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求职信息范文

求职信息精选(九篇)

求职信息

第1篇:求职信息范文

2、要写出一份出色的个人简历必须有原则性。

3、第一原则是要有重点。一个招聘者希望看到你对自己的事业采取的是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要忘记雇主在寻找的是适合某一特定职位的人,这个人将是数百应聘者中最合适的一人。

4、第二条原则:是把简历看作一份广告,推销自己。陈述你在求职上最大的优势,然后再在个人介绍中将这些优势以经历和成绩的形式加以叙述。

第2篇:求职信息范文

1总则

1.1为凝聚职工,促进企业发展,从了解人入手,完善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办法。1.2职工需求和关注点是指职工对物质、精神、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需求、期望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职工需求和关注点信息的收集、管理,是开发总公司党委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深入职工、了解职工、服务职工的有效载体。

1.3制定本办法的指导思想: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结合XX总公司改革改制、加快发展、促进稳定、实现“把XX总公司建设成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生产服务集成企业和冶金综合利用优势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强对职工需求和关注点信息的收集、管理,使信息管理逐步走上系统化、常态化、科学化的轨道,以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2信息内容

2.1职工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重大事件,对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法律、法规,对集团公司或本企业、本单位发展以及所面临内外环境、条件变化的知情需求或共同关心议论的问题。

2.2职工对企业改革改制、创新发展,对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参与需求或共同关心议论的问题。

2.3职工对个人学习培训、工作条件、晋升发展机会等职业发展方面的需求以及普遍性反映。

2.4职工对企业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建设、价值取向、反腐倡廉、沟通方式、用人制度、激励制度、人际关系(特别是领导人员、管理人员与职工群众的关系)、文化生活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需求或普遍性意见和建议。

2.5职工对薪酬、福利、安全、健康、家庭等方面的物质需求或普遍性反映。

3信息收集

3.1职工需求和关注点信息分类收集,即分综合性信息和专项性信息两类。

3.2综合性信息由XX总公司工会负责收集,专项性信息由XX总公司机关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收集。

3.3综合性信息主要由每年1-2次的职工有关情况调研和每季度一次的《XX总公司职工动态性需求和关注点信息》组成。职工有关情况调研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并结合XX总公司的特点,不定期地进行,由XX总公司工会牵头组织,各二级单位、有关职能部门配合。每季度的信息收集在每季月首实施,主要收集即期职工所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3.4专项性信息收集。专项性信息由有关职能部门结合管理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

3.4.1XX总公司党委办公室、经理办公室、办公室负责职工群众来信来访的汇总、分析,定期形成专题报告(重要情况不定期随时报)。

3.4.2纪委、监察室及有关部门负责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的信息收集,按照倾向性问题报告制度执行。

3.4.3组织处、人事处结合每年的领导人员绩效评价工作,形成领导人员需求和关注点专题报告;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每年一次形成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关注点报告。

3.4.4宣传处、教培中心结合每年的党员教育培训、职工政治轮训,包括中青年干部培训、作业长岗位等培训班情况,收集学员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报告。

3.4.5统战部门每年对统战对象的需求和关注点实施调查研究,形成专题报告。

3.4.6团委定期了解团员青年的需求和关注点,形成专题报告。

3.4.7XX总公司机关党委对机关总部职工的需求和关注点进行调查研究,适时进行专题报告。

3.4.8其他职能部门根据管理职能,分别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专题报告。

4信息管理

4.1责任体系。XX总公司职工需求和关注点信息实行党委领导、 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和部门密切配合分工的责任体系。各二级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本单位的职工需求和关注点信息管理办法。

4.2信息使用。职工需求和关注点信息除特定信息由于目的和用途的专一性,不宜公开外,其他信息原则上实行XX总公司内部资源共享,使其成为各级组织、各级管理部门制定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计划和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问题的重要依据。

4.3信息处理。凡纳入管理、需要解决的职工需求和关注点信息,责任部门应提出处理方案,报XX总公司领导审定;其中个性化信息由各责任部门根据制度、政策、法规进行处理。

4.4管理要求。各级组织和领导人员要高度重视职工需求和关注点信息的管理。

4.4.1要把调查收集、综合分析、正确使用职工需求和关注点信息,作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改革改制、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转变领导人员作风、提高领导人员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来落实。

4.4.2要处理好各类专项调查和深入现场、深入实际与职工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的关系。

