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留一点空间范文

留一点空间精选(九篇)

留一点空间

第1篇:留一点空间范文

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豁达些,因为豁达的自己才不至于钻入牛角尖,也才能乐观进取。还要开朗些,因为开朗的自己才有可能把快乐带给别人,让生活中的气氛显得更加愉悦。

心里如要常常保持快乐,就必须不把人与人之间的琐事当成是非;有些人常常在烦恼,就仅仅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地接受,并堆积在心中。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第2篇:留一点空间范文

关键词:恩施 傩愿戏 中国画 虚实

一、艺术语言的虚实概念

虚是宇宙的起源,任何物体的原初状态都可以用虚来表示,因为虚与水、气一样,表面看来不可捉摸,却是无所不入,并赋予万物以活力,在这里实就是万物。虚与实是艺术表现的阴阳两个方面:虚是实的起源,实是虚的结果,二者相互共生,不可分离。

对于艺术语言的虚实表现,在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中提到:中国戏剧的长处,正在于它与真实人生有距离,中国人所说的做戏,就是虚,主要为了与真实相隔,因此戏剧要脱离真实,不求逼真。中国画则是脱离现实,得其大意,重点在于神韵和意境,才能称为上乘之作。在这里可以看出虚实的表现方式是中国画与戏剧意境营造的共性。

艺术语言的虚实主要表现在时空布局上,空间是艺术语言的重要元素,无论是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还是中国画,首先面对“空”,即空的纸或空的“舞台”,然后把景物或演员一一罗列上去,在这个“空”中抒情达意。“空”有虚和空间的意思,中国画和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在虚拟的空间进行布局,在虚中表现实。中国画具有特殊的“散点透视”与“留白”的时空布局法则,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采用中国画的这种艺术语言特点在有限的时空中通过虚实来表现无限。

二、艺术语言虚实“散点透视”布局的表现

(一)“散点透视”的特点

以视觉心理感觉为媒介,集数层多方的视点为一体经营画面的方法称为“散点透视”。在“散点透视”中,较典型的一种形式是视点向水平方向移动。在中国画中以平面化的艺术形态通过视觉来组织,将发生在同一空间的情节向左右展开为平面,通过依次排列来表现全部内容,把现实中看不见的虚的物象也表现在画面中。如《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以长卷形式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把画面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出、宾客酬应等五段,其间以屏风间隔,视点韩熙载在每段都有出现,每段的地点、人物、情节的组合都相对独立却又统一于―个严密的整体布局中,使画面简繁虚实相生,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另一种形式是视点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在山水画中,使用“高远”、“中远”、“平远”的三远法,使视觉中心上下左右移动进行观赏,在一幅画中春夏秋冬的变化呈现在观众眼前,画面给观众的感觉是“可居”、“可游”的状态,画家创作不是具体的某山某水,是体现心中概括的抽象的虚拟的空间,但又是以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画家自由心灵的表象。

“散点透视”的创作方法的特点是将较长时间内发生的故事和相应的事件变化分割为各个片断,放人同一作品之中,打破了空间艺术对时间的限制,使人的视线从有限的空间发展到无限的空间,能看见创作画面的景外之境,这种虚实相生的无拘的空间营造了广阔的心灵世界。

(二)“散点透视”的具体表现

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是时间艺术中最接近空间艺术的艺术类型。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主要通过表演表现一种动态的事件和情节,它的特征是时间性。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的演出是流动变化的,但也是由一个个相对静止的画面构成的,我们可以用中国画的画面来比拟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的每一个场面,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的表演时空运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特征并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1.线性时空

线形时空是以某一种基本元素如时间为主线,将各个空间串连起来,达到形散神不散的效果。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的演唱中,表演表现为一种动态的时间,就有时间的特征。时空是线性时空,时间是线索,空间是线索上的点,空间是表演中的场面,不同的空间是线索上不同的点。如唱十字歌,用从一到十的数字开头,巧妙地把数字与神灵天南海北的行踪结合在一起、讲述他们的形态行踪,从一到十数字的变化表现时间的动态,是一条时间线索,神仙的行踪是这线上的点,呈现出一种散文式的线性时空。再如敕水咒语中唱道:谨请神剑号龙泉,出匣只是耀九天,啸吼―声天地动,飞腾之上太虚边,日月星辰生瑶畔,速驾祥云拥八仙,凡人见之消万祸,鬼魅闻之入九泉,太上赐我真妙诀,行步斗绕坛前,江河灌还非凡水,五龙吐水近九天,太乙得知千万年,吾今将解永压秽!

