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优才计划范文

优才计划精选(九篇)

优才计划

第1篇:优才计划范文

张新宇在回归前就频繁穿梭于香港与内地之间,但是直到去年香港推出优才计划之后才以优才身份拿到香港身份证,成为一个香港人。

张新宇是2006年7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以来,第一批以“综合计分制”来港的“优才”,而同时期来港的“优才”郎朗和李云迪则是以“成就计分制”来港。让郎朗、李云迪、伏明霞、章子怡等人成为香港人,为香港增色不少。

不过,前不久香港入境事务处公布优才计划推出以来的各项资料以后,人们开始检讨香港优才计划的成败得失,并关注香港人才政策的困境与隐忧。而差不多同时,今年10月13日,“联系新加坡――迷人之都,无限机遇”的展览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主题是欢迎中国人才去新加坡读书、生活和工作。新加坡招揽人才的积极、开放、热情给人印象深刻,让与之竞争的香港优才计划相形失色,而香港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才隐忧。

238名优才获批来港

香港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14个月内,入境处只接获963宗申请,较每年1000个配额还要少,而且最后只有238人获批来港。入境处归咎申请人数少是因为宣传不足,并强调优才计划“重质不重量”。宣传不足之外,香港优才计划的实施策略也是很大问题,香港媒体人士闾丘露薇指出,“优才计划批准的第一个申请是郎朗,绝对是失败的一笔”,因为这让内地人觉得优才的门坎很高。

一直推动内地与香港媒体交流、促请特区政府成立“两岸传媒公关组”的戴庆成认为,香港政府部门对内地媒体不重视,导致内地民众对香港有很多误解,他说,“不要以为内地人才会送上门来。”

在已批准的200多个优才中,金融会计业和信息科技业人才占到八成,这些人中不少有过与香港打交道的经历,对香港比较熟悉。对于张新宇这样的金融从业者来说,香港发达的金融环境自然具有吸引力,但张新宇更看重的是香港的法治,他说,在香港,只要你符合条件,依法办事就可以,不用下题外功夫。

不过,在北京、上海等内地大城市的高端金融、信息人才看来,香港的发展空间远远不能与一日千里的内地市场相比。在北京、上海,他们的年收入已达百万,可与香港看齐,但是生活成本却远低于香港,而且在社会上地位也很高,按照一些人的说法是“过着人上人的生活”,生活享受的水平要超过香港百万年薪中产。香港本地学者对此有清醒认识,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关焯照就认为香港对优才毫无吸引力,难跟机会无限的内地“抢人才”。

当然,收入不是全部,香港还有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香港的护照被一百多个国家或地区免签,甚至强过英国海外护照BNO。这也是--郎朗、李云迪等演艺明星选择香港的主要原因,对于他们来说,有一本香港护照,以后出国演出就方便多了。

然而,无论是优才还是投资移民,需要在香港连续生活7年才能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资格,申请香港护照,这对于内地的高收入人才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在上海、北京的一些朋友一度对香港的优才计划感兴趣,但是发觉还是要等上七年才能拿到香港护照,一下子便兴味索然。

获得香港优才资格至少要过五关

对于大多数申请者来说,获得香港优才资格至少要过五关,但不知要斩多少将才能通过。第一关是自己这一关,自己是否有必要去香港工作?是否能适应香港的环境?是否达到香港优才的条件?第二是家属这一关,因为年龄在30岁左右的已婚人士的年龄计分最高,如有小孩还可以再加分,因此家属因素不能不考虑。第三关就是提出申请后,香港入境处审核申请人是否合乎资格,他们根据申请者的学历、年龄、工作经验、家庭背景、语文能力或成就计分,得出一个初步名单。第四关是由特首任命的“输入优秀人才及专才咨询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每3个月开一次会,最终决定是否批准。第五关是市场关,就是在香港的人才市场中接受企业的挑选。

一个优才从递交申请到获得批准,一般要费时两三个月,因此,引进优才程序之冗繁、审批时间之长便为多方诟病。两三个月内还没找到工作的话,不少人就会考虑回内地,毕竟时间捱不起,香港的生活成本又高。对于这些人来说,已获得的香港优才资格就像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是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香港的公司,可以敲定在香港的工作,那么这些人就不必去通过优才计划进入香港,直接通过专才计划就省事多了。专才的条件要宽松很多,只要获得在香港注册的公司聘请,那么就可由聘用公司向入境处提出申请,引进内地专才。从这个角度来看,优才计划效果不显著不仅仅是宣传的问题,定位不当也让优才计划显得非常尴尬。

刘红给曾荫权写了一封信

但最让外界抨击的是优才计划引进人才的标准。入境处官员曾举例说,“比如有石油研究方面的专才,虽然分数很高,但不适合香港”。香港吸纳人才的这种实用主义思维被香港知名评论人士陶杰批评是“庸才思维”,认为既然引进的是高端人才,就不要管他能否找到工作。

职位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如果硬把一个优秀人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这不但浪费人力资源,也是扼杀香港的潜力。但是目前香港对人才的思维还局限于一个萝卜一个坑,香港现在有多少坑就输入多少萝卜,但是不知道萝卜进来之后还会发掘更多的坑。作为2001年第一批获准留港工作的内地学生,刘红进对香港的人才政策深有感慨,他认为,高端人才不是机械地来填补职位空缺的,而是要看到,他们有可能为香港开创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其潜在价值更大、意义更深远。

作为香港培养出来的硕士,刘红进在毕业时差点去了新加坡工作。刘红进对当时新加坡政府的盛情邀请记忆犹新,至今还保留着当时新加坡政府邀请他们入境考察的邀请函,而他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在校研究生。“当然,他们看重的是我们有清华、北大这些名校的背景。”