第3篇:求职信息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学生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08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它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施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拥有现代教学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教学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是信息化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毋庸置疑,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建立在计算机、数字化、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之上的信息化社会,人们可以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自己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直接、密切、有效。教育创新要关注变化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关注变化的世界,信息化教育便应运而生。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资源,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型教育。信息化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他们的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尤为重要。与之相应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实施合作学习,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要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教师。教师能否在信息化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担负起各种重要的角色,除较高的专业素养外,还必须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一)教师要拥有新课程观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为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在新课程视野中,课程是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备教材、学生外,还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需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结构要素整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环境集音视频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存储与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于一体,以网络为基础,从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到教学活动、教学服务等全部都是信息化,这就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环境提供的一切便利条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将新课程观落到实处。

(二)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

怎样让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踏入社会,就能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那么,在教育中就必须要融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演练-互动”协作教学模式和项目式教学模式三种类型,都值得职校教师尝试。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依次为:导入―新知―实训―评价,在任务驱动、分层拓展、多元激励、对比展示中实现教学目标;“演练-互动”协作教学模式基本方法与步骤依次为:情境引入―试探学情―师生展演―协作练习―互评矫正―归纳总结―知识关联。在引、探、演、练、评、结、联中体现出“做中学、做中教”理念;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依次为: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总结。项目分析,旨在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项目实施,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项目展示,通过分享成功果实,实现交流提升;项目总结,要发现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每种模式都易操作、可复制,特别值得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实践。

(三)教师要学会合理选用教学策略

如何在备好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会合理地选用教与学的顺序,采取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教学媒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策略。在职业学校,为了实现职业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对接、岗位技能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德育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对接、信息化环境技术方法的对接,我们通常会选用如下教学策略:改变空间教学策略、改变环境教学策略、交叉时间教学策略、引入作业人物教学策略、以做为主的模糊教学策略、模块教学策略、第三者介入教学策略、职业情感教学策略、职业游戏教学策略、以教代考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融入职业活动的策略、教学技术应用策略、教学手段职业化策略、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做中学和做中教的教学策略、学中做和教中做的教学策略、实践教学主体和理论教学跟进策略、理论教学主体,实践教学融合策略、虚实结合教学策略、资源教学策略、竞争式教学策略,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力求打造智慧课堂。如在《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的专业教学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对接,教师在PLM体验中心,以客户的身份下达订单,全班学生担任企业项目小组员工的不同角色,利用各种专业软件和管理系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产品,在体验无纸化数字化的生产过程中,学生也完成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四)教师要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第4篇:求职信息范文

工作职能的变化凭借网络技术手段,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内容、方式等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带动编目员职能的变化,参与网络资源的收集、组织与整理工作,极大地拓宽了编目员的职能范围,除了基本的分编图书、维护数据等工作之外,更是数据资源使用规则的制定者、管理者,并不断推动数据库质量的提高,逐渐实现藏书自动化发展,发挥咨询、参考的重要作用。服务方式的变化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应保持原有的特色及功能,同时加强与网络标准相融合,挖掘更多适应网络环境、网络优势的职能与作用,在信息技术新环境下,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当前,图书馆的目录通常与数据库相融合,是图书馆技术发展的基础所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也不再限制于本馆范围内的卡片目录,而是通过网络技术,提供更多客户端服务,实现公共目录查询,进一步拓宽资源服务范围。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使用等,将更多有价值的用户界面提供给读者,成为全新服务方式[4]。

信息技术新环境下的编目职责

MARC数据的制作与应用在图书馆运行、发展过程中,联采、联编工作日益普及。只有不断提高书目数据的质量,才能奠定图书馆的竞争优势,同时为读者提供更多高水平的信息服务。通过从外部获取书目数据,降低编目工作的复杂性、繁琐性。但是由于外来数据难以完全满足本馆发展需要,这就需要编目员结合本馆实际情况,修订业务规范,严格遵循书目数据的应用制度,加强对书目数据的使用与维护,同时重视信息反馈工作,及时从中发现不足,加强对已有数据的维护力度,提高书目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5]。开展书目数据的二次开发对于图书馆编目员来说,在图书和读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利用馆藏文献。编目员在开展编目工作的同时,应提高再加工意识,通过文献的摘要、目录等,制作专题文摘、专题目录,便于读者利用,提高文献使用效率。编目电子资源当前,还有一些图书馆缺乏对电子资源编目的重视程度,将电子资源原封不动地放入图书馆,不做任何处理和加工,造成电子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因此,如何组织电子资源,加大网络共享力度,是编目员需思考的问题,今后对电子资源编目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挖掘网络资源网络作为广阔的信息资源库,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服务。但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多元化、动态化及无序化,与读者需求的专业化、稳定化存在差距,这就需要编目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与处理,优化整理数字资源,实现数字资源与传统馆藏资源的有机融合,全方位提供读者服务,拓展服务空间[6]。构建特色馆藏数据库作为新时期的图书馆,应注重发挥文献资源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构建具有特色的本馆数据库,树立品牌观念。作为新时期的编目人员,应注重整合图书馆的馆藏目录,集合具有特色的文献,加强与兄弟图书馆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开发适应本馆发展的信息资源。编目员凭借专业的图书情报知识,深入了解馆藏图书的检索原则与检索方式,承担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使命。

