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整合企业工作总结

第1篇:整合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结算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休戚相关,工程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做到更实际,更科学,更加注重各个环节的细部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将有力地保障施工企业键康持续的发展。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1]不是如何盲目地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2],即从工程投标、工程施工到项目竣工结算,严格控制施工成本费用,在合同或共同约定的工程计价规则下,掌握确实的工程量基础,运用科学合理的计价办法,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分为以下三个具体阶段,具体管理办法有:

1.工程投标与合同管理阶段。

投标报价是工程投标竞争的核心,也是检验施工企业各部门、各专业管理水平的试金石。

1.1编制完整、准确的工程量。

对于招标文件中没有工程量清单的项目,首先应全面审图,各专业针对图纸编制工程量。

有工程量清单的项目,以工程量清单为主。需要先确认合同结算的方式,是总价合同还是单价合同。总价合同的工程需要投标企业复核工程量清单与图纸是否相符,如果清单的工程量、项大于图纸的话,对投标企业有利,可以不需要理会;但如果是图纸项、量大于清单工程量、项,投标企业就需要根据图纸提出澄清文件,让招标企业修改清单。如果是单价合同的话,是按实结算,少量漏项允许按实际发生调整。在投标报价时,投标企业还可以根据不平衡报价把实际发生项目的综合单价提高,把不能发生的项目单价降低。

1.2制定科学实用的施工方案。

在工程投标中,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编制技术标文件,由工程量和施工方案确定所需的人工数量、材料用量、机械台班及施工措施。

先进的施工工艺能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土方和基础工程中,人工开挖或机械开挖施工工艺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决定工程造价。机械开挖单位费用较人工开挖低,但可能因为工程量少,施工环境不便,造成机械费成本高,人工开挖可能因为土质、工程量大等,人工投入较多造成工程成本提高。当然,也可根据现场两者相结合。

1.3确定投标报价。

投标企业根据企业定额和掌握的市场信息,确定投标报价。完成投标工程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辅助项目须发生的措施费,构成投标企业投标工程的成本,投标企业认真理解招标文件,由掌握的市场信息决定投标报价。

1.4施工合同管理

1.4.1施工合同的签订。

订立合同包括的文件有:施工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书及其附件;施工合同专用条款;施工合同通用条款;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图纸;工程量清单;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施工合同分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通常适用前两种。

总价合同有固定总价合同和可调总价合同。两者区别是:固定总价合同在图纸及工程要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价不变。而当施工中图纸或工程质量或工期有变动,则总价也应相应变动。可调总价合同在执行合同中由于通货膨胀引起工程成本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合同总价根据事先约定的调价工式作相应调整。

单价合同分为估计工程量单价合同,纯单价合同和单价与包干混合式合同。

总价包干的情况下,最好也要有单价,在工程变更时,可以参照原来的清单进行计价,也可以参照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计价,作为结算的依据。

施工企业签订工程合同时,最重要的要根据各工程的合同特点,注意合同的范围、发包方式、价款调整条件、付款和争议的解决方式等,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实施和合同的履行,主要应注意:

1. 明确规定工程范围和调整方式。合同中工程范围应明确工程内容、地点和环境条件等,在工程范围发生变化时,明确采用工程设计变更或工程签证,便于操作和管理,避免或减少纠纷。

2. 具体化关于不可抗力的相关约定。明确发生不可抗力的内容,量化到几级以上的大风或地震、地下水位达到多少毫米、持续多少天达到多少毫米的降水量、降雪量等。

1.4.2施工合同的履行。

合同依法签订后,保证合同实施过程中的日常工作有序地进行,使工程合同处于受控状态。一旦合同变更,对变更部分的内容及时审查和分析,作为工程变更调整费用、工程索赔的基本依据。工程造价的控制,除了合同规定的价款,重要的是调整和索赔。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造成工程造价调整的依据就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

2.施工阶段

2.1施工成本控制。

2.1.1人工成本控制。以工程量为基础进行人工总量承包,提高劳动效率。譬如,管道安装工程,按蓝图绘制施工单线图,以此统计焊口寸径总量,根据总量和企业劳动定额,对施工班组人工承包,并考核。

2.1.2材料成本控制。施工阶段主要是对材料的使用和保管进行控制。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材料进出场,合理节约材料,适当增加周转次数,杜绝材料使用不当;材料保管避免遗失,防潮防雨,严格入库和进场检验。

2.1.3机械成本控制。在建设企业要求下优化施工方案,对大型吊装机械,合理安排进出场时间、行走路线、吊装位置,减少和杜绝设备闲置。中小型设备可采用租赁制,降低费用。

2.2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

2.2.1建设企业和设计企业下发的变更。此类变更应随时登记,完成后及时办理工程进度款。

2.2.2超出定额或工程范围工程量。

超出定额和工程合同,对定额之外的工程,如超高空作业、脚手架搭设,因施工现场非施工企业原因造成的劳动降效,在施工过程中签证不漏项。对超工程范围之外的工程量,原则上不能施工,无法避免或建设企业要求的,以书面形式报建设企业批准,采用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

2.2.3工程进度款办理。

根据材料进场的程度或施工完成的工程量,按照合同约定和程序、价格和数额比例,及时办理工程进度款。

3.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不是一个分阶段的工作,实际从投标报价之日起,就开始了竣工结算,它是对以前工作的总结和补充。

施工企业在竣工结算过程中,要着理性、和谐的态度,及时与建设企业和审核企业进行沟通,据理力争,有理有节。

施工企业在竣工结算过程中,要竣工结算和对外结算同步,避免漏项,及时分析项目成本。

本文工程造价是指建设工程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3](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工程造价管理,对于建设企业是工程投资金额费用的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是项目目标成本费用控制的管理。项目目标成本费用控制是工程施工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和措施及管理费用的控制。竣工结算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价与量的收集整理。

3.1工程材料信息的收集。在石化行业检修工程中,依据《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2009版)及配套取费标准为例,施工企业工程造价中直接工程费约占工程造价的80%,直接工程费中材料费约占工程造价的50%(40%至60%间)。以本地区石化检修工程的造价为例:

序号 费用名称 金额(元) 备注

1 工程直接费

1.1 直接工程费 725776.89 81%

1.1.1 人工费 151044.62

1.1.2 材料费 452421.27 51%

1.1.3 施工机械使用费 122311.00

1.2 措施费 34791.07

2 企业管理费 54707.62

3 规费 57418.24

4 利润 22206.06

5 水电费扣除 7216.93

工程造价 894899.88 税前

直接工程费比重=直接工程费/工程总造价×100%

=725776.89/894899.88×100%=81%

材料费比重=材料费/工程总造价×100%=452421.27/894899.88×100%=51%

以上可以得出在以定额为基础的工程造价中材料信息的掌握和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具体有:

3.1.1掌握市场变化,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记录,将价格变动的差值考虑进工程造价的调整。

3.1.2材料价格报审制。在材料采购前,按设计或建设企业对材料的规格、型号及材质等的要求,综合市场分析和施工企业材料成本,将材料价格报建设企业批准,审核签字后,再按质按量采购。

3.2施工成本的管理

工程的施工成本是建立在工程量的基础上,施工成本的管理必须重点对工程量的收集、计算和整理分析。主要有:

3.2.1工程量的收集。

首先是图纸工作量的统计,经过严格审图,以工程造价计量办法对图纸工作量精确计量。

工程建设过程中,工作量的变化难以避免,图纸与施工现场不同的变更,因非施工企业原因造成的工程内容或量的改变等,都需要施工企业与建设企业及时联络并签署《工程经济签证单》。

3.2.2工程量的整理分析。

已知了工程量接下来进行如下整理分析:

根据工程量,按本企业的劳动定额,确定本工程所需人工和机械的数量,合理安排进度并加以严格控制。

根据工程量,按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材料采购和进出场时间,对材料科学检验和妥善保管。

(1)工程量是除价格以外,工程造价的另一项主要依据,是工程造价的基础。只有完整、准确的工程量,才能有合理、有效的工程造价。

一个工程项目的同一个“工程量”,在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和审查结算时,可能会出现差异,主要原因是计算依据不同;对定额计算规则的理解不同或者设计发生变更;对各种形体复杂、造型各异的工程在计算中出现的技术性误差。

“按实计算”工程量的误区。在管沟开挖工程中,“按实计算”工程量,有人认为是现场开挖面开挖了多少就计算多少,有人认为是依据设计蓝图,按计量规则的规定进行计算,这里,后者是正确的。而当管沟长度现场发生变化时,应按设计蓝图和计量规则来计算截面尺寸,结合现场实际长度量,计算工程量。

