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

第1篇:核雕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玉雕专业;独山玉

一、玉雕专业教学的现状

南阳是中原经济中的四大门户之一,又有丰富的玉文化资源,有悠久的历史,玉产业有众多的人力资源,玉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形成了以南阳为中心的玉文化产业集聚区。而今以南阳师范学院玉雕专业为首的专业设施也将抓住机遇,为经济建设发展、推动玉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一定的努力。在各个高校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作为全国首例以玉雕专业本科教学的南阳师范学院教学发展缓慢,从南阳玉雕产业进一步发展中体现出很多问题。作品死板、缺乏生命力,没有意境之美。在玉雕教学中如何将玉雕的工艺品向艺术品过渡,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中国画的元素在玉雕中灵活运用,由物象之美向意境之美转变,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更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推动南阳玉雕专业发展,有待于我们努力钻研、积极思考与探索。

玉雕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玉雕专业和美术学专业一样,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要求极高。例如在很多专业教学中都有相应的操作实践,如化学实验、音乐实践、美术写生,等等。玉雕专业教学也不例外,也应该将实践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种实践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也就是与外界接轨,校内与校外、课堂练习与生产加工的结合。而作为全国首例的玉雕本科专业教学还不够完善,创作思路应有所改变和提高,创作出具有灵魂精神的艺术作品,这种教学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

由于南阳玉雕专业教学不够完善、专业教学形成较晚,各个因素对其重视不够,专业实践也没有合理完善的规划与安排,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仅仅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按照师傅的想法去创作,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专业结构的合理体系,影响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永远停留在别人的思想之中。在教学环节上也只停留在课堂练习、校内校外实践、毕业创作等相关环节,学生的创作思路缺乏,作品的主题思想不够明确,也不够新颖。作品从而失去艺术品的韵味,给人的想象空间不足,更谈不到使人为之震撼。

(二)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高素质的玉雕大师主要在社会上。他们经营着自己的加工产业,没有在高校授课,即使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的玉雕名人也不愿意在高校授课,院校聘请的玉雕大师讲学的机会也甚少。从而影响着学生专业营养的吸取,没有好的建议、正确的导向,也没有精彩的作品诞生。

(三)不完善的学习环境

作为唯一一所本科玉雕专业的南阳师范学院,其教学空间不大,设备更新慢。数量不多,学生的课堂实践不充足,校企联合不完善,本科学习实习基地欠缺,影响了学生对市场的了解也导致了玉雕专业教育培养出的本科生缺乏职业意识、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难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更不会推动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画在玉雕专业中的渗透

为了进一步完善玉雕专业教学改革,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探究,我认为将中国画的一些理念运用到玉雕教学中去,从而做出更好的玉雕作品,推动玉雕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就玉雕的教学和课堂设置可以从中国画元素中的范畴运用到玉雕教学中去。

在如今的基础实践教学中不单单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创作理念与想法。参加校外实践,如艺术采风、企业实习、市场调查、直接进工厂加工,等等。这些都应该在本科教学中有所体现。就作品本身来看,如此精美的作品都体现出了中国画的元素,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这些题材概括了玉雕的题材范畴。所以从中国画的核心元素在玉雕专业中的应用有以下思考。

(一)“形”与“神”在玉雕作品中的体现

“形”与“神”在中国画教学中充当着不可估量的重要角色,是教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中国画教学中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形似”与“神韵”能使作品升华,其也应用于玉雕作品之中,从而使工艺品达到艺术品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重艺术创作中物象的造型。

中国画由工笔到没骨再到写意都离不开造型,准确地说离不开白描的造形,形也是作品精神特征的再次体现,玉雕创作中的造型准确,如:人物的比例、花卉的生长姿态等,中国画的造型体现在宣纸上,有骨法用笔的韵律美,有虚实、长短、浓淡之分。在玉雕教学中作品也应加强对线的理解,使之在雕刻人物时注重线条变化,雕刻花卉时重视生长姿态。理解疏密、长短、多少之对比,求变化。在玉雕教学中要求学生在造型的基础上多观察、多理解,以至于更好的表现形似之美。

其次,创作中多找对比变化。

在中国画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好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对比变化。这种变化有物象生长规律的变化、节气的变化、气候的变化,作品来讲有浓、淡、干、湿的变化,粗、细、长、短的变化,表现人物情感上有喜、怒、哀、乐的变化。玉雕教学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把这些细节合理的应用于创造之中。合理的利用石头的固有颜色,也就是更好地利用俏色去设计作品,达到美的效果。

(二)“意”与“像”在玉雕教学中的体现

如何让作品从审美构思达到一定的高度,都离不开“意”。中国画以“造意”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体现在作品的内外,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老师的作品《九龙晷》,其作品长2米,宽1米,重0.5吨,构思奇特,九条栩栩如生的盘龙相互缠绕,神态各异,中间有一个古代的日晷,象征着中华民族九九归一。作品做到了物我交融,神与物游,人者物化,物者人化的境界。作品也正体现了“形意”、“神韵”的意趣,在传统的中国画理念之中有“巧者意绘画”,在玉雕教学之中也应该有“巧者意雕刻”之言。

(三) “气”与“韵”在玉雕教学中的贯穿

气韵生动是谢赫六法之一,在中国画教学中是重要的核心范畴,主要体现出作品内涵。“气”是从作者修养中提炼出来的,绝对是作品的意义和内在精神,也反映出画家和雕刻大师的物化形态。

而对“韵”的把握也有“风韵” 、“韵度”的意义,这些都是内在之美。主要是在有好的构图、好的寓意的前提下,才能把握作品的“风韵”、 “精神”,从而表现雕工过程中一些细致精彩动人的创作韵致。

(四)“理”与“法”是玉雕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古人所强调的,是古人的道法、修养培养。这种思想便用于艺术创作之中要求有一定的创作原理及定理。中国画的教学中不单贯穿着“理”与“法”,而且对“法”的认识之下求不断发展,有着更高的追求。玉雕专业教学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师心不师道,如袁宏道所说:“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善为师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这是中国画关于“法”的主导。这种“法”完全可以用在玉雕教学之中,一方面表现物象,一方面体现技法,使“法”恰到好处。

“理”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总结相关的规律。在玉雕教学之中让学生多观察事物、多总结经验,结合中国画实践的规律,进而对玉雕专业进行深入研究。

结 语

如何能使玉雕专业教学能延续发展,使其作品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通过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中的核心元素与其结合,也显现出它的合理性、必然性。时至今日,应该把以上元素应用于玉雕教学中去,并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提高他们潜在的创作能力,进而为南阳玉雕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第2篇:核雕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核舟记》一文的教学,“言”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文下注释详细,学生可通过归类总结与对比分析,理解与掌握字词;那么,怎样解决“文”的问题呢?细细盘点起来,这枚小小的核舟,承载着这样的文化信息:

第一,核雕文化。据《核工记》载,明末清初核雕工艺堪称一绝,核雕精品是当时江浙一带缙绅商贾的热门藏品。桃、橄、杏等果核经民间艺人巧手精雕,成了扇坠、念珠、手串等装饰品,核舟是当时奇货可居的艺术珍品。在核雕中,橄榄核雕最为常见,桃核舟最为名贵。从选料到设计布局,再到雕刻完成,需要艺人具备超乎想象的耐心和近乎传奇的技艺。民间自古以来一直把桃木奉为祛邪扶正、避凶趋吉之物,如桃符、桃梗等,因而桃核舟的产量屈指可数,为宫廷秘藏,贵比金银。所以,桃核舟被视为果核雕刻的,当时能雕刻桃核舟的大师寥寥无几。

第二,名人文化。这枚核舟以“大苏泛赤壁”为主题。苏轼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大家学过他被贬黄州时所作的《记承天寺夜游》,而核舟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字,恰出自苏轼被贬黄州时另外两篇文章《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此二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作者长期被贬而又能自解其愁的仙风道骨。

第三,宗教文化。苏轼政治上坚持儒家的人世精神,在生活上则更多地持有庄禅的旷达态度,执着超脱,无往不可。事实上,苏轼前后《赤壁赋》中,并未提及鲁直、佛印二人,但王叔远并没有拘泥于苏轼夜游赤壁的原型,而是通过大胆的想象,独具匠心地创造了一个似不真实、却又令人深信不疑的艺术品。他“安排”黄庭坚与他们同游赤壁,合乎艺术的真实。而船头又安排了和尚佛印,也不是无稽之谈,因为坡的世界观非常矛盾复杂,他不仅对儒家思想、道家哲学深有研究,而且也精通禅学,与和尚往来频繁,关系密切。可见王叔远对坡的了如指掌,想藉此刻舟,有所披露。

至此,《核舟记》一文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言”的内容了,更不是简单的“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高超技艺的赞叹”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所能包容的。语文教学需要有文化培育。文言文形式典雅、内涵丰富,是古人思想精髓的集结。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如是说,“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依赖于“言”与“文”的紧密结合,二者不可或缺;重文言字词解释、轻文章内涵感悟是舍本逐末;忘却了“工具”之外的清风明月、秦砖汉瓦,忽略了内在的文化追求,文言文教学就会失去其灿烂的本色。

第3篇:核雕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 有文化高素质 技术过硬 实践 “现代学徒制” “二元制”

玉石雕刻作为传统工艺,有着“世守勿替”的传承原则。这让手手相传的“学徒制”成了培养石雕传人的主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学徒制”显现出了许多不足。如何培养现代玉石行业适用人才,成了关系着这一古老行业兴衰的头等大事。

一、玉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今工艺美术行情表现是受宏观经济因素制约,包括玉石在内的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整体景气度也持续下滑,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余卫平曾用“没米过年”来形容一部分中低端市场的恐慌情绪。玉石行情从2006年开始起步,至2012年基本是上涨,经营获利者居多。但2012年之后行情分化严重,尤其去年开始市场个别品种比如高浮雕类的藏品甚至无人问津,市场格局也发生重大转变,玉石由过去的礼品市场向收藏市场转型,企业家、收藏家的个人收藏成长迅速,市场整体面临整合、分化、淘汰的趋势。

由于企业家、收藏家个人收藏整体素质的提高,把玉石由过去的礼品转型艺术品,更加重视作品的内涵及文化含量。作为资深寿山石收藏爱好者,艺术评论家何光锐也从亲历者的角度对行业现状进行梳理:“目前业界面临两方面考验:一是礼品市场需求萎缩,尤其‘雅贿’造成的虚假繁荣一去不返;二是中国经济调整周期内,投资需求会一直受到制约。因此如何培养真需求,是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要求我们这些寿山石雕刻行业的教育者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及技艺的提高 。

二、突出教育的服展δ埽培养有文化高素质雕刻人才

高水准的艺术表现力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为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在教学中,重视中外美术史、寿山石雕刻作品欣赏、雕刻设计、雕刻创意等课程。在实践创作中要求学生做到内容上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的完美统一,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等。让学生深刻领会玉石雕刻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它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并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寿山石雕塑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色泽的制约。玉石作为中国传统体系艺术,是以取巧为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取巧以及材料、色泽等方面的艺术处理更加讲究。尤其近期玉石雕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吸收当今世上雕塑创意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教育者以新的姿态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

三、依靠企业,强调实践,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技术过硬的雕刻人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认为:“越是遇到不景气,从艺者越要打好基本功,高水准的艺术表现力才是行业的核心价值。”

众所周知,企业要求员工有过硬的技术,这样企业才能生存。而他们也都明白“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每个人都要不断充实自己”这样的道理。让学生重视学习,接轨企业,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足以获得工作中需要的一切。

学校聘请大师林飞、潘惊石、何马、邱瑞坤为教师等到学校讲课,把学校模拟成工厂企业,重点在于实践教学,把传统技艺传承给学生,让民间工艺师走进校园,意在使更多人了解精美的传统技艺,并将其传承甚至作为创业资本。

四、当前职业雕刻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基础上,进入“二元制”培养模式的新阶段

随着企业、行业对雕刻行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汲取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实施“二元制”重要性,必要对传统“学徒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学徒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把“二元制”融入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形成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将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1、学生到企业为徒,更好接受实践培训。 “二元制”培养模式的学生,由职业学校的“单独培养”转变为“校企联合培养”,而且所学专业技术都是企业当前急需的。接受“二元制”培养的学生,他们既是学校学生又是工厂学徒,既接受老师的理论教学又接受师傅的经验传授,并能目睹工人劳动状况及劳动强度,更好的向员工转化。试点“二元制”培养后,培养的学生,在企业实实在在学技术和企业员工共同劳动,共同吃苦,由学生向工人转化,以后能够直接上岗就业,更好的接轨社会。

2、企业员工到学校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及理论水平。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主任李霖华认为:“多数雕刻师素质不够,靠传承,创作不出好作品、急需既有强硬技术又有知识素养人才接轨社会。”过去雕刻界的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师从师傅,很少受过正规中等教育,文化素质较低,适应不了当今社会高品质需求,尤其对历史题材及内涵作品无法领会真谛,急需提高素质教育。因而由企业根据需要提出订单,然后职业学校从企业员工中招录“学生”进行培养,企业和学校共同从事教学和管理,学生要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老师傅的考核,提高文化素质及专业理论水平。

第4篇:核雕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在办学规模上有了突破,但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中仍沿袭传统美术院校的模式。长期以来,传统美术院校师资配备、教学体系以及办学宗旨,更趋向于传统意义上纯艺术类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强调对雕塑技法和技能等基本功的训练上,学生的能力局限在对形体的临摹和结构的分析上,对城市雕塑理论的学习几近空白,更缺乏城市雕塑从设计到实践的机会和经验。而且由于缺少文化素养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创作上并没有实际的可延展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培养模式易造成雕塑学科的人才形成单向性艺术家式的极端。

如今的雕塑专业不再是培养处于艺术象牙塔里的雕塑家了,雕塑作品也不仅仅是陈列在美术馆中的作品和表现宏大政治主题的纪念碑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将城市雕塑当作城市人文景观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重大的城市景观建设项目都有雕塑设置及雕塑家的共同规划,除了公园、绿地、中心广场这些传统的城市雕塑放置地之外,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各个层面,街道、小区、庭院乃至地铁站内都有雕塑的身影存在。其形式风格和表现内容也千变万化,非一句话所能界定。这应视为雕塑功能的拓展,也是当今学科的交叉、融合,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1。

