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著名小说家范文

著名小说家精选(九篇)

著名小说家

第1篇:著名小说家范文

1、它是原创剧本,并没有小说,因此也就没有原著小说。

2、《以家人之名》是由谭松韵和宋威龙主演的电视剧,该剧讲述3个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组成了一个非血缘关系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长中彼此扶持,逐渐治愈了内心的伤,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成为了更好的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著名小说家范文

一、名著的类型

(一)有一种名著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是历史的奠基,历史的沉沦,历史的积累

比如《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源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各个方面。看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推动社会更好的发展。《史记》中有很多世家故事我们平时无从了解的世家故事,还描述了很多比较出名的名人列传,既丰富又真实,使得人们阅读完它之后,感觉得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使我们对古代历史有更多的了解。

(二)有一种名著里面包含着计谋、军事的运用,还有一些成功的秘诀

比如《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既是一部杰出的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精彩的哲学著作,是我国辉煌的古代文化中一份宝贵的遗产,它博大精深,曾培育出中国历史上众多杰出名人。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赞扬,在经济领域、领导方式、人生理想甚至家庭伦理等方面,都有着普遍的应用。

(三)有一种名著,里面有一些正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能使人振奋,使人坚强,有励志作用

比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本书讲述主人公保尔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侵略者和白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保尔从未屈膝投降过。他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四)有一种名著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文化,让人更加了解中华民族

比如《论语》,这本书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孔子的至理名言,往往读上几句就让人感悟良久。《论语》其实传递的也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该宽容该谦让该理解该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选择有益的名著阅读

现在的学生那怕有时间也不太愿意读名著,因为名著晦涩难懂,他们往往喜欢看一些言情、武侠小说,还有漫画、恐怖的书籍、娱乐杂志等。因为这些看起来比较放松,不需要学生费劲地思考,连凤姐最喜欢的《故事会》也是很多学生的心头之爱。并不是说看这些书不好,诚然每种书都有每种书的优点,像言情小说的故事性就会很强,文笔也很好,言辞也很优美,很多人都会喜欢看,但是看言情小说能收获到的东西很少,而且由于故事性太强,那些自制力不强的人很容易陷入故事情节中无法自拔,无论是上课还是上自习,都克制不住自己胡思乱想。

小学生就该选择一些有益的名著来阅读,好的名著里面都会有一些处世态度,学习这些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好的名著还能教人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帮助我们塑造人格;好的名著里面有一些经典的话语,把它摘录下来,读读背背,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笔;好的名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很多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扩展我们的知识面。

小学生可以读一下《童年》,这本书讲述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艰难的岁月。其间,他虽然得到外祖母的百般疼爱与照顾,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见识到外祖母的善良和美好,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相互算计以及外租父在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尽管作品中描写了很多惨不忍睹的人性丑事,但是整部作品依然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难、困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击倒,他充满信心,奋勇斗争,打败种种不幸,不断追求新的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使《童年》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向上的色彩。读这本书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很值得一读。

第3篇:著名小说家范文

1、《飞狐外传》是金庸于1960年所写的武侠小说,为其第六部武侠小说,可以看做是《雪山飞狐》的前传;

2、《天龙八部》是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代表作,著于1963年,历时4年创作完成,前后共有三版;

3、《射雕英雄传》是1957年香港《商报》出版的武侠小说,作者是金庸;

4、《鹿鼎记》是香港作家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该小说于1969年至1972年间创作;

5、《笑傲江湖》是作家金庸创作的一部武侠小说,于1969年完成,属于金庸后期作品;

6、《神雕侠侣》是现代小说家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作于1959年;

7、《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著于1955年;

8、《白马啸西风》是一部中篇武侠小说,著于1961年,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

9、《雪山飞狐》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作于1959年的小说;

第4篇:著名小说家范文

关键词:名著;影视作品;恶搞;原创剧本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7-0162-02

一、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现状

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这一现象由来已久,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出现了改编名著的现象,古今中外有很多文学名著不断被搬上银幕,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学作品视觉叙事的不足又能适时引发思考而逐步被人们所认可。这几年名著改编在好莱坞也很盛行,仅2012年就有十余部由名著改编的作品被搬上大银幕,其中不乏《乱世佳人》《广岛之恋》《肖申克的救赎》等这样的经典作品,在好莱坞,起码一半以上的电影与文学有渊源[1]。因此,在好莱坞无论流行什么题材和元素,名著改编的地位都不会缺席。