信息技术新环境下的编目员职业技能要求

基本的计算机知识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与发展,给编目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手段、服务方式等带来全新挑战。当前,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以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辅以原始编目方法。另外,电子资源的广泛应用,使得编目工作内容也有所增加,通过数据库的应用,提高数据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将大量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与管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7]。这些工作内容、工作范围的变化,要求图书馆编目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库应用与维护能力,掌握网络检索的具体方法,加强信息鉴别、加工与处理能力,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提升综合业务素质。多元化的知识水平由于网络发展大背景下各个学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领域需要涉及与重视,同时涉及到学科的交叉问题,专业书籍数量与日俱增。随着计算机编目方式的发展与普及,对编目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理解图书内容,又要找准文献主题,以提高编目与索引的科学性。这就要求编目员具备渊博的知识,了解各个领域,并加强对新兴领域的跟踪,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因此,新时期的图书编目员,应汲取更多的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具备外语能力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学术研究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渴望获得外文图书,因此图书馆离不开编目员对外文图书的编目工作,要求提高编目的科学性、合理性、精准性,便于读者查询、借阅。但是我国大多图书馆编目人员的外语水平有限,影响外文图书编目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编目员不断提高外语学习意识,增强外语水平。注重编目规范性近年来,有关图书馆计算机编目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诸多研究均指出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建议。实际上,图书编目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严谨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规范化水平。再加上当前图书馆工作对象、工作方式、工作手段的转变,更需要全新理论知识的支持,指导新时期编目员提高日常工作的规范性[8]。例如,有关电子资源编目工作,当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理论与标准,没有提出明确规范,很多图书馆只能凭借经验,各自制定编目流程与标准,因此各馆之间难以形成交流与合作,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问题。因此,编目员既要掌握本馆的实际情况,也要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加强图书编目理论的研究,以实现统一化、规范化发展。熟练使用工具书由于编目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因此需要应用大量工具书,解决编目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一方面,图书专业的工具书,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另一方面,一般性的工具书,如百科全书。应用工具书,能使编目员开展工作更加顺畅,不同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有所不同,这就要求编目员了解其基本使用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随着图书馆对数据库的广泛使用,不断建立并完善计算机检索系统,编目员在其中担负着重要职能。因此,要求编目员可通过文摘摘要、索引词等,帮助读者快速定位需要的信息。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准确找出关键词,便于读者查阅需要的图书;另外,编目员需要根据文献内容编写文摘摘要,加强编目工作的理论研究,这些都对文字表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加强团队协作过去,图书馆的各个部门以独立工作为主,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不利于工作的全面开展,是导致编目工作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积极应用联机目录,这就要求编目人员必须加强与其他各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同时加强合作,共同制定与图书馆发展相适应的编目规则,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通过加强与图书馆读者服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及阅读需要,掌握读者的查询习惯与浏览习惯,增强读者认同度,树立图书馆良好形象。因此,在信息技术新环境下,必然要求图书馆编目人员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增强团队合力。

第5篇:求职信息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文献类型的利用呈多元化趋势;数字化资源使用率高于实体资源;潜在性信息需求超过现实性信息需求;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增加。面对新形势,高职图书馆应加大服务创新的力度,为广大教师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此,应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加强灰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导航服务,变潜在性信息需求为现实性信息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高职院校教师信息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职图书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大服务创新的力度,以便为广大教师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信息服务。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建议。 

 

