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范文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精选(九篇)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

第1篇: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作风建设;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执政党

党和国家各级机关是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领导机构,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部门。机关党的作风直接反映出机关干部的工作状态和效率,也直接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是十以来党建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自创立之日起,就一直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我们党之所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可以说,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尤其是能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党要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对作风建设作出的新的重要部署。随着中央政治局制定的加强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的出台,今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问题,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全党上下正掀起改变工作作风、推进作风建设的热潮。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我们党的安身立命之本、发展壮大之源和执政兴国之基。加强作风建设,既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必须长期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党的各级机关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带头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坚决反对“”,以机关党的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做到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2.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以后,机关党员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抓住机关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就抓住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主要是看每个党员尤其是机关党员干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机关党员干部作风优良,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其执政基础才能稳固,执政能力才能得以施展。

3.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感情问题。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好,党群干群关系就密切,就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其根本利益。机关党员干部应该着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凝聚人心,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4.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实现科学发展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要实现科学发展的蓝图,就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特别是要依靠各级机关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道德修养、行为准则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大政方针能否贯彻执行,关系到能否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5.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的必然要求

机关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抵御腐败,保持清廉的重要保障。廉洁自律是党对各级机关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要以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心态去面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千万不能因放松对作风的要求而丧失了拒腐防变的能力。因此,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坚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二、目前机关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机关党的作风总体上是经得起考验的,但我们党面对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关党的作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

有些机关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对待群众态度粗暴,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意识淡薄。有些机关干部感到提拔无望,不思进取,缺乏奋发向上的动力,放松对自己的党性锻炼,人生观出现偏差,愈来愈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已主义倾斜。

2.学风不正,理论和实际脱节,能力不足

有些机关党员干部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理论学习不扎实、不深入,学用脱节。没有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和领导工作的本领。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遇到具体问题无所适从,遇到突发事件束手无策,服务发展能力不强。

3.工作漂浮,责任心不强,脱离群众

有些机关党员干部贪图名利,弄虚作假,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只重形式不务实效,甚至乐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形式主义、严重。

4.生活奢靡,廉洁自律意识不强,消极腐败

有些机关党员干部贪图安逸,铺张浪费,奢靡享乐,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吃喝玩乐,享乐主义严重,腐化堕落;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自我约束意识淡薄,公款消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在辖区内经商办企业,为政不廉,公私不分。甚至在一些机关党员干部中发生了腐败案件影响极为恶劣。

以上这些问题会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并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纯洁性,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抓紧加以解决。

三、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党的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宗旨意识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是我们党建党以来及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所探索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党校等培训机构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性党风党纪和党史国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的教育培训,继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和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机关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以务实为民为落脚点,开展好机关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坚持学以致用,强化责任意识

学风问题是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理论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学风。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机关党员干部要把党的科学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工作的本领。机关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坚持深入调研摸实情、集思广益找对策、真抓实干促落实,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3.突出效能建设,提高服务意识

在机关效能建设中,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升精神面貌,调动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服务观和大局观,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问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以及通过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不断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机关的工作效能。结合健全完善机关的民主评议制度,积极探索实用有效的管理办法,把机关党员干部八小时工作内外的日常表现纳入评议范围,通过民意调查、民主测评等,全面了解和掌握机关干部的作风表现。同时,要发挥举报作用,及时掌握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化解稳定隐患、规避稳定风险。

4.深化政务公开,提升民主意识

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坚持把政务公开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不断推动机关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做到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前,预先在政府网、有线电视等渠道公之于众,动员各阶层群众积极参与、深入讨论,使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更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进行政务公开将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务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促进政府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认真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考察预告和公务员考试录用成绩、拟录用人员名单公示制度,进一步扩大群众对机关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促进用好的作风选人。机关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民主决策,问政于民,凡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反复论证,在听取意见的过程中,要胸怀宽广,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5.推进廉政建设,强化自律意识

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机关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纪律处分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党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操守,重品行,强化自律意识,慎独慎行,择善而交,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真正树立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真正为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总之,党和国家各级机关是党委和政府工作系统的重要枢纽,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机构,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职能机构,担负着特殊而重大的责任。机关作风的好坏,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只有严肃认真地抓作风,坚定自觉地改作风,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更好地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深入学习同志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深入学习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十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第2篇: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范文

相关热搜:会计审计  会计与审计

审计机关是国家的行政监督机关,审计机关的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自身的作风如何,关系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实施,关系到依法行政、客观公正,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审计机关全面把握和实践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努力抓好自身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审计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改进审计机关作风,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公正执法的审计队伍,是社会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一是要公正执法。审计队伍作为国家的“经济卫士”,就是要严格忠实于国家利益,忠实于事实,做到铁面无私,敢于碰硬,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为名利所困,不为强权所惧,不为金钱所动,不为人情所累。二是要求务实。这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也是审计队伍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工作中,要力戒不负责任,作风漂浮,敷衍拖拉,效率低下的不良风气,要发扬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要讲究效率,努力提高工作成效和审计质量。三是要令行禁止。要坚决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坏作风。坚决反对部门保护主义,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四是要廉洁从审。要坚持为审清廉、两袖清风,不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要虚心接受被审单位、广大职工、新闻舆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加强和改进审计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的途径

