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前方曹文轩范文

前方曹文轩精选(九篇)

第1篇:前方曹文轩范文

这是曹轩中超生涯的第一粒进球,他的进球帮助球队战胜对手顺利保级。他也太需要一个进球来宣泄积压已久的抑郁,在曹轩眼里,这一个进球的背后,满眼尽是改变的阵痛。和他一起经历阵痛的,是正在成长中的绿城队。

去年8月,体坛报记者曾经在相同的地点采访过曹轩,彼时的他刚刚在冈田武史的球队中打上主力,还没有取得中超的第一粒进球;半年后,面对不同的采访者,曹轩依然敞开心扉,向记者讲述了半年内他和球队的变化,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改变中重生。”

自己的改变

“我只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身材高大,眼尾较长,面带羞怯,身着一件深色卫衣,说话时声音温柔,曹轩虽有北方人的外形却似南方人一般柔和。

曹轩喜欢把自己和他喜欢的尤文图斯后卫基耶利尼作比较,他说自己不像基耶利尼,自己缺乏硬汉风格,绿城也不像尤文一样防守严密,所向披靡。他和绿城所奉行的是一种柔性的球风,稳步走、一步一步进行改变。

1985年出生的曹轩,今年已经28岁了。过去的一年中,他迎来了人生最大的机遇,也经历了最大的改变,从替补走向主力,从中卫改成后腰。过去的一年,痛,并快乐着。

16岁进入绿城梯队,到27岁已拥有8年职业联赛经历,曹轩从来没有改变过球场上的位置。对于他来说,习惯了从球场的末端俯瞰全场的感觉,但是2012年,他不得不作出改变。老板宋卫平年轻化道路方针的制定,主教练冈田武史对于全运队队长石柯的器重,让曹轩不得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重新评估。

一度,他甚至差点离开球队。冈田武史一入主绿城队,曹轩便是首批裁员名单中的一个,但当时父亲生病亟需用钱,老板宋卫平额外开恩,使得这位根正苗红的绿城球员得以留在球队。谁都没曾想到,这样的一个决定,让球队取得意外收获。

“上赛季开始那段时间状态太差了,越是状态差,自己心里就越急。”差点离开自己待了十多年的球队,曹轩至今想起上赛季初的境遇,依然心有余悸。对于刚刚入主球队的冈田武史来说,追求以地面配合为主的技术流足球是他改造球队的大方向。而技术流足球自然需要技术功底过硬的球员,对于曹轩这种习惯了做着最默默无闻的铲抢与解围工作的球员来说,并不能吸引主教练的注意。

半个赛季,他都没能打上什么比赛。“能怎么着?好好练呗!”虽然内心充满了想上阵杀敌的欲望,但曹轩也明白,他需要等待机会。而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那段时间练得苦,自己一直在调整状态。”终于,在冈田武史踌躇满志却屡屡碰壁的时候,他想到了曹轩。2012赛季第15轮客战大连阿尔滨,比赛行至中段,冈田武史大手一挥,曹轩迎来了该赛季第一次出场机会,但是并非出现在他熟悉的中后卫位置上,而是司职后腰。

这是迫不得已的改变,年轻的中后卫石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绿城中路防守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冈田武史此前找到曹轩,希望他能够做出改变。“教练说每个球员都应该至少能适应两三个位置。”但是冈田武史的一句话,对于曹轩来说,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踢中后卫,需要做的大部分都是正面防守;而后腰,则要求一个球员要承担更多的回追和补位任务。这让习惯了固定节奏的曹轩很不适应。“后腰位置上还需要更多的组织和跑动,体能我还可以,但组织真不是我的强项。”对于新位置,曹轩倍感烦恼,冈田武史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告诉曹轩,尽量在后腰位置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先从做好防守开始。

一段时间下来,曹轩也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新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他已经打进了5个进球,全部都是头球。曹轩说其实自己的头球能力并不是很强,弹跳也不好。以前杜威在的时候,球队的定位球依赖他,而杜威走后,由于他身高的优势,教练员特意安排他去争定位球的第一点。没有杜威的弹跳,但曹轩说自己能进球关键在于对落点的判断很有心得。“我的进球基本都是汪嵩传的,训练中我们俩就经常演练这种配合。”踢球时和汪嵩的心有灵犀给了曹轩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的进球欲望。“我觉得自己有能力进更多的球,我渴望进球。”

2013赛季已经战罢6轮,打进3球的曹轩是绿城队内的第一射手,可他的生活依然平淡无奇。冈田武史执教绿城后,要求球员尽可能地实行走训,但是曹轩依然选择蜗居在基地宿舍。“我的家人都不在这边,也没有女朋友,用不着出去住。”曹轩似乎习惯了这样简简单单的生活,出门走几步,就能直接到达训练场。为了方便出行,曹轩前不久买了一辆新车,“花了大部分存款,今后要更努力挣钱了。”

队友的改变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这两个赛季,绿城队一直在做出改变,冈田武史在努力地实践着他的足球理想,但是改变的进程却总是磕磕绊绊。在曹轩的眼中,队友们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变。

23岁的唐佳庶是队中年轻的主力球员,也是曹轩在场上最“亲密”的战友,他俩组成的后腰搭档,是绿城阵容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曹轩的眼中,年轻的唐佳庶虽然是90后,却少年老成。这两个赛季唐佳庶的改变,让老大哥替他感到高兴。“佳庶在场上表现得越来越自信了。”老实说,他俩的后腰组合,虽然称不上黄金搭档,但是两个绿城青训产品搭档一线队主力,让球迷倍感欣慰。

24岁的王凯是曹轩之前绿城后腰位置上的轮换主力,20岁的陈中流是被冈田武史寄予厚望的年轻中场。他们同样是绿城青训培养出来的球员,两人在上赛季都有过闪耀时段,但是进入2013年,两人鲜有表现机会。冈田武史对他们寄予厚望,毕竟对于球队来说,要适应新教练布置的不同的技战术,年轻球员比老球员更有可塑性,但是职业联赛经验的缺乏和尚不成熟的心态让他们并没有立即在一线队站稳脚跟。“他们的身体条件都很好,技术很出色,慢慢磨练后,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曹轩很看好年轻人的成长,“虽然暂时打不上比赛,但是他们一直在默默地提高自己。”

24岁的马佐拉来自巴西,年纪轻轻却已是绿城队的进攻核心。几年之前,他曾是比肩切尔西球星奥斯卡的超级童星,天意弄人,马佐拉与杭州绿城走到了一起,到队不久,他就被冈田武史定义为球队的前场核心。去年的他拿球后独断专行,总是想凭借一己之力杀敌,但是这样的打法没能帮助球队,反而让进攻更加混乱,“他在刻意地改变,现在他拿球后会有多种选择,经常是他在串联全队的进攻。”曹轩看在眼里,却也为队友担心,“现在中超的球队都知道他的特点了,经常对他进行凶狠的放铲,真担心他会受伤。”

26岁的阿甘扬名于挪超联赛,在索尔斯克亚队中,他是当之无愧的锋线杀手,但是来到绿城后,6轮比赛他尚未取得进球,这对于号称花费绿城队史最高转会费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但曹轩觉得,阿甘正在做出积极的改变,而队友们也一直认可他的能力,他需要的或许只是时间。

来到绿城12年,队友换了一拨又一拨,教练走了一个又一个,只有曹轩一直没走。他说,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大家都为了一个目标,一直在努力奋斗。

球队的改变

“冈田教练说足球就是失误”

2013赛季至今已经赛罢6轮,杭州绿城除了在第二轮主场3∶1战胜广州富力之外再无胜绩,至今已是四轮不胜、两轮连败,外界对于近一个月绿城队的表现颇有微词,冈田武史的打法真的适合绿城队吗?高价引进的外援真的对球队有用吗?记者尝试着让曹轩从一个普通球员的角度去解答外界的疑惑,而他给出的回答是:“冈田教练告诉我们,足球就是失误。”

“足球就是失误”,曹轩的感受是深切的。上个赛季冈田武史刚刚来到绿城时,倡导地面进攻为主的控球型打法,这种战法颠覆了球队之前的技战术体系。球员在更多传球的同时,也同样面临更多的失误。“以前大家一有传球失误就会很沮丧,被抢断了会更压抑,经常失误会影响心态。”曹轩就是这样的球员,由于在新的位置上要担负起一部分组织进攻的任务,他的传球失误也随之增多,这使他一度非常困扰。

但是冈田武史很快觉察到了新的战术变化给球员们带来的困扰,“足球就是失误”,这是冈田在球队身处困境时激励球员们的话。他说巴萨、皇马都会有失误,失误不要紧,关键是在失误之后怎么做。平和的心态,积极的反抢是冈田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正是在这样的激励下,绿城即使多次出现两球、三球的落后,但还是没有放弃,甚至在水滴球场连追两球打平天津泰达。

定位球防守一直是困扰绿城队的老问题,而在曹轩看来,这并不是能力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现代足球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讲究整体性,定位球防守也不例外。高点的存在固然能拥有防空的优势,但是更重要的是防守球员注意力是否集中。”而球队现在着手改造的正是防守中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曹轩说,虽然冈田来到绿城已经一个多赛季,但是现在的绿城仍旧处在学习期。他也看到了冈田武史的改变,之前那个梦想在绿城身上移植日本足球流动性打法的教练不见了,残酷的竞争让他不得不低头面对现实。

“希望球队能尽快摆脱低迷的状态,改变总是痛苦的,但只有改变才能获得重生。”

第2篇:前方曹文轩范文

关键词: 曹文轩 《大王书》 幻想小说 幻想元素

幻想小说在整个儿童文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幻想文学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当然是有益的。幻想小说具体来说就是用幻想(超现实)的手法表现未实现的事物的小说,可分为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魔幻小说(Magic novels)、奇幻小说(Fantasy fiction)三大类。本文要介绍的《大王书》就属于“奇幻小说”的范畴。《大王书》为曹文轩历时八年精心构思而成,是他迄今为止花费心血最多、最为重要的作品。《大王书》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责任承担扮演了“主角”,这是一个少年真正的成人礼。这部作品的构思既简单又复杂,据作者说大约80万字的规模,分为四部,每部20万字左右,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最后,随着一场漫天大雪将因多年战争而满目疮痍的大地覆盖之后,一切就结束了。

曹文轩先生是著名作家、学者。1954年1月生在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大王书》讲述了来自地狱的大王熄为了加强在人间的统治,用魔法将反抗者变为失去光明的人、失去听力的人、失去语言的人、失去灵魂的人,并发动了毁灭文字的行动,但有一本大王书却逃脱了厄运。大王书的新主人是放羊少年茫。茫被成千上万的难民拥立为王。茫带领军队与熄的军队、巫师团展开殊死搏斗。在血雨腥风里,茫寻找着王的真正含义。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俗套的故事。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看呢?我认为这要归功于曹文轩先生的写作功力。曹文轩先生在描写时,不是在简单地写,而是在用抽象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具象的图画。同时对于不同的人这幅画是肯定是不同的,这让读者有了自由的想象空间。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书中的这些“幻想元素”。

