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

翠鸟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翠鸟教学设计

第1篇:翠鸟教学设计范文

一、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自读自悟”指明思考方向

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诸如此类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学校中教学时间的有限,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一味的让学生自读,不可能马上有所悟。因此,教师应用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体会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开课时,教师请同学们读课题后,找一找课题中哪一个是重点词?同学们都找了“富饶”这个词,在同学们读全文之前,教师又请大家带着“富饶”这个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收获?这时,教师引设式的利“导”,给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了方向,学生读完后,收获不少:有的明白了“富饶”一词的意思;有的找出了表现西沙群岛“富饶”的词、句;还有的能体会出这篇课文是围绕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来写的,所以题目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的“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向明确,使学生的思维直奔主题,课堂效率高。

二、迂回式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形成思维定势;其二广开思路。是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还是使学生广开思路,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中时,教师以“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谁的意见和她不同?”“还可以怎么想?”“从XX方面想一想?”等等言语来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如:在《翠鸟》的教学中,学生体会“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由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一句时,开始,学生都只体会到翠鸟飞得快这一点,就别无他解了,教师此时引导学生“再读读此句,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一句及简单的“导”,使学生的思路大大拓开,纷纷体会到“翠鸟鸣叫的声音很好听”、“翠鸟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很轻”、“翠鸟唱歌一定很好听”、“翠鸟动作轻是怕把小鱼吓跑了”“翠鸟飞的速度十分快,我们眨眼得要一秒钟,眼还没眨完,它就飞到苇秆上了,还不到一秒钟”。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三、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成熟,而教师则是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几个词的意思,一句话的意思上。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这种表象思维上时,教师应利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此句的写作用意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翠鸟捉鱼的动作时,为何要将苇秆和水波也写进来?”使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理解文字内容向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上深入。

四、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像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潜在空间,也是理解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教学《翠鸟》一课中,当学生读到有关翠鸟及小鱼动作的语句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翠鸟这时会想些什么?”“小鱼为什么悄悄地露出头,它在想什么呢?”。丰富的想像为学生理解翠鸟及小鱼的动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教师问了这么一句:“青蛙跳出井口了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顿时沸腾起来,想象出了许多不同的,甚至离奇的小故事。这种启迪式的暗“导”如同一石击起千层浪,将学生想象思维的闸门一下打开。可见教师“导”的妙处所在。

五、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教师点拨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导”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曼谷的小象》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对小象的动作、阿玲的笑及晨雾颜色变化的描写,使学生边读边领悟到文章中人物与景物描写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会一边读一边思考。

第2篇: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教学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一堂课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学习环境,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激情飞扬,则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引发兴趣

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获取知识,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在教学《翠鸟》一文时,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听一段鸟叫的声音,然后问学生听到了什么?学生答:“鸟叫声。”我接着问:“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鸟?为什么喜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马上提高了,有的说:“我喜欢黄莺,因为它的叫声清脆。”有的说:“我喜欢鹦鹉,因为它能学人说话。”……这时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我趁机导入:我们今天认识一位新朋友“翠鸟”。

二、在新授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诱发兴趣

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课堂教学一般来说比较单调、枯燥无味,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教《翠鸟》时,课文描写翠鸟爱贴着水面急飞,捉鱼时蹬开桅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课前考虑到,在讲授时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翠鸟捉鱼时的情景,也体会不到翠鸟捉鱼动作的敏捷,于是我动手做了几个幻灯,将这些抽象无味的内容通过动感的画面展现出来,学生马上有了兴趣,并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我也轻轻松松地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

三、在练习游戏中,激发兴趣

课内练习是教学的反馈活动,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可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练习设计如果精彩有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寓言二则”一课,课后要求全文掌握,这道作业难度太大,讲解课文后,将学生安排好小组,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排练中。最后将各小组安排在一起进行表演,然后评出最好的一组到班上演出。这次作业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第3篇:翠鸟教学设计范文

在课堂上,他如闲话家常般轻松的教学氛围,他童心未泯充满童趣的语言让孩子们笑声连连,更让我们看课的老师忍俊不禁。更重要的是他“以读为本”“读悟结合”“练语习文”等朴素的教学风格,让语文课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于老师的课中,于老师从重点字词入手,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或以读为本,含英咀华,在语言文字的品文中感受形象,体会情感,或辨词析句,牵一词句而动全文,抓住关键词句层层深入,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使语文课真正姓“语”名“文”。

一、关注字词,牵一词而动全文

这是于老师在《翠鸟》一课中就“翠”字展开的教学:

师:举起手,跟老师写“翠”字,“翠”的上面是羽毛的羽没有钩。下面的卒字的“丨”不要写得太长,写长了两个小人儿就分开了,人家会不高兴的。

生会心地笑了。

师:预习课文了吗?“翠”是什么意思?

