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巴山蜀水凄凉地范文

巴山蜀水凄凉地精选(九篇)

第1篇:巴山蜀水凄凉地范文

关键词:情景交融      离别之情

         成都近郊,杜甫草堂不远,至今耸立着一座薛涛的“吟诗楼”,点缀着蜀地的青山碧水,那是薛涛晚年所居之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从王建的《寄蜀中薛涛校书》可知,她的美貌她的才情如何的倾倒一时。当时的大诗人元稹在薛涛四十岁时出现在她的生命里,并写了“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寄赠薛涛》)。卓文君和薛涛,两位才女,都是四川人。虽然薛涛生于长安,但她在年纪尚幼时就随父迁到了蜀地,可以说薛涛是在巴山蜀水的灵秀浸染中成长起来的。

         薛涛,字洪度,幼时随父入蜀,因父早亡,遂沦为乐妓。虽为乐妓,但来往于幕府之间,以不凡的才艺而名躁一时的女才子有机会结识了很多的社会名流。她的文才也受到了当时许多大家的注目和赏识。她的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不论是送别友人,思乡念亲,还是酬唱寄赠,感怀民事,诗歌中都深蕴着诗人饱满的情感。昔人曾称道她“攻绝句,无雌声”。她的《送友人》是一首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送别诗,也是薛涛诗中较为著名的一首,是可与“唐才子”们竟雄的名篇。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唐薛涛《送友人》

         这首诗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常被编入各种唐诗选本中。诗歌以传统的送别为题,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诗人对于离情的渲染,在她营造的凄凉氛围中得到了完全的发挥。诗歌留给我们的,是需用心去体会的诗人对友人悠远缠绵,牵连不断的丝丝情谊。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水中蒹葭,月夜寒霜,远山苍茫,离人凄怆。诗人不言秋,但秋山秋水秋月夜令人心生秋凉。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经·秦风·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吟咏。《诗经》中别离在水另一方的是梦寐以求的情人,而诗人将忍受的离别之苦则是因友人的远去而生发。这凄凉的夜景折散出的阵阵寒意,无不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友人离别的凄寒感受。秋季相送格外难堪,“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第2篇:巴山蜀水凄凉地范文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因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2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 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4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5 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6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7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8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9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第3篇:巴山蜀水凄凉地范文

善于运用意象思维,能快速地理解诗词的意境。所有的意象都带有诗人特有的情感,具有特定意味。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诗中,作者运用的意象有:白帝、彩云、江陵、轻舟;江流水声、两岸猿声,通过这些意象抒写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一种意象只有经过诗人审美的眼光和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才能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掌握常见的意象,可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意象往往是植物。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李白有词:“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的意象往往代表着感伤、留恋、怀念等情感,通常用于朋友送别。春草也是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绵绵无尽头的春草比喻离愁别恨。而芭蕉、梧桐在古典诗词中都染上了孤独、凄苦、哀愁的情感色彩。李煜的“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长相思》)则奏出了一支萧瑟凄清的秋窗夜雨之曲,使帘内人长夜难寐,内心无限忧伤凄冷。李清照也曾借芭蕉表达伤心、愁苦、烦闷:“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用梧桐表达幽怨、凄苦的诗很多。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女主人公彻夜难眠,听细雨淋淋漓漓洒落在梧桐上,“怎一个愁字了得”!亡国之君李后主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描写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一个多么清冷凄凉的意境,诗人借“寂寞梧桐”表达无法摆脱的万般离愁。梧桐的意象对全词意境起了重要作用。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还有一些动物,如杜鹃、乌鸦、鹧鸪、燕、蝉、鱼雁、青鸟等。杜鹃又名子规。传说周朝末年蜀王杜宇号望帝,“使鳖灵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帝薄……亡去,化为子规。”杜鹃在春末出现,啼声哀怨,听去好象在说“不如归去”,所以诗人用它写游子思乡怀归之情。李白诗中有不少杜鹃。他在《宣城见杜鹃花》中写道:“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杜鹃的阵阵悲鸣引发诗人心中多少乡愁。他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凄苦哀愁氛围,表达对友人被贬的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用它渲染悲凉荒寂的环境氛围。乌鸦在民间是不祥之物,因它经常出现在荒僻之处。中国古典诗词有中乌鸦处往往是衰败、荒凉的。如马致远有“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秋思》)的凄凉,南宋词人张泌有“古树噪寒鸦”(《河渎神》)的萧瑟,而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更被称为千古绝唱,其凄切之情溢于言表。蝉,它在古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它餐风饮露,栖于高枝,因而颇有生活清苦、与世无争的隐士风范,成为诗人们寄托情思的又一物象。唐诗人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以蝉自喻,是对自身品格的抒写,寄寓了清高的心志。燕也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燕子是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中的一分子,但诗人常借燕子寄忧愁、孤独的情感。宋词人冯延巳《鹊踏枝》的“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用双燕相亲相伴、软语呢喃表达女主人公独居幽处的凄清与对心仪男子的期待。鱼雁是古诗词中传递书信的使者。晏殊“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渺茫无着落的惆怅充盈字里行间。秦观“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行》),北归无望的幽怨、怀旧思乡的离恨无法消除。南宋词人温庭筠有:“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蕃女怨》),李师中有“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菩萨蛮》),盼着有消息,而音讯全无。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词人盼望锦书,遥望云天,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离情别绪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第4篇:巴山蜀水凄凉地范文

正是这寂静的夜,把我的魂牵到了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在五丈原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苍天无情的带走了。

这一夜:我彻夜难眠,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丞相,异世通梦,恨不同生。丞相,您是否还记得?你出山之时,曾经说过一句话?待到功成之日,定当归阴。可是,您是否知道:您如果出山了,就再也不可能回来。因为刘备请你出山了,那绝对注定是一条不归之路。

自从您走后,隆中变得寂静了。再也没有了那悠扬悦耳的古琴声,再也没有了那促膝纵横论之人。以前那个羽扇纶巾的您,再也不会出现了。您,将远赴征尘;可是那个您,那个悠闲自在地您,再也不在了。而出山的您一心辅佐刘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智谋过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那个人再也回不来了,这叫我情何以堪呀?看着您日夜操劳的身影。看着您一次次的无奈,一次次的忧伤,我的心也为之所动。看着您那样,一次次的心酸,心痛泪奔:心痛泪流

为之泪奔:为之落泪。为您那鞠躬尽瘁的精神而引起一层次的触动,为您那死而后已的品质而引起一次次的心痛泪奔。您这种品质怎不叫我折服?怎不叫我敬佩?怎不叫我一次次为之泪奔,怎不叫我一次次为之心痛?