(2)工程造价引导工程计量。

同一项工程在工程量计算时,对应不同的工序,应分别计量。

在钢结构安装工程中,钢结构的安装和防腐,以重量为单位计量,而在涂抹防火涂料的施工,以面积为单位计量。工程造价反过来引导工程计量。

(3)“非正常”条件下的工程计量。

工程造价编制以“正常”条件下的施工为前提,工程施工会因为施工环境、施工地点的不同而“非正常”。做好因施工环境造成的材料转运、地下水造成的抽水、高处作业造成的脚手架搭设、设计变更而减少或增加的工程量的计量,也是搞好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必不可少且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4.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仅依靠管理和各种办法,还需要施工企业自始至终作用于生产过程中,自工程招投标开始,至整个工程竣工结算,需要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企业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工程造价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2篇:整合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Keywords】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2-0014-02

1 引言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力,也是企业其他资源发挥效力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竞争最主要的驱动力,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如何高效利用人力资源,也成为各大企业的研究重点。人力资源规划能够系统、整体规划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分析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更新企业经营思维,不断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促使人力资源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够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通过人力资源规划,能够有效安排职员的工作岗位、企业的奖惩机制以及薪酬福利等,提高人力资源安排的合理性,避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同时避免人员不能胜任本岗位的情况出现。第二,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人力资源规划能够确定企业的招聘、培训等情况,明确各部门的人员安排,进而帮助企业全面掌握人力资源情况,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第三,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够促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相一致,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够从员工角度出发,确保企业发展既符合员工利益,又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促使企业与员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A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3.1 A企业基本情况

A企业是一家大型试剂企业,该企业规模巨大,人员众多[2],2016年被定为创建国际先进试剂企业的试点单位。A企业要想实现创建国际先进试剂企业的目标,就必须不断深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人员的整体水平,为创建国际先进试剂企业夯实基础。

目前,A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体来说,仍存在一定不足。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的系统性有待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不强;其次,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性较差,其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在了处理日常事务上;最后,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对企业战略起到推动和支持作用。

3.2 A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A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人员学历结构、技能水平结构、年龄结构均存在不合理的地方,A企业人力资源具体情况如下:第一,近?啄辏?企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数量明显增多,中专、高中学历的员工比重明显下降,但是仍存在较多的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但是整体而言,A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低学历人员的转换方法有限,效果甚微。第二,技能员工在总员工中所占比例接近百分之七十。目前,持证上岗得到了A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企业中大部分技能人员都持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同时,等级人员和中级职工的数量明显增多,但是高技能员工所占比例仍与国外先进单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目前A企业员工还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第三,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明显增多,但是整体而言,其在企业总员工中占据比例仍然较低,仅为百分之二十,因此,招聘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是A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

3.3 A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以外部标杆和企业发展周期为依据,结合企业人均资产和人均售电量,设置人员效率目标值,然后以效率指标对人员需求决定性大小为依据,设置效率指标的权值,进而对A企业年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具体预测公式如下:T年需求总人数=(T年预测售产量/T年人均售产量目标值)×70%+(T年预测总资产/T年人均资产目标值)×30%

3.4 人力资源质量需求预测

企业人力资源质量需求预测需要综合考虑下列因素:第一,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对人力资源质量需求的分析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确保人力资源质量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第二,外部对标。企业在分析人力资源质量需求时,还要对比社会上同类企业的人才结构,确保本企业具有一定优势。第三,人才成熟周期。企业在分析人力资源质量需求时,要充分考虑人才的成熟周期,综合考虑企业需求和人员潜力,进而合理设置人才结构。

4 人力资源供给规划

4.1 A企业人力资源供给规划的总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A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综合考虑A企业的人员构成,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按照招聘、晋升、培训的方式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实现人才整体结构的改变,提升人才整体素质,促使A企业实现创建国际先进试剂企业的目标。A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4.2 供给分析

首先,在招聘环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应根据每年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预测,规划各个部门每年需要补充的人数,从而确定招聘总人数,招聘人数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T年招聘人??=T年需求人数-(上年人数-T年退休人数-T年其他离职人数)

其次,在培训环节,企业应根据企业现有的人才结构,参考同类先进企业的培训方式,制定人才标准结构,并根据技术、技能、学历不同层级所占比例,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对某一学历、技术、技能级别人员需要通过培训提升的人数规划计算公式为:T年培训提升人数=T年需求人数-(上年人数-提升至上级别人数-T年退休人数-T年其他离职人数)

最后,对于晋升和选拔,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应预测各层级、各单位、各部门的人员规模,以企业对企业员工职数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合理规划各单位的晋升人员数量,同时预测一般管理人员需求数量,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规划管理人员的晋升数量。对某一岗位层级需要晋升的人数规划计算公式为:

T年晋升人数=T年需求人数-(上年人数-T年退休人数-T年其他离职人数-晋升至上级别人数)

第3篇:整合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网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目标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理念在服从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吸引和保留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核心能力。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范围第一,人力资源总量预测;第二,人力资源结构预测;第三,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本文以人力资源总量和结构预测为重点。 

(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目标第一,满足供电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第二,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性的决策依据;第三,控制供电企业人工成本。 

(四)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指标体系 

1.对象指标。对象指标是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可以是总量需求预测指标,如:员工总数;管理人员总数;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专门技能人员总数。也可以是结构需求预测指标,如:员工构成;管理人员管理层次结构;专业技术人员职能结构;专门技能人员工种结构等。供电企业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在劳动用工上实行用工计划控制,同时,在企业中还存在着全民用工、集体用工、农电工、劳务派遣用工等多种用工方式并存的现象。因此,本文以供电企业定员人数作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指标。 

2.依据指标。依据指标是指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主导着供电企业的活动,决定着人才的需求,它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中,是对需求进行定量分析的关键因素,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依据指标可选择:供电量、售电量、全社会用电量、营业户数、变电站数量、配变台数、电网线路长度等 

二、国网电力人力资源模型的主要内容 

(一)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 

以严格控制省公司未来年度内用工总量为目标,以企业投入产出效能为衡量标准,围绕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和人均效率持续提升两个基本要求,设计兼顾业务发展和生产效率提升的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公司用工总量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用工总量与关键驱动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总量需求预测模型,实现“用工总量需求”的预测目的。 

(二)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 

以优化职工配置结构为目标,结合企业发展规划中现有业务类型及其核心业务领域布局,深入研究各业务、专业用工数量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专业用工需求。结合各机构的人员配置率,将各专业的预测增量进行合理分配,建立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实现“分专业分机构需求”的预测目的。 

(三)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 

以优化用工策略、提升职工素质为目标,在实现人力资源总量预测和人员结构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业务的核心程度确定对应的用工方式,分析不同用工方式在人员结构中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预测期内补员方式和素质要求,建立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实现“人员素质需求”的预测目的。综合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和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建立能够控制用工总量、平衡人员配置、优化职工队伍、规范用工策略的人力资源需求模型。 

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流程 

(一)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流程 

第一步:设计电网企业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收集并整理数据,包括按照数据收集标准化模板收集数据、修正数据、分类汇总数据、整合数据和统一数据量级等步骤;然后,筛选指标并降维,包括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步骤;最后,设计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包括设计总量需求预测主体模型和效率提升调整系数、验证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等步骤。第二步:设计集体企业和多经企业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第三步:合并电网企业、集体企业和多经企业的需求预测结果,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结果。 

(二)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流程 

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的设计与预测主要针对电网企业。第一步:设计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收集并整理数据,包括按照数据收集标准化模板收集数据、修正数据、分类汇总数据、整合数据和统一数据量级等步骤;然后,筛选指标并降维,包括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步骤;最后,设计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包括设计各类用工(经营类、管理类、技术类、技能类和服务类)和技能类各专业用工需求预测模型、设计调整系数、验证模型并进行需求预测等步骤。第二步:进行补员配置,将各年度、各专业的补员数量分配至各市州单位及下属各二级单位。 

(三)素质结构需求预测流程 

第一步:划分用工类型。梳理和划分企业业务及对应的用工类型,并明确“十二五”期间各年度、各用工类型的占比情况和用工数量。第二步:结合总量需求预测模型和人员结构需求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预测“十二五”期间对长期职工补员的数量要求和素质要求(包括新进人员的学历、毕业院校和专业等要求)。第三步:分析长期职工新进人员的补员优先级。(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见图1) 

