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维生素b12范文

维生素b12精选(九篇)

第1篇:维生素b12范文

维生素B12有哪些生理功能?

参与、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分裂和成熟,维护正常造血机能,可预防和控制恶性贫血的发生。

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以辅酶的形式间接参与三羧酸循环。参与髓磷脂的合成,在维护有鞘神经纤维的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参与叶酸代谢,是叶酸活化利用的前提因素,因此可增加叶酸的利用率。

可活化氨基酸,促进核酸的生物合成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增强体力,消除烦躁不安,促使注意力集中,增进记忆力与平衡感。

有研究发现,维生素B12可以通过保护神经细胞而降低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的几率;维生素B12还可以通过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正面影响男性生殖功能。

在临床上,维生素B12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用于神经疾患(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等)、肝脏疾病、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对治疗心烦易怒、健忘也有辅作用。

缺乏维生素B12的危害是什么?

维生素B12缺乏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常见缺乏症状多为身体虚弱、体重减轻、易疲劳、精神忧郁甚至异常、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抵抗力降低、贫血、神经和周围神经退化以及舌、口腔、消化道黏膜发炎等,严重缺乏者会出现恶性贫血。

哪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B12?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2主要由食物提供,而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动、植物不能制造,尤其是植物性食物,基本上不含维生素B12。所以,膳食中的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动物内脏(牛肝、牛肾、猪肝、猪肾、猪心)、水产品(鱼、虾、蟹类)、牛奶、瘦肉等,鸡蛋、豆豉中含量也较多。

常见食物维生素B12的含量

维生素B12在100 ℃加热30分钟或120 ℃加热15分钟的情况下就会分解,酸性或碱性环境、阳光的照射、大量维生素C等因素也会使其功效降低,所以在烹调时应多加注意。

哪些人需要补充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进入到人体内,需要与体内的一种特殊的成分结合形成复合物,才能被回肠吸收。这种成分是胃黏膜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称为“内因子”。“内因子”可以保护维生素B12不被胃肠中的消化液所破坏,有利于其在回肠经扩散吸收入血。维生素B12在肠道内大约需要停留三个小时才能被吸收。但如果“内因子”缺乏,即使膳食中维生素B12来源充足,也会造成吸收障碍。所以,一般来讲非素食主义者不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但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部分或全部胃切除手术后、寄生虫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专家建议,素食同时不食用蛋和奶制品的人应适时补充维生素B12;经常应酬而大量饮酒者也需补充维生素B12;有些老年人经常会对维生素B12吸收困难,可以通过注射予以补充;蛋白质食用较多的人必须摄取更多的维生素B12。但是,维生素B12一般不可静脉给药,静滴或静推都有可能引起意外发生。

对于因内因子缺乏而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者,腹泻、肠切除或肠道寄生虫而致的维生素B12吸收障碍的人,哺乳期、妊娠期妇女,长期禁食者,吸收不良综合征、肝硬化及其他肝脏疾病,反复发作的溶血,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病人可需要通过注射避开胃肠液这道屏障,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B12的需求。

第2篇:维生素b12范文

王师傅退休后健康状况一直不错,老友们都说他看上去至少比实际年龄要年轻10岁,可最近却有点感觉不妙,走起路来不再像以往那样踏实,两脚有点发飘,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晚上起夜小解尤为明显。老友们听了他的诉说,纷纷分析起病情来,有的怀疑血压升高了,有的则说可能是脑血管出了麻烦……最后的一致意见是上医院弄明白。然而,医生的最终检查结论却出乎所有人的意外:王师傅的血压与脑血管都正常,只是体内的维生素B12含量比常人少了1/3,诊断为维生素B12缺乏症。

人们对维生素B12的了解程度虽远不如维生素C,但大多略知一二,比如缺乏可引起贫血,而且这种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不太一样,表现为红血球数量减少但体积增大,大细胞贫血由此得名。不过,像王师傅这样引起脚步不稳却从未听说过。看来,中老年人多了解一些维生素B12的知识,对于平安过晚年大有裨益哦。

B12缺乏不只引起贫血

维生素B12又名氰钴胺,是人体内唯一一种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看上去颜色深红,故又称为“红色维生素”。功能之一就是作为人体造血的重要成分,参与红细胞生成的生化反应,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血红蛋白合成,影响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人体缺乏的直接后果就是制造红血球的生化反应失去正常运作能力,致使DNA与血红蛋白合成过程障碍,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随之减少,大细胞贫血遂告形成。

然而,不少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二就是B12在维持神经细胞健康中所承担的使命,即保障神经细胞的功能稳定性及其髓鞘的完整性。一旦B12不敷需要,神经细胞就会发生病变,出现种种神经精神症状,大体可归纳为3类:

1,中枢神经病变,如痴呆、帕金森病及脑血管病等,患者抑郁、嗜睡、易怒甚至躁狂。

2,脊髓病变,如亚急性脊髓变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步态(王师傅可谓典型例子)。

