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桥的课堂笔记范文

桥的课堂笔记精选(九篇)

桥的课堂笔记

第1篇:桥的课堂笔记范文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道路桥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的思路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进行简要分析,谈一下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关键词:道路桥梁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教学中图分类号:U448

文献标识码: A一、道路桥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课程难,学生难以理解由于道路桥梁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高等数学、材料科学、力学和现场施工等内容,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课程概念繁多、内容复杂、计算量很大,对学生的压力大。但是,学生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施工方法、道路桥梁结构、施工图、各类结构计算都不清楚,学习起来非常吃力。2、教材与实际工程技术脱节道路桥梁建设技术日新月异,道路桥梁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飞速进步,新型道路桥梁结构体系不断推陈出新,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教材的更新步伐,如何将代表道路桥梁发展的新成就及时向学生传授,这就急需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及时地将最新教学资料补充到教学中去。3、实践课程偏少由于教学经费、学时、施工单位经营方式等原因限制,实践教学安排的难度越来越大,实践教学逐渐减弱。现场实践教学的减弱,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难以和实践相结合,对道路桥梁的构造原理和施工工艺缺乏直观的认识,专业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将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内容的开展,甚至影响到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的工作适应期。4、教学方法不科学由于课时减少,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全面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以往“笔记+课本”的学习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采取合适的形式延伸课堂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的思路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专业建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分析该课程学生就业职业领域;分析就业的职业岗位,分析岗位任务;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某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经过反复研究、调研论证、专家答辩的过程,通过项目教学法来解决这个难题。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利用项目教学法,开拓一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道路桥梁课程改革之路。1、选取项目,明确教学目标某工程是一座在建道路桥梁,投资2.8亿元。涵盖了现浇梁、预制安装梁、悬臂浇筑梁几种结构型式,集中体现了道路桥梁工程的技术要领,让学生通过对这座道路桥梁的了解,对道路桥梁建设有一个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总体教学目标:通过各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根据道路桥梁施工图设计的要求,结合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制定出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方案,并能够组织实施;同时运用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检验和评定,完成道路桥梁施工任务;进而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梁施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建设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树立热爱岗位、服务企业的意识;增强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2、生动化教学,总结与提问相结合教材语言作为一种书面语言陈述单调,如果将这种语言直接搬到课堂上,老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更是艰涩难懂,毫无兴趣。不仅老师在台上照本宣科感觉如同嚼蜡,学生在台下也是如坐针毡,哈欠连天。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准备授课内容,将呆板难懂的书面语言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并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生动化,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没有自己的理解体会。如此一来,上课时就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兴趣,将教学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除此以外,还能使所教的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此外,在每堂课的最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给出简要结论。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强化学生的记忆,也使得教学系统性更强,授课效率显著提高。在每次上课之前也针对上次课所学的知识提问学生,有效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3、课程考核改革对考核方式的改革要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核比重。以道路桥梁工程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为标准建立一套符合人才选拔的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要使考核方式多样化,考试内容更侧重对综合能力的考察,而不只是局限于只是记忆方面的考核,成绩评定更全面,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作业、课上表现、论文以及资料阅读等多个方面在成绩中的比重,而不局限于最后的卷面成绩。力争使考核形式向着多样化、多种形式、多阶段的方向发展。3.1改革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改革是为了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针对传统考试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笔记,以及老师划定的范围重点等缺点进行改革。克服传统考核方式偏重知识记忆、缺乏对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考察而导致上课记笔记、课下抄笔记、考核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情况出现。改革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为标准,考核偏重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减少单个知识技能考核,增加对创新应用与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3.2改革考核形式现行的考试在形式上多以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为主,内容以教材理论知识为主。改革考试形式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开卷、闭卷、开闭卷相结合、实践操作、撰写专题报告、模型制作、答辩以及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并且将考核分散在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课堂课外多阶段。改革制度多样化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提升作业、课上表现、论文以及资料阅读在成绩中的比重。最终达到提高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的目标。结束语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抓住这两个关键环节,在教学设计上真正明确“做”的目标和内容,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利用好一体化教室等教学设施,实施小班分组教学,坚持先做后讲,必然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参考文献[1]马士宾,张彩利,王清洲,孙建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76-177.[2]谢建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01-202.[3]黄民水,黄敏,徐丰.地方高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07:111-113+4.[4]王玉琢.刍议道路桥梁专业施工类课程的建设与探讨[J].电子制作,2014,19:149.

