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热工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热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60-04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农垦总局举办的高职院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热作方向)是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广东农垦管理干部学院1988年开设的热带作物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于2007年,是广东省唯一培养热带农业生产、管理、经营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2010年被评为院级首批特色专业,2011年确立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被确立为广东省财政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被确立为广东省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热作方向)依托广东农垦、面向广东现代大农业、放眼东南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深化和完善“紧跟农时、且耕且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服务南亚热带农业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系统培养适应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已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现总结如下:

一、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有效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一)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骨干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由广东省农垦总局、广东农业产业化协会、广东省农业厅南亚热带农业办公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行业企业专家、教授,会同本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共同组成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根据国内外热作产业行业发展信息,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对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或优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专业可行性报告等进行审议。对本专业的校企合作机制、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等方面给予指导;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等。

(二)与行业标杆企业合作,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充分利用广东省农垦集团企业办学的优势,立足农垦,紧紧依托垦区农场,同广东农垦中最大的企业――湛江农垦集团公司建立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合作关系。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合作双方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建立一对一结对密切合作关系。以热作行业、产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整合双方资源,通过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培训、科技创新研究与服务等方式,探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企业热作生产过程同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并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校企双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合作:(1)学校定期为企业举办针对生产一线人员的热带作物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技术培训和科普培训;(2)协助企业整合各方面的专家教授组成“产业发展战略顾问团”。在湛江农垦企业集团公司建立“名师工作室”,为企业的产业发展、科技发展战略、农业项目规划论证评估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开展热带作物科技创新合作研究、科技服务、课题申报等方面的工作;(3)在学校建立“专家工作室”。企业定期选派专家进入专家工作室,进行科学研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方式改革、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开展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4)企业提供学生实习的场地、设备,提供热带作物生产加工一线的专家、能工巧匠指导学生实习,并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考勤、考核、鉴定等管理工作。承担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任务、开展中高级农艺工、植保员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5)企业在招聘企业员工时,优先接收校方学生就业,并积极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合作;(6)企业接受教师挂职锻炼,校方为企业选定的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

(三)校企合作建设热带作物科技示范农场

同广东农垦科技中心合作建设“共建、共管、共享”的热带作物科技示范农场,把当前热带作物生产中最新的科技成果、优良品种、设施设备在科技示范农场中应用,起到科技推广和示范作用,同时作为教师科研基地及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示范农场由企业人员和专职教师担任场长和技术员,将农场的田地划分为若干的责任田,根据不同的作物,把作物生产、产品销售等设计成不同的项目,由学生组成责任小组,以员工的形式完成各个项目,从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

二、推进产教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完善“紧跟农时、且耕且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广东农垦企业,紧紧围绕广东农垦“四大类热带作物生产”项目建设,创新“紧跟农事,且耕且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同广东农垦科技中心合作,在校内建设热带作物科技示范农场;同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研所和阳江垦区密切合作,在广东农垦南亚热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建设教学型生态农场,构建校园有农场,农场有课堂的“场校合一”的教学环境;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实施弹性学期制;根据南亚热带作物农时,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序化教学内容,做到“依农时教学”。充分利用垦区的农场资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主要在农场实施现场教学,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现场指导,学生以半工半读的形式直接参加农垦企业的生产过程,学生通过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从事耕作,以实现“学做合一”,即“且耕且读”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学生的认知技能、单项操作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反复训练,循环操作,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综合素质的阶梯式上升,实现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农业企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之间的对接。

(二)采取弹性学期制,探索“三阶段教学,全程实践”教学模式

打破固定一年两学期制度,依据热带作物生产农时设计教学流程,根据农忙和农闲时节,探索“三阶段教学,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在一年半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学习和单项素质训练阶段,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技工”的身份,到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半小时车程内的校外实习基地组成的“学校周边实训基地圈”,以半工半读方式,参加带薪的生产性实习,实现对专业、产业、职业、岗位的认知。第二阶段:利用与农垦科技中心合作成立的“热带作物培训中心”,由学院专任教师和科研所专家、垦区农场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以现场教学为主要形式,采取“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依热带作物生产农时,组织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利用培训中心附近的1小时车程内的农场组成辅助实训基地,学生以“准技术员、准植保员或生产队长”的身份参加企业的生产过程,半天学习、半天工作。整个学习阶段为一年,完成一个热带作物的生产周期。在这个阶段开展学生热带作物生产技能竞赛,如“种子检验大赛”、“热带作物病虫害识别大赛”;完成中级农艺工或植保员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完成热带作物生产基本技能和单项技能的训练。第三阶段:最后半年学生以农场准员工的身份到垦区各个农场以及广东农垦位于东南亚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顶岗实习,基本实现学习和就业的对接,完成热带作物生产综合技能的训练、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

三、行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

(一)以服务热带农业产业链为主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同广东农垦集团各农场和企业合作,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后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的“双核”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南亚热作产业特色。

(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

依据国家热带作物生产规程,从农垦企业和农场相关职业岗位调研和职业资格标准、农场热带作物标准生产手册等分析入手,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会同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建立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突出能力本位,紧贴热作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重视素质教育的规范要求,把农垦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

(三)开发核心课程

以产教对接为主线,更新教学内容。与农垦行业和农业企业合作,充分分析现代农业人才成长规律,分析农垦企业、农业企业职业岗位和自主创业对农业人才知识结构和岗位技能的要求,依据国家热带作物生产规程,紧跟农业科技发展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实现热作人才培养与广东热作产业紧密对接,适应广东农垦外向型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侧重为外向型农业培养人才,做到“至土至洋”;注重学生外语和外贸相关能力的培养,加强双语教学,增加国际商务、商务英语会话、东南亚小语种等相关课程。目前,已建成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和5门网络课程。

(四)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结合,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依据热带农业生产技术人才规格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以实用性为原则,注重形成性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实训报告、作物生产记录、实结、考勤情况、劳动态度、产品产量和质量、实习单位绩效考核和单位评价等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方法。积极开展以赛代考,技能部分必须动手操作,现场考核,由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同时进行中级以上农艺工和植保工的职业资格训练,在课程考核结束后,同时进行职业资格考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中级以上农艺工或植保工职业资格证书。

四、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能力主线,模块定位,仿真模拟,生产经营”原则,建设1个热带作物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1个热带作物科技示范农场、1个2万O热带植物园、1栋1200O智能温室、10栋塑料大棚、200O的花卉超市,基地具有真实垦区农场氛围,具有南亚热带农业特色和现代农业特点,体现循环经济,能满足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理实融合教学需要,并兼有科研、示范、科普、观光休闲等功能。同时建有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作物栽培实训室、作物生长环境实训室、植物与植物生理实训室、植保实训室、作物遗传育种实训室等,形成较完整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确保生产性实训占校内实训的80%以上,实训课开出率100%,校内实训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同时满足园艺技术、园林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的相关课程实训需要。

(二)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

以课程为载体,以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为平台,根据能力模块培养需要,建立以推进产教对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以教师指导、学生小组自主工作为主要形式。其功能与作用是以新产品开发、工程设计、产品营销为主要工作任务,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立足广东农垦企业,依托地方农业企业,采取场校合一的模式,建有23个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学校周边实习基地群、广东垦区实习基地群和东南亚实习基地群。为确保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院积极争取广东农垦总局把所属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调动农垦企业的积极性。为确保校外实践基地有效运行,学校委派专任教师深入到农场,以农场厂长助理的身份管理教育学生;由农场指派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建立职责分明、相互沟通协调的校企双重管理机制。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以准员工的身份参加企业的正常生产过程,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一切工作制度,每天记好工作日记;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考勤。实习实训结束后,由企业向实习实训合格的学生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以此作为实习实训考核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学生实习鉴定书、学生实习登记表,实习记录、学生实习实训技术总结报告等确定学生实践教学考核成绩。

五、发挥行业优势,共同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优秀教学团队

积极实施“名师战略”,加大内培外引力度,建设一支包括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院级教学名师,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德技双馨的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100%。依托广东农垦集团,建立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企业兼职教师承担50%以上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学时。

(一)专业带头人培养、提高与引进

对现有1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国内外进修方式提高学术水平、吸纳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到农业龙头企业挂职锻炼,了解广东现代农业发展及广东农垦产业状况,接受农业工程咨询资质培训;聘请1名农垦行业的热带作物栽培方面的知名专家,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培养成为专业带头人。通过对2名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先进的职教理念,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参与广东农垦和广东热带作物生产方面的重大农业项目论证评估,主持1~2项省级以上热带作物科技攻关项目或教研课题,主持国家或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每年传帮带培养2~4名骨干教师。

(二)青年教师培养

对现有的及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进行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培养,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通过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到农垦企业挂职锻炼,每年不少于半个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等提高实践技能,使其2年内具备技师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双师”素质,成为某一技术的行家里手,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技能大赛训练。

(三)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

在广东垦区农场、地方农业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中选定50名左右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建立专家资源库。作为备选兼职教师,其中每年有不低于18人担任专业的校外实践指导老师,或来校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实现50%专业课由农场兼职教师承担。每年对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开展不少于30学时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六、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针对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做到教学资源的共享。

2.利用本专业的师资、技术、基地等资源条件,针对广大垦区职工和热区农民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针对垦区目前大力开发的专项技术如“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热带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垦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等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3.配合珠三角园艺产业带建设,开展花卉、蔬菜、果树栽培技术培训,重点面向农民工职业资格培训。

4.利用“广东热带农业工程规划研究院”平台,针对农垦企业生产存在的技术问题,例如“阳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延长热带作物产业链研究”、“热带作物病虫害专家诊断与防治系统研发”、“热带作物种植制度创新”“农产品安全及质量控制”等项目,集中力量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

七、结束语

经过七年建设,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将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教学改革及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相应成果,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大提高了专业的整体水平和办学实力,并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对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为广东农垦及全国热带农业的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面向广东农垦和区域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社会培训、专业技能考证以及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等能力有大幅加强,将为广东农垦的现代农业发展和循环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3/4).

