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校本研修;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校本研修是基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出发的培训活动,这种活动能够不断丰富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使教师能够通过培养,达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健康的教学理念下,快乐成长。下文就校本培训研修问题进行浅略探讨:

一、校本研修的概念及其特点

校本研修指的是教师在校教学过程中,以学校为依托所形成集培训、研修、科研为一体的教师成长模式,校本研修能够真正的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推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校本研究可以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在教务工作中的多元互动。凭借校本研修的互动性以及开放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来,将不同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方法融合起来,以促进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层面的沟通与交流。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研修的内容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以科学的、先进的、完善的教育理念为依托,不断创新思想与理念,解决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新问题,以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校本研修所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实际教学工作的教材研究与教学进度,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融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构建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框架,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积极的提升自身的从业水平,改变教务教学行为。因此,校本研修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并树立全新的教材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标准”,只有理解了“课程标准”之后,才能明确教学内容。“课程理解”不仅要使教师要吃透教材,更需要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究,领悟“课程标准”中的精髓,并真正的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以增强教育教学的主动性与目的性,避免被动、盲目的教学工作。

再则,校本研修的研究对象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背景、经验、能力等诸多方面原因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因而校本研修的研究核心是学生,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接受来实现课堂教学,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被动与消极心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构建知识框架,而不是单纯的复制。只有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细致的观察学生的经验与能力,才能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构架,进提高对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

教育改革的“主战场”是课堂实践,因而校本研修工作也应以课堂为重点来强化教育改革。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堂这一校本研修的载体。

(一)校本研修

(二)要加强针对性要加强校本研修

(三)的针对性,其目的在于解决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且对新教育改革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校本研修

(四)要保证所提出的问题具有真实性、实质性与普遍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在务实的基础上提高创新意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难题。以语文的校本研修

(五)为例,教师要牢固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念,打破以往单纯使用教材的状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开发利用课堂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二)校本研修

(三)要立足于教研主阵地

教育体制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载体,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因而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育实践为基础,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并且将教育改革与课堂教学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还需要在课堂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最终在回归到课堂实践中去。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技术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原来照本宣科的教学变为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运用网络等媒介,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校本研修

(四)要注重个体的反思自我反思、沟通互助与专业领域是校本研修

所研究的三项重要内容。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教师通过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而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工作的思考,只有加强反思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是确定教学方向的基础,也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必要条件,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对教学工作作出反思,并且积极主动的倾听学生反馈,从而不断优化教学工作。

(四)校本研修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因而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必须形成系统性。校本研修工作不但能够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还能对新问题进行提炼与升华,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与此同时,具有方向性的校本研修工作也能够促进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性,通过对自身条件的分析,在理论与实践上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的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多角度来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分析,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并最终将其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

四、结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校本培训研修是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提升的途径之一,也是使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主要手段。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选择有针对性的研修内容,对教师进行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培训,使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心中,让教师真正理解课改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反思、写教学随笔、教学札记等方式,使教师成为心理健康,知识丰富,温文尔雅,气质非凡的美丽、幸福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任登中.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3

[2]郑金洲,俞海燕.认识校本培训[J].中小学管理,2001,?(09):21- 23

第2篇: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1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校本研修是稳步推进新课程的重要举措。为了让全体老师认识并接纳校本研修,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校本研修工作中来,学校多次召开校本研修会议,明确校本研修的内涵、内容、主要途径和方式。深刻理解校本研修对于全面落实新课改目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积极组织,认真实践,不断创新,扎实稳进地开展此项工作。

2 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

2.1 领导参与和包组制度。全校按照年级或学科分成18个研修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学校领导每人包管2~3个研修小组,负责对承包小组研修工作进行指导、研修状态、研修进程、研修质量等把握,为学校改进研修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同时,要求包组领导必须按时参加小组研修活动,关注小组研修计划、研修主题的确定,参与小组集体备课、互动研讨、说评课等活动,引领小组研修有序优质进行。

2.2 实施分层研修制度。针对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师个性基础和能力差异,将教师分为:新入岗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三类,实施分层研修。新入岗教师——以基础培训和教育活动为核心对新教师实施塑造式培训,随机听课,实践跟进,上好合格课;经验型教师——以师德培训、优化课堂教学、历练教学素质为重点,上好优质课;研究型教师——以课堂开放和校域引领为重点,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上好研究课。确定各层级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一位教师获得最佳的发展。

2.3 实施教研组捆绑式评价。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不断研究改进、完善考核机制。由过去单一的个体化考核,变成“个体与小组考核评价,以小组考核评价为主”的捆绑式评价模式,激发教师团队精神,强化合作意识。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小组研修工作考核成绩,视为小组个人成绩;小组个人的研修成果,视为小组整体研修成果,个人与小组荣辱与共。评价结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捆绑式评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教研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注重校本研修实效

3.1 激发教师自主研修,提高研修素质。校本研修,是教师的自主行为,他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激励教师自主参与研修是校本研修的基础。

3.1.1 以课题带动研修。学校确立了以课题带动研修策略,围绕立项课题、项目课题和小课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选择研究主题,开展研修行动,同时借助课题培训,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经验,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学习优秀案例、课例等,优化教师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3.1.2 以问题带动实践。学校要求每次研修活动,必须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问题,带着问题参与集体备课、说评课、上课、进行课堂观察、开展互动研讨等,以问题驱动研修,确保研修的实效性。