第2篇:桥的课堂笔记范文

实践能力;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39—01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写教学反思。很多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转变,笔者在认真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同时,尝试让学生写学习反思,学生在学习反思中倾诉了对语文学习的感受,记载了语文课堂中发生的趣事。笔者认为,学生写学习反思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能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

一、架起师生心灵之桥,倾诉学习语文的心声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尽量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反思,笔者可以看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喜怒哀乐,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品质,看到学生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在广泛、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愉快,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架起再现生活之桥,重塑学习语文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的学习反思就是学生的学习日记、生活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语文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以语文的角度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三、架起学生自评之桥,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有效手段,相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写学习反思也是一种个性化的自我评价方式。在写学习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要回顾所学的语文知识,发现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叙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批判性的总结,最终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在单元、期中、期末考试后,根据批改后的试卷,笔者在认真反思教学得失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反思中进行得失反思。让学生找出存在错误的原因,总结最感兴趣的问题,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更新,以便于教师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辅导。

四、架起拓展视野之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内容,对一些有价值的语文问题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并通过调查研究,以学习反思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现代教育起源于家教,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好家庭中的语文因素,可以很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电视是现代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看电视是经常性的家庭活动。因此,笔者通过举办“家庭影视欣赏和讨论会”,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学习,让学生与教师交流,在交流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对话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五、架起师生语言之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3篇:桥的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微课;教学微设计;语文教学

一、微设计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正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1]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有效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导入呢?除了传统的教师讲述故事或写作背景等方式导入新课以外,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微课导入新课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即导入环节借助微课来展现有关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中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从而更直观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桥之美》时,由于是自读课文,仅仅一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尽管课文对“桥之美”进行了多角度的描述,学生对桥的美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讲授此文时,笔者以《吴冠中与桥》为专题,进行教学微设计,制作微课,用微课作为导入环节。笔者从一个画家吴冠中眼中的桥的角度切入,简要讲述吴冠中的生平经历以及他与桥之间的故事,以传统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展示多幅吴冠中先生有关桥的画作图片,并与现实中的桥进行对比,体现文中所言画家眼中“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的美”。通过这样的微设计,5分钟左右的微课让学生比较直观而形象地认识到桥如何与环境相协调而产生美感,为整堂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微设计指导阅读,解答学生的疑惑点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有很多的疑难问题,文言文篇幅变长,难度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可能跟不上文本阅读的需要,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解惑。比如在学习部编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时,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7~9年级的学生必须学会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生基本上能按要求疏通文意,能够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但仍会有诸多的疑问?比如:为什么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时用“睨”而不是“看”?为什么欧阳修要称呼陈尧咨为“陈康肃公”?笔者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教学微设计,制作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以解答学生的疑惑点。

(一)词语的巧妙使用

卖油翁的出场,若将“睨”改为“看”,将“微”字删去,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不以为然就会大大减弱。“释担”点明了卖油翁走街串巷挑担叫卖的小贩身份,“立”字则写出了老者的身姿挺拔,身份的卑微与身姿的挺拔,这看似矛盾的两个词暗示了卖油翁的不同寻常。不但词义本身会对人物形象塑造产生影响,几个词语的连续使用组合也会有神奇的效果。例如,卖油翁展示倒油神技时,“取”“置”“覆”“酌”“沥”五个动词写出了卖油翁倒油时动作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再配以两个副词“乃”“徐”,卖油翁在愤怒的陈尧咨面前,毫不惊慌,仿佛一切本该如此,淡定自若的神态跃然纸上。