中国的电影向来也跟文学有着渊源,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由名著改编成的电影有很多,其中不乏鲁迅、老舍、茅盾、巴金等作家的小说被改编成的电影。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很多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如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小说、《菊豆》改编自刘桓的小说。这几部影片在国际上也曾为中国电影赢得过一定的声誉。比较典型的是在1988年,这一年被称作“王朔电影年”,因王朔的4部小说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分别是米家山导演的《顽主》、夏钢导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黄建新导演的《轮回》及叶大鹰导演的《大喘气》[2]。进入新世纪,网络文学也进入了影视作品改编的行列,在2000年,风靡一时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由小说改编为电影,自此网络小说与电影的“联姻”拉开了序幕。2013年的《致青春》也是改编自于网络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因此,近几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也越来越普遍。

二、名著改编盛行的原因

(一)影视产业化、商业化的需要

随着影视产业化的发展,影视商业化也越来越严重,很多人投资影视业,把拍电影、电视剧当成了一个赚钱的渠道,在这种影视商业化的浪潮之下,很多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成了影视业实现盈利的一种途径。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要和娱乐需求,也顺应了当下的市场运作规律,同时对于普及文学作品、扩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实现影视作品文学性与商业性共存、艺术性与大众性并举的必要要求,但商业化背景下文学名著的改编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的一些对经典名著进行恶搞和颠覆的现象。新版电视剧《武松》就因出现“武松爱上潘金莲”这样的桥段,引发过人们的热议,当武松和潘金莲变成了青梅竹马,武大郎变成了“高富帅”,王婆变得风情万种,我们不得不要对这样不可思议的颠覆进行反思。

(二)视觉化、读图时代的观众和市场的需求

视觉化是指运用语言、音响、音乐等三要素,努力激活受众的形象思维,使受众头脑里能呈现出视觉化的图像,并能充分调动受众的感官参与到信息的接收,以达到传播效果提升的目的[3]。影视作品正好符合了当下人们视觉化的信息需求。读图时代就是指在科学技术逐步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文字的阅读容易使人疲倦,不能很好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人们需要借助于图像的不断刺激,吸引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因图像浅显易懂,加上配乐、解说,理解的难度大大降低,观众的接受能力也大大提高,因此,在读图时代下,观众只需要被动地接受视觉传达出来的画面内容,不用再有那种面对文字的主动思考和大胆丰富的想象,这也正好满足了当下很多观众快餐式文化消费的心理需求。这也正是影视作品能拥有市场和观众的重要原因,也是改编现象能够盛行的现实基础。

(三)影视业编剧的原创能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内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能适应产业需求的影视编剧创作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已成为影响影视业发展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影视编剧的原创能力不足是各种改编和翻拍盛行的根源,现在中国电影缺的不是大导演和大明星,缺的也不是大制作团队和雄厚的资金,缺的是好编剧,好剧本。当下能当导演的人很多,能当一个好编剧的人很少。现在的编剧能关注当下社会热点及人们的真实需求的不多,搞翻拍搞古装搞穿越搞戏说的人不少。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影视作品中自主原创的故事越来越少。电影的源头应该是编剧的原创作品,然而,目前改编和翻拍盛行,正是影视编剧创作人员缺乏原创作品的一个印证。中国电影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摆脱发展中的困境,国家就必须大力扶持编剧,鼓励原创,并在物质上给编剧以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广大影视编剧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剧本原创能力。

三、名著改编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迎合商业化需求,影片粗制滥造

近年来中国电影生产在影片数量上不断增加,其中不乏由名著改编的作品,但这些影片的质量却并不高,甚至还出现了很多被吐槽的大烂片,《满城尽戴黄金甲》就是一个广受诟病的典型,它的故事内容虽取材于《雷雨》,但却一点都没有做到与《雷雨》的形神兼备。再比如说2010年的由胡玫执导的《孔子》和由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它们原本都是很好的历史题材,却都没有达到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收获。因为历史题材的剧本更需要编剧花大量的时间去打磨,编剧要认真地去发掘文献,制作团队也要精心地去考量,而不应是仅仅靠玩技巧。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仅靠花哨的制作与精巧的叙事是不够的,它必须依托的是一个完善的剧本和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必须有一定的学术和文化背景作为支撑。

(二)对待改编的态度轻浮,存在恶搞、颠覆

对待改编的态度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忠实于原著的精神,能复现原著的主旨;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形式上维护原著的完整性,不能打破原著的基本构思。因此,改编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做到形神兼备,也就是说要不仅形似也要神似。然而,现实中很多影视作品对于改编的态度却过于轻浮,甚至大搞颠覆、重构、恶搞等,这是现代消费语境下影视改编娱乐化的表现,影视作品日渐成为人们的娱乐和消遣的方式,这其中包括影视剧中对历史题材的“戏说”、对传统文学的解构以及对红色经典的恶搞等。“戏说”历史的现象可能会满足商业语境下观众的想象,但这种把历史娱乐化、消费化的方法并不讨巧。再一个就是对红色经典的恶搞,《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中潘冬子被塑造成了一个整天做明星梦并渴望赚大钱的拜金主义者,这种恶搞革命英雄和混淆历史黑白的做法消解了“红色经典”的崇高性和严肃性,成了一些人在娱乐化中宣泄情绪博得关注的手段。

