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无欲范文

谈无欲精选(九篇)

第1篇:谈无欲范文

有人说这个人能力很强,什么都好,就是爱财,喜欢钱,尽管他很了不起,但在这个欲面前他就变得“起不了”了,他会拜倒在金钱面前,刚性全无。很多政治上指挥若定的将才,事业中劈荆斩棘的能人,往往会由于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失去自己的操守,那么多贪官被绳之以法,并非他们都是无用之辈,饱食终日之士,有的实则国家栋梁之才,社会富强之人,然因欲废刚,终成阶下囚。

或有人说一个人品德很高,就是有酷爱读书的毛病,碰到懂得手段的人就会利用他,不和他谈别的,就只谈书,专谈读书之类的内容,他就中计了,在自己的所好里被人陷害也不知道了。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投其所好的做法,人们总乐于谈自己喜欢的事物和人,做自己想做乐做的事,这也是欲的范围,有了这个欲,人就会被牵着走了。

还有一些人什么都不在乎,却会因为在人上者的“礼贤下士”而举手投降,心折服于权位高于自己的人士的礼遇,虽大有济世之才、扭转乾坤之能,有“天子不能臣,诸候不能友”的态势,不恃才傲物,能沉潜处世,可在“以礼下人”的情状下还脱不了为之一用。历史中的姜子牙、诸葛亮之辈,都为此而俘。

第2篇:谈无欲范文

言语表达至少可分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文学创作可以看作是一种高级的书面表达方式,当然也是高级的言语表达方式,既如此,言语表达也便具有文学创作的某些特性。

在弗洛伊德看来,文学的本质是性欲的升华。套用弗洛伊德的文艺观点,言语表达也是欲望的满足或升华。但中国文化是重集体利益、重伦理政治而轻个人意志、轻感官生理的。中国文人的压抑往往来

源于社会政治性需要的缺失,也就是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抱负难以实现与施展的苦闷悲愁。所以司马迁在遭遇了使男人不再为男人的宫刑之后,他所表达的只是民族符号化的耻辱与政治失意的牢骚,而

非直接的性的恐惧。所以当司马迁断言《周易》、《春秋》、《离骚》、《国语》、《兵法》、《吕览》、《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的时候,他所说的“愤”都是囚

拘、受厄、放逐、迁谪等政治性的苦闷,即便如“左丘失明”、“孙膑膑脚”之类的生理缺陷,其落脚点还是在“终不可用”的政治失意之上(俱见司马迁《报任安书》)。因此我们在考虑了言语表达

的不同层次之后,还要注意中国背景下潜意识中集体因素及社会意识对文人心理的影响。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或本能活动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创作或本能冲动是本能的释放与渲泄,言语表达亦然。远古的人们就相信语言的力量,他们相信言语表达能实现他们的愿望。原始的咒语

与祈祷都是强烈欲望驱使的结果。《礼记·郊特特》所记载的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蜡辞》就是企图以咒语似的祈祷来指挥自然、改变自然。相对而言,忧愁与苦闷更容易成为创作的动力,因为苦闷更

类同于本能受压的状态。《诗经》中的无名作者已经告诉我们:“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诗经·魏风·园有桃》),“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诗经·小雅·四月》)。司马迁把它归总为“发愤

著书”,自此以后,“饥者歌其食”、“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等观念便与“发愤著书”一起汇成为源源不断的创作心理学命题。创作或表达的原因既在于苦闷与压抑,创作或表达本身便具有渲

泄的功能。怪不得《诗经·巷伯》的作者用言语对进谗者表示出极大的愤怒:“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也怪不得张仪南游楚国,因

怀疑偷玉,被令尹昭阳手下打得遍体鳞伤后,告诉妻子只要舌头还在就满足了。毋容置疑,言语表达也是愿望的实现。

然而个人愿望的实现总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精神分析学说的后继者弗洛姆说:“每一个社会都必然排斥某些思想和情感,不让它们得到思考、感受和表达”,因为“任何一个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

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塑造其成员的性格,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自愿地去做他们不得不做的事情。”(埃利克·弗洛姆《精神分析与禅宗》)[1](P123)社会对个体的制约表现在心理层面上便是对意识的左

右与对潜意识的过滤。个体意识的社会性原于社会历史境遇给他设置的种种限制(比如社会良知、伦理道德),个体无意识则除了积淀而成的集体因素以外,还代表着具有普遍性的本然的“人性”。因

此个体对社会所造成的言语压抑的反应是非常复杂的,既有直接面向社会制约的一面,也有以来自于社会的社会性意识面对现实社会本身的一面,还有以普遍的人性对抗社会意识的一面。真正的幸福安

宁“是与人的本性相一致的存在状态”[1](P105),也就是让事物如其本然。

客观的事实往往是法律、制度、政令乃至最高统治者的一声号令都可以决定着言语表达的有无与范围,规定着言语表达的界限与方式。秦禁廷议,使自由表达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汉初的黄老道家部分地

恢复了士人人身与表达的自由,但对个体自由与精神超越的追求必至反体制、反主流的倾向。这种倾向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意识形态的建构。因此黄老退位,儒家倍受垂青。儒学的一统,自然又造就了新

的话语霸权。更为不幸的是它致使了自由心灵的亡寂。由“游士”变为“朝臣”,不仅是空间位置与身份地位的变化,也是人身和思想自由的丧失。当社会不断地向它的成员的意识中灌输种种虚构和幻

