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白居易的花非花范文

白居易的花非花精选(九篇)

第1篇:白居易的花非花范文

白居易早年坎坷困顿,流徙四方,直到30余岁始步入仕途。他深知底层民间疾苦,为官正直,敢于言政,并因此遭贬黜。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发生盗杀宰相武元衡,伤御史中丞裴度的政治丑闻,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追捕凶犯,竟被当权者以“越职言事”将其贬为江州司马,任满之后,于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奉诏改官忠州刺史,进入四川。本文拟对白居易为官忠州期间的作品予以研究,不当之处,识者匡正。

唐代忠州,即今之重庆忠县。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间并不算长,却在此赋诗不少。白居易溯江水西上,赋《入峡次巴东》、《题峡中石上》、《夜入瞿唐峡》、《自江州至忠州》等诗以纪其沿途风物与感受。

《夜入瞿唐峡》展现诗人的忧愁与惊异:“瞿唐天下峡,夜上信艰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逆风惊浪起,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而他在《入峡次巴东》则云: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 上巴东。

诗歌描写诗人取道长江逆水西上,舟行缓慢的情况,所谓远郡即是诗人即将赴任的忠州。值得庆幸的是他阖家同行,旅途虽遥,尚可饱览峡江风物山川,也是贬谪中差可欣慰的了。

《初入峡有感》则以山高水深,峡江湍急的画面抒写其惊悚悸怖的心绪:“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自古漂沉人,岂非尽君子。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

长江三峡,绵延七百余里,江流汹涌湍急,江面阔狭不一,两岸群峰高耸,绝壁嵯峨,气候变幻莫测,舟行此际,陡生惊悸。诗人认为个人操守节概,足可倍增胆魄:“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这不免令人联想当年杨炯泛舟峡江时所说“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妨”的情形。这大约是古代诗人面临自然险景的共同感受与普遍心态。

白居易在忠州安顿下来之后,即向朝廷上《忠州刺史谢上表》,并云“殊恩特奖,非次升迁,感戴惊惶,陨越无地……”这是因为从江州司马从六品升至忠州刺史正四品确为“非次升迁”,其心情是不言而喻;同时向朝廷表示“誓当负刺慎身,履冰厉节,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期展微效……”他不仅这样向朝廷表白,也在忠州刺史任上作了不少善事。诗人早年即以“忘身命,沥肝胆”实施其兼济之志,提出了一系列的轻徭役,薄税赋的主张。他所任之忠州在当时是仅有六千户的“下州”,自然更应当体恤民瘼,薄赋轻徭了。他在《东坡种花二首》之二云:“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漠漠花尽落,翳翳叶生初。……刬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小树低数尺,大树长丈余。封植来几时,高下齐扶疏。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移此为郡政,庶几甿俗苏。”

从种树养花需精心呵护,扶本勤耘中悟出养民之道务在劝农薄赋、轻徭减役,使其不致冻馁的道理是很可贵的。然而忠州乃山区小县,人地生疏,交通不便,不免令诗人与之前所居江州进行对比:“前在浔阳日,已叹宾朋寡。忽忽抱幽怀,出门无处写。今来转深僻,穷峡巅山下。五月断行舟,滟滪正如马。巴人类猿狖,矍铄满山野。敢望见交亲,喜逢似人者。”(《自江州至忠州》)

诗人在《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诗中,对忠州地貌环境与风土人情有更为细致的描写:“山朿邑居窄,峡牵气候偏。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田……”群山叠拥,人居环境逼窄,山间岚气氤氲,气候阴晴莫测。这就是忠州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其《郡中》诗:“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欲知州近远,阶前摘荔枝。”而他在《东楼晓》中则谓:

脉脉复脉脉,东楼无宿客。

城暗云雾多,峡深田地窄。

宵灯尚留焰,晨禽初展翮。

欲知山高低,不见东方白。

东楼是诗人在忠州城内的居所。白居易以敏锐细腻的眼光,捕捉忠州山县的风土物候与地理特征:终日多云雾,能见度极低,高山耸峙,平地少而狭窄。究竟忠州山有多高呢?“不见东方白”是极为形象的回答。

诗人所居之东楼,虽地势僻窄却也景色可人,《东楼竹》诗有云:“萧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卷帘睡初觉,欹枕看不足。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是诗展示了万竿修竹,无垠绿翠,碧玉弥望,物我混一的迷人境界,这是何等的情致!这不免令人联想到宋代苏轼受白居易的影响而酷爱修竹的情怀,甚至生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感慨了!

