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适合母亲节的句子范文

适合母亲节的句子精选(九篇)

适合母亲节的句子

第1篇:适合母亲节的句子范文

一.披文入情,探究细节,把握人物

细节往往只有“芥豆之微”,但却能“借一斑以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就三个手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句中“一塞”、“一抹”、“笑”、“骂着”四个词语使母亲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引导学生探究:四个词语有何表现力?为什么要用“捏”而不用“拿”?为什么要用“塞”而不用“放”?为什么又要“抹”?“骂”前面的“笑着”去掉行不行?

“捏”、“塞”、“抹”,用词准确,动作具体可见,简洁传神,不能替换。“笑着”,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喜爱,不能去掉。探究细节,就要引导学生去欣赏那一个最适合的动词。

母亲在喂了村里小孩子糖之后为什么会“呆呆地发半天愣”?

这一细节描写,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母亲内心的落寞和忧伤,同时也描绘出了母亲对自己孩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在心底深处母亲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就在身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甜甜的对孩子说一声喂不熟的狗。它也表现出自己对母亲情怀的理解,表达出自己不能陪伴在母亲身边体贴关照,不能满足她的情感需求的愧疚之情。细节传神,以一当十。

二.前勾后连,探究语言,体会内涵

“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品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这个句子中“就是”一词非常有味道,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语句找出这个词语,探究这个词的有无对表达效果有何影响。

联系前后语句,这句话的前一句是“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后面一句是“母亲教育我的忍字使我忍了该忍的事情,避免了许多祸灾发生,而我的错误在于忍了不该忍的事情,企图以委曲求全未能求全。”文中用了“就是”一词来强调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不但不是羞耻,反而表明正是勤劳朴实隐忍的农村母亲养育了他,自己正是从母亲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自己不仅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母亲的性格也在儿子身上得到了升华,有了更高的价值。读到“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时,我们读出了作者的自豪和骄傲。

三.探究文本,因文悟道,领会主旨

作者通篇写母亲平凡而伟大之爱,为什么却以“我不是个好儿子”为标题?

我对母亲的回报甚少,“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况且“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母亲到了晚年,我“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言辞中饱含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引导学生找出语句,深入探究。

“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老家的村子里,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

给母亲钱,自己就觉得完成了孝顺,就算感恩了。坦诚的反思,正是作者歉疚的地方。

“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

这句可以看作是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作者选用“应该”、“但”、“既不”、“反倒”等词,又用反问句,写出了自己内疚、痛惜的心情,表达真挚朴实,与文题相照应。

“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

从前“我”认为给钱是孝顺,现在“我”认为给钱不能代替孝顺,母亲理解了我转变的心,“我”真正理解母亲了,“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作者真正感到愧疚。

第2篇:适合母亲节的句子范文

②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服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③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阳光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镶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呆在晾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④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⑤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⑥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⑦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臂。

⑧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的那条床单,方位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⑨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⑩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臂为你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的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阳光。

⑾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行文的叙事线索是:阳光地带 ,文题有两层含义:① 阳光充足的地方; ②母爱的温暖,

作用是:文章主题的象征,全文的线索。

2.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为母亲为了给“我”温暖而牺牲自己,甘愿忍受清凉而深深地感动和幸福的感情。

3.第⑧段作者连用5个“最”的作用是:突出和强调了母亲对“我”的爱的伟大和无私。

4.第⑨段为什么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答:说明这是母亲爱我而特意安排的,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爱凝聚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5.结合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和你的实际生活感受,仿照第⑧段画线句的句式,把省略的内容再补写几句。

答:①家里最舒适的那张床;

②书房里最宽大的那张书桌;

③衣橱里最美丽的那件衣裳;

④书桌旁最明亮的那盏灯。

6.行文中,第⑤、⑦两段中,“温暖”与“清凉”都有两重意思,请指出。

第3篇:适合母亲节的句子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教学;感恩父母。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且具有人文性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百善孝为先”,然而,当前有许多初中生因受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面对父母,感恩意识淡薄。为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到感恩社会,在感恩中修身立德,完善自我。

初中语文课本蕴涵着丰富的感恩父母教育素材,语文教学过程又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孩子们心中精心浇灌起“感恩父母的花朵”。下面谈一谈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父母教育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在文本阅读中感悟父母的恩情

语文教材中具有感恩父母教育内涵的课文很多。这些文段句子优美,饱含深情,非常适宜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和体验父母对子女的恩情,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背影》中有一段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从这些神态和动作中,不难看出父亲买橘子是多么地辛苦。再看父亲对儿子的四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整个过程中,虽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每一句都道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和无限牵挂,父亲那一颗温柔、体贴的心好像跳出了胸外。

课文中还有直接抒发感恩之情的句子,如《荷叶 母亲》的结尾部分“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些语段非常精彩,或记叙了父母的辛劳,或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眷眷之情。教师让学生作为重点,反复地朗读、品味,学生就会从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和他们对子女的关爱。再顺势引导,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呢?从而使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起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口语交际中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口语交际能展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也能使情感产生共鸣。语文教师应善于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如学完《背影》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从父母为自己做的哪些平凡小事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面对这些平凡却厚重的爱,该如何回报父母?假设父母就在我们身边,为了证明我们已经长大,让他们放心,我们怎样做。教师不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还鼓励他们敢于把自己对父母的爱当着父母的面说出来,并把实际报恩行动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这看似只是一个“说”的过程,但在“说”的过程却伴随着思考。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到浓浓的亲情,感受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强化了对感恩的理解,从而为今后报恩父母打下思想基础。

三、写作练习中升华对父母的感恩

结合课文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习作训练,也有助于感恩父母意识的培养与深化。胡适的文章《我的母亲》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学到这段,教师布置了这样的练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父母的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又如学习《傅雷家书》后,教师让学生也给父母写一封信,让学生通过文字抒发他们心中平时不易说出口的对父母的爱和感动。学生的回忆、深思,在这次练笔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对父母感恩之情又得到加深。

