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通用技术教案精选(九篇)

通用技术教案

第1篇: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生活化;实用性;典型性

浙江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已有5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也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其中由于教材的质量不高,导致教师在选用课堂教学案例时,出现举棋不定、无所适从的情况。

众所周知,课堂中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对通用技术学科而言,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如果案例选择不当,相关因素处理不好,就会降低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那么,如何恰当选择通用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案例呢?

一、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中案例分析有70个左右,近两年来,尽管教材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修订,但是这些案例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一直以来,在很多教师中有较多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性存在争议

教师对现行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中的部分案例的科学性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比如,《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发现问题中的“伽利略与体温表”案例,“伽利略用手握住试管的底部,让管内的空气渐渐变热,然后把试管的上端插入冷水之中,松开手时发现,水在试管里被慢慢地吸上去一截;再握住试管,水又渐渐从试管中被压了下去。从水的上升、下降可看出管内温度的变化,于是,他就把一个很细的试管装上水,排除里面的空气,密封住并在试管上刻了刻度。”关于这段描述的科学性争议一直很大。

《技术与设计2》第四章控制与设计单元相关案例中关于控制器、执行器的描述是否科学、正确,在教师中也有很大的争议。

2.针对性不强

《发现问题》中,“新式纺纱机的诞生”案例说明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可以发现问题,但是新式纺纱机的发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显然是还要通过收集分析信息、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才可以完成的,放在这里针对性就不是很强。

3.无技术含量

《设计的一般原则》中在讲述创新原则时,引用了“洗衣机的变迁”案例,此案例中既无技术性知识的介绍,也无原理的描述,连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都可以读懂,不适合高中生阅读。

4.容易引起歧义

例如,《设计的一般原则》中,在讲到道德原则时说明,“给瓜子“美容”的案例,是一种不道德的设计,这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并不是一种不道德的设计。又如,在《技术的价值》中,“荷兰风车”的案例中讲到“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武器”,而这个武器现今已经对荷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类似上述的两案例会将技术设计矮化、泛化,如果任何东西都可以当作技术设计,或人类为了自己的发展无限度地使用技术,就会让学生产生不信任技术设计的情绪。

二、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案例选择的方向

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是人们对所经历的事件的有意截取。那么,在通用技术课堂中什么样的案例才是适合的?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1.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

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尽可能考虑全体学生都熟悉的内容,针对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技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使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在生活氛围中得到陶冶。如,太阳能热水器、红外线水龙头、自行车、分类垃圾箱等等。

2.案例的选择要关注社会热点

限制塑料袋使用和北京奥运会火炬及场馆等热点案例的引用往往可以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如,选择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的案例,来进行技术试验、发现问题、结构设计、系统设计等内容的教学。

3.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实用价值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通用技术是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例如,在教学《流程的优化》时,教师可以把班级课表、学生一天的日程安排表拿到课堂,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试着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把班级课表、个人日程表进行重新调整,让课程、时间安排最大限度地符合自身的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课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研究的成果,提交到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建议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后面的学期调整课表。这类案例的学习,不但完成了教学内容,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课堂当中取得的成果还在现实中得到了应用。

三、课堂教学案例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有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养成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所以,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除了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在引用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些

问题。

1.要注意案例的启发性

作为教学案例,满足教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应突出启发性。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简单的事例介绍,又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叙述,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包含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探究点。通过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己去挖掘、去体验、去思考,使学生找出问题的本质,总结出规律,由此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例如,在《简单结构的设计》中,教材利用简易相片架作为案例来论证先前讲述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因素。

2.要注意案例的适用性

教材和生活中的案例是否都适用于实际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在《系统的优化》中,教材“农业间作套种”是个很好的案例,介绍了多种套种的模式,但是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对案例中套种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案例也提不起兴趣。由此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堂中在选用案例时,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的认知经历作出分析后进行选择。

3.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给学生以感官和思想上的冲击

第2篇: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级教研部门正组织全市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广州市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案》,在三年新课程实验的基础上,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学领域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施为重点,以“有效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学生技术素养发展,全面提高我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针对我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通用技术学科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使广州市海珠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步上新台阶。

1、狠抓课程管理,确保开齐开足。

通用技术课程开齐、开足、开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源头活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从依法治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高度,强化对通用技术课程的保障责任,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保证课程开设的师资配备、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

2、改进课堂教学,完善评价机制。

研究通用技术教与学的方式,立足实践谈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落实在课堂上。鼓励通用技术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开发创造案例,改善课堂教学,建立合理评价机制。

3、注重科研引领,促进教师成长。

通过开展科研课题攻关,在区域性整体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同时加强个案研究,形成一批在通用技术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有效范例,提高我区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

4、学生主动发展,动脑动手创新。

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三、工作内容

通用技术是刚起步三年的全新课程,推进课程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在宏观层面上,教育体系结构和政策制度亟需进一步完善,在微观层面上,要进一步激活每一所学校内在活力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为此,我们将课程、教学和评价三个领域,作为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选择“课标与教材研究”、“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技术试验”等问题作为突破口,探索有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发展道路和实施策略。

(一)课程领域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大部分学校克服困难,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受到对课程认识偏差、师资和配套设施条件不足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单凭通用技术教师的个人努力,有的困难是无法克服的,我区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仍不稳定,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实施通用技术课程,是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最佳空间。然而,有好的战略,却缺乏全面有效的执行。只有各层领导共同领悟,方可大彻大悟课程内涵;只有全体人员认真执行,战略方可成为现实。