这里用夸张表现手法,描绘出一幅幅虚拟的画面:龙泉剑出匣光芒四射、瑶池仙景、腾云驾雾的神仙、端公傩坛行步、五龙吐水灌江河等这些画面既可单独存在形成视觉中心,又统一在同一个面中,随着端公演唱在画面自由移动,端公演唱是线,各个画面是点,不论天上人间的景象,演唱到哪里,景就在哪出现,观众的心灵的视线也随之自由随意地移动,整个就形成了一种散文式的结构。极具“散点透视”用虚表现实的特征,线性时空是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散点透视”重要的表现方式。在演员表演的同时,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扩展也在同步进行,移步换形,景随人迁,演员通过写意的表演将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的时空虚实变化的画面表现为一种纵向延伸的流水态势,使发生在各种事件、各种空间的故事如同行云流水,一路踏歌而来。

2.自由时空

自由时空是空间的视点随着表演自由移动,在同一个画面中可以有多个视点,在表演有限的时空内,可以表达出无限。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追求天真自由,其创作主流是自由的,在时空关系的处理上也洋溢着高度的自由精神。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的自由时空,是对现实的实与神灵世界的虚在转换过程中的各种景象呈现给观众的不同视觉和不同的心理感受进行自由组接,它打破了现实时空的局限,在不同物象中找到同质的意象,创造一种人工的事实,在物理空间把不现实的事理结合、重组,只要符合绘画之常理,则不但没有让人觉得唐突,反而增强了画面的意境和主题的突显。如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大扎寨》探子这一角色的行踪没有依据真实时空,采用意游式铺述推进手法,将探子不同活动场面的多种虚拟的时空组合在一起,在表演时空上形成以探子为视点的多个不同的画面,使时空虚实相生,呈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神奇效果,既合符观众的心理感受,又呈现一种散文式的状态。这种自由夸张的手法体现出一种“以小观大”、“咫尺千里”的时空,在方寸之地阐述无限思致,使作品中呈现诗意空间。

3.抽象时空

抽象时空是用概括的方式从真实时空中抽取它们的共同规律,形成具有象征性的时空。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通过抽象的表现 方式拓展时空,有明显的淡化真实空间的趋向,通过淡化真实表现具体而又相对抽象的画面,便其涵盖面大于真实。如舞蹈步伐“踩九州”,是在香案前的一张席子上安上九宫八卦做成的坛场上,按一种特定的顺序,把九宫八卦每个部位都踩到,在这里席子是实,但席子上的九宫八卦又是虚,是一种抽象的时空。这张安放了九宫八卦的席子的空间布局与中国画空间布局的九宫格定位法非常接近。九宫格定位法是一种从自然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构图方式,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思想和社会文化影响。九宫格定位法是在画纸上,用虚拟的线把画面分成九个格子,每一格都是一个视点,然后按照九宫格的多个视点对画面进行布局,由于虚拟的线符合黄金分割的比率非常适应人们的视觉心理,因而这种对画面形色安排的方法被广泛采用,比如画屏风、壁画的中国画就大量采用这种方法。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对九宫八卦空间的安排吸取了九宫格定位的方法。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中舞台的空间是有限的,但通过利用抽象的虚拟的方式拓展了空间。

三、艺术语言虚实“留白”布局的表现

“留白”是中国画时空经营艺术的一大特点,白为虚,但也是组成画面中的一部分,《老子》中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这里含有虚实相生的意思,白与黑跟虚实一样,也是相互转化的。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表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在艺术中运用中国画“留白”的艺术语言以无形表现有形。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的“留白”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心理时空的“留白”

宗白华认为中国艺术有一种独特的空间意识,中国艺术创造的不是现实空间,而是一种“灵的境界”。中国画中常常以云的飘渺虚幻的形式“留白”,云是处于山水之间的虚,云既产生于水的凝聚又拥有山的形状,它代表山水之间相互生成变化的过程,如果没有云的虚幻介于山和水之间,二者就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是静止的关系。而由于有了云的虚,画家创造出这样一种印象:山有可能进入虚中以便融化为波涛,并且相对应的水,经由虚,可以升腾为山。因此,山和水不再被看成是局部的、对立的和固定的现象,他们体现出真实世界生机勃勃的规律。在中国画中常用“留白”与所绘实景―起构成意境。

