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第1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设计理念:

课文聚集奇石,教学先绕开“奇”字,从“趣”处着手,紧扣文中“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就是有趣的……”、“……就更有趣了”等关键语句,让学生在读书、赏图、识字、写话中感触奇石的趣,探究奇石的趣,创造奇石的趣,而后由“趣”悟“奇”,“趣”中赏“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学目标:

1会认“区、仙”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尤、其”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从而让学生向往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面对奇山异石有表达的兴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石子导课,趣味横生

1教师用投影出示几块形状较特别的小石子或鹅卵石的影子,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东西的影子,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鼓励学生仔细地看,大胆地猜,完整地说。

2根据学生的联想、猜测,随机学习生字词:形 状

教师用以下几句话引导学生完整地回答问题:

①这些小石子的形状一样吗?(这些小石子的形状不一样。)

②这些小石子的形状像什么?说出你的感觉。(这个小石子的形状像……我觉得这些小石子的形状好玩、有趣、奇特……)

3教师结合地图简介黄山。揭示课题,板书并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既要有语文味,也要有趣味,用小石头导入新课,不落俗套,和课文内容巧妙结合,为学生学习文本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学生在这一环节须仔细地观察,大胆地猜想,积极地表达,这正是孩子们学好语文必备的基本功。)

二、初读课文,文通字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在书页下方找拼音进行拼读,试着把课文读正确。

2教师巡视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3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引导读熟。

风景区 尤其 仙桃石 石盘

山峰 胳膊 巨石 每当

脖子 著名 形状 天都峰

教师指导:胳膊中的“膊”念轻声,脖子中的“子”也念轻声,天都峰中的“都”是多音字。

4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整体感悟,“趣”中见“奇”

1出示句子: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这些有趣的石头吗?读读课文,把它们的名称画下来。

2根据学生交流,板书怪石的名称,同时认读: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3变序出示文中3幅插图,让学生结合课文辨认,读出相应段落。

(设计意图:读书找出怪石的名称,这是和黄山奇石的初步相遇;认读怪石的名称,已经是一次认识强化;辨认插图,印象则更加深刻。如此多次亲近,学生对“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一句有了丰富的体验,“趣”渐渐感觉到,“奇”也初现端倪。)

4学习第1自然段中“闻名中外”、“尤其”等生字新词。

“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吗?(驰名中外、名扬四海、世界闻名等。)

“尤其”笔画较少,书写要舒展,横画要平直。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找近义词:尤其――特别

补充句子:我喜欢吃水果,尤其喜欢吃___________。

我喜欢小动物,尤其喜欢_____。

尤其……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将重点放在字词教学上,符合低年级学段特点,“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教学扎实有效,特别是用“尤其”造句,教学有扶有放,学生从补充句子到独立造句,有仿有创,学习逐步进入“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

四、精读感悟,趣味盎然

黄山的石头很多,你最喜欢哪一块?它哪些地方最有趣呢?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再和同桌交流。

(根据学情交流第2~5自然段,顺序不定。)

1第2自然段教学要点。

①学习生字“它”。

汉字丰富有趣,一个tā音,有“他、她、它”三个字,其中的“它”指人以外的事物。在文中,这个“它”指的是什么呢?

教学“它”字的书写要领:笔画较少,上下重心要对齐,要写得舒展。

②引导看图,读文赏图。

③“仙桃石”为什么叫仙桃石而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引导学生关注“从天上飞下来”、“落在山顶上”等词语,体会“仙桃石”名称的由来及趣味。

(设计意图:随课文学习生字“它”,既学会了生字,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一举三得。聚集“仙”字,探究石头的奇特,名称的有趣可谓“奇”中有“趣”,“趣”中显“奇”。)

2第3自然段教学设想。

出示句子: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①引导看图,图文结合理解该段描写。

②让学生个性演示“猴子观海”的样子,直观感受石头外形有趣。

③多种形式读书,体会“猴子观海”的“趣”和作者表达的生动、准确。

3第4自然段教学要点。

出示句子:“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①图文结合,想象“仙人指路”。

②学生演示“仙人指路”的样子,直观感受石头外形独特。

③多种形式读书,读中体会“仙人指路”的“奇”和“趣”。

④学习生字“站”。书写要领:左右对称,“立”最后一笔改成提。

4第5自然段教学要点。

①石头怎么就变成雄鸡了呢?引导学生关注石头的样子和时间、天气(早晨、晴天,太阳升起)有关,扣住“金光闪闪”(旭日映照),理解“金鸡叫天都”――黄山名景。

②学习生字“巨”。重点指导笔顺。

(设计意图:第2~5四个自然段结构并列,写法相似,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依据学情变序学习这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教学均从趣处着眼,力求“趣”中见“奇”,“奇”中悟“趣”。生字“巨”、“站”教学扎扎实实,遵循了“低年级写字教学要放在课堂内进行,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规律。)

五、个性表达,趣味无穷

1读名称,发现名称有趣。

奇石名称中有仙桃,有仙人,充满了神话气息,有猴子,有金鸡,有天狗,有狮子,充满了童趣。

2读词串,注意描写动作的词,发现形状有趣。

仙桃石 飞下来 落在石盘上

猴子观海 抱着腿 蹲在山头 望着云海

仙人指路 站在山峰上 伸着手臂 指向前方

金鸡叫天都 伸着脖子 对着天都峰 啼叫

每一块石头似乎都充满了灵性,有的会飞,有的会站。(老师随机给动词加上着重号。)

3多媒体出示黄山奇石多幅照片,鼓励学生从无生命的石头往有生命有趣味的东西上想,从静止不动的山石往会动、会听的人或动物上想,创造有趣的名称。(如:小猫钓鱼等。)

4画一画,演一演。

在你的心中,“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们又会有哪些有趣的动作呢?发挥想象,画一画或(做做动作)演一演吧!

