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级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村级普法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村级普法工作计划

第1篇:村级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2018年是全面铺开“七五”普法规划,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一年。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我村平安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我村实际,制定2018年我村普法工作计划: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深入开展有关宪法和国家基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和法律权威观念;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学习宣传国家的基本政治法律制度,培育现代干部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加强对干部基本权利的学习宣传,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把全会精神列入村“两委”干部学习内容,准确定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把全会精神贯穿于普法宣传工作,教育引导社会各界以法治方式参与社会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水平。

2.积极推动“七五”普法规划的实施。认真做好我村普法工作总结,部署我村普法工作,为镇“七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开好头,起好步。根据镇“七五”普法规划普法计划制定我村每年度普法计划,积极推动镇“七五”普法规划的实施。

3.加强普法队伍建设。调整充实村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联合驻村法律顾问组建普法队伍,配合区、镇普法“三团一队”(即:普法讲师团、法律服务团、法律顾问团和法律宣传志愿者队伍),构建村普法格局。

4.完善普法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工作机制,联合上级普法成员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形成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

5.服务政府中心工作。围绕镇委、镇政府中心工作任务,服务村(村)“两委”干部换届选举工作,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广东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为重点,配合上级各部门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第2篇:村级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和“省示范文明城市”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安排

(一)制定新规划,营造新氛围,积极做好“五五”普法的启动工作。20*年是“五五”普法教育的启动之年,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在认真回顾总结“四五”普法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普法工作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积极探索新一轮普法工作的新举措、新方法。一是制定一个新的全民普法教育五年规划。根据我市“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及时制定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二是召开好全市“四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五五”普法动员大会。全市各地各部门都要结合各自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四五”普法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和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的重大意义,在全市上下形成“五五”普法教育的新氛围。

(二)突出重点,抓好弱点,努力实现“五五”普法的新突破。在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普法教育的同时,把农村基层、青少年、外来从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作为新年度普法教育的重点。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工作计划,采取积极措施,把“四五”普法的弱点,作为“五五”普法的重点。市级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使普法教育的弱点有新的突破,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平安*”和“省示范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载体,注重方法,提高普法教育的社会效果。普法教育由于对象的广泛性,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普法教育形式和方法,着力抓好普法教育的社会效果。

(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与行政执法人员学法日制度。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执法人员法制培训,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健全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积极开展专项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五)积极深化星级民主法治村与社区建设。以中央两办下发的《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和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据,按照“全面推开,逐年深化,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继续推进“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达标活动,力争到20*年底,有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三星级民主法治村”标准,80%以上社区达到“三星级民主法治社区”标准。对已达标的村、社区,要抓好巩固及深化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对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的领导。依法治理普法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从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依法治市普法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和“省示范文明城市”等关系,把依法治理普法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五五”普法启动之年,要及时调整和充实依法治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健全“五五”普法宣讲团和普法联络员等组织网络,保证相应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五五”普法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3篇:村级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一、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农业普查是国家普查制度规定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十年一次,是举世瞩目的政府行为。国务院决定,我国将以20*年12月31日24时为标准时点,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按照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总体方案设计,这次农业普查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出发,查清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决策信息。

根据这个目标要求,我镇根据县农普办的各阶段农普工作计划,结合本镇实际,认真制订农普工作计划,同时下发农普工作考核办法,以西政(20*)1*号文件下发各村及有关单位,按时保质地推进整个农普工作。因为整个农普工作过程长,从试点、清查摸底到上门登记,抄写汇总,光电录入、修改差错等时间长达近一年。从去年8月开始,开展各项准备工作。这次农业普查,在我镇范围内涉及到13个行政村,1.04万农户,涉及本镇农业人口3.83万人,外来户数1932户,人口4000多人,以及18家非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要求,全镇共配备了94名普查员和13名普查指导员。按照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普领导小组印发的《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规划》来看,这次的农业普查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动员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涉及户表三张,593个指标,调查的对象涉及全镇1万多户农户,因此,为了认真做好我镇的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参加各项业务培训

为了确保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镇农普办7名同志先后参加了市、县二级的农业普查业务培训,同时,组织各村指导员和普查员,参加了县、镇举办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镇村二级农普业务骨干,全面掌握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要领,理解各种指标含义和填表方法。

2、搞好试点

搞好农业普查试点工作,是要求各村农普指导员,普查员熟悉和掌握农业普查全过程,掌握普查方案和填表说明,把握农业普点,提高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锻炼和培养镇、村二级农普业务骨干,为正式上门普查打好基础,因此,组织镇农普办业务骨干参加了县级试点,同时结合本镇实际,抽调各村农普指导员和(业务骨干)普查员在凤凰村八组进行了镇级农普综合试点工作,使大家了解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全过程。

3、抓好现场登记和业务指导

按照县农普办统一部署,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现场登记,镇农普办人员分三个组每天对十三个村的农普工作进行巡回检查、指导、解答有关问题,要求全体普查员和指导员树立质量第一思想,做到不重不漏不错,确保普查质量。

4、按时保质完成农普工作

现场登记结束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月初镇农普办组织力量做好农普调查表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对各村逐一按标准验收,验收合格上交到镇农普办,按照县农普办要求,审核、复查、议查,抄录阶段要在镇里统一进行,因此,组织了18名农普业务骨干,利用半个月时间对全镇的一万多户农户的调查表,进行了认真审核、抄录,按时保质地完成了任务,通过县农普办对我镇的农普各项指标质量验收,差错率低于国家方案规定的标准,符合了农普质量控制要求。同时,镇农普办按照西政(20*)1*号文件精神对十三个村的农普工作进行考核,在全县也是走在前列的,到6月底基本完成了这次农普工作的各项任务。