第2篇:热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整个花城都洋溢着迎亚运的喜庆,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视察了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等几家开发区科技创新企业,陪同视察的还有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常务副省长朱小丹、省委秘书长徐少华,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市长万庆良以及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凌伟宪。

张德江副总理等领导一行参观了华德公司的展厅及生产车间。华德公司总裁李志明在公司展厅向张德江副总理介绍公司的核心技术:“华德公司的核心技术是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制冷技术,该项技术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功获得专利授权,在国内获得20项专利授权,我们的产品列入广东省及广州市自主创新产品,我们的产品还入选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全国只有240项产品入选,其中空调产品只有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入选。”

张德江副总理非常赞赏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我们的技术非常感兴趣,他详细的询问了板管蒸发式冷凝的技术原理。李志明跟张德江副总理介绍:“蒸发式冷凝跟风冷和水冷的区别在于,蒸发式冷凝结合了风冷和水冷的优点,同时避免了风冷和水冷的缺点。蒸发式冷凝是效率最高的冷凝方式,但在我们之前没有人把蒸发式冷凝应用于中央空调,原因是体积庞大,维护困难。我们考察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传统的蒸发式冷凝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改造,形成现在的板管式蒸发式冷凝器,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效率。我们的品牌就是“羿歌”,其寓意是华德人像我们的祖先后羿一样为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作出贡献。”张德江副总理高兴的边听边称赞。

在生产车间,张德江副总理看到了华德板管蒸发式冷凝器的样品,看到板管蒸发式冷凝器的特殊结构,他连连赞赏:“这种结构散热面积增大了一倍,换热效果也增加了一倍”。他很巧妙的将它比喻为“轻机枪是风冷、重机枪是水冷,蒸发冷综合利用风冷和水冷就是为了提高散热量”,张德江副总理对华德羿歌产品连连称赞。

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凌伟宪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华德了,他对华德公司的板管蒸发式冷凝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他向张副总理解释道:“华德的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没有水塔,美观,环保,最重要的还很节能,还实现了机组的一体化。”凌主任精辟的概括了华德羿歌空调的特性。张德江副总理非常关注的询问市场应用情况,李志明回答说去年华德羿歌的产值为8000多万元,今年能达到1.5亿元。李志明总裁继续说到:“过去我们的节能空调进入政府采购很困难,因为我们是自主创新产品,没有同类产品比较进行招投标,自从有了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政策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通过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政策,我们的空调成功的在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项目中应用,同时在多个个亚运场馆中得到应用。”

接着李志明总裁向张德江副总理介绍了我们的专业空调,包括医疗专用空调、城市轨道专用空调以及通信机房专用空调。我们自主研发的医院专用三联供中央空调为医院一次性解决制冷、供暖、供热水三个问题。过去医院为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购置水冷空调、热泵机组、锅炉供热水等多套设备。现在只需要一台华德羿歌的空调设备就可以解决了,这为全国医院建设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们将热管原理跟中央空调相结合,推出了华德羿歌通信机房专用空调,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把热管原理应用于中央空调。机房空调是全年24小时都需要制冷的,华德羿歌通信机房专用空调利用热管原理使得机房空调在冬天制冷的时候不需要开压缩机,这大大的降低了能耗。我们成功地在重庆移动、广东移动等通信机房中得到应用。

我们为吉林火车站定制的中央空调,为吉林火车站实现了50%的节能,我们这个南方的空调厂家很好的解决了北方寒冷冬天使用空调面临的诸多问题。

第3篇:热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Abstract: Through searching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ing the related patents of the e-cigarette industry which have taken place during ten years from 2006 to 2015,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the six factors on macro, medium and micro levels, which consist of the patents’ quantity scale of the e-cigarette industry, their regional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lifecycle, the applicants, the priority and popular research areas and the blank fiel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on the whole, the prospect of domestic e-cigarette industry is enjoying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is such a big disparity between the patent structure of China and that of foreign countries that it needs to be optimized; Secondly, at present,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patents in the e-cigarette industry so as to the risks of technology monopoly. Moreover,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patents is not equal. Globally, paten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Domestically, the paten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Guangdong, Jiangsu and Hunan Province. Thirdly, the priority and popular field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six points: the A24F, A24B, H01M, H02J, B65D and H05B; Fourthly, regard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e-cigarette with the cloud computing, intelligent control, healt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data analysis and other techniques as the breakthrough of innovation of relevant technology.

关键词: 电子烟;专利分析;技术领域;检索策略

Key words: electronic cigarette;patent analysis;technical field;search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S4;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001-05

0 引言

电子烟,又称电雾化器,是一种通过电子加热手段向呼吸系统传送尼古丁的电子装置[1],作为传统香烟替代品,其危害小,性价比高,无明火且无二手烟污染,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新型烟草制品;但是,随着电子产品在功能、材料、结构以及技术性能等方面都日益接近,使得电子产品的设计也朝着趋同化方向蔓延。目前,市场销售的电子烟产品普遍存在同质化倾向严重的问题,且这种现象仍在加剧。由此可见,客观全面的了解目前电子烟产业的技术现状、技术分布,并基于此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改善、解决目前的问题对电子烟产业的发展、革新十分重要。

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专利信息包含了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是用来保护发明创造的途径,也是开展竞争情报的重要信息源[2]。专利文献虽然只占文献总量的10%,却囊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术情报[3]。专利分析是指对专利文献中的技术、机构和人员等信息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揭示隐含在其中的技术发展、竞争态势等[4],从而为产业技术决策提供情报支撑[5-11]。因此,本文通过采用专利分析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电子烟产业的相关专利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单位在电子烟专利方面的专利申请、专利布局及政策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技术路线

图1是本文的技术路线,首先确定本文的数据来源及分析工具,其次通过检索策略在数据源中获取检索结果,确定样本数据,然后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关于电子烟产业的相关结论和建议。

1.2 数据来源及分析工具

本文所采用的专利数据库是Baiten[12]网所提供的中外数据库;其中,外文数据库包括:美国公开、美国授权、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俄罗斯、PCT组织、欧洲专利局、韩国、东南亚以上十二专利数据库。本文的所采用的专利分析工具是Baiten网所提供专利统计分析平台,并在专利分析过程中有效结合Excel、Spss 20等软件,以期能客观准确的完成对专利的统计分析。考虑到专利数据从申请到公布之间有一定的滞后期,因此本文中2015的数据仅供参考,不能有效代表此阶段的发展趋势。

1.3 确定检索策略并获取检索结果

本文以专利的申请日为专利的起始时间,采用了关键词与IPC分类号相结合的检索策略(具体如表1所示),主要统计分析了国内外2006年~2015年十年间的专利,并最终通过机器检索与人工筛查的方式确定了国内外公开的关于电子烟的相关专利(不涉及失效专利),其中国内专利2836项、国外专利2476项。国内的专利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专利;考虑到外观专利的技术含量低,不能有效代表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中国内外专利只涉及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两类。本文的检索日期为2016年7月26日。

2 电子烟产业国内外专利态势分析

2.1 专利数量规模及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从图2、图3、图4可以看出:电子烟技术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6~2009年,这期间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每天都不超过20件,且专利申请数量增长缓慢,说明在此阶段电子烟技术尚处于萌芽状态,技术发展方向不明晰,整体相对处于萌芽期;第二阶段是2010~2012年,这期间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相比于前一个阶段有了较大的增幅,且2012年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249项(国外)、141项,说明在此阶段电子烟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始明晰,整体相对处于成长期;第三阶段是2013~2014年,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迅速增加,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平均申请量分别为751项(国外)、841项,说明在此阶段电子烟技术的发展方向明确,整体相对处于发展期;第四阶段是2015年,经历了第三阶段的快速发展后,电子烟的相关技术开始趋于成熟,技术创新难度及研发成本相对提高,因此在此阶段国内外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

2.2 区域分布分析

通过对电子烟产业相关专利的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得出在该领域占据优势的国家、地区,从而可为企业的技术引进、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提供参考[13]。图5为电子烟产业相关专利区域分布图,如图所示,可以看出:从全球方面来说,电子烟产业的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中国、PCT组织、欧洲专利局、美国、韩国以上五个国家和组织,它们的总和占据了全球市场95%的份额,具有主导地位;从国内方面来说,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云南省优势明显,尤其是广东省,占据了全球市场34%、国内市场64.56%的份额,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很大。

