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辽宁高考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辽宁高考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辽宁高考作文

第1篇: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我对自己说:我能,所以世界上多了一份成功。

我依稀地记得,出门前,父亲对我说的那句话:“孩子,咱穷,也只能苦了你了......”父亲再也说不下去了,但父亲的意思,当女儿的又怎能不知道?“爸,放心吧,我知道我该怎么做!”我拿起我的行李转身走出家门,我没有回头,因为我知道我一旦回头,泪水便夺眶而出,我不能让我的父亲看到我伤心的样子,那样他会更担心,我能做的,只有把泪水往肚子里咽。

这是我头一次出门打工,头一次离开家这么远,头一次学会自己生存,只为了那在别人眼里不算什么的大学学费,我坐在去沈阳的火车里默默对自己说:我能!

看到别人那游玩的假期,再看看自己脚下忙碌的脚步;看到别人吃着肯德鸡,再看看自己口中的馒头;看到别人轻松地走入大学的校门,在看看自己手中那可怜得不能再可怜的钱,我对自己说:我也能上大学!

我能,所以我必须这么去做:

早上5点起床,开始我的家教生活,一直到晚上10点,每天晚上我还要做陪读,讲题的时候我的嗓子专心的痛,一回到我租的房子,我对着水龙头大口大口地喝自来水,却从不买一瓶矿泉水;

每天我都要在不同的人家来回穿梭,到晚上,脚上总是起了许多的水泡,我却舍不得花一快钱去坐公交车,我用我的这双脚去走我自己的路,无论脚有多痛,现在我的脚比以前厚了许多,全是一层一层厚厚的茧子;

每天中午我从不舍得去吃午饭,我总是利用这个时间给人发传单,实在不行了,我就到超市里去买一块钱4个的馒头,下午又接着去做家教;

半夜,我总是无法入睡,我躺在床上,一个人静静地发呆,心里孤独得很,却只有明月相陪......

但我还是成功了,我赚到了大学的学费,成功地入学。现在我的生活已经好转,我能,所以我成功!

我感到很自豪,因为我在自己独立地生活,因为我是强者。

第2篇: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君子之风 

兰,深山幽谷,芳华自赏。

竹,亭亭玉立,坚韧挺拔。

菊,与世无争,清高隐逸。 

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

古人谓之为四君子,合而观之,皆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是以世人将其喻为君子,取其不趋俗,不媚世之风骨。

所以君子之风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坚持,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超迈,是“我自横刀立马”的豪气,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孤傲。

做事,要有君子之风。只有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不会成功时得意骄矜,失意时怨天尤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做自己的主人。古人云:“君子合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就是教人们在吸收别人意见时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比尔·盖茨哈佛中途退学,为许多人所不解,以为他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然而谁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开创的事业令所有人仰望羡慕。他没有像哈佛大学里的那些学子一样努力地学习,然后一步步走在常规的路上,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不为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却开辟自己的天空,他成功了。纵观中外成功人士,只有让自己的思想凌驾于众人之上,方可开辟天地。

做人要有君子之风。古人云:“宽以待人,严于律已。”有自己的人品,不媚俗,不趋俗。古往来,那些默默无闻者大多是随波逐流,所以历史的烟云湮没了他们。留名千古的必是那些特立独行与世俗背道而弛的人,细数历史的烟云,你会发现魏晋的风骨,竹林七贤的不羁,五柳先生的隐逸,你会发现汉唐的高风,李白的潇洒,你还会明白宋代的气节,苏轼的大江东去,清照的梧桐冷雨,稼秆的挑灯看剑,你还会找到明清的不俗,板桥的洒脱,曹雪芹的悲歌。唯有以君子之风的卓尔不群,方能尽显名士风流。

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风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  

第3篇: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一、新材料作文强势推进

就近两年的高考作文看,材料作文取代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材料作文既能避免猜题押宝的弊端,又具有综合考查考生读写能力等优势,更具有让考生写出新意的好处,因而日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长期的话题作文训练忽视了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而材料作文恰恰是对这方面的弥补。当前,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之一是新材料作文的强势推进,新材料作文比起传统的材料作文来,提供的材料将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文体可以不受限制,思路拓展的空间也更大。20Dg年的全国卷、上海卷、辽宁卷、江西卷、安徽卷、浙江卷等,都不约而同地采用新材料作文。特别是全国卷具有更多的导向作用。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它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价值在于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能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主题的能力。新材料作文主张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它更能提供给学生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个性,这与高中新课改的精神是相吻合的。