(二)称呼的奥妙

为什么何欧阳修要称呼陈尧咨为陈康肃公而不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呢?这里要说说古人复杂的姓名字号了。例如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这些称呼的使用极有讲究。字,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则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常常用于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对他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这反映了欧阳修遭贬谪后寄情书画诗酒的生活情趣。所谓“谥号”,就是皇帝或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用一两个字对其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而在欧阳修去世后,后世之人才称其谥号“欧阳文忠公”。陈康肃公,是谥号。称陈康肃公,不称陈尧咨,一是由于陈尧咨已经去世,欧阳修对前辈的一种尊敬;另一方面,也点明了其与走街串巷挑担叫卖的卖油翁之间悬殊的身份地位。为陈尧咨被激怒做了铺垫,更突出了卖油翁淡定自若不同寻常。不仅名号有讲究,人称代词同样也暗藏玄机。文中陈咨尧两次称呼卖油翁,一次用“汝”,一次用“尔”,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都翻译为“你”,但其实二者有着细微的差别。汝,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在“汝亦知射乎”中,陈咨尧质疑卖油翁是否了解箭术,虽盛气凌人,语带不快,但鉴于士大夫的修养,还保持着一丝克制;而卖油翁轻描淡写的一句“无他,但手熟尔”彻底激怒了他,他脱口而出了“尔安敢轻吾射”。这里的“尔”,作人称时多用于尊对卑称,贵对贱称,朋友间互称。陈咨尧此时怒形于色及性格中的傲慢暴躁都于这称呼的改变中展现出来了。通过微课设计,学生能够理解文中作者意图传达的“大义”,学会琢磨文中的动词、副词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及对古代各种称谓的了解,有利于学习其它文言文,让学生透过这些看似枯燥简略的古文理解其丰富的内涵,体味文章的趣味性,也解答了学生心中的疑惑点。

三、微设计讲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在练习讲评时,特别是中考复习前,笔者发现总会有些练习讲评费时费力,效果不是很好。我们可以采用分专题类的复习方式,比如古诗文阅读专题,把古诗词曲鉴赏中品味炼字类考题拿出来作为专题研究,进行教学微设计,制作微课,用于课堂练习讲评,可以达到有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的作用。例如,笔者在讲评李白的古诗《行路难其一》时,是这样设计微课内容的:依次按“专题类型—应对策略—典型题例—专题训练”等四个环节进行设计。首先“专题类型”环节,介绍常见考题类型,比如“词语赏析题”,赏析某句诗词中的某个加点的字或词,好在哪?有什么表达效果?能否改为其他的字或词等。然后讲析“应对策略”,解答这类“词语赏析题”时,要抓住诗词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角度去分析其内涵,有时还需要结合全诗的主旨、意境和作者个人情感等方面综合分析。“典型题例”环节,展示模拟真题,如《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破”“挂”使用的妙处在哪里?请赏析。赏析题解:“破”“挂”两个字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句中诗人把人生遭遇和水上行船生动、形象地糅合在一起,告诉人们在遭遇挫折时不要灰心,充分表达诗人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最后总结,这首诗是李白政治受挫后所作,全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以此例告诉学生赏析句中用词时需结合作者的情感、经历等,从而做到有效地扣题分析解答。最后“专题训练”环节,出示微课“学习任务单”[2],请学生分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妙在何处?这种专题形式的微课讲评练习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举一反三,而且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评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模范专题模仿训练,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第4篇:桥的课堂笔记范文

学生:老师,我们都很想记好课堂笔记,可常常感到语文课堂笔记好难记哦,常常是顾此失彼,应接不暇。您能介绍一些方法帮助我们记好语文课堂笔记吗?

老师:是的,语文课堂笔记的确不好记,我初中时同你们一样,也为这事苦恼过;不过事在人为,只要掌握一些技巧,那就不是一件难事。要记好语文课堂笔记,应消除任务观点,充分认识记好笔记对于学好语文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做好预习,有准备。上课前先将本课要讲的内容看几遍,有个大概的了解,并在看不懂或不大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时,老师讲到此处,就及时记下。通过预习,熟悉了课文内容,记录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节省时间。

其次要抓住重点。记课堂笔记不是做课堂教学内容的“录音机”,不必将老师的每句话、所有的讲课内容都记下来。课堂笔记的重点,可放在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和新的知识点上。至于那些引证课内外材料的举例,只要略记几笔或做个记号就行。

再次要注意规范。课堂笔记并无固定的格式,究竟怎样记可从自己的学习习惯出发。但不论采用什么记法,自己应有一个一致的格式。有些同学,笔记记得很凌乱,复习时也就找不到头绪。因此,记笔记必须注意格式,做到有条不紊。如课题要标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要单独成段,特别是老师讲析的重要的知识点,更应分点记录。