3,自主神经病变,如大小便障碍、多汗、手颤等。

不仅如此,新近发现,维生素B12还参与松果体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控,能显著改善睡眠。这一点已获得日本睡眠专家的证实,他们给一批失眠患者服用维生素B12,仅仅几天睡眠情况即有好转,停止服用后失眠又“卷土重来”。另外,美国研究人员以1000多名65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的调查显示,血液中维生素B12含量较高的老人,认知能力要好于缺乏这种维生素的同龄者,缺乏B12可能会加速老年人的智力退化。换句话说,B12不仅可帮你逃离贫血以及种种神经精神异常,还能给你一个好睡眠,并减缓随着年龄老化而引起的智力衰退,让你健健康康度晚年。

数字警示B12缺乏的普遍性

严峻的现实是,维生素B12缺乏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统计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维生素B12缺乏症比比皆是,尤以非洲、印度、南美洲和中美洲等地最为严重;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社区老人维生素B12缺乏的患病率也达到12%,住院老人更是高达30%~40%。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估计发病率只会高而不会更低。

其实,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B12仅2~5微克,是生理需求量最少的一种维生素,只要三餐膳食均衡,应该能从食物中足量摄取。可为什么偏偏出现了如此普遍的缺乏现象呢?除了B12会随着年龄老化而减少的生理变化外,以下因素难辞其咎:

1,长时间吃素。维生素B12的“势力范围”较窄,主要分布于肉、蛋、奶类等动物性食品中,素食中含量相对较少甚至没有。有数据为证:高达92%的纯素食者血浆B12水平低于正常,而在不限奶制品的素食者中的比例降为64% ,不限蛋奶的素食者中只有47%。同样道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使你进入B12缺乏症的行列,落个与素食者“殊途同归”的不好结局。

2,胃肠疾病。中老年期胃肠功能减退,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高发,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吸收能力。同样有数据显示,约有10%~30%的老年人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处于不良状态。

3,长期嗜酒。许多贪杯的人经常痛饮后疏于进食,每一餐下来满肚子酒水,饭菜却吃不了多少。长此以往,会因吃得太少而出现维生素B12缺乏。

4,肠道寄生虫。如阔节裂头绦虫感染,可竞争性抑制人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与利用。再如贾第虫感染,可引起胃肠道吸收障碍而发生B12缺乏。

5,药物影响。如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二甲双胍,就有干扰B12的吸收效率之弊端,而中老年恰恰又是糖尿病等老年病的高发期。

B12缺乏的早期自查

维生素B12缺乏最常见的病变是大细胞贫血,其次则推各种不同的神经和精神异常,而且神经精神症状多在贫血之前出现,表现也形形色色光怪陆离,容易被人忽略或误诊为其他脑部疾病,王师傅就是“前车之鉴”。为求早期发现维生素B12缺乏,你不妨对照下面的表现,看看自己是否“中招”:

1,不明原因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2,舌头边缘或者舌尖部有发痒、发麻或者刺痛感。

3,前臂桡侧有白色点状皮疹“亮相”,随着病情进展皮疹开始干燥并脱落。

4,单侧或双侧手掌突发刺痛感和麻木感,并向手掌外侧缘蔓延,腕部背屈时更为明显。

5,口角出现疼痛感,有时可蔓延至嘴唇,表皮有脱落,但无水泡,且反复发作。

6,身体偶尔有轻微的电击感,常在一侧髋部或者上半身(沿肋骨)的多个部位相继发生。

7,行走后感觉呼吸困难,但没有胸痛。

8,单侧上眼睑或下眼睑莫名其妙地抽动。

9,脸部出现性质多样的疼痛,如颧骨部钝痛,前额部尖锐痛,或从颅骨经眼传递到鼻侧的疼痛。

10,单侧或双侧大腿后部,从髋部开始有放射状麻木感。

补足维生素B12有招

中老年群体B12的广泛缺乏引起了营养学家的高度重视。美国前不久公布的老年人“饮食金字塔”升级版中,特地将维生素B12列为老年人应注意摄取的4种养分之一(其他3种分别为纤维素、钙与维生素D)。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已有了上述B12缺乏的早期症候者,应毫不犹豫地将补充B12列入日常保健的事宜中。

首要一招是调整食谱,增加富含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类、鸡蛋、臭豆腐、豆豉、黄酱、酱油等。一般来说,动物性食品堪称B12的“富矿”,首推猪肝(每100克含B12达26微克之多),其次有羊肉(2.15微克)、牛肉(1.8微克)等。植物性食品中紫菜(与鱼肉相当)、海带、蘑菇、苜蓿、豆芽、酵母等也不少。总之,纠正纯素、偏食、挑食等习惯,坚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原则,你就不会有B12缺乏之虞。

其次是要改变烹调方法。维生素B12有不少弱点,如怕高温、怕酸碱、怕阳光等。所以,保存富含B12的食品要避光储藏;烹调时须注意掌握好火候,控制好时间,不宜过度煲煮,尽量减少烹调招致的损失。

第3篇:维生素b12范文

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是惟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作用是作为甲基转移酶的辅因子,参与了体内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保证了婴幼儿的正常发育。此外,它还保护叶酸在细胞内的转移和储存,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2、维生素b12的功能:

(1)促进甲基转移。

(2)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使肌体造血机能处于正常状态,预防恶性贫血;维护神经系统健康。

(3)以辅酶的形式存在,可以增加叶酸的利用率,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4)具有活化氨基酸的作用和促进核酸的生物合成,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它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5)代谢脂肪酸,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被身体适当运用。

(6)消除烦躁不安,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及平衡感。

第4篇:维生素b12范文

关键词:内关;维生素 B12;呃逆

呃逆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逆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特性病症,中医称为"哕",认为发生呃逆的原因是胃气上逆,有寒热虚实之分。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机理主要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刺激有关。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形成顽固性呃逆。呃逆如果不能够及时治疗,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特别是对伴有心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笔者对我院71例呃逆患者行内关穴位维生素B12注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出现呃逆的患者71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71例患者均符合呃逆的诊断标准(胃气冲逆而上,声音短促,持续且无法自止,且常规性药物无法彻底环节的呃逆疾病判定为呃逆)。71例患者中,男35例,女36例,年龄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4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9岁;实验组患者中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43岁。对照组35例患者与观察组36例患者从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来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进行肌内注射,1次/d,5mg/次;观察组患者选用0.5mg维生素B12,用一次性的5mL注射器对药液抽吸后备用,嘱患者采取坐位或者仰卧位的方式,正确选择内关穴,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针头和皮肤呈90°角垂直刺入0.5~1.2寸,待局部出现酸胀麻感之后回抽,没有回血时将药液慢慢注入1.5mL之后拔针,采取同样的方法将剩余的药液注入对侧,1次/d。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并进行比较。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呃逆的疗效评定标准建议: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内随访没有发作;好转:患者的呃逆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有所减轻或者发作次数有所减少;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明显缓解。

1.4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录入到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治愈患者26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9例,好转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呃逆祖国医学中称"哕证",俗称打呃,发病为气机逆乱所致。膈肌痉挛,主要是由于膈神经、膈肌、迷走神经或者中枢神经呃逆刺激后所引起的一侧或者双侧膈肌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吸气声门的突然关闭,如果痉挛持续超过48h却没有停止的患者,则称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如果持续发作不间断的话,有可能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本研究中选用内关穴,"内关、公孙胃心胸",可见内关穴不仅能宁心安神,还能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现代研究证实,针刺信息可直接到达脊髓、脑干直至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并由此中转与内脏各器官联系。就目前来说,采取维生素B12行内关穴位注射治疗呃逆所取得的效果显著。维生素B12参与体内的甲基转换与叶酸代谢,可以促进5-甲基四氢叶酸转变成四氢叶酸,而叶酸又是机体细胞成长及分裂的必需物质,一旦缺乏则容易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所以采取B12治疗顽固性呃逆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此次实验采取维生素B12行内关穴位注射治疗呃逆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维生素B12治疗呃逆,充分利用了维生素维生素B12促进叶酸生长的特点,的确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B12行内关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楚海波,董华丽,李和平,等.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5例[J].中国中医急诊症,2004,13(10):695.

第5篇:维生素b12范文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多西环素;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疗效观察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关节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过程[1]。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改善,牛羊肉的需求量增加,养殖业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布氏杆菌病由牧区向非牧区转移,且呈小范围、点状、分散的形式流行,有向非职业人群扩散的趋势[2]。布氏杆菌可通过直接感染及内毒素作用造成神经系统损伤[3]。针对神经系统损伤,近期研究显示,维生素B12对于神经细胞存在保护作用,能够增加细胞的生长代谢,减少细胞死亡[4]。多西环素是目前治疗布氏杆菌病最有效的药物,且副作用小,适用于任何年龄段。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维生素B12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5例患者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6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9~63岁,平均3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流行病学接触史:患者有密切接触野生动物、家畜、畜产品等病史,或生活在疫区,接触发病动物;(2)有头痛、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3)脑脊液改变早期类似病毒性脑膜炎,后期类似于结核性脑膜炎;(4)脑脊液布氏杆菌抗体阳性,从患者血、脊髓或脑脊液中分离出布氏杆菌,或者血清学凝集试验效价>1:160;(5)经过抗布氏杆菌治疗后病情好转;(6)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以外。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维生素B12 1000 μ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每日一次静点,共14 d;多西环素片200 mg,1次/d,口服,左氧氟沙星片200 mg,2次/d,口服;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给予多西环素片200 mg,1次/d,口服;左氧氟沙星片200 mg,2次/d,口服;连续治疗6周。两组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均相同,且无用药禁忌证。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体力和劳动能力恢复,血液布氏杆菌培养2次为阴性;(2)显效:体温恢复正常,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3)好转:各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体力和劳动能力有所恢复;(4)无效: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或治疗后虽有短时期改善,但易复发。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情况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好转,两组在发热和头痛的治疗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乏力、骨关节痛、脑膜刺激征、手足麻木、面瘫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中出现2例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和皮疹,3例食欲减退;对照组出现2例纳差、腹胀,2例皮肤瘙痒。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明显好转,并坚持继续治疗。