四、名著改编的未来之路

(一)国家应立法保护原著,尊重原著

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原著、尊重原著,不能让一些个人或团体为了商业目的等随意篡改原著,对于那些大肆篡改原著的行为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惩罚。改编应该忠实于原著,尊重原著应该成为编剧界最基本的行业规范,如果改编后的经典名著再也不是它的原汁原味,那就不能称其为改编,只能说是新作。经典名著的改编是否成功看的是改编者是否能完整地再现原著的气质与精神,是否能准确地表现原作的意图和主旨,是否能真实地再现原著叙事的风貌和品格[4]。因此,为了保护经典名著不被肆意篡改,不仅要靠国家制定相关的名著保护法,更要靠制作者、编剧的自觉,同时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应切实的给予他们监督,只有这样那些肆意篡改原著、恶意颠覆原著的现象才能得到一定的制止。

(二)鼓励原创,加大对编剧的培养

名著改编盛行的原因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下的剧本原创力不足,近年来,有很多关于中国影视行业“剧本荒”的报道,这正是中国编剧界原创力匮乏和疲软的表现,也是近二十年来影视行业轻视编剧酿下的苦果,影视作品中的精品应该来自于编剧的原创,原创才有力量,原创才有能量,原创才具胆量,有了原创我们才敢与美国的大片较量,唯有原创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份量。因此,国家应加大对编剧人才的培养,提高编剧的地位,大力地鼓励原创,对优秀的原创作品应有法律上的保护和资金上的扶持。

(三)名著改编不能代替名著阅读

相比于文学名著,影视作品中的画面更逼真,场景更宏大,形象更直观,表达更直接,能给人们带来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被改编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群体,他们更愿意去影院看一部由名著改编成的电影,而不愿意亲自去翻阅原著感受文字带来的更多的想象,再加上很多人因心里浮躁很难真正静下心来去品味文学名著的魅力,用观看影视作品代替名著阅读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显然是一种偷懒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因此,观看影视作品并不能代替了文学名著的阅读。

由文学名著改编翻拍成影视剧的现象由来已久,名著改编翻拍等现象长盛不衰也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扩大名著本身的影响力,也能起到普及文学名著的作用,但影视改编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原著,并对任意篡改、恶搞名著等行为做出相应惩罚和制止,还有就是要加大对编剧的培养,鼓励更多原创作品创作等。总之,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存在能实现一定的价值就不去关注它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就去否认它的意义,我们都应该抱着客观、包容、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名著改编。

参考文献:

周南焱.国产片何以改不好文学名著[N].北京日报,2013-04-18.

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著名小说家范文

[关键词]名著阅读 高年级 农村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28

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阅读文学名著,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生命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小学生由于受资源、师资及经济等条件所限,名著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阅读名著,成为农村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巧妙引导,丰富阅读资源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阅读,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农村学生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学校实际等因素的影响,在阅读方面受到限制,尤其是名著阅读的量更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效果。文学名著内容丰富、结构巧妙、主题深刻,对开拓学生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提升能力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一位教师在名著阅读活动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先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人生历程。海伦・凯勒的经历震惊了全班学生,让学生对名著产生一定的兴趣。接着,教师提出建议:同学们,我倡议在班级中建立阅读角,老师捐赠一部分名著,同学们从家中或亲戚朋友中借一部分名著暂存到图书角中,让大家每天都有好书看。很快班级的图书角便有了许多名著,如《寄小读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论语》《三国演义》等。这样,好书由一个人读变成了大家读,发挥了名著的普及功用。

教师通过名著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倡议在班级设置图书角,师生共同阅读名著。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名著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一下步的名著阅读及能力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指点迷津,突出阅读方法

名著虽然在内容、结构、写法及主题方面都有独特的地方,但由于思维发展水平以及整体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及理解方法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师要结合名著、学生的实际,采用恰当的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的名著要注重内容的深刻性理解,而有的名著要突出对语言表达技巧的理解,还有的要学习它的结构层次等。恰当的方法引导,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爱的教育》时,教师先简要介绍这部名著主要内容,强调它围绕一个“爱”展开;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列举认真学习、听教师教导、听父母的话等来表现“爱”的思想,教师及时对此进行表扬与鼓励。同时,教师指导学生重点体会主人公是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对教师的爱以及对家人的爱,引导他们用自身实际与主人公的做法相比对。这样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也突出了名著的主题思想。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对“爱”所包涵的内容不能真正理解,或者理解不全面,从而表现不是很好。在阅读这本名著时,教师先介绍主题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理解“爱”的要义,这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教育意义。教师通过主人公恩里科的故事,使学生对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学习到写作中突出主题思想的具体方法。

