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助教工作意见范文

助教工作意见精选(九篇)

助教工作意见

第1篇:助教工作意见范文

一、家长委员会主要任务:

国家教委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条指出:“家长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的工作;及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

二、家长委员会主要职责:家长委员会要在积极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

在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加强家长自身建设上发挥作用。

1.定期听取幼儿园园长对幼儿园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情况的介绍。

2.对幼儿园各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3.广泛听取家长对保教工作、幼儿伙食等方面的意见,并及时与园长联系,交换意见。

4.参加或主持幼儿园的大活动,如“六一”庆祝活动等。

5.为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出谋划策,提供条件。

6.参与帮助幼儿园搞好各种教育活动,如:远足活动(春游、秋游)、各种节日教育活动“三八”节、元宵节活动等。

7.参加或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会、协助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或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8.组织交流和推广家庭教育先进经验。

9.组织专题学习讨论,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开展研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0.开展评优秀家长活动,督促家长履行家长职责,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作出榜样。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幼儿园间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作用,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使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取得良好的整体效应。

家长委员会职责

1、参与幼儿园管理及时与幼儿园园长沟通工作信息,共同研究解决每学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使家长与幼儿园更好的配好。

2、园所每学期向家长委员会汇报幼儿园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虚心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学年中根据幼儿园工作需要,随时召开委员会。

3、帮助其它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及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解释工作。

4、家委会成员要听取家长对幼儿园教学工作、教师师德、伙食等方面的意见,并及时提供给幼儿园行政部门,供幼儿园领导决策。

5、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因为参与活动是家长沟通幼儿园教育、沟通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家长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园所组织幼儿、家长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如

“六一”儿童节及新年活动等。

第2篇:助教工作意见范文

关键词:高校 学生资助工作 育人功能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2007年国务院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佳通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之后,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依靠国家、社会、学校、金融机构等力量促进资助工作的实施。国家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财政投入和助学贷款不断增加,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高校贫困学生因为受到资助而不至于失去宝贵的学习机会。各大高校也纷纷设立了“绿色通道”等形式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并积极呼吁社会力量的支持,以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名义设置奖学金和助学金,使得受资助学生群体的范围不断扩大。[1]

经过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我国高校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学校资助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辅助的资助体系,并且财政投入逐渐增多、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资助范围仍在拓宽,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感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带来的温暖,帮助他们接触经济上的顾虑,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有益的成绩回报国家和社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和进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该得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学生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1.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的关系分析。

高校的中心工作和使命在于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服务,资助工作当然也不例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一方面来看,育人工作的成效制约着资助工作的开展,对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育人工作中对学生法律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做基础,资助工作作为重要的育人平台,对育人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2.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具体表现。

2.1资助工作的制度设计蕴含的育人功能。

从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设计来看,国家设置的奖助学金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育人价值。《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条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相辅相成的,彰显了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国家奖学金鼓励优秀的学生要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己,向精英人才更近一步;国家励志奖学金激励贫困学生要自强不息,在困难的条件下也要立志成才;国家助学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暂时环节经济问题,顺利完成学业。

2.2资助工作的实施过程蕴含的育人功能。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施过程中蕴含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关怀功能、激励功能、德育功能等方面。

第一,关怀功能。学生资助工作考虑到学生的困难,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本身就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高校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资助工作就是最主要的表现之一,主要使用经济支持的手段,帮助学生节约生活中最紧迫的问题,为他们暂时接触经济烦恼,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同时,经济资助中也蕴含一定的精神资助,更彰显了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第二,激励功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按照制定的政策、制度和评定标准执行,其中包含了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学业成绩、日常表现、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等方面都有指引作用,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激励和奖励,使同学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同时能够给未获得资助的学生给予引导,保持平和心态,不断向优秀学生学习。

第三,德育功能。高校的育人工作包括对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和思想道德教育两大内容,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思想素质教育方面。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指的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高校资助工作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定,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三、发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策略分析

1.树立资助工作新理念,实现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牢牢把握“助人”和“育人”两方面,在开展“助人”工作时,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实现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从而推动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育人工作中的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也有助于资助工作的进行。所以,高校要实现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的完美结合,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2.完善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实现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国家的资助政策应该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思想政治水平、家庭困难情况认定等评价体系融为一体,建立奖助学金与学生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违纪处分、日常管理等的紧密联系,激励学生从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同时,还要对《意见》中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具体化,例如,规定学生必须成绩优秀,综合测评成绩排名需在班级前60%,思想品德素质较高,没有违纪处分记录的学生才有申请各项奖助学金的资格,使得育人工作更加容易操作。[3]

