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亨利二十年后范文

欧亨利二十年后精选(九篇)

第1篇:欧亨利二十年后范文

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对话的会话含义开题报告ƪһ 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XXX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编 号:

论文(设计)题目: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对话的会话义 学院: XXX学院 专业: 英语教育 班级: XXXX级英语教育X班 学生姓名:XXX 学号: 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 职称:副教授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探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其主要任务通过分析两个原则在文学中的应用而指导分析文学作品。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整体介绍论文的结构和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对相关文学作品和语用学理论的文献论述。,第三章介绍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 第四章运用两个原则对欧亨利小说中对话进行分析,第五章论文总结。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本论文的基础条件是不同的语言学家对相关理论的运用研究。

研究路线是运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对欧亨利短篇小说对话进行分析。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两个原则在文学中的应用指导分析文学作品。

4、主要参考文献

Grice, H. P.1975.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Huang, Guiqing. 2009. From Language to Pragmatics Theory and Practice. Xia Men:

Xia Men University Press.

O Henry. 2004. Short Stories of O Henry Qing Dao:Qing Dao Press.

何自然,冉永平,2009。《新编语用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姜望琪,2003。《当代语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注:一式三份,学院(系)、指导教师、学生各一

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议书

XX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英语论文-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篇二 附表6: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系 别:

专 业:

英 语 教 育

指导教师:

作者姓名: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善于观察生活各个方面,其故事人物一般都是他寄予同情的小市民,情节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国内外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他的作品的各个方面,如欧亨利小说的结构艺术。象他的独特的小说结尾;他的小说的写作技巧与风格,象充斥于作品的字里行间的幽默与讽刺。以及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各个方面。评论家弗门(hjforman)认为亨利具备漠泊桑的技巧,而幽默上则远超过他。

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但从世界范围来进行衡量,象欧亨利在《四百万》中那样以明快,抒情的描法写出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写出他们的内心痛苦和快乐的小说实不多见。更主要的是通过一些小人物命运的描写,在戏而不谑的讽刺和怒而不哀的揭露中,显示出作者对社会的抨击。

本选题将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作者在短篇小说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在作者数量众多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见到当时美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小人物、骗子、富翁等。这些形象已有不少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典型。欧亨利短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为人们认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提供了生动而准确的形象材料。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欧亨利是美国文学史上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本课题研究的是欧亨利短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作者写了许多故事,围绕虚假的掩饰,无情的欺骗,伪装的高贵等主题,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贫穷但快乐的小人物,善良的骗子,阴险狡诈的富翁等等。他运用写实手法,具体刻画情节,同时穿插幽默与讽刺于情节中,成功的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作者独特的小说结构艺术,写作技巧与风格是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值得我们模仿和借鉴的。很有研究价值。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本研究涉及到四大步骤:选题、查找资料、定题和写提纲,以及最后完成论文的主体部分。选题是基于阅读多篇资料后所得到的感想,收集的资料来源于学校图书馆,系资料室,电子阅览室以及互联网。定题和写提纲是在详细阅读查找的资料后,对自己所获得信息的选择和综合。

本课题将从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分类以及其写作手法,如写实手法,情节刻画和幽默与讽刺手法及作品体现的主题思想三个方面来研究怎样成功的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对深化作品主题和体现作品中蕴含的社会意义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四、研究工作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e.hudson long, ohenry the man his work[c]. new

york:russell russell, 1969.

[2] mathiews, franklink, introduction to the ransom of red chief other ohenry stories[c]. new york:doubleday, doran company, 1921.

[3] medrick fred. 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literature[m]. henan university press, 1985.

[4] ohenry, heart of the west[m]. new york: mcclure, 1907.

[5] ohenry, the four million[m]. new york:dobleday, doran company. 1906.

[6] 荣四才. 欧亨利与欧亨利奖[j]. 外国文学. 1993(6):34 35.

[7] 吴伟仁.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六、教研室评议意见:

教研室负责人

年 月 日

七、系领导审核意见:

第2篇:欧亨利二十年后范文

论文摘要:在美国作家欧·亨利将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创作中,为大家所熟知的《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犯罪性内容,这部分作品不仅以惊人的结尾和精巧的结构具有典型的欧 ·亨利风格,还以别致的内容表达了深沉的爱,从历史的背面投射出了那个年代美国的社会环境、美国民众的心理状态。他们大多运用双线结构,从现实与浪漫两种角度观察、反映人的内心,在双线的明暗交叉中最终得到汇总和升华,体现了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思想价值,十分值得我们去关注。

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家。他创作的小说主要取材于美国社会基层,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世人对欧 ·亨利印象最深的是“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景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是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料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瑚而其中为人熟知的是一些著名篇目,比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等等,都以其出人意料的结局和真挚的情感或者对美国社会辛辣的讽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本文所关注这一部分短篇小说,大部分也具有“欧氏风格”,加上具有拉丁美洲风情的描写与西部牛仔的粗犷,令读者别有一番感受。

一、 双线结构的延展

(一)理性的审视

在欧 ·亨利的这部分小说中,主人公大多是勇敢、坚毅、又富有人性的牛仔、大盗或。他们虽然有着为人不齿的盗窃、杀人行为,但行侠仗义,同情社会底层的弱者,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心灵。而且他们对于社会上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极为蔑视,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并了解他们“罪”的一面。 小利亚诺是《双料骗子》的主人公。在中,小利亚诺为口角开枪射死了一名青年。那名青年的追随者很多,为了躲避复仇者,小利亚诺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他乘船到了南美海岸,居住在一个不知名的国家。在那里他被美国大使馆的领事看中,参加了一场骗局,在左手上绣一只标志某富豪家族的鹰的刺青,冒充当地一位其失踪多年的儿子,以获得他保险箱里大笔的现金。当他们达成协议后,小利亚诺摇身变为贵族公子哥,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奢华生活和母爱的温暖,在领事提出分钱时,他毁约并威胁领事的生命,要求他保守秘密。正是所谓双料骗子。吉米 ·瓦伦汀是《重新做人》的主人公。他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又开始在不同的地区作案,而且金额一次比一次高,不得不使警方高度重视。他的盗窃手段高超,拥有全套精密的高尖端盗窃设备,并且手法独特,干净利落,如果他之后不决定金盆洗手,更多更豪华的保险箱也只是形同虚设。

詹姆斯医师是《提线木偶》的主人公。表面上他是著名的医师,但“业余”还会做一些盗窃的营生,并且手法同样高明。在朋友圈子里,他被称为“了不起的希腊人”,一半是因为“他冷静的绅士风度”,另一半“是在帮会黑话里指头儿和出谋划策的人。凭他的地址、职业的影响和威望,他能搞到信息,供哥制定计划,干非法勾当。”当一天凌晨-,他刚刚作案归家,还穿着大夫的衣服时,途中遇到一位黑人保姆向他求救,因为家中有病危的患者,当了解到那个家庭情况后,他企图从濒临死亡的病人口中得知他们家的钱藏在哪里,但在打开保险箱后却发现空无一物。而病人也在他的嘲讽中死去,等等。像詹姆斯医师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有着劣迹斑斑的过去,他们面临着最黑暗的现实并且融人了那样的黑暗,他们不仅仅代表了底层的生活,更代表了人类自我的膨胀,他们的需求是马斯洛理论中的最底层,他们的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欧·亨利用这样一副黑色的斗篷吸引着我们,在撒旦式的外表下,用理性的目光审视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将肮脏、鄙陋、血腥展示出来。但如果小说仅仅为了残忍的揭露,那欧 ·亨利也只能是一名现实主义的“战士”,但他优美的心灵令世人感到惊异,因为他在现实主义下仍然有着可贵的幽默和浪漫气质,这些小说因为他的匠心变得不同一般。描写出这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罪与爱双线交织在这些人的身上,令人深思。

(二)人性的洋溢

在描写了种种罪恶之后,欧 ·亨利笔锋一转,带我们走进另一片完全不同的世界——被一种难以言说的爱与人性之暖所包围的世界。

小利亚诺,当他第一次进入那个贵族家庭,当第一天夜晚,那位善良的母亲为他掖好被角,并赞美天主将她的宝贝儿子送回来之时,他便下定决心不再伤害这位善良的母亲,不再让她有失子之痛。而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他一直隐藏的,就是那个被他杀死的年轻人的左手有着相同的鹰的家族标志。

《重新做人》中的吉米 ·瓦伦汀,在他进人那个小镇后,遇到了一位好似天使般的小姐,他为之倾心 ,并从那之后洗手不干,一心经营自己的鞋店,做一位普通 、合法的公民。当他事业有成并与那位小姐订婚时,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这位小姐的父亲,一位银行家,新购置了先进的保险门,在向家人展示时,大女儿的孩子被锁了进去,所有人都心急如焚,于是,准备将那副工具送给别人的吉米决定不顾一切“重操旧业”,在短短的十分钟内,打开了门救出了孩子。很难想象在那尴尬的气氛下吉米是怎样的心情。赶来逮捕他的警察本 ·普赖斯在看到这一切后 ,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但一切可能有些晚了,准备重新做人的吉米,从那之后可能又要开始新的流浪生活。《提线木偶》中的詹姆斯医师,发现那位奄奄一息的病人是一位疯狂的赌徒,并经常对自己善良、温柔的妻子拳脚相加。之后他打开保险箱一无所获,那位病人嘲笑他在医师的外表下做无耻的勾当,他则冷静地在病人断气前对他说:“到 目前为止,我可从来没有揍过女人。”当这位病人死去后,医师明白了,他的挥霍使这个家家徒四壁,女主人不仅赔上了自己的一切还倍受虐待。于是他在走时将自己刚刚盗来的钱全部给了女主人,并说那是病人给她的遗产。“凶手的假话像一颗小星星,在爱情的坟墓上空闪烁。”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女主人激动不已,并体验到在多年冷酷无情后的“爱”的温暖。不得不说,这些小说中故事的结尾令人惊异,也令人感动。越是冷酷无情的人,动情之后才越感人。欧·亨利懂得这一点,他让这些身负罪责的冷面人物同时拥有流露真情的举动。小诺利亚为了赎罪,为了让这位善良的母亲不再受伤;吉米为了爱,放下了自己的尊严;詹姆斯为了一个受苦女人的生活,为了弥补那个没有人性的赌徒的罪过,这种行为甚至有“劫富济贫”的味道。在自我的本性“恶”的一面暴露后,超我“爱”的一面却得到了体现。文章用现实与浪漫两条线索将人事、世事展现出来,最后在人性的彰显中让两条线索交汇,构建出一个完整、多元的社会。l3 正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所言,龙所代表的意志是“你应该”,狮子却怒吼着“我想要”。理性与冲动无往不是一对矛盾,在哲学家的眼中和文学家的笔下,这两种元素让世界变得火药味浓重,也是这两种元素让人生变得更精彩、更具有挑战性。欧 ·亨利用 自己的方式揭露了这对矛盾,并且构建出一个多元的复杂的世界。