经过近一年的农普工作,我镇的三个村(永宁、青莲寺、海塘)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一个村(凤凰)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镇农业普查办公室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做好农民补贴网信息基础工作

建立农民种粮补贴相关信息统计制度是国家部署的一项全局性工作,是完整掌握我国粮食产销基本情况,确保对种粮农户补贴政策落实到位的客观需要,也是今后继续推进对种粮农民补贴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为进一步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完善“三农”政策,逐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年初主要建立农民补贴网信息平台,农民补贴网建设涉及全镇9239户种粮农户,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农户基础信息建立从2004年至20*年,要求对每家种粮农户的40多个指标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录入农民补贴网信息系统。在2月10日前按时上报县财政局和农经局。随着粮食补贴制度的规范完善及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实现对粮食补贴的动态管理,为此,镇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落实专项经费,落实工作任务,一是搞好宣传发动,二是组织人员培训,三是工作布置,四是信息统计,五是数据收集,审核确认,六是录入信息系统。下半年对种粮农户实行综合直补,共涉及种粮农户9239户,面积56249.87亩,亩均13.6元补贴金额91.7万元,直接发到种粮农户的存折上。三、农经基础业务工作

为了全面及时正确地反映全镇农村经济发展全貌,根据县业务主管部门农村经济统计抽样调查要求,年初落实农经记帐样本户90户,总人口390人,劳动力266人,土地面积511亩,平时做好记帐户的业务辅导工作,为推算全镇农村经济收支情况,农民收入情况打好基础。

四、完善二轮承包土地及土地承包管理

因杭浦高速公路及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征地,到*年底还有13个承包组的429户农户,面积2394亩未调整结束,承包权证未发放到户,这项工作列入年初重点工作,经过与村里领导的多次探讨、分析,有个别承包组的矛盾较多,一时难以调整,因此,做到先易后难,到十一月底已完成了8个组,249户农户1571亩面积的上门调查、核实,承包土地登记薄的抄录,以及对15户移民的承包合同进行了签订,并落实了承包权证。办理承包土地权证变更登记4户,涉及变更面积6.27亩,调处土地承包纠纷4起。

五、做好村务公开及农村价格监督工作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根据中央及省市县的精神,全面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要求。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的民利,因此,做好村务公开制度是融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村务(财务)公开工作,做到每季度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及时公开。公开内容主要包括村级财务收支预算,财务收支明细,村干部报酬,福利发放,招待费明细,农民负担情况,行政村重大建设项目,土地征用补偿款,农民建房,计划生育等需要公开的内容。镇会计服务中心每季把村级财务方面的公开表式,按照要求及时填写一式二份,一份公布,一份存档,其他公开内容由村农经员负责搜集整理填写。按照县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盐村办[20*]1号文件要求,*年我镇7个村列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村考核验收。根据工作计划在抓好面上村务公开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七个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十一月上旬通过了县里的考核验收。

农村价格监督工作主要是协助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三月份根据县发改局(物价局)会议精神,我镇开展了农民负担、涉农价格收费自查,主要涉及土管、村建、农村供水,有线电视、供电等部门,并要求各单位对20*年度的涉农收费进行自查清理,写出自查报告报县物价主管部门。通过涉农收费公示制度的落实,以及对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自查,使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下半年(11月8日)经县农民负担减负办的考核检查,我镇的农民负担日常管理工作符合上级规定的要求。

六、做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

按照盐农[20*]34号和西政[20*]14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履行政府对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监督职能,促进村级集体济的发展。今年共安排电庄、海塘、刘庄、新海、凤凰共5个行政村的20*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至10月底已全部完成年内计划的审计工作。

七、抓好村级集体货币资金的盘点:

四月份开展了一次对全镇十三个村的货币资金盘点,从盘点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白条抵现数额较大,13个村白条抵现542.5万元,多的村超过100万元,大部分是工程领款,以及历年欠款,通过盘点,要求有关村加强结算资金管理,对各种债权性的应收款和内部往来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催收,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执行库存现金限额制度,确保集体资金的安全。10—11月份对各村的应收应付款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通过清理对长期挂帐或帐户处理不当,经村班子研究后进行了调整,做到帐帐、帐实相符。

二、存在不足方面:

1、村务公开方面各村不平衡,部分村公开仍不规范,内容不全面。

2、工作上缺乏创新意识。

3、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工作,因多种原因,还有5个承包组今年不能完善好。

三、明年工作思路

按照县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围绕镇“二代会”提出的工作目标,结合农经工作实际,明年农经工作主要任务是:

1.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首先,对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其次,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第三,加强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

2.村级财务审计。按照《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的规定,根据县农村审计办公室的工作计划,对已到三年一轮审的村进行村级财务收支,以及有关专题审计。08年全镇计划安排4个村(八团、永福、永宁、兴隆)。

第4篇:村级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一是促进了科技民生工作

“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自2011年起已连续被列为自治区党委确定的“民生建设年”重点项目。各级科协组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民生建设年”重大工作部署,积极开展“科普惠农惠民”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科普示范社区、农村科普带头人的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及时周到的科技服务,引导城镇居民和青少年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能力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一年来,自治区科协系统累计开展科技服务活动1000余项,技术咨询服务1800余次。