一是要紧密围绕依法审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依法审计、公正执法是审计机关行政监督职能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评价审计工作的根本标准。审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结合各项审计业务一道去做,保证和促进审计监督活动依法、公正开展。尤其要用高尚的情操塑造审计人员。公正和效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更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品格和高尚的人格,以及对法律理想的执著追求。要加强以宗旨教育和公正执法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审计人员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消除特权思想,打牢秉公执法、勤政为民的根基。

二是要虚心接受外部监督,广纳善言,推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党和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这是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计机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各界监督,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审计工作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把自觉接受监督当作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法向人大汇报工作,通过政务公开把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广开言路,把听取社会各界的呼声和建议作为审计工作不竭的动力,促进作风建设,推动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是要不断加强审计机关形象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自觉把审计工作置于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部分单位的主要领导的审计结果主动向县委、纪委请示汇报,立足审计职能积极服务中心工作,靠出色的业绩赢得党委的重视与关心。积极主动向县政府汇报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当好国家财政资金的“守护神”。要积极开展审计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公告审计结果,扩大审计结果的社会影响,还广大群众对审计监督的知情权。

三、加强和改进审计机关作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是建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细化各项学习计划。使理论学习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并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兴起政治业务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积极推动审计工作信息调研。第三要长期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第四要根据审计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从学习制度、业务制度和审计信息等各方面细化、量化评分标准,并积极开展落实活动,年终进行综合评分、评优。

第3篇: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企业干部 思想作风 工作作风

干部作风正则人心统一,人心统一则企业向良性的方向健康发展。一个单位的工作突出是由于作风好;一个干部的良好形象,要从作风开始树立。加强企业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高企业领导班子的领导才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抓好企业干部作风建设的意义

(一)抓好企业干部作风建设是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需要。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复杂的多。西方的种种腐朽思想及堕落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企业的党员干部,因此,要从发展的角度,加强企业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二)抓好企业干部作风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日益壮大,必须要依靠一个强有力的、懂得管理善于经营的领导集体。如果企业干部队伍的作风不好,既损害企业及领导班子的形象,又妨碍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最终必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与和谐发展。

(三)抓好企业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只有具有过硬的作风,才能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才能保证各项决策、规划得到全面、正确和创造性的彻执行;才能极大地激励和鼓舞广大职工群众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而努力奋斗,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企业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治信念不坚定,学习精神不足。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不断诱惑,部分党员干部淡化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一经发现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问题,或者发现消极负面增多时,就会产生失落的情绪,直接导致政治立场的不坚定。甚至还有一些干部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和功利主义的思想看待学习,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并没有真正的把学习理论的目的放在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上。

二是干部学习风气和建立学习性企业的要求不相符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新的知识如雨后春笋,这就需要各级干部及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增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扎实理论基础,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干部队伍的作风学习氛围不浓厚。甚至个别干部学习缺乏自觉性,找各种理由,比如工作忙,没时间学习等等,导致知识更新比较慢,久而久之,因知识更新换代慢或者知识的匮乏,就会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企业经营业绩的有效提高。

三是只注重制度的建立,而忽视了制度的有效落实。在现实工作中,尽管有些单位明确制定了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以及政治学习日制度,但是真正能坚持学习的屈指可数。甚至有的干部根本不理睬制度,视而不见,只是把制度做给大家看的一种形式或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使得制度完全流于形式。

四是只注重培训的形式,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在企业中,各种各样的培训是一期接着一期,但是培训的内同常常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培训的方式也过于简单落后,导致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抓好企业干部作风建设的途径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好思想作风建设。企业干部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直接面对的是职工群众及其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广大企业干部要牢固树立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意识,紧紧围绕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不断增强公仆意识、节俭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敢于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尽心尽力多做维护职工利益的事,把职工当亲人,扎扎实实解决职工群众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抓好学风建设。我党优良学风的核心和实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企业的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做党员、群众的表率。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各种困难,对此,要尽量克服懒惰的思想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去学理论知识,不但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领会、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还要学好业务知识,学好工作方法,学好为职工服务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水平上高人一等,才能在业务技能上胜人一筹。求真务实的学风,永远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三)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并监督落实。为进一步抓好企业干部作风建设,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为职工服务的质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规定,对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一要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业务技能。二要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努力在企业形成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良好局面。三要求真务实,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恪尽职守的工作氛围。四要放下架子,主动服务,努力在企业形成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良好心态。五要和谐相处,团结协作,创造和谐环境,无论在企业领导内部还是对待职工,都要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六要艰苦奋斗,增强节俭意识,努力在机关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四)创建文明处室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为切实抓好企业干部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办事效率,调动企业干部服务职工、服务基层、服务生产一线的积极性,企业可以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在时间上,每个季度对机关处室考核一次;在考核方法上,成立以机关党委书记为组长,组织部门、纪监部门参加的考核小组,对各个职能部门和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逐一评估和考核;在奖惩上,考核结果与处室奖罚挂钩,做到赏罚分明,促进企业工作的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第4篇: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范文

关于新形势下全区班子作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区要在实现的富民壮区目标,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各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这“三力”源泉在于各级班子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最近笔者在区委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问卷调查、重点走访等方法,就全区班子作风建设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直接和间接地听取了基层领导和机关中层干部对全区班子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了全区班子作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做法与效果