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心理时空对空白的运用与中国画更为接近,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它们都是在“留白”中产生心灵的艺术,所谓心理时空,就是指不按现实的时空逻辑组织舞台时空,而是依据情感,以假定性为原则,遵循人类深层情感的轨迹构建成的创造性的时空。在这里心理时空特指表演中演员散发的情绪和观众感受到的情绪,这种情绪是无形的,犹如中国画中云的虚幻一样。情绪在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中以“留白”的形式出现,它们能随着表演的各个元素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形状,使表演产生空灵的意境,如在《天团圆》中,关宝与胡氏分离之时,把母子孤苦无依的情绪用虚幻的“人吼声”、“马嘶声”渲染出来,情绪幻化为不同的声音,由此以虚产生实,生动地描绘出离别的情景。心理时空表达了生命意识深处的情感体验,是作者及演员表达心理感受的艺术手段,如在《姜女下池》中姜女上场时唱道:六月三伏热又热,深闺绣花绣不得,飞针走线不活泛,汗手沾花花晦色。

这里姜女烦闷的心情通过炎热六月的各种景象表现出来,构建了一种可以用“心灵的眼睛”去观察的心理时空;又如在:一双鸳鸯起翅飞,鸳鸯起翅飞千里,―个东来一个西。

中具有离别之情的心理时空幻化为分飞的鸳鸯,暗喻姜女与范郎未来的命运。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心理时空中情和现实景象的关系与中国画中云和山水的关系一样,是情随景生,景中见情。这种真切感人的心理时空将情景虚构出来,用无形表现有形,使观众进入角色的情感之中,极大地调动和发挥了主体自身的主观意念,创造出富有意味的、自由的境象。

(二)景象位置之间的“留白”

第3篇:留一点空间范文

在建筑学上,有一个特殊的名词叫“伸缩缝”,意谓建筑物之间彼此不能完全紧连一体,必须在适当距离内留一个伸缩的空间。桥梁、马路、房屋等,乃至平地铺设砖块,都必须留有伸缩缝,以防冷热变化时结构体收缩膨胀的需要。

山峰之间、河海之间都各有起伏,各有渠道;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也都各有界限;人体的构造,牙齿、毛孔、骨骼、关节也都有伸缩缝;树木花草,种植时不能过于拥挤,要让它们彼此留些空间,才不会发育不全;房子的隔间,也要留一些伸缩缝,尤以门窗的框架不能太紧,才能开关自如;火车的铁轨,在一段相当距离内便须留一点伸缩缝,铁轨才不会变形扭曲;裁制衣服时也要留一点伸缩缝,以防洗涤后缩水起皱。

佛教讲“空”,空不是没有,空是妙用,因为有空间才能容纳大家的存在。现在的物品,不但讲究留有伸缩缝,还要用金银红蓝给伸缩缝加边上色,以增其美丽。

人生在世,人我之间、人事之间、人物之间、人情之间、人心之间,都需要留个若即若离的空间;人际如果没有伸缩的空间,往往容易关系紧张,造成摩擦,产生裂痕。

不过,绷得太紧固然会膨胀裂开;如果过于疏离,彼此不即,也会漏洞百出。伸缩缝,就是在两者之间要能保持不即不离的适当距离,那才是安全之道。

海绵,因为有伸缩的功能,所以能含蓄大量的水分;烹煮菜瓜、菜头,如果用快刀在表层划上几道切痕,酱油佐料就容易渗入,可以增加美味。宇宙虚空,靠其空间养育万物;人体靠肠胃肌肉的伸缩,也能养其生命。人类对于物理学的伸缩原理之运用,可以说巧思无穷,只是人情的伸缩就不容易完美了。所谓人情之间,能进能退,能得能舍,能大能小,能有能无;能够懂得留一些适当的空间给人,是给自己方便,也是给人方便,这也是人我之间的伸缩缝。人生,能懂得伸缩缝的妙用,就是做人明理,必然能获得其中三昧。

家中土地很多,留一点余地给未来的子孙建筑;家里的钱财很多,留一点余钱给社会大众使用。画家画一幅画,一定要把留白算在其中,才是好画;印书,天地格、左右空白,不能印满,总要留一点余地;做衣服,同样颜色的布料留个一小块,衣服破旧以后,可以拿出来缝补;好客的家庭,三餐煮饭,总要多煮个一两碗,准备随时有不速之客来访。

预留一些余地给人,别人总是欢喜的。讲话不要讲得太长,留一点时间给别人讲;建筑法中的建蔽率,只准你盖40%、60%,就是要你留些余地给阳光、空气、庭院,才能增加生活的质量。

我们身体上的器官也是非常的奇妙,所有器官的布局都留有余地。两个眼睛、两道眉毛,分布在额头的两边,对称而不会重叠;两个耳朵也是分别长在头的两侧,大小高低不差。你再看,四肢、五官、七孔也都分得非常均匀。所以人生来都留有余地,故能增加美感。

行善之家庆有余,三世传家能有余;家有余粮,日子好过,日有余用,表示生活富有。人生从小就要想到结余,平时有结余,还怕老来无所依吗?