一、行业对城市雕塑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分析

城市雕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其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同时又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是企业对城市雕塑人才培养提出的一项最根本任务。

城市雕塑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人才能力结构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雕塑造型能力

要建设城市雕塑,首先应具备雕塑造型的基本塑造能力,掌握雕塑塑造中所必备的基本功,以确保雕塑在制作过程中准确把握形体造型的准确性。

2.多学科知识背景

城市雕塑学科具有跨界、综合、紧扣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并且汇同城市环境学、文化学、设计学及数字科技、工程材料等学科领域,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以城市视觉美学追球为内核,通过美术学与设计学、艺术学与工程学、与信息科技媒体等学科的融合,为艺术与工程开辟一条独特的实践性艺术学科之路。因此城市雕塑人才不仅应具有设计创作能力,还要有一定工程素质、多学科交叉背景以及多工种协调能力。要熟悉景观规划的基本原理,以便更好地把控城市雕塑设计的整体空间关系;要熟悉材料科学知识,尤其是新材料的应用;要了解结构方面知识,更好地解决合理承重问题,以确保作品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要善于与景观设计师、结构工程师、建筑师、规划师等不同的专业人士合作。城市雕塑家不应是单纯的雕塑设计者或是加工者,而应是一种集设计能力、加工制作知识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学科、景观学科的综合性极强的人才。

3.具备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

城市雕塑是一种融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聚焦点,其基本特性要求它的表现形式要以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表达更高层面的文化价值意义。因此,城市雕塑设计者要有文化及美学方面的综合修养,这是解决城市雕塑设计中文化定位、创作风格、彰显城市精神,以及创作雅俗其常作品的关键.

4.要有多学科、多工种协作的能力

城市雕塑建设中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特色显著,决定了艺术家不可能再闭门造车。任何一项城市雕塑的建设都是一个繁杂的项目,并且通常是处于十分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完整的设计项目,从方案创意到工程实施到落地为安,往往是多角色、多部门协同完成的。城市雕塑建设的总负责应善于与其建设过程中相关的学科、加工团队真诚合作,最终达到城市雕塑建设的一流水准。

面对城市雕塑的行业特点和学科特征,使我们不能沿着过去的老路前进。按照传统美术院校的教学思路,将制约城市雕塑发展中技术与设计、艺术与设计、环境与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无法适应当前城市建设的需求,也不可能要求大部分学生从事纯艺术性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重视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在未来城市雕塑的教学中改变策略。将城市雕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对城市雕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具备文化、艺术与技术3个方面的能力,达到传统文化知识深厚,造型基础扎实.要了解雕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安装的全部工艺流程,以确保城市雕塑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二、城市雕塑教学思想的转变

1.多学科交叉,优势互补

当下,城市雕塑人才培养主要有纯美术院校和工科与多科性院校两大类。纯美术院校具备联合人文艺术学科共建的优势,但由于缺少工科背景的学科支撑,大量工程类课程无法开设,诸如建筑结构、材料工艺、建筑物理等,易陷入“纯人文”“纯艺术”的误区。

现代城市雕塑设计已有了很大发展,其设计的内容和形式靠传统的学科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从单纯的造型设计发展到空间设计、融入环境意识,从纸上的方案草图到加工制作、安装落地,所涉猎的内容不仅有经济、心理、行为、资源、文化、历史、景观与环境、植物、光照、交通道路等,同时还包括了材质、结构、工艺等在内的通盘考虑。在进行城市雕塑设计时,对以上诸多学科的内容都应具备相应的知识,既要注重雕塑艺术的艺术性,更要注重雕塑的技术性,毕竟城市雕塑是为具体工程项目服务的。因此,在雕塑教学中渗入交叉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单一地对学生进行造型等基本的雕塑本体性的教育,更要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各学科知识,以发展出综合的,交叉的、比较新的领域的知识、概念、方法或技巧,应用于雕塑的制作和设计中去。

而在工科与多科性大学,尤其是建筑类院校中开办雕塑专业,可以更好地结合学校强势学科进行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充分利用其学科专业、研究资源等有利条件和内部优势,建立专业交流平台,强调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如从我校城市雕塑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就可看出综合类工科大学所具有的多学科优势和交叉学科的相互支撑作用(见表1)。既设有环境规划、园林艺术、中外建筑史等方面的课程,还要学习各种材质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有了结构方面的知识,方可解决城市雕塑异形不规则结构的合理承重问题,以确保所设计的城市雕塑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有了工科材料成型等专业的有力支持,不仅可保证雕塑后期的艺术质量,更可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工艺的研究。这样的课程设置,无疑构成了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之间更为有机的相互补充,使雕塑专业和学校其他学科专业的学术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发挥。

城市雕塑专业方向是综合艺术与设计的教学,只有通过综合教育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运作,才能避免过于狭窄单一的专业化教育,可能会造成的文化割裂和知识结构的偏狭,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宽广视野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的城市雕塑专门人才,实现更好的就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城市文化建设。

2.项目实践教学,榜样力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城市雕塑相关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追求创新和注重实践的生命力,在于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紧密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促进。因此,从专业角度来看,城市雕塑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实践是其教育的重要环节。城市雕塑教学应从纯理念模式中走出来,强化设计与工程、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让教学走出课堂,使学生在真题真做的设计实践中经受磨练与体验,设计成果接受社会的检验和评价。

在教学中,一方面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比重,对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制订出切实可行、高效的设计、实习任务指导书,并对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控制;另一方面进行定项工程接触和工程设计,以科研带教学。引入社会,企业的项目以及教师的各类横向、纵向课题进行真刀真枪的实战。在真实的项目运作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许多课堂上所接触不到的东西,比如施工技术、装饰材料、工程管理、艺术制作效果等实际感受,锻炼学生从立项、实际调研、方案设计、调整修改、评定方案到真材加工制作、实施、使用和维护、评价与发挥社会效益等整个流程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满足企业用人要求。随着项目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将主要环节的设计深度进行比照分析,学生逐渐可以看到教师面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及实施过程,从而针对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有取舍地学习专业知识。在项目完成的同时,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总结出该类科研项目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难点、要点,增强其实践运用能力。

同时有条件的专业院校还应尽可能地设置自己的城市雕塑设计研究所,配合教师工作室制度和学生导师制,形成教师带学生共同参与城市雕塑设计,及其相关实际项目的运行机制,成为锻炼教师专业职业能力和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校内实训基地。

3.融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

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与人文精神最为直观的展现载体。城市雕塑不只是通过造型来表达内涵,更重要的是将时代文化和个人艺术思维、综合素养融入作品中,其表现形式要以雅俗共赏的大众化语言去诠释更高层面的人文价值涵义。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重视传统、关注社会、比较研究、兼容并蓄、体验挖掘。综合创新的同时,努力把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融入作品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文化道义精神,更多地寻求与人和社会的融通,达到审美主体与雕塑客体、雕塑内涵与表现形式、雕塑本体与周遭环境、雕塑表达与功能体现等的统一。

城市雕塑的教育应该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态势来展开,艺术的公共性意味着一种开放、兼容与多元。城市雕塑的教学实践更应把贯彻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基础观念,在课程中针对西方文化日趋严重的影响,注重对学生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在教学中确立对城市雕塑立足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的认识和研究,在中西文化冲突交融中寻找新的碰撞点。在课程设置上,可加大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艺术研究等板块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有重点地注入到雕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与传统的素描、泥塑、材料、景观、构成等课程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创造性地利用民族文化进行设计表达的同时,发展和丰富民族文化本身的艺术语言形式.