3.1.3 以反思带动研修。我们提倡教师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把反思贯穿到研修的全过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研修的过程重要,但研修过程的反思更重要。我们常跟老师讲叶谰教授的一句话:写一辈子教案的老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的教师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案例和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有心人,不断反思教学,总结经验。

3.2 以“三段式”研究方式引领研修。以“三段式”研修模式开展校本研修,是我校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学校坚持平等参与、互动研讨型“三段式”校本研修,其中,前续准备阶段包括确定主题、群动学习、专题培训、自主备课、集体备课五个环节;互动研讨阶段包括教研组课例展示和全体教师的互动研讨两个环节;总结应用阶段分为:总结提炼、自我反思和推广运用三个环节,我们称为“三段十环节”。“三段式”研修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学习意识、教研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素质、敬业精神,老中青教师团结合作、平等互动,共享研究成果,老师们感慨的说:“校本研修是我成长的摇篮。”学习发展、教师成长得益于校本研修。

3.3 开展活动,促进研修。学校积极组织和开展系列研修评比活动。按照校本研修计划,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研修。如:开展教师基本功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开展小课题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研究意识;开展作业评比,加强教师对作业的指导能力;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大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开展集体备课磨课活动,强化同伴互助意识,增强团队精神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研修热情,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3篇: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调查研究,制订方案

由于我校才办学六年,是一所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学校,每学年都有数量较多的新老师调入我校。去年,我校增加了44位来自周围4间农村撤并学校的老师。开学初,我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听课等方式,对新老师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师徒结对”方案。学校根据这些新教师的迫切需求,有的放矢地挑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过硬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带动”的作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二、新教师培训,提升自我

为了让初进入我校工作的“新”教师尽快适应环境,较快地提高业务水平。我校每学期都定期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由刘映桃校长主持培训工作,通过游戏体验、经验分享、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方式,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增进了与新教师的情感,给予教育教学技能的指导。同时,也让新老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坚定了信心。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新老师都能在短时间内熟悉了环境,融进教师团队,放下思想包袱,转变了观念,提高了专业水平。许多老师回顾这段充满关爱的成长路程,总是满怀感慨,热泪盈眶。

三、开设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无从谈起。为了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我校注重发挥专家、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定期由学校的骨干教师及邀请教育专家、名师主讲教育专题讲座。及时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问题、困惑,重在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

四、立足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制订出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各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要求结对的“师傅”和“徒弟”都同时参加,按“集体分工―个人主备―轮流主讲―集体讨论―形成教案――课堂实践―反思总结”的程序模式进行。“师傅”要经常和“徒弟”一起研究教材教法,释难解疑。通过这些活动,“师傅”和“徒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较快,有些脱颖而出,成为教学能手。

五、班主任经验交流,增强班级管理能力

为了让新老师尽快熟悉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级管理的能力,班主任给他们“配置”了工作经验丰富、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班主任骨干当“师傅”。“师傅”要毫无保留地向“徒弟”传授工作经验。由于“师傅”的指导到位,使新老师能及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少走弯路,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很快。教学相长,“师傅”在帮扶的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锻炼了能力。

六、合作科研,突现教研的实效性

我校教研活动以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实效为目标,每位老师都时时注意教学中的细节,收集平常教学中的情况,在教研活动中相互交流解决,老师们以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取向,确立自己的小课题。学校鼓励老师一队或多队“师徒合作,共同研究”,以群体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组合成研究小组。我校确立了学校网络教研的发展方向,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开辟校本教研专栏。

为了进一步拓宽校本研修的领域,我校与广州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广州骏景小学、香港真道书院、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北京前门小学、美国纽约州高地小学等学校结盟,积极构建合作、互动的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始终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三位老师脱颖而出成为增城市教学能手,八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班主任”,两位老师被推荐参加省名师培训;一位老师被评为广州市名班主任。教师分批外出学习交流的足迹近至广州、佛山、深圳,远至上海、江浙、青海、、沈阳、香港、澳门、美国。我校老师在校本研修中得到了锻炼成长,教师团队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第4篇: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校本研修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技能、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榆阳教育强区,根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区普(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直属机构。

第三条 确立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模式。

(一)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修活动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修程序取得研修成果,并将研修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修活动。

(二)“联片研修”是以“校本”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实施新课程为工作目标,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在校本研修基础上,延伸拓展到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校本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它是让众多学校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研究解决校本中存在的共性或较深层次问题的“大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第四条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联片研修实行工作组长主持下的片区校长联席会议制,由组长学校校长按照职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

二 教研网络与层级职责

第五条 健全研修网络,搭建工作平台。

(一)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本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以校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新型教学研训制度;注重方法创新,组织开展校本研训、合作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教学观摩、同课异构、教学咨询、教学管理、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收集和开发校本研修的各种文本、电子资源,健全校本研修档案,构建校本研修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

(二)成立联片研修工作组,建立联片研修工作机制。

依据学校区域分布、规模大小、学段特点等原则,将全区中小学划成片区,组建联片研修工作组,联片研修工作组下设学科研修指导组作为业务指导机构;同时健全学校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执行机构。