四、综合实践中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感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落实到行为中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布置很多活动课任务,如:回家和父母交流,了解父母的成长经历,了解父母的工作性质及生活爱好;周末回家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刷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家务;另外结合“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节假日,为父母洗一次脚或做一顿饭等,这些活动要求学生真正做并且要写在日记中。为了解真实情况,教师还可以利用电话通知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把学生在家劳动表现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反馈给学校。

以上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不仅融洽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了珍惜父母对家庭、对自己的付出,还能促使他们在校好好学习;使感恩父母教育活动发挥出更多的教学作用。

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学科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包括感恩教育在内的一切育人教育都会“随风潜入夜”,学生的灵魂无论是在 “有声”,还是“无声”当中都会滋润起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4篇:适合母亲节的句子范文

关键词: 《祖鲁女人》 文体学 诗歌鉴赏

一、引言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就是诗歌,一种以高度凝练、音韵并茂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诗歌特有的短小精悍、高度凝练的语言特点,使得众多读者对诗歌赏析无从下手。本文以南非著名诗人罗伊・坎贝尔的名篇《祖鲁女人》为例,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层剖析,以此探讨诗歌欣赏的方法和策略。

The Zulu Girl

When in the sun the hot red acres smoulder,

Down where the sweating gang its labour plies,

A girl flings down her hoe,and from her shoulder

Unslings her child tormented by the flies.

She takes him to a ring of shadow pooled

By thorn-trees:purpled with the blood of ticks,

While her sharp nails,in slow caresses ruled,

Prowl through his hair with sharp electric clicks,

His sleepy mouth plugged by the heavy nipple,

Tugs like a puppy,grunting as he feeds:

Through his frail nerves her own deep languors ripple

Like a broad river sighing through its reeds.

Yet in that drowsy stream his flesh imbibes

An old unquenched unsmotherable heat-

The curbed ferocity of beaten tribes,

The sullen dignity of their defeat.

Her body looms above him like a hill

Within whose shade a village lies at rest,

Or the first cloud so terrible and still

That bears the coming harvest in its breast.

Roy Campbell(1901-1957)

二、诗歌赏析

1.语音层面

语音是语言这种符号系统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基础。我们在使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从事建立在语言符号基础上的各种艺术活动时,都需要借助语言的语音层面(秦秀白,2002:31)。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分析诗歌这种用于表达诗人内心情感、适于吟诵的文体,更离不开语音层面的剖析。另外,秦秀白教授也提到,语音能够唤起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联想,这种联想便是语音象征(sound symbolism,phonetic symbolism),它首先体现在拟声上,拟声可直接或间接地产生音和义之间的互相联想。

1)诗节中运用了大量的硬辅音,/p/使用了9次,/d/多达19个。6个硬辅音/p/、/b/、/t/、/d/、/k/、/g/为爆破音(plosive consonants),都有迅速爆破的过程,音质不柔和,故也称为刚硬音,使人产生坚硬、撞击、跳跃、力量的爆发等感觉,并适宜于表达忿怒、痛苦等情绪或摹拟爆裂声。诗人运用这些音位的表意功能充分地表达了祖鲁人在骄阳似火的恶劣环境下苦苦耕作的痛苦和愤怒,而这正是那些白人殖民者对他们强制实行种族隔离和残酷压迫的结果。为了生计,为了天真无邪却也要跟着受苦受累的孩子,这位年轻的母亲只能把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像包裹一样系在身上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勤苦劳作。第一节的最后一行用了一个tormented,这一个词中就包含了3个爆破音,深刻地体现了祖鲁人受到残酷迫害时的愤怒、痛苦和不屈不挠的反抗、憎恨之情,把这个词用在婴儿身上更突出了殖民者的残忍。

第二节中描绘了母亲捏死孩子头发上的虱子的情形,进一步反映了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惨状况:如此娇嫩的孩子身上居然都长虱子了。诗人用ticks来形容这些可恶的虱子,这个词也包含了两个爆破音,充分体现了母亲对虱子的憎恶之情,而该节的最后一行用了一个electric clicks来描绘母亲处死虱子的情形。由于手和头发的摩擦,加上天气酷热容易产生静电,用clicks一词,也是两个爆破音,喀嚓一声就将虱子捏死了,可以看出母亲当时那种对虱子的恨之入骨之情,一旦有可能将其置于死地,绝不放过这个发泄痛恨的机会。

第三节描绘了孩子吮吸母乳的情形。诗人用了plugged一词,包含三个爆破音,说明婴儿即使是睡着了,也还是没能冲淡饥饿的痛苦。因为饿到了极限,把母亲的紧紧地含在口中,以至于小嘴被紧紧地塞满了,似乎是怕吃的东西被夺走了一样。紧接着用tugs,puppy和grunting,这三个词中每个都包含两个爆破音,也形象地描绘了婴儿吮吸母乳时的力度,说明被压迫的人民遭受极度的饥饿。

2)除了爆破音的使用之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h/,其也称吐气音,能使人自然想起人用力时的气喘嘘嘘等。文体学家们认为它在词首出现时象征人们做工或行动时“努力”或“费劲”的情形,如haste(急速),heave(举起),heavy(重),hosist(升举),huge(巨大),hard(艰难),hurry(匆忙)等。全诗中共有多处用到这个音位,如hot,hoe,heavy,heat,hill等,这些词都给人以特别沉重,面对困境显得百般无奈的感觉,以此来表明受殖民者压迫的祖鲁人民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了。