4.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优化与建设是美术院校改革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培养方案的关键因素。城市雕塑设计的工程性、综合性、创新性对教师提出了综合知识、综合修养、综合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在具备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更要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教师梯队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年龄结构上的配比,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教师队伍。通过师资背景多元化、专业背景多元化、教学经历多元化的原则,进行师资配置和教学团队的组建,能够有效整合教师的集体智慧,开发教学资源,取长补短,在协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7k平.

同时,选拔教师要注重既有教学能力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而教师的继续教育可采取国内外雕塑类相关专业教师互换、学者互访、合作研究、学术研讨等方式实现;同时教师自己要坚持自主创新性学习,以学导学,边学习,边指导,在指导中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多参加实际工程项目,边实践,边总结,与社会需求对接,进一步更新和深化教学理论。

第5篇:核雕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我是初中美术组的4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术星空》。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几大方面做一个具体的阐述:

 1、说教材

本课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美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绘画,建筑,雕塑等的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说学情

 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及知识结构,七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是浓厚的,思维方式倾于抽象,表达能力较小学生更强,他们已掌握基本的判断能力,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美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的分类,以及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法,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4、说重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定位于掌握美术的分类以及绘画,雕塑,建筑等的特色,难点设置为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说教法学法

 为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合新课改   的要求,我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法上采用欣赏法、对比法、、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教授新知、展示评价、拓展延伸等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开始上课时,展示我课前准备的雕塑小泥人,绘画作品《梅花》以及工艺品,让学生欣赏,向学生进行提问,什么是美术,引起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美术星空》。

2讲授新知,整体把握

先采用PPT,播放绘画类图片,版画《饮》,国画《祖孙四代》,油画《深渊旁》,让学生以前后排四人小组展开探讨,从绘画材料,工具,表现对象等进行对比欣赏,让学生掌握版画,国画,油画的特点。

然后播放雕塑类图片,《虎门销烟》《国王与王后》《向警予像》,引导学生从材质和空间形式两方面进行讨论,对雕塑进行分类,从材质上划分为石雕,木雕,泥雕,从空间形式划分为浮雕,圆雕,透雕。

接下来,播放北京故宫和比萨大教堂的图片,让学生从结构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对比,找出中外建筑的不同艺术特色,感受中外建筑的美。

最后总结,美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建筑,设计等很多方面,绘画又分为版画,国画,油画,水彩画等,雕塑从材质上分为木雕,泥雕,石雕,从空间形式分为圆雕,透雕,浮雕,建筑又分为中式,西式多种形式。

 

通过播放图片,让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关注文化与生活,整堂课中在整堂课中,我始终起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围绕我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3巩固评价

每组派一位代表谈谈自己了解的有名的美术作品,再由同学们相互评价,评出最精辟的见解,最后由我总结,不论学生认识是否深刻,我都会对大家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进行肯定和表扬,同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方向。

4拓展延伸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课后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和家长一起探讨美在哪里,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分享到班级微信群,学生进行交流。

让学生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

7、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是知识的凝练和浓缩,我的板书以简洁明了来突出重点,这便是我的板书。

第6篇:核雕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与育人理念相融合

六合中专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主要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然而,这些尝试始终缺少地域特色。用六合中专负责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许本洲的话来说,这一探索过程充满了随意性,是“无根”和“无意识”的探索。如何让校园文化变得“有根”“有特色”“差异化”,彰显六合之魂的“雨花石文化”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关注。

2011年,六合中专正式提出将“雨花石文化”融入校园,并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以“雨花竞技,技创风流”为主题,形成了完整的“雨花石文化”体系。

雨花石的形成,经过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历经数亿年的运动变化才成型,还要经过能工巧匠的细心雕琢,最终才成为精美的艺术品。雨花石的这一演变过程被学校领导提炼为“兼容并蓄、至善至美”的品质,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体现学校领导对教育的高远追求。

“经水濯而清华,遇熔炼而忠贞;呈胜景而纯朴,遭湮没而豁达;担重任而不倦,育群英而无私。”用诗一般的语言解读“雨花石文化”,丰富“雨花石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学校在育人方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培育人、愉悦人、塑造人、发展人,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挖掘“雨花石文化”的深层内涵,学校将体现“雨花石”精神内涵的“争先、坚守、忠贞、包容、奉献”确立为校园精神。这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拓展,也是关注师生成长过程、理解并尊重其成长过程中渐进式变化与幸福感的直接体验。

在此基础上,学校将“雨花石文化”的最高追求落实到教育追求上。雨花石的美体现在“品、纹、色、形、质、声、韵”等方面,根据这些特点,学校将教育追求总结为“七行诗”:育德当如石之品,润物无声,一枝一叶总关情;校景当如石之纹,序却随机,横竖侧看总相宜;技精当如石之色,悦目如心,行行出彩齐争艳;塑人当如石之形,方圆偏倚,天生我材必有用;治学当如石之质,脆硬润泽,因材施教当无憾;求学当如石之声,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意志坚;为师当如石之韵,坚柔稳严,桃李不言自淡然。

六合中专通过由浅入深、抽丝剥茧般将雨花石的精神、品质、内涵等融入校园,打造“有根可循”且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并将“雨花石文化”与育人理念完美融合。

与专业发展相得益彰

有了完整的“雨花石文化”理论体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理解、继承和发扬雨花石文化。六合中专领导很早就意识到,雨花石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正逐步形成一条经济产业链,传承雨花石文化、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是大势所趋。学校先后开展了4次雨花石文化产业调研,邀请南京市雨花石协会来校进行了三次专业设立论证,最终在工艺美术专业开设了雨花石雕刻方向,以文化促进专业发展,以专业推动校园文化传播。

雨花石雕刻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从2010年开设至今已有五年历史,成为学校推广雨花石文化的中心和缩影。据许本洲介绍,学校主要从普及雨花石知识、建立专业标准、推动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完善专业建设。第一届学生是以兴趣班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共招收了20多名“学徒”,他们平时正常上课,遇到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实践则跟着受聘大师学习。

在雨花石知识普及方面,学校通过组织相关教师编写校本教材《雨花石美学研究》,并开设选修课帮助学生掌握雨花石的形成、品鉴、工艺加工等知识;将历代歌咏雨花石的诗词文章选编成册,让学生通过晨读接受雨花石美好品性的熏陶。与课本相得益彰,学校还成立了雨花石校外资源调查兴趣小组,让学生亲身感受雨花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这一以雨花石雕刻专业为中心,吸引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普及方式,让雨花石文化得以散播给校园内的每个人。

建立专业标准包含雨花石的雕刻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校聘请雨花石雕刻工艺大师作为专业建设指导专家,规范专业实训中心建设,营造浓郁的专业实训文化氛围。指导专家蔡康麟大师是六合区雨花石雕刻工艺的主要传承人,也是该工艺标准的主要制定人,经验非常丰富,拿到石头便能很快判断出其价值、可雕刻的形状、雕刻方式等。如今年过七旬的他常年在校“助阵”,既培养学生也培养专业教师,是校内推广雨花石文化的“形象大使”。