2.3 申请人分析

表2、表3、表4针对国内外电子烟产业的专利申请量Top10的专利申请人,分别从专利专利数量(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专利的集中度、专利申请人的类型三个角度对专利申请人进行分析。从表2、表3、表4中可以看出: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企业和个人,尤其是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而高校和科研机构没有有效涉及该产业,在国内外Top的专利申请人中无一涉及;在专利的分布方面,国内外Top10的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分别占专利申请总数的40.86%(国内)、51.66%(国外),发明专利分别占发明专利总数的32.19%(国内)、47.89%(国外),由此可以说明国外的专利分布相对集中,而国内的专利分布相对分散,尤其是国内的发明专利;在专利结构方面,国内外的专利结构差异明显,国内的专利中实用新型专利居多,而国外的专利中发明专利居多,且占据绝对优势。

从表2可以看出,在国内外Top10的专利申请人中,Top1、Top2都是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KIMREE HI-TECH INC)及该企业的董事长刘秋明(LIU, QIUMING)。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在电子烟的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其专利申请数量高,分别占据国内外电子烟产业专利总和的18.97%、37.92%;且专利布局合理,优势突出,其申请的专利涉及电子烟产业的各个重要技术领域,对电子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2.4 重热点领域分析

专利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潜力,并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企业的规模效益的增长[14],通过对某一产业重热点领域的分析,能有效的对相关企业及单位的专利申请、专利布局做出指导。

如表5、表6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电子烟的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A24F领域,从技术发展潜力来看,A24F领域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处于成熟期向衰退期的过渡阶段,由此可见仅局限于本领域的发展会面临技术发展潜力不足、技术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其可通过有效结合其它领域进行发展。最近三年,A24B、H01M、H02J、H05B和B65D 5个领域的专利都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A24B领域,涨势明显。

结合电子烟的产品结构,对以上基于IPC小类分类后的五个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①A24B领域中主要涉及电子烟液(烟油)的制备方法及调香工艺,电子烟液(烟油)的调香工艺具体包括茶香、果香、酒香以及花香四大类的调香;②H01M领域中主要包括电子烟的电池组件;③H02J领域中主要涉及电子烟中电池组件、电池杆的充电方法、充电电路及充放电装置;④H05B领域中主要涉及电子烟雾化器的发热装置,具体包括发热装置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以及发热部件(发热丝)等;⑤B65D领域中主要涉及智能化、自动化的电子烟烟盒的设计,具体包括防伪烟盒、自动弹出电子烟的烟盒等。综合以上分析,可以预测:A24B、H01M、H02J、B65D和H05B 5个领域中的电子烟液(烟油)制备方法及调香工艺、电池组件及其充放电方法和装置、雾化器发热装置的设计控制及智能化电子烟烟盒的设计等是未来电子烟技术研究的技术热点。

2.5 空白点领域分析

结合参考当前科技现状及电子烟的发展状况,本文在空白点领域的研究中过程中,首先查找相关技术方向之间的关联性,确定技术领域;然后查询该技术领域的高频词并为将其作为该领域专利检索的关键词,最后通过采用检索策略式,对相关领域的专利(发明专利)数量进行检索,检索策略式及检索结果具体如表7所示。

从表7中可以看出:目前,现有的电子烟专利几乎没有与云服务、云计算、短距无线通信、智能控制、健康管理、信息存储、APP、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相结合,由此可以将以上空白点领域作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例如:①有效拓展电子烟的辅助功能,例如短距无线通信、信息闪存、NFC、红外传输等;②开发APP(Android、Ios操作系统),实现电子烟与移动终端的数据连接,并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智能预警、实时监控、健康管理等功能;③采用互联网+模式,实现所有电子烟的“隐形”互联,并结合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在后台服务器中实现对所有的电子烟的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推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2006~2015年十年间国内外电子烟产业相关专利的检索统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该产业专利的专利数量规模、区域分布、技术生命周期、申请人、重热点领域、空白点领域六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针对各层面的分析结果汇总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①目前,电子烟技术整体发展状况较好,专利申请数量也达到了近几年的发展高峰,该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美国、PCT组织。相比于国外,国内在电子烟领域起步的比较晚,虽近几年发展趋势良好,甚至近两年的专利申请数量远超国外,但在专利的质量方面仍与国外有很大差距。

②国内外的关于电子烟产业的专利申请人绝大多数集中在企业和个人,参与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很少。目前,国内外的电子烟产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专利布局不合理、专利潜在价值较低、专利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且企业之间由于合作不够紧密,没有有效形成专利池进行专利运营,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利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相比于国外,国内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与发明专利数量比例严重失调,专利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③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突出创新理念,主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平台及人才队伍,实现专利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加强对专利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针对重热点及空白点领域建立专利预警机制,有效避开专利雷区,合理选择技术领域的突破点。合理利用失效专利,在分析失效专利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学习,实现二次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蒋举兴,者为,詹建波,等.电子烟的发展现状及其危害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22,7353.

[2]杨雪,张徽燕.新兴技术给企业带来的管理挑战[J].现代管理科学,2005(6):72-73.

[3]摇学军,周贺来,陈摇婧.面向技术预见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09(1):132-136,160.

[4]娄永美.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1.

[5]张善杰,陆亦凯,陈伟炯,等.基于专利分析的深海水下采油树产业情报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6):74-78,104.

[6]陈军,张韵君.基于专利分析概念模型的转基因技术发展预测[J].情报杂志,2015,34(4):43-48.

[7]李文娟,刘桂锋,卢章平.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大数据产业技术竞争态势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7):65-70.

[8]刘扬,李海燕,肖宇锋.国际中药失效专利分析[J].中草药,2015,46(22):3441-3446.

[9]左勇刚,王亚利,龚跃鹏,等.无机膜技术专利分析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5,35(4):84-88.

[10]张慧婧,钟永恒,刘佳.基于专利分析的真空泵防腐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5,35(3):259-265.

[11]杨晓敏,李春成.基于专利计量的天津市LED产业专利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124-126,148.

[12]佰腾网.佰腾网专利检索系统[DB/OL].http://.

第4篇:热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出席本次讨论会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舒适家居分会会长、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主任宋为民,国家燃气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高文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节能质量检验中心主任宋波,中国节能协会秘书长热泵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忠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舒适家居分会会长助理吴辉敏,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舒适家居分会副秘书长、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王贺,国家建筑材料五金水暖产品质检中心谷秀志,中国热泵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国际铜业协会高效供热项目经理赵恒谊,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总工伍小亭,舒适云平台创始人、舒适家居分会专家智库成员何森,舒适家居分会专家智库成员、曼瑞德北京技术中心总监张保红,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天津分院副院长李宝聚,舒适家居分会专家智库成员、北京新宇阳科技有限公司董王安生,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讲运,舒适家居分会专家智库成员、上海惠顿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惠平,舒适家居分会专家智库成员袁清,舒适家居分会专家智库成员、广东热立方热泵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凤喜等,以及部分参编单位的代表近40人参加了本次讨论会。

讨论会上,宋为民会长介绍了该技术导则的编制背景。宋会长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在冬季采暖中需求不断提升,新装分户采暖系统在我国长江以南非传统采暖区域增速明显。从传统冷暖空调到电暖,燃气壁挂炉供暖、太阳能供暖、热泵供暖等多种采暖方式,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多。而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是清洁、高效、节能、多元、可持续的。要因能制宜,各尽其用;因需制宜,各得其所;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因时制宜,梯级利用。应积极向消费者推广使用舒适、高效、节能而且人性化的取暖方式。对此,舒适家居分会向住建部申请了该项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

宋波主任介绍了该导则的准备工作情况和编制大纲;与会专家和部分参编单位的代表着重讨论了该导则的编制方向、主要技术内容、现有工作基础和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该项导则的编制分工和编制进度。

何森教授则就“舒适家居行业发展探讨”作了专题报告。何教授说:“什么是舒适家居?网络上有五花八门的答案。因为舒适家居行业所含行业多,涉及范围广,不同角度会给出不同的释义,缺乏一个整体的定位。同时,由于舒适家居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行业,缺少标准、用户体验不佳、缺乏战略性指导和用户粘性问题,发展速度也受到很大的制约。”根据当前舒适家居行业发展现状,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舒适家居分会将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共同编制《中国舒适家居行业发展白皮书》,从顶层设计和定义舒适家居。并以“健康、舒适、智慧、绿色(生态)”为标准,符合国家政策方针,避免炒概念和恶性竞争,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基础上促进室内设计、装饰、材料、暖通、机电、智能和物业管理行业的相互融合,实现供给侧改革目标,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节能、幸福的室内环境,科学引领舒适家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会上,与会专家和参编企业的代表就《多能互补分户供暖节能运行应用技术导则》和《舒适家居行业发展白皮书》进行了论,确认了编制思路和分工,同时向社会征集优秀的企业参与编制工作。

第5篇:热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一般由八个指标构成,分别是学生、专业教育目标、学生成果、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校支持等。其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课程设置,为了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我国各高校在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过程中,发现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会规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可达性。因此各高校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要求,提出了各个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做法和经验。西北工业大学的张清江等通过调研我国工程教育与专业认证发展历程,对我国航空航天专业与其他已获得资格专业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国际航空航天质量体系认证中的要求,从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必要性、专业特点、航空航天工程教育现状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结合现代中国工程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针对航空航天类专业认证的新方式、新方法,并对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要注意的特性进行讨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会强等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明确培养目标,解析培养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任红卫等分析了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并探讨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背景下电气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浙江工业大学姜理英等人基于对工程教育专业论证的国际比较,结合环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必要性,从培养计划的调整、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教学的强化和师资队伍的提升四个方面,综合系统地提出了对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和提升的路径。张秋根等人根据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和认证标准要求,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对其核心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两方面进行了优化与规范的探讨。为了重视国际认证的引领作用,加强专业办学品牌建设,突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动专业的航空航天办学特色,紧跟国内能动专业人才需要,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竞争力,从而拓宽自身生存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开展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能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南航能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通过对国内外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分析与研究,利用对中国近几年的专业认证与评估成果的调查与研究,对其进行梳理,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课程设置要求,依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能动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与特色,以培养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工程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动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培养要求为基准,着手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并对本科培养大纲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而实现培养目标。确定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总学分数不能少于180学分。