生:“翠”是“绿”的意思。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读):像披着浅绿色的外衣。

生(读):头上的羽毛像翠绿色的头巾。

生(读):“背上的毛是橄榄色的。”我吃过橄榄,橄榄是绿色的。

于老师不仅注重了生字词的教学,而且借助词语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情境,理解“翠”一词,这样,翠鸟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不再是干瘪、单一的文字符号,而是带有色彩、鲜活的可触摸的物象了,为深入文本了解翠鸟的外形做了铺垫。

二、扣读导悟,含英咀华

在教学翠鸟外形这一部分时,于老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要求学生“读一读,让大家明白是什么样的眼睛?”“读一读,让大家明白是什么样的爪子?”,提醒学生注意翠鸟的外形特征,读出翠鸟的特征,读出对翠鸟的喜爱。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于老师抓住“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等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在读中,用“谁有勇气来读一读?”“哎呀!多机灵的小鱼呀!”“轻点儿,别让鱼儿发现了”“这只翠鸟有点慢,大概是累了。”这样的语言来激励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翠鸟的机灵和动作的敏捷。

在最后一段读老渔翁的话中余老师的语言更是妙趣横生,“这个渔翁太年轻了,只有七八岁呀!”“我听你读怎么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打鱼的人。”“这个渔翁年纪大了,说话都有点儿吃力了!”于老师用风趣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三、以画见悟,训练表达

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在第二课时的第一个环节中于老师就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到黑板上来画翠鸟和介绍翠鸟的外形,这样做一是检查了学生是否准确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了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四、着眼能力,获得方法

教学的基本着眼点和最终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得,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均离不开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阅读教学,不紧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形象,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活动培养阅读能力,教学生学会阅读,习的写作的方法。

于老师在课中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采访活动,让孩子们当翠鸟,向“世界绿色和平组织”介绍自己的情况,在介绍中,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这样,在阅读中获得了学习方法、写作方法,为后面的读写环节做了铺垫。

五、读写结合,练语习文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于老师要求他们模仿这篇课文中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尝试描写自己喜爱的动物。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非常不错。

第4篇: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27-01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信息化教学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并成为了很多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途径,目前视频、音频、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技术已成为小学教学最普遍的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也逐步成为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师要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与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1、信息技术应用存在泛化问题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误区,即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是万能的,没有正确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特有规律,导致在信息技术应用时出现了严重的泛化问题。所以,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否则会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难以获得预期教学目标。

2、课堂上师生互动受到影响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改变,教学方式和手段日益丰富,不过也存在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影响了课堂师生互动关系[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信息技术的积极交互作用,将其作为了PPT演示工具,扮演着电脑“放映员”的角色[1]。教师没有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也很少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师生情感逐渐变淡,教学效果很差。

3、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甚至还有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一些教师担心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面不广,材料不够丰富,因此在收集、整理制作教学课件时,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接收大量的知识,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难以跟上教师讲课节奏,影响了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

1、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听着教师的讲解,单调乏味,加之小学生缺乏足够生活经验,一般很难理解文中的景物描述或常识性知识,学习兴趣并不高。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音频、视频,巧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翠鸟》的讲授中,因为很多学生对翠鸟比较陌生,生活中没有见过,文中主要描写了翠鸟的体貌特征与生活习性。对此,教师要先将翠鸟相关资料展示给学生,课堂教学前为学生播放《动物嘉年华》中记录翠鸟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以后,可以观察翠鸟外形,倾听翠鸟叫声,了解翠鸟生活习性,由此产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对翠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学习也变得简单了。

2、丰富教学资源,开拓学生视野

借助多媒体课件,能够将一些需要板书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课堂上将音频与多媒体设备连接来播放,可以省下大量课堂时间[2]。不仅如此,小学语文中有很多科技性较强的知识,但是小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所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将网络中相关科学道理的动画与视频资料进行播放,帮助学生理解,不需要教师反复讲解也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詹天佑》的讲授中,文章里面提到京张铁路“人字形”线路的原理,学生一般不能理解,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将“人字形”线路原理的相关动画或视频准备好,课堂中播放,这样学生可以轻松的理解这个巧妙设计的原理,感受到詹天佑的聪明智慧,课堂效率极高。