二、命题作文章振雄风

在后话题作文时代,高考命题将在稳中求变。虽然话题作文还有可能继续为一些省市所采用,但命题作文的重新登台亮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2009年高考命题作文已经广泛地为较多省市所采用,北京、重庆、山东、江苏、湖南、四川等六省市无一例外地选择命题作文,同样有着标杆性的意义。命题作文在防止宿构、拓展思维、规范文体上都有着话题作文无法替代的作用,它的回归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近几年来。由于话题作文的宿构、抄袭的问题日益显现,命题作文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它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谨守鲜明的指向性和较强的限制性的同时,注意吸收话题作文开放性的优点。从今年的6道题来看。命题作文的形式也悄然出现了新的变化。湖南、四川两道题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命题形式,即“题目+要求”,而北京、重庆、山东、江苏命题的形式则由“导语+题目+要求”组成。其中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有的有导语,以激感和启发思路,或加提示,增加限制条件;二是在要求中吸收话题作文的“三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方针,增加开放性。这种命题方式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恰到好处的限制性,防止猜题押题和宿构。二是广泛的恰切性,使所有的考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三是有较大的开放性,使考生在选材、构思和文体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四是有较好的区分度,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考生发挥出各自的水平和能力。今后,这种题型必将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

三、半命题作文异军突起

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没有涉及。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终于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只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义。

虽然2009年高考半命题作文只有两个。但可以看出半命题作文具有前所来有的活力。福建省和湖北省的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简洁明了的命题方式和无比宽广的写作空间,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是继前几年多题选作、看图立意、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方式之后的又一个崭新变化,是华丽之后归于平实的写真,是骚动之后归于宁静的稳重,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半命题作文的出现,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开放性、发散性强,选材范围广。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预测,半命题作文在今后的高考中必将大量地被采用。

四、生活、诗意、哲理:未来作文命题大趋势

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一定会沿着生活、诗意、哲理的方向前行,这可以从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轨迹中明显地看出。比如全国卷Ⅱ所供材料有三则,一是道尔顿发现色盲症。二是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三是乔利研制出干洗剂,这三则材料都与社会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其他如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材料、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事件”、安徽卷的“弯道超越”、重庆卷的“我与故事”、湖南卷的“踮起脚尖”、江苏卷的“品味时尚”、四川卷的“熟悉”、湖北卷的“站在________的门口”、天津卷的“我说90后”、广东卷的谈谈对“常识”的看法等,都与社会现实生活有关。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跟人们的思想言行紧密相连。强调作文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引导考生在真情中感悟生活,应该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第4篇: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说说2005年高考作文

高考语文,还有什么话题比高考作文命题,更能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更能牵扯无数学子、家长的心?从6月7日高考开考以来,关于各地高考作文题目的探讨从网上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从身居庙堂之高的文化名流到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无不津津乐道,口若悬河。2005年高考作文试题究竟难不难?有何特色?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记者就此综合各方意见,并采访了有关专家。

全国考题难,广东考题易

2005年高考作文试题,较之往年,多元化倾向更加强烈,比如北京以“说‘安’”为题材,要求考生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上海卷要求考生对武侠小说、流行歌曲、卡通、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等等流行文化,进行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考生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广东45万考生要以“纪念”为题,展现“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这一主题。

其他地区的命题则以话题性居多,而且题材五花八门。例如全国卷Ⅱ的《位置与价值》,天津卷的《留给明天》,四川卷的《忘记与铭记》,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辽宁卷的《2005年花胜去年红》等。此外,福建卷以图形为题,浙江卷充满哲学意味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以及湖北卷的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为源头的题目,都被认为是具有相当技巧性的题目。

2005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究竟难不难?在某门户网站组织的专项调查中,42.67%的受访对象认为题目“比较难,得高分更难”,认为“非常难,无话可说”占24.55%,两项加起来超过了67%,居于主流;而其他认为“一般,跟平时差不多”的和“容易”加起来不到33%。而在另外一项“2005年最难高考作文题目”的民意调查中,全国卷Ⅰ以24.83%的得票率拔得头筹,江苏卷(《凤头猪肚豹尾》)与浙江卷分别以13.43%和10.12%的得票率位居次席,而广东和天津地区的题目以不到2%的得票率垫底。

与此同时,新浪组织的“你认为广东卷的作文题难吗”民意调查显示,78.11%的人认为不难,仅21.89%的受访对象认为难。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

自2004年新课程标准颁布试行以及全国11个省市单独命题以来,高考作文的题目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状态,而这一两年来作文命题也向“内”转,其回归个人情感、意志、意识、心理等心灵坐标的悄然变化,和紧扣时局、呼应主流生活、折射当前社会价值判断体系两条发展轨迹的交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比如全国卷的《位置与价值》,暗合在当今中国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寻找发展机遇和自身定位的重要课题。这一类题目被认为正如全国卷Ⅰ作文试题题目那样??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但具体到全国各地考试题目的合理程度,从专家学者到坊间百姓,则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例如著名作家梁晓声赞叹北京卷的《说“安”》是“我活到50岁见到的作文考试最有技巧的题目”。他和曹文轩等名家均认为这一题目可以让考生比较自由地发挥。但陈晓明则认为正好相反,这个题目的局限性是比较统一模式化,给人发挥想象的空间不大,写作风格个性化的考生拿到这个题目会有点犯难。而许多网友们不约而同地指出,题目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很高的文化积累和文字控制能力。

第5篇: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2016年辽宁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网址已公布,考生可登陆辽宁招生考试之窗或点击以下链接进行打印,尽请关注!