登上高台,得留梯子,才能下得了台;人情能够留一线,日后也才好相见。现在的建设,高速公路也留有中间的分隔岛,两边有路肩,甚至有战备车道,以防不时之需。计算机档案的数据要备份,以防宕机;房屋的钥匙要多打造一把,以防遗失;树与树之间要留有间隔的余地,才能长得更大;人与人之间也要保持距离,才能减少摩擦纠纷。

雕刻家在塑造人物时,总是鼻子大、眼睛小;因为大鼻子可以变小,小眼睛可以放大,这是雕刻的秘诀。人生在世,在处理事物方面难免会有估计错误的时候,太过于刻板的严密计划会导致大错的根源,凡事还是要预留修正的空间。尤其在待人接物时,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预留余地,才有回转的空间。

《佛光菜根谭》中说:

福莫享尽,要留余德;势莫使尽,要留余力;

话莫说尽,要留余地;事莫做尽,要留余路;

第4篇:留一点空间范文

【关键词】政治 留点空间 教学模式

Thinking about and practicing the teaching mode------leaving students some space

Kuang Rong

【Abstract】The standard of the new curriculum has caused the refor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o choose the proper teaching mod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is the big question for discussion that the refor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is facing. In the recent years, I treat the research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s the carrier and practice out the teaching mode------leaving students some space, applying the modern teaching idea based on students with the basic thinking way of unifying the method of teaching and the style of learning. 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that kind of teaching mode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participate, mobilizing their interest, improving the class efficiency and achieving the teaching end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udy.

【Keywords】Politics Leaving some space Teaching mode

1.“给学生留点空间”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与理论依据。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希尔,2004年重返他的出生地上海。在同济大学演讲台上,充满激情地表达了自己的科学理念和对中国学生的期望,他的最大忠告是“少学习,多思考”。他认为把太多信息塞入大脑,会让学生没有时间放松,没有时间发展想象力。在演讲最后提出中国孩子要“减负”,他表示中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没有足够时间去思考、想象。

爱因斯坦也明确告诉我们:“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上述论断表明了关注人才和培养人才对于倡导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对人才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曾有记者专访过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孔企平博士。孔博士说:这次课程改革不是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多年,从教学目标、手段、内容、观念及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教师仍在走老路,无法从老一套教学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不到根本的改变,学习的主动性还得不到真正的发挥。

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发现知识和主动探求的精神。因此,广大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弊端,积极探索顺应改革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统一起来,把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统一起来。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索并实施了“给学生留点空间”的教学模式。

2.“给学生留点空间”的含义及其作用。

2.1 “给学生留点空间”的含义。“给学生留点空间”是指在有效的教学“蓄势”后,留出一定的时间、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自己归纳演绎、消化吸收、实践探索,更加高效地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的目标。

2.2 “给学生留点空间”的作用。

2.2.1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点空间”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2.2 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给学生留点空间”要求教师勇于打破陈旧的教学常规,彻底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落后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越俎代庖”、学者“囫囵吞枣”的现象。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切实把学生推到教学活动的前台。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能力。

2.2.3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给学生留点空间”要求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会诱发学生的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可找到用武之处,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从而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学习的信心。

2.2.4 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学生留点空间”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研究和策划,科学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

3.“给学生留点空间”的实施。

3.1 留点“阅读、感知”的空间。阅读就是通过眼睛这个感官接受信息,现实生活中,大量信息是通过眼睛进入

人的大脑的。阅读不仅有着想象力,更有着创造力。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开放阅读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图文并茂,更具人文性、时效性,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且教材内容并不深奥,许多概念、原理等学生读后一般都能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全面、完整地占有感性材料。只有通过阅读获得了感性认识,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思考、感悟。因此,留点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有效方法。但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阅读目的去引导学生阅读。实践证明,教师授课过程中如果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意和知识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再经过教师点化,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2 留点“思考、想象”的空间。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了教材的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作好了铺垫,但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新的要解决的问题,此时就应当给学生留点思考、想象的空间。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强调的就是学习上要注重“思考、想象”。

但事实上,不少教师总喜欢一味“满堂灌”,板书密密麻麻,对问题的解决追求标准化答案和思路的同一,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强加给教育对象,学生自然就成了书袋子,只懂得机械地听啊记啊,没一点思考、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经常听到这样抱怨:“都讲很详细、具体了,学生再不懂,我也没办法了。”“我都讲三遍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可能与课堂没有空间、学生没有积极思考消化有关。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不到拓展,知识也得不到真正的内化,在解决问题上当然不得要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体现“精讲”,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求异,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再经教师点拨,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以促进知识的内化,促成学生在思考和想象过程中的知识增值。

