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春的诗句范文

有关春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春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春的诗句

第1篇:有关春的诗句范文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作者:饶雪漫)

出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一便秘就怪地球没引力。(作者:周立波)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作者:一寒呵)

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作者:李敖)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作者:南希璨)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作者:南希璨)

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作者:饶雪漫)

第2篇:有关春的诗句范文

1)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比如我在讲《春》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于是春景就象一幅幅的画呈现在大家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春天的意境中。

除了诗词导人,我们还可以运用故事、问题、实验等导人,好的导人可以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清在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2)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兴趣须从微观人手,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上一堂专题为“具体是记叙文的灵魂”的作文指导课时,我不是讲解概念、原理,而是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无言越上西楼,月如钩。”同是表现愁的情绪,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意象将愁具体化,使它有形有色,有动有静,感人至深,可见“具体”对语文写作是何等地重要。这样一讲,学生的兴致一下就提了起来。

3)加强情感渗透,营造良好气氛以前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象一个演员,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而我认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个导演,用他那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动作,将演员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

语文教师要融洽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走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

第3篇:有关春的诗句范文

1、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2、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3、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5、教学时数:三课时

6、教学课程: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4)、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7、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8、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9、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识字“蒌蒿”、“崇”、“轼”

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4)、出示自学提示(二)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 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10、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出示自学提示(三)

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背诵古诗。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11、课堂训练

辩字组词:

崇( ) 芦( ) 豚( ) 蒿( )

崇( ) 庐( ) 逐( ) 篙( )

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 诗,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这首诗描写了 时节 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12、总结

第4篇:有关春的诗句范文

笠翁对韵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译文。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春联、教学用卡片、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上课之前,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二、对对子

1、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老师出示:湖,学生自由对。说说这样对的理由。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再对“风”,自由对,说理由。

2、对二字。老师出示:西湖。学生自由对,教师提示对对子的方法。出示老师的答案,和老师一样的做“OK”的动作。

再对:七嘴——千山——天南——海阔——

为什么你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成语)

过渡:是呀,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你们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3、对三个字的对子。

相机出示:葡萄牙。

指导:上下两句内容不搭界,格式却正确的对子,叫无情对。

4、对四字的对子。

出示:福如东海——文可安邦——

有些古代的神话故事也能用来对对子:精卫填海——

(生依次对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

5、对五字的诗句。

出示句子,学生一齐对:

海内存知己——路遥知马力——明月松间照——生当作人杰——白日依山尽——远看山有色——

6、对七字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有心栽花花不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山重水复疑无路——

三、学习《笠翁对韵》

从刚才的对对子游戏中,我们发现好的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而说到对对子,我们就不得不提《笠翁对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部分。

1、请学生自己对照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

2、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呢?

找一找,指名交流。

3、短短的一小部分就已经囊括了一字、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乃至十一字的对,这《笠翁对韵》包罗的东西还真不少。其中有几个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老师来考考你。出示:苍穹雨霁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4、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

5、接口读。

先师生接口读,后男女声对读。

6、《笠翁对韵》在读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

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读。

第5篇:有关春的诗句范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习兴趣

新大纲强调:“小学各年级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整体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应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变以往的“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自觉地读,方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小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三、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勤思多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勤思多练。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自己想一想、亲手做一做,一旦当他想出来或者做对的时候,他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多想想、多练练。想什么?练什么?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差,教师要帮助学生设问,要为学生想想、练练提供明确的目标。当然,让学生想的、练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更不能负担过重。过易学生不必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学生无从思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负担过重只能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反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到难易适度、多少适度。所谓难易适度,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努力能获得一定答案的问题。

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较之数学、常识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而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

第6篇:有关春的诗句范文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2课《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文本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二、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是每个独特的生命表现自己的场所”。诗歌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并有所感悟。

三、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整体感知阅读体验,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与感受,首先去体验作者所创设表现的四季特征。然后,以“一季”为点,以仿到创,提升原有文本的内涵,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的韵味与语言的美感。最后,以点为面,引导学生在再读诗歌的基础上,再度创造,再次超越文本。(其实,我的设计过程与思路就是从读到写、以仿到创,三次与文本碰撞,并提升、超越文本。①把诗歌改变成儿歌。②以“春”季为例,创作诗歌。③以全文为范,创作诗歌。)

四、教学流程

(一)让心灵接近美

当我把这首小诗念给学生听的时候,学生也跟着我念起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早就会读、会背了。其实学生是十分喜欢这样的小诗的。我就用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并伴有配乐朗读录音。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最喜欢的季节的段落,并把它读好。从抽读的情况看,学生已经内化了诗歌的内容,读起来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这样师生一起仿编儿歌就顺理成章了。我和学生一起把小诗改编成儿歌:草芽尖尖,我是春天。荷叶圆圆,我是夏天。谷穗弯弯,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我是冬天。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做起来。这时,学生是多么激动,多么兴奋。“雪人大肚子一挺”一句,学生也挺起了肚子,一摆一摆地,左右走动。学生的心灵已经接近了诗歌的内在美。诗歌的美与学生的心灵已经融合在一起了。