5说一说,写一写。

学生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几块奇石中挑一块写一写它的样子,也可以写刚才出示的其他石头。

(设计意图:或许二年级的孩子还不懂什么是动词,什么是拟人,但教师可以在其中有所“预谋”。读名称,读词串以及不经意间提问:“它们又会有哪些有趣的动作呢?”均是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到:黄山的石头不像石头,有趣;把石头不当石头写,更有趣,读中悟到趣,写中创造趣,黄山奇石的妙处尽现光彩。)

六、集中复现,趣味识字

1出示“会认”生字,可通过猜字谜的形式进行复习。如:

①大口咬小口,互相吃一口。(巨)

②一个人,在山边。(仙)

③横山上面三棵草。(当)

2出示“会写”生字,先复习随文识字中写过的生字:尤、其、它、站,再强调这4个字的书写要领及“巨”字的笔顺。让学生根据旧知自主学习新知:区、安、块的书写要领。

区:半包圈结构,先里边后外边。

安: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块:左右结构,土字旁最后一横改成提,左窄右宽。

学生练习描红,再临写。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为避免集中识字枯燥单调,设计了猜字谜识字,随文识字重点讲解了5个有代表性的生字,便于学生一一对应自主学习其他生字。)

第2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114-01

一 弥补文本不足,开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再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正成为学生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现行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有些信息,学生就不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取、吸收知识,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黄山奇石》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黄山的情况。课文以文本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黄山的美妙风光,文字非常得优美动人。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黄山毕竟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而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带他们到实地去欣赏。学生没有亲临现场去欣赏这些奇石,单从文字来理解就显得比较空洞、抽象。那么,对于这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的事物,我们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领悟到祖国风光的奇特、美妙呢?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怎么办呢?传统课堂无法弥补这个缺陷,但是现在我们利用网络就能够做到。在组织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利用教学虚拟网,将课堂链接到互联网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上课伊始,教师有意设问:“你对黄山知多少?”这样一问,学生们便通过网络平台,输入关键词“黄山”,通过相关网站的搜索引擎很快便进入,登陆黄山网站,黄山的风景名胜、人情风俗、历史掌故等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丰富的资料,更激发了学生们去探索课文内涵的欲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开放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了分层教学的施教模式:A组学生快速搜索,复制网上有典型意义的图片和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并编辑这些信息资料,完成一份黄山旅游的报告;B组学生搜索黄山“四绝”的另外三绝--奇松、云海、温泉的相关句子,粘贴在word文档中,并可以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画,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保存文件;C组学生只需要搜索出黄山的地理位置、网站栏目的介绍等简单信息。这样的教学收到了“同步教、异步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在增加表象积累、开宽视野的同时,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三 网上互动,创建新的交流方式,促进多向协作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即要求学生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公开、坦诚的沟通,学会面对个体的差异,学会把个人的目标升华为团队的利益,最终促使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就是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对讲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教师在制作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时,除了为学生搜索好一些现成的课件资源,课上还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的搜索,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让学生利用“网上邻居”和“聊天室”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在网络里畅游,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利用网络各抒己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思维火花的迸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交流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四 网上冲浪,开放求知领域,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特有的优势,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网上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可以轻松地阅读和课文有关的读物,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阅读效率也十分高。

第3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应用

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传统教学手段不够生动、直观,很难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果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进行整合,会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就我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从教学重、难点入手,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才能乐学、好学。兴趣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可以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发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复杂、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因此,现在的语文课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成为每位老师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为了使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些教师在上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贯穿整个课堂,老师个人的魅力没有了,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也很厌烦,还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我觉得要想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难理解或是教学重、难点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比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可农村孩子很难外出旅游,所以让他们只靠书上的两幅图来感受黄山石的奇特不是一件易事。为此,我在网上收集了关于黄山风景区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在深入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时通过班班通设备播放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不仅知道了黄山奇石的特点,还对黄山风景区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会利用信息技术独立学习

网络的普及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通过网络他们一方面可以获得与课文相关的更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后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行解疑答难。我深深地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优势,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可以适当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一些延伸的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来补充知识。比如,在教学《渔童》一课时,当课堂教学任务结束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要求他们课后观看《渔童》的动画片,并说说自己看后的感受。这样一来,使文本变成了生动的动画,特别是对语文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通过观看影片,他们把课堂上不理解的内容也消化掉了。

三、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由于农村小学教师都是身兼数科,每天把所教学科系统地备完,需要教在课后花费较长的时间。如何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呢?我觉得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教学资源。我的很多语文课都是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教学设计,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网络资源使我的教学有了抓手,不再是只凭自己的冥思苦想,而是百家争鸣,让我的思维变得活跃。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高农村孩子的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学生语文成绩很高,可是面对人群不会表达或不愿表达,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表达能力比较弱。因此,我不能把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来作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唯一标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现代信息技术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来创设情境,将传统教学无法呈现的情境用活泼、可爱、有趣的方式体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比如三月份语文书多会安排一些让学生说、写春天的内容,可对于黑龙江的学生来说,三月份与冬天没什么区别,学生根本没办法观察,只能凭记忆来说,这对小学生来说增加了说的难度。怎么办?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三月的北方虽然没有一丝春天的迹象,但我可以课前找一些春天的视频或图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有参照,减少了学生说的难度。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第4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199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4届会议上,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第17个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黄山与长江、长城、黄河同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被世人誉为“人间仙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认为:“黄山具有伟大的文化意义,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丽,是最特别的世界遗产。”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北坡和南坡的阳光辐射差较大,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年均降水2348.2毫米,年均气温7.8℃,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盛夏避暑,闲冬赏雪是黄山旅游的两大乐事。