通过印发400份“全区班子作风建设抽样问卷调查表”的反馈,对两个乡、一个开发区、两个街道、六个区直部门的重点走访了解到,近年来区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强各级班子的作风建设,较好地解决了班子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激发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不断开创了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靠制度约束。1998年以来,根据形势发展和富民壮区任务的需要,区委为加强各级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突出抓了制度建设,基本建立了抓作风建设的有力机制。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把手带班责任制、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制度、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监督,廉洁自律以及民主生活会等28项管理制度。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方面,按照突出政绩的原则强化考核,增强了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在选拔任用干部上,严格执行干部任前公示、干部试用和纪检监察机关一票否决制,严把干部入口关。在干部的常态管理方面,建立了干部待岗、轮岗、诫勉和引咎辞职制度,通过狠抓落实,增强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在廉政建设上,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单位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报告制度等等,把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置于党内、法律、群众和舆论多重监督之下,较好地解决了为谁掌权和用权的问题,使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靠教育引导。在加强各级班子作风建设中,始终坚持抓思想教育这一中心环节。一是坚持开展集中性的解放思想教育。98年以来,围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先后在全区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五次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清除了一些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结合变化的区情不断谋划新的发展思路,推进富民壮区的进程。二是坚持常态化的思想教育。近些年,区委坚持在思想作风建设上警钟常鸣,无论是平时的工作会,还是全委会、党代会,都把作风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突出讲,大力倡导求实、务实、深入、调研和真抓实干的作风。特别是在“三讲”教育当中,结合实际狠抓了作风的转变,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三是根据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在全区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中积极开展了正反典型教育。坚持用孔繁森、傅万才、汪洋湖、刘宝忠等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教育班子成员树立良好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同时利用胡长青、成克杰、慕绥新及我区违法违纪干部的案例,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提高了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自觉维护党纪国法的自觉性。

(三)靠活动促进。为使各级班子作风建设收到切实效果,近些年来,区委本着务实的精神,设置一些活动载体,推进作风建设的落实。一是开展了“双杯”竞赛活动,就是将乡局领导班子所承担的经济、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分别签订责任状,在区直部门开展“公仆杯”竞赛活动,在各乡(镇)街开展“文明杯”竞赛活动,采取年中和年终考评的办法评选出优胜者进行表彰,这项活动坚持开展了四年,对促进中层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坚持开展了“三创”活动,即根据省、市委的部署,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在乡(镇)街开展了创“六好”强乡(街),在村(委)开展了创“五好、建三村(委)”,在区直部门开展了创“四好”建“两高”部门活动,促进了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三是开展了选树典型活动,1997年选树了“十佳公仆”,今年选树了“十佳基层党支部书记”,使全区各级班子在作风建设上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四是认真开展了“三讲”正面教育和“三个代表”学教活动。通过开展这两项活动,剖析和解决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各级班子成员经受了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

(四)靠考核激励。近些年来区委始终坚持对乡局级领导班子的考核制度,建立了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在考核的内容上,坚持“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标准的兼顾和统一,突出政绩考核;在考核的方法上,坚持个别谈话、民主测评、民意测验、背对背地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等方式方法相结合,力求全面客观评价,实事求是地分类定档;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始终坚持年终召开乡局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结果通报会制度。对政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政绩平平、群众不信任的干部进行批评直 至组织处理。98年以来受到不同程度处理的乡局级领导干部已达34人,其中降职5人,免职17人,诫勉谈话8人,待岗4人。

由于坚持不断地加强全区各级班子的作风建设,促进了各级班子思想作风的转变,推动了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富民壮区阶段性目标。

二、问题与原因

从这次对全区班子作风建设的调查情况来看,整体上是好的,主流是好的。但不能否认,虽然近些年来在班子作风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按照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按照人民群众的愿望,班子作风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问题。

一是解放思想没能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一些干部中旧的思维定势和惰性还没有彻底消除,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等倾向在各级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自我感觉良好,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问题;官本位思想,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的问题;不敢创新、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问题;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问题还依然存在。这些思想上的障碍严重地影响着各级班子作风的转变。

二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一部分班子和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酬事务花费精力多,抓工作落实花费精力少;抓轻松和容易的事情多,抓难度大、棘手的问题少;浮在表面开会研究多,着实解决深层次实际问题少等倾向。尤其是有的班子一把手,履行一把手职责不到位,对基层工作研究不透、对群众问题关心不够,不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这一问题障碍了富民壮区事业的发展。

三是学风不够端正。有的班子对学习缺乏认识,看不到当今形势和任务对学习提出的迫切要求。在思想上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倾向,在学习内容上往往也只局限于学学文件,念念报纸。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而是为了应付检查,应付考核,更谈不上真正掌握理论,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学习培训没少参加,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干部思想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四是在民主作风建设上还有一定差距。有的班子在决定重大问题时,发扬民主不够,不能够很好地履行科学民主决策的议事程序,个别班子仍然存在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有的班子内部不够团结,成员之间彼此不沟通,工作不配合,缺少合力;有的班子内部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奉行好人主义,回避问题和矛盾,虽然也按照要求定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但质量不高,往往都是自我批评谈体会,批评他人谈希望,使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这一问题影响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提高。

此外,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自律意识差,纪律松懈,行为不端,在八小时内外表现不一。有的热衷于“饭局”、“麻局”;有的搞自由主义,传播小道消息;极个别的干部,经不起诱惑,超越了红线,犯了错误甚至触犯了法律。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对党的形象、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的影响是很大的。