创新技艺是传播雨花石文化的有效方式。传统的雨花石工艺加工主要是抛光、拼装和制作简单的工艺用品,产品工艺简单、附加值低。学校在雨花石雕刻专业建设过程中借鉴了玉雕、牙雕的工艺方法,推出了雨花石俏雕工艺。一枚普通的雨花石通过俏雕后价值往往提高了数十倍,这也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学习雨花石雕刻工艺。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专业建设的主要职责,更是传播雨花石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与六合区48家雨花石工艺加工厂共同成立了“雨花石文化产业发展联盟”,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定期会晤、岗位技术培训、定标准培养等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六合区雨花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学校还邀请雨花石协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每年举办两三场讲座,让校内师生更近距离接受熏陶。

“精心打造雨花石专业文化,建特色专业,育特长学生。”学校五年来共培养了136名该专业毕业生,76人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5名毕业生在掌握了雨花石雕刻工艺技能后创业成功,实现了职教富民的办学目标,成为传承和推广雨花石文化的榜样。

以环境与活动潜移默化

在六合中专,你会流连于雨花石文化墙边,徜徉于雨花石文化大道,漫步于雨花石文化长廊,晨读于雨花石实训楼,小憩于雨花石荷池畔,驻足于“天落雨花”雕塑前。如果你有闲情逸致,还可以慢慢欣赏雨花石文化墙上按照淘石、赏石、品石、赞石、藏石、咏石、刻石、颂石等八个主题制作的八块大理石浮雕,以及长廊两边雨花石展示柜里定期更换的雨花石精品……

学校以“雨花竞秀,技创风流”为主题进行校园道路与长廊文化、墙壁文化、雕塑和园林小景等环境的设计和建筑物命名,将雨花石文化镶进浮雕、嵌入石壁,刻进师生的心中。

“第四周‘雨花之星・志愿之星’1309班张家伟同学,作为1309班的语文课代表,他每天积极配合老师按时组织同学早读;作为校学生会生活部部长,他带领全体成员每天认真完成教室、包干区、绿地及宿舍的卫生检查,并组织公布在公告栏内。这件事虽然繁杂,但他从不抱怨,兢兢业业地为校园的干净美丽立下汗马功劳……”

每周一评的“雨花之星”是学校渗透雨花石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品格形成、能力提高而常设的活动,主要挖掘和表彰那些在劳动、学习、管理、志愿服务、道德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每周一评,每次评选一位。除给予证书和物质奖励外,还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进行同步宣传。学校还对“雨花之星”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显示,凡是获得过“雨花之星”荣誉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均良好。

其实,在六合中专的校园中,无处不烙下雨花石的印记。如学校先后举办了四届雨花石精品展,时间定在每年的10月份。每个班级都要上交作品,然后由学校组织专家选出精品,集中展出。除了学生的作品外,还有部分教师和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雨花石的自然美,体会其内涵美。

将学生社团冠以“雨花”之名,组织与雨花石文化相关的活动,也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将校园龙狮队命名为“雨花魂”,将校园舞团命名为“雨花飞炫”,依据雨花石的意韵编排节目内容,让学生对雨花石的内涵有更深的体验;成立“雨花情”志愿者协会,每年为社会提供5000余人次的服务,内容涉及环保、关爱弱势群体、交通安全、义务献血、公益宣传等;校园文学社命名为“石韵”,文学社主办的校报命名为“雨花真彩”,每月一期,集中展现校园文化的精华……

同时,学校还结合雨花石姿态万千、个性独立、本真至善的特质,推行“角色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引导学生在家做一名好儿女,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在企业做一名好员工,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

第7篇:核雕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玉雕 工作室 传统工艺 保护

中图分类号:TS932 文献标识码:A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于2014年6月23至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基本情况

据2013年宝玉石协会权威统计:这是一个销售数千亿元,参与人群数千万的产业。据新疆地质权威统计:近十年和田玉开采量,超过历朝历代几千年开采和田玉的总产量,这般玉文化市场的虚华与混乱,我们早应该重新思考。

而玉雕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几乎空白。在我国现代各级别的教育体系中,没有玉雕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没有直接面对面服务于玉雕的工艺学、美学等理论专著问世,仍然沿袭着“师带徒”、“父带子”的“心授”传统方式。有些为了所谓的“独家绝技”,只传授自家子女;无子女的雕刻大师就使得绝技失传,严重制约了从业人员技艺切磋交流和水平的提高。

2中期――在稳步中前进

要改变玉雕产业的现状必须向市场输送受过系统教育的学生,学生作为玉雕的从业人员,更是玉雕产业收益的制造者,培养好了他们就不担心做不出精美的作品。

尽管近年来国家从“非遗”的角度开始重视与保护着传统手工技艺,也评出了一批又一批工艺大师,但在文化人看来,大师还是没文化的手艺人,美玉在大师的手中,随便仿个龙,仿个凤,仿个玉牌,这是对玉文化的简单化,更是对美玉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校玉雕特色班从学生基础抓起,学习白描、泥塑、圆雕、玉石文化、材料工艺等课程, 不断充实学生自身,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其目的就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中期规划:

(1)学习方面保证上课出勤率,因事旷课的同学必须向院办请假,擅自缺课者,除了进行警告外还要及时进行记录

(2)在掌握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要强调动手实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同时在原料上尽可能地让学生上手较好的原料来提高其兴趣。

(3)经常进行学习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让大家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取长补短。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去玉雕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比如河南江浙等地考察学习,最后一学期选择优秀的学生进入袁大师工作室进行实习。

3长期――与产业、文化结合在一起

我校玉雕班力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也是全国首个开展玉雕班的高等院校,其目的是希望向玉雕产业输送人才。落实到玉雕产业来讲,需要设计、加工、管理、营销等多环节、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梯队。玉雕班的长期规划如下:

(1)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相应的设计、加工、管理、营销等多环节、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梯队;另一方面我校自主完善这样的梯队建设,对于优秀的玉雕学生将推荐就业,以此来鼓励学生。

(2)培养一批骨干老师,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教练型的师资队伍。

(3)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贯穿学生从学习到动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学生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专业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专业教育培训政策,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

(4)推选玉雕工艺带头人,申报非遗产业。

(5)开辟玉石网站,扩大我校本专业知名度,目前高等院校玉石培养人才情况空白,当本专业第一批学生毕业哪怕只有极少数,也能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新生力量。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媒体的相关报道等来增加品牌形象,通过参加公司的各种商业展演来进行市场开拓和客户群体的建设。

(6)成立玉雕协会,资源共享,由无序的自发生产转变为有计划规模的生产。学习玉文化的同时也要弘扬玉文化,将玉器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挖掘玉文化内涵,在推动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同时,进而做强做大玉产业。

4结束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留存民族情感与民族特色。文化是民族之魂魄,是维系社会和谐的内动力。 “魂兮归来”中华亘古传承8000年的玉文化在当下呼唤“文化回归” 之际,只有靠国家文化教育部门的管理、研究及培养人材,当代玉文化才会有光辉灿烂的前景。