一、奇幻之境

《大王书》中的环境元素是可以用唯美来形容的。如作者在第一部《黄琉璃》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阴山不阴,自从走进峡谷口,天天蓝天如洗、艳阳高照,满山的翠绿将空气都打湿了,仿佛那空气也是绿的……那风景一忽儿一忽儿地展现给一路劳顿的茫军,就像风洗掉灰尘一般,洗掉了他们身上、心上的疲劳……走着走着,随着一个拐弯,就如同一扇巨大的大门打开了,又是一番妙不可言的风景。或奇峰,或危岩,或苍树,或新花,或风吹梢头,或流水潺潺,总有看的,总有听的。士兵一路上兴致勃勃,走了一天,居然不觉疲倦。”①这段描写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能让人“不觉疲倦”的风景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美到了什么程度?这一段描写可以说是曹文轩在《大王书》中唯美环境的冰山一角。也正是这些唯美的环境描写将作者作品一贯的“唯美”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这些“唯美”让大王书中的幻想元素更别具一格。

我认为在整部《大王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幻想元素是出现在《黄琉璃》的第五章公石之城。书中这样写道:“苍茫暮色中,它的上半截居然与天色融合在一起,朦朦胧胧,不见轮廓,非得专心去来看,才能隐隐约约地城垛和城头走动的哨兵。”②这是何等壮观的一座城池啊,它是用“公石”建成的,在熄的和军队看来是无坚不摧的。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茫的军队对它炮轰数日,死伤无数,其中还包括茫最好的朋友:锄,都未能将其拿下。直到茫按照“大王书”的指示找到了“母石”,才让其土崩瓦解。在这一章中,作者将他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谁还能想到石头也分公母?也正是作者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为读者构建了一部唯美的、奇特的“大王书”。

二、离奇情节

《大王书》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平凡的故事,简要来说就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但是曹文轩先生运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这个简单的故事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翻开这部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数不胜数。《大王书》这个故事其实是由一本神奇的书开始的。在熄将天下所有的书放火焚烧时,发生了奇怪的事情,一本“大书”从火堆中飞出,而这就是帮助茫打败熄的“大王书”。书中具体是这样写的:“它像一块燃烧的厚重的方块飞到空中后,竟哗地打开了就像一对优雅的翅膀……在熊熊火光映衬下,它就像一只金红色的大鸟。这只金红色的大鸟,让地上的百姓看得热血涌动、心驰神往。他们好像预感到了什么。他们望着苍天,体会到了一种天意。她却让城楼上的人看得心惊肉跳、惶惶不安。”③此后精彩的故事由此开始。

书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对于那些战争场面的描写。读完了《大王书》的前两部之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大王书》与作者的其他作品的不同,尤其是在暴力、血腥场景的描写与运用上。在《黄琉璃》中曹文轩还不惜重墨描写茫军攻打“公石城”时的情境。在这里他为我们营造了一幅血腥的画面:高高的城墙上,洒满了鲜血,满地尸体,血流成河。当看完这些场景之后我陷入了思考:《大王书》毕竟还是一部属于儿童文学范畴的小说,它的读者大部分应该还是儿童。这些充满暴力血腥的场面是否会对儿童的成长不利?我认为描写不应该那么直观,也许换一种方式表达可能会更好。

三、个性人物

《大王书》中的主角是一个叫茫的放羊娃。他因为得到了“大王书”而成为了反抗熄王朝的统帅。作为黑暗势力的代表,熄的形象虚荣、凶悍,充满了仇恨和欲望。他原本是个乡村屠夫。在书中曹文轩对于熄的具体形象是这样描写的:“他瘸着腿,脾气暴躁,无比残忍,同时又野心勃勃。他为了毁灭世界上所有的书不惜杀害百姓,弄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而茫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坎坷。作为一个王,他也有普通人的贪心、七情六欲等。对于这个整部书的主角,曹文轩对茫的形象的定位是这样的:“他是一个孤儿,约莫十四五岁,头发像一堆秋后荒野上的乱草,一队黑晶晶的眼睛。他的衣服永远没有纽扣,腰里扎着,露出胸膛。宽大的裤子,裤管始终是破烂的,一缕一缕的布丝随风飘浮。”④作者对茫的定位十分明显,就是要让他与熄形成鲜明的对立,这是邪恶与正义的对立、恶与善的对立。同时,这样的对立也突出了茫的象征意义。书中这些人物的完美塑造也让我们看到了曹文轩先生对于“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对“假、丑、恶”的坚决否定。

《大王书》无疑是一部负载着时代使命的小说,在“哈利・波特”、“魔戒”横行的今天曹文轩先生为中国的幻想小说“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了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幻想文学作品。

注释:

①②④曹文轩.大王书之黄琉璃.接力出版社,2007:138,111,27.

③曹文轩.大王书之红纱灯.接力出版社,2008:19.

参考文献:

[1]曹文轩.大王书第一卷黄琉璃[M].接力出版社,2007.7.

[2]曹文轩.大王书第二卷红纱灯[M].接力出版社,2008.8.

第3篇:前方曹文轩范文

论文摘要:曹文轩是当代文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儿童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及通过他的作品所传达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美学精神引起了国内外文坛的广泛关注。他的小说个性鲜明、独具风格,有着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分析其小说创作中洁净纯真的儿童视角、自然怀旧的人性人情以及静谧古典的意象意境,来研讨曹文轩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发扬。

曹文轩的小说诞生于中国传统的艺术土壤之中,其散文化笔法,诗歌般的意境,恬淡的艺术风格以及轻灵的叙事语言给读者带来了美的艺术享受。在80年代他就己以《弓》、《古堡》、《再见了,我的小星星》等作品响誉文坛,近几年他推出的《草房子》、《红瓦》、《根鸟》不仅受到读者的喜爱,也得到了评论界的认可,从冰心文学大奖到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从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到国家图书奖,可谓屡获殊荣。曹文轩小说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呈现出与中国传统美学的亲密关系,富于鲜明的本土文化色彩,契合我们中国读者的审美心理和阅读期待。这些作品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了成年读者的赞誉。读曹文轩的小说,往往被故事中流露出的洁净纯真的儿童视角、自然怀旧的人性人情、静谧古典的意象意境所深深打动。

一 洁净纯真的儿童视角

综观曹文轩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其大部分的作品都选择了儿童视角作为其叙事的逻辑起点。儿童的眼光是天真无邪的,儿童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丑恶中发现趣味和诗意。儿童以具象性的细节记录、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生动传神的细节以新鲜的感性特征冲击习于抽象的人们的感官,激活人们被格式化的古典美感。当儿童以明澈单纯的眼光,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场景中过滤出别致的美与纯真的诗意时,便给人业已麻木的心灵带来震颤。可以说,运用儿童视角,是作家达到给读者带来强大审美冲击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中国的古代文论中,关于在文学中运用儿童明澈单纯的眼光创作可以导源于老庄提出的“复归于婴儿”,接着孟子也论述了“不失其赤子之心”,还有汉代刘劲提出了“人物之本,出乎情性”,秘康也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等观点,到了晚明时期的李赞更是在他的文论中就鲜明地提出 “童心说”,并对“童心”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显而易见,李赞认为“童心”即是“真心”,是一种纯洁的、未受官方御用思想侵蚀的“最初一念之本心”,是人们在儿童时代所具有的那种真率自然、天真活泼的性格,是人心空明纯净的本然状态,与后天被熏陶过的世俗之心相对。李赞又认为,如果“童心”为学问义理所障碍,那就会出现“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抵;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可见,童心对于文学创作是何等的重要!他指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要创作出“天下之至文”,以儿童一样纯明洁净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去描绘这些人事是十分重要的。

曹文轩在吸收中国传统文论的基础上对于儿童视角有其自己的解释的。他在评论现代作家沈从文写作中的儿童视角的问题时,引用了“婴儿状态”这一概念来表述,并对此进一步阐释说:“‘婴儿状态’是人的原生状态,他尚未被污浊的世俗所浸染。与那烂熟的成年状态相比,他更多一些质朴无华的天性,更多一些可爱稚拙和迷人的纯情。当一个婴儿用了他清澈的目光看这个世界时,他必要省略掉复杂、丑陋、仇恨、恶毒、心术、计谋、倾轧、尔虞我诈……而在目光里剩下的只是一个蓝晶晶的世界,这个世界十分清明,充满温馨。”尽管“婴儿状态”这一概念本身用在曹文轩的儿童视角上并不一定准确,但借其内涵对儿童视角的“诗化”功能进行说明倒也颇为合适。儿童重直觉的特点,使他们更容易把握生活的美好与诗意,正如汪曾棋谈论儿童时说:“他们最能把握周围环境的颜色、形体、光和影、声音和寂静,最完美地捕捉住诗。”也许正是这种特性,使生活中许多不美,甚至是丑陋的东西,经过儿童视角传达给我们的已不再是丑,而是一种美丽与谐趣。在常人看来,病是痛的,药是苦的,但我们通过曹文轩笔下的桑桑看到的药与病皆非如此,而是一种温情,就连熬药的小红炉也是小巧别致的,装药的黑瓦罐也是质朴优雅的,一切都那么富有诗意。在少年眼中,不仅正常生活是充满情趣的,就连社会动荡的那十年,也同样有其美丽之处。《红瓦》中多次描写文革时期文艺宣传队活动的场景,而身在其中的少年林冰对此并无认识,他以孩子新奇的眼光去观察描述排练过程的波折、角色的竞争调换、人们提高艺术技巧的磨练、演出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恩恩怨怨。《红瓦》没有回避文革动乱给油麻地小镇的人们带来的冲击,小说中对大串联、大辩论、造反夺权、武斗的动荡作了全程式描写。这些都是从少年的兴奋点和认识力去观察描绘的,当我们沉浸于生活的美感与诗意中的时候,无法忽视儿童视角对生活的“净化”作用。在普遍迫求思想、追逐深刻的当代,曹文轩却通过其对少年独特题材与视角的准确把握,给读者带来浪漫纯真的审美享受。

二 自然怀旧的人性人情

曹文轩的小说创作,是将生活积淀中最感动的部分来与读者交流,他的小说描写的多是家乡苏北平原少年成长的经历,苏北平原的景物、乡俗和民情、少年成长故事的曲折生动、心理细微隐秘的变动都以一种回忆录般的亲历性笔触书写出来,折射出一定的自传色彩,这里有作家早年生命体验的记录,是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回溯,表现出对中国古代“发乎自然”的美学传承。