二是建立了科普长效机制

自治区科协、财政厅始终坚持培养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带动一批、表彰一批的原则,在全疆开展科普示范典型的培养和发展。截止目前,全疆已确定653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61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465个科普带头人、46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603个社区作为自治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储备项目,为今后自治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治区还在全国首个将“科普惠农服务站”作为抓手,列为自治区科普惠农表彰对象,并先后制定出台了自治区科普服务站建设工作方案,通过引导、帮助基层科普组织和社会各界建立科普服务站,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以延长科普惠农惠民工作链。2012年,全疆新建科普惠农服务站105个,科普惠民服务站94个。截止目前,全疆已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834个,科普惠民服务站145个,其中各级科普惠农惠民表彰对象建立服务站450个。

三是提升了科普服务能力

据调查,全疆94个县市区中科协独立建制的54个,合署办公的40个。全区共有社区1613个,70%以上的社区建有科协组织(科普小组),社区科普志愿者近5万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健康发展,全疆现有各类农技协组织1883个、会员63.4万人,成为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通过“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工作在全区各地扎实有效展开,极大地促进了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提高了基层科协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了科协组织的实力。在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影响下,各县(市、区)积极筹备成立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截至目前,全疆所有的地州市科协和43个县市科协成立了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成为全国建立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最多的省区市,为进一步开展基层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四是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不断引导和支持各级各类受奖补单位开展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科普各项工作的开展,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依靠奖补资金扶持,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拓宽服务领域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推广、引进步伐,不断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昌吉州第一个获四级表彰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昌吉市榆树沟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了昌吉州乃至全疆第1个农村科技频道电视、第1个信息化数字乡镇和第1个大规模的设施林果基地,推广普及加工番茄机采技术、滴灌节水技术和设施林果种植等技术,2010年该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昌吉市率先实现1万元。和田地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紧紧围绕地区实际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新型农牧民、增加农牧民收入、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提高各族群众科学素质等方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各项科普活动,2010-2011年,工作队开展各类专项科普活动达200场次。克州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科普带头人都力坤·阿不里孜,参加工作20多年来,一直从事牲畜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治、畜禽和畜产品检疫、科技培训等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基层技术人员在农家牧点开展畜牧技术培训班337次,举办科普讲座43场,听讲人次达到万余人次,发放畜牧类科普图书近万册。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訾桂信,长期以来以帮助农民科技致富为己任,把自己的连片温室大棚办成科普培训基地,向皮山县各族农民群众普及科学技术,五年来,共举办设施农业科技讲座58场,现场技术指导3000多次,培训农民3.3万人次,培养农民技术员132人,接待上级观摩团和兄弟县市取经人员148批次1万多人,带动全县设施农业从五年前的不到100座,发展到现在的2500座,棚均效益从1600至2000元,提高到1万至1.5万元。

第5篇:村级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一、目标任务和实施原则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促进朝阳区现代农业发展,繁荣乡村旅游,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壮大农村科普服务队伍,助力首都新农村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利用“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每年评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服务专家、专业技术指导员等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实施原则

1、统一标准,公平竞争。凡符合推荐范围和条件的集体和个人均可申报,全区统一评审标准,公平评比、公平竞争。

2、差额评选,择优支持。各地区办事处、各相关单位按照评审标准和办法,对五类项目进行报审。区级专家评审组从各地区办事处和相关单位的推荐名单中择优评审,确定给予奖励的名单。

3、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安排专项资金,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科普惠农活动,进行经费补助和奖励。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和补助先进集体和个人购置科普资料和设备,以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开展培训讲座、展览、引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张等农村科普活动的支出。

4、两级表彰,双向支持。获得区级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可以获得区财政支持;同时,区科协、区财政局将评选出的区级先进集体和个人向市科协推荐,参加全市的评选表彰。

二、推荐范围和条件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推荐范围:正式登记并通过年检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推荐条件:

组织机构健全、产权明晰、遵纪守法、管理规范;会员农户在100户以上,拥有一项或多项适用技术,在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协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会员年均纯收入高于本区县农民年均纯收入20%以上;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范围:经市、区(县)科协正式批准命名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条件:

有明确的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任务目标;具有综合标准的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经常化,每年受益群众1000人次以上;推广的实用技术基本形成产业化优势,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三)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

推荐范围:长期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科普工作,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依靠科技为农民致富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科普带头人和科普志愿者。

推荐条件:

在农村开展科普工作连续3年以上;在组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带领农民致富增收,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四)农业科技服务专家

推荐范围:长期致力于服务“三农”,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面貌改变提供技术支撑,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推荐条件:

服务“三农”工作连续2年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相关科技项目促使农民增收致富,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当地农民的广泛赞誉。

(五)专业技术指导员

推荐范围:长期在农村专业技术服务第一线,对农民日常的农业生产给予全面、及时、具体的指导的区县、乡镇专业技术人员。

推荐条件:

在基层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工作3年以上;与服务对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并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生产技能水平以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成绩显著。

三、实施程序

(一)每年6月下旬,区科协下发评审通知。

(二)各地区办事处、各相关单位按照通知精神,通过区域的主要媒体广泛宣传,向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公开评审信息,凡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均可申报。同时,根据推荐条件及区域特点,参考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在本地区、本单位公示10天,广泛征求意见;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各地区办事处、各相关单位在7月30日前,将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区科协。