三、展示交流,体验阅读快乐

学生通过名著阅读,增长了知识,积累了素材,无形中提升了语文学习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教师通过具体活动展示阅读的成果,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促进名著阅读的高效进行。

一位教师这样设计《西游记》学习的。他说:“同学们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学生一听显得异常兴奋。“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吧。”学生有的喜欢猪八戒,说他憨厚、可爱、敢说实话;有的学生说喜欢孙悟空,说他聪明、勇敢,专门同坏人作斗争……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人物都各有优点。下面请同学来扮演一下你所喜欢的人物,看谁表演最好?”学生异常踊跃,整个课堂欢声笑语。

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人物角色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无比的快乐。

第6篇:著名小说家范文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阅读名著的重要。在接手新一届初中生的时候,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应该对家长们进行指导,告知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让家长积极的帮孩子们搜集一些名著并且辅导孩子们进行阅读。“名著是知识堡垒的制高点,只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其他的事物都可以得心应手。”这是余秋雨先生对于名著阅读的一个形象的说法。虽然有些名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只有把这些名著真真正正的读透读懂,才能让学生们从这些名著的身上学到更多具有价值的东西。另外,还需要澄清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对于名著的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

二、推荐给学生有质量有效用的作品

初中的孩子有其各自的年龄特点,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特点来选择名著。

像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头脑中还充斥着一些童真童趣的幻想。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们推荐名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些童话类的书目,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而一些语言活泼的书则可用于他们课堂演讲或是课下自己阅读。同时要给他们规定一些必读名著,比如初一上学期必读《繁星・春水》、《鲁滨孙漂流记》等,下半学期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高尔基的《童年》等等。此外,还可推荐一些比较浅显的名著比如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来供暑假或寒假的时候阅读。

对于初二的学生,他们在思想和阅读能力方面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这时,我们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合适的类目,比如像小说、散文、传记等,这些都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再让他们分期读一些名著,前期可以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后期读一些传记如《名人传》、《居里夫人传》等。而寒暑假,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们读一些文言文版的名著,比如《水浒传》等。

等到了初三,大家都为了中考紧张的学习,为了不影响学生们全科目的发展,老师应尽量安排学生们阅读一些散文,舒缓一下它们紧张的学习气氛。

三、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教师应当把学生课外阅读名著这一任务提到日程上来,对于学生的名著阅读严格要求,规定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读完,并且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吸引自己的部分摘抄下来并背诵,然后,定期对学生们进行抽查。比如读《鲁滨孙漂流记》,老师可以安排他们两周之内读完,读完之后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作品主旨,对于框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而且要要求他们能回答一些具体问题,如:鲁滨孙是个怎样的人?鲁滨孙在荒岛上住了多长时间?鲁滨孙居住的地方必须符合哪四个条件?鲁滨孙带了什么样的牲畜到荒岛上?鲁滨孙一共出海航行了几次?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来督促学生们彻彻底底认认真真的进行阅读,保证阅读质量。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的去发现问题,对于不懂的知识要乐于去请教他人或老师,并善于总结问题,善于积累,善于发现。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应当不断进行思索和想象,将已有的知识和名著中的一些观点联系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比如,初三人教版教材中有课文《骆驼祥子》(节选),在阅读《骆驼祥子》原著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联想到课文中的一些相关内容:

作者情况:《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是现代小说家和戏剧家,它的代表作品还有《四世同堂》等。

主要人物情况:骆驼祥子起初是一个老实、坚忍又肯吃苦耐劳的人,到后来变成了一个麻木、狡猾、好占便宜并吃喝嫖赌又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第7篇:著名小说家范文