相,并阻止它们去觉察事情的真相时,这帮汉代的儒生却只知道死啃书本、拘守章句,作些繁琐而无用的释经工作。东汉末年,随着政治形势的改变与太学生的急增,交游与谈论之风兴起,要求自由的

呼声增强。汉末游谈的内容不外议论时政、品评人物与探求学术。而前人常说之“清议”则主要指议论时政与品评人物。这显然介入了政治斗争的领域,其代价是惨重的,党锢之祸使士大夫集团受到沉

重的打击,但交游与谈论的新风并没有因此而泯灭。只是谈论的内容有了变化,批评当权者的“危言覈论”几乎不见了,而一般性的人物品评及思想讨论却从此多了起来,到魏晋而成鼎盛之势。社会的

压抑必将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得到渲泄。人们把这种有别于汉末清议的魏晋谈论称为“魏晋清谈”。

在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前,清谈曾达到让后世名士无限仰慕而又难以企及的高峰,荀粲的“六经皆圣人糠秕”之论,何晏的“贵无”思想,王弼的“圣人有情,应物而不累于物”的观点与“得意

忘言”的辨析,傅嘏、钟会等人的“才性”之议等,都是拔新领异的高见。因此这时的清谈也被尊为“正始之音”而屡见于文籍。这实际上是士人将政治热情与智慧转移到学术后所取得的成绩。但在司

马懿诛杀曹爽、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张当等八族之后,曾经活跃在正始谈坐上的主要人物,除了善于钻营的钟会外,全都风流云散了。正始清谈的耀眼光芒也转眼成为历史陈迹。代

之而起的是隐居避世、饮酒放达的竹林名士,这是政治高压与权力迫害之后的必然产物。但竹林名士们深隐的品质与气格是不同的,山涛潜居山阳只是暂时的逃避,等司马氏代魏的大势一定,他便匆忙

结束隐居生活,主动向司马师求官去了。王戎的情形跟山涛差不多,向秀的出仕自有其苦衷,刘伶和阮咸除了喝酒著名外,没有展现出太多的内心世界。付出了代价也让人深思的还是嵇康与阮籍。嵇康

气格高逸而又刚肠疾恶,从骨子里看不惯司马氏集团中那一帮口称周、孔,心谋篡位的伪君子,但又明白自己“轻肆直言,遇事便发”,不能象阮籍那样至慎处世,“与物无伤”,所以干脆隐居山阳,

到竹林里找一块净地,避世自全。但嵇康毕竟是嵇康,连名字也透露出一股峻切激昂、大义凛然的气概。他的意志无法阻挡住来自灵魂深处的无意识冲动。所以孙登的劝说不能使他真正印心,隐居山阳

本来就是为了回避钟会之流,但当人格卑污的钟会出现在自家门前时,又怎么也抑制不住心中的鄙夷与愤怒,“傍若无人”、“不交以言”的态度本来就是不愿得罪但又不肖屈就的强烈的心理冲突的结

果,最终的“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的表达与其说是询问,不如说是按耐不住的质问,无意识的本能最终冲破了意识的防线,也埋下了致命的祸根。狡猾而又阴险的钟会在“闻所闻而来,见所见

而去”的机敏对语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世说新语·简傲》)。但嵇康却并没有因此而觉醒,对他来说,自由表达所带来的即时快感比生命本身还要珍贵。或者套用福柯的一句名言:“说出的语言既

然是已经存在的语言,就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决定以后将会说出的东西。”[2](P92)所以当口是心非的假隐士山涛在成为司马朝的新贵后不仅无丝毫羞愧之感,反而大言不渐,举已自代时,嵇康压抑

已久的心头怒火竟象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在其“七不堪”、“二不可”的长篇铺述中,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他任性任情、痛快淋漓的渲泄。这已经不是平常的话语,而是对口欲的恣纵;这也不仅仅是对

背离志向的山涛的唾弃,而是与司马王朝的公然决裂。这种决裂未必如论者所言是自觉的政治宣言(更象无意识的冲动),但结局都将是“风姿特秀”的嵇康走上刑场。与别人不同的是,有三千有着自

由表达传统,在政治高压下根本无法自由表达而又渴望自由表达进而敬仰自由表达者的太学生为嵇康送行,而嵇康自己,在临终之前也没放弃以自己所擅长的《广陵散》来表达心声的最后机会。嵇康虽死,《广陵》余响犹在!

与嵇康相比,阮籍的自我抑制力要强得多。但自我抑制的代价却是言行矛盾、精神分裂与内心的极度苦闷。从言行来看,他一面至慎处世,一面又任性放诞。在言语表达上,他真正做到了“发言玄远”

,“口不臧否人物”,对司马氏的求婚与钟会之流的监察,他以大醉六十天而蒙混过关,自在的语言既无可能,他便宁可成为静默的“他者”。在行为表现上,他却又有许多近乎癫狂的表现。母丧时他

照样饮酒食肉,嫂子回家他赶去送别,邻家妇有美色他便常常醉卧其侧,他以自己的行为置疑这个社会的合理性。言行的矛盾源于内在的精神分裂。他信礼而又反礼,有情而又无情,出仕而又隐逸,怜