榆阳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划

组 别

片属学校

组长学校

教研员

负责人

备注

城区组

高中组

一中、二中、苏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

贺艳萍

赵媛媛

吴志清

初中组

一中分校、二中、苏中、四中、五中、七中、十二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分校

高岳成

陈文文

常艳珍

小学组

一小、二小、三小、五小、六小、七小、八小、九小、十小、星小、逸夫小学、原榆阳镇小学、特教、民办小学

一小

常秋梅

段 静

谢海雄

幼儿组

一幼、二幼、民办幼儿园

一幼

孙 娥

常艳芳

杜治礼

农村组

南片1组

镇川、上盐湾、鱼河、鱼河峁、清泉

鱼河峁

赵媛媛

张曼亭

谢海雄

南片2组

古塔、余兴庄、青云、刘千河、刘官寨

古塔

杜邦友

常秋梅

贾美丽

赵英炳

东片组

麻黄梁、安崖、大河塔、牛家梁、金鸡滩

麻黄梁

高岳成

张 艳

罗 慧

北片组

孟家湾、小壕兔、岔河则、马合

岔河则

段 静

陈文文

孙 娥

吴志清

西片组

补浪河、红石桥、巴拉素、小纪汗、芹河

小纪汗

贺艳萍常艳芳

杜治礼

联片研修工作组接受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接受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的业务指导,同时组织指导联片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区、片、校三级拉动,行政、业务两线并举,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互补共生,形成“三级二线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第六条 明确层级职责,提高工作绩效。

(一)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全区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全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与制度建设,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重大教科研活动和专题攻关,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二)区教研室、区进校、区电教馆是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方案,确定研究课题,健全研修网络,完善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管理办法,策划安排校本研修、联片研修活动,为校本与片区研修活动提供咨询、指导等专业支持。真正把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贴近校本、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与一线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

(三)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是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负责督促检查所联片学校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织机构和研修制度建设,按相关规定要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检查评比制度,形成联片研修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积极协调和指导校际、乡镇际联片研修活动,负责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促进乡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以及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有效互动、共同提高。

(四)中小学联片研修工作组由片区组长、成员学校校长和联片教研员组成,是片区研修的指挥中枢,负责联片研修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对片区所辖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调研指导和建议督查职能。片区校长联席会议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联片研修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

(五)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直接领导和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使校本研修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制度措施、有实施规划、有评价考核、有经费保障、有激励机制。

(六)教研(科)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日常管理。依照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和方案制定学期校本研修计划与进程表,提交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承担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考核,评选教师的教研成果,指导校内各层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在校本研修计划实施中加强过程管理,形成教研常规:对各学科教研组的课题、计划、活动、总结、成果等进行检查、记载、评价;学期末对全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奖励与改进意见。

(七)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学期研修计划,组织和督促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说课议课、集体备课、教研反思、专题研究、教改实验、撰写论文等校本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四定三有”:即定主题、定内容、定时问、定人员(主持人、主讲人、中心发言人等),有记录、有小结、有考评,使预定目标落到实处。

(八)兼职教研员协助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和学科教研员开展咨询、指导活动。带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承担专题研究,主动承担校本培训任务。

三 研修内容与工作方式

第七条 实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

为促进教师理念更新和专业发展,特提出“一功五化”校本研修内容及方式。

(一)锤炼教学底功:三个类型(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研究型教师基本功)拾阶而上;三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后备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次第展开;三种方式(发现新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

研修方式采用“自我研修式”扬长补短、“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动、“竞技比武式”增强动力等。

(二)转化教学理念:教师确立四个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三落实”,落实教学目标(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落实“教”为“学”服务(以学生经验为起点、为扩大学生经验而展开、为学生获得新经验和理性认识而结束);落实课后评价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

研修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式”提高认识、“以学论教式”转变行为、“评价反思式”长善救失等。

(三)内化课标教材:明确课标要求(课程功能地位及基本理念对课程实施的诸项建议课标设计思路及总分目标);通晓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体系教材宗旨任务及知识板块单元章节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材内容及设计意图);掌握教材教法(新课程倡导的新教法学习引进的好教法继承传统中的好教法提炼自己的创新教法);组织教师进行课标、教材、教法考试。

研修方式采用“观摩研讨式”对比分析、“分类磨课式”提炼升华、“测查问卷式”考评把脉等。

(四)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抓三要素(备课、上课、反思);学生活动抓三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对学困生开展“教学会诊”;引导教师以“高质量、轻负担”为目标,构建新的教学机制,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

研修方式采用“案例剖析式”指导实践、“同课异构式”鼓励创新、“调研诊断式”反馈提高等。

强化教学管理:一是管方向,更新理念,落实机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管理工作基本方向,重点在“三破”、“三建”:破除应试教育的“唯考分是问”,破除妨碍课程改革的陈规旧矩,破除压抑教学民主的权力滥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二是管过程,夯实常规,动态调控(狠抓落实,既有规范要求,又留创新余地,力求“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着力点在“两个控制”:一是教师的教学流程,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管教师,鼓励拔尖,整体提高(着眼点在“两业”,一是敬业精神,二是专业水平)。四是管学生,勤学巧学,导“星”入“轨”(注重学习品质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把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小结”这五个最基木环节分别细化出操作要点,反复要求,强化训练,使之习以为常,在每一个学习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学习周期)。