黄山因其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巨大的花岗岩石和古老的松树在云雾中显得尤为苍劲。复杂的地质结构形成了黄山的天然石柱、嶙峋怪石、唯美瀑布、深邃洞穴以及湖泊和温泉等。其中,以其壮观的山峰群最为显著,黄山有77座山峰海拔超过l,000米,最高的莲花峰海拔高达l,864米。

黄山先后经历了几次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第四纪冰川的洗礼和自然风化作用,形成了气势磅礴、高峰绝壑的峰林地貌。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说,高耸的莲花峰(1864m)、平旷的光明顶(1860m)、险峻的天都峰(1810m)并称为三大主峰,雄居景区中央。黄山峰岩以花岗岩为主,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景区群峰林立,沟谷纵横;飞瀑流泉,气象万千。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有名可数的景点800多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世称“黄山四绝”。

奇松即形态奇特的松树。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连理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

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各异。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山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以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是经由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黄山还有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清泉分左右走壁下泻,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古人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是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百丈瀑在黄山青潭、紫云峰之间,顺千尺悬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台,台前建有观瀑亭。

黄山的主要景区包括玉屏景区、北海景区、温泉景区、白云景区、西海大峡谷、松谷景区和云谷景区。

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沿途有“蓬莱三岛”、“百步云梯”、“一线天”、“新一线天”、“鳌鱼洞”等景观。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在光明顶与始信峰、狮子峰、白鹅峰之间,东连云谷景区,南接玉屏景区。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一般来说游览黄山均乘车至此,现为黄山旅游的接待中心之一。白云景区位于黄山西部,南起云门溪上的续古桥,北至伏牛岭,东起云际、石人二峰,西至双河口畔。“千峰划然开,紫翠呈万状”的黄山西海大峡谷将白云景区、松谷景区和北海景区联为一体;松谷景区位于黄山北坡,是狮子峰、骆驼峰、书箱峰、宝塔峰之间的山谷合称;云谷景区位于黄山东部,是一处谷地,主要景点有云谷山庄、古树、怪石、“九龙瀑”和“百丈泉”。

第5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山的僻静清幽、秀美宁静,使得中国的宗教也多了几分超逸闲淡,没有西方宗教那种浓重的政治气息,更多的是表现在对于人生哲学的思索上。清香缭绕的山林间,听晨钟暮鼓,看窗前明月,尘世间的一切纷扰,都统统被抛开。就在这与世隔绝的翠峰之颠,领略着幽绝凡尘的美景。

一 道教圣地:武当山

武当山,绵亘800里,其自然风光,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色。自元代以来,就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群峰之巅。环绕其周围的群山,从四面八方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以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于世。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共建有33个建筑群,100余万平方米;历经数百年沧桑,现仍存有近5万平方米。其整个建筑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因山就势,错落有致,前呼后应,巧妙布局。或建于高山险峰之巅,或隐于悬崖绝壁之内,深山丛林之中,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 普贤道场:峨眉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公尺。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700~850公尺。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多佛教寺庙,向为著名游览地。

峨眉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79.3米。全山形势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故有“雄秀”美称。因为高度可观、面积庞大,登山路线几近百里,对普通攀登者形成有力挑战。近年来建成了登山索道,游人已可轻松登临,去极顶俯瞰万里云海,在金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佛光是峨眉山最壮美的奇观。峨眉山上共有佛寺数十处,寺内珍藏有许多精美的佛教瑰宝。许多笃信佛教的老人不辞艰苦,一步一歇,历经十数日始上山顶。无数慕名猎奇的游客远涉重洋,几经周折,始满数载愿惬意离山。峨眉山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它成为人们探奇览胜、求仙修道的理想处所。

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2007年,峨眉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三 文殊道场: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周长约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项海拔3,058公尺,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58~75)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代全盛时期,五台山共有寺庙300余座,目前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显通寺(灵鹫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喉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台怀镇是寺庙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台山佛事活动和经济生活的中心。相传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讲经弘法的场所。历史上,印度、尼泊尔、朝鲜、日本、蒙古、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信徒,来此朝圣求法的甚多。是当今中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每逢盛夏,海内外游人香客前来游览观光、烧香拜佛、络绎不绝。

四 观音圣地:普陀山

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其中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是中国清初寺庙建筑群的典型。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

普陀山奇岩怪石很多。著名的有磐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在山海相接之处有许多石洞胜景,最著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干步沙。千步沙是一个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细坡缓,沙面宽坦柔软,是一个优良的海水浴场。夏天去游览,可带上游泳衣在这里畅游。

岛上树木葱郁,林幽壑美,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等树。大樟树有1000余株。其中有一千年古樟,树围达6米。还有一株“鹅耳枥”,是中国少见的珍贵树种,列为国家二等保护植物。

五 太阳文化源:日照天台山

山东省日照市天台山因《山海经》和《竹书纪年》中的记载而得名。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南,离部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约3公里。

天台山中有汤谷,是东夷人祖先羲和祭祀太阳神的圣地,是东方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东夷人祭祀先祖的圣地。