3.评审程序客观公正,使自主工作有公正的育人特质。

资助工作的评审客观公正,对于育人功能的发挥特别重要。学校在奖助学金的评审中,要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把奖励和资助分配到应该得的学生身上,还要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实现评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结语:

为了保证贫困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国家、学校资助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辅助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除了能给学生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帮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学生资助应当与育人工作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议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内涵及其拓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第3篇:助教工作意见范文

1.近年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当前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意见》的出台对进一步加强校长培训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许涛: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批好教师,成就一所好学校。中小学校长培训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尤其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育部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项目,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始终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培训了一大批中小学骨干校长和农村学校校长,提升了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二是积极探索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律,基本形成了符合校长职业特点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建立了校长培训的相关管理制度。三是不断加强培训机构和培训者队伍建设,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国家、省、地市、县区四级校长培训体系,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培训者队伍。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广大中小学校长对高质量培训的新期盼相比,中小学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问题,如发展不平衡,统筹规划不够;培训模式改革步伐不大,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项目招投标等机制尚未建立,培训过程监控不够等。

针对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明确了校长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并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制、队伍建设、监管评估、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可以说,《意见》顺应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的颁发,将对各地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2.《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提出了怎样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许涛:《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培训机制为动力,进一步提高校长培训工作专业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中国教育梦提供坚强保障。

《意见》要求,各地要着力抓好三项主要任务。一是谋全局,有计划地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开展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二是补短板,重点加强农村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民族地区校长培训,加大薄弱学校校长培训力度,重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三是促高端,组织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和幼儿园名园长培养计划,为优秀校长、园长成长发展创造条件。

3.您刚才提到,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那么《意见》提出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许涛: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广大中小学校长提供了参加培训、学习提高的机会,但也要看到,与校长个性发展、自主成长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校长培训工作重点要逐渐从“有培训”转向“好培训”,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真正满足广大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为此,《意见》提出,要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手段等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确保按需施训上下功夫。《意见》提出,各地要全面推行需求调研,精选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类别、岗位校长的专业发展需求,并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校长培训必修内容。二是在改进培训方式上下功夫。《意见》提出,要坚持以学员为主体,采取专家讲授、案例教学、学校诊断、同伴互助、影子培训、行动研究等多种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三是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培训上下功夫。《意见》提出,要探索建设校长网络研修社区,开展区域内、区域间校长网上协同研修,推动校际间、城乡间校长网上结对帮扶,形成校长学习发展共同体,实现校长培训常态化。

4.《意见》在完善校长培训制度、激发校长培训工作活力方面有哪些亮点、创新点?

许涛:学习靠自觉,也靠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意见》首次提出,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在任校长全员培训制度;建立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校长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同时强调,建立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制度,把完成培训学分(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校长考核、任用、晋级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激发校长培训工作活力,关键在于创新培训机制。《意见》提出,要创新四个方面的机制。一是探索校长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信息化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校长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机会。二是改革课程资源开发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吸引优质培训机构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三是实行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专职培训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四是建立联合培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鼓励培训机构依托优秀中小学建立培训实践基地,加强与境内外优质培训机构、高等学校的合作。

5.《意见》提出要实行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专职培训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请问为什么要提出要采取这样的举措?

许涛:谁承担培训任务?当然应该是最优质的资源,谁办得好,就由谁来举办。可以说,招投标是个好办法,都在使用,也体现了公平公正。而且,培训项目实行招投标机制,对我们来说也不是第一次。2010年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决定在校长培训中推广招投标办法,遴选优质的专业培训机构、高校、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为中小学校长提供最好的培训服务。

6.在保证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方面,《意见》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举措?