参考文献

第8篇:核雕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早就听说曲儒的微雕驰名,并享誉国内外。夏日的一个上午,记者来到西安城南一个小区内,见到了这位仰慕已久的微雕大师。曲儒今年已82岁高龄,但精神矍烁,思维敏捷,说起微雕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微雕的起源和发展

微雕是以刀的微观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从南方出土的一块玉器上看,早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微型画,而且造形生动,线条流畅,笔画细处只有0.7丝米(即千分之七厘米)。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微型画。

上个世纪70年代,在陕西周原出土的3000年前西周早期刻在龟板上的微型字,尽管笔画的细处只有0.6丝米,但苍劲有力,结构严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微型刻字。

广东省增城县文化馆馆藏的《夜游赤壁图》,与明代魏学伊所写的《核舟记》一文描述的动人场景大致相同。雕刻者将橄榄核刻成一条船,船上的两侧有门窗,且能自如关闭,船头有三人,船的底部还刻着《前赤壁赋》,全文577个字,字字秀丽潇洒。

微雕是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华文化酿成的民族艺术瑰宝,在国外也有,刻在特定的材质上,但都能用肉眼辨识。而中国的微雕,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清晰地欣赏。所以北京管微雕叫“一米粒”,杭州叫“细刻”,沈阳叫“鬼工活”,台湾则叫“芒刻”。它不但极其微小,而且有艺术气韵,可以激发观赏者的审美情趣,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从小怀有微雕梦

曲儒1925年出生于山西运城一个书香之家。在他上小学时,家乡被日本鬼子侵占,同村一位在山西大学任教的著名画家杨拭尘因不愿在日军统治下的学校继续工作,就赋闲在家。父母不愿让孩子受奴化教育,于是就让曲儒跟杨老师学书画篆刻,从此接触上了象牙微雕,于是在曲儒幼小的心灵里便埋下了搞雕刻的种子。

22岁时,曲儒只身一人从家乡来到西安,一边求学,一边做兼职美术教师。西安解放后,他转为正式教师,而且越来越迷恋于篆刻和微雕。后来,他由中学美术教师调入陕西省艺术馆任秘书。因自己出身不好,有人提意见: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做秘书?曲儒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就暗下决心学习微雕艺术,从此,便不问世俗,开始实现自己的微雕梦想。

一次,他去北京琉璃厂参观,当看到在两粒绿豆大小的象牙片雕刻出精美字画的著名艺人陈景翼后,扑向前去,就要拜师。在随后的交谈中,当陈景翼忧心忡忡地对曲儒讲起微雕这一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有衰弱之势时,曲儒的情绪非常激动,拯救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使他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决心要走抢救国粹、一生从事微雕之路。

绝技源于勤学苦练

如果说之前曲儒对微雕的迷恋只是一种单纯的喜爱,那么从此以后他对微雕艺术的执著追求与潜心创作,则更多的源于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由于有了这样一种动力,他将整个生命都融入了书画和微雕世界之中。他心系艺术,刀不离手,一有空就练起来。在他家的器皿摆设,陶器的、玻璃的、金属的,到处都留有他刀刻的痕迹,当时刻下来的粉末,能装几脸盆。时间的积累,刀功的磨练,使他的技艺逐渐成熟起来。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曲儒就能在半粒小米大的象牙片上刻上28个字的七言绝句一首。但自得自乐了没几天,经过自我剖析,觉得自己还未摆脱工匠气,而缺乏一种艺术气息。后来,曲儒调到陕西省博物馆(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工作,这里荟萃了百代名家书法作品,使他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有机会与更多的书画界名流往来。他一头钻进碑林,如痴如醉,不知多少次的临摹经典古碑,直练到滚瓜烂熟,深得其妙。然后就将这些学来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微雕世界中,时常请名家指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曲儒的作品终于被赋予了自己特有的艺术气质,笔情画趣均得到完美的体现。凡目睹过他微雕作品的人,无不叹为观止。李苦禅题词赞之:“古人云‘神乎其技’,曲儒同志可谓当之无愧矣。”

微雕被拍成科教电影

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个夏天,7月16日《陕西日报》用近乎一个版的篇幅,以《一粒“米”上万千世界》为题,报道了曲儒搞微雕的纪实访问,一下子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紧接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报请国家文化部批准,欲为曲儒拍一部专题纪录片。当时就有人反对,说这是为个人树碑立传,要拍就拍一部集纳全国微雕名家的纪录片。于是北科影厂就到四川、江苏、山西、北京等地进行拍摄,结果将拍回的样片在银幕上放大了30万倍,只有曲儒的微雕放大后其神韵不减。在征求众多专家意见后,最终决定拍成了《曲儒微雕艺术》专题片。画坛大师吴作人题写了电影片名,书法家刘炳森书写了电影职员表,李可染、赵扑初、黄胄等大家都为这部电影题词、作画。这部影片不仅在国内获了奖,而且被译成英、法、西班牙语向全球发行,被国外赞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微雕专题片。

此后,由于曲儒在技艺上不断求新求美,作品的题材也有很大突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了满足海内外游客对艺术品的需求,曲儒的微雕作品进入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涉外单位礼品柜台,使众多外宾一睹中国微雕作品的风采。

云游五洲巡回展览

曲儒的微雕受到广泛的欢迎,1981年国家文化部部长黄镇在西安约见了他,并鼓励说:“你的作品外国人很喜欢,好好干,不要灰心,卖的越多贡献就越大。”并当场挥毫赠诗一幅。时隔不久,黄镇又介绍他到法国举办个人微雕展。

此后,曲儒先后应邀赴欧、美、亚、澳等地区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讲学、访问和举办个人微雕展。他云游五洲,传播友谊,每到一地,轰动一方。

一次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上,曲儒微雕的展柜前人潮涌动,竟把陈列展品的柜子挤坏了,成为这个展览会有史以来的一大新闻。最后,博览会的评委们将中国的一大一小(兵马俑和微雕)评为这届博览会最受欢迎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会展期间加拿大总督斯赖耶看到报道后,在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栋的陪同下,专程从首都赶到博览会中国馆,欣赏曲儒的微雕。当他看到发刻时,吃惊地问“这是人发吗?”曲儒说:“是的。”又问:“能刻给我看看吗?”曲儒回答:“当然可以。”于是总督当即就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递给曲儒。他稍思片刻,即操刀刻下了“欢迎总督阁下光临”一行英文,总督感动得握着曲儒的手赞道:“你是最优秀的艺术大师。”

为感谢和表彰曲儒多次在加拿大的讲学、展览活动,1986年1月1日,加拿大“加中友协”赠送给曲儒一块牌匾,上书“曲儒大师,通过你的微雕艺术,您在许多加拿大人民心中为中国刻上了永恒的友谊。”

微雕玩的是真功夫

曲儒的微雕技艺并非祖传,也没有走什么捷径,全靠平时的勤学苦练。一次,陕西省政府在欢迎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的宴会上,赠送了一件礼品,是曲儒创作的仿怀素体《东陵圣母帖》微雕。福田赳夫问曲儒:“这是靠气功刻的吗?”曲儒说“不是”。“那是用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刻的吗?”曲儒说“也不是,微雕太小,刻的时候看不见,手把视线都挡住了,主要是靠平时的书画功底,娴熟的技巧和手指的感觉来完成。”首相听后半信半疑,随手拿过桌上的菜单,在背面写下了“中日友好是世界平和,福田赳夫。”并递给曲儒,想开开眼界。曲儒当即操刀,将他的题词临摹到一粒芝麻大的象牙片上,福田赳夫用放大镜仔细看刚刻好的微雕,又对照自己的字迹,热情地握着曲儒的手说:“你的微雕和我的字迹完全一样,你真是人间国宝。”

在法国期间,人们称曲儒为“微雕王子”。曲儒凭借自己的书法技艺和手指的感觉进行创作,征服了许多欧洲人。岗城市副市长兼博览会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说:“要搞一番事业,就必须有中国人的毅力和智慧。”曲儒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绝活,三五分钟就拿出一件作品来,有人以为他戴的花镜就是放大镜,有的人掰开他的手掌,看有什么秘密,结果什么也没发现。人们这才明白,什么叫“中国功夫”!