2016年辽宁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网址:lnzsks.com

热门推荐:2016年成人高考作文范文大全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汇总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专题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专题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专题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专题环球网校课程: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冲刺班,不能错过的得分秘籍!!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第6篇: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吐槽狂欢中,郭德纲过去一长文谈规矩,被视为“命中高考作文”,此事成为热点。奇怪,这怎么会成为热点?很多高考作文我都“命中过”,比如我写过“夜空安在”一文,说的就是辽宁卷高考作文题(评论科技和夜空的丧失)。至于江西卷的“探究学习”,几乎是我《知识不是力量》中的重点内容。至于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我也写过“入乡不随俗则落地不生根”。问题是我长期写作,关注常识,就是命中大部分考题,大家也不奇怪。郭德纲瞎猫撞上死老鼠巧合上一题,就有人大呼小叫。要是给范冰冰猜到,那还不知道要把人激动成什么样子。这就是对于不同人期望值差异造成的怪现状,此事日后再说,暂且按下不表。

但是被押宝押中,似乎是高考出题的忌讳,估计因为这个原因,会出现一些被视为“奇葩”的考题 ―― 学生无法猜到啊。张颐武教授说:“我看高考作文,有两个重点。一不容易被押到。高中老师押题正常,被人押准了就是出题不行。”我不能认同这种观点。当然我能理解,如果题目有一定的范围或题库,能拿到,不免会有老师、学生投机取巧,把精力放在对症下药的准备上,这种顾虑情有可原。但是我觉得作文题神神秘秘,今天是沙漠明天是提篮,坏处更大。纯粹通过考题的难以猜测去区分人群,也容易产生一个很不好的效果,那就是会产生写作无法训练的错觉。如果纯粹是要淘汰,要把一批人考倒,我无话可说。安徽作文常犯这种错误,比如有2009的题目是“弯道超越”,家里没车的孩子,对于弯道超越的感触就没有有车族家庭那么深刻。说梯子不用横着放稍中立一些。但今年的编剧和改编的话题,又显得不利于农村孩子了。

可是我们不妨跳出这些题目,去想想教育的初衷是什么?考试是要考人会的,还是要考人不会的?是要把人考得越来越好,还是把人考倒?

高考能否告诉未来的考生,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标不明确,怎么出题都行,反正把大批考生考得迷失方向就行。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是这个,那就考他们不会的,考他们猜不到的。而今的高考是独木桥,千军万马要过,所以淘汰是必然。可是现在高校也从精英教育变成平民教育。日后淘汰的需要会慢慢下降,而通过测评让人各自发挥各自特长的需要会加强。这就需要考题在内容上多一些常识,少一些玄秘。如果多为平常的话题,甚至让学生可以去准备,那么老师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如何改进写作方法、思维方法和表达习惯。

我看到“美国高考”SAT的考题,就全是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话题。例如今年5月的SAT 作文考题选项包括:“应该根据人的潜力,抑或是经验和成就去评价一个人?”“我们是否应该表达和权威人士不同的看法,哪怕有负面效果?”“人们是否应该追求眼下的享受,还是根据计划,实现未来的成功?”“领导者应该追随自己的信念,还是公众的意见?”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表达对于此问题的观点,并使用自己阅读、学习、经验或观察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我感觉这些题目都很平常,每个学生,无论背景如何,都可以表达的观点,且有个人发挥的空间。由于题目不偏,也容易增加考试的信度,亦即学生不会因为话题过于陌生,而发挥失常,因为这些题目基本上也是平时大家茶余饭后都会谈到的话题。

SAT还有相关评分标准,从中能看出要做作文到底要考什么,比如满分作文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对于所提出问题,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深刻的观点,能体现出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使用恰当的范例、论证和其他论据,证明这一观点”;“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有一致性和观点的发展”;“体现出语言的熟练使用,能使用多样、准确且合适的词汇”;“句式结构有合理的多元性”;“没有语法、使用和标点拼写等细节上的错误。”

这样的考题和标准,就能指导平日的教学。我从孩子的作文课作业上,看到老师正是依据这样的标准去训练的。比如论点和论据,他们使用比较模式化的“五段法”作文。这种类似于古代八股的高度程式化,和话题的熟悉,反倒能够辨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无得到合理训练。

第7篇: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一、贴近时代生活的实际。

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实际特征是什么?是现代化、信息化、多元化、国际化等。这就需要我们去“破”去“立”,去“扬”去“弃”,去传承去发展,去坚守去突破,更需要我们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2014年高考各省(市、区)18道作文题准确地触摸到了当今时代这一生活实际的脉搏,在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多维观照中,如下四个时代热点尤其抢人眼球:

1.三点一线。新课标全国Ⅰ卷“两人过独木桥”直接取材于菁菁校园中的运动会项目,寓教于乐之中,让学生体验规则与变通、竞争与双赢。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则让广大考生对新课标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探究性学习”(另外两种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由感而发,见仁见智。

2.正能量。广西卷“老王看病”传递的是友善互助、感恩回报的正能量。四川卷“人只有站起来后,世界才属于他”传递的是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正能量。

3.传统文化。北京卷“老规矩”考量考生对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与现代化以及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扬弃的辩证思考。

4.现代科技。辽宁卷“祖孙看风景”把目光聚焦于“照明科技”,广东卷“黑白胶片和数码照片”把目光聚焦于“数码科技”,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把目光聚焦于“智能科技”,三个省、市试卷均引导考生关注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反思科技发展的利与弊、得与失。

[备考启示]2015届高三作文的指导与训练,要引领考生自主开展“三进行动”:①走进社区。通过公益、志愿者等活动,了解邻里乡亲的生存状态,感知他们的幸福指数。②走进草根。通过慈善、德育基地等活动,了解普通民众的基本诉求,感知弱势群体的冷暖甘苦。③走进媒体。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了解最新时事、科技,感知飞速发展的时代气息。

二、贴近百姓情感的实际。

无论是大家伟人,还是芸芸众生,都要食人间烟火,也都有七情六欲。鲁迅在《答客诮》中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为此,高考作文题应该带烟火气,含草根味,以此来引导考生胸怀“五心”(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洒向社会,把关心送给他人,把孝心带回家中,把信心留给自己),蕴蓄“五情”(亲情、友情、师生情、故土情、家国情)。“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广大考生对家人、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有触感,有痛感。既悲天,又悯人;既有体人之心、恤人之怀,又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进而生发为文。2014年高考各省(市、区)18道作文题敏锐地点击到了百姓心底这个最柔软的情感穴位,与百姓的情感神经同频共振,让广大考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如下四种情怀尤其撼人心魄。

1.对天性的尊重情怀。新课标全国Ⅱ卷“喂食野生动物”警示人类要与动物平等相处,不要因为一己之好、之乐、之爱、之需而使动物丧失天性和觅食能力,更不能因为溺爱等不适当的教育方式而使孩子失去天性、个性,失去生存能力以及自立、自理能力。

2.对他人的体恤情怀。重庆卷“租房”警示人们既要想着自己,也要想到别人;既要“利己”,也要“利他”;既要“与己方便”,也要“与人方便”;既要“人人为我”,也要“我为人人”,将体恤化作实际的言行,将责任注入内在的品质。

3.对责任的担当情怀。广西卷中“老王”的那句“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体现的是一个农民工对自身责任的一种担当。虽然“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但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消极逃避,而是“再苦再累自己扛”。这种担当情怀尽显一个草根的血性,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4.对故土的守望情怀。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湖南卷“最美乡村”向人们发出了故土的深情呼唤:只要扎根故土,守望故土,坚持信念,放飞梦想,故土也能绽放异彩,“风景这边独好”。

[备考启示]2015届高三作文的指导与训练,要引领考生扎实做好“三项工作”:①重温教材名篇。通过重新品读、品味教材中润泽心灵、滋养精神的名篇,濡养自身情怀。②浸润精神家园。通过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年度道德模范、年度经济人物、年度新闻人物颁奖典礼等精神大餐,浸润自身情怀。③阅读探究迁移。通过探究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中蕴蓄着浓郁人文情怀的文本,由“读”向“写”迁移,把握情怀表现的路径、手法。

三、贴近学生思维的实际。

高中生较之于初中生、小学生,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能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高考作文可以也应该根据高中生思维发展的这一实际,加大对其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特级教师肖家芸指出: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高考作文早已不在审题上考了,主题、结构、技法和语言等,多数考生差距不大,差距大的是内容和思想。高考作文最缺的是思想和科学的思维。而决定此二者的是思维的方向或角度问题。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角度,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为此,2014年高考各省(市、区)18道作文题对广大考生思维的长度与宽度、深度与高度、角度与维度等品质都进行了全面的考量,要求考生既能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又能把握事物与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如下四种思维能力尤受命题专家关注:

1.深度开掘能力。湖北卷“山顶的风景”要求考生对众人提出的不同看法展开深度开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每个人对风景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体验和评判,人生要自己独立思考、选择,不能偏信、尽信他人之言。

2.立体观照能力。浙江卷“门与路”要求考生对空间的门与路、知识的门与路、事业的门与路、生活的门与路、人生的门与路等展开多层次的立体观照,既抓住机遇,又迎接挑战,既认清明天的去向,又不忘昨日的来处。