3)/s/、/z/,这些音称为咝音(sibilant sounds)。咝音除用以描绘风声的飒飒,溪水的潺潺,还用以描绘树叶的沙沙,衣裙的簌簌,以及摹拟鹅、蛇等动物的嘶嘶声,表示憎恶反对时的嘘声,等等,如hiss(发咝咝声),sizzle(哧哧作响),whisper(轻声耳语),rustle(沙沙作响),whistle(哨子的尖声)等。诗文中除了运用大量的名词复数之外,也有其他包含这两个音位的词,形象地把祖鲁人对殖民者的愤恨之情描绘了出来。

4)/i/、/i:/这样的元音很单薄,发音时舌位高,开口较小,音量不丰满,弱而清脆,所以常与小、轻、巧、细、单簿、迅速、清晰、明亮等联系起来。尤其是短元音/i/,给人一种“小不点”的感觉,并常被用来表示“小”、“无关紧要”的概念。诗文中每一行都有用到这种单薄的音位,而且很多都是每一行的最后一个词都包含这样的音位,不仅读起来押韵,朗朗上口,而且让人感觉到祖鲁人的弱小和无助。他们虽然内心里对殖民者有着强烈的不满和憎恨,他们虽然也有着顽强反抗的精神和勇气,但他们却力单势薄,根本敌不过殖民者的重压和迫害。

5)另外,大量使用长元音和双元音,/u:/、/u/这两个音舌位稍高,开口较小,但由于发音浑重且时间较长,常引起深沉、沉重等感觉,适宜于摹拟低沉的声音和表达忧愁悲哀的情绪,在诗文中多处使用到。另外,由于其音长关系,长元音和双元音能够象征多种情感,较适宜描摹延绵、缓慢、疲倦等情状。其中有的音听起来犹如叹息、,可用来表示忧郁、悲伤,增强诗文的挽歌效果。例如诗文中多处用到/ai:/,如第一节的2、4行,第四节的1、3行,特别是sighing一词更是用得恰到好处,本身就带有悲切色彩,同时又包含了双元音,另外词的后缀ing更是给你一种绵延的无奈、无助和痛苦之情。似乎是祖鲁人在哀声叹气地倾诉,以表达他们遭受痛苦的悲惨和无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诗人在用词上是精雕细琢的,充分利用了音位的表意功能,通篇使用那些可以表达人的愤恨、哀怨、无助和痛苦的音位,读起来让听众都感觉沉痛无比,也充分地把祖鲁人受苦受难,虽力单势薄,但从未放弃反抗和奋斗的坚持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2.词汇层面

秦秀白在《英语语体和问题要略》一书中指出英语中有许多修辞手法是建立在词汇层面的。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本文主要分析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对诗歌的表现力起到的作用。诗文的第3节描写孩子吮吸母乳时直接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tugs like a puppy,grunting as he feeds.这种形象的描绘一方面可以让读者体会到孩子天生的那种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而这么和谐而美好的生活状态正是所有受压迫的祖鲁人的共同愿望。另一方面也似乎让读者对孩子充满了怜惜之情,也许是母亲长时间的勤苦劳作似乎忘了给孩子喂奶了,也许是除了母乳也没有其他可以充饥的东西了,孩子像小猪一样贪吃的样子让人啼笑皆非。

母亲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模样,也为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感到极度痛苦,同时从孩子身上也隐约有一种对未来寄予的希望。这种饱受身心煎熬的痛苦让母亲在感到疲惫不堪的同时也强振精神,诗文用“like a broad river sighing through its reeds.”将年轻的母亲那种复杂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宛如一条河流艰难地淌过一片片芦苇,寻找远方的大海。

孩子虽然还不懂得世间酸甜苦辣,宛如一张白纸,但此刻在母亲的眼中,他却是未来的希望。他吮吸着母乳,似乎也吮吸着母亲寄予他的力量和厚望,同时也吮吸了民族失败和自尊受到摧残的愤怒。诗文中“her body looms above him like a hill(她像一座大山罩着孩子稚嫩的身体)”渗透着被愤怒压抑着的力量,这个明喻也是直接将年轻母亲那种强悍的奋斗力量呈现了出来,她宛如一座大山,照顾着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坚强的力量,这正是祖鲁人的一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哪怕这一代人无法殖民者的残暴统治,但他们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子孙会承载着祖辈们的希望完成民族复兴的大业。

3.句法层面

短小精悍的语句总是给人一种欢快、干脆利落的感觉,这首诗歌都是由一些复杂的复合句构成的,复合句不仅句子长,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复杂的结构来表达一种复杂的情感。全诗一共5小节,而每一节单独构成一句话。通篇使用了定语后置,分词做伴随状语,以及状语前置结构。这种复杂的结构体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更体现了祖鲁贫民那种交织着愤怒、压抑和反抗的复杂情感。

4.意象层面

意象对诗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意象,诗歌也就不成为诗歌。意象是诗人用以寄托感情、表达思想的一些事或物。根据秦秀白的观点,意象的功能有很多,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象征的作用,当一种意象经常被运用,就构成象征。

英语中的许多象征都来源于反复运用的意象,如rose常用来象征“美丽”,lion象征着“勇气”和“力量”,dove象征着“和平”等。诗歌中的意象常把一个熟悉的、随时可见的东西和一种抽象的、富有哲理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使得读者能透过意象领悟诗句的丰富含义。而这首诗的象征运用可以说是合情合理,恰到好处。

诗文一开始就描写祖鲁人在被烈日烤红了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场景,这位年轻的母亲虽然累得大汗淋漓,却还要背着孩子干活,孩子也要跟着遭受苍蝇蚊子的折磨。母亲和孩子象征了生命和希望,也象征着弱小和无助。这也是作者的匠心独运,选了一个年轻的母亲和一个刚出世的小孩作为贯穿全诗的主线。而这里的苍蝇蚊子象征着统治祖鲁人的那些白人殖民者,这样一对比,就把当时祖鲁人受苦受难的情形表露无遗。