3 讨论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畜,人群普遍易感,布氏杆菌较少累及神经系统,其神经系统并发症约1.7%~10.0%,成人较儿童更易累及,病死率0~7%[5]。布氏杆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具体机制目前未阐述清楚,可能的机制是通过直接细菌感染及内毒素引发的炎症免疫反应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还有学者认为,布氏杆菌对吞噬细胞和内皮细胞感染可能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一种机制[6]。另外一项研究证明,患者体内受感染的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对凋亡抵抗而延长受感染细胞的生存时间,增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会。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最常见是脑膜脑炎或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多发神经根神经炎、周围神经病、脊髓炎等,国外尚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颅内静脉血栓等报道[7-9]。布氏杆菌很难根治且易复发,故治疗上强调抗生素联合应用、长疗程或多疗程治疗,以细胞穿透力强的利福平和四环素类为基础用药,可联合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治疗,目前国内外多以多西环素和利福平为基础,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治疗。

本研究在这种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对35例神经型布氏杆菌患者进行观察,针对神经系统损害加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发现应用营养神经药物的治疗组在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上较未用营养神经药物的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维生素B12(VitB12)结构复杂,因其分子中含有金属钴和许多酰氨基,故又称钴胺素,是一种由含钴的卟啉类化合物组成的B族维生素。近些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血液系统、代谢及神经系统病变[10]。维生素B12与神经组织具有高度亲和力,对神经组织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肪等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同时它可以进入神经细胞内刺激和参与卵磷脂和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卵磷脂是神经髓鞘的成分,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所以维生素B12具有明显修复损伤神经和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功效。

维生素B12的药理作用可以在3方面体现:(1)它容易被神经组织摄取吸收;(2)甲基维生素B12对神经细胞内的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起到促进的作用;(3)对神经元有着再生的作用;(4)促进髓鞘磷脂合成[11-13]。吴春根等[14]研究发现,维生素B12对于改善神经系统损害具有明显疗效,通过对比试验来观察脱髓鞘的动物模型的临床评分、痛阈值和体质量等发现,于硬膜外注射维生素B12对病情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甲基维生素B12对神经支配肌肉萎缩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使周围被损伤的神经得以修复。还有研究证实,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如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等,且容易引起外周神经病变[15]。这些研究均说明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本研究也发现在布氏杆菌的神经系统损害的治疗中,其可以明显改善神经系统损害,恢复神经系统功能,与这些研究结果相似。

多西环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明显作用,其主要机制是通过与3OS核糖体亚单位的可逆性结合,抑制布氏杆菌的蛋白合成,从而抑制tRNA和核糖体的结合,目前认为是治疗布氏杆菌病的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其缺点是易产生耐药,同时出现胃肠道反应、过敏以及肝损害等不良反应[16]。本研究证实,多西环素在治疗布氏杆菌病中的效果明显,患者恢复较快,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似。

本组研究发现,采用规范联合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在3~6 d内退热,症状缓解快,而未采用规范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较慢,且易复发,两组在发热和头痛的治疗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乏力、骨关节痛、脑膜刺激征、手足麻木、面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郭仓.内科基本功[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50.

[2]徐楠,李娜.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及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246.

[3] Haji-Abdolbagi M,Rasooli-Nejad M,Jafari S,et al.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in neurobrucellosis:review of 31 cases[J].Arch Lran Med,2008,11(1):21-25.

[4]张景燕,陈娟,王蓉,等.叶酸和维生素B12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776-778.

[5] Drevets D A,Leenen P J,Greenfield R A.Invas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intraceular bacteria[J].Chn Microbiol Rev,2004,17(2):323-347.

[6]史美甫,郭涛,李明.2l世纪精编临床用药必备[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2.

[7]许莉,牛松涛.神经系统布氏杆菌病研究现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10):706-708.

[8]丛琳,曲红岩.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附5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225-228.

[9]王季秋.布鲁氏菌病并发症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0,25(3):184-186.

[10]尹又,黄流清,李澎,等.阿尔茨海默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0,17(4):218-219.

[11]白海青,王峥华,李树宁.维生素B12及其衍生物甲钴胺对低血糖导致的视网膜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J].眼科新进展,2003,23(3):239-241.

[12]周晋,孟然,李国忠,等.亚急性联合变性与维生素B12缺乏和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90-92.

[13]寒冰,李晓宾,安晓雷,等.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6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10,41(8):534.

[14]吴春根,何安慰.硬膜外注射甲基维生素B12治疗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临床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12,33(4):219-222.

[15] Mclean E,De Benoist B,Allen L H.Review of the magnitude of folate and vitamin B12 deficiencies worldwide[J].Food Nutr Bull,2008,29(2):38-51.