看着您轻挥羽扇,指挥着您心目中的百万雄师。看着您日夜操劳的身影,看着您那一阵阵剧烈的咳嗽,我怎能不为之伤心?不为之担心?不为之心痛?看着您那日益消瘦、日益难以支撑的身体,我一次次的泪奔、一次次的心痛、一次次的泪流满面、一次次的哭泣,我多么想替您分担一些军事上的事情,只可惜身处异世,生于不同年代。如果我和您生于同一年代,为图丞相之志,思思愿效犬马之劳,为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您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在所不辞,我也心甘情愿【写到这儿:泪奔了,心痛万分,不经意间眼眶湿润了,泪如泉涌】

夜,真的好静。我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唉……我不禁一声长叹。不禁发问:丞相,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怎么样?过得还好吧?您又在和刘备促膝长谈吧?

丞相,秋夜无吟,夜真的好静。寂静的隆中内再也没有了您的弹奏声。再也没有了您那悠扬的歌声。

我抬头哭问苍天:您为何急匆匆地将他交与秋风?

苍天回答我:因为丞相太累了,他需要休息。

我低头哭问大地:您为何急匆匆地将他揽入怀中?

大地告诉我:因为残缺才是美!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是啊,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你的死,不需要任何事物来打扰,只需要合上双眼,安安静静的同这个人间永远的告别,同这个世界永远的告别。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你一生的追求!可是我,却无法忍受这样的静,我想向全天下人泣诉:你们知道吗?诸葛丞相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了,永远!

秋风呵,你也为什么这么无情?为什么要在丞相病体不支日渐虚弱的时候再为他加上一重负担?为什么?不,它不是无情,它是来为丞相送行的。你没看见。那满地的红叶就是通往天国的地毯吗?你没听见,整个天地间都在呜咽,都在低鸣吗?

那么归雁呢?你为什么也要在这一日给巴蜀大地平添上几分凄凉,几分落寞?归雁么?它也无罪,它只是想把自然界中最绝美的音韵献给这位世间最最劳苦,最最可敬的丞相罢了!

古原、秋风、归雁、落叶……夕阳西下,惟有人断肠!

之后,成都连下了好几个月的雨。难道上天也在为你的未竟之志含悲吗?是的,一定是这样。你的离去,足以使天地为之动情,日月为之哭泣!

道是无情却有情!

道是无情却有情啊,丞相!

我不禁想起了你离开隆中时的最后一瞥,那么留恋,那么不舍……是啊,隆中。那个哺育了你十年的小小村落,那雾霭茫茫的萦绕着你长达十年的耕读生涯,叫你怎能不日夜思恋,怎能不魂牵梦饶?

隆中,野花芬芳依旧,小桥流水依旧,修竹交加依旧,猿鹤相亲依旧……可是,它们的主人已经永远不能回到这里了。它们,它们可都还在等着你呢!还都记得你的承诺呢!

——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陇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从此,你跟着先主踏上了那条不归路。不归路啊,你可知道么,丞相?你一定知道的。可是你更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算前方充满了坎坷,布满了荆棘,哪怕是万丈深渊,你也会义无返顾的走下去!

刘备笑了,胜利的笑了!这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可望而不可及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是在你的手里。

你也笑了,疲惫地笑了!可是我知道,这笑容背后该是隐藏着怎样的辛酸与血泪啊!成都府内,丝竹声声,舞姿曼曼,觥筹交错!而,丞相你,已无心谈笑,只剩下不尽的疲惫和那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政事。

终于到了白帝托孤,那最不堪回首的一幕!四月的白帝城,杜鹃声声声入耳,伴者如咽江流,如诉山风,一声声凄厉的杜鹃啼鸣,更使得本来就萧瑟的白帝城倍添凄凉……

刘备驾崩了,他死的时候很安详,将一个破烂不堪的残局留给了你。呵,是残局。你接下了,含泪接下了。你清楚的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从此开始了你呕心沥血的政治生涯,开始了你弥漫着悲剧重雾的英雄时代!

——天道常变异,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取而代之?为什么不?我仰天暗笑,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读懂了你,因为你不屑,不肯,不愿去走不同人们为你主观设计出来的不同道路,你一生在走自己的路,并且走出了一片不朽,这一切——

齐鲁大地可以为你做证——

荆楚风云可以为你做证——

巴山蜀水可以为你做证——

渭原秦川可以为你做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你的承诺,是你一生的承诺。为了它,为了天下,为了先帝的殷勤托付,为了,心中的那个残梦!你殚精竭虑,苦苦思索,七擒八阵,转南征北……难道三顾之恩,托孤之重真的有那么重的分量,让你穷毕生精力去报答么?

秋风吹来了,吹过渭川平原,吹过五丈原大地,吹过将士们的心田!你的乌发日渐花白,你的身体日渐消瘦,你的步履日渐蹒跚,摇曳地如同风中之烛!虚弱的你竟然连秋风也禁不起吗?不,不是,你还禁得住!五丈原大帐内,你不正在伏案理事吗?校场上,你不正在含笑练兵吗?军营里,你不正在仔细巡营吗?