(三)组成区级专家评审组,对上报项目进行评审。评审期间对上报项目进行随机抽查,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等情况,取消该项目3年内参评资格,并减少所在地区或部门下一年度参评数额。评选结果在区级媒体公示10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授予年度“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年度“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四)区科协将组织专家对年度“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进行工作检查。

(五)对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补助,并于次年年初将奖励经费划拨到各地区办事处和相关单位。

(六)各地区办事处和相关单位于次年10月初对获奖励项目进行检查,并于10月15日前对项目验收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上报区科协。区科协、区财政局在次年10月20日前后对获奖项目进行验收。市科协、市财政局在次年年底前对项目进行验收。

四、有关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办事处和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推荐优秀组织和个人参评,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

受表彰的“朝阳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朝阳区科普惠农先进个人”是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区科协将把对优秀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村科普带头人评比筛选过程与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朝阳政务网、朝阳科普网、《朝阳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科普工作。

(三)客观公正,加强监督

评比推荐是实施“计划”的关键环节。各地区办事处、各相关单位要保证评比的公平、公正、公开,对推荐对象进行认真筛选,优中选优。要建立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第6篇:村级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1、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运行机制。首先,从政府到各村委会都建立健全了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组织,健全了普法工作学习制度、检查制度、培训制度、考试制度等。其次,建立近期与长远相结合的目标机制,分级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或普法计划,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制定我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切实解决各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问题,强化村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考核,不断推进行政村工作的开展。

2、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制定了**年工作意见,明确了分管领导,调整了领导小组,下设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能够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3、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将公务员、干部、青少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列为普法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首先,征订了普法教材,印制农民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识读本近千册,印制农民普法歌宣传单近3000份,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民学法难道问题。其次,不断创新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利用行政村法制学校、广播等阵地,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普法骨干培训。今年坛城司法所为中小学校上法制报告会4场次,受教育师生达3360余人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法律知识和公民道德知识宣传;组织法律工作者和志愿者进乡村等,使法律宣传教育渗透到每个家庭,做到使广大干群人人知法、懂法、护法、守法,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文明氛围。

4、加强民主管理,推进依法治村进程。扩大基层民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村民开展基层民主实践,保证村民直接行使民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首先,抓好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统揽全局的作用。其次,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健全村民公约本文来源:就爱文秘,全镇14个村委会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完善居民会议和议事制度,集体讨论决定本居住区域内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涉及打井、修路、挖沟等等重大集体事项,都由村民集体讨论解决,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最后,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便民措施,公开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和监督机制,确保依法治村健康发展。

5、认真开展全国“12.4”法制宣传日活动。**“12.4”宣传重点是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主要内容。学习宣传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人民民主制度,促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学习宣传发展基层民主法律制度,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和直接行使民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12

第7篇:村级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提升村建设和依法管理的水平,根据村“七五”普法工作规划的精神和要求,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为此特制定2016年我村普法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四、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镇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为构建和谐大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方法

1、充分利用板报专刊、法制橱窗、法制图片、固定标语、等形式,交叉开展法制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和广大青少年等普法对象,在浓厚的法制氛围中受到更加有效、更加深入的法制教育。

2、充分利用宣传栏、活动室、法制宣传学校进行法律法规宣传,结合中心工作,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时事新闻、科学技术、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村建设,宣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

3、积极联合上级部门,开展“四进村”活动,宣传相关法律,并为村的依法治理提供服务,解决群众涉法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村稳定。

4、有针对性地运用法制专刊、法制展板、宣传车等宣传工具,对群众和广大妇女、青少年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预防吸毒、贩毒,预防家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防止群体性冲突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

5、积极开展《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宣传,依法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符合村情民意的《村民自治章程》。

6、重点抓好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完善了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以保障村民代表会议所讨论决策事项真正代表多数村民意愿。

三、组织保障

第8篇:村级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一、基本思路

以精准脱贫为核心,把握完善科技扶贫体系,以点带面的科技扶贫总体布局和县乡联动、精准发力的工作方法,以提升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和全面小康为目标,全面推进21个乡镇建立完善科技扶贫服务体系,以年度计划脱贫的贫困村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科技扶贫示范户。精准制定科技扶贫措施,围绕我县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人才支持、技术培训、科学普及、民生改善和平台建设等,努力推进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

二、主要目标

(一)推进科技扶贫示范体系建设。建立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10户示范户;建立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4个、20户示范户。

(二)加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建立1个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积极探索“自主建设、投资多元、功能综合”的建设模式,实施“政府指导、企业运作、院校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联动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以64个贫困村为重点,围绕“特色果、绿色菜、道地药、生态畜”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发转化新品种1个、新技术2项,转化先进实用科技成果2项,打造一批能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性的成果转化样板。

(四)加大科技人才支撑力度。依托“县校合作”机制,联合县农牧水务局等涉农部门,精心组织,强化监管,继续选派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深入全县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以及64个贫困村等,有针对性进行科技扶贫服务,提高贫困群众种养殖技能和水平,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保障。

(五)构建科技普及培训体系。有效整合各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由省州农业专家、县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专家顾问团”,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扶贫行动。乡镇为每个贫困村确定一名农技员作为联系人,负责日常技术服务工作,协调顾问团专家开展技术帮扶。年内开展科普活动10次以上,培训农牧民6000人次以上。