忠州城有座小山坡叫东坡,山麓一条小溪曰东涧。白居易种花于东坡,植树于东涧畔,东坡是诗人盘桓闲步之所:“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数。绿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新叶鸟下来,萎花蝶飞去。闲携斑竹杖,徐曳 黄麻屦。欲识往来频,青芜成白路。”(《步东坡》)

东坡养花,东涧种树不仅是诗人在忠州的消闲方式,更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寄托与对大自然山川草木友于情怀的剖白。这种情愫屡见于题咏。《别种东坡花树两绝》云:“三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花林好住莫憔悴,春至但知依旧春。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这是诗人三年忠州任上即将离去之时所赋的诗歌。白居易对东坡的深情,亦体现在他到京任职之后,还为之眷恋,甚至梦绕魂牵。他在长安所作《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与《中书夜直梦忠州》是其对忠州深情的自然流泻。前者谓:“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西掖垣中今日眼,南宾楼上去年心。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后者则有云:“阁下灯前梦,巴南城里游……禁中惊睡觉,唯不上东楼。”白居易忠州刺史尚未任满,旋调入京任中书舍人,故称西省。

东坡下之东涧,也是白居易种树憩息之处。《东涧种柳》诗:“野种植,植柳水中坻。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长短既不一,高下随所宜。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三年未离郡,可以见依依。种罢水边憩,仰头闲自思。富贵本非望,功名须待时。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

由此可见,作为忠州刺史的白居易,不仅关切民瘼,提出劝农轻税赋等措施,而且亲自动手植树种花,美化环境。白居易爱竹咏竹与于东坡养花艺树,深为苏轼心折,宋人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中说:

白乐天为忠州刺史,有《东坡种花》二诗,又有《步东坡》诗云……本朝苏文忠(轼)不轻许可,独敬白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与物无著,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苏轼爱竹,显然也受乐天浸润;倘对白居易《竹窗》、《玩松竹二首》、《画竹歌》诸作细加玩味,不难获得启示。

忠州山县交通不便,远离京国,居此期间,不免令白居易生出放逐之感与贬黜之愁来。他的《和万州杨使绝句》就是这种情感的流露:“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竞渡》);“东都绿李万州栽,君手封题我手开。把得欲尝先怅望,与渠同别故乡来”(《嘉庆李》),其贬谪放逐之情与远离故土乡人之悲溢于言表。而在《南宾郡斋即事寄扬万州》更将忠州宦情窘厄之状予以生动的刻画:“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时时窃自哂,刺史岂如是。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莓苔翳冠带,雾雨霾楼雉。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回头望南浦,亦在烟波里。而我复何嗟,夫君犹滞此。”诗人在“黄缣”句下自注:“忠州刺史以下,悉以畬田给禄食,以黄绢支给充俸。”所谓“畬田”即火耕下湿田,以此田之产支给禄食。如此境况,处如此偏僻荒野之地能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我身》:“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秋霜剪根断,浩浩生长风。昔游秦雍间,今落巴蛮中。昔为意气郎,今作寂寞翁……”当日京华清要之官,今为偏鄙蛮荒之守,如此差距必然造成内心极度失衡。然而通达潇洒的白居易,很快调适自我,顺应眼前处境,坦然面对人生坎:“外貌虽寂寞,中怀颇冲融。赋命有厚薄,委心任穷通。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苟知此道者,身穷心不穷。”荣辱穷通,显达潦倒既然都是人生遭际难以避免的现实,又何必陶醉于秦雍的荣耀而怨尤于巴蛮中的困顿呢?悟透此理,始可“身穷心不穷”。

诗人自有排遣忧愤之法与消解贬黜郁闷之途,那就是登山临水,友人晤聚,饮酒赋诗了:“天涯深峡无人地,岁暮穷阴欲夜天。不向东楼时一醉,如何拟过二三年。”(《东楼醉》)“莫辞数数醉东楼,除醉无因破得愁。唯有绿樽红烛下,暂时不似在忠州。”(《东楼招客夜饮》)