二、多元世界的构成

(一)具象世界柏拉图说,世界上有三种床:木匠的床、画匠的床、理念的床。他们一一对应着具体的床、幻想的床。床之所以为床,理念的床是真实的床,而木匠的创造只是描摹了其中的一些特点,不具有普遍性(床与床不同),画匠的床更是虚无的,是“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由此可以将世界划分为:具象的世界——现实生活,影像的世界——被投射的世界,幻象的世界——真正的世界。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喜怒哀乐由此而生,作家们的创作也同样。文学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带给了欧·亨利更多的生活阅历,更多的人生感悟。所以,同样是反映美国社会状况,欧·亨利选择了各个方面的人物,包括了这样盗窃、杀人、诈骗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推究起来,是现实生活对欧亨利的影响。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在奥斯汀国民银行工作时,因为短缺了一笔现金而受到怀疑和逮捕,之后他开始了在中南美洲的逃亡生活。在他的妻子病危之时,他冒着风险回去探望她,也因此被捕 ,在俄亥俄州监狱坐了三年。这一段流亡与被捕的经历,不得不说是欧 ·亨利的一笔财富,这使他拥有了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经历,体验到了更多不同的生活,乞丐、小偷、杀人犯、囚徒、死亡… … 他接触到更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感受到更多的人情世故,他明白了更多属于美国底层人民的生活道理而在他被怀疑为盗窃犯,流落在异乡,身无一物,备受欺凌时,或许他会真的幻想成为那种技术高超的大盗,可以过那种一夜暴富,快乐自由的生活,又能借此帮助弱小可怜的人,惩处那些谋取非法利益的所谓上层人士 ,可以在这种流浪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尽管现实是残酷的,总会给他以打击,但正像现在很多人崇拜赌神、神偷、盗帅一样,向往那种在惊险刺激之后珠光宝气、奢华雍容的生活,在无法达到时表现出来就是喜爱看那种题材的电影、书籍。而当年的欧·亨利,也许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正幻想着这样的生活,尤其是无法拥有那样的生活,甚至要流离失所,风餐露宿,反差大渴望应该会更大吧。

经常与那些社会下层的人接触,作家看惯了偷窃、诈骗等等各种犯罪,他深深地了解那些罪行背后的原因,所以他更多的不是指责那些人扰乱社会治安或其它站在政府角度的考虑,他明白那些人本性都是善良的,体现在小说中,便是我们所见到的充溢着爱与人性与反思的描写、叙述。

(二)影像世界

人类没有艺术可以生存,但无法生活。我们用各种方式来再现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且蕴含了我们自己的观点、看法。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等,无不是影像化的生活,抽象后的生命。欧 ·亨利的短篇小说更是凝练 、精彩的影像,勾勒出了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以自己的笔触,描写了在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的生活给予他的印象。作家自身的缺失性体验成就了他独到的视角与深刻的反省。亲身经历并且真实的表达出来给人看,这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宗旨。在“美国式幽默”的背后,蕴含着带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对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社会,对于被金钱 、欲望异化了的美国人,对于在原始状态和异化状态之间徘徊不定的人群,他都有着自己的分析和态度。在现实主义中蕴含浪漫主义,不得不说是处于转型社会阶段的作家的共性,也是体现在欧 ·亨利小说中的特色。

对于欧 ·亨利,除了阮温凌教授所著《走进迷宫—— 欧 ·亨利的艺术世界》之外,其他的细致研究相对较少。这有 自然有很多原因,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欧 ·亨利,正是因为短篇小说而为世人关注,但也是因为短篇小说的本身局限,而难以达到更高的成就。欧 ·亨利短篇小说短小、精炼的优点自不必说,于简洁的文字中蕴含大故事、蕴含深意味,往往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短篇小说也受到篇幅限制,无法展现历时更长、人物更复杂、情节更曲折的内容。正如亭阁虽玲珑,犹可一眼望穿富丽堂皇的深宫大院迂回纵深,才往往引人人胜欧·亨利的小说,也因此受到限制,当大家都在关注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长篇小说时,短篇小说往往只是用来调剂的“花生米”,欧 ·亨利所创作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又难以达到他短篇小说的水平,用炒花生米的手法来做海鲜,可想结果有些差强人意。再次,欧 ·亨利本人的创作,因为有分层所以只有一部分被文学评论家推崇的作品为世人所知,而其中的名篇便屈指可数了,其实他的另一部分小说,也就是本文所关注的这一部分小说,虽然传诵度不高,但个人认为不仅在立意上取自西部草原,在生活上富有美国牛仔的特色,在抨击人性丑陋、赞美人性善良的方面也都是很有力度的。又正是因为这种来自西部草原的清风,让欧·亨利的现实主义小说带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其中的流浪、冒险,与决斗,美女与美景,都含有对绝对自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虽然有些不合时代的背景,但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写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原始状态下的西部生活、西部文化的冲击,与现实主义的直接描写相比,另辟蹊径,殊途同归。

回到这部分“犯罪性小说”,阮温凌教授也根据题材和主题将其分为“西部牛仔小说”“失业者流浪者小说”“骗子小说”“强盗小说”等等九类,但在这里,我将其统称为“犯罪性小说”,不是因为其中都有犯罪情节,虽然部分确实是描写了偷盗、决斗镜头,但更因为这是人性原初的.本能爆发,蕴含一种“犯罪”的冲动,体现在牛仔、流浪者、强盗甚至、医生、商人身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对于金钱、地位的攫取,以及在攫取过程中的体验,或者说“超越性体验”,体会到自身价值的超越和“博弈”中的刺激。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这种冲动总会在人体内存在,不论是有外部压力的刺激或者只是内部能量的驱动,所以这也成为现代社会的商业卖点。

欧·亨利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带着文学家的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腥味,带着烟草、酒精和血的刺鼻,成为最赤裸、最诱人的人性的写照。这也是现代青年对于这种犯罪性的作品,譬如《史密斯夫妇》《霹雳娇娃》一类的影视作品十分热衷的原因。

(三)幻象世界

这一部分小说大多具有“现实性”与“浪漫性”两条线索,欲扬先抑,揭露了现实的残酷之后对人性的光辉进行升华,并且努力使道德、理性对人的约束与人性本原的冲动结合在一起。精神化的文学作品虽然是镜中的倒影,但其背后的思索与认知却是最真实的生活。欧·亨利告诉我们:对与错难有定论,标准在于人的立场和心志;一个人做了错误的事情,并不代表这个人是错误的;一个人在顺从自己本我意志的同时 ,也可以达到超我的境界。一个人必然会犯一些错误,但你怎样去面对和解决,决定了你能否获得内心的宁静。如果一个人真的希望过新的生活,那么周围的人应该给他这样的机会等等。我们不难想象作者是经过多大的努力才将自己眼见的那些恐怖、血腥地现实,转化为仅仅无情的描写现实的文字,是怎样将自己的困惑和绝望、忧伤转化为向大众、读者发出的对真、善、美的号召。柏拉图在讲述他那精妙的比喻后说过,文学艺术与现实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不能否认,文学是对现实的本体化后的再演绎、再诠释,其中,作家也是创作者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将丑恶的描绘的更不堪,将美好的描绘的更诱人,或者将丑恶与美好的对比进一步扩大,让坠落的感觉冲击读者的心灵。从这个角度看,欧 ·亨利是一位美化者,虽然他也描写了冒险、刺激的场景,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把令人痛苦和无奈的结局展示给人们,他的浪漫性大于现实性,这也是他的作品可能有并不十分深刻之嫌的原因。悲剧的力量就在于“将美好的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但欧·亨利没有敢毁灭自己的希望和生存的勇气,他的坚强和天真来自内心的本性,也来自梦想和理想。欧·亨利在描写不同的犯罪行为背后,隐含了深深的人性的爱与美,是淳朴的美国人民所拥有的,是不同于上层贵族的伪装、粉饰的情感。在原始冲动与文明外套的撕扯中,欧·亨利选择了卸掉外衣,套上一层绅士的马甲,在“欲遮还羞”的状态下,让我们隐约窥到了当时的真正社会。表达这样的主题,是欧 ·亨利见到、听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之后的向往与冲动,但能够在这样的主题下有所升华,又是他的思想、内涵所决定的。或许,这也是他眼中真实的世界,应该真实存在的那个世界。在缺失性体验的基础上,在对人本欲望和人格控制这对矛盾的思考后,在现实的拷打和理想的召唤中,欧·亨利以既不颓废也不激进的笔触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当时的美国。双线结构交织出的多元世界,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永恒的人性。

参考文献

[1]徐峙,曾双余,马跃.世界文学史:下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2]赖干坚.欧·亨利研究的一部开拓性著作——评《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J].外国文学,1999(2).

[3]李艳云,欧阳友珍.欧·亨利小说中的人性意识[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4]阮温凌.从保险库走出来的新人——《重新做人》的两个“感化”与生活原型[J].名作欣赏,1999(2).

