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精选(九篇)

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

第1篇: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一、漫画在教学中的应用

漫画在教学中已不是单纯的点缀物,俨然担当起了释疑解惑的重任。现行《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共出现了12幅漫画,它以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哲理和反映现实,在给人带来愉快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警示及教育,起着其他教具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师正确合理地使用好这些漫画,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漫画设置的用意,找准漫画解读的切入点

漫画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形象化的教材,反映的是相关的教学内容。漫画由标题、构图和文字表述三部分组成,构图是文字表述的延伸,是为了说明、理解、深化文字内容。所以要解读漫画,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把握漫画设置的目的,找准漫画解读的切入点,这也是正确使用漫画的前提条件。如《生活与哲学》第58页的漫画“木桶和木板的对话”(木桶效应),学生看了漫画马上会想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但漫画设置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标题之下,说明漫画也有揭示事物内部要素的有序性,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的用意。

2.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深入领会漫画所反映的内涵

漫画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此,教师必须对漫画进行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弄懂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思和隐含的寓意。尤其是对含蓄的隐性哲理,必须深入挖掘,综合分析,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本第71页的漫画,表面上来看好像是苹果与水果的问题,但通过对漫画的综合分析,理性把握,寓意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既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又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使漫画体现出它的应有价值。

3.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领会和掌握漫画

漫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理解,进而透过现象分析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拟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放开思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统一。一般设计问题应从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如教材第67页的漫画可设置如下问题:漫画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他为什么不敢烧断绳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矛盾?

二、名言在哲学课教学中的应用

据统计,现行《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共设置了六十多条名言,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好这些名言,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含义,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研究教材,领会名言设置的用意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对名言的使用不够重视,使名言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名言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材相关内容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深入领会名言设置的目的。如思格斯的名言:“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则名言除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观点外,因它设置在“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标题之下,所以此名言的重要用意是说明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所处的社会密切相关。如果教师没有吃透教材,就会使学生不能全面地理解知识。

2.正确理解名言的含义

名言言简意赅,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哲学观点。哲学教材中的名言都设置在相关内容之下,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综合教材内容来理解名言的含义。如荀子的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则名言结合教材内容说明了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则名言结合教材说明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只有正确理解名言的含义,在教学中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引导学生选择相关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2篇: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我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了多种适合小学生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的方法,着重提高小学生对成语和名人名言的感悟与认识能力,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利用资源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兴趣。教材中蕴含的成语与名人名言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好好利用。如《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教师可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你想知道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以后,是怎样建功立业的吗?”这篇课文所在的那个单元练习中有一组反映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屡建奇功、独木难支、回天无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生便会联系所读故事进行熟记,有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

2.课前一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激发兴趣。结合我校“三部九步”教学模式的开展,我鼓励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并在课堂上开展一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做到了理解与记忆同步进行。

3.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兴趣。如在教学有关父母恩的文章时,可引用“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或“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雪”等名言激发学生对父母师长的情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做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学习珍惜时间这方面的文章时,可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或“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气力”的名言,并举例将珍惜时间与浪费时间这两种行为及其结果作以比较,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行名言的积累。

二、几种有效的积累途径

1.课堂教学中积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积累。课堂上积累的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积累,遇到成语与名人名言可通过查阅辞典、请教等形式达到熟记、积累的要求;课堂学习积累,即教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之时涉及到一些成语或名人名言,学生即时记录在本上,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熟记积累。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都想在同学面前露上一手,在教师面前表现一番,这是展开成语和名人名言积累的良好契机。于是,我就利用竞赛背诵的方式帮助他们积累成语,让生生之间互背,小组之间比赛背,男女生之间竞赛背,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所积累的成语的平台,使他们在竞赛中增强自信,提高语言积累的兴趣。

诵读记忆是积累成语的重要方法。成语整齐划一,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一些优美词汇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库存。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加强检查的力度,让学生乐于背诵并体验成功的乐趣,并用归类法将背诵后的成语进行整理,如数字成语、历史成语、寓言成语、写人成语(人的神态、动作、心理、品质等)、写景成语(山、水、花草)等。

2.课外阅读中积累。课外阅读是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与课堂学习相比,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性相对较小,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加之教师指导得当,学生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着比课堂学习更多、更好的成果。如读书笔记式积累,记一些好词、好句或感受深刻、意蕴深长之句;网络搜索式积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信息,辅助学习;对比阅读式积累,即把写同样内容的不同资料源对比着阅读,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再融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卡片式资料积累。

3.书写中积累。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写字质量,要求学生扎实打好写字基础。书写的内容有很多,成语和名人名言便是其一。为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书写时由描到摹,由少到多,让学生把字写对、写工整、写美观。同时,在班级中同步开展书法竞赛,增强语言积累的效果。

第3篇: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 权势因素 同等关系 社会语言学视角 中美师生称呼语