《登城东古台》、《九日登巴台》与《城东寻春》是其以山水名胜、自然景色纾解胸中忧闷之章。其中“迢迢东郊上,有土青崔嵬。不知何代物,疑是巴王台。巴歌久无声,巴宫没尘埃……我来一登眺,目极心悠哉。始见江山势,峰叠水环回。凭高视听旷,向远胸襟开。唯有故园念,时时东北来。”登高放目,视野顿开,胸襟为之一展,宠辱皆忘,以大自然之灵气洗涤胸中杂念,这是何等畅惬!唯有乡关之念,故园之思难以排遣。

这也难怪,自江州之贬至忠州为太守,白居易远离京华,暌违故旧,久别故园亲老已逾五年之久。他在《寄题扬万州四望楼》中云:“江上新楼名四望,东南西北水茫茫。无由得与君携手,同凭栏干一望乡。”这是浓浓故土之念的表露。

荔枝乃蜀中之嘉果,白居易对此情有独钟。他不仅多次在诗中咏及此果,而且亲手栽种。他在《种荔枝》中云:“红果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在庭前种荔枝。”在《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扬八使君》更对荔枝竭力描绘刻画:“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花春漠漠,丹实夏煌煌。……早岁曾闻说,今朝始摘尝。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桔得霜……”他的《荔枝图序》更对所钟爱的荔枝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内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简直将荔枝从树状花貌果味作了全方面的展示和淋漓尽致的描绘,令人见之难舍,闻之馋涎欲滴。

综上所述,白居易自江州司马迁江州刺史,时间不过三年(实则二年不到),心情颇为复杂:既有“非次升迁”之荣,也有忠州地处荒野之悲;既有人地生疏之苦,也有登临山水之乐。他在任期间,为政廉明勤敏,有体恤民瘼的嘉绩,与其“誓当负刺慎身,履冰厉节,下安凋瘵,上副忧勤”的承诺相符。他在《征秋税毕题郡南亭》中言道:“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清闲……”他得以的是在轻赋税,减徭役等关怀民间疾苦的措施实行之后呈现的“闾井安”、“案牍简少”等与民休息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刺忠州期间对民情的关切及与民同乐。他观看民间端午竞渡并赋诗纪其事(详前),还在东坡一带拓土植树,栽花种草,种荔枝等。作为文人太守、诗人刺史,他不仅喜好当地民间歌谣,而且亲自创作了不少竹枝词。如“瞿唐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梅病使君。”“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凄。”“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这些语浅情遥的竹枝词可谓白居诗作的另类奇葩,极为珍贵。

竹枝词又名巴渝词,是流行于民间的乐曲,极具乡土特色。白居易诗歌风格本以浅切晓畅为其基本特征。当他接触到民间竹枝词之后,所创作的竹枝词即真挚动人。这种近于口语化的创作,看似晓畅浅近,实则并非易事。刘熙载《艺概·诗概》指出:

代匹夫妇语最难,盖饥寒劳顿之苦,虽告人人且不知,知之必物我无间也,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诵其诗,顾可不知其人乎!

白居易可谓此中高手。在白居易居蜀期间所创的诗歌,据我不完全的统计近百首之多,较之于其诗歌总量近四千首而言自然不算多。可是这些作品涉及面广,而且艺术造诣极为独到。出刺江州也是白居易一生中既短暂但也较为重要的经历,是全面、系统研究白居易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就在他已荣升京官之后的岁月中,还多次忆及忠州及蜀中感受,前所举之《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及《中书夜直梦忠州》即为显例,而《寄题忠州小楼桃花》更是对忠州依恋难别的心境敞露:

再游巫峡知何日?总是秦人说向谁。

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

第2篇:白居易的花非花范文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有着深厚的情感,不仅喜爱植树种花,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植树诗文。

尤其是唐朝,植树绿化蔚成风气,不少诗人积极倡导和参加植树活动,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李白写诗回忆所种桃树