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需求变化的趋势 

近年来,高职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师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68所,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的学校600多所,专任教师近50万人。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和综合素质等各方面与以往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与改善。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对图书馆信息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文献类型的利用呈多元化趋势 

以往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需求主要集中在印刷型文献方面。这种需求相对单一,专业性也比较强。而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献类型的利用呈多元化趋势,尤其是对计算机阅读型文献的需求逐渐增长。而其中,文科教师与理工科教师对文献类型的需求又有所不同。文科教师比较常用的文献类型偏重于利用馆藏的中文电子资源和纸质中文的书刊资料,而理工科教师则偏重于利用馆藏的外文电子资源和外文纸质书刊资料。这种偏好有随学位上升而比例增高的趋势。 

2.数字化资源使用率高于实体资源 

目前,从高职院校教师所利用信息资源的载体形态来看,由于能够及时跟踪报导国内外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及研究成果,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资源的利用率已经超过了纸质文献。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最常用的信息资源类型。其中,对电子期刊资源的需求量最大。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与博、硕士论文资源,万方数字资源系统,维普数字资源系统的利用率最高。 

电子图书利用率较以往也有提高。但许多教师表示,在同等前提下,纸质文献仍然是他们的首选。原因主要是阅读电子图书对眼睛保健不利,还存在携带不方便及影响随意翻阅等缺点。 

3.潜在性信息需求超过现实性信息需求 

高职院校教师对于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可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现实需求是指教师用语言和文字明确表达出来的需求,包括直接向图书馆提出的资源采集需求、课题查询需求、文献传递需求等。而潜在需求则是指教师没有直接提出,但却具有实际需要一类需求,换言之,就是隐藏于现实需求之中并与现实需求有关联性的信息需求。潜在需求之所以没有转化成现实性需求,其原因一般是教师对信息需求的表达不正确,需求意识未表达、教师没有意识到其需求未表达等。 

4.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增加 

高职院校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与科研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有不同的侧重,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对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在不断增加。 

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增补新技术、新工艺、流程方面的内容,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双师型的教师,他们在自身的知识更新方面,既需要理论知识的更新,也需要实际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因而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比较注重专业性。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科研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这一点不论什么层次的学校都是一致的。另外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一般不是以发现新知识为目的,而是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的研究。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工作更加是贴近所在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教师对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创新的相关信息比较关注,希望全面获取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各种综合性的资料和信息,包括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企业的发展需求,同行的研究进展,产品的专利状况,市场推广的前景分析等。他们对技术、产品、市场和地区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报告、相关的专利文献、竞争情报分析综述等类型的文献需求较大。 

 

二、高职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三点建议 

针对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需求出现的四个变化,我们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

1.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 

前文已述,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最常用的信息资源类型。其中,对电子期刊资源的需求量最大。而直接购买相关数据库是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最主要途径,可以在短时期内极大充实图书馆的虚拟馆藏,更加广泛地为教师提供各种电子信息服务。 

同时,有条件的高职图书馆还应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电子出版工具等丰富的信息资源,结合学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以及用户信息需求的重点,整合馆内已有数字化资源,建立相关的专题数据库。高职图书馆在确定建立某种专题数据库之前,要对相关数据库开发现状及本校教师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馆的馆藏特点及教师需求的特点,对建立某学科、某专业的专题数据库进行科学论证。在确定建设某一特色数据库之后,图书馆就要加大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持之以恒地进行开发建设,使数据库在内容方面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特色性,同时,还应注意数据库的更新,保证数据库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职教师个性化和专业性的信息需求。 

此外,图书馆还应根据学校办学方向、专业布局、科研水平及木地区的地方特色等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馆藏信息资源中独具特色的特色文献、图片、地图、档案等信息资源转化为计算机化的、可检索的特色数据传输上因特网,建立具有本校特色或独有的全文数据库。在建立特色数据库时,要注意按知识点而不是按资源的媒体形式组织内容,成功实现点对多的网上式信息服务及点对点的个人专题定制化信息服务,方便用户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为高职图书馆信息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灰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 