“自然”在哲学意义上本是老庄之学的基本范畴,指事物的本然性,其旨在于反对人为。由哲学范畴转化为文学观念,“自然”的含义用司空图的说法是“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其核心是不事雕琢的真情流露。刘棍的“情动而辞发”,钟嵘的“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李贷也在《读律肤说》对“自然”作过明确的阐述:“盖声之来,发生情性,由乎自然,是可以牵合矫强而致乎?故自然发于情性,则自然止乎礼义,非情性之外复有礼义可止也。惟矫强乃失之,故以自然之为美耳,又非于情性之外复有所谓自然而然也。”这说明创作的激情根源于作家的真实感受,作品的思想则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抒发。曹文轩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小说很灵巧地对古典的艺术规律加以发挥,努力调动他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心理体验,创作出“发乎自然”的作品。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从童年桑桑到少年林冰都投射着作家的影子,一个在女孩子面前永远害羞、在爱慕面前总是怯懦的孩子内心敏感多情的细微波澜,是相当私人化的心理体验。无论是桑桑与纸月,还是林冰与陶卉,或是谢百三与秋,皆是如此。这也许是作者心灵深处最隐秘的青春期记忆,刻录着最柔软的情感信号,才被作家不惮雷同地重复播放,有一种“不事雕琢的真情流露”, 很自然地把青春少年特殊境遇下的细腻心理呈现出来,而却在不经意间给读者带来一种心灵颤栗的美感体验。

另外,曹文轩还追求着一种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所以他笔下的人性人情蜕去了浓烈的色调,大多都是冲淡平和的。中和之为美的观点根源于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其哲学基础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孔子说:“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解释说:“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读,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诗》主敦厚,若不节之,则失在愚。”(《解经。正义》)孔子还提出“乐而不淫”,“怨而不言”,“哀而不愁”等审美观点,这种中和之为美的观点,对中国文学有着直接的深远的影响。阅读曹文轩的小说,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对这种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作品一般以对美的迫求来超越痛苦,给人以心灵的安慰。他认为悲悯不是对现实悲剧的模仿,“夸张痛苦是缺少承受力的表现,是一个民族素质低下的表现。”他小说中的悲剧不是宜泄,也没有一般悲剧中那种剑拔弩张的剧烈的悲剧冲突,而是一种深蕴的、无声的,却又是震撼人心的日常命运悲剧和心灵悲剧,吻合传统的蕴藉、敦厚、含蓄的美学风韵。在他用“感性的、直觉的、整体把握的和审美的”方式构筑的悲剧世界中,我们通过作家充满悲悯的审美情怀与同情的注视目光,看到了悲剧后面的温情与美丽。曹文轩悲剧意识的表现是和现实与人性融合在一起的,所以在他的《根鸟》、《红瓦》、《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中,我们感受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给人物命运带来的悲剧,但也真切地领略到人们在痛苦中挣扎时表现出的美好情操;我们清晰地看到由于人性自身无法改变的需求,甚至弱点而造成的性格悲剧,也同样在这种悲剧的惨淡中体验到人性中向善的良知。正如曹文轩自己所说:“艺术是一种节制。我喜欢在温暖的优伤中荡漾,决不到悲痛欲绝的境地里去把玩。我甚至想把苦难和痛苦看成是美丽的东西。正是它们的存在,才锻炼和强化了人的生命。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人领略到了生活的情趣和一种彻头彻尾的幸福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家的创作所受到的中国古代关于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的影响,其目的不仅在于让读者在悲剧中领略生活,更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悲剧所呈现的美感中享受生活,学会面对生活。

三 静谧古典的意象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最为常见的术语,“意象”的观念渊源最早可以上溯到《易经.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南朝刘聪《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不仅标举“意象”,而且还对意象的形成极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作了较明确的说明。到明清时期,可以说中国古代意象理论基本成熟,李东阳、胡应麟、何景明、王廷相等理论家都对“意象”作了比较具体清晰的阐释。而关于“意境”,同样在中国传统文论中源远流长,由于受到道禅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家很早就强调用自然而含蓄的语言来表现宇宙生机和人生真谛,从而形成意境理论。但意境并不是简单的自然临摹,而是人的心灵与景物的完美结合。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莺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曹文轩显然是透彻领悟了这一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精髓所在,所以我们进入他的小说文本,迎面而来的便是久违的纯美的意象:红瓦、草甸、山坡、柿子林、芦苇荡、夕阳、兰花、鸽子,这些意象最终又整合成单纯而略带优伤的句子,颇有废名笔下“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的神采。比如《草房子》的开篇:“小学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这样的段落在曹文轩的作品中是批量出现的,这些意象美丽奇幻如童话,散发着柔和的气息,对“美”和“梦”的追求几欲让人心碎。在小说中,作者让我们重温了文字的强大功用:它不仅可以用来叙述故事,编撰情节,营造氛围,更将人类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曹文轩甚至用水一样干净的语言来写诗一般的女孩子意象,他写纸月有一对“白净的,细藕般的手”,有“一对乌黑乌黑的眼睛”,写一手好毛笔字,会背许多古诗;他写白雀像一棵临风飘动着嫩叶的还未长成的梧桐树;他写夏莲香像带着露珠的兰花;他写陶卉“声音很细很轻很纯净”……其笔下的少女几乎成了不识人间烟火的仙子,灵秀清撤,有着王实甫、曹雪芹笔调的影子。

第4篇:前方曹文轩范文

摘 要:秋水轩唱和是中国词史上一件盛事。秋水轩唱和词人们多为名流,身份复杂。有的坚持遗民立场,不与新朝合作;有的先仕明,后仕清,是贰臣;有的是朝中新贵;还有的有意于功名,却仕途坎坷。他们在《秋水轩唱和词》中流露出共同的心态。这些心态主要体现为郁闷心态、叹世心迹、隐遁心音。表面上是一个小群体的心态,实质上反映出清初文人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错综复杂的心态。

“秋水轩唱和”是中国词史上一件盛事。康熙十年(1671),词人周在浚下榻京城孙承泽的别墅秋水轩。周在浚寓居秋水轩后,“一时名公贤士无日不来,相与饮酒啸咏为乐”①。曹尔堪“见壁间酬唱之诗,云霞蒸蔚,偶赋贺新凉一阕,厕名其旁”②,龚鼎孳、纪映钟、徐倬等词人纷纷加入唱和,接连举行了多次唱和活动,时间持续至年末。秋水轩唱和波及全国,一时藻制如云。严迪昌先生认为秋水轩唱和意义甚大:“是‘辇下诸公’发挥影响力的一场社集性质的群体酬唱活动,也是‘稼轩风’从京师推向南北词坛的一场大波澜。”③

周在浚结集二十六卷《秋水轩唱和词》,共收26位词人176首词。除追和词外,真正参与秋水轩唱和者有曹尔堪、龚鼎孳、徐倬、王士禄、纪映钟等18位词人,形成一个不断流动的唱和群体。唱和词人多为名流,身份复杂。有的持遗民立场,不与新朝合作;有的先仕明,后仕清,是贰臣;有的是朝中新贵;还有的有意于功名,却仕途坎坷。秋水轩唱和中,虽然“词非一题,成非一境”④,但词人自出机杼,采用适合抒发情志的词题,如自遣、自题像等,表述心绪,流露心迹,吐露心声。本文拟立足于《秋水轩唱和词》,阐释词人在唱和时体现出的错综复杂的共同心态。

一、郁闷:起落不平的心态

秋水轩唱和中,许多词人尽管身份地位不同,但有相似的处境:满腹经纶而志不获展,有心入世而屡屡见弃,美好的愿望破灭,痛苦无处倾诉,通过秋水轩唱和把内心痛苦、郁闷和愤怒尽情宣泄,体现出郁闷不平的悲凉心音。

迁客的失意是郁闷心态的一种表现。最典型的是首唱者曹尔堪。曹尔堪,顺治九年进士,因“族子逋赋,累夺级,南归”⑤。他的首唱词《贺新凉·雪客秋水轩晓坐柬檗子、青黎、湘草、古直》上片表现出苦闷的心态:

淡墨云舒卷。旅怀孤、郁蒸三伏,剧难消遣。秋水轩前看暴涨,晓露着花羞泫。贪笑睡、红蚕藏茧。道是分明湖上景,苇烟青、又似耶溪浅。留度暑、簟纹展。

此词起调高远。作者主观感情流露强烈,颇有感染力。“旅怀孤”句,道出心中积郁似炎热之夏蒸烤,难以消受。看秋水轩秋水暴涨,借旷达掩盖苦闷,更难以解脱。这首词感伤、失意而又力求超脱旷达,是“寄感喟于萧散中的佳唱”,“他的选择‘卷’‘遣’‘法’‘茧’‘犬’‘免’以至‘剪’这些韵脚都与他的心境有不可分割的关联”⑥。关于此词严迪昌先生论述颇多,不再赘述。不过,此词既流露出曹尔堪失意苦闷而无法排遣的心迹,也为秋水轩唱和奠定了抒发郁闷、吐露心迹的感情基调。

曹尔堪的苦闷,与他的仕途遭际有关。清圣祖平鏊拜后,开始亲政,许多狱事纷纷平反。“是时主上方与天下更始,甲辰之狱,同事上疏自理,多获牵复。”⑦许多人冤白复职。同为迁客逐臣,与曹尔堪康熙四年一起“江村唱和”的宋琬、王士禄,都复职成功。据施闰章《吏部考功司员外郎王君墓碑》云:王士禄辩清冤狱,补吏部考功员外郎⑧。宋琬在放废八年后,也顺利复职:“值上亲政,公自投牒自讼,冤始尽白,补四川按察使。”⑨施闰章在《翰林院侍讲学士曹公顾庵墓志铭》中说曹尔堪“辛亥春,尝一过京师,诸公卿欲为白,复其官,龃龉不果行”⑩。曹尔堪此次来京,企望辩白狱事,却遭失败。入世无门,复职落败,心中的苦闷、愤懑郁积深厚,才有秋水轩唱和时的爆发。

怀才不遇,渴望功名是郁闷心态的又一种表现。康熙年间,社会安定,人心思治,一个对于封建士子习见的现象又重现:欲仕而难能见用,有志而难能伸展。渴望功名、怀才不遇的文人苦闷不已。

徐倬,十岁就童子试,冠一军。十七游会稽,从学于名辈倪元璐,奠定了与蓍宿旧辈的交往关系。秋水轩唱和时尚未得志,寄食于龚鼎孳处。徐倬饱读诗书,但科场淹蹇,四十七岁尚未进士及第,愁闷不堪。其《贺新凉·孟秋集秋水轩,奉和合肥夫子》下阕最能体现其心态:

孤怀隐约何时显。料生涯,泥方沾絮,石斯同扁。仰首浮云看变态,多少白衣苍犬。笑此事,天家宁免。赖有南楼高兴在,舍吾公,风月今谁典。愁不断,借并剪。

徐倬进身无阶,有志难伸,情绪十分低落。悲观地认为自己显达无时,已为“泥沾絮”,不会有飞黄腾达的机会。用“白衣苍犬”典故感叹人生无常,命运玄妙不可捉摸。当然,徐倬不是一直自怨自艾,他寄希望于伯乐龚鼎孳能够提携引荐,“谁携上、窗棂雪茧”(《贺新凉·灯下菊影》)。徐倬的郁闷心境是科场挫折造成的,代表一部分封建士子渴望入仕的共同心声。