20世纪电影和电视作为第八艺术和第九艺术进入人类生活,以其强劲的生命力成为当今社会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有学者指出,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影像狂欢的时代”。读图时代的来临使图像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文字阅读。 普通高等学校外国文学教学也很难抵制影视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渗透侵蚀,不可避免地要调整教学模式,因势利导地处理好名著影视和经典文本之间的关系。 1影视狂欢时代的到来与经典文本的失落自1895年电影诞生以后短短一百年左右时间里,如狂飙之风般改变着人类的阅读方式感知方式。随着新的科技手段的推波助澜,影视大有超越文学、艺术等门类成为霸主之势。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看电影?为什么会对银幕上的一幕幕活剧激动不已?这个看似简单而可笑的问题也是很多电影人与理论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从人的视觉原理上看,人的眼球对活动图像的感知较文字语言更具优势,因而从生理上人更倾向于活动的图像而不是静止的文字。作为“传媒符号”的影视也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带给人享受、放松和娱乐,这种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文字阅读。相反,具体到外国文学领域,经典名著的命运就江河日下。影视的强烈冲击,加上我国由生产型向消费性、享受型社会的转化,大学生群体思想躁动,世俗化、功利化、实用化等随着滚滚商品大潮汹涌泛起。 外国文学名著丰富的内在世界被沸腾躁动的世界和影视狂欢遮蔽,神圣的文学被除魅,通俗读物、休闲娱乐读物、图文本等文化快餐代替了经典文本,许多经典名著被冷落。一些学者通过这方面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喜欢翻阅文化快餐、休闲类读物,在网上看娱乐视频。当前,大学生不读名著已经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名著的命运从侧面反映出高校人文精神的失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引发小环境和学生内环境的变化,给外国文学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2外国文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名著影视和经典文本关系 2.1大量可资利用的名著影视资源 影视在叙事、人物形象、视听等方面存在重合因素,文学中的大量空白也为影视改编提供了可能。由外国文学经典文本或作家生平改编影视作品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如由卡夫卡和左拉生平改编的电影《卡夫卡》、《左拉传》,法国人自己拍摄的巴尔扎克的生平传奇《巴尔扎克》等;根据文学名著《伊里亚特》改编的电影《特洛伊》,根据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俄狄浦斯》,根据中世纪《亚瑟王传奇》改编的《亚瑟王》,由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改编的同名电影,由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同名电影,由歌德诗体巨著《浮士德》改编的电影,由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电影,由奥斯丁小说改编的电影《傲慢与偏见》,由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改编的同名电影,由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改编电影,由小仲马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茶花女》,由勃朗特姐妹的小说改编的《简•爱》、《呼啸山庄》,由司汤达小说改编的《红与黑》,由莫泊桑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项链》,由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改编的同名电影,普鲁斯特同名小说改编的《追忆逝水年华》,由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由肖洛霍夫作品改编的电影《静静的顿河》,由卡夫卡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乡村医生》、《变形记》,由乔伊斯的《死者》改编的电影,由海勒的黑色幽默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贝克特作品改编的《等待戈多》等等,可以说,由外国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几乎覆盖了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任务中代表性作家作品,是一笔巨大的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和财富。名著影视融合了文学与电影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门类彼此的优长之势,既有“读”的优长,又有“看”的优长,可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听觉。 2.2名著影视和经典文本的优势与局限探讨 外国文学改编的名著影视和文学文本像双胞胎姐妹,虽然在相貌上有着极强的相似性,但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影视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能够以经典文本为依托,通过光影、色彩、音响、声音交汇的生动逼真的动感时空直观地诉诸人的视听,展现外国文学经典文本中所描绘的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给人极大的视听享受。外国文学教学中一些文化背景、特定时空等通过影视要比口头讲授更容易接受,“影视文化的心理亲和力和传统的强制性灌输相比,更能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之中”,①学生的接受路径是由影像到文本,②先接触名著影视,之后才回头看作品的,名著影视起到了普及文学名著的作用,这对我们的教学也不无启发。 名著影视和经典文本相比也存在不同,改编毕竟是再创造,是另一种艺术创作,“原著加我”、“我”加原著、原著淡去,突出自主意识等改编观念,③使名著影视的情况和经典文本相比变得复杂,改编或围绕原著小范围作改动,或利用原著表达编导的新意图,或只从取原著的一个点生发成一个全新的故事;或参照原著但很多地方进行大删大改,如黑泽明的《》是根据陀斯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乱》取材于莎土比亚的戏剧《李尔王》,但都与原作大相径庭。那些忠实于原著的改编,有些也会在基本情节上随着改编的需要作一定改动和调整。此外,因影片时长的限制,在情节、线索、语言、镜头上的信息量需要尽量简明,必须限制信息量的提供,因而文本中大量抒情、心理活动、超现实、抽象、议论性、缺少可视性的段落和文字甚至诸多细节描写,在改编过程中都被删去,因而显得单一扁平,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关于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因私情被妻子斥责时的窘境中的神态的描绘,其中许多描写都不具备视觉造型性,只有最后一句“不由自主地突然浮出了他那素常的,善良的,因而痴愚的微笑”能够被表现在银幕上,其他都被舍弃。另外,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只要带上耳朵和眼睛就行了,其主体意识和身心在欣赏电影时都被“感觉剥夺”,美国学者宾克莱曾使用过一个概念叫“委身”。#p#分页标题#e# 名著影视在教学中有其优势所在,但名著影视只是了解原著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它和原著之间不能划等号,也不能代替经典文本的阅读。我们在以之作为教学片时,要慎重对待,首先要根据其改编风格进行筛选,尽量选取那些较忠实于原著、改编的比较好的影视资料运用于教学,对原著作全新改编的也可选取少量作为片例,因势利导,同样能收到预期效果。 英伽登和伊瑟尔等理论家指出,文学作品存在大量空白,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在可能的范围内去再创造。经典文本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可以有多线索、复杂情节、细密的描述;文本通过间接方式生成艺术形象,即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经典文本展示给我们更大历史和生活空间,古今中外各式人生百态、社会风情、形形人物,使我们能透视复杂多变的人性,了解人隐在的内心世界和感受方式。阅读能滋养人的身心和灵魂,阅读可以让人成熟、成长,我们可在名著的海洋中一千次一万次地成长,获得丰厚的人生经验和积淀。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社会那种悠闲的阅读方式遭遇到读图挑战,外国文学名著中那些大部头尤其是鸿篇巨作如《追忆逝水年华》、《战争与和平》、《尤利西斯》等被束之高阁,情节淡化没有情节的作品少人问津,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新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作品更是曲高寡合。 