第3篇:欧亨利二十年后范文

论文摘要:在美国作家欧·亨利将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创作中,为大家所熟知的《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犯罪性内容,这部分作品不仅以惊人的结尾和精巧的结构具有典型的欧 ·亨利风格,还以别致的内容表达了深沉的爱,从 历史 的背面投射出了那个年代美国的社会环境、美国民众的心理状态。他们大多运用双线结构,从现实与浪漫两种角度观察、反映人的内心,在双线的明暗交叉中最终得到汇总和升华,体现了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思想价值,十分值得我们去关注。  

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家。他创作的小说主要取材于美国社会基层,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世人对欧 ·亨利印象最深的是“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景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是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料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 艺术 魅力。”…瑚而其中为人熟知的是一些著名篇目,比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等等,都以其出人意料的结局和真挚的情感或者对美国社会辛辣的讽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本文所关注这一部分短篇小说,大部分也具有“欧氏风格”,加上具有拉丁美洲风情的描写与西部牛仔的粗犷,令读者别有一番感受。  

一、 双线结构的延展  

(一)理性的审视  

在欧 ·亨利的这部分小说中,主人公大多是勇敢、坚毅、又富有人性的牛仔、大盗或。他们虽然有着为人不齿的盗窃、杀人行为,但行侠仗义,同情社会底层的弱者,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心灵。而且他们对于社会上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极为蔑视,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并了解他们“罪”的一面。  小利亚诺是《双料骗子》的主人公。在中,小利亚诺为口角开枪射死了一名青年。那名青年的追随者很多,为了躲避复仇者,小利亚诺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他乘船到了南美海岸,居住在一个不知名的国家。在那里他被美国大使馆的领事看中,参加了一场骗局,在左手上绣一只标志某富豪家族的鹰的刺青,冒充当地一位其失踪多年的儿子,以获得他保险箱里大笔的现金。当他们达成协议后,小利亚诺摇身变为贵族公子哥,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奢华生活和母爱的温暖,在领事提出分钱时,他毁约并威胁领事的生命,要求他保守秘密。正是所谓双料骗子。吉米 ·瓦伦汀是《重新做人》的主人公。他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又开始在不同的地区作案,而且金额一次比一次高,不得不使警方高度重视。他的盗窃手段高超,拥有全套精密的高尖端盗窃设备,并且手法独特,干净利落,如果他之后不决定金盆洗手,更多更豪华的保险箱也只是形同虚设。  

詹姆斯医师是《提线木偶》的主人公。表面上他是著名的医师,但“业余”还会做一些盗窃的营生,并且手法同样高明。在朋友圈子里,他被称为“了不起的希腊人”,一半是因为“他冷静的绅士风度”,另一半“是在帮会黑话里指头儿和出谋划策的人。凭他的地址、职业的影响和威望,他能搞到信息,供哥制定计划,干非法勾当。”当一天凌晨-,他刚刚作案归家,还穿着大夫的衣服时,途中遇到一位黑人保姆向他求救,因为家中有病危的患者,当了解到那个家庭情况后,他企图从濒临死亡的病人口中得知他们家的钱藏在哪里,但在打开保险箱后却发现空无一物。而病人也在他的嘲讽中死去,等等。像詹姆斯医师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有着劣迹斑斑的过去,他们面临着最黑暗的现实并且融人了那样的黑暗,他们不仅仅代表了底层的生活,更代表了人类自我的膨胀,他们的需求是马斯洛理论中的最底层,他们的行为是 法律 所不允许的。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欧·亨利用这样一副黑色的斗篷吸引着我们,在撒旦式的外表下,用理性的目光审视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将肮脏、鄙陋、血腥展示出来。但如果小说仅仅为了残忍的揭露,那欧 ·亨利也只能是一名现实主义的“战士”,但他优美的心灵令世人感到惊异,因为他在现实主义下仍然有着可贵的幽默和浪漫气质,这些小说因为他的匠心变得不同一般。描写出这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罪与爱双线交织在这些人的身上,令人深思。  

(二)人性的洋溢  

在描写了种种罪恶之后,欧 ·亨利笔锋一转,带我们走进另一片完全不同的世界——被一种难以言说的爱与人性之暖所包围的世界。  

小利亚诺,当他第一次进入那个贵族家庭,当第一天夜晚,那位善良的母亲为他掖好被角,并赞美天主将她的宝贝儿子送回来之时,他便下定决心不再伤害这位善良的母亲,不再让她有失子之痛。而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他一直隐藏的,就是那个被他杀死的年轻人的左手有着相同的鹰的家族标志。

《重新做人》中的吉米 ·瓦伦汀,在他进人那个小镇后,遇到了一位好似天使般的小姐,他为之倾心 ,并从那之后洗手不干,一心经营自己的鞋店,做一位普通 、合法的公民。当他事业有成并与那位小姐订婚时,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这位小姐的父亲,一位银行家,新购置了先进的保险门,在向家人展示时,大女儿的孩子被锁了进去,所有人都心急如焚,于是,准备将那副工具送给别人的吉米决定不顾一切“重操旧业”,在短短的十分钟内,打开了门救出了孩子。很难想象在那尴尬的气氛下吉米是怎样的心情。赶来逮捕他的警察本 ·普赖斯在看到这一切后 ,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但一切可能有些晚了,准备重新做人的吉米,从那之后可能又要开始新的流浪生活。《提线木偶》中的詹姆斯医师,发现那位奄奄一息的病人是一位疯狂的赌徒,并经常对自己善良、温柔的妻子拳脚相加。之后他打开保险箱一无所获,那位病人嘲笑他在医师的外表下做无耻的勾当,他则冷静地在病人断气前对他说:“到 目前为止,我可从来没有揍过女人。”当这位病人死去后,医师明白了,他的挥霍使这个家家徒四壁,女主人不仅赔上了自己的一切还倍受虐待。于是他在走时将自己刚刚盗来的钱全部给了女主人,并说那是病人给她的遗产。“凶手的假话像一颗小星星,在爱情的坟墓上空闪烁。”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女主人激动不已,并体验到在多年冷酷无情后的“爱”的温暖。不得不说,这些小说中故事的结尾令人惊异,也令人感动。越是冷酷无情的人,动情之后才越感人。欧·亨利懂得这一点,他让这些身负罪责的冷面人物同时拥有流露真情的举动。小诺利亚为了赎罪,为了让这位善良的母亲不再受伤;吉米为了爱,放下了自己的尊严;詹姆斯为了一个受苦女人的生活,为了弥补那个没有人性的赌徒的罪过,这种行为甚至有“劫富济贫”的味道。在自我的本性“恶”的一面暴露后,超我“爱”的一面却得到了体现。文章用现实与浪漫两条线索将人事、世事展现出来,最后在人性的彰显中让两条线索交汇,构建出一个完整、多元的社会。l3 正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所言,龙所代表的意志是“你应该”,狮子却怒吼着“我想要”。理性与冲动无往不是一对矛盾,在 哲学 家的眼中和文学家的笔下,这两种元素让世界变得火药味浓重,也是这两种元素让人生变得更精彩、更具有挑战性。欧 ·亨利用 自己的方式揭露了这对矛盾,并且构建出一个多元的复杂的世界。 

二、多元世界的构成  

(一)具象世界柏拉图说,世界上有三种床:木匠的床、画匠的床、理念的床。他们一一对应着具体的床、幻想的床。床之所以为床,理念的床是真实的床,而木匠的创造只是描摹了其中的一些特点,不具有普遍性(床与床不同),画匠的床更是虚无的,是“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由此可以将世界划分为:具象的世界——现实生活,影像的世界——被投射的世界,幻象的世界——真正的世界。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喜怒哀乐由此而生,作家们的创作也同样。文学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带给了欧·亨利更多的生活阅历,更多的人生感悟。所以,同样是反映美国社会状况,欧·亨利选择了各个方面的人物,包括了这样盗窃、杀人、诈骗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推究起来,是现实生活对欧亨利的影响。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在奥斯汀国民银行工作时,因为短缺了一笔现金而受到怀疑和逮捕,之后他开始了在中南美洲的逃亡生活。在他的妻子病危之时,他冒着风险回去探望她,也因此被捕 ,在俄亥俄州监狱坐了三年。这一段流亡与被捕的经历,不得不说是欧 ·亨利的一笔财富,这使他拥有了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经历,体验到了更多不同的生活,乞丐、小偷、杀人犯、囚徒、死亡… … 他接触到更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感受到更多的人情世故,他明白了更多属于美国底层人民的生活道理而在他被怀疑为盗窃犯,流落在异乡,身无一物,备受欺凌时,或许他会真的幻想成为那种技术高超的大盗,可以过那种一夜暴富,快乐自由的生活,又能借此帮助弱小可怜的人,惩处那些谋取非法利益的所谓上层人士 ,可以在这种流浪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尽管现实是残酷的,总会给他以打击,但正像现在很多人崇拜赌神、神偷、盗帅一样,向往那种在惊险刺激之后珠光宝气、奢华雍容的生活,在无法达到时表现出来就是喜爱看那种题材的电影、书籍。而当年的欧·亨利,也许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正幻想着这样的生活,尤其是无法拥有那样的生活,甚至要流离失所,风餐露宿,反差大渴望应该会更大吧。 

经常与那些社会下层的人接触,作家看惯了偷窃、诈骗等等各种犯罪,他深深地了解那些罪行背后的原因,所以他更多的不是指责那些人扰乱社会治安或其它站在政府角度的考虑,他明白那些人本性都是善良的,体现在小说中,便是我们所见到的充溢着爱与人性与反思的描写、叙述。 

(二)影像世界 

人类没有艺术可以生存,但无法生活。我们用各种方式来再现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且蕴含了我们自己的观点、看法。绘画、雕塑、 音乐 、文学等等,无不是影像化的生活,抽象后的生命。欧 ·亨利的短篇小说更是凝练 、精彩的影像,勾勒出了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以自己的笔触,描写了在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的生活给予他的印象。作家自身的缺失性体验成就了他独到的视角与深刻的反省。亲身经历并且真实的表达出来给人看,这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宗旨。在“美国式幽默”的背后,蕴含着带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对于资本主义迅速 发展 的社会,对于被金钱 、欲望异化了的美国人,对于在原始状态和异化状态之间徘徊不定的人群,他都有着自己的分析和态度。在现实主义中蕴含浪漫主义,不得不说是处于转型社会阶段的作家的共性,也是体现在欧 ·亨利小说中的特色。