刘红进在1999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作为交换生在香港大学读研究生,那一年清华共有十几个同学作为第一批交换生来香港学习。2001年初新加坡政府在香港大学举行一个小型餐会,邀请了二十多个内地名牌大学在香港的交换生参加。会上新加坡政府人员积极介绍新加坡的环境和人才政策,热情欢迎他们毕业后去新加坡旅游考察,看了之后可以再决定是否留下来工作。当年4月新加坡领事馆发给他们一张EPE证书(就业准证资格证书,Employment Pass EligibilityCertificate),有效期两年。

新加坡对人才的热情让刘红进一时动心,毕业时还订了一张去新加坡的单程机票。不过这张机票最终没有启用,他还是想留在香港工

作。但当时香港还没有政策允许在港毕业的境外大学生留下来工作。于是,2001年四五月间他给当时的政务司长曾荫权写了一封信,说了自己的想法和境况。不久曾荫权办公室给他回了信,说港府正在研究,叫他耐心等待。八九月问刘红进找到合适工作,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入境处递交申请,没想到最后获得批准。也正是这个时候,香港政府正式允许在港毕业的内地大学生可以有3个月的时间留在香港找工作。刘红进就是这个政策的第一批受惠者。

香港是“好财之道”,新加坡是“好才有道”

但刘红进并没有感到有多幸运。他说,香港的人才政策总体上在改进,但与新加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最近新加坡又推出新的人才政策,就非常有吸引力。来自内地的冯广超今年在香港大学传播学硕士毕业,他最终选择了去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士。

新加坡与香港,这两个“亚洲小龙”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相似,历史上都曾受英国影响,都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经济起飞,八十年代开始向金融中心转型,到现在这两个城市在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的竞争更趋白热化。但在人才政策上,香港则与新加坡则不可同日而语。最近,新加坡开始实施针对吸引外国大学毕业生入境工作的举措,而香港政府则才刚开始研究如何认可内地大学的学位。

对于引进境外人才,新加坡人才政策开放积极,香港则是严格审批,缓步放开;新加坡是主动出击,积极宣传,而香港则是保守被动,守株待兔,不喜欢的“兔子”还不要;新加坡人才政策长远的战略规划,积极吸纳、储备人才,而香港则是从实用主义出发,希望人才拿来就用……

第2篇:优才计划范文

                            

我有幸参加了盐边县遴选优秀干部和人才第二期培训班的集中培训,为期14天的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理论层面的知识,更主要的是有提高我们能力的课程,使我体会到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领导对我们这些基层干部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使我倍受鼓舞,受益匪浅。在这里,首先感谢县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领导给我们一次加深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专家的悉心教授辅导。 参加此次培训,我充分认识到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珍惜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培训班保持高度一致。在整个培训中,我态度端正,目标明确,通过学习,不仅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启发了思维,更拓宽了我的学习和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的努力目标和发展方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可以总结: 

一、本次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会议、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大力提高年轻干部的理论水平及能力素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执政能力,大力推进盐边县“五二七五”战略工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在此次培训学习期间我认真自学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要求自学的内容;认真听取了《以史为鉴,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铸就成功》、《党的十八大党章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等专题讲座,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到今天的不易。其中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刘敏同志讲授的《以史为鉴,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铸就成功》这门课让我记忆尤为深刻,通过学习使我认清了我县面临的优势、机遇与挑战。优势、机遇主要是六个方面:一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二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机遇;三是攀枝花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机遇;四是国家支持西部地区跨越发展的机遇;五是市委领导的重视,提出了新的要求;六是扩权强县的新要求。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七个方面:一是我县地理位置欠佳;二是我县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特别是南北之间的发展;三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四是发展方式粗放,生产要素制约明显;五是经济实力不强;六是北部片区是发展的短板;七是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与加快发展的现实还有差距。虽然我县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非常严峻,但我们相信县委政府必定能够狠抓机遇,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稳发展。

第3篇:优才计划范文

2011年11月14日,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主持召开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协调会,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形成全国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的合力。在一个月后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上,李源潮再次强调,要精心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此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由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方案陆续出炉,标志着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也意味着在向世界人才强国跨越的征途中,我们又迈出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一步。

作为人才发展规划的重大创新和突出亮点,启动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在部级人才发展规划中还是第一次。这些工程也是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人才发展的全局,既突出人才发展的战略重点,又统筹人才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培养国内人才与引进海外人才并重,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体系。12项重大人才工程涵盖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涉及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支人才队伍,内容覆盖培养、吸引、使用等各个环节。财政部为12项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共核批了1000多亿元的新增经费。目前,各部门正把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与落实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结合起来,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龙头,引领和带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

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示范引领下,各地各部门也组织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工程或项目。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国家36个部委系统共计划实施人才工程150项,已启动83项;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划实施人才工程449项,已启动307项;各市(地、州、盟)计划实施人才工程3570项,已启动2388项……各级各类人才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各领域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由科技部牵头,主要是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科学家工作室,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若干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及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批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并不仅仅关注科研院所和大学里的科研人员,而是把企业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也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企业研发人员,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较少,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例如在电信行业,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例只有0.3%,这对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一大瓶颈,应促进创新型人才向企业积聚。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有关学者研究分析16世纪以来1200多位世界杰出自然科学家,以及19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后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45岁,峰值是37岁。这表明,谁拥有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青年英才,谁就能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当前,欧美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把培育、争夺青年英才作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战略之举。目前我国两院院士中50岁以下的仅占2.5%,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平均年龄超过55岁。今后5年,我国将迎来高层次人才退休高峰。解决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青黄不接”问题,刻不容缓。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提升我国未来人才竞争力,包含“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3个子计划。

为保障计划的实施,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成立由中组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参与的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负责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实施计划;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建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经费保障机制;由各子计划牵头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计划实施所需政策,细化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经费管理等有关规定。