749年春,漂游在南京的李白漫步郊外。此时,一望无际的桑田里,茂密的桑树葱葱绿绿,睡眠一冬的蚕儿也开始吐丝了。望着清新如画的江南春色,李白触景生情,思乡、思亲之情油然而生,他挥毫写下了《寄东鲁二稚子》一诗:“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全诗由江南春耕时节写起,继而对自己三年前在家中楼旁栽下的桃树展开描写,由树及人,抒发对儿女的一片想念之情,怀乡土之心、思儿女之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李白因在朝中受权贵排挤,怀着抑郁不平的心情离开长安,开始了生平第二次的漫游。时,李白携妻子许氏、女儿平阳投奔在济宁为官的亲戚,并居住下来。据《太平广记》载:“李白自幼好酒,于兖州习业,平居多饮。又于任城县构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客至少有醒时。邑人皆以白重名,望其里而加敬焉。”其中提到的 “酒楼”即现在的济宁太白楼。李白居济宁期间,他偕同夫人、女儿在太白楼旁亲手栽植桃树。后来,儿子伯禽出生,夫人许氏因病去世。后又娶刘氏女为妻,生子颇黎。没过多久,李白开始到江南漫游。

李白写下《寄东鲁二稚子》一诗时,在南京居住已近三年,畅游在诗情画意的吴地春色里,李白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想到自己浪迹江湖,住无定居的经历,便怀念起老家的田园。不知此时的田园,是谁在耕种。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而自己的归期尚茫然无定。李白想起自己临行前亲手栽下的桃树,猜想如今应长得与酒楼一样高了,此情此景,李白更是想起了娇女平阳在树下玩耍嬉戏时的情景,或许此时女儿手折花朵倚在桃树下盼他回家,而他却一别三年没有回来。想到此,李白不由得思绪万千,肝肠寸断。他撕片素帛写下远别思亲的情怀,寄给远在济宁的家人。

杜甫植树和农夫打成一片

760年春天,在成都城西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著名诗人杜甫望着一座新落成的草堂,欣喜不已。尽管不是高楼大厦、琼楼玉宇,但是对于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杜甫来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他抚今追昔,回望自己的坎坷之路,唏嘘不已。

想到此,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狂夫》一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S娟娟净,雨`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此时正值春季,杜甫自己动手植树,他四处寻找树苗花草。杜甫在《诣徐卿觅果栽》一诗中描述找寻苗木的情景:“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求得苗木以后,杜甫在草堂前种花植树,饮酒赋诗,酒酣耳热后,竟与当地的庄稼汉、老农夫扳脖子、搂腰,在一起打闹,“相狎荡,无拘检”。

树木栽植好后,杜甫精心管理,细心呵护,修剪、施肥、浇灌,俨然就是一位经验丰富、辛勤劳作的园丁。他在《恶树》一诗中写下自己管理树木的感受:“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白居易动员忠州百姓一起植树

819年春,一艘大船在长江边的忠州城停泊靠岸,从船上走下来一位中年人,此人就是新任忠州刺史、时年46岁的大诗人白居易。

夜晚,在忠州官衙的白居易彻夜难眠,他想到了繁华的京城,曾任左拾遗的白居易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甚至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元和十三年(818年)改为忠州刺史。

819年,白居易被派到忠州,白天行路难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他的眼前,此情此景,他的心情糟糕极了,当晚写下了《初到忠州赠李六》的诗:“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

抱怨归抱怨,但是作为一方“父母官”的白居易仍然是尽职尽责的。他漫步忠州城时,见四周的山冈满目荒芜,目透十里,发出了“巴俗不爱花,竞春人不来”的感慨。他苦口婆心,动员民众植树栽花,并亲自到城郊和百姓一起栽树种花。他在《东坡种花》一诗中写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购花者,不限桃李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

为了培育管理树苗,他每日带领童仆,除草、中耕、施肥、培土、浇灌。树木成林后,白居易看到自己亲手栽植的树长大成林,种下的花卉争相盛开,喜上眉梢,漫步其间,写了很多寄情于树木、花草的闲适诗,如“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

白居易在调离忠州回京城时,对忠州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感情,依依不舍。即使到了京城为官,仍念念不忘在忠州的植树种花的岁月,他曾在诗中说:“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西掖垣中今日眼,南宾楼上去年心。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最忆东坡红烂漫,耶桃山杏水林檎。”