漫游的艰辛是郁闷心态的第三种表现。清初,许多文人漫游为客。漫游,可以入幕为客,交朋结友,寻求发展,维持生计。当然,四处漫游,背井离乡,前途渺茫,的确非常令人郁闷。

陈维岳,阳羡词派宗主陈维崧三弟,为生活所迫,长期漂泊在外或四处漫游,或为幕僚。据《陈维崧年谱》,秋水轩唱和时正是他“京华八载”漫游时期{11},时大约三十七岁。他的《贺新凉·旅况》表现漫游生活的艰辛及郁闷情怀:

天末微云卷。恰西风,凤凰城畔,夜长难遣。点点丝丝清泪落,沾湿罗衣偏泫。怕开箧,吴绫齐茧。上有萧娘题锦字,道情深,恼是郎情浅。漂泊恨,凭谁展。书生薄命安排显。那能消,画蛾眉细,盘龙髻扁。奇冷布衾浑似铁,听彻寒更豹犬。料花蕊,笑人不免。周肉何妻吾事济,更伶伭、一妾繙又典。鹏羽翮,何妨剪。

陈维岳的漫游生涯黯然销魂,极其悲凉。上片写四处漂泊,人地生疏,抛妻离乡,辜负家里妻子苦苦思念。“漂泊恨,何时展”道出他的苦闷心声。下片叙述长夜漫漫,布衾冷似铁,作者用“周妻何肉”的典故,吐露自有所累,无法超脱的心境,道出“书生薄命”的人生感慨。

秋水轩唱和词人中,有漫游际遇的还有王豸来。王豸来,字古直。他在《贺新凉·将之潞河留别诸同人》描写长期漫游的生活:

行李肩书卷,笑依人、佣舂生活,牧猪驱遣。燕市悲歌徒钓侣,别泪两行羞泫。扃客馆, 如蚕在茧。挑尽银灯虫语絮,镇书空、咄咄韶光浅。风月兴,漫施展。回头一领青衫显。最难堪,因时炎冷,随人圆扁。十载逢迎空太息,多少蘖龙蹠犬。发种种、萧骚难免。杨柳红楼螺镜里,旧青山、弃把闲情典。萝薜制,思裁减。

记载较少,已经考察不出王豸来具体行踪。不过,长期漫游的他道出了自己寄人篱下的悲惨生活状况:“笑依人、佣舂生活,牧猪驱遣”,相伴只有书卷行李。他感慨自己一袭青衫,世态炎凉,“随人圆扁”。对十年的仰人鼻息的逢迎生活叹息不已,生动反映了漫游生活的辛酸与无奈。

从秋水轩唱和词人的政治命运、理想追寻、生活际遇诸层面入手,分析出郁闷心态及成因。郁闷心态虽然在各时代的士人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但如秋水轩唱和这样集中,十分罕见。秋水轩唱和郁闷心态这一文学中的重彩,与现实生活中的文人精神状态有很大关联。康熙年间,统治趋于稳定,文人希望进入仕途,生活的艰辛,人生的苦难,理想的难以实现,心中难免郁积,创作中自然流露出来。

二、叹世:人生磨难的心迹

郁闷情绪笼罩的秋水轩唱和,词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不可能积极乐观,他们悲观、沉重、沮丧,甚至绝望。于是,词人们不论年龄几何,职位高低,弥漫着另一种共同的心绪:叹世。

叹世包括对人生的感慨与叹息。最典型的词人为龚鼎孳。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明朝兵科任职。明亡后,先降李自成,后降清,康熙八年由兵部尚书转礼部尚书,并于九年、十二年两任会试主考,得士甚众。他身居高位,奖掖后进,又为文坛领袖,弘扬风流,扶轮大雅。心态本应雍容典雅,闲适平和。但五十八岁的他对自己的人生与宦途叹息连连。

他在《贺新凉·青藜将南行,招同檗子……集雪客秋水轩,即席和顾庵韵》中道:“随旅燕、栖巢如茧”,把人生看做无法突破的“巢”、“茧”,把自身看做不知疲倦的“旅燕”,奔忙劳碌,难以跃出人生窠臼;“老子逢场游戏久”,把人生、官场看成一场游戏,自己久羁其间,不能超脱,有无奈,也有悲凉。

《贺新凉·中秋有感,兼送谷梁》:“身世多艰谁自料,老泪苍生频泫”,喟叹人生道路坎坷与崎岖,命运的艰辛;“怕滚滚沸汤投茧”,“随人圆扁”,体悟出人生仕途险恶如“滚滚沸汤”,自身渺小如“茧”,置身“沸汤”之中,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秋水轩唱和时,龚鼎孳已近老年,他慨叹身世,是暮年心境的体现。他经历复杂,官明,降闯,降清,在清也多次被黜,宦海浮沉、栉风沐雨。暮年的他回首人生种种往事,感触颇多。词中叹世时的感慨、喟叹、无奈,多种感情掺杂一起,沉重而又哀伤。

秋水轩唱和中还有其他叹息人生的词人,如遗民纪映钟。纪映钟,明诸生,曾抗清复明,后归金陵,应龚鼎孳“总角交”名义之邀,赴寓京师达十年。昔日的抗清志士纪映钟归隐后昔日郁结难免会袭上心头,《贺新郎·赠徐方虎》写道:“何物客怀卷。感浮生,雨饕雪虐,暑驱寒遣。三十年来沦落恨,泪余墨珠同泫。”他认为自己一生“雨饕雪虐”,一提起急风骤雨、家国鼎革的岁月,胸中就波涛汹涌,潸然泪下。

叹世也包括嘲世、骂世、愤世的成分。许多词人不断遭遇挫折,在苦闷迷茫中自省,疑世、嘲世、愤世,甚至骂世。

王豸来曾与周在浚一起读书,少小立下宏愿,希图仕进,但入仕无门,四处飘零。他在《贺新凉·中秋对月并酬纪檗子先生见讯》下阕发出愤世嫉俗的声音:

 

弹鱼宁傍朱门显。倩收罗、牛溲马渤,羞逢卢扁。玉宇迢遥天上路,谁是刘安鸡犬。邯郸道、驱驰那免。空对夜珠悬碧汉,向西邻、赊酒无衣典。心上事,须频剪。

他用激烈的语气指出当前社会现实和人才选拔的不公。先用冯谖弹铗的典故,讽刺如欲显要必须依傍高门,像“牛溲马渤”这样价值珍贵的东西被忽视。一人得志,鸡犬升天。人人纷纷驰骛,依傍权贵,追名逐利。王豸来不满现实的情感比较强烈,愤世心态突出。

王士禄虽冤白复职,但也对任人唯亲的现状不满。在《贺新凉·送顾庵南归》中说:“凭他李蔡身能显。定何如、司空表圣,休休高扁。”作为曹尔堪的老朋友,王士禄用“李蔡封侯”的典故为其鸣不平。李蔡,汉李广从弟,辛弃疾《卜算子·漫兴》:“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司空表圣,唐隐逸诗人司空图。为人中下的李蔡通显,而司空图才能出众却避世隐遁,两相对比,讽刺当时任人唯亲现象。四处漂泊的陈维岳在《贺新凉·自遣》中也说:“五侯七贵翩荣显。岂由他,曹刘肠绣,苏张舌扁。造化小儿纷簸弄,翻覆白云苍犬。被鬼物,揶揄宁免。”真正才华卓群的人得不到提拔,难怪陈维岳怀疑造化弄人,世事无常,实际是社会选拔制度不合情理。

秋水轩唱和中感叹世事多艰者多为年纪较大、经历丰富之词人,骂世、嘲世者多为年轻欲仕进之词人。这是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词人经历复杂的反映。经历过甲申鼎革的词人,真正体会过人生世事之艰;生计无着、入仕无门的词人即使生活在康熙“盛世”,也有惶惑、惊悸、失落,感叹人生,怀疑社会。

三、隐遁:自我抚慰的心音

郁闷与叹世未能使秋水轩唱和词人形象强硬。他们努力消解内心苦闷,使内心冲突趋于缓和,表现为儒家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行为规范。人生失意,只有通过“藏”来自我抚慰。于是,秋水轩唱和的词人们经历了现实的种种挫折后,不约而同地萌生出了避世疗伤心态。

曹尔堪京师复官失败,返乡时,有首《贺新凉·张湾将发……叠元韵谢别》:

帆影舒还卷。放兰桡,绰乎余裕,谁留谁遣。桑柘垂檐禾亩,南国霜融露泫。邻屋采一筐秋茧。更把纶竿临野渡,水痕收、沙嘴寒潮浅。团扇洁,待时展。著书敢以才名显。爱渔村,莼肥茎滑,橘殊形扁。宋鹊韩卢空发,纵愧杀鞧车载犬。狡兔尽,淮阴萱免,祖帐东郊真达者,赠珠玑,字字华而典。西蜀锦,巧裁剪。

他已趋于平静,退路就是返乡隐居。他设想“纶竿临野渡”为返乡后的生活;怀念家乡的田园风光;把著述等身作为今后人生理想。不过,在打算诗酒歌赋的优游岁月背后,还是难掩沉痛,用韩信“兔死狗烹”典故,暗寓为清廷效力后被无情抛弃的悲凉。他的隐遁是人生失落的消极避世。

许多人归隐心态同曹尔堪相似。如徐倬,入仕理想不能实现,他欲学庄周,淡泊名利,清高自守:“任逍遥、庄周蝶化,濠梁鱼遣”(《贺新凉·自遣》)。王豸来,在《贺新凉·檗子先生以镜阁新词见赠答之》:“回忆西湖螺黛好,如隔武陵鸡犬。且归去,离愁顿免。布袜青鞋堪寄傲,尽六桥,三竺容吾典。”人生失意,故乡静谧的田园情结缠绕心间。

曹尔堪、徐倬等人心迹类似,希望摆脱尘世的压抑与烦恼,寄托于青山野壑之间。这种淡忘于江湖的回避心态,是现实面前的自我退让和自我解脱,是传统文人“用行舍藏”人生观的流露。

秋水轩唱和中,部分入仕之人,也有消极避世的心态。汪懋麟,康熙六年进士,秋水轩唱和时,在京师居官中书舍人。相比科场蹭蹬之人,他新贵才俊,理应意气风发。然而,汪懋麟却有归隐之心。在《贺新凉·寄栎园先生》中云:

日与时舒卷。曷归乎江山啸傲,诗书消遣。岭峤风烟俱历尽,往事思量垂泫。悟宦海、沸汤投茧。公说生还原偶遂,笑世人,欲役心真浅。

山林钟鼎俱尊显。放闲情,棕鞋穿破,角巾折扁。煮石舂泉供晒药,炼得云中鸡犬。况女嫁,男婚都免。且喜眼中无俗物,小楼边,图画兼经典。丘壑在,不须剪。

他看透仕途,认为宦途险恶,把归隐山林与钟鸣鼎食地位并列,希望过诗书啸傲、闲云野鹤的生活。如此沮丧、盼望归隐的文字倘见之迁客谪臣,已足移人心魄,怎么会出自“新贵”汪蛟门之手?