在地方,吉林省委组织部、团省委2011年11月1日联合召开新闻会,宣布正式启动实施“吉林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计划由团省委牵头实施,利用3年时间,培养一大批行业领军、社会影响广泛的创新型、创业型和技能型青年人才,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服务能力强的青年志愿者骨干队伍,吸引一批业绩突出、富有创新能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初步形成各类青年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具体包括5个子计划。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由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着眼于提高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国际竞争力,以培养开发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统筹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坚持知识更新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境内培训与境外研修相结合、整合优化现有培训资源与开发利用新资源相结合,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教育培训体系。该项工程包含企业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3个专项培养计划。

为保障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专项培养计划要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不同教育培训资源,加强与高水平教育培训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动培训创新,注重调查了解不同培养对象的培训需要,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创新设计培训内容,突出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相关的专题性深度培训,满足差异化培训需求。强化岗位锻炼,积极推进培养对象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工作交流。落实经费保障,国家财政设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项,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领军人才以外的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所需经费,由企业和培训对象个人分别承担。要加强组织领导,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工作。

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由教育部等部门牵头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旨在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每年重点培训1.1万名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5000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1500名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以及2500名学校优秀校长,力争在中小学、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该项工程所有项目已于2011年全面启动,包括“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培训项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研修培训计划”、“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计划”等。工程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督促检查、动态调整的方式,按年度组织实施。

为保障工程实施工,将实行教育人才优先发展、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促进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引导人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鼓励青年英才脱颖而出、促进培养造就教育家、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支持民办学校人才发展等政策措施。工程所需经费由财政安排资金予以支持,每年共计9.4亿元。民办教育教师的培训经费可采取举办者自筹和政府适当补助相结合的方式。

文化名家工程

文化名家工程实施方案由会同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印发,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杰出人才,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该工程着眼于对成就突出的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和资助,着力为他们创新创业创优提供良好条件,积极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名家的遴选从2011年开始分期分批进行,到2020年完成工程目标,届时由国家资助的文化名家将达到2000名。文化名家工程实施方案还特别注意到与已经在宣传文化系统实施了8年的“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的衔接,提出“在同等条件下,获得过本领域公认的国内外重大奖项的,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国家其他重大工程的,在推荐中可优先考虑”。

该工程明确了对文化名家的资助扶持办法。一是资助扶持文化名家开展创作研究;二是资助扶持文化名家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三是资助扶持文化名家开展学习调研、考察采风;四是鼓励支持文化名家发挥智库作用;五是宣传推介文化名家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

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计划

虽然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在2009年已达778万人,但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严重不足。为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卫生部牵头启动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计划。

根据该项计划方案,各级政府要在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开展工作,紧密配合;以区域卫生规划为基础,统筹配置区域内的卫生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行业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要以全科医师培训为重点,实行短期人才培训与长期人才培养相结合;把医学杰出骨干人才引进与培养,同医药卫生重大科研计划实施以及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相结合,应注重德才兼备,强化其创新发展、学术引领、攻克难关,带动团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推动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全科医师制度。要把能力提高作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的核心,加强基层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

方案明确,要探索建立医学杰出骨干人才荣誉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团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逐步实现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临床医师执业的必备条件;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师在岗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全科医师,积极开展全科医学继续教育。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目前,“”已引进165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根据海外各类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拓展为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青年“”项目、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外国专家“”项目、人文社科项目7个子项目,基本形成了覆盖各领域、各年龄段的引才体系。“”的实施带动了全国各地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的全力推进,各地纷纷推进各具特色的引才工程,形成了引进海外人才的新一轮热潮。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该项工程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旨在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50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

该项工程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动态调整的方式组织实施。2011年,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启动工程实施工作;2011-2015年,逐步落实各项工作,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活动,推动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2016-2020年,全面开展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中期检查评估,适时调整重点方向,力争在制度建设、机制创新上有较大突破;2020年,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

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将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12个重点领域,采取年度项目计划管理的方式,全面开展4项人才培养培训项目。

加强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重大建设项目的衔接;加强对非公有制单位专技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拓宽和完善非公有制单位专技人才进入“工程”的通道;将重点推进金融会计、社会工作、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业设计制造、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专技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做到队伍建设和制度改革相结合。

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为重点,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带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将重点实施技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3个子项目。

计划实施方案提出,要为计划实施提供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技术支持。要发挥各部门优势,发挥各级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作用,共同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要建立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作用,带动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加大投入,为实施计划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实际,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等工作提供依据。加快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编制、修订和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开发。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师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加快开发适用于高技能人才的现代培训技术和特色教材。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调查统计制度。定期高技能人才岗位需求预测信息。建立完善分层次的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和技能成果信息库。

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由农业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0年,重点扶持培养一批农业杰出科研人才,1万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10万名生产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优秀生产经营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的实施,将坚持服务发展、引领示范、突出重点的原则。在专业领域方面,突出培养造就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紧缺的生物育种、动植物疫病防控、高效栽培养殖集成、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技术创新人才和农业资源开发保护骨干人才。在能力素质方面,突出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杰出科研人才,具有较高成果转化能力的农技推广人才和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人才。

该计划将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经费的主导作用,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扶持培养子项,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保障;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培养、农村生产能手培养、农村经纪人培养等4个子项,由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结合已有项目并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中组部牵头、人社部等9个部委参加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将以提升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计划地为这些地区输送和培养科教文卫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计划实施分为教师、医务工作者、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社会工作者5个专项,各专项实行行业主导、地方落实。利用各级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渠道,把计划实施与扶贫开发、经济开发、科技开发结合起来。以满足“三区”公共服务领域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选派和培养工作,促进长期工作与短期服务、个别选派与团队选派、内部调配与外部支援等相结合。

