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范文

封山禁牧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封山禁牧管理办法

第1篇: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封山禁牧;问题;对策;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3;S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84-01

生态环境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黄河频频断流、1998年夏季南北大洪水、2000年春季北方地区沙尘暴、西部地区大面积水荒等灾难,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酷的生态现实,迫使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长期以来,固原市原州区生产方式落后,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加之缺乏统一的管理法规,致使一些地方的原生植被大面积毁损,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1-2]。对改善生态来说,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到封山禁牧是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的措施之一。自治区党委、政府总结历史经验、广泛调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全区生态建设的思路进行了重大调整。2002年8月,“盐池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宁夏封山禁牧工作,到2003年5月1日,全区如期实现了封山禁牧。

1 开展封山禁牧的意义

1.1 促使草原植被较快恢复,遏制天然草原的退化

原州区以流水侵蚀、干旱剥蚀、风蚀的黄土地貌为主,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受气候条件和复杂多样地形的影响,以及人为干扰和严重放牧行为,原有较为稀少的植被和土壤严重退化。因此,封山禁牧势在必行。

1.2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

在党的十报告中,“生态文明”首次独立成章,并成为“五位一体”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林业、打造“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是党的十提出的总体目标。近年来,全国各地颁布了一系列实施封山禁牧的政策规定,但生态保护治理速度缓慢,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尚未彻底扭转。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实施,林地面积逐渐增大、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综合效益低的“一大三低”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这主要是由于管护不力、随意放牧造成的。因此,封山禁牧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治理方略[3-4]。

1.3 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经济社会能否发展,还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因此,要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生态建设项目,严格实施牲畜舍饲圈养,全力巩固生态保护成果,促进生态自我修复。

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原州区把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恢复生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落实生态建设来抓,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使被破坏和减少的植被得到休养生息,促进植被更新复壮,土壤侵蚀、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使得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初步实现了“绿起来”的目标。封山禁牧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低,观念转变慢。部分养殖农户思想上还存在一定误区,受传统养殖习惯影响,部分养殖农户思想观念保守,总认为“吃天然草不花钱,圈养却要买饲料、饲草,不划算”,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养殖模式转变。二是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管理办法不一。禁牧舍饲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乡镇、村、国营林场之间禁牧管理办法不统一,极易给养殖户造成松紧不一的假象。三是科技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相关配套政策和服务相对滞后,由传统散养向禁牧舍饲转变,部分养殖户科学养殖技术缺乏,政府配套政策和相关服务相对滞后[5-7]。

3 发展封山禁牧的对策

3.1 抓好舆论宣传导向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长时间的宣传,大力宣传《森林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封山禁牧条例》。通过悬挂标语和横幅,播放音像资料,发放和张贴封山禁牧宣传材料、刷写固定标语、设立永久性封山禁牧标志牌、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对违规放牧典型予以曝光[8-9]。

3.2 健全机构,责任到人

成立封山禁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封山禁牧督查队,各乡镇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封山禁牧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村和国营林场成立封山禁牧工作队,配备5~8名专职禁牧工作人员。层层签订年度封山禁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管护地界、管护内容、管护指标,真正形成政府主导、乡村和林场负责、农牧民和职工参与的封山禁牧机制[10]。

3.3 严格执法,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原州区林政执法大队在和草原派出所在封山禁牧中的作用,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巡查制度,对在封放牧的人要依法及时查处,农业部门要扶持和培养舍饲养羊的典型,树立样板,推动全区舍饲养羊顺利进行,财政部门要将封山禁牧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按有关规定,履行和扣减经费责任,保证封山禁牧督察机制的正常运转,公检司法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在封山禁牧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依托各自网络优势,引导群众参与和支持封山禁牧工作[11-12]。

3.4 实施生态移民,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生态移民,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市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强化社会管理,强化督察考核,狠抓落实,确保生态移民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4 参考文献

[1] 徐洁,刘学军,刘建平,等.彭阳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5(9):43-44.

[2] 于玉莲,朱有明,黄建存.封山禁牧对保护祁连山生态的重要性[J].中国林业,2012(12):61.

[3] 赵万广,董晓辉.山西省实施封禁治理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3(3):31-33.

[4] 杜良平.对固原市原州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94,196.

[5] 张强.蒲县封山禁牧实践与思考[J].山西林业,2010(1):13-15.

[6] 兰丽萍,安学军,吴.关于祁连山保护区封山禁牧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257-258.

[7] 高晓兰,陈建平.关于甘州区封山禁牧工作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5):91.

[8] 陈广宏.宁夏封山禁牧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7(5):12-14.

[9] 张小勤,张克文.固原市原州区封山禁牧后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3(2):62-63.

[10] 李天跃,许立宏.宁夏封山禁牧的成效与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07(3):74-75.