补白

唐代诗词里的春天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人才辈出,大唐文人纵情抒发春天,因而留下了大量描写春天景致和情感的诗篇,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唐太宗李世民用诗抒发自己的壮阔梦想:“慨然抚长剑,世岂邀名。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这首题为《还陕述怀》的诗篇,是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大唐王朝一统天下之后而写。李世民缔造的大唐盛世起航,唐诗的春天也开始了。

大气磅礴的李白,烟花三月,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长江边,在热闹非凡的黄鹤楼上,为孟浩然饯行,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陆龟蒙说:“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在春天的气息中,他们更多的是梦想和期待。

盛世的繁华,需要诗歌来装点和陪衬,而诗人眼里的春天,正是这盛世的再现,大诗人白居易的《春游》一诗画龙点睛:“上马临出门,出门复逡巡。回头问妻子,应怪春游频。诚知春游频,其奈老大身。朱颜去复去,白发新更新。请君屈十指,为我数交亲。大限言百岁,几人及七旬?我今六十五,走若下坡轮。假使得七十,只有五度春。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而大唐的少女也来送上她的春之歌。女诗人薛涛信笔拈来:“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草复哀鸣。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这正是大唐盛世的呐喊。在经济繁荣、交通畅达、疆域辽阔的时代,大唐文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才有了在春季里亲近自然、深入观察、远足而广泛的经历。

唐朝春天的气息也在诗歌中扑面而来。那时的风是这样的:牟融说“正是太平行乐处,春风花下且停骖”;贺知章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商隐说“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那时的雨是这样的: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维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3篇:白居易的花非花范文

唐代大诗人王维有一首名诗,叫做《老将行》,其中有两句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大意是:卫青屡战不败是靠天佑神助;李广抗敌无功是因命运不济。这一联虽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却不符事实。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屡击匈奴,由于“天幸”而不败者,是霍去病,而不是卫青。因《汉书》卫、霍合传,王维显然是记错了。

大诗人有失误,大科学家又如何呢?白居易有一首《大林寺桃花》,其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有谁能够料到,时过三百年后,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看到了这首诗,他用科学的眼光加以审视,在他的《梦溪笔谈》中略带嘲笑地说:“既然是‘四月芳菲尽’了,怎么还有‘桃花始盛开’呢?这一定是诗人凭着想当然而闹出的笑话。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写进笔谈之后,他也就把这事忘却了。

过了一段时间,也是个春夏交替的季节,沈括到一座山上做科学考察,偶尔看到当年白居易所看到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的诸花均已凋谢,而山上的桃花则开得热热闹闹的,一片红艳,于是沈括猛然想起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来,心中十分惭愧,觉得自已以往是错怪人家了。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事物,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来得晚,花自然也要迟开了。

此后,沈括又特意把白居易这首诗找来重读,发现诗前有小序云:“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始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截然不同。”沈括读后颇为内疚地说:“人不可太自信、太主观,否则就会像我一样,闹出笑话,错怪他人。”

第4篇:白居易的花非花范文

翻译:桂花自身的香味非常浓厚,谁又向月亮中看去呢。

2、绿叶层枝与桂同,花开蒂软怯迎风。——乌竹芳《木樨花》

翻译:桂花树上,绿叶和桂花一起挤在层层的枝叶上,盛开的桂花华对娇软害怕被风吹掉。

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翻译:零碎的桂花像是从月亮上撒落夏利的,捡起殿前带有露珠微微湿润的桂花花瓣。

4、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吴文英《声声慢·咏桂花》

翻译:蓝田白云笼罩着清晨的大地,一棵桂树立在秋天的室外,树枝高挺满树繁华,好像一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

5、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白居易《东城桂》

翻译:远远地就知道天上只有一棵桂花树,请问问嫦娥还要不要另外一棵吗?

6、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白居易《庐山桂》

翻译:天上的大风绕着月亮吹起,把桂花子纷纷吹向人间。

7、碎剪黄金教恁小。都著叶儿遮了。——辛弃疾《清平乐 赋木犀词》

翻译:桂花就像是剪碎的黄金一样非常小,都被桂树的叶子给遮挡住了。

8、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第5篇:白居易的花非花范文

大林寺①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②四月芳菲③尽④,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⑤春归⑥无觅⑦处,不知转入此中⑧来。

【注释】

①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②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③ 芳菲:盛开的花,也可泛指花,形容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④ 尽:指花草凋谢。