该计划以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覆盖的县和省级贫困县及新疆兵团困难团场为基本单元,针对、新疆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实际,各专项可制订专门计划,实行相对特殊的组织形式和政策措施;参与选派和培养的人员主要是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水平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工作等公共服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以就近就便、本省调配的形式为主,调动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的人才资源和培训资源支持省内受援地。对人才资源和培训资源相对薄弱的省区,可依托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渠道组织跨省支持;选派人员以全日制工作形式为受援地提供的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短期服务应设立必要的项目,并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为“三区”培养人才要依托行业培训资源,安排到省会城市、中心城市有关单位参加脱产培训或岗位锻炼;将在“三区”领导创办社会事业的重点人才纳入培养范围,并给予政府购买服务、税收减免、简化登记程序等优惠扶持政策。

为保障计划实施,对选派到“三区”的人员,符合条件的将在职务安排、职称晋升、计算基层工作经历、研究生考试等方面,执行现有优惠政策。各专项牵头部门可根据行业人才特点,制定完善引导政策。对业绩突出、基层欢迎的优秀人员以及落实计划成绩突出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并享受相应政策。中央和各级财政为实施各专项提供经费支持。

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将通过发放工作生活补贴、政府购买工作岗位、实施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提供创业扶持等方式,每年组织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农村基层任职、服务和自主创业。选拔重点是30岁以下的应届毕业和毕业1~2年的本科生、研究生。

根据《方案》,到2012年,中央财政补助的大学生村官名额达到30万名,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选聘计划,逐步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选聘方式将坚持学生党员优先、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回原籍任职的优先。引导优秀大学生村官留村担任村干部,注重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从2011年开始,部署开展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连续5年时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选派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为2~3年。

第4篇:优才计划范文

答:这项计划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实施,重点培养支持国内3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

科学的未来在青年。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我国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这项计划就是对那些最具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的专门计划。从实际情况看,青年科技人才是最需要稳定经费支持的群体。制定实施这项计划,就是要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开辟一条“绿色通道”,为他们潜心研究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问:计划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这项计划从2011年开始,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每年遴选200名左右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到2020年,计划培养支持2000名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这项计划在遴选支持优秀青年人才的同时,致力探索人才遴选、考评、培养等各方面的新机制、新方法,催生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我国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计划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任务进行适当调适。

问:计划主要支持哪些领域的人才?

答:计划的支持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急需紧缺领域的科研人才,以增强国家未来人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项计划侧重于支持从事研究工作的创新人才,技能类、表演类、体育竞技类等应用型人才在其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另有支持。

问:申报计划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申报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条件,申报者应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在国内全职工作1年以上。因为这是专门针对国内青年人才的特色计划,对于超过35周岁的人才、拟从国外引进的青年人才等,均有其他重大人才工程给予支持。对于在国际学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的特殊人才可破格申报。二是“软件”条件,申报者应在同龄人中具有突出的专业水平和发展潜力,但不对论文、职称等条件作出具体规定。主要是遵循科学人才观,不简单以论文、职称等外在条件论“英雄”,而是强调发展潜力。至于具体标准的把握,交由评审专家组去评判。

问:为什么要控制申报名额?

答:由于全国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人选非常多,适当控制申报名额,有利于各级单位做好选拔工作,好中选优,确保推荐人选的质量。

申报工作按照人事关系隶属,由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归口推荐上报。申报名额是按照控制总量、突出重点、兼顾全国的原则,商各地、各部门确定的。这项计划坚持人选质量第一,原则上不考虑平衡照顾。因此,部属高校、央企、科研院所等人才比较密集的单位申报名额相对较多,地方则相对少些。

问:这项计划与其他计划有何关系?

答:这项计划是国内顶尖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定位较高,支持力度较大,支持人数相对较少。计划的支持范围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等计划有一定交叉,但不排斥与上述计划的重复支持,关键是看人才质量和培养支持的客观需要。计划以培养支持国内人才为重点,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一年以上,即可申报计划。已入选“”并且正在支持周期内的青年人才不在本计划的支持范围。

问:如何确保计划实施的公开、公平、公正?

答: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是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具有公信力和生命力的关键。借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计划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了设计。一是信息公开。申报通知面向社会公开,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开,入选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规范程序。计划入选者经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通讯评审、现场答辩、社会公示等程序产生。在申报推荐的第一环节,我们要求推荐单位严格把关,一般要通过组织专家评审等方式提出推荐名单、签署推荐意见。目前,各省区市以及申报人选较为集中的教育部、国资委、中科院等部门,都开展了比较严格的初评工作。三是完善制度。通过多项制度设计,确保评选工作公正进行,如:通讯评审专家从评委专家库中根据学科匹配原则随机产生,如因故未能评审,由电脑自动分配新的评委来评审;专家意见和评判分数作为入选的决定性因素,避免外界干预专家评审工作或影响评审结果。

问:这项计划的评委专家是怎么产生的?

答:评委全部从评委专家库中产生。评委专家库是在各地各部门推荐基础上建立的,主要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百人计划”等计划的评审专家组成。目前,评委专家库已有数千人的规模,根据需要随时扩充、调整。所有的专家均要求签署保密协议,不能透露评审工作的有关信息。

问:对入选计划的青年拔尖人才将如何培养支持?

答:对入选者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科研经费支持,中央财政提供为期3年、最高可达240万元的科研经费,并赋予入选者较为充分的自主支配权,以创造一个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支持经费的具体额度将依据其开展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综合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来确定。同时,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政策,确保经费使用廉洁高效。二是培养政策支持,制定实施对入选者的后续培养政策,在承担项目、参与课题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利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平台培养人才,探索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

问:对首批评选工作总体上有何考虑?