许涛:强化监管评估,是保证校长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意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抓标准,教育部将制订校长培训课程标准和培训质量标准,建设培训信息管理和监测平台,建立培训质量保障体系。二是抓评估,要求各地采取专家实地评估、学员网络匿名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校长培训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培训任务和经费的重要依据。三是抓督导,国家和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将校长培训工作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7.《意见》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许涛:总体来看,《意见》有以下五个突出特点:一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意见》直面中小学校长培训在顶层设计、实施成效、体制机制、监管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具体举措。二是着力体现以人为本。《意见》始终把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作为起草文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着力推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意见》提出,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实行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校长自主选学机制,加大对校长培训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这些做法是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四是着力反映基层创新。《意见》中的许多政策创新点,都来自基层一线、经过了实践检验,是对地方的首创精神和成熟做法的充分肯定。五是着力凸显调研和课题成果。《意见》汲取了课题组基层调研的成果,广泛征求了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培训机构、一线校长、有关专家的意见,努力做到科学决策。

8.最近,教师工作司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的通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工程的实施情况。

许涛:开展农村学校校长培训,是提升农村校长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发展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校长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参加部级培训的机会偏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为此,我们启动了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决定从2013年起,每年遴选2000名中西部地区国贫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乡镇及以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参加部级培训,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解决办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为实施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确保农村校长参训实效,我们根据《意见》要求,推出了三个方面的改革举措。

第一,优化培训内容和团队,强调针对性。一是要求各地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针对农村学校校长的实际需求,设计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其中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二是要求各地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信息技术作为培训必修内容,鼓励培训机构邀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优秀典型作先进事迹报告,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三是推动培训机构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者队伍,其中优秀一线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所占比例不少于50%。

第二,创新培训方式,凸显实效性。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实行“集中培训+返岗实践”培训方式。其中,集中培训阶段共25天,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影子培训等环节,帮助农村学校校长学习借鉴优秀中小学的办学经验,掌握诊断学校发展问题、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方法。返岗实践阶段共50天,农村学校校长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学校改进行动计划,提高管理水平。

第4篇:助教工作意见范文

论文摘要:助理班主任是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兼职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高效发挥他和班主任的双向作用,更加全面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的班主任配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也对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都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了一定的组织保障。①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助理班主任发挥了关键环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先进性和必要性

1.助理班主任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深化自身对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助理班主任的学生党员,其思想行为在班级成员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切实加强学生党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提升学生党员的服务质量,真正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模范带头作用。②

2.助理班主任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要尽量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和班级成员的平等对话交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在与班级成员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以真诚、坦诚、热情的态度,以建立起一种信任的关系,从中了解班级成员的思想动态。③

3.在了解班级成员的时候,助理班主任难免会以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去了解和认识班级成员,这就会出现情感效应偏差、定势效应偏差、权威效应偏差④等情况,所以助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助理班主任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学会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及时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及时发现问题,给有心理困惑和障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⑤

二、助理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的配合性

1.常规性班级管理工作

助理班主任要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要参与班级各项制度的制定,在工作实践中注重提高班级成员的综合素质,狠抓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同时在贯彻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以此完成班级建设监督者和指导者的工作任务,同时提高和锻炼自我管理能力。⑥

2.针对性思想教育工作

助理班主任在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成员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行为示范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认真贯彻和落实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务部门的工作安排。

三、“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性

1.完善助理班主任选拔任用的机制和途径

助理班主任选拔的机制可以采取“以党支部为纽带,全面综合测评”的方法,以此保证助理班主任的质量。

2.完善助理班主任考核评价的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助理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助理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等有比较详尽的要求,明确考核评价由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共同参与。可通过设立《助理班主任工作手册》等方法,对助理班主任的各项工作制定较详尽的量化考核标准,为助理班主任指明了具体的工作方向。

3. 助理班主任“助手意识”的培养与角色定位

学校、学院应当正确处理好指导与放手的关系,做到“放手但不放任”、“指导但不包办”,充分发挥助理班主任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创造性、能动性;同时,保证助理班主任的使用、考核、评价工作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还应加强其“助手意识”的教育,要协调好班主任与助理班主任的关系。要使助理班主任既敢于工作、便于工作,高校要在加强助理班主任工作的监督、考核方面把握和控制好“度”。⑦

四、结语

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可以发挥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能,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尝试和实践。要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根本转变,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实行助理班主任制度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① 张柳. 浅析新办本科院校助理班主任管理[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0,(02)

② 翟圣国. 选拔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的探索[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③ 谢子娟,林吉,谭云. 高校学生兼职班主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9)

④ 吴雪琴. 论学生助理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和新管理方法的探讨[J]. 科技信息, 2008, (35)

⑤ 胡淑蓉. 浅谈高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培养与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2)

第5篇:助教工作意见范文

随着优生、优育国策的实施,幼儿园家长工作日益被重视。我园今年“幼儿园与家庭”的主要任务是: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将家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主要工作:

单靠幼儿园一方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因此,随时向家长灌输思想“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针对性的特点,要注重每时每刻的家庭教育”。作好家长工作管理,在教育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促进家长转变家教教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1.开展亲子游戏,帮助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2.建立家教阅览室,为家长提供学习条件