位于第四节的一个词heat更是含义丰富,一方面它象征了祖鲁人反抗殖民者的强大决心和意志,象征着新生的力量,他们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不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为残暴压迫自己的统治者干活,更不愿意世世代代都屈服于殖民者的残酷统治之下。另一方面也象征祖鲁人在殖民者的统治下,自尊受到摧残,怒火极度压抑的愤怒,犹如一团烈火在胸口燃烧。

另外,白云本来应该是象征美好纯洁的,但这里诗人用了一个terrible和still来修饰cloud,那么就变成了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的大片乌云,让人感到窒息,也让人感到压抑和愤怒,同时也预示着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胜利在祖鲁人不屈不挠的努力下会愈来愈明朗。

三、结语

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对罗伊・坎贝尔的祖鲁女人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一方面在诗歌鉴赏方面为读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方法,使读者对英语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另一方面也帮助读者更好地来欣赏这首诗歌。诗人通过各种手法将祖鲁人饱受痛苦,却不屈不挠坚持反抗的顽强精神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加深了读者对祖鲁人更真切的理解和对他们当时那种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

参考文献:

[1]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王佐良,丁旺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第5篇:适合母亲节的句子范文

本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能较好的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的角色定位把握得较好。一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个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在教学设计上。这一点在创意说明已体现。再一点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不可预知问题。如:在文章主旨的把握上,关于“亲情”这一点的导出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当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爱不爱母亲?全班异口同声说“爱!”这一回答是那样响亮,那样肯定,让人感觉是毫无疑义。可比较准确的答案应该是“爱——不爱——爱”这后一个“爱”是更深一层的爱。这是我预先没估计到的。我的预案里只有同学七嘴八舌的回答“爱”、“不爱”或“爱——不爱——爱”。可班里就是没有第二个声音、第三个声音,只有异口同声的一个“爱”。这下子该怎么导?虽说已上过好几堂像这样的公开课,但心里还是“咯噔”一下。不过很快就稳住自己。我微笑的接过同学的回答,进一步问一个问题:“那‘我’对母亲的爱表现在哪里?”马上有一位同学回答:“第7自然段第3行,‘有很多次,我看着母亲太劳累,我极想帮助她,……’。另一位同学回答:”29段,‘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一听到读这一句,我马上把她接过来说“我回来了”说明我曾经离开过母亲,为什么离开?一位学生马上回答“我厌恶这个家”我接着问“那她这时还爱不爱母亲?”学生齐声回答“不爱”“那我对母亲的情感是”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接着回答“爱——不爱——爱”“我对母亲的情感是有个变化过程的。”这样就水到渠成的得出:文章表现的除了母爱,还有母女间的情感——亲情。过后,还真庆幸自己的这一教学机智——能比较从容的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课文。

学生的主动性表现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查找不懂的字词,找出文章的关键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感知母爱亲情,品味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最让感动的是:给课文配插图,同学能抓住主要情节、细节来画如文章结尾的“母女相聚”图、中间的“太阳底下卖冰棍”图、还有文章开头的“瞎妈抱孩”图、“小巷深处”的场景图。都非常有创意。还有有关母爱亲情的名言警句的搜集,我特地到新华书店、“网上”查阅都找不到合适的。我们的学生却一下子找了二三十条。真让我感动不已!还摘抄了很多有关母爱的诗句。这一次的教学,让我体会到:以前自己讲的许多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能够自己解决。过去语文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不足的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第6篇:适合母亲节的句子范文

其实,不管你买什么礼物送给母亲,母亲都是高兴的,她们都会想啊:我这平日毛毛躁躁的孩子居然也会留意到母亲节,并且还会这么精心地准备一份这么令人惊喜的礼物!想到这里,母亲的心里都会充满欣慰。但欣慰归欣慰,母亲在母亲节这一天最希望得到的,是孩子买来送她的礼物?

不。为什么呢?

第一,买礼物劳神。有的为了准备这份礼物,特地逛完城里所有的商店,回到家,像得了相思病般想啊想,买什么送母亲最好呢?这样不但影响你的学习状态,又让母亲为心事重重的你担扰,这反而起了反效果。

第二,买礼物伤财。要买礼物,花钱是必不可少的。自己这么小的年纪,有能力赚钱买礼物吗?有的说可以用平日攒积的钱来买啊,可是,这平日里攒的钱,不又都是从母亲那儿拿来的么?父母赚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不该随意花。这里说“随意”,是因为大家所买的大都是吃的用的,在家里,母亲需要什么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也明白在什么时候买最合适,万一你买的母亲现在并不需要或已经不想要了,那岂不是浪费?如果说礼物买的是饰物之类的,那比实用的东西更没价值,买了的话更是浪费。像这种劳神伤财的事,母亲一定不希望发生。倘若你真的想给母亲祝福,一个亲吻,一个拥抱,一句问候,一次谈心或帮帮做家务或许比买礼物送母亲来得实在。