2.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是指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11学分)、大学物理(6.5学分)、大学英语模块(10学分)、C++语言程序设计(3学分)等方面共六门课程,总共30.5个学分。因此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17%,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要求。

2.2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

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而专业类课程主要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其中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电子电工技术(5学分)、理论力学(3学分)、材料力学(3学分)、工程图学(4.5学分)以及机械设计基础(3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8.5个学分;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流体力学(3学分)、工程热力学(3学分)、传热学(3学分)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2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1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必须要修满至少29.5个学分。对于专业类课程,由于能源与动力专业具体有两个培养方向:方向一为热能动力方向,主要陪养就业方向为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气轮机等相关单位;方向二为能源利用方向,主要培养的就业方向为电厂、新能源以及制冷等相关单位。因此其专业类课程既有相同的专业课程,也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其中燃烧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原理与构造(3学分)、热能综合利用(2学分)、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2.5学分)以及热工测量原理与方法(2学分)等,总共12个学分,这些课程为能源与动力专业两个培养方向都必须学习的专业类课程。另外每个培养方向又有其特定的专业类课程必须选修,其中热能动力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叶轮机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控制原理及应用(2学分)、燃烧技术与分析(2学分)、内燃机原理与构造(2学分)、工程传质与应用(2学分)等共9门课程;能源利用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泵与风机(2学分)、供热工程(2学分)、锅炉原理(2学分)、制冷原理与技术(2学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2学分)以及热力发电技术概论(2学分)等共10门课程。无论学生学习哪个方向,共同学习的专业类课程与特定选修的专业课程之和必须要修满至少28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必须要修满的学分数为:29.5+28=57.5学分,因此该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32%,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30%的要求。

2.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

能源与动力专业设计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力与过硬的身体素质;(2)各种课程的课程设计,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对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实际应用能力;(3)工程训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方面的车、磨、铣、刨、铸造以及焊接等金工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下厂实习,大三暑假期间,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去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企业或电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下厂实习,锻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的能力;(5)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开设的毕业设计题目一般都来源于实际工程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大四下半年开展为期半年的本科毕业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源与动力专业要求学生在实践能力与毕业设计方面修读的总学分不低于42.5,占总学分的23.6%,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20%的要求。

2.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

能源与动力专业在人文社会科学类通适教育课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通适基础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形式政策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共19.5个学分;(2)国防军事模块,包括航空航天概论、军事高技术概论等,至少修满1.5个学分;(3)文化素质模块,主要包括文化历史、艺术鉴赏、科技基础、哲学社会等课程,至少要修满6个学分;(4)创新创业类模块,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创业基础以及经济管理等课程,共5.5个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总共需修满32.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8%,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要求,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2.5航空航天特色类课程的设置

为了突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专业的航空航天特色,在开设的课程中,如国防军事模块、专业类课程以及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中,课程教学内容包含浓郁的航空航天特色,由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都是来自于国防工业集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因此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讲课过程中,所列举的实例都是以航空航天为背景的工程问题,特别是毕业设计和下厂实习,因此在能源与动力专业课程优化过程中,充分突出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特色。

2.6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直观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积极的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类竞赛,如:流体力学大赛、节能减排大赛、开设卓越班等,并且科技竞赛获得奖励的同学在保研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2)安排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让学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好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

2.7学习进程

大学生本科期间的各门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因此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匹配与衔接,如图1所示。学习进程主要分成了三部分:一是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等;二是学科基础,包括结构和流体力学、热学和电学方面的课程;三是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了热能动力和能源综合利用两个方向的相关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条线:第一是流体和热学相关的课程,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等;第二是结构力学方面,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第三是计算机语言方面的课程。因此在安排各门课程的学期上需要考虑上述课程衔接问题,从而最终制定出合理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

3结论

第6篇:热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经过多年发展,行业内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品牌,比如森德、御马、圣春、太阳花、三叶、陇星、瑞特格、大通、中亚、恒宝、鑫华星、创玛、春晖、邦泰(密水)、努奥罗、学栋、派捷、昂彼特堡、大代(莹骏)、佛瑞德、乾丰等优秀企业与品牌,让我们共同见证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的优秀企业和品牌。

如果把品牌当作一棵树,产品就是树上的果子。消费者在一棵品牌树上摘下一个果子吃了感觉是甜的,那么他会相信这棵树上的另一些果子也是甜的――这就是著名的品牌树理论。好的产品是品牌的生存之本。品牌建设的落脚点首先是产品,我国的采暖散热器企业正意识到品牌的力量,很多企业已做好了长远的品牌规划,把品牌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之中,并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品牌形象、顾客服务等,来塑造企业强有力的品牌形象。时光见证精典,那么,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的品牌及企业吧。

森德集团――品牌:森德

森德公司1895 年成立于瑞士,迄今已有12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德国、中国(北京-上海)、法国、意大利、美国等世界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机构(工厂),服务范围涵括采暖、制冷、新风、清洁、集成控制等诸多领域。

森德公司是钢制柱型散热器研发和推广者,并且迄今依然保持着世界高档散热器行业的领先地位。在业界,森德公司一直以其强势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质量管理而著称。森德散热器以其优美的外观、出色的工艺、灵活及时的供货、以及专业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世界各地用户的赞誉和信赖。

森德(中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于北京,由瑞士森德集团和北京金隅集团合资组建,全套引进德国森德先进的生产线,总投资额5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散热器行业的旗舰和先锋,引领了中国新型散热器行业的发展与方向。

圣春冀暖公司――品牌:圣春

圣春冀暖散热器有限公司位于冀州市,系春风实业集团旗下的支柱企业,是一家以建筑采暖装饰产品为主导的C合性大型股份制企业,更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采暖通风解决方案提供商。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采暖行业前列,拥有行业内唯一的采暖散热器研究所、采暖铸造生产力促进中心、铸铁散热器大型铸造流水线、中国铸铁散热器研发基地,太阳能新能源研发应用基地,新型外墙保温装饰材料研发基地等,其“稀土孕育高压”和“大型铸造流水线”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经过四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拥有科学管理体系的现代化企业。圣春公司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舒适家居分会副会长、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示范企业”。早在1985年,其产品就获得了行业内唯一的质量最高奖――“国家质量银质奖”,又先后荣获“国家免检”、“中国驰名商标”、“华夏技术进步奖”、“行业名牌”、“河北省优质产品”、“河北省质量标杆企业”、“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名牌企业”等众多荣誉和称号。

天津马丁康华公司――品牌:御马

中德合资企业――天津马丁康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舒适家居分会副会长、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天津市建筑采暖散热器行业协会会长单位。

公司始建于1996年,原生产不锈钢厨具和真空保温器皿。自1999年引进德国先进工艺和技术,采用日本松下焊机和国内最先进的专业设备,生产采暖散热器。2001年-2015年,在全国采暖散热器市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连续15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合格产品。2011年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认定为“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科技研发中心”,住建部中国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优势企业;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示范企业”,拥有专利48项,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其先后荣获“国家免检产品”、“天津名牌”、“天津市著名商标”、“行业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和奖项。

北京三叶散热器厂――品牌:三叶

北京三叶散热器厂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舒适家居分会副会长、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首家钢制散热器研发基地及生产厂家。

1971年研制生产第一代钢制散热器,至今已有45年的生产史,为北京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83年、1986年、1992年、1996年产品获得市优、部优的称号;在全国采暖散热器市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连续17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合格产品。三叶主要产品有:钢串片散热器,高频焊翅片管散热器,柱式钢管散热器,铜铝复合散热器,卫浴系列散热器。

三十年根基,三叶常青!三叶人将继续坚持:“感受科技进步,共享温馨美好”的信念。力求“铸就三叶经典品牌,打造三叶精品”。让三叶产品与国际潮流同步,与建筑同寿命。

太阳花集团――品牌:太阳花

太阳花专业、专注从事家居供暖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15年。基于产品被市场认可度的逐步提高,太阳花产品战略定位逐步升级:从散热器产品到散热器供暖系统产品,直至目前的家居供暖系统产品。在太阳花家居供暖发展历程中,一直坚持以产品品质、研发投入,市场为向导,实现供暖地区服务网点全覆盖。

太阳花公司是舒适家居分会副会长、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行业名牌”等荣誉和称号,国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单位。

太阳花家居供暖产品凭借市场口碑、产品品质、服务保障与万科、保利、金地、首创等大型地产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被国内外大型建材连锁系统百安居、乐华梅兰,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认可,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陇星集团――品牌:陇星

