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醒作文范文

提醒作文精选(九篇)

提醒作文

第1篇:提醒作文范文

“安全是什么?”

你突如其来的一问,也许会使我着实吃一惊,但我可以告诉你,“安全是人类的提醒者.”

安全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安全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安全时时刻刻都与你相伴.

安全是人类的提醒者.当我们来上学过马路时,安全提醒我们:“小心过马路,要走人行道,注意看两边的汽车.”

安全是人类的提醒者.当我们骑单车外出游玩时,安全提醒我们:“慢点骑,不要骑飞车,骑车可不能逞能.你们太小了,不要带人骑车,这很危险.”

安全是人类的提醒者.司机叔叔要上班了,安全提醒司机叔叔说:“开车要谨慎,不要喝酒后驾车可是违规啊.对了,不超载,车上能坐多少个人,就只能坐多少个人.不要闯红灯,这样容易出车祸.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这几年因为司机的一系列的违规现象,不知发生了多少车祸,伤亡人数也很多.

我的妹妹也是因为司机的违规,眼睛上面留下了一道23厘米的伤疤,这让妹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打击.从而得知,司机的责任是重大的,希望每一位司机谨慎驾驶车辆.

安全是人类的提醒者.当大人们驾着摩托车飞奔着去上班时,安全着急地提醒:“慢点,慢点,这样太危险了.看,又忘戴头盔了,下次要记住戴头盔,大脑可是我们人体的指挥司令啊!骑车不能穿拖鞋,这是违规现象.注意!注意!红灯亮了,红灯停,绿灯行.”

说起关于大人上班要注意的规章制度,就使我想起暑假里发生的那件事.

星期二的早晨,爸爸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去上班,因为爸爸下了班要捡石头,所以穿了一双拖鞋去上班.来到单位门前,被交警大队的叔叔给拦住了.唉,爸爸这下可惨了,准备掏腰包吧!“没有戴头盔,还穿拖鞋.”看着这一张张罚款发票,真是太后悔了,唉,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啊!通过这件事,我想对爸爸说,更是对所有和我爸爸有同感的人说:“交警叔叔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才对,安全第一噢!”

第2篇:提醒作文范文

1.总体原则:贴近生活、以人为本、张扬个性、书写真情。

2.命题规律:摒弃偏怪、观照人性、审慎创新、稳中求变。

3.核心主题:“人”的活动、思想、情感、责任、使命、道德、成长等话题,应是高考作文永恒的主线和核心话题。

4.以下五个方面写作范围和100个核心话题值得广大师生在复习备考中予以关注和重视:

A.尊重自然:风、景、河流、环境污染、资源危机、欣赏风景、正视灾难、敬畏自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或自然现象对人的启发等。

B.回归传统:团结、节俭、平等、规矩、爱国、理想、荣辱、尊重、宽容、谦逊有礼、继承发展、恪守公德、知恩图报、仰慕英雄、同情弱者等。

C.认识社会:网、锁、家、坚持、引导、存在、漏洞、博爱、隔膜、参与、贫富、和谐、秩序、偶像、财富、公平正义、祈祷和平、责任使命、科学思维、忧患意识、关心别人、沟通合作等。

D.关注自我:闯、搏、勤、回首、善良、沉着、期盼、等待、竞争、压力、奋斗、适应、跨越、呼唤、底线、懂我、法纪、知足、苦乐、信念信仰、我很重要、挑战自我、珍爱生命等。

E.学会成长:细节、对手、勇敢、探索、机遇、成熟、释放、脊梁、痕迹、感恩、读书做人、兴趣习惯、直面苦难、无悔青春、幸福快乐、天道酬勤、居安思危、承受痛苦、进退得失、梦想花开、脚比路远、一路有你、规划人生、健康成长、铸造精彩、逆境与成才、充实与空虚、美妙的过程、自信自立自强、常怀敬畏之心等。

二、友情提醒

作为多年奋战在高三第一线,并且参加了七次高考作文阅卷的一名老教师,还想借此机会,对2012年的广大考生,给出高考应试作文如何规避误判、获得高分的六点提醒:

1.审准题意,忌审题失误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应试时要特别慎重!审题准确,必须是“戴着镣铐跳舞”,作文才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文笔再好,构思再巧,立意再新,也很难及格。2010年江苏就有16%的考生作文不及格,省均分只有45.83分! 2011年的高考作文,阅后更是“血海尸山”,惨不忍睹!文题为“拒绝平庸”,它应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需要从人的禀赋、智慧、道德、审美等层面去审视、拓展,而很多考生却很难拒绝平庸、跳出平庸,写出灵动、鲜活,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的不平庸之作!语文省均分只有81分!这与160分的语文大科很不相称!也是对部分不重视语文、把语文当成可有可无的高级副科的考生的一次当头棒喝!值得广大师生警惕!