《卧龙吟》又一次在中军宝帐中响起!但这,却是最后一次!没有苍凉,没有无奈,没有落寞,也没有悲泣……因为,因为什么也没有了!

秋叶飘落,雁阵归去,其声凄厉……

隆中,风景依旧。小桥,流水,野花,竹林,草庐……

丞相,你一定又在这里躬耕田亩,束发读书,吟诗会友,抚琴高歌!不过,这一次,是在我的梦里……

小桥、猿鹤、茅草房、古琴依旧存在。然而您,永远回不来了。

第5篇:巴山蜀水凄凉地范文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

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

耕牛未尝汗,投种去如捐。

农事谁当劝,民愚亦可怜。

平生事游惰,那得怨凶年。

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

江山非一国,烽火畏三巴。

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

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

沙头烟漠漠,来往厌喧卑。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

游人多问卜,伧叟尽携龟。

日暮江天静,无人唱楚辞。

太守王夫子,山东老俊髦。

壮年闻猛烈,白首见雄豪。

食雁君应厌,驱车我正劳。

中书有安石,慎勿赋离骚。

残腊多风雪,荆人重岁时。

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

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

故人应念我,相望各天涯。

江水深成窟,潜鱼大似犀。

赤鳞如琥珀,老枕胜玻璃。

上客举雕俎,佳人摇翠篦。

登疱更作器,何以免屠刲。

北雁来南国,依依似旅人。

纵横遭折翼,感恻为沾巾。

平日谁能挹,高飞不可驯。

故人持赠我,三嗅若为珍。

柳门京国道,驱马及春阳。

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

第6篇:巴山蜀水凄凉地范文

关键词:贬谪诗歌巴渝地域

据尚永亮先生《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一书,唐代被贬到巴蜀地区的士人总数仅次于岭南地区,因此在唐代的诗歌中不乏反映巴渝地区经济、政治、民风民俗及文化底蕴的作品。在对巴渝的认识上,唐前古题乐府诗虽数量不少,其内容多描摹巫山、三峡的写景之作,但这些作品未必是诗人亲临其地的真实感受,因而诗作往往有概念化、公式化倾向。而唐代的巴渝诗大多抒写诗人的亲身经历和独特感受,熔铸了诗人自身的遭遇和真实的情感,来渝逐臣,终日伴随着比肩苍穹的山峰和凄凉哀婉的猿啼,不禁心生怀友之情,因此被贬来渝诗人多写悲叹身世和寄远友人之作,这无疑给巴渝的形象赋予了新的情感色彩。

一、白居易忠州贬谪对巴渝形象的塑造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率先上书奏请缉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元和十三年(818)改任为忠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二月,白居易携全家由江州启程,溯江而上,奔赴忠州任刺史一职。

提拔出泥知力竭,吹嘘生趣见情深。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感旧两行年老泪,酬恩一寸岁寒心。忠州好恶何须问,鸟得辞笼不择林。(《除忠州寄谢崔相公》)

在至忠州途中,白居易写下此诗。诗中的“鸟笼”指江州,诗中不仅充满了对崔相公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即将离开江州的愉悦和对赴渝的期待之情。“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虽然此去路途遥远而艰辛,但有家人的陪伴,途中仍充满着喜悦。

初入三峡,当他看到了两岸高耸入云、壁立万仞的群山,水流湍急、礁石丛生、滩险相继的峡谷之后,诗人不禁对此行的安全担忧起来。“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瞿唐呀直泻,滟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苒竹篾稔,欹危楫师趾。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自古飘沉人,岂尽非君子?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长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初入峡有感》)特别是峡中的夜晚,更是让人毛骨悚然,在《夜入瞿塘峡》中作者记录了他夜经瞿塘的深切体会。担惊受怕、险象环生的行舟之旅让先前还欢喜有家人陪同的诗人身心疲惫。

到忠州之后,诗人所见到的是“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初到忠州赠李六》)这个市井只抵其他地方一个村子,驿站仅为小小的兰船,地势格外崎岖的忠州城给诗人的第一印象很不好。还不止这些,这里的天气也是“雾雨多阴天”。因为巴渝地区多云雾,就连白天,城里也是暗沉沉的毫无生气,这让作者感到十分压抑。到了傍晚呢?则是“悄悄复悄悄,城隅隐林杪。山郭灯火稀,峡天星汉少。”(《西楼夜》)由“悄悄复悄悄”、“灯火稀”可知当时这个地区人烟稀少。

巴人自古靠刀耕火种,田地窄且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困顿,市面冷落萧条。即使是诗人看作“鸟笼”的江州也没有到如此萧条之境地,这样的环境让白居易生出很多的不满,他常常将这种不满写入诗中从而告知远方的友人。在忠州时虽“门前亦有客”但却是“相对不相知”的,因此诗人只得将这种孤寂苦闷不平之感以书信的方式寄予远方的友人。如《除忠州寄崔相公》、《初到忠州赠李六》、《初到忠州登楼寄万州杨八使君》、《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即事寄微之》、《寄王质夫》、《哭诸故人,因寄元八》这类诗作大多数记录了当时诗人在忠州时的所见所感:

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时时窃自哂,刺史岂如是?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莓苔翳冠带,雾雨霾楼雉。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回头望南浦,亦在烟波里。而我复何嗟?夫君犹滞此!(《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

总之白居易由初到之时的恐惧,到感到孤独从而生出不平之气,最主要的是借巴渝的山水形胜、气候特征,来抒发自身对朝廷将“本是关西贤”的诗人抛弃的不满,但且喜当地民风淳朴,人民刚健尚一起,少案牍使诗人有闲暇,来打理自己亲手造的东坡乐园。到最后竟对这样一个“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三月蚊蟆生”,“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的地方依依不舍。