天台山上有登天之梯,登仙之台山,仙人居旧址,安期祠(秦始皇立)遗址,仙人讲经台,炼丹炉,仙鹤台,仙人捣药石臼等遗迹,是河上公悟道之处,安期生成仙之所,是中国方仙道文化诞生地。

天台山上仙踪神迹无数,奇花异草遍野,山清水秀,自然天成,冬暖夏凉,适宜人居,史称海上仙山,人间仙境。天台山又称扶桑山,“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是东方太阳崇拜文化发源地。

六 碧水丹霞:龙虎山

龙虎山原名云铞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来到这里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之后,张道陵精诚修道,创立了道教,先后获“黄帝九鼎丹书”和“太清丹经”,撰写《老子想尔注》进行解说,并携带弟子入蜀布道,用符水咒法为人

治病祛灾,深得人民爱戴。

天师世家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中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派,在中国百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景区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二十多处神井丹池和流泉飞瀑。该山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四名。在河岸峭壁上有春秋战国时期古越族崖墓百余座。龙虎山东部的象山有南宋大理学家陆九渊的“象山书院”遗址。龙虎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形成了赤壁丹崖的“丹霞地貌”。

七 众生度尽: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方圆120平方公里,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是部级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与五台、峨眉、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有“莲花佛国”的美誉。据说在南朝时,这座山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后因李白多次游览,见其九峰如莲花,于是咏出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于是,这山也就此改为“九华山”。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从九华街上天台峰约15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景点。登顶天台峰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周围的岩石多呈黝黑色,奇形怪状,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

八 黄帝问道:崆峒山

崆峒山海拔2123米,百积30平方公里,拥有大小山峰数10座。其山势雄伟,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犹如巨浪排空,奇峰、异洞,怪石、流云,苍翠、清秀而瑰伟,构成了崆峒奇观。崆峒山得天独厚,前峡泾水萦回,后峡胭脂河湍流,交汇于前山屏障――望驾山脚下,形成虎踞龙蟠之势。正如前人所说“崆峒得泾而势愈雄”。“舍此则无以见其尊”。的确,山有树而秀,林有水而翠,崆峒林深似海,草茂花繁,松柏多姿,药材遍地,群峰竞秀,瑰丽雄奇,身临其境,胜似神仙。故又有“崆峒仙境”之美称。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九 第一仙峰:三清山

三清山坐落于江西上饶东北部。素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之殊誉。因玉京、玉华、玉虚三座山峰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群山之巅,故名。三清山经历了14亿年的地质变化运动,风雨沧桑,形成了举世无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云海雾涛”并称自然四绝。

三清山以自然山岳风光称绝,以道教人文景观为特色,已开发的奇峰有48座,怪石有52处,景物景观500余处。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隹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756.6平方公里,最高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1997年8月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会主席保罗等访华团慕名来三清山考察后惊叹道:“三清山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类的瑰宝。”

十 行深者岩居:绵山

第6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整合;策略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的改变了小学传统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五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三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四是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虽然作者用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张家口地区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自然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那我们就走进黄山区旅游。”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可以体现教学的高效性。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农村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促进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就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上网查询有关“水”的知识,通过网上搜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当堂交流:“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可以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出现,这就是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我还知道水的用处很大,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农业灌溉也离不开水,就连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也是水,但是现在我们面临随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现代教育提倡合作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请学生为雄伟万里长城设计一个旅游广告,于是孩子们先在网上查阅了长城的相关图像资料,认真阅读后进行了交流,然后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合成小组,开始了设计工作。由于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各不相同,有的擅长文字描述,有的热衷于图片设计,大家写的写,画的画,忙的不亦乐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广告设计出来了,看着孩子们这些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广告设计,我感到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合作中得到学习,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四、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第7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木兰山;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开发利用

1引言

木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离黄陂城区约30km,距离武汉市中心城区48km,享有武汉后花园之称,被明代诗人屠达誉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

木兰山景区,有着15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流芳千古木兰将军的故里,因木兰将军而得名。木兰山景区也是千年香火鼎盛的宗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始于隋唐、兴于明清,民谚中流传的“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也应近”就是由此而来。同时,木兰山独特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和发育、保存完好的蓝片岩、红帘石片岩,距今有7.5亿年历史,这些地质遗迹都保存完好,是非常珍贵的科考、科普旅游资源。

鉴于木兰山景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地质资源,对木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有助于充分发挥该景区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转化为经济效益,使该景区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2景源筛选与分类

此次参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对木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源进行了筛选和分类。

据表1统计,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景源涵盖国家标准的3大类,9中类,26小类。