所谓灰色文献是指介于正式发行的白色文献与不公开出版并深具隐密性的黑色文献之间,非秘密的,但又不作为正常的商业性出版物发售,通过一般的查询方法较难获取的有利用价值的文献,主要包括非公开出版的政府文献、学位论文;不公开发行的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技术档案;不对外发行的企业文件、企业产品资料、贸易文件(包括产品说明书、相关机构印发的动态信息资料)和工作文件;未刊登稿件以及内部刊物、交换资料,赠阅资料等。灰色文献流通渠道特殊,制作份数少,容易绝版。虽然有的灰色文献的信息资料并不成熟,但所涉及的信息广泛,内容新颖,见解独到,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检索互联网和有关光盘数据库信息来获得灰色文献,灰色信息检索的方式有三种:人工搜索、自动搜索和半自动化搜索,人工搜索即由工作人员查阅国内外大型综合性网站、电子图书、各种学术会议论坛、专家学者的个人主页和其他相关网站,查阅和搜集各种有价值的灰色信息。自动搜索是用一种“网络机器人”的软件在互联网上漫游,定期到指定的网站自动搜索站点上的各种相关信息,同时把这些信息存于本图书馆服务器上,并对其信息进行加式,提供服务。半自动化搜索则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 

另一方面,高职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主动发函或上门访求,与有关学术单位和兄弟院校建立文献交换关系,实现灰色资料互换,使搜集的灰色文献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积极开展信息导航服务,变潜在性信息需求为现实性信息需求 

信息浩如烟海,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开展各种信息导航服务,指导校内教师如何更有效地搜集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变潜在性信息需求为现实性信息需求。一方面,图书馆应主动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建立并保持联系,不断征询他们的需求,精心为教师做好各项信息服务,取得教师的认可和信任。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定制服务,跟踪和挖掘教师的信息需求,统计书籍、期刊借阅率,建立教师重点用户档案。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发放各种调查表格,或召开教师座谈会,不断加大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宣传力度,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本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高职图书馆应充分掌握教师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趋势,加大服务创新的力度,想方设法地为广大教师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昌平,柯平,王翠萍.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杨毅,邵敏,李京花.电子资源建设与利用的读者调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6). 

[3]李桂华.与教师合作:高校图书馆服务开发的新路径[j].图书情报工作,2007,(4). 

[4]施蓓.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j].图书馆,2009,(1). 

第6篇:求职信息范文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34-01

随着互网络的普及,人类不由自主地步入了信息时代,新时代下的编辑人员就是魅力无限的知识传播者。当然,编辑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精神产品工作,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无论哪个行业,都需要优秀的编辑人员为其服务。这不仅是行业内在要求的所需,也是信息时代的呼声,信息化已经拉近了各行业之间的距离。因此,信息时代对编辑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深入洞悉新时代编辑人员应当具备的能力,必须从职业素养抓起。

1 编辑人员必须有独特的工作能力

作为一位编辑,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他就无法洞察社会各行各业的知识形态,在科技与经济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其编辑工作离不开网络信息的成分。只有知识丰富的编辑才能在稿件写作中应对自如,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才能真正将现代人所需的精神产品展示于众。从某种程度上说,新时代编辑必须树立追求新知识的认知态度,博古通今,扩大知识面,此乃信息时代急需的新型编辑人才。

有句话说:“做人要做现代人,作文也要写现代文”,这句话的意思不只是指写文章的形式,从某种度上蕴含了写作的时代性。大家都知道,编辑是一个文化工作,编辑人员的思维和行为一定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否则发表作品的真正意义将得不到认可,实质性的东西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编辑的作用就会失效。也就是说,如果编辑人员的写作思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与信息时代下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所以,编辑人员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顺应信息时代。

2 编辑人员必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

通常来讲,编辑工作的主要方向就是将作品发表于各个期刊,供人类阅读。在信息时代,编辑工作的范围更是不断地扩大,互联网的普及对编辑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对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更是越加严格。在市场经济与信息化并举的时代,编辑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法律意识,职业道德为先,敬业精神其次,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自身法律知识不断增强,不断规范编辑意识,更好的保护作者正当权益,才能做好信息时代的编辑工作。因此,编辑人员必备责任意识。

编辑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主要体现为,它是一个具有知识密集型的文字工作。编辑人员不单单要熟练掌握本行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精通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等,只有知识广博的编辑人员才能编出优秀的作品。因此,成为一名胜任的现代化优秀文化传播者,编辑人员必备学习意识。

在行业信息四处飞扬的今天,编辑人员也将越来越多,而一位倍受时代欢迎的优秀文字工作者必须与众不同。通常来讲,编辑人员一定要迅速及时地把握时代脉搏,并掌握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作品越是能体现时代性、越能创新,就越能得到公众的赏识。因此,信息时代的编辑人员具备创新意识。