3.3 留点“展示、表现”的空间。思考了、想象了,就要给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的位置上,不要什么都包办,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敢于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即是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但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标准,学生被遏制住主观能动性,压抑着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教师不点名提问,不准开口,否则,课堂就会“乱”,教师就不能按计划授课。这样,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阻碍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实,学生的学习灵感是在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闪现的。如果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了,则原有的学习灵感就会被扼杀。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就好,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就应该有学生自由表达的时空。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美好人生我选择》这一节内容时,我先放手让学生阅读,看完后问学生:“这一部分书上共讲了哪几个问题?对每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的?该如何选择正确人生发表个人的看法。”然后组织、启发引导学生,问题一个一个地得以解决。显然,这样教学,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多了,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说、讨论而掌握的。如此教学,学生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自学、概括的能力,培养了理解、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张扬,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成功的愉悦得到了体验。另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立即给一个满意的回答,我们应该首先把机会让给学生。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解决,要多给学生回答问题,展现能力的机会。以课堂小结为例,应多采用由学生自己总结的方法,也可以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如教师可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用几句话概括你所学到的知识。”等之类的语句,让学生概括总结,归纳整理,补充提炼。教师的责任只在于引导学生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让他去死记硬背。再如练习评判时,也可让学生互相评述,互相讨论,不但使他们能知其然,而且能说出其所以然来。

3.4 留点“实践、探索”的空间。经过上面几个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只是局限于理论层面,理论还要与实践相结合。俗语有话:听一百次不如亲身实践一次,实践出真知。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思想政治课最基本的原则。南宋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应躬行”,美国教育界也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都一语道破了实践的重要性。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学生学会自主实践探索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

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探索空间。可以精心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解答,通过这一过程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从而全面、深化和巩固新知识,真正具体地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设置变式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议一议、判断、辩论、表演等实践活动,提取、迁移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一方面是对已知的应用,同时训练掌握新知;另一方面,又可建构新知,进行存储,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开发,实践能力和创造人格得以培养。如我在教学《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这一节内容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校要评选‘孝亲敬长’的文明班,请同学们拟一份实施方案,怎样才能把这个称号争取到手。”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把日常生活中孝敬长辈的表现整理出来,准备按这些要求去做,而且课后还向其他班同学展开调查,以设计出最佳方案。这样通过课内向课外延伸,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实践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事实上“给学生留点空间”,易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探究解题思路,深化认识,领悟出结论,并形成系统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愿实践、能探索、会探索。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5 留点“记忆、消化”的空间。“理解”了、“实践”了,更有助于“记忆”,“记忆”了会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从而进一步更好地消化吸收新知识。每授完一节课,应留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即时强化记忆消化知识。例如:在教学中,我都会在课堂的前三分钟要求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复习、反思、梳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自主记忆那些该记的内容,不要把“记忆”留到课后,这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遵循教学规律,趁热打铁。

4.“给学生留点空间”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4.1 做到求实。“给学生留点空间”要求从教学实际出发,反对生搬硬套的形式主义;恰当把握阅读、理解、记忆和实践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

4.2 坚持适度。面对新知旧识,如果一味强调“给学生留点空间”,教师什么都不讲、不说,甚至将整节课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则是放任自流,违背了教学规律。“给学生留点空间”并不是要求教师放弃主导地位,而是根据课型、讲授的内容和学情的需要而定,该讲则讲,该留则留,讲留结合,这才是“给学生留点空间”的真谛。例如:对于新授课、讲评课由于是侧重知识的感知与内化、思维的训练、技能与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精讲点拨,拓展升华,留给学生的时间可能会少些;而复习课、综合实践课教师可以留给学生多些时间,引导学生学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形成学习和发展能力。

4.3 讲究科学。“给学生留点空间”是以“空间”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和谐统一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勇于探索、敢于革新: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发展,提高水平;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拓宽视野,探求更好更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互补,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

“给学生留点空间”的教学模式,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潮流;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种积极探索;是教学过程的深化,而不是教学过程的中断;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为“模式”而模式,要视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确定其教学程序。只有在“以学生为本”的新理论指导下,通过教法的改革,达到教法的转变,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得以引导、教材内容得以延伸、学科综合的优势得以发挥,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为新课程实施铺平道路。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完善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程序,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培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2004.3

3 有关华盛顿教授费希尔在同济大学演讲的报道.《人民日报》.2004.12.09

第5篇:留一点空间范文

留白,是为了全局不白。大凡留白,都是有意为之的,有其目的的。目的可能会多种多样,但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全局不白,效果倍增。中国的书法,用墨切割成各种形体的空白,就是为了全局更匀称,更好看。为避两虎相斗,解国家之急,每逢上朝时,蔺相如经常称说有病,主动回避廉颇,留下位次的空白;为了将相之团结,国家之强大,每当出门时,蔺相如远远望见廉颇,就调转车头躲开,留下争斗的空白。