最后要查漏补缺。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补记上缺漏的重要内容。千万不能课内记、课后丢,只记不用。如果这样,时间一长,漏记的内容就难以填补,复习起来就会感到困难。

学生:谢谢老师给出良方。老师,还想请教一个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请您告诉我们课后应怎样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料。

老师:课后对课堂笔记作认真的整理,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的、好用的“导读助练”的参考材料,是一种很见实效的学习方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吧,供同学们参考。

笔记整理可按以下顺序进行:

一是忆。“趁热打铁”,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它使笔记有“可整性”。

二是补。课堂上做的笔记,因为是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以符号代文字等情况。要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三是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教学(学习)目的、解答课后练习有关的内容的修改,确保笔记的“准确性”。

四是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有逻辑性的排列,注明页码,梳理好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五是分。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是作品(课文)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习题解答类,为分类摘抄作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第5篇:桥的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引导 历史 课堂 教学 主体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参与者。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程度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不能让学生仅当“听众”,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和完成者。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充满创造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动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引导学生真正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二、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前参与。

课前参与是为了课堂教学作准备,课前参与的目的在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了解新课内容,提出问题,查阅有关资料,做好预习笔记,完成预习学习目标,使学生带着疑难,带着思考,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课堂,还能完成一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第7课)这一课时,我在上一节课结束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查找雕版印刷术的相关资料,并动手雕刻和印制自己的名字,学生在动手做之前,必然会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仔细的研究,这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长期的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更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以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动手雕刻并印制,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雕版印刷术的过程。由于在布置预习时告知了学生,要在课堂展示自己的作品,所以学生在做时就比较好认真,因为都想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扬,多数学生都满怀期待上这节课。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在上节就要为下节课前的预习就作好具体的布置。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体现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创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现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的主要渠道,是参与性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让学生独立学习,学生自己能弄明白的知识,教师少讲甚至不讲,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显性作用,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每堂课都应保证让学生有独立的时间去读、去想、去说、去写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情景导入”后,我就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让学生清楚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重难点,然后留6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带问题通篇阅读课文。用PPT展示要完成的基础知识部分,在设计问题时要分层次,第一是基础部分,这部分题是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的;第二是理解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多数学生完成;第三是应用部分,这部分题目主要是满足成绩拔尖的同学。这样就能让全员都能参与起来,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收获。心理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读教材,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理解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知识。

四、多用课堂讨论,上台展示等方法,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有效方法,适时地运用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的40分钟,时间是很有限的,不可能给每一个学生都单独发言的机会,而课堂讨论却能让学生都有发言和表现的机会,这就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第7课)这一课时,我设置了两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各抒己见,小组内梳理讨论结果,再让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小组成员很在意自己的要点能在全班展示出来,在讨论与展示过程中,教师不要随便表态,妄加评判,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加以肯定,让学生在平等的学习气氛中获得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上台展示,也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的一种途径,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上台展示,中学生的表现欲望是较强的,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第7课)这一课时,我在三个地方设置了让学生展示的机会,一是展示自己的雕刻印制作品,二是小组成员展示讨论结果,尤其要说的是第三个展示环节,在学习完赵州桥这一小节后,为了让学生对赵州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设置了“我是赵州桥的著名导游”这一角色扮演环节,要上台介绍的“导游”重点介绍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这既将“赵州桥设计巧妙之处是什么?”这一生硬的问题植入到“导游词”中去了,又让学生得以上台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近距离的理解,同时还让学生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来,展示了自己,增强了自信。可谓一举几得。