兰州陇星沃尔凯采暖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陇星集团)创建于1998年,是一家以生产新型散热器、太阳能集热器、电辐射散热器、太阳能热电联产及总部地产开发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处于行业前列,是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示范企业。2009年6月9日,国家主视察陇星集团,对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研发节能环保产品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陇星集团是采暖散热器行业“散热器防腐研究及生产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及省市颁发的“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名牌”、“甘肃名牌产品”、“甘肃省著名商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太阳能光热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核心企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中心评定的“光热技术创新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参加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唐山大通公司――品牌:大通

唐山大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为自行车车料和采暖散热器的专业生产企业,是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定点企业。

主要生产钢制、铜铝复合、钢铝复合采、塑铝复合散热器产品。荣获“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知名品牌”、“国家免检”、“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和称号。多项产品获国家专利,产品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估,并获得科技项目推广证书。产品在全国的市场竞争中其品牌、质量、信誉等在同行业始终占有较高声誉和地位。

大连恒宝公司――品牌:卡普兰宝

大连恒宝工业有限公司,是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成立于1985年5月,位于美丽的辽东半岛南部。

公司历经30年发展,从最初的以零部件加工为主的小型加工企业,逐渐发展成了以采暖散热器生产、销售。以及压铸铝产品生产、机械加工、喷体涂装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采暖用散热器、汽车音响用散热板、流量计壳体、汽车天线底座、轴承座、电机壳体、及耐压和防爆类系列产品。产品遍及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捷克等多国家,主要客户有:西门子、力士乐、松下、原田、三美、阿自倍等多家世界知名公司,并于2007年获得了松下电气颁发的“优秀供应商”奖。

2011年引进全套引进Scholch公司的钢制板式散热器生产线,其钢制板式散热器于2015年通过住建部的科技成果评估,具有环保节能,用水量少,散热量快等特点,为住建部推荐的环保节能产品。是目前国内钢制板式散热器最具规模的生产厂家之一。

瑞特格公司――品牌:Purmo 、DiaNorm、Radson uk、Vogel& Noot

瑞特格(中国)有限公司是瑞特格ICC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作为享誉全球的供热领域生产商,瑞特格ICC供热集团是首家将欧洲主流钢制板式散热器带到中国的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众多的子公司和工厂,散热器年生产能力达1200万组,是欧洲最大的全系列末端采暖供应商。1997年,其独资公司瑞特格中国公司成立,并斥资亿元在天津兴建物流中心。瑞特格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产品包括瑞特格供热集团的散热器、地板采暖、管件管材产品以及瑞特格控制系统集团的温控产品。强大实力、卓越品质,皆来自瑞特格温暖世界。作为专业的全系列末端采暖供应商,瑞特格集团以超过240年的商业历史,铸造了经久不衰的国际品牌。

目前,中国市场已引入了Purmo 、DiaNorm、Radson uk、Vogel& Noot和MMA等系列品牌。中国瑞特格Purmo 散热器带给大家的是半个多世纪的安全、温暖与舒适。

林州市春晖公司――品牌:春晖

林州市春晖散热器有限公司始建于 1984 年, 位于豫北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 AAAA 级著名旅游风景区――林虑山麓,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林州。

林州春晖散热器有限公司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定点企业和副主任单位、河南省建筑业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是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写单位,多项产品及工艺装备获国家专利,一项通过了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并被国家科委、建设部列为“节能型产品”和“产品创新奖”,同时被河南省建设厅列为 “ 新产品新材料推广项目 ” ;先后荣获“中国消费者放心购物质量可信产品”、“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全国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全国散热器行业优秀企业”、“行业知名品牌”、“河南省免检产品”、“河南省优质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用户满意产品”、等荣誉称号。

高密市中亚公司――品牌:江泉

高密市中亚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是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定点生产企业,副主任单位、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铜铝、钢铝复合散热器以及散热器用各种规格铝型材,拥有铜铝复合散热器及其生产设备和铝型材等47项国家专利,是国内最早研制并生产铜铝复合散热器的专业厂家。

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填补了中国散热器的空白,为我国散热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该项目被列为:山东省建设厅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项目、住建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并先后荣获“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名牌”、“自主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山东鑫华星公司――品牌:鑫华星

NWRH鑫华星(中国)有限公司,是新智慧舒适家居的缔造者和倡导者。是以生产和研发散热器采暖、中央新风、净水(软化)、除尘等新智慧舒适家居产品为主的企业集团,是建设部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理事单位、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智慧舒适家居产品定点生产企业;中国智慧舒适家居行业知名品牌。山东省骨干企业;山东采暖行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公司是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公司参与了5项智慧舒适家居产品的国家标准起草和制定。

现公司拥有各项国家发明专利62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8个。公司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营销事业部38个。目前公司是华润集团、绿地集团、万达集团、中海集团、中建集团、中房集团、鲁商集团、鲁能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

创玛公司――品牌:创玛

CHORMA(创玛)源于德国、是专业的国际化的采暖末端配套产品的品牌,其产品种类有散热器、地板采暖、管材管件产品及温控系统产品。德国CHORMA(创玛)公司自创办以来始终不遗余力地将最为卓越的采暖科技带给我们,公司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商,在不断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也在不断迈向新的环球市场,2011年进入中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CHORMA(创玛)品牌服务和优质的产品,也为CHORMA(创玛)品牌合作商创造了采暖盈利新模式。

CHORMA创玛人始终坚持:“以健康采暖为核心、以质量和信誉为根本、以创新和分享求发展”,并以不断改善人们的采暖生活品质为己任,专注于制造高品质的采暖设备,持续改善并不断扩大产品领域,以适应国内外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品质生活加满分!

山东邦泰公司――品牌:邦泰、密水

山|邦泰散热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采暖散热器生产企业,是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定点生产企业,全国采暖散热器行业优秀企业,住建部科技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多年来,邦泰公司一贯秉承“绿色采暖、健康生活”的家居采暖理念,以“关注民众健康、打造高效节能环保散热器”为己任,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是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单位。产品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山东省住建厅,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被列为住建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邦泰公司先后荣获“国家免检”、“中国驰名商标”、“行业名牌”、“山东省名牌”和“山东省著名商标”等荣誉和称号,产品畅销国内各大采暖区域及俄罗斯、意大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内外市场。

浙江努奥罗公司――品牌:努奥罗

努奥罗(中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暖通和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部级专业热工实验室和压力实验室,为中国采暖散热器研发基地。

该公司现拥有百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开发、生产一系列深受用户青睐的钢制、铜铝复合采暖散热器,先后荣获国家免检产品、部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住建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国家小城镇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行业名牌、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定点生产企业等荣誉和称号;目前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舒适家居分会副会长单位等。

江苏昂彼特堡公司――品牌:昂彼特堡

江苏昂彼特堡散热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营销以及从事采暖系统的设计和安装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企业。公司主要生产压铸铝散热器、智能暖吧、钢制散热器、铜铝(钢铝)复合散热器以及系列卫浴散热器等产品,产品畅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您的温暖,我的事业”为信念,昂彼特堡公司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拥有国家专利45项,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舒适家居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先后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知名品牌”、“中国消费者满意名特优品牌”等资质和荣誉,成功通过并实施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北京派捷公司――品牌:派捷

北京派捷暖通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近30年来始终专注于热水与采暖工程领域,集设计、研发、生产、系统集成、销售、安装和服务于一体,致力于为各种民用与工农业建筑工程提供量身定做高性价比的热水/采暖系统(专业生产铸铁、钢制、铜(钢)铝复合采暖散热器,太阳能集热器及太阳能热水器),为人们打造舒适、节能、环保的家居生活空间,助力中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派捷公司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副主任单位、舒适家居分会常务理事单位等,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40余项国家专利,参加编制多项行业与国家标准。世界第一个板型导流、第一个双排扁管型、国内第一个弧面非对称型散热器诞生于派捷公司。先后荣获“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持续发展企业”、“AAA级诚信企业”等荣誉和称号;赢得了北京及全国各地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施工单位及业主单位的厚爱。

山西学栋公司――品牌:学栋

1985年,对于中国铸铁散热器行业来说具有非凡意义,历史悠久的赵家堡暖气片总公司经过深度改造――山西清徐学栋散热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之初便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迅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是《铸铁采暖散热器》国家标准的编制单位;2005年获得山西省人民政府“标志性名牌产品”称号,2006年荣获“国家免检产品”。

2013年学栋散热器全面加快发展步伐,投资3000万更新设备,在保持铸铁散热器优势的同时进军钢制、钢铝复合等轻型散热器。当前,学栋公司已转变成新型散热器、外喷涂粉末、真空纸箱包装全部自产化的综合型散热器产业基地。“学栋”铸铁散热器现已出口英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众多国外市场,受到国际客户的一致好评。

山西莹骏公司――品牌:大代、莹骏

山西莹骏散热器有限公司是原建设部、中国建设机械总公司散热器定点生产基地。所生产的“大代”牌散热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是省优、部优、国家银质奖产品:部级明星企业。

新世纪初莹骏散热器率先全面通过ISO90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使企业拥有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产品畅销国内外,尤其在俄罗斯、意大利这些欧亚强国,莹骏散热器深受贵族阶层宠爱,现公司年销售量已达1000万片以上。目前莹骏已推出导流、双搭、柱翼、意式、俄式、四柱等散热器,款款美观、大方、环保、节能;并先后获得“山西省建筑节能产品”、“山西省建设新技术推广产品”等荣誉和称号。