二、刘禹锡对巴渝形象的塑造

与白居易同时期的还有一位诗人也被贬到了巴渝地区。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运动,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宪宗元和九年(814)十二月,刘禹锡被召回京,不久又被外放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刘禹锡担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其在夔州待了近三年之久,创作了许多歌咏巴渝山水形胜、巫山神话和人民生活场景的诗篇,但其成就最大的当属对巴渝本地民歌竹枝词的创作贡献。

刘禹锡在其《畲田行》一诗中对当地人民的耕作方式进行了全过程描述:“何处好田,团团缦山腹。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下种暖灰中,乘阳拆牙孽。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心。由来得地势,径寸有余金。”这首诗将巴渝人民耕种中祈神、烧木取肥、下种、等待收割的全过程表现得十分清楚,虽还是刀耕火种的方式却也有“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心”的闲暇。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之中,刘禹锡并没有像白居易那样只是一味地抱怨慢慢地销蚀自己的青云之志,而是入乡随俗自得其乐,依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当地劳动人民用竹枝词歌咏男女嫁娶、渔樵耕作、祈求神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清代北京竹枝词》说:“所以记风土,讽时尚也”;清人王士的《带经堂诗话》:“竹枝咏风土,诮细诙谐皆可人”。刘禹锡的竹枝词将本地地方情调和浓郁生活气息相融合,歌咏男女爱情则常常采用角色式的写法用男女的口吻来代言。清人王世《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而刘禹锡使其真正进入成熟阶段并产生了深广影响。

三、薛能对巴渝形象的塑造

“右唐薛能,……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唐诗纪事》卷六十)《新唐书・李福传》载:“会蛮侵蜀,诏福持节宣抚,即拜剑南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薛能作为李福的副将,后经李福举荐为节度副使,转摄嘉州刺史。薛能有《春居即事》、《平盖观》、《石堂溪》等描写巴渝地区民风民俗、天气与生产作物的诗歌;《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题开元寺阁》等描写巴渝地区山水形胜,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寄托于山水之间的诗歌,这类诗歌与前代刘禹锡、白居易的诗歌都有类似。

唐代蜀南产荔枝,唐明皇宠妃杨玉环喜吃荔枝,据考证当时进贡荔枝的地方便是今天的涪陵。薛能《荔枝诗》序云:“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在前期白居易也有大量的表现对荔枝喜爱之情的诗篇,如《荔枝楼对酒》、《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等,还亲手种植荔枝树,足以表现当时贬谪至巴渝的文人们对巴渝地区的山川秀美的风景的喜爱。

四、结语

巴渝这块土地由于自身文化传统的限制,本地并不出文人,因此巴渝诗歌中缺少本地文人对巴渝地区的书写,而相比本地区的冷清,外籍诗人对巴渝的书写相对热闹,特别是被贬文人的加入为巴渝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感彩,也带来了巴渝诗歌的繁荣。其原因有三:

第一,巴渝本地区的特有资源,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巴渝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其东接楚地西靠蜀国,文化受到两地的共同影响。还有巴渝的山水也历来为诗人们所称道,除此之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诗人们歌咏的对象。

第二,与唐代诗人喜漫游的风气密切相关。唐代的诗人多喜漫游,从而使他们都拥有一种出世的态度。李白曾经三次取道三峡,陈子昂青年时候也曾有宦游巴渝的经历,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名篇,如《白帝城怀古》、《金陵望楚》等,这些都对巴渝诗歌的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三,被贬来渝做官的诗人们对巴渝诗歌的影响则是举足轻重的,其中以白居易、刘禹锡为典型代表。他们来渝虽然也有像或取道或宦游诗人类似的作品,但重在关注的不是美好的巴山渝水或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是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现状,从他们自身的体验出发揭示出当地人民的疾苦。至此,巴渝诗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宋祁著.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袁行霈,罗宗强.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宋]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2010.

[5]熊宪光,王广福,宁登国.巴渝诗词歌赋[M].重庆出版社,2004.

[6][清]王士著,张宗纂集,戴鸿森校点.带经堂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7]朴玉女.中唐诗中的巴蜀[D].台湾逢甲大学,2010.

[8]陈雅欣.唐诗中的岭南书写研究[D].台湾国立成功大学,2009.

第7篇:巴山蜀水凄凉地范文

论文摘要:杜诗的炼字艺术历来为学界所推崇。文章重点论述了杜诗炼字的体现、规律及成就、原因。

昔人有云:“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杜甫作为诗之大家,其锤炼字句的功夫向为学界所推崇。宋代的黄庭坚断言,“拾遗句中有眼,篇篇有之。”对杜诗的炼字作了极高的评价——一句炼一字乃至数字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全句顿生异采,焕发精神。

一、杜诗炼字的体现

(一)炼动词

1.“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宿赞公房》

通过“荒”之与“倒”写出了秋色阑珊,物之凋零。

2.“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水静楼影直,山昏塞日斜。“——《遣怀》

“随”写出有意无意之伴随,“堕”状无声无息之滑落,边塞之悲寒飘然而来。

3.“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苦竹》

炼“自守”、“扶持”、“避”、“疑”,写出了一丛苦竹高高低低相互扶持,倩影扶疏的画面。言外之意是状似苦竹一类的人,不怕地位低,身份贱,自守清白,相互扶持奋发向上。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唐人工于写景,杜诗工于摹意。”通过锤炼动词以见诗人幽微之深意,即意在词外。

4.“羌妇语还笑,胡儿行且歌”。——《日暮》

用“语”、“笑”、“行”、“歌”4个动词点染出了少数民族妇女、男子的粗犷、豪放、率真,与唐朝子民形成了鲜明对比。“羌妇”和“胡儿”的形象呼之欲出。

5.“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野望》

“风更落”是因为“叶稀”,“日初沉”是因为“山迥”!真乃鬼斧神工之状物!写出了人想不到的角度。

(二)炼形容词

1.“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晚出左掖》

通过“浅”、“齐”、“散”、“迷”、“湿”、“低”6个字表现了唐宫廷散朝时的场面,既严肃又热闹,寒冷中透出春意。《杜臆》云:“杜诗妙在气象,此于退食时,能写出委蛇气象。”炼6个字写出了下朝官员在宫廷政治面具下掩饰不住的要赶回去吃饭的浓厚的生活气息。