全区班子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上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转型的加速,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东西对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产生了一些影响。主观上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工作力度不够。在班子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上还不够完善,工作运行上还缺乏必要的措施,各级班子“一把手”的带班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在制度的执行上还存在时紧时松的问题,保证体系还不够健全;在班子考核上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民主程度,以真正听到群众的声音;在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上还不够有力,有些方面监督还不够到位;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原则要求多,灌输说教多,扎实有效的措施少的倾向,等等。这些都是在今后班子作风建设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面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为了抓住发展机遇,区委提出了加快实现富民壮区的奋斗目标,客观上对我们加强全区各级班子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难设想,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没有一种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我们富民壮区的事业能够完成。为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深入贯彻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契机,进一步把全区各级班子作风建设摆上突出地位,纳入重要议程,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用好的作风抓作风建设,用有力的制度和机制抓作风建设,加快推进我区“五区一化”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不断深化思想解放,解决好思想作风建设问题。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必须突出抓好思想作风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必须首先从解放思想抓起。必须明确,改革开放越深入,经济越发展,我们的思想越需要与时俱进。当前要针对各级干部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家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创”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分析实情相结合,准确把握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工作顺利时不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工作遇到困难时不悲观失望,束手无策;出现问题要敢于负责,推功揽过,拿出办法来。二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加快发展相结合,把“五区一化”、富民壮区贯穿解放思想的全过程,按照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工作。三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相结合,把“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作为判断思想解放程度和工作是非成败的标准,重实干,不争论,看准的事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千方百计地推进我区“五区一化”建设事业。

(二)坚持正确的作风导向,倡导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一是倡导聚合力,要求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三讲”精神,议事决策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不搞个人说了算;班子内部成员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配合,互相补台;民主生活会上要坦诚相见,敢于批评。切实把团结作为对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倡导鼓实劲,要求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找准各自的位置,负起各自的责任。特别是各单位的“一把手”要带头把兴奋点转到加快发展上来,把着力点转到抓落实上来,盯住目标不放松,抓住落实不撒手。三是倡导谋实招,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要结合全区的总体部署,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开动脑筋认真研究工作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落实,如何创新,如何突破,真正拿出有效的、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四是倡导求实效,坚持“干净、干事、干成事”的用人导向,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教育和引导各级班子、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干实事、求实效作为自己工作的准则。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中央提出要把20xx年作为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体现了对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到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突出抓好两个环节,一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最急、最盼、最需要办的事情,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二是强化调查研究制度的落实。调查研究是转变作风的需要,是抓工作落实的客观要求。区委已就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专门发了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区级领导到基层各单位一把手都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地调查和研究一两个实际问题,拿出切合我区实际的调研成果,进入工作决策,指导富民壮区事业的实践。

第5篇: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 反腐败 作风建设

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显著成效,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任务,深刻阐释了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着重强调了“两个没有变”和“四个自信”。近年来,通过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加大纠正“”和违纪违规案件查办力度,正风肃纪取得新成效,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广大纪检监察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充分认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当前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所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依然存在有不少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尤其是在作风建设方面一些问题更不容忽视。如个别干部存在执行力和抓落实不够,说得多、做得少,重部署、轻落实,缺乏责任担当的问题;“”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个别干部纪律意识不强以及执行规章制度不严等等。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强化落实“两个责任”上持续加力,在纠正“”问题上持之以恒,在监督执纪问责上从严从实,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进一步净化企业内部政治生态和人文环境。

二、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大局,扎实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精心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中央继党的群众路线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教育活动向经常教育延伸的一项重要举措。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精心组织安排,切实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尊崇、遵守党规,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切实加强《准则》和《条例》的学习贯彻,着眼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广大党员要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二)纠正“”,着力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党的十以来,我们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改进作风实现了良好开端,纠正“”取得了初步成效,“不敢为”的氛围初步形成。但必须看到,作风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长期任务,要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要注重从思想根源上着手,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大力弘扬严实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真正筑牢抵御不正之风侵蚀的“防火墙”。要按照的要求,重视和加强家风建设,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在管好自身的同时,严格教育约束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真正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三)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强调指出,“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要结合企业党委中心组学习及各类学习活动和教育平台,着力抓好党的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廉洁从业道德操守,强化廉洁行为养成。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要进一步创新廉洁文化教育载体,深化廉洁文化进基层、进岗位、进家庭活动,发挥好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作用,巩固和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格局,促进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四)进一步深化效能监察、纠风和案件查办等工作

要按照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点,坚持把效能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抓住关键环节,科学选题立项,实施效能监察,切实加强对压缩非生产性支出措施的落实、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项目资金管理开展效能监察,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经营风险。要进一步强化纠风和案件查办工作,强化执纪问责,坚持抓早抓小抓经常,严肃查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违反“三重一大”规定以及管理人员、侵占企业利益、严重侵害职工群众利益、截留职工工资奖金等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要注重发挥案件查办的治本功能,剖析研究案件特点,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堵塞漏洞,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五)强化“两个责任”落实