其实,汪懋麟不是掩饰做作,与康熙十年左右其他文字心态一致。作于同年的《秋水轩唱和词序》云:“自余居京师一、二年间,毕冗困郁愁病相仍。笔砚焚弃间,有拈弄不过吟秋之蛩,与冷风坠叶相倡答。”当时汪懋麟身体羸弱,心情抑郁。因为生病缘故,本年还纳姬冲喜。

主要原因在写于同年的《与黄继武书》:

仆起自田间,由诸生取科第,不过五六年,在寻常之人,亦自谓足矣,不知士君子立身行道,不见于朝廷,则施于郡邑。二者既已坐失,乃低眉屏气,自逃于清闲旷散之地……{12}

自进士及第选官中书舍人后,汪懋麟十分不满,因为中书舍人是闲职,既不能登天子堂,辅佐政事,也不能为地方诸侯,施政一方。

自去年五月,仓皇北走,寄食友朋,忽忽一载,忧愁已深……昨家书来云,大水之后,米贵薪断……仆家有老亲,年八十余矣,妻孥嗷嗷,日营糜粥,穷阴积雨,莫能炊烟。……仆素性豪荡,喜酒好客,不耐冷寂,自来京师,百事拂逆,意绪枯槁。{13}

家乡遭灾,妻儿老母不在身边,没有知音好友,诸种事端,“百事拂逆”,即能明了汪懋麟对现状不满,自觉追求一种宁静淡泊的人生境界。

身居高位,备受尊崇的龚鼎孳也渴望过上田园生活。他的渴望归隐与前面曹尔堪、汪懋麟情况不同,他长期囿于宦海,起起落落,置身窠臼,偶尔厌倦官场,为自己寻找一块轻松心灵的乐园。他在《贺新凉·青藜将南行招同檗子、方虎……集雪客秋水轩,即席和顾庵韵》中说“虾菜梦、年年难免”,表现他逃脱樊笼、回归田园的渴望。

结 语

严迪昌在论及秋水轩唱和词时说:“唱和篇什中所激射的莫名的悲凉与惆怅、难以言传的郁积极其显然。”{14}词人们心中郁积难消的块垒,流露出的悲凉情调就是词人郁闷、叹世、隐遁的心态。这种心态具有时代的普遍意义。康熙年间,士人虽然逐渐认可清朝的统治,但明清甲申之变,顺治以来的“科举案”、“奏销案”等大狱迭起,再加上连年战乱,野有饿殍,至于文人命蹇,科场遇挫,士人心有余悸。家世的败落,生活的不济,前途的渺茫,一种无法解脱的苦闷成了秋水轩唱和的主导情绪,点染上时代色彩。这种苦闷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文人那种否定社会、怀疑自我的叹世心态。由于叹世嘲弄心态的驱使,一部分文人便逐渐衍生出遁迹山林以麻醉身心的隐遁心态。

秋水轩唱和词人,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流露的心态有其共性。这种心态,表面是一个小群体的共同心态,实质上反映出清初文人在当时历史背景下错综复杂的心态。

①⑥{12}{13} 汪懋麟. 百尺梧桐阁文集 [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

②④ 曹尔堪等. 秋水轩唱和词纪略.秋水轩唱和词二十六卷[c]. 清康熙十年至十一年遥连堂刻本.本文引词作除注明外,均选自该书。

③{14} 严迪昌.清词史[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⑤⑧⑩ 施闰章. 学馀堂文集[a].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第438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⑦ 王士祯.王考功年谱[a].年谱丛刊[z].北京,中华书局.1992.

第5篇:前方曹文轩范文

值得关注的是,小说话题的这些理论阐述的确定,与该教材的编者曹文轩的学术著作《小说门》有许多相通之处,《小说门》中的理论在教材中有诸多体现,《外国小说欣赏》饱含曹文轩的学术观念。在此,我们将两书关于小说话题的部分作一比较:

我们可以看到,在话题的选择上,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个小说的基本元素都能在曹文轩的学术作品《小说门》中找到来源,“虚构”、“结构”等标题甚至是直接取用。教材在话题设置很大程度上依托编者曹文轩的理论著作《小说门》,曹文轩在绪言中就提到:

《小说门》将坚持我在《思维论――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一书中所坚持的一点――充分理论化,将它作为小说的理论来进行论述,但又不打算落入那种“大而无当”的理论幻景与一般学术文字的叙述俗套,也不打算采用某些叙事学研究者的那种吹毛求疵的、刻板的、过于量化的路数;尽量将学术研究所必要的理性与对文学进行学术研究所必要的理性与对文学进行学术研究时所必要的艺术悟性结合起来,来完成对若干问题的论述。我首先承认的是我自身的阅读经验。

而在后记中,曹文轩也强调:这本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纯粹的学术著作,书中的观点虽然是经过长期大量阅读理论著作所形成的,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所体悟到而形成的。

可见,曹文轩《小说门》注重理论化,是有着自己许多的阅读体悟的学术性作品。但是作为一本语文教科书,读者是使用该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而不是专业的小说理论的研究者或外国小说方面的学者,因此在内容选择和语言表达上,编者在借鉴的同时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我们以“结构”这一话题为例:

以上是两本书关于“结构”这一小说基本元素的一些内容安排,我们可以看到,《小说门》中的“结构”的切入点很大,描述也相对宽泛,而教材中的“结构”话题则针对性更强,观点明确。见微知著,《外国小说欣赏》在“话题”呈现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话题选择难度适中

这八个话题与小说这一体裁紧密相关,是欣赏或者研究小说会考虑的一些基本元素,这些元素也是获得广泛认可的,存在的争议也表较少;而这些话题,特别是其中的基本话题,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水平,是中学生在欣赏小说,特别是外国小说时最需要了解也是最需要学会运用的基础元素,而延展话题则是为学生提供更多方面的考虑,这种理论知识上形成的梯度,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接受上能够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编者曹文轩在《外国小说欣赏》前言中也提到“话题的深度,既不按当下高中生的上等水平设定,也不按当下高中生的低等水平设定,而以高中生的中等水平作为参照。”而选择这些难度适中的话题,也符合《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在“小说与戏剧”系列的课程评价――“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对作品人物、情节、场景等产生具体的感受,能否在阅读中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有独到的见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

2.话题阐述深入浅出

编者在表达话题的内容上也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以多举例,多提炼,少纠缠名词术语的方式,将专业化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大致看懂基本话题,也让学生进入一个新境界,感受到学习外国小说的新视角,同时通过延展话题也将欣赏外国小说的难度展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教材第六单元的话题是“结构”。书中认为“结构是一个‘容器’”,“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而这在《小说门》中是没有具体说明的;另一方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对于小说元素具体阐释,《外国小说欣赏》结构话题中的“层层推进”就来源于《小说门》中,结构形态中的“层递”,但两者在语言表述上有着明显区别:

“古典小说常采用层层推进的结构。这种小说线路比较清晰,并且有规律性的频率。即使是在规模较大的小说中,存在主线与复线,或者几条平行的线索,小说家也可以让节奏感一直有条不紊地保持到结尾。”――《外国小说欣赏》

“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小说结构。古典形态的小说,十有八九,都是这样一种结构。这种小说线路较为清晰。它虽然并不是大路朝天笔直一条,但它的弯曲也是清晰的,并且有规律性的频率。起、落、起、落,或起、起、落、落,总会有一种明快的运行节奏。可以是只有一条脉络纵贯全文,也可以有复线一并向前。后者情况相对复杂一些。越是大规模的小说,就越有可能有复线的设置――只有一条脉络会大致单调。复线与主线还会交叉,并发生感染,互为对峙又互为融合。有时,复线会融入主线而消失,有时,在融入后又会生出复线。……”――《小说门》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古典小说这一层层推进、层递的结构,教材的描述简练、通俗,易于学生理解,而《小说门》则更加丰富和详细,也有更理论化、专业化的术语。如果说前者是“严谨的教材语言”,那么后者语言则有着明显的“曹文轩风格”。

深入浅出的另一鲜明特征就是在阐述话题时“多举例”。在阐述话题的过程中,首先自然有针对这一单元的两篇选文来进行赏析的。如在阐述“层层推进”这一结构时,就结合了这一单元的精读文本《牲畜林》;在阐述话题时,又引入了大量的外国小说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受到认可、肯定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或给出相关片段,或整体概说,这些例子既使抽象的话题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话题,吸收知识,又为学生欣赏外国小说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视野。

话题的编排是《外国小说欣赏》的一大特色,也是教材在编排上的创新之处,肯定这一突破的同时,笔者也存在一些疑问:

1.话题选择的理据

《外国小说欣赏》和《小说门》的紧密联系不言而喻,教材也选择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适中的“话题”,但纵览《小说门》,其包含的小说知识非常丰富,有许多元素在笔者看来也是值得或是有必要让学生掌握,或者说是进一步学习的,如“时间”、“空间”两大元素,结构中除“层递”之外结构的几个形态(双拱、串联、镶嵌、框架、环形、交错)……因此,话题选择的理据是不充分的,为什么选择这几个元素,而不是另外几个,为什么选择其中的这几个小点而不是另外几个,选择时的标准具体如何,编者并未给出明确的回答。而曹文轩在创作《小说门》时,也提到“这本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纯粹的学术著作,书中的观点虽然是经过长期大量阅读理论著作所形成的,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创作实践中所体悟到而形成的。”这虽是编者曹文轩的谦虚之语,但这八个元素的理论依据是不是足够,可能就会给人一些疑问。笔者认为,这八个话题是在欣赏小说过程中必须给予关注的,但从各自的内涵、外延来看,是不是属于同一层面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例如有些是小说整体(叙述、结构、虚构等),有些是内容局部(场景、人物、情节等);而有些话题部分甚至还出现一些冗杂,例如在“情节”这一话题中有“摇摆”,又有“结构”中提到的“危机”,难免会让学生在略显专业化的描述中产生疑惑;此外,在外国小说的欣赏上,小说的语言、小说修辞、荒诞化等等也是研究小说的热点,编者也可以适当跳脱出《小说门》,适当进行选择。