3.辩证分析能力。上海卷“穿越沙漠”要求考生对“客观的限制性”与“主观的能动性”展开辩证分析;安徽卷“剧本修改”要求考生对坚守与变通、规则与创新展开辩证分析;江苏卷“青春不朽”则要求考生对时间层面的“老去”与精神层面的“不朽”展开辩证分析,把握“时间可以流逝,但精神永远不朽;我们无法控制青春的长度,但可以调控青春的亮度”的要旨。

4.多维思辨能力。苏轼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东卷“开窗看风景”要求考生思辨的是“相由心生”,看风景的心态、角度不同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福建卷“空谷”要求考生思辨的是心态、心境、阅历、认知不同,则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就会不同。

[备考启示]2015届高三作文的指导与训练,要练习考生“三力”:①洞察力。通过案例分析、时势观察等方式,练习考生拨开迷雾、透视本质的洞察力。②剖析力。要通过时事点评、小组辩论等方式,练习考生剥笋抽丝、条分缕析的剖析力。③破解力。通过为学生会、班委会自主管理出妙招、晒计策等方式,练习考生亮出实招、化解难题的破解力。

第8篇: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和前几年一样,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一共仍然有18套语文试卷,18道作文题(见上表)。其中,广西仍然使用全国大纲卷,而山西、陕西、河南、河北4省共用全国新课标卷Ⅰ,海南、云南、、新疆、贵州、青海、甘肃、宁夏、吉林、黑龙江、内蒙古11省区则共用全国新课标卷Ⅱ。

总观总览,并比较于往年,今年的18道高考作文题,又有哪些变化、哪些特色呢?不妨让我们一起来浏览浏览、比对比对。

一、依然重视理性思辨。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应在继续提高考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高考作文命制一些颇具理性思辨色彩的作文题,是完全符合这一要求的。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依然透露出非常浓的哲理思辨性。

在今年的18道作文题中,很容易发现浙江卷的“门与路”、上海卷的“自由与不自由”、广东卷的“胶片与数码时代”这三道带有“与”字的作文题,题面上就显示出了哲理性、思辨性,要求考生思考、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此外,像山东卷、辽宁卷、湖北卷、福建卷、湖南卷等,也都暗含着某种哲理性与思辨性。以全面的观点、思辨的观点看待问题,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应该具备的思维特点。

譬如,上海卷的“自由与不自由”,启示我们思考,人是自由的,同时又是不自由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穿越沙漠是自由的,但你必须穿越,又是不自由的。人生就是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舞蹈,高明的舞者能够舞出人生的精彩,而低劣的舞者,却往往会囿于人生的困境不能自拔。写这道作文题,考生们一定要具有一种思辨思维,才能把握住题意,从而写出佳作。具体举个例子吧,人在什么状况下是自由的,在什么状况下又是不自由的呢?人只有在超脱了自私自利,一心向善、为善,提升了自身境界的状况下,才能抵达心灵上的、精神上的自由,一个高尚的灵魂,才能获得自由。而那些小肚鸡肠、患得患失的人,从来都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们往往被名利所累,困于名利不能自拔。

浙江卷的作文题“门与路”,也是极具思辨性的。门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我们可以思考,要抵达一个“门”、进入一个“门”,要走一段很长的“路”,在这“路”上,一定要付出艰辛和汗水,一定要学习、探索、创造等等。入门的不易,和路上的艰辛,才是真正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

二、更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必然带来生活的改变,传统的东西渐行渐远,现代的东西势必取代传统的东西。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必然会成为高考作文的话题。今年的作文题中有多道题目触及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就是明证。如北京卷的“老规矩”、广东卷的“胶片与数码时代”、辽宁卷的“祖孙俩看风景”等,都比较明显地要求考生厘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如北京卷的“老规矩”,明显是要求考生作出判断,一些传统、一些老规矩还要不要。历史是延续的,文化是传承的,好的老规矩当然就是优秀的历史文化,当然是不能不要的、不能不继承的。再如广东卷的“胶片与数码时代”,过去的老照片虽然不多,虽然不够清晰,但承载的是沉甸甸的感情记忆,现代的数码照片虽然多,虽然清晰,但总是缺少某些东西,据此,对胶片的怀念,就是对亲情的怀念。

总之,人们既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又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特别是优秀的传统。

三、多道作文题指向了“风景”。作文题一露脸,大家立即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有多道作文题不约而同地都关注了“风景”。如湖北卷的“山顶的风景”、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是在哪里”、辽宁卷的“祖孙俩看风景”以及山东卷的“开窗看风景”等。

高考作文题同时都关注风景,大有风景这边独好之势。当然,这里的“风景”决不是单单指自然风景,而更多的是指社会风景、人文风景、精神风景。此“风景”只是一个触媒,必须透过这个“风景”,去思考,去追寻,从而明晓道理。