一、引言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明彼此关系的名称。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称呼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是否称呼对方及如何称呼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社会关系,并直接映射出双方之间的权势和同等关系,而具体的称呼方式又取决于双方社会、文化、教育、年龄和性别等诸多因素,即称呼语是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言语行为上的体现,是人际关系的晴雨表。

二、与权势因素、同等关系和称呼语有关的研究

布朗和吉尔曼(Brown,Roger & Gilman,Albert,1960)在有关第二人称代词T(单数)和V(复数)用于单数的研究中提出了“权势”(Power)和“同等”(Solidarity)理论。所谓“权势”,指的是如果一个人能控制另一个人的行动,他/她对后者就具有权势,这是一种非相互的关系。“同等”指的是双方有共同点,是一种相互的关系。拉丁文中有两个第二人称代词,分别是单数“tu”(T)和复数“vos”(V),复数V表示敬称。权势高者对权势低者使用T,反之称V;而当同等因素被强调时,无论权势强弱,有共同点就称T,无共同点则称V。布朗和吉尔曼在对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的研究中发现,到20世纪中叶“同等”逐渐成为替代“权势”的主要因素,人们倾向于用T相互称呼,而权势高的人是促进这一转变的主要力量。

根据布朗和吉尔曼的研究成果即“权势关系”与“同等关系”的模式,社会语言学家把称呼语分为两种范畴:对等式称呼(reciprocal)和非对等式称呼(nonreciprocal)。前者指交际双方使用相同的称呼语,例如双方用相互直呼其名的方法称呼对方,目的是要建立“同等性”关系;非对等式称呼则指交际双方使用不同的称呼语,例如交际双方的一方直呼对方的名字,而另一方则用头衔加姓氏的呼语。这种差异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关系,即一定的权势关系。从呼语策略中可以看出交际双方的权势、平等、熟悉程度及职业甚至性别等。布朗和福特的研究发现,美国英语是以姓名称呼选择为主,包括直呼其名(FN:First Name)和以“头衔+姓”(TLN:Title+Last Name)称呼(Fasold,2000)前者的使用意义类似于代词T,代表同等;后者则与V相似,传达权势与差别。

三、中美师生称呼语对比分析

称呼对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及亲疏程度起到标示作用,是言语层面最先也是最明确体现人际距离的方式。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在称谓上的最大区别在于汉语称谓的不对等性和美国英语称谓的对等性。在中国文化中,等级因素仍然发挥主导作用,这表现在姓名称谓与称呼代词使用上的不对称性:拥有相对权势者更倾向于接受彰显自己地位、等级、尊严的姓名称谓和称呼代词的尊称形式“您”,相对权势低者倾向于使用尊称形式“您”和接受非尊称形式“你”的称呼。美国人在交往过程中选择称呼时不看重双方的地位、等级、阶层差别,而主要是看双方的熟悉程度和信任程度。代词称呼和姓名称谓两类称呼方式在中美师生言语交际中都被广泛应用,下文将从师生关系的两个维度加以分析。

(一)代词称呼

1.老师称呼学生

在指代第二人称方面,汉语里有“你”(平称)和“您”(敬称)的区分,这与欧洲语言中T/V的区分相似,其使用方式基本遵循“权势”和“同等”原则。中国教师被“尊敬师长”的传统赋予的优势社会地位和师生之间教育层次差别构成了老师对学生拥有的权势。“你”和“你们”是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称呼方式。美国英语中没有平称和敬称之分。“you”既可以表示“你”,也可以表示“你们”,常被教师用来称呼学生,显示了双方之间关系的同等。

2.学生称呼老师

在使用代词称呼老师方面,中国学生往往会采用“您”这一尊称来表现对教师的尊敬,尤其是在正式场合对那些不太熟识、年事较高且学术声望较高的老师更倾向于用此称呼。可见,在中国文化中年龄和学术地位是两个很重要的“权势”因素。但有时也会出现中国学生对那些年龄相仿的教师使用“你”称呼,这可能是因为学生自身感觉与年轻教师的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较小的缘故。

(二)姓名称呼

1.老师称呼学生

①姓+名VS First Name+Last Name

“姓+名”是中国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称呼方式,如“张鹏”、“李晓”等。即使在有些课堂上学生的年龄甚至比教师都大,教师也可以连名带姓直称学生。作为最普遍的称呼方式,“姓+名”称呼肯定了教师的权势地位,同时也弱化了师生间的同等关系。而“First Name+Last Name”的称呼形式由于过于正式在美国课堂上很少被采用。

②直呼其名

在美国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称呼就是直呼其名,如“Mary”、“John”等。之所以如此,是教师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个体,这也是对学生坦诚友好的体现。而中国教师很少对学生直呼其名,不带其姓。主要原因是中国老师觉得直呼其名显得较为随意,与课堂教学这样的正式语境显得格格不入。不过也有老师为了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直呼其名,以此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亲近感,但这种称呼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双方的身份意识。

③姓名+同学VS头衔+姓

在特定情况下,为了表示特殊的意义,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会分别用姓名加身份词和“头衔+姓”的方式称呼学生,如称学生为“李小鹏同学”、“王萍同学”和“Mr. White”、“Miss Smith”等。这些特定情况多是教师表扬或责备某个学生时,并伴随着一定的语调。