第6篇:维生素b12范文

笔者多年来采用当归、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各种痛证以及面瘫、失眠、顽固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等,临证治验上百例均收到疗程短、见效快、无不良反应等满意效果。但在1999年4月至6月期间先后发生3例经注射当归、维生素B12药液后出现关节剧痛,暂时障碍,现报道如下。

病例摘要:3例患者。1例62岁女性,患双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4年,伴下蹬时疼痛加重1月。1例男性64岁,患右肩关节周围炎。另1例46岁女性,患双膝关节髌骨软骨炎。3例均采用当归液4ml,维生素B121 ml,选用7号针头,5ml灭菌注射器吸入,局部常规消毒后,分别在双膝眼、犊鼻、肩、腧直刺1~1.5寸,进针抽无回血后缓慢推注各2.5ml药液。约1个半小时至2小时患者关节疼痛加剧,功能受限。除第1例并发外感出现头痛、发热、体温升高外,余2例无全身症状。复诊体查:并发外感者T 38℃,咽部充血明显,双肺(-),腹部(-),双膝关节红肿,皮肤发热、压痛、无斑丘疹、无波动感,屈伸抬举功能受限,神经反射正常。白细胞分类:白细胞10.6×109/L,中性粒细胞89%,淋巴细胞11%,血沉16mm/L。余2例复诊体查,除病灶患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外,余项均正常。第1例已治疗5天(关节部位针刺,在关节附近穴位注射),双膝关节疼痛已缓解,第6天在膝眼、犊鼻穴位注射后出现前述症状;余2例均在第1次行关节部位注射药液时出现前述症状。外感患者给予抗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后外感发热症状等很快缓解,1例病灶局部热敷、口服止痛药,1例未做任何处理。3例关节剧痛持续5~8小时缓解,关节功能障碍持续8~30小时症状全部消失,无不良后果。

讨论:当归养血活血,通络止痛;维生素B12不仅可阻断病灶痛觉的传导,还作为辅酶参与机能的代谢,有利于调节神经与微血管功能,两药合用可以改善微循环,使经络气血通畅而起到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这在笔者给痛证患者的治疗中已得到验证。临床中也曾遇见在关节部位用其它药物穴位注射后疼痛反应比其他穴位要强,且同批号的药物用于其他患者(未用于关节部位),未见不良反应。本组3例患者穴位注射后出现的关节剧痛、暂时障碍,虽然未出现严重后果,但给病人造成痛苦和畏惧。笔者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关节部位针刺的深浅。本组1例治疗前5天未做关节部位穴位注射,疼痛已开始缓解,第6天以及后2例行关节部位注射后出现强烈反应,是否与此有关。(2)体质强弱、肥瘦之不同,且在一定程度与年龄密切相关。本组2例年龄均较大,身体较瘦削,穴位注射针头较粗,深浅稍有出入容易反应强烈。(3)中药制剂含大量有机酸,针刺药物如伤及关节部位的肌腱、韧带等组织,使其痉挛、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药物得不到有效吸收而影响局部血管组织使之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本组3例均在穴位注射后1个半小时至2小时左右(药物吸收过程)出现反应,时间较为吻合。因此,穴位注射治病,应恰当地把握辨证论治的每一环节,有宜有忌,不但内应脏腑的部位宜慎刺,关节部位的腧穴也宜慎刺;一般情况下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以免导致损伤;老年体弱者选穴宜少,药液剂量需减量。

重庆400716北碚西南农业大学医院 杨明英

(收稿日期:19990720,刘炜宏发稿)

第7篇:维生素b12范文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rum level of homocysteine(Hcy) and multiple sclerosis(MS).Method:The concentration of Hcy,folic acid and vitamin B12 in serum in 41 MS patients(MS group) and 42 normal controls(NC group) were detected,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Hcy in MS group and NC group were (25.82±1.724)μmol/L,(13.60±1.517)μmol/L respectively.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Hcy in the M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C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level of Hcy is higher in MS patients,homocysteine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multiple sclerosis.