2.3针对不同专业,教学中名著影视和经典文本各有侧重 适应读图时代的趋势,因势利导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利用名著影视也不失为良策。外国文学教学中要面临“本土经验”和文化隔膜,教师在讲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宗教环境时如果运用电影片段作为辅助,有助于学生的接受和打破隔膜,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原著情节内容、风格、历史背景、人物等,还能使学生进入教学的规定情景,跟上老师讲解的节奏。但名著影视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学生有所侧重,首先,对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们要坚持以经典文本为主,以名著电影为辅助的原则。经典文本阅读是教学最基础的环节,没有文本阅读的支撑,学生根本无法获得对文本最直接的体悟,那么对文本思想内容、艺术特点更是摸不着头脑,听课味同嚼蜡,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因此,任课教师要提前给学生列出一份必读书目,鉴于学生学情不同于以往,书目中经典作品的数量可以在五十部上下,按照教学节奏让学生提前阅读。为有效督促学生阅读,每次课前抽出五到十分钟,由一到两位同学谈读书心得;或采用让同学们记读书笔记的方式,不定期检查;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经典文本精彩片段欣赏,让学生作声情并茂的朗读,直接感受经典文本的艺术魅力;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名著电影作为辅助手段,因为课时的限制,有些改编的比较好的名著影视可以用两个小时给学生在课堂上放映,也可以展示其中一些片段,尤其是那些精彩的或有悬念的片段,一方面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在课下主动找原著阅读,另一方面激活学生的经验世界,打通隔膜,使名著电影在教学中起到预期的作用,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对于其他专业如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和播音与主持专业,外国文学是非专业课程,开设一学期共51个学时;我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招收的学生是艺术类二本生源,学生整体素质和汉本的学生存在差距,因而在教学中立足文学史、文化背景、作家作品时更多地运用一些名著影视作配合,更容易为学生接受,也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一些名著影视和原著有较好的了解,对文学和影视各自的艺术特性及改编有一定掌握。在课堂上给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多看一些改编得比较好的,或基本忠实于原著的电影如《高老头》、《简•爱》、《呼啸山庄》、《红与黑》、《德伯家的苔丝》等电影或里面的一些精彩片段,比如《红与黑》中于连在法庭上对封建贵族一针见血的批判和控诉,极具感染力,电影中简•爱在花园中与罗切斯特精彩的对白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片段和老师的讲述能了解原著的大致内容、风格、人物等。 对那些侧重表现编导主观意图、对原著改动较多的影片,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拿它和原著作进行异同比照,从中提出问题,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2.4名著影视对照原著,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回归文本 教师要立足于经典文本,在教学中运用一些精彩的电影或片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用对比的方法提出一些灵活有趣的或悬念性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学生对经典文本的回归。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上下两卷洋洋洒洒数百万字,但前苏联1957年版电影《堂•吉诃德》对原著作了较多删改,如电影一开始有堂•吉诃德拜见心爱姑娘的细节、堂•吉诃德和侍从出村时遇到的一条沟被摔倒等,在原著中却没有;堂•吉诃德出道后干的第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与大风车搏斗,但电影中与大风车搏斗是堂•吉诃德游侠生涯的最后一次战斗;桑丘在作海岛总督期间曾审判过一个案件,顾客拿布让裁缝做帽子,裁缝按要求做了五顶小得只能戴在手指头上的帽子。在学生观看几个电影片段后提出一些问题:如原著中与大风车的搏斗是堂•吉诃德骑士生涯的首次还是最后一次战斗?堂•吉诃德见过自己的心上人么等。在课堂上我请同学们当法官来裁定帽子一案,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把帽子卖了赔顾客钱,有的说顾客和裁缝都有一定道理案子没法判等。我趁机告诉雪深桑丘的判决很有意思,究竟如何宣判请他们自己从原著中找答案。有的同学在课下找答案过程中喜欢上了它,还写了读书笔记并和同学讨论。 教学中可选取同学们感兴趣的作家作品设计讨论课,鉴于课时限制,这种讨论也可以在课外专门组织,就某一两部电影和原著在主题精神、人物形象、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得失进行分组讨论或自由发言,通过不同思想的撞击能更好地加深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如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诸多版本中只有费雯•丽和苏菲版更好些,但仍然都没有传达出原著精神主旨,原因何在?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开篇对伏盖公寓周围的环境长篇累牍的描绘,读者无法在脑海中把这幅图绘制出来,但电影却生动、直观地展示出伏盖公寓阴森、肮脏的环境,原因何在?对于这些问题,提示学生先阅读原著和电影对照,然后组织课堂发言、讨论分析、随堂小作业等形式,这种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实践证明很受学生欢迎,他们思想活跃,讨论热烈。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让他们从文学和影视的艺术特性方面分析,使他们在影视改编、影视鉴赏等专业知识方面得以实践。#p#分页标题#e# 课时有限,我们可以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上下功夫,如院系或学校可以在学生中组织影视文化社团,由专业老师作指导,每周五周六晚上用一些较大的多媒体教室免费放送一些优秀的电影并形成定制。名著影视要占一定的比例,尽量和教学大体同步,这样课余文化就和课堂教学能够互动,有效节约课时,还有利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加强安全。一些高校在这方面已经有成功的实践。 2.5以影视和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提升人文素质 高尔基指出,文学即人学。外国文学涉及到东西方大量经典名著,折射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丰厚的思想内涵,“一部西方文学史就是西方社会中人的精神发展史,也是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演变史。”④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把名著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传递出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在这方面我院晁召行老师有着多年成功的教学实践,他开设的“外国文学名著名片欣赏”选修课极受学生欢迎,他对名著影视和文本的解析都紧贴社会人生,如结合社会实际,请学生通过俄狄浦斯的人生经历谈自己对命运的认识,结合欧•亨利的《最后一片藤叶》请学生谈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等等,授课过程和期末试题始终围绕社会人生,贯穿着教育为人的思想,使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外国文学课堂不是封闭的单纯知识性学习,“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掘”⑤认知方式、独立思考观察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都很重要。因而,教学不能完全和社会脱节。在教学中可通过名著影视和经典文本的探讨,结合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进行思索,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成为有道德感、责任感的人;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8篇:著名小说家范文