企业通过建立起科学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整合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按照省委、省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部署,根据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委办有关文件精神,什邡市工业经济局作为什邡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整治组组长单位20__年汇同相关成员单位,与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密切合作,切实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作风工作来抓,并列入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发动全市工业企业认真开展以“清洁化、秩序化、制度化”为标准,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是保证企业圆满完成灾后重建任务,重返全省“十强”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市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和进一步健全了由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周波同志任组长,市工业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什邡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工业企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2、结合实际,切实制定和重新印发了《什邡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如干部职工的发动、指导检查由总工会牵头,工商联、工业局配合。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工业污染的治理由环保局牵头,工业局配合;关闭小煤矿由安监局牵头,煤管办配合;节能减排由工业局牵头,环保、安监、工商联配合;质量监督和管理由质监局牵头,相关局配合,并明确了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做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3、运行状况良好。今年以来,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形成了一盘棋、一股劲,使该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入扎实。

二、目标明确,重点整治

1、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把“节能、节水、节材和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生产能源损耗,按标准技术废气废水废料排放,把企业建成生活工作环境优美、节能减排达标,文明规范的现代化企业”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的重点整治目标,要求全市工业企业按照目标要求,扎实有序的开展整治工作并取得实效。

2、各市属重点工业企业按照《什邡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整治组实施方案》,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的需求,重点抓好了以下整治工作:

(1)加强生产管理。一是原材料进厂必须进行检验或验证,按规定进行标识记录,按质堆放取用,堆放整洁有序;二是生产过程按工艺要求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按质量控制程序进行有效控制,工艺控制指标达到质量控制要求,严格工艺纪律和工艺考核;三是生产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设施性能和正常运行,无积灰、油污和跑、冒、滴、漏现象;四是生产现场随时进行清洁、清理、整理,营造良好生产环境,保证生产有序进行;五是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各企业加强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的质量法规,质量责任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认真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职责考核,增强履责能力;六是严格质量把关,杜绝假冒伪劣。各企业严格落实质量检验制度,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才能出厂,不合格产品决不允许出厂,要严格执行不合格产品、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严禁生产销售。七是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和建筑工地的管理,确保各项指标达标,努力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2)集中治理生活区环境卫生,并转发了什邡市“除陋习、树新风”集中治理“三乱”工作的总体方案,要求各企业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执行。围绕城镇“七好”(垃圾收集好、污水处理好、广告设置好、车辆停放好、摊点摆设好、环境绿化好、文明习惯培养好)的治理目标,各企业切实抓好生活区环境治理,全年共收集运送处理生活垃圾1987吨,处理生活污水1768吨,设置各类广告牌128个,纠正车辆乱停乱放7648车次,发动员工参加公益劳动396次、7459人,并做到厂区卫生随时打扫,生活区卫生每周打扫,

办公室和办公区每天打扫,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3)继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百万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全年各企业共提合理化建议6218条,帮助企业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充分的调动和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做到从“我”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为企业“节能减排”献计献策,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4)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国发[20__]7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__]12号)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川府发[]45号)的要求,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和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促,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国务院、省、市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要求,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增强企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有可能影响全年节能目标任务完成的不利因素进行摸排、处理。积极运用现有的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改,加快技术、工艺和产品升级,为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编织了《20__年什邡市工业节能工作方案》和《什邡市节能降耗工作预警调控方案》。配合省节能监察中心对川烟工作什邡分厂进行了节能监察,配合省工信委对川恒化工公司利用余热余压锅炉节能改造项目节能量核查(该项目获省工业节能奖励补助资金40万元),通过核查,该项目达到要求。此外,我局还根据省工信委的要求,组织了宏达股份公司、川恒化工公司、利森建材公司等三家企业进行了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资料申报;组织了大方新型建材公司、明日宇航工业股份公司、川恒化工公司、嘉寓门窗公司、泰山石膏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申报20__年节能减排中央投资项目预申报,完成了什邡市桂湖水泥有限公司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预计到20__年12月底全市14家部级、省级、市级重点用能企业能够全面完成20__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继续加强宣传动员工作,营造良好气氛,形成长效机制和浓厚氛围

为了让全市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__年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领导小组继续加强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气氛,以便形成长效机制和氛围。全年共召开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会议6次,共720人参加。对全市工业企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进行再宣传动员,对在新的一年中扎实有序全面开展集中整治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并于8月17日,为配合奋战100天,决战9.30,在什邡广场举行了“文明伴我行,和谐促发展”职工誓师签名活动,全市22户企业1000名干部职工参会,激发了广大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9月初又按照市总工会的要求,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市总工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竞赛》,33户企业参加,完成试卷890份。今年还印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宣传图解单页资料10000份,印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企业”活动工作措施1200份,下发专题文件4个、1600份,书写宣传标语1000条。各企业还通过层层发动,充分利用企业广播、报刊、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广泛动员职工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活动,形成人人爱企业、个个争当环保的宣传员、保洁员和监督员的良好氛围,营造我参与、我出力、我享受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促指导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领导小组重点督促指导了企业生产的现场管理、原材料堆放、废料堆场、生产区内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和建筑工地的管理和企业生活区卫生环境的治理等。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领导小组从今年以来分别对城关区企业和有关镇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目前,共检查大中企业(蓝剑饮品、科新机电、美大康药业、华润啤酒、宏达股份、玻钢、瑞特服装、川恒化工、新日钢、沃特龙服装、蓝剑磷化工等20家企业),深入双盛镇、师古镇、南泉镇、马祖镇工委所辖企业(小型企业)共30余家。通过以上现场检查,绝大多数企业生产和生活区环境都井然有序,有的企业还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启动仪式”, 开展了企业员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主题签名活动。

9月18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总工会会议室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推进会,市总直属企业工会主席参加会议,会议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进一步强调和要求,会上,市总工会向各乡镇企业发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措施和宣传文明标语共计1200份。强化培训。为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深入扎实的推进,市总工会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领导小组对企业和乡镇工委工会主席、骨干进行了4期共400余人的主题培训。

五、加强检查指导,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和相关人员,多次到蓝剑饮品、美达康药业、科新机电等30余个企业检查指导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要求企业全面整治“脏、乱、差”现象,改善安全环保状况,提高企业职工文明素养,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主动参与企业节能减排、工业污水、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废渣等工业垃圾的治理工作,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功能与作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整治领导小组召开联系协调会议4次,并就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能与作用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同时在宣传、协调、督促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合作,从而保证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有序高效的开展。

六、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

2、个别企业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理解不深,只注重抓企业发展,对企业的环境整治不够重视。

七、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市工业企业共同支持、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企业环保设施投入,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3、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企业有关规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4、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规范化管理。

内容描述 关于20__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总结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第5篇:整合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国家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极为关键。强调,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总理也多次强调,中央企业要在国家稳增长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国家队”和“排头兵”作用。

近年来,中央企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前不久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中就有国资委管理的50家中央企业上榜。但也应当看到,目前中央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资本运行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资本布局结构仍存在分布过宽、战线过长等突出问题,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尚不健全,制约了国有资本功能的有效发挥。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企业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明显放缓,过去主要凭借高强度、大规模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持续,迫切需要通过优化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以增强中央企业的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党中央为国企改革开“主药方”

面对新常态、新形势,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国有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提出了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要围绕提质增效升级,积极投身新经济发展,在推动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方面走在前列,下决心瘦身健体,苦练内功,努力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向深化改革要效益,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管理改善要效益,实现品质和品牌新的跃升。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是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意见出台仅5天,国务院总理就主持召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他特别指出,国企改革最终成效要体现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要做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抓紧处置“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同年12月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工作。他强调,要坚持深化改革,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促进中央企业在市场拼搏中提质升级,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作用。

时隔半年,2016年5月18日,国务院又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针对央企存在的主业不强、冗员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层级多、子企业数量庞大等突出问题,会议确定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以创新促健体,大力发展新经济;压缩管理层级;推进降本增效。总理特别强调:“要以改革促发展,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坚决打好打赢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攻坚战。”

2016年11月29日,总理再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汇报,强化外部监督促进国资经营提质增效。在短短1年之内,国务院3次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促进央企提质增效工作,足见中央对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重视。

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外,2016年总理先后在山西、湖北、江西等地考察时多次强调,国有企业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主业做深、做精、做强。要用工匠精神推动国企提质增效,促进“中国制造”整体升级。

同时,国务委员王勇在北京、贵州、江西等省市调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时要求,各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为配合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中央各部委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帮助企业平稳过渡。2016年7月,工信部联合发改委、质检总局、财政部等11部门下发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5月,财政部也印发了《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中央财政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补资金,对地方和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工作给予奖补。这笔专项奖补资金的对象包括国有企业以及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将主要用于下岗人员的分流,具体可用于企业为退养职工缴纳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费,发放基本生活费和内部退养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需支付的经济补偿金,以及清偿拖欠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等历史欠费。