第6篇:桥的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与学;搭建桥梁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60-2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英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其中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均衡教与学的关系。很多英语教师有如下疑问:小学生年龄小,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自学;如果教得不够,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等。笔者认为,“教”是必然的,但不能一味地教,而不放手让学生学;“教”要教得适当,留下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学”不是盲目的学,而是有针对性的学、带着任务式的学;“学”是有效率的学。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如何搭建小学英语“教”与“学”的桥梁上,以更好地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兴趣引路,引领学生学习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力。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则能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促进教师的“教”。因此,英语教师可以以兴趣引路,带动学生学习。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语言学习一旦脱离了情境,就会显得生闷乏味。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英语教师可以以情境作为教学载体。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英语Whose dress is this?这一单元时,在词汇学习部分,笔者设计了情境。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词汇如下:dress, trousers, gloves, shorts, jeans等。由于这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因此,笔者把他们制作成视频形式,即“服装展”,让学生观看视频,学习词汇。视频中的服装都会标记上相对应的单词,引导学生将单词与实物对上号。如此生动的情境吸引了学生,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并且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在播放视频后,有个别活跃的学生还指着自己身上的裙子说:“This is my dress. This is my skirt.”为了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笔者还把这些单词变成chant形式,让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如:dress, dress, this is my dress; jeans, jeans, they are my jeans; gloves, gloves, they are my gloves.实践证明,学生在情境的吸引下学习欲望更加强烈;在利用chant强化词汇学习中,学习得更加快乐,记忆更加牢固。

2.丰富方法,维持学习热情

小学生年龄小,对某一学科的关注度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方法手段,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学生只有愿意学、主动学,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英语would you like a pie这一单元时,笔者利用多种方法,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首先,学生在学习完hot dog, sweet, pie, cake, ice cream等单词后,笔者让学生把学习的新单词制作成一张卡片形式。学生可以以图文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但是图画和英语单词的安排需要自己动脑筋思考。在这个环节,学生既可以巩固单词,又可以施展绘画才华,一举两得;其次,寻求自己最容易记忆单词的方式。例如,有些学生将单词学习设计成chant, 如pie, pie, I like pie; hot dog, hot dog, he likes hot dogs等;有些学生则以图文形式记忆单词等。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思考记忆单词的方式,教师以随机抽查方式检查学生是否主动学习。最后,教师以闪现图片方式,让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单词。通过采用一系列方法,学生学习的热情被维持住了。当然,英语教师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兴趣;什么样的方法利于小学生学习等。

二、教法探航,促进学生学习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教是千变万化的,需要依据课堂需要、学生发展等做出相应的变化。教法得当,则容易促进学生学习;教法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英语教师应思考如何教,并思考如何利用“教”,带动学生“学”。

1.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环境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应用,能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为教师带来方便等。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英语on the farm这一单元时,笔者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区分this/these, that/those。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头动画猪,并用在动画下面用英语提问:whats this? 学生很快答出:It is a pig.学生回答后,笔者继续利用多媒体出示几头动画猪,并在动画下面用英语提问:What are these? 学生经过思考,也很快回答出:They are pigs.此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动画图片,并对比下面的英语,学生很快明白了this和these的区别。笔者利用同样的方法引出了that和those的学习。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也认识了一些名词的复数形式,如pigpigs, cowcows。而如果依靠教师口头讲述英语名词中的单复数,学生则很难明白,因为汉语中的名词并没有单复数之分。其次,在学习课文对话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cartoon(迎合学生学习的需求),让教学内容栩栩如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cartoon视频的刺激下,学生透露出极强的学习欲望。由以上案例得知,多媒体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英语教师应加以利用,为学生创设必要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教法灵活,巩固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以“变”应变,以“变”巩固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英语教师采用灵活式教法。那么,何为灵活式教法呢?笔者认为,灵活式教法就是依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课堂和学生需要,适当增加趣味内容;将学习内容以其他辅助形式进行等。例如,在学习新课时,可以采用English song, English story等方式切入新课学习;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时,可以设定主题,举办主题英语角活动;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举办英语朗诵活动等。在课文学习中,有很多内容适合角色扮演,可以充分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扮演。例如,小学四年级英语how much这一单元中的内容,很适合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利用这一方式巩固句型;学习完I like dogs这一单元,可以举办以动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总之,英语教师应利用灵活式教法,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三、自主学习,巩固课堂教学

教学的落脚点是学。为了巩固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需要在任务的带动下才会主动学习,针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布置预习任务,但要从学生角度设计任务,调动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I can play basketball这一单元时,笔者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运动项目,并用英语记录下来,制作成小卡片形式。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很快投入预习学习中。其次,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技巧。例如,在学习新单词时,教师可以提示学习利用图文形式、chant形式等记忆单词。在教授重点内容时,可以利用语言提示学生知识点的重要性,如“你记住学习的内容没有,这很重要哦”。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复习。总结主要是总结本单元学习到了什么,有没有知识点遗漏;复习则是为了强化记忆。总之,英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用“学”巩固“教”。