魏而又惧晋,痛恨谗小而又忧谗畏讥,他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皆由意志与本能的冲突而起。一个良知没有泯灭的集体知识分子很难从心底里接受有背于传统礼义的举措,而业已被唤醒的个体生命意识

又顽强地抑制着危及生命的言行。他便注定要经受忧思的煎熬。他独自驾车,穷途痛哭的举动无疑是这种内在心理冲突的最好表征。阮籍的口头表达之欲不仅通过其放达的行为得以扭曲的渲泄,也通过

其诗文以代言的方式放逸出来。在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对比性的意象乃至对立的结构。而其中心意蕴又无不在忧思伤心与履冰心焦。

相对自由而又具有艺术意味的言语表达是两晋尤其东晋的清谈。

魏晋清谈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它不同于一般的谈话、聊天或具体的人物批评以及两汉经师的讲经等。而是一项精致的学术活动、智力活动,它有特定的内容和形式,并逐步发展出一套约定俗成的规

则。从《世说新语》可以看出,两晋的清谈是相当兴盛的。清谈的功过众说纷纭,或以为“清谈误国”,或以为“中国文艺复兴的手段”。笔者却乐意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讨论清谈的本原与功能。按照上

文的说法,创作是一种高级的言语表达方式,其实清谈也是一种高级的言语表达方式,所不同的是一个是书面表达,而另一个是口头表达。但形式的不同并不影响它们本质的相通。因此类比弗洛伊德对

创作的理解,我把清谈也界定为欲望的升华,清谈家是欲望强烈而又具有巨大升华能力的人,清谈的“文本”清言是欲望的象征,清谈的听众当然也可理解为欲望的分享者。我之所以把弗洛伊德的“性

欲”改为容量更大的“欲望”,也是出于对上文所言的中国背景的考虑。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清谈家对清谈的投入:《世说新语·文学》第31条说: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回。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

饭食冷而复暖,麈尾满落饭中,这是何等兴奋的场面。清谈因为投入是很伤神的。《文学》20条甚至说卫玠之死,乃是彻夜清谈劳累所致:

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体素赢,恒为母所禁,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

清谈既然如此劳神伤身,为什么清谈家还要乐此不疲呢?原因在于清谈可以给清谈家本人与听众带来快乐。清谈的快乐体现在优雅特秀的风度上,体现在美妙动听的辞令里,也体现在玄远精奥的内容,

及由此而带来的富有刺激性的对抗与冲突中。

所谓“魏晋风度”,首先便是在形体神态上体现出来,据《世说新语·容止》所载:何晏“美姿仪”,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丰“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嵇康“风姿特秀”、“岩岩若孤松之

独立”,裴楷“粗服乱头皆好”、“光映照人”,王衍“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司马昱“轩轩如朝霞举”,谢安“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间仪”,卫玠的风度之美更是名闻遐迩,以

至到京师时“观者如堵墙”,后来疲倦而死,被人称为“看杀”(卫玠之死的另一种解释)。《容止》第8条则直说:“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看来美好的容姿

是成为清谈名家的重要条件。清谈也讲辞令之美与语音节奏之美。《文学》第28条说年少的谢尚听了殷浩精美的文辞与要义后,因为全神贯注,连汗水都流出来了,可知殷浩清言动人之深。《文学》第

36条说王羲之开始看不起支道林,竟“不与交言”,但一次被支道林强邀去谈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结果“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文学》第55条载支

道林与许、谢、王诸人共论《庄子·渔父》,也说他“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而谢安则更厉害,作“万余语,才峰秀逸”,结果令“四坐莫不厌心”。他如郭象“语议如悬河

写水,注而不竭”(《赏誉》32),王珉“言话如流”(《赏誉》152),王长史颇以“韶音令辞”自负(《品藻》48),都说明“韶音令辞”是能带来快感的。清谈的快感也可在对抗冲突中产生,这从

清谈中使用的诸如“汤池铁城”、“坚城垒”、“偏师待之”、“济河焚舟”等军事术语即可看出。清谈的内容对于高层次的清谈家而言,其快乐的程度更为深切。魏晋清谈的内容涉及对“三玄”及其

注解的研究与讨论,涉及佛经佛理的研究与讨论,更有许多新的哲学命题,如本末有无之辨、自然名教之辨、言意之辨、圣人有情无情之辨(性情之辨)、君父先后之辨、才性之辨等。高层次的清谈家

其实也是思想家,思想家往往乐于在他们的理论创造中感受快乐。

除了清谈家本人的投入以外,我们还可以从“称快”、“称美”、“称善”、“动心骇听”、“拊掌而笑”,“称美良久”、“众咸骇服”、“举坐无不咨嗟”等清谈的反应与效果中感受到这种快乐。

《颜氏家训·勉学篇》云:“清谈雅讨,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清谈的本质正在于娱乐,在于欲望的表达。一方面清谈是学术性的活动,因而可供研讨、切磋与学习,另一方面清谈也是艺

术性的活动,因而可供娱乐消遣与宣泄。清谈于名士,既可欣赏别人也可表现自己,清谈家与听众都容易在这种智识与口才的竞技中获得满足感。在某些场合,清谈的游戏意味表现得格外浓厚。《文学

》第19条写王衍嫁女,名士会集,大家“挑”动当时的清谈高手郭象与裴遐论辩,结果“四坐咨嗟称快”。可是魏晋时代士人的欲望或者说本能压抑又是什么呢?魏晋易代之际的情况在前面关于阮籍与