一场“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攻坚战在全国各地打响。

国资委强力推进央企

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决策部署,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扎实推进中央企业产业重组、产业合作、产业整合,优化布局结构,增强主业竞争力,促进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2016年2月29日,在召开的中央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动员会上,刚刚走马上任的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上来,要把提质增效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要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坚决打响中央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央企“瘦身健体”不是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而是要集中资源,切实增强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做强、做优、做大。张喜武表示,将采取五大主要措施推动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一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清理退出一批,多种方式加快“僵尸企业”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大力压缩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组整合一批,推动中央企业实行产业链纵向、横向联合,鼓励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创新发展一批,加大投入力度,对国家战略需要、中央企业有优势、有基础的互联网、智能制造、高铁等产业予以重点支持。

二是压缩管理层级,精减机构人员。选择一批中央企业启动压缩管理层级和压减法人层级、法人单位试点,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多数中央企业管理层级控制在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

三是整合集中资源,做强做优主业。结合落实“十三五”规划,增强主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领导力。抓紧转让退出非主业、赢利能力弱的资产,清理低效、闲置资产,集约利用闲置土地,处置非主业低效无效资产的收益以及国有资产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原则上用于主业发展。

四是以创新促健体,加快转型升级。结合“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产业先进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五是推进降本增效,提高运营效率。加大系统降本、技术降本力度,优化生产工序和作业流程,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继续加大一般性管理费用和非生产性开支的压降力度,大力压减应收账款,缩减库存规模和亏损面,大幅提高集团资金集中度,管控债务风险,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一年多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强力推动下,国企改革快马加鞭,重组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取得积极进展,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效果逐步显现,国有企业的活力竞争力持续提升。

强强联合 重组迈出新步伐

2015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完成了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招商局和中外运长航、中国五矿和中国中冶、中粮和中纺、港中旅和国旅、中国建材和中材、宝钢与武钢、中国恒天与国机集团、中储棉与中储粮等中央企业联合重组,同时新组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17年1月,中央企业总户数调整到101户。

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重组后,对4家上市公司重新定位,完成了集装箱运输、码头经营、航运金融、油气运输四大业务整合,产业协同效应显著增强;招商局和中国外运长航重组后,将实现优势互补,海外业务布局将更加合理,产业链更加优化完善,有利于打造航运物流的国家新名片,培育世界级品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五矿和中国中冶联合重组,将两家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优势与冶金建设方面的优势紧密结合,有利于增强资源控制和开发能力,保障我国对金属矿产资源的战略需求,国际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都将明显增强;中粮集团和中纺集团联合重组是服务保障国家粮食油料安全的战略需要,是打造世界一流农粮企业的有效途径,重组后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大大提高,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话语权;港中旅和国旅实现联合重组,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新的支柱产业,促使新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亚洲前茅、世界一流的旅游企业;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重组,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推动传统建材产品向高端发展,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宝钢和武钢战略重组,有助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打造出世界钢铁巨头;中国恒天与国机集团重组,通过业务上的深层整合,有助于达到提升竞争力的效果。分析人士认为,中储粮与中储棉进行整合后,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2016年9月6日,在资委的指导下,中航工业、中国兵器工业、中国兵器装备、中核建设、国机集团、保利集团、中国国新、中国一重8家企业本着友好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在相关的优势领域实现了联合协作,为中央企业产业重组合作提供了新的典范,对整个中央企业的结构调整,做强做优主业,互利共赢具有启示性意义。

处置“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取得新进展

去产能、化僵尸是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重要内容。中央企业多处于石油石化、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重化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对能源、原材料的旺盛需求,中央企业的规模、效益得到快速增长。但“萝卜快了不洗泥”,一些中央企业有效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错配的问题日渐积累。一方面,中央企业在原油、粗钢、动力煤、电解铝、水泥、普通机床等资源密集、投资导向的低端产品上供给能力过剩,面临白热化竞争,成本下不来、价格上不去,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另一方面,在特殊钢材、芯片、液化天然气船舶(LNG船舶)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上供给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高端、精细化的市场需求。化解过剩产能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求。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2016年“两会”上回答记者时指出,逐步退出低效领域,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关闭破产、资产重组等方式予以出清。随后,国务院国资委专门就中央企业处置“僵尸企业”和开展特困企业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中央企业发挥好带头作用,迅速行动,加快推进。全面梳理出中央企业需要专项处置和治理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2 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元。截至2016年10月末,央企去产能、清“僵尸”已完成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1万人。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 512万吨,完成率110.4%;中央钢铁企业完成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 019万吨,完成率141.7%,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试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取得新突破

资产转化为资本,并使之处于可交易状态,是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的基础。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在中粮集团、国投等8家中央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向中粮集团、国投董事会下放了18项权力。中粮集团核心业务资本占比已达到71%;国投已将总部决策的153个事项中的70项授权试点子企业董事会自主决策,总部职能管理人员减少超过1/3。

与此同时,在诚通集团、中国国新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向两家试点企业划转了部分中央企业股权,发起设立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相关专家表示,两大基金的落地,将为新兴产业发展、央企并购重组和去产能、消除僵尸企业提供直接动力,有利于资金要素的聚集。同时,36家省级国资委改组组建了14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改组组建方式、投资运营模式、授权范围、作用发挥等方面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取得新成效

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统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级国资委监管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约1.66万个,其中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管理机构约4 900个,国有企业因办社会职能每年需承担费用1 400多亿元。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是当前制约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加快剥离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等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国有企业减轻负担、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2012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先后在黑龙江、河南、湖南、重庆、辽宁、吉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等10省(市)开展了中央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面开展分离移交工作积累了经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实现了企业瘦身、减负。如:哈电集团每年可节约费用9 000多万元,兵器工业集团在黑龙江省的5户企业每年可减少补贴5 000多万元。同时,“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也改善了民生,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按照中央和国资委部署,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得再以任何方式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不得在工资福利外对“三供一业”进行补贴。

中央企业主动作为

打响提质增效攻坚战

提质增效攻坚战,既是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国资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对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各中央企业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提质增效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和措施,组织召开动员会,建立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一年多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国民经济稳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优化布局结构,做强做优主业

围绕做强做优做大主业,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各央企积极开展调整重组。2016年10月,中航集团把房地产等非主营业务整体剥离,和保利集团进行战略合作,通过这次合作,原来中航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可以由在地产行业经验丰富的保利集团进行运营,国有资产增值潜力更大,中航集团也可以集中精力从事主业;另外,国机集团将旗下的8万吨模锻压机的部分股权则整合到中航集团,进一步提升了中航集团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实力。

围绕做强主业,2016年,中船重工将旗下的大连船舶重工与山海关船舶重工,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进行整合重组,以更好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而深度推进军民用船舶研发设计、海洋防务装备建造、大型民用船舶生产能力运用等融合发展。

中国能建围绕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打造世界能源建O航母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重组整合提升一批、关闭注销退出一批、清理规范分离一批等多种方式,优化企业组织架构,有效缓解企业负担。目前,共组织实施内部企业重组整合20起,涉及54家原二级企业,占原二级企业总数的70%。将所属全部电力装备制造企业重组,新成立装备有限公司;将30家工程企业调整为18家直管工程企业,增强了工程板块的总体竞争实力。

中国国电牢牢把握做强做优主业的战略定位,坚决不涉足不熟悉、干不了也干不好的领域。2011―2015年,中国国电电源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由71.9%提高到81%,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的比重由61.3%提高到69.6%,风电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由21%提高到28%。

国家电投根据重组后新公司的战略定位,加大对原有重大投资项目进行优化调整的同时,果断清理非主业领域的低效无效资产。2016年7月份,国家电投向集团内涉煤企业下发了《国家电投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方案》,并召开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专题工作会。根据方案,未来5年内,国家电投将关闭退出煤矿10处,有序退出产能480万吨,其中贵州金元8处,生产和建设产能330万吨;新疆能源化工2处,生产产能150万吨。

招商局则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强对外兼并收购、对内重组整合,有力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本效率的有效提升。对外兼并收购,做强优势主业。两年来,招商局集团累计对外投资665亿元用于兼并收购,把资源不断集中到更有能力的经营者手中。通过重组整合,释放潜在价值。招商局相继推进了集团港口、物流、贸易等业务的重组整合,涉及资产近2 500亿元,都取得了较好的整合效益。