3.利用家长经验交流会,加强家长之间的交流

4.鼓励孩子、家长之间多交往,增强家长之间的交流

5.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倾听多种观念

6.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半日活动观摩”,“家园联系册”,电话交流,家访等,加强家园联系

具体工作:

我园教师绝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缺少经验。根据工作的要求,教师也急需要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教师家长工作水平,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应。

1.开学初的家长委员会

幼儿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家长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育人质量,最重要的是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家长委员会的任务是: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要求,以协助幼儿园工作;及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听取家长对幼儿园保教工作、教师师德、幼儿伙食营养等方面的意见;参加或支持幼儿园的大活动,如“六一”庆祝活动,家园同乐活动;为改善幼儿园条件出谋划策,提出条件。

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可通过意见箱及时传递,但是我们的意见箱没有起到真正作用,这学期要发挥它的作用。

2.家园联系手册、联系专栏。

家园联系手册要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生活、学习、健康方面的情况,也能让及时了解掌握孩子在家的表现,了解家长的意见、建议,家园相互联系,及时沟通。教师要作到及时反馈意见,领导要做好定期指导与检查。

教师通过家园栏,宣传窗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每阶段幼儿园、班级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和对家长配合的希望。

3.平时的家访

上学期在园家访的幼儿,进行登门家访,每位教师要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可以向家长作家庭教育情况调查;对两天不来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电话家访或直接家访;对有特殊行为问题的幼儿随时进行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教师在家访时要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家访时不要专门告状,使孩子看到家访就害怕,家访的目的是了解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一致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

4.家长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

教师要让家长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和学习教育子女的方法。学期初的春游活动,小班尝试和家长一起外出踏青,中、大班我们将鼓励家长,让小朋友带着风筝、画板等去郊游。

5.继续开展家长学校。

有系统地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科学育儿的知识,交流和推广家庭教育的经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自身素质。本学期大班家长学校开学,内容围绕《入小学前的准备》,中、小班继续创刊《园报》。

6.学期末召开家长会。

第6篇:助教工作意见范文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变革,高职院校所需“双师型”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新教师是各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后继力量,特殊的时代环境迫使新教师必须在短期内快速成长起来,为适应高等职业教学的需要,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是当务之急。然而目前,高校新教师培训并不能真正提升新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见习期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鉴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给见习期新教师安排指导教师,实施一对一的帮助,使新教师顺利渡过适应期并迅速成长为高职教育所需的合格的教师,继而在今后的的职业发展中逐步成长为“德高、学高、技高”的优秀教师。

一、对见习期新教师实施帮助计划的时代背景

(一)面临的挑战

随着高职教育功能的扩展和地位的提高,社会对高职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高职院校对见习期新教师的培训仍是高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高职院校对新教师的培训缺乏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没有科学规范的培养方案,社会也未提出明确的专业发展要求。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对见习期新教师的帮助面临着来自于教育思想、内容、方式等方面的挑战。

(二)良好的机遇

1.在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提到:高等教育要发挥知识、人才宝库的潜能和多学科综合的优势,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加强教师的职业训练,目前我国教育部已制定各种政策保障了多种类、多层次高校教师培训灵活、高效的开展,较好地满足了学校教学与科研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

2.该计划帮助的对象主要针对于高校毕业初次任教的教师。新教师虽然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但是他们年轻,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他们掌握并熟悉如何应用先进的技术,如计算机的使用。总之,新教师的职业生涯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完全可以吸取别人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上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事业的开端。

二、对见习期新教师实施一对一的帮助

(一)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帮助范围

我们的新教师有很多都不是来自于师范院校,他们对课堂管理、学习动机的激励、与学生的交流等都缺乏感性认识。在短短一年的见习期内,由于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帮助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希望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引导,帮助新教师在职业上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1.帮助稳定情绪

新教师在见习期必须调整自己尽快熟悉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无论是教材还是学生,对于新教师而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一般而言,新教师在工作之初对教书育人的事业都热情、积极,他们希望自己上好每一堂新课。然而在此期间,新教师要耗费大部分精力去摸索教学和与教学相关的日常事情,随着实际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疑虑与冲突,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孤独感、挫折感。

因此,在这期间有了指导教师的帮助首先可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凡事都有指导教师指引,使新教师的情绪安定了,又保证了教学工作次序有条不紊。这为新教师人格和良好心态的形成、职业的发展和有效地转化已有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帮助解决教学问题