,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提示语、标题(话题)、作文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准确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意,确保“符合题意”,这是理解命题或话题作文的关键。如2009年对“品味时尚”的理解,必须抓住时尚所体现出的审美、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四个主要特征去写才是扣题。再如2010年对作文题“绿色生活”的理解,必须明确:“生活”这个中心词是写作的基本指向,基本义是人的活动,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绿色”是一种隐喻,其核心寓意是生命、生态、最终的指向是自然,还可推及到希望、美好、健康、低碳、积极、和谐、诗意等含义。所以,“绿色生活”主要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理解,才能抓住题目的精髓,写出切中肯綮的优秀作文。在写作时,还必须尽可能在开头点,中间提,结尾扣,多次点题,让阅卷老师在紧张、快速浏览作文时,能受到多次的视觉冲击,这样,对一般同学来说,能在考场写就平稳的扣题文应是起码的要求;对于作文高手,也应带着文题飞翔,伴着主题舞动!

2.立意创新,忌低俗偏激

“意高则文胜。”高考作文立意,除了正确,还要力求“深邃、高远”。写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既考察智商,也考量情商。要多关注以下几方面:①见解不凡,独辟蹊径;②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类;③体察历史、现实,展望未来;④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思想情操;⑤哲理的思辨和个性的张扬。凡思想偏激、低幼,立意隐晦,渲染暴力、早恋、阴暗、庸俗、颓废、反动、轻生等情绪的作文,都将被列为问题卷,甚至被判处极刑而打入地狱。

3.重视体裁,忌文体不明

“文体自选”,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而是为考生提供选择最擅长文体的自由。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特征鲜明,从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而不是“四不像”。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情。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考生则以议论文为首选。

4.选材新鲜,忌千人一面

写作素材关系着作文的品质。屈原、司马迁、项羽、苏轼、牛顿、居里夫人以及感动中国的人物等一大批古今中外的名人素材被广大考生使用,每每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这些素材不是不能再写,只是很难写出新意、透出灵气、显出才情!所以应选择精当、典型、鲜活、新颖,具有文化气息、蕴含人生哲理、闪耀情感光华、积极健康、引人向善、启人心智而点击率又不是很高的那些古今中外的其他各种材料,并把它们写深写透,写出个性来,力避选材撞车,千人一面,似曾相识,雷同抄袭等。

5.讲究首尾,忌虎头蛇尾

开篇精彩,开门见山,或妙用名言,先声夺人;或设置悬念,扣人心弦;或铺陈渲染,烘托气氛;或叙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修辞,浓墨重彩;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让开头就成为一大亮点,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心悦诚服。结尾要遵循三个原则:内容上言简意赅、卒章显志,形式上结构圆合、首尾呼应,语言上机警华美、摄魄。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篇,浑然一体;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言志,余音绕梁;或启人心智,豹尾余响,让人流连忘返,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作文阅卷老师担负着一项为国家遴选人才、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神圣使命,也是认识美、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要努力给阅卷老师一个完整、美好的印象。

第3篇:提醒作文范文

从小我们就在提醒中过着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加衣服;才刚结识了一位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笑出声来,所有关心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乐中,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上当受骗,提醒荣辱不惊……长辈们提醒过我们一万次,却不曾提醒我们幸福。这使我们往往忽略了幸福的存在。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摩;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呀!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把这些幸福的小珍珠串成一串项链,戴在你的脖项间,便造就了你幸福的人生!

第4篇:提醒作文范文

文/舒田志

朔风莅临,我的心儿,失了熟悉的温存,带着逐渐汹涌起来的恐惧,我开始在沉沦与奋发的间隙里徘徊。

—题记

生活在假期里,一切总让人不安。

风,卷着狂欢的脚步,扑散在临近“三十”的世界里。连续这么多天的严寒免不了让人心生怨怒:时间,慢慢地冷落着人们,节日,慢慢地冷落着人们,难道连这天气也开始慢慢地冷落着人们么?