2.话题顺序的理据

正如上文提到的,有些话题关注的是宏观上的小说整体,而有些则是微观上的内容局部,进一步引出笔者的追问则是这八个话题的编排顺序的依据为何,内部逻辑是什么,是按照难易程度还是话题的重要程度或是其他,这些都不是十分清楚,编者也并未说明。在初中阶段及高中的必修课程中,学生也接触到小说的学习,必修教材教师教学涉及较多,学生学习较为熟悉的是传统的元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而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或侧重于实际应用,或着眼于鉴赏陶冶,或旨在引导探索研究。那么,选修教材必须考虑必修教材的情况,从教师的教学进度,学生的接受程度上来说,可以将一些传统的熟悉的小说元素安排在前面,再延伸新的元素与话题,建构小说知识系统,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而教材《前言》中提到的“对话题的阐释,以介绍文学常识为尺度,顺便勾画外国小说在某一方面的变化脉络。”以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变化脉络的勾画是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的,教材也没有通过话题板块,将变化脉络解释成明确的条理和头绪,还需纵深挖掘,浅易解释。

3.话题与选文的侧重

《外国小说欣赏》以“话题”为核心来指导单元编排,这是其特色与突破,但强调小说的相关知识到鲜明突出的地位,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但是否会削弱其文学性,忽视学生独立的情感体验,也是值得思考的。这一编排方式对小说元素进行集中阐释,使得在教材中小说专业化、理论化的知识的比重逼近与小说选文的比重。为了阐述知识,文本在教科书中是被当作“例子”来呼应话题,但选文本身又具有的经典地位,这就会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造成困惑,即学习中究竟是该以知识为重点,还是以选文为重点,另一方面选文的经典性也代表着其有强大的可读性,以简单的一个或某几个话题来解读是否会给学生造成单一指示,给多角度欣赏小说造成障碍也是一个疑惑。

参考文献:

[1]曹文轩,2002 《小说门》。

[2]《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3]张影,2011.4 《新课程背景下的外国小说欣赏课教学探究》。

第6篇:前方曹文轩范文

现在的大学生往往以严谨务实见长,羞于张口,不擅表达,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思辨能力,挖掘和培养优秀辩论人才,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同学们之间互动,我班决定举办一场辩论赛。

二.活动目的:

举办辩论赛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口才、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了班级气氛,也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动,使同学们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举办比赛扩大本班学生的知识面与交际能力。

三.活动人物,时间及地点

1.人物:11级嵌入式班全体同学

2.时间:初步定在3月30日晚上7点—9点

3.地点:待定

四.策划主办:11级嵌入式班心理委员曹玉灯,李青云,卫鹏,张子轩

五.活动具体安排:

1.活动前期安排

a.由曹玉灯于3月15日晚上开班会期间向同学们宣传此次活动,并向同学们发此次辩论赛通知。注:比赛胜利的一方和最佳辩手发送礼品作为纪念奖励(奖品由蔡定康比赛前去准备)。

b.曹玉灯于3月15日晚上向同学们征集辩论赛的主题(具体征集方式由曹玉灯选择)。于当天晚上定好辩论赛的主题。

c.于3月15日晚上参赛者报名公告。(当晚征集正辩、反辩辩手各4人、支持人1名)。

d.正反辩辩手于比赛前收集资料,并互相讨论,学习如何辩论。主持人看辩论视频,争取比赛期间井井有条,有条有序。主持人在比赛前要找好并熟悉记时器。

e.活动前曹玉灯、卫鹏、李青云及张子轩商量比赛时间及教室(比赛时间最好在3月16号决定)。并在争取大家的意见之后,由张子轩通知同学们比赛时间及比赛地点。

2.活动当天安排

a.比赛当天6点半之前,曹玉灯负责安排人布置好比赛现场。布置好现场后等待其他同学的到来。辩手提前10钟进入比赛现场。蔡定康要带好奖品。余茜带好数码相机。

b.其他同学提前5分钟进入比赛现场。陈欣在7点钟点名。点完名由主持人主持比赛。

c.比赛结束后,由在场的观众根据辩手在场的表现现场投票选出优胜的一方和最佳辩手。优胜的一方每人获得奖品,最佳辩手也获得相应的奖品。

3.活动后期安排

a.在场的同学们将现场打扫干净并将东西放回原位。

b.余茜将当晚的相片收集起来,传到我们班的qq群相册。

六、活动注意事项:

1.整个活动必须在学校有关法律法规,在协会规章制度下进行,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2.整个活动不得扰乱正常教学顺序,不得干扰其他学生正常学习生活。

3.整个活动需注意安全。比赛完同学们需回寝室。

第7篇:前方曹文轩范文

《巴别塔尖》是曹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极为看重的一部作品。他在2005年大学临近毕业之时着手写作,此后几度修改,印成了一本供同道内部交流的装帧朴素的书,2012年,他又经过较大规模地修订之后,纳入了篇幅浩瀚的长篇系列《昆仑秘史》之中,作为这个探讨世界文化源出一脉、以参悟世界本相为主旨的大河故事的“前史”正式出版。大凡从事写作的人,多有“悔其少作”的倾向,为曾经的青涩、粗率而汗颜,而曹谁却对这本“少作”情有独钟,甚至因为照应《昆仑秘史》系列整体的结构设计对最初稿本叙述方式的必要调整也颇感遗憾,认为这些改动使原作的先锋性元素流失不少。曹谁心仪《巴别塔尖》的原因,是这本书蕴含着他青年时代一个狂野的梦想。

这个梦想就是建立一种合乎人类需求的世界大同秩序,其在少年曹谁的懵懵懂懂的臆想中是驰骋自我意志的“王治”形式,在青年时代则是借用《旧约・创世纪》的典故建立象征意义的联合各民族的“巴别塔尖”,其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合一天人、融合古今、合璧东西”。曹谁的整部《昆仑秘史》就是勾勒了这一非凡梦想实现的路线图,而作为“前传”的《巴别塔尖》则展示了理想国建立之前人类生活的混沌状态,秩序混乱的世界乖戾荒诞,光怪陆离,那些陷于令人惊悚和绝望的现实泥淖中的人们的挣扎、抗议和最后逃离的经历,成为迫切追逐梦想,改善人类生存秩序最直接的理由。

《巴别塔尖》讲述了主人公轩辕赛特前世今生的故事,主体部分是处于今世的轩辕赛特在巴别国帕米尔堡大学的经历。虚拟的巴别国是作者抽象而成的一个“不存在的存在”,其中隐喻的性质不乏文化批判意味。巴别国以超人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建立了一个极权体制,撒谎成性,漠视人的自由和正常欲望,而轩辕赛特就读的帕米尔堡大学更是一派荒诞不经的景象,其校规经常在封闭循环的论证中,限制学子思想与行为的自由,比如关于请假的规定,“请假必须亲自请,但是假如还可以送来假条,便证明仍然可以上课,所以便不予准假”,这无异于“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这充斥了黑色幽默的校园世界里,教师不学无术、颟顸腌,学生心灵空虚、放浪无羁,教师中唯一一个貌似有哲学智慧的诸葛摩尼教授只能不证自明地将超人哲学视作统领一切科学的准则,让学生无条件地接受与服从,目的是在为巴别国的超人党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巴别塔尖》对巴别文化荒芜景观的展示有着类似于奥威尔《1984》、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一类反面乌托邦寓言小说的品质,曹谁用戏谑的笔墨对禁锢思想的极权治下个人权利的被损害和精神世界的简单粗鄙进行了嘲讽,这一切的来源既有自己求学经历中对现实校园生活存在弊端的体认,更源于他对人类历史中极权罪恶的理性认知,在小说中,曹谁借轩辕赛特之口道出了极端主义理论的本质,“所谓真理只是一种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的总结而已”,世上“根本不存在有统摄功能的哲学”。

《巴别塔尖》中有着神奇的前世经历,并且命定是摩尼教明尊的主人公轩辕赛特以及他周围的朋友与帕米尔堡大学的氛围格格不入,原本他们试图适应学校实际上也就是巴别国的规则,但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天性和坚守的理想信念不允许自己与环境和解,于是,他们疏离学校也疏离了社会,搬出学校宿舍,租住在一所名为“巴别塔尖”的别墅中,开始了他们对理想国的想象:诚实成为人类遵循的唯一道德原则,建立契约式的国家组织形式,断绝血缘联系而以充分的国有化和公正的资源分配消除阶级差异从而获得真正的平等。他们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并不止于高谈阔论和理论探讨,而且付诸实践,实践之一便是组织正义俱乐部,准备惩恶扬善,因为“当我们得不到正义时,就只能自己寻找正义”。可以看出,他们的构想基于中西方政治哲学中的诸多资源,既有中国传统“德治天下”的元素,也有西方自柏拉图到无政府主义的种种观念,这些碎片并没有融合为自洽的体系,但其价值取向非常明确,那就是对公平、正义、自由的崇奉。正是由于他们秉持虽呈碎片化却无比坚定的信仰,势必与周遭的环境发生了碰撞,当他们最终无法容忍精神压抑,选择了逃离,小说的结尾处,轩辕赛特领受重整摩尼教的使命,进入时间通道,去另外一个世界开始九死不悔追逐梦想的历程。

曹谁在《巴别塔尖》用疏离――逃离为线索的虚拟故事,表达了对一个文化失范世界的绝望与否定,进而强化了创造文化大同世界的梦想。同时这本书又是在书写自己的青春经验,是一部青春型的写作,热情、率真、不拘格套,我们可以依据漫长的小说史所堆垒的关于小说的标准衡量这部作品,发现此作针脚不够严密,形象符号化,叙述缺乏节制等不足,甚至会发现价值观念中的某些裂隙,比如崇尚平等的皇甫刎我用他人照片铲狗屎,理由是“有的人的照片是用来嵌在镜框中怀念的,有的人的照片是用来撕开铲狗屎的”――这已然是对平等观念的亵渎,但我们却不能漠视其中蓬勃而出的青春激情和旺盛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或许,青春之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正在于精神中不可遏制的不羁与狂放,仿佛冲进瓷器店中的猛牛,对一切规则与秩序有一种颠覆和重建的冲动,其莽撞行为的驱动力则是基于对不圆满现实的愤怒和对梦想的憧憬。因此,可以说,《巴别塔尖》的写作,既是曹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理解和态度的表述,同时又是一次对于小说成规的挑战。

第8篇:前方曹文轩范文

关键词:语言;视角;修辞

曹文轩说过:“美是文学的基础,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是我们得以升华的动力。”因此,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他一直努力去提倡美,诠释美,企图用美来净化人的心灵。在他的笔下,人和物都饱含诗情画意。支撑其整部作品的是一个个富有灵性的人物和人性之美。可是让这些人物活起来的,除了思想外,便是构筑全篇的语言。

一、淳美语言特色形成的原因

(一)大量叙述语言的使用

《草房子》之所以会形成淳美风格的一个原因便是作者大段大段的使用描写。无论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极尽叙述之能,用叙述的语言娓娓道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油麻地景色的描写,特别是对草房子的描写,使得我们阅读《草房子》之时脑海中荡漾的总是那一栋栋在阳光照耀下泛着金黄光芒的草房子。而几乎通篇的叙述语言使得作者极尽语言的修饰之功能,充分调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清新之中不乏雅致。于是油麻地的人与物在强大的语言包装下凸显其淳真与淳朴特色。