⑤ 长恨:常常惋惜。

⑥ 春归:春天归去了。

⑦ 觅:寻找。

⑧ 此中:这深山寺庙里。

【诗人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诗意再现】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天归去、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然才盛开。

我常常为春天逝去、无处寻觅而伤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读领会】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因为是闲职,无实际公事可办,便在闲暇时同友人漫游庐山,此诗便为此时所作。这是一首记游诗,重点描写大林寺景色的优美,是篇难得的写景佳作。

诗的开头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指农历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没想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后两句诗“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表达了诗人重新发现春光时的喜悦之情。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给人以美的感受。可是,毕竟春光不会长驻,到四月时,百花都已经凋零,这对酷爱春天的诗人来说,的确是非常遗憾的事,所以他“长恨春归无觅处”。诗人在登临大林寺之前,就曾为春光的逝去而遗憾,可想而知,当这始料不及的一片春景映入眼帘时,他该是多么惊异和欣喜啊!

全诗开头着意用了“人间”二字,意味着后来在高山古寺中的这一胜景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冲击,让人觉得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另一个令人惊喜的诗一般的意境中。诗人想到,自己曾经因为留恋春天而怨恨春天的归去,但谁知,春天并未完全归去,而是转入这高山古寺之中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6篇:白居易的花非花范文

首先,“白居易任谏官时遭贬”这一说法不妥。唐朝的谏官,由门下省和中书省共同承担,主要职责是匡正政治上的得失,以谏诤为任。但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前并非是谏官。《文学词典》(孙家富、张广明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一书:“元和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但白居易担任左拾遗(唐代的谏官)是在元和三年(808)四月,元和五年(810)就调任新职。元和六年(811)白居易的母亲去世,他在家居丧,到元和八年(813)服除。元和九年(814)十二月乐天担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就被贬为江州司马。所以白居易贬官之前担任的是太子左赞善大夫。

赞善大夫即东宫赞善大夫,是唐朝专门为东宫太子而设的,官五品,主要职责是向太子规劝有关事宜,一般不得过问朝政,属于“冷官”。他虽有规劝谏议的权力,但并非实际意义上的唐朝谏官。

刘维治、焦淑清著的《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155页)也说:“白居易回到长安。服除之后,朝廷给他任命的是东宫赞善大夫,正五品,在左谕德(四品)属下,劝谏太子,但照规矩,东宫官不得过问朝政,所以实际是无所事事的闲职。”

朱金诚的《白居易年谱》中说:“公上疏,请捕刺武相贼,宰相以宫官不当先谏官言事。”

这样看来,白居易在贬官之前应该担任的是赞善大夫,而不是注解中所说的谏官一职。

其次,“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遭贬”一说值得商榷。白居易担任赞善大夫期间,因为吴元济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臣裴度一事,越职上书,遭到了旧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弹劾,要求贬官地方。宪宗把乐天贬为江表刺史,因好友王崖续谏,改为江州司马。这一点,陕西师大的张弘教授的《迷路心回因向佛》和《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两书中都讲得清楚。“元和十年(815)盗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以为是书籍以来未有的‘国辱’,上书请求捕贼,权贵们怒其越职奏事,造谣中伤,遂被贬为江州司马。”因此,白居易被贬是因为越职上书而得罪了旧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

最后,“触怒了皇帝”一说有待商兑。

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是在元和十年唐宪宗时期。“唐宪宗对乐天的越职言事本来并不太在意,也不想处罚乐天。”(《迷路心回因向佛》)但是旧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不肯善罢甘休,想方设法把白居易赶出朝廷。“会诬公者,言其母看花坠井死而作赏花及新井诗,奏贬江州司马。”(朱金诚《白居易年谱》)

同样,810年乐天在《奏陈情状》中表达了自己有意“京兆府判司”一职,但皇上在委任之后,仍然保留了乐天的翰林学士的职位。由此可以看出宪宗皇帝对乐天还是比较喜欢的。所以白居易并非触怒了皇帝,而是朝廷各种利益集团争斗的牺牲品。