第7篇:适合母亲节的句子范文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叫嚣(xiāo) 憩息(qì) 忍俊不禁(jìn) B.堕落(duò) 对峙(chí) 一泻千里(xiè)C.萦回(yíng) 奇崛(jué) 络绎不绝(yì)D. 岑寂(cén) 孤僻(bì) 怒不可遏(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颤抖 咆哮 轻举忘动 不解之缘B.伫立 凝眸 空空如也 争研斗艳C.葱茏 筹办 养遵处优 克勤克俭 D.窥伺 剽悍 相提并论 无济于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随着相处的日子久了,我发觉,原来他性格豁然开朗,语言幽默,说起话来使人笑口常开,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B.聆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会使人感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C. 他每次向母亲问起父亲的事时,母亲总是局促地站在那里,搓动双手,嘴唇翕动。D.他最喜欢的,还是和两个孙子一起玩耍,每次赢了孙子后,会乐不可支。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 )A.义务教育最终都要归结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B.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也是西欧第一高山。C.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D.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大约6%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散文家柳宗元的作品,题目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B.托物言志散文《石榴》的作者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学者。C.咏物寄情散文《海燕》的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史家。D.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题歌。6.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2分)()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C.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D.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7.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迢迢牵牛星》)(3)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抒发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诗句是: , 。(5)《陋室铭》中写室中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本周末上午十点在学校举行“湖湘国学诵读大赛”初赛,学校要求学生家长参加。你要父亲参加活动时,父亲说:“复赛比初赛应该更精彩吧!看戏还是要看好戏。” 父亲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9.下面是中秋节的标志图片,请写出该标志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1)构图要素: (2)图形寓意: 二、阅读(60分)(一)伯牙善鼓琴《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10.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伯牙善鼓琴(弹) B.志在高山(心情)C. 卒逢暴雨 (士卒) D.吾于何逃声哉(逃避)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钟子期必得之 B.乃援琴而鼓之C. 飞何功之有 D.过惠子之墓1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文章以伯牙“善听”和钟子期“善鼓”总领全文。B.文章以“善”为线索贯穿全文,描述两人“善鼓”“善听”的情景。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承上启下,揭示了知音的真正内涵。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分)(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译文: (2)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译文: 1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和钟子期“善”听的。(5分)答: (二)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5.“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写出了什么样的秋末之景?有什么作用?(4分)答: 16.“断肠人在天涯”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作者借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三)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张英锋①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观事实。②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朋友,昆虫为什么要趋光呢。他很可能回答:因为晚上太黑了看不见呀,昆虫们想要在光线好一点的地方进行工作和生活呢。这似乎很符合人类直觉,是的,我以前也这样天真地以为过。③但趋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④在这个天大的误会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得何其悲壮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一种心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还引申出什么亮剑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义的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⑤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⑥原来,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蛾子等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科学家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因为是极远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直飞才最节省力气。角度稍微一调整,就可以直飞另一个目标。 ⑦但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些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 ⑧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线,飞到火里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 ⑨以上就是飞蛾扑火的全部真相。⑩不止是飞蛾,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有同样的能力。例如,直到最近5年,我们才知道,原来屎壳郎也是采用星光来导航的,它的导航方式和飞蛾一模一样。可怜的昆虫们在亿万年来好不容易才进化出来的神奇夜间导航技能,没有谁能想到,到最后竟成为了它们生命的威胁。⑪也许这时有人会问了:人类使用火都这么久了,昆虫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一点?⑫因为人类使用火的时间虽然很长,可能有数百万年,但人类直到几万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波澜壮阔的生物进化史中,这样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小,时间也太短,以飞蛾为代表的昆虫,还来不及进化出新的导航方式。17.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8.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总是”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答: 19.选文第⑩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 (四)失忆的母亲傅友福①近几年来,母亲的记忆越来越差,有时候连我也认错了。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②母亲闲不住,一出门就搬回一些塑料袋旧报纸什么的。家里本来空间就不大,母亲这些垃圾一堆,更是没有落脚的地方了。为此,妻和儿子都意见很大。我也和母亲谈过,让她别这么做了,家里并不缺这点钱。可母亲不听,说是我们刚买了房子,经济不宽余,这些废品一出手,也能换点钱。③这还不算个事,更严重的是,母亲一走出小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被警察送回来,我和妻都告诫母亲,让她别走远了,可母亲一出门,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越走越远。④我们合计再三,决定请一个小保姆。小保姆请来后,母亲有人陪着,我们也可以放心工作了。从此,母亲再也没有走失的记录了,可我也发现,母亲的情绪却越来越低落了。⑤这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发现母亲正拿着父亲的照片发呆。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我知道母亲的苦,也清楚母亲对父亲的感情。当下,我坐在母亲身边,和母亲一起缅怀父亲。⑥30年了,不知道他在那边可好?他要是还在的话,也是个老头子了。母亲叹了口气,好象是对我说,也好象是在自言自语。⑦我说妈,您健健康康的,父亲在那边才会安心。母亲点点头。劝说一番,我就回自己房间了。⑧后来,母亲的精神好了很多,我们也稍稍放宽了心,看来母亲慢慢适应了。⑨这天下班后,却发现母亲和保姆都不在家,接到保姆的电话,才知道母亲再一次走失了。⑩我们四处寻找,犹如大海捞针。不得已,到派出所报了警,期待着警察再一次将母亲送回来。⑪可是这次却杳无音讯。⑫正当我们焦心似焚的时候,家里堂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回到家乡了。⑬这怎么可能?她怎么搭车回去的?母亲可是患了失忆症的。⑭我们急忙赶到家里,发现母亲拿着一顶军帽,站在村头的龙眼树下发呆。我忍不住责怪母亲不该这样,让我们一顿好找。⑮母亲说,孩子,你们都很忙,我不想连累你们,所以就回来了。虽然我记不得其他东西,但回家的路我还是知道的。特别是这颗树。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⑯站在一边的三伯告诉我,当年你母亲就在这树下送你父亲去当兵的。而今天,正是父亲和母亲订婚的日子。20.“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那么,母亲来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比较头疼?(3分)答: 21.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效果。(5分)答: 22.“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23.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 24.关爱空巢老人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读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认识?(5分)答: 三、写作(60分)25.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文。题目: 的时光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成记叙文; (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30分)1.C 2.D 3.A4.A5.A6.B7.(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5)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8.不想参加这次初赛活动。9.(1)构图要素:由嫦娥的长裙拖出一个圆形,组成月饼的图案,里面是一轮圆月,圆形下方是汉字“中秋佳节”及其拼音字母,右下方是一枚印有“八月十五”的印章。 (2)整个图片点明中秋节的时间,风俗和相关的传说,同时祝愿人间团团圆圆。 二、(60分)10.C 11.D 12.A13.(1)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点明他的情趣。(2)您所听到的那(曲子里的)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像到的一样。14.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等话从正面写出了伯牙的高超技艺,钟子期的两个“善哉”和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比喻则从侧面表现了伯牙的“善鼓”。“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从正面表现了钟子期善听的高超水平,伯牙的两个“善哉”和“吾于何逃声哉”的感叹则从侧面有力地表现了钟子期的“善听”。15.(1)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2)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16.(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2)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或:抒发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17.逻辑顺序。选文先举出昆虫夜间趋光的现象,再举飞蛾扑火的例子具体说明昆虫趋光性的原因,最后说明昆虫趋光性没有新的进化的原因。18.不能删去;“总是”指无例外地,说明飞蛾“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是不会有丝毫改变的,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19.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具有靠月光和星光导航的技能(判定方向的能力)。20.(1)母亲闲不住,一出门就搬回塑料袋旧报纸。(2)母亲一走出小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3)母亲再次走失,却独自回到了老家。21.交代“我”的家庭情况,写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为后文写母亲再次走失,回到老家情节埋下了伏笔。22.因为母亲就是在这棵大树下送父亲当兵的,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之情。23.勤劳善良,虽然失忆,但是没有忘记父亲。分析从略。24.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们要多关心空巢老人,关心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多与他们交心,减少他们的孤独感。三、(60分)