(二)独特的叙述视角

叙述需要视角,作者所采用的视角便是桑桑这样一个儿童视角。这也是一直以来《草房子》被当做儿童作品的原因。桑桑天真可爱,富有童心与童趣,有着属于那个年龄的顽皮与淘气。作者巧妙地把桑桑从七岁到十四岁的人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人物串联起来,由桑桑这根主线相串联。在小桑桑的世界中,油麻地的一切都是既美好又新鲜:嘲笑秃鹤并抢帽子戏弄,见到纸月后的别扭行为,给老师当小情报员的兴奋,唱童谣时候的天真,夏天穿棉衣棉裤哗众取宠,与秦大奶奶祖孙亲情,对杜小康羡慕嫉妒与敬佩,以及后来面对死亡时对妹妹表现出的哥哥对妹妹的疼爱。这些都是通过桑桑的视角叙述描写出来的,因桑桑的单纯所以一切都是美好的,进而呈现在读者眼中的便是桑桑眼中的油麻地的那美好的一切。

(三)作者美学追求的影响

曹文轩说:“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好的小说,尤其是儿童文学应该像诗,或含有诗的种子。”因此他一直追求着自己的美学追求。曹文轩的作品多是儿童作品,他努力为孩子们勾勒出一个个温馨优美的神话,那里住着美好。因此在践行着美学原则的同时自然形成了他清新质朴的语言风格。无论是《红瓦》、《细米》、《青铜葵花》还是这本《草房子》,当你翻开书页后都会被作者的语言深深吸引,随着语言渐渐走近曹文轩美的王国。

二、淳美语言特色的具体表现

(一)淳美语言特色体现在叙述人语言上

1、叙述人语言的散文化

《草房子》中人物对话并不是很多,而是运用散文化的叙述与大段的描写构筑全篇的,故事便是在叙述人的叙述中开始的。“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

作者运用散文化的语言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意象世界,淳美的语言开始慢慢展现出来。作者用长短结合的句子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特写镜头:秋天的午上、男孩桑桑、房顶。然而高明的作者并没有告诉好奇的读者这个男孩在干什么,而是将镜头拉开,转为长镜头向远方伸展开去。如絮的白云飘远,枯叶在秋风中打旋飞落,作者充分调动语言的强大魅力,准确地运用各种色彩形容词以及动词,将一幅极美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清新自然,美好简单,散化而优美,却极富感染力。

2、叙述人语言的哲理化

叙述人经常在文中对人物、事件给予评价、发表议论。而这些评价与议论往往优美且极具哲理化,作者没有采取干枯的说教,而是运用抒彩的语言有意无意的表现出来。“他有了一种拿了入场券,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提前进入了场内的优越与得意。”这句话显然不是上四年级的桑桑能说出来的,而作者则是借用叙述人的视角将桑桑能成为蒋一轮与白雀之间的信使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表现出来。这是叙述人对桑桑得意心情的评价,既准确有形象,寓含着共性哲理性的思想,可是又不苦涩干燥,反而淳朴贴切,让读者自然而然地便接受了。

3、叙述人语言的诗化

作者在一些事件的叙述描写上往往用诗意的语言去淡化那个时代特有的悲伤与残忍的事实。“在这几十年里,他们没有白天与黑夜,没有阴天与晴日,没有炎热与寒冷。他们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欲望:穿一件新袄遮挡风寒的欲望,吃一片西瓜解除暑渴的欲望,将自己放在床上消解一下疲倦的欲望,煮一碗红烧肉润一润枯肠的欲望。”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写秦大奶是如何的拼命地劳作才换得她的那一片地的,这样我们便知道秦大奶奶是如何舍不得她的那片地,因为那是他用自己和丈夫的生命换来的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秦大奶奶与丈夫勤苦劳作的场面在作者的诗意描写下有一种辛勤的劳作美。中国农民的勤劳能干,艰苦朴素的品质彰显其中。

(二)淳美语言特色体现在人物语言上

秃鹤因秃头在遭到同学们的时候与父亲有一断对话,秃鹤只说了“没人欺负我”、“我就是不想上学”这么两句话,作者就将这个孩子的倔强、委屈、自尊等情绪形象简练的表现出来了。这是属于孩子的语言,属于一个自尊心受到伤害,企图逃避却又在父亲面前委屈的小男孩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当桑桑和阿恕抢了秃鹤帽子羞辱的时候,他反复重复着一句话“还我帽子”仅仅是这几个字的重复就将秃鹤在桑桑夺走帽子后的感到被羞辱、委屈、倔强,受到伤害的心理淋漓尽致表现出来。

唱着乡谣的桑桑透着孩童的天真与淳朴。当他穿着小白褂上学的时候同学们问他是否要相亲的时候,他用“去你的”来反驳,已经暴露了他的害羞,他却要掩藏自己的害羞与自我的一点点小骄傲。所以当人们哄他的时候,他还会羞恼。作者曹文轩善于运用孩子们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乡村孩子们淳朴的同时真切表现出了童年时代孩子们特有的真实与童真。这样的语言不仅表现出了人的淳美同时也加重了整个文章的淳美基调。

(三)淳美语言特色体现在修辞上

文中比喻比比皆是,作者的比喻的独特之处是比喻视角奇特。从儿童视角来寻找喻体,显得童真而可爱,却又不失优美。文中拟人手法更是层出不穷,作者的使用的比拟同样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的,生动且富有情义。

三、总结与评价

《草房子》以质朴自然无雕饰的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淳美的文字、略带伤感的故事、细腻的描写,带着我们随着油麻地的人欢乐而欢乐,悲伤而悲伤。这是作者笔下的童话王国,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时常在心中憧憬向往着的纯真世界呢?在那里有欢笑有泪水,但更多的是爱。都说语言是文学的基础,它就仿佛如砖一般严丝砌合整部作品,使之坚固完整。《草房子》淳美的语言也为整部作品增加一股高雅文学的气息,使之更加美丽动人。(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 曹文轩:草房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 曹文轩:感动,江苏少儿出版社,2001年版。

[3]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9篇:前方曹文轩范文

未婚先孕,德国“丈夫”蹊跷失踪

现年27岁的曹佳出生于北京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曹益轩和母亲陈楠都是大学教授。曹佳从一所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毕业后,进入德国一家公司的北京分公司工作。

2006年6月的一天,在公司举行的酒会上,曹佳与詹姆斯相识了。风度翩翩的詹姆斯虽然只有30来岁,却已是德国一家公司驻北京的首席代表。詹姆斯对曹佳一见钟情,而曹佳也很欣赏詹姆斯,两人聊得很投缘。酒会结束后,颇有绅士风度的詹姆斯驾车把曹佳送到她家门口,临别时要了她的手机号码。第二天,曹佳下班刚走出公司大楼,手机就响了,詹姆斯说在街对面的星巴克咖啡厅等着她。再次相会,詹姆斯直截了当地向曹佳表达了爱慕之情。他说他家在德国汉堡市,自己曾离过一次婚,没有孩子。两年前,他被公司派来北京工作,他非常喜欢北京,想永久生活在这里。曹佳虽然对詹姆斯有过一次婚姻感到不悦,但他的坦诚相待让她觉得这个德国男人是真诚的,更何况他还是年轻有为的精英。在随后的交往中,两人感情急剧升温。不久,他们同居了。

2007年2月,曹佳发现自己怀孕了。当她满心欢喜地让詹姆斯和自己尽快办理结婚手续时,詹姆斯却说他必须等下次回德国时才能办理相关手续,并说:“要不,等结婚后再要孩子?”沉浸在幸福憧憬中的曹佳说:“我还是想生下这个孩子。结婚手续总是要办的嘛!”

考虑到自己怀了詹姆斯的孩子,而他曾多次表示将来想长期定居北京,曹佳便提出买套房子作为两人结婚的新房。詹姆斯面呈难色地说他在德国买了房子,手头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曹佳说:“我们把现有的积蓄拿出来,不够的跟我父母借,应该没问题。”

2007年3月,曹佳看中了位于北四环的一套住房,父亲曹益轩将自己的88万元存款划到曹佳的账户上,曹佳自己有36万元,詹姆斯也拿出36万元,凑够了160万元房款。办理购房签约手续那天,曹佳因为妊娠反应很厉害,便将银行卡交给詹姆斯去办理购房手续。詹姆斯回来后,曹佳发现购房合同上房主一栏里写的是他的名字,便问为什么没写她的名字。詹姆斯耸耸肩说:“我没带你的身份证,为了省事就写了我的名字。我俩写谁不都一样吗?”

曹佳心中有些不快,但她不想为这事闹得太不愉快,就没把这事告诉父母,担心他们知道后会疑虑多。况且。她相信詹姆斯不会有非分之想。

三个月后,曹佳和詹姆斯搬进新居。2007年7月底,詹姆斯突然说公司要派他回德国两三个月。曹佳着急地说:“我马上要生了,你能不能和总部说说,先不回去?”詹姆斯为难地说:“工作上的事我做不了主。不过,我会尽快回到你身边。”

8月初,詹姆斯回了德国,这一走便杳无音信。曹佳多次拨打詹姆斯在德国的号码,却说停机了。曹佳心急如焚,挺着大肚子跑到詹姆斯工作的办事处询问,却被告知詹姆斯已经辞职。曹佳顿时感到天旋地转,一下子跌倒在地,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赶紧将她送到医院。醒来后,曹佳拨通父亲的手机说:“爸,我被詹姆斯骗了……”受了刺激,曹佳身体非常虚弱,只得住院保胎。她整天以泪洗面,吃不下、睡不着,每天要接受输液。曹益轩夫妇轮流陪伴着她。

9月底,曹佳剖宫产下一个3公斤重的漂亮女孩。看着女儿那酷似詹姆斯的眼睛和高鼻梁,曹佳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出院后,曹益轩夫妇为女儿请了保姆,并三天两头地去看望女儿和外孙女。一天,曹佳整理东西时,发现抽屉里的一些首饰不见了,那份购房合同(房产证还没办下来)也不见了。看来,詹姆斯早有预谋,曹佳不禁追悔莫及:自己以身相许的“高素质”德国“丈夫”竟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曹佳打定主意,等女儿长大些,就去德国找詹姆斯,让他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

又起波澜,

德国女人索要房产

可还没等曹佳去找詹姆斯算账,2008年1月初,一个叫苏菲的30多岁的德国女人突然敲开曹佳的家门,一口气说了一番话,令曹佳惊愕万分:“我是詹姆斯的妻子,詹姆斯于2007年8月底出车祸去世了,依据他的遗嘱,他所有的财产都由我和儿子继承,其中包括你居住的这套房子。”苏菲从包里掏出各种证件放在曹佳面前说,“这是我和詹姆斯是合法夫妇的证明,这是他的遗嘱、死亡证明。如果你不信,可以去查证。我这次来,是要收回这套房子,请你在一个月内搬出去。”