2.“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题省中壁》

炼“静”、“深”2字,写出了春光无限,鸣鸠与与乳燕自在享受美好时光,花自盛开,花自飘零,美丽的菟丝子在春日里静悄悄地长。在静中写出了动,在深中写出了扑面是春的浅。叶梦得《石林诗话》,“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被逐流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涵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浅深以是为序。予尝戏为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如‘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当为涵盖乾坤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当为随波逐流句,‘百年地僻柴门远,五月江深草阁寒’,当为截断众流句”。认为杜诗通过炼形容词达到了禅宗要求的3种语言艺术境界。而“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更是宫廷内的景色,那么“静”、“深”之外更透露了百僚和睦,一心事君的政通人和之气。这就是叶梦得讲的“随物应机,不主故常。”

3.“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秦州杂诗二十首》

以苔藓衬托山门之古,以丹青衬托野殿之空,传神。

4.“塞上传光小,云边落点残”——《夕烽》

以“小”、“残”见之于“塞上”、“云边”,写出了夕阳下烽火连绵的壮观。

5.“翠乾危栈竹,红腻小湖莲。”——《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干”和“腻”两个形容词置于翠、红之后写出了翠竹的苍劲,红莲的粉韵。

(三)炼数量词

1.“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花底》

千万是言其多,见花之开,喜不自禁,人在花海,欢悦更难禁。

2.“山连越嶲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野望》

“三蜀”与“五溪”对仗工整,而且贴切地写出了射洪山水的雄胜。

3.“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百”、“双”、“一”、“五”四个数词点出了韶光易逝,青春易老的无穷感慨。

4.“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越王楼歌》

“百丈”与“半轮”相互映衬,写出了江水如练,残阳如血的画面。

5.“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水槛遣心二首》

都市“十万户”的热闹繁华与草堂水槛附近“两三家”的冷清幽僻形成对比,状写回归乡村后心情之宁静超脱。

(四)炼名词

1.“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李酃县丈人胡马行》

以“秋竹”写马耳之锐,以“寒玉”可削写马蹄之坚,神骏之姿飒然而来。

2.“东走无状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洗兵行》

秋风起思鲈鱼,明月升有恋巢鸟,在锤炼名词中使用典故,表现了郭子仪收复两京顺应民心。古人对杜诗的这种手法称为“用事”。杜诗“用事”信手拈来,不牵强附会,不掉书袋。以天才为诗。

3.“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

以鸿雁南飞对江湖零落,形成对仗。这样的锤炼名词,多见于颈联,颔联,尾联。叶梦得曰:“杜诗《寄高詹事》云:‘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鸿、雁二物也。鲤者,鱼之一种,疑不可以对鸿雁。然《怀李白》云:‘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以鸿雁对江湖,为正对矣。《得舍弟消息》云:‘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鸰诗。’乌、鹊二物,疑不可对鶺鸰,然《偶题》云:‘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羆’。以乌鹊对熊羆为正对矣。《寄李白》云:‘几年遭鹏鸟,独泣问麒麟’。鹏鸟乃鸟之鹏者,疑不可以对麒麟。然《哭韦之晋》云:‘鹏鸟长沙讳,犀牛蜀郡怜。’以鹏鸟对犀牛为正对矣。《寄贾严两阁老》云:‘貔虎闲金甲,麒麟受玉鞭。’以貔虎对麒麟为正对矣。子美岂不知对属之偏正邪,盖纵横出入,无不合耳。”认为杜诗在锤炼名词形成对仗的问题上,达到了“纵横出入”,偏正相生,自然成趣的境界。

4.“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雨晴》

塞柳翠,山梨红是写色,胡笳发,一雁孤飞高空是写声,状形,秋天雨后晴空的清、艳、凉、旷历历而来。

5.“塞外苦厌山,南行道弥恶。冈峦相经亘,云水气参错”。——《青阳峡》

冈峦见云水之中,云水飘曳于冈峦之上,山川巍峨,镌然纸上。江盈科《雪涛诗评》曰:“少陵秦州以后诗,突兀宏肆,迥异旧作。非有意换格,蜀中山水,自是挺特奇崛,独能象景传神,使人读之,山川历落,居然在眼。所谓春蚕结茧,随物肖形,乃真诗人,真手笔也。”就是说杜甫在状写蜀中山水时善能抓住特定的“物”即对象,进行“随物肖形”,“春蚕结茧”的艺术加工,达到“挺特奇崛”、“象景传神”,使人读之,过目难忘,所写对象,历历在目。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蜀道山水奇绝,若作寻常登临览胜语,亦犹人耳。少陵搜奇抉奥,峭刻生新,各首自辟境界,后来天台方正学入蜀,对景阁笔,自叹无子美之才,何况他人乎?”方正学沿杜甫入蜀之路走一遭,对着杜甫曾描写过的景物同样来作诗,结果自叹弗如,没有办法做到“搜奇抉奥”,“峭刻生新”,“自辟境界”,随物换景,篇篇不同。

二、杜诗炼字的规律

1.所炼之字在一句诗中的位置各不相同。(1)炼句中一字,如“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2)炼句末一字。如“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3)炼第2字。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4)至少炼句中2字。如“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一句中锤炼2字。