研修方式可采用“流程控制式”检查常规、“评教评学式”教学相长、“激励策进式”评优树模等。

深化校本教研:树立一种理念(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增强两种意识(发展意识、研究意识);把握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掌握四个步骤(问题、设计、行动、总结);运用五种方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课堂观察、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不等同于课题研究,既要积极承担上级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应大力倡导紧贴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去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实施这个办法,去反思这个办法的成效,依此形成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常态。

研修方式采用“课题驱动式”群体参与、“问题转化式”沙龙交流、“成果展示式”比学赶帮等。

第八条 加强校际合作,开展联片研修。

(一)当前我区联片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

1.研究教师全员培训,解决观念转变、教学有效、教研有为等新课改带来的三大基本问题。

2.研究新课程的教与学,破解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转变教与学的行为。

3.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破解实施新课程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设。

4.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解决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问题。

5.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和谐发展的校本文化构建问题。

(二)校际合作、联片研修的工作方式

1.区级层面加强示范式引领带动。确定“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校”,构成全区校本研修工作的骨干体系,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联动辐射作用。

2.片区层面加强主题式联片研修。针对各片、校研修工作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以片区内强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弱校或弱科共同提高。

3.学校层面加强点面式联动。以学科教研组为阵地,接受片区学科研修指导组的指导,强化学科研修,重点扶持弱科,实行点面结合式联动。联动方式采用“师徒结对”、“课题合作”、“自主联合”等。

4.学科层面加强跨校式研修。在农村中小学以联片方式开展跨校式研修,将专职教师数量少、难以建立专门教研组的相关学校教师组成一个研究群体,能者为师,兼任组长,主持开展研修活动,以消除学科研修工作的“盲区”与“死角”。

四 绩效考核与结果运用

第九条 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依照《榆阳区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切实具体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规程一并实施考核。

第十条 各片区、学校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研、校校彰显成果”的研修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态势,在校本研修与联片教研方面,除区上统一进行绩效考核外,要切实加强自查自评,重点突出“四查四比”:教师自查,比个人反思的深度;联片工作组自查,比互动引领的广度;学校自查,比发展变化的幅度:联片互查,比互补提升的高度。

第十一条 区教育局将学校校本研修绩效考核成绩按5%计入督导室对校长年度考核之中,个人校本研修学分与评优树摸、晋级晋职挂钩。

五 工作制度与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依据本规程和《榆阳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本管理、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关制度。

(一)工作制度

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课题申报制度;论文评审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

(二)档案制度

1.组长学校建立联片研修档案: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每学期活动计划,工作组与学科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分工,每次联片主题活动记录及小结,教师参加联片研修的心得体会,每学年片区交流展示材料及成果等。

2.成员学校(含组长校)建立校本档案:①校本教研档案(校本教研长期规划、学期计划及活动安排;各级申报立项课题申请书、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性成果或结题资料;校本微型课题选定、主题学习内容与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运用;教研组活动的年规划、期计划、周安排及工作总结;汇编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育叙事集、教学案例集、教学反思集等)。②校本培训档案(学校教师阶梯发展培训规划,学年培训计划,学期培训安排及内容记录;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写实及考评记录)。③校本管理档案(落实“三规一则”及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要求;教师备课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学科素质测评试题及成绩统计表、学情分析资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优秀课例光盘;优质课件;校本课程开发资料)。

3.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个人信息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个人在“一功五化”校本研修中的训练计划与纪实;个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纪实;个人申报立项课题或校本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过程记录及成果应用;个人听、评、说课记录及参加教研组、片区教研活动的感想、反思、随笔;个人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叙事、反思、总结等。

第十三条 加强领导,夯实措施,构建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布署、检查、总结教育科研、校本与联片教研研修工作。区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和各联片研修工作组要牢固树立研修强校意识,求真务实抓研修,做到有工作布署、有过程指导、有质量督查、有总结评价。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责任,履行好校长在校本与联片研修中的工作职责。

(二)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经费投入。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科研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安排必须的经费用于校本研修,为“培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提供有力保障,每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本校当年经费总额的5%。联片研修经费在教科研经费中专项列支。

第5篇: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切实做好舆论宣传与发动工作。各级宣传、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目的任务和意义,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舆论氛围,确保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项目标得以实现。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时展需要,立足我市实际,学习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做法和兄弟地市的胜利经验,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核心,认真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溢活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为我市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实现 超常发展、打造独具 特色的经济“小巨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要遵循积极、稳妥、务实、创新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因地制宜、鼓励创新。实施过程中,要落实政府行为,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协调、沟通与合作,形成新课程实验的合力;要在省教育厅的布置下,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新课程实验,争取三年达到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划目标;要坚持科研引领,加强教育科学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调动广大教职工实验、探索、研究新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协助他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要注意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注重研究新课程实验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实验工作顺利推进。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认真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各科课程规范(实验)发明性地开展实验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全面提高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适合我市并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制度。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妥善安排好原有班级(行政班)编排与教学班并行的新型教学组织活动,探讨适应新课程实验要求的对学生的管理形式。

营造课程实施的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教师和学生对新课程的适应性,提高教师利用、开发课程及课程资源的能力,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课程管理能力。

依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评价制度与质量监测机制。建立学生学业效果与生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

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有利于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机制,探索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全面提高我市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课程内容和实施要求

(一)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8个领域。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8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教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个(或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和建议。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

学制: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

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课程设置:普通高中新课程由选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