3、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信息的收集与加工过程中,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和综合,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电脑住宅》的讲授中,教师要将预习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网络中查找与智能住宅相关的资料,同时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分享自己收集整理的成果。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将学生的积极调动了起来。之后教师播放一组电脑住宅的相关科教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过后,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展开小组讨论,一起画出电脑住宅的设计示意图。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4、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从教材内容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毕竟有限,如果仅仅依靠课本知识,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则非常有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合理深化教材内容,辅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的讲授中,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地球上经度和纬度位置各不相同,相同地点有着高下差异,从时间到空间的排列方法有很多种。如果直接让学生从字面上进行理解,则非常困难。此时要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大自然事物具体化,既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并养成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生课外知识量丰富了,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三、结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优化语文学科课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将语文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戴晓娥.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5,(03):110-114.

第5篇:翠鸟教学设计范文

[摘要] 本文论述了运用多媒体网络对小学语文(第五册)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活动,构建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小语阅读教学,对研究效果作了分析,并得出研究的结论。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前 言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的时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我国教育在新形势下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国总统在96年2月就提出了“技术扫盲挑战”任务,在97年2月又提出了美国向21世纪的教育行动计划,日本和新加坡在新世纪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计划,发展教育技术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的情况来看,当前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的关键都在于能否打破长期以来统治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却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由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而有力的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迅速传播,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结合,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课题提出 语文这一门学科具有工具性,语文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均有深远的影响,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基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抑制,思维被束缚,得不到发展。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习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语文素质难以提高。 二、建构主义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况,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和外界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和组织和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习知识,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和发展,即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非常有利,也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知识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破阅读教学这个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新教学模式。 如下图: 主导 主体 情境创设 设疑问难 理通思路 分析段落 疏通引导 多 加深理解 媒 体 教师 总控台 协作学习 学生 计 解答难点 算 机 自主学习 网 策略设计 络 效果评价 强化练习 知识迁移 思维创造 (一)情境创设,设疑问难 兴趣是人们专注于某种事物带有一定情感的意识倾向活动,它能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智能,心理学家认为,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乏味的负担,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就应在课堂上,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的需要,选择和设计有趣的疑问吸引学生。例如中学习《翠鸟》一课时,教师先在电脑中演示一只颜色鲜艳的翠鸟捉鱼的动画,创设情景,并设下疑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对它有什么认识?”调动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看了,马上反映说是翠鸟,教师在对学生的答案给以肯定回答之后,紧接着出示课题,翠鸟,接着老师再追问:“你还想知道翠鸟的什么呢?”于是就给学生一个疑问,通过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理通思路,分析段落 利用计算机理通文章思路,分析段落。文章的内容主要是讲什么,重点是什么,上下文之间有什么关系,段落