四、紧贴时代,弘扬正能量。像江西卷的“课内外学习之探究”,紧跟了新课改的潮流,紧贴考生的实际生活,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而全国大纲卷的“老王生病”,老王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从而也去帮助别人,就是一道弘扬正能量的作文题。

五、新材料作文完胜其他。和往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全都是新材料作文,这是一目了然的最新变化。随着话题作文的退场,命题作文也不见了踪影。这也足见新材料作文的强盛生命力。我们大可以断定,新材料作文,将是未来作文训练的主战场。

六、更加要求文体明确。在给考生自由选择文体时,更加注重文体清晰。有的干脆规定文体,如江西卷、福建卷、湖南卷均规定,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能写成别的文体。其他没有这样明确规定的,也都特别强调而打出了“文体特征鲜明”或“文体明确”的字样。

七、赋分有所变化。继江西卷出现小作文后,北京卷也出现了小作文。在赋分方面,上海卷、福建卷、江苏卷均为70分,而江西卷和北京卷的大作文50分,小作文江西卷15分,北京卷10分。其余的试卷的作文题均为60分。

那么,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到底孰优孰劣呢?按照以往的惯例,我们不妨再来排排座、颁颁奖。

特等奖(2名):“空谷是悬崖还是桥梁”(福建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湖南卷)。

获奖理由:我始终认为,一道作文题命制得好不好,关键看两点,一是是否有利于考生写作,二是是否新颖,不和过去作文题重复。一道作文题,考生看到了,不仅能写,而且想写,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这才是真正的好作文题。一道作文题,总是过去旧题的翻版,无新意可言,也总是不足的。基于这两点来看,仔细比较、琢磨18道作文题,相对而言,我觉得还是福建卷和湖南卷略胜一筹。

福建卷的“空谷是悬崖还是桥梁”,此题既具哲思,又饱含诗意,且观点是完全开放的。你可以把“空谷”看成是“悬崖”,即困境、险境、绝境等等;你也可以把“空谷”看成是“栈道桥梁”,即出路或走出困境、险境、绝境等等。你可以进行双向立意,如:心态决定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心境成就不同人生、不同的阅历产生不同的思想意识、认知不同而境界不同……你也可以进行单向立意,如:险境并非绝境、寻找出路、离开险境、路在心中、以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险境、桥在心中路在脚下、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遇到问题而不被所困、(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方能)走出人生空谷……

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此题新颖,且富于诗意。题中的“风景”可以理解为业绩、成绩、成就等等,而“心”则可以理解为专心、用心、恒心等等。一个人如果用心、专心、恒心做事,一定会做出业绩、成绩、成就的。据此,可以这样立意:用心的硕果、恒心的魅力、心儿催开风景花、汗水灌溉结硕果、潜心让世界惊叹、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风景心打造、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成功缘自品格、坚守成就美丽……

一等奖(3名):“穿越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上海卷)、“门与路”(浙江卷)、“两人过独木桥”(课标卷Ⅰ)。

获奖理由:这三道作文题观点也是开放的,写作角度比较多,能够激发写作热情。

上海卷的“穿越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极具思辨色彩。理解好“自由中的不自由、不自由中的自由”这种辩证关系后,可以有多种立意:冲破不自由的藩篱、为自由而战、戴着镣铐的舞蹈、心开自由花、自由来自境界、名利的藩篱是自由的死敌……

浙江卷的“门与路”,也具思辨色彩。理解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后,可以这样立意:奋斗之路、学习探索创造之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入门的艰辛、起点终点路上行、路后必定入门、启开人生门踏上人生路、路上的风景门外的情、走好大学路打开世界门、学习探索创新永无止境、大学非终点……

课标卷Ⅰ的“两人过独木桥”,这道作文题既生活化,又不失新颖。变一人过桥为两人皆过桥,靠的是创新、智慧、变通……而有异议则代表着要不要遵守规则。据此可以立意:在竞争中的合作双赢、创新的魅力、智慧的力量、遵守规则、规则是用来打破的、规则下的灵活变通、是对手也是朋友、规则是公平的保证、设计规则的漏洞……

二等奖(3名):“课内外学习探究”(江西卷)、“胶片与数码时代”(广东卷)、“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课标卷Ⅱ)。

获奖理由:这三道作文题比较贴近考生的生活,让人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但真正说起来,又说不太好,圆合观点有一定的难度。

江西卷的“课内外学习探究”,这个题目最贴近考生的生活,因为当下正在进行课改探究。探究是教师上课的新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学生非常熟悉,有着切身感受。但是要写出深意又是不易的。好的立意有:探究的魅力、探究成就辉煌、我探究我快乐、探究驱动历史车轮、探究的收获、探究的花架子、作秀探究课、都是探究惹的祸……