综上所述,教与学并不是分开的,它们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面对教育新形势,英语教师更应主动搭建“教”与“学”的桥梁,为课堂教学、学生语言学习搭建广阔的空间,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实践创造的摇篮,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第7篇:桥的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课堂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075-03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物理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其原因主要是物理学习内容丰富,物理概念多而抽象;物理规律用多种数学工具来表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灵活多变,使学生在理解物理条件和物理意义的多层次问题上有所困难,使学生分析问题无一定的思维模式。同时,由于在学习中对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彻、不全面,运用知识时迁移能力较差,学生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物理问题时,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模型,判断用哪方面的知识方法去解决问题,对即将出现的问题心里没底,所以要解决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难”与“怕”的问题非常迫切和重要。

物理学习的过程要经历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阶段,要理解和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原理、规律和方法,识记、复习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环节。物理课堂小结是整个物理课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环节,也是教师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的归纳回顾,是识记中的有意识记与复习中的整体复习的有机结合,它对于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物理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知识、方法和题型的归纳和比较,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所以做好课堂小结是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与形式。笔者针对两个不同的教学案例,精心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小结,直观地展现课堂小结设计与实践的全过程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促进作用。

一、拓展式小结——课堂教学增效的催化剂

【案例 1】《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师生共同分析并解答好课本例题后,教者随后乘热打铁,作了拓展性的课堂小结。

师:这道例题可以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以及运动学的规律来解答吗?

生:不可以,因为小球是做的曲线运动。

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从这道例题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生:在解答一些问题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比运用牛顿定律简洁、方便。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只需考虑运动的始末状态,不必考虑两个状态间过程的细节,对于一些难以用牛顿定律解决的问题,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则容易解决。

师:根据刚才的解题过程以及在解题过程中受到的启发,谁来总结一下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生:总结步骤(略)

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对刚才学生总结的步骤进行完善补充。)

师:本题可以运用动能定理来解吗?

生:可以。

师:能说说怎么解吗?

生:说出解题思路(略)

师:这两个规律又有什么区别呢?

生:(略)

师:(对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解题的异同进行总结、深化。)

评析:在本节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教者一改以往的就题讲题模式,而是采用了对比分析、前后贯通的课堂小结形式,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解答例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主动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与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在解题时的异同,很好地抓住了知识的关键点,理清了知识间的内在区别联系,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应该说,课堂小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理顺新知识,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课堂小结的运用,催化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比较、深化。不仅限于对知识的衔接、深化作用,实践证明,课堂小结的有效运用完全可以成为一堂课的点睛之笔,实现课堂的“二次飞跃”。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小结营造的紧张的学习氛围,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情境式小结——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

【案例 2】《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的最后,教者利用教学情境的营造来进行课堂小结,进一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师:1940 年,美国的全长 860 米的塔柯姆大桥因大风而塌毁,但是据专家测量,当时的风速还达不到大桥设计时风速限制的 1/3。同学们,根据今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桥的塌毁呢?(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生:可能是因为风对大桥产生了周期性的驱动力,这一驱动力的频率接近大桥的固有频率,使桥梁的振幅显著增大,致使大桥断裂塌毁。

师:同学们解释得非常正确,正是由于大风引起桥身的共振,导致了大桥的塌毁,看似无物的风儿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威胁。同学们还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防止共振现象的发生吗?(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后的“科学漫步”)

生:轮船在风浪中行驶时。

生:骑兵队过桥必须下马便步行走。

生:厂房建筑物不能处在机器转动的频率范围之内。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利用了共振原理?