评析: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又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课文的内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用朗读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教师借助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课件带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去体验并读好课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读好课文,更应有所超越,并有师生独特的见解。诗歌改编成儿歌可谓是对文本的一次碰撞,能产生文学的火花。

(二)让心灵去寻找美

我随机根据学生的朗读表演,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重点理解与体会,并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图片有禾苗、田野、大地、花朵、小鸟、风筝、青蛙、河水、蝴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发现了什么?我随意根据一幅图片编出了一首小诗:

禾苗青青,

他对大地说:

“我就是春天”。

这下子学生更来劲了,纷纷举手。

生:小草摇摇,

他对风儿说:

“我就是春天。”

生:蝴蝶飞飞,

他对花朵说:

“我就是春天。”

生:青蛙哇哇,

他对田野说:

“我就是春天。”

……

评析:从学生所编的这些诗句来看,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积累欲望是比较强的。学生能模仿创作出这样的诗句,说明其已经寻找到了诗歌本身的美,体会到了诗歌本身的韵味。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与感受,提升了文本所蕴含的内容,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让心灵去创作美

我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与四季有关的生词卡与图片,让学生把生词卡上的词教给大家,把图片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我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词卡或图片,像刚才一样用诗歌的形式说出来吗?”于是学生以课文为示范,你一言我一语,一首首生动有趣的诗歌诞生了。

生:花儿朵朵,

他对蜜蜂说:

“我就是春天。”

知了知了,

他对大树说:

“我就是夏天。”

玉米黄黄,

他对农民说:

“我就是秋天。”

北风呼呼,

他淘气地说:

“我就是冬天。”

生:风筝翩翩,

他对白云说:

“我就是春天。”

西瓜甜甜,

他挺着大肚子说:

“我就是夏天。”

秋风飘飘,

她跳着舞说:

“我就是秋天。”

灯笼高高挂,

他高兴地说:

“我就是冬天。”

……

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

评析: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有学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教学中创设了生活中识字,认识事物。小作者在编诗歌的情境中,不但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知识,在品味诗境、体验诗感的基础上,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激活了作为“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课后反思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第7篇:有关春的诗句范文

【关 键 词】 读书活动;课外;小学生

有这样一个统计,一只蜜蜂酿造一公斤的蜜,须在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才能酿造味道浓郁的甜蜜。因而,我们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机地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那么怎样搞好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明确目的,想读书

女作家徐小斌颇有感慨地说:“这一代孩子基本上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热衷于那些图像式的东西,对文字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其实,我们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不是单纯的消遣和娱乐,如果仅仅满足于消遣和娱乐的话,那么阅读的水平只能仅仅停留于肤浅和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更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学生只有在有了明确的目的后,才能有紧迫感,思想集中,积极思维,收获自然就会显著。

二、激发兴趣,乐读书

(一)利用教材,激发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童年春天的一些趣事,同学大多能谈到春天在大自然中玩耍、放风筝、追赶嬉戏的情境。再联系古诗词诵读活动,要求吟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有关春天的诗句。复习旧知识后,教师因势利导地启发,把学生带到《春》所描绘的秀丽景色中,学生被这诗一般的意境所感染,不仅学习起来十分有趣,而且还能引起他们课外阅读有关春天文章的兴趣。

(二)选讲故事,创设悬念

老师可选择儿童最感兴趣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平时,我利用晨会课和班会课,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朗读一些优秀读物:《大地的儿子》《水浒》《鲁宾逊漂流记》等;我们还生动地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三)以身作则,与生共读

“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但要读经典性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四)定期交流,激发热情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要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体会、朗读比赛、讲故事、课外阅读小报、读书笔记展览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三、掌握方法,会读书

(一)每周一诗一文

让学生找到新课标中所规定的小学生必背(读)古诗词、《论语》、文言文和中外名家名篇,每星期抽出一节晨会课举行诗词朗诵会和名篇的评析诵读,长此以往,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做笔记与卡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真情实感、赞美之词及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并就其中一处谈谈自己的想法,怎么想就怎么写,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求,从内容、篇章安排、词句运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三)用精读和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而那些只作了解的信息则可浏览,才能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四)自办手抄小报

围绕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自办手抄报。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相互观摩、互相学习,又会悟到很多东西。能够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组织活动,多读书

大量阅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机会。

1. 定期召开课外阅读汇报会或小组讨论会,交流彼此的收获,鼓励学生发表新的见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取长补短。

2. 利用阅读课、中队活动举行佳作欣赏推荐会;人物评论会;朗诵会;结合语文活动,举行读书演讲比赛等。

3. 展示学生的摘录本、摘录卡,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 经过一段时间,让学生根据摘录,从一个方面选材,自己编辑、设计一份小报,在全班展示、交流、互相学习。

通过以上的方式,体验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兴趣,积淀语文素材,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今,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切实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每一位小学生藉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强能力,让他们那美丽的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动人的光彩!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只采“百花”的小蜜蜂!

【参考文献】

[1] 葛葆瑞. 如何搞好小学生的读书活动[J]. 新课程(小学版),2012(8).