【Key words】 Multiple sclerosis; Homocysteine; Folic acid; Vitamin B12

First-author’s address:Huaihe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8.018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病理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同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作用等因素有关。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氨基酸,具有神经毒性,维生素B12、叶酸能促进Hcy的代谢。如果饮食中叶酸、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甲基化障碍,则Hcy无法代谢生成蛋氨酸,就有可能导致Hcy在血清中蓄积。已有研究资料显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有关,如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1-5]。脑白质病变与Hcy的关系亦有研究证实[6]。目前有的研究表明,高Hcy血症与MS具有相关性,但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不同结论[7]。本研究拟通过比较M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cy与维生素B12、叶酸的浓度,进一步探讨其内在联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1例MS患者作为多发性硬化组(MS组),其中男14例,女2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McDonald的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4]:(1)≥2次发作+≥2个病灶。(2)≥2次发作+1处病灶+a、b、c附加之一(a、MRI证实空间病灶的弥散性;b、有与MS一致的2个或2 个以上的病灶,加上脑脊液的阳性证据;c、等待提示另一病变的又一次临床发作)。(3)1次发作+≥2个病灶+a、b附加之一(a、MRI证实时间的弥散性;b、有第2次临床发作)。(4)1次发作+1个病灶+a、b、c附加之一(a、MRI上病灶空间的弥散性;b、≥2个与MS一致的MRI病灶+脑脊液阳性证据+MRI时间上的弥散性;c、有第2次临床发作)。入选的MS患者在3个月内未曾服用维生素B12以及叶酸,平均年龄(36.47±8.60)岁,病程3.5~74个月,平均(27.5±12.55)个月。另外选取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其中男16例,女26例,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平均年龄(37.82±10.31)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被检者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5 mL,离心分离血清,-20 ℃冰箱保存待测。检测Hcy的仪器为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浓度,检测试剂由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检测运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ACESS2化学发光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检测试剂由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MS组和NC组血清中Hcy浓度分别为(25.82±1.724)μmol/L、(13.60±1.517)μmol/L。MS组的Hcy浓度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多发性硬化(MS)是导致青壮年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1868年法国神经病学家Charcot首先提出,病程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间断发展并伴有脑和脊髓白质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然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MS是由细胞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导致的脑和脊髓白质损伤。Khan等[6]研究发现,脑白质病变组血浆Hcy水平较无脑白质病变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由于代谢过程中血浆Hcy的巯基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Hcy还可以使S腺苷聚集在细胞内,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异常,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将使一氧化氮分泌减少,血管舒张调节能力降低,脑血管灌注下降,造成脑缺血、脑白质损伤。因此有学者认为,血浆Hcy是脑白质病变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并且与病变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国外对多发性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差异较大。Ramsaransing等[8]和Vrethem等[9]发现MS患者的血清Hcy平均浓度较正常人升高,而Rio等[10]则报道,血清Hcy水平在MS患者和健康人群中无明显差异。对于造成差异的原因,目前尚无权威解释。本研究的结果表明,MS患者血清Hcy平均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由此认为Hcy可能在MS的病理发展过程起是一定作用的。研究证实,高Hcy血症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1,4-5]。但Hcy在MS和Hcy在脑梗死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是否相似?笔者对叶酸、维生素B12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两者在MS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Ramsaransing等[8]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叶酸、维生素B12主要是在Hcy的再甲基化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血清中有高浓度的Hcy以及相应低浓度的叶酸、维生素B12[11]。而Hcy在MS患者血清中的升高机制可能不同于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Hcy在MS病程中的可能作用有:(1)Hcy抑制甲基化过程,甲基化过程在控制DNA甲基化以及神经递质、膜磷脂、髓鞘的合成和分解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甲基化作用形成的髓鞘碱性蛋白是维护髓鞘和髓鞘再生的重要物质,Hcy可通过抑制此过程造成损伤[12-13];(2)Hcy通过结合NMDA受体,间接增加钙离子内流,发挥其兴奋性神经毒性,损伤神经元DNA,诱导细胞凋亡,而中枢神经系统对细胞外Hcy很敏感,所以轻度的血清Hcy浓度升高就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14-15];(3)Hcy能减少载脂蛋白A-I的产生,载脂蛋白A-I可以干扰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或抑制白细胞介素-lβ发挥抗炎特性,它的生成减少会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发展[16];(4)Hcy通过核因子-kβ途径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活化[15,17-18];(5)Hcy通过诱导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14-15,18]。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多发性硬化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存在相关性,但与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无明显相关性,鉴于目前同型半胱氨酸在MS发病过程中所起机制不明,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对MS有防治作用目前不明确,需进一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Wald D S,Law M,Morris J K.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evidence on causality from a meta-analysis[J].BMJ,2002,325(7374):1202.

[2] Luchsinger J A,Tang M X,Shea S,et al.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J].Neurology,2004,62(11):1972-1976.

[3] Miller J W.Homocysteine,folate deficiency,and Parkinson's disease[J].Nutr Rev,2002,60(12):410-413.

[4]赵艳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08-109.

[5]杨彦.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35-36.

[6] Khan U,Crossley C,Kalra L,et al.Homocystein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troke subtypes in a UK black population the South London ethnicity and stroke study[J].Stroke,2008,39(11):2943-2949.

[7] Polman C H,Reingold S C,Edan G,et al.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ultiple sclerosis:2005 revisions to the “McDonald Criteria”[J].Ann Neurol,2005,58(6):840-846.

[8] Ramsaransing G S M,Fokkema M R,Teelken A,et al.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in multiple sclerosi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6,77(2):189-192.

[9] Vrethem M,Mattsson E,Hebelka H,et al.Increased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without signs of vitamin B12 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assessed by blood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homocysteine and methylmalonic acid[J].Multiple Sclerosis,2003,9(3):239-245.

[10] Rio J,Malinow M R,Montalban J,et al.Serum homocysteine levels in multiple sclerosis[J].Arch Neurol,1994,51(12):1181.

[11] Brosnan J T,Jacobs R L,Stead L M,et al.Methylation demand:a key determinant of homocysteine metabolism[J].Acta Biochim Pol,2004,51(2):405-414.

[12] Kim S,Lim I K,Park G H,et al.Biological methylation of myelin basic protein:enzymology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J].Int J Biochem Cell Biol,1997,29(5):743-751.

[13] Reynolds E.Vitamin B12,folic acid,and the nervous system[J].Lancet Neurol,2006,5(11):949-960.

[14] Ho P I,Ortiz D,Rogers E,et al.Multiple aspects of homocysteine neurotoxicity:glutamate excitotoxicity,kinase hyperactivation and DNA damage[J].J Neurosci Res,2002,70(5):694-702.