对于欧 ·亨利,除了阮温凌教授所著《走进迷宫—— 欧 ·亨利的 艺术 世界》之外,其他的细致研究相对较少。这有  自然 有很多原因,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欧 ·亨利,正是因为短篇小说而为世人关注,但也是因为短篇小说的本身局限,而难以达到更高的成就。欧 ·亨利短篇小说短小、精炼的优点自不必说,于简洁的文字中蕴含大故事、蕴含深意味,往往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短篇小说也受到篇幅限制,无法展现历时更长、人物更复杂、情节更曲折的内容。正如亭阁虽玲珑,犹可一眼望穿富丽堂皇的深宫大院迂回纵深,才往往引人人胜欧·亨利的小说,也因此受到限制,当大家都在关注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长篇小说时,短篇小说往往只是用来调剂的“花生米”,欧 ·亨利所创作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又难以达到他短篇小说的水平,用炒花生米的手法来做海鲜,可想结果有些差强人意。再次,欧 ·亨利本人的创作,因为有分层所以只有一部分被文学评论家推崇的作品为世人所知,而其中的名篇便屈指可数了,其实他的另一部分小说,也就是本文所关注的这一部分小说,虽然传诵度不高,但个人认为不仅在立意上取自西部草原,在生活上富有美国牛仔的特色,在抨击人性丑陋、赞美人性善良的方面也都是很有力度的。又正是因为这种来自西部草原的清风,让欧·亨利的现实主义小说带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其中的流浪、冒险,与决斗,美女与美景,都含有对绝对自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虽然有些不合时代的背景,但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写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原始状态下的西部生活、西部文化的冲击,与现实主义的直接描写相比,另辟蹊径,殊途同归。 

回到这部分“犯罪性小说”,阮温凌教授也根据题材和主题将其分为“西部牛仔小说”“失业者流浪者小说”“骗子小说”“强盗小说”等等九类,但在这里,我将其统称为“犯罪性小说”,不是因为其中都有犯罪情节,虽然部分确实是描写了偷盗、决斗镜头,但更因为这是人性原初的.本能爆发,蕴含一种“犯罪”的冲动,体现在牛仔、流浪者、强盗甚至、医生、商人身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对于金钱、地位的攫取,以及在攫取过程中的体验,或者说“超越性体验”,体会到自身价值的超越和“博弈”中的刺激。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这种冲动总会在人体内存在,不论是有外部压力的刺激或者只是内部能量的驱动,所以这也成为 现代 社会的商业卖点。

欧·亨利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带着文学家的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腥味,带着烟草、酒精和血的刺鼻,成为最赤裸、最诱人的人性的写照。这也是现代青年对于这种犯罪性的作品,譬如《史密斯夫妇》《霹雳娇娃》一类的影视作品十分热衷的原因。 

(三)幻象世界 

这一部分小说大多具有“现实性”与“浪漫性”两条线索,欲扬先抑,揭露了现实的残酷之后对人性的光辉进行升华,并且努力使道德、理性对人的约束与人性本原的冲动结合在一起。精神化的文学作品虽然是镜中的倒影,但其背后的思索与认知却是最真实的生活。欧·亨利告诉我们:对与错难有定论,标准在于人的立场和心志;一个人做了错误的事情,并不代表这个人是错误的;一个人在顺从自己本我意志的同时 ,也可以达到超我的境界。一个人必然会犯一些错误,但你怎样去面对和解决,决定了你能否获得内心的宁静。如果一个人真的希望过新的生活,那么周围的人应该给他这样的机会等等。我们不难想象作者是经过多大的努力才将自己眼见的那些恐怖、血腥地现实,转化为仅仅无情的描写现实的文字,是怎样将自己的困惑和绝望、忧伤转化为向大众、读者发出的对真、善、美的号召。柏拉图在讲述他那精妙的比喻后说过,文学艺术与现实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不能否认,文学是对现实的本体化后的再演绎、再诠释,其中,作家也是创作者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将丑恶的描绘的更不堪,将美好的描绘的更诱人,或者将丑恶与美好的对比进一步扩大,让坠落的感觉冲击读者的心灵。从这个角度看,欧 ·亨利是一位美化者,虽然他也描写了冒险、刺激的场景,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把令人痛苦和无奈的结局展示给人们,他的浪漫性大于现实性,这也是他的作品可能有并不十分深刻之嫌的原因。悲剧的力量就在于“将美好的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但欧·亨利没有敢毁灭自己的希望和生存的勇气,他的坚强和天真来自内心的本性,也来自梦想和理想。欧·亨利在描写不同的犯罪行为背后,隐含了深深的人性的爱与美,是淳朴的美国人民所拥有的,是不同于上层贵族的伪装、粉饰的情感。在原始冲动与文明外套的撕扯中,欧·亨利选择了卸掉外衣,套上一层绅士的马甲,在“欲遮还羞”的状态下,让我们隐约窥到了当时的真正社会。表达这样的主题,是欧 ·亨利见到、听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之后的向往与冲动,但能够在这样的主题下有所升华,又是他的思想、内涵所决定的。或许,这也是他眼中真实的世界,应该真实存在的那个世界。在缺失性体验的基础上,在对人本欲望和人格控制这对矛盾的思考后,在现实的拷打和理想的召唤中,欧·亨利以既不颓废也不激进的笔触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当时的美国。双线结构交织出的多元世界,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永恒的人性。 

第4篇:欧亨利二十年后范文

社会变革:一个离婚案的故事

欧洲国家的特殊政治、社会结构,王室选择怎样的女人为后,对国家前途与命运有着重大关联,欧洲战场上许多战争就是因为国王老婆引起的。

欧洲封建社会政教合一,国王无一例外都是基督徒,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国王不能同时娶两个老婆,于是经常发生“婚外情”。英国国王提出的“离婚”诉求,直接导致英国政治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引发社会组织方式全面改弦易张,并在未来岁月中影响了整个世界。

这位英国国王是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491—1547,在位时间为1509—1547)是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王后凯瑟琳乃西班牙阿拉贡公国国王的女儿,她原本是亨利八世哥哥的遗孀,比亨利八世年长6岁。丈夫死后,她得到罗马教皇批准改嫁亨利八世。凯瑟琳王后与亨利八世只生有一女,名叫玛丽,按照严格的长子继承权,女儿不能成为国王。到1527年时,凯瑟琳王后已年过四十,不仅风韵不再,也不能再生育,为了王室继承,亨利八世需要一个儿子。恰在此时,他刚好爱上了贵妇人(王后的侍女安妮·博林)。这样不论为江山社稷还是为个人情感,国王必须与王后离婚。

但在离婚问题上,国王遇到了巨大麻烦,不仅离婚手续复杂,还涉及到一大堆利益关系: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是这位王后的外甥和庇护人,此时西班牙是欧洲强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在洗劫罗马后,查理五世不仅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时还紧紧控制着罗马教会,当任罗马教皇克莱蒙特七世,也在他控制之下。亨利八世的离婚案没有获得罗马教皇的批准,原因在于有着巨大的利益关联。

如果亨利八世绝嗣,英国王位就可能由西班牙王室取代或受其控制;而庞大的教会力量还控制着英国的大量财富,此时,“教会及其修道院占有全国土地的1/5到1/4,其总收入远超过王室土地的收入”。非但如此,教会的主教及修道院长均由罗马教会任命,也经常由外国人担任这些职务,英国财政收入相当一部分将“以各种形式上交罗马教皇和外国人主教”,英国国王则很难染指。如果成功离婚,西班牙王室则失去控制英国的任何可能,同时在经济利益上亦有巨大损失。如此一桩离婚案当然不会轻易得到受西班牙控制的罗马教会通过。由于查理五世百般阻挠,亨利八世想通过教会实现离婚的企图彻底失败。

但亨利八世并不甘心失败。如果离婚不成,都铎王朝则岌岌可危,不仅西班牙,国内也有一帮觊觎王位的显贵,还要眼睁睁看着财富流失。要保住王室和财富,不仅要离婚再娶,还要对英国的社会、政治结构进行重大改革,否则没有出路。于是,亨利八世开始折腾了。

都铎王朝建立于1485年,这正是欧洲走出中世纪,开始向封建制度挑战的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运动接踵而来,不仅改变了欧洲,也改变了世界。其中,对英国社会变革有着直接影响的是宗教改革运动,新教的兴起,给亨利八世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借口。亨利八世开始转向议会,他要借议会之手,以“宗教改革”之名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段历史也被称为“英国宗教改革”。

英国社会与欧洲大陆同属“封建社会”,但两者差异较大,英国有“小欧洲”之称,社会变革的枝蔓较多。英国于1215年颁布了《大》对王权即有所约束,13世纪末期产生议会,上院由大贵族和教会贵族组成,下院则由平民代表——乡绅组成,此时乡绅虽为平民身份,但多半是骑士或者贵族的幼子、亲属这类有产者。此时英国议会没有立法权,主要起到“咨议”和批准王室税收的作用。英国早期的上下议院都不是常设机构,只有在国王需要时才召集各位议员前来议事。

到都铎王朝时期,刚刚经历红白玫瑰战争不久,英国贵族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没落阶段,贵族总数仅50人左右,骑士、乡绅阶层合计有4000到6000人。此外就是强大的教会力量,他们不仅拥有大量财富,还拥有政治和经济特权,基本不受英国政府的管辖,一些大主教还出任国家高级官员,如当时的首席国务大臣渥尔塞就是一位大主教,他不仅为王室工作,同时也为教会工作,而且后者的重要性还时常超过前者。

亨利八世于1527年提出离婚动议,屡遭教皇拒绝,也受到上议院大多数世俗贵族和几乎全体教会贵族的反对,直到1529年。亨利八世无奈中转向下议院寻求帮助。

改革的核心:宗教改革与议会改革

议会改革与宗教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都铎王朝各项改革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改革,宗教改革是通过议会改革才得以实现的,议会权力则是通过宗教改革得到的。亨利八世被誉为“议会的伟大建筑师”,可见其作用重要。

从1529年开始,下议院连续七年召开会议,其中前三年的主要任务是向罗马教皇施压,以达到离婚目的。

1529年11月,议会开幕伊始,便立刻向教会发难,正如当时一位反改革的主教费希尔形容的那样:“每天下院通过的法案都是摧毁教会的,……下院所要做的不是别的,就是打倒教会。”议会向教会团体发起猛烈攻击的原因在于,存在长达千年的教会组织早已变得腐朽不堪,不仅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还攫取了大量财富,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对教会的打击,乡绅的经济力量才能得以增长,所以下院议员们十分热衷这样的“改革”。他们针对教会拟定了一系列法案,如“限制教会法院收取遗嘱手续费和交‘死手捐’(即继承税),反对教士兼职,不住教区,兼营他业致富”等等。