表1木兰山景源(点)分类

大类1中类1小类1代表景源人文景源1建筑1宗教建筑1天门石梯、塔园灵塔、玉皇阁、金顶、帝王宫、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法藏寺、药王宫、文昌宫、报恩宫、古金顶、朝天宫、三元宫、三清殿、古娘娘殿11商业建筑1天街11民居宗祠1木兰古寨11文娱建筑1木兰文化宫、地质博物馆11风景建筑1谢仙亭、云雾亭、北顾亭、双龙亭、木兰坊11纪念建筑1木兰殿1史迹1摩崖题刻1第一山、一线天、九碑石11雕塑1人面狮身像、石龙、木兰花石雕、人面石、石狮子、石麒麟、力士托莲花座11古墓葬1木兰将军坟、东泉古墓群、季仙坟、孤儿坟、上、下古陵园11纪念地1雷祖殿会议旧址、洪岗山会议旧址、陈秀冲会议旧址1风物1地方人物1花木兰11神话传说1木兰从军记、木兰奇女传等11宗教礼仪1木兰朝觐、庙会自然景源1地景1洞府1海眼神风、仙女洞、白云洞、玉皇洞、太子洞、云霞洞、狮鼻洞11石林石景1龙石云驭、神岩耸翠、棋盘太极、眼泪凼、脚板石、鹰嘴岩、凤冠石、铠甲石、金蟾石、大佛岩、啸天石、猴头石、火山弹、打儿窝、下马石、剑劈石、龙头石11山景1祁嗣顶、玉屏山、馒头山、棺材山11峡谷1阎王壁(舍身崖)、穿箭崖、木兰川11地质珍迹1蓝片岩地质剖面、长英质片岩和浅粒岩、绿片岩等1水景1泉井1滴水崖、鹰泉、乌龙泉、北泉、南泉、西泉、水晶宫、三眼井、东泉井11湖泊1溪沉碧玉1生景1古树名木1紫金月桂、木兰树、双宝树、蟠龙竹与卧虎石、东泉古树、姑嫂树、大叶黄杨、情侣树11典型植物群落1木兰花苑、东泉翠竹1天景1日月星光1金砂射日11云雾景观1大小花枝园综合景源1城乡景观1特色村街寨1木兰山村、门楼村、铁石墩村1保健景地1度假景地1东泉庵

3旅游资源分析

3.1景源类型结构

基于表1的分析,木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源类型覆盖面广,其中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均相当丰富,分别占总数的50.9%和46.5%。其类型结构具体见表2。

表2景源类型结构

大类1中类1小类1数量人文景源1建筑1宗教建筑11711商业建筑1111民居宗祠1111文娱建筑1211风景建筑1511纪念建筑111史迹1摩崖题刻1311雕塑1711古墓葬1511纪念地131风物1地方人物1111神话传说1211宗教礼仪12自然景源1地景1洞府1711石林石景11711山景1411峡谷1311地质珍迹131水景1泉井1911湖泊111生景1古树名木1811典型植物群落121天景1日月星光1111云雾景观11综合景源1城乡景观1特色村街寨131保健景地1度假景地11总计1 110

在上述景源类型的统计中,由于少数景源包含多处景源点,故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为该地段的景源名称,实际景源点比上述统计稍多。

3.2景源等级分析

在对景源进行筛选和分类的基础上,对风景区的景源进行了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并参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50298-1999)景源分级标准――91~100分定为特级,81~90分为一级,71~80分为二级,61~70分为三级,51~60分为四级。结合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景源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并对该风景区的景源进行了等级评定。具体等级评价结果见表3。

4旅游资源评价

4.1资源特色

木兰山山势嵯峨峭拔,松柏叠翠,结合民间传说,形成景观――“金砂射日”、“溪沉碧玉”、“紫金月桂”、“龙石云驭”、“神岩耸翠”、“棋盘太极”、“天门石梯”、“海眼神风”。此外,还有雄伟辉煌的古建筑群,游龙盘旋的木兰古寨垣,连绵不断的石阶小径,灿如群星的回廊亭榭,将参差崎岖的山峰连为一体。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基岩、岩脉遍布和自然造化的沧海桑田留下无法磨灭的痕迹,为科学探察之旅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1500余年的宗教历史,留下了数不清的宗教遗迹。木兰山的庙宇,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先后建有7宫8观36殿,总面积达3万m2,其特点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当年香火旺盛,二月花朝,香客接踵。这些宫、观、殿古建筑依山而立,斗拱飞檐,雕饰精湛,其建筑方法是木结构不用钉楔,石结构不用泥浆,交错嵌压,层层相叠,只在关键部位施以糯米浆加固,竟能一柱擎天,万古长存,称之为“木庐干砌”。

表3木兰山景源等级

等级1代表景源1数量1比例特级1――1010一级1蓝片岩地质剖面、花木兰、金顶、玉皇阁14二级1海眼神风、木兰殿、木兰将军坊、木兰文化宫、地质博物馆、木兰从军记、木兰奇女传、木兰朝觐、庙会、长英质片岩和浅粒岩、绿片岩111三级1天门石梯、塔园灵塔、帝王宫、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法藏寺、药王宫、文昌宫、报恩宫、古金顶、朝天宫、三元宫、三清殿、古娘娘殿、木兰古寨、谢仙亭、云雾亭、北顾亭、双龙亭、木兰将军坟、东泉古墓群、季仙坟、上、下古陵园、雷祖殿会议旧址、洪岗山会议旧址、陈秀冲会议旧址、仙女洞、白云洞、玉皇洞、太子洞、云霞洞、狮鼻洞、龙石云驭、神岩耸翠、棋盘太极、眼泪凼、鹰嘴岩、凤冠石、铠甲石、金蟾石、大佛岩、啸天石、猴头石、下马石、剑劈石、龙头石、阎王壁(舍身崖)、穿箭崖、木兰川、三眼井、溪沉碧玉、紫金月桂、木兰树、双宝树、蟠龙竹与卧虎石、东泉古树、姑嫂树、大叶黄杨、情侣树、木兰花苑、东泉翠竹、金砂射日、大小花枝园164四级1天街、第一山、一线天、九碑石、人面狮身像、石龙、木兰花石雕、人面石、石狮子、石麒麟、力士托莲花座、孤儿坟、脚板石、火山弹、打儿窝、祁嗣顶、玉屏山、馒头山、棺材山、滴水崖、鹰泉、乌龙泉、北泉、南泉、西泉、水晶宫、东泉井、东泉庵、木兰山村、门楼村、铁石墩村131