2.学生称呼老师

①姓+老师VS Title+Last Name

“对人的尊敬只有通过采用以示尊敬的语言形式来表达”(Levinson,1983)。“姓+老师”是中国学生对老师最常用的称呼形式,如“张老师”、“李老师”等。呼出教师的“姓”是为了区分,而“老师”作为一种头衔和职业身份标识在称呼语中的出现恰当地传递了学生对教师及其职业的尊敬。这种称呼方式体现了学生相对老师的晚辈身份和师生之间的社会距离,但师生之间的同等关系却没有显示。

美国学生通常以TLN的形式来称呼教师,即Mr./Mrs./Miss/Ms.+Last Name。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师生之间相互不熟悉或老师学术地位较高且备受尊重时。TLN形式的称呼代表的不是师生之间的等级和权势关系,而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敬意、庄重感和距离感。

③姓+学术头衔/职衔VS学术头衔/职衔+Last Name

中美学生都会根据老师的学术头衔选择对其的称呼。如:“王教授”、“顾博士”、“Professor Smith”和“Dr. Brown”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称谓方式通常只把高级职称和学位如Professor(教授)和Doctor(博士)等用作称呼语来表达对被称呼者的敬重。而相对较低的职称如讲师、助教或较低学位如硕士、学士等都没有被两国学生用作称呼语。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如果一位老师既有博士头衔又有行政职务,他会向学生强调他的学位而非行政职务。中国学生更倾向于根据老师的行政职务来称呼,这足以说明学术地位在英语文化中备受重视,而行政权力在中国文化中更为人所强调。

⑤老师VS Sir/Madam

交际中常把那些处于职业系统较高层级的、受人尊敬的职业作为称呼语凸显出来(刘楚群,2003)。在中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老师”作为“读书人”从事的职业往往受人尊重,所以在师生交际中“老师”常被学生作为称呼语凸显出来。直呼“老师”这一职业头衔而省略其姓,在表示对教师亲近感的同时也暗含了师生之间的权势关系。在美语中却没有直呼老师“teacher”的现象,这是因为teacher只是一个称谓名词,表示的仅仅是一种职业,“绝不可作称呼语,也不是尊称”(胡文仲,1982)。在美国南部一些地方,sir和madam常被学生作为敬称用来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和与老师保持的距离。

四、讨论

通过上文对中美师生之间的称呼语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一)和美国师生之间较为随意的称呼相比,中国师生称呼语显得严格而正式,且中国学生有多种称呼老师的方式。

(二)在代词称呼方面,中国师生之间是非对等式称呼语。学生一般采用尊称“您”来表示对教师的敬意,类似于欧洲语言中的V称呼。而教师对学生采用的是“你”称呼,与T称呼相近。美国师生之间是对等式称呼语,双方均采用T称呼。

(三)在姓名称呼方面,中国教师对学生采用的是“姓+名”结构的称呼方式。学生在称呼老师时通常带上“老师”这一标明教师职业身份和头衔的标识词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同时,对老师绝不能用姓名称呼(英语课堂例外)。这一非对等的称呼形式表明了中国师生之间礼仪化的权势关系:教师处于明显的权势优势地位,而学生处于相对应的弱势地位。彼此间的称呼体现不出师生的同等关系。美国师生均可接受FN模式的称呼,老师对学生是舍其姓而直呼名,学生通常也可以较为随意地直呼教师名字,从他们的称呼语中可以看到较多的师生同等。

五、结语

本文结合布朗和吉尔曼提出的“权势”和“同等”理论探讨了中美师生之间称呼语使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师生之间的称呼语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权势关系”,而美国师生称呼语体现的更多是师生同等。这两类称呼语的不同显示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中国是一个高权势距离的国家,“权势”比“同等”更有优先权。由于受差序格局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师生之间更是如此。美国文化相对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个性、独立和相互平等,是低权势的,“同等”理念是人们言语交际的价值导向,因此T称呼,主要为不带姓的名的运用有着日渐上升的趋势,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理论上的V称呼。美国师生称呼语的运用反映的就是这一种同等关系。

参考文献:

[1]Brown,Roger and Gilman,Albert.The Pronouns of Power and Solidarity[A].InT.A.Sebeok.Style in Language[C].Cambridge:M.I.T.Press,1960.

[2]Fasold,R.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Hudson,R.A.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Levinson,Stephen.Pragma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5]刘楚群.人际接纳与汉语称呼语[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6]高慧芬.称呼形式与社交距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2).