第5篇:欧亨利二十年后范文

欧・亨利短篇小说表现手法创作思想

一、基督救赎精神的肯定与现实的怀疑

在欧・亨利的作品中,孩子、女人、老人成为了基督精神的化身,起到了救治心灵的作用。《警察与赞美诗》中的索比的自我反省,如“顷刻间,这种新的思想境界令他激动万分。一股迅急而强烈的冲动鼓舞着他去迎战坎坷的人生。他要把自己拖出泥淖,他要征服那一度驾驭自己的恶魔。时间尚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再现当年的雄心壮志,并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它。管风琴的庄重而甜美音调已经在他的内心深处引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去繁华的商业区找事干。有个皮货进口商一度让他当司机,明天找到他,接下这份差事。他愿意做个煊赫一时的人物。他要……”在这里,通过圣洁的音乐,他感受到崇高的精神,唤起了生命的勇气与斗志。在这里,基督精神中善的精神被弘扬到极点,宗教音乐所带来的崇高感与救赎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除了神圣的赞歌之外,孩子、女人在作者笔下成为基督精神的化身,正如在《重新做人》中“一场突如其来、脱胎换骨的爱情之火把吉米瓦伦丁烧成了灰烬,从灰烬中丛生的凤凰拉尔夫斯潘塞先生在埃尔莫尔安顿下来,一帆风顺。他开了一家鞋店,买卖兴隆。”美丽的安娜贝尔非常爱他,并且为他骄傲。岳父也很器重他。

在欧?亨利小说中,孩子、女性、父亲般“强力”的形象也代表基督精神,如《“口哨”迪克的圣诞袜子》中对于女性改造灵魂的颂扬,《局级案件》中的斯坦迪福对于恶棍的惩罚,或是值得可怜的寡妇、没了父亲的孩子。无论是在《乔治亚的判定》中,乔治亚的临终前的嘱托,寡妇的来信,还是地图中呈现“孩子优美伤感的侧面像”都值得同情与爱护。“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感慨:‘人总得要有条出路呀!’以爱来弥补破碎的个体生命,是基督的答案。”当流浪汉一无所有,前途迷茫之时,基督精神就将影响卑劣的灵魂,但或许存在一会(《“口哨”迪克的圣诞袜子》)继而回归恶的本性,也许如《乔吉亚的裁定》、《局级案件》中只能依靠强势人物的努力达到目的,但这至少还是对于爱的颂扬。

但是,作者同样看出这种美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警察与赞美诗》中,索比的自我悔过被社会正义力量的代表所破坏,基督精神与现实的矛盾,使他看到了这种信仰的美好与软弱,随之而来的是对于社会管理者以及体制的否定与质疑。例如《双料骗子》、《局级案件》中对于高级官员的讽刺与行政制度本身的质疑。

二、荒原之子与自然法则

除了对于现行体制的否定,欧?亨利作品中也带有对当时体制背后整个文明社会的质疑。在传播文明的进程中,环境的改变与东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与西部传统农业经济的对抗,生活方式与经济关系的改变,引发了人们对于现实社会人生的思考。在西部小说模式的开拓者库伯的作品中,“西部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更具有文化上的含义,它意味着文明率与自然的冲突。”这类人物尊重女性、弘扬自己认为的“正义”,带有英雄浪漫主义色彩。

当遇到了山达根,美国撒克希望利用小利亚诺德相貌来顶替乌里盖夫妇丢失的儿子。然而一位视他人性命为草芥的杀人犯,却在一晚上改变。小利亚诺从杀死乌里盖夫妇的儿子到冒充他们的儿子,在得到“母亲”的关爱时,良心发现,用手中杀死他们孩子的枪保护了他们。然而小利亚杀死乌里盖夫妇的儿子是性格使然,主动保护他们夫妇也是听从心声,与正义为友,并不计较物质或名誉。纵观驻美大使,却是个阴谋家,抛弃自己的国家与名誉,为了追求自己的个人发财梦,出此奸计。撒克的存在代表了被金钱诱惑而异化的人与文明,在这两种文化的冲突中,西部战胜了东部,正义战胜了卑鄙。

《局级案件》也深受西部文学的影响,这样的故事在美国西部很是常见。克己奉公的斯坦迪福局长在面对国家无法施行正义之时,为帮助故人的贫穷女儿获得财产,亲自出马,杀死“本地区最出名的坏蛋”夏普,并被目击者认为是正当防卫,而不了了之。斯坦迪福局长重出江湖,惩恶扬善,大快人心。念及旧情,同情弱者,体现出他的仁;以一敌三,战胜强匪,体现出他的勇;报私仇,快民心,体现出他的智。与此对应的假英雄则是《黑鹰的消失》里的鸡公。他骗了小孩的钱,偷了农场的马和衣服,在匪帮面前不停说“许多奇闻怪事和了不起的业绩。”结果按照他的提议前去劫火车时,鸡公却丢掉手枪,“舒服地躺在刨花丝上,紧握那个深色的瓶子放在胸前,闭上眼睛,他那可怕的笑容露出傻乎乎的幸福的微笑。鸡公拉格尔斯开始了归途。”鸡公获得安稳的同时,西部的血性与所谓的正义性也消失殆尽。当然,欧?亨利这类作品很明显带有西部文学的印记,文明的冲突让位于善与恶。通俗性的背后是社会发展道德的丧失,希望通过正义的重塑来抵御经济发展的不良后果。

三、幽默的讽刺手法与人道主义心肠

幽默是欧?亨利作品的显著特征。19世纪后期的现实主义作品中,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反思与批判,然而这里缺少了一份严肃批判,多了几分幽默戏谑。《同病相怜》中,窃贼与市民同时犯风湿病,市民不能反抗,窃贼不能抢劫,在对于风湿病的讨论上,二者交流经验、咒骂种种无效的药物,最终竟是像老友一样一起出门喝酒去了。荒诞的对话、荒诞的结果。社会地位的悬殊,不能成为彼此对立的唯一原因,欧?亨利给出了他的答案,那就是同情。与东西部文明不同的评价下,欧?亨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性超越阶级与社会,这里有类似于雨果笔下普遍人性高于阶级国家的思想。

四、结语

欧?亨利的作品通过展现基督精神与现实的矛盾,揭示作者对于现行体制的否定。西部文学对欧?亨利创作思想的影响则体现在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之中,隐藏在这种冲突背后的是善与恶正与邪的较量。不论是对现行体制的否定还是对现代文明的质疑,欧?亨利的作品在揭露了社会的丑的同时也赞美了人道主义的善。欧?亨利在他短短十几年的文学创作时间里,留给世界的是一座散发着人性光辉的文学花园。

参考文献:

第6篇:欧亨利二十年后范文

大部分公司的管理者都比较喜欢在管理岗位上板起面孔。他们大概觉得这样才能树立权威,才能赢得下属的尊重,才能做好管理工作。但是,在分析了大量调查资料后,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企业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的群体,并不是那些薪金最丰厚的员工,而是工作心情最舒畅的员工。这就是所谓的“蓝斯登定律”。

经典案例

日本三得利公司总裁岛井信治郎从来不会板起面孔。在三得利公司员工的心目中,岛井信治郎除了是公司的领导者之外,还是一位近在咫尺、充满关爱的朋友。

有一次,岛井在加工厂检查工作,发现几个员工上班时无精打采,便去询问原委。员工们抱怨说宿舍里臭虫太多,咬得人整晚睡不好觉,所以白天根本没有精神工作。检查结束后,岛井直接前往职工宿舍,找到管理员,要求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职工宿舍的卫生问题。而且,他还亲自参与消灭臭虫的工作。得知此事后,员工们大为感动。正是因为岛井的关心、帮助让员工们深受感动,所以他才会受到员工的敬仰,他的企业才会蒸蒸日上。只有为下属创造轻松舒适的工作氛围,才称得上真正的当家人。

著名跨国食品公司亨氏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其创办者亨利·海因茨注重在公司内营造融洽的工作气氛。在1900年前后,亨氏公司就成为了美国颇具知名度的食品企业之一。在当时,管理学泰斗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被人们争相效仿。在泰勒的方法中,员工被当做“经济人”,物质刺激是促使他们工作的唯一动力。在泰勒看来,企业主、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是森严的,毫无情感可言。

然而,亨利认为,金钱固然能促进员工努力工作,但快乐的工作环境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于是,他从自己做起,率先在公司内部打破了企业主与员工的森严关系。亨利经常会到基层员工中间去,和他们聊天,了解员工对工作的想法,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并不时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亨利出现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会出现一派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的场景。员工们都很喜欢这位领导,很敬重他,所以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力。正是亨利这种与员工苦乐共享的管理方式,使得亨氏公司的员工们拥有了一个融洽快乐的工作氛围,而正是这种氛围成就了后来的亨氏公司。亨利的继任者们继承了他的这种管理方式,所以亨氏公司的辉煌一直被续写着。

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又被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时候,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受到别人重视,并使他人相信其正确性,也就是所谓的“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经典案例

爱德华·利伯是一个玻璃制造商,拥有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新英格兰玻璃公司。利伯渴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成为美国玻璃制造业的巨擘。而迈克尔·欧文斯则是玻璃公司一名普通的工人,同时还是当地颇有声望的工会领导人之一。

在一次罢工运动中,欧文斯鼓动工人反对利伯,要求增加薪水、缩短工时并改善工作条件。这次罢工迫使利伯把公司迁往另一个城市,但利伯在公司迁走时,不仅没有开除欧文斯,反而把他和少数工人一起带到新厂所在地,并重用欧文斯。

原来,在罢工期间,欧文斯代表工会与利伯谈判。在双方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利伯发现欧文斯不仅血气方刚、敢想敢说,同时还是一个在玻璃生产和技术方面不可多得的天才。欧文斯除了要求公司改善职工待遇外,还激烈地批评了利伯在生产管理、技术革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尽管这种行为有些激进,但利伯也能理解工人们的立场。后来,利伯发现欧文斯谙熟制造工艺,并在管理方面有独到见解,因而,他不仅没有对欧文斯带头抗议而怀恨在心,反而起了爱才之心。