压缩管理层级,提高运营效率

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是“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全面启动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专项工作,选择选择中航工业、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中国远洋海运、中国五矿5家企业开展试点,对30家重点企业逐户提出工作要求。截至目前累计压减央企法人单位1 777户,已有84家央企实现法人总户数净减少。

根据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电网取消所有区域公司管理层级,按照“两级法人、三级管理”的目标,取消区域公司法人层级,推动子公司模式的县公司改制为分公司,将公司法人层级减少至“国网公司―省公司”两级。中船集团制订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总体方案》,提出要在3年内完成减少20%以上的法人户数、法人层级压缩至4级以内的目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压减”工作试点单位,为避免战略管控管不住甚至“够不着”,下大力气压缩企业产权层级和管理层级,已通过“要约+吸收合并”这一港股市场的“重大无先例”方式创造性地实现长城科技退市,并通过长城科技所属相关企业的一系列资本运作实现原六级企业冠捷科技变为二级企业,从而使集团公司的产权层级由11级减少至7级,实际管理层级逐步控制在4级以内。中航工业通过聚焦主业优化总部职能,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截至2015年8月底,集团总部管理费用下降1 200余万元,同比降幅2.5%;管理费用控制效果明显,同比增幅比营业收入增幅低3.1%。

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重组后大力精简总部机构,部门数量由11个减为9个。按照“小总部,大产业”的原则,把资本经营与资产管理经营分开,压缩管理层级至三级,形成定位清晰且职责明确的“集团总部资本层―专业化公司资产层―生产单位执行层”三级架构。

重组后的中国远洋海运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数量,提前一年清理关闭340家法人企业,清理整治特困企业和僵尸企业,强化股权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在压缩管理层级的同时,很多中央企业大量压缩总部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名额。如:神华集团精简总部实施大范围干部轮岗,总部编制由378人减少到196人。中国石化严控用工总量,较2013年已减少近26万人。中国五矿的总部职能部门由18个整合压缩为12个(含工会),总部员工由326人大幅压缩控制在240人以内,二级部门负责人及以上职位从168人减少至60人。

推进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

在提质增效专项工作中,中央对成本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化成本管控,减少应收账款,缩减库存规模和亏损面,降低债务水平,两年内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 000亿元以上。

各中央企业按照国资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成本管控、效益否决”专项行动,加大成本费用管控力度,坚决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取得新成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强化全业务链、产业链成本控制,通过严格控制和压缩各级机关的编制和管理费用、推进原材料集中采购制度、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压降“两金”、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等降本增效措施,倒逼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中央建筑企业把抓项目管理作为提质增效工作的重要落脚点,推动项目管理模式化、制度化。中国黄金集团围绕降低克金成本和吨矿成本,紧密结合优化“五率”、降低“五费”、降本增效工作,将各项措施向纵深推进,着力优化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中国石油通过深入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活动,提出国际油价40美元/桶情况下“公司整体不亏损且自由现金流为正”的底线目标,并从“强改革、促创新、调结构、压投资、降成本、紧债务、去库存、轻资产、治亏损、补短板”等重点环节制订了36条具体措施。

此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已连续三年开展的“质量效益年”活动让各单位都把成本控制当作了提质增效的头等大事。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油通过节能降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节能技改项目、节能监测监督、节能标准化等工作,累计节能189万吨标准煤。

国投将成本管控作为精细化管理的重点。2013年开始推行预算定额管理,将成本管理延伸到生产作业的最末环节、最小要素,制订关键指标定额标准5 682项,覆盖集团可控成本99%以上;以网上报销系统为支撑,实现按会计科目和经济事项进行双重预算管控,从严、从紧控制各项费用;搭建集团电子化采购平台,积极开展实业板块基建和生产大宗物资集中采购,集采率超过50%,已累计降低生产成本和工程造价92亿元;不断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全资及控股企业资金归集率已分别达99%、89%。

实施创新驱动 培育发展新动能

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骨干企业,是引导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近年来,中央企业坚持把深化改革与双创结合起来,以资本为纽带,推动基金运作和结构调整协调联动,搭建各类双创平台247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9个发起和参与179只创新发展基金,在航天、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电线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培育和孵化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44家中央企业获得86个奖项(通用项目59项,专用项目27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34%。

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引导和推动下,广大中央企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中冶集团凭借60多年的技术积淀,把在冶金等工业领域对“水电气”技术的优势,延展到了民用市政领域,率先设立了管廊、海绵城市、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主题公园、康养产业、水环境等六大技术研究院。2015年10月29日率先成立了国内首个专业化综合管廊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并以此为契机全力抢占国内综合管廊市场。其中,中国二十冶集团承建的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国内首个成系统的区域性综合管廊系统,为国内综合管廊的建设树立了标杆。

中化集团坚持“能用国产装备绝不进口”原则,积极合作开展应用集成创新,加快推进关键装备国产化,走出了一条重点依托国产高端装备,立足自主创新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炼厂的发展之路,在实现企业自身转型升级过程中,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端能源装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国产化进程。

中国移动从2012年就开始了5G研发的布局,力争2020年实现商用。围绕基础通信能力、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云端机器人、虚拟/增强现实六大领域,为加强与产业伙伴开展业务应用和产品联合研发与创新,2016年2月,中国移动成立了“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到目前为止,合作伙伴已由最初的11家增至42家,下设的中央实验室、区域实验室和合作伙伴联合实验室等也均启动了相关工作,5G垂直行业和新应用场景也开始逐步走出实验室。

与此同时,中央企业主动与“互联网+”

结合,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中粮集团创办的中粮我买网,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垂直电商领域的佼佼者。此外,中国五矿和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五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不仅探索出了一条国企与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之路,把“互联网+”融入传统钢贸产业中,还打造出全新的“钢铁拍档”商业模式。

第6篇:整合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得到强有力维护;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得到保障;商业欺诈、传销活动基本遏止,侦破一批大要案;群众关心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继续保持专项整治的高压态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执法机制逐步健全,信息共享,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执法效能提高;全省范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建立,工作步伐明显加快;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责任制考核办法实施,整规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加大;群众维权能力提高,全社会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消除行政事业性乱收费行为,企业经营环境明显改善,涉企行为规范化和法制化,非公有制企业平等待遇基本实现,全省公路基本无“三乱”的成果进一步扩大,基本解决尚存的突出的增加企业负担问题,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依法依规进行。

经贸系统防范商业贿赂体系进一步铸牢。全省经贸系统治理商业贿赂意识显著提高,识别商业贿赂能力明显提升,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机制更加健全,行政审批进一步规范,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三、工作重点

(一)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突出抓好知识产权保护

(1)强化“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以下称‘中心’)”作用。积极为广交会、会和“重点联系企业”提供服务,在四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中心”工作站,完善“中心”语音服务功能,深化与欧盟商会第二期合作。

(2)加大宣教力度。继续办好“宣传周”活动,以“中心”工作站人员和“重点联系企业”相关人员为主要对象举办专门培训。

2.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建立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4)办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5)推进经贸系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3.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6)继续协调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打击商业欺诈、查禁传销及其他专项整治工作。

(7)重点牵头抓好猪肉质量安全工作。

4.建立健全整规工作长效机制

(8)强化案件督办台帐,建立通报制度,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9)出台整规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

(10)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积极探索综合行政执法。

(11)继续与外商投资企业定期沟通协调。

5.加强宣传与合作交流

(12)充分发挥互联网尤其是省整规公众网和保护知识产权网广东子站的作用。

(13)推进打破地区封锁,加强泛珠三角区域整规工作交流合作。

(14)重点加强与港澳的交流合作。

(二)强化企业治乱减负

(15)继续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整顿工作。

(16)重点开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不合理问题专项整治。

(17)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环境。

(18)加强案件督查和案件查处工作。

(19)配合开展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专项行动。

(20)创新企业减负工作模式和内容,探索长效工作机制。

(三)大力治理商业贿赂

(21)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相关处室职责。

(22)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力营造反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

(23)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

(24)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四、主要措施

(一)继续做好办公室基础工作(综合组负责,保知、专项组配合)

继续认真做好材料报送工作,定期编写和全省整规工作简报,不定期起草领导讲话稿和上报有关材料,召开各种综合性会议。

1月:完成全省整规、保护知识产权、企业减负、信用体系建设、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总结,提出今年工作设想。

3月:组织召开全省整规工作会议。

5月:组织召开全省整规工作主任会议和联络员会议。

7月:完成全省整规工作半年总结。

12月:部署全省整规、保知、信用体系建设、企业减负,委治理商业贿赂、食品安全工作及办公室机关工作总结。

(二)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力度(保知组负责)