山西莹骏散热器有限公司将始终恪守“用心做产品,诚信拓市场”的企I宗旨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经过不懈努力,开发出了精品无砂系列铸铁散热器及下进下出型的系列产品,满足了建设市场的要求,并且出口北欧及俄罗斯等国。

佛瑞德公司――品牌:佛瑞德

成立于2000年的佛瑞德(郑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优秀的暖通高科技企业,可设计制造适用于各类建筑的节能型暖通系统末端,拥有国际化的工业设计理念、国内领先的热工测试系统以及高效精密的加工设备;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民用、商用及工业暖通设备,不仅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需求,还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推动低碳环保的采暖空调方式的运行。

佛瑞德公司是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是“中国新型散热器研发基地”,先后荣获了“产品创新奖”、“产品金质奖”、“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知名品牌”等奖项;产品通过了河南省建设厅“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住建部“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河南乾丰公司 ――品牌:乾丰

第7篇:热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 热生所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1.1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基本概况

人才是实现源头创新的根本所在[3]。十二五,热生所牢牢抓住人才与发展这条主线,重点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以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为主且多学科相互交融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4]。截至十二五末期,共有正式在编人员 181 人,其中,科技创新人员 158 人,占87.29%。先后获部级人才荣誉 8 人次,获部省级人才荣誉 14 人次,获院级人才荣誉 30 人次,初步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专业素养较好、创新能力较强和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基本形成,为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1.2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规模总量及岗位类型

十二五,热生所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总量逐年递增。截至十二五末期,科技创新人员共有 158 人,其中,科学研究人员有 125 人,占科技创新人才总量的 79.12%;转化推广和农业工程技术人员有 11 人,占 6.96%;检测及科技服务人员有11 人,占 6.96%;科技、财务等业务管理人员有 11人,占 6.96%。

1.3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年龄结构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整体年龄趋于年轻,平均年龄约 37 周岁。截至十二五末期,35 周岁及以下科技创新人员有 71人,占科技创新人才总量的 44.94%;36~45 周岁人员有 62 人,占 39.24%;46 周岁及以上人员有 25 人,占 15.82%。可以看出,青中老三代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梯次相对合理,形成了青年人才储备充足、中年人才成为中坚力量和资深人才引领帮带的良好局面。

1.4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学历结构

十二五,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博士和硕士为主的人才不断聚集。截至十二五末期,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共有 138 人,占科技创新人才总量的 87.34%。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有 85 人,占比达 53.80% ;具 有 硕 士 学 历 的 人 员 有 53 人 ,占33.54% ;具 有 本 科 及 以 下 学 历 的 人 员 有 20 人 ,占12.66%。基本形成了以博士为科技创新主体,硕本为技术支撑的局面。

1.5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职称结构

十二五,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高、中、初三级职称结构由正金字塔形转变成为倒金字塔形。截至十二五末期,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71 人,占科技创新人才的 44.94%。正高级人员有 17 人,占10.76%;副高级人员有 54 人,占 34.18%;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有 62 人,占 39.24%;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有 25 人,占 15.82%。

2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才队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一是科技创新人才规模总量相对不足。对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和瞄准建成世界一流热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战略目标来看,现有的人才资源规模难以满足未来热带生物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科技领军人才相对缺乏。因人才经费、工资待遇、事业平台、地域和机制等原因,吸引领军型人才的有利条件不足,成为制约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三是科技人才分布不均衡。目前,科技创新人员主要集中在木薯、甘蔗、橡胶、南药和香蕉等传统热带经济作物领域,约占整个科技人才队伍的 80%,而新兴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和南繁种业研究领域人才队伍规模较小,研究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担负重任。

2.2 人才引培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虽然已构建了科研体系,但研究方向和团队的构架还在逐步调整和进一步求证中,需要认真梳理学科建设和研究领域中急需攻破的问题和难题,带着科研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避免引进的人才当花瓶、做摆设。二是人才引进方式较为老套和被动。目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主要靠同行推荐,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选择性小,缺乏对比性,考察方式单一,难以客观全面地对人才进行甄别[5]。一般科技人才的招聘主要采取招聘会的形式,通过应聘人员短短10 分钟的介绍和评委的提问,选拔人才方式有些草率,不够严谨。三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还不成体系。青年科技人才潜力大,对科研工作热情高,但缺乏固定、配套的投入,缺乏持续性和针对性的条件支撑[6],加之积累不足、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够等因素,青年科技人才难以获得竞争性科研项目支持,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导致后备力量不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

3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总结十二五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统一部署,加强顶层设计,以培养为主,引培结合为原则,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科学发展,探索和把握热带农业科研人才成长的规律,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注重培养和激励青年科技人才,使他们尽快成长、担当重任,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建学科、拓领域、带团队的引领作用。同时,通过设置灵活高效的流动创新岗位,大力吸引集聚国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尽可能把各类先进创新要素引进来,并为我所用,力争确立研究所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人才强所行列。

4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4.1 加强战略导向,优化人才引进设计

一是紧紧围绕国家关于热区的战略需求,结合学科发展、平台建设来设计人才引进计划,明确研究方向、承担的任务、预期解决的科技难题,以及团队规模、人才梯队和专业要求,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拟引进的人才从学科发展、研究领域、科研成就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论证[7],将引进人才的素质、能力与引进岗位的要求进行对照评估,确定人岗匹配度,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更要严格依托重点学科和平台来进行,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引进来,留得住,扎深根,结硕果。二是实施猎头行动,成熟一个引进一个[8]。在人才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传统的守株待兔引才方式已呈现出诸多弊端,应采取猎头行动主动出击,转变方式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将引进人才的权力下放到研究室,鼓励研究室在本专业、本领域内,通过名师推荐等多渠道寻找合适的人才目标,直接与目标人物接触,采取猎取性、竞争性的工作方式,通过学术报告、当面访谈、实地考核等多种方式,成熟一个引进一个,摒弃原先成批收集简历、成批招聘竞聘、10 分钟面试的僵硬模式。三是大力发展博士后,借助机制考察人才。根据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的需要,择优选拔一批优秀的博士进站开展工作,借助博士后工作站的平台,利用 2~3 年时间对在站博士后的思想道德、学术水平和业绩条件等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9],通过学术委员会进行组织考核和论证,留下优秀的,流出一般的。

第8篇:热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业务能力参加工作19年以来,一直从事施工技术方面的工作,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工作踏实,作风严谨,刻苦钻研业务,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具有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和一定的管理能力;参加过多条铁路和公路的施工,对铁路和公路的施工技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铁路、公路各项专业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能够切实掌握施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能针对工程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在从事验工计量、变更设计及调概索赔、竣工文件的编制等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找材料到大-秘-书-网-d-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二、备一定的管理经验曾经担任过施工室主任、项目总工程师,在基层业务领导工作岗位上已有十年。在此期间,主持过多次技术会议、施工技术难题的研讨会,解决了施工现场的技术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同时积极做好领导的参谋,协助领导抓好管理,使自己在工作能力、协调管理水平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我能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责爱岗,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工作中积极主动,不怕苦、不怕累,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四、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益求精,学无止境、刻苦钻研是我的特点。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五、工作中,我善于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又能身体力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重不断地加强个人修养,踏实做事,诚实待人,也能团结同志,以大局为重,全力支持领导的工作。如果这次我能够竞聘成功,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是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是加强的业务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认真抓好施组的基础工作,学习和总结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工作做法,使我们的投标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不仅在施工技术上,在商务、报价等方面也要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工作能力。

二、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继往开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积累技术数据,建立技术档案,组织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提高施组的技术水平,和大家一起搞好本部门的工作,使本部门的工作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第9篇:热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热作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5-0040-08

东盟各国和中国南亚热带地区皆为热带农作物的重要种植区。随着国际市场对热带农作物产品需求的逐步增加和热带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和东盟已成为世界热带亚热带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地区和贸易地区。由于地理相邻、气候条件相似,中国南亚热带地区与东盟之间的热带农作物产品之间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1]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对这种竞争关系和中国南亚热带地区热带农作物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比较分析中国与东盟各国热带农作物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热带农作物产业发展概况

热带农作物是指在热带地区栽种的特种经济作物,包括甘蔗、橡胶、胡椒、木薯、咖啡、香蕉等产品,中国种植范围主要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南亚热带地区。由于热带农作物种类繁多,本文研究对象仅限于以上所说的6种热带农作物。

中国南部热带和亚热带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其中适宜开发利用的土地有3亿亩,到目前已经开发利用了大约1.2亿亩。中国的热带农业资源生产潜力较大,同时大多数的热带特色农业都具有比较高的生产效益。但是,中国热带地区主要农作物还是以传统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农业生产方式大都还处在传统生产方式上,热带高效农业生产还处在起步阶段。

中国甘蔗的种植面积约为2000万亩,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区域,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其中高产高糖甘蔗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2.8%。

中国橡胶种植面积已达到66.1万公顷,天然橡胶产量达到56.5万吨,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海南、云南、广东是中国的三大天然橡胶种植区域,构成体系完善的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其中,海南是中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地,种植面积达569.7万亩。国内市场对天然橡胶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年需求量已达到172万吨,国产胶还不能满足需求量的32%。

中国胡椒的产量位于世界第五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97%。国际市场的“中国胡椒”绝大多数产自于海南省。海南省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发展胡椒产业得天独厚,是我国胡椒生产的重要产区,海南胡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九成以上,产量达到3.26万吨,收获面积达到1.68万公顷,胡椒现已发展成为具有海南省特色的热作农产品,并普及海南省的18个市县。