到了新的地方后,利伯开始注重发挥欧文斯的才干,他不计前嫌的宽宏大度使欧文斯深受感动,他们开始了真诚合作。三个月后。欧文斯向利伯提出了一连串的建议,并被利伯全部采纳。根据这些建议制定的措施使公司大受裨益。利伯也因此而更赏识欧文斯,委任他担任了部门的监工。两年后,再次提升他担任公司业务主管。

就这样,两个曾经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的对手,变成了一对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此后,利伯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各方面支持欧文斯对玻璃制造工艺的改进。而欧文斯也不负众望,他的技术革新,使利伯公司成为闻名全球的大型企业。

停车场效应

停车场效应,是指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只会让人感到厌恶。当一个人被他人凝神注视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且会大大影响到工作效率。

经典案例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社会系的R·巴利博士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者对驾车驶离购物中心停车场的200位司机进行了仔细观察。结果发现,如果准备离开的车辆后面有其他车辆等待,这位司机大约需要四十秒钟才能将车子驶离停车位;如果后方没有任何车辆的话,司机仅需要大约三十二秒钟的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呢?原因很简单,当准备驶离车位的司机被后方司机注视时,他在心理上就会感到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准备离去的司机会下意识地对等待的车辆产生反感,并且会刻意地放慢离开速度,借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同样的道理,假如过度凝视正在进行某动作或工作的人,不仅会给对方带来压力,还可能因此激起对方的反感或怒气。

Ben是一家公司的部门中层领导,他的顶头上司是分管副总。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两人关系维护得还不错。Ben是新晋升的中层领导,他一心要在职场中崭露头角,对部门里的同事盯得很紧,管理严格,从上下班时间到业务考核,全都不放过。当然,他这么做并没错,是一个负责任的中层必须干的。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别的部门没有他这里管得这么严格,所以下属们把对他的不满意转诉到更高一层的领导那里去;并且,不止是不满意,工作上任何事也直接向上级领导汇报了,直接把他给当成了架空层。

恰好这分管副总也是个职场空降兵,刚从下面的子公司里调上来,急于搞好人际关系,所以不管和谁都打得火热,先是百般赞扬Ben,告诉Ben无论怎样严厉对待下属都是理所应当的,自己会力挺。可是,等那些下属流露出对Ben管理方式的不满意时,他又说Ben的管理方式“用力过猛”,应该“以人为本”。接下来,他以下属的意见再来控制Ben,温和但又严肃地对Ben讲:“再这样下去,人心会散掉,队伍也会垮掉的。你的工作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管理方法一定要改善。你一定要多和我沟通,也要多和部门同事们交流……”

第7篇:欧亨利二十年后范文

[关键词]马克・吐温。欧・亨利。现实主义;幽默

马克・吐温与欧・亨利均是美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用幽默的笔触,或犀利或含蓄的语言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深刻的揭露,展现美国当时的社会百态,其很多作品脍炙人口,作品中很多代表人物通过电影屏幕或小说为中国读者所熟悉。但两位文学巨匠在写作的背景,写作主题,写作手法上还是有很多的不同,通过本文的这些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两位文学巨人的艺术成就,同时更好地帮助我们欣赏影视艺术。

一、写作背景的比较

马克・吐温创作的年代是19世纪初,美国资产阶级刚刚兴起,技术的发展和革命的兴起带来广泛的社会变革,一个生气勃勃有竞争的时代已经开始,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起着飞速的变化,南方正在经历着痛苦而重要的变革,北方也因为南北战争的结束开始了新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价值取向。昔日的西北领土现在成为“中部边界”,不久又将成为全国的农业和工业的心脏。文学在美国如同在整个西方世界一样,人们更加注重现实,而不是那么注重泛泛的思想。地区主义和现实主义代替了想象和理想主义,小说超过戏剧和诗歌成为文学艺术最受欢迎和最有用的形式。废奴小说和乡土小说为小说的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作了准备。现实主义的真正开始是威廉豪威尔斯和马克・吐温的创作。在他的创作中,他无限接近他所描绘的生活,热爱历史最微小的细节,成为他所处的时代与国家的人民天才。

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乡村的贫穷律师家庭。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所学徒,当过送报人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尤其是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对他以后的创作影响很大。

到欧・亨利创作的年代,美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开疆拓土的豪情不再那么能让人明显地感受到,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底层人们的生活更为贫苦,欧・亨利本人也是一生困顿,直到最后十年才在纽约定居。他平时所接触的多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便把自己放在广大民众之中,以此作为描写对象,揭示出令人憎恨的社会实质。为人们认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提供了生动而准确的资料。有人把欧・亨利的小说看做是美国生活的一部幽默百科全书。

二、写作主题的比较

马克・吐温的创作主题更为广阔一些,涉及美国资产阶级的选举,资产阶级的新闻界,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反对蓄奴制和种族歧视,以及晚期的反帝创作主题等。

1 短篇小说反映的主题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在其讽刺小品和短篇小说中揭露和讽刺了美国资产阶级社会的某些方面:如在《坏孩子的故事》和《好孩子的故事》中讽刺了宗教教育对青少年的毒害;揭露资产阶级新闻界的钩心斗角和浅薄无知的《田纳西的新闻界》和《我怎样编辑农业报》;揭露资产阶级选举的《竞选州长》,描写了资产阶级政客在竞选中所做的肮脏勾当,指出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选举根本不是“人民自由意志的体现”,而是对人民的欺骗。

反对种族歧视是马克・吐温重要的一个创作主题。《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揭露“人人平等”的美国对华工的迫害。这个天真老实的中国人听说美国是“人间天堂”,“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因此寄予很大的希望到美国去。但是,他一上岸就遭警察脚踢棍打,行李被没收。他身无分文,外出找工作,又被警察抓走,没钱贿赂,只好任人投入监狱。这就是美国所谓的自由。

金钱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以及“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品质:这是他在短篇小说中的又一个主题,我们可以在《百万英镑》中读到:一个漂泊异乡的穷光蛋,由于偶尔得到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居然在一个月之内成为轰动垒伦敦的名人,财产、地位、爱情统统向他袭来。他的喜剧性遭遇可以说是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个绝妙讽刺。

2 长篇小说反映的一些主题

60年代后,马克・吐温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罪恶:这是他长篇小说的另一主题。反映这一主题的作品有《王子与贫儿》等。

3 反对蓄奴制的主题

在80年代,蓄奴制虽已被消灭,但是黑人受奴役和受歧视的社会地位并未改变,马克・吐温在塑造黑人形象方面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如1884年发表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吉姆,他是一个有“一副无私好心肠”的黑人奴隶,他逃亡途中百般照顾哈克,同时向往自由,勇敢坚强,忠诚无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欧・亨利在大概十年的时间内创作了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他曾以骗子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但是欧・亨利的作品并没有从阶级和阶级矛盾的高度去分析和解剖社会现象,而是往往停留干对个别人物的命运描写,因而缺乏深度。其中描写小人物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但二者在主题的挖掘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吐温毕竟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或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罪恶从而美化了资产阶级民主,或追求“不分种族和肤色”的民主和自由。如在《哈克贝恩历险记》中,黑奴吉姆最后还是靠女主人的好心恩赐才获得了自由,说明马克・吐温只能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来幻想自由和平等。

三、写作手法的比较

幽默的写作手法是二人非常明显的共同的特点。马克・吐温创作的初期,正值美国的“幽默文学”非常繁荣的时期,当时的美国结束了内战,开始进行着新的开辟疆土的事业,生活的竞争性很强,欺诈的事件屡见不鲜。人们用幽默进行讥讽和嘲笑。

而欧・亨利作品中的幽默则属于“含泪的笑”。他的作品中不乏对丑恶现象的辛辣讽刺,会使读者产生抑制不住的笑声。但笑声之后是什么呢?《警察和赞美诗》中苏比为了让警方把自己投入监狱而做的一系列滑稽可笑的行动和可悲的结局会使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用幽默的笔调,饱含着同情心来描写小人物的生活的。

第8篇:欧亨利二十年后范文

Royal blood lineage

丹麦王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当今的丹麦君主玛格丽特二世女王的祖先可以追本溯源到公元94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由丹麦王族世袭的王位中,也曾有过两个王朝的崛起,一个是奥伦堡王朝,另一个是格吕克斯堡王朝。然而,不管丹麦王室如何“改朝换代”,这个王朝消亡,那个王朝兴起,在一千多年的54位君主中,他(她)们之间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血缘关系,丹麦的王位从来没有落到过一个完全陌生的家族手里。

丹麦的王朝更迭并不是由于篡权夺位,前朝,建立了新朝。“奥伦堡王朝”和现在的“格吕克斯堡王朝”的兴起,都仅仅是因为国王绝嗣,后继无人,而不得不从去世国王的近亲旁系或母系的后代中去物色王位继承人。丹麦有不少骁勇善战、叱咤风云、才智横溢、建树颇多的君主。他们用智慧和才能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名垂千古的史篇。其中最为杰出的是玛格丽特一世女王(1387―1397年在位)和克里斯钦四世国王(1588~1648年在位)。

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48年,在法国巴黎兴起的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这股革命浪潮也冲击了丹麦。在巴黎十月革命、维也纳三月革命,以及柏林3月18日起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封建君主国家纷纷,丹麦的革命形势也随之高涨起来。当时刚刚即位的菲德烈七世国王预见到新时代即将来临,封建专制的君主制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于是,在1849年6月5日制定了宪法,主动宣布放弃专制制度,使丹麦成为君主立宪国。丹麦王室虽然放弃了专制权,但王权却得以留下来,并传袭至今。

丹麦王室的“民主化”程度较高,较“开放”。在同人民大众沟通和联系方面做得颇为出色,加之,他们恪守不过问政治、守宪法和保持节俭的生活作风等王室的准则,极得人心。具有至尊地位的丹麦君主可以说基本上做到既与众不同,又不过于超凡脱俗,既普普通通,又不过于平庸,而得到人民的认同。迄今为止,丹麦尚无要求废除君主制的迹象。看来,大多数的丹麦人似乎不愿失去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以及一条重要的传统和历史纽带。