第7篇:白居易的花非花范文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太原,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县)。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秘书监等职,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侍郎致仕(退休)。会昌六年(846)安逝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自然。有《白氏长庆集》,存诗2800余首。代表诗作有《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特别看重闲适诗与讽喻诗两类诗歌的创作。闲适诗意在“独善”,表现从容淡泊闲逸之情;讽喻诗继承儒家关注现实传统,以诗明道,志在“兼济”。这首诗咏物寓志,同样体现出诗人欲为朝廷恪尽职守斩除奸佞的信念。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前后,时白居易在朝中为左拾遗(谏官)。诗题中的李都尉名字不详。首二旬渲染古剑不同凡俗的形貌。古剑寒光凛冽,自铸成之日至今已经近千年了。白色的剑光收纳日月光辉,紫色的剑气上彻于天,直冲斗宿和牛宿。宝物,自然吸引人的目光,“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不敢”非“不欲”,用词精妙,暗示古剑只可观而不可亵玩。因此,宝剑依然’躺于剑匣中,散发着如太阿剑般的铮铮傲骨与凛然贵气。如果说前文只是铺陈宝剑的卓越,下文则重在言志,抒写自我抱负。古剑“百炼成钢”锋利无比,宁可将身寸寸折断,但它绝不趋炎附势,化为“绕指柔”。它的志向就是充当斩杀谗佞的先驱,而非效命于以刺杀和报私仇为目的的小恩怨。因此,古剑与诗人直化为一体,通过古剑颂扬的是高洁刚直的勇士,和诗人欲为朝廷铲除奸邪的抱负。诗也因作者的浩然之气而呈现出如虹般的气势。

元旦寄语

一宇

冬渐寒时岁又深,

时光急泻半生人。

山青不解春花老,

年少还贪水镜痕。

四季轮回多悔憾,

一元复始待耕勤。

新年不寄风云事,

且把明朝跨入门。

魏俊春

碧落闪银光,

六瓣花飘洒。

投到山河田野,

愿身躯融化。

含情献瑞来,

洁白品高雅。

留给世人丰饶,

盼富足天下。

赏梅

孙启鹏

幽谷腊梅吐清香,

琼花纷飞气自扬。

虬枝日照玲珑影,

冰肌水映琥珀光。

凛凛风中情脉脉,

溶溶月下影长长。

第8篇:白居易的花非花范文

小时候被一部片子感动得泪流满面――《聂耳》,由赵丹主演的这部片子有一个情节:被革命和爱情双重驱动的男主角,于一个静谧的夜中把脑袋伸出上海的某处小阁楼天窗外,拎着小提琴开始演奏《幸福狂想曲》……阁楼、“梵阿铃”、静谧的夜、细雨如丝、澎湃的年轻音乐家――我发誓,当时我决心拥有这样一处小阁楼,总之它给我的感觉如此之好,代表着还未成功的爱情与革命,那真叫浪漫。

很久以后我才想通,上海滩那些个小阁楼非常潮湿非常容易得关节炎,非常肮脏非常容易遭到老鼠的袭击,而且把头伸出阁楼天窗外拉“梵阿铃”不现实,革命与爱情还没成功,隔壁家大婶的洗脚水就会泼将过来。

大学报到那天我很激动,不仅因为我们那会儿考上大学很光宗耀祖,而且我可以在集体寝室里与众室友切磋一切可以切磋的人生理想,包括尽情搓麻将。

寝室里良莠不齐,先是老四偷了老二的打火机被老大扇掉门牙。后是老三另立山头向老大叫板,然后大家在一个闷骚躁动的夏天后开始找女朋友,我们那团结的健康向上的寝室名存实亡。大三那会儿,因寝室卫生条件太差,本寝室成为甲肝的传染源。等肝炎被校方及时扑灭,又有两个室友因打麻将屡教不改而被开除……

成都“五大花园”热销时,我借钱买了一套170多平方米的复式楼,虽然这种所谓“花园”离市区足有一个小时路程,但这已使人生的居住理想初现端倪,想象自己坐在房子里那半旋转式木楼梯上(这时一定要叼根香烟)端注客厅的感觉一定很惬意。我为当初小阁楼、大学寝室的居住理想而汗颜,并为复式楼的居住现状深感骄傲,走出房门时背阔肌也提得高高的。