第4篇: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一、 在“描红”中感受名师的教学态度

纵观名师,虽然他们的课堂各具特色,但透视其中,他们无一例外地做到了“眼中有生”、“心中有生”,为学生生命成长而教。名师们的课堂都能直面学生的生命存在,尊重学生的生命差异,都在用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启学生的生命智慧,丰满学生的生命价值。不论教学内容如何变换,他们都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教学环节的设计、评价语言的运用、课堂意外的处理,无不处处体现“以生为本,以爱育人”。因为他们眼中有了“生”,心中有了“生”,他们的教学张扬着生命活力。反之,没有对眼前学生的充分认知与尊重,单一的模仿是毫无意义的。因而对名师课堂的“描红”,起步不是循规蹈矩地搬用完整的教学设计,而是用心去感受名师们课堂教学背后所蕴含着的教学态度与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关注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合作力,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并鼓励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在学习实践中努力为学生积累经验,打开思路,获取收益,充实生命。

二、 在“仿形”中借鉴名师的教学特色

名师们的课堂环环相扣,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我们常常会被其精妙的设计所折服。学习名师就是要善于“仿形”,借鉴不同名师的教学特色,领悟他们设计的思路与初衷,钻研他们设计的匠心所在,从深层次去发现他们存在的共性和差异,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走向,提炼出每节课的价值,从而借助名师课堂实例实现由“描”到“仿”的过渡。

1.“仿”名师教学的激情

课堂教学有了激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双向互动。有了激情,学生才会乐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言说。名师们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教学中,当学名师们依据不同文本的感情类型营造出的充满激情的课堂,或清风拂面,或壮怀激烈,或泉水叮咚,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滋润他们的情思,启迪他们的心智,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激情融入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也就注入了生命活力,更加魅力四射。

2.“仿”名师教学的精致

名师的课堂不求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只为聚焦核心,做足功夫。不同的名师在教学中都有其特色的课堂组织结构和文本处理技巧。一线教师要在钻研他们的教学实录时吸收其精髓,如薛法根老师的版块教学模式、孙双金老师的启情益智教学特色。既要注重揣摩名师教学整体的精神所在,也要关注各个环节设计得巧妙不同。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学习名师在课堂导入处重兴趣、在拓展延伸时重需要、在合理取舍中重关键的做法。学习他们善于把基础做扎实、把简单做精彩、把体会做深刻、把空白做丰富、把平淡做新奇。学习他们不求形像重在神似,如此方能实现精致课堂的生成。

3.“仿”名师教学的灵动

这里的灵动是一种智慧、一种活跃、一种创新。灵动的语文课堂教学,师生的思维都能在创新的教学形式中活跃起来。如薛法根老师教学《哪吒闹海》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叙述哪吒闹海的经过,可谓是教学灵动的典范。仿名师的灵动就在于学会通过富有智慧的设计和举重若轻的启发使学生聪慧起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要学习名师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灵动张扬,让学生的创新在课堂中灵动闪现,让学生的自主在课堂中灵动存在。

4.“仿”名师教学的扎实

名师教学特别强调“扎实”,始终不放松词句教学,不离开理解与表达,让字、词、句、段的学习情趣扎实地生成于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仿名师的课堂就要做到书声朗朗读得扎实,着力于读,重视不同方法、不同层次的读,以弹奏起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做到学词赏文品得扎实,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读、推敲,激活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随文练笔写得扎实,在文本的空白处、在语言的共鸣处、在主题的升华处,不求字数多少,可以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关键在于学生用这样的形式来触摸语言、内化语言,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素养。

三、 在“创新”中传递名师的教学价值

第5篇: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75

一、引言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翻译艰涩、语句不通、教学效率低下等等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提高文言文的若干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心理期待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说明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能推动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对学习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进而学有所获具体的办法包括: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将文言文教学内容讲出趣味性,以便激发学生喜欢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可能源于一句名言的触动,也可能是受到文中人物的感染,还有可能是来源于一个有争议的字的解释等等不管是哪一方面,教师都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或者着重让学生朗诵、背记,或者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或者从与文章有关的历史典故、神话寓言、成语故事出发来讲解等等,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从而实现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就可以从“秦晋之好”这个成语出发来导入新课,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多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增长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兴趣。俗话说:“文史不分家”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这个时代的文章不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体现了当时很多社会现实问题,并且很多人物、事件都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多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使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方便记忆以及系统学习。在扩充学生见闻的同时,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文章。教师就要联系史,理顺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对学生进行生动、细致、传神的讲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率。

2.对文言字词、句式的教学要灵活。教师要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反复强调,并加以归纳和总结,使其更有条理性。例如,文言文的字词教学,除了基本的字音、字形以外,还要反复强调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及通假字等概念。所谓灵活指的是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更加生动灵活地让学生接受,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考纲要求高中生必须掌握120个文言实词和l8个文言虚词,在如此重的任务下,教师要对这些文言词汇进行总结整理,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对于文言句式,教师要逐步教会学生各种句式的用法,切忌盲目求快。比如,让学生慢慢掌握判断、省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常见句式,知道它们的判别和使用方法。

3.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技巧。正确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有必要的。首先,让学生遵循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即“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达”: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泽文简明、优美、生动。其次,要体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特点。最后,教学生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技巧。1.留:对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年