1、在行政管理层面,制订完整规范,提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真正落实课程实施条件。

面对问题寻求良策,在教育行政管理层面,必须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指导、管理与监督组织,制订完整的规范,提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通用技术课程才会被所有学校普遍认同与重视。

(1)开足课时(必修模块36课时),开好必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一到两个选修模块,让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关注我区普通中学的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和教学工作,落实教师编制,落实试验室建设,促进我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的发展。

2、打造通用技术课程特色,发展我区通用技术课程的优势、特色与风格

(1)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学校领导对通用技术课程地位的重视,正确认识课程内涵与课程价值。

由于不少学校领导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充分、理解不到位,跟不上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建议由区教育局牵头,组织各校校长参加技术专家讲座、相关课程培训、参观技术试验室、参与设计与制作活动。

(2)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准,构建忠实执行、调整适应、创造生成三种取向有机统一的课程实施方式。

3、尽快出台“通用技术试验室配备标准”,加大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为所有学校普遍达到实验室标准的目标创造条件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是:教师、教材、技术试验室。

目前,我区有一些学校建起了技术试验室,一方面是学校投入建设,另一方面是教师自己积极动脑动手设计,做到了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开源节流,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如广州市南武中学、广州市76中学等。

但是,在我区有不少学校仍然没有进行技术试验的场地、设施、工具、仪器等,在不得已的条件下,教师只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代替学生动手实验和动手实践,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技术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学校及区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技术试验室的建设,加大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我区必须尽快研制和出台“通用技术试验室配备标准建设意见”,为所有学校普遍达到实验室标准的目标创造条件。作为通用技术教师也应该积极建议学校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实验室建设。可采取分步建设的方法,逐步完善通用技术实验室。

“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v 满足课程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学习技术;

v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

v 推动标准化办学,促进均衡发展。

v 试验室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能提供更多基础的平台,让通用技术试验有所发展提高。

(二)教学领域

在通用技术教学领域,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良好教风、丰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这一质量是指高效能的教学,是指教学与育人的内在统一。

1、把握目标、整合内容,把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

鉴于通用技术属于新课程,而且在很多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大多数都是兼职,所以教师认真钻研《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知识脉络、内容体系。在深刻理解课程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力求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课程目标,细化为课堂上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严格杜绝不按课程要求上课,甚至利用通用技术课上其他学科的现象。

对于通用技术理论课,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设计学习技术思想、技术方法以及各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变成为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另外,由于通用技术的教材中理论课的部分知识广度大,知识量多,造成知识脉络衔接不清晰。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上要比其他学科做得更加充足。首先通过自学相关学科知识和阅读更多相关资料,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才进行课程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课标的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不只是把通用技术课作为展示课和做秀课。

对于通用技术的实践课,由于教材的实践活动课尚在完善阶段,很多实践活动在较多学校无法开展可复制性不高。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开设实践活动的课程,教师只能通过播放录像甚至上其他理论课而代替了。作为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实践课是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课程的最大特色,也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有效手段。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结合其他学科的实验室和已有的教学实验器具,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自主设计和开展适合本校特色的学生实践活动。

2、根据学生素质形成的规律,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根据学生素质形成的规律,以实施 “有效教学”为入切口,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坚持有利于发展智能和学习主动性的原则,要做到“三个注重”和“四个坚持”:

三个注重:①注重启发式教学;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③三是注重学法指导。

四个坚持:①坚持按通用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来选择;②坚持按通用技术课的内容特点来选择,不照搬照套;③坚持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来选择;④坚持按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学校条件来选择。

为了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技术能力的发展,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例如:

v 有些内容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启发式教学,例如教师以案例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发现与明确问题”;

v 有些内容采用教师演示标准操作,学生模仿的方式,例如木工、钳工工具的操作技能教学;

v 有些内容在简单讲授后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例如“流程改进的步骤与方法”;

v 有些内容通过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活动等方式设计与制作作品,亲历设计过程,领悟技术设计的基本思想,例如“简易广告灯”的设计;

v 有些内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写较正规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数据和分析及其结论,使学生掌握技术试验的基本方法,例如“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强度试验”;

此外,要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过于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倾向,促进课内外的沟通,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探究能力。

(三)保障条件:

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程度。由于通用技术属于新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教材研究、教学探讨、学生实践等个方面都在起步阶段,都需要投入人力进行教学研究,而且通用技术是这次课改最大特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甚至有机会纳入高考,而各区现在起步大致相近,我们不能再错过一次成为该学科前沿和带领课程改革的机会。

1.稳定的、高素质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前提

目前,我区只有4所学校按照国家对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为通用技术课程配备专职的固定教师,也有一部分学校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的通用技术教师是兼职的、流动的、不稳定的,一些骨干教师流失,稳定教师队伍未能组建,更谈不上骨干力量。

因此,应该从区教育局到区教育发展中心都要有发展和前瞻的眼光,有科学发展观,达成一个组建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共识,争取在下一学年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由区教研室牵头,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另外,有目的建立一些机制。如:建立区一级刊物优先让通用技术教师;举办一些活动竞赛,促进区的通用技术教师的职称评定,并为此提供便利条件,才能稳定这个教学队伍。也能提高这个队伍的专业力量。

2.促进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教师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三个属性。提高通用技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可以从几个方面切入:

(1)树立通用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通用技术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奠基。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每位教师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既树立鸿鹄之志,又脚踏实地,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榜样。

(2)培养通用技术教师善于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是培养高素质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目标之一。今天,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也必须有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身素质的能力。

通用技术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课程培训和教研活动,更新理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能力(具体内容和培训方式详见《广州市通用技术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另一方面要学会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学习。

① 通用技术教师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任何一项技术发明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自身对技术有了敏感才有可能把技术敏感的理念传授给学生。教师自身要勤于动手,通过动手反过来促进理论的提升;

② 教师每学期争取阅读两到三本关于技术的专著或者高校理工科的基础课程,使专业知识理论逐渐得到补充和完善。例如,可以选读的专著或课程有:《国际科技教育进展》(常初芳)、英国教材《设计与技术》译本、《普通物理学》、《电工学》、《工业设计》、《工程力学》、《系统科学方法概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工业设计方法学》、《设计概论》、《中国古代建筑史》(梁思成)、《人机工程学》、《木工工艺》、《钳工工艺》、《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金属材料实用手册》、《机械制图手册》等;

③ 将网络、报刊杂志和电视节目作为重要的自学途径。可供通用技术教师浏览和阅读的科技信息来源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自己的能力范围,进行有选择性地吸收,例如:清华大学等大专院校的精品网络课程、电视节目中的CCTV科技频道、报刊杂志中的《科技文摘》、《世界发明》、《少年发明创造》、《上海科技报》、《电子制作》、《中学科技》、《大众科技报》、《动手做》等;

④ 外出参观学习,到大型企业的生产一线、食品工业的生产流水线,近距离观察和直接体验技术的价值与作用。

四、工作方式

(一)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在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

鼓励教师要不断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参与研究关于素质教育的各种课题:

(1)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

(2)通用技术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3)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4)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5)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进行

(6)通用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并鼓励有研究成果的教师,把成果上报市级、省级、甚至部级进行参评。

(二)建立通用技术教研基地和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1)多举行区的教研活动,由于我区大多学校都未能设通用技术专职教师,所以在区教研

活动当中,有较多老师参加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未能出席,鉴于此情况,我区的通用

技术教研活动应该与其他学科区教研时间错开,方便教师参与。

(2)以南武中学的通用技术试验室为实验基地,定期组织全区通用技术老师共同学习、使用课程的实验仪器和演示教具。

(3)在教研活动周,就某个专题可以请一些课程相关知识点的专家或者我区某些有专长的

第3篇: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上海市嘉定一中,201808)

本章内容是在学完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后设置的,是学习下一章《设计图样的绘制》的基础。本章延续上一章的项目载体“课桌椅的改进”,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运用构思方法对可升降课桌椅的改进方案进行分析及比较权衡,从而完成对课桌椅的改进。第二单元是“方案的交流与评价”, 分析比较出来的课桌椅方案,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之更加完善,为后续的设计图样绘制做好教学准备。

一、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本单元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这章的学习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一起进行设计分析、方案构思和方案的比较与权衡。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演示课桌椅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已有的“可升降课桌椅的改进”实例,让学生知道方案构思的方法,初步掌握方案的比较和权衡。本单元的重点是运用方案的构思方法,难点是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建议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道设计分析、方案构思的方法,初步掌握方案的比较和权衡;通过“课桌椅的改进”实践,学会运用方案的构思方法及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养成交流与协作的行为。

(二)教学流程

(三)教学建议

【活动1】引导学生进行课桌椅的设计分析。

此项活动教师应从设计的三因素来分析,即产品、人、环境。如产品可从功能、造型、材料、结构等来考虑,人可从年龄或者弱式群体等来考虑,环境可从环保、可回收等来考虑。在课桌椅的设计分析中,学生能初步学会设计分析。

【活动2】运用方案构思方法分析可升降课桌椅。

此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小组可以交流讨论,用刚学习的构思方法来分析可升降课桌椅。通过此次活动,学生能运用方案构思方法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活动3】交流讨论可升降课桌椅学习单。

此项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本次活动,学生逐步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讨论交流中学会了方案的构思以及方案的比较和权衡。

【活动4】填写课桌椅的改进学习单。

二、方案的交流与评价

本单元组织学生对“课桌椅的改进方案”进行交流与评价,采用小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对已完成的设计作出评价。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图文并茂地将各组的方案和构思进行展示,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各种课桌椅改进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初步评价已完成的课桌椅的设计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创新。

本单元的重点是初步学会评价已完成的设计方案,难点是方案的创新。学生在参与评价课桌椅的改进方案的活动中体验设计的方法,感受设计的魅力。建议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评价已完成的设计方案,能根据方案评价进行具体的课桌椅改进创新;通过对课桌椅的改进的交流与评价,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评价已完成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课桌椅的改进的交流与评价, 增强创新意识、审美意识、节能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流程

(三)活动建议

【活动1】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并讨论,完成课桌椅的改进学习单(如下表)。

此项活动中,各小组将已制作完成的课桌椅改进方案进行展示和交流,每组完成展示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提出建议。活动过程中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并执笔完成课桌椅的改进学习单,初步学会评价已完成的平面设计。教师要作好相应的点拔,引导学生提出课桌椅改进的优点和建议,最好能提出创新的想法。