编辑作品的发表面向大众,其传播直接影响网络时代各个行业信息的利用与安全,编辑必须要有出版规范意识,并保障所有数据信息的安全。具体地说,编辑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作品内容及其反映对象的特殊要求,尊重信息时代下的行业要闻,全面保障网络信息资料。所以,编辑人员必备保护意识。

信息时代下的编辑人员一定要是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特别是理论知识的丰富尤为重要。编辑在写作过程中,并不是将写作对象的内容原抄原搬,主要是通过个人的理论知识进行客观阐述,进一化深化写作意图,从而将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期刊资讯和行业动态淋淋尽致地挥洒出来。所以,理论基础较强的编辑人员,一定可以成为信息时代的优秀编辑,编辑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也是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

学术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员编辑作品质量,编辑信誉非常重要,作品一旦不吸引人,出版平台的未来将会令人担忧。一个值得社会认可的优秀出版机构或平台,一定要拥有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而这些都取决于他们学术水平的高低。在信息化竞争极强的时代,新型编辑人员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知识质量对于作品的发表来说非常重要,它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图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网络的四通八达,新时代编辑作品不只面对国内,还能通过互联网波及全球。由于时代的进步,人类社会对于知识质量的要求更是有了新的标准。当然,如果想提高作品所闪烁的知识质量,必须要引起编辑人员的足够重视。

地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自然界的万物亦不停地变化着,人类生活也是如此。纵观当前风云,市场经济出现了全球化趋势,信息时代下的人们对生活需求也在发生了质的变化。于是,为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各行各业不断革新、不断将最具时代性的信息通过编辑的整理传达给人类。一般情况下,具有独特见解的编辑更能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愿望、帮助人类获得知识,编辑人员不断学习信息时代下的先进知识,懂得越多,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发挥自如。所以,信息时代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拥有创新精神。

4 结语

通过信息时代对编辑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探析,不难看出,编辑人员需要不断成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时代的编辑需要不断创新,增强时代意识,真正成为一名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最佳使者。在网络科技的推动下,编辑人员的思想观念决定编辑作品的方向,合乎时代要求的优秀编辑必须重视工作能力;必须具有时代意识;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在新形势下,信息时代对编辑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极为迫切,编辑人员一定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时刻准备着适应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 银措.浅析编辑应具备的能力[J].攀登,2006(3).

第7篇:求职信息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教学 信息需求 图书馆 管理创新

我们知道,高职教师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教师群体,拥有着一技之长,担负着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渴望有所收获的学子的重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教师的这一特点,图书馆应该做好相应的服务,以使教师能够完满地完成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及企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需求的特点

近年来,我市高职教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专业设置丰富,师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教师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和综合素质等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善。与之相应的是教师对图书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着推动作用。

(一)文献类型的多元化。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高职院校教师对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料的需求减少了,更多的是集中在了电子类信息方面。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和i pad等上网已经成为时尚,教师对文献类型利用的多元化趋势已经在逐渐增长。同时,文科教师与理工科教师对文献类型的需求也产生了不同。文科教师常用的文献类型偏重于馆藏的中文电子资源,纸质书刊资料日见减少,理工科教师偏重于馆藏的外文电子资源和纸质书刊资料。这种变化给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数字化资源使用率高。我们知道,就高职院校来看,能够快捷而全面了解国外文献资料的最佳途径就是获得电子类信息资源,而从高职院校教师所需要信息资源的载体形态分析,也是电子类型文件。因它能够及时跟踪报导国外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及研究成果,且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资源就可实现利用,使得电子类型资源的利用率远超过了纸质文献。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教师们最为常用的信息资源类型,如对电子期刊资源的利用就是一例。

(三)潜在性信息需求日益重要。所谓现实需求,这里我们主要是指教师已经向图书管理部门提出的信息资料的需求,或向图书馆提出的资源采集需求,或课题查询需求,或文献传递需求,等。对于这种需求,图书馆一般比较好解决。而比较难解决的是潜在性信息需求。所谓潜在需求,是指教师没有直接提出,但根据教学需求教师可能会提出的,并具有实际需要的信息资源。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教师并未明确提出,也就是没有转化成现实性的潜在需求并不是不重要的,它会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随时变成现实性需求,因此,图书馆理人员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做到“未雨绸缪”,为教师们准备好还未提出的“现实性信息需求”。