第5篇:优才计划范文

为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市科委将启动*年*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A、B类)及启明星跟踪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请有关单位认真组织申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启明星计划(A类)面向在沪高校、科研院所(包括*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科研单位的青年科技人员。申请者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和主持科研项目的经历。

二、启明星计划(B类)面向在沪企业(包括转制科研院所)具有学士(含)以上学位的青年科技人员。申请者须于*年1月1日前进入所在企业,所在企业须在*年1月1日以前注册成立且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含)以上。

三、启明星跟踪计划面向*年1月1日后按时完成启明星计划(A、B类)项目研究工作并取得良好科研成绩的青年科技人员。

四、*年启明星计划继续支持“联合”申请的“产学研”项目。“联合”申请中,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人员申请启明星计划“A类”,围绕企业急需研发项目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对应企业科技人员申请启明星计划“B类”,开展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联合”申请项目(包括A类和B类)须在项目申请可行性方案中“国内合作形式和合作单位意见”一栏中注明“联合申请”,并填写联合申请对方的项目名称、申请单位和申请人等信息。申请单位(区县)还须在“*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申请汇总表”备注一栏中注明“联合申请”项目。

五、*年启明星计划将强化与重大项目的联动,进一步推进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支持的重点为:

1、国家和*市重大重点项目承担单位和团队中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2、国家、各部委以及*市重点科研基地中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3、“联合申请”产学研项目中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六、启明星计划的申请条件请参照《*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管理办法》和《*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B类)管理办法》(详见*科技网站)。申请者每人限报一项,且A、B计划不可兼报。已获*市科委人才计划资助的人员(启明星跟踪计划除外)和在站博士后人员不能申请。

七、为了提高申报项目质量,0*年启明星计划实行限项申报。

1、A类:单位(以法人单位计)遴选后的项目申请数量不超过*-*年获得启明星计划A类项目数总和,不足4项的可申请4项。

2、B类:由各区县、企业集团自行组织遴选,择优向市科委统一申报,其中非中央直属、非市属企业的申请者须经所在区县科委审核遴选后推荐申报。

八、申请者在“*科技”网站)填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人才计划版),在线打印后连同附件材料,送交所在单位(区县)审核。所在单位(区县)应认真审核,如实填写相关意见并加盖公章,报送材料时须提交加盖公章的“*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申请汇总表”2份。

九、课题执行年限为2年,须在*年9月30日前验收。启明星计划项目资助强度在15-20万元,启明星跟踪计划资助强度在20-25万元。

十、网上填报时间为*年2月14日至*年3月3日。网上填报并提交成功、报送的书面材料签章齐全并与网上提交的电子文档内容一致的申请为有效申请。

十一、书面申请材料一式3份,报送到*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书面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年3月4日16:00时。

十二、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第6篇:优才计划范文

[关键词] 卓越计划;培养模式;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20-02

一 引言

“卓越计划”是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教育改革的新尝试[1]。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强调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在1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培养“为人朴实、工作踏实、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教育办学特色。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3年被批准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二 “卓越计划”的特点及实施方式

人才培养特色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人才培养方面所独有的、优于其他院校的、为社会所认可的优良特性,是该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准[2]。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地处山东省蓬莱市,位置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学院秉承高校服务社会的宗旨,通过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服务于地方。政策、地理的优势都为我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我院“卓越计划”培养模式是由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理论及实践教学、共同进行教材建设、共同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学生的就业创业等环节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学院为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制定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提出以下措施。

1 校企联合培养,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全程参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实施,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实行“3+X”人才培养机制,“3”为三年校内专业学习,“X”可以为A企业、B企业或者C企业,指的是某个企业针对行业发展需要,制定的折合一年的以项目驱动方式进行的企业学习阶段。

2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创新实践能力

依托行业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特色,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加深与校企合作单位的产学研结合,建立“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中心”,以此为平台,组织安排学生进行折合不低于1年的企业学习。

3 完善师资配备

积极引进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 机械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培养,坚持“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形成素质为目的,构建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将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工程素质均衡全面发展,优化知识体系,以此来全面完善“卓越计划”培养质量。

工程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建立系统扎实的知识体系。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建立专业分支结构,加大相近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学习。基于“工业4.0”,实现智能制造,将知识结构分为机械制造方向、机械电子方向、机器人使用及维护方向。

工程能力:包括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工程实践训练及第二课堂教育,工程训练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三部分,工程实践训练的开展要由教师主导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向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过渡,注重设计性、综合性工程实践训练的开展,重点加强先进制造和现代工程的综合训练;第二课堂教育充分利用创新平台,开展以竞赛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代考,重点加强面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各类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及职业发展能力。

工程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在工程实践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专业人员的身心素质、责任心、道德感等密切相关。

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3+1”培养模式。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整个培养阶段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3”为3年的在校理论学习阶段培养,“1”为企业深度参与的不低于1年的实践学习。“3+1”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授课顺序,实行“2.5+0.5+0.5+0.5”的教学方式,即:第1~5学期(2.5)在学校学习公共理论知识;第6学期(0.5)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第7学期(0.5)再回学校进行专业知识拓展;第8学期(0.5)在企业进行以项目驱动方式为主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2 “双证书”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行业企业需求,实行“双证书”培养,即学生毕业时,不仅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而且可进行面向行业培训的职业资格认证,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 创新教育。基于竞赛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代考,充分利用各类型创新科技大赛,根据大赛成绩获得相应学分。

4 “双导师”培养。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巩固,能力需要在实践中锻炼,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3]。我院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导师团队,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原则上要求,“企业导师”职称为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

5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作为基本出发点,整合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最终达到“卓越计划”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4]。

四 机械专业“卓越计划”培养计划

整个培养计划由理论学习(校内)和实践学习(企业)两部分组成。

1 理论学习培养计划。理论学习课程除通识教育之外,主要开设工程知识基础课程、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工程技术方向课程、工程技术任选课程。具体的学时、学分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2 实践学习培养计划。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工程背景,采用“双导师”共同指导,以企业生产案例为典型实例,真正实现“做中学”。实践环节具体的学时、学分分配情r如表2所示。

总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基本实现“卓越计划”实施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李爱玲,甲少华,胡忠于,黄念东,曾坚贤.“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广

东化工,2014(10).

[2]韩建海,周志立,杜辉,苏冰,张丰收.突出行业背景与

办学特色构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新模式[J].河南教

育,2013(2).