中国微雕走向世界

曲儒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微雕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他将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雕刻在一粒米大的象牙片上;还将《金刚经》5436个字全文浓缩在一块1.5厘米见方的象牙骨上。《丝绸古道》是在一根一厘米长的象牙片上雕刻的一列昂首阔步,驮着丝绸行走在茫茫沙漠中的驼队。该作品可从容地穿过一根绣花针的针眼,所以又被称为“穿针眼的骆驼”,堪称微雕中的精品。他的作品曾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许多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

曲儒的微雕不仅属于中国,更是属于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都收藏有他的作品,先后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300多篇次对他进行报道。法国《费加罗》杂志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他的肖像并作艺术介绍。美国CTV电视中心为他拍摄了《人间奇趣》专题片,多次在“信不信由你”栏目中播放。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拍摄的专题片就有20多部。

此外,曲儒还致力于海峡之间的文化交流,1995年他曾去台湾进行微雕邀请展,他在一粒米大的象牙片上刻有6匹马,元老陈立夫赞之为“神乎其技”。他还将三件精心之作捐给佛光大学,以筹集建校基金。在他的协调下,经省台办报国务院台办批准,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展示,弘扬了佛法,促进了两岸交流,成为世界华人关注的盛事。

第9篇:核雕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一、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一)特色经济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丰厚的陶瓷文化积淀。德化是中国陶瓷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三大瓷都。德化陶瓷有三大特色:一是瓷质洁白纯净。据科学测定,明代的德化白瓷白度已达到84.54-92.5℃,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白”。其釉面纯净无瑕,光泽莹润无比,使我国白瓷制作工艺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二是瓷塑技艺高超。明代德化瓷塑艺术大师何朝宗享誉国际瓷坛,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他的作品共49件。数百年来,德化瓷塑一直代表中国瓷塑的最高水平。三是陶瓷远销全球。德化瓷外销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数量之大位居全国首位。宋代以来,德化瓷大量从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附舶远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品。2000年10月从南中国海清代沉船“的星号”打捞出来的35万件瓷器,绝大部分为德化青花瓷,当年的盛况可见一斑。

2.陶瓷成为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德化的陶瓷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德化陶瓷大举进军欧美市场,成为福建省的出口创汇大户。德化因此被国务院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200多家,其中自营进出口的集团公司就有20余家。2001年全县陶瓷产值38.02亿元,80%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1996年起,德化陶瓷生产总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陶瓷业已成为德化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德化县也因为陶瓷经济的迅猛发展,连续四年跻身“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县(市、区)第十三名。

3.陶瓷业发展呼唤智力和人才支持。陶瓷产业是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瓷土的配方、样品的设计、坯体的制作、产品的装饰、产品的烧成、产品的包装,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的外贸营销,长长的产业链上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县共有陶瓷从业人员80000余人,仅福建佳美集团一家企业,便有8000多名员工。作为外向型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的艺术含量、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始终是一个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发人力资源,而开发人力资源的最佳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因此,县委、县政府在陶瓷企业家的强烈呼吁下,投资5000余万元为我校建设占地面积252亩、建筑面积42000余平方米的现代气息浓郁的新校园。陶瓷企业家与社会各界捐资达648万元。

(二)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赢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先机

1.专业设置与陶瓷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职业学校逐渐进入“买方市场”。市场的人才需求是职业学校存在的必要前提。我校主动适应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专业设置切合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陶瓷业发展需要哪一方面的人才,我校就设置相应的专业。我校从1981年创办开始就设置陶瓷工艺专业,随后相继开设了幼教、建筑、家电维修、财会、水电、服装裁剪、公关与文秘、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但这些专业都相继停办。20世纪90年代后,我校意识到开设专业不能盲目向别人学习,应该了解人才市场的发展态势,科学预测人才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要切实把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办学宗旨。根据德化乃至泉州市陶瓷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先后开设了陶瓷雕塑、陶瓷装饰、陶瓷电脑美术设计、陶瓷营销、工艺美术和职业经理、财会电算化等专业,今年将开设陶瓷外贸与英语、陶瓷配方等新专业。专业设置保持适度超前,如陶瓷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培养运用计算机设计陶瓷样品三维图片与国内、外客商进行网上交易的专业人才,为德化陶瓷业未来进行网上交易培养人才。由于专业设置与陶瓷业发展相配套,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对口就业率高达95%。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围绕陶瓷市场的变化与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专业课程设置,不断更新学科教学内容。以拳头专业----陶瓷雕塑专业为例,80年代初期,由于陶瓷业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传统瓷塑为辅,该专业开设素描、国画、色彩、书法、陶瓷工艺学、传统瓷塑(佛像塑造)、日用陶瓷造型、瓷彩、打模、烧成等主干课程;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陶瓷业逐渐以生产销往欧美的小工艺品为主,该专业开设素描、速写、陶瓷工艺学、西洋人物雕塑、动物雕塑、浮雕、创作设计等主干课程;90年代中期开始,陶瓷企业逐渐增加树脂工艺和蜡工艺,且比重连年提高,该专业适时增加树脂雕塑与创作等主干课程。同样是素描,早期是为传统瓷塑服务,故强调明暗;后期是为西洋人物塑造服务,故注重结构。同样是陶瓷工艺学,早期策重为日用陶瓷服务;后期则策重为工艺陶瓷服务。总之,每一课程的开设与停开,每一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变化,都是以不同时期陶瓷企业对具体岗位技术人才的规格要求为依据,并保持适度超前。

3.与陶瓷企业联合办学。所有专业均与陶瓷企业联办,建立契约关系。陶瓷企业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现状与预测,提供学生见习、实习和假期勤工俭学的方便,择优录用毕业生。如泉州冠福陶瓷集团,委托学校开办职业经理和财会电算化二个专业,为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培养分公司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企业在招生前以契约形式承诺录用全部毕业生,参与整个教学计划的制订,监督教学计划的实施。学校开学时就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企业有重大活动就邀请学生参加,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还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教师,莅校介绍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为适应企业对高层次陶瓷雕塑人才的需求,从1998年起,我校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联办陶瓷雕塑研修班,从毕业生中择优入学,由清华美院的教授、博士到校授课,该班已为企业培养120余名高级样品设计人才,深受陶瓷企业的欢迎。