第8篇:适合母亲节的句子范文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弟子规说课教学案例参考资料,仅提供参考,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弟子规说课教学案例参考一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四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故事:一个玩笑、抱憾终身;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幼儿朗诵)

幼儿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二)学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故事引入:一个玩笑抱憾终身

2、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幼儿欣赏。

4.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本小节内容。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三、幼儿学念“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3.打节奏读。

4.分组赛读。

四、巩固学习

师幼一起朗读学过的《弟子规》。

总叙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悌

17、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20、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21、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解释】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解释】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解释】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28、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时光;

29、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后,马上洗手;

30、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

32、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解释】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

33、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

弟子规说课教学案例参考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内容是什么?

3、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讲解题目:

1、《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3、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4、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读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小结: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1、教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2、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

3、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吗?,懂得怎么去做事情吗?

4、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会虚心向别人学习吗?

三、总结

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四、家庭作业:

第9篇:适合母亲节的句子范文

1.

找出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阿英妹妹是谁?她在哪里?

B

.小企鹅的样子真有趣!

C

.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2.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去年曾听说过水乡的美丽、富饶,可惜未能耳闻目睹。如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水乡小镇——苇塘镇。这里河港交叉,水光潋滟,一条宽阔洁净的街道横穿东西,两侧是鳞次节比的瓦房和新建的幢幢楼房。这里建筑有的依河旁水,有的耸立街头,高低错落,很有水乡特色。

(1)语段中划线的是两个错别字,请改正。

节——______

旁——______

(2)第一句中画线的成语适用不当,应该为:______。

(3)语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选择

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míng

mèi的阳光。

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了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qiáng)薇(wēi)了,花工们说。

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zhē

bì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二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说是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zān)、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犹如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

阳光下

姹紫嫣红

楼后

月光下

洁白如雪

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注释】蔷薇:这里指蔷薇科,蔷薇科中有桃、苹果和玫瑰、月季等许多著名的果树和花木。

(1)根据汉语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出相应的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míng

mèi

zhē

______

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坚硬”是指______

“柔软”是指______

(3)在第⑩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请仔细阅读短文,思考:文中的白玉簪花究竟美在哪里?

(5)阅读短文,说说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锡林郭勒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色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出阵阵的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本文是以写______为主的文章。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写在下面,说说它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请在文中找出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各写一句。

(4)短文结尾处省略号的作用是(

(5)短文主要描了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

母亲望着不大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______幽幽地说______要不______别让妮子上学了______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______哪能______再难也得让她上学______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20里路啊!

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绛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3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3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3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3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我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抚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给文中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母亲望着不大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______幽幽地说______要不______别让妮子上学了______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______哪能______再难也得让她上学______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2)第1自然段中“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一句中的“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

(3)“我”对父亲看法的改变源于“我”的两次感动。请结合文义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让“我”感动的具体内容。

(4)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

(5)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对上题中你所认为的理解错误的两项重新进行分析。

(7)同宿舍姐妹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8)请在文中找出任意两个能够表明“我”对父爱的理解或感动的句子。

6.

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______啊

______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______

雨来没有死______

雨来没有死______

鬼子军官用中国国话问雨来______

小孩______

问你话______

不许撒谎______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京沪高铁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建的众多铁路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以后京广、京哈、沈达、陇海线也将相继建设。

B

.意想不到的微笑,在童老师的眼底一闪:“好,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

C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D

.人生百年,是为个人的名利而苦苦钻营?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不懈奋斗?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8.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瓦特发明蒸汽机______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______贝尔发明了电话______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______但是有一个人发明的______东西______却是看不见______摸不着的______

(2)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啊______它启发我们______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______还表现在科学的______方法______上______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的微笑是最美的花

①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

②一些平凡的日子,平凡的人,平凡的细节,就如同这个季节常有的毛毛雨,看似漫不经心,却常常把你的心灵濡(rú)湿。

③一天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空气中偶尔飘来桃花的幽香,我和妻子拎着大包小包,在百盛商场门口等出租车。刚有一辆空车驶近,一位抱孩子的妇女就急匆匆地奔了过去,等拉开车门,却发现忘了带钱包。“糟糕,”妇女有些尴(ɡān)尬(ɡà)___嘟囔着说___只顾抱孩子上医院___急糊涂了___妻子一听,二话没说,赶紧把自己的零钱递给妇女。妇女正踌躇,旁边又有人掏出零钱递过来,她更是左右为难。出租车司机一看,笑起来:“谁没点儿难事啊,上车,免费送你。”这一来,掏钱的人尴尬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④这样的细节,缀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无须刻意寻找,只要怀着同样的真诚,不管在何处,你都会与它邂(xiè)逅(hòu)。