生:共振筛。

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设置的共鸣箱。

生:跳水运动员做起跳动作的“颠板”过程。

……

评析:在这堂课的小结中,教者主要采用了巩固新知和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为学生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和主动思考,使得课堂小结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点睛之笔。同时,课堂小结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很好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了学生直接生活经验与间接书本经验的契合,巧妙地把学生的兴趣向课内延伸。

三、互补式小结——智慧课堂的有效升华

【案例 3】《光的折射和反射》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教者一改以往的由教师小结的传统方式,别出心裁地采用学生畅所欲言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小结。(学生七嘴八舌、跃跃欲试)

生 1:这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知道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定量关系。

生 2:知道了折射率这一反应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生 3:学会了如何用实验探究折射定律。

生 4:掌握了在处理光学问题时,一定要规范地作出光路图。

生 5:通过例题,我意外地发现这一简易装置可以制作成液体折射率测定仪,太奇妙了,回家后我要试试看。

生 6:我有一困惑,既然有绝对折射率,肯定还有相对折射率,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教师适当解释)

生 7:课本介绍的这种方法还适用于测定其他形状的玻璃砖吗?(教师引导解释)

……

第8篇:桥的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217-01

历史作为一门“副科”的传统观念已根深蒂固,学生不重视,也没有兴趣,学了又没用。要扭转学生的观念,改变现状,以更好地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学习历史最大的动力是兴趣,当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后,兴趣也就产生了。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特点,这决定了其内容比较刻板,没有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不易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丰富的历史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都为我们重新创设历史情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就可以重现一定的历史情景,从而让学生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这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老师来说,需要做到:加强自身文化知识修养、加强自身语言修养、挖掘历史课本身固有的有趣元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等。

二、彻底摒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不外乎老师在讲堂上连说带写,学生在下边默默无闻地听讲,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的话就像是催眠曲,弄得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改变。受传统教学固定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感觉他们就是课堂的主宰,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死守着过去的旧思想不肯加以改变。因此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就必须转变这种错误的观念。新课标教学要求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是教学的主要角色。作为历史教师首先必须要弄清楚新课标的要求,领会其精神,明白新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注释好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问的问题,进行知识性的指导,帮助学生一步步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必须时刻环绕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笔者采用了一些新方法,教学效果不错,如: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听写教材中学生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收集资料参与教学、运用学习的效果激励学生等。

三、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彼此距离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比如,教师领着学生过一座吊桥,有的教师会示范怎样通过吊桥,并在桥的一端用语言指挥学生过桥;有的教师会亲自陪学生过桥,在途中观看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提醒和鼓励,使学生顺利走过吊桥。而后一种教师的教法,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一种放下姿态的亲近,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它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得借助师生互动,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构建,寻求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从实践来看,经过历史教学的师生互动,不仅将教师从冗长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将学习的舞台更多地教给学生,也使学生借助自身对历史事件的审视,在学习中形成了用自己的观点去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将知识迅速内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巧讲、学生巧记不失为一种好的师生互动方式。学习历史主要是让学生记住很重要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教师只讲学生不记,或者教师不讲学生死记都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灵活的讲授与学生听讲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对于历史事件学生难记住的是时间,如哪个朝代或者是哪个时期。授课时教师要恰如其分地“难为”学生一下。比如,我在讲“文景之治”时这样设问:大汉王朝为什么会强盛很长一段时间?可能少数知道的学生会这样答:“文景之治”给大汉王朝带来了较长时间的强盛。这时我又问:“文景之治”是汉朝时期的事吗?通过质疑得到的答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大多数学生会记住“文景之治”是汉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出自于汉朝两个有作为的皇帝汉文帝与汉景帝。

四、教学效果要体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原则

“学有所用”是指学习就是为了实践。历史学习绝对不是埋在故纸堆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能运用相关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体现历史学科的实用性。因此,不管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素质测评中,历史教师应该把历史与现实的生活,国际国内时事热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用、会用历史知识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学有所用才能真正激起其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第9篇:桥的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语文老师 一座桥 钥匙 开路先锋

有人说教学是一台戏,教师是主角,戏份是第一位的,以声情并茂的“表演”引导学生同悲哀共欢乐,学生是忠实的观众或者听众。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重新给自己定位。教师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并进行正确的角色转变,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一名好的语文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什么?

1.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

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其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在听了骨干教师示范课之后,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后,笔者有了一些想法;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笔者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教师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2.好的语文教师是一把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后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就要求教师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怎样才能做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了某些不健康的书籍之外不管是历史、哲学,还是科技读物、人物传记都可以读。在这一点上,宁愿让学生成为博而不精的杂家,不一定非要使之成为专家。其次,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再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一种促进,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师的这个引导者的角色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3.好的语文老师是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