[15] Kruman I I,Culmsee C,Chan S L,et al.Homocysteine elicits a DNA damage response in neurons that promotes apoptosis and hypersensitivity to excitotoxicity[J].J Neurosci,2000,20(18):6920-6926.

[16] Liao D,Tan H,Hui R,et al.Hyperhomocysteinemia decreases circulating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by inhibiting apolipoprotein AI Protein synthesis and enhancing HDL cholesterol clearance[J].Circ Res,2006,99(6):598-606.

[17] Sengupta S,Wehbe C,Majors A K,et al.Relative roles of albumin and ceruloplasmin in the formation of homocystine,homocysteine-cysteine-mixed disulfide,and cystine in circulation[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1,276(50):46 896-46 904.

第8篇:维生素b12范文

通讯作者:王雪斐

【摘要】 目的 观察白介素-11与维生素B12联合应用在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28例化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的患者予白介素-11与维生素B12加入生理盐水中含漱。结果 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得到了缓解甚至痊愈。结论 白介素-11与维生素B12联合应用可以减轻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症状,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

【关键词】 化疗; 口腔黏膜炎; 白介素-11; 维生素B12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74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口腔黏膜炎是常见的化疗副作用,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咀嚼困难,营养不良,严重者还会诱发感染,阻止化疗按期进行,影响肿瘤治疗效果。因此,治疗、护理口腔黏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所在科室自2010年以来为28例化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的患者予白介素-11与维生素B12加入生理盐水中含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72岁,平均56岁,均为肿瘤患者,患有胃癌、肺癌、乳腺癌、肠癌等,化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表现为黏膜红肿、散在溃疡、疼痛不适、难以进食等。

1.2 方法 (1)肿瘤患者化疗后应每天观察其口腔黏膜情况,一般于化疗后7 d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2)根据医嘱使用白介素-11与维生素B12加入生理盐水中含漱,生理盐水500 ml中加入1.5 mg白介素-11,8支维生素B12,摇匀后保存在0 ℃~4 ℃的冰箱内。(3)含漱方法为4次/d,三餐前30 min及睡前,每次15 ml,每次含漱10~15 min,含漱后30 min方可进食。(4)使用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此方法无痛苦,无副作用,以减轻其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其配合使用。(5)使用过程中,询问并记录患者的感受,如疼痛、咀嚼困难有无改善,并观察口腔黏膜红肿消退情况、溃疡愈合情况等。(6)观察并记录含漱液的性状、口感,含漱后有无不良反应,如疼痛、恶心、呕吐等。

2 结果

本组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现象,在白介素-11与维生素B12加入生理盐水中含漱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混合液呈淡红色,微咸,含漱后减轻了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症状,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提高了其生活质量,无一例出现疼痛、恶心、呕吐、咀嚼困难等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口腔黏膜炎是指口腔的软组织发生炎症性和溃疡性反应,是肿瘤患者接受系统化疗过程中最常见、最令患者感到痛苦的毒副作用之一。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其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还可诱发腮腺炎、中耳炎、全身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甚至还会使化疗中断。口腔黏膜炎是上皮细胞损伤的结果,口腔黏膜的生理形态与基底层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密切相关,化疗药物作用于机体并不能有效的区分出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和快速增殖的正常细胞,因此,具有一定增殖能力的基底细胞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受损乃至于死亡,从而导致其增殖能力下降,没有足够的新生细胞去代替表面脱落的细胞,口腔黏膜开始变薄和萎缩,进而导致了黏膜的损伤并形成溃疡[1]。在黏膜损伤的初期阶段如果不能及时修复受损的黏膜,溃疡会进一步加重进而导致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坏,细菌侵入黏膜下层,从而产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等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参照WHO标准可分为0~Ⅳ度[2]。0度:口腔黏膜正常;Ⅰ度:口腔黏膜红斑、疼痛,不影响进食;Ⅱ度:口腔黏膜有一个直径>1.0 cm的溃疡或散在溃疡,疼痛加重,能进半流质饮食;Ⅲ度:口腔黏膜有2个直径>1.0 cm的溃疡,只能进流质饮食;Ⅳ度:溃疡融合成大片状,疼痛剧烈,不能进食。口腔黏膜炎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是关键,如不及时加以处理,则逐渐出现溃疡,疼痛加剧,患者往往不能正常进食而痛苦不堪。

白介素-11是体内不可缺少的调控正常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种细胞因子,人体发生疾病或创伤时,特别是化疗后体内的白介素-11的量远远不能满足抗御疾病或创伤的需要,必须通过体外补充白介素-11方能达到治疗目的。白介素-11参与并调控了从原始巨核细胞到血小板生成的全过程,具有升血小板的作用,并且可以协同G-CSF增强升高血液粒细胞的作用,特别是升白细胞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白介素-11对抗严重的黏膜损伤、免疫疾病及感染等具有良好的效果[3]。有文献报道,白介素-11可加速肠黏膜损伤再修复过程,而口腔黏膜与肠黏膜都具有快速增殖、不断自我更新的特点,化疗药物、射线和烧伤等原因极易引起黏膜损伤,破坏黏膜的屏障功能,因此,白介素-11对口腔黏膜也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维生素B12是维生素类药物中唯一含有微量金属元素的维生素,其所含钴元素与人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化学代谢反应,可促进受损皮肤黏膜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生长,防止伤口感染、恶化,加速新生组织生长与修复。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轴索的再生和髓鞘的形成,修复受损的神经髓鞘。同时,维生素B12能通过局部神经感受器及痛觉中枢阿片受体达到镇痛作用,改善疼痛症状,还可以促进口腔溃疡黏膜DNA的合成,加快其愈合的速度和程度[4]。有研究显示,维生素B12可以有效的治疗大鼠复发性口腔溃疡,并显著降低高血清IL-6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口腔溃疡愈合[5]。