、官职名、人名、物名等,还有经常使用的成语、习惯语等,如席卷天下、门庭若市、气象万千等。这些不必翻译。2.补:补充省略成份。如:还矢(于)先王。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3.换:把古汉语直接换成现代汉语。如:把“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中的“孰”换成“谁”。“使六国各爱其人”中的“使”换成“如果”。4.调:把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4.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赏析内容教材中的文言文作品虽然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但是学生要想学好文言文,只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引导、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文言作品,对于名篇、名段、名句要多诵读、记忆,以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在大量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引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话本小说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自由的阅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文言语言、积累文言文知识、学习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理念,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文言文鉴赏水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倘若按照以上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去教授文言文,那么就会很快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加学生文言文知识的储备,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改变目前的现状。虽然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难度很大,但是教师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探索,一定会让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伟民虽化诵读注重积累师生互动回归本色—一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语文.2009(15)

[2]刘泉.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水平之我见.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02)

第6篇: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B/S;;辅助教学;在线测试;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作为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环节,网络辅助教学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教师的任教班级人数明显增多,答疑、批改作业及评阅试卷等工作负担愈加繁重。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结合目前开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以及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开发了一套基于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该系统集信息与浏览、等级考试专栏、自我评测、作业提交与批阅、成绩管理、试题库管理、试卷管理以及考试管理等功能于一体,使得任课教师随时随地可通过网络批阅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回答学生的疑问等,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在线测试功能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客观题自动阅卷,降低了教学成本,使教学活动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2系统结构设计

网络辅助教学系统采用“客户端浏览器/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3层架构(如图1所示)。在客户端,用户通过浏览器与Web应用服务器进行交互。Web应用服务器负责接收和处理用户的请求,采用功能强大的数据访问接口访问数据库。数据的存储选择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 2000和Access2003两种,主要存储与教学相关的各类数据,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作业、试题库、成绩单等相关资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3系统功能设计

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中,用户角色有5种,分别是教研室主任、教务秘书、题库管理员、任课教师和学生。在登录时,用户选择不同类别、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将会拥有不同的权限。

3.1教研室主任权限

(1) 个人信息:修改个人密码和资料(如E-mail、电话等)。

(2) 教师名单:管理任课教师、题库管理员和教务秘书的姓名和密码信息。

(3) 学院名单:添加或删除学院名称信息。

(4) 课程名称:管理各课程的名称信息。

(5) 教学文件:上传教学相关文件(如教学进度安排)供任课教师下载。

(6) 信息:面向全校学生的教学公告以及面向任课教师的内部通知。

(7) 留言信箱:接收/回复任课教师留言。

3.2教务秘书权限

(1) 个人信息:修改个人密码和资料(如E-mail、电话等)。

(2) 信息:向任课教师教学信息。

(3) 留言信箱:接收/回复任课教师留言。

3.3题库管理员权限

(1) 个人信息:修改个人密码和资料(如E-mail、电话等)。

(2) 知识点管理:编辑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内容。

(3) 题目管理:为各课程各知识点添加题目。题目类型包括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以及操作题。每道题目包含答案、难度系数(0-5)、是否公开等属性。难度系数供任课教师组卷时作参考。设置为“公开”的题目,将自动作为学生自由测试的练习题。另外,在单选、填空和判断题的题干中还可包含图片、数学公式等信息。

3.4任课教师权限

(1) 个人信息:修改个人密码和资料(如E-mail、电话等)、管理个人网络空间。

(2) 浏览课表:根据学期、学院名称、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或上课时间查询课表信息。

(3) 班级管理:编辑班级信息,包括班级名称、所属学院、课程名称、班级人数、上课和上机的时间地点等。

(4) 学生名单:根据班级名称查看任课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注册信息、初始化学生密码、删除学生信息等。

(5) 考勤记录:按照日期查看学生课内上机次数、时间以及使用机器的IP地址等。学生课外上机记录不予登记。

(6) 批阅作业:删除或下载查看学生提交的作业文件,并登记作业成绩以及作业评语。任课教师可依据作业数据库大小决定是否进行压缩或备份数据库操作。

(7) 上传中心:上传资料文件如讲稿、作业内容、复习资料等供所教班级学生下载。

(8) 师生交流:接收/回复其他教师或学生的留言,留言可带附件。

(9) 试卷管理:按照课程名称和题目类型,从题库管理员编辑的题目中人工或随机抽取若干条题目并设置分值后组成试卷。设置为“公开”的题目不能选为考试用题。试卷有两种:正式试卷和模拟试卷。只有“正式试卷”才能在上机考试时采用。

(10) 考试管理:设置禁止或允许考试以及考试时间,指定或随机分发试卷,查看学生在线状态和考试结果提交情况等。对于单选、填空和判断题,学生提交后即刻登记得分,而操作题需要任课教师人工批阅。

(11) 成绩管理:录入学生平时、期中、实验及期末成绩,根据各成绩所占比例自动计算总成绩,并汇总出考试质量分析表,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以及各分数段人数。