不光如此,还为了整体更美。可以说,美是艺术的生命,美是人生的灵魂。大凡艺术,都追求整体美。中国的国画,讲究留下各种空白,就是为了整体更漂亮;讲究留有恰当空白,就是为了整体更中看。同样,大凡人生,也都追求整体美。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生前为自己立下了一块无字碑,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未作任何评价,可谓是留下了明智的空白。虽未作任何评价,但评价尽在不言之中,创造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留白,是一种艺术。它不能随心所欲,随随便便的;而是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不能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的;而是要奇妙构思,艺术处理的。比如表演,何时是静态造型,留有整体空白;何时是动态展示,不留一丝空白,都要精心设计,不可敷衍了事。何时是万籁俱静,整体一片空白;何时是鼓乐齐鸣,没有一点空白,总要反复揣摩,不能草率从事。何时以静态为主,形成空白主体;何时以动态为主,间杂一点空白,总要巧妙设计,不可随意而为。

而且,更是一种境界。留白留得好,能提高作品档次,使它们进入更高的层次;留白留得妙,能提升人们的品位,让他们进入更高的层面。譬如演讲,就要十分讲究语音的抑扬顿挫。具体一点,一要讲究高低起伏,注重留有空白,给人留有回味的余地,不能一高到底,形成噪音;二要讲究停顿转折,注意留有空白,给人留有思考的空间,不能像打机关枪似的,扫射不停。从而,提高演讲的层次,提升演讲的效果;展现演讲者的水平,丰满演讲者的形象。

留白,要恰到好处。留白,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因为太多了,就可能繁杂;不会美,甚至还会破坏美。而太少了,就可能不足;不够美,甚或还会影响美。所以,只有不多不少,才能够美,才可能最美。例如音乐,没有休止符不美,但休止符太多也不美;同样,没有延音线不好,但延音线太多也不好。没有低音不妙,但低音太多也不妙;同理,没有停顿音不行,但停顿音太多也不行。因此,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构成美妙的音乐。

不仅如此,更要讲究巧妙。留白,是一种奇思妙想,是一种独特发现;是一种奇巧构思,是一种奇特创造。留白,不是随意的点缀,而是巧妙的设计;不是随便的抛出,而是精心的构思。比如《项链》的结尾,就非常巧妙:在点出项链是假的之后,就戛然而止;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创下了回味的余地。让读者在想象中去补充情节,完整形象;让人们在回味中去体味意义,品味价值。因而,想象常常超出作者的创造,回味也往往能超过作品的本身。

留白,除了要留得恰当,留得巧妙之外,还要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不能生搬硬套,为留而留。只有留得自然、恰当与巧妙,才能留得最佳,留得最美。只有留得最佳,留得最美,才能使全局最好,整体最美。

第6篇:留一点空间范文

关键词:版式设计;留白;主题意境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59-01

一、版式设计与留白概念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它是在版面上有限的平面“面积”内,根据主题内容要求,运用所掌握的美学知识,进行版面的“点,线,面分割”,运用“黑,白,灰”的视觉关系,以及底子或背景的色彩“明度,彩度,纯度”合理应用,文字的大小,色彩,深浅的调整等,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版面。

版式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手段,不但要向观者传递信息,更要营造一种氛围,使观者能够融入其中,感同身受,同时还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使观者在阅读、观看之时能进行思考与回味,而这种氛围、空间则需要通过留白来实现。版式设计中的“白”是指版面上文、图之外的空白处,“黑”指版面上文、图的实体。需要注意的是“白”它不一定就是白色或者是空白无物的空洞空间,它可以是黑色或其他任何颜色,也可以是图形,它只起着空白空间应起的作用―陪衬与烘托,只是在我们的下意识里或者是约定俗成的习惯里把它看成了背景。而在版式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会把重点放在“黑”的设计上,却容易忽视“白”的设计。

二、版式设计中留白的艺术作用

留白在版面上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突出主题,强化重点。帮助读者目光的移动,就是如何看;二是创造意境,引人遐想。帮助读者理解设计传达的理念,给人感受、喘息的空间。留白在版面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留出适当的空白能更好的烘托主题,渲染气氛,使版面更臻完美。