情感上的帮助并不能直接提高新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新教师首先要了解常规的教学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处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又要把握好内容的难易度与恰当的结合点。事实上,无论教师在课前准备得多么充分都无法预见课堂上会有什么突发问题,而且由于学生在学习习惯、智力能力、知识结构等各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这常常使新教师不知所措或教学效果不佳。应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教材、讲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帮助才能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够积极参与呢?为此,新教师很容易感到精疲力竭,因为无论他们采用什么办法都不容易取得显著的改进效果。面临这样的挑战,指导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新教师找到适合的解决办法。

3.帮助提升实践能力

现在,高职教育在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中推行“双师”素质,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还需要有行业的实践能力,就是既要“学高、德高”还要“技高”。实际上,新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实践教学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然而,把新教师送到企业实践或从企业引进具有专业技能或实践经验的人才指导技能教学都是不现实、不能持久的方式。因此指导教师带领新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既能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又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4.帮助建立自我评价

对新教师工作中具体问题的帮助使新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却未能有效调动新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对培养新教师独立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并无实际意义。高职院校对新教师的帮助不仅在学术、实践性知识方面,还注重教师自身理性反思判断力。其实反思也是一个习惯。由于新教师缺乏经验,有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其紧迫性。指导教师首先要引导他们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新教师对问题的敏感性。其次,在讨论解决办法时给新教师提出建议、分析各种途径,引导并激发新教师通过回忆各种表象对问题进行思考。随着新教师对教学的熟悉,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指导教师要逐渐淡化其指导作用,鼓励新教师自己分析情况、评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自主学习和行动研究对教学实践多视角、多层面的反思,不断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构建,这对于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变化的教学实践问题、促进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指导教师的遴选

在帮助计划中指导教师的选择对实施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学校没有专职的指导教师,主要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高职称的教师中指定。然而作为新教师的指导者,不仅应具有较高的学术能力,而且更应具备其他方面的良好品质。

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指导工作,不要把这看成是一种负担;帮助计划实际上是一种双赢互惠的活动,对新教师的引导不但可以加快对新同事的了解,而且还可能得益于对一些问题的更深入的思考、帮助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指导教师的遴选应在教师乐于参与该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其次,指导教师应心胸宽广、心态积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职责。在帮助计划中,指导教师集朋友、同事、教师三重身份于一身,指导应在民主、开放、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教师不仅要及时指出问题与对策,还要善于倾听、考虑他人的观点并给出建议。最后,指导教师与见习期新教师在教学任务上应匹配。教学任务的匹配主要是指所任专业与课程的一致性,这样便于了交流,避免了因学科差异造成过多时间的花费,使关于课程本身的许多技术与学术性问题迎刃而解,更有效地把帮助落实到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上。

三、学校给予全面的支持

为保证帮助计划的有效实施,学校应给予全面的支持:一方面减少指导教师和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从政策上给以大力支持,建立帮助计划的配套措施。

目前,我们各所高职院校由于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所有教师的工作量都很饱满,但是为保证对新教师指导效果,建议减少指导教师和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对于新教师而言,所有的课程都是新课,如果给新教师安排较多的任务,则使他们疲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反思和借鉴他人的良方。这不但降低了帮助的效果,而且容易使新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同样,对新教师的指导程度和帮助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主观意愿,还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过重的教学任务、不相当的待遇。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课时费,如果指导教师感觉付出与获得不相当,那不仅会影响指导教师的情绪与帮助程度,还会给新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学院应兼顾考虑给予适当的政策,既不影响教师的利益又能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

四、对见习期新教师实施帮助的现实意义

在见习期给予新教师的指导帮助,不仅对新教师本人的事业而且对学院的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利于教师人力资源的更好利用。通过对高职院校新教师进行职业入门帮助,使其尽快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切合点,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使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人尽其才,使高校现有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的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2.利于新教师快速适应新环境。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对于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的要求是不断提高,通过帮助,从而使新教师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的新标准和新要求。

3.利于增强新教师信心,实现自我发展。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教师流动会更加频繁,如何吸引和保留优秀的人才也是高职院校要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对新教师的帮助计划可以为他们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奠定基础,使其在职业生涯中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进而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这是高职院校留住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4.利于激励士气,形成良好的合作气氛,促进各个专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不断交叉融合,专业调整,学术研究综合化,更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团队通力合作,发挥整体力量。通过对新教师的帮助,协调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沟通思想,相互信任在全院形成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使全体成员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由此提高学校的整体工作效益。

