为系统地教授学生的写作知识概念技巧,而后者则更易激发其写作兴趣。然而,这两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前者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呆板,而后者则容易使学生脱离写作训练的重点,天马行空。为了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进行了不少实验,发现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

二、支架式教学及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可以简单理解成,给学习者提供其进一步学习的概念支架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支架式教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三方面。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要经过困难才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该理论要求教师分辨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其可能发展的水平,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但是如何帮助呢?显然是要靠指引,而且任何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和能力系统的结合,必然要靠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概念支架,运用支架式教学。

(二)交际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外语包含两方面:掌握结构形式和培养能力。海姆斯具体阐述了这个观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么说。(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海姆斯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任何语言教学都要集中在两方面:语法形式和语言的社会功用。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在语言写作课中主要是指学生能用地道的语言来正确地组织语句进行写作。这要求教师对写作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层面的知识概念进行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知识的支架。而语言的社会功用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在特点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得体的语言写作。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提供恰当的虚拟社会背景,创造必要的写作动机,也就是教师要架构虚拟社会背景,提供背景支架。

(三)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皮亚杰提出。此观点的基本内涵有三方面。

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建构过程,但这个过程学生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要依靠别人,主要是教师提供帮助,而教师的帮助就像个学生提供建筑知识大厦时要用到的脚手架,是必需的,但不是主要的,在大厦完工时就可以撤掉,且不留痕迹。

三、抛锚式教学的步骤、原则及实施课例

(一)步骤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原则

在运用此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最近发展区,自然教师要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准确定位。具体来说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定位:一是教师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等变化来断定教学内容是否适中。二是进行测试,主要是卷面测试,通过可以量化的试卷成绩等来断定某个班的学习程度。这可以避免前面观察法产生的主观性和偏差。三是学生反馈,主要是通过给学生问卷调查来实现,卷中要包含对现学材料的难易判定、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判定,以及对未来材料难易度的期待。

2.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当成知识和能力大厦的建设者,教师只是脚手架的提供者,而且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和学习伙伴的互动来加速其建造进度,也可以通过伙伴的评价来对建造的不足进行修正,教师要给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留下足够的空间。

3.支架要合理。教师提供的支架要科学,只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支架。支架可以包含背景支架,也可以包含问题支架、概念支架等。支架要从易到难,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提供简洁易懂的用语来搭建支架。支架在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时要撤除,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时间。

(三)实施课例

为了研究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我选取了由丁往道编写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写作手册》的第二部分的修辞手法oxymoron(矛盾修辞法)来进行实证研究。本次学习的主要是目的是了解矛盾修辞法的概念,其能创造的效果,以及如何应用矛盾修辞法。通过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法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分以下5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1.搭脚手架——老师先让一学生上台来给他看两个词,smile和tear,然后让他分别向大家表现出来,让大家猜是什么词,表现出了什么心情或感情。

2.进入情境——然后再让他看tearful smile这个词组,表演含着泪水的笑,然后老师问大家:“他在干什么呢?他的表情表现出了什么感情和心情呢?”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给学生提供支架对表达出的心情进行猜测。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和别人的进行比对,并设想他做出此表情的情境,最终归纳概括出tearful smile表达出的意思已经超过了两个单独表情的叠加,它可以表示出激动、强颜欢笑等意思。最终概括出矛盾修辞法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两个本身矛盾、相反、相对的词的连用,以创造出一种复杂的效果,其搭配可以是形容词加名词,也可以是副词加动词等。

5.效果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并对矛盾修辞法进行进一步的应用,举更多的例子。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理工科等系统性较强的学科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本研究对则其在较不宜推广的语言类的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其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通过教师指引和同伴互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己及学习小组的主动探索的特点使其更易提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5.

[2]代贝贝.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16):2.

第8篇: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

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出渠道,培养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写作是需要学生将其语言能力与实际交际能力相结合,考察的是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在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的写作教学,更多的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模仿为主,重视写作的结果呈现与语法结构的正确性,却忽略了写作过程中学生在模仿之外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应该给予的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已成为一项迫切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有助于文章设计和构思,有助于逐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提高他们对英语写作的信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大大提高学生合理运用语言技能的能力,及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从支架式教学模式出发,以环境为话题,探究写作教学课堂的流程。

1 支架式教学模式基本内涵

支架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教学观念围绕“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利用教师搭建的情境、互相协作等方式形成不断向上的支架,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对知识的建构。它是一种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情况给予及时和适当帮助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对知识自主构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包括五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即围绕教学主题,教师首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然后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思维框架,提供的帮助慢慢减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之后进行小组讨论,经过逐步改错,让学生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调节与意义建构。