随着科技和电脑技术发展让一些设计师过分依赖电脑表现手段,借助电脑合成技术在有限版面上进行大量色彩和文字的堆砌、图形的变形,并施加各种形式手法,造成版面纷乱繁杂,忽视了艺术创造的情感语言以及丰富的内涵空间。特别是在版式设计和文字的疏密、编排上,无法给观者一种舒适的心境,具有一种强制性的视觉表现,达不到快速准确传达信息的目的,更谈不上获得视觉上美的享受。

任何的设计作品都有设计者想表达的主题。在传达主题的同时,又使版面能够精致和富有艺术气息是每个作者和编辑的心愿。据了解,现在传播的平面设计中有一个“视觉冲击中心”( Center of Visual Impact)理论。其大意是:①一个无色、没有变化的版面不能引导读者从何处开始阅读,也不能引导读者的视线移动。②版面设计必须形成一个“视觉冲击中心”,且只能有一个“视觉冲击中心”。要使版面表现出它的特色,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包围内文所要传达的视觉语言,也就是版面要有“留白”。一份研究资料表明,读者在看一张照片时,一般情况下只会用2秒的时间。如果我们把整张的版式作为一张图片看待,它包含了种种视觉图像,而要在2秒中内把所要表达的重点传达出来是需要我们思考和精心编排设计的。而留白有助于视觉向“对象”集中凝聚。而此时所要传达的信息却是空间中的点缀、空白里的视点。版式中繁杂的图案要素,使我们难分主次,并产生视觉疲劳,不能突出主题。为此,留白的空间有助干读者很快找到阅读的线路。

同时,合理的留白能够增添情趣,深化意境。笔者曾读过一句话:好的版式设计是让读者去安安静静的“读书”,而不是用艺术的手段去干扰读者。留白能给予读者一定的空间去思考,遐想,从某些角度来说,它与中国绘画在审美表达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极其讲究神、韵、势与情的表达,因此尤其注重对空白的经营,通过留白来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在版式设计中大胆地使用空白,往往能为设计带来超然脱俗、清新雅致的独特意境,使作者创造的意念得以升华,诉求得以强化,从而提高设计作品的品位。设计中视觉对象各个部分,包括空白部分,都是构成视觉传达的媒介。作品中的“形”给予了空白部分生命力,形成了画面中的意境。可见空白不仅是题材内容的需要,而且利用空白的无形力量和无声的美可以创造意境,这是设计的最高境界。

三、版式设计中合理运用留白

那么究竟如何把握留白的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认知心理学教授海保博之通过反复测试分析后发现:画面空白在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大小刚刚好。同时证明:如果画面留白超过三分之二的话,成败之间的变化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任何视觉作品的形式都是由它所要传达的内容来决定的,不同内容的书籍、刊物在版式中要求也不一样,所以目前并没有一种标准说明如何合理运用留白。但无论在哪种设计中,一定要充分发挥留白的作用,有意识地、有目的地留白。借留白给画面带来更广阔的空间,使版面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价值,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有效接受信息,这也是设计师们需要揣摩不断思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

第7篇:留一点空间范文

一、给时间留白,让心灵自由驰骋

1.留点时间给学生潜心默读

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用心体悟,去贴近、融合、揣摩文本,而默读恰恰是较为有效的体悟方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对高年级学生来说,默读更要做到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中的静谧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在不出声的阅读中,更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让思维的火花更闪耀、更灵动。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更重视“朗读”的作用,对“默读”的实践相对较少。在阅读的形式上,更多的是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种种看似热闹的形式,但实际效果却不一定理想。如果教师能留点时间,放手让学生潜心默读,那么这种沉浸在文本中的静谧,一定动人心魄,甚至更为有效。

2.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领悟

每个人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这种可能性的达成需要教师巧妙地预留出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悬念,稍作停顿,留下空白,引导学生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增加发散性思维的成分,使提问的价值达到最优化。也许只是短暂的几十秒时间,整个语文课堂看似处于静止的状态,而实质上,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动态,恰似“于无声处听惊雷”。

3.留点时间给学生记忆内化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整合,尤其是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学生的记忆与内化,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预留充足的时间。

在过去的课堂中,“填鸭式” “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造成大部分学生“消化不良”,难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反应,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动作以及回答的语言中,时刻准备调整教学进度。在任何一部分的教学结束后,都应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记忆内化,在遇到教学重难点时,更应停下来给予特别强调,让学生利用这段空白的时间在书上圈圈画画,做好记录,强化记忆,以顺应学生的记忆规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给空间留白,让思维自由飞翔

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有许多值得揣摩与推敲的空间,如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描绘的空白,对对话、动作、神态描写的空白,或者是对某个场景描写的空白,都为思维的自由飞翔提供了广阔的天空。