1.加强“中心”自身建设

首先是增设“中心”语音服务功能

1-2月:制定预算报国家保知办审批。

3月:组织实施。

5月份前,开通“中心”语音服务功能。

其次是建立“中心”工作站

1-2月:加强督促检查,做好开通前工作。

3月:28日,在四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通“中心”工作站。

5-6月:对工作站工作情况检查。

2.派员进驻广交会、会

制订工作方案和制度。

4、10月,派员进驻春、秋广交会,在为客商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9月:做好会期间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工作。

3.为“重点联系企业”提供服务

1-3月,制订服务规程,确定名单。

4月,举行授匾仪式。

下半年,走访部分“重点联系企业”,有的放矢提供服务。

4.深化与欧盟商会合作

按照国家保知办要求,组织实施与欧盟商会第二期合作。

5.办好“宣传周”活动

1-3月:准备阶段,进行活动的各项组织筹备和前期宣传。

4月:实施阶段,紧密围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活动主题,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5月:总结阶段,报送活动总结,并做好后续宣传工作。

6.举办专题培训班

以“中心”工作站人员和“重点联系企业”相关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开展专门培训。

3月前:制定方案和预算。

4月:举办第一期培训班。

6月:举办第二期培训班。

(三)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组负责,专项组配合)

1.建立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3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4月:组织召开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5-6月:督促指导各地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下半年:向省政府申请信用体系建设专项经费,组织省物价局等成员单位开展“诚信企业”评选活动。

2.办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7-8月:准备阶段,开展诚信兴商系列创建活动,筹备“诚信兴商宣传月”前期工作。

9月:实施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宣传活动。

10月:总结阶段,报送“宣传月”活动总结,并做好后续宣传工作。

3.抓好商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督促有关处室完善数据的录入,初步搭建我省商贸领域信息平台。

(四)继续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打击商业欺诈、查禁传销及其他专项整治工作(专项组负责)

具体安排按全国整规办要求,与全国同步进行。

重点牵头抓好猪肉质量安全工作。

(五)建立健全整规工作长效机制(综合组负责)

1.出台全省整规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

2月:召开整规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课题组第二次会议

3-8月:开展调查研究;抓好东莞市整规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试点工作。

9-10月:整规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初稿)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并上报省政府。

12月:印发实施。

2.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

3-5月:沟通商讨阶段,对“东莞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平台建设经验”加以总结提高,搭建我省“两法衔接”平台。

6-10月:研究调查阶段,赴福建等“两法”衔接工作突出的省市学习宝贵经验,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完善相关规定。

11月:会议通过阶段,牵头召开第五次我省“两法”衔接联席会议,讨论通过。

12月:总结阶段,做好今年总结工作,报送全国整规办和省政府。

3.继续与外商投资企业定期沟通协调

8-9月:准备阶段,确定合作单位,走访有关企业和工业园区,明确今年活动主题和重点,开展前期宣传和筹备工作。

10月,实施阶段,召开与外商投资企业定期沟通协调第五次会议,配套开展各种宣传、咨询、服务等活动。

(六)加强宣传与合作交流(综合组负责,保知组配合)

1.充分发挥省整规公众网和国家保知网广东子站的作用,及时更新网页内容

3-4月:进一步完善省整规公众网,增加信息报送与统计等动态功能。

6月:举办省整规公众网培训班。

2.加强*、泛珠整规工作交流合作

2月:争取将*整规工作交流合作机制内容写入省委关于推进*服务业合作文件。

4-5月:参加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整规工作联席会议,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特别是*整规工作的交流合作。

下半年:召开首届*整规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确定合作重点,讨论通过《*整规工作联席会议意见》。

(七)强化企业治乱减负(综合组负责)

做好企业减负材料报送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优化企业经营环境、非公有制企业治乱减负及治理公路三乱等专项整治,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我省企业减负的新内容,认真处理好上级督办案件和群众投诉案件。

2月:按省领导批示,布置开展检验检测费问题专项整治,并做好跟踪督办工作。

3月:按国务院减负办要求,结合广东实际,部署*年重点工作。

4月:召开全省企业减负工作会议。

5月:召开全省减负办主任暨联络员会议,组织参观考察。

7月:将检验检测费问题专项整治情况报省政府。

11月:开展我省企业治乱减负工作督查。

(八)大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组负责)

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力营造反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检查督促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

1月:完成专项工作总结。

2月:召开委机关和直属单位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

第7篇:整合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兵团建筑业企业结构调整目标

当前,兵团建筑业企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兵团大型建筑企业主要是一级企业,没有特级资质的集团企业,规模还不够大,中型企业比例偏多,小型企业数量偏少。在未来几年,兵团应打造3家至5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集团,进一步规范建筑小企业和劳务公司管理,形成四个层次的建筑业企业结构,即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的企业结构,分别从事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业务;从管理方式上分别形成融资管理密集型、技术管理密集型、专业管理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四层次企业。

兵团建筑业承包模式战略性转变的目标是逐步实现四个转变:从规模型向规模与效益并重型转变;从项目管理型向项目管理与资本管理并重型转变;从施工总承包模式向工程总承包模式转变;从低端承包市场向高端承包市场转变。

二、兵团建筑业不同类型企业承包模式转变目标

(一)兵团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承包模式转变目标。

加快培育“融资能力、设计能力、总承包能力”三种能力,使三种能力有机结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继续推进施工总承包模式。强化完善集团企业工程总承包部管理模式。以兵团北新路桥公司上市为契机,逐步向特需经营、PPP等融资承包模式转变。在海外市场积极采用EPC模式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并实践竞争合作模式,推进兵团集团企业在海外建筑市场的承包模式从分包商向总承包商身份转变。

(二)兵团大型建筑专业集团承包模式转变目标。

兵团建筑业要逐步打造“水利板块、路桥板块、房建板块、铁路板块”等若干个专业板块企业集团,形成几个具有特级资质的专业领域集团企业。这些专业集团的承包模式主要是:专业板块设计、施工一体化总承包模式,专业板块施工总承包模式,专业板块融资承包BT等模式,专业板块海外总承包商模式。

(三)兵团中型建筑企业承包模式转变目标。

中型建筑企业的承包模式主要是各类建筑施工总承包、大型工程专业分包。

(四)兵团小型建筑企业承包模式转变目标。

一般指二级资质以下的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这些小企业专门从事小型专业分包,如装饰、钢结构、门窗安装和劳务等分包业务。

三、兵团建筑业承包模式战略性转变的建议

(一)实施创新型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以国家和兵团创新体系建设为契机,推进兵团建筑业建立创新型企业集团,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创新型企业集团建设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制度创新体系建设。制定符合兵团特殊体制的建筑业宏观管理制度,为兵团实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二是企业管理创新体系建设。制定符合兵团实际的建筑企业管理制度,使兵团建筑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创新型建筑企业试点,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的建设。激励企业加大科学技术研究的经费投人,与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合作,在研究企业重大技术问题方面取得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生产效率,使科技创新对建筑企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二)转变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方法和路径。

2002年以来,在兵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兵团建工集团率先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务。先后与中信国华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公司、中国交通集团等中央企业合作,以“借船出海”的方式在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阿尔及利亚等10多个国家承揽工程任务。几年来,建工集团在海外总承包管理、技术管理、外语交流、外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海外工程累计合同额14.78亿美元,共完成对外工程承包额8.39亿美元。

进入“十二五”时期,兵团建筑业应把转变海外市场的经营承包模式作为主要任务,从与中央企业合作承包向在海外独立总承包工程转变。从海外项目经理培训、技术人员储备、信息化管理、总承包与分包管理等方面,加大对海外承包市场的研究和指导,推进海外工程的市场预测分析、风险管理、索赔、融资、总承包等方面的规范管理,逐步实现从“跟随”中央企业,到“独立”承包,再到“引领”海外市场的大转变。

(三)调整兵团建筑业结构,形成四层次企业结构。

目前,兵团建筑企业共有250家,企业资质和管理层次差别比较大,在市场中承包工程的能力也参差不齐。

兵团建筑业应逐步打造3家至5家大型特级资质集团企业和专业板块集团,发挥兵团集团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逐步形成“工程总承包企业、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四层次建筑市场企业结构,实现兵团建筑业的有序分层竞争态势。

(四)推动兵团建筑咨询业改革,整合设计与施工资源。

兵团建筑业在未来几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按照建筑业的改革发展规律和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内在规律要求对建筑咨询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或资源整合,改变集团企业设计与总承包功能分离的现状。