3.5学生权限

学生首次使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院、班级和课程名称,输入学号和密码等信息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并登录后,可享有以下功能:

(1) 提交作业:提交新作业,查看已提交作业成绩及评语。

(2) 师生交流:查看留言信箱,给任课教师留言。

(3) 上机考试:在允许考试的情况下,打开任课教师分发的试卷并完成相关试题后提交答案。

(4) 查看成绩:包括查看作业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以及总成绩。

3.6未登录用户权限

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首页,为未登录用户提供了以下功能区:

(1) 自由测试:通过选择课程名称、题目类型、知识点内容及难易系数进行在线自我测试,提交后给出正确答案,对于错题,以醒目红色标注。

(2) 等级考试:提供与等级考试相关的复习资料、例题分析、解题技巧等。

(3) 在线答疑:按课程名称划分答疑区,为学生提供一个讨论平台。

(4) 网络课堂:提供各课程的学习视频、课外阅读材料等。

4数据库设计

由于网络辅助教学系统面向全校近万名师生,涉及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因此数据库结构设计至关重要。考虑到公共课程科目较多,经过实践和权衡利弊,后台数据库最终选用了SQL Server 2000和Access 2003两种数据库。

每位任课教师拥有一个独立的Access数据库,在教师首次登录时自动创建,数据库名称为教师姓名,专门用以存放所任教班级学生的作业压缩包和考试文件压缩包(占用空间较大),目的是方便教师下载或删除文件以及压缩或备份数据库,提高数据库访问效率。该数据库中包含作业文件信息(Homework)和考试文件信息(Test)两张表。Homework的表结构如图2所示。

学院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课表安排、试题信息、试卷信息以及学生注册信息、留言等则存放于SQL Server 2000数据中。由于数据表很多,关系也很复杂,图3仅给出部分表之间的关系图。关系图清楚地显示了表与表之间的联系,关系属性设置了关系的索引、CHECK约束以及在执行Insert或Update语句时是否级联更新相关的字段或级联删除相关的记录。图3中,Teacher表存放所有教师信息,包括教研室主任、教务秘书、题库管理员以及任课教师,TeacherID是该表的关键词段。ShareFile和TeacherFile表分别存放共享教学文件和教师个人文件。任课教师添加的课表存放在Plans表中,学期、学院以及课程信息分别存放在Term、College以及Course表中。另外还有试卷信息表、学生信息表以及各种题目信息表等,在此不再一一列出。

5实现方案

目前,Web服务器应用程序开发平台有J2EE和.NET两大类,开发技术则包括CGI、PHP、ASP、以及JSP等。本系统采用的是.NET开发平台和开发技术,编程语言选用的是。由于是一次编译多次执行,这就使得ASPX页面至少比同样功能的ASP页面快两倍以上。另外,引入了Ccodebehind技术,将程序代码以单独的文件存储,实现了程序代码与页面构架的分离,使得结构更加清晰,降低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的复杂度。本系统的开发环境是VS2005,所有动态页面为ASPX文件。

前面提到,由于实际需要,本系统采用了两种数据库形式存储数据。Web服务器端应用程序通过SQL 数据提供程序与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交互,通过OLE 数据提供程序与Access 2003数据库交互。访问数据库的过程是:(1)导入相应的命名空间;(2)使用SqlConnection或OleDbConnection对象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3)使用SqlCommand或OleDbCommand对象或DataAdapter对象执行SQL的Select、Insert、Update或Delete命令,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更新或删除操作;(4)将SQL处理命令的返回数据存入DataSet或DataReader中,并通过GridView或DetailsView控件在页面上显示。

在实现上传中心的网络硬盘功能时,使用了人工动态绑定技术,将文件系统的树型目录结构通过GridView控件呈现。绑定子程序关键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DataTableBind(ByVal CurPath As String)

Dim dt As Data.DataTable = New Data.DataTable()

Dim dr As Data.DataRow

'首先创建数据表结构

dt.Columns.Add(New Data.DataColumn("name", System.Type.GetType("System.String")))'名称

dt.Columns.Add(New Data.DataColumn("type", System.Type.GetType("System.String")))'类型

dt.Columns.Add(New Data.DataColumn("size", System.Type.GetType("System.String")))'大小

dt.Columns.Add(New Data.DataColumn("action1", System.Type.GetType("System.String")))

dt.Columns.Add(New Data.DataColumn("action2", System.Type.GetType("System.String")))

'先查找当前路径下的文件夹名称

Do While 当前路径下有文件夹

dr = dt.NewRow()

dr(0) = 文件夹名称

dr(1) = "文件夹"

dr(2) = ""

dr(3) = "进入"

dr(4) = "删除"

dt.Rows.Add(dr)

Loop

'再查找当前路径下的文件名称

Do While 当前路径下有文件

dr(0) = 文件名称

dr(1) = "文件"

dr(2) = 文件大小

dr(3) = "下载"

dr(4) = "删除"

dt.Rows.Add(dr)

Loop

GridView1.DataSource = dt

GridView1.DataBind()

End Sub

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本系统还采用了数据库加密、身份验证以及数据验证等方式。

6结束语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使用,基于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运行状态良好,目前已成为我校从事计算机公共教学的教师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学生的好帮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金秀,何鹏,周柏伟,等程序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 尚俊杰,秦卫中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 郑阿奇. 程序设计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胡延平.基于.NET架构的交通旅游售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1):230-232.