其中教学时间40周,学习布置:每学年学时共安排52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修习时间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布置)即在一个学段内可完成修习。

其他学校要通过努力逐步达到这一要求。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选修课程,课程布置:所有普通高中都要开设选修课。省重点中学和省重点建设中学要尽可能开设《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要求的全部选修课和选修课。逐步增加选修课程。严禁高中一年级分文理科。要保证高三年级的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

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各校要成立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学校要积极发明条件。下设各学科课程小组,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和协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喜好和特长,科学、合理地选课,鼓励学生跨班级选修课程。

补考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考核要求:学生未通过的考核科目要按规定进行重考。补考仍不合格的科目,允许重修或另选修其他模块。

四、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

(一)重点工作

1.加强新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新课程实验的内涵和实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2.分步制定有关文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新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学校新课程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校新课程学分认定与毕业管理方法》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以保证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

3.开展多形式的培训。积极开展市、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过通识培训、学科培训(课程规范培训、教材培训和学科知识综合与更新培训)和专题培训(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培训)等,逐步实现对全市普通高中1360名(其中今年秋季起年级450名)专任教师的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目标,确保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具体培训方案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4.规范教科书的选用管理。要认真规划,积极开展新课程实施所需的课程资源;加强教辅资料的管理,禁止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各种教辅资料进入课堂。

5.加强样本校的管理与指导。 市第一中学、 市第四中学、 奥科现代外语学校被列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新课程实验推进过程中,各校要成立新课程实验工作项目研究小组,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各项工作开展专题研究。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样本校的管理与指导,不时总结和推广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典型经验,为其他学校以及我市下一轮高中新课改提供实践经验。

6.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对教师、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引进、开发和利用报刊、杂志、电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样性课程资源,为新课程实验服务。学校所在地的工厂、农村、部队、社区、高校和科研所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要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提供便利和服务。鼓励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7.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学校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生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生长历程。评价结果要与高考挂钩,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8.做好总结与评价。总结经验,对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进行统筹布置。每学期末,各校要对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对实验年级的学生进行全面测试。教研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实验开展的需要,不定期地举办普通高中各学科实验工作研讨会。第一轮实验三年结束后,要召开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惩办大会,对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惩处。

(二)保证措施

1.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领导。市、县两级政府要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作为更新教育观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市政府成立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措施,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新课程实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重大事项呈报市政府研究决定。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县(市)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为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形成合力,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联席会议制度,由教育、发改委、财政、编制等部门负责人定期研究新课程实施中遇到问题。各普通高中要成立由学校校长任组长的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课程实验的规划、实施、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

2.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需要。支持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开展。各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改善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学校合理编班教学,控制班额。

编制管理部门要根据编制规范、普通高中学生实有人数变化情况,适当考虑新课程实验后课程变化因素,调整教师编制。各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评估现有设施,进一步增加投入,购置并完善实验所必须的设备设施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课改作好基本物质保证。学校要有计划地从工科院校、职业技术院校遴选优秀毕业生,空虚技术课教师队伍。