嵇康的分析中已经提到。两晋尤其东晋的情况与他们不同。玄学的兴盛不断冲击着业已衰微的儒学,在相对自由的气氛里,“任自然”的观点被进一步片面化并被引向极端,西晋之后,贵族子弟所谓“

任达”、纵欲之风恶性膨胀,乃至到了“相与为散发倮身之饮,对弄婢妾”[3](P820)的程度。东晋南渡之初,北来的名士还普遍笼罩着一股浓厚的悲观失败情绪。这种背景之下的清谈自然又有其独特

的内涵。面对社稷的危亡,可以闻鸡起舞、先著祖鞭,可以新亭对泣、楚囚相对,也可以清谈玄论。于救国而言,清谈虽然消极,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时势的背危与国力的衰竭确不是几个士

大夫所能挽救的,更何况魏晋以来由于社会良知的丧失与道德律令的松驰,个体生命的本能欲望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量呈现出来,比之在传统伦理看来放达乃至淫猥的行为,清谈仍不失为一种高级

的、审美的泄欲方式。所以西晋的清谈名家乐广云:“名教中自有乐地。”其实早期的清谈重在求理,东晋以后,清谈中求美的倾向更强,游戏的意味也更多。而佛学与清谈的结合,无疑又为苦闷的消

除与欲望的满足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是后话,也就不拟展开。

总言之,清谈作为言语表达的高级形式与文学创作一样,源于清谈家们深蕴的本能冲动,清谈活动是欲望的满足与分享,同时,清谈只是众多的言语表达中的一种,魏晋清谈也只是人类漫长的言语表达

历史中的一段。自由表达与艺术表达之路漫长而又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 埃利克·弗洛姆.精神分析与禅宗[A].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禅宗与精神分析[C].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 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第3篇:谈无欲范文

似乎不嗜酒的人比嗜酒的人更爱谈酒,真正的酒痴可能因为难得清醒,所以没有空闲,而真正憎酒的人就更不愿意欣欣然开怀谈酒了,德志兄和我不上不下,白酒一杯,啤酒两瓶,算不上酒徒,但偶尔也爱沾沾酒气。更多的时候我们爱谈酒。不谈酒好酒坏,不谈酒贵酒贱,我们爱谈论别人喝多喝少。

伟大的忠大爷常常走进我们的话题,在我们学校谈酒不提忠大爷那就根本不配谈酒,我不喜欢用酒徒或是酒鬼来形容我们伟大的忠大爷,对我们伟大的忠大爷而言,酒,绝不是浇愁灭忧的工具,酒是他的情人,他是酒的情郎,情人与情郎的关系,才是我们伟大的忠大爷和酒的关系,若即若离,即时欢乐,离时思念,不可久即,久即会走火入魔神志不清,亦不可久离,久离会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在即与离之间来来往往往往来来,我们伟大的忠大爷度过了销魂美妙的红尘日夜。

忠大爷喜欢一个人喝酒,有人以为一个人喝酒的人都是在喝闷酒喝苦酒,其实不尽然,喜欢自斟自饮的忠大爷绝非如此,他是在享受与酒美人的二人世界。他心里想念酒美人了,他就去买酒,买来酒,他的想念转化成了欲望,一次又一次占有酒美人的欲望,杯满欲满,杯干心满,一次又一次的干杯换来一次又一次的满足,何其畅快!

德志兄说忠大爷喝酒喝的不是酒,喝的是享受,我深表赞同。

我生病之后,培育我成人成才的祖父特别怕我孤单一个人,就经常找人陪我打麻将,我一静下来他就心疼,其实祖父并不懂我,他不知道我静静的在房间里思考写作对我其实是一种享受,就像打麻将对于他一样。可能在深爱我的祖父眼里,我还是从前那个爱捉鱼摸虾无知懵懂的小孩子吧。

德志兄还说,我们没有忠大爷的酒量,所以享受不到他能享受到的享受。

太精辟了。

我师傅经常劝我真心皈依钓门,跟他一起去钓钓鱼打发打发时间,我像阳痿不举的老者面对美艳的小姑娘一样有心无力,我浑身的力气无法驱动我抓起钓竿享受悠闲,一个人一个命,我这辈子恐怕是享受不到钓鱼的乐趣了。

第4篇:谈无欲范文

1、球在他的脚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他就是我校足球队的球星。

2、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认真真,不要随心所欲。

3、老师不在班级的时候,班级就鸡飞狗跳,个个人都随心所欲,包括部分班干部,真是阳奉阴为呀,这样的行为是要不得的,我们应该改正!

4、他们俩一见如故,随心所欲地谈话,似乎有不完的话(邹煜祥)。

5、妈妈要回老家了,本以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但万万没想到妈妈留下最后一个狠招,让哥哥看着我,妈妈可真“阴险”啊!

6、放暑假时,我完成了作业后,妈妈批准我随心所欲地玩几天,真开心呀!

7、做事不能随心所欲,否则会把事情做不好的。

8、表妹做作业总是随心所欲的,结果作业做不好,还被表姑婆骂了一顿。

9、雨随心所欲的下着,娴熟的把花朵上的灰尘洗去,留下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而那娇弱的花瓣并没有因此被弄痛,依旧安然无恙,笑着,迎接她……

10、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所任何事,法律在人人面前都是平等的。

11、我们随心所欲地在操场上奔跑着,尽情施放自已这半年来的学生压力。

12、春天到了!让自己随心所欲地玩吧!