层次怎样,一燕有几段,每段有几句话,上下自然段有什么联系,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例如学习《翠鸟》一课,首先指定四名同学分别朗读四个自然段,给学生一个总的印象,了解文章的大概的内容,接着分析各段的内容。例如分析第一段,将翠鸟的画面通过多媒体网络输送给学生面前,请同学们阅读时想一想,第一段写了翠鸟的哪些外部特征,课一共有几句话。学生借助计算机来分析,计算机紧接着又出示问题:请你从它的颜色和长相上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翠鸟的外部形态特点。理通文章思路,逐段逐段分析段落层次。 (三)疏通引导,加深理解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运用多媒体课件、文字教材辅以音像教材,使其成为有声有色,有形的动态为一体,再疏通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1)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例如在加深理解课时以询问的方式:“你的意思是指?”“你怎么知道它对呢?”“这是为什么?”等等。2)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个有没有其它含义?”“请你评价一下某某同学的观点,好吗?”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其思维更加活跃。 (四)协作学习,加深疑难 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翠鸟》一课时,运用多媒体网络,先让学生用眼看图片,用耳听读课文:接着输出画面及思考题给学生,让学生边读边思考:1、本段一共有几个句子:写了翠鸟的哪些方面。2、请你找出描写翠鸟样子的句子。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学生边读边想查字典,小组讨论,向老师质疑,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对全体学生进行监听和监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十分高,思维也非常活跃。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中受到考查、评论,同时每个学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也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从而发展兵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又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利用多媒体课件,放出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设下疑问:你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了什么,说明西沙群岛是个怎么样的地方。让同学们分小组互相讨论,通过讨论,请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请出一位同学说出来,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协作的团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和识的理解。 (5)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读懂并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设计合理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由教师直接告之,而向学习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能力,使学生有自主获得信息和资源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定要争气》一课时,计算机中给出一条问题请你描述童第周把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做成功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可以请教电脑小博士。这就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想像力与表达力。 (六)效果评价,强化训练 通过阅读教学能加强学生识字的能力,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例如,在每篇课文分析记忆之后,马上进行听打训练,加深对字形的记忆:进行组词,造句,阅读训练,甚至看图打短文,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监控学生,随时可得到反馈 信息,同学之间可相互阅览,相互调用,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各种开式的训练,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对语文的兴趣 (七)知识迁移,智能形成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接触更多的阅读知识,发挥、培养学生思维活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字要争气》一课时,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体会到童第周是个非常勤奋的学生,课堂上,教师找来许多有关童第周生平的小资料,包括学生时代的许多事例,在国外刻苦求学的片断等等,让学生对童第周有了更多的的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学完《一定要争气》一文后,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利用多体网络的优势,自己通过调用网络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与技巧。 四、研究效果的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创设,设疑问难:理通思路,分析段落:疏通引导,加深理解:协作学习,加深疑难:自主学习,策略设计:效果评价,强化训练:知识迁移,智能用成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智能,发挥学生的会造性思维。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出运用多媒体网络构建新型语文阅读瓴学模弯能够提高语文素质。为了对整学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下面以期未考试统考成绩为例,加以分析。 (1) 总体水平特征 在三(1)、三(3)班各抽50各学生成绩分析,其成绩如下:试验班成绩分) N=50 (满分为90分) 99.3 98.8 98.2 98.1 97 95.3 99.9 96.9 98.8 98 98.2 91.7 99.7 97.3 97.3 95.4 98 97.5 99.5 97.3 98.4 95.3 98 99 99.4 95.7 98 95.2 97.3 94.3 100 94 97.7 99 97.5 94.2 99.2 93.8 95.5 94.6 97.9 96.1 99.7 97 99 93.1 97.8 93.1 99.1 92.2 ∑=4852.1 N=97.0 s=4.22 (1)平均分 N=4852.1/50=97.0 (2) 标准差 S=4.22 非试验班成绩表 95.4 71 92.8 88 62.9 98.7 77.4 97.3 98 84.7 86.3 95.1 74.5 96.4 97.9 69.9 98.9 74.5 96.3 99 96 92.4 91.3 54.4 73.3 98.8 66.2 96.6 94 99.4 57.7 95.3 84.8 66.5 94.2 82.7 97.5 96 86 93.3 98 72.8 98.1 89.9 77.9 92 80 87 92.9 93 ∑=4353.8 N=87.1 S=4.22 N=4353.8/50=87.1 S=11.97 将以上结果,采用P——S平面分析模型分析 不稳定状态 16 不稳定状态 平均水平低, 14 平均水平高 且较分散,存在高分生上 但分布分散,存在低分生 12 B(87 , 11.97 ) 0 10 20 30 40 5 0 60 70 80 90 100 8 6 平均水平低,且相对集中 平均水平高,且相对集中 4 2 最差状态 最佳状态 0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实验班的同学处于平均水平高且相对集中状态,而非实验班学生外于平均水平高,但分布分散,存在低分生,说明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阅读知识内容达标度的差异分析 为了了解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比非实验班的更高,思维能力的强度是否更大,选取了以下几道典型的例题分析(取N=50) 测 验 内 容 试题分 值 理论满分值 实际得分 得分率 试 非 试 非 阅读理解 字词 第1题 15 750 678 603.8 90.4% 80.5% 句 第2题 2 100 95.3 82.9 95.3% 82.9% 第3题 3 150 134.9 118 89.9% 78.8% 第4题 3 150 143 128.4 95.3% 85.6% 分析数据可以看到,学生对所检查的知点的理解都达到所预期的数学目标,同时,也可以看出,试验班的学生阅读理解的字、词、句掌握的程度都它非试验班的好。说明试验班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对知识迁移度较好,思维较活跃。 从研究中得知,实验班的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浓厚、乐学、想学、好学,利用认识码打字,打字的速度的提高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研究的结论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在小学语文中低年级进行阅读教学中大胆采用多媒体网络,构建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收到了以下几方面的良好效果。 1、 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 从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改革课堂结构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语文 阅读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课文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变成了一幅幅美妙动人的图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效的克服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了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利用多媒体网络组合教学方式,改革课堂的教学结构,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不仅了提高教学质量,突破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在认识领域的达标度。 1) 情境创设,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很显著。 2) 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运用多媒体网络及时收取反馈信息,有利于改进该堂教学。 参考文献 《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李克`东 谢幼如著 科学出版社 《多媒体组合教学实践》 李元境 谢幼如著 科学出版社 《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法》 李克东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谢幼如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篇: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语文教学现象已逐渐被取代、淘汰,而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当前推行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效率,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如何才能把新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识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我在教学《翠鸟》一课时,先请学生欣赏一段关于翠鸟的录像:波光粼粼的湖水,成群的小鱼在水中相互追逐,水边有一大片芦苇,在一根苍劲有力的苇秆上停着一只美丽的翠鸟。翠鸟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一条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苇杆依旧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观赏过后,我问学生:“你喜欢翠鸟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你们发现翠鸟有什么特点吗?”我问。有的学生说:“翠鸟很美丽。”有的学生说:“翠鸟的动作很敏捷。”“你们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吗?那就自己读读课文吧!”学生迅速地、认认真真地读起课文来。可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二、巧用电教,突破难点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电教手段逐渐走入课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利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善长形象思维,所以课文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就成了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由于学生平时观察得不够仔细,对于爬山虎的脚特点及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理解得很模糊。于是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我先用课件出示几幅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爬山虎脚的特点。同时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课件演示,再加上一段辅助解说,使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从而形象地看到:爬山虎是怎样附着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丰富表象,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使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