第6篇: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此文被“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收录 扎扎实实搞好培训,确保课改顺利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工作介绍 从2002年9月起,我们连山区作为省级实验区,进行课改实验推广工作。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我区教育实际出发,调动各方力量,开展全面协作式课程实验,积极营造有利的课改氛围,整个实验区的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几个月的实验与探索,我们与时俱进,在学习中实施,在实施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在研究中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取决于实验队伍的素质,因为教师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走向,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搞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的把师资培训工作确定为课改实验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集中精力,从严从实地进行教师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化,网络化,促使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集思广益,确定培训思路。 课改工作在我区启动后,我们便成立了以主管教育副区长为首,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区开展课改工作的整体思路。其中师资培训工作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工作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结合我区自身实际情况,以区教育局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连山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培训计划》。全区各中小学也加强了实验管理和研究的力度,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以主管业务领导为主的课改指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对本学校课程改革进行全面规划、组织、指导。保证了实验工作的实效性。我们确定的整体培训思路是:各级领导、教师、教研人员必须接受课改培训,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实验边培训,边培训边研究”的培训原则,将培训、实验、研究有相结合,构建新的培训模式。在形式上采取“五结合”的做法,即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即时性培训相结合、部门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专家培训与教研人员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效果控制上采取“边培训边验收,边培训边总结”的做法。这样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理解新课程的能力 。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培训策略。 (一)重视启动阶段的培训工作。在课改实验启动后,我区先后组织参加了上级部门的培训活动。首先是接受上级对区级管理者、培训者的培训。区教育局及进修学校领导接受省级管理者的培训(2人);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培训(39人);区教育局有关领导、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中小学教研员及实验校的管理者参加市里的通识培训(150人)。在此基础上,我区利用假期组织了两轮不同层次地培训工作。一轮培训: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对基层学校领导及全体实验教师的通识性培训。七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参加培训人数达1300人, 培训采用收看大 屏幕投影的形式。收看的具体内容有:郭元祥博士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观念与目标》;叶子博士的《新课程的特点与解析》;傅道春教授的《课程与教师的行为变化》。我们选的内容从宏观理论到具体的课标,再到教师行为是很有层次的,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轮培训:学科培训即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培训。主要由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教研员承担,并邀请了部分市里教研员。采取了听讲座、看示范课、研讨互动的参与式培训模式。中学培训12个学科,累计20天,培训实验教师571人,小学培训5个学科,累计14天,培训实验教师480人。 通过多层次的培训,实验教师认清了课改的背景,明确了课改的意义和目标,使我区各校的领导和实验教师首先从理念上走进了新课程。 (二)加强实验进程中的培训工作。课改对于教师来说,实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实验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抱着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还需要一一加以研究。为课改理念尽快地转化为广大领导与教师的课改行动,及时了解和指导新课改实施情况,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从期初开始就制定了周密的视导检查制度,以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相应股部作为课改实验的“总参谋部”,整合有关股部(室)的力量,按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共同管理,形成合力,将课改实验的“研、训、管、导、评”等工作一体化,使课改实验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我们还建立了以课改示范校-----乡镇中心校-----学科示范组三级研究型培训网络。以有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途径,将学习、研究、培训结合起来。 从九月份开始就深入基层各校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调研采取听课、评课、检查材料、听汇报、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了即时性点拨培训,及时地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困惑。另外进修学校`每月开办一期课改信息专刊,及时报道全区课改动态和各校的先进经验, 并根据实验的进程下发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材料。如:为了帮助实验教师有意识地总结实验过程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应汲取的教训,学会写案例,教师进修学校下发了,什么是案例,如何写案例的指导材料,以及课改工作评估方案,学生成长手册等相关资 料。同时,我区各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将课程改革的内容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实验学校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采用学习理论、校际考查、交流研讨、总结经验等多种方式,促进领导和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我们重点引导课改示范校和示范教师充分发挥作用,帮助他们及时总结经验,让他们成为全区课改的领路先锋。连山区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改研讨会分别于九月下旬相继召开。中学共11个学科,参加研讨的领导教师560余人;小学5个学科,参加会议370余人。会议均采取了上研讨课、示范教师说课、集体评课、研讨座谈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研讨会不仅展现了示范学校和示范教师对课改的理解与认识,更为广大实验教师顺利地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区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分别参加了每个学科的会议,参与了评课和研讨,并做了重要的讲话。到目前为止,我区举行的各种形式培训活动40余次,参加人数近3000人次。这些富有针对性培训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加强管理层的培训工作。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首先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为此,我们把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研究和指导水平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定点学习先进校长经验;巡回展示交流和汇报各校工作思路、做法及成绩;管理者走出去开阔思路;定期集中研训;阶段性成果汇报等形式。尤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组织管理者进行专题研讨,引导他们根据课改理念,明确本校课改的突破口,鼓励他们身先士卒,使他们在观念和行为上均走在课改前列,以便有效地推进本校的课改实验进程。 (四)尝试非实验教师的培训。 课改实验是一个系统工程,课改实验更不能“一区两制、一校两制”,必须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课改。因此,我区在关注课改年级和实验教师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他年级和教师要“穿老鞋,走新路”。在培训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选择适当的内容,组织非实验教师参加学习研讨活动,让他们与实验教师一起研究、讨论,感受新课改,新理念,为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储蓄力量,做好准备。到目前为止,我区中小学参加新课改培训活动参训人数累计7000余人次,干部参训率达96%,教师达87%。一种良好的课改氛围在我区形成。 三、从严务实,搞好培训验收。 培训工作是否收到实效,是影响课改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区在抓好各种培训活动的同时,特别重视了培训验收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通识培训的验收,通识培训后,对1300人进行了考试验收,在实验小学开设27个考场,为中小学校长专设考场,督促各校一把手重视和参与新课程实验。二是学科培训的验收,有的学科是答卷,有的学科是写体会文章。两次验收的试卷,我们均认真进行了批阅和成绩统计,为合格者颁发了岗前培训合格证,坚持不合格不上岗。三是校本培训的验收,学期末进行验收,将其成绩纳入十五继续教育考核内容,计入学分,统一管理。 四、问题与体会 1、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素质提高是前提。教师的观念问题、社会、家长的观念问题,特别是教育行政领导的观念转变对课改的推进至关重要。培训工作就目前的状态而言,解决的仍然是一个“量”的问题。在一些领导和教师中间,急需着一个“质”的变化。否则遇到具体问题和关键问题,许多领导和教师难以把握和驾驭。 2、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可靠保障。 3、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和实施培训应成为课改培训工作的一个不懈追求。 4、处理好实验年级和非实验年级间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是课改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保障,而教师精湛的业务和健康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长期不懈的研训与提高。在研训中,我们将努力把新课程实验中所必须的培训研定为主要任务。同时结合新课程实验的诸多要求,努力使教师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研究者。成为具有课程开发能力、具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具有新课程整合能力、具有新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这是一条艰巨漫长之路,我们将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以满足课改发展需要,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此文在辽宁省新课改培训工作交流会上交流)(执笔:戴志强)

第7篇: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第8篇: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坚持教师为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切实按照《2014年教育工作意见》的部署和要求,遵循“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深化校本、发展远程”的基本思路,以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市级、镇级、校级三级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工作要点

(一)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1.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进一步明确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校要把校本培训提高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高度,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紧密结合教师各自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读书学习、教学反思、问题研究、学情分析、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题引领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学年初,学校要制订校本研训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内容、主要措施、活动记载四个部分,并报送教师发展中心,经审定后实施;年末写出校本研训专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计划总结要分类归档保存。