13、大家不要时时都随心所欲,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控制自己的情绪。()

14、今天,爸妈不在家,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玩游戏。

15、我们二人并坐,随心所欲的漫谈。

16、春游的时候!同学们随心所欲地尽情嬉笑!

17、小明明在家里随心所欲,像孙悟空一样大闹天宫,结果不小心打破了花瓶。

18、暑假到了,终于能随心所欲地玩了。

19、这节体育课老师让我们随心所欲地玩了。

第5篇:谈无欲范文

关键词: 《十日谈》 女性意识 人性

“给苦恼的人以同情是合乎人性的事,所有人都应该这样做……”《十日谈》原序的开头便提到了“人性”。作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无疑是一部为“人”而作的书,歌颂现世生活,歌颂自由爱情的可贵,肯定人们的聪明才智的同时揭露封建帝王的残暴、基督教会的罪恶和教士修女的虚伪等。

作品涉及宗教,涉及人性,其中女性意识及女性形象更耐人寻味,在原序中作者强调,“淑女们看了可以消愁解闷,聊以自娱,同时得到有趣的忠告”。现在虽然已经处于平等和平的年代,但是仍有众多不发达地区存在男女不平等、重男轻女的现象,女权主义者仍然高举旗帜不断努力。在几百年前的14世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已然可贵,薄伽丘开始为女性“发声”,肯定女性的欲望,歌颂女性的智慧,是笔者认为其最伟大的地方。

一、女性的话语

中世纪,女性备受歧视,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只能听任命运的安排。男人就是”天”,就是生活的一切。男性是理智的,是权威,而女性是冲动的、被动的,女人只能丧失自我依附男人,需要接受男性的保护,而且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而《十日谈》中的女性却生动而活泼,有自己说话的权利,并不依靠男人。

1.作者的话语

在开始讲述一个个故事之前,作者首先交代了背景:在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的一个清晨,7个美丽年轻而富有教养的小姐,在教堂遇到了3个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年男子。他们决心带着仆人,离开佛罗伦萨这座正在走向死亡的可怕城市。他们相约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躲避瘟疫。那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在暑气逼人的夏季里,他们坐在绿草茵茵的树荫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讲一个优秀动听的故事,以此愉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而在讲述故事之前,年纪最大的女郎潘皮内娅提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认为每天都需要有一个轮流的“执政者”负责大家的生活同时得到大家的尊重,在笔者看来,这个“执政者”并不是由三位男青年轮流担任,而是加上了这七位女性,就是很大的进步,给了女性表现的机会,肯定了女性的能力,并且在“女王”执政期间,大家都听从“女王”的命令,而且“女王”办事得体有效,从而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并且薄伽丘在作品中不吝啬于对女性的夸奖:“女王头戴花冠,风致韵绝。大家望着她出神时,她吩咐内菲莱率先讲个故事”等。

2.角色的话语

说到女性的“话语”,虽然在整部作品中不论是作者还是“代替”作者讲故事的那十位少年少女,都以一种全知上帝视角叙述,但是其中不乏大段大段的女性“话语”。比如第一天的第五个故事中,法兰西国王莫名其妙地爱上了蒙费拉托侯爵夫人,趁她丈夫不在家去见她,侯爵夫人明白他的不怀好意,便设了一道母鸡宴,在法兰西国王的发问下说:“这一带的女人尽管身份和装束有些差别,和别的地方的女人还是一模一样的。”这一番话使国王明白了母鸡宴和这句话的意思。侯爵夫人在这个故事里不仅身份尊贵,更拥有难得的原则和不平凡的智慧,在《十日谈》中这样的女性形象有很多,女性的“话语”不再是无知,而是很多女性都充满智慧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女性的欲望

西方文化和古希腊传说一直忠于描写英雄和神,女性更是英雄们的陪衬和牺牲品,中世纪时期,禁欲主义盛行,婚姻不是个人情爱的结合,往往是家族利益纠葛牵扯的结果,因此表达人性原本的冲动更显得可贵。自文艺复兴以来,“人”开始平视上帝,审视自己。《十日谈》对欲望的表现更是一大突破,尤其是羞耻的、不能启齿的、女性的欲望。

笔者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五天的第十个故事,同性恋的男主角为了抵制流言而娶了现在的妻子,而这位妻子由于丈夫的冷漠与情人,让我们看看薄伽丘站在女性的角度为这位女性说的话:“但我要从这个倒霉蛋那里得到快乐恐怕等白了头发也等不到。到我老了的时候,我一定会为虚度青春而痛苦。为了不辜负青春年华,他已经为我树立了一个榜样。他既然能找他的乐趣,我为什么不可以寻我的快活?”“我对你说,你打算报复你的丈夫是对的,到了老年的时候,你精神上就不会感到有所欠缺,不至于埋怨你的肉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特别是我们女人更应该学男人及时行乐。”在被丈夫发现遭受指责后,妻子反而理直气壮地跟丈夫理论:“即使你给我吃得好,穿得好,可是请你问问你自己的良心:你那方面待我怎么樱磕阌卸嗑妹挥信阄宜觉了?与其叫我独守空床,我倒宁愿穿得破破烂烂,不要好吃好穿。”