【活动2】填写课桌椅的改进评价表(如下表),评选最佳单项奖。

每位学生填写课桌椅改进评价表并评选最佳单项奖,从而达到能根据方案评价结果对课桌椅进行改进的目的。

征稿启事

2014 年是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第十年, 为了回顾十年来我国课程改革实验省区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情况, 总结经验, 寻找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确定方向,我编辑部拟从2014 年开始以“我的通用技术教育之路”为主题开展征稿活动,诚邀一线教师、教研员、教材编写者、教育研究者以及关注这方面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

一、征稿范围

来稿应以参与通用技术教育实际工作经验的反思与总结为主, 介绍各地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展示优秀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案例等。可以围绕以下内容自拟题目进行论述: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目标是否达成;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论建构和实施意义;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政策保障; 各地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情况;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与落实情况; 通用技术教学实践情况、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以及学生技术素养提升情况; 通用技术教材的追求与实施建议; 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二、投稿要求

第4篇: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通用技术;案例;运用;选择

为加强我市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研究,在我校开展了一次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观摩活动。几位老师上的是同一内容:苏教版必修二《控制的手段与应用》,但是其教学设计却各不相同,在我看来最大的不同就是对案例的运用不同。上通用技术课必须要用到大量案例,这些案例或为了引入新知识,或为了理解知识,或为了拓展知识。而案例的来源也非常丰富,可以是书本上现有的,也可以是网上教案中出现的,还可以是从生活中提取的,所以我们通用技术老师上课时不是无案例可用,而是面临如何选择案例和如何使用案例的问题。根据通用技术老师在运用案例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我认为可将其分为三种境界:一般、成熟、非凡。

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从几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恰好找到了这三种不同境界的代表。下面我把他们教学过程中运用到的主要案例用表格陈列出来。

一般:拿来主义。表格一:教师甲运用的案例。

这类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要么是从别人的教学设计中拿来,要么一字不动书本上拿来,所以我把这种做法称为“拿来主义”,这种表现称为一般。

成熟:为我所用。表格二:教师乙运用的案例。

这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时,不再是直接“拿来”,他们会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或是从教材和其他资料中选择经典案例,或是将碰到的案例改编后使用,或是重新在生活中寻找案例,这样得到的案例每一个都很贴切,每一个案例都是自己需要的,所以我把这种做法称为“为我所用”,这种表现称为成熟。

非凡:有所创新。表格三:教师丙运用的案例。

这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案例能和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水融的境界,他们对案例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所以我把这种做法称为“有所创新”,这种表现称为非凡。

以上对案例运用的三种不同境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一、“一般”境界为运用案例的第一阶段

运用案例境界为“一般”的通用技术教师有两种,一是刚开始教通用技术的教师,他们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研究还不够;二是兼职通用技术的教师,他们没有很多时间去研究通用技术课程。他们要想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拿来主义”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书本上和网上教案中的案例也经过别人的选择,这些案例理论上是可以直接运用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纯粹的拿来主义不好,因为:1.不管是书本上的案例,还是网上教案中的案例,它们都是别人的选择,而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别人的选择不一定适合自己;2.不同老师面临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案例,在你的学校用得很好,但在他的学校却不合适了。比如教师甲所用的案例《摩登时代》电影片段就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它长达7分钟之久,用在别人45分钟的课堂上或许可以,但是用在我们这里40分钟的课堂却不行。

二、“成熟”境界为运用案例的第二阶段

处于“一般”阶段的通用技术教师怎样才能达到“成熟”阶段呢?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1.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这可以让我们获得足够多的可以选择的案例;2.充分研究教材,这可以使我们真正抓住教学的重难点;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可以使我们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案例。

我为什么把“成熟”阶段对案例的运用称为“为我所用”呢?因为在这个阶段,通用技术教师不再是随便碰到一个案例就加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是要综合考虑教学的方方面面,最后做出恰当的选择。比如教师乙(我本人)在“理解控制含义”这个教学环节中,运用的小试验是“让纸张在桌上站立”,虽然简单,却能让学生体验到控制的过程,当时我在备课时碰到三个案例供我选择,一是“齿轮与齿条组合”,二是“如何把一张纸扔的更远”,三是“让纸张在桌上站立”。为什么不选择第一个呢,因为我们学校没有,如果向其他学校借,又太麻烦;为什么不选第二个呢,因为做了这个小试验之后,地上肯定到处都是纸,如果强调学生收回又延长了不必要的时间,综合考虑之后,我才选择第三个。可见,在这一阶段教师不是被动使用案例,而是主动选择案例,让案例为我所用。

三、“非凡”境界为运用案例的第三阶段

我个人认为“非凡”境界达到了运用案例的极致,是对案例的创造性运用。这种境界中,案例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补充,案例本身就成了通用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知识点,则成了案例的引申。在教师丙的教学过程中,他只用了一个案例“交通红绿灯”,但在深度剖析这一个案例后,却解决了“引入新课”“控制概念引入”“控制含义理解”和“控制三要素”等多个知识点。由于使用的案例只有一个,学生学得更轻松,对知识理解得也更透彻。这种创造性的运用案例是第二种境界的升华,是每个通用技术老师运用案例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达到“非凡”境界,关键不是如何挑选案例,而是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想教学有所创新,我觉得首先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其次通用技术教师要多交流,不仅是本校交流,而且要跨学校、跨区域交流,不能“闭门造车”。

我觉得每一个通用技术教师都处于某一境界之中,通用技术教师要想从“一般”到达“成熟”甚至“非凡”,唯一的途径就刻苦钻研教材、积极研究各种教学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案例的使用要力求创新。

参考文献:

[1]庆绪兵.浅谈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5(11):11-12.