落实“两个责任”是履行赋予职责的根本要求,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是对党风廉政建设理念思路的重大创新,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生动体现。要认真贯彻企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内容,进一步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真正让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第6篇: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官本位";高校管理干部;作风建设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的"助推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高校管理干部作风的好坏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影响到高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质量,管理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又是影响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而当前出现的高校"官本位"现象导致高校干部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偏离,降低了高校党组织和干部的威信,影响高校教学、科研活动,使师资浮躁和学术异化,造成教师群体士气的低落和学术人才的流失,也弱化了高校的文明辐射功能。因此大力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全面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素质,对于提升高校工作水平,加快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管理干部"官本位"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高校管理干部"官本位"思想日趋膨胀,偏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管理干部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部分管理干部的"官本位"思想日趋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工作日益行政化。在部分管理干部当中,官位的提高成了某些人心目中发展和进步的标志,职位成了个人的一种追求,提拔使用成了工作认可度的一种体现,这一风气严重背离了高校管理干部的角色和职责,偏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高校本应该是一块文化气息浓郁的净土,却在这种封建主义残余的思想影响下,出现学术研究文化氛围被扭曲的现象,有的管理干部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荣誉和职位,有的完全忘记了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

(二)高校管理干部"官本位"作风,导致高校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偏离

高等学校特别是现代大学,是以知识的发现、传授、传播为目标,以权力分散、重心下移为结构特点,以自由、自治为文化特征的组织特性。高校管理干部作为这种组织的管理者,既不该将自己定位在"官"的角色上,更不应有"官"味,他不同于政府官员,不同于企业管理者,不应该只是权力的敬畏者,也不应该只是利益的追逐者,而是一个学术的敬畏者和知识的追求者,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管理者。高校管理干部是以学立足、为学服务的"学官"。而当前在高校,"官本位"已经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效应,导致高校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偏离,降低了高校党组织和高校干部的威信,极大地影响了教职员工对高校管理干部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使教师群体士气低落,学术人才流失,管理工作朝病态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高校管理干部作风建设的途径

(一)以学生为本,立足教育,培养教育型管理干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核心,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教育过程及教育发展之本,对于高校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而思想决定行动,教育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有扎实的教育才会有良好的作风。因此高校就必须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素质构成中的特殊重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作为高校管理干部要自觉履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神圣职责,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把成人与成才结合起来,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将各项育人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各项工作都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在学习时间、方式、内容和生活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法权益,为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以教师为本,尊重人才,培养服务型管理干部

教师之于大学的重要意义,无可争辩地使其处于大学组织构成要素中的"主体性"地位。一个教师的成才和发展绝不是他个人的事情,他在学业、职称、学术发展上的要求也是学科建设的需要,是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管理活动应紧紧围绕着主动去激发和满足这种教师的成才需要来展开,用好的政策和机制提高教师在学术上的水平,只有当一名教师置身于一种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氛围中才会扎根于高校,奉献于学术事业,高校管理活动应千方百计为教师的成才创造条件和机遇,而不能制约人的发展。如果管理仅仅作为一种制约的权力,其结果是制约了高校的发展,损害了高校的声誉。高校管理干部要摆正位置,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彻底破除等级观念、特权思想等封建意识余毒,树立"以师生员工为本"的观念,摆正位置,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更是一位服务者,要向师生员工负责,发扬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弘扬优良学风,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摈弃以"官本位"为中心的浮夸、造假、狭隘主义作风。

(三)以学术为本,立足本岗,培养学习型管理干部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高校管理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狭窄的知识面和线性状的知识结构已难以适应高校管理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管理人员都有了一个阶段性知识更新和再提高的问题。在学习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的今天,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仅凭原有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

高校管理干部具有管理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其学识水平的高低和视野开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因此,一个合格的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学的能力,注重读书学习,强化社会实践,勇于涉猎新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只有认真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种知识,博学多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也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对高校各级管理干部的客观要求。同时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干部学习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引导管理干部立足本职岗位搞好学习,拓宽学习方法和途径,把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学校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目标,增强学习原动力,督促高校管理干部把读书学习当作与工作同等重要的事情而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龚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1).

[2]肖兴辉.高等学校管理干部的素质培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3]郑良勤.高校官本位行为意识的不良影响与消除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第7篇: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保障机制;改革创新;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9-0059-04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坚定理想信念与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研究”(13JDB011);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反腐倡廉的历程与经验研究”(2013B134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同昌(1982-),男,安徽阜南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单连春(1969-),男,安徽天长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领域,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建设是于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党的作风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并认为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党建思想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每次代表大会都对党的作风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党的十以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但是,在党的作风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应有的形象不符合,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因此,构建党的作风建设保障机制,对进一步搞好党的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党的作风建设保障机制的逻辑依据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党内法规依据、政策依据和现实依据等,多年来,各级党组织对党的作风建设保障机制也进行了努力探索。

1.现行及党内相关法规为党的作风建设保障机制提供了基本依据。是党内的根本大法,是党的各项建设的总依据。十通过的对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总纲中规定: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56-57第3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要“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2]59第33条规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反对,反对任何、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2]70-71除了之外,党内其他法规文件也都强调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下决心改进作风。2013年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审议并印发了《党政机关例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调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刹住奢侈浪费之风。和党内的相关法规,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2.历次党代会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传统领域,是历次党代会报告必不可少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党更加强调推进作风建设。党的十二大报告更是提出“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为了使党风根本好转,中央决定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党的作风进行一次全面整顿”。[3]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容易在党内滋长脱离群众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对人民产生的危害也比执政以前大得多。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使党的作风建设的任务更加突出起来了。”[4]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代会对党的作风建设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十六大报告警醒全党:“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5]这就明确指出了作风建设的核心和党执政的危险,使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党的十进而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2]38认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任务。历次党代会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3.党的现实情况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现实依据。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求真务实等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但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上”。“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在方面,主要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在享乐主义方面,主要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逐名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腐化堕落。”[6]这些现象尽管只是党内存在的个别现象,不是主流,但是其对整个执政党形象的危害却是不可估量的。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及时克服党内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很难完成自己的历史重任。因此,党内的现实情况,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现实依据。