风,掠过屋顶,瓦儿咯吱咯吱地响个不停,一次次扰乱我刚刚愈合的思绪:可恶,又来了!我将如何平静下来呢?

我歪着眼睛,望了望窗外,仍旧是风:光秃秃的树干上是风影,裸的墙壁上是风影,冷清清的水面上风影。风,像一团永不散去的的迷雾,渐渐地吞噬着万物。

偶然在夜里,听到过几次干瘪瘪的爆竹声,不时地,也会有烟火相随,可少了星星的喝彩,烟火也失了冲天的活力。那样懒散散地冲上去,又那样懒散散地消失开,让人眼生疲倦,空留遗憾。又是一阵风过,最后一枚烟火湮没在这寒颤的夜里,风,仍旧肆虐得吹着,鞭炮声毫无保留地变成了恼人的呼呼声。

这些天,我总是被迫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下棋、听风声……听风声,原来,也可以是一种享受。当眼前的玻璃被狂乱的北风吹得哄咚哄咚的响,我的心,总会有一点点的怜惜,带着一丝丝本能的迟疑,对着空气发呆,慢慢地,思考,久久地,沉默着……

沉默着,我的心儿,隐约间似乎有所了悟。当每一次风过的时候,我开始想到:我,是不是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即便不是,我,又是不是该尽心尽力地去做些什么呢?不再惆怅,丢掉沉沦,就在这不安却充满活力的风日里。

终究,风,会在我发呆的时候打搅我。我房间的那扇门,此刻,又不知被哪路来的一阵风出开了,狠狠地砸在门框上,那猛烈的碰撞声,似雷鸣,惊醒了熟睡中的奶奶,我知道。

带着刚刚遗留下来的歉疚感,我索性打开窗子,冷,我却没有拒绝,冷,我始终没有拒绝。因为,我已经感知到——力量,风的力量——我终于明白,原来每一次风过,都是在提醒:提醒我,屏弃沉沦,提醒我,向奋发迈近。

轻轻的,我拿起了手中的笔杆儿。

第5篇:提醒作文范文

出生在现在的孩子,再也看不到像老一辈一样在弄堂里欢快的玩游戏的场景,现在的孩子要么不是去补课学习,要么就是在家里玩电脑,这样的孩子会缺少与人相处的经验吗?

或许我接下来要说的事是现在不怎么能看见的场景…

记得很久很久前的一天,我和父母一起去外地玩,因为等会时间有些长,所以有些人就在候车室睡起觉来

当广播里说着火车开始检票的时候很多人从椅子上苏醒,准备拿着自己的票去入口,正当此时一个男人开始在原地慌忙的寻找些什么,他旁边的人从他身边走过,却毫不留意,这个男人的行为真的很慌忙,眼看着一个个的乘客已经要等车了,可这个人却还在原地找寻东西,忽然我意识到了,或许这个男人的火车票不见了,可眼见时间一分分的过去,这个男的该有多着急啊,忽然,一个女孩子走到了他身边,碰了碰他的手臂,从背后拿出一张火车票,我猜,当时这个男的心情肯定很激动,而且很兴奋,开心。

第6篇:提醒作文范文

梁丰小学五(1)甜雪飞梦

“哗”的一阵大风,把我刮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好热啊!头顶上有108个太阳,这里的人满头大汗。突然,一个身着蓝色条纹的天使飞到了我的身边。我问:“你是谁,这里为什么会这么热?”“我是蓝色天使,这里本来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旅游景点,可这里的人们就随随便便的浪费水,玩水。后来,水枯竭了,人们就又开始浪费电了。从此,只要有一个人浪费,天上就会莫名的冒出一个太阳,直到108天后,人们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知道了水的重要。可是来不及了,因为上帝已经给了他们108次机会了,可偏偏他们却不珍惜,最终这里还是被上帝给禁止了资源开发……”

“叮铃铃”,午睡课的下课铃声响了,原来这只是一场梦,否则,我都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水了。是啊,珍惜水,就是珍惜你的生命。俗话说的好:“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哪!”只有你需要水时,才能感受到水对我们的重要和珍贵。所以,我们在平时就一定要节约用水。否则,哪一天,因为你浪费了水,把水当猴耍,所以水悄悄的去向上帝禀告了,那到时候这儿不是成了我梦中的那个世界了吗?不行,让我们携手共节水,携手共创美好的绿色家园,那就牢记: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因为水,生命的源泉。