[5] 田 珍,游 智,李战怀. 基于.NET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8):3460-346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xiliary System for Education Based on

JIANG Yin-zhe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第7篇: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关键词: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 汉字特点 教学方法

初中的文言文篇目在数量上占教材总篇目近三分之一,因为,只有学生背诵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只有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的诵读,才能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文言文的自身特点,文字材料久远,古今意义差别很大;课文内容脱离时代,学生不易产生兴趣。加之教学方法生硬:片面的解释生字词,疏通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结果,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因此,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首先要求教师明确目标,分清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重点难点,安排教学内容

文言文教学内容广博:语言形式上有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等;思想内容上有文章的思想感情、作品主旨和文化意味等等;写作技巧上有修辞、句式及布局谋篇等等。因此,明确重难点尤为重要。

如,《曹刿论战》一文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一个“伐”字是理解句子的关键,伐,从人从戈,义为征伐,然而征伐有别:“征”是褒义词,常用于上攻下、有道伐无道;“伐”是中性词,多用于诸侯或平级之间的公开宣战,一般师出有名,进军时要有钟鼓,后文中有“公将鼓之”、“一鼓作气”、“齐人三鼓”就是明证。

二、根据汉字特点,落实教学内容

汉字由形、音、义三者构成,从文字体系看,属于表义文字,即,字形同其意义直接关联。所以,掌握常用文言词汇的词义就要充分利用汉字的形体,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从根本解决汉字古义问题,同时,由于是从理据上明了汉字意义的来源,所以掌握得更为牢固持久。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利用字形,理解本义。文献越是久远,其文字的本义使用就越频繁,而本义常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利用字形进行意义分析,往往能化繁为简,事半功倍。如《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中的“得兼”,学生很容易记成“兼得”。究其原因,一是断句不当,二是不理解“兼”的含义。

第二,比较部首,明辨词义。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一句中,“洌”容易被学生写作“冽”,课堂上,教师可进行比较,明确,三点水,是属水字部,意思与水相关,洌,《说文》“水清也。从水,列声。”这里形容美酒如水之清澈。

第三,比较字形,辨别近义词。如《左传・曹刿论战》一文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中,视与望,近观为视,远眺为望。视,从见示声;望,繁体作,上面是“臣”是眼睛,下面是“壬”,像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到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是远望。

第四,学汉字,明文化。汉字与汉文化可以相互论证,前贤做了大量这方面工作,可资借鉴。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一句,其中妻、妾地位迥异:妻,是男子明媒正取的正式配偶,但最初的婚姻却是强婚制,妻,篆书作,字形从女,从屮(头发很长,表示成年),从又(古文手字),意为抓住一成年女子,而强婚又是发生在夜晚,所以,婚字从女从昏。(古文手字)妾,从辛,从女。辛甲骨文字形为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是女奴,故《春秋传》有“女为人妾,妾不娉也。”

三、依据教学规律,深化巩固教学内容

词汇教学要遵循认知规律,“多种实验证明,学习有意义的词,已理解的词比学无意义的音节、假词和非词要容易得多,而且不易遗忘。意义记忆的作用大于机械记忆。”①文言文词义具有理据性――汉字构形理据,多义词义项关系也有理据性。一词多义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记忆才是深入掌握一词多义的有效方法。

如,初中课文里“名”出现的义项有“命名”(名之者谁)、“名字”(则题名其上)、“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出名、著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显然,这些义项密切相关,名,从夕从口,《说文》“自命也”。本是在夜晚便于指称不同的人而起的名称,义即命名;有命名则出现名称、名字;名字是用来称呼的,故有“说出”之意;名字众所周知则是“著名”。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要达到《标准》,要以文字,特别是实词为核心,根据汉字形义关系、义项关系的理据性实施字词教学;通过诵读一定的文言文篇目,积累常用词,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第8篇: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第一类:非说不可型。这种类型辅助文有两种:一是辅助文的知识性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必修(四)”第41页辅助文“相关链接”:“实事求是”一词的由来和定义。教师在讲到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知识点时,必须先阐明实事求是的定义,因此用辅助文中的对实事求是的阐述,结合课本第41页的正文内容进行讲授或指导阅读,学生很容易把握住其要点,增强记忆。再如“必修(四)”第88页辅助文“相关链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概念。教师在讲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时,让学生先弄清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很自然又复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这个概念,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二是理解难度较大的辅助文,甚至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辅助文。这类辅助文表现比较明显的是一些“名人名言”,反映在“必修(四)”教材中尤为明显。如:“必修(四)”第21页辅助文“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必修(四)”教材第33页辅助文“名言”:“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较难理解的除“名言”外,在其他辅助文中也存在。如“必修(四)”第15页辅助文“专家点评”:“二元论在回答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怎样才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不得不搬出一个万能的‘上帝’来帮忙,这就滑向了唯心论”。“必修(四)”教材第8页辅助文“专家点评”:“黑格儿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来说明哲学‘反思’的特点一例”。这些内容在教师看来并不难理解,但对于学生特别是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却不容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给予适当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类:可说型。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引用辅助文。这类辅助文在必修1-4册教材中占绝大多数,这也是教材设置辅助文的本意所在,其目的都是为了开拓和加深学生对正文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应有选择,正文理解起来较难或对正文的理解帮助较大的辅助文,教师应加以讲解或使用。如“必修(四)”第13页辅助文“相关链接”:“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在这里,为更好地说清贝克莱的这个著名命题,我结合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进行阐述,并将原句“I think therefore I am.”在上课后即展现给学生,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对这样的命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带着问题翻阅课本,开展讨论,再通过教师的讲解,观点的理解变难为易,而且印象深刻。