一是从总体上考虑,兵团龙头设计单位应与兵团龙头建筑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强化兵团建筑业设计、施工一体化功能,进而增强工程总承包能力和兵团建筑业在国内、国际建筑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二是从增强兵团建筑业总承包能力考虑,按照住建部的有关规定,从两种渠道培育工程总承包企业:优秀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兼并好的设计企业,形成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优秀的设计企业与优秀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整合,形成具备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

(五)扶持上市公司,担当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者”。

北新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是兵团建筑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兵团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北新路桥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上市企业的融资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使北新路桥成为兵团建筑业转变承包模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北新路桥应积极打造新的融资平台,快速增强路桥板块的经营规模与效益,用资本经营的方式,适度开展企业重组收购与兼并,实现低成本扩张,使专业板块集团企业率先实现从项目管理向资本经营转变。

(六)推动集团企业建立新的三级管理体制。

兵团建筑集团企业应从传统的“管理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向建立和完善“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新的三级经营管理体制转变,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制度建设和体系运行的监督功能,变分散式管理为集中式管理,使三级管理责权利相统一。

建立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三级管理和核算体制,即集团企业是投资中心,子公司是利润中心,项目部是成本中心,使分散的项目利润变得相对集中起来,资金管理链条也相对变短。但是,由于加强了利润资金管理力度,必将使子公司在资金使用权限上受到限制,因此在推进时,必须运用合理的薪酬管理和激励方式,激发各个管理层和企业领导者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七)鼓励各类业主支持工程总承包模式。

以市场化竞争方式选择大企业实施工程总承包,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工程成本和管理风险,同时有利于培育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四层次企业结构逐步形成,使不同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合理有序分层次竞争。

(八)建立海外工程承包风险保障制度。

第8篇:整合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调好两个结构,活化资金存量

今年,国家实行财政、信贷“双紧”的方针,其目的是减少货币投入,促进原有生产要素的调整及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发展经济的目的。商业部门担负着回笼货币、繁荣市场的任条,其经营如何,对于能否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认为,在货币紧缩、投入减少的情况下,支持商业企业、提高效益、保住市场唯一的出路是活化资金存量,调整好两个结构,提高原有资金的使用效能,缓解供求矛盾。

(一)调整好一、二、三类企业的贷款结构

今年初,我们根据上级行制定的分类排队标准,结合1988年我们自己摸索出的“十分制分类排队法”,考虑国家和总行提出的支持序列,对全部商业企业进行了分类排队,并逐企业制定了“增、平、减”计划,使贷款投向投量、保压重点十分明确,为今年的调整工作赢得了主动。到年末,一类企业的贷款比重达65.9%,较年初上升4.7个百分点,二类企业达26.7%,较年初下降2.6个百分点,三类企业达7.4%,较年初下降2.1个百分点。这表明,通过贷款存量移位,贷款结构更加优化。

(二)调整好商业企业资金占用结构

长期以来,由于我市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致使流动资金使用不当,沉淀资金较多,资金存量表现为三个不合理:一是有问题商品偏多,商品资金占用不合理;二是结算资金占用偏高,全部流动资金内在结构不合理;三是自有资金偏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合理。针对这三个不合理,我们花大气力、下苦功夫致力于现有存量结构的调整,从存量中活化资金,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行内部银行,向管理要资金

我们在***x年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在全部国营商业推行了内部银行,完善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机制,减少了流动资金的跑、冒、滴、漏,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聊城市百货大搂在实行内部银行后,资金使用明显减少,而效益则大幅度增长。今年全部流动资金占用比去年增长1.5%,而购、销、利的增幅均在30%以上,资金周转加快27%。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内部银行,商业企业约计节约资金450万元。

2.着力开展清潜,向潜力挖资金

针对商业企业资金占用高、潜力大的问题,我们今年建议市政府召开了三次清潜工作动员大会,组成了各级挖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一系列奖罚政策,在全市掀起了一个人人重挖潜、个个来挖潜的***,变银行一家的“独角戏”为银企政府的大合唱,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商业企业挖潜工作的开展。为配合好企业清欠,我们还在三季度搞了个“清欠三部曲”,派出信贷员28人次,帮助企业分市内、市外、区外三个层次清欠,清回资金317笔,581万元,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扬。

第9篇:整合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下面,根据县委的要求和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年工业经济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虽然工业生产资金紧张的状况未见缓解,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全县工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以努力增加经济总量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全方位开展工作。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使我县工业经济从总体上基本摆脱了几年来低谷徘徊的困难局面,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企业改革脱困阶段性目标如期完成。

工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年,全县全口径工业实现不变价工业总产值4.28亿元,同比增长11.7%。

新口径工业实现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工业增加值6,217.7万元,同比增长11.5%;应缴税金及附加完成1,634.1万元,同比增长31.5%。

县属工业实现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9.2%;完成工业增加值5,901.3万元,同比增长7.2%;应缴税金及附加完成1,304.8万元,同比增长6.4%。

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95.5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14万元增加909.5万元。其中:飞马铸造、化工厂、铸造厂分别实现利税570.2万元、549.4万元、481万元,位居前三名;中三家金矿实现利税276.9万元,鸿泰染织、光华水泥厂、县铁矿、塔城陈醋等企业实现利税也均在150万元以上。

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年度企业改革发展目标基本完成。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扭亏脱困的根本措施,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丙纶厂、驱动机械厂、柴油机配件厂等5户企业相继深化和完善了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得”的改革思路,完成了县水泥厂、紫砂、沟煤矿、染织、印刷厂、副食品厂等6户企业退出国有工作。改制后的化工、铸造、飞马、第一陶瓷厂等企业在制度创新上迈出了新步伐,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县域经济中发挥了骨干和带动作用。

招商引资与企业技术改造相结合,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年来,县属工业完成技改投资2553万元,实施技改项目21项,新增生产能力2800万元。一是新建续建项目有较大进展。飞马铸造有限公司的一期改造工程和富强麻纺制品有限公司的宽幅麻布改造项目按期完工;大城子镇塑料厂三层共挤SI-150棚模机组已投产使用;中三家由美钢铁铸件有限公司高炉改造工程通过验收等等;二是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发成功。天缘有机酸公司的药用L-乳酸通过部级新产品和高科技成果鉴定,化工股份合作公司的高能控爆管和岩石膨化炸药、飞马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型辐射对流散热器、富强麻纺公司的黄麻毛棉混纺服装面料都已研制成功,分别开始批量生产或试生产。三是项目招商和企业招商有突破性进展,在全年的技改投资中,引进域外资金总额达到2,025万元,占技改资金总额的79%。其中,大连蓝天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与柴油机配件厂精密铸造出口项目于去年月开始组织实施,已创产值150万元。

深入学习“两钢”经验,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在成本管理方面,各企业在深入开展学习“两钢”经验的基础上,注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强化成本管理工作。飞马铸造、化工、铸造、塔城陈醋、第一陶瓷厂等企业,采取“比质比价采购,物料消耗定额,工效挂钩”等措施,基本上形成了以“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为主要特点的成本目标管理体系。二是在质量管理方面,“质量一票否决”、“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企业中普遍得到贯彻和认同。化工、东方铸物、光华水泥厂等三户企业继铸造和飞马铸造之后又先后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为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奠定了基础。三是在营销管理方面,各企业深入研究市场,强化促销手段,市场意识普遍增强。由于狠抓市场营销,去年我县县属工业产销率一直保持在98.6%以上,全年始终位居市内各县(市)区之首。

总之,全县工业生产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风雨历程中,在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小且基础薄弱、结构调整的深层次矛盾十分突出的客观条件下,经过几年来的学习与借鉴、认识与实践,终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使我们看到了亮点,看到了希望,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良好开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向、同力同为、负重自强、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一年来给予工业经济工作以极大支持与帮助的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工业经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生产与效益没能同步增长。以县属工业为例,去年县属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应缴税金三项指标分别比同期增长9.2%、7.2%、6.4%。其中增加值增长的幅度低于总产值增长幅度2个百分点,应缴税金增长幅度分别低于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长幅度2.8和0.8个百分点。二是减产企业增加。在全部考核的59户企业中,减产企业27户,占全部企业的45.6%,共减少产值1,802.9万元,对全县工业生产形成反向拉动9.5个百分点,而总体指标的完成则是在飞马铸造、铸造、化工、大城子塑料、富强麻纺、光华水泥、粮食淀粉、银河染织、柴油机配件、国泰水泥等10户企业增产2,875万元的正向拉动下才得以实现的。三是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全年共有停产企业6户,半停产企业1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户数的37.3%。四是“三项资金”占用居高不下。截止去年末,全县县属工业“三项资金”占用达15,727万元,比年初增加19.2%。此外,如何深化企业改革、如何规范企业运作、如何抓好扭亏增盈、如何优化经济环境、如何促进技改项目投达产以及部分工业主管部门如何工作到位等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解决。