口腔黏膜炎是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口腔黏膜炎的方法很多,但大多因治疗过程需时较长而影响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笔者所在科室自2010年以来为28例化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的患者予白介素-11与维生素B12加入生理盐水中含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费用低廉,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深受患者的欢迎,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宋薇.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3.

[2] 薛松霞,张媛媛,曹选平,等.放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4):321-315.

[3] 郑杰华,吕炜.重组人白介素-11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3(19):125.

[4] 黄惠梅.维生素B12混合液在放射性口腔炎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7):597.

第9篇:维生素b12范文

【关键词】蒙脱石散;甲硝唑联合维生素B12;复发性口腔溃疡;效果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03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429-02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称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唇内侧、颊粘膜、舌尖、舌缘等处口腔粘膜出现小的红斑或丘疹,继而形成基底灰白或黄白、周围有红晕的圆形或椭圆形、表浅的溃疡,患者常有局部疼加或烧灼感。以青壮年多见,由于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剧烈疼痛等特点,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极大不便。有些患者就诊时甚至表现出较重的精神负担和对口腔粘膜病患的恐惧。该病病因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与遗传、自身免疫(局部T细胞功能缺陷)、变态反应、体内铜锌比例失调、缺铁、微循环障碍、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功能障碍、局部创伤与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感染,以及精神紧张也可能会引起口腔溃疡。但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不明,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蒙脱石散是天然膨润土中提取的蒙脱石加适量矫味剂加工制成的散剂。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本研究对甲硝唑联合维生素B12口服治疗法与蒙脱石散局部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与分组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门诊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男50例,女38例。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平均35.1岁,以溃疡面为标准将就诊患者分为轻型口腔溃疡(溃疡面直径

1.1.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既往有长于2年的口腔溃疡史,溃疡反复发作,至少每隔3个月发作1次;多发生在唇、舌、颊处,数目1-6个,直径不超过5mm,溃疡充血,基部不硬、边缘整齐、中心稍凹,其上覆以灰黄色或浅黄白色纤维性假膜,可影响进食。

1.1.2排除标准除外恶性肿瘤、结核等其它引起口腔溃疡的疾病。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方法局部用药组:蒙脱石散3g溶于8ml生理盐水中,用棉签蘸取溶液涂抹溃疡处,4次/d。口服药治疗组:给予甲硝唑0.4g口服,3次/d;维生素B12,5mg口服,3次/d。

1.2.2评价标准治愈:溃疡愈合,2年内无复发;显效:给药72h溃疡周围黏膜充血消退,疼痛减轻,溃疡面积缩小>2/3或溃疡消失。有效:给药72h溃疡周围黏膜充血消退,溃疡面积缩小>1/2。无效:给药72h溃疡周围黏膜充血无明显消退,溃疡面积缩小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局部用药治疗组:治愈显效25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口服用药治疗组:治愈显效16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9.07%,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结果,X2=4.759,P=0.029,见表1。

表1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3讨论

3.1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性复发性为特点的口腔粘膜自限性溃疡性损害,临床中常见。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复杂,一般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免疫因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自身免疫)、环境因素、变态反应、遗传因素、体内铜锌比例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缺铁、微循环障碍、植物神经功紊乱、系统性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病情常因烦躁、失眠、疲劳等加剧或反复发作。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较大。文献报道,目前还没有一种非常理想的根治方法。

3.2甲硝唑因具有较好的抗厌氧菌作用而广泛地应用临床,联合维生素B12对口腔溃疡有较好的疗效,但15-30%病例出现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绞痛,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眩晕,偶有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炎等,大剂量可致抽搐。少数病例发生荨麻疹、潮红、瘙痒、膀胱炎、排尿困难、口中金属味及白细胞减少等

3.3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因白天受口腔活动、饮食的影响,临睡前涂搽可保证药物在局部持续作用。治疗期间加强饮食护理,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补充新鲜瓜果汁和蔬菜,鼓励多饮水,由专人负责涂药,及时观察患者口腔溃疡的变化情况,注意黏膜的颜色性质、溃疡大小、有无出血等。

综上所述,蒙脱石局部用药能够达到标本治疗的目的,其治疗效果优于口服甲硝唑治疗,而且费用低廉,患者依从性好,避免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等其他不良反应,给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白兰军.金因肽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5,26(1):681.

[2]董静.王永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预防及治疗.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1007-306(2006)02-113-0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