中国木薯的产量位于世界第十位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中国种植木薯的省份有广西、海南、广东、福建和云南等省区。其中,广西是中国种植木薯的最大省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

中国咖啡的产量位于世界第十五位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0.47%。中国咖啡生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海南等省,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达6万多公顷,海南省种植面积约为10万公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消费国之一,每年消费量约600万吨,中国香蕉的产量位于世界第三位,生产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和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也有少量栽培,而且各地香蕉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二、中国与东盟热带农作物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在国际贸易中,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同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借助以下几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指标、贸易专业化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等。本文将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这几个常用指数进行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测算结果及分析

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来进行比较。用公式表示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http://省略)和世界贸易组织网(http://省略)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笔者得到相关国家2000年和2005年热带农作物国际市场占有率情况。

从计算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可以看出,泰国甘蔗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其他各国,但平均也只在6%左右,表现出的国际竞争力不是特别高。菲律宾和印尼甘蔗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05年以前的均高于中国。与泰国相比,中国甘蔗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不过2005年上升的幅度较大,超过了菲律宾和印尼,但仍然表现出较低的国际竞争力。

泰国橡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很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4年已经超过了80%,表现出特别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橡胶在国际市场也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下降的趋势却很明显。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相比,中国橡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表现出很弱的国际竞争力。

越南和印尼的胡椒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很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越南胡椒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05年已达到18.07%,占整个国际胡椒市场的近五分之一强,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尼在国际市场也占有很大的份额,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远远高于其他六国,但是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胡椒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与泰国差不多,但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相比,中国胡椒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而且还有下跌的情况,表现出很低的国际竞争力。

泰国木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很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一直以来都占整个国际木薯市场的近五分之二强,表现出特别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尼和越南在国际市场也占有很大的份额,越南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远远高于其他六国。中国木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虽比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要稍高一些,但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相比,还是明显偏低,上升幅度一直很小,表现出较低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咖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不高。越南咖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其他各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到2005年也只上升到6.19%,国际市场占有率还是不高,表现出的国际竞争力很一般。印尼咖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虽然不高,但是明显高于其他六个国家。中国咖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与泰国和马来西亚差不多,但与越南和印尼相比,还是明显偏低,一直都低于1%,总体表现为缓慢上升,表现出很低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和东盟各国香蕉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很低。菲律宾香蕉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其他各国,但平均也只在5%左右,表现出的国际竞争力很一般。泰国香蕉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虽然不高,但是各年均高于中国。中国香蕉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但与菲律宾和泰国相比,中国香蕉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一直都低于1%,而且总体上没有太大波动,国际竞争力较弱。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泰国的橡胶和木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很高,在国际上有着重要的位置;越南的胡椒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有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胡椒和木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刚超过1%,其他种类的热带农产品占有率就更低了。总体上,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甘蔗、香蕉、咖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很低,有待进一步发展。当然,中国各种热带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率很低,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国内消费了很大部分的热带农产品,而没有用来出口。

2.贸易专业化指数测算结果及分析

贸易专业化指数(TSC)是用来衡量一种商品在一个国家出口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它还可以用来衡量一国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同种产品的竞争力。

贸易专业化指数的基本公式:TSC=[出口(X)-进口(M)]/[出口(X)+进口(M)]。其中,进口和出口分别表示某一年度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当TSC=1时,表示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完全出口专业化;TSC=-1时,表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完全进口专业化。当用来衡量一国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时,其公式变为:(一国某产品对世界出口额-一国某产品从世界进口额)/(一国某产品对世界出口额+一国某产品从世界进口额)。当结果趋于1时,表明该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当结果趋于-1时,表明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弱。

从计算出的贸易专业化指数来看,泰国甘蔗的贸易专业化指数一直在0.99以上,表明泰国甘蔗的国际竞争力很强。菲律宾甘蔗的贸易专业化指数虽然不及泰国,但是大体上还是远远高于其他六个国家。中国甘蔗以往各年的贸易专业化指数都很低,没有太大的波动,但在2005年有了很大的突破,超过了印尼和越南,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中国、缅甸、菲律宾橡胶的贸易专业化指数比较高。缅甸橡胶的贸易专业化指数最高,几乎每年都维持在1附近,菲律宾橡胶的贸易专业化指数大部分年度均在0.89以上,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橡胶的贸易专业化指数虽然也很高,但是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0.76下降到2005年的0.68,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

印尼的胡椒的贸易专业化指数接近于1,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是马来西亚和泰国,但是马来西亚的胡椒的竞争力呈逐年下滑的趋势。中国胡椒的贸易专业化指数始终不高,大部分年度的贸易专业化指数均为负值,在-0.3~0.06之间波动,国际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

泰国和越南木薯的贸易专业化指数接近于1,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是印尼,但是印尼木薯的贸易专业化指数不太稳定,总体上还是下降趋势。中国木薯的贸易专业化指数始终不高,贸易专业化指数一直为负值,几乎都是-0.9以上,表明中国胡椒的国际竞争力很弱。

印尼和越南咖啡的贸易专业化指数一直很高,接近于1,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是马来西亚和泰国,马来西亚咖啡的贸易专业化指数基本在0.3以上。泰国咖啡的贸易专业化指数虽然比其他五国高,但是总体上下降的幅度很大,从2000年的0.81跌至2005年的0.19。中国咖啡的贸易专业化指数始终不高,一直为负值,表明中国胡椒的国际竞争力弱,但是呈缓慢的上升趋势,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印尼、泰国、菲律宾和越南香蕉的贸易专业化指数都很高。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的香蕉的贸易专业化指数每年都在0.9以上,具有很强的贸易优势。印尼香蕉的贸易专业化指数近年来上升到0.9附近,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相比上面四国,马来西亚香蕉的贸易专业化指数不是很稳定,2000年为负值,到2005年突增到0.8以上。与这几个东盟国家相比,中国香蕉的贸易专业化指数就明显很低,一直以来均为负值,而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出的国际竞争力也很弱。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和东盟的上述几种热带农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程度都比较高。泰国的甘蔗、胡椒、木薯以及香蕉的贸易专业化程度都很高,咖啡的贸易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印尼的胡椒、咖啡和香蕉的贸易专业化程度都很高,木薯的贸易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越南的木薯、咖啡和香蕉的贸易专业化程度都很高。菲律宾的橡胶和香蕉的贸易专业化程度很高,而且甘蔗的贸易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中国橡胶的贸易专业化程度很高,但是其他几种热带农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程度就不高,贸易专业化指数均为负。

3.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测算结果及分析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是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种产品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一国某种产品出口贸易强度和专业化优势最重要的指标,计算公式为:RCAij=(Xij/Xit)/(Xwj/Xwt)。如果RCAij>1,则表示i国j产品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比较优势越明显;RCAij

从计算出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来看:泰国甘蔗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较高,表现出明显的显示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菲律宾的甘蔗在2000年是比较劣势,但到2004年已经转化为优势。中国同其他东盟国家一样,甘蔗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很低,表现为竞争劣势。

泰国和缅甸橡胶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很高,泰国橡胶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逐年飙升,到2004年已经上升到75以上了。缅甸橡胶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则一直维持在很高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显示比较优势。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橡胶也都具有显示比较优势,但是却一直呈下落趋势。中国同其他东盟国家一样,橡胶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很低,表现为比较劣势。

越南胡椒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很高,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到2004年已经超过了60,表现出明显的显示比较优势,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尼和马来西亚的胡椒也都具有显示比较优势,但是却一直呈下落趋势。中国同其他东盟国家一样,胡椒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很低,而且总体上还有下降趋势,表现为比较劣势。[2]

泰国和越南木薯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很高,泰国木薯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一直维持在30左右,表现出惊人的国际竞争力。越南木薯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有很大的上升幅度,到2005年已经上升到20以上。印尼的木薯也都具有显示比较优势,但是总体上却呈下落趋势。中国同其他东盟国家一样,木薯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很低,表现为比较劣势。

越南咖啡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很高,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一直维持在20左右,表现出明显的显示比较优势,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印尼咖啡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都在3附近,有一定的显示比较优势。中国同其他东盟国家一样,咖啡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很低,表现为比较劣势,但是有缓慢上升的趋势。

菲律宾香蕉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很高,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上维持在10附近,表现出明显的显示比较优势,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泰国香蕉也都具有显示比较优势,但是优势并不大。中国同其他东盟国家一样,香蕉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不是很高,而且总体上还有下降趋势,表现为比较劣势。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泰国的甘蔗、橡胶和木薯的显示比较优势都很高。越南的胡椒、木薯和咖啡具有很高的显示比较优势。菲律宾的香蕉具有很强的显示比较优势,甘蔗也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印尼的甘蔗、橡胶、胡椒、木薯和咖啡都具有一般的显示比较优势。马来西亚则是橡胶和胡椒具有显示比较优势。中国的热带农产品基本上都不具有显示比较优势,表现为少许竞争劣势。

4.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测算结果及分析

显示性竞争优势比较指数(CA),即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i国a产业或产品的真正竞争优势。计算公式为:CAij=RCAij-(Mia/Mit)/(Mwa/Mwt)。

如果CAij>0,则表示i国j产品具有显示性竞争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性竞争优势越明显;CAij