2.因实事实情实景实物而炼字。如《从人觅小胡狲许寄》中二句“举家闻若咳,为寄小如拳。”这只小猢狲叫声听起来象人在咳,形体只有头那么大。通过声音和形体的特征写出了小猢狲的独特。杜诗的炼字是围绕实事实情实景实物着笔,就避免了虚妄浮华的流弊,避免了应景化,庸俗化,将诗艺引向了现实主义的新天地。学界评价杜甫入蜀后,诗艺达到了顶峰,清昆山王履曰,“文章纵不宜规规传神写照,亦岂宜泛然驾虚立空?驾虚立空以夸其多,虽多亦奚以为?少陵则不然,其自秦入蜀诗二十余篇,皆揽实事实景以入乎华藻之中,是故高出人表,而不失乎文章之所以然。”认为杜甫高人一等之处就在于“揽实事实景以入乎华藻之中,”实事求是地炼字。周綖曰:“少陵入蜀诸篇,绝脂粉以坚其骨,贱丰神以实其髓,破绳格以活其肢,首首扌离幽撷奥,出鬼入神,诗运之变,至此极矣。”认为是从“骨”、“髓”、“肢”三个层面进行创造性炼字。如《草堂即事》中二句,“雪里江船渡,风前竹径斜”。炼“里”、“渡”、“前”、“斜”四字写出了草堂门前的一派自在且实在的雪景。

3.炼字与结句、谋篇结合起来。如《后游》一首,“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首联炼“忆”、“处”、“怜”、“时”4字以拟人手法让山寺、野桥恋恋随人;颈联炼“润”、“薄”、“暄”、“迟”4字写出了极目四望的景物,移步换景;尾联炼“为减”、“何之”4字,以疑问加强气势,寄形山水之意水到而渠成。特别是颔联炼“有待”、“无私”四字,写出了风物依旧,景色宜人的感慨。赵氵方曰:“杜诗有两等句,皆尝自言之。其一曰‘新诗改罢自长呤’。凡集中抑扬开阖,与造化争衡于一字间者,皆是。其二曰‘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如此章‘有诗’、‘无私’之类是也,盖与造化相流通矣。”炼字不脱离律诗的实际要求,贯穿于结句,谋篇的全过程,既“与造化争衡于一字”,也“与造化相流通”。赵方;曰的话也从侧面验证杜诗炼字有二条途征,两重境界,一是字斟句酌,通过反复“改诗”、“呤诗”的办法,争衡于一字;二是诗绪飞动,才气纵横,在长期炼字的积累上,下笔如有神,出现神来之笔,不需争衡于一字。既遵循格律,又敢于突破格律的束缚。

4.炼字讲究独创、特色。历代诗家都讲究炼字,杜诗炼字在叠字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明杨慎曰:“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认为杜诗在叠字的锤炼上独步百家。杜诗叠字(1)用之句首,如“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2)用之句尾。如“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3)用之句上腰。如“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云石荧荧高叶晚,风江飒飒乱帆秋”,“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4)用之句下腰。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碧窗宿雾濛濛湿,朱拱浮云细细轻。”一般的诗家也能炼名词、数量词、形容词、动词等,但独不能炼叠词,那么能炼叠词就成了杜诗的独创。

三、杜诗炼字艺术的成就及主要原因

第8篇:巴山蜀水凄凉地范文

??那是曾经感动了一代人的东西,不能奢望任何一个游戏是永远的,但仙剑做到了,至少是仙剑的精神做到了。

??做为RPG游戏无法攀越的颠峰,做为一代游戏的经典,它让多少人执着地为它流泪,为它彻骨伤痛。

??我可以和别人嘻嘻哈哈地谈论任何问题。嘲笑政治,调侃生活。但是仙剑,我不可以,因为那是我的信仰。生怕玷污了的信仰。

??那是我永远的仙剑。

永远的月如

??总觉得是该为我的仙剑我的月如写点东西,每次一提笔,就会暗自伤神,再读那句,今生情尽空悲切,来生再续未了缘,不觉,已潸然泪下。

??然后就会想起那幅永恒的经典,一袭紫衣的月如,撑着那把油纸伞,怀抱着忆如,静静地站在树下,缓缓地转身,嘴角荡漾着世间最美的浅笑,眼里流动着淡淡的忧郁和不灭的精魂。我一直深信那个月如不是一个只靠傀儡虫支撑的躯壳;我一直说,那个月如是在那等她的幸福,等她的逍遥大哥,来带她“吃到老,玩到老”;我一直任性地和别人辩解着,你看你看,月如眼里那逼人的灵气,那不是傀儡虫可以给予的。一边申辩着,一边心痛得泪流满面。

??月如身上有着风中百合般的不卑不亢的高贵,有着如竹般挺拔的坚强,拓尘拔俗,清妙绝伦。甚至于她那种小小的刁蛮小小的任性,都使她更加地完美。无悔地和她的逍遥大哥,一路磨难地走下去,是为了另一个远比她显得柔弱女子。其实,懂得月如的人都会了解,月如何尝不是需要最多的爱最多的呵护呢?

??月如的家乡在苏州,因为爱着月如,所以一并深深地喜欢那片孕育出这般轻灵脱俗人儿的水乡。印象中的江南美女,都是温婉柔情似水,而月如更像天边轻盈的月,氤氲着冰冷的清辉,深藏着却是如水的柔情。

??紫色,最能衬托出月如的美。或者说,月如,将紫色的蕴涵书写散发得淋漓尽致。紫色是梦的颜色,是心在高处的颜色,是坚强与柔美最完美的统一,是空灵高贵的色彩。没有人比月如更适合紫色。

??记得彩依化蝶后月如说的话吗?她说,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没有人希望自己心爱的人比自己先离开人世,为了让自己所爱的人好好的活下去再大的牺牲都是值得的………彩依的心情,我想我能体会。她就是这样纯粹这样无悔地爱着她的李大哥。她说,我们三个要都永远在一起,这就是她单纯美好的愿望,可惜,终如雾霭。当一切成为“灵散红尘渺无迹,月迷巴蜀似木人”,只记得,那个一直在付出,一直不为人知地付出的月如,飘逸纯真的笑。