王室成员

Royal FaMily

MaRgReTHe ii女王陛下 玛格丽特二世

1940年4月16日生于哥本哈根。1972年1月14日登基。1967年6月10日与亨里克亲王结婚。

HenRiK亲王殿下 亨里克亲王

1934年6月11日出生于法国吉伦特省达朗斯,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丈夫。

FRedeRiK王储殿下 弗雷德里克王储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长子,王位第一继承人,生于1968年。曾就读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毕业后担任丹麦驻法国大使,还曾在海军服役。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与玛丽・唐纳森相识,并坠入爱河。2004年5月14日在哥本哈根大教堂举行盛大婚礼。王储夫妇目前已有四个孩子,老大是儿子克里斯蒂安,生于2005,老二是女儿伊莎贝拉,生于2007年。2011年初,38岁高龄的王储妃再次顺利产下一对龙凤胎。

MaRy王储妃殿下 玛丽・唐纳森王妃

1972年生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父亲是大学教授。她于1994年在塔斯马尼亚大学取得法律及商业学位,婚前一直从事法律顾问工作。

JoaCHiM王子殿下 约阿希姆王子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的次子,生于1969年。1995年11月与来自香港的文雅丽结婚,育有两子。这场婚姻维持了十年,2005年王子约阿希姆与文雅丽王妃离婚,并于2008年再次当上新郎与法国女友玛丽・卡瓦利耶在丹麦日德兰半岛的蒙吉通德教堂举行隆重婚礼。

MaRie王妃殿下 玛丽・卡瓦利耶王妃

1976年生于法国巴黎,父母离异后移居日内瓦。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学习商业和市场营销,毕业后在纽约一家IT公司工作。卡瓦利耶精通法语、意大利语、英语和西班牙语,并为嫁入丹麦王室专门学习丹麦语。

丹麦历史上第一位女王

THe FiRsT queen

玛格丽特二世女王是欧洲最古老的王室代表,也是深受丹麦民众尊重和爱戴的国君。1953年,鉴于当时国王腓烈特九世没有男性子嗣,丹麦政府于是提出修改王位继承法案,允许女性继承王位。倡议获得了绝大多数丹麦人的赞同和支持,身为长女的玛格丽特公主成为了女王储。中学毕业后,玛格丽特先后在哥本哈根、巴黎和伦敦的大学攻读哲学、法律、社会和政治学专业。

玛格丽特于1972年1月15日正式加冕登基,成为有千年历史的丹麦王室第一位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玛格丽特女王虽不掌握任何政治实权,但她极为关心丹麦时政和世界风云,在她的新年讲话中,经常会谈到环保、现代民主制度等颇有争议的话题。她的多才多艺更是享誉欧洲,除了精于制作陶瓷餐具外,玛格丽特二世还擅长画抽象画。女王从小就喜欢画画,据说这方面的天资遗传自她的母亲英格丽特王后。此外女王还对芭蕾情有独钟,直到现在仍坚持每周跳一次芭蕾舞,颀长的身材、优雅的舞姿曾让许多人折服。她尤其喜欢舞台设计。丹麦皇家芭蕾舞剧《巨人错婚记》,剧中的服装布景就出自女王之手。1991年,为了设计该剧服装,她天天前往丹麦皇家剧院,与舞美人员一起探讨改进。玛格丽特女王还自己动手装饰王宫,修饰皇冠,绣花,设计书本封面和插图,设计纪念丹麦自由50年的邮票等。女王的刺绣手工也是一流的。考古也一直让她着迷,她曾说,如果能选择职业的话,她定会当一名考古学家。生活中的玛格丽特女王是一位自然亲切、不愿拘于礼仪的女性,深受国民的爱戴。

会说中文的亲王

THe pRinCe will speaK CHinese

亨里克亲王于1934年5月11日出生在法国西南部的雅朗。1965年,玛格丽特在伦敦与时任法国驻英国大使亨利・蒙佩兹伯爵结识并相爱。两年后两人在哥本哈根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一年后,两个小王子弗雷德里克和约阿希姆相继降临人世。

亨利会说中文,他还酷爱文学,写的诗曾获得法国文艺协会的奖金。从亨利伯爵变成亨里克亲王需要去应付的太多:除了要恶补丹麦语,还要更改国籍和信仰。虽然在婚后亨里克亲王使出浑身解数讨丹麦人的欢心,但他似乎总不能彻底融入到丹麦人的生活之中。一直生活在女王阴影下的亲王有时也会为被别人“忽视”而耍点小脾气。已69岁的亨里克亲王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已经从王室“老二”的位置掉到了“老三”的位置,至于“老二”的位置则为王位继承人、其长子弗雷德里克王储取代。亨里克亲王表示,这种怠慢反映了在其为了迎娶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而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国籍、工作、语言、甚至把名字从亨利改为亨里克之后,丹麦人仍然不愿意接受他。据说,丹麦人至今还在批评他说的丹麦语。

港产王妃文雅丽

pRinCess FRoM Hong Kong

文雅丽1964年出生在香港,父亲是中英混血儿,母亲则拥有奥地利及波兰血统。文雅丽通晓广东话、英语、法语及德语,语言能力超群。在伦敦和维也纳的大学学习过经济学,后担任香港某投资公司高职。文雅丽与约阿希姆的故事,则是《灰姑娘》的当代翻版,文雅丽成为亚历山德拉王妃,当年曾是多么的轰动:1995年,在香港学习经营的约阿希姆在一次晚宴中偶遇美丽的商界女强人文雅丽,火花点燃。短暂的香港学习结束后,王子去了巴黎工作,文雅丽被公司派到德国。趁着短暂的假期,王子戴着墨镜、粘着假胡子,偷偷摸摸带着文雅丽回到他的家乡丹麦,见了父母。回忆这段罗曼史,文雅丽说:“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我都来不及紧张。”

文雅丽婚后即受到丹麦民众的爱戴。她热心社会公益,出任丹麦红十字青年团、丹麦视障人士协会、动物基金会、ARKEN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多个组织的监托人,被誉为“北欧的戴安娜王妃”。然而,童话般的婚姻最终还是以文雅丽与王子的离婚作为收尾。2004年9月文雅丽正式向王室法院提出离婚申请,于2005年4月8日正式生效。传媒一般认为二人离婚是由于文雅丽投身公益事业,而约阿希姆王子则热中于派对及赛车等娱乐,二人性格不合而致。

2007年3月3日,文雅丽在哥本哈根郊外与小她14岁的约根森举行了婚礼。婚后的文雅丽将被称为:腓特烈堡女伯爵,亚历山德拉・克里斯蒂娜(Alexandra Christina Frederiksborg)。尽管此后不再是王室成员,文雅丽将继续从王室获得每年约190万丹麦克朗(约合33万美元)的津贴。对于文雅丽的婚讯,丹麦上下都很开明,据说就连她的前夫约阿希姆王子也送了礼物。

丹麦王室的家庭账本

THe danisH Royal FaMily bills

供养一个王室需要多少钱

丹麦为维持王室所需费用,每年需要花费1.43亿克朗。

支付所有王室成员的俸禄:

英格丽德王太后的年俸为750万克朗;

菲德烈王储为300万克朗;

约金姆之子为200万克郎(自1995年11月结婚后才开始有年俸。在此之前其生活费由女王负责);英高尔夫王子(女王的堂兄弟)为95万克朗。

维修王宫外部建筑的费用:

阿美林堡宫:1110万克朗;

和平宫:800万克朗;

格洛斯汀宫:340万克朗;

马塞利斯堡宫:100万克朗。

提供“附加物”的费用:

王家卫队每年耗资:4410万克朗;

骠骑兵团:l270万克朗;

“丹纳勃罗”号王家游艇:840万克朗。

上述各项费用总计为1.427亿克朗(约合2280万美元)。

这些还不包括没有公布的某些项目的费用,如:警察局派警察对王宫的监护和巡逻,以及王家火车专列等等的费用。王室成员不仅无需交纳“收入税”,而且还享受免付“物价递增税”和消费税的待遇。所谓“物价递增税”就是消费者在购物时,除了支付物价外,还被强迫交纳一种附加税,其税率约为物价的20%一25%。消费者买的东西越多,交纳的附加税就越多。所谓消费税就是政府对某些高级消费品另外强行征收的一种税收。政府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抑制老百姓的消费。而王室成员在购物后,将发票汇集起来,每个季度可以去财政部办理退税手续。这是丹麦王室的一种特权,它为王室成员节省了一大笔钱。

尽管玛格丽特女王每年4050万克朗的俸禄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巨款”,但她与欧洲其他王国的王室相比,仍然是“贫困户”。除了挪威国王,其他欧洲君主的年俸都比丹麦女王高得多。即使在丹麦,有不少商贾富豪也要比玛格丽特女王富裕得多,更不用说与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妇女之一―英国女王相比了。据说,英国王室每年的俸禄为870万英镑。伊丽莎白女王的私人财产已达l.58亿英镑。玛格丽特女王也有私人财产,但最多也超不过几千万丹麦克朗。根据规定,拿年俸的王室成员不准再领取国家的其他工资。所以,丹麦王室成员只有极少机会去“创收”。现在的菲德烈王储无论是在军舰上当海军军官,还是穿着蛙人的泳装在水下潜水,他的工作一概都是无报酬的。而女王和亲王只能从他们的业余文学、艺术工作中得到一些“微薄”的收入,他们将这些钱,连同王室在某些特殊机会所得到的礼金一起,悉数交给王家的十来个基金会。这些基金会迄今总共集资了约7000万克朗,所有这些钱规定只能用于慈善事业。不管怎么说,比较起来,维持丹麦王室还算是“便宜”的。要知道,维持丹麦议会的运转,国家每年要耗资4亿克朗(约合6500万美元)。而且,王室人员在发展国际关系、增加贸易、推动出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因此而所得的利益是无法用现金来计算的。