二、党的作风建设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党的作风建设保障机制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状况,与人民群众对党的期待,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党的作风建设保障机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党的作风建设的标准过于模糊。作风主要是指一个人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以及风格。传统的党的作风建设内容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当前党的作风建设集中聚焦于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这“”都是党员领导干部内在思想素质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形式,也可以说是思想观念的外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党的作风建设的效果,来自党和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在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及党员领导干部是否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缺乏一定的量化标准。就“”问题来说,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也都是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没有一定的具体量化标准来考核,这就是使得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边在口口声声要求反对“”问题,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又犯了“”问题。党的作风建设的标准过于模糊,就使得在实践中一些危害党的形象的作风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影响党的作风建设效果。

2.党的作风建设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是否巩固。因此,应该调动全体党员都来参与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应该具有奖善罚恶的功能。凡是在实践中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受到表彰、得到提拔。凡是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批评和惩处。正如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强调的:要“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7]但是在实践中,一部分干部并没有从实际出发,也没有密切联系群众,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好大喜功、野蛮开发,对群众切身利益漠不关心,严重,但是却凭借他们的形象工程和所谓的“政绩”受到了提拔和重用。[8]这样,党的作风建设激励机制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使一部分干部根本不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3.党的作风建设惩处机制难操作。党的作风建设惩处机制,是指对那些违的作风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批评教育乃至纪律处分。我们党内的纪律处分主要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和五种。虽然及历次党代会报告都要求广大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以及求真务实的作风,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如果违反了这些要求将要受到何种程度的处罚。十以后,中央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对推动整个党的作风建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也及时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乃至组织处理,起到了威慑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党的作风建设,强调“应然性”的比较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相对较少。例如,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脱离群众,但是并没有明显的违纪行为,就不易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制。另外,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情面”在社会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那些明显不符合党的作风要求,但也没有违纪的行为,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碍于“情面”往往难以对其进行惩处。这就使得违的作风的行为不能及时受到制止。

4.党的作风建设评价机制过于单一。党的十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就是说,人民群众的感受和人民群众获得的利益,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评判标准。因此,党的作风建设的效果如何,也应该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的评价机制主要来自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组织。一些基层党组织每当向上级党组织进行工作汇报时,对作风建设的成效浓墨重彩,而对自身作风建设的不足和问题,则轻描淡写;甚至有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把我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异化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这就使得党组织感受到的党的作风与人民群众感受到的党的作风存在一定差距。反腐败的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一部分领导干部,在提拔前组织上会进行严格的考察,考察结果都显示作风没有问题,党组织是满意的。一旦上任后东窗事发,经过群众及新闻媒体的揭露,就会发现该干部的作风原来是非常腐化,脱离群众、享乐主义严重,奢靡之风甚至超过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这就说明,目前党的作风建设评价机制过于单一。

三、完善党的作风建设保障机制的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是关系人心向背的问题,也是关系我们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利益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投入巨大的精力推进作风建设,但是成效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保障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1.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作风建设的内在动力机制。作风是理念的外化和党性修养的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与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分不开。只有深刻认同党的价值和理念的人,才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作风。当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第一,要对全体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全体党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使党员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我们党的天敌,如果不坚决克服这“”,我们党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就会有失败的危险;第二,要对年轻党员进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内化于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之中,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正是在历史上我们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我们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获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第三,要加强党性修养的宣传引导。对党性修养先进的广大党员,要进行深入实际的宣传报道,而对党性修养不强的党员干部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揭露,发挥媒体在党性修养教育中的作用。只有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优良作风的坚定信念,党的作风建设才会有持久的内在动力机制。

2.制定党的作风建设明确细则,筑牢作风建设的操作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但毋庸讳言,党的作风建设的现状与党的作风建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标准还不够明确,或者说党的作风建设的规定侧重于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缺乏可操作性。比如说,到底怎么做才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果不制定党的作风建设的明确细则,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就会受到制约。党的十提出“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这就把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制度化。中央办公厅下发文件,规定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的天数,这就使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建设有了可操作性的规定。再比如,到底什么叫“奢靡之风”?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否则就会因为主观随意性,对奢靡之风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当前应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作风建设颁布的相关规定进行认真的梳理,制定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明确细则,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

3.构建党的作风建设惩处机制的票决制。由于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一部分党的作风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党组织的负责人碍于情面,很难对那些明显违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面对面的针锋相对的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也就没有辣味,甚至很难“红红脸、出出汗”。所说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事,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9]的作法很难实现,党的作风的惩处效用也就难以体现。笔者认为,构建作风建设的惩处机制必须实行票决制。首先,在各级党委常委会和全委会上,要对每个党委委员、党委常委就党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投票表决,凡是获得赞同票较少的个人要向组织作出说明,否则就要接受组织调查核实;其次,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监督主体,各级纪律检查委会全体会议要对同级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就是否违的作风情况,进行投票表决,并把表决结果及时上报上级纪委,作为上级党委考核下级党委以及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再次,在地方和基层党的代表大会开会期间,要对同级党委及其主要领导成员,就党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投票表决,凡是得票较少的领导成员,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要依纪依法进行惩处。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人情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负面效应,使党的作风建设发挥应有的惩处威力。