第5篇: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实践;课堂设计;案例

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一门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发展学生个性的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是近年来新设的通用技术课程。这门课程通过开展技术活动教学,让学生动手开展技术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通用技术教师要面临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刚开始的热情退却后主动学习这门课程,动手设计,动手实践的问题。为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内容和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技术素养的未来人才。

一、从课堂设计上下工夫

课堂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关键,良好的设计能让整节课井然有序。作为技术课程而言设计就是它的核心,开展技术设计必须有完整的流程;同时技术课程的开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如问题情境、实验情境等。

1.注重流程设计

新课标下的通用技术课程都是以技术内容或者是专题形式编排的,教学需要在整体把握内容、模式、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对每节课进行设计。教学的过程大多以技术设计活动的形式开展,这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流程设计。从问题到方案的提出,再到讨论交流,再到动作制作,优化评价等。

例如,在进行技术与设计1的模块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知道课标对本模块的要求是什么,再通过分析技术的产生、设计、方案的形成、制作、评价等环节,再在每个环节下具体地展开教学。

2.注重情境设计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学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开展,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技术课程学习的起点是发现现实的技术需要,这就需要学生有发现、探求的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要积极地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情境。如问题情境的设计能诱发学生去探究,驱使学生开展设计制作,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系统与设计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回家调查自己所住小区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系统与设计”的相关原理思考如何改进,并能完成制作设计,解决问题。

二、从案例的选取上下工夫

案例教学法是新课改后的重大变革,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传统的枯燥讲解,而是通过分析案例,找出知识,分析知识,最终获取知识。典型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在案例的选取上下工夫,选取能密切联系生活,符合教材内容的案例。

1.案例选取的分析

在选取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钻研教材,只有明白了教材,吃透了教材,才能选取恰当的案例。(2)确定案例的来源,不同的内容在案例选取上也不同,可以从课本上选取,也可以从杂志、报纸,书籍,甚至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3)搞懂案例所涉及的材料,蕴含技术课程的哪些概念,哪些原理及方法。(4)所选案例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展示案例的时间等。

2.案例使用的形式

同一个案例可以有不同的展示形式,不同的展示又能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案例选取上除了要考虑上述问题,还要在使用时注意其展示形式,可以是对案例的结论的验证分析,可以是对案例的讨论分析。

例如,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案例所处的情境中,学习设计者如何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讨论中或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一定的点评。点评应回到学生的学习目标上,其重点讲清案例所贯穿的知识点,所蕴含的原理、思想和方法以及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使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从学生的参与上下工夫

新形势下的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尤其是通用技术课程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从学生的参与上下工夫,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学习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甚至知道知识的产生过程。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并实现学习知识,感悟知识,运用知识。

例如,在教学“发现与明确问题”时,首先调查人们的需求,得出发现与明确问题具有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需思考满足他们的技术条件。接下来指导学生列出设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并选出最优的方案。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参与完成,强化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强化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学科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门课程是以注重实践性、注重创造性的课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强化动手能力。

总之,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设计上下工夫,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热情;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精选案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6篇: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通用网络技术 信息化 案例库

目前,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兴起,案例教学逐渐引起职业教育界的关注。各职业院校大力提倡案例教学,一些敢于探索且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始引用企业真实的项目或自编案例用于实践教学中。对于网络技术专业而言,同类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虽然有部分课程已开始建设,但是总体来说,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库资源少。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特别是能够适用于网络技术专业的项目案例少之又少。

(2)案例库建设不够系统,内容不够全面,质量不高。目前大部分的案例库的建设不是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建设,而是围绕课程来建设,并且项目案例只能是就案例而讨论案例,既空洞乏味又难以和学生的工作或今后的实践联系起来,缺乏对工作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从原始材料的选样可以说就已经偏离了专业核心技能的视角,因而也难以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

(3)案例库资源的推广不足。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案例资源的共享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案例的获取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另一方面,如何组织这些案例资源成为关键要点。目前大部分网络专业建设案例库的初衷都只是为了满足本专业学生案例教学的需要,因此覆盖面有限。

1 项目案例库建设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不足,进行通用网络技术专业信息化项目案例库的建设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采用案例库中的项目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2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采用案例库中的项目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3 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案例库应用到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让每一个学员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在案例库应用到教学中,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

1.4 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全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库中案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项目运作流程及分工,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具体从事一项具体岗位的具体工作,完成项目具体任务,通过项目案例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学生对就业的预期更加切合实际,就业能力大大提高。

2 项目案例库建设内容

针对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项目化要求建立通用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案例库专题学习平台,平台建设按通用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特点进行,围绕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企业项目的要求由浅入深,注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结合校企业合作,建立一个整合网络技术专业优质资源和系统全面的专业学习平台,为学生网络技能认证(华三H3CNE、趋势科技TCSP、网页设计师等)提供保证。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2.1 建设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实训案例

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Windows网络架构》、《Linux网络架构》、《网络设备与互联》、《网络管理与安全》等课程,每门课程的项目实训案例包含实训项目需求、实训原理、实训预备知识、实训操作过程演示视频、实训成果形式等,可以在教学和实训前供学生和教师参考之用。