[3]刘元林,张增凤,李洪涛.基于“卓越计划”的“3+1”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J].黑龙江教育,2013(1).

[4]李东锋,高为国,黄曦,张利君,彭庚新.“卓越计划”实

施背景下材料成型专业的培养模式探讨[J].湖南工程学

院学报,2015(12).

第7篇:优才计划范文

    [关键词] 领导力 资优生 金字塔模式

    美国向来重视资优教育(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国家教育部在中小学教育政策中制定了《雅各布。k.吉维斯资优教育规划》,提供财政拨款和研究报告,对具体实践给予宏观指导。资优生能力的培养包括智力、学术能力等诸多方面,领导力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早在1972年《天才教育法》中就有明文规定。从那时起至今,对资优生领导力的培养从理论研究到实践计划已经日臻成熟与完善。

    当今在美国,“领导力”已成为一个既古老又时尚的名词,它不同于专业背景下强调的如政治领导者、工商管理者所具有的能力,而是个体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学校、家长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具体包括张扬孩子的个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适应力、非凡的创造力等。资优生也不仅仅是智商高、学业成绩优秀,更应该具有知识面广、创造力强、领导才能高、思维活跃等多方面的特点。

    全美涉及资优生领导力培养的计划不胜枚举,实施的机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四种:学校、家长协会、社会组织及在线教育。本文选择威斯康星州“合作教育服务处”(cooperative educational service agency,cesa)为研究个案,对领导力培养的机构、模式、计划、内容等方面进行概括介绍,并作简要的评析。

    一、培养机构

    威斯康星州一向重视中小学资优生各项能力尤其是领导力的培养,资优教育机构主要包括公立教育部(department of publiclnstruction,dpi)、威斯康星资优协会(wisconsin association for giaed and talented,wagt)、威斯康星学术资优青少年中心 (the wisconsin center for academically talented youth,wcaty)以及cesa。dpi从宏观上对cesa的资优教育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不参与具体培养计划的制定。wagt与wcaty从事资优教育理论的研究,逐步形成了该州著名的“金字塔模式”,为cesa进行领导力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cesa是实施领导力教育的主体,也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cesa是威斯康星州中小学教育最具特色的地方。早在1963年,州立法机关将该州所有的校区按照地域划分为19个区,命名为cesa并加以编号,之后在1983年立法会议上,将其缩减为12处,依次编号为cesa#1、cesa#2……cesa#12,这次划分一直保留至今。cesa是校区之间以及校区与州之间相互联系的服务单位,每个cesax.管辖其范围内的十几所甚至几十所k-12的公立中小学。1995年,立法会议再次对cesa进行评估,肯定了其存在价值,并增加了其服务使命——将服务范围扩大到k-12公立学校以外,包括私立中小学、州内大学及技术学院等。每个cesa根据下属校区的需要,制定一系列服务项目与计划,很多具有相似之处;如所有的cesa都提供不同程度的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学校与工作、学校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计划项目,个别cesa还会根据下属校区的特点开设自己独特的项目计划。

    统计表明,12所cesa中一半设置了资优生的领导力培养计划,最具代表性的是cesa#12,它位于威斯康星州的西北部,向下属18所公立学校提供服务,其内部又分为五个中心,分别为行政服务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服务和教师发展中心、智障学生教育中心。每个中心互相合作,在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服务领域,领导力的培养从属于“教育服务和教师发展中心”,以5-8年级资优生为对象,该中心的领导力培养计划从理论依据——实施操作——计划评价有较为完善的体系,是该州中小学资优生领导力培养的典型,也是本文介绍的范例。

    二、培养对象的选择与“金字塔”培养模式

    cesa#12领导力培养的对象是其管辖校区范围内18所公立学校中5-8年级的资优生。按照威斯康星州的规定,资优生是在智力、特殊的学术才能、创造性思维、领导潜能、视觉或表演等一个或几个领域中显示出较高天赋或才能的学生。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又有多重方式,包括专家推荐、教师报告、父母观察、校内取得成就的记录、标准测验的分数、有过优秀个案研究或优秀作品等。参与领导力培养的资优生便是通过上述几种方式筛选出的。

     “金字塔模式”是威斯康星著名的资优教育模式,顾名思义,是把已经鉴别为资优生的个体进一步划分为三种水平进行培养,即:

    ·基本水平——“略微资优生”,约占资优生总数的60%-70%,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因材施教,即可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中间水平——“适度资优生”,约占资优生总数的20%-30%,需要正规课堂教学外再制定特别的小组计划才能满足需要。

    ·高级水平——“高级资优生”,约占资优生总数的10%,除正规课堂教学及特殊小组计划外,还针对个体的特点单独设计服务项目。

    cesa#12对中小学资优生领导力的培养就采用这种“金字塔模式”,将领导力分成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根据资优生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计划,采取不同的方式,培训不同的内容。

    三、领导力培养的内容与方式

    领导力的特征包括勇于接受挑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推理能力;熟练的口头表达能力;思想与行动的稳定性;包容、激励他人的能力。

    结合“金字塔模式”,将领导力的培养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正规的课堂教学;二是特别的小组计划;三是单独的个人服务项目。

    1.一级水平——正规课堂教学

    (1)服务性学习。通过社区服务,理论付诸实践,培养良好的公民责任感,优秀的个人品质。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不多,组员能力不同,通过一系列活动对学习的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每个组员除自己学习外,还有责任帮助其他成员学习,让帮助者有一种有成就感。

    (3)教学中灌输领导力知识。课程主题及阅读书目包括杰出领导者的传记或自传。鼓励资优生分析和评价每位领导者的动机、贡献、影响力,评定领导者所属的领导风格,分析每位领导者所经历的事件、所在的家庭等对其一生的重要影响。