享誉世界的木兰文化、木兰精神使秀美的自然山水打上了人文精神的烙印,“唐木兰将军之墓”、“木兰殿”、“将军坊”等纪念建筑不仅是建筑艺术的载体,更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山上植物种类数以千计,其中林木过300多种,药材和芳香植物布满山岩,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植物是木兰花与双哼柳。木兰花被誉为木兰奇葩,该花色彩红艳,单瓣(属茶科),每年3、4月花开,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其中一颗花木,树龄达1100多年,每年花开万朵,相传是木兰将军剑剖丹心滴血化作而成。双哼柳生于磨针涧门前,树围约6m,高约30m,相传是仙人磨针滴水滋润成长。20世纪80年代初,双木突然发出哼声,而后游人称此树为双哼柳,又名双宝树。

概言之,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可概括为“古寨宗教、木兰文化、地质奇石、红色热土、青山绿水、避暑胜地”。

4.2旅游竞争与合作分析

从武汉市近郊环城游憩带上的宗教名山或文化遗产名山来看,有新洲的道观河、蔡甸的九真山、江夏的龙泉山。这些名山都拥有幽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就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来相比,木兰山拥有的道佛儒三教共处与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木兰文化更具竞争力。同时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是木兰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奇特和明显的地质景观在国内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从资源类型上,木兰山作为一个风景名胜区,以宗教文化旅游为主题,与木兰天池的峡谷体验、古门山景区的地貌景观、木兰水乡的渔乡风情和木兰湖的度假休闲形成了优势互补的主题产品,拓展了旅游线路,因而能延长游客在木兰生态旅游区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共同打造一个功能愈加完善的木兰生态旅游区。

4.3风景区核心竞争力与开发利用

4.3.1风景区核心竞争力

其核心竞争力有三:木兰故里,宗教圣地,地质奇观。

4.3.2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

宗教区的主要功能体现为宗教朝觐、宗教仪式观光,应着重打造宗教文化氛围,对宗教区内未能体现宗教文化特色的建筑予以拆除,不相关的参与活动以及商业行为要进行撤销,特别是该区的很多销售摊点,应集中规范管理。对部分地段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建其古风貌。

大力挖掘木兰文化:目前仅有的木兰将军牌坊和木兰文化城对木兰文化的阐释是相当贫瘠的。规划建议于小庙文化区北端开辟新的木兰文化区,大力收藏木兰文化实物,诸如图片、照片、绘画、木雕、瓷器等,开展木兰朝拜、木兰映画、木兰兵器展、木兰从军记演出等活动,着力打造厚重的“忠孝勇烈”与“巾帼英雄”的形象。

木兰山是木兰地质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石景区又是木兰山奇石最多、最明显的区域,其功能不应仅仅局限于观光游赏,应依托博物馆和地质奇石、独特的构造遗迹开展地质科普教育。近期主要完善地质科普解说系统。

森林旅游区植被茂盛,品种繁多,山路迤逦,空气清新,是进行远足,亲近自然等游憩活动的优势地区。应依托本区的自然环境优势,引进多种多样的户外运动项目,休闲体验项目,控制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小木屋、露营地等,让游客置身于大自然中,放松心情。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5结语

木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可概括为“古寨宗教、木兰文化、地质奇石、红色热土、青山绿水、避暑胜地”,而其核心竞争力表现在木兰故里、宗教圣地和地质奇观三方面。

鉴于此,木兰山风景名胜区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一是宗教区应着重打造宗教文化氛围,充分体现宗教朝觐、宗教仪式观光的功能;二是木兰文化区要深挖木兰文化,丰富木兰文化的表现形式;三是不断完善木兰山石木兰地质博物馆的地质科普解说系统;四是森林旅游区应集中体现原生态的大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2~95.

[2] 方幼君.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3] 孙秋华,秦安臣,董海岳,等.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436~443.

[4] 任健滔.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5] 王安宁.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产品开发[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1):90~93.

[6] 何佳.木兰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分析及其市场定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94~95.

[7] 梅莉.黄陂木兰山考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6):102~105.

[8] 熊继红,张惠琼.湖北省木兰山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66~69.

第8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您好,欢迎您到长寿山观光旅游,在这翠色迷人的季节里,您离开了喧嚣的市区,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畅游一番,相信这里秀美的景色一定会在您的记忆中留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伴随着长城文化的继承挖掘和发展,长寿山景区悄然崛起。

长寿山景区是1987念在原悬阳洞景点的基础上开发和建设起来的,十易春秋,光阴荏苒,而今长寿山以它古朴又壮观,悠久而又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您的面前。

它位于山海关城东8.5公里处,东起黄牛山,沿长寿河向西展开,东西长6.5公里,区域顶峰175公顷,整个风景区以长寿河谷的自然风光为基础,集山、石、洞、窟、溪及中草药植物为一身,以长寿延年为宗旨,弘扬祖国的传统医学。以雕塑、书法、建筑、园林等手法为表现形式,独步世界旅游之林,是一个立意新颖,独具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的旅游胜地。

长寿山景区现已发现历史人文景观18处,当代人文景观20处,自然景观30处,著名景观有悬阳洞,神医石窟、三道关、长城倒挂、寿字碑林、石门胜迹等,景区山峻石奇,洞古窟新,水秀天清,林碧草芳,雕塑石刻,巧夺天工,淙淙溪水,蜿蜒川流。

现景区由悬阳洞穴、寿字碑林、世外桃源、神医石窟、石门胜景五大景点组成。

“长寿山”摩崖石刻三个字,全高17.17米,其中“寿”字高6.2米,笔力苍劲,气势夺人,神态如生,仙意似动,又饱墨浓意,力透石碑。系当代最老书法家108岁的孙黑佛老先生之绝笔。