2.2 建设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考核综合案例

根据网络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对核心课程中的过程考核设计综合案例,要求学生根据项目的需求,进行任务分解、任务实施,最终形成实训成果,完成实训答辩等。

2.3 与企业合作建设网络技术专业真实项目案例

真实企业项目案例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文档(可行性报告、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使用说明书、项目实施阶段总结)、项目任务(模块)分解、项目模块原理、项目成果演示视频等),真实项目案例库主要用于校内定岗实习项目化实训和学生第二课堂学习之用。

2.4 建立一个整合网络技术专业优质资源和系统全面的专业学习平台

建成的实践教学案例库系统集专业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与职业技能训练和认证于一体,作为高职通用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中心。

3 总结

以网络技术核心课程的案例库建设为例,案例库建设面向未来专业发展,面向职业特点,提高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对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学也有借鉴的价值。案例库的建设围绕网络专业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跨越时空,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来学习,更好、更方便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就业岗位的竞争力。建成的项目案例库系统集专业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与职业技能训练和认证于一体,作为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纳入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库。

作者简介

邹贤芳(1983-),男,江西省石城县人,中级职称,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7篇: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 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改革的质量。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档案管理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提高管理效率。云计算具有强大的功能,将云计算应用到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中对提高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1 云计算技术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指的是将传统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所形成的新产物。通过云计算技术,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取各项服务,对云中的各种资源都可以实现共享,并随时扩展,按照实际的使用情况支付相应的资费。云计算的目的在于通过网络技术将各种计算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统一化管理,形成一个大规模的计算资源池,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对于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云计算技术的特点

云计算技术融合了软硬件多类资源,并以分布式分享的形式存在,可以快速地进行动态扩展与配置,拥有强大的功能。云计算拥有着大规模数量的服务器,计算能力很强,同时虚拟化的云计算也可以看作是虚拟的资源库,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只要网络存在就可以快速地获取所需的服务。云计算技术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分布式数据中心能够及时地收集相关信息数据,并储存备份到地理位置相隔离的数据库主机中,这样一来,即便是用户自己也无法准确了解数据信息的存储备份地点,网络黑客与病毒就难以侵入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云计算还可以自主进行调节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及存储都可以自动配置,按需使用云资源,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 云计算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近几年,随着中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教学活动也更加的智能化、网络化,很多教学管理活动都是依托于网络服务,因此,在教学管理活动中也产生了大量信息化的教学档案信息。海量的教学信息对存储空间与存储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数据信息的大量存储于管理问题,促使数据信息更加的智能化,这对于教学档案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 云计算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 为数字档案提供存储空间

云计算拥有着超大的存储空间与数据处理能力。近几年,中职院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的数字档案,包括声音、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体类型,数据信息存储量日益增长,这对数字档案的存储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技术为数字档案提供了云存储的空间,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云存储快速高效地获取各类教学资源,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辅助。此外,云计算技术能够智能优化分配档案信息,正确处理数据,统筹整合,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检索利用所需的档案资源提高了档案字的利用效率,对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共享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3.2 实现数据的快速共享

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数据信息的共享。云计算技术借助网络能对海量信息进行快速处理,促进数据资源的快速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同时避免了不同档案部门对同一方案信息的重复建设。当前,我国中职院校数字档案建设发展非常快,有着大量的档案资源,但在资源共享上却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档案资源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档案资源的浪费。为了更为高效地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快速共享,学校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将开放的数据信息存储于公有云平台中,这样一来,不同用户便可以通过公有云快速获取相关资源,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对于具有安全保密需求的档案资源可以存储于私有云平台中,为特定用户提供档案查询服务,切实保护档案资源的安全。

3.3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就我国当前大部分的中职院校档案管理情况来看,其教学档案信息基本都存储于教务管理系统服务器上。然而很多院校都未能安排专业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对服务器进行维护,这样一来,一旦出现计算机故障,就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照成无法及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正常服务,甚至在计算机维护期间发生档案信息丢失、损坏的情况,这对于档案信息的利用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云计算技术利用多台计算机或服务器,即使其中的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出现故障,其他计算机或服务器也可以快速地完成数据备份存储,利用新的服务器实现不间断服务。

3.4 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便捷服务

云计算技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云计算技术的辅助下,不同用户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利用云平台进行数据查询与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与通用扩展性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互平台,使档案信息管理部门可以快速地对档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管理。此外,云计算技术整合了多种服务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档案信息的个性化服务能力,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教学资源存储于云端档案,构建统一的教学档案信息平台,这样一来,不同用户都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连接到云端,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资源,利用相关的数据信息,不必受到地点与固定的档案资源限制,便可以实现档案资源的远程查询与利用。

3.5 降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中职院校的不同教学单位与部门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软硬件资源,获取相关的资源信息,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档案信息化,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同时降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避免发生重复建设的情况,克服了各单位间服务器的访问限制,并有效降低了在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上的投入与\行维护费用,在降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促进了档案信息的共享与利用。

4 结语

随着国家加大对各中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投入,中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针对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完善的管理系统数据加密方案,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敏,张永进.云计算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山东档案,2016(01):43-44.

[2]严瑛,王卓平.云计算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兰台世界,2015(23):94-96.