(六)大力加强科技致富明白人培养。立足各村发展农业产业优势和实际情况,积极培养本村、本地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农村科技明白人213人(64个贫困村每村2人、85个非贫困村每村1人)。2016年计划培育128农村科技明白人。

(七)强化科技服务民生工作。探索推广贫困乡村民生科技,联合相关部门、乡镇在人口健康、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研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项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积极构建科技扶贫示范体系。按照省科技厅科技扶贫方案要求,全面启动镇村、村等2个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和乡村、乡村、乡村、乡村等4个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培育30户示范户。摸清现状,抓紧拟定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科技扶贫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加强科技服务专项平台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组织、分步实施,依托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1个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依托64个贫困村建立64个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点。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一是培育推广一批新品种。以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道地中药、生态畜禽”为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产、专用的突破性新品种。以生猪、肉牛、山地土鸡等家畜家禽为重点,开展品种改良推广,培育壮大地方优势品牌,支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二是集成转化一批新技术。加强贫困乡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等成果转化,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探索完善一批新模式。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的示范基地,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探索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增值模式,加强技术链协同攻关,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探索企业带动技术脱贫模式,把吸纳贫困户作为重要内容,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加大人才支撑力度。联合县级相关部门和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继续实施“三区”科技人员计划和科技特派员计划,选派科技人员到贫困乡、村提供精准科技服务。以64个贫困村为重点,组建由省州农业专家、县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农业专家顾问团”,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扶贫行动。

(五)构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体系。争取省州科技扶贫培训项目支持,与县农牧水务局、人社局等单位共同为64个贫困村各培养2名科技明白人,85个非贫困村各培养1名科技明白人。

(六)全面推进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认真制定扶贫工作规划,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级科技项目和资金,强化措施、分类指导、逐年实施,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在镇村、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开展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探索在新形势下,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助农增收和整村脱贫致富的新模式、新方法。

1.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土鸡、藏香猪养殖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2.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土鸡、藏香猪养殖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3.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紫山药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科技扶贫项目示范带动,大力发展紫山药产业,深入开展种养殖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4.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示范带动,示范推广羌活、瓦布贝母等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5.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发展瓦布贝母产业,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6.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示范带动,发展高山绿色蔬菜产业,推广海椒、洋葱等优质高海拔种植蔬菜品种;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七)大力加强民生改善。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在全县开展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开展川西北生态沙化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推广,加强地震预警、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等减灾技术研究与示范,构建区域防灾减灾技术防控体系。

四、进度安排

(一)制定工作计划(2016年1月1日-3月25日):深入调研,明确扶贫对象,摸清扶贫对象的现状,制定年度科技扶贫工作计划。

(二)工作准备阶段(2016年3月26日-4月10日):组织人员撰写科技扶贫材料,申报科技扶贫项目和资金,动员扶贫对象,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其他科技扶贫相关工作,确保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三)攻坚阶段(2016年4月11日-10月31日):组织人员全力推进科技扶贫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四)自查验收阶段(2016年11月1日-11月15日):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查漏补缺,根据省、州要求严格组织自查工作,形成自查报告。

(五)成果提交阶段(2016年11月16日-12月31日):根据省、州统一安排,按照计划提交科技扶贫年度工作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扶贫组织领导。建立全县科技扶贫组织体系,成立县级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县农牧水务局、县环保和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负责全县科技扶贫工作的统筹部署,定期研究科技扶贫工作,指导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实施,解决科技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知局,负责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的日常工作。

(二)创新科技扶贫投入机制。除精准脱贫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项目建设外,积极争取省、州科技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特色资源培育与研发,培养213名科技明白人等。2016年度组织县内企业、专合组织等预拟定上报省、州科技扶贫项目申报书5项以上,拟申报项目资金220.00万元,预计2016年投入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资金130万元。同时,健全科技金融长效对接机制,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形成支持科技扶贫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信贷风险补偿、科技担保等多种金融模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改进科技扶贫项目管理。配合省州科技主管部门,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前提下,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申报条件上,放宽申报人资格,逐步取消项目资金配套,鼓励科技人员牵头与民营科技企业、专合组织联合申报实施项目;支持方式上,实行无偿支持、后补助、贷款贴息、转移支付等;项目管理上,优化经费科目设计,注重绩效考核。

第9篇:村级普法工作计划范文

今年是“四五”普法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四五”普法的总结验收之年。五年来,我们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组织、精心指导,各行各业支持协作,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四五”普法,圆满地完成了启动准备、全面实施、总结验收各项任务。现将五年普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四五”普法工作概况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在全体公民中开展第四个五年普法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精神,2001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部署了全县“四五”普法规划的制订,7月27日,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全县实施“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决议》。2001年10月16日,县委生发〔2001〕23号文件转发了《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五年来,全县公民深入学习、宣传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大力宣传了与广大公民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了对公民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普及。据统计:全县应参加“四五”普法对象116816人。在“四五”普法的整个过程中,全县公职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卷面考试10148人次。其中,处级领导干部191人次,参考率100%;科级干部2185人次,参考率100%;一般干部4360人次,参考率98.5%;企事业单位职工3412人次,参考率98%;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受教育面达95%以上。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带头学法,各行各业认真组织,措施得力,方法可行,逐步把普法工作推向了高潮,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形成群众性的学法用法热潮,为实现依法治县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五年普法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制定规划,为“四五”普法开好局,起好步。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层层制定工作规划。“四五”普法启动后,县委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委宣传部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和县司法局长任副组长,县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司法局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人事变动,到目前已经四次进行了调整充实。各乡镇、各部门也相应建立健全了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人员较少的单位都指定一名领导负责抓普法工作。使全县“四五”普法工作形成县、乡有专门机构,有人办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同时,按照省、市委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和总结“三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县的“四五”普法规划,经县人大常委会第十一届二十二次会议审议批准后全面实施。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系统也相应制定“四五”普法规划76个。在全县启动“四五”普法动员大会上,县政府领导和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负责人在会上签订了“四五”普法责任书76份。