4.构建多元化的党的作风建设评价机制。党的作风建设的评价机制是影响党的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的党的作风建设的评价机制主要来自内部因素,即主要是得到上级党组织的认可。实际上,要提高党的作风建设效能,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一是坚持原有的上级党组织的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考核,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当前,应重点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状况的考核。凡是作风建设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要及时进行批评乃至组织处理;二是充分重视下级党组织对上级党组织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评价。上级党组织及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受其领导的下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往往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状况的考核,要充分听取下级党组织意见;三是要充分尊重群众的评价意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些干部能够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哪些干部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群众往往是有切身感受的。因此,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进行考核评价时,应充分注重群众的参与,听取群众的意见。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都要进行及时调查核实,事实清楚的,要及时进行处理。近年来,通过群众的举报而发现领导干部作风有问题的事件,充分说明了群众评价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

5.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之所以存在“”的问题,与党的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不够完善有关,本质上是党内选举制度的问题。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提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组织考察、群众测评之后的直接提拔任命;另一种是经过党内的选举程序,选举产生。这两种方式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候选人提名的控制权来自上级党组织(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提拔候选人方面,逐步引入群众的提名权)。因此,那些希望得到提拔的领导干部,只要给上级党组织留下良好的印象,就能够得到提拔。基层群众在党员领导干部提拔过程中的作用有限。而实际上,基层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情况往往是比较清楚的。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敢在群众面前搞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是因为群众对他们无可奈何,一部分作风表现不佳的领导干部反而得到了提拔重用。因此,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使群众在党员干部提拔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群众是不会选择那些有严重“”问题的领导干部的。党的十提出了“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2]38的改革目标。当前要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改革党内的选举制度,进一步推广“公推直选”等基层群众的创造,通过党内选举制度的逐步完善,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2]党的十文件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3]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3.

[4]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53.

[5]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2.

[6].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19.

[7]人民日报重要言论汇编[G].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第8篇: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策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我们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尽管近年来,沙湾县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乡镇纪检监察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论是乡镇还是村队、站所,一些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片面地认为只要把经济发展搞好了,党风廉政建设“不出问题就是没有问题”, 贯彻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有的干部认为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束缚他们的手脚,就是整人,存在应付和抵触情绪,忽视了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2、存在职能混淆,角色不清。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后,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由于党委主要领导对主体责任理解不透,对党政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抓的不紧,有些党政领导干部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纪委的工作,与分管领导、业务部门关系不大,只管自己的业务;对“一岗双责” 认识有偏差,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划线不清,党委缺位失责,纪委大包大揽,致使纪委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变为了纪委冲锋在前,党政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没有履好职,尽好责。

3、部署多督促少。乡镇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能够做到及时贯彻落实、安排部署,由于对党政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抓的不紧,致使党政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检查督促、跟踪落实不到位,而纪委由于人力有限,近年来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对村队、站所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督查不到位。如:对党员干部落实学习教育的监督检查不到位,致使领导干部不能严格遵守“三重一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四务”公开不及时,导致群众上访问题不断。

4、监督机制不完善。民主监督功能发挥不够,监督停留在表面。大部分乡镇自2012年村队成立了监委会,表面上看对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重大工程招投标、集体资产处置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有人监督,能够公开、公正、透明。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监委会不愿监督,也不履行职责,发现问题上报不及时,甚至睁一眼闭一只眼,没有认真履行职责。

5、纪律松懈、执行不力。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敬业精神,工作积极性不高,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冷暖不闻不问,冷漠视之,办事拖拉现象较为突出。有些党员干部工作中不是积极主动地找事做,而是消极被动地等事做,对工作没有前瞻性,领导安排做啥就做啥,推一下动一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且存在畏难情绪,工作滞后,拖拖沓沓,应付了事。

二、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探索

在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新形势下,通过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剖析,我们应以教育、制度、监督、领导为抓手,进一步健全、深化、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坚持教育监督并举,源头防治腐败

一是关口前移强化教育,提高廉洁意识。乡镇党委要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与廉洁文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效能监察、惩防体系以及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

二是强化监督,促使权力正确行使。坚持对新任支部书记、站所负责人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强化节日期间党风党纪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突出抓好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教育,关注人、财、物等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的监督。

(二)强化制度建设,发挥规范效应

加强基层反腐倡廉机制建设,健全制度是重点,强化落实是关键。

一是完善村民委员会议事规则,落实“四议两公开”,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村集体经济收益使用、重大建设工程的承包、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的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等,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策,充分尊重群众的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是健全镇村两级财务监督制度,乡镇、村加强财务制度建设,细化监管机制,严格审批权限。如老沙湾镇制定下发了《老沙湾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等12项规章制度,村级财务实行两支笔并且要求要有会议记录,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方可报销,严格实行党政正职四不直接管制度。

三是细化镇村两级党务、政务、财务、事务公开制度,实行决策、执行、监督过程全公开,突出公开重点,细化公开内容,将政务、财务、基层站所事务公开工作作为基层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规范公开程序,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责任追究。

四是加强机关纪律建设,转变机关作风。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完善制度,源头治理,及时修正不符合实际的制度规范,强化规矩;追踪检查,增强日常检查督促,严格落实。

(三)强化组织领导,突出统筹协调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在党员领导干部,要划分责任、狠抓落实。