第7篇:提醒作文范文

睢宁县官山中学九(3)班孟婷婷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家也有家风,我家的家风很简单,就是------提醒感恩。

这个家风的确很奇怪,但是这也是个很现实的事情。

事实上,感恩确实需要提醒的,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抱怨。

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抱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体贴·····我们似乎忘却了,忘却了曾经贫穷时,能过上清淡的日子,哪怕有一天,我们会感恩‘忘却了曾经失意时,能有人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无助时,能有人关心,哪怕只有一点,我们同样也会感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变得喧闹不安。我们需要得到提醒,感恩需要得到提醒。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许生活中真的有很多不如意之处,但是换个角度去审视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他,我们会发现心情明朗了许多。

提醒感恩是为了要让我们学会感恩,重视感恩。感恩生命,感谢他给了我们体验生活的入场券;感恩机遇,感谢它给了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常言道:知恩图报。提醒感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机遇最好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最好的回报莫过于升华·····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赖外界的给予,而忽视了自身努力的价值,磨灭了继续进取的斗志。感恩可以是一种慰籍,却不可成为种麻醉。

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玉,冲刷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静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人生,助我成长成一个有素养的人。

第8篇:提醒作文范文

【关键字】 移动终端 日程提醒 提醒参数 专利分析

一、引言

日程提醒能够记录日程,在提醒条件达到时提醒用户,避免用户遗忘或错过重要事件。而移动终端的随身可携的性质让用户可随时获得提醒,日程提醒成为手机上使用较多的一种应用工具。

二、技术发展

本文使用S系统,检索CNABS和VEN数据库来获得专利申请样本。经过统计,国外关于日程提醒相关的研究较早,我国从2001年起有移动终端日程提醒设置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尽管国内知识产权起步较晚,但从2011年到2012年相关申请量激增。

在国外,20世纪90年代出现时间依赖性装置的专利,用于移动电话中周年纪念日管理、根据日程表安排电话。在我国,2001年北京邮电通信设备厂提出了一份申请号为CN01110782的发明专利申请,其提出设定移动电话机处于带闹铃备忘录工作模式,使得移动电话机中存储的电子记事簿类的备忘录能在设定的时间提醒用户,且能设置备忘录的定时提醒周期。

这些基础专利后,技术人员在移动终端日程提醒设置的不同技术分支方向上不断地改进。

2.1 日程信息的获得

获得日程信息的技术分支从繁琐的手动输入,逐渐向简便、智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改良用户界面,或通过语音输入、图片识别的方式获得日程信息,使用户能快速简捷地输入日程;另一方面,通过获取并分析用户感兴趣的各方面信息来自动设置日程,这可能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2004年侯万春提出在移动电话中增加网络闹钟的方法(公开号CN1599478A):通过短消息中心设备,移动电话识别具有固定格式和类型的短消息,并转换成闹钟信息存储、提示。

此后,陆续有申请人提出判断接收到的短信、即时消息等信息是否包括时间等类型的数据或关键词,确定是否与日程相关,设置日程的方法。例如,2011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方案(公开号CN102231775A):比对预设的关键词与终端接收到的消息内容,判断是否包括需要提醒用户的事项,若是根据预设提示规则新建日程提醒用户。该方法能自动分析终端收到的消息,将其中包含的需要提醒用户的事项加入日程,而不再仅限于特定格式的消息。

通常在联系人的生日或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里,用户需要与人联络感情,逐一手动输入提醒信息是很费时的。2008年至2012年间,国内多家公司相继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自动提取移动终端存储的联系人相关的特殊日期,并设置相应提醒。

终端能获得的信息不仅是接收的消息和本地联系人信息,还包括操作信息和网上的信息。

2011年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提出了一种方法(公开号CN102439957A):根据预置条件,搜索互联网中相关的活动日程,根据获取的日程信息生成日程记录,并设置到对应的空闲日程;如此用户能更加科学合理地灵活安排自己的日程,方便用户管理日程。

2012年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一种待定事件的提醒方法(公开号W02013/134919Al):选择需要提醒的待定事件,定时从服务器中获得待定事件的更新信息,添加到提醒设置中;这样能够预设尚未确定的事件进行提醒。

2.2 提醒参数的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的定时提醒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实现更方便准确的提醒,设置其它类型的提醒触发参数是必要的。