相似的一个例子是第六天的第七个故事,菲利帕时被丈夫发现甚至被送上了法庭,在当时通奸要被处以火刑的背景下,菲利帕太太却逃脱了惩罚,并且促成了法律的修正,正是由于她在法律上的一通言辞:法律应该一视同仁,制定法律时应该得到尊奉法律的人的同意,而适用于本案的法律却不是这样,它只惩罚不幸的女人,尽管我们女人比男人强,并且,“制定这条法律时并没有邀请女人参加,没有征得她们的同意”。最后还说:“眼看它白白糟蹋掉,倒不如拿来送给爱我如命的绅士去享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对菲利帕太太的审判恐怕也是薄伽丘本人,他认可女性的欲望,并且将女性放在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男性既然可以,那女性为何不可?女性同样可以正视自己的欲望,在这两个事件中,女性都获得了胜利,并且在这其中不仅仅是欲望,更上升到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十日谈》中的欲望不仅是原始的欲望,更是人性的欲望。因为的自由,首先对于对象选择的自由,在一直都被支配的状态下女性有所选择才真正成了“人”,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人。

三、女性的追求

追求可以看作一个高尚的词,只要是个人,好的也好坏的也好,总有自己的追求和为之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前两点可以看作《十日谈》中女性对话语权和欲望的追求,而《十日谈》众多女性形象有各种不同的追求。

1.爱情的追求

在书中有提到:“不少人一听到爱情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詈骂谴责。”但是女性对于爱情的追求却是不可阻挡的。在第二天的第三个故事中,三兄弟挥霍无度致家道中落,为他们做生意的侄子阿莱桑德罗也漂泊归乡,在路上碰上了一位修道士院长,而这位院长竟是英格兰国王之女,她见到阿莱桑德罗便为之谈吐和绅士倾心,在因缘巧合下阿莱桑德罗与她同住一间房,她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向阿莱桑德罗敞开心扉,坦白要阿莱桑德罗做她的丈夫,最后终成眷属,在教皇的同意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了一起。

薄伽丘在这里借一个身份尊贵的公主为各位女性做了一个表率,追求自己的爱情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反而跟那些“英雄”的“壮志柔情一样,是值得歌颂的”。

2.平等的追求

在男权至上的时期,“平等”是一个奢望的词。薄伽丘为这种不平等而叫屈,在作品中用了多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追求权利平等,强调自己尊严的可贵。

比如说我们之前提到的第五天的第十个故事和第六天的第七个故事都有女性在抒发自己的欲望中对男女平等的追求,认为男人能做的事女人同样可以做,并且把这一观点上升到了法律中,同样肯定了男女平等。

女性要追求平等,首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听起来简单,但在以男性为主的背景下却不易,这样的女性必须拥有的是智慧。在第六天的第三个故事中,一位叫德戈的骑士看上了主教兄弟的甥女,给了她丈夫五百金币得到她这件事被人们议论而厚颜的德戈却依旧风流,在一天又用言语轻薄农娜,但是这位女性却是不堪受屈又机智的,虽然尊严受损但她并没有发作,而是以毒攻毒,用犀利的话语讽刺德戈,让她无地自容从而没有达到目的。农娜在这里用一种巧妙而有效的办法度过危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作品同时表现了女性的美不仅仅是外表,还有智慧的光辉。

同样的,第七天的第五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妻子让善妒的丈夫受苦的故事。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认为这种人,尤其当他们的妒忌毫无根据的时候,妻子们给点苦头吃也是好事。”“女人每周每日关在家里照管家务,但她们和别人一样也希望节假日有点消遣和安静,和乡村的农民,城里的手工艺人和法院的法官一样希望有点日常工作以外的活动。天主让大家辛苦了六天之后第七天休息不是没有道理的。”“妒忌的丈夫们却不是这么想的,在别人休息娱乐的日子里,他们仍旧把妻子关在家里,使她们比平时更加苦恼,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了解女人的这种不幸。”后来“大家都说妻子干得好,就应该这么对待粗鲁的丈夫”。

借讲述故事的十位青年之语,薄伽丘表达了对妻子粗鲁的丈夫的不满,歌颂了女性这种勇于反抗、勇于保护自己的做法。女性对于平等的追求之路仍旧漫漫,《十日谈》中女性的这些抒发自由平等追求的“话语”是很值得借鉴的。

通过对《十日谈》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我们看到了女性意识觉醒时代的女性主义。这与我们现在是大大不同的,虽然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进步,但仍然受到那个时代的限制,“如果没有男人,一群女人是干不了大事……”性往往通过迎合男人的需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关于女性的反抗多体现在方面,虽然有种种矛盾与不足,但这本著作中为女性而说的“话语”、对女性的赞美、为捍卫女性权利的高歌呐喊仍然值得人们研究、值得赞扬。

参考文献:

[1][意]乔凡尼・薄伽丘.著.王永年,译.十日谈[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2]林青青.《十日谈》――女性意识的呐喊[J].青春岁月,2015(5).

[3]李蒙.论《十日谈》中女性形象所反映的女性意识[J].榆林学院学报,2012,22(1):67-70.