长寿山景区背倚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于群峰众壑之间,三道关长城被称作“天险要隘”三关直插云天,长城倒挂于绝壁,悬崖峭壁,峰高谷深,惊险非常。人无羊肠道,鸟飞无觅处,如何砌垒长城?已成千古之迷。

长寿山石洞之最要数悬阳洞了,跨过一座石桥,我们即来到了古树掩映下奇妙而幽深的古洞悬阳洞,它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穿透式的花岗岩洞,我国许多风光溶洞多为石灰岩洞,像如此高大的花岗岩洞在我国北方实属罕见。洞呈纺锤形,前后宽阔,中间狭细,全洞长117米,其中前洞为悬阳洞的主体洞穴,进深37米,宽14米,高13米。悬阳洞最早的垦辟和建设在明代,明初洪武年间,四川峨眉僧人到此建庙塑像,并以汉隶形式留下第一笔“蜀人创修”。之后随着明代魏国公徐达1381年在山海关建关设卫,这里边臣游子聚会,僧人、道士云集,百姓香客络绎,文人墨客咏诵,酸了清末甚至有来华洋人涉足,民国年间,三道关有位主持道人叫董有灵,在前洞建有万仙楼,后洞建有孔庙和地藏王菩萨,更使这里达到了儒、释、道三教一家,他们和平共处,修真养道,我国许多名山常为一个宗教流派所独居,或以某一宗教为主,而悬阳洞则是三教并立,融融相生,成为悬阳洞历史上宗教文化现象的一大特点。

本世纪三十年代后,悬阳洞走向了颓败。到了六十年代,这里的佛像、庙宇已是毁坏一尽,只留下洞壁上的“悬阳洞”“清虚凌空”“万善同归”“通天幻境”“别有洞天”“紫塞桃源”“地接天根”“万古流芳”等十幅刻石,及万历三十年的《悬阳洞诗碑》、明崇祯八年的《观音洞碑》以及康熙四十四年的《造钟碑记》。

沿着石砌台阶165磴扶栏而上,洞由明变暗,又由暗变明,石阶由宽而窄,又由窄而宽,凉风习习,别有情趣,约行数十步,仰面而视,洞顶有双孔,为自然形成,有日光悬于其中,悬阳洞由此而得名,并成悬阳洞窥天一景,而悬阳洞之奇恰恰就在洞中有洞,洞上有孔,孔能通天。

紫阳宫外西侧,双松拔地而起,对峙而立,直刺青天,独峻于林,三十余米高的百年古松给人苍劲傲然之感,伴风送涛,凛然正气其形酷同,其状亦如两巨人,威不可淫,故得名双松挺峙。

神医石窟位于药王岭山腰峭壁之上,有以古代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为主体的摩崖石窟群。石窟群像为中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雕塑家付天仇、曾竹韶创作设计,“神医石窟”为著名书画家吴作人题写,此外还有国际友人的摩崖碑题,此景集中医学、书法、雕刻艺术为一体,依山就势而造的认为景观,立意新颖,别具一格,让人领略到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感受到石窟巍峨挺拔,气势雄伟的独特风格。

寿字碑林是长寿山景区钟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它是利用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结合长寿山的奇峰异石而建造的人文景观。在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怪石上镌刻着不同朝代,不同字体,阴阳文不同形式的名人“寿”迹,这些因石而制的摩崖雕字,或隐或现,或藏或露,字形各异,神彩飞动,那异曲同工的百家书风,构成了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之“寿”字大成,表现了中华民族书法文库的独特神韵,成为东方雕刻、书法相融合的艺术风景。

摩崖石刻“层峦叠嶂”系明代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山海关督师范志完所题,在此放眼四望,险山峻岭,层层叠叠,起伏相间,百态千姿,山形树影,近壮远秀,一并入目,该题是对周围环境的真实写照。

在药王岭上有一巨石如海豹,昂首怒吼,神态逼真,似有惊雷滚滚而来,令人胆颤,相传,远古造陆运动中,海豹正于酣睡中,海水撤走,海豹一觉忽醒,见身边突变,一声怒吼,直震青天,遂化成石。

“范墨流香”摩崖石刻为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北山左营副总兵王进科命人雕刻留下的。有与山河同在,留名千载的个人功利意味,然而时光流逝,岁月剥蚀掉原有意义,在今天,这“范墨流香”意随笔到,笔随势生的动感,与巨石和水痕浑然一体。跟长寿山上众多的旅游景点一样,成为了游人观赏对象。

“世外桃源”是中国著名书法家李可染先生题词命名的。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苍劲,山谷间生有桃、杏、李、核桃、樱桃、山楂等,药用乔木。以及数十种藤草类植物,是一个自然形成,稍加人工培植的中草药植物园。

出世外桃源,就来到了独具北国山川特色的“石门胜迹”风景点。巍峨对峙的石门山上明代“百二山河”镌刻古朴雄深,山形如刀削斧劈,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人工开凿的一线天,系石门要塞,身临其中,两崖之中,仿佛天系一线,令人毛骨悚然,上有飞来石,下踞长寿河,左依古堡,后依高丽营盘遗址,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据传,薛礼征东时,曾与高丽兵激战于此。黄天霸与窦尔墩在此一决雌雄,石门为军事要塞,历史上多在此屯兵驻守,唐代高丽人常向中原进犯,并在此屯兵驻守,薛礼征东时,在此与之大战,高丽军兵败,弃营而退,现仅留下此遗址作为历史的佐证。