⑤就在第二天,我驾车去办事,在富乐路口等红灯。同行的朋友说,这里曾经是绵阳第一个女子岗亭,值勤的女警可漂亮了,一道风景线呐。可惜呀,如今的漂亮女孩,都经不起日晒风吹雨淋,不愿去当马路天使。正说着,黄灯闪亮了,我松开手刹车,准备起步。不料,年轻的女警却微笑着打了一个缓行手势,随即,又笑容满面地向斑马线跑去。

⑥原来,一个年轻的孕妇正走在斑马线上,汽车发动的引擎声,让她有些慌乱。女警搀起她的手,轻声说着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两个人神态自若地从等候的汽车前面走过,像贵宾检阅仪仗队,又像至亲至爱的两姐妹在私家花园里悠闲散步。仿佛一道(灿烂

绚丽)的彩虹划过,我和朋友都被女警(灿烂

绚丽)的笑容怔住了。我们突然发现,笼罩在连绵阴雨中的城市,(果然

居然)也如此美丽。

⑦朋友说,一个灿烂的微笑,就是一朵美丽的花。每一次绽放,都是一次感动,温暖了别人,也温暖着自己。这么说,笑容绽放的绵阳,不就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吗?行走在这座城市,我常常想起冰心写的那段话:“爱在左,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事实上,有很多绵阳人都爱读这段话。读这段话的时候,大家都在想,冰心老人描写的,是不是我们自己啊?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阅读时,遇到“踌”字不认识,可用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再查______。“踌躇”一词在字典里有这样两种解释:①犹豫不决;②得意的样子。联系语境,“踌躇”在本文中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2)给短文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补上所缺的标点符号。

______嘟囔着说______只顾抱孩子上医院______急糊涂了______

(3)选择去短文第⑥自然段中合适的词语。

(灿烂

绚丽)______的彩虹

(灿烂

绚丽)______的笑容

(果然

居然)______也如此美丽

(4)回答问题。

①初读短文时,我知道本文所讲的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季,地点在绵阳的______。

②再读短文时,我知道短文围绕“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这句话写了两件事例:一是______;二是______。而第______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精读短文时,我发现文章多处写到了“笑”,每一处“笑”都能体现当时人们的心理活动,比如第③自然段中“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声笑了”,这时大家内心想的可能是______;再如第⑥自然段中“女警搀起她的手,轻声说着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这时年轻孕妇内心的感受是______。而无论文中哪一处的“笑”,都有一个共同点,用文中的话说,那就是“______。”

④再细细回味短文,我品味出文章末尾的一句话表达了“我们”______的思想感情。

10.

下面标点符号中引号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A

.两个都是表示引用

B

.两个都是表示否定讽刺

C

.依次为表示否定.讽刺

D

.依次为表示引用.否定讽刺

11.

你知道下面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吗?

“今天好冷呀!——你什么时候去北京?”刘英对刚进门的玲玲说。(

A

.解释说明。

B

.表示声音的延长。

C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静静的太平湖

初夏。在劈地摩天的黄山爬得双腿如山一般重,再来到北麓的太平湖,那种感觉像痛饮茅台酒的酣畅后,细吮毛峰茶的舒坦。

山青。水绿。天空湛蓝。面对这景色,一切华丽的词藻都显得苍白。朴实,是一种最真切的美。

十三万亩的湖在山的怀抱中,湖水柔柔的,叫人实在不忍心划下桨去。一只白鹭掠过,才惊碎绸缎似的湖面。倏忽间,一切又归于宁静,静得让人能听见环湖山岭上竹叶在微风抚慰下的轻吟。

山水一色的绿__恬静得如细细的筛网__能滤去所有的焦躁__忧愁__烦恼__那种感觉或许就是众多的旅游者来太平湖追求的境界__

湖上泛舟,方知幽静中的无限神秘:刚刚还在宛如浩瀚的太平湖上享受那无边无际的自由,转眼就恍似穿行于峻峭的山峡去领略隐天蔽地的幽邃(suì),在“十八罗汉卧南海”状的群岛晕晕乎乎转出,悠然却见神似桂林山水的清绮明丽。当你有兴弃舟步入湖边樵山的神仙洞,那奇石深潭上袅袅的雾霭(ǎi)足以使你幻觉顿生。

其实,只要你玩“透”,任何胜地的景色都是变幻无穷的,只要你善于联想。

太平湖上静悄悄的,我们几乎没遇到其他游客,惟见岸边几叶扁舟空自打横,似乎可惜了这旖旎的风光。不过,假如遍湖桨声人语,还能品味那份宁静吗?

环境能改造人的心境,境亦未必不能心造。游毕太平湖归去,那份留驻在你心里的恬适闲淡足以使你在纷繁的人生中保持那份清静。或许这就是寄情山水间的魅力。

(1)“劈地摩天”的“摩”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劈地摩天”意思是______。

(2)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山水一色的绿__恬静得如细细的筛网__能滤去所有的焦躁__忧愁__烦恼__那种感觉或许就是众多的旅游者来太平湖追求的境界__

(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搭配。

______的天空

______的太平湖

______雾霭

______的词藻

______的山峡

______的风光

(4)文中已用“”线分为四段,请概括第三段段意。

(5)读了这篇短文后,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你认为游山玩水有哪些好处?(至少写三点)

13.