第6篇:谈无欲范文

歌欲起

空灵的清澈

欲醉欲舞

绝恋

红尘怨

几何宫廷无乱花

碎情

翠蝶悲

冷梅无泪风萧矣

似庄周梦蝶

亦蝶梦庄周

无惑何谈易

还欲思青灯古佛

为无欲且抛爱

人生红尘仿踏花

了无痕

第7篇:谈无欲范文

说起来很可笑,身为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年逾古稀、念过一些书的人,对“人”是什么,居然常常陷入疑惑!什么是“人”?既然是人,岂有不知道什么是人的?虽然人人心里都明白,可有多少人说得清楚?

权威的解释是: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个解释为科学界、理论界大多数人认可。这个解释,肯定人是一种高等动物,同时又将其与其他一切高等动物区别开来。我赞成这个解释。既然是高等动物,那就是有生命的。活人、死人都是人。谈论死人,是另一个领域的话题。我欲谈论人生,故下文中所谈的人,仅指活人而言。

有专家对人的这个定义提出异议,认为人以外,有的高等动物也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这也难怪。其实,人之所以为人,比定义所说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要复杂得多。譬如,个体意志、七情六欲等等,恐怕是人之所以为人所不可缺少的。

要给“人”下一个十分确切、完全没有异议的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在我看来,一般意义上的、健全的人,应该由两部分组成:肉体和精神。人的身体构造特殊,有发达的大脑,使人能进行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成认识、智慧和意志、情感;有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四肢、躯干……精神更是人所特有的,有神论者将之视为“灵魂”,无神论者有时候也将之喻称为“灵魂”。

嗦嗦说了一堆关于人的定义,在行家面前无异于班门弄斧,可能大谬不然。其实,我只是想说明人是物质和精神的复合体。

窃以为,人欲成其为人,“形、神”二者缺一不可。形为神之体,神乃形之用。无肉体,则无产生精神的物质根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身体为智慧之舟,舟若覆,智慧无存矣。精神又是肉体的“灵魂”,神失则形亡。即使还有一口气在,若无精神,肉体只是一具臭皮囊、行尸走肉,那还算是人吗?

人的肉体和精神,二者相依相存,同时互相影响,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相互转化”,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身体健康、耳聪目明,则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思维敏捷……肉体的创伤、疾病,不仅会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甚至会使人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反之,科学和实践都证明,人有信仰、有追求、积极向上、心态平和,则精力旺盛、神清气爽、疾病难生,大大有益于健康;人在精神上的痛苦、郁闷,则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极而言之,心死,“灵魂”的丧失,甚至可以导致肉体的自我毁灭。

思考人何以为人,吾似乎有所得。

既然人是物质和精神的复合体,那么治病就不能仅仅吃药、打针、做手术,“治心”不可少。生了病,若一天到晚唉声叹气、郁郁寡欢、心情沉重,则药物治疗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患了重病,若精神先垮了,甚至心先死了,此病还能药治乎!有人活蹦乱跳的,可一旦被诊断出患了绝症,马上瘫了,何以?有医生说,患绝症的人有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吾以为此言不虚。治病,应该治身、治心双管齐下。越来越多的医生,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精神治疗,也是有道理的。

强身先强“心”。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锻炼身体的方法百花齐放,对保健的投资慷慨大方。此乃一大幸事。不过,人若无志、无追求,一天到晚只知吃了睡、睡了吃,身体能好吗?若迷失人生的方向、误入歧途,酗酒吸毒、醉生梦死,有何健康可言!退一步说,即使膀大腰圆、体壮如牛,若无所事事,成为酒囊饭袋,甚至充当打手、助纣为虐,这样的强健何用之有!故我以为,强身当以强心为先。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从低层次上说,神失则形亡。人的肉体和精神,生则共生,亡则共亡,活着是要有精神的。从高层次上说,人的圣凡、善恶、贤劣、智愚,不是以人的身体健康与否相区别,而是以人精神之高下来划分的。人若欲为善者、贤者、智者,如果希望为社会、他人做些有益的事情,就必须从修身开始,有信仰、有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故人欲活得有价值,更需有精神。

窃以为,佛教看到了精神对人生的巨大意义,十分强调精神的作用,只不过因为走到“心外无物”的极端而陷于谬误。但是,佛教主张不要执著于身外之物,注重精神的升华,是智慧、可取的。在物欲横流的时候,给有些人讲马克思主义是太抬举他们了,倒不妨谈谈“佛说”。据说,有一位富商经年“艰苦奋斗”,积攒身家过亿,不料身患绝症。生死折磨,方知钱财乃身外之物,于是给每一个去探视他的人发一个万元红包。觉悟当然比不觉悟好,不过若是早觉悟岂不是更好!世人说得好,“广厦千间,一床而已;良田万顷,黄土一g。”

不知为何,我对今天一些人于金钱的态度十分不解!有人为了争夺遗产,姊妹反目、兄弟成仇;有人为了多赚钱,不惜昧心造假、贩卖有毒食品;有人捞钱,巧取豪夺,甚至铤而走险,或贪污受贿,或……抛开人的品质不谈,我真不明白这些人为何对金钱这等迷恋!你能吃多少、花多少?你西去之时,能带走几何?