国外专利文献中较早地提出了依靠位置参数触发的方案,2004年诺基亚公司提出了一种方法(公开号W02004/004372 A1):在移动设备进入特定区域时启动相应的动作。其后,陆续有公司提出考虑位置、通信号码、设定事件参数触发的方案,以及多个参数组合的方案,如当终端当前位置和时间均满足预设条件时提醒用户。

国内,2011年联想有限公司提出了一种涉及提醒参数较多的提示方法(公开号CN103179258A):获得与电子设备当前状态关联的非时间参数,满足预定条件时输出提示;该非时间参数包括位置、图像、声音、通信标识等。

第9篇:提醒作文范文

关键词:唤醒教育;语文新课程

Abstract: The awakening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process which makes a person totally awake so as to realize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their own life freely and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awakening education is characterized with life, meaning, multi-dimension and proces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ew Chinese curriculum. In the reform of Chinese curriculum, it is urgent to awake the awareness of educating people, culture awareness, life awareness and classroom affection, to construct a totally new outlook of value, culture, ecology and learning in Chinese curriculum,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the learning-based educational idea.

Key words: awakening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of Chinese

一、教育的唤醒本质

我国古代对“教育”一词的解释为:教者,上所施,下所效,先觉觉后觉也;育者,生育、培养、培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也。《中庸》解释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即着眼于人之本性,启发自觉之心,遵循儒家天人合一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的内在觉醒与完美。“教育”在英语中的表述是education,源自拉丁语的educoatus,有“引导、抚育、自身生成”的含义;德语中是erziehung,有“引导、唤醒”的意思。现代教育学认为,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和唤醒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即是对人的本性、潜能的引导、唤醒并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之臻于完美的过程。

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①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或接纳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其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要唤醒成长者的人格和心灵,解放成长者的内部创造力。可见,斯普朗格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本体的总体生成,实施人本体结构的唤醒,使文化价值与本体生命融合,使人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因此,从本体论上讲,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对人的唤醒的过程。

二、对唤醒教育的当代审视

当代教育挣脱了知识本体和智力本体的束缚,重新回归到人性本体上来,确立了以“人之生成”为主题的教育理念,指出“教育即自由”。[1]唤醒教育正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它着力于对人性的全面唤醒,从而实现自我生命自由自觉建构的过程。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唤醒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具有更深广的内在意蕴与价值。

首先,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内在心灵觉醒的过程。斯普朗格把教育看成是人文陶冶、人格养成的过程,看成是使人从依循本能的自然人蜕变成文化人的过程,即所谓“人文化成”。笔者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知识传递和能力训练,它还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生命对话,借助这种对话,学生领悟到自身的存在和内在心灵的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完成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作为“人”的内涵。总之,唤醒教育就是对人性的唤醒、充盈与放飞。

其次,唤醒教育是一种围绕“意义”所进行的全面的、立体的唤醒。一方面,从关系论角度说,在唤醒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关联和交流,都是围绕着“意义”进行的,唤醒的本质就是让学生领悟“意义”。这种“意义”并不是指知识本身的意义,而是指人的精神的领悟和发现,即生命或人生的意义。当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发生真正的生命对话时,这种由意义而引起的共鸣会使师生双方惊喜地感受到一种跳动的活力、一份探索的愉悦、一股难以遏止的激情与冲动,而在这个意义生成的瞬间,师生共同获得一种生命的唤醒,文本也因意义的昭示而最终得以完成。因此,唤醒教育是一种以意义为媒介,以唤醒学生为目的的包括教师和文本在内的全方位的唤醒。另一方面,从个人全面发展角度说,唤醒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综合素养的全面唤醒,也就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主张的培养“全人”,即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能,给予充分的引导、激励、唤醒和鼓舞,使之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萌芽。大教育家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既重德性,又重技艺;既重陶冶情性,又重启迪智慧。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内在心灵的启发与唤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有所动,教师的引导才具有更大的效力。

再次,唤醒教育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自我生成与建构的过程。斯普朗格提出教育的人格生成说,强调教育对人格的作用是以生命为中心不断发展的。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不断被唤醒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教育。受教育者在一次又一次的觉醒与领悟的过程中,一次比一次更加真切地认识了自我,发现了自我,从而逐渐地根据真实的自我来自由自觉地建构与完善自我。人的一生永远处在动态的自我觉醒、理解、生成与建构的过程中,处在由种生命(自然生命)向类生命(自为生命)的永恒超越与趋向之中。

三、在语文新课程中实施唤醒教育

唤醒教育的生命性、意义性、立体性、过程性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紧密相连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定义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一种文化的构成、文化的存在,它与人的生活与生命形态有着内在同构性。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文化意识、生命感、价值观进行全面唤醒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如何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实施唤醒教育呢?