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②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___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___雷峰夕照___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___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请在句子②的横线上加上恰当的标点。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______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______雷峰夕照______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______武陵春色。

(2)这两段话从______、______两方面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3)“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是因为园中许多景物______,“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是因为其中许多景物______。

(4)划线的句子写得很美,请仿照句子的样子,用上划线词语再写一句。

14.

引号的作用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这里的引号起什么作用?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__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__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__母亲说__你们回来__妈给你们煮饭__不是受累__是高兴呀__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路,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不很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个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挂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纸厂上班。学校在城西,厂在城东,母亲担心我会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我走到马路对面。然,台-lkT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掠散,但永远也掠不去的是她爱子的情肠。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几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忘恩负义,这不只是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二只手从母亲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失望、闪过疑惑、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⑧“妈,您腿脚不灵便,车多人挤,过马路时千万要前后左右看一看.别跟车子抢时间。啥时家里有事,您说一声,我们都会来。”母亲背过头去,默默地拭去夺眶而出的泪水。

⑨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和几许感叹……

(1)请给第一段中未加标点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______ 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______ 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______ 母亲说______ 你们回来______ 妈给你们煮饭______ 不是受累______ 是高兴呀______

(2)文章中第①自然段中“年近花甲”的“花甲”指的大约是______岁。

(3)第②自然段中“家长里短”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第⑥自然段中“淡漠”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4)“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我”的心灵震颤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写一写。(20字左右)

(5)文章第⑦段最后一句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请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并仿写一句比喻句。

……像……像……

(6)文章中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次牵手,一次是______

(时候)偕妻儿回家,陪妈妈去买菜穿过马路时,我牵着妈妈的手;一次是在______时,妈妈总是牵着我过马路。

(7)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写一写最让你感动之处。(50字左右)

16.

“天外来客——陨石”中的破折号表示(

)。

A

.解释说明

B

.话题突然转变

17.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这里引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反语,具有讽刺否定意思。

B

.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C

.特指水性好的孩子。

18.

结合句意理解破折号的意思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A.表示解释或说明;B.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C.表示声音的延长。

①这就是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不过——她是个聋子。______

②我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______

③看到落叶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孩子们就大喊:蝴蝶飞起来喽——!______

④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______

19.

我会选择。

(1)下列画线字注意全对的一组是(

(2)下面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3)下列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4)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引号的作用是(

20.

与“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的冒号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妈妈说:”你怎么还不起床呢?”

B

.花园里的花颜色真多呀:有红色,有白色的,有粉色的……

C

.他转身走了:只留下了一本书。

21.

标点符号趣味故事。

古时候,有个秀才要招收学生,他对穷人子弟不收费,对富豪子弟却要很多报酬。他出了一则告示,这样写道: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穷人子弟来,他是一种读法;富人子弟来,他又是一种读法。同学们,你们能用不同的标点方法,指出他的这两种读法吗?

对穷人: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对富人: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2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医生的心思

威廉·格里辛格是德国著名医学家。由于他医术高明,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诊所,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见着他。为了能给更多的人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利索、简练的习惯,他极不愿浪费自己和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可是许多病人不能体谅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添油加醋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唯有一个病人,令格里辛格难忘。

那是一天上午,诊所门被推开,进来了一位女病人,她一言不发地把手伸给了格里辛格。格里辛格审视了一下她的伤势,问道:“事故?”

“玻璃碎片。”女病人简短地答道。

“何时?”

“昨天早晨。”

“已处理过?”

“碘酒。”

“还痛吗?”

“感觉血液跳动。”

接着格里辛格又仔细地检查了她的伤口,迅速地进行包扎,前后仅花了几分钟。

“费用?”病人最后起身问道。

___真令人高兴___格里辛格笑容可掬地回答道___不用付钱___夫人___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___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

______真令人高兴______格里辛格笑容可掬地回答道______不用付钱______夫人______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______

(2)画线的句子中“医生的心思”是:______;“他们”指的是______。“添油加醋”是指______。

(3)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4)为什么格里辛格对那位夫人说“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

2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傻孩子!“奶奶说:“月亮怎么会掉进水里呢?“

B

.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长了这么多花?

C

.“哪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D

.这里的野花总是那么灿烂,红、黄、蓝、紫、仿佛竞赛似的,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

24.

加上合适的标点。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______ 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______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______ 你瞧______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______ 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______ 愉快地蹦跳着______ 歌唱着______

25.

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的同学正奋笔疾书;有的同学正掩卷沉思;而老师则平静地站在讲台前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B

.“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

C

.郑板桥是清代一位有名的书画家。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堪称“诗书画”三绝。

D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26.

蝙蝠的耳朵又怎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这句话中双引号表示(

)。

A

.直接引用

B

.着重论述的对象

C

.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7.

读课文《掌声》,加标点

她不再忧郁______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______游戏______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______后来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______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______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______我永远感谢这掌声______

28.

我会用标点。

(1)______你说呢______你觉得月亮像什么______我笑着反问道______

(2)在回来的路上______我想______鸟是人类的朋友______树林是鸟的乐园______

2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能给予就不贫穷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予们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么?上面歪歪粗粗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一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于是。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

节日很快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一双很漂亮自。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一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布鞋不一样。于是有了后面的对语:”爸爸在哪上班?”“爸爸在家,下岗了。”“妈妈呢?”“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看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她笑了。“能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了教室,问大家为什么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好看,因为自己爱漂亮的妈妈花很多钱买布鞋穿。有的同学说。透气,因为自己怕捂脚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打拳的爷爷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她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俗,透气,舒适,有益健康。”他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女孩脸上的笑容很美。

(1)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在这句话中两个引号分别起什么作用?

(2)“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在文中找出和这句话照直的语句。

(3)为什么同学们不再说女孩穷了?

(4)请你说说老师对待女孩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5)“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