一是明确责任清单,强化责任落实。党委和纪委要找准角色,定好位置,明确主体定位和职能定位,实行党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明确好党委在领导、教育、管理、督导、示范等方面的责任,落实好纪委“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突出主责主业要求,强化监督职责。

二是构建镇、村两级网络机制,定期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对群众的各类件,要及时处理,把问题消除在萌芽中。

三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不手软、不姑息,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涉农资金发放、涉农管理收费、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群众高度关注的违法违纪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树立清正廉洁之风,营造务实为民之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9篇:新形势下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和谐管理;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83-02

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新的特点。首先,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日新月异以及价值取向的改变,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成长的氛围和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自然不能用以前的管理办法,需要根据环境因素的改变而对高校管理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也增加了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其次,目前对于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还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主要是因为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多为“命令式”,而忽略了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过于死板的管理模式也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学生的要求,是相对滞后的,不能和现代化管理接轨,更与高校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不符。各高校需要根据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特点,对大学生管理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是新形势下高校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扩招政策导致学校校风扭曲

目前高校的扩招政策使得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因为高校扩招会导致整体招收学生水平的下降,加上人数的增多,给高校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和挑战,也导致学校整体学风的下降。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的学风建设不容乐观。有的学生在课上不认真听讲,整堂课都在玩手机或者看小说,在课下也很少看书,整天沉迷于打游戏或者网上聊天,经常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的情况,给学校校风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更有甚者,出现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的现象,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这也为高校学风建设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高校的扩招政策往往使对学生的管理形式大于管理的实质,这也使学校的管理规定如同一张白纸,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不能忽略对学校校风的建设和学生的教育管理。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本身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存在难度,但仍要保证两者和谐建设,共同发展。

(二)管理者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教育管理工作者可能没有认识到如今高校管理的新形势,没有意识到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目前的高校往往对学生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为成绩决定一切,但事实上也体现了教育管理者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忽视,缺少相应的责任心,将一切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高校管理者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在平时缺少行为准则,没有相关的约束,形成一种即使犯错误也不会受到惩罚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风气,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视不足,也使管理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运用和检验,管理制度无法进行有效的落实,就使得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性无法被发现,无法形成新形势下的有效管理制度。

三、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坚持和谐管理,形成良好的学风

(一)坚持和谐管理

高校学生的和谐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其宗旨主要在于服务学生,对学生进行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教育管理理念才是教育管理者应该推崇的,才是高校和谐管理的精髓。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向社会和国家输送人才的工厂,高校只有在教育管理中不断以培育人才为准则,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和谐管理。此外,不仅要有和谐管理的理念,还要有和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高校的和谐管理不仅需要管理者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管理者和学生都意识到了和谐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实行和谐管理。因此,管理者和学生关系的和谐性也是高校进行和谐管理的关键。

(二)建立良好学风

高校的学风主要是指校园内学生学习的氛围和风气,因而良好的校风的建立就要保证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以热爱学习为荣,以不学习为耻,培养学生学习的风气。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扩散的地方,要培养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好奇心,以为社会和国家输出新时代的人才。高校良好校风的建立,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和钻研的氛围,同时也要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有所要求。因为良好学风的建设离不开教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体,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分享给自己的学生或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和敬业精神影响引导学生,成为学生模仿和崇拜的对象。教师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热情。

(三)和谐管理与良好学风之间的关系

和谐管理与良好学风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是可以共同发展的。首先,和谐管理是可以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的,因为和谐管理的宗旨是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这种管理方式使学生的权利和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我们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同时,和谐管理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约束和向导,确立一个以学习为荣的、以不学为耻的概念,必然能够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当然,在和谐管理促进良好学风的同时,良好学风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和谐管理的实施。建设良好的学风能够将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普遍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也为和谐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探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形势下,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教育管理和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其实,和谐管理与学风建设的目的都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严谨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为国家不断输出特色人才。因此,只有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要以和谐管理促进学校的优良学风建设,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其次,利用相应的管理手段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对学风的建设是有利而无弊的,为学校良好的学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前提。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提升自身素质,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和钻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要想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不仅要靠老师的培养,还要靠自己的努力。俗话说“天道酬勤”,一个人的成功是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学生才会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所以说,高校的和谐管理与学风建设,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进行主动的学习并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二)强化管理措施,建立奖惩机制

坚持和谐管理,建设良好学风,还需要对教育管理措施进行强化。在对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加强管理同样重要,加强管理是保证学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尤其是在目前新的形势和环境下。比如说,有学生出现考试作弊的现象,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和教育是必须的,但往往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成效,还要有必要的管理措施,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所以说坚持和谐管理,建立良好学风,必须要强化管理措施,建立奖惩机制。但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要保证公平、公开和公正,不能赏罚不分,这样不利于管理和对学风的建设。对平时举止行为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奖励,以促进学风建设。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给予相应处分,要对他们进行帮助,而不是歧视他们。坚持和谐管理,建设良好学风,要不断积累和强化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创造良好的、文明的环境和校园文化。

五、总结

当下高校学生的需求已经不同于往日,在这种新形势下,教育管理者需要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方式进行不断的改进。高校只有坚持和谐管理,建立良好学风,才能迅速提升高校的学习氛围和管理水平。在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断强化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和谐管理与学风建设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晓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和谐管理与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228.

[2] 陈继乾.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与学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青春岁月,2015(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