1.抓住细节,揣摩“空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对文中空白之处的揣摩并不是对那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像这样利用别人也许会忽视的细节,利用文中也许会被轻易忽略的留白之处,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练习写话,达到深刻理解文本的目的。

2.引发想象,捕捉“空白”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如果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书本上,让学生就读书而读书,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是无效的课堂。语言文字特别具有形象性、袭意性和灵活性,它本身就给师生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联想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和优势,循循善诱,从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入手,留出空白,引导学生在理解、领会文章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超越时空的联想和想象,把文章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开拓思路,增强教学的高度和深度。

3.激感,感悟“空白”

第8篇:留一点空间范文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教学;留白

所谓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

比如画画,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文学中的留白也是如此,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也是化学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化学新课程的开放性、引领性和生成性。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留白,激活教学,在理解留白中深化教学,在填补留白中建构教材。既便于教师引导,又利用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1深刻理解,正确处理化学教材 “留白”

化学新教材在许多知识点的教学上,都设计了呼之欲出却欲言又止的“空白” 。这就是化学新教材中的“留白”。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教材中的“留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策略,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第二,教材中的“留白”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提供了方便。第三,教材中的“留白”给学生一个检测自己的机会。也给教师一个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因此,对教材出现的“留白”,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具体理解程度决定教学补空的内容及形式,一些简单的、浅显易懂的知识,例如:教化学反应现象时教材留出的空白,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把现象写出来;对于新的疑问,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做实验得到解决;对于新教材中的“探索规律”,这些内容比较复杂的探索性知识点的“补白”,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完成确定性的结论“补白”。 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留白”,使用教材时才能正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消化”“理解”的机会。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学习。在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的背景下形成规范统一的认识,确定为最后补空的结论,而并非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真正实现教材“留白”的意义。就是把教材“死”的结果变为学生灵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思考,开启智慧,培养科学素养。教材中的“留白”为学生增加了“营养”,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使个性化的学习得到了展现。教师一定要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旁注和“留白”,让它充分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充分认识,正确使用化学教学 “留白”

教学“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像、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像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留白”不是避而不谈,也不是简省,更不是避重就轻,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有经验的教师就注重动静搭配,密疏调节。其实,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留白”中,是在表面下看起来的“冷场”中迸发出来的。“留白”既是一种机智,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第9篇:留一点空间范文

一、思辨:探究教学“留白”的意义

“一叶扁舟浮于水面,一渔翁独坐垂钓,四周寥寥几笔微波。”这就是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它虽笔触简洁,画风朴素,却意境深远。画之精妙缘于艺术留白。所谓“留白”,是绘画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是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达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艺术美感。

二、追问:追求教学“留白”的价值

传统教学中,有时教师讲授了多少,并不等于学生领会了多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极易遏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处于被动状态,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课堂!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毫无疑问,在课堂学习中科学而艺术地留下一点空白,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其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起着积极的作用。

英语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它要求教师于一定的时空中,针对某一目标,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给他们以足够的时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运用他们各自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留白不是空白,它是动静的和谐,是张弛的结合,是一种文武之道,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实践:探索教学“留白”的策略

1.课堂教学“留白”艺术的运用

(1)悬念留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惊奇或疑惑,开始于矛盾。”教师在引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留下一些空白,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快速集中起注意力,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和求知状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来。

课中戛然而止,触发思维灵感。课堂中,教师的科学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尾余音绕梁,延伸思维空间。 教师在课堂结尾声时,应善于给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想象空间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课后继续怀有思考、学习的强烈愿望。

(2)话语留白,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课堂上,学生首先拥有话语权。教师要善于营造出宽松、民主的课堂言论空间,留出话语空白,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思维留白,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言:“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一块冰冷的生铁。”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就必须扩展多元化思维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思维,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教材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1)拓展教材留白,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接受文本内容,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所学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现行《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3A~6B,紧贴时代和现实生活,许多地方意犹未尽,给学生留有省略和空白。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一契机,活化教材,有效拓展其中的空白,使学生获得更多锻炼思维、开阔思维的机会。

(2)挖掘教材留白,让学生学会创造。《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四年级各新授单元最后的Fun house环节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了多种训练形式。其中的Guess game、Say a rhyme 以及Sing a song都不容错过。

首先,课本中提供的Guess game丰富多彩,有Act and guess、Draw and guess、Guess and say、Smell and guess、Listen and guess、Think and guess等形式。猜测过程的不确定性对学生充满了刺激、诱惑与挑战,他们会带着强烈的欲望大胆猜测,大胆设想,充分而灵活地用上所学语言。

其次,课本中提供的Say a rhyme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在学生将其学会后,教师可引导他们做一些替换或简单的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获得成功,树立自信。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