不久,有一贼竟爬上我家的窗台,得手后竟坐在我心爱的半旋转楼梯上抽了根烟。五大花园治安太差,一气之下我带着复式的心情把复式房卖了。

我一哥们儿的哥们儿曾在北京广播电台做主播,攒了一笔银子。他妻子生得极漂亮,如果酷爱艺术又有些资历的人一定记得当年有部轰动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型敦煌歌舞剧叫《丝路花雨》,他妻子就是里边二号“飞天”的角儿,甘肃一歌舞团的台柱。我哥们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她搞定,未几,美人儿说想去美国定居,目标直指洛杉矶的“Town House”。

这美女有追求,所谓“Town House”就是葛优在《不见不散》里用特崇拜的口吻大叫的“好大一只耗子”――绝对美国中产阶级,绝对单门独户,前面有花园,后面有游泳池,看着《华尔街邮报》或《洛杉矶时报》,坐等日落的那种美好情调。

说实话,在遭遇成都“五大花园”后,我屡屡从盗版碟中看到美国中产阶级的居住条件,那才叫生活,那才叫品位,电梯公寓楼?联排式别墅?那是人住的地方吗。我开始把理想的导弹瞄向独幢式别墅――不,它的学名叫“Town House”,深深把这个发音刻入大脑语言区。

哥们儿的哥们儿一直在国际长途里对哥们儿说:“欢迎到洛杉矶参观。”我去哥们儿位于洛杉矶的家中已是2003年,因为正举行美国女足世界杯顺道过去瞻仰的。他那“大耗子”位于洛杉矶一处半坡上,白天可以享受著名的加州阳光,入夜可以俯瞰山下壮丽的车河,但听不到车的噪音,整个社区属于那种你踏进一只脚就肃然起敬甚至觉得前30年白活了的地方。

但我哥们儿的哥们儿4年工夫就老了一头,以前他是记者队的强力中锋,现在背佝偻了、头发也花白了。为了凑足70万美金买下这“大耗子”,他被吸干了人生的灯油,而且还是按揭,他按揭的是房子,但我觉着他把他整个的人也按揭进去了。哥们儿生活很拮据,他请我们吃的晚餐是粉条、白菜炖骨头汤,怀疑骨头是从打工的餐厅带回来的,因为美国人不吃骨头;喝的二锅头是我们偷偷带进海关的,因为美国的酒贵;花园里的草坪电只种了1/3,他悻悻地说:因为养护费太贵。

哥们儿为了那美国“耗子”的人生理想,辞去了很火的电台工作,到美国后先帮人当司机,后又去唐人街包饺子,再后来又去当中文家教,事实上上述几种工作他有时是兼着一块干的。“还有20万,估计还得干10年,还完房贷我就回国”。我算了一下,10年之后他已50多岁,连骨油都被理想熬干了。

这时,他那在华人旅行社打工的妻子回家了。那情形是后来看了《手机》后才深刻感悟到的,就是吕桂花30年后的模样――当年的蜂腰已有黄桶的趋向,当年天鹅般的脖子暗藏褶子,为了尽量挣钱还房贷,美人儿已如黄花去……但是我惊愕地发现,客厅中仍然有一架钢琴,很贵的那种。

为了理想的代价,生活中一茬茬涌现吕桂花。在我们这个时代,究竟是房子为人服务,还是人成为房子的奴隶,把你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按揭进去。

第9篇:白居易的花非花范文

改写《忆江南》

白居易听说现代有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人们有电话、电脑等通讯工具。人们过着舒服的生活,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二十一世纪,便来到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江南。

他来到了江南,他看到了江南的风光令他非常的失望。地面上有人们随便丢的垃圾,江面上有人们丢的泡沫盒、塑料袋,方便筷------蓝色浩瀚的天空也被工厂的烟囱发出的黑烟、黄烟,汽车排放出的尾气遮挡住了。有时连周围的物体也看不清,有时太阳挂在天空上也是那么浑浊。白居易自言自语说:“真是一天也无法忍受这些污染了”。

他不由得想起了原来的江南。万里晴空,蓝蓝的天空上飞着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快乐的歌唱像自己是一位音乐家。几只蝴蝶在参加选美大赛呢!太阳初升,通红通红的,把阳光照耀在所有万物上,江边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加红艳了仿佛比太阳还要红。春天已经来到,江水慢慢流淌着,自然而平静。江水染得像蓝草一样碧绿。白居易于是挥笔写下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唉!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白居易笔中的《忆江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