第2篇: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范文

封山禁牧是以搞好退耕还林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保护和尽快恢复植被的关键性的保障措施。实行封山禁牧有利于防止人为乱垦滥伐和放牧对新造林地、原生植被的破坏,提高林草成活率、保存率;有利于促进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水平,加速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借助自然力量修复被破环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置换和传统产业改造步伐,促使农民脱贫致富。但封山禁牧政策实施以来,对草食畜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却不容乐观。笔者就沁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县区之一,应如何解决好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与实施封山禁牧政策后草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1 提高认识 实行封山禁牧是恢复和培育森林资源,巩固绿化成果,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向集约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一项社会性强,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要想改变广大群众传统的粗放放牧习惯,必须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实施封山禁牧政策重大意义的认识。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使其充分认识到封山禁牧不是“弃牧”,而是转变养殖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畜牧业之路。 2 全面推行舍饲养殖,改良品种,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 为了加快畜牧业发展,落实封山禁牧措施,应坚持树立“牧草种植是基础,技术转化是重点,品种改良是关键”的理念,转变养殖方式,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大力推行规模健康养殖,加快畜牧业发展 封山禁牧是为改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创造条件。推广规模健康养殖,必须走利用秸秆、人工种草、舍饲养殖之路。发展壮大畜牧业,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大场、大户的建设和发展养殖小区上,以大户和小区带动千家万户,壮大总体规模,以规模求效益,靠规模闯市场。 2.2 抓好优质牧草基地建设,为畜牧业发展夯实基础 (1)大力发展人工种草、重点扶持牛羊养殖大户。坚持生态优先,种草先行,始终把发展草食畜牧业作为确保封山禁牧成效的突破口。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牧草基地建设规划,引进推广适宜良种,大力抓好以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为主的优质牧草基地建设,为发展舍饲畜牧业提供充足饲料。 (2)适当放开十年以上的成林,走放牧与舍饲结合之路,实现“畜-草-林”循环发展,这样既减少了杂草沉积,消除了火灾发生的隐患,同时又节约了养殖成本,提高了效益,真正实现林牧和谐“双赢”的目的。 (3)积极探索“林粮(草)间作”模式,为畜牧业提供充足的饲料资源,结合我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允许在清理林地、还林地块进行林粮或林草间作,达到以短养长,提供饲料。 2.3 抓好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技术转化,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 推广农作物秸杆、优质牧草等农林副产品综合利用,拓宽饲草、饲料来源。(1)要积极推广普及农作物秸秆青贮、黄贮技术。随着良种补贴力度的逐年加大,粮饲兼用型优质玉米播种面积较大,这就为秸杆青贮创造了条件。(2)要推广普及秸秆氨化技术。利用黄秸秆揉碎氨化的办法有效地提高秸秆利用率,从而降低饲料成本。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乡镇要围绕肉牛、肉羊养殖,加快秸秆“三贮一化”(青贮、微贮、黄贮、氨化)、暖棚养殖配合饲料调制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通过推广转化秸秆“三贮一化”实用技术,实现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进一步拉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 2.4 抓好家畜的品种改良工作,提高草食家畜的生产力 推广舍饲养殖,家畜的品种改良是关键。 (1)淘汰现有存栏家畜中的老、弱、病畜,增加能繁母畜在畜群中的比重。发展适应舍饲养殖的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等高繁殖力的优良品种。 (2)引进杜泊羊、波尔山羊、萨福克羊等优良种羊和夏洛莱、利木赞、西门答尔等优秀种牛冻精与本地牛羊杂交,积极改良当地牛羊品种。 (3)大力推广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的唯一之路就是坚持不懈地推广牛羊“三高一快”(受胎率高、繁殖成活率高、屠宰率高、出栏快)、人工授精、母羊同期、羔羊育肥、牛羊强度育肥等先进实用技术。通过推广畜牧先进实用技术,实现草食家畜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双提高”。 3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促进林牧“和谐”发展 沁县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在协调资金投入,建设服务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解决林牧矛盾当作退耕还林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出成效。 3.1 做好项目争取与协调金融支持工作 加大资金筹集和政府扶持力度是落实封山禁牧政策和推广舍饲养殖的核心所在,故必须做好项目争取与协调金融支持工作。坚持按照“向上争取、政府补助、金融支持、社会帮扶、项目扶持、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落实封山禁牧和舍饲养殖所需资金。除财政预算安排外,一方面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封山禁牧健康养殖等国家投资建设的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当地金融部门发放小额贷款。同时,农民自筹一部分,以解决生产性投入不足的资金,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业。实现建畜禽棚圈、走人工种草、牛羊进圈、舍饲喂养、高效循环的规模养殖之路,从而促进封山禁牧政策的落实和健康养殖的发展,真正解决退耕农户的生存与生活问题。#p#分页标题#e# 3.2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直接关系到退耕农户能否真正有效落实封山禁牧政策和推广舍饲养殖。 3.2.1 繁殖改良体系建设  围绕封山禁牧实施的沿山养殖重点乡镇,每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要实行“三站合一”(兽医、卫生监督、繁育改良),并配备2名以上的专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为本行政区域内退耕农户中的牛羊养殖户提供生产繁殖技术咨询和品种改良服务。 3.2.2 畜牧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在现有乡镇中心站中设立畜牧科技推广岗位,重点加大对封山禁牧乡镇中养殖农户技能培训的力度,积极推广高效饲养管理技术,牧草种植、秸秆利用、冻精输配、羔羊育肥、肉牛育肥等先进适用的畜牧新技术。 (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把动物防疫放在畜牧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建立起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络。强化政府行为,集中抓好对畜禽和人类危害较大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3.3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封山禁牧的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封山禁牧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县、乡(镇)2级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真正承担起本区域封山禁牧和舍饲养殖第1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造林与管护相结合的原则,履行职责,依法加大管护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全力推进人工种草、秸秆利用、舍饲养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发改、财政、土地、扶贫、项目、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也要立足本职,搞好服务。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封山禁牧工作取得实效。

第3篇: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范文

转眼10年过去,宁夏禁牧封育工程实施的如何?近日,记者行程2000余公里,亲身感受禁牧封育10年后宁夏大地上人与自然其乐融融的景象。

禁牧10年,美丽宁夏悄然修复

5月中旬,自治区林业局治沙造林处马学军带着人通过卫星影像图,想在盐池县找几处连片在300亩以上的沙地进行飞播种草种树,可是找遍了盐池全境也没有找到一块,没有办法,原本用大飞机飞播的计划不得不改为用小飞机飞播。

“这不稀奇。过去我们都是想方设法治理沙漠,现在在盐池什么地方发现一大片沙漠我们还得保护起来,发展旅游呢。”5月7日,陪同记者行走在曾经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如今却几乎被绿色全覆盖的盐池县哈巴湖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站常海军站长自豪地告诉记者:“‘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刮黄沙滚滚来,青苗渠道一夜盖’的历史,在盐池一去不复返了。”

像常海军心中所想一样,以往10年前频频出现的沙害依然在每一个盐池人心中留下了“阴影”。

今年60多岁的盐池县青山乡猫头梁村二道湖自然村队长陈万军想起10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至今十分害怕。

“一次刮大风,沙子成堆地扑来,一下子把一个村民家的墙挤倒了。正在家休息的村民被沙子推出去了几米远。”幸好,抢救及时,这位村民保住了性命。可是,另一位农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由于沙子刮上了房顶,这位农民晚上回家时从沙坡走上了房顶,不慎从前面掉了下去,当场摔死。

20世纪70年代,陈万军所在的村规划建设了新农村,家里盖了新房子,结果连5年都没有住上,新房子就被沙子全压塌了,“这几十年,我们平均3~5年就要搬一次家。”陈万军说,不但人住不消停,庄稼的成活也是难上加难,有时苗子长了20多厘米了,一场风下来就打得什么也没有了。”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10年前开始的禁牧封育。

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顶着影响牧业发展、影响农牧民收入的风险,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全区范围内的禁牧封育。

“当时争论很大,许多人提出:作为全国主要牧区之一,走这样的路子是否能行得通。”面对争论,自治区党委、政府顶住了压力,坚决地实行了全区范围内的禁牧封育,将380万只羊请下山,请出草原。

“一开始,百姓的抵触情绪很大,‘羊只上夜班’的偷牧现象时有发生。”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许昌礼回忆,当时盐池许多牧民都不愿意执行禁牧政策,开始与乡镇干部打起了“游击战”,白天查得紧了就晚上放,被抓住了就到乡政府大哭大闹,死活不交罚款。

“其实,农民还是担心一个吃饭问题。”许昌礼说,后来自治区实行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给予了补贴之后,再加上大力推广舍饲圈养,农民从育肥羊中尝到了甜头,放牧的习惯也就渐渐改变,两三年后偷牧的现象明显减少。

禁牧封育让宁夏山川在自然中修复。据统计,禁牧封育10年来,封育区内的林草盖度由封育前的30%左右增加到现在的50%以上,全区新增造林面积1800多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763万多亩,治理沙化土地5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不到10%提高到12.8%。近10年间,我区沙化土地净减少79.5万亩,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4000万吨,是全国最早实现荒漠化逆转的省区之一。

禁牧10年,美好生活百姓自知

自然之手让美丽宁夏渐行渐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得享其福。

5月7日,站在一片片绿油油的沙柳、柠条等沙生植物面前,盐池农民陈万军乐开颜:“禁牧好不好,我们农民最有发言权。”他告诉记者,禁牧封育后,村子里扎了几千亩草方格,并在上面种上了沙柳、柠条等沙生植物,一下子把沙子稳住了,“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虽然没有下雨,也刮了好几场风,但一次大的沙尘天气也没有。禁牧10年,村民们连垫羊圈的沙子都找不上了。”没有了沙害,陈万军安稳住了10年,没有搬过一次家。

因为沙尘大,过去许多盐池人有钱后都跑到银川买房子。现在环境好了,盐池人更喜欢住在自己的家乡,“我们村10%的人都在县城买了新房子。大人打工,孩子上学。”陈万军介绍。

禁牧后,以养殖为生的农民们担心会断了自己的财路,可先进的舍饲圈养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今年42岁的盐池农民刘廷宝是个老羊倌,他17岁就开始放牧。“那时的草不行,每天放牧要跑四五十公里路,羊还吃不好。一年养上200只羊,也落不下几个钱。”后来,刘廷宝改行跑起了运输,一年收入两三万元钱。

禁牧封育后,刘廷宝看到通过舍饲圈养出栏周期短、收益大,他又回过头来重新做起了“羊倌”,专门繁育羔羊,一只就可以收入六七百元。“现在每年的纯收入就有五六万,禁牧不但没有降低我们的收入,还增加了好几倍。”

西吉农民马万德曾在新疆打工多年,听说家乡禁牧后养殖业很赚钱,带着妻子回到家乡开始养羊养牛,一年就挣了12万元。“禁牧就是好,希望这项民心工程能够继续下去。”5月8日,站在自己3排漂亮的圈舍前,马万德希望记者们能把他的心愿捎上去。

据了解,到2012年年底,我区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1293.5万亩,国家累计兑现宁夏退耕还林各项政策补助资金90.58亿元,32.3万退耕农户、153万退耕农民受益,人均受益4359元。

封山禁牧也促进了我区林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12年,全区经济林基地面积达460万亩,林业及其相关产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

禁牧10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月20日,贺兰山东麓的一片山坡上,几只顽皮的岩羊一边吃草一边毫无惧意地看着记者一行。

“贺兰山岩羊种群的变化,最能反映出禁牧封育前后人与自然的关系。”自治区林业局治沙造林处马学军说,10年前由于大量羊只放养在山上,岩羊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岩羊的数量只有几千只,而且平时游人很少能够看到。羊只下山后,植被逐步恢复,岩羊种群数量也快速增长到1.5万只,成为世界岩羊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并且,在贺兰山沿线一些旅游景点,还常常会出现人与岩羊和谐相处的情景。

记者行走在中卫香山、海原南华山、西吉月亮山及盐池的沙地上,经常会被两三只一起活动的石鸡、山鸡、野兔等野生动物可爱的身影吸引。南华山自治区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李瑞介绍,以前还少有动物出没的南华山,如今石鸡、豹猫、狍子等野生动物经常可以看到。国家二级保护珍奇动物鬣羚也首次出现在六盘山林区。

红寺堡区是我区最为干旱的地区之一。过去由于放牧加之大量开采地下水,这里唯一的水源涵养地——罗山,植被线快速向上退缩。禁牧封育后,不仅消失的树种和动物又出现了,而且在红寺堡石潭沟地区还出现了近3万多亩的湿地,周边的太阳山温泉湖湿地还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

第4篇: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范文

(一)早动手,早安排,切实做好政策准备。针对盐池县生态环境恶性循环、治理成果不稳定、投入大效果小的问题。去年年初,县委、政府就提出了在全县实行草原禁牧的工作目标,并于4月1日在原苏步井、高沙窝、马儿庄、惠安堡4个乡镇先行开展草原禁牧试点。9—10月份又在高沙窝开展草原承包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县委、政府先后制定了《全面实行草原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养殖的决定》和《盐池县实行草原禁牧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同时,选择草料比较充足、农民进入农闲的有利时机,于2002年11月1日在全县全面开展草原禁牧工作。

(二)加大宣传,统一认识,切实做好思想准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是顺利推行草原禁牧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将有关文件汇编成册,印发到乡镇、村组和农户手中,同时印发了《致全县农民群众的一封公开信》。县委、政府还将7月份和11月份分别确定为草原禁牧和草原承包集中宣传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宣传声势,使草原禁牧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广泛宣传,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绝大多数农民群众对实行草原禁牧的决策非常拥护,积极行动,主动参与,减少了工作上的阻力。版权所有

(三)认真调查,加大投入,切实做好物质准备。为了全面落实草原禁牧工作,我们组织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分别以组、户为单位对草场面积、分布状况、羊只存栏数、所需圈棚、已建圈棚、种草面积、饲草料贮备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储备饲草料,并结合有关项目,采取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农民筹一点的办法,共投资1200多万元,新打饮羊井窖2764眼,新建圈棚8879座,购置饲草加工机械5929台,配备运水胶囊3050个,配套滤水水泥管800节,节草羊槽1.8万个,为全面推行草原禁牧工作做好了物质上的充分准备。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做好组织准备。加强领导是全面实行草原禁牧工作的关键。为此,县上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参与的草原禁牧工作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草原禁牧工作。在草原禁牧工作开始,我们及时抽调县、乡、村近千名干部组成15个工作队、198个工作组,保证向每个乡镇派驻一个工作队,向每个行政村派驻一个宣传与行政协调服务组和一个技术指导服务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帮助乡、村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为确保草原禁牧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县上还将草原禁牧工作以20分的分值纳入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双百分”考核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草原禁牧和草原承包工作的任务分解细化,逐层下达,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各级领导重视,责任分工明确,总体工作进展顺利。

(五)加大培训,提高舍饲养殖水平,切实巩固草原禁牧成果。针对草原禁牧后,农户对舍饲养殖不会干或干不好的问题,我们组织县、乡近百名畜牧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户,大力推广饲草料转化技术、羊只“三高一快”育肥技术、以及暖棚养殖、人工种草、疫病防治等新技术,先后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86场(次),培训农民达9600人(次),发放技术培训教材3万册,目前,全县新增舍饲养殖示范户1890户累计达到2192户。通过技术培训和典型示范带动,基本解决了农民在舍饲养殖初期普遍存在的饲草料转化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使粗放养殖逐步向科学饲喂的新型养殖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养殖效益,增强了广大农户发展舍饲养殖的信心。

(六)实施人工种草工程,解决舍饲养殖饲草问题

近年来,充分利用“以工代赈”、“全国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保护”、“大圪塔高效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进行人工种草。截止目前人工种草累计面积达40万亩。按照区政府办公厅宁夏办发[2003]85号文件精神,今年安排21万亩人工种草任务。通过部门借款,信用社贷款,多方筹措资金200万元,保证今年旱地人工种草任务的落实。目前,籽种已供应到各乡镇。6月底我县普降小到中雨,各乡镇旱情得到缓解,同时也为种植秋季作物及牧草创造了良好条件。各乡镇抓住此次降雨,落实种草任务。在实施人工种草工程过程中,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全面禁牧封育结合,为发展舍饲养殖提供饲草保证,促进畜牧业发展。二是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综合治理,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第5篇: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范文

(一)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整体性、协调性

退牧还草工程主要进行围栏的投资建设,对饲草料基地建设、畜种改善、草场改良、草原生态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工程的建设内容相对单一,局部地域围栏滥建,对草原畜牧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草原生态移民工程过多地关注奶牛的购进及其饲养设施的建设等,没有充分考虑市场条件、牧民技能以及转移牧民的多元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一旦养殖奶牛等不成功,移民的生计便陷入困境,有的只好返回原居住地。另外,各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之间往往互相割裂,缺乏统一性和相互协作性。一些工程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甚至同一地区的工程也是各为其主,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规划,使得工程效益大打折扣。

(二)生态补偿力度不足,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草原牧区生态治理工程及政策没有很好地理顺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牧民的增收。目前,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大部分项目区是较贫困地区,在这样的地区进行草场植被保护,围封使用过度的草场,实行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禁牧等,牧户的牲畜饲养量必然要减少,而牧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草原畜牧业,在牧民的观念中,牲畜就代表着财富,可以说牧民牲畜财富少了,牧民的稳定增收也出现了下降。特别是在生态补偿不足的情况下,牧民的生计得不到保障,甚至牧户收入下降、生产生活难以为续;同时也影响牧民实施禁牧、休牧等的积极性,牧民为了维持原有的生产水平和原有的牲畜头数,与建设保护生态形成矛盾,使草原生态建设保护的目标不能实现。如在退牧还草工程中,国家给予牧民的补贴只是围栏费和饲料粮等,对于相关配套建设的棚圈、饲草料基地、人畜饮水设施等内容一般不进行补贴,补偿的额度也比较低。再加上有的地区为了避免因补偿不平衡而导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平均主义”甚至是“大锅饭”的办法,对于在草原生态建设保护中损失大、贡献大的牧户的补偿就更加不足了。如果牧民获得补偿后还达不到原来的收入水平,保证不了牧民不受经济损失,他们仍然会千方百计地维持原来的放牧养畜规模,其结果是所有的牧户都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但所有的牧户都退不了牧、还不了草。补偿时间较短、资金到位不及时,工程期结束后没有了补贴,继续执行禁牧、休牧会更加困难;到时大量人畜回到草场,继续破坏草场植被,草原仍然会退化。在草原生态移民工程中[2](P.8),对需要转移的牧民而言,生计费用不断增加。未搬迁前,他们日常所需的肉、奶食品、油、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可以自给自足。搬迁后,这些生活必需品都要购买,生活支出必然增加。虽说移民享受城镇低保待遇等,但还是要靠打工等维持生存。而来自牧区的牧民除了经营畜牧业外,几乎没有其他技能,导致就业范围狭小,就业率低,仅限于体力劳动及服务行业,收入不高,也极不稳定。在移民补偿方面,缺乏核算依据,政府随意性较大,补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监管渠道不畅或缺失,牧民实际享受到的补偿较少。移民后牧民生计成本大幅度增加,收入增长却缓慢,出现不少牧民移出来又返回去的现象。2011年开始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因地区不同,牧民人均承包的草场面积差异较大,相应地补奖金额也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牧民收入的地区差异。根据有关专家对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研究[3],禁牧区养羊户每亩草场每年按10.53元、草畜平衡区养羊户每亩草场每年按4.99元进行补偿,这只是对牧民的实际损失作了补偿,没有任何奖励的意义包含其中。而目前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补偿标准是禁牧区每亩草场每年6元、草畜平衡区每亩草场每年1.5元,这显然有点低,还不能使有一牧区牧民的损失得到完全补偿。

(三)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使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增大

在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设过程中,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成本特别是饲草料购买费等大大增加,还需要加大配套措施的投入,如建设围栏、棚圈、水利设施、饲草料基地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较大。禁牧休牧等是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重要实施办法,而禁牧休牧、围封舍饲等措施实施后,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2005年,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生产中间消耗比2004年增加了21.8%,其中饲料、饲草消耗增加了25.5%,燃料、用电量、畜牧用药的消耗增加了20%。经测算,一个羊单位在禁牧舍饲条件下饲养成本是放牧条件下的3.5倍左右,目前饲养一个羊单位牲畜的平均成本比2002年增加了近2倍。牧民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平均来看,衣、食、住、行四类支出分别是农区的2.5倍、1.4倍、1.4倍和6倍。牧民必要的生活消费支出高于农民,2011年,内蒙古牧民人均消费支出要比农民高出3000元左右。由于生产生活成本大幅度增加,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使得相当一部分牧民不得不举债度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民人均负债达6000元左右,债务负担较重。近几年的自然灾害使很多牧民入不敷出,再加上政府补贴数量的有限,很多牧民在生产投入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政府及社会的资金支持。而目前,由于牧户经济规模较小,贷款需求规模不大、贷款成本收益率较低,很多银行不愿涉足牧区牧户;农村信用社由于制度、资产实力等原因,满足不了牧民的借贷需求,大多数牧民的借贷为私人借贷,甚至是民间高利贷。

(四)草原牧区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草畜矛盾仍然尖锐

草原牧区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地表水和地下水极其有限,缺水是草原牧区面临的严峻问题。过去,我国长期实施“以粮为纲”的政策,不少地方乱垦滥开草地种粮,占用为畜牧业开发的水源灌溉农田;现在节水灌溉草饲料基地很少,草原牧区水利设施建设严重短缺,人和牲畜的饮水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尤其是禁牧舍饲后,牧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饲草料不足;为了解决过冬的饲草,牧民要么高价购买饲草料,要么还没有到打草季节就抢着打牧草,不仅增加了养畜成本,还导致过度使用草场的局面,加剧了牧民的贫困和草原生态的恶化。因此,只有大力开展牧区水利基本建设,在牧区主要是半牧区适当建设节水灌溉型饲草料基地,推广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农牧有机结合的饲养模式,建立完备的饲草料加工、运输、储备体系等,才能逐步缓减牧区的草畜矛盾。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对草原牧区的补贴、补偿和奖励制度

完善草原牧区禁牧休牧制度。研究制定一套生态、技术、经济标准,对于什么样的草场需要长期禁牧或阶段性禁牧、什么样的草场需要休牧进行界定,对于草原的保护恢复情况、生态效用的大小进行评估,对于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办法、草原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评价等。对于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应该实行禁牧封育,不要盲目扩大禁牧草原的面积,切实保障牧民生活在草原、承包草场、放牧经营的权益。现在禁牧补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还要建立休牧补贴制度,根据牧户休牧的时间与规模,分年度给予充足的饲草料或现金补偿;对于禁牧、休牧的模范户给予奖励等。健全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科学保护、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完备的草原生态补偿体系,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多渠道筹集草原生态补偿资金,提高现有的补偿标准,延长补偿期限,充分考虑牧户承包草原面积的不同、牲畜数量的差异以及人口差异等问题,完善补偿方式,确保补偿资金及时到位,从根本上解决牧民的后顾之忧,为切实推进草原生态经济良性发展、有效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奠定基础。在实施好禁牧、草畜平衡及休牧等奖补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并实行草原牧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4]、草原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所谓草原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根据草原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服务价值等,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办法及补偿标准,对草原承包经营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从而理顺草原生态功能维护者与草原生态效益享受者以及政府等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要根据牧民为有效保护、永续利用草原资源,为恢复、维持、放大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所作出的贡献,进行长期的生态补偿。矿山企业在享受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时,当地居民却承担着资源开发后的种种不良生态后果,这种外部不经济效应的治理成本应当内化成企业的生产成本,让其为经济行为的不经济性“买单”,要坚持“破坏者恢复、使用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健全完善补偿渠道、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保障体系等,矿山企业给予牧民的补偿可以采用丰富的补偿方式,补偿费用与矿产开发的效益挂钩,同时可以结合折地入股、投资投劳入股等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草原牧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草原生态补偿标准。以内蒙古草原牧区为例,在实地调研、估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家的研究,我们粗略地得出几种类型草原生态补偿的大致数值范围供参考。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工程、政策的生态补偿(由政府向牧民提供的补偿):禁牧区补偿,每亩草场每年8~16元;草畜平衡区补偿,每亩草场每年3~6元。草原牧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由企业向政府、社区、牧民等提供的补偿):每吨矿产每年50~80元。草原生态效益补偿(由域外草原生态效益享受者、政府等向草原所有者、承包经营维护者提供的补偿):每亩草原每年1~6元。草原生态补偿时间。由于草原类型、草场退化程度、草原保护措施等各不相同,其补偿时间也不尽相同。如草甸草原退化程度较轻,只要利用适度,在雨水充沛的条件下,8~10年就能得到较好的恢复;而荒漠草原或干草原,由于其退化程度相对严重,即使是利用适当、雨水充沛,其植被高度、密度以及草群结构的恢复优化仍需要更长时间。因此,根据各类草原的生态特点及草原畜牧业的生产规律,草原生态补偿时间以10年为一个调整期,即以10年为最低期限,直到草原生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5]。

(二)要有效防止不合理的围栏建设

在“草场公有承包,牲畜户有户养”的改革过程中,为了明晰产权特别是牧户对草场的使用权,强调牧户围栏其承包的草场。现在为了保护草场、恢复草原植被,也把围栏封育、自然修复作为主要办法,这是正确的。对于气候干旱、土质沙性的北方草原地区,如果也把造林种草作为生态建设保护的主要内容,其生态建设必然引起更大程度的生态破坏,其教训是深刻的。然而,“围封”既要考虑保护草场、明晰产权,又要顾及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围封”应因草场的类型、退化的程度及草场的利用方式而异,封育可采用围栏封育与人工管护封育相结合的办法。不是围栏越多就越好,也不是所有牧户把其承包的全部草场都围起来就是围栏追求的目标。在草原生态保护中,要有效防止围栏的乱建、滥建。禁牧区既要适当围栏封育,又要雇用草场管理员,使围栏封育与人工封育有机结合;轮牧区应主要按照划分轮牧场的方式,进行网围栏建设;休牧区可在饲料地周围建设网围栏等。

(三)要科学认识草原畜牧业的本质特征,切实避免舍饲圈养的盲目推广

[6]舍饲圈养作为草原牧区牲畜的主要饲养办法是不合理的,也是行不通的。草原牧区的草原资源条件与畜种资源条件,决定了草原畜牧业的本质特征是放牧畜牧业。舍饲圈养既不符合草原畜牧业的特质,会使其畜产品丧失在国际与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舍饲需要大量的饲草投入,牧户自身的打草场不具备这样的供给条件,只能依靠购买,这样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与牧民负担,使草原畜牧业成本低、效益高及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受到冲击;舍饲还需要一定的棚圈条件与饲养技能特别是适宜圈养的牲畜品种,牧区现有的绵羊、山羊、牛及骆驼等适宜圈养舍饲的不多,若普遍实施舍饲圈养,就需要大规模更换畜种、品种,草原畜牧业特色牲畜及其特色产品、绿色产品的优势难以保持。可见,草原畜牧业主要是放牧畜牧业,舍饲圈养不可在草原牧区盲目推广。

(四)要对草原资源实行合理的轻度利用

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充分利用、有效保护、大力扩展三方面的含义,即在使用中保护,在保护中使用,在使用和保护中实现资源的扩大再生产。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基本目标是实行永续利用和获取持续最大的产量[7](P.46)。永续利用就是根据草原资源的再生特性,通过使用和保护相结合以及资源的不断增殖,使之源源不断地满足经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而最大持续产量就是在永续利用草原资源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持续的草原生物有机体的生产量和以畜产品为主的经济产品的提供量,而又不损害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减弱其生态效能。美国、澳大利亚等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在20世纪上半叶受到超载的危害,于是大量压缩了实际载畜量,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西部地区草原载畜量仅是同世纪初期的40%左右,澳大利亚南部的干旱草原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草原载畜量比80年代高近4倍。澳大利亚的经验是实际载畜量不能超过干旱年份产草量的理论载畜量,美国的草场利用率一般控制在45~50%。所以,我们要适当降低草场的利用率,因地制宜地对草原实行轻度利用。

(五)加大草原牧区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减牧民的支出压力

第6篇: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范文

根据安排,我代表我局领导班子就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作述职报告,请评议。

*年4月,我被任命为畜牧局局长;次年7月,*同志调任畜牧局党总支书记。至此,形成了以我为局长,*同志为局总支书记,*和*同志为副局长的新一届局领导班子。

两年来,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局领导班子成员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加强了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狠抓了封山禁牧、动物防疫和科学舍饲养殖,积极开展了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工作,努力争取并实施了“天保工程”项目、国家科技养羊项目、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等十多个国家和自治区的重点项目,共计争取项目资金3483万元,有力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由*年的3亿元(扣除区域调整因素的影响)增加到4.45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年的48%,增加到53%。

一、全面实施封山禁牧,大力加强生态建设

实行封山禁牧,加强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办法。为了抓好此项工作,局领导班子因地制宜、分区治理,通过加强领导、宣传造势、对口帮扶、划定范围和部署动员五项措施,从*年12月31日起,全市实行封山禁牧,川区9万只、山区27万只羊全部顺利实现了下山、进圈,并按舍饲圈养的要求,顺利淘汰羊只9万只,为我市养殖模式的改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促进草原植被迅速恢复,局领导班子积极结合国家对生态建设的扶持政策,奔走上上下下,求助方方面面,多次上北京到农业部、国家计委争取相关项目,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先后争取并实施了生态项目、“天保工程”、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全市草原植被迅速恢复,生态效益显著,草原覆盖度由禁牧前的30%提高到了70%,两年来累计完成草原围栏132.5万亩,草原灭鼠68万亩,草原飞播种草6万亩,草原治虫19万亩,建设草原防火隔离带3.4万米。

同时,为了维护草原资源,我局制定出了《关于完善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从草原保护、承包原则、承包权限、承包合同、承包形式等各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谁承包、谁建设、谁管理、谁使用”的原则完成了新一轮的草原承包工作,改变了过去“草原无主、放牧无界、建设无责”的局面。

二、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封山禁牧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草茂畜旺人增收”。然而,封山禁牧后,羊只全部下山实现了舍饲养殖,养殖户普遍存在饲草料匮乏、圈舍不足、养殖技术落后、成本增加、效益下降等实际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局领导班子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争取项目进行扶持,通过推广种草养畜,搭建养殖园区,杂交改良等措施,科学地应对封山禁牧带来的困难,确保了羊只数量,农民经济收入稳中有增,实现了自然放牧向舍饲养殖的顺利转变。到*年底,共计向全市发放退牧还草饲料粮225万公斤,直补退牧还草饲料粮款105万元。全市年种植各类优质牧草已达16万亩,新建青贮池5万立方米,使青贮池总量达到9万立方米,新建养殖园区46个,帮助群众建圈舍10万平方米,配备铡草、粉碎机械1610台,建井窖150个;建设了沿山百公里草畜产业带,并广泛招商引资,搭建了两个草畜产业平台。使全市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止*年底,全市羊饲养量达到85.1万只,存栏40万只;牛饲养量8.5万头,存栏4.1万头(其中奶牛存栏1.5万头);猪饲养量11.34万头,存栏4.99万头。养羊规模户达2990户,奶牛规模户达420户,养猪规模户达162户,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600元以上。

三、认真抓好动物防检工作,切实运行好畜牧业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

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基础。自*年以来,我市畜牧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疫情压力,先是“五号病”疫情在全国多数省市相继发生,接着禽流感在全国部分省市传播蔓延、*年底亚洲—Ⅰ型口蹄疫在北方部分省市又迅速传播,对我市养殖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面对压力,我局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因地制宜,迅速采取了以检促防,以监促检,“防、检、监”并举的防疫策略,果断地采取了“紧急消毒、紧急免疫接种、临时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开设临时性家禽定点屠宰场”等防范措施,严防死守,堵疫灭源,积极为畜牧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先后取得了全市口蹄疫攻坚战、禽流感阻击战和亚洲—Ⅰ型口蹄疫突击战三大战役的全面告捷,确保了我市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于制度健全、方法灵活、考核严格、激励机制好,在全区动物防疫目标责任考核中由过去的老末,一跃名列前茅,获得自治区、银川市的高度评价。

四、加大科技兴牧力度,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一是加大了对各园区的科技承包服务力度,明确责任,细化目标,在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承包服务的同时,也明确了各承包园区的科技人员的具体责任和服务目标,形成了“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入园服务”的新格局。

二是认真抓好科技培训工作。积极邀请区内外专家、教授到我市讲课,组织科技人员到山区各乡镇、村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两年来,累计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达8万余人次。

三是认真抓好科技推广工作。组织技术骨干大力推广了“三贮一化”、舍饲养殖、良种繁育、人工授精等技术,通过现场执教的形式,使先进的养殖技术被群众迅速的应用和推广,极大的提高了畜牧业的科技水平。

四是切实加快了良种改良步伐。加强了各乡镇人工授精网点的建设,确保了人员、机构、冻精和设备四落实,同时开展了便民服务工程,实行随叫随到制和信息反馈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畜种和冻精,通过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有效提高了我市畜牧业的良种化程度,使全市的良种覆盖率全部达到了95%以上。

五、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工作队伍

两年来,我局领导班子始终把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作为树立畜牧行业的形象工程、信誉工程,把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作为行风建设的中心,大力培育爱岗敬业、方便群众、文明服务的行业风尚。积极开展了“创新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民主评议畜牧行风”和“四级人大评议畜牧部门”活动,向社会公开推行了八项服务承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认真查找我局各项业务工作和行风方面的不足和软肋,并限期进行整改。同时,立足本职,及时解决群众困难,结合项目,共计为群众办事实30件,扶持资金600万元。通过加强行风建设,我局营造出了一个“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服务热情,讲求实效”的社会服务形象,并在四级人大评议政府部门和行风评议活动中均取得了前三名。

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打造廉洁奉公、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火车跑的快,全凭头来带,领导班子的强弱,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成绩的优劣和事业的成败。两年来,我局不断加强了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根据各站所的业务特点和局领导班子的变动,及时调整站、所长,增补了局委会委员,按照各自业务的专长,本着扬长避短的方针,进行了明确分工;同时加强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廉政建设制度、工作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等制度,对领导班子成员要求做到“四个坚持”:1、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在每星期的固定学习日中,对上级党政组织的重要文件及时组织学习,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制定出指导工作的正确决策。2、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议事制度,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等重要工作,经局委会研究通过后,方能执行。3、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大家推心置腹地交流意见,统一思想认识,作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敬互谅,对照检查,整改提高。4、坚持少说空话,多办事实,说了就算,定了就干。通过加强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廉洁自律,团结高效,没有出现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和支付高消费娱乐活动现象,禁止了各种活动,加强了财务管理,杜绝了各种不必要财务支出,切实做到了廉洁奉公、团结务实。

七、不断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两年来,我局积极开展了创建“五好”支部、“文明机关”、“让人民满意单位”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大报告》及《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重要理论,要求把圆满完成畜牧业各项任务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的检验标准,并在年底对每一位党员、干部和职工进行考核。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加快发展畜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家在技术推广上搞创新,在畜牧业降本增效上出新招,在招商引资上求发展,在调研项目上下功夫,呈现出了加快发展,互相拼比,只争朝夕的发展势头。

同时,开展了青年文明号、卫生先进单位、规模化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类创建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团、工、妇的组织作用;开展了普法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了干部职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制教育,增强了法制观念,做到了依法服务。

在党的建设方面,我们积极作好了新党员的发展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发展新党员10名,壮大了党员队伍,激发了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向上、勇于进步的热情。同时定期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不足,对照整改,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并于每年组织召开两次由全局党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参加的畜牧业发展观摩会,让大家为畜牧业发展献计献策,畅谈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带动作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

通过两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局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廉洁高效、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物质文明得到发展,精神文明充满活力,较好的完成了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业务部门、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是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在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有时因工作原因,个别领导不能够按时参加集体政治学习;二是对制定的规章、制度落实力度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畜牧业发展的资金缺乏问题还十分突出,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广泛招商引资,多方争取项目;四是制定的一些发展畜牧业的措施尚不成熟,可操作性不强,需进一步细化和深入;五是中介服务组织还不健全,养殖业与市场、基地的联系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坚持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党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业务知识,虚心向同行同志请教,向实践要经验,把政治、业务学习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工作能力。

2、廉洁自律,强化公仆意识。廉洁从政,严格按规定办事,无条件的执行市委、政府的决定,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章制度,把领导班子置身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中,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地奉献,当好人民的公仆。

3、一如既往的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班子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大家作好的,领导班子成员首先做好,团结带领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努力完成市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4、加强制度建设,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廉政制度、考勤制度等,加强管理,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

5、强化服务,发挥职能作用,及时向市委政府提出畜牧业发展意见和建设,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6、树立项目意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广泛招商引资,把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头戏,抓出成效。

第7篇: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范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决定,进一步促进我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推动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财发〔2011〕85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全境禁牧封育、山川互济、农牧互补,构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现代畜牧业良性互促长效机制,推动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禁牧封育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禁牧封育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禁牧各项规定,加快推进退牧还草、草原围栏等重点工程,加快恢复草原植被,巩固和提高草原生态功能。

2.坚持推行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保护、管理、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坚持责权利和管建用相统一。草原承包经营者在享受补助政策的同时,必须切实履行对草原保护、管理、建设的责任与义务。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相结合。对补助的对象、规模、资金等实行“三公开”,建立健全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机制,切实落实和维护好广大农牧民利益。

5.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相协调。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促进牧区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有机结合,加快构建“草原绿起来、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长效机制。

二、补助的范围、规模、办法及兑现程序

依照国务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有关政策规定,我区可享受禁牧补助、农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牧草良种补贴三项政策。

(一)禁牧补助的范围、规模、补助办法及兑现程序。

1.补助范围:全区22个县(市、区),178个乡镇和农牧场等。

2.补助规模:全区禁牧草原总面积3556万亩,年补助标准为6元/亩,年补助资金为2.1336亿元,5年总补助资金为10.668亿元。

3.补助办法:

(1)已承包到户、到联户的草原,按实有承包面积每亩补助6元。承包面积以承包户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颁发的《草原承包使用证》和《草原承包使用合同》为依据。

(2)属国有农牧场等单位集体承包且无法承包到户的草原,以集体承包形式,按补助标准进行补助。由各国有农牧场编制实施方案,报经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后实施,统筹用于草原保护与建设。

(3)对部队使用的草原及因各种原因确实无法承包到户、到联户的草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再强求承包到户。中央财政禁牧补贴资金由自治区统筹,集中用于草原保护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

(4)为充分体现国家补奖政策的公平性,每户最大补助面积不超过3000亩。超过3000亩的补助节余资金要补给该县(市、区)草原承包面积小的农户。无承包草原的农户不享受补助奖励政策。

4.补助兑现程序:

(1)以行政村为单元,由村委会登记审核本村享受禁牧补助农户的草原面积,经张榜公示后,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

(2)乡镇人民政府对各行政村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经公示后上报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3)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同时录入国家农业部补奖机制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审核,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

(4)经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对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审核确认后,由县(市、区)财政将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方式兑付给农牧户。对国有农牧场等单位集体承包的草原,补助资金兑付到国有农牧场等单位。

(5)对部队使用草原的补助资金及其他无法承包草原的补助资金,由自治区统筹用于草原保护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具体由自治区农牧厅编制实施方案,经自治区财政厅会审后,下达实施。

(二)农牧户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的范围、规模、补贴办法及兑现程序。

1.补贴范围: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

2.补贴规模:根据2009年自治区统计部门统计数据,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共涉及农牧户177480户,其中盐池县35544户、同心县68821户、海原县73115户。每户每年补贴资金500元,年补贴资金8874万元,5年总补贴资金4.437亿元。

3.补贴办法:对2009年在册的农牧户户籍且已承包草原的农牧户进行核定,建立农牧户档案。由政府统一组织生态移民的农牧户继续享受补贴政策。

4.补贴兑现程序:

(1)以行政村为单元,由村委会登记审核本村享受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的农牧户数,经张榜公示后,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

(2)乡镇人民政府对各行政村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经公示后上报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

(3)县(市、区)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花名册进行审核,同时录入国家农业部补奖机制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审核,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

(4)经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审核确认后,由县(市、区)财政将补助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方式予以兑付。

(三)牧草良种补贴。

按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核定的补贴资金规模,实行全区统筹安排,采取种草工程项目管理和牧草良种现金补贴的方式兑现到种草农牧户。由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会商提出意见,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实施。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和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抓好落实。自治区成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政策执行中涉及的重大问题。自治区农牧厅负责制定各年度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协调处理政策落实中出现的问题;财政厅负责补助资金的管理与兑付;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各县(市、区)也要加强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效能目标考核内容。

(二)严格审核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周密细致的实施方案,严格审核各类登记信息,切实做到政策落实不走样。县(市、区)的方案成熟一个,启动实施一个,力争2011年全区所有县(市、区)全部启动。

(三)严格监督管理与验收。各级农牧、财政部门要紧密配合,认真抓好组织、协调与服务工作。要切实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落实好、维护好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厅要按照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导检查、年末有总结验收的要求,适时组织对各县(市、区)年度工作进行验收,并依据验收结果,及时下达兑付资金。

(四)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国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禁牧封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将草原禁牧封育纳入依法管理轨道。要抓紧完善和规范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充分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五)加快建立健全草原监理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明确执法主体,为建立和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提供组织保障。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草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草原生态保护机制的实施效果,定期编报监测报告,为各地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8篇: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范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县委十五届九次全委会会议精神,全力建设生态县,努力实现生态平衡,切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就我县2012年林业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我县林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高森林覆盖率,以营造林和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为重点,以生态强县、生态民为目标,巩固造林成果,加强资源保护,优化人居环境,努力开创我县林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1、完成飞播造林2万亩。

2、完成直观坡面重点区域绿化1500亩。

3、完成育苗600亩,做好留床苗木的管理和销售工作。

4、全民义务植树65万株。

5、完成1个乡镇,2个新农村和2个学校的绿化美化。

6、完成退耕补植补栽3.5万亩。

7、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城区“五山”绿化美化工程。

8、加强现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严格依法治林,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批程序,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9、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全年不发生森林火灾。

三、工作要求

1、关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现有天然林资源(集体林)保护工作,县天保办与乡镇天保站、乡镇天保站与农村护林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和管护合同,夯实责任,落实措施,切实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严格农村护林员管理,实行一年一聘,对工作不负责的要及时调整。

2、关于退耕还林工程。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重点,切实解决好造林成活率、合格率、保存率不高和树种结构单一等问题;抓好征占用林地的管理和历年退耕还林地块补植补栽工作。

3、关于城区“五山”绿化美化工程。根据《县城区“五山”绿化美化工程实施方案》,继续实施太和山、骆驼山区域的绿化美化工程,绿化造林840.7亩。

4、关于种苗生产。认真落实育苗面积,按照乡土树种的需求量合理搭配比例,于五月中旬完成全部育苗任务。各乡镇造林要优先使用本乡镇苗木,确需调剂要从邻近乡镇调运。

5、关于全民义务植树。全民义务植树任务65万株,全民义务植树适龄公民登记率达到95%以上,义务植树公民履责率达到90%以上。各乡镇都要建立不少于500亩的义务植树基地。

6、关于森林防火。按“六个一”和五项防火措施的要求,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巡查检查监测制度和防火责任追究制度,杜绝林区内的一切野外用火。特别是在清明、端午、中秋等主要节假日期间对重点区域要加大监测巡查力度,重点防范,专人看守,确保全年不发生大的火灾。

7、封山禁牧。要进一步加大封山禁牧巡查检查力度,坚决防止出现反弹,对已出现反弹的乱牧现象要严肃依法查处。严厉打击非法征占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案件,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案件,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公开曝光。

四、工作措施

1、提高造林质量。严格技术标准,加大监管力度,严把苗木、整地、栽植关,落实造林质量追究制度,切实提高造林质量。

2、强化资金管理。要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切实做到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挪用、滞留、截留等各种违纪行为。

3、严肃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森林防火等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4、加大林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继续抓好良种林木繁育、地膜造林等林业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各种类型的示范样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第9篇:封山禁牧管理办法范文

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大力度推进林业重点工程,注重科技兴林,生态效益突显。

今年县委县政府把林业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空前的投入和力度,打造以“一城两线三园四点”为亮点的十五项林业重点工程,总任务生态建设4.61万亩。“一城”即县城绿化。主要由园林局负责实施。“两道”即207国道和319省道绿化。绿化里程42公里,栽植8公分杨树38万株。“三园”指芸山、祝融、帝君三个城郊森林公园。抚育管护3500亩。“四点”指左权和顺交界处鹿鸣景点,平王、寒王交叉口景点,县城西出口七里店景点,左权榆社交界处管头景点。规划面积838亩,栽植各类树木7.6万株。同时,完成环城绿化2751亩,沿线公路目及荒山改造415亩,退耕还林工程任务1.2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0.25万亩,太行山绿化工程0.7万亩,扩大内需项目造林1.3万亩,经济林工程1万亩,碳汇造林0.14万亩。以上工程已按规划设计全面完成任务,实现了造林绿化理念大转变,标准大提升,质量大突破,

(二)高标准发展干果经济林,坚持造管并重,经济效益显着

一是新建核桃园1万亩,高标准完成年度栽植任务。二是加强技术培训。聘请等核桃管理专家教授在桐峪、拐儿等乡镇核桃主产区开展了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三是与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实行“院县联合”,发挥职院技术优势,提升我县核桃产业水平。四是积极开展核桃腐烂病防治。面对春季核桃大面积发生的腐烂病,我们迅速与上级林业部门联系,请专家进行会诊,并调回充足的药剂供农户使用。在拐儿、麻田组织了专门的培训,印发千余份宣传资料,并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民解决燃眉之急,以减轻农户损失。五是核桃产量效益稳步提高。今年核桃产量达到600万公斤,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80余元。

(三)严格程序,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根据《左权县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今年林改的任务是完成90%村的主体改革任务。目前,全县130个村已完成外业勘界工作,104个自然村已完成确权认证,完成75%。预计年底,可以完成主体改革的90%。

(四)加大力度,推进禁牧,确实保障林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县委林业工作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去年封山禁牧工作的成效,在3月份中下旬大约20天的时间内集中开展了一次禁牧大行动。一是禁牧大队坚持做好难缠户、钉子户的思想工作,耐心宣传禁牧政策。给养羊户下发入户通知书,督查卡,共发放资料约千余份。二是县主要领导多次召集各乡镇负责人专门召开禁牧工作会议。禁牧大队每天到各乡镇巡逻和督查。三是县电视台每日对各乡镇的禁牧情况进行通报并进行排名。四是对养羊户采取交押金的方式要求其限期出售羊群。目前全县已基本实现全面封禁。

(五)严防死守,落实“六个加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我们坚持“六个加强”确保森林防火特险期的平稳过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和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巡山护林员包山头和地块的“四包”责任体系。二是加强重点防范。对重点地段、重点人群、重点林区进行重点盯防,重点监控,专人负责。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县直机关单位抽调280名工作人员驻村防火。各有关部门、各乡镇、各村相互联动,协同作战。四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县防火应急分队强化训练,严阵以待,全力备战。各乡镇也以村为单位组建专门的应急队伍。提高了应急分队人员待遇,由原来的每月800元增至1000元。五是加强培训。结合我县铺开的几大重点工程项目,我们召集高速、电厂等工程相关负责人进行森林防火培训,并与各施工队签署了森林防火责任书。六是加强应急保障。配齐备足扑火器材、物资,为各乡镇配备专门森林防火车、备足灭火弹等,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森林火灾零报告制。

二、强化监督,推动工作公开透明

我们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精简办事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并设立了监督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组织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3次,山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听证对话会在我县召开,进一步促进了我局政风行风建设;向社会各界人士印发了《左权县林业局民主评议征求意见卡》100余份,根据反馈的信息,制定了整改措施;认真抓好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对局各项重大事情和财务开支一律在政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公示1个月,从而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同时,抓好林业窗口建设,精简办事程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林农。在工作中,我局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将重点工程任务公开、投资标准公开、投资政策公开;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将林业各项收费标准公开;通过下发文件将年度木材采伐指标公开、各项林业技术服务目标任务公开、核桃产业开发任务补助标准公开,做到了七公开。

三、强化执法,为林业生产保驾护航

一方面,提高林政执法人员素质。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林业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其执法水平。另一方面,严明工作纪律,规定工作日一律不准喝酒,不准参加与执法有关的宴请和收受礼金。完善了林政执法人员首办负责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一年来,共查处林政案件6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000余元,使滥砍乱伐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加强作风建设,造就一流干部职工队伍

精选范文推荐