第8篇:有关春的诗句范文

一、 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 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较之数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我教古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我先收集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准备有关春天景色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诗句内容就产生了兴趣,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背了。而且,他们在家背,在学校背……把学诗、背诗当作精神上的享受。学生称它“是一种休息”、“娱乐”。再如,让学生反复朗读优美的课文, 以读激情,多读生趣。课文中那形象、生动的语言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能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这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三、 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四季》,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四季之歌》。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

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息息相关。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友谊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可以证明,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他担任两班的语文兼5(1)班的班主任。由于他是5(1)班的班主任,经常与5(1)班学生谈话,谈心,拉家常,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与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较之5(2)班学生与其关系就没那么亲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一班语文平均成绩高出二班10多分,原因何在?就是师生关系的疏于密。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隐起学,则疾其师”。如何让学生能亲其师,而不隐其学呢?关键还在于如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展,鼓励他们创新。可见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二者的关系是多么紧密。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好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出丰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充分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学习的兴趣。

第9篇:有关春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生;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音乐能引起情动,而情感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二者之间注定了此生的不可分割。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不要过分的去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更多的音乐知识,而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学生是否在音乐学习中渗透了情感,与作品情感产生了共鸣。可以说,情感是音乐教育的催化剂,积极的音乐情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课堂的时候更具有主动性,在音乐学习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故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以情感带动情感,使课堂沉浸在情感的世界中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聆听音乐,走进情感

达尔克罗兹说:“理解音乐,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过程。”在这个情感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才会使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得到提升。聆听音乐是一个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只有在反复的聆听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才能有一种理性上的感悟,才能逐渐的产生一种审美上的愉悦感。

例如在《春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充分的去聆听,在聆听中去感受情感。首先利用导入来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春天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季节。古往今来,多少墨客骚人都将春作为抒感的题材,你知道有哪些诗句么?”学生们回想有关春天的诗句,在他们感受到这种春天的氛围后,我又问学生,“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最想干什么?想不想迎着和煦的春风,看杨柳依依,去踏青春游?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学生们在反复的聆听中去欣赏着音乐,很多同学都有了情感上的依托,他们有了对于春天的一种向往和热爱之情,有了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可见,反复的聆听是情感凸显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感受音乐中蕴藏着的情感力量。

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听才能获得情感,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聆听的时间,让他们慢慢的去感悟音乐,去获得心灵上的享受,不能急于求成的将音乐中的情感一股脑的倾泻而出。这样不但学生不能够从内心获得认同,而且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也不能感到快乐。

二、创设情境,体悟情感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和情感,进而让学生产生热爱生活的动力。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都是教学生一些音乐技能和知识,而对于情感教育方面却是缺失的。很多教师上课都很随意,没有经过细心的设定和研究,如果可以为学生的情感发展去创设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那么音乐课程就会变得精彩起来,也会成为小学生童年生活的一个亮点,使之一生难以忘怀。

例如在《游子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为学生创设了相关的情境来使学生与歌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我首先让学生去诵读歌词,在学生诵读的时候我也跟着情感诵读,将诗歌中的情感带给了学生,使其感受到那种深情的、浓烈的情感。而后我又采取了语言艺术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是啊,是我们的母亲,他们不辞辛劳的将我们养大,他们的爱就像是温暖的阳光,就像是晶莹的露珠,纯洁而又温暖。”学生们被我的语言带领进了一个充满爱的音乐花园中。在这样的基础上去聆听音乐,学生们情感顿时被触动,深刻的感受到了音乐中蕴含着的母爱。接着我又创设了一个问}情境,让学生再次去感受母爱。“你觉得母爱是什么?请用一件小事来说说。”这个问题也为学生感受母爱,体悟音乐情感带来了助力。

美的情境的营造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美的环境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而情境创造的方式却有很多,其中包括问题情境、师生情感交流情境、多媒体情境、教师语言艺术情境等,种种类类都可以为学生打开音乐情感的心扉贡献一份力量。

二、参与实践,感受情感

音乐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更容易去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局限于演唱,其中利用诗歌、图画、舞蹈等都可以表现音乐中的情感、节奏、速度、力度等。教师要善于运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现音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体悟音乐。例如在《森林与小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开展了一次小小的音乐剧,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在欣赏几遍后,我为其讲述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接下来让学生们充当森林里的小动物,为其设定了一个小情境,主要是当森林逐渐被开采,小动物们无助的对话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发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让学生去自编音乐剧,学生们虽然动作有些不娴熟,但是他们的创造力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这个场景被他们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那动人的表情,那到位的肢体动作,那可爱而又符合角色的台词都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这个音乐剧展示了学生们对于这首歌曲的情感,充分证明了学生们保护自然的勇气,也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已经在他们的内心发芽。

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音乐情感,养成良好的审美趣味。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实际去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大有裨益。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中需要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渗透却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情感教学策略。乐由心声,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出学生的音乐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之驰骋在音乐的世界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欣赏与表现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加懂得音乐,爱上音乐,爱上蓝天下的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