第7篇:助教工作意见范文

关键词:教育救助;绩效评估;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60-02

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大学贫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加。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资助水平。教育救助的规模势必会逐渐扩大。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化合理化的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制度则成为当前亟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明确教育救助评估指标,构建评估体系的方式为教育救助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制度评估体系的基本概念

1.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定义

教育救助一般是指政府、社会、个人对受教育阶段的家庭贫困学生提供的经济援助和精神援助。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和完善以及高等院校收费制度的确立,高校贫困生救助问题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制度是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为了保证贫困生能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贫困生在校就读期间所产生的学习、生活、医疗、住房、家庭支持等方面费用提供资金保障。我国目前的教育救助形式主要有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生补助以及学杂费减免的形式。

2.评估的基本定义

所谓评估,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具有评议估计、评价的含义。评估意味着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一事物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并对结果进行量化,形成正面或负面的价值判断。我国学者指出,“评估也称为评价,通常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去判断某一特定系统的整体,或系统内部诸要素和环节的结构与功能的状态,以及判断系统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水平及与预定目标的差距等基本状况,从而得到特定信息的过程。” [1]21可见,评估既包括事实判断,也包括价值判断。

3.绩效评估的定义

所谓绩效评估,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评估对象在一定时期的效益与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2]8。 对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制度进行绩效评估,就是使用定量评估的方法,通过分析被救助人数、救助金额、发放效率、贫困生满意率等数据,考量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

二、我国对教育救助制度开展评估的原因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全面推行,以往的救助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救助客观实际的需要,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生的认定缺乏合理科学机制;资助方式仅限于物质资助,精神救助缺乏;勤工助学岗位较少,工资标准较低;以奖代助现象严重;救助政策宣传不到位;学生贷款仅限于学费;各高校所得救助支持严重不均衡;社会救助和企业救助缺失;缺乏对贫困生就业的指导;救助手段仅限于奖学金、助学金、学生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手段,救助手段单一等。因此,需要评价和反思以往救助制度的优缺点,从而为制度的修订或重新创立提供重要依据。

制定者的本意是建立一套没有矛盾瑕疵的可以预测未来情况并做出相应有效规制的制度。但由于制定机关的知识水平、所处环境、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差别,制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破绽,制度文本所指称的含义与社会存在未必一一对应。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正是由于这样一些特点,使得制度有可能不能预料到未来发生的事情,导致存在滞后性,从而削弱其规制和指引作用。这就需要根据制度的运行状况检验其本身合理性。通过评估工作,制定者可以认识并克服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其赋予符合时代特征的活力,缩小其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为下次构建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三、教育救助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估工作应当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程序,得出科学的结论[3]49。在对我国目前高校教育救助制度进行评估工作中,需要借用大量数学、统计学、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和手段。因此,在评估体系的设计上,需要将评估标准的量化同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保证评估标准全面真实反映制度的优缺点,为制度的优化完善提供智力支持;要尽量用平实浅显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使用高深的专业性术语,以方便各类人群的参与。

2.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评估工作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收集评估对象运行的数据和资料以及各方意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开展评估工作。一是要获取全面、翔实、客观的数据和资料。评估主体主要通过教育救助制度实施者获取资料和数据,但仍需要在掌握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到高校各个部门开展调研,重点听取普通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意见建议,以达到兼听则明的效果。二是要排除人为主观因素干扰。评估主体要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不能根据自身主观看法预设评估结论,要全面完整对待数据和材料,不能仅选取部分利于论证自身结论的数据和材料。三是评估标准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和客观性。评估标准的设计尽量采取量化标准,避免过多的主观性评分内容。

3.效率性原则

效率是经济学中的概念,用以考量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劳动力价值量与产生的价值总量之间的比值。比值越大,反映出该生产活动的效率越高。在教育救助制度绩效评估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该制度的效果如何,还应考虑其效率因素。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救助基本是每学年或每学期评定一次。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教育救助制度进行绩效评估时,在评估对象的选取上,不应不分主次一概进行评估,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能产生实际效果的;在评估规程上,应对每一个步骤有着严格的明确的时间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各环节准时完成,简便易行。

4.实用性原则

开展教育救助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发现当前教育救助制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收集各方意见建议,从而为今后教育救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合理化建议。具体来说,对于优点要大力发扬并在今后的制度修订过程中予以保留,对于缺点要敢于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对于评估主体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执行机关应及时予以回应。