一、选择题

考题1.(黑龙江哈尔滨)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考题2.(江苏南京)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解析】像这种选择题,解答起来较容易,只要动用平时的阅读积累,通过筛选的方法,逐一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就可做对。

如考题1,命题人故意把《三国演义》中与“三”有关的故事放在一起,想以此来达到混淆的目的,这题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只有“三打祝家庄”不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考题2是对四部文学名著的点评,涉及到作品的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像这种题型对知识的考查面广、点多,可谓一举多得。要解答好这道题,不仅要对作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回忆,还要对作品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只有真正把握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才能对这些“点评”作出正确的判断。此题的选项C与小说的故事情节不符。

二、填空题

考题3.(河南)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

(1)《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考题4.(福建福州)填空。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 )。

【解析】这两道填空题,要求填写出与故事相关的人物以及书名。像这种纯记忆性的题目,只要对作品的内容掌握得较牢固,解答也就轻而易举了。像考题3里面“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晁盖,至于“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连小朋友都知道是孙悟空。考题4里填书名《水浒》这很容易,后面的人物“豹子头”,只要稍做联想(人物名称的由来),填出“林冲”也不难。

三、填表题

考题5.(贵州贵阳)在你读过的中外文学名著中任选一部(本),按照要求填写下表。

【解析】这是一道非常灵活的文学名著考查题,自由度很大,可供选择的范围也很广泛。当然在众多的名著中,应选择你最熟悉的、掌握得最牢靠的一部来填空,这样你得满分的把握性就比较大。解答时还应注意该题的字数限制,对要点的概括既要全面,表达又要准确简洁。

四、概括题

考题6.(辽宁省)选文中提到的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其代表作品是《鲁滨孙漂流记》。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100字左右)。

【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概括作品的内容提要,在文学名著类的考题中属于较难的一种。想做好此题,要对作品的内容了如指掌,可以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首先给作品的主要内容列一个提纲,然后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分不同的阶段概括来写,每个阶段都应把握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表达时尽量做到要点全面、语言简洁、不写错别字。

此题可以这样概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

【中考模拟训练】

1.(四川泸州)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B.《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笛福。

C.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写的《繁星・春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长诗集。

D.《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是一个仗义疏财、有彻底反抗精神的梁山好汉。

2.(湖北鄂州)“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哪个人物之手。()

3.(江苏盐城)打开名著。

(1)读到《西游记》第60回,我们知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二借芭蕉扇采用了()方法。

(2)《鲁滨孙漂流记》结尾告诉我们,鲁滨孙一生中最可怕的一次遇险是( )

选项:A.假冒牛魔王B.遭遇三百多个野兽

4.(湖北咸宁)《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以高妙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请以范进这个典型人物为例略作分析。

5.(山西太原)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6.(福建三明)填写下表。

7.(贵州贵阳)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名著浩如烟海。为了便于记忆,有人编了一首二十八字口诀: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古今,聊斋史书西厢镜。