广东卷的“胶片与数码时代”,关注的是科技改变生活的问题。新生活有新生活的不足,旧生活有旧生活的长处。胶片时代照片虽然少而模糊,但留存的却是珍贵、真情、真意;数码时代照片虽然多而清晰,却往往忽视真情、真意。据此可以立意:老照片的珍贵、被遗忘的美丽、留住人间真情、真情一路风雨行、时代的变迁真情的永恒、容易失去的才是美好的、简单的年代保留着永不褪色的记忆、拥有与珍惜、越得不到越追求、幸福年代也有值得我们珍惜的……

课标卷Ⅱ的“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这道作文题颇具针砭时弊的作用。生活好了,出游多了,本是好事,可一些游客就是不文明、不遵守公则,肆意喂食动物,使动物失掉觅食能力。可立意为:好心办坏事、破坏物性、不守规则、文明的缺失、只顾自身快乐、倡导文明守则、真正的关爱、溺爱非爱、温室里的秧苗长不大、培养人的自主独立、高福利带来的懒惰、过度教育的危害……

三等奖(3名):“什么是不朽”(江苏卷)、“山顶的风景”(湖北卷)、“开窗看问题”(山东卷)。

获奖理由:这三道题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不能一目了然。但如果深思、理解了,还是比较好写的,立意也是多元的。

江苏卷的“什么是不朽”,给出的材料有点费解,有点绕的感觉。但是,思考清楚了什么是不朽的,还是可以迅速入题的。可以这样立意:奋斗是青春不朽的秘密、挫折成就青春、梅花香自苦寒来、信念不朽人生不老、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恒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湖北卷的“山顶的风景”,此题和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有点撞车的感觉。无论是对于山脚、山腰,还是山顶的风景,都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对于风景好坏的评判,也完全可以是见仁见智的。参考立意:只要有心风景无处不在、最高处的风景、追求不同风景不同、心在风景在、目标与理想的差别……

山东卷的“开窗看问题”,有人看到静,有人看到动,有人看到俗,有人看到雅……即什么眼光看到什么,什么境界看到什么。这正如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样。胸怀、眼光和见识,是因人而异的,你脑袋里边有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参考立意:心态决定物态、眼界决定视界、谈心外无物、心灵的世界、社会阴暗面之我见、怎样看待牢骚、如何面对打击迫害、如何看待人生道路的坎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鼓励奖(6名):“祖孙俩看风景”(辽宁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四川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安徽卷)、“租房”(重庆卷)、“老王生病”(全国大纲卷)、“老规矩”(北京卷)。

获奖理由:这六道题,有的比较生硬、有的比较隐晦、有的观点比较单一、有的比较陈旧、有的是写烂了的老题。

辽宁卷的“祖孙俩看风景”,孙子说霓虹灯漂亮,爷爷说过去的星星美丽,各执一词。反映的是两代人的差距,代沟的问题永远存在。此题显得比较生硬,但如果要写,可以有这样一些立意:理解消除隔阂、沟通缩小差距、风景这边独好、科技改变生活、变与不变的道理、现代与传统的融合、辩证地看待社会的发展、美在科技还是美在自然……

四川卷的“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观点单一,只能肯定,不能否定,写作范围过窄。题目还是比较好理解,主要是理解“站起”二字的意思。“站起”即为站立、自立、独立、自强等等。主要是指一个人精神层面、人格层面的“站立、独立”。参考立意: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为生命奠基、勇敢面对挫折困难逆境、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总之,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站起后”才可能有地位,才可以趾高气扬,才可以不任人宰割,才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

安徽卷的“剧本修改谁说了算”,显得比较隐晦,考生一时难以理解。其实,这则材料是对演员能否改动剧本一事的辩论,旨在要求考生能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材料涉及两个人物:演员、剧作家。演员认为可以改动,理由是表演需要;剧作家认为不能改动,理由是改动违背创作原意。两者的说法不一,又各有道理。据此,可以这样立意:不能拘泥程式需要的就是好的、应该随情势而变、在创新中突破、个性发挥、要坚持底线、要有原则性、要遵守规则、规范的作用、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辩证地看待目的与效果、外界限定与个性发挥……

重庆卷的“租房”,也比较隐晦。从房东关心房客,到发现房客的一些不好习惯,最后取消租房的一系列举动上看,其题旨隐含着:爱心与责任、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总之,这道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遵守社会规范,让道理变成人格,让规范变成尊严。它启示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充满关爱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做人,要做一个坚守责任的人。

全国大纲卷即广西卷的“老王生病”,题目老旧,没有新意。老王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他反过来去帮助别人。这不就是平时无数次写过的回报呀、感恩呀、爱心接力呀、爱的传递呀等等老话题么?此题写作,仍然是写这些范围,没有多少新意。