二、今年工业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我们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实施“”计划的开局之年,是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胜前进的关键一年。展望“”,工业经济发展事关全局,面对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和全县各族人民的企盼,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现实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冷静的思考,对今年的经济形势作全面深刻的分析。从有利条件看,国家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扎扎实实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把加快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在辽宁省进行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同时国家还将从多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省开展的扶贫开发工程,对朝阳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将给予项目支持,以增加造血功能。从我县情况看,一部分优势企业正在成长壮大,一些困难企业通过改革正在逐步走出困境,一批技改项目今年将陆续投达产,这些都为今年工业经济工作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今年经济工作将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障碍。一是加入WTO将使我们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二是我县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带有恢复性,基础还相当脆弱;三是我县工业企业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企业经济机制转换滞后,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五是企业包袱沉重,全县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已高达125%。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估计,丝毫不能懈怠,努力把全年工业经济工作做得更好。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年工业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届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人大届四次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狠抓“两改四创新”,全力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年主要工作目标:

工业生产目标:完成全口径不变价工业总产值4.28亿元。其中新口径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7亿元,县属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68亿元。

经济效益指标:新口径工业完成销售收入2.26亿元,增加值6,200万元,实现税金及附加1,650万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0万元。县属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85亿元,增加值6,100万元,实现税金及附加1,400万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0万元。

企业改革目标:退出国有4户,深化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6户。

技术改造目标:年内实施技改项目8个,技改投资总额力争达到3,000万元。

企业管理目标:深入开展外学“两钢”,内学“两小”活动,到年末“三项资金”占用额同比压缩10%,亏损企业成本下降5%,盈利企业成本下降2%。

围绕今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加速我县工业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

我县工业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十分突出,抓紧结构调整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围绕市场,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通过择优扶强、嫁接重组、扭亏脱困、关闭淘汰等措施,加快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争在今年内有实质性进展。一是培育骨干企业,本着“抓大活小、择优扶强”的原则,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逐步把铸造、飞马铸造、化工、陈醋等企业做强做大。按照专业协作和规模经济要求,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有计划、有选择的适时进行同行业企业的托管、收购或兼并,迅速实现低成本扩张。举全县之力,从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为培育我县工业骨干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二是立足资源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全力支持与配合朝阳第一水泥厂年产60万吨水泥扩建项目。这不仅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个项目一旦被国家经贸委批准,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将跃进居全市第二位,对我们经济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上下齐心,坚持不懈地深化企业改革

几年来,我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但体制仍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改革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一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能退出国有的要坚决退出国有,一时不能退出国有的也要在产权结构上有所调整,尽可能实现产权多元化。今年改革的工作任务是深化企业改革6户,退出国有4户。对那些改制不彻底和运行不规范的企业,要“逐一会诊,对症下药”,进一步完善改革措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实现制度创新。二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机制创新。要引入竞争机制、风险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三要强化协调配合。企业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工业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而且更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我们要从全局着眼,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把我县工业企业改革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努力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

当前我县工业企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从根本上看,仍然是结构性问题,即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的产品比重低,致使我县工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差,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缓慢,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我县工业经济要以技术改造为重点,促进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努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一是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吸纳高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重点抓好化工厂高能控爆管、岩石膨化炸药、富强麻纺公司黄麻毛棉混纺服装面料、天成紫砂公司的广场步道砖、L-乳酸的后提取、飞马铸造铝合金对流散热器等新产品开发与技改项目,不断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二是对产品有市场、企业技术力量雄厚、经过技改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的企业,要鼓励其进行扩产改造。今年飞马铸造的二期扩产改造将按期进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还可以与其他同类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或嫁接,我们以牺牲眼前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工业经济的长远发展,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次选择。三是做好近年来,特别是去年技改项目的达产工作,使其尽快发挥作用,实现工业经济的总量扩张。四是以生产性项目为支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工业企业技改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后劲乏力的问题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依靠各专业银行的支持外,必须把眼界放开,运用市场手段,争取多渠道融资、多元化投入,切实把招商引资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与资产重组结合起来,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年全县技改投资额力争达到3,000万元,实施技改项目8个。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工业经济必将跨越量的扩张,实现质的飞跃。

(四)大力推行凌钢经验,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去年我县工业企业普遍开展外学“两钢”、内学“两小”活动,收到明显成效,尤其是铸造厂、化工厂等企业,结合本企业实际,在凌钢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整套管理经验,推动全县工业企业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今年要以市场机制、行政手段和组织措施三项联动,对学“两钢”、“两小”活动进行强力推进、强制推进。各企业要继续推行以“模拟市场、成本否决”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管理工作。要求全县工业企业“三项资金”占用以年末数字为基数,年内要压缩10%,亏损企业成本要降低5%,盈利企业成本要降低2%。重点围绕供、产、销三个环节做好工作。在供应环节上要全面实行“比质比价采购”,大宗材料采取招投标办法,严格控制采购成本;生产环节要以“物料消耗定额”为重点,实行“工效挂钩”,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销售环节上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拓展市场空间,企业厂长(经理)必须由“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要当营销专家。同时注意营销机构和队伍的建设,适当增加销售人员数量,提高销售人员素质,制定和落实好销售制度,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随着加入WTO日期的临近,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工作,今年力争有3家企业通过认证,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五)认真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把“两个确保”工作落实好,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解决好,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政府及各部门、各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要做好工作。各企业、各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工作做实、做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集体访的疏导工作,及时妥善解决突发事件,以确保社会稳定。二要做好社保工作。各工业主管部门、各生产企业要关心群众生活,体贴群众疾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筹措资金,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及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统筹,确保下岗职工和企业离退休职工基本生活。财政、地税、劳动、工商等部门要从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通力合作,加大征缴力度、清欠力度和扩面力度,做好社会化发放工作,年内确保完成社保工作的“191”目标,确保离退休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三要抓好安全生产。去年,杨树沟煤矿发生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这起事故给我们再一次敲响了警钟,各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工作。要加强教育,搞好检查,全力避免事故发生,力争在年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新的起色。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工业经济工作取得实效

在不久前召开的县政府政务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今年政府工作要实字当头,把突出抓实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务求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讲豪言壮语,重行不重言,这是古人的教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历史的结论。今年工业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会很多,我们必须运用超常规的思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完成工业经济的各项任务。

抓落实,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年县属工业完成增加值5901万元,仅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9亿元)的8.5%。但实际入库各税1546万元,与完成的增加值相比贡献率为26.2%,占地方财政收入(3642万元)的42.9%,占全口径县本级财政收入(3429万元)的45.2%。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县”思想,把工业经济工作做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摆上首要位置,倾注足够精力把这项工作强力推进。县工业经济领导小组要认真担负起工业经济的领导职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各工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深入企业,靠前指挥,敢于触及矛盾焦点,及时解决工作难点,把工作落到实处。二要落实帮扶责任制。县四大班子包扶企业的领导和涉工部门的负责同志,要积极帮助企业研究制定改革脱困措施,解决好存在的实际困难。参加帮扶企业的各部门,要把帮扶工作做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做到帮扶人员、帮扶责任、帮扶措施和帮扶目标的四落实,诚心诚意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三要加强指挥调度。县经委和各工业主管部门要随时掌握工作进度,要做到定期调度,经常分析,加强具体指导,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信息,提出建议。县政府将坚持每季度一次调度会议,听取汇报。

抓落实,还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正逐渐转换。因此,正确处理依法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极为重要,我们的各经济职能部门要把支持经济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立足本职,各尽所长,调动一切力量,协调各方面关系,给企业以尽可能的帮助和强有力的支持。自去年县委、县政府结合“三讲”教育活动,对全县经济发展外部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企业减负治乱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远未达到目标要求。今年,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经县委、县政府研究,从今年开始对年上缴税金100万元以上的(含100万元)的企业和技改投资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项目,除税以外的所有收费一律由县政府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一次性研究解决,任何部门不准单独到企业收费,否则企业有权拒付。各收费部门要将应该收费的项目、标准和依据以书面形式提交到县经委,做为县政府现场办公会议研究的依据。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副省长月日在视察时强调“现在全国着重提发展第三产业,在至少要5-10年提工业化”。“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把工业做为重点抓上去”。工业的贡献,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工业的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我们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离开建设这个中心,没有经济的发展,谁的日子也不好过,那个部门的工作也难以开展。因此,各部门、各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正确处理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执法执纪与服务经济建设的关系,以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形成全社会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