2 中学英语话题作文支架式教学模式操作案例

本文以environment话题为例,来论述开展支架式写作教学的具体步骤。

2.1 搭脚手架,进入情境

这是教学的开始环节,先由教师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围绕当前的教学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提供给学生能够获取知识的工具,逐步吸引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如给学生词汇、背景知识、句型结构、文章框架等方面的支持。并着手让学生自行去探索解Q问题的方案。以Michael Jackson的歌曲“Earth song”导入,话题Why is the earth crying?用游戏word hunt 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跟环境有关的12个单词water、plastic、sound、recycle、save、earth、environment、protect、air、waste、plant、pollute。

2.2 独立探索,分层推进

一是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哭泣的地球》,了解视频资料的基本内容,并掌握视频资料基本框架和线索;二是学生通过提供的句型描述图片,如It’s everyone’s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throw away,plant trees,we should pick up...we’d better reuse/recycle...;三是构思文章:文章应分为几段,每段都写什么,应选用哪种时态,需要用到哪些句式结构等(见图1)。

2.3 教师指导,协作教学

在学习小组中,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在小组内进行协商和讨论,写出主要的句子。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教室中巡视,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包括词汇、语法、结构等;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给出修改意见,教师可根据出现的问题,适当点拨,从小组讨论到落实到书面上,再经过不断地修改,形成最终文章。

2.4 效果评价,认真总结

第9篇: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支架式教学模式更致力于对学生探索行为的调动,即在支架式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鼓励学生调动自身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不断提高自身英语写作技巧。以下就是对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有利的参考。

一、支架式教学概念分析

支架式教学理念,即学习者在与其他更具能力的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自身学习水平逐渐有所提升。此教学理念源自于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支架”的理论概念最早是在1978年被提出的,其概念来自建筑中涉及的脚手架,而后逐渐被现代心理学家运用。近年来,支架式概念在高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一定成效,即改变了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单向教学模式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互动的学习形式,以此达到有效交流且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此外,支架式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应承担起引导的职责,即为学生提供支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相应的概念框架,将复杂性的问题分解开,努力提高知识技能。

二、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与支架式教学间的差异

1.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高校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写作方法及写作技巧的培养,并始终秉承着“传授式”的教学理念,从而导致学生在压抑的学习环境中无法调动自身积极情绪,且形成了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

此外,高校教学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经典范文解读、分析语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促使其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此种生硬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拥有短暂的记忆而无法深入掌握所学内容。

另外,学生处在长期写作技巧训练环境中也会逐渐对英语写作产生畏惧心理,最终影响到整体学习质量,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重复犯同一个错误。例如,在对例句“All of us are not for the plan”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未掌握语法,因而会将其错误地翻译为:“我们大家都不赞成这个计划”。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因而在此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法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问题,并由此转移了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促使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写作过程的安排。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会调动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并依据知识体系中的内容不断完善自身写作技巧及写作方法,然后将其应用于实际写作过程中,提高自身英语写作质量。

另外,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过程中会鼓动学生提高自身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其他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三、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1.强化写作技巧的讲授

高校教师在开展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前将写作技巧以讲授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讲授完毕后,要求教师将相应的教学任务下放给学生。即应安排学生进行对话练习,然后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将写作技巧应用于其中,提高对话练习质量。例如,在探讨“通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对“通知”这一文体的看法,包括文体中的称呼,如“Boys and Girls”等的使用,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且促使其能主动参与到对话练习中,激活思维,加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

2.培养相互学习的写作意识

第一,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相互学习意识,以促使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主动与其他同学就英语写作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最终达到完善学习任务的目的。

第二,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写作习惯,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由讨论空间,并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与教师间的交流,且由此达到提高自身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第三,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英语写作中的难题,且应在问题探讨过程中独立思考,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最终完成写作任务。

3.设置讨论组

苏州职业大学某教师在讲授Establishing Business Relations教学内容时,为了促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正确应用3C标准完成信函的书写,在开课前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信函书写中所涉及到的礼仪、祝愿语等问题,最终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完善写作。从以上可以看出,该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就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与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相比,设置讨论组的教学方法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主动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发表个人想法,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另外,与同学间的讨论也能促使学生从中获取到更多英语写作技巧方面的知识。

4.重视对教师的评价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评价教师的平台,使其在此环境中可以发表见解,促使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在听取学生意见与建议后,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锻炼学生写作思维,提高学生整体写作质量。

综上可知,传统的高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到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而教师应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其提高自身互动学习能力,且努力激活自身写作思维,最终达到提高整体学习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丽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2(1):142-143.

[2]张静.支架式模式在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33-36.

[3]谢华.螺旋式教学模式中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以高职财

务会计课程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4(9):252-254.

[4]何文芳.“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