2.强化问题研究导向。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切实加强校本培训指导。开展校本研修示范案例评比活动。引导教师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研究直接影响教师、学校发展的真问题、小问题,让教师在参与中有真切的体验反思,在体验反思中获得效益,在收获中感悟参与校本研训的价值意义。凡有县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的学校,都要确定直接作用于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或系列研究主题,将课题研究具体化,让教师尽可能广泛参与,利用校园网络、研讨会、交流经验、成果展示等形式,激励参与,促进交流,相互借鉴,提高效益。

(二)认真开展师德培训。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将师德培训列入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的必修内容,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等系统的师德培训。各校师德培训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贴近教师实际,特别是要将各种规范落实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大力弘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师德典范,继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三)大力推进“双名”工程。

按照实施任务驱动、加强过程管理、搭建展示平台和落实骨干教师待遇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展我市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1.强化校长成长规划意识,引导校长根据教育实际、专业素养等,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举办校长雉水论坛,组建学校管理经验报告团等,搭建展示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继续做好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工作,抓好后备干部成长积分考核工作,促进后备干部快速成长。

2.组织修订“雉水名师工作室”章程,健全、完善“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室的运行条件,加强对工作室活动的督查,做好对工作室的年度考评工作,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和影响力。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送教到校、结对交流等形式,为教师尤其是农村青年教师的成长“建桥铺路”。

3.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研员提高品位、拓宽视野,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进修和业务学习活动。努力促进教研员课堂教学指导能力、教研活动组织能力及其命题评价、课题研究能力迅速提高,加速教研员由学者型向专家型转变。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和学习、研究空间,鼓励教研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提升教学研究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4.重点扶持和重点推介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独特建树的骨干教师,为他们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一批名师的快速成长,形成名师成长快速通道。

(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

紧扣“幼儿园教师专科率达100%,小学教师本科率达90%,初中教师本科率达100%、研究生率达8%,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率达20%”的目标,制定教师学历提升意见,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一是将学历提升年度任务落实到校、到人,引导教师制定学历提升计划;二是积极收集、及时传递相关高校招生信息;三是以市两所中等专业学校为基地,为教师做好考前辅导;四是制定政策,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学前辅导、学习过程及毕业奖励扶持力度。各单位要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制定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奖励制度,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并切实做好教师学历进修权益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至2015年各学段教师学历达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五)积极开展远程培训。

做好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应用智能录播系统,发挥“学校联盟”优势,组织教师拍摄专题讲座、课堂实录,丰富我市教育教学资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研发出系列“菜单”课题,实施“点菜式”培训方式,不断满足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六)开展送培下乡活动。

根据农村教师的需求,结合学科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开展“送教送培下乡下校”活动,将优质课堂教学和培训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学,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七)强化科研专题培训。

强化“科研兴教”理念,把“科研强师、科研促教、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策略,进一步推动我市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努力构建科研型教师队伍。做好学校教科研年度考评的组织工作,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深入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继续把微型课题品牌做大做强。一是以“十二五”省级立项课题“微型课题研究的研究”为抓手,深入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申报、立项以及管理与评价办法,逐步构建“发现问题——了解原因——制定对策——尝试改进——总结反思”的微型课题研究模式,切实提高研究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参加微型课题研究的现状,加强对调查、课堂观察、实验、研究课、沙龙研讨和成果梳理等研究活动的指导,尤其是要大力推广研究课,把研究课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常态活动。通过展示、交流、评比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督查,不断提高区域整体研究水平。三是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宣传、推广微型课题。

(八)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坚持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开展校长、中层干部、专业教师等多层面、多类别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组织计算机、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维护培训,组织“十二五”市电教专项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开展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管理人员专用软件使用培训。完成全市中小学图书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开展智能录播、组组通应用等特色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活动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装备系列活动水平。

(九)推进教师读书活动。

举办年度读书征文、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藏书家评比活动。举办“第四届市青年教师读书展示会”,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名师赠书活动等。加强读书工作的管理和考评,以评促读、以评促学。

(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

积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培训,务实开展各项培训,确保参训率、结业率达100%。在继续支持、组织教师出国(境)培训的基础上,探索与国外、境外进行远程培训的方式与途径,让更多的教师身处家中就能了解、学习到国(境)外教育信息。

(十一)实施档案学分管理。

从2014年起,全面实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和学分登记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市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及培训、教研、电教机构等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网络登记及管理,各单位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省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做好2014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网络登记及证书核发工作。举办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培训班,执行学分管理员持证上岗制度。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市中小学教职工培训工作领导组和工作组。

第9篇:校本研修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院校;仪器设备;管理;效益提高

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高级人才的基地,也是大型仪器设备相对集中、固定资产占有比例较大的地方。怎样在有效培养人才、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利用仪器设备、争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长期以来,我校在仪器设备购置引进、日常维护维修及清理调整等方面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我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但随着军队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凸显出当前院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与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卫勤准备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作为院校仪器设备主管部门,除了继续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结合当前形势,多方面深入研究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水平的办法、方法,充分发挥实验室综合效益,为院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有利的保障。

1 现状分析

目前军队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数量不足和使用综合效益较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需要与投入的矛盾、投入与产出的矛盾、占有与共用的矛盾、小而全与使用率的矛盾等诸多方面。