    2.二级水平——特别的小组计划

    (1)选修课。提供与领导力相关的选修课程。

    (2)小组自我引导计划。面向一组资优生特别设计,学生自己讨论适合资优生培养的相关话题,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影响,锻炼自己的领导力。

    (3)学生调解计划。学生间演练如何调解冲突,学习调解技巧及领导技能。

    (4)定期集合。每学年在资优教育机构教师带领下,资优生几周内集合一到两次,参与到自己才能突出领域的特殊活动计划中。

    (5)社会实践。集中一小段时间参与社会实践,一般为半天到两天时间不等。

    此外,特别小组计划还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发展领导力,如学生会、辩堆赛、运动会、戏剧表演、艺术俱乐部、学校校报等。资优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制定目标、规定活动任务、搜集相关信息、安排工作计划并学习与人相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领导力的培养实践。

    3.三级水平——个人服务项目

    (1)自学。资优生若对某一领域或课程感兴趣,可以参与自学计划代替学校的课堂学习,通常情况下,参与自学计划也可获得学分,还可以获得自己擅长领域的单独指导。

    (2)一对一指导。在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内,同教师、家长或社区志愿者建立一对一的导师制,这是一项长期的计划,资优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可以创造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3)其他服务项目。根据资优生的个人特点,提供一些服务项目,如持续发展课程、提前毕业、双重课程学习等。

    为了使“金字塔模式”下的领导力培养项目很好地贯彻执行,该模式同时还注重开展教师教育、资优评估、家长参与、社会咨询等服务,作为资优生领导力培养的有益补充。

    四、结束语

    资优人才是一项值得开发的宝贵资源,若对其进行恰当的、特殊的教育,最大程度地开发他们的潜力,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领导人才、卓越人才的培养。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领导教育从管理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对领导力的研究与培养已风靡美国高校及中小学,成为一个热门且时尚的领域。

第8篇:优才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激励导向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激励导向的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运作模式研究》(编号:2013-GH-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5日

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本养老保险及商业养老保险共同构成了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从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雇主(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向员工精心设计富有吸引力的企业年金保障项目,对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积极性、套牢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等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一、年金集合计划: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由于可委托的企业年金基金数量较少,对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而言,没有很强的吸引力,难以获得比较优惠的管理费率;中小企业的人员有限,具备企业年金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非常稀缺,通常不具备单独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条件,等等。这些现实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中小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的积极性。如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呢?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中小企业较为密集的地区,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举办年金集合计划,这样做有以下优势:

(一)年金集合计划能有效降低单个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成本,使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变为现实。区域性的多个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不仅体现在受托人的联合上,更体现在企业年金计划的合并上,它是一种成形的标准化产品,将原本由多个企业分散承担的受托人义务由一个专设机构(企业年金联合理事会)全权负责,减少了许多重复运作的环节,中小企业在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备案后,只需填写必要的申请表,就可以开始企业年金计划的运作,而且还不需要专门抽调人员负责从企业年金计划设立到管理运营的各个环节,解决了中小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年金集合计划通过将同一地区多个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资金集合起来,形成大规模资金。这样以来,不仅提升了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市场谈判地位,使得企业年金联合理事会能以较低的管理费率聘请到相关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为其服务,而且还拓宽了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范围,有助于投资管理人分散投资,降低企业年金基金的风险。随着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的增大,投资管理人在对投资工具的选择上将更加灵活,有条件投资那些资金门槛要求高但收益率也较高的金融工具,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三)在单个企业年金计划运作模式下,企业一旦破产,计划随即终止。但是在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运作模式下,一个企业的破产只意味着该企业的缴费终止,并不会影响整个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正常运营,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受托机构继续保管破产企业员工的企业年金账户,直到这些员工找到新的工作单位,从而避免了因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而给企业年金计划造成的致命打击。

(四)参与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中小企业是通过地域联系起来。受相同地理环境的共同影响,对企业年金计划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相同的地理环境有助于各个企业在建立年金集合计划以后,保持密切的联系,并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和员工需求,制定适合当地特色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

二、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的激励作用分析

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作为中小企业薪酬福利结构的一部分,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条长期有效的激励途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发现,建立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增加了中小企业员工对将来的安全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它不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而且对员工也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手段,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增强中小企业的员工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一)建立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最终是人的竞争。但是,伴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流动机制已逐步形成,企业有选择人才的权利,个人也有择业的自由,人才的合理流动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因此,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员工福利保障制度,充分解决员工的医疗、养老、工伤及死亡抚恤等问题,有利于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从而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同时,又切实保障了员工利益,稳定了现有员工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小企业根据员工的贡献,设计具有差异性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有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根据期望理论,当员工认为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时,他就会受到激励进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设计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时,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年金保险的灵活性特点,打破传统薪酬福利的“平均主义”原则,对于不同服务年限、不同职级、不同岗位、不同贡献的员工提供不同的保障计划,服务年限长、职级高、岗位技术含量高、贡献大的员工的保障额度更高,保障计划更全面;而服务年限短、职级低、岗位技术含量低、贡献小的员工的保障额度较低,保障计划较单一。建立差异化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可在中小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激励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三)通过年金集合计划中“权益归属”的设定,利用福利沉淀实现有效激励,留住中小企业中的人才。很多企业在用高薪酬福利制度实现激励的同时,用期权的形式作一些规定以起到留住人才、长期规划的目的。在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中,设定权益归属方案,规定服务满一定的年限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年金权益,与即时兑现的奖金福利相比,企业年金即使员工得到了鼓励,又达到了类似期权的良好效果,而且操作上又比期权要简单、方便得多。

三、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障碍

企业集合年金计划在中小企业吸引人才和稳定高素质员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集合年金计划上还存在许多障碍。