曹佳抓起遗嘱一看,上面确实写着詹姆斯在德国及中国的一切财产,都由妻子和儿子继承。这是一份公证遗嘱,日期是2007年8月14日。也就是说,詹姆斯一回德国就公证了这份遗嘱!曹佳简直要疯掉了。

苏菲说:“你和詹姆斯的事,他已经都告诉我了。他辞职离开中国,就是想彻底离开你。为了表示对我的忏悔和补偿,他主动去公证了这份遗嘱。”曹佳激愤地说:“是詹姆斯骗了我,他骗我说他离婚了,还说他没有孩子……”苏菲说:“现在追究这些没意义,你尽快搬家吧!”曹佳气愤地说:“你休想!买这房子的钱绝大部分是我和我父母出,的,詹姆斯无权处置!”苏菲说:“购房合同上写的是詹姆斯的名字,房子属于他的个人财产。你说买房子的钱大部分是你和你父母出的,你有证据吗?”曹佳一时语塞。苏菲临走前咄咄逼人地下了最后通牒:一周后就要出售这套房子。曹益轩夫妇得知这一情况又气又急,冷静下来后,他们经朋友介绍找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的马律师。马律师告诉他们,找到能证明买房的钱绝大部分是由他们出的证据最为关键;即使没证据,房子归属权是詹姆斯,房子也不能完全归詹姆斯的前妻和儿子。按照法律规定,曹佳和詹姆斯的非婚生女儿与他的儿子具有同样的继承权。

在马律师的陪同下,曹佳又去与苏菲交涉。苏菲却说:“你说你女儿是詹姆斯的,有证据吗?如果你不能提供亲子鉴定证明,我就不能承认这个孩子是詹姆斯的。”曹佳又气又急,马律师安慰曹佳说:“别着急,想想看,你有没有保留詹姆斯的一些东西,比如牙刷或头发什么的。”曹佳马上说:“我有他的一缕头发。当初追我时,他是为了表示对我的爱剪下来的,封在一个瓶子里。詹姆斯还在瓶子上写上‘让我的头发永远陪伴你’,还有他的签名。”马律师兴奋地说:“这就足够了!”苏菲神情显得有些紧张。

第二天,曹佳带女儿去做了亲子鉴定,结果证明女儿与詹姆斯有血缘关系。苏菲又提出,即便如此,

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曹佳的女儿只能分得房产价值的六分之一。她可以把房子折价,付给曹佳六分之一房款,但房子归她所有。面对贪婪的苏菲,曹佳决定向法院。

2008年1月底,曹佳向法院递交诉状,主张自己现在居住的房子归她和女儿所有。曹佳在马律师的帮助下,到银行提取了2007年3月4日从曹益轩的账号向曹佳的账号划款88万元、3月9日曹佳的账户向房地产开发商的账户支付购房款124万元的证据。

2月底,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法院要求苏菲提供从詹姆斯的银行账户向开发商划款160万元的证据。苏菲拿不出来,但她又提出,购房款中确实有詹姆斯的钱。法庭依据詹姆斯欺骗曹佳的事实,最终判决:该房产归曹佳所有,为了维护受害人的利益,詹姆斯当初支付的购房款作为给曹佳的补偿金。

情不可欺,

跨国追索百万欧元

虽然赢了房产官司,但一想到自己被詹姆斯欺骗,曹佳既后悔又愤愤不平。曹佳记得詹姆斯曾跟她炫耀过,他的家族很有钱,他在德国也有投资。女儿既然是詹姆斯亲生的,她就有权利继承詹姆斯在德国的财产,要维护自己和女儿的合法权益。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曹佳脑子里冒出来:要不要去德国打官司?曹佳有女儿亲子鉴定的铁证,如果詹姆斯的家族确实富有,她完全有可能为女儿赢得一笔不菲的抚养费,而且可以出一口被詹姆斯骗、受苏菲气的恶气!

曹佳把这一想法告诉了马律师,马律师表示支持。为了摸清詹姆斯在德国的财产情况,马律师请他在德国汉堡定居的同学李向东先生帮忙调查。

一个月后,李先生反馈回来的消息令人震惊:詹姆斯没死,他与妻子苏菲也没离婚。当初詹姆斯追求曹佳,完全是因为空虚寂寞。不承想,他在北京和曹佳同居的事被一个回国的同事说漏了嘴,苏菲得知后扬言要与他离婚。詹姆斯不想因为离婚损失大部分财产,也不想为一个并非真爱的中国女人失去妻子和儿子。于是,他向公司提出辞职,却骗曹佳说公司派他回国,玩起了“失踪”。

此外,詹姆斯的家族确实很有钱,詹姆斯在汉堡和柏林共有三处房产,在当地的汽车公司、服装公司都占有股份,还拥有奔驰、宝马轿车各一辆。可尽管他很富有,但他为了讨好妻子,避免离婚导致失去妻子、儿子和大部分财产,他还是偷偷将那份写有自己姓名的购房合同带回德国交给了苏菲,并伪造了一份他的死亡证明,“公证”了一份遗嘱,让苏菲去北京找曹佳索要房产……

李先生最后说:“在德国,一个人一旦丧失信誉,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詹姆斯为了扑灭妻子的‘离婚之火’,竟然敢玩火伪造文书,要妻子到中国来堂而皇之地索要本非完全属于他的房产,恐怕是他觉得自己相当高明,中国人很好欺负的缘故吧!”

曹佳做梦也没想到,詹姆斯居然使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坑害自己。那一刻,她下定决心马上就去德国打一场跨国官司。曹益轩夫妇得知女儿的决定,担心地说:“你身体这么虚弱,孩子又还没断奶,你一个弱女子在德国举目无亲的……要不,就算了吧!”曹佳坚定地说:“不,我一定要让詹姆斯知道,中国女人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他必须对自己的女儿负责!”

曹佳一边为赴德国跑签证、兑换欧元,一边狠心地给女儿断了奶。看着襁褓中的女儿,她心如刀绞,抚摸着女儿说:“妈妈这样做也是为了你呀。”由于为买房花光了积蓄,而在国外打官司请律师费用很高,她只得又向父母借了5万元。

10月,曹佳终于拿到了签证,她向公司请了一个月假。10月8日深夜,她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登上了国际航班,历时10多个小时,终于到达了汉堡这座德国北部美丽的港口城市。为了省钱,曹佳在李先生夫妇帮助下,在离汉堡市中心很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小房子。

第二天,曹佳按李先生提供的地址,找到了詹姆斯在汉堡的家。一个女佣告诉她,詹姆斯一家很少住这里,平时都是她来打扫房子。曹佳又找到他在汉堡的另一个家,却被女佣告知他们全家度假去了。曹佳不甘心,又赶到柏林,找到詹姆斯在柏林的家,仍然吃了闭门羹。返回汉堡,曹佳又找到詹姆斯拥有股份的那家服装公司。公司秘书也说詹姆斯度假去了。曹佳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对方上下打量了她半天,然后说不知道。

半个多月过去,曹佳仍不见詹姆斯的影子。一天晚上,在回住处的路上,曹佳突然被两个男人拦住,其中一个问她是不是中国来的曹佳。曹佳点点头,刚要问他们是谁,那个男人一拳将她打倒在地,抢了她的包就跑了。曹佳好半天才挣扎着爬了起来。她猜测,这应该是詹姆斯获悉她来德国后,派人来警告她。

詹姆斯的卑鄙行经更激起了曹佳的斗志,她发誓要让詹姆斯付出代价。幸好那天,她将一部分钱放在了贴身的口袋中,不至于损失殆尽,但如果继续待在德国,靠这点钱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为此,曹佳每天只能啃面包、喝凉水。可眼看钱就要花完了,詹姆斯还是没露面。

曹佳正一筹莫展时,母亲打来电话,说她的假期已经过了,公司催她赶紧去上班,否则就要辞退她。曹佳对母亲说:“不找到詹姆斯讨回公道,我绝不回去!”她让母亲把她的房子抵押出去,再给她汇笔钱准备用于打官司。母亲拗不过曹佳,只好先借了20万元给她汇去,随后把她的房子抵押了,拿到钱后还了债。不久,公司真的将曹佳辞退了。

鉴于詹姆斯始终不露面,曹佳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李先生介绍下:曹佳聘请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律师约翰。很快,约翰就通过相关渠道拿到了詹姆斯的电话号码。他告诉曹佳,每次和詹姆斯通电话,都一定要录音留作证据。

曹佳拨通了詹姆斯的电话。一听到曹佳的声音,詹姆斯就大声吼:你赶紧滚回中国去!否则。你别想再活着回去!”曹佳毫不示弱:“你这个的骗子,如果你还有一点人性,就要对自己的女儿负责!”没等曹佳继续说下去,詹姆斯就挂掉了电话。连续几天,曹佳给詹姆斯打了多次电话,但詹姆斯始终态度强硬,丝毫没有诚意。

约翰决定亲自出面与詹姆斯交涉。他打电话给詹姆斯,说自己是曹佳的律师,如果詹姆斯再不肯露面,曹佳将会以重婚罪、诈骗罪向法庭控告詹姆斯。这一招果然见效。詹姆斯终于同意与曹佳见面商谈女儿的抚养费问题。

在约翰律师陪同下见到詹姆斯时,曹佳真恨不得上去撕碎了他,但她克制住自己。詹姆斯傲慢地问:“你想要多少钱?”曹佳反问:“你说应该一次性给女儿多少抚养费呢?”詹姆斯说:“最多10万欧元。”曹佳气愤地说:“体自己算算,你把儿子抚养到18岁需要多少钱?10万够吗?另外,你欺骗了我的感情,毁了我的一生,又该赔偿我多少精神损失费呢?你必须支付100万欧元!”詹姆斯死活不答应。

之后,曹佳和约翰律师又与詹姆斯多次交涉,詹姆斯都一口咬定只付10万欧元。无奈之下,曹佳准备向当地法院詹姆斯,她还联系了当地媒体,准备接受采访。鉴于打官司费用较高,时间又拖得比较长,约翰律师体恤曹佳经济状况不佳,决定在正式前敲山震虎,逼詹姆斯妥协。他打电话给詹姆斯,说曹佳手里有足够的证据,包括詹姆斯夫妻伪造的“死亡证明”和詹姆斯的“遗书”,以及曹佳来汉堡后与他的全部通话录音。约翰直言,如果詹姆斯再不妥协,曹佳马上就会把这些证据交到法院,同时向媒体公布。听了约翰律师的话,詹姆斯不寒而栗,几小时后,他就主动打电话给约翰律师表示愿意和解。詹姆斯在当地也算得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害怕事情被曝光。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