??总认为,逍遥月如的爱是在结伴江湖中积累出的,会深刻得象月光刃刻在心上。经历了磨难,得到的是最快乐的相知。逍遥和月如在一起的那些日子,纵是妖魔无数,却也因为有对方的存在而变得快乐。尚书府门前,月如笑逍遥是乡下土包子,逍遥一脸坏笑地说,偏偏就有些千金大小姐爱吃土土的包子。看着月如撅着嘴可爱的样子,我想这是永远该多好。和月如在一起,逍遥会真正无所顾忌地笑,和月如在一起,逍遥才能感受到他最向往的逍遥自在。在京城,逍遥那番“吃到老,玩到老”最朴素却又最真诚的誓言,是他一生的所求。月如的离开,让逍遥让我让所有爱她的人心撕裂般的痛。这就是那个任性刁蛮的孩子啊,这就是那个完美如满月却有着如打碎的月光般伤感的孩子。

??仙剑二最终给月如,一个温馨的结局。看着那个坚强的背影,想起她曾经撅着嘴任性的表情,想起雪花在她身边蹁跹如扬花,想起她眼里一抹淡淡的笑,想起她上扬的嘴角温柔的弧度,忽然想起,“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不觉泪流满面……

永远的灵儿

??我是爱月如的,但这不妨碍我喜欢灵儿。

??这个被宿命决定了要飘落的女子,这个柔弱惹人怜惜的女子,这个终为拯救苍生牺牲的伟大得可以让所有人记住的女子,注定的成为了一个绝尘华美的梦。

??我记得有人和我说过,月如是逍遥现实中最好的红颜知己,灵儿是逍遥最好梦中情人。我想,灵儿,总归要在梦里的。是盛渔村那个侠气云天的少年梦里永远的仙女姐姐,是那个功盖武林的蜀山掌门梦里永远的灵儿妹妹。的确是,灵儿天性中的一切,温柔如水,善解人意,楚楚可怜,没有哪个是让人拒绝。这点不同于月如,在爱月如的人眼里,她的刁蛮任性无不是她的可爱。而另有偏执地人是不愿接受月如的这些种种。灵儿可以让所有人接受,让很多人喜欢,包括我。

??逍遥对灵儿的感情,我一直是认为来源是责任。在仙灵岛上无法拒绝的开始,逍遥开始了他对灵儿所背负责任的偿还,开始了他对灵儿救婶婶救自己的报答,开始了兑现他对无助的灵儿,和她死去的姥姥的承诺。但逍遥对灵儿的偿还,报答,承诺,都是因为灵儿的善良,灵儿的付出。

??我想也许是这样的。

??逍遥在京城,对月如那番话,可以好好细细地品味,他说“等一切事都结束以后……”只是灵儿的宿命是终究逃不过的,背负着灵儿的爱,逍遥无法逍遥,他在幻想一切可以结束,他一霎那地选择了思想上的逃避。

??可是,灵儿的善良柔弱,最终是让逍遥爱上她,在仙剑二的画轴那段,逍遥忧伤和怜惜的眼神,刻满了让人无法体会的思念,是义无反顾的,可以舍弃了自己的。这个时候,他已经无法说清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的,因为爱上一个人,就会爱上她的种种。从他在梦里爱上她的那刻,他就觉得是从在仙灵岛,看到那朵池中孤莲,开始无法拒绝地一见钟情了。

??只是,灵儿的神圣,灵儿的高洁,是逍遥在梦里最美的想象,美丽得不舍得去触摸。对她,永远有着宿命的距离,所以他只能在梦里爱她。也许灵儿的美,是洗涤一切俗垢,幻化出最纯净的心后,才更能会体会得出的圣莲般的圣洁。也许,宿命的迷离,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灵儿的舍身的伟大,凄美的眼泪,更加衬托得出这朵飘落在仙灵岛上的孤莲的绝美。也许,只有,在梦里,才会更好更清楚地看到灵儿的泪痕。也许,今生的情尽,能让爱她的逍遥更执着地期待来生的未了缘。也许,今生就让逍遥在梦里好好地爱她,是她宿命里最好的归宿……

??在所有爱她的人的梦里,她成了永远……

永远的阿奴

??也许是太过绝美的月如,太过凄美的灵儿牵动了太多善感的心,她们萧索的命运埋葬了太多悲凉的泪水,太多刻骨铭心的痛,迷离的双眼看不见黄昏瑟瑟的风中有个美丽的女孩,单薄地执着一支竹笛,任笛声绽放着无尽的难过,与凄凉……

??这也是一个无悔的女子啊。

??其实,阿奴何尝不是仙剑永远的伤痛中一滴最纯粹的泪呢?

??有没有想过,她的悲哀?月如,灵儿纵是在心底震撼出最恒古的伤痛,但还有逍遥对她们如天边最灿烂辰星般执着不老的爱。而阿奴,是唯一一个没有得到过她所爱的李大哥她所想要的爱的。

??她的初恋,她一生最纯粹的爱,最晶莹的泪,最美的回忆,见证着她的成长……

??如花苗女鬼精灵,喜逢君子初尝情。

??这个喜欢古怪蛊虫和蛊术的小女孩,天真烂漫如桃花林最美花朵的小女孩,终究是要长大的。

??日暮,黄昏,蝶逝,鹤落,撕裂的夕阳,流淌着泪水,变成晶莹的花朵在她的脸上涟漪般地开放。少女的忧伤绽放如飘零的叶,弥漫如清晨的雾霭。在这样的黄昏,她品味着她的成长,或许这样的一生,有过这样一段无悔的爱,她会更害的长大,更好地去爱……