第8篇:谈无欲范文

偶尔与家长接触,谈到时下孩子在校的消费都感到压力很大,我也感到很莫名,读书人怎就有那么大的开销呢?且不说那些手机等高档品的超前享受,就是伙食费,早点就要3-5元,每学期要买好几件新衣服,晚上还要夜点,要喝牛奶、吃水果等,权且不论营养是否亦应如此,但我了解的情况是许多人是存在攀比之心的。更为糟糕的是,有人过生日还比排场、摆阔气,花父母的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也败坏了校园的风气。居于此,我认为重提勤俭节约是很有必要的,俭朴乃我们修身之本。

读书人修德以“寡欲、内省、慎独、改过”为要。读书贵在自觉,修德在于自律。宋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知书才能达礼,好学才有品格。“先莫先于修德。”古往今来,修德修身之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人生历练。而“寡欲、内省、慎独、改过”则是一个读书人修德的主要方式。

谈到修身养性,“清心寡欲”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寡欲的修养方法,就是要求我们不要因为物质欲望而丧失良心,做到清心养气、超然物外、知足常乐、节制贪欲。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一个人如果任由个人贪欲膨胀,则往往导致“贪慕富贵,枉道速祸”,以致“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所以,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作为消费者的学生应保持平常心,克服攀比心理;面对清贫,甘于“在陋巷,不改其乐”。 “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只有从小常思贪欲之害,才能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自觉性。

戒奢尚俭,尽孝行义。勤俭是治家兴国的法宝,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朝兴衰事,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就个人修养来说,一个人能做到节俭,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且从人之常情分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故有德之人皆由俭朴修身而来。发展到今天,作为在校学生就更应坚持以俭为荣、艰苦奋斗、勤俭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能把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随意乱花。古人把孝悌作为德教之首,认为“首孝悌,次见闻”。意思是说,为人处世首先必须恪守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美德,其次才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辛劳都不体恤的人,怎么可能尽孝道呢?

在今天,面对的物质利益诱惑愈来愈多,作为学生,应该是以学为主,以学业精为目标,以学会做人为先,而不要过多地追求享受,讲究吃穿,更不能拿父母的钱来摆阔气、讲排场。希望我们的学生能从小处着手,从节俭开始,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第9篇:谈无欲范文

步步为营、比比皆是、楚楚动人、栩栩如生、默默无闻、皑皑白雪、面面俱到

依依不舍、娓娓道来、洋洋得意、步步高昂、耿耿于怀、蠢蠢欲动、惺惺作态、熊熊大火

芸芸众生、咄咄逼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源源不断、姗姗来迟、面面相觑、面面俱到

息息相关、喋喋不休、循循善诱、郁郁寡欢、亭亭玉立、铮铮铁骨、飘飘欲仙、夸夸其然

孜孜不倦、莘莘学子、跃跃欲试、绰绰有余、蒸蒸日上、振振有词、惶惶不安

欣欣向荣、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奄奄一息、袅袅炊烟、徐徐清风、皎皎明月,翩翩起舞

成语之二

熠熠生辉、遥遥领先、洋洋大观、泱泱大国

赫赫有名、翩翩起舞、涓涓细流、头头是道

空空如也、摇摇欲坠、滔滔不绝、冤冤相报

楚楚可怜、字字珠玑、盈盈秋水、源源而来

怏怏不乐、洋洋自得、遥遥无期、彬彬有礼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昏昏欲睡

恢恢有余、鼎鼎大名、代代相传、斤斤计较

岌岌可危、愤愤不平、忿忿不平、赫赫有为

久久不忘、格格不入、呱呱堕地、九九归一

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侃侃而谈、恋恋不舍

成语之三

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

历历可数、寥寥可数、落落难合、恋恋难舍

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寥寥无几

碌碌无能、碌碌无为、碌碌无闻、历历在耳

历历在目、绵绵不断、闷闷不乐、绵绵瓜瓞

脉脉含情、面面皆到、茫茫苦海、蔓蔓日茂

默默无闻、默默无言、面面相睹、面面相看

面面相窥、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

靡靡之声、靡靡之音、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喃喃细语、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翩翩公子

翩翩年少、翩翩少年、区区此心、拳拳服膺

戚戚具尔、谦谦君子、切切私语、窃窃私议

窃窃私语、拳拳盛意、拳拳在念、切切在心

区区之众、拳拳之枕、穰穰满家、人人自危

生生不息、生生不已、施施而行、道道俱全

滔滔不断、滔滔不竭、滔滔不尽、途途是道

亹亹不倦、步步登高、恶恶从短、娓娓动听

娓娓而谈、唯唯连声、轩轩甚得、忽忽不乐

惺惺相惜、栩栩欲活、休休有容、贤贤易色

欣欣自得、幺幺小丑、悒悒不乐、郁郁不乐

鞅鞅不乐、泱泱大风、扬扬得意、翼翼飞鸾

遥遥华胄、龈龈计较、永永无穷、遥遥相对

翼翼小心、牙牙学语、洋洋盈耳、英英玉立

峣峣易缺、盈盈一水、扬扬自得、遥遥在望

惴惴不安、孜孜不辍、孳孳不倦、谆谆不倦

啧啧称羡、啧啧称赞、谆谆告诫、谆谆告戒

谆谆教导、湛湛青天、谆谆善诱、面面俱到

孜孜不怠、孜孜不倦、粥粥无能、铢铢校量

凿凿有据、作作有芒、孜孜以求、铮铮有声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