北京卷的“老规矩”,就更陈旧了,写烂了。此题无非仍然是说,一些老规矩、老传统不能丢。如勤劳、孝道、尊重他人是绝对不能丢的。现在的北京生活节奏加快,忙忙碌碌中忽视了人与之的相处,一些人变得功利和更加自私。空巢老人孤独的守望、富人的铺张浪费、无良媒体挖别人隐私等等,与老规矩留下的理念形成了激烈的冲突。在批评中肯定坚守老规矩,意义更大。

最差奖(1名):“假如有一款芯片”(天津卷)。

获奖理由:有人说这道作文题新颖,想象空间大,而我却认为它存在着严重的导向问题,它比以往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更逊色。哦,不需要劳动,不需要奋斗吃苦,只要移植了一块智能芯片,人就什么都知,什么都晓了,人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了,就一劳永逸了,这是典型的不劳而获思想在作祟。这也是社会不良风气的习染。社会上大有人存在一夜暴富的思想:一些人去抽奖想发大财,一些人想选秀出名,一些人想做官发财……这都是一劳永逸、不劳而获的思想使然。命制这样的作文题,客观上会起坏作用、坏影响,不知道命题者有没有想过这种不良导向呢?人类的知识成果、能力水平,无不是通过艰辛汗水所获,如果一块小小的智能芯片,就取代了人们的奋斗历程,人类必将衰退。这种价值取向,应该是作文题所力避的。古人云,文章天下事,文章经国之大业。好文章、好命题一定是要发扬正气、弘扬正能量的。

即使不往一劳永逸方面去想,就是从积极层面上想,此题也写不出多少新意,无非就是以下一些惯性思维立意:知识改变未来、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为人类带来快捷与方便、知识不能发挥想象、知识不能代替创造……分析知识与能力、想象、创造的关系,强调人类创造性的可贵等等。

第9篇: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在高考作文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科技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冲击”――科技会不会对文化构成冲击?又会构成什么样的冲击?2012年湖北卷作文题就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到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诚然,电话、短信、电邮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消减了我们生活中的恬静和诗意。可是我们不妨思量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或许能带给我们诗意和遐想,可在“烽火连三月”的情况下,恐怕还是一条快捷的短信更让人放心。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两者的得失,对如何处理好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作出深刻的反思:是为了保存传统的美好而抱残守缺,还是为了方便快捷就抛弃传统?是在传统的树干上嫁接上时尚的枝条,还是在崭新的文化中打上做旧的补丁?……

我想,应该思考这类问题的绝不仅仅是我们的中学生,更有我们的决策者,我们的专家,甚至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反思永远强于抱怨,只有总结反思,才能使我们的下一步走得更好,走得更稳健,从而一步步接近我们理想中的伊甸园。

与此一脉相承的便是今年广东卷的作文题。所不同的是,广东卷的材料放弃了书信与手机,代之以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就像让你去品味尺素与短信、泛舟与高铁、书法与“键谈”、远足与网游、品茗与快餐之间的利害得失,又岂是一个“利”字或“弊”字可以概括得尽的?这当中,掺和有科技的因素,有文化的因素,有传统的因素,有心理习惯的因素……其实,人们最希望拥有的,乃是现代科技的便捷再加上传统文化的醇香,而这恰如鱼与熊掌,兼而得之实在不易。

高考作文涉及的另一方面的话题便是“科技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冲击”。例如,今年的辽宁卷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旋而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真正的美景。”

读罢这则材料,我忽发奇想:如果“当年那些祖先”能够“穿越”回来,即便他们依然认为篝火、明月、星汉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景观,但他们还乐意栖居在山洞里燃着篝火欣赏那满天繁星吗?现代科技已经早就潜入了人们的灵魂深处,纵然我们会偶尔生出几许怀旧的情愫,那不过是我们在内心珍存的原始记忆陨落时的一丝惆怅;纵然我们心向往之,也未必愿意返璞归真。在现代社会中,像陶渊明、梭罗这些真正倾心于自然的隐者已经很难寻觅了。

在高考作文所涉及的有关科技的材料中,还触及了近乎于“科幻”的话题。例如,2013年北京卷的作文题,提供的材料就是文学家与科学家的一组对话――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这则材料貌似一个“穿越”故事,但探究的还是科技对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的影响,偏重于谈科技之“利”。手机(作文材料中被当作现代科技的代表和象征)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倘若3000年前我们就有了手机,那么漫长的人类历史就一定被重写!

今年天津卷的作文材料,讲的是一则带有几分科幻色彩的故事,揭示了现代科技给人带来的“荒诞感”――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不知道是否真的有那么一天,不知道这样的情形是否真的会出现,也不知道这样的情形出现究竟是喜是悲。这则材料让人想起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同样是一种假设,“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让你假想记忆移植之后出现的局面,而这则材料却是“生动呈现”了植入记忆芯片后的情景,命题者想问的是:对此,你怎么看?不管怎么说,头脑大概已有些僵化的我,思来想去都无法接受这一假设,因为倘真如此,我这教师饭碗就要泡汤了。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