从计算出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来看:泰国甘蔗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较高,总体上都在6左右,表现出很高的显示性竞争优势。菲律宾的甘蔗也具有一定的显示性竞争优势,但是不稳定,2000年和2004年的差幅较大。中国甘蔗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为负,表现为竞争劣势,但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泰国和缅甸橡胶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很高,而且总体上升趋势很大,具有很高的显示性竞争优势,表现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的橡胶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都为负值,表现为竞争劣势。

印尼胡椒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很高,表现出的国际竞争力很强。马来西亚胡椒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一直为正,但有下降的趋势,显示性竞争优势不断减弱。与印尼和马来西亚相比,中国胡椒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很低,一直为负值,表现出少许的竞争劣势。

泰国和越南木薯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很高,泰国木薯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基本维持在30以上,国际竞争力很强,越南木薯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则呈上升趋势,到2004年已达到20以上,显示性竞争优势很高。印尼木薯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不太稳定,有时表现为竞争优势,有时表现为竞争劣势。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的木薯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都很低,表现为竞争劣势。

越南咖啡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很高,一直都在20左右,有很强的的显示性竞争优势。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咖啡的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也较高。中国咖啡的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均为负数,表现为竞争劣势。

菲律宾香蕉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很高,大部分年度均在10以上,显示性竞争优势很高。印度尼西亚和越南香蕉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也都为正,表现出一定的显示性竞争优势。中国香蕉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为负数,表现为竞争劣势。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泰国的甘蔗、橡胶、木薯的显示性竞争优势很高,香蕉也具有一定的显示性竞争优势。越南木薯和咖啡的显示性竞争优势很高。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胡椒的显示性竞争优势很高,咖啡也都具有一定的显示性竞争优势。菲律宾香蕉的显示性竞争优势很高,甘蔗也有一定的显示性竞争优势。中国的热带农产品基本不具有显示性竞争优势,表现出少许的竞争劣势。

三、影响中国热带农作物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从上面计算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显性竞争优势得到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都显示出中国热带农作物缺乏国际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热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国际市场竞争力差

中国传统热带农业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热带农产品的需求。虽然劳动力充足、土地肥沃是中国热带农业生产的优势,但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程度却很低。因此,中国的热作产品质量较差,加工增值程度较低,严重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大部分农产品加工尚处在初级阶段,工艺粗糙,总摆脱不了“大路货”的痕迹,更谈不上工业化大规模加工。例如海南对槟榔产品同样存在古老的传统方法进行熏干槟榔果,所改变的是有些群众采用煤团熏干,加工技术十分落后,且加工的榔干仅是初级产品,没有再进行任何深加工就售往各地,而槟榔干果经过深加工成为食品用,其价值可提高3倍。

2.质量好的产品少,产品同质竞争严重

综观中国热带农业现有的农业生产,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造成高产低效的不利局面。热带农产品“两多两少”现象十分严重,即质量一般的产品多,质量好的产品少;常见品种产品多,特色品种产品少。

质量型发展需要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给予更多的劳动和资金投入,同时提高其商品属性和自然属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对热作质量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的商品特性又要求生产、运输、储藏的全程标准化作业,同时还要使商品的自然属性――热作产品的质地达到最优。据此可以看出中国热作生产在质量差异化方面急需改进。[3]

长期以来,国内热作生产呈现出“品种效益好――大规模发展――市场饱和――价格下跌――品种效益下降”的发展怪圈,盲目发展与同质竞争是产业效益不能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的重要原因。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目前的同质竞争已经延展到中国―东盟贸易区,以及更远的范围。热作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影响着中国热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热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滞后,出口遭遇技术壁垒的限制

热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和国外的质量检测标准存在差异,是影响中国热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具有热带特色的果蔬产品因技术、生产方法等问题,不符合国际卫生与动植物标准而难以打入国际市场。

目前中国的热带农业生产规模比较小,造成了热带农业质量检测标准建设的滞后。中国热带农产品生产,除了少量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大部分是农户单家独户的进行生产,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没有足够的财力、技术去改良产品的品质,无法对国外市场进行全面的研究,导致中国自己制定的热作产品检测标准,很多时候得不到进口国的承认。而农产品作为一种商品,要在世界各国流通,就必须有一种统一的检测标准来衡量产品的质量。

由于中国的热作产品出口仍处于小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经营销售阶段,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很容易遭遇进口国技术壁垒的限制。例如,欧盟从1999年7月1日起,执行了茶叶农药残留量检测的新标准,海南出口到欧洲的许多茶叶,由于农药残留量超标而纷纷受阻。与茶叶一样,欧盟、加、美、韩国和日本等国对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检测要求越来越高,在新鲜、冷冻蔬菜水果的出口上,明确规定不得在采收前使用各种生长剂和催熟剂,更不允许农药残留量超标。

由于农产品生产的绿色意识尚未普及,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追求产量阶段,加上中国现有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在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检验标准上,也难得到商检和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权威认证,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壁垒”日趋严重,农产品难以走出国门。

4.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营销信息服务不到位

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弱项。目前,中国的热带农产品除了传统的产品如白糖、橡胶等是通过国有企业负责的主渠道销售,新兴高效农产品如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等流通领域主要由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生产和采集收购的方式在国内进行销售。由于生产主体分散,经济实力弱,信息服务不到位和技术手段低下的制约,造成农产品流通体制建设滞后,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优势资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生产操作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难以统一和落实。

没有建立专门的出口销售信息服务网络,信息非常闭塞,造成不了解国外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进口国的绿色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很多生产者根本就不敢贸然走出国门,只能在国内市场努力经营,或者是走向国际市场到处碰壁。由于不了解国外市场的信息,农民不能及时调整产品生产结构,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出口经营权,不能直接参与出口贸易和了解国际市场信息,而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对生产企业缺乏指导和信息沟通,使得生产与贸易脱节。这种信息闭塞、行业分割的出口经营秩序与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现有的市场份额也难以保证。

综上所述,中国热带地区主要农作物还是以传统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农业生产方式大都还处在传统生产方式上,热带高效农业生产还处在起步阶段,农业的生产结构不够完善,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影响我国热带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基本的因素。

四、提升中国热带农作物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培育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促进热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新形势下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要有新的思路。必须转变单纯就农业发展农业的意识,站在国民经济全局的高度,遵循经济规律,创建产业间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热作产品加工转化大系统、大开发、大发展的格局。

以贸工农一体化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热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的有效途径,而关键在于热作产品加工业的能力和水平。热作产品加工业上去了,通过精深加工打入国内外市场,实现与农产品和贸易的对接,并实现增值。

热作产品加工处在贸农工一体化的中心环节,是连接热带农作物“大资源”转化增值进入“大市场”的“产业桥梁”。热作产品深加工要实现转化增值,“大资源”、“大工业”、“大市场”经济循环圈要实现链条对接和高速运行,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

热作产品加工转化,产业链条连接比较紧密,上下游产品关联度高,必须在龙头企业周围建立加工基地,以形成加工转化的群体效益。提高热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效益,不仅要在加工环节上下功夫,还要求企业建立牢靠的原料基地。热作产品加工转化后的市场,还取决于加工深度,要求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因此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是促进热作产品加工的必要工作。

2.提高热作产品质量,实施品种差异化战略

根据热带气候和土壤品质的差异,大力引进和推广适合当地环境条件和市场需要的品种好、档次高的农产品,保证从一开始就为农产品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当地原有特色的优良品种,不能丢弃,应通过选育使之品质更优、产量更高、市场更俏、消费者更欢迎。

实施品种差异化战略,主要是为了避免同质竞争,实现中国有限的热作资源的最优配置,更是为了在区域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扬长避短,突出中国特色的热作品种优势。因此,要适时调整品种结构,对同质竞争产品的要限制产出,对市场前景好的小品种要加以鼓励,以效益高低为依据来规划各类热作品种的发展,切实提高热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通过跨国界的产业结构调整,达到避实就虚,提高热作我国热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避免出口遭到技术壁垒的限制

建设农业标准化体系,是突破国际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提高热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首先,要根据优势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做好优势产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生产销售名牌产品;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和出口。其次,鼓励出口企业获得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有机产品认证和其他国际认证,取得卫生注册和原产地标记注册,建立热带农作物种植履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同时还要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取得实验室国家认可,重点加强和完善出口优势农产品及相关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提高我国热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要避免出口因技术而受限,还要重视农业的科技化水平。农业的科技化离不开懂技术、懂知识的农民,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和文化水平,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培训。通过实施农民培训项目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扩大先进适用技术的运用。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有效地解决农技推广、技术成果转化等问题,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补贴的形式,鼓励、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教育,农技人员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热带地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4.加强热带农业产业化生产,有效组织生产和销售

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机制,即农业产业化。中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形成聚集规模经济,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业产业化组织还是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引擎。

中国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贸易区建立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必须立足于国际竞争大环境,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生产、大流通”的市场流通模式。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全面搞活流通,在农产品集中产地建立产品批发市场、专用生产资料市场和技术市场;在边贸区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并从东盟国家组织货源用于第三地的出口。其次,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开拓市场,例如在国内外组织、举行各类贸易展览,扩大国内外市场销售;加强部分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要做好分级工作,改进包装,推行注册商标,尽快与国际接轨;建立有效的外贸运行体系,要加强外贸企业龙头的产业化经营,同时出口加工企业要充分利用出口自营权,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吕玲丽.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