第8篇: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数据;DM技术

一、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

教学档案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高校教学活动,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历史资料。它包括文字、图像和影像等一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料。完善有序的教学档案对于改善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教学档案是高校落实教学工作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所以,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都会在教学档案中一一体现,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都可以通过教学档案进行总结反思,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可供参考的经验借鉴,不断地推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档案就是教学工作改革发展的垫脚石,是不可缺失的历史积淀。

(二)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教学档案是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最基础的素材资料,它包括建档以来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的物化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分析,一方面要总结积极有效的经验,继续发扬;另一方面对于之前已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商讨,制定相应的对策,避免重蹈覆辙。这些经验教训都是高校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

(三)支撑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佐证

检查教学档案是进行教学评估最直接、最基本的考察环节,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水平直观的物化体现。教学评估过程中,相关专家通过查阅教学档案,以此对高校的教学能力做基础评估。如果没有完整有序的教学档案,那么高校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就没有有力的佐证,任何空洞的说教都很难让人有信服力。所以,教学档案对于教学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档案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水平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管理,甚至制约了教学管理的发展。教学档案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着力建设一种电子教学档案服务平台,为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等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查询和检索,实现教学档案的效用最大化。传统的数据库技术不能实现上述功能,DM技术就是基于满足现实档案管理需要而发明使用的一种高层次的电子档案管理技术。

二、DM技术分析

DM是指在数据库的应用过程中能够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数据潜藏的规律和其他较为隐蔽信息的技术。DM技术是一个特殊的信息处理过程,它融合了数据库、统计学和可视化等诸多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全方位地综合使用。DM技术对于电子文件管理具有特别有效的作用,可以提高电子文件的处理效率,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DM技术是数据知识发现和获取的关键步骤,它在档案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分类、收集和整合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

(一)档案信息收集

DM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它的首要任务是信息收集,这是档案信息分类、整合和使用的前提和基础。DM技术信息收集不只是将相关数据放进系统,在其信息收集过程中它会进行重新描述。通过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建立对应模型,然后对比已有的概念模型和样本对象的差距。如果模型经历检测以高分通过,则可以作为相关标准。档案信息收集是一系列档案服务的首要工作。譬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已经录入了个人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储存之后,新的用户信息录入的过程中会自动与前面的信息进行联结,并将这种联结关系以一种新的信息储存代替过去的信息。DM技术相关程序将新用户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这种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档案信息管理,同时也方便用户及时使用。DM技术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是其整合处理档案信息的前提。

(二)档案信息分类

DM技术的信息分类方法是根据数据的独特属性将其分门别类,在这个过程中,DM技术首先应该分析数据对象的属性类型然后才能正确分类。DM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可以实现用户的横向、纵向信息分类总结,将初始的用户信息分析提取,以形成方便使用的用户档案。譬如,DM技术可以在档案中完整地保存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等相关信息,而且根据这些原始信息可以选取任意一个身份数据进行纵向分类,使得使用档案的人一目了然。DM技术还有一种强大的自动识别功能,它可以根据用户信息的搜索使用频率进行合理分类预测,使得档案使用变得更加高效率和人性化。

(三)档案信息整合

档案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对档案信息的使用,档案管理手段的优化也是为了更方便快速地获取档案信息。而DM技术在档案信息整合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有效整合档案已经储存的数据信息,以方便用户使用。原始档案信息的整合可以让原本的信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做到可视化、概括化、全面化,挖掘原有档案数据的各种潜在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分类整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在信息整合过程中,不仅需要DM技术提供技术支持,也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档案使用需要开发档案资源。例如,在档案信息整合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注重近几年的信息关联,以及拥有相同元素的档案信息关联等,使得用户可以以最快速度寻找到相关信息,并且可以获得提示,发现可能会用到的档案信息,提供给用户尽可能完整的档案信息服务。

三、DM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档案管理作为档案信息管理的一种,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DM技术应用在教学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弥补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的一些问题和缺陷,使得教学档案管理得到不断地优化升级,方便教学科研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DM技术应用扩大信息收集范围,优化管理结构

教学相关的信息服务是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教学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完整全面的教学信息资源,而教学档案管理技术又是收集这些信息资源的平台支撑和保障。教学档案管理者可以利用DM技术,掌握档案使用者的兴趣习惯,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不断地完善教学档案资源,收集以前疏漏掉的信息。DM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检索查询记录自动分析相关的资源需求,教学档案管理者就可以根据DM技术的总结分析进一步优化教学档案库结构,满足教学档案的使用需求。

(二)DM技术应用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效率

DM技术打破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方式,使得教学档案管理更加趋于完善,大大减少了教学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将档案管理人员的琐碎时间进行有效整合,从各个层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使用DM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档案信息丢失的现象,也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定量化的方法,最终推动其顺利进行。DM技术应用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挖掘文件间联系,提高档案整理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查询工作量,提高查询效率。DM技术在档案查询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文件查询需要依次一件件翻阅,而DM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麻烦,快速找到所需文件,提高检索速度。DM技术具有自动索引分类等功能,可以把相关文件全部关联在一起。DM技术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自动分类编号,提高教学档案整理的效率。当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整理档案资料时,如果DM系统发现错误和重复的信息等,会提示工作人员,有些完全重复的文件,DM技术可以自动合并删除。