2、摸清“四五”普法对象,征订普法教材。在启动准备阶段,通过调查核实,摸清了全县“四五”普法对象的底数,对干部职工进行造册登记。全县有“四五”普法对象116816人,其中:县处级干部38人,乡科级干部360人,一般公务员491人,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2672人,机关工人126人,企业管理人员281人,个体工商户3590户5106人,学生15740人,流动人口718人,城镇居民2583人,农民88701人。同时,积极组织年度的“四五”普法教材的征订工作。自“四五”普法启动以来,县普法办共组织征订全国和省、地统编普法教材28678册,其中:《干部职工“四五”普法教育年度考试法律法规汇编》26900册,订送全县各村委会《云南省<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示范文本》917册,《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讲话》600册,其它法律书籍261册。征订干部职工普法合格证5836本。在五年的干部职工普法学习考试中,这些教材涉及《云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婚姻法》、《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家法》、《云南省禁毒条例》、《条例》、《公务员法》等44部法律法规。基本做到干部、职工人人有普法学习资料,学校、农村社队有统一学习教材。

3、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搞好骨干培训。为组织好“四五”普法的顺利开展,保证学习质量。县委普法办组织了一支有27人参加的普法讲师团;各系统、各部门有普法辅导员72人;各乡镇、社队有普法宣讲员95人,负责组织辅导各个层次的普法学习。县普法办共派出39人次参加省、地普法骨干培训班学习。在“四五”普法期间县级共组织骨干培训班10期767人次,各乡镇培训骨干39期2846人次,各部门和农村社队普法辅导员把宣传法律当作己任,积极负责开展工作,发挥了骨干作用。

4、认真开展宣传发动,总结“三五”普法经验,推动“四五”普法全面开展。全县的“四五”普法规划经县人大批准实施后,县委及时召开了有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领导参加的“四五”普法工作动员会议,传达了省、地关于开展“四五”普法工作的会议精神,对我县“三五”普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表彰了“三五”普法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20个,先进个人84人。各乡镇、各单位共召开“四五”普法活动会议67场次。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墙报、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四五”普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四五”普法工作深入机关、农村、厂矿、学校,在“四五”普法的开局之年基本做到“六到位”:“即层层规划、组织到位;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广泛发动、宣传到位;齐抓共管、配合到位;努力开拓、措施到位;多方配合、工作到位”。保证了普法规划实施阶段的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对象,抓好措施落实,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教育。

在“四五”普法整个实施阶段,我们始终按照规划要求,严格把好质量关,逐步把普法引向深入,推动了群众性的学法用法热潮。

1、抓住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这一重点,推动普法工作的全面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能做到学法用法,知法讲法,依法办事,是开展“四五”普法的重点要求。在“四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根据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联发的《关于在“四五”普法期间加强全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我们将领导干部的学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列入年度学习计划,坚持和巩固党委中心学习组学法制度。把法律知识作为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学法计划落实,内容落实,人员落实,制度落实。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督促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有效机制,使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活动不断深化。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县处级干部主要以参加中心组学习为主,个人自学为辅。中心组坚持每半年集中学习法律一次,县处级领导共组织学习11次,参学人数341人次。与此同时,每年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参加全市统一的法律知识考试,五年来共参加考试191人次。二是落实干部职工分层次学法考试制度。2001年“四五”普法工作启动,按照《云南省法制宣传条例》和“四五”普法规划要求,我县制定了在“四五”普法期间集中统一考试的规定,具体分四个层次进行: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普法学习考试按地区要求进行;担任实职的正科级领导干部的普法考试由人大负责;副科级领导干部,包括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的普法考试由县委普法办负责;一般干部职工的普法考试由各单位、各部门组织,普法办配合进行。在组织各类干部学法工作中,从主观上强调教育干部提高自觉学法的自觉性;客观上加强学法的强制力度;内容上突出学习重点和学用结合;方法上灵活多样,把握好学法连续性和系统性。几年来,这一制度得以有效地贯彻执行。连续五年来,共组织正科级干部437人次,副科级干部1748人次,一般干部4360人次,企业管理干部740人次,进行了44个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统一卷面考试。全县各类干部的学习已基本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一个学法讲法的氛围已经形成。三是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县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作出了《关于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监督的决定》,同时,出台了对这一决定的具体实施办法。这一制度的推出和实施,明确了对拟任命的政府组成人员和审判、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坚持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有力推动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深入开展。在“四五”普法期间,县人大常委会已经组织对拟提拨任用的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考试84人次。四是坚持公务员学法培训制度,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根据、人事部、司法部联发的《关于在全国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的意见》和地委宣传部、地委普法办、地区人事局、司法局联发的《关于“四五”普法期间在全区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组织依法行政培训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公务员的学法力度,按照地区统一安排,公务员学法内容以《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和《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为主,经过普法主管部门精心组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于2003年9月21日统一进行了全县公务员依法行政闭卷考试。各系统公务员共1021人参加了学法考试,参考率达98%,考试成绩良好。2004年,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我县先后选派骨干参加省、地组织的培训,之后,县人民政府法制办组织了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行政许可法》骨干培训学习,参加学习180人,并组织全县公务员进行了该法的学法考试,使《行政许可法》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得以深入贯彻和学习。