丹麦王室皇宫

THe danisH Royal iMpeRial palaCe

女王和亲王拥有数个宫殿和城堡。冬季时女王夫妇住在Amalienborg王宫,春秋时入住Fredensborg王宫。夏季他们会迁至Marselisborg王宫、GR?STEN王宫、皇家游轮丹尼布洛号亦或是位于法国的Chateau de Cayx。王储夫妇现居住在Amalienborg王宫的Frederik VIII宫殿以及 Fredensborg宫殿的Chancellery宫殿中。

第9篇:欧亨利二十年后范文

关键词: 四位追求者;情感纠葛;欧美文化冲突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 “国际主题”一直是他小说的主旋律,他的小说人物不断地在欧美大陆穿梭,生动地反映出了欧美文化各自的特点以及差异性,因此他被评论界誉为“沟通欧美大陆的文化使者”。

亨利・詹姆斯18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富裕家庭。青少年时期,他曾经多次游历欧洲,在其父亲安排下他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接受教育,随后又进入哈佛法学院学习。1876年,亨利・詹姆斯决定定居伦敦;1915年加入英国国籍;1916年去世。亨利・詹姆斯横跨两大洲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他跨越两大洲的生活体验让他意识到两地文化等方面悬殊的差异,因而在他的作品中,他不断地探索欧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他的主题多涉及欧美两地的文化碰撞,他的主要作品《贵妇画像》便是其中一部重要的代表。该书描述了一位优秀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跟随姨妈到欧洲生活的经历,与此同时,四位追求者闯入了她的生活。本文尝试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她的四个追求者以及从他们与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中,展示文化冲突与融合对于性格塑造的影响,从而警醒现代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顺应潮流,有意识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一、 伊莎贝尔的表哥拉尔夫・托切特:一位隐形的追求者

伊莎贝尔的表哥拉尔夫家境富裕,在其父亲的安排下,拉尔夫接受了美国和欧洲两种不同文化的熏陶,他的性格深受这两种文化的影响。他在美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后又在牛津大学就读。在父亲的眼里,拉尔夫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但事实上拉尔夫的性格中所流露出的内向、保守、心思缜密,使他更具有英国绅士的特点。在他的身上既有英国人的稳重、缄默,又可以看到美国人不拘小节的作风。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眷顾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当拉尔夫事业刚刚起步时,他却不幸患上了肺炎,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家境殷实、才华横溢的拉尔夫本该大展宏图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残酷的现实迫使他不得不学会放弃。他表面上过着慵懒的生活,整日游手好闲,显得玩世不恭,实际上把自己的烦恼和忧愁都埋藏在内心深处。他十分敏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表妹伊莎贝尔的出现点燃了拉尔夫的希望之火。伊莎贝尔美丽、聪慧,健康而又充满活力。拉尔夫对她可谓一见倾心,但是由于健康原因,他觉得自己无法给伊莎贝尔带来幸福,他不愿意成为她的负担和拖累。因此,他选择把这份感情深藏在心底,但是一直暗中努力帮助伊莎贝尔。他说服父亲留给她一大笔遗产,这样伊莎贝尔就能够一心一意地去追求她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随心所欲地生活。而这些正是拉尔夫渴望而不可及的。伊莎贝尔好像拉尔夫生命的延续。虽然孱弱的身体使他失去了爱的机会,却也使他的感情沉淀得更加深沉,更加纯粹。终其一生,拉尔夫超脱、敏锐而无私,对伊莎贝尔关心备至。他丝毫不介意伊莎贝尔对他的误解和独断,而对自己的失误负疚终生。弥留之际,他仍感到十分自责:“是我害了你。”尽管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在伊莎贝尔身上,但是拉尔夫始终都没有向伊莎贝尔公开表白,他只能被称为一个隐形的追求者。在他的身上汇聚了人性中最崇高的精神:博爱、宽容和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自我牺牲精神。

拉尔夫是欧美文化融合的理想化身。他诚实、坦率、慷慨,有很强的道德意识,但是又没有欧洲人的世故。在他身上,美国人的高尚独立与欧洲人的敏感智慧,以及美国人的淳朴与欧洲人的成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这两种文化的完美融合。

二、 典型的英国绅士沃伯顿勋爵:一位理智的追求者

英国追求者沃伯顿勋爵代表欧洲文明,他是英国上层阶级社会的代表,他具有欧洲古老文明熏陶出的绅士风度。他经常出国旅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他举止高雅、言谈风趣、有教养。伊莎贝尔丰富的想象力、超凡脱俗的气质深深地打动了他。沃伯顿勋爵对伊莎贝尔一见钟情。她的美貌和智慧令他着迷,以至于他们认识才26小时,他就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大胆地向伊莎贝尔求婚。他自负地认为凭借自己的出身、地位和财富,伊莎贝尔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嫁给他,然而让他始料未及地是伊莎贝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当他确信这是伊莎贝尔的最终决定时,他理智地选择了放弃。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英国人理性、温文尔雅的性格特点。同时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爱情,是在无法爱的时候,懂得放手。

虽然伊莎贝尔喜欢沃伯顿勋爵的风度:古老文明熏陶出的绅士风度,但遗憾的是她认为沃伯顿勋爵是英国人上层社会的典型代表,他身上隐含的英国阶级制度让伊莎贝尔无法接受,想到沃伯顿的社会地位和家世,复杂的社会层次和累人的繁文缛节使伊莎贝尔退却了。她认为美国人对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重视是沃伯顿勋爵无法真正理解的,而且勋爵地位处在英国最高的文化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繁杂的社会风俗和制度的束缚。因此,沃伯顿身上的文化内涵吓退了这位追求自我和独立的美国姑娘。换言之,文化冲突最终拆散了这桩姻缘。

三、卡斯珀・古德沃德:一位忠实的追求者

卡斯珀,年轻、勤奋、强悍、有进取心、无拘无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卡斯珀代表的是美国文明,诚实、坦率、慷慨, 充满激情和力量,但是缺乏精致的高雅文化和品位。他在哈佛读书的时候,是一名非常著名的体操运动员和划手,这显示出在卡斯珀身上蕴藏着惊人的力量与勇气。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他的企业并没有受什么影响,反而蒸蒸日上,这足以证明他头脑灵活、思维敏锐、判断精确,而且做事情有恒心,有毅力。

卡斯珀具有主动进取、永不放弃的美国精神。这一点从他对伊莎贝尔始终如一、坚贞不渝地追求便可看出。卡斯珀是伊莎贝尔最忠实的追求者,尽管屡次遭到伊莎贝尔残酷的拒绝,他却十分固执地选择继续等待机会,丝毫不气馁。卡斯珀的“美国精神”使他成为一个不轻易接受失败的人,他始终坚信只要有顽强的意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即使伊莎贝尔结了婚也没能够让他放弃爱情,当他得知伊莎贝尔婚后并不快乐,他立刻又看到了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尽管依旧遭到无情的拒绝,但是卡斯珀依然坚信: 只要守候,就会有希望。

卡斯珀身上主动进取的性格是典型的美国精神,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没受欧洲传统习俗影响的美国男性。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卡斯珀具有极强的种族优越感,认为美国及美国人是一切交际的中心。持这种种族优越感的人往往在跨文化交际中拒人于千里之外,对别的民族持否定态度,拒绝接受其他文化中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沉淀。他否定英国的一切,甚至认为“英国人不跟我们同类,我根本不在乎他们怎么样”。正是因为卡斯珀狭隘的自负,缺乏对不同文化的容忍性,最终导致伊莎贝尔屡次坚决地拒绝他的求婚。

四、欧化了的美国人奥斯蒙德:一位贪婪的追求者

奥斯蒙德是一位完全被欧化了的美国人。他出生在美国,但是从少年时期就一直在欧洲生活。他全盘接受了欧洲文化,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到任何美国文化的影子了。他全然适应了周围的环境,他的谈吐举止变得像欧洲人一样内敛含蓄,不过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吸收欧洲古老文明的精华,他已经堕落了。奥斯蒙德一无所有,但是他狡猾地把自己的缺陷变成了无与伦比的美德。伊莎贝尔彻底地被他蒙蔽了双眼。她错误地认为奥斯蒙德不属于英国的任何阶级,没有英国人的那些复杂层次。从表面看,他与社会隔绝,只是投入地关心女儿,他精通艺术,善于鉴赏,显得高雅有内涵。婚前,他一方面把自己装扮成一位温文尔雅的绅士,一位极富有爱心的父亲;另一方面,他深谙美国文化,知道像伊莎贝尔这样天真单纯的美国女孩往往会有着什么样的幻想,有什么样的美梦,为了达到追求伊莎贝尔的目的,他处处投其所好,欣赏伊莎贝尔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鼓励她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从而获得伊莎贝尔的好感,最终赢得了伊莎贝尔的爱情,得到了她的财产。结婚以后,奥斯蒙德彻底撕下了虚伪的面具,裸地暴露出他恶魔般的本性。他所追求的并不是伊莎贝尔,他只是垂涎她的财富。在这个世界上,他最爱的人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金钱。他与伊莎贝尔的恋爱只是一场爱情游戏。奥斯蒙德狭隘、虚伪、卑鄙、邪恶、堕落。

在婚姻的选择上,伊莎贝尔既不愿意嫁给功利独断的美国人,也拒绝了拥有传统文化的欧洲人,却选择了从美国迁入欧洲生活了多年的奥斯蒙德,而导致这场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伊莎贝尔缺乏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加上她自己偏执的自信,最终使得奥斯蒙德的阴谋得逞。

亨利・詹姆斯对美国人的性格特征及文化背景了解得十分透彻和深刻,又对欧洲深厚的文化沉淀有着极深的体会,因此他的小说中的主人公能够把美国人到欧洲生活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跨文化的角度展现了欧美大陆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同时从侧面烘托出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通过阅读经典名著,让现代人更加清晰地明白一个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日益凸显。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就要有开阔的心胸,只有这样,当我们到了一个陌生地方,我们才能接受挑战,最大限度地吸收和掌握新东西,从而最终使自己以合适的交际方式适应于每一种文化。

参考文献

[1]James, Henry. The Portrait of a Lad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 1986.

[2]亨利・詹姆斯著. 项星耀译. 贵妇画像[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王淑林.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7).

[5]余叶子.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的女性意识[J]. 科技资讯, 2010(11).

[6]代显梅.亨利・詹姆斯的欧美文化融合思想刍议[J]. 外国文学评论,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