二、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一)以人为本,通过竞争培育高素质师资队伍

要把学校办成名牌学校,就要有名牌专业;要有名牌专业,就要有名牌教师。名牌教师必须在竞争产生。为了培养名牌教师,我校多管齐下,努力营造产生名牌教师的竞争氛围。

1.全面实行教职工竞争上岗制度。具体做法是:①公开岗位设置。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和上级编制、教师工作量的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按需设岗,因事设岗。②公开岗位条件。学校按照教育教学的总目标,确定每个岗位的条件,包括学历、年龄、教龄、品德、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等。③公开报名情况。制定竞争上岗的程序和操作方法,教师填报岗位的结果全部公开。④公开发表演说。学校对参加竞争上岗的教师进行资格认定,确认符合条件后,由竞争者在竞岗大会上公开发表竞岗演说,提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目标及措施。⑤公开进行民主测评。竞岗演说结束后,评议组或全体教师,根据竞争者德才表现和竞岗职位的工作设想,进行公开测评、民主推荐。⑥公开课堂教学。学校抽调骨干教师成立课堂教学评审机构,制定课堂教学评比办法和评分标准,评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成绩。⑦公开择优聘任。以竞争者的工作设想、课堂教学和民主测评结果及德能勤绩为主要依据,以学历、资历、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为参考,优秀者优先聘任,不合格者不予聘任。⑧实行上岗前公示。对拟由学校聘用的竞岗者在校务公开栏进行公布,允许教职工提意见,反映情况,对公布对象在规定的期间内,教职工没有异议的,由校长正式聘任。

2.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①公布机构设置和领导职数、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及报名期限。②公开报名竞聘岗位。竞聘者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填写竞聘岗位,也可由教职工民主推荐,每个岗位至少应有2人以上竞聘。③公开发表竞聘演讲。根据报名情况,经过民主推荐产生岗位候选人,参加竞聘演讲。通过抽签确定竞聘演讲的顺序,在全体教职工会议或教代会上对竞聘条件、理由及任职设想等进行竞聘演讲,进行现场答辩和民意测评,并公布测评结果。④严格进行考核。由学校组成的中层干部聘任领导小组组织对竞聘者进行综合素质审查考核,根据任职要求可进行相关知识的考试,依据考核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列,确定初步候选人。⑤上岗前的公示。学校确定聘任人选,向全体教职工公布,接受教职工的咨询,时间至少7天以上。公示期满后,召开全体教职工或教代会,公布公示期间内收集的意见,进行审议和表决,确定聘任对象。⑥正式聘任。校长向受聘者颁发聘书,并签订聘任合同,确定任职期。1999年首次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原有的10名中层干部有4名落选。

3.职称评定与各项评比全面量化。凡是符合职称晋升条件的均可申报。学校制订了量化考核标准,包括师德、学历、任职年限、教案、作业批改、教学成果、公开教学、教研教改成果、指导学生、论文、受表彰、继续教育等。申报者由学校推荐小组给予评定分数,公示一周后,由高分到低分推荐。学校优秀班主任评比、优秀教研组长评比、教学能手评选、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等,均按学校制订的量化评分标准评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4.全面启动名师工程。邀请全国知名的陶瓷雕塑家莅校讲学,从1998至2001年有十几位教授、副教授、博士到校作专题讲座20余场;推行专业教师"下水"制度,每个专业教师课前必须自制范作方可进入课堂,每个星期举行一次专业教师范作展览,进行师生同展;大力支持专业教师面向社会举办个人作品展,场租、布置、媒体宣传、请柬等费用全部由学校负责,学校还给予2000元奖励;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每人至少挂钩一家企业,主动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既让教师了解市场、服务教学,又提高教师知名度;充分利用《泉州晚报》、《德化报》、《德化文艺》报纸以及自办报纸《摇篮》,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介绍有一定成果的专业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参评工艺美术系列职称,现我校已有中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职称48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高级工艺美术师3人;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陶瓷艺术作品展览与评奖,已有100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县陶瓷艺术展评会上获奖或报刊发表;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团体与学术交流,学校已成为德化县陶瓷文化研究会、书法美术协会、现代陶艺协会的大本营。

(二)全面推行后勤管理社会化。

计划经济时代的学校是封闭的。各所学校内部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而全”或“大而全”的“小社会”,存在一个规模不小的后勤服务系统。学校包办后勤时代,校长要是多面手,常常“不务正业”。为了改变这种学校办社会的状况,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把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刀刃上,我校大刀阔斧地进行后勤管理改革,把后勤工作全面推向社会。为确保后勤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我校聘请德化戴云律师事务所二名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为改革保驾护航。

1.后勤服务机构面向社会承包经营。学校后勤工作市场化、社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学校后勤工作的必然要求。我校顺应这种要求和变化趋势,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大变革,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超级市场、食堂、文印中心、休闲阅览厅、理发厅、乒乓球厅、摄影部、医疗室等后勤服务工作全部面向社会招标,由社会行家承包经营,每年可增加收入近25万元,节约人员经费支出约50万元。校办陶瓷工艺厂和陶瓷研究所也面向社会招标,实行经营承包。

2.物品采购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学校的教学、办公、生活用品采购,数额3000元以下的一般面向社会询价购买;3000元以上的,有的通过政府采购,有的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有的面向社会询价购买。所有采购,均事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分发采购须知,邀请监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派人参加,严格按招标程序进行,物品聘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从1996年秋季至2001年秋季,通过公开招标采购石膏教具、课桌椅、雕塑架、画架、电脑、多媒体、铁床、图书与课本、办公家俱、书架、厨房用具等等,至少节约100万元资金。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校致力于树立学生“求新求异、开拓开放”的观念,并将此作为校训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中。不因循守旧,不雷同抄习,不停滞不前,不自我封闭,这是一个职专生应有的基本素质。

(一)构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我校教学内容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而不断改进,从技能的传授过渡到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陶瓷雕塑专业文化课以“够用”为原则,根据该专业技能操作性强的特点和学生文化素质低的现状,只开设政治、应用文、英语等课程;基础课以“服务”为原则,只学习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课以“实用”为原则,学习陶瓷样品设计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全部为技能操作课,企业样品设计人员做什么,学生就学什么。97年开始推行“两证”制度,即学生须取得职业资格鉴定中级证书,方发给毕业证书。学校先后建立了“福建省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中心”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专门为陶瓷类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资格鉴定,确保毕业生与人才市场接轨。

(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德化的外向型陶瓷企业,都是通过春季、秋季广州国际商品交易会,与外商签订购销合同,以销定产。企业提供的样品是否得到外商的认可,是关系到企业是否能生存与发展。因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陶瓷样品设计人员必备的素质与能力。我校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外,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各种专业展览和参加各级专业制作竞赛;以“创新”为主题,经常举行全校性专业技能现场大比武,并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给予重奖。在校期间现场大比武总成绩居年段前30名的陶瓷雕塑专业学生(每个年段共11个班近500人),除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外,免试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德化陶瓷雕塑研修班学习,学费上给予至少1300元以上的优惠;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展评会,并在德化县图书馆一楼大厅面向社会展出。

(三)实行开放式实习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