截止2005年10月,我校校直各单位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多元,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就达1147台(套)。2002~2005年,我校共购进单价在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751台(套),总值达5800多万元,其中单价在8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01台(套),价值3500多万元。这些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为我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仪器设备在管理与使用上的诸多问题。比如,重买轻管,只用不管,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等,造成很大的浪费。以上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初步归纳有以下几点。

1.1 随着教学、科研手段、方法的进步,对更高档次精密仪器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投资不足、经费有限成为限制院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2 仪器设备购置资金来源不统一,有总部下拨、有院校自筹、有科研经费预算、有教学经费预留等等,造成购置的仪器设备往往成为使用科室的专有财产。尽管有些仪器在本科已完成使命,但留着总比不留好,外借不肯,调离更舍不得,根本没有考虑成本收回和经济效益等问题。

1.3 仪器设备的管理缺乏有效的使用政策,造成仪器设备管理单位间的交流不足、共用率低,致使很多仪器设备在管理单位使用任务完成后闲置不用,而需用的单位却难以方便使用,带来诸多矛盾和极大的浪费。

1.4 实验室建设多而散、追求小而全,不仅容易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而且使用率普遍不高,效益差。

1.5 管理部门对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及维修的管理不够,多看成是软任务,往往不能保证仪器的完好率和故障仪器的及时维修,非使用性消耗较大。

2 改进措施

近年来,我校领导针对新时期院校教育训练面临的新任务,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适应新形势下实验室发展的趋势,让有限的投入获得较好的回报,与各职能部门、教研室协调一致,紧抓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在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与使用上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1 把住调研、采购、验收三关,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是在掌握经费情况的前提下,以教学、科研发展规划为依据制定的。为了做好仪器设备购置的前期准备工作,添置计划按照“调研—采购—验收”的模式执行。特别是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和大批量物资采购计划前,须经专家论证和实地调研后方可实施;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的公开招标等采购制度;购置后,须经教研室试用,对仪器设备及技术资料进行验收。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环节,为今后的仪器设备管理奠定了良好的运行基础,创造了良好的规范管理条件。

2.2 结合实验室特点,加强相应的使用、维护和维修管理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同于技能科室的仪器设备,由于其高档、精密、种类繁多、来源不一等特点,我校针对其使用阶段性强、使用率低、综合效益不够等现象,要求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比如,采取集中所有权统一管理、调整实验室分布与结构、落实专管共用、专人负责等方法,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作为保管仪器设备的实验室,配备仪管员,作为管理结构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配合管理部门实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具体工作是建立健全有关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负责操作指导、日常维护保养、报告仪器故障、严格使用登记、配合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等。

2.3 重点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定期进行效益分析

对单价8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采取逐台建立单独使用档案、定期考核单台利用率及完好率的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配备专管人员。同时管理部门定期现场了解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实验结构,防止长期闲置,解决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对单价5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效益分析,逐台进行调查统计,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2.3.1 教学科研效益

包括承担教学实验课程数目及课程名称;供各类学生使用时数及效果;承担科研课题数及课题名称;科研完成情况;使用时数;以及开发新技术、新项目等情况。

2.3.2 经济效益

包括开放项目名称、收费标准、开放时数、总收入等。

2.3.3 效益评估

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年总收入与材料、水电、人员、设备折旧、维修基金等支出比例等。通过对仪器设备效益的调查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馈结果,为实验室自身和管理部门提高仪器设备综合效益、促进科学管理、制定整改措施提供合理参考。

2.4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规范运行机制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仅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保障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充分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措施。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我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建设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发现,以前我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中有不少是可操作性较差的条条框框,甚至有些是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老套套,基本上与现代化管理需求不相符合,反而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校近年来不断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以适应教学科研改革、发展的需要。

2.5 独立研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提高管理效率

近年来,我校教保处始终把更新管理手段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结合学校管理现状自行研发了“第三军大学教学保障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已在全校范围内装备使用,并适时完善、更新了管理系统主机及配套设备,多次完成应用软件的升级换代,保持了软、硬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使用过程中注重管理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把数据库维护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并指派专人管理,采取了与科研部、财务处、各部院系实行横向管理的方式,通过校园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各实验室仪器设备已实行微机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与各实验室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的联网,实现了仪器设备管理网络化,为仪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 建 议

3.1 改革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实施使用与管理结构调整,采取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

部分军队院校实验室既多且散,互相独立,缺少必要的协调交流。每个实验室为了工作方便,又都希望自己的实验室什么都有。这样势必形成要设备、争设备,一般设备购置重复,高档设备难以引进的状况,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率低、效益差、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因此,积极稳妥地实施结构调整、逐步打破条块分割、各为己有的现状,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刻不容缓。部分通用仪器设备可以相对集中调配、使用,提高利用率;部分专用仪器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相对分散使用(比如归到导师、课题组),利于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使实验室建设向着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的方向发展。

3.2 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职能,保障与服务相结合

保障与服务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两大宗旨,而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更多地注重保障,较少地提供服务。我们应进一步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职能,特别是要把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从管帐、管物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到为实验室、教研室服务中去。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改进服务方式,逐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3.3 改革仪器设备管理方式,专职与兼职管理相结合

目前,军队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流动的多、固定的少,极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通过进一步改革管理机制,改变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方法,调整管理人员结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专职与兼职管理相结合还是可取的。

3.4 在发展中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