(三)DM技术应用增强了教学档案的信息安全性

第9篇: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3―0046―04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推广应用阶段,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谓信息化教学能力,通常指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高师院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适应信息社会下未来教师角色的必经之路。[1]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网络教学平台[2],采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3]等。(2)探索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策略,如从教学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课堂互动质量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策略的研究[4],以及从教学效果的角度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建议[5]等。(3)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整体改革,如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用)》,对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探索[6]。这些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但是在教学实习中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依然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因此,为了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存在的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高师院校面向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必修课程。由于不同高校所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课时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条件等方面都相差很大,因此教学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主要存在三种认识误区,严重地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质量,使教学逐渐偏离了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标。

1 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没有用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没有用”的认识。一方面,他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如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存在重复,因此没有必要再学习。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即使师范生学习了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它应用于教学实践。

2 现代教育技术等同于多媒体课件制作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现代教育技术等同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认识,他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就是教会师范生如何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软件开发多媒体课件。

3 盲目选用自编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

虽然教学改革鼓励教材多元化,但是所选教材必须通过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审定,以确保所选教材是高质量的。由于一些高师院校对选择教材没有明确的规定,就导致了部分高校各自为阵,自编了一些质量不高的教材,并在本校长期使用。

二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这四种能力贯穿于信息化教学的整个过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1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实践知识的具体应用。教学是一门艺术,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师所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方案。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结果,它是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开展教学所必备的专业能力。

2 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

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是指根据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或开发教学资源,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以支持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实施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师所利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两种方式:一种是选择现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另一种是开发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含对原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只要能够满足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需求,具有合理的成本效益,就是一种合理的现实选择。

3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具体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从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来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都是开展教学前的幕后工作。虽然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已经做到运筹帷幄,但是学生是具有丰富思想的主体,他们给教学实施过程带来了许多变数,教师必须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适当调整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外在表现,集中体现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和教学风格。

4 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评价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取测试、量规、档案袋等多种信息化评价方式检测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以便于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信息化教学评价强调“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通常参与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而且评价内容既可以是总结性的成果,又可以是过程性表现。

三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有学者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模仿性教学,二是独立性教学,三是创造性教学,四是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7]有学者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关注应用期、学习模仿期、迁移融合期和知识创造期,其中关注应用期更加侧重于信息化教学情意的萌发;学习模仿期更加侧重于信息化教学知识、技能的获得;迁移融合期更加侧重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应用;智慧创造期更加侧重于信息化教学智慧的生成。[8]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分为四个,即模仿性开展信息化教学阶段、独立地开展信息化教学阶段、创造性开展信息化教学阶段和形成独特的信息化教学艺术风格阶段,如图2所示。总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

然而在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阶段,通常只能通过课程培养和教学实习等途径达到初级阶段,即从模仿性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独立开展信息化教学。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论》等课程主要培养职前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础技能、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等。高等师范院校对职前教师的培养主要处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即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达到模仿性开展信息化教学水平,然后通过教学实习,逐步达到独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水平。而创造性开展信息化教学和形成独特的信息化教学艺术主要是教师入职后通过教学实践、教研、在职培训和终身学习等方式不断学习和提高,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总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

四 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策略

为了达到培养和提高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应该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开展教学改革,以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

1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目标的改革

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目标包括:(1)根据自己所学的学科选择教学内容,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形成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2)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收集和加工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形成与教学设计方案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3)能够在多媒体教室里尝试利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实施教学;(4)采用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对自己或其它同学的教学开展教学评价。

2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根据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划分,参考国家精品课程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9],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紧密围绕着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四大核心要素展开,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体系。调整后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维度与课程知识体系对照表如表1所示。

3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要改变传统的向学生灌输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讲授法,而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式教学法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案例式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是非常适用的。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的途径包括:一是邀请有经验的中学教师讲示范课;二是通过视频录像播放教学案例;三是由主讲教师讲解和分析具体教学案例。例如在讲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游泳教学”案例来开展案例式教学。首先通过一段“世界游泳名将蛙泳比赛”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由教师阐明学习目标,再通过视频播放详细讲解蛙泳的基本动作,然后让学生在游泳池模仿练习,通过不断地强化练习,逐渐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蛙泳的基本技能。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既有利于让学生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技能训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多媒体在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案例式教学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内涵。

(2)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至少要完成四项基本任务:一是设计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二是设计和开发与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三是尝试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实施信息化教学;四是尝试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通过这四项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式学习,亲身经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过程,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4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评价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评价改革立足于对学生的生成性教学成果开展综合评价,从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和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四个方面,分别赋予0.4、0.3、0.1、0.2的权重,通过“ ”进行计算综合成绩,形成学生的课程综合成绩。《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综合成绩评价模型如表2所示。从不同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重点强调学生会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对于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的培养,还有待于通过“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和教学实习逐步提高。

五 小结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应用阶段,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核心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高师院校培养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修课程,应该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需求,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核心,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四个维度出发,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目标,调整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法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对职前教师的生成性教学成果开展综合评价,从而促进职前教师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培养和提高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4] 田健,王妍莉,王卫军,杨改学. 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5):83-89.

[2] 林万新.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9):80-83.

[3] 黄纯国.利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7): 62-65.

[5] 王纬,王妍莉,田健.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 116-120.

[6] 姚巧红,李玉斌,刘德山,胡卫星. 面向新课程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76-81.

[7] 骨干教师成长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聆听上海师大谢利民教授报告[EB/OL].

[8]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9] 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Improving the E-teaching Ability of Pre-service Teacher: Instructional Reform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urse

HE Ji-lingJIANG Ling CHEN Shi-pin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