四、教育救助评估体系的基本模式

1.实施主体

所谓评估主体,是指以一定评估方式对评估对象的运行状况、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组织或个人。在教育救助评估体系中,评估主体一般指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第三方评估机构、专家学者等。教育救助制度公平与否涉及广大高校贫困生的切身利益,因此评估主体的选择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须具有一定公信力。目前,我国法律尚无规定明确的评估模式。一般来讲,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等机构掌握的信息数据较为准确,且教育救助制度主要由各高校制定并执行,由其担任评估主体能够为制度的修改、废止提供直接依据。二是须有利益相关人参与。不同的利益人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会有偏差,在评估过程中,通过统筹各利益相关人意见和充分交流可以对评估对象产生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判断。三是须有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专家的广泛参与。高校人员作为教育救助制度的直接参与者,对于制度的优缺点有着切实感受,对于制度公平与否最有发言权。

从评估主体所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内部评估主体和外部评估主体。所谓内部评估主体,是指与教育救助制度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组织或人员,包括高校管理者、学生等。外部评估主体是指独立于教育救助制度之外的第三方评估者,如教育行政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专家学者等。高校管理者既熟悉制度的制定情况,容易获得制定时的原始资料和意见,又负责制度的实施,了解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和遇到的问题。但高校管理者在评价过程中易于肯定制度构建的优点,而忽视不足之处,很难做到知错必改、有错必纠,且存在维护部门利益的可能。将贫困生作为直接的利益相关人,将其纳入评估主体,可以准确指出教育救助制度提供的救助是否及时有效。但又由于其自身利益关系,提出的意见可能有所偏向。第三方评估机构一方面具有绝对的独立性,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制度做出评价。且在特定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成熟的评估模式,人员和时间充足。但另一方面,第三方评估机构不易获得评估所需要的具体信息,评估机构种类繁多,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受到影响。第三方评估机构虽为独立机构,但其资金来源亦会影响其立场。

综上,教育救助制度评估主体既要包括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又要包含具有利害关系的相关人如贫困生。原因有三:一是制定者可以直接判断所制定的制度的实施是否符合其救助的本意,实现教育救助的价值;二是如果评估主体只局限于制定者本身,那么这种自己评价自己的方式缺乏必要的监督和主动审查的意愿,因此需要其他部门介入共同评估;三是普通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作为教育救助制度实施的直接规制者,实施得如何与其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理应成为评估的主体。

2.评估对象

目前,我国关于高校教育救助制度的政策文件涵盖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各高校具体实施办法等。从《宪法》层面来看,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高等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从规制高等教育的专门法来看,《高等教育法》第54条、第55条特别强调家庭贫困生可以享受补助和减免学费等救助政策。从政府的指导意见来看,有财政部、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91号),天津市人民政府2005年制定的《天津市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津政办发[2005]4号),河北省人民政府2007年制定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冀政[2007]73号)等。

对于选取何种文件作为评估对象,我国学者指出可以遵循以下三种标准:一是预先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并围绕所提出的问题或者主体展开评估。二是选取单个法律标本或者内容相关的几个法律标本,采取类似国外的一些量化检验方法进行评估。三是选取一个时期或者一个领域、一个方面的法律进行评估,或者对几十年来的国家立法及其实施进行总体性评估[4]。具体来说,评估对象需要具有以下特点:政策的实施同社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协调状态的;影响范围较大、广度较深的;实施时间较长,能充分收集实施情况的;非原则性的、对高校贫困生学习生活有直接影响的等。

3.启动方式

按照评估启动时间不同,制度绩效评估可以分为定期评估和不定期评估两种。所谓定期评估,是指在制度实施一段时期内,由规定的特定机关启动的,对制度的适用情况做出评价的体系规范。具体来说,教育救助制度应当对其自身或者其设定的某项制度定期评估,并且具有实施期限的定期评价制度。在日落条款所规定的期限前,要对该具体制度进行评估,以决定其是否需要延续[5]。 或者是评估主体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在一部法律实施一定时间后,对其实施状况进行评估,作为法律保持原样或修改的依据。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在相关制度中规定在一定年限内对教育救助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所谓不定期评估,是指评估主体根据制度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社会群众的意见建议等情况,以及所处社会条件变化,临时主动对某一制度进行评估的模式。