2、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载体,结合农村反警示教育,认真开展农村普法。农村是“四五”普法的主阵地,是普法的重点和难点。几年来,坚持结合农村实际,紧紧围绕农村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重点,以实施“三村工程”和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载体,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根据市委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四项民主”,抓两头带中间,扎实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试点工作。起草下发了2004年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意见,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于今年初对创建的村进行了考核验收,同时,起草并上报了第二批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名单。

在开展农村普法中,一是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结合抓村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级民主管理、建章立制、综合治理,组织广大农民学习与生活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方法上主要采取由农村普法宣讲员、人民调解员组织召开群众会的形式,以案释法,从处理纠纷和案件中开展法制宣传;二是县乡普法办密切配合,统一学法内容,印发宣传材料;三是组织工作队开展“送法下乡”、“送法上门”活动,开展法律、政策教育;四是结合我县开展农村反警示教育活动,进行多层次法制舆论熏陶。通过对农村广大群众宣传封建迷信和的危害,传播科学文明知识,着力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用科学、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以放电影录象、文艺演出、标语、广播、专栏、墙报等形式宣传法制,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推进反警示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据统计,“四五”普法期间全县共开展农村反警示教育活动430余场次,张贴标语300余条幅,挂图宣传280份,广播41次,放映法制录象27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466份,受教育群众9万多人次,处理和教育违法人员122人。通过深入的警示教育和宣传,广大农民自觉抵制的意识逐步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使广大农村群众受到“崇尚科学,反对”的深刻警示教育,有效维护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风气,也维护了农村基层社会治安秩序。

3、挖掘载体,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四五”普法期间,在抓好不同类型、不同对象的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基础上,我们把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多种媒体和载体,发挥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积极营造我县良好的法制环境。几年来,结合“严打”和专项整治活动,以召开公捕公判大会、公开销毁大会、发表电视讲话等形式开展公众法制宣传,并“6.26”、“10.26”、“12.4”等特殊节庆日、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期间,组织各行政执法部门上街开展法制宣传,广泛利用简报、信息、电视、电影录象、广播、法制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竞赛、座谈会、报告会、执法检查等不同形式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扩大法制宣传面和覆盖面。据统计,共召开公捕公判大会17次,受教育群众达72100人次,制作各种展版257块,展出图片2629幅,印发宣传材料31种76815份,组织开展法律咨询401次,出动宣传车171辆次,张贴标语18568条,放映普法录象190次,农村电影宣传4736场次,出专栏、墙报1081期,广播宣传1275次,组织法律知识竞赛28次,参加人数4333人。几年来,各级共召开法制宣传教育会议163次,编发简报58期,信息106篇,由于采取多种形式法律宣传,加大宣传力度,使法律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4、结合企业改制,强化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活动。经济管理部门结合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企业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着重开展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环保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考试。共组织厂长、经理、业务管理人员培训班4期740人次。组织厂矿企业职工进行44个法律法规的统一考试共参加936人次。通过学习,促进了依法管理,依法经营活动。

5、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法律宣传教育制度。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较好的法制观,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百年大计。对于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我们坚持青少年维权和守法双管齐下,以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义务教育法》为主要内容,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结合各学校的实际,主要采取了平时教育与集中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整体教育与重点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政法部门与学校挂钩联系教育相结合的制度。特别把禁毒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作为学校德育系统工程,于“6.26”“10.26”禁毒宣传日,县普法组织政法挂钩部门到学校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共展出禁毒图片1638块次,组织学生参加公捕公判大会6次,受教育人数达27500多人次。全县各个学校的法制教育基本做到教育有大纲,学习有教材,课时有保证,上课有教师。全县教师都统一参加年度法律知识考试考核。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全体师生中有了明显加强,尊法守法的风气在校园内逐步形成。

6、推进三大工程,努力深化依法治理工作

一是在地方依法治理工作中,县政府及各乡镇人民政府都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大了依法行政的力度。各级政府部门都建立了公示栏,将政府职责、领导分工、有关法律法规、办事程序、主要责任人等有关情况公示于众,实行政务公开、阳光作业。各级政府都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依程序办事,使各级政府的行为不断向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迈进。

二是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中,全县各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全面落实“执法三制”,严格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社会监督。县人大适时进行执法大检查,切实加强督促和检查,使“执法三制”落到实处。县监察局通过抓行风评议,提高了全县行政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提升了行政执法部门的形象。