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方面具体介绍了香港的繁华和美丽。学习目标要求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然而学生来自农村,香港这样繁华的景象根本没见过,任凭教师妙语连珠,学生也只是“雾里看花”,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则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我利用从远程教育上下载的课件资源,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对《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我用课件播放了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各种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及成群结队的鱼;海岛上的各种鸟等,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又如孩子们一边看大屏幕一边读课文,并勾画出与画面相对应的句子,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通过投影展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

四、启迪思维,奇思妙想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与作文主题有关的声音、图形、图像或动画展示给学生,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学生奇思妙想。

第7篇: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 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成功的教学是必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有效;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儿童大都处于8岁到13岁这个年龄段,思想发展正处于想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借于形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创造逼真的情景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毅力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睁着好奇的眼睛,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教师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也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领悟真谛。例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

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二、运用直观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从家庭、幼儿园到学校,学习成了他们主要的活动,为了使他们尽快地将游戏、玩耍兴趣转变为学习兴趣,就需要运用直观形象,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集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便将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制成多媒体教具,利用计算机边演示边学习:苍耳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去传播种子的;蒲公英的种子怎样利用风来进行传播。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三、运用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诚实的孩子》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无忧无虑地说:“不是我!”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又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巧问:老奶奶为什么焦急呢?为什么又耐心呢?让学生对这矛盾着的词语产生质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要学生“跳一跳”才能真正理解的目的,这样也就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能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趣味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清新别致、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尽量声音柔和亲切,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学生。语言要多样化,注重鼓励性,努力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优点,忽略缺点,不能总是平淡无味,多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而不是简单乏味的“好,真棒”等词语。例如,可以从学生的声音方面,表扬学生的声音动听,像百灵鸟一样清脆,或者表扬学生的动作像猴子一样敏捷等,经常和学生开点适当的小玩笑。

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使用一些趣味语言来调节气氛,让学生在形象的语言鼓励中集中精力、开心地学知识,这样,便于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会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学。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想方设法优化课堂结构,讲究教学艺术,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第8篇: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阅读教学是指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师按照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定的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将阅读教学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根据相关教育理论体系规定,小学语文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尊重主体原则、面向全体原则等。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对症下药,并以学生为出发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第一,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厌倦、焦虑心理。他们年龄较小,好动,在长时间的固定阅读模式过程中思想往往会开小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文章进行仔细分析,并对密集的文字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文章主旨无法把握,出错率较高。第二,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较弱。另外,由于课堂上封建、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倦心理。除此之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语文阅读文章质量差等也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都会对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目标不明确、两者结合程度不紧密、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对课本研究不够透彻等等。小学生属于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如果不能合理满足心理发展的需求,在该教学过程中不能领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会使小学生错过渗透的最佳时期。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造有趣的课堂环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教材上的文章来实现的,为了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本课的主题,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促进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就以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翠鸟》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明确本课的教学主题为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生物都能平等对待。在上课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翠鸟的外貌特征,可利用PPT来展示翠鸟的外部轮廓,让学生在读完课本后,通过绘画自行填满空余的部分,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翠鸟的了解度,也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动物写作需要掌握的顺序与技巧。