(一)中小企业建立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小,缺乏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吸引力。例如,一家20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每年的年金基金规模在100万元左右,如果受托人按受托管理费最高限额0.2%收取管理费,每年的管理费用只有2,000多元,而基金管理机构的成本太高,要花费4~5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从企业年金方案备案、管理人选择、合同备案、计划设立、开户和投资准备,直到企业年金基金投入运作,这使得基金管理机构缺乏积极性。

(二)缺少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中小企业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吸引力,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很难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比较优惠的管理费率。中小企业的人员有限,具备企业年金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更少,通常不具备单独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的条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

(三)中小企业委托的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小,年金基金投资受限。首先,投资渠道有限,在基金投资方式上大多选择存银行、买国债等,或者是直接向保险公司购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这样所得收益有限。如果投资股票市场,则需要建立单独的委托投资计划,但建立单独委托投资计划的流程相对繁锁、管理费率相对较高;其次,由于单个中小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较小,也难以通过投资组合来有效分散风险。

四、基于激励导向的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发展策略

发展适合中小企业参与的年金集合计划对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年金计划的整体覆盖面,促进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实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金手铐”作用,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挥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发展中的作用。利用金融机构对于企业年金市场利益的追求来推动中小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与发展,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制度发展的关键。为解决受托人“空壳化”问题,可建立受托人“捆绑模式”,即在选择集成信托作为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选择模式中,将受托人和年金市场的其他角色捆绑在一起。这种集成信托计划将有效解决受托人实际地位偏弱的情况,让外部受托人有更多的动力来设计多样化的集合年金产品,从而使集成信托计划对中小企业更具吸引力。另外,通过托管银行的密布营业网点对中小企业进行集合年金计划的宣传,也是促进中小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发展的策略。

(二)健全中小企业集合年金的相关法规。要尽快出台针对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法律法规,制定有关集合年金的监管规范,明确各监管主体的地位及监管职责。同时,完善与集合年金计划密切相关的其他法规。例如,放开受托管理费率的限制,使受托人的收益与所承担的责任相符合;制定有关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市场行为规则、机构准入规则和企业年金从业人员管理的执业规范。此外,提高企业年金法规的立法层次以避免各部门的立法冲突也是必要的。

(三)制定针对中小企业集合年金的统一税收优惠政策。首先,规范和统一各试点地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税收优惠率,将避免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水平相差过大的局面;其次,提高税收优惠水平可参照西方国家普遍采取EET的征税模式,即对企业、员工缴费和年金资产投资收益免税,在员工待遇领取环节实行差别税率,降低部分中低收入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率。

(四)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年金监管体系。一是成立专门的、独立的政府监管部门,建立起协同监管机制,明确划分各监管机构的权限和责任,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二是严格设置集合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准入门槛,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促进基金规范化运作;三是加强委托人对集合年金管理机构的监管,成立由中小企业代表和员工代表组成的委托人联合会,在联合会中引入专业人士,共同实行对受托人等集合年金管理机构的有效监督。当然,企业年金的私部门性质决定了其政府监管不能干扰企业年金市场的正常发展,因此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外,监管体系的完善还依赖于企业年金市场运营主体“声誉激励”机制的建立和独立中介机构外部监督作用的进一步强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倩.我国企业年金集合计划运作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2.12.

[2]宋清,丁少群.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年金计划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2.

第9篇:优才计划范文

关键词:全民健身社会体育作用

1、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它的实施重点是青少年儿童,实施目标在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学校是青少年的集中地,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担负着培养造就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培养学校体育工作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的高师体育院系,在这项跨世纪工程实施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优势,配合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如何抓住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这一良好机遇来促进本专业的全面发展,均是高师体育院系面临的新课题。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促进高师体育院系面向21世纪求发展,均有十分重意义。

2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地位与作用

2.1为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保证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要保障它的顺利实施,必须以系统的全民健身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为先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摆脱全民健身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让国民在科学健身活动中享受到体育强身的实效,达到增强国民体质的目的。因此,建立全民健身的科学理论,研究全民健身的科学方法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首要任务。

2.2研究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是高师体育院系日常科研工作的一项任务。高师体育院系在研究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学科队伍中聚集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各类专业人才,具有学科门类广,人才齐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为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保证,对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

2.3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促进青少年健身活动开展是高师体育院系的基本工作。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责无旁贷地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的教育者和指导者。他们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终身健康教育、培养锻炼习惯、增强体质的多重任务。青少年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他们的体育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学校,学校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这部分人的体育活动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无疑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讲,通过高师体育院系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能否胜此重任,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儿童中的实施效果。因此,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中的实施效果,是高师体育院系在这项宏伟工程中应起的作用。

2.4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国民,社会群众体育活动与健身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群体健身活动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全社会推行全民健身计划,需要一大批具有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并有较强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能力。要达到《制度》规定的标准,必须进行培训。作为高师体育院系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与条件。充分利用教学人才优势与教学条件优势,培训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指导员,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人才培训作用。

3把握机遇,利用优势促进高师体育院系的发展

3.1改变教学观念p加强学科建设,适应社会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掌握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促进体质增强是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的历史重任。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高师体育院系在培养目标上要主动适应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增设群众体育课程(不同人群的生理、生化、保健、体育健身方法等有关课程),加强全民健身的责任感教育,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专业方面,增设社会体育专业,扩大高师体育院系的办学面,增强适应社会的办学能力。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师体育院系虽是人才聚集,但因过去旧的教学观念,教师对体育健身和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手段了解和研究并不多。因此,要改变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健身为目的教学观,教师除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外,教学中也应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体育教师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计划》亟需科研为先导。高师体育院系应将科研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全民健身,积极开展健身功能研究,加强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生理特点、健身方法与手段以及体质测定标准的研究。这不但是高师体育院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3.4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高师体育院系应发挥教学单位教学资源优势,把为社会培养体育指导员作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为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高效计划,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训出一大批有热情、有能力、懂技术、懂理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4结束语

4.1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高师体育院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本专业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专业优势与人才优势,发展自己,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2改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应作为当前高师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