请你说出这二十字诀包括哪些古典文学名著,至少说出其中的十部。

8.(河南)填空。

名著是美的。《繁星・春水》美在它对母爱、童心的赞美;《》美在它_______________ ;鲁智深美在它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_______ 美在他__________________。

9.(江苏无锡)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读中外名著其实是在跟大师对话,能使我们获得很多的启示,充实自己的生活。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了解生命的意义;读《鲁滨孙漂流记》,我们能懂得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请以“――读《 X X X X》有感”为副标题,自拟题目,就自己读过的课外名著(或文章)谈一点体会和感想。要求:(1)可就文中人物、事件、写法等谈体会,观点要明确,材料要详实。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想,要写出真情实感。(2)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字数不少于600个。(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9篇:著名小说家范文

一、巧设问题引领,让你走进名著

关于《水浒》的盛誉实在太多了,但他人的评价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好东西一定要自己拿来尝一尝。如能提出适于学生思考的问题伴他们与读同行,把学生读书的意愿激发出来,他们就会真正走进名著。

我们学完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进而要求师生拓展阅读名著《水浒》。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呢?我从金圣叹说的一句话“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中受到启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古人说《水浒》是一本奇书,请你边读小说边体味它的“奇”。你会从哪些方面理解古人的评价?请记录下你的思考。

在提出主问题以后,我提示学生可以从人物性格、经历、故事情节发展、小说结构等方面多加关注。

有人说《水浒》结尾太悲了,不忍卒读,这种悲剧的命运仅仅出现在结尾吗?其实仔细阅读,哪一个英雄不是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飘扬得是否底气不足,打方腊、受招安也是英雄气短,这种悲剧气息一直贯穿小说始末。这不也是作者情节安排之奇吗?

《水浒》的结构也是奇妙的,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先以单个英雄故事为主体,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因人生事,开始下一个故事,就像一个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生。如由九纹龙史进引出鲁智深,继而林冲,然后是杨志等。小说结构的奇妙,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这种结构上的巧妙引导学生关注,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

巧设问题引领,使学生能带着思考圈点《水浒》这种大部头,实在不失为一种良策。

二、巧设展示舞台,让你秀出名著

沐浴着经典的光辉,走过一段名著之旅,我们的学生有了不少长进,他们卯足了劲要露一手,我们当然要成人之美,搭一方舞台,让他们秀出自己所解读的名著!

可利用课前10分钟的演讲时间,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所读名著的故事片段,讲后师生给予简单点评,并以表扬鼓励为主;课外活动时间,可定期举行读书会、故事会、阅读经验交流会,相互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可结合校园文化和楼道文化建设,创办班级文学手抄报,组织小组阅读交流和教师点评……

展示交流中,同学们呈现了“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好汉歌》,山东快书“闲言碎语咱不讲,表表好汉武二郎”的铿锵声声,自编自导的剧目《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水浒传》名家点评选粹,梁山好汉绰号趣谈……这是他们的名著情愫,是他们的个版,他们展示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渴望着大家的关注。这便于对阅读进行及时的调度、反馈和评价,又能保持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连续,从而更好地巩固阅读成果。

一方小小的展示舞台,使孩子们尽享名著、情归名著。

三、巧借反思沉淀,让你提升自我

我们阅读,我们展示,我们更要反思,更要心灵成长。孩子们在阅读名著、展示名著的同时,教师要随时提醒他们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领略这种心灵的感悟历程。

初读《水浒》,孩子们对一百单八将津津乐道,特别是对“行者”武松、“及时雨”宋江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大英雄,同学们更是除了欣赏就是佩服。我意识到:应顺势引领他们辩证地认识人物性格乃至中国文化的优缺点。

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关注《鲍鹏山新说水浒》,并结合原著及相关的评析文字来参照思考。渐渐地,他们有了这样的认知:武松打虎的豪迈与气魄背后,真的有着几分退缩和害怕;武松进孟州牢城营先恭后倨,实则是人性的高贵,远胜过关胜、宋江身上那近乎谄媚的谦卑;武松与开人肉包子店的张青结义,可见《水浒》中的“义”更多的是兄弟之“义”,还远不是人间正“义”……

对于宋江这一形象,老师和学生们反复阅读、品评、感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宋江绝不是一个“及时雨”的绰号就能概括其性格的人物,他其实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你说他真心待人,他却又时时显示虚伪做作;你说他义薄云天,他却又心机重重、城府极深;你说他处心积虑谋反,他却又对朝廷肝脑涂地;你说他为人仁厚,他却又时时做下凶残之事……

就这样引领孩子们阅读、反思、沉淀,他们的认知有了更全面的解读,对人物的理解和评价真正融入了一种生命的参与,提升了自我,也就展露出自身的一种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