(四)专业性信息需求增加。高职院校教学要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挂钩,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要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这样,教师的教学就越来越专业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补新技术、新工艺、流程方面的内容知识,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双师型教师,一方面不断更新知识,一方面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面对这样的教学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比较注重专业性。 因为,他们除了对专业性信息需求外,还希望全面获取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各种综合性的资料和信息,如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为适应当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需求,能高效快捷为教师提供图书馆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应该强化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便捷的服务。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常用的信息资源类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加大相关数据库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努力充实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为教师提供各种电子信息服务。同时,结合学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以及教师信息需求的重点,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对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进行归类整合,建立相关的特色专题数据库,并加大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进行开发建设,使数据库在内容方面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特色性,保证数据库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性,以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性的信息需求。

(二)应该强化馆藏信息的保护工作,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对有一定保密价值的信息,加大对人工搜索、自动搜索和半自动化搜索的监控;对院校的各种学术会议论坛和专家学者的个人主页进行防攻击加密;建设“网络机器人”的自动搜索软件,使其能在互联网上漫游,定期到指定的网站自动搜索站点上获取各种对高职院校教学有用的信息,保存于本校图书馆服务器上,为院校教师教学所用。

(三)积极开展变潜在性信息需求为现实性信息需求的信息导航服务,提高信息利用率。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开展信息导航服务,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效搜集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把自己的潜在性信息需求变为现实性信息需求。这里我们建议,图书馆要主动与教师联系,收集教师的教学需求,为教师做好图书信息服务。同时,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定制服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本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参考文献:

第8篇:求职信息范文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078-0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分析、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化技术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卫生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我国卫生信息化人才缺乏,特别是基层社区卫生信息化技术人员短缺、素质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信息管理人才正是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

1.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市场调研

为了解目前卫生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状况,我们对湘潭地区的多所卫生医药单位、基层社区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卫生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从业人员共同探讨目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以促进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本次调研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及能力

目前,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划分为五类,如表l所示,请参与调查者选择其认为重要的选项(可选多项)。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侧重于卫生信息的采集、检索、归类和分析等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以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医院信息流程学知识为基础。

1.2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该重点学习的课程

目前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分为四类。计算机类课程(7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应用基础、PHOTOSHOP、网页制作、网络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JAVA程序设计;医学类课程(1门):临床疾病概要;卫生信息管理类课程(2门):卫生信息管理学、病案管理;工具类课程(1门):卫生统计学。请参与调查者选择其认为重要的课程(可选多项)。

由此可见,多数人认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应该以卫生信息管理类课程(卫生信息管理学、病案管理)为主,计算机课程也要合理开设,但医学类课程和其他工具类课程不宜过多开设。

1.3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工作任务

为了解目前卫生信息管理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项目组设计了“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有哪些?”的调查选项,请参与调查者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选多项)。

由此可见,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计算机和网络运行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病案管理。

1.4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为了解当前社会环境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问卷中设计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就业形势”调查选项,请参与调查者选择其认为正确的项目(单选),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由此可见,多数为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

经过调查发现,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有病案管理员、医院信息系统维护员、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维护员、医院行政人员等。卫生信息管理人员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能力、病案管理能力、数据库管理能力等。总而言之,卫生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2.1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专业技能型人才,侧重于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基础知识,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病案管理技能和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分析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协助卫生信息管理部门对本单位进行科学管理,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医学科技信息中心等单位从事病案管理、医药卫生信息的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工作。可以担任医院病案室、医保科、医务处、统计室等部门工作,也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2.2课程设置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岗位能力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的开设应该以网络为核心。根据我院目前的开课情况,建议继续开设卫生信息管理学、病案管理、l生统计学、网络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类课程要合理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网络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继续开设,而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不宜过多开设,同类课程可加以整合。在教学中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目前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由计算机教师转型而来,没有在医院工作的经历,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融会贯通。因此,应当安排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老师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聘请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到学院担任兼职老师或举办专业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更好地与实际工作衔接。

2.4教学模式的改革

(1)产教研相结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情境实训室,使学生的实训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近,有效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中要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第9篇:求职信息范文

关键词:高校职业信息采集就业

一、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一)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劳动用工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劳动用工制度等职业信息的采集和传递有助于学生掌握就业政策,掌握最基本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技能,维护劳动权益,促进就业政策和劳动用工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如了解国家颁布的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聘用大学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政策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提早进行规划;大学生了解劳动用工制度,可维护和确保自己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重要权益不受侵犯。