永远的逍遥

??不知道那个背负着太多悲凉的剑侠,在凄迷的雪花飞舞如同撕落的记忆的落寞的日子,任无尽的沉重绵延,任漫天的凄凉绽放,他可曾得他最初最早的愿望。他可曾记得盛渔村那个星眉剑目,却嘻笑自在的少年,他简单的愿望:做个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的大侠,纵横四海,逍遥四方。

??在想,逍遥被唤做逍遥,也许是个宿命的玩笑。肩负了那样一个神秘少女的宿命,又牵绊了两个痴情女子的寄托,他如何逍遥。

??多少人会羡慕他,蜀山掌门的威名。多少人会羡慕,有两个脱俗美丽的女子这么执着地无怨无悔爱着他。但当一个是“今生情尽空悲切”一个是“他日梦里现芳踪”,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他眼里流泻着的悲伤。

??我喜欢叫他哥。那月如就是我嫂子了。逍遥让所有女孩子都喜欢,我也很羡慕他。我喜欢看他被李大娘用锅铲什么的乱敲一通后脸上顽皮如孩子的表情。我喜欢看他见到仙女姐姐两眼放光的可爱样子。我喜欢他叫月如野蛮丫头,喜欢看他一脸坏笑地和月如斗嘴。我喜欢看到他为了救灵儿义无反顾的坚决。甚至,我就只喜欢看他。他微笑的时候,嘴角上扬出最温柔的弧度。他坏笑的时候,眼里闪烁着最单纯狡黠的光芒。他难过时,可以让我整个世界为他破裂。他忧伤时,我早已泪流满面……

??他曾经是个侠气的孩子,是个灵气的孩子,是个会快乐的孩子。可注定要去背负这么多的忧伤,去面对这么深的思念 。当看到仙剑二的里他不再明亮与轻松的脸。我好心痛。他的面庞,不再是少年时的精致,而有着寒风刻出的深深轮廓;他的眼不再是如星辰般明亮透彻,而是如苍惶的落日般凝重。他的嘴角,再不是那坏笑时狡黠上扬的弧度,而是紧抿如凌厉的剑刃。我知道,思念是最锋利的剑,可以刻出最深的伤。

??他是个大木头,是个乡下土包子,我曾经替月如埋怨过他。后来,积淀出最深的感触,我知道,他一开始就埋在心底的结。他想压抑对月如的爱,但在京城,积淀得太深厚,他最终压抑不住,给了月如一个令她一生无悔的承诺。他选择了思想上的逃避,尽管,他更本逃不过悲伤。

??我第一次为仙剑哭,是他对灵儿。也许会觉得可笑,但我真的是这样就哭了。我看到他服下忘忧散,忘了仙灵岛上他和一个女孩打过钩钩,我就哭了,我想,他不可以忘了这样的好女孩,怎么可以就这样忘了呢?

??最彻骨悲哀的一次,是为他对月如。在月如的床前,久久的站立,心痛地麻木,拇指一次次按下空格,屏幕那行让我潸然泪下的字:林月如冰凉的躯体。逍遥心底割开的伤口,流出的血,幻化成晶莹的泪,荡涤出纯美的记忆。

??我不想那么难过,我不去想他紧蹙的眉头。我去想他和月如一起时舒展如风的笑,我也安静地微笑着,忽然,眼里就绽放出黯淡的光,我又看见了大雪……

??我一直在想,那个雪天,在那个忧伤刺破天空凄冷撕开天宇的雪天,他,目光涣散又有隐忍不住的彻骨的伤痛,青丝落满翩轩的雪花,离落的发丝飞扬在如冰凝结的风里,他在想什么?如果没有见到那抹紫色,他又想去哪里?他在想灵儿的舍身时圣洁如莲花,还是在想她用手指和他拉钩钩时甜美如桃花。他是在想月如把手伸给自己的时候,脸上无恨而幸福的眼,美丽如新月的弧度;还是在想月如走的晚上,眼里倾泻的哀伤,清迷如不灭的月光。

??只是想到,他和月如并肩站在水月宫门前的背影,我一霎那的安慰,我最爱的两个人,最终可以幸福。也许在水月宫,也有灵儿的精魂。我热泪盈眶,因为我想起

第9篇:巴山蜀水凄凉地范文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有关“二代现象”的著作。书中生动讲评了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17位二代皇帝,透视了皇二代的悲喜人生路,探求古代王朝从“打天下”到“守天下”转型中的成败得失。作者选取的皇二代,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秦二世胡亥、蜀汉后主刘禅、隋炀帝杨广、清朝顺治帝之外,还有西晋王朝最窝囊的傻子皇帝司马衷、昙花一现的东晋明帝司马绍、子贵母死的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空前绝后的“木乃伊”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儿皇帝”的儿子皇帝晋出帝石重贵等等。书中围绕皇二代,讲到了许多稗官野史、历史笔记、传说、典故、谶语,语言诙谐幽默,大开大合,读来有趣、好玩、亲切。

这些二代皇帝除了少数几个成为明君之外,结局大都悲惨凄凉。他们生活在父辈的巨大阴影之下,或者不思进取、穷奢极欲,或者在治国理政上犯下致命失误,或者本人有严重的性格缺陷,或者本不适合做皇帝却硬被推上皇位,或者碰上有篡位野心的辅政大臣,或者遭遇家庭不幸。他们的悲喜命运和成败经验,将为当今的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提供有益的启示。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给臣子出过一个题目,叫做“创业与守成孰难”。这个问题还真难住了不少臣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难,守成亦不易。而由“创业”向“守成”平稳过渡则是难上加难。从秦二世到清世祖,“二代现象”一直如影随形,挥之难去,成为一个“历史铁律”。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自己的继承人成为短命的二世呢?这个问题,秦始皇想过,但他只是想到了使子孙千秋万代而为君,却没告诉继承者方法;汉高祖刘邦想过,他告诉儿子要通过读书以史为鉴,但并没有真正去做。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