三是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中,我县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建立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用制度规范村级管理和规范村民的自治行为。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中,县普法办加大指导力度,协同民政部门,组织指导村委会编印《村规民约》43份,《村民自治章程》43册。今年初,勐勐镇的千福村委会被省民政厅、司法厅命名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四是认真推进依法治县工作。1998年县人大批准了第一轮依法治县五年规划,明确提出依法治县的目标任务,2003年,第二轮依法治县五年规划制定并实施,将依法治县纳入全县工作大局。各级、各部门把推行依法治县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人大主任、县长为副组长,规格高,权威性强的依法治县领导小组。依法治县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组织领导,有工作机构,有长期规划,有短期安排,有治理行动,有初步成效。县政府组织行政部门对现行的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审查,对不规范、不适应的文件废除或重新修订,通过清理,全县涉及行政许可规定的单位有46个,共清理出应保留的行政许可规定事项309项,依法废止和取消4项,收回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权2个,确定了行政许可的事项,规范了行政实施主体。使行政事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科学化的轨道。县人大经常听取和审议行政管理工作的报告;对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分批评议;对重大和社会反响较大的司法案件进行个案调查监督;对环保、土地、水政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情况进行专题调查、视察、监督整治。县委加大对干部的管理和考核,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评议制度;对干部作风、纪律、反腐倡廉等方面的管理作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对新选拔提升的干部进行公开考试、公示制度。由于县委、政府、人大对依法治县工作的高度重视,推动各行各业依法治理的开展。全县已形成了以普法为基础,建章立制为前提,公正执法为目标,监督为保障的普法依法治理新格局。

(三)及时部署,认真搞好乡镇和部门的“四五”普法验收。

搞好检查验收工作是圆满完成“四五”普法规划任务的重要阶段,是保证普法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普法的措施。根据县规划要求,结合上级检查验收方法、步骤和标准。于2005年6月,县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双江自治县“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实施方案》,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四五”普法验收方法、步骤、内容、标准等作了要求和部署。8月8日至12日,由县委政法委、普法办牵头,从相关部门抽调12名人员组成4个普法检查验收组,对各乡镇、县属各部门77个单位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验收,总结了经验和存在问题,发现了一批在开展“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典型单位和个人,建议县委、政府给予表彰。同时,也发现一些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以便在“五五”普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改进。

三、“四五”普法的成效

通过第四个五年普法教育工作,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动了各行各业的依法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民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各级领导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五年来,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各类法制学习,同时还积极开展普法工作调研,有力促进我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各族人民群众守法意识、民主法制观念有明显提高。懂得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二)法制教育工作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云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颁布后,各级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厂矿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定期不定期的学法制度,党政管理部门完善和坚持了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干部学法讲座制度,一年一度学法考试考核制度得到较好执行。普法教育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居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五年来,结合社区热点、难点的问题,以“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万家”为载体,依托社区居民学校,通过上法制课、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出、开展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宣传普及以宪法为主的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明显提升,参与民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四)社会治安不断好转,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年来,我们结合开展城镇村庄环境整治、文化市场、非法宗教、交通运输市场和学校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集中开展了禁赌、打假等专项斗争,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活动和“平安双江”的创建等一系列的宣传造势,通过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净化了社会环境。几年来,我县的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2002年,我县被省政府授予“无毒县”称号,并于2004年巩固了这一荣誉称号。

四、开展“四五”普法的几点体会

“四五”普法工作能取得好的成绩,是各级党政组织重视支持,各部门积极配合,普法主管机关认真组织,狠抓落实的结果。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各级领导重视,加强领导,是搞好普法工作的重要保证。自开展“四五”普法以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普法工作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落实。县委、人大、政府领导每年都参加普法会议,听取总结汇报,关注普法工作的进展,及时作出具体指导。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对“四五”普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议。县、乡政府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为普法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物质基础。

(二)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学法用法,是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五年普法中,始终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作为重点,各级领导积极参加普法学习、普法培训,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律知识考试。由于各级领导带头,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学法用法氛围,推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热潮,使普法工作不断深化和发展,使规划目标能圆满完成。

(三)建立制度,狠抓落实,是推进普法工作的重要措施。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制度作保证。在几年来的普法实践中,不断总结,制定了一些好的制度,取得很好效果。首先是强化各级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任前学法考试制度;其次是建立干部职工每年一次法律知识考试、登记、发证制度;三是坚持骨干培训制度;四是层层建立和培养了一支宣传队伍,保证了普法质量。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普法工作的开展。

(四)坚持普治并举,学用结合,是开展普法工作的落脚点。普法是依法治理的基础,依法治理是普法的深化和延伸。在“四五”普法中,围绕依法治县规划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紧密结合,把学以致用贯穿于普法之中。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开展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活动;行政执法部门推行了执法“三制”;社会服务部门“公示”“公告”了服务承诺制;厂矿企业推行“两公开”制度。已逐步形成了基层、行业、地方依法治理的基本格局,推进了依法治县的进程。

五、“四五”普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四五”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有少数部门的领导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

二是外来流动人口的普法工作还缺乏好的载体,普及面还不够;

三是部门和区域之间普法工作还不平衡,学习贯彻与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得很好,但对公共法的学习还不够主动;

四是普法依法治理的典型经验总结推广不够,指导不及时;

五是基层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农村的普法宣传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加强。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以“四五”普法检查验收为契机,针对一些部门、乡镇存在的不足,督促整改。既认真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又鞭策后进,确保“四五”普法取得的成效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是进一步营造普法和依法治理的良好氛围,强化干部的学法用法、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依法赔偿制,为全社会学法、用法、护法带好头。

三是认真总结经验,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化,为全面推进我县“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打好理论基础,使我县的法制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为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