(二)促进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有序流动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不同行业和地域的用人单位需求的职业信息,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调整就业期望值、薪酬和职位层次。如毕业生通过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就业需求情况,在求职择业中,避开制约自身求职的不利条件,避免出现择业地区、行业热的矛盾,促进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有序流动。

(三)帮助用人单位获得高素质的劳动力

大学生就业属于初次就业,没有工作经验,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择业技巧与社会实际状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对求职者文化程度、专业能力、技能等级、职业经历等的要求信息,可帮助大学生对照自己的求职者状况(如个人的学历、专业、技能、需求等)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努力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规避对自身不利的求职单位去求职面试。结果用人单位获得满意的劳动力;学生在求职面试中成功率增大。

二、高校职业信息采集的不足

(一)职业信息采集来源局限

高校职业信息一般都是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向毕业生、少数职业信息业务机构和部分企业,通过调查、统计和直接转载来采集。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角色既不是用人单位也不是劳动者,所以高校的职业信息采集以就业信息为主,没有完全体现当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需求,滞后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其职业信息来源局限。

(二)职业信息适用性不强、类型单一

高校从事职业信息采集的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知识薄弱,没有时间、也不能够对采集的职业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不能做到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合的职业信息。此外,高校职业信息以招聘信息、公布就业形势、宣传就业政策、法规为主,对其他如社会职业状况、职业说明书等职业信息很少采集。

(三)职业信息的使用不广

只有合理的使用才能体现职业信息的价值。目前高校对所采集的职业信息一般通过学校宣传栏、QQ群和学院就业网站,一般毕业生才会关注这些信息,大部分非毕业生接触不到这些职业信息也不清楚这些信息的价值,从而使很多有价值的职业信息被忽略,也谈不上对这些信息加以利用。最终导致相当多的信息被遗弃,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对大学生职业信息采集方法的指导缺失

很多毕业生不懂得自身是职业信息采集的参与者,没有接受到职业信息采集方法的指导,毕业生被动地接受职业信息,没有主动去参与职业信息的采集。大学生面对繁杂的职业信息缺乏整理、分析,合理利用的能力。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掌握收集、加工职业信息的方法,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三、探索高校职业信息采集新方法

(一)拓宽职业信息采集渠道

职业信息采集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更新快,面对新形势下职业信息需求数量和质量的急剧增长,高校职业信息采集不能局限于就业指导中心、少数职业信息业务机构和部分企业,应调整思路,整合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和劳动力市场的联动,提高职业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广泛性。如加强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合作,亲自参与其职业信息采集工作,获得第一手的职业信息;其次探索与企业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在企业建立学生实践基地、与企业合办人才培训班,了解企业用工要求,使学生获得最新的职业信息。

(二)提高职业信息的适用性

高校根据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类型的职业信息指导,提高职业信息的适用性。在新生入学阶段进行专业教育、社会劳动力需求信息指导,让学生明确专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大二阶段进行职业结构、产业结构等信息分析,认识该职业的内涵以及该职业在经济所处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大三阶段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综合利用社会职业状况、职业说明书,作出正确的职业倾向决策,找到自身合理的职业定位并付诸实施;毕业阶段,进行就业信息、就业政策、用工制度指导,使毕业生调整个人求职的预期目标,合理选择就业,并通过不断调整自我,努力尝试,寻求就业市场需求与自身需求的平衡点,顺利就业。

(三)建立完善的职业信息网络平台

高校要加大经费、人员配置,安排专门职业指导人员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储存、传递等活动,建立完善的职业信息网络平台,开展职业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拓宽职业指信息采集应用领域。高校职业信息网络平台包括以下几个板块信息:劳动力市场信息、毕业生信息和政策信息。高校通过建立完善的职业信息网络平台,使职业信息采集更全面、更精准,更快捷。

(四)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职业信息采集

如组织大学生查找资料、职场人物访谈、考察、调研完成《职业信息采集表》;开展职业跟踪,进入真实的工作场景,观察、记录在职人员完成的工作任务、遇到的人事物、解决的工作难题等;通过实习辨别自己的职业适应性,了解实习岗位是否适合自己。高校通过加强大学生在职业信息采集方法的指导,引导大学生投入到职业信息采集中,主动进行体验和实践,不断提出反馈,在职业信息的采集和运用中和明确自己今后职业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