按照评估启动主体不同,制度绩效评估可以分为主动评估和被动评估。所谓主动评估,是指制度制定者根据制度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而主动对该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评估的模式。一般来说,制度规制调整一定社会关系,如果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对应的制度也应予以调整。如财政部、教育部在2013年印发《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后,研究生教育采用收取学费制度。以往的研究生奖助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体制框架的需要,势必会引起现存的贫困生教育救助制度产生变化。高校应根据国家政策变化的实际对本校教育救助制度进行相应修订和完善。所谓被动评估,是指在现存制度与其调整社会关系之间产生极大的不协调,导致原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除制定者以外的第三人出于自身利益或其他因素,开展的评估工作。这一种评估旨在促进制度的更新与完善,评估主体以第三方机构为主。

参考文献:

[1]杰,杨诚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汪全胜.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史建三.地方立法后评估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4]刘松山.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后评估的几个问题[J].政治与法律,2008(10).

第8篇:助教工作意见范文

教师入党介绍人意见范文一

第一介绍人意见

XXX同志在政治思想上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团的基本知识,对团的认识正确,入团动机端正。平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缺点,在工作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思想品德端正,团结同志,对团忠诚老实,为人正派,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缺点是:工作中计划性和细致性不够。用团章规定的标准全面衡量XXX同志,我认为他已具备了共团的条件,我愿介绍XXX同志加入中国共团。

第二介绍人意见 同意第一介绍人意见。XXX同志对团有正确认识,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并决心为之奋斗终身。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平时能够自觉用团员标准要求自己,能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前一时期的工作调动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本职工作和组织上交给的其它任务都完成得较为出色。缺点是工作中有时有些粗心。总的说来,我认为XXX同志已具备了团员的条件,我愿意作他的入团介绍人。

教师入党介绍人意见范文二

XXX同志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党的认识正确,入党动机端正。

她平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自身缺点,工作认真负责,勇挑重担,业务上精益求精,业务能力强,深得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好评,她平时能够自觉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对党交给的任务总能全力以赴地完成好,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她为人谦虚,善于学习,在业余时间经常主动读书、聆听专家讲座并撰写读书笔记。她心地善良,有一副热心肠,在同事们需要帮助时总能及时出现在同事们的面前。

希望她今后再接再厉,全面提升素质能力,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我认为她已具备了加入共产党的条件!我愿意介绍她加入党组织。

教师入党介绍人意见范文三

1、某某同志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积极要求上进;教学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负责,效果好,受到师生的好评;作为班主任,在学习、生活上对学生给予关心;能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带领其他青年教师共同进步和提高,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同意某某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2、某某同志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能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工作认真负责,业务上精益求精,业务能力强,能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深得学生和同事领导的好评,希今后再接再厉,在业务能力上更上一层楼。我愿意介绍某某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9篇:助教工作意见范文

2014年4月2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王勇在会上宣读了总理的批示,并指出贯彻落实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他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要突出强化急难救助,更好地补短板、托底线,打造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民政部、国务院法制办等7个部门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其中:民政部提出了承担牵头责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出台“救急难”方案,建立救助信息共享平台,按“一门受理,协调办理”的模式解决群众困难的贯彻意见。国务院法制办提出将各种文件中分散的救助措施整合到统一规范性法规中,对100多部法规文件进行清理、修改或废止,实现各种政策有效衔接,发现与办法、规定不一致的现象,要责令相关机关单位纠正的贯彻落实意见。财政部、教育部、人社部、住建部、卫计委等单位也分别就资金保障、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等提出了贯彻意见。

《办法》的总体思路是解决当前社会救助碎片化问题,整合社会救助资源,规范救助对象,统一救助政策,实现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一个重大进步,工会组织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从《办法》的规定及各部门的贯彻意见中,可以看到在《办法》正式实施后,工会帮扶救助工作将面临较大调整:

一是社会救助采取 “一门受理,协调办理” 的模式,将要求工会组织对困难职工救助申请受理、实施救助方式等进行调整。

二是《办法》第三条规定:“民政、教育、住建、人社、卫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第五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将要求工会对自身在社会救助中的身份定位、职能确定及参与方式等进行调整。

三是《办法》第十一章提出:“县以上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申请和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为审核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依据”,将要求工会对困难职工的身份认定工作方式进行调整。

四是《办法》规定了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内容,而国务院法制办也提出了要对帮扶政策进行清理的贯彻意见,将要求工会对原来的救助内容及救助政策进行调整。

五是《办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将要求工会及时与民政部门进行沟通对工会帮扶中心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进行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