经石门一线天向右环行,即可见花鸟翠树中,有一奇石碧潭,游鱼戏水,微荡涟漪。相传何仙姑出游至此,见水清澈映影,便宽衣而浴,撩水洗面,忽觉脸上麻子皆无,复掬轻抚,则现一对迷人酒窝,故称“璇靥潭”,其放衣石被称“衣架石”。因形似河马,也野游露餐之佳地。

第9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范文

说他小,是因为他是目前全林区2600多常住人口唯一的一所学校,从学前班到九年级学生数不足百人,教职员工却有24人,有人戏称我校老师带的都是研究生。再就是占地面积不太大,大概有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不过运动场倒还挺大的,有三四千平米呢,有标准的水泥球场,200米环形跑道和50米直跑道,还有单双杠、秋千、爬梯、沙坑、乒乓球台等运动器材(设施),我们玩起来一般不存在争抢激烈的现象。至于其他配套设施,诸如办公室、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陈列室、档案室、接待室、会议室等等,也都应有尽有,只不过规模小一点而已,当然计算生均占有率那就很高啦,据老师介绍,还真托“普九”验收的福。综合国力提高了,教育公平正逐渐变成现实,山里娃也能享受与城里孩子同等的待遇!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髻山下,白河岸边,与林区集镇一桥相隔,周围峰峦连绵,田野密布,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作为山区学校,校园布局也颇具特色。坐北朝南三栋教学楼二、四、三层一字排开,活像一座巨大的冠亚季军领奖台,两端各有一溜平房,中间是宽阔的运动场和憩息园,正南面筑有两米多高近百米长的红砖围墙,中央处开一小门通往厕所、原野、小河,整个校园远看就像一把圈椅,还有点四合院的风味儿。

现在正值仲春,撇开校舍房屋不说,单说校园精心布局的花草树木及其喷泉奇石,就能让你流连忘返,赞叹不已。你看,大门外两旁花坛植有麦冬、芭蕉、棕树,四季常青,昭示着教书育人这一永恒的主题。跨进校门,引入眼帘的绿树成荫,芳草遍地,清风拂来,花香扑鼻,沁人心脾。都有些什么树呢?那可多啦。有老师们从山上挖来栽在操场外沿的本地特有的老君树,总共30多棵,大都比碗口还要粗,每一棵都是一束五彩蘑菇,把子黑褐色,又正又壮。最下一层老叶子黄里泛红,每天都有脱落,春风一吹,四散飞扬,犹如天女散花。中间的叶子由深绿过渡到浅绿,表面油光光的,在阳光下闪烁。最上一层是新发的嫩叶直直地竖起,杆杆儿嫩黄色,嫩叶儿绿里带黄,黄中透红,像一双双高举的小娃娃的胖手。要是在秋天,整株老君树通体泛红,活像一把把熊熊燃烧的火炬。与老君树间隔栽种的是落叶乔木——水杉,挺拔高耸,最高的在三层楼上能摸着树梢,每一棵树下圆上尖,枝叶茂盛,简直就是一座座宝塔。运动场周围环绕着一圈这样的树木,既显示出蓬勃的朝气,又像一列列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者我们的校园。另外,在食堂小院、花坛里栽培者数量可观的枇杷、香樟、广玉兰、法国冬青、杨柳、万花树、石榴等观赏数种,在明媚的春光里争芳斗艳,生机勃勃。

最值得称道的是运动场东侧的憩息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面积跟篮球场差不多,是去年才建成的,据说还投入了两万多块钱呢。园子里栽着七八排树,还精心布局,外沿是一圈法国冬青,往里以此广玉兰、香樟、万花树、黄杨等诸多观赏林木。最高的要数香樟树,差不多有三丈的样子,真的散发香气呢!在教室里就能闻到;玉兰正含苞待放,鹅黄淡雅,青春四射;万花树先开花后长叶,一株能分出几十个枝头,从根到稍满树都盛开着红艳艳的碎花,引来阵阵蜂飞蝶舞,不少老师和同学争相在树下留影。树丛中有一简易气象观测站,铁架台上稳稳安放着百叶箱、风向标。在树下的地面上栽种着葱兰、麦冬、苜蓿等青草,被曲曲弯弯的石子路分割成十几块,相邻地块的交界处筑有四处石桌石凳清晨和傍晚,同学们三三两两围坐在这里读书交流,老师家属们也利用它打牌下棋,欢笑声不时从林中飞出。说起石头,园中还有更绝的呢,入口的显眼处筑一砖砌的台子上立三个筛子大的鹅卵石,镌刻着“学中玩”三个隶书大字,体现出基础教育办学宗旨,在院子里还分布着从山里或河滩精选来的奇形怪状的巨石,有的一柱擎天,有的状如卧佛,有的像动物造型:吃草的灰兔、张口的蛤蟆、爬行的乌龟、躬耕的老牛,无不栩栩如生,惹人喜爱,还有几尊怪石上分别醒目的刻着“真”“诚”“勤”“思”字迹,用意不言自明。

憩息园东头是环形喷水池,也是用卵石砌成的,高80厘米,厚40厘米,直径12米,内置三个喷头,一旦开启水花四溅,洒在中心岛上的大老君树上,阳光下更加油光发亮,池中的鱼儿也欢快的游来游去,仿佛与观赏它的人们逗乐。与喷水池一路之隔,是老师家属区,有雅兴的老师们就地取材,养花种果,培植盆景,野兰花飘香,金弹子吐绿,葡萄沉睡,芸豆萌芽,与喷泉池鱼相映成趣,每每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