(二)为学生创造二次学习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融入课后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二次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翠鸟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大自然的奥妙以及懂得了应该尊重大自然的每一种事物。就以《翠鸟》学习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他们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动物,在具体观察后对自己喜欢的外貌进行外貌描写,或是进行简单绘画。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又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第二重保护。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突显语文教学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教师能够积极专研课本知识,为学生学习创设有趣的课堂环境。

四、小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教育部门和教师必须结合小学阅读的教学现状,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原则,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赵之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1.

[2]袁丽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第9篇:翠鸟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激发兴趣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73-01

自主学习是因兴趣而起,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我们学习中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让他们学好语文的最好开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收获更多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老师结合环境,要观察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他们因人而宜的指导,让他们经过了解语文走进语文产生兴趣自觉学习提高成绩。这不但是学生的希望,也是我们老师教学的目标。

语文对小学生来说不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但是如果教学方法还站在死板、守旧的模式下,让学生产生不爱学习语文的情绪,那么对语文的学习也是一大难题。《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必须一直关注与研究的问题。在此,我总结了一些多年教学中摸索出来的,如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技巧,以便大家研究时互相学习与交流。

一、制定阶段性的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得有或大或小的目标,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小学生对语文的学的目标虽然朦胧,但是他们肯定知道是为了自己能和别人交流,能运用字、词、句写好作文,以及能提高自己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与辨别的能力。

学习的目标固然重要,但是定的太高太大,学生就会对所定的目标望而却步,丧失达到目标的自信。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给学生的目标千万不能定得太大太高,让一个个小目标,一步步迈向大目标才能达到真正的目标。就如五年级语文后面的日积月累,那些知识点都是古今中外思想家的智慧,但是你让学生一下子记下来很难。所以,设课程设置时一个单元就放那么四五句、五六句要需记背的名言名句。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2.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3.关公赴会――单刀直入。4.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5.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等等。这样几句几句的记忆,对学生来说不但好记,而且也没有负担,因此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

二、设置情境课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而早已走出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老模子。对小学生而言灵活、愉快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多方面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精心设置情景课堂,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比如,我在上《翠鸟》一文,讲到第三自然段写翠鸟行动的敏捷时,我发现学生对这一段理解困难。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翠鸟行动敏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等等词语和句子。甚至有些同学还能看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句子,可见他们对翠鸟行动的敏捷,有更深的理解。学生能做到这样,做为老师我们再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走近翠鸟的感觉,他们看到翠鸟活了、飞了,也能看到翠鸟的动作是那么敏捷。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同时,品出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精炼,而且也让他们从中体会到了课文的美。

三、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走进课堂对教学来说有利有弊,利用得当能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色、光、声、画,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用法不当,只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浮躁,甚至有些学生把多媒体当电影看,当广告看,更本集中不了精力来学习。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利用好多媒体,让学生通过生动、活泼、有趣的多媒体,调动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讲课文《再见了,亲人》,如果你直接对着课文讲解,很难讲清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有多么令人感动。如果运用多媒体,找一些有关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朝鲜人民的战役,以及他们临走时在路口、在街边和朝鲜人民挥别时的情景,学生就会一下子理解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

四、走进生活,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让学生从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不但要在课堂上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起来,而且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学发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以及语文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加他们学好语文的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名胜古迹参观考察,让他们寻古揽胜,了解古今,并把一些关键的东西做笔记记下来,为写作文积累切实可靠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些贴切近生活,又有趣的实践活动,他们就会对语文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增加对语文的兴趣,以及产生学好语文的愿望。

当然,要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办法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方法与技巧。但是无论多少条方法与技巧,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为了让小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爱上语文学好语文拓展知识面。所以,对语文的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部分,学得越多,学生会对语文的兴趣越浓。从而让学生获取知识、增加见识、拓展视野。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老师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收益最大化。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