(一)唤醒树人意识,构建全人发展的新课程价值观

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斯普朗格所谓的“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也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将他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使他成为自主自觉、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心怀他人、心怀社会的具有类意识的健全的个人。这是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2]这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自主发展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育是一种完整性教育,指向人的完整性建构。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往往把受教育者当成装载知识的容器,学生被作为“标准件”加工出来,以备社会某一职位和角色之需,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完善,造成了人的片面和畸形发展。唤醒教育则挣脱传统教育的知识论藩篱,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生活,关注有关生命成长、精神发展、人格完善等价值领域的问题,致力于人的完整性建构,为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打开了一扇理论与实践的窗口。叶圣陶说:“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做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造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败的。”[3]这就是要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此,首先要唤醒广大语文教师的树人意识,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树立培养全人观念,以学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整体发展。

(二)唤醒文化意识,构建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新课程文化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据此,提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与要求,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文化特征。斯普朗格批判“教育是知识获得过程”的说法,把教育当作是通过“摄取吸收文化价值,体验陶冶多维的人,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文化过程。唤醒教育将教育、文化、人三者连接起来,融为一体,把教育看作是一个人生完成、文化建构的永恒过程,注重教育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提升,表现出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

人文性即语文的文化内涵。语文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是一种文化的构成与存在。首先,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构成,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形象与意义的世界,一个情感与审美的空间,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其次,从汉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来看,凡是经典作品,都是优秀文化的结晶。再次,民族语言积淀着民族的行为方式、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汉民族语言是汉民族的文化存在方式,蕴含汉民族文化的精神与闪光点。因此,语文教育应该体现文化性,通过分析、阐释、体验文本丰富的文化内涵,唤醒受教育者的文化意识,使其产生自觉的文化追求。20世纪以来,我国课程重科学主义、轻人文精神所造成的弊端已日益显露,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唤醒文化意识,提倡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新课程文化观,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三)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新课程生态观

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为了满足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依据自身的潜能,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对于外在世界和自我具有认知、理解、建构和创造能力的潜在灵智和欲求。但它潜藏于人的意识深处,有待于教育的唤醒。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意味着学校课程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因为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人在理智、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发展的基本需要,生活世界唤醒了人之为“人”所应具备的生命意识,“只有将生活世界作为人的价值的存在基础,那一度失落的人的意义才能重新复归”。[4]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教育应该呵护、关怀、唤醒并张扬人的这种生命冲动意识,使之能够在已有的现实规定中奋然而起,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张扬个性,实现自我充分、全面的发展。

语文教育的工具是语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文学作品。它们饱含着文化智慧和生命热力。语言和文学独具的文化、审美特征使得语文课程具有动态生成性和多元开放性,这种类似于生命系统的动态过程要求“回归性反思”,即“通过与环境、与他人、与文化的反思性相互作用形成自我感”,它体现了人类的自觉性,生命感、创造力由此而生。[5]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打破学科界限,提倡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的过程中,感悟自身与世界的存在,获得生活与生命的体验,形成“自我感”,实现自我超越。

(四)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新课程学习观

创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美国学者梅里尔·哈明指出,鼓舞人心的课堂辉映着学生最健康、最富有成效的五种品质:尊严、活力、自我管理、集体感和意识。[6]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心灵得到解放,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唤醒课堂情绪,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触及学生灵魂的过程,成为贯穿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成为解放学生内部力量的过程,改变以往那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被不断唤醒、生成、张扬和提升的过程。这种被唤醒的建立在生命层次上的课堂,是师生展开对话的平台,是意义生成的重要场所,也是激发生命成长、进行自主建构性学习的空间。

语文教学丰富的情感性与跃动的生命化特征往往极易激发学生的课堂情绪。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关注学生所关注的,进行师生间的多边对话,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真诚的对话伴随着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真诚的倾诉和接纳,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生命的唤醒与融合,这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① 转引自邹进《斯普朗格文化教育学思想概览》,载《外国教育》1988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王啸. 教育人学──当代教育学的人学路向[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20.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5.

[3]叶至善. 父亲的希望[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69.

[4]王岳川. 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3.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