第三类:说了再说型。应该说,能被选入教材的辅助文都是经过有关专家严格筛选的,都具有代表性和可读性。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是运动、变化和不断发展的。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辅助文,在具体教学中及时联系社会热点和时事新闻,结合现实生活中生动、翔实、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对正文知识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拓展运用辅助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必修(二)”第102页辅助文“专家点评”中关于综合国力的说明,如果教师单纯就这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学生就会觉得非常抽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指出,这里的“国家”指的就是国家,而“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治力、经济力、国防力、科技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民族凝聚力等,而且可以制作综合国力全球排行榜表格,通过具体数据的比较,结合国内外新闻进行拓展扩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报效祖国的思想觉悟。

第三类:可不说型。此类型辅助文主要是内容比较简单明了,适合学生自学,对正文理解起来容易或对正文的理解帮助不大的辅助文。如“必修(一)”第10页辅助文“相关链接”:“拿到现金支票后,要妥善保存,不得折叠;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支票如被银行退回,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不得将它作为转账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购物”等。这些内容理解起来容易,学生课上自学或课后阅读均可,教师可不用作更多的说明。

以上是我们对辅助文的简单分类,按照教学目标的三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辅助文教学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9篇: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范文

一、语言是一位教师的天分

教师的语言是一堂课的音律,是一位教师的个人魅力,如何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激起朵朵浪花,这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抑扬顿挫的音调,具有一气呵成的流畅,具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同时必须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如果一位教师具备了上述语言的特点,那么他就具备了当一名老师的天分。低沉、单调、庸俗的语言就像一首催眠曲,将那些生机勃勃的学生带进了甜甜的梦乡,将那激情燃烧的课堂带进了郁闷死寂的深渊。所以我始终坚信,语言是一位教师首先必备的工具,只有在课堂上看到老师的激情,才能燃起学生的激情火焰,才会看到一个火一样燃烧的课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常锻炼自己的语言,尤其是教学语言。

二、敬业是一位教师的灵魂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老师的灵魂则是敬业,因为他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同时老师也是一个很辛苦的群体,如果没有一定的责任心,教师这个职业是很难坚持的,而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你就应该具有本着对党忠诚,对人民和学生负责的觉悟,你就应该对这份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一个青出于蓝的问题,而是一个青胜于蓝的问题,所以当一名老师应该具备敬业精神,这是你工作的动力,是你深受学生尊重的前提,这也是我这五年来恪守的灵魂。

三、知识是一位教师的底气

人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你要牢记一句话:给人一碗水,自己首先得准备一缸水,无论你的语言多么有魅力,无论你多么敬业,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它是一个老师的底气,如底气不足,有何颜面为他人授课,也许你的失误就可能误人子弟。因此,我从不放弃对知识的学习,这不仅包括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觉得你的知识是那样的渊博,你是那样的有才,心里佩服你,才会心服口服的认你为师,否则你就会丧失威信。

四、教研是一位教师的前途

教师的职业追求是什么,说现实一点是如何成为名师。如果老师只是机械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授课,那么知识永远得不到更新,思想得不到洗礼,他迟早会像细胞一样的衰老,我们只有大胆的改革创新,才可能避免对知识的机械化操作。但是如何创新,如何改革,教学研究为其提供理论的保障,因此要想与他人与众不同,要想成为一名名师,教研是必经之路,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五、人际关系是一位教师的桥梁

合作、相互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捷径,而为人处事、人际关系则是前提,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如今我已是一个学校的生物教研组长,如何提高本组成员的业务水平,如何提高本组的教学成绩是我的重点工作,这要求我有一个统一全局的思想,有凝聚人心的能力,同时具备与外界交往的能力。如果连人都不会做,试想何来和谐的人际关系,怎样才能赢得本组成员的尊重,因此人际关系是我通向